乳糖是奶類中存在最多的醣類,因此對於小於一歲,以奶類為主的寶寶們,乳糖不耐症似乎耳熟能詳,而世面上林林種種無乳糖的奶粉,究竟又要如何使用呢?
什麼是乳糖不耐症?
在我們的腸道內,乳糖的消化主要靠小腸絨毛頂端的乳糖酵素,將乳糖分解為最基本的單醣類——葡萄糖及半乳糖,再進一步加以吸收。當乳糖酵素在特別情形下不足時,沒有分解的乳糖就進入大腸,成為大腸中細菌的食物。這些細菌將乳糖消化後,產生氫氣、二氧化碳等氣體以及乳酸、水和短鏈脂肪酸等物質。這些大量額外的氣體、水和酸,就會造成臨床症狀如打嗝、嘔吐、放屁、腹脹、腹痛、腹瀉及酸味的水便,這就是「乳糖不耐症」。
什麼原因會造成乳糖不耐症?
主要有三種原因——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原發性或生理性不足及次發性不足。以下則分別介紹:
一、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屬於隱性遺傳。由於先天無法生成乳糖酵素,通常在一出生開始餵奶就會出現症狀,若沒有及早診斷,常會導致嚴重的腹瀉和營養不良。
二、原發性或生理性不足:我們人體正常乳糖酵素的生成,大約三十三週開始大量生成,而在足月出生及新生兒時期達到最高峰,直到三歲左右開始減少,大約在七歲後減少到僅剩下新生兒時期的十分之一量,並一直維持到成人,這是生理性乳糖酵素的生成不足。也解釋為什麼嬰兒可以喝大量的奶類,而成人卻常常一喝奶類就會腹脹及腹瀉。生理性乳糖酵素的生成,主要靠基因遺傳的控制。在我們東方人、美洲及非洲,都是屬於上述乳糖酵素會逐漸缺乏的種族。但在歐洲、北非、高加索人及少數顯性遺傳的人身上,乳糖酵素的生成會一直維持著很高的量,也因此不至出現乳糖不耐的症狀。
三、次發性不足:前面提到乳糖酵素位於小腸絨毛最頂端,當小腸絨毛因為感染、過敏、毒物接觸等因素而受傷時,乳糖酵素立刻就會跟著不足。臨床上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在發生腸炎腹瀉的小朋友身上。症狀嚴重時,若繼續服用一般富含乳糖的奶粉,可能導致無法消化吸收,更甚而越拉越嚴重,一再破壞新生成的乳糖酵素的惡性循環。
怎麼治療乳糖不耐症?
治療主要依症狀及原因而決定。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的病人,一出生就需要完全避免乳糖的攝取。而因急性腸炎腹瀉而導致次發性不足的病人,則暫時減少或避免含乳糖類食物的攝取,包括奶類、乳酪、或含牛奶的製品等。成人或大小孩可改以多食用澱粉類,如米、麵、白吐司、饅頭或蛋白質如肉類等,以提供腸絨毛休息恢復,及乳糖酵素重新合成分布的時間及營養需求,一般完全恢復需要四到六週的時間。對於以奶類為主食的小寶寶們,醫師則多會視病況,建議是否改喝無乳糖奶粉,即一般俗稱的止瀉奶粉。目前衛生署核准之各大廠牌無乳糖奶粉,在營養需求及安全性上,都和一般的嬰兒奶粉無異,即使慢性腹瀉的嬰兒也都能長期食用,可不要症狀稍有改善就貿然停用。究竟要吃多久還是依照醫師的建議才是。
至於原發性或生理性不足的大人們,則只好稍稍禁止口欲了。目前有一些報告指出,服用一些能消化乳糖及改變腸道菌叢的益生菌,如乳酸桿菌,或能幫助改善乳糖不耐的症狀,同時享受乳類製品的營養與美味。
作者﹕蘇雅芸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臨床研究員
(本文由榮總人電子週報提供)──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導致腹瀉、營養不良的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要如何確定診斷?
臨床上有三個方法可用來幫助乳糖不耐症的診斷:
1. 乳糖耐受測驗(Lactose tolerance test):讓受測者空腹後喝下定量的含乳糖飲料,然後在兩小時內重複抽血檢查血糖上昇的情形。對於沒有乳糖不耐症的受測者來說,喝下的乳糖會經由小腸中的乳糖脢及肝臟將之完全代謝為葡萄糖而使血糖上昇。但是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因無法完全吸收乳糖而使血糖的上昇不明顯或不上昇。
2. 氫氣呼出測驗(Hydrogen breath test):讓受測者喝下含乳糖的飲料,一段時間後,測其呼出的氣體中的氫氣含量。正常人呼出的氣體中的氫氣量應該很低,而乳糖不耐症患者在喝下含乳糖的飲料後,無法被小腸吸收的乳糖會被大腸中的細菌分解而產生包含氫氣在內的大量氣體,這些氫氣被大腸吸收後經血液循環送到肺部,由呼氣中排出,因而可以測到其中氫氣含量的增加。
3. 糞便酸性測驗(Stool acidity test):前兩項檢測的方法並不適用於嬰幼兒,因為嬰幼兒在喝下測試用的含乳糖飲料後,可能因大量水瀉而有脫水的危險。對於懷疑因腸道粘膜受損而致暫時性乳糖耐受性不良的嬰幼兒,醫師多半會直接建議先改以豆奶或是其他不含乳糖的醫瀉奶粉來餵食,以等待小腸粘膜的復原。有必要作確定診斷時,可作糞便酸性測驗。其原理是,乳糖不耐時,未經消化的乳糖會在大腸中經細菌的發酵作用,而產生乳酸及短鏈脂肪酸,使排出糞便的酸性增加。
乳糖不耐症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嬰幼兒在發生乳糖不耐症狀時,很容易因嚴重腹瀉造成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甚至危及生命,或者,因慢性腹瀉導致營養不良而影響其生長發育。所以嬰幼兒有乳糖不耐現象時,必須禁絕含乳糖的食物,包括一般配方奶粉,而改以豆奶或是不含乳糖的醫瀉奶粉來餵食。
所幸對較大小孩及成人患者來講,乳糖不耐的問題通常較不嚴重。一來,他們對牛奶的需要性不像嬰兒那麼高,二來,他們多半不是完全無法承受任何乳糖,不須要完全禁絕含乳糖的食物。大小孩及成人患者通常經由經驗而知道自己能承受多少含乳糖的食物。或許有人會擔心較嚴重的乳糖不耐患者完全無法忍受牛奶,在不喝牛奶的情形下,會不會有鈣質攝取不足,將來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問題?事實上,這通常不會是有太大的問題,因為鈣質的攝取來源除了牛奶外,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含骨的魚罐頭、豆漿、豆腐、小魚干……。另外適當的鈣片補充也是一個方法。
所以,只要能確知病因,同時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乳糖不耐症對患者的健康及成長來說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
乳糖不耐症能治癒嗎?
乳糖不耐症可說是一種基因缺陷所造成的疾病。目前沒有確定有效的方法,可用來改善小腸粘膜製造乳糖脢的能力,也就是說,目前沒有治癒乳糖不耐症的方法。不過,基因治療的研究發展方興未艾,說不定不久的將來,很容易用基因療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話說回來,乳糖不耐症算不上什麼嚴重疾病,倒不見得有必要費這麼大的功夫。
對於乳糖不耐症患者的飲食建議:
乳糖不耐症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但只要有適當的飲食調適,乳糖不耐這個問題將不成問題,對患者的健康及成長發育並不會有任何影響。最後,謹以以下幾個飲食建議提供給乳糖不耐者:
1. 經醫師認為乳糖不耐的嬰兒應該立即改以不含乳糖配方的奶粉來餵食,以免因急慢性腹瀉影響嬰兒的健康及生長發育。
2. 對於乳糖耐受非常不好的患者,要認清除了牛奶之外的其他可能含高乳糖的食物,以免誤食,產生腸胃不適的困擾。可能含有高乳糖成份的食物包括:糖果、麵包、玉米濃湯、沙拉醬、餅干、冰淇淋、奶昔、奶油、起酥……等。
3. 乳糖不耐症患者不敢喝牛奶,可能會有鈣質攝取不夠的問題,平常應注意含高鈣食物的攝取。除了前面已提過的以外,優酪乳值得特別推蔗。因為優酪乳是良好的鈣質補充來源,雖然優酪乳中也含有不少的乳糖,但是優酪乳中的菌類也會製造出一些乳糖脢來,可用來消化其中的乳糖,所以不會有乳糖不耐的問題。
4. 大部份的乳糖不耐者對牛奶製品並沒有那麼敏感,即使面對牛奶也不見得完全不能踫。通常,把握‘少量多次’及‘與其他食物一起食用’的原則就可減少對牛奶及奶製品耐受不良的發生。甚至可能經由這樣的‘訓練’而增加對乳糖的耐受性。
臨床上有三個方法可用來幫助乳糖不耐症的診斷:
1. 乳糖耐受測驗(Lactose tolerance test):讓受測者空腹後喝下定量的含乳糖飲料,然後在兩小時內重複抽血檢查血糖上昇的情形。對於沒有乳糖不耐症的受測者來說,喝下的乳糖會經由小腸中的乳糖脢及肝臟將之完全代謝為葡萄糖而使血糖上昇。但是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因無法完全吸收乳糖而使血糖的上昇不明顯或不上昇。
2. 氫氣呼出測驗(Hydrogen breath test):讓受測者喝下含乳糖的飲料,一段時間後,測其呼出的氣體中的氫氣含量。正常人呼出的氣體中的氫氣量應該很低,而乳糖不耐症患者在喝下含乳糖的飲料後,無法被小腸吸收的乳糖會被大腸中的細菌分解而產生包含氫氣在內的大量氣體,這些氫氣被大腸吸收後經血液循環送到肺部,由呼氣中排出,因而可以測到其中氫氣含量的增加。
3. 糞便酸性測驗(Stool acidity test):前兩項檢測的方法並不適用於嬰幼兒,因為嬰幼兒在喝下測試用的含乳糖飲料後,可能因大量水瀉而有脫水的危險。對於懷疑因腸道粘膜受損而致暫時性乳糖耐受性不良的嬰幼兒,醫師多半會直接建議先改以豆奶或是其他不含乳糖的醫瀉奶粉來餵食,以等待小腸粘膜的復原。有必要作確定診斷時,可作糞便酸性測驗。其原理是,乳糖不耐時,未經消化的乳糖會在大腸中經細菌的發酵作用,而產生乳酸及短鏈脂肪酸,使排出糞便的酸性增加。
乳糖不耐症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嬰幼兒在發生乳糖不耐症狀時,很容易因嚴重腹瀉造成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甚至危及生命,或者,因慢性腹瀉導致營養不良而影響其生長發育。所以嬰幼兒有乳糖不耐現象時,必須禁絕含乳糖的食物,包括一般配方奶粉,而改以豆奶或是不含乳糖的醫瀉奶粉來餵食。
所幸對較大小孩及成人患者來講,乳糖不耐的問題通常較不嚴重。一來,他們對牛奶的需要性不像嬰兒那麼高,二來,他們多半不是完全無法承受任何乳糖,不須要完全禁絕含乳糖的食物。大小孩及成人患者通常經由經驗而知道自己能承受多少含乳糖的食物。或許有人會擔心較嚴重的乳糖不耐患者完全無法忍受牛奶,在不喝牛奶的情形下,會不會有鈣質攝取不足,將來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問題?事實上,這通常不會是有太大的問題,因為鈣質的攝取來源除了牛奶外,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含骨的魚罐頭、豆漿、豆腐、小魚干……。另外適當的鈣片補充也是一個方法。
所以,只要能確知病因,同時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乳糖不耐症對患者的健康及成長來說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
乳糖不耐症能治癒嗎?
乳糖不耐症可說是一種基因缺陷所造成的疾病。目前沒有確定有效的方法,可用來改善小腸粘膜製造乳糖脢的能力,也就是說,目前沒有治癒乳糖不耐症的方法。不過,基因治療的研究發展方興未艾,說不定不久的將來,很容易用基因療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話說回來,乳糖不耐症算不上什麼嚴重疾病,倒不見得有必要費這麼大的功夫。
對於乳糖不耐症患者的飲食建議:
乳糖不耐症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但只要有適當的飲食調適,乳糖不耐這個問題將不成問題,對患者的健康及成長發育並不會有任何影響。最後,謹以以下幾個飲食建議提供給乳糖不耐者:
1. 經醫師認為乳糖不耐的嬰兒應該立即改以不含乳糖配方的奶粉來餵食,以免因急慢性腹瀉影響嬰兒的健康及生長發育。
2. 對於乳糖耐受非常不好的患者,要認清除了牛奶之外的其他可能含高乳糖的食物,以免誤食,產生腸胃不適的困擾。可能含有高乳糖成份的食物包括:糖果、麵包、玉米濃湯、沙拉醬、餅干、冰淇淋、奶昔、奶油、起酥……等。
3. 乳糖不耐症患者不敢喝牛奶,可能會有鈣質攝取不夠的問題,平常應注意含高鈣食物的攝取。除了前面已提過的以外,優酪乳值得特別推蔗。因為優酪乳是良好的鈣質補充來源,雖然優酪乳中也含有不少的乳糖,但是優酪乳中的菌類也會製造出一些乳糖脢來,可用來消化其中的乳糖,所以不會有乳糖不耐的問題。
4. 大部份的乳糖不耐者對牛奶製品並沒有那麼敏感,即使面對牛奶也不見得完全不能踫。通常,把握‘少量多次’及‘與其他食物一起食用’的原則就可減少對牛奶及奶製品耐受不良的發生。甚至可能經由這樣的‘訓練’而增加對乳糖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