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子

介紹單味藥物!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枳椇子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枳椇子
YSR_9485kC.jpg
性味:甘平。
功能:止渴,除煩,潤五臟,解酒毒。
性狀:俗名雞距,以實拳曲如雞距,蜀呼為棘狗。
炮製:經霜黃赤,甚甘。
備註:(1)「解酒毒」:葛根解酒毒而發散不如枳椇,屋外有枳椇樹屋內釀酒多不佳。
(2)麝香釀酒果,枳椇能勝酒,故假二物以去其酒果之毒也。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枳椇子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中藥枳椇子(拐棗)是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果實或種子。中醫認為枳椇子有止渴除煩、止嘔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拐棗酒。
1372.jpg
別名
枳子,金鉤子,龍爪子,金果樹子,萬壽果子,雞爪連子,拐棗子,拐棗,懶漢指頭等。
來源產地
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果實或干燥成熟種子。主產江蘇、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陝西等地。
采收炮制
10~11月,果實成熟時連果梗一並摘下,曬至干,取出種子、篩淨雜質即可。
性狀特征
乾燥帶果柄的果實:果柄膨大,肉質肥厚,多分枝,彎曲不直,形似雞爪,在分枝及彎曲處常更膨大如關節狀,分枝多呈丁字形或相互成垂直狀,長3~5cm或更長,直徑4~6mm。表面棕褐色,略具光擇,有縱皺紋,偶見灰白色的點狀皮孔。分枝的先端著生1枚鈍三棱狀圈球形的果實,果皮紙質,甚薄,3室,每室含種子1粒。果柄質稍松脆,易折斷,折斷面略平坦,角質樣,淡紅棕色至紅棕色。氣微弱,味淡或稍甜。
乾燥種子:呈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腹面平,直徑3~5mm,厚約2m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平滑光澤,基部有橢圓形點狀的種臍,頂端有微凸的合點,腹面有一條縱行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厚約1mm,胚乳乳白色,油質,其內包圍有2片肥厚的子葉,呈淡黃色至草綠色,油質。氣微弱,味苦而澀。
性味歸經
性甘、酸,平。
歸心、脾、腎、肺經。
功效與作用
功效
潤五臟,止渴除煩,清熱利尿,解酒毒。
本品甘酸化陰性平,歸心、脾、肺經,而有潤五髒、止渴除煩之功。兼可清熱利尿。
應用
1.潤五臟,止渴除煩,用於煩熱口渴,五髒津液枯燥,肌肉消爍。配伍麝香為末、糊丸,空心鹽湯下,如枳椇子丸。或以本品9g,配伍知母9g、金銀花24g、燈芯草3g煎服。
2.解酒毒,清熱利尿,用於醉酒。配綠豆、茯苓、澤瀉、豬苓、白術、陳皮、山楂。用於酒色過度,成老吐血,以拐棗100g,配伍紅甘蔗1根,燉豬心、肺服。
3.用於小兒驚風、小兒疳積。枳椇果實30g,煎服。
4.用於手足抽搐。本品15g,四匹瓦15g,蛇毒15g。水煎服。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禁用。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枳椇子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枳椇子
目錄
“枳椇子”在《*辭典》
“枳椇子”在《中華本草》

《*辭典》:枳椇子
【出處】 《唐本草》
【拼音名】 Zhǐ Jǔ Zǐ
【別名】 木蜜(陸璣《詩疏》),樹蜜、木餳(崔豹《古今注》),白石木子(《荊楚歲時記》),蜜屈律(《太平廣記》),雞距子、癩漢指頭(《蘇沈良方》),栞栱(《埤雅》),背洪子、兼穹(《朱子大全》),拐棗(《救荒本草》),天藤、還陽藤(《滇南本草》),木珊瑚、雞爪子、雞橘子、結留子、曹公爪、棘枸(《綱目》),白石棗(《醫林纂要》),萬壽果(《藥物出產辨》),雞爪梨、甜半夜,龍爪(《中國樹木分類學》),碧久子(《廣州植物志》),金鉤鉤、酸棗(《江蘇植藥志》),雞爪果(《南寧市藥物志》),枳棗(《中藥志》),轉鈕
【來源】 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帶有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10~11月果實成熟時采收,將果實連果柄一並摘下,曬干。或碾碎果殼,篩出種子。曬干。
【原形態】 枳椇(崔豹《古今注》),又名:枸(《詩經》),枳枸(《莊子》),椇(《札記》),枸骨(陸璣《詩疏》),白石木(崔豹《古今注》),交加枝(《雷公炮炙論》),金鉤木(《輿地志》),桔枸樹(《衛生易簡方》),梨棗樹(《綱目》),金果樹。
落葉喬木,高達10米。小枝紅褐色。葉互生,廣卵形,長8~15釐米,寬6~10釐米,先端尖或長尖,基部圓形或心髒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均無毛,或下面沿主脈及側脈有細毛,基出3主脈,淡紅色;葉柄具鏽色細毛。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花雜性,綠色,花梗長;萼片5,近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兩側卷起;雄花有雄蕊5,花絲細,有退化子房;兩性花有雄蕊5,雌蕊1,子房3室,每室1胚珠,花柱3裂。果實為圓形或廣橢圓形,灰褐色;果梗肉質肥大,紅褐色,無毛,成熟後味甘可食。種子扁圓,紅褐色。花期6月。果熟期10月。
本植物的根(枳椇根),樹皮(枳椇木皮)、樹干中的液汁(枳椇木汁),葉(枳椇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 野生或栽培。自河北、河南以至廣東、貴州、雲南均有分布。主產陝西、廣東、湖北、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此外,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貴州、河北;西藏等地亦產。
【性狀】 ①干燥帶果柄的果實
果柄膨大,肉質肥厚,多分枝,彎曲不直,形似雞爪,在分枝及彎曲處常更膨大如關節狀,分枝多呈丁字形或相互成垂直狀,長3~5釐米或更長,直徑4~6毫米。表面棕褐色,略具光澤,有縱皺紋,偶見灰白色的點狀皮孔。分枝的先端,著生1枚鈍三棱狀圓球形的果實,果皮紙質,甚薄,3室,每室含種子1粒。果柄質稍松脆,易折斷,折斷面略平坦,角質樣,淡紅棕色至紅棕色。氣微弱,味淡或稍甜。
②干燥種子
呈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較平,直徑3~5毫米,厚約2毫米。表面紅棕色至紅褐色,平滑光澤,基部有描圓形點狀的種臍,頂端有微凸的合點,腹面有一條縱行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厚約1毫米,胚乳乳白色,油質,其內包圍有2片肥厚的子葉,呈淡黃色至草綠色,亦油質。氣微弱,味苦而澀。
【化學成份】 果實含多量葡萄糖、蘋果酸鈣。
【藥理作用】 果實對像兔有顯著的利尿作用,而無任何副作用。
【性味】 甘酸,平。
①《唐本草》:"味甘,平,無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酸,性平,無毒。"
【歸經】 ①《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陰經。"
【功能主治】 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
①《荊楚歲時記》:"辟蟲毒。"
②《唐本草》:"主頭風,小腹拘急。"
③《本草拾遺》:"止渴除煩,潤五髒,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
④《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絡。小兒服之,化蟲,養脾。"
⑤《滇南本草圖說》:"補中益氣。痰火閉結於胸中,用此可解。’
⑥《綱目》:"止嘔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劑。
【注意】 《得配本草》:"脾胃虛寒者禁用。"
【附方】 ①治飲酒多發積,為酷熱蒸熏,五髒津液枯燥,血泣小便並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枳椇子二兩,麝香一錢。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吞下。(《世醫得效方,枳棋子丸)
②治酒色過度,成勞吐血:拐棗四兩,紅甘蔗一根。燉豬心肺服。(《重慶草藥》)
③治小兒驚風:枳椇果實一兩。水煎服。
④治手足抽搐:枳椇果五錢,四匹瓦五錢,蛇莓五錢。水煎服。
⑤治小兒黃瘦:枳椇果實一兩。水煎服。(③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摘錄】 《*辭典》

《中華本草》:枳椇子
【出處】 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 Zhǐ Jǔ Zǐ
【英文名】 Raisin Tree Seed, Fruit of Japanese Raisin Tree
【別名】 木蜜、樹蜜、木餳、白石木子、蜜屈律、雞距子、癩漢指頭、背洪子、兼穹拐棗、天藤、還陽藤、木珊瑚、雞爪子、雞橘子、結留子、曹公爪、棘枸、白石棗、萬壽果、雞爪梨、甜半夜、龍爪、碧久子、金鉤鉤、酸棗、雞爪果、枳棗、轉鈕子、雞腳爪、萬字果、橘扭子、九扭、金約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北枳椇、枳椇和毛枳椇的成熟種子。亦有用帶花序軸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Hovenia dulcis Thunb.[H.dulcis Thunb.var.glabra Makino]2.Hovenia acerba Lindl.[H.dulcis auct.non Thunb.]3.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
采收和儲藏:10-11月果實成熟時連肉質花諏軸一並摘下,曬干,取出種子。
【原形態】 1.北枳椇 落葉灌木,高約10m。小枝紅褐色。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廣卵形,長8-15cm,寬6-10cm,先端尖或長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兩面均無毛;基出3脈,淡紅色。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不對稱;花雜性,綠色,花梗長6cm,萼片5,近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兩側卷起;雄花具雄蕊5,花絲細,有退化的子房;兩性花有雄蕊5,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淺裂。果實近球形,灰褐色,生於肥厚、扭曲、肉質的花梗上,成熟後味甘可食。種子扁圓,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枳椇 落葉喬木,高達10m。樹皮灰褐色,淺縱裂,不剝落。小枝紅褐色,幼時被鏽色細毛;冬芽卵圓形,芽鱗2,大而早落。葉互生;葉柄長2-5cm,紅褐色,具細腺點;葉片卵形或卵圓形,長8-16cm,寬6-11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細尖鋸齒,上面無毛,背面脈上及脈腋有細毛;三出脈,淡紅色,側脈3-5對。二歧式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對稱,總花梗長約6.5cm,小花梗長約3mm;花雜性,徑約7mm;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黃綠色;雄花有雄蕊5,中央有退化的雌蕊;兩性花具雄蕊5,子房上位,埋於花盤中,圓錐形,3室,每室具1胚珠,柱頭半裂或深裂。果實近球形,灰褐色,無毛,徑6-8mm;果柄肉質肥大,扭曲,徑3-5mm,紅褐色,上具黃色皮孔,成熟後味甜可食。種子扁圓形,暗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毛果枳椇 高大落葉喬木,高達18m。小枝褐色或黑紫色,無毛,有明顯的皮孔。葉紙質,長圓狀卵形或寬橢圓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截形、近圓形或心形,葉下面密被黃褐色或黃灰色不脫落的絨毛。二歧式聚傘花序頂生或兼腋生,花黃綠色;花萼密被鏽色柔毛,要片具明顯的網脈;花瓣卵圓狀匙形;花盤密被鏽色長柔毛;花柱自基部3深裂。漿果狀核果球形,果序軸膨大,被鏽色或棕色絨毛。種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圓形,腹面中部有核,背面有時具乳頭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200-1400m的次生林中或栽培。
2.生於海拔2100m以下陽光充足的山坡、溝谷及路邊,也常栽培於庭園內。
3.生於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中。
資源分布:1.分布於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
2.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
3.分布於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及貴州。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但不耐空氣過於干燥,喜陽光充足,潮濕環境,生長適溫20-30℃,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堿性地均能生長,適應性較強。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種子需砂藏90d後再播。春季條播,行距30cm,溝深2-3cm,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後稍加鎮壓,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當苗高35-40cm時,按行株距400cm×300cm挖穴種植,每穴栽1株。
田間管理 移栽後,每年中耕除草4次,每年春、秋季各追施廄肥、堆肥等1次。冬季剪去陰枝、弱枝。促進樹平直立粗壯。
【性狀】 性狀鑒別 (1)北枳椇種子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旗面較平坦,直徑-5mm,厚1-1.5mm。表面紅棕色、棕黑色或綠棕色,有光澤,於擴大鏡下觀察可見散在凹點,基部凹陷處有點狀淡色種臍,頂端有微凹的合點,腹面有縱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胚乳白色,子葉淡黃色,肥厚,均富油質。氣微,味微澀。
(2)積椇種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徑3.2-4.5mm。
(3)毛果枳椇種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圓形,直徑4-5.5mm,腹面中部有棱,背面有時具乳頭狀突起。廣東、廣西等地有以連肉質花序軸一並入藥。均以飽滿、有光澤為佳。
顯微鑒別 北枳椇種子橫切面:外表皮為1列柵狀細胞,長約180μm,寬約12μm,外壁薄,側壁甚厚,胞腔窄縫狀,靠內壁處膨大,外側具光輝帶。色素層細胞數列,近卵形或多角形,含有棕色物,其內數列薄壁細胞較小,不含色素。內表皮細胞徑向延長,排列較整齊。外胚乳細胞頹廢,內胚乳細胞壁較厚,子葉細胞壁薄,均充滿糊粉粒。
【化學成份】 北枳椇種子含黑麥草堿(perlolyrine),β-哢啉(β-carboline),枳椇甙(hovenoside)C、D、G、G’和H,其中枳椇甙D和G相應的甙元為酸棗甙元(jujubogenin);果實含多量葡萄糖(glucose),硝酸鉀(nitre)和蘋果酸鉀(potassiummalate);果柄和花序軸均含葡萄糖,果糖(fructose)和蔗糖(sucrose),在花序軸中這三者的含量分別為111.14%、4.74%和12.59%;根皮含歐鼠李堿(frangulanine)和枳積椇堿(hovenine)A、B,枳椇堿A即去-N-甲基歐鼠李堿(des-N-methylfrangulanine);木質部含枳椇酸(hovenic acid)。
【藥理作用】 果實對家兔有顯著的利尿作用,而無任何副作用。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心;脾;肺經
【功能主治】 解酒毒;止渴除煩;止嘔;利大小便。主醉酒;煩渴;嘔吐;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炮酒服。
【注意】 脾胃虛寒者禁用(《得配本草》)。
【附方】 ①治飲酒多發積,為酷熱蒸熏,五髒津液枯燥,血泣小便並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 枳椇子二兩,麝香一錢。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吞下。(《世醫得效方》枳椇子丸)②治酒色過度,成勞吐血:拐棗四兩,紅甘蔗一根。燉豬心肺服。(《重慶草藥》)③治小兒驚風:枳果實一兩。水煎服。④治手足抽搐:枳椇果五錢,四匹瓦五錢,蛇莓五錢。水煎服。⑤治小兒黃瘦:枳椇果實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各家論述】 1.《荊楚歲時記》:辟蟲毒。
2.《唐本草》:主頭風,小腹拘急。
3.《本草拾遺》:止渴除煩,潤五髒,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
4.《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絡。小兒服之,化蟲,養脾。
5.《滇南本草圖說》:補中益氣。痰火閉結於胸中,用此可解。
6.《綱目》:止嘔逆。
【摘錄】 《中華本草》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枳椇子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枳椇子的解酒趣闻!

枳椇子可以解酒吗?枳椇子,就是我们常说的拐枣,又名鸡距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其枝、叶,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是一个解酒良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枳椇子含葡萄糖、果糖、硝酸钾、过氧化物酶等成分,能清除酒后体内产生的过量自由基,阻碍过氧化脂质的形成,从而显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减轻乙醇对肝组织的损伤,避免酒精中毒。民间还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说法,酒后生吃几颗拐枣,能醒酒安神。
关于枳椇子解酒的趣闻,古书中有很多记载。陆玑《疏义》云:“……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本草衍义补遗》中记有:“一男子年三十余,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虚乏……必须鸡距子解其毒,遂煎药中加而服之,乃愈”。
《苏东坡集》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苏东坡的一个同乡揭颖臣因长期喝酒得了一种饮食倍增、小便频数的病。久治不愈,并越发严重。后来苏东坡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张肱的医生,张肱诊后认为慢性酒精中毒。于是张肱用醒酒药为他治疗,多年痼疾就此痊愈。张肱所用的一味主药就是“枳椇子”。苏东坡不仅记录了这个小医案,还常以枳椇子作为醒酒良药向友人推荐。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枳椇子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枳椇子的解酒趣聞!

枳椇子可以解酒嗎?枳椇子,就是我們常說的拐棗,又名雞距子,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記載“其枝、葉,止嘔逆,解酒毒,辟蟲毒”,是一個解酒良藥。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枳椇子含葡萄糖、果糖、硝酸鉀、過氧化物酶等成分,能清除酒後體內產生的過量自由基,阻礙過氧化脂質的形成,從而顯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濃度,減輕乙醇對肝組織的損傷,避免酒精中毒。民間還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說法,酒後生吃幾顆拐棗,能醒酒安神。
關於枳椇子解酒的趣聞,古書中有很多記載。陸璣《疏義》雲:“……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誤落一片入酒甕中,酒化為水也”。《本草衍義補遺》中記有:“一男子年三十余,因飲酒發熱,又兼房勞虛乏……必須雞距子解其毒,遂煎藥中加而服之,乃愈”。
《蘇東坡集》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蘇東坡的一個同鄉揭穎臣因長期喝酒得了一種飲食倍增、小便頻數的病。久治不愈,並越發嚴重。後來蘇東坡向他推薦了一個名叫張肱的醫生,張肱診後認為慢性酒精中毒。於是張肱用醒酒藥為他治療,多年痼疾就此痊愈。張肱所用的一味主藥就是“枳椇子”。蘇東坡不僅記錄了這個小醫案,還常以枳椇子作為醒酒良藥向友人推薦。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枳椇子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枳椇
釋名蜜止矩、蜜屈律、木蜜、木餳、木珊瑚、雞距子、雞爪子。木名白石木、交加枝。
  氣味(實)甘、平、無毒主治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止嘔逆境,解酒毒。辟蟲毒。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枳椇木皮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枳椇木皮

《*辞典》:枳椇木皮
【出处】 《唐本草》
【拼音名】 Zhǐ Jǔ Mù Pí
【来源】 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树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枳椇子"条。
【性味】 《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五痔,和五脏。"
②《陕西中草药》:"能活血舒筋,治食积,解铁棒锤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枳椇木皮
【出处】 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 Zhǐ Jǔ Mù Pí
【英文名】 Bark of Japanese Raisin Tree
【别名】 拐枣树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nb.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和毛果枳椇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ovenia dulcis Thunb.[H.dulcis Thunb.var.glabra Makino]2.Hovenia acerba Lindl.[H.dulcis auct.non Thunb.]3.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
采收和储藏:春季剥取树皮,晒干。
【原形态】 1.北枳椇 落叶灌木,高约10m。小枝红褐色。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广卵形,长8-15cm,宽6-10cm,先端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两面均无毛;基出3脉,淡红色。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不对称;花杂性,绿色,花梗长6cm,萼片5,近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两侧卷起;雄花具雄蕊5,花丝细,有退化的子房;两性花有雄蕊5,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浅裂。果实近球形,灰褐色,生于肥厚、扭曲、肉质的花梗上,成熟后味甘可食。种子扁圆,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枳椇 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浅纵裂,不剥落。小枝红褐色,幼时被锈色细毛;冬芽卵圆形,芽鳞2,大而早落。叶互生;叶柄长2-5cm,红褐色,具细腺点;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8-16cm,宽6-11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具细尖锯齿,上面无毛,背面脉上及脉腋有细毛;三出脉,淡红色,侧脉3-5对。二歧式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对称,总花梗长约6.5cm,小花梗长约3mm;花杂性,径约7mm;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黄绿色;雄花有雄蕊5,中央有退化的雌蕊;两性花具雄蕊5,子房上位,埋于花盘中,圆锥形,3室,每室具1胚珠,柱头半裂或深裂。果实近球形,灰褐色,无毛,径6-8mm;果柄肉质肥大,扭曲,径3-5mm,红褐色,上具黄色皮孔,成熟后味甜可食。种子扁圆形,暗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毛果枳椇 高大落叶乔木,高达18m。小枝褐色或黑紫色,无毛,有明显的皮孔。叶纸质,长圆状卵形或宽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截形、近圆形或心形,叶下面密被黄褐色或黄灰色不脱落的绒毛。二歧式聚伞花序顶生或兼腋生,花黄绿色;花萼密被锈色柔毛,要片具明显的网脉;花瓣卵圆状匙形;花盘密被锈色长柔毛;花柱自基部3深裂。浆果状核果球形,果序轴膨大,被锈色或棕色绒毛。种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圆形,腹面中部有核,背面有时具乳头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1400m的次生林中或栽培。
2.生于海拔2100m以下阳光充足的山坡、沟谷及路边,也常栽培于庭园内。
3.生于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
2.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3.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及贵州。
【性味】 味苦;性温
【归经】 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活血;舒筋;消食;疗痔。主盘脉拘挛;食积;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五痔,和五脏。
2.《陕西中草药》:能活血舒筋,治食积,解铁捧锤毒。
【摘录】 《中华本草》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枳椇木皮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枳椇木皮

《*辭典》:枳椇木皮
【出處】 《唐本草》
【拼音名】 Zhǐ Jǔ Mù Pí
【來源】 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樹皮。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枳椇子"條。
【性味】 《綱目》:"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五痔,和五臟。"
②《陝西中草藥》:"能活血舒筋,治食積,解鐵棒錘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 《*辭典》


《中華本草》:枳椇木皮
【出處】 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 Zhǐ Jǔ Mù Pí
【英文名】 Bark of Japanese Raisin Tree
【別名】 拐棗樹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nb.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和毛果枳椇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Hovenia dulcis Thunb.[H.dulcis Thunb.var.glabra Makino]2.Hovenia acerba Lindl.[H.dulcis auct.non Thunb.]3.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
采收和儲藏:春季剝取樹皮,曬乾。
【原形態】
1.北枳椇 落葉灌木,高約10m。小枝紅褐色。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廣卵形,長8-15cm,寬6-10cm,先端尖或長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兩面均無毛;基出3脈,淡紅色。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不對稱;花雜性,綠色,花梗長6cm,萼片5,近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兩側卷起;雄花具雄蕊5,花絲細,有退化的子房;兩性花有雄蕊5,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淺裂。果實近球形,灰褐色,生於肥厚、扭曲、肉質的花梗上,成熟後味甘可食。種子扁圓,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枳椇 落葉喬木,高達10m。樹皮灰褐色,淺縱裂,不剝落。小枝紅褐色,幼時被鏽色細毛;冬芽卵圓形,芽鱗2,大而早落。葉互生;葉柄長2-5cm,紅褐色,具細腺點;葉片卵形或卵圓形,長8-16cm,寬6-11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細尖鋸齒,上面無毛,背面脈上及脈腋有細毛;三出脈,淡紅色,側脈3-5對。二歧式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對稱,總花梗長約6.5cm,小花梗長約3mm;花雜性,徑約7mm;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黃綠色;雄花有雄蕊5,中央有退化的雌蕊;兩性花具雄蕊5,子房上位,埋於花盤中,圓錐形,3室,每室具1胚珠,柱頭半裂或深裂。果實近球形,灰褐色,無毛,徑6-8mm;果柄肉質肥大,扭曲,徑3-5mm,紅褐色,上具黃色皮孔,成熟後味甜可食。種子扁圓形,暗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毛果枳椇 高大落葉喬木,高達18m。小枝褐色或黑紫色,無毛,有明顯的皮孔。葉紙質,長圓狀卵形或寬橢圓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截形、近圓形或心形,葉下面密被黃褐色或黃灰色不脫落的絨毛。二歧式聚傘花序頂生或兼腋生,花黃綠色;花萼密被鏽色柔毛,要片具明顯的網脈;花瓣卵圓狀匙形;花盤密被鏽色長柔毛;花柱自基部3深裂。漿果狀核果球形,果序軸膨大,被鏽色或棕色絨毛。種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圓形,腹面中部有核,背面有時具乳頭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
1.生於海拔200-1400m的次生林中或栽培。
2.生於海拔2100m以下陽光充足的山坡、溝谷及路邊,也常栽培於庭園內。
3.生於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中。
資源分布:1.分布於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
2.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
3.分布於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及貴州。
【性味】 味苦;性溫
【歸經】 肝;脾;腎經
【功能主治】 活血;舒筋;消食;療痔。主盤脈拘攣;食積;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五痔,和五髒。
2.《陝西中草藥》:能活血舒筋,治食積,解鐵捧錘毒。
【摘錄】 《中華本草》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