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的保健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Enmo
石斛養胃陰者
石斛養胃陰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8471
註冊時間: 2006-01-03 , 13:08
個人狀態: 開心享受幸福
性別:
來自: 直達你心 ^o^

下背痛的保健

文章: # 2634未閱讀文章 Enmo »

下背痛的保健

黃桂彬醫師


下背痛是病人最常見的病訴之一,症狀涵蓋背部和腰部的酸痛、閃挫、薦部及臀部酸痛與牽扯痛等。絕大多數的人在一生中,均有機會因各種不同的創傷或退化性因素而經驗到下背痛。造成下背痛的原因相當多,然而在臨床上所見大部分的下背痛都是因肌肉損傷所引起。其中以急性的腰部扭傷及慢性的累積性傷害和退化性疾患為多見。持續過度牽引,而產生的局部組織慢性損傷,如長期坐姿不良或須以坐姿長時間工作、或工作檯面高度不良等。


傳統的中醫理論則認為除了外在因素導致下背酸痛外,「氣血勞損,風寒濕邪,腎氣內虛」亦可能導致下背肌肉酸痛,並強調預防,推行保健操的鍛鍊,正確的活動使用腰部。


自我保健手法

循足太陽膀胱經(即背部兩側大束之肌肉),由上而下揉,按,滾,摩擦數次,揉按壓痛點數分鐘。(圖7-45)
雙手後伸到背部以掌指關節點按,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志室,秩邊等穴(即背部兩條大筋處)。然後做圓形的運揉手法。(圖7-46)
拍擊腰背,可運用拍打法與拳擊法交替使用。舒適為度。
最後起身做腰部關節活動,以屈伸及旋轉的柔軟活動收功。
除局部穴位外可進行遠端穴位按摩,選用手三里穴、後谿穴、陽陵泉穴、委中穴、承山穴、崑崙穴等。(圖7-47、7-48)

     
.........圖7-45揉按膀胱經...............圖7-46點按膀胱經................圖7-47後谿穴................圖7-48........
圖檔 圖檔 圖檔圖檔

圖7-49起床的動作    
圖檔

--------------------------------------------------------------------------------

腰痛注意事項
將太過柔軟的彈簧床改成硬板床或榻榻米,但記得最好舖上墊被。仰睡時,在膝部以下墊高約一個枕頭或一床棉被的高度。
切記勿坐矮板凳或軟而低的沙發。長期坐著工作的上班族、司機或學生,最好在背部加一個靠墊。
撿拾物品或搬重物時,應記得先蹲下,將物品置於兩腿之間,然後以雙手抓好,再用腿力撐起。盡量用腿力來舉重物,而非用腰力,避免腰部持續受到傷害。
站立時,勿養成站三七步的習慣,盡量讓體重平均分攤到雙足,以免腰部肌肉受力不均而發生疼痛。
起床時先翻身成側睡狀,然後慢慢將雙腿移至床緣,一邊將腳放下,一邊用手將身體撐起。這樣的動作,即類似大肚子的孕婦起床的動作一般。切勿眼睛一張開,就急著翻身起床,如此才能將腰部的傷害降到最低。(圖7-49)
平常可以適度鍛鍊腰部肌肉及腹部肌肉。除各式的柔軟體操外,可以練習半套的仰臥起坐。即頭頸部仰起讓雙肩離地即可,不必要求上半身全部起來頭碰膝蓋。僅讓腹肌做適度的收縮,逐漸鍛鍊即可。
(本文節錄自空中大學用書?中刈憳O健第七章第三節黃桂彬編著)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下背痛的保健

文章: # 71133未閱讀文章 MissC »

減輕下背痛,自己能做什麼?
uho
周琪霏/整理報導



要了解下背痛其實是一種「症候群」,一些症狀同時發生的統稱。包括可找出特定原因的疾病,但有更多是無法作單一疾病診斷的疼痛症狀,它可能受多重因素誘發影響。包括機械性因素:姿勢不良,長期過度使用,懷孕,急性、慢性脊椎及周邊支持組織之拉傷、扭傷,脊椎先天及後天結構不穩,下肢肌肉骨骼之病變;以及非機械性因素:精神壓力、內分泌等。

台東基督教醫院 洪樂堯醫師表示,許多下背痛會受到這許多因素的影響,若病人能告訴醫師更多詳細病史,包括外傷病史,疼痛分布範圍,疼痛的性質(刺痛、鈍痛、麻痛、酸痛、抽痛),何時、何種動作或姿勢最常用到(坐、站、彎腰),疼痛發生在一天中哪些時段,職業、工作性質,精神及壓力狀況,還有哪些動作特別容易誘發疼痛。如果病人能詳細告訴醫師這些資訊,將會比照X光片得到的資訊對病情的診斷更有價值,讓醫師與病人共同找出哪些因素是造成疼痛的。  

有許多下背痛是很容易復發的,而成為慢性疼痛。因此病人如果沒有特殊確定診斷的慢性下背痛(許多檢查X光、MRI、CT都是正常),除了藥物及物理復健治療之外,預防下背痛復發最重要的乃是平常對正確姿勢的習慣建立,維持背部、腹部、下肢的韌帶、關節柔軟,肌肉的強化訓練,減少過度疲勞和壓力。有些運動如游泳、走平緩步道、騎自行車(低手把不適合),有助於減緩下背痛的復發。  

總之,下背痛在許多病人確實是困擾很久的問題,原因也非常的多。因此病人若能主動提供重要的線索給醫師,幫助醫師在這些線索中抽絲剝繭,找出造成致病的各種因素,並在治療中積極耐心的參與並改變生活方式,讓下背痛終有一日遠離你的日常生活。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