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低薪青年5年暴增10萬人

發表於 : 2006-12-03 , 22:57
懸壺子
低薪青年5年暴增10萬人





眼看台灣年輕世代的起薪在亞洲四小龍敬陪末座,面對日本、南韓與香港地區的景氣攀升,日漸擴大的台灣低薪青年(月薪低於25,000元)如何是好?

文—劉鳳珍 特約攝影—林林

2006年5月 Cheers雜誌

對日本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今年的4月3日應該是最令人振奮的一天。

冬天是日本大學生畢業的季節,春天就成了一年「最熱」的就業旺季。按照傳統,企業每年招募大學畢業生後,全國會統一在4月的第1個上班日(今年為4月3日),讓所有社會新鮮人在同一天報到。

日本:1.61倍的曙光
由於日本企業招募社會新鮮人作業時間很長,大學生往往在大三後就開始換上套裝、打上領帶,到處找工作。今年特別令人興奮,因為工作機會的供求倍數達1.61倍,等於恢復到經濟泡沫化前1年,1989年的水準!

來台工作6年,目前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提供日商人才招募服務的草柳理砂與二村太郎,因為工作性質,兩人時常注意家鄉的就業市場變化。今年「1.61」這個數字,簡直讓他們眼睛發亮,彷彿看到日本歷經16年景氣低迷後,出現了第一道曙光。

事實上,日本企業對年輕人才需求的效應已從去年開始醞釀。

在多年景氣低迷下,日本社會出現一群為數龐大的「尼特族」(Neet,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這群高達217萬的徬徨臉孔,幾乎全數是15~34歲的年輕人,去年尼特族的人數,卻大幅下滑,降低到201萬人。

當企業用人需求增加,也宣告未來日本薪資成長的機率將有較大的空間。根據美商漢威特(Hewitt)企管顧問公司的跨國調查,2004年日本企業調薪幅度從1.7%起跳,但去年起跳水準已提高到2.4%。

韓國:5%以上的調薪
在韓國,大學畢業生這幾年,更似乎人人都對未來充滿信心。

國民所得在亞洲金融風暴後,一路追趕成長,不僅站上15,000美元,更在去年超越台灣。韓國的外資投資金額也超過台灣3倍以上,加上股市漲幅與房地產不斷上揚,成就了韓國上班族近幾年的薪資不斷攀高。

根據韓國雇主協會(Korean Employers Federation)的統計,去年四年制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含每月紅利)折合新台幣約6萬2千元,等於比台灣多出1倍、也比日本高出數千元。

這個「偏高」的數字,著實令台灣人咋舌與驚訝。分析背後原因,除了韓國物價較高(約為台灣的1~1.5倍),以及韓國家庭多靠1位男性養家、女性婚後多不工作,勞工團體以此作為與雇主的薪資談判籌碼有關。

但撇開物價與社會文化的差異,韓國近幾年因經濟繁榮所帶動的薪資成長,平均都有5%以上的水準(前年5.7%,去年5.5%),遠高於通貨膨脹率,相對令台灣廣大受薪階級黯然失色許多。

韓國上班族對前景充滿蓄勢待發的氣氛,外來人感受最明顯。

37歲的蔡俊傑是遠東航空派駐在韓國仁川機場的督導,他以每天親眼所見的的工作環境比喻:「看到機場入出境大廳的人潮,一天比一天洶湧,你就知道他們信心從何而來了!」

事實上,韓國受高等教育所佔人口的比例達6.56%,高於台灣(5.28%)與日本(3.12%),但年輕人的就業與薪資問題卻不如台灣嚴重。

2000年,台灣與韓國的失業率曲線,成反比發展。自那年開始,台灣走進5%的高失業風暴,逐年下降有限。這一年卻是南韓失業率從6.3%高峰,一路往下走低的開始,去年降至3.7%,低於台灣的4.13%。

香港:2004年風光再起
在亞洲地區,香港從前年開始,也是景氣全面翻升的1年。

8%的經濟成長率,讓香港的失業人口,創下近年新低。從2003年SARS重創時期的31萬人,降低至18萬人以下。失業率也從7.9%高峰降至今年第1季的5.2%

對大學畢業生來說,第1份薪水更是值得樂觀期待的。

根據美商惠悅(Watson Wyatt)企管顧問公司的薪資調查報告,香港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在2003年因SARS創下新低,總平均僅有9,664港幣(折合新台幣約3萬9千元),但隔年增加至10,047港幣(約新台幣4萬1千元),去年則為10,492港幣(約新台幣4萬3千元),成長率都在4%左右。

香港各大學每年都會在網路上公布畢業生的就業調查,從畢業生的起薪高低,就可一窺當年市場需求的概況。

以知名的香港科技大學為例,2004年全體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10,688港幣(約新台幣4萬4千元),2005年則為11,554港幣(約新台幣4萬7千元),成長率更達8.1%。

台灣:88%企業未調薪
近2年,當鄰近的日本、韓國、香港大學畢業生步入就業市場時,經濟活絡、對前景充滿期待,台灣呢?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前年國內經濟成長達5.7%,但是仍有88%的企業沒有任何調薪動作。

薪資水準停滯不前,無疑是台灣上班族最大的痛苦來源。去年平均薪資成長僅1.38%,物價成長卻達2.3%,每個人的荷包其實都在縮水。其中又以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受害最深(見圖表1),所有矛頭都指向就業市場供過於求的大學生人力。

「碩士畢業以前總平均大概有3萬~3萬5千元,現在不少企業掉到2萬8千元到3萬元之間,」在人資業界相當活躍的遠傳電信人力資源副總吳炳耀指出。

尤其台灣為數龐大的中小企業,最擅長以降低成本來換取競爭優勢,壓抑薪資成長的幅度往往比大型企業來得兇猛。

位於彰化的利勤實業,以生產高科技針織網布為主,專為NIKE、adidas、Reebok等國際知名品牌開發新式布材,員工人數近200人。

在利勤實業,大學畢業的業務助理起薪僅有2萬2千元~2萬3千元左右,「這幾年幾乎都沒什麼變動,」總經理吳寧補充,「除非是碰到比較優秀的年輕人,我們才會樂於多給一點。」

好工作減少才是關鍵因素
但吳炳耀認為,整個薪資失衡的關鍵,還是出在工作機會的流失,尤其是「好」的工作機會。

政大企管系教授吳思華曾對此有感而發。寶僑家品企劃部副總經理蘇瑞明是他的學生,研究所畢業後,陸續被寶僑送到美國與大陸市場歷練。「以前像蘇瑞明有一樣機會的學生很多,但這幾年卻越來越少聽到了。」

雖然台灣企業近幾年國際化布局擴大,增加不少上班族到海外市場歷練的機會,但吳炳耀指出:「那只對有經驗的中高階人才有利,尚未累積足夠經驗的社會新鮮人並不適用。」

當年輕人選擇「好」工作的機會減少,整體薪資自然難以拉抬上來。

漢珍圖書公司業務副理劉毓欣,民國86年從圖書館系畢業後,到私立大學擔任圖書館員,起薪約3萬3千元。

「但現在大學剛畢業的圖書館員大概只有2萬8千元~2萬9千元左右,而且連學校也改用約聘人員,一年一聘,大部份還要求碩士,才有可能被面試,」劉毓欣不勝唏噓地說。

就連在薪資較有競爭力的金融業也不例外。

倍立投信行銷企劃協理佘曉光,11年前從美國念完碩士回國,進入投信業的指標公司光華投信(後被荷銀投信併購)擔任研究員,當時起薪是3萬8千元,「但現在有不少同業只給到3萬5千元!」

27歲的張建強(化名)是這一波低薪潮流中畢業的大學生之一。2001年畢業時,他花了將近半年才找到第1份工作,在1家小型製作公司擔任製片助理,月薪1萬8千元,他不禁感嘆:「當時真的有一種我幹嘛念大學的心情!」

低薪青年:5年多出10萬人
在這一波大學畢業生起薪停滯的寒流中,多數人可能尚未意識到的是,台灣社會正集體創造出一個新族群──「低薪青年」。

如果以民國90年前,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都超過2萬5千元作為觀察指標,大學以上學歷的上班族,約僅有5%上下的人,月薪所得會低於此一水準。

但從民國90年後,這個穩定的百分比卻開始出現變化。

「低薪青年」每年正以1個百分點的增加速度悄悄擴散中,去年已突破了10%,人數由5萬3千人一舉增加到15萬4千人。等於近5年來,台灣社會多出10萬低薪青年大軍(見圖表2、3)。

3年不吃不喝,才能還完貸款
根據教育部去年委託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所做的一項調查,一名私立大學生4年的學雜費與生活費,將對1個家庭帶來近100萬元(94萬多)的負擔。

助學貸款人數連年創新高,加上全體大學生有28%來自年收入50萬元以下的家庭,「低薪青年」如果想靠不到2萬5千元的薪水還款,至少得維持3年以上不吃不喝才能清償學費。

年輕人貧富差距擴大
在低薪青年人數持續擴散的過程中,台灣年輕人之間的所得差距似乎也在擴大。

來台多年,草柳理砂觀察,日本企業給予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一致性比較高,行業別之間並沒有太大差異。根據日本勞動省的統計,去年男性大學畢業生起薪折合新台幣約5萬5千元左右,除了礦業與不動產業分別高出5千與3千元外,其餘業別大都緊貼這個數字,差距都在微小的「幾百元」之間。

「但台灣服務業的薪水一直上不來,電子業卻可以往上走,台灣年輕人的所得高低差異感覺比日本大,」草柳理砂細膩的觀察,有數字可以佐證。

根據勞委會統計,住宿與餐飲業給予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最低到19,983元,但與資訊業相關的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最高卻可達3萬元。在一高一低之間,年收入就有12萬的差異,如果把電子業的股票分紅獎金算進來,差距更大,也導致年輕人容易亂跳槽。

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韓志翔指出,像日本與德國因為行業別薪資差異小,「人才穩定度相對高,雇主也較有培訓意願。」

豐銀行信託投資部副總裁楊偉凱經常在媒體與上班族分享理財觀念,對於上班族想靠薪水致富,也不禁指出:「選對行業是重要關鍵。」

這個建議對台灣年輕人想要在所得惡化的就業結構中奮力求生,雖然務實,卻也不容易。

事實上,年輕人的就業與所得惡化問題,在國際間受到的討論越來越多。日本、韓國、香港都曾經有過景氣衰退、就業不易、薪資不高的苦日子,唯有整體社會發展經濟,才能讓年輕人重拾對於未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