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茵陳蒿湯

發表於 : 2007-03-12 , 11:58
MissC
茵陳蒿湯治急性肝炎


【許佳惠╱台北報導】用中藥「茵陳蒿湯」治療急性肝炎,已有數百年臨床經驗,最近終於解開作用機轉。

類異黃酮抗氧化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以二十隻老鼠做動物實驗,發現茵陳蒿湯的主成分茵陳蒿含類異黃酮可抗氧化、槴子有genipin能消除自由基並修復肝損傷細胞,大黃則有兒茶素,可避免自由基傷害。
老鼠每天食用一百五十毫克茵陳蒿湯,三小時後發現肝臟血流阻力降低、肝門靜脈血液變順暢、膽汁可順利排出、白血球細胞也能降低,平均用藥一周,急性肝發炎指數GOT、GPT就能恢復正常。


io:

Re: 茵陳蒿湯

發表於 : 2007-03-12 , 12:05
懸壺子
茵陳蒿湯(利濕之劑)
  總  結:溼熱陽黃                                                                    
  組  成:茵陳蒿、梔子、大黃                                                      
  主  治:治傷寒陽明病,但頭汗出,腹滿口渴,二便不利,溼熱發黃,脈沈實者。        
  歸  經:足陽明藥也                                                              
  方  義:成無己曰:「小熱涼以和之,大熱寒以散之。發黃者,溼熱甚也,              
                      非大寒不能徹其熱。故以茵陳為君,梔子為臣,大黃為佐,        
                      分泄前後,則腹得利而解矣。」                                
  變化方:(1)本方大黃易黃連,名茵陳三物湯,治同。                                
          (2)本方加厚朴、枳實、黃芩、甘草,入生薑、燈草煎,名茵陳將軍湯,治同    
          。                                                                      
          (3)本方去梔子、大黃,加附子、乾薑,治寒濕陰黃。                        
  來  源:仲景    

in>: 醫方集解  清朝  汪昂

茵陳蒿湯

發表於 : 2007-05-30 , 18:24
懸壺子
茵陳蒿湯(利濕之劑)
  總  結:溼熱陽黃                                                                          
  組  成:茵陳蒿、梔子、大黃                                                      
  主  治:治傷寒陽明病,但頭汗出,腹滿口渴,二便不利,溼熱發黃,脈沈實者。        
  歸  經:足陽明藥也                                                              
  方  義:成無己曰:「小熱涼以和之,大熱寒以散之。發黃者,溼熱甚也,              
                      非大寒不能徹其熱。故以茵陳為君,梔子為臣,大黃為佐,        
                      分泄前後,則腹得利而解矣。」                                
  變化方:
          (1)本方大黃易黃連,名茵陳三物湯,治同。                                
          (2)本方加厚朴、枳實、黃芩、甘草,入生薑、燈草煎,名茵陳將軍湯,治同。                                                                      
          (3)本方去梔子、大黃,加附子、乾薑,治寒濕陰黃。                        
  來  源:仲景  

in>: 醫方集解  清朝  汪昂

下面原文...

茵陳蒿湯〔濕熱陽黃,仲景〕
治傷寒陽明病,但頭汗出,腹滿口渴,二便不利,溼熱發黃,脈沉實者。{經曰,
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則不發黃,若但頭汗身無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漿,
此為瘀熱,在裏必發黃,黃者脾胃之色也,熱甚者身如橘色,汗如蘗汁,
頭為諸陽之會,熱蒸於頭,故但頭汗而身無汗,夫熱外越則不裏鬱,下滲則不內存,
便既不利,身又無汗,故鬱而為黃,內有實熱故渴,熱甚則津液內竭,故小便不利,
凡瘀熱在裏,熱入血室,及水結胸,皆有頭汗之證,乃傷寒傳變,故與雜病不同,
濕在經則日晡發熱,鼻塞,在關節則身痛,在臟腑則濡泄,小便反濇,腹或脹滿,
濕熱相搏則發黃,乾黃,熱勝色明而便燥,濕黃,濕勝色晦而便溏,
又黃病與濕病相似,但濕病在表,一身盡痛,黃病不裏,一身不痛。}茵陳〔六兩〕、
大黃〔二兩酒浸〕、梔子〔十四枚炒〕此足陽明藥也,成無己曰,小熱涼以和之,
大熱寒以散之,發黃者,溼熱甚也,非大寒不能徹其熱,故以茵陳為君。
{茵陳發汗利水,以泄太陰陽明之濕熱,故為治黃主藥。}梔子為臣,大黃為佐,
分泄前後,則腹得利而解矣。{茵陳梔子,能導濕熱由小便出,
大黃能導濕熱由大便出。}本方大黃易黃連,名茵陳三物湯,治同,
本方加厚朴、枳實、黃芩、甘草、入生薑燈草煎,名茵陳將軍湯〔節庵〕治同,
本方去梔子、大黃,加附子、乾薑,治寒溼陰黃。{前證為陽黃,
如身黃而色暗者為陰黃,宜此湯,大抵治以茵陳為主,各隨寒熱用藥,
諸疸小便黃赤不利為裏實,宜利小便,或下之,無汗為表實,宜汗之,或吐之,
若小便清,是無熱也,仲景云,發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宜小建中湯,
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而除之必噦,宜小半夏湯主之,王海藏曰,內感傷寒,
勞役形體,飲食失節,中州變寒,病生黃,非外感而得,只宜理中大小建中足矣,
不必用茵陳。}

Re: 茵陳蒿湯

發表於 : 2007-05-30 , 18:25
懸壺子
歌訣..
  • 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大黃梔,瘀熱陽黃此方施;
    便難尿赤腹脹滿,清熱利濕總相宜。

肝膽濕熱 茵陳蒿湯加金錢草療效強

發表於 : 2010-10-26 , 20:09
MissC
肝膽濕熱 茵陳蒿湯加金錢草療效強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0/26 00:07"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茵陳蒿湯常用於去除肝膽濕熱,中醫師顏聰明指出,茵陳蒿湯中加入金錢草,除熱利濕的效果將獲得加強。

中醫師顏聰明表示,確診有肝膽濕熱狀況時,除茵陳蒿湯加金錢草外,車前草、豬苓、虎杖,生甘草等涼血清熱藥皆可酌加。茵陳蒿常用於改善腸胃濕熱、黃疸。中醫對於伴有大便秘結、小便黃赤、口臭、口乾,舌燥喜冷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臨床上常選用茵陳蒿湯加減來治療,方中茵陳蒿、大黃、梔子等藥材調理腸胃,達清熱化濕,通腑的效果;若是小便不利,熱不明顯,也考慮茵陳五苓散。

醫師表示,便秘、尿赤,肥胖腹滿,口中有濁氣,此時多給予茵陳、大黃、薏仁、車前草、蒲公英、黃柏等,多搭配清熱化濕的方劑。中醫師臨床上常用的茵陳蒿湯,方中茵陳蒿、大黃、梔子等藥材能調理肝膽腸胃,可清熱化濕。此方對濕熱造成的丘疹、膿皰、皮膚油膩光亮、紅腫疼痛也有效,如果伴有便秘、口臭、口乾,小便黃赤、舌燥喜冷飲、舌紅赤、苔黃膩時,這類方劑也能改善病症。

茵陳蒿湯治肝膽疾病 可利濕退黃

發表於 : 2011-02-09 , 19:53
MissC
茵陳蒿湯治肝膽疾病 可利濕退黃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2/09 00:07"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茵陳蒿湯本來多用於肝膽疾病,以利濕退黃,現代臨床發現可改善高脂血症。中醫師陳旺全表示,研究顯示,茵陳蒿湯去除大黃,加入黃柏、蒼朮後有助降低不少血脂指標。

過去茵陳蒿湯多用於改善肝炎、膽囊炎等疾病,中醫師陳旺全表示,臨床新應用上,多用於改善高血脂,可明顯改善各項血脂指標。以後天性的血脂問題而言,飲食與活動量占有一定的因素。選擇高油、高糖,高蛋白食物,加上很少活動,容易使血脂偏高,導致肝臟製造膽固醇增加,刺激更多低密度脂蛋白的產生,久而久之會影響血管健康。

長期下來血脂等物質可能誘發全身血管問題。醫師提醒,多吃少動往往會更快速老化,甚至造成血瘀等循環問題。多痰、多濕熱,大都肇因飲食過量。醫師建議,進食後別立即躺下。另外別穿太緊的腰帶、褲子。而肥胖者則可適度減重。多民眾飽餐一頓後便立即躺下睡覺休息,其實吃得太飽反容易影響睡眠品質。飽食後雖然常昏昏欲睡,但實際上容易干擾睡眠。

從現代來看,過度進食容易加重胃食道逆流。很多平常不留意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容易加重胃部問題。例如高脂、高熱量的食物會減慢胃排空;彎腰;過緊的腰帶、褲子、體重過重、婦女懷孕;腹部壓力增加等都是不利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