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食物 改善大腦
發表於 : 2007-03-07 , 12:42
吃對食物 改善大腦
時報周刊 No.1515
報導/邱玉珍
家地理頻道針對民眾吃進肚裡食物,進行測試發現,食物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化學變化,改變人的情緒、提高工作效率,改變腦內細胞組織。食物,就是最好的醫生。
「我們吃進去的東西都可能改變腦部的化學反應,進而改變情緒、生理反應。」國內對食物心理學頗有研究的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黃士懿表示,很多人總以為,「吃」是嘴巴在吃跟大腦無關,事實上,人的大腦非獨立於身體之外,飲食會影響到腦部神經網路的運轉,影響情緒及記憶力。
黃士懿說,人的腦袋就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每天都會被我們吃的飲食改變。國外已有諸多研究發現,某些食物所含的複合物,對人的思想和感覺的確會產生影響;有些專家甚至認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蛋糕、米飯和麵食,會讓人感覺輕鬆愉快;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類和肉類,則會讓人頭腦敏捷、思緒清楚。
食物為什麼會影響腦部運行?國外曾有學者使用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MRI)探索關於食慾的神經機制。影像研究顯示,當一個人偏愛某種食物,大腦中杏仁核、前扣帶皮質、眼眶額葉皮質、腦島、海馬、尾核以及背側前額葉皮質,都處於活化的狀態。因此可能有一個由多處神經區域所共同組成的網絡,處理我們對食物渴望的情緒、記憶以及化學感覺的刺激。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吃巧克力。藉由影響腦中的那些與情緒相關的化學物質(苯乙胺醇、酪胺、血清張力素、色胺酸與鎂),巧克力能影響我們的飽足感,或改變我們愛吃巧克力的程度。而簡單碳水化合物,則可讓食物變得更吸引人,甚至減緩焦慮,讓人放鬆心情。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也認為,吃對食物與否會影響人的情緒及生理表現。他說,每種食物會影響腦部不同的荷爾蒙如腎上腺素、腦內啡、荷爾蒙(男性及女性)、生長激素、甲狀腺素等。當民眾偏愛某種食物時,就會讓腦部缺乏某些化學物質,影響腦部神經網絡的運作。以油炸食物為例,腦部雖然有一半都是由脂肪所構成,但民眾若吃進過多的動物性脂肪,不僅無法補充腦部所需的脂肪,反而會影響腦部新陳代謝,造成腦部運作不靈活、情緒低落,長期下來會造成癡呆、記憶力衰退。黃士懿也認為,少吃動物性脂肪,多吃白肉及深海魚,有益腦部運轉。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所長黃惠宇表示,大腦所需的營養成分為蛋白質、脂質、糖類等三大營養素。大家別小看這些營養成分,只要稍微攝取不足,都有可能影響腦部細胞神經網路的聯結,這就如同不是只要汽油和引擎就可以讓車子順利啟動,火星塞和潤滑劑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而維他命與礦物質就相當於是腦的火星塞和潤滑劑。
黃士懿說,過去食物一直被當作只是營養和能量的來源及享樂的來源,隨著科學進步,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食物不再只是提供能量的工具,未來將可能扮演治療的角色,比如未來可能會出現早上多吃哪些食物,可以趕走瞌睡蟲;中午吃哪些食物可加強工作效率;晚上吃哪些食物可以讓你睡得更好或更加性感。

時報周刊 No.1515
報導/邱玉珍
家地理頻道針對民眾吃進肚裡食物,進行測試發現,食物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化學變化,改變人的情緒、提高工作效率,改變腦內細胞組織。食物,就是最好的醫生。
「我們吃進去的東西都可能改變腦部的化學反應,進而改變情緒、生理反應。」國內對食物心理學頗有研究的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黃士懿表示,很多人總以為,「吃」是嘴巴在吃跟大腦無關,事實上,人的大腦非獨立於身體之外,飲食會影響到腦部神經網路的運轉,影響情緒及記憶力。
黃士懿說,人的腦袋就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每天都會被我們吃的飲食改變。國外已有諸多研究發現,某些食物所含的複合物,對人的思想和感覺的確會產生影響;有些專家甚至認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蛋糕、米飯和麵食,會讓人感覺輕鬆愉快;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類和肉類,則會讓人頭腦敏捷、思緒清楚。
食物為什麼會影響腦部運行?國外曾有學者使用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MRI)探索關於食慾的神經機制。影像研究顯示,當一個人偏愛某種食物,大腦中杏仁核、前扣帶皮質、眼眶額葉皮質、腦島、海馬、尾核以及背側前額葉皮質,都處於活化的狀態。因此可能有一個由多處神經區域所共同組成的網絡,處理我們對食物渴望的情緒、記憶以及化學感覺的刺激。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吃巧克力。藉由影響腦中的那些與情緒相關的化學物質(苯乙胺醇、酪胺、血清張力素、色胺酸與鎂),巧克力能影響我們的飽足感,或改變我們愛吃巧克力的程度。而簡單碳水化合物,則可讓食物變得更吸引人,甚至減緩焦慮,讓人放鬆心情。
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也認為,吃對食物與否會影響人的情緒及生理表現。他說,每種食物會影響腦部不同的荷爾蒙如腎上腺素、腦內啡、荷爾蒙(男性及女性)、生長激素、甲狀腺素等。當民眾偏愛某種食物時,就會讓腦部缺乏某些化學物質,影響腦部神經網絡的運作。以油炸食物為例,腦部雖然有一半都是由脂肪所構成,但民眾若吃進過多的動物性脂肪,不僅無法補充腦部所需的脂肪,反而會影響腦部新陳代謝,造成腦部運作不靈活、情緒低落,長期下來會造成癡呆、記憶力衰退。黃士懿也認為,少吃動物性脂肪,多吃白肉及深海魚,有益腦部運轉。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所長黃惠宇表示,大腦所需的營養成分為蛋白質、脂質、糖類等三大營養素。大家別小看這些營養成分,只要稍微攝取不足,都有可能影響腦部細胞神經網路的聯結,這就如同不是只要汽油和引擎就可以讓車子順利啟動,火星塞和潤滑劑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而維他命與礦物質就相當於是腦的火星塞和潤滑劑。
黃士懿說,過去食物一直被當作只是營養和能量的來源及享樂的來源,隨著科學進步,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食物不再只是提供能量的工具,未來將可能扮演治療的角色,比如未來可能會出現早上多吃哪些食物,可以趕走瞌睡蟲;中午吃哪些食物可加強工作效率;晚上吃哪些食物可以讓你睡得更好或更加性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