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針灸中的“得氣”與“針感”
經絡中有經氣,針灸刺激經絡穴位,即可產生感應,俗稱為“ 針感 ”。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 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氣至又稱為得氣,是針刺後的經氣感應,可表現為酸、麻、脹、重、熱、涼、緊、灼、癢、痛,還有觸電、蟻行、水波、氣流、灼痛、刺痛、跳動、蜂蜇、蠕動等針感。
有學者認為得氣與針感兩者的意思相同。那麼得氣與針感是否完全相同?二者相互關係如何?
本文分析得氣與針感的方方面面。
一、什麼是得氣?
得氣是指針刺後候得經氣的感應,是針灸補瀉的前提。早在《內經》就有關於“得氣”的記載,如《素問•離合真邪論》謂:“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
而竇漢卿《標幽賦》中則謂:“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浮沉;氣未至也,如閑處幽堂之深邃。 ”
歷代醫家均重視針刺得氣,認為:用針之法,候氣為先。《難經》謂:“不得氣是為十死不治也。”《素問•離合真邪論》謂:“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靈樞•小針解》謂:“空中之機,清靜以微者,針以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
針灸得氣的神妙,筆墨難以形容,尤其是經絡敏感人,其反應最多。
病人醫生都能體會到氣感:病人自覺酸麻脹重,或循經如蟻行,如蟲爬,或如閃電,如洩洪,或溫熱如水沃,或清涼如吹風等等都是。醫者則手下沉緊如魚之吞鉤。
人體是一個超級複雜的生命體,每個人對針灸的感應也各有不同。每每聽到病人描述氣機如何循行,針灸時有如何的舒服,針灸的療效如何地好,我都打心底為針灸而自豪。這可是我們祖宗流傳下來的寶貝,而且,我居然有幸在此生學習並實踐針灸。
接受針灸治療時,病人一定要重視“治神”,如此有助於“得氣”,使經絡通暢,可提高療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則關掉手機、不說話、不思慮雜事,平靜心情;
二則調整自己的呼吸,鼻吸鼻呼,使之綿長深遠;
三則可把意念放在足底,或者放在病痛部位,以引氣至病所。氣逆陽浮者不建議把意念放在胸口以上部位。
二、何謂針感?
針感是現代名稱,古醫籍中未見論述.所謂針感即指患者對針刺所產生的局部或較大範圍的酸、麻、脹、重等感覺以及醫者手指所感覺到的針下沉緊等反應。
有研究發現,受刺者的“酸、麻、重、脹感”和針灸師的“手下沉、緊感”是由於針刺得氣後穴位下的肌肉中肌內梭的收縮所致。這與得氣時發生經氣反應產生的得氣感不完全是一回事。
可以說,針感是針刺治療時能感覺到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是穴位被刺激後機體內氣血變化的一種狀態,針感只是針刺得氣後可體察的現象。有針感並不意味著得氣,也不意味著一定取效。但針感常伴隨得氣同時而存在。
三、針刺中的傳感現象
通過在經絡敏感人身上觀察各種疾病以及不同穴位的針刺感傳現象,我得出幾個結論。
一則:經絡循行有不按十四經常規路線者,經絡系統不是平面的,而更像是一個立體的網狀結構。《靈樞》所記載的循行線路只是比較重要的感傳路線之一,而且只描述了平面感傳。實際氣機循行遠比所記載的經絡系統複雜多變。
二則:氣機感傳隨針法而變化。若施以不同針法,一個穴位的針感可以循行至全身十四經的幾乎任何一個位置。而且,經氣的循行速度亦與針法相關,或快或慢,或停或走,全在醫者用心行針。因此說凡將用針,必先治神。我認為,醫生治神是加強病人針感傳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則:針入穴位後有時針感循行並不從針下開始,反而跳轉到某處開始循行。我曾針右曲池,病人自述針感突然在右側小腿出現,且認為是空間轉換,針刺穴位與針感出現的部位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循行路線相聯繫。我想,針灸臨床的遠端取穴,除循經之外,應該還存在著另外一種機制。
四、什麼人容易得氣?
我在奧地利治療的病人以白人為多,白人血氣旺盛,其體毛亦多。我發現白人針刺後易於取效,應該是他們的經絡比較敏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白人未失天真、自然純樸,心性澄潔,故經絡氣機流暢,而經氣易動,易於取效。
偶爾也有黑人、棕色與黃色人種,綜合數年臨床觀察,我發現黑人對針刺的敏感性最高,也最容易出效果。白人次之,最差是黃色人種。我也曾聽過去非洲的針灸醫生說,黑人的臨床療效極好,遠高於華人。
再分析,氣血流行於經絡,若血氣健旺,其經絡必滿,氣血運行比較通暢,針刺易於得氣,易於取效。黑人則較白人血氣更旺,因此其經絡更敏感。
歐洲人普遍較中國人怕痛,因此針刺時當盡量用無痛針法,但這並不影響療效,甚至歐洲人的經絡穴位更敏感,更容易得氣,針灸療效也更高。
臨床觀察發現,以門、海、衝、關、池、泉、溪、谷等命名的穴位,針感往往比較明顯,療效也較突出。《通玄指要賦》早已指出:原夫絡別支殊,經交錯綜,或溝池溪谷以歧異,或山海丘陵而隙共。分析這些穴位的定位,多屬經絡相交或經氣深聚之處,易於得氣。臨床不妨多重視此類穴位,以加強針感,提高療效。
五、夏天更容易得氣
夏日炎炎,最是針灸的好時節。夏日針灸,往往事半功倍。此時陽氣外浮,血易洩,氣易行,針灸最容易得氣,也最容易取效。建議各種慢性病症患者趁夏天炎熱及時選擇針灸。
即使是無病之人,亦可用針灸調和臟腑,有益無弊。況且,夏日因穿衣少,取穴更為方便。另外,針灸時氣血通暢,不建議開空調或吹冷風。
夏天的診室,溫度以多少為合適?從臨床療效出發,針灸診室不能太冷。針灸時人體經絡氣血通暢,毛孔打開,此時不可吹風受寒,反易招邪。況且,略熱點亦有助於得氣,更能提高臨床療效。針灸診室建議以在屋內不會汗出淋漓為度。若覺熱,建議針灸時緩緩深呼吸,其心自靜。
六、傳統針灸得氣與刺激神經
用毫針刺激神經,這樣的療法算不算是傳統針灸?我傾向於認為不是。理由有三:
一則其以解剖為基礎,而不是穴位的體表定位;
二則其以刺中神經為得氣,與傳統針法完全不同,且得氣的速度與反應亦不一樣;
三則其不需要傳統針灸理論去指導。當然,針灸醫生亦無需排斥此種方法,大可臨床借鑒,以助提高療效。
傳統針灸的針感是溫和的,舒服的,病人可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刺激神經的針感是強烈的,甚至很不舒服,病人完全無法放鬆。我的觀點是,對於實證可以藉鑑刺激神經的方法,因為刺激強度大,可以理解為瀉法,瀉能祛邪;但對於虛證,建議少用此法,刺激太強,病人往往不能耐受,尤其是老人及久病虛弱之人。
七、針灸要追求得氣,但又不能拘泥得氣
針刺穴位時當努力追尋得氣的感覺。一般來說得氣是取效的關鍵。當然,也有不得氣亦能取效的,如腹針、穴位埋針、朱氏頭皮針等,要求沒有針感才好。
針灸臨床講究氣至病所,往往氣至而立效。我臨床常會遇見一些經絡敏感人,針刺後多有經絡感傳。針刺時問其針感是否到了病灶,若到,則局部諸多不適如疼痛、痙攣、脹感、燒灼、耳鳴等症狀立見緩解,病人亦常常嘆為不可思議。但亦有些病人針刺每治每效,移時又復發。這是經絡氣虛,暫時氣通,但不能長久。
有人覺得,針灸得氣就是有酸麻脹,沒有就表示沒有得氣。傳統的觀點是,針灸取效的關鍵是先要得氣,氣速致則速效,氣遲致則遲效。但酸麻脹只是針刺的感覺,並不意味著得氣。以我的臨床經驗來看,有沒有酸麻脹並不要緊,有時針灸後病人沒有任何針感,卻一樣有效。不能把酸麻脹等感覺等同於得氣。
八、針灸臨證竅門
一則重視穴法,憑取穴來扶正祛邪。穴法要求精研穴位的屬性及經絡連屬,若能精於穴法,往往可以用極少的穴位取得良效,但若不能詳細辨證辨經,容易導致取穴氾濫;
二則重視手法,依補瀉去調理平衡。手法重視手下的針感,要求精細操作,往往可少穴高效。若能把二者結合,療效最高。
三則:早臨床、多臨床、反复臨床,不要太多地拘泥於理論,應該於臨床中親自體會針感,觀察病情變化,體悟針灸治療各種疑難雜症的效果,並總結臨床經驗。讀書得來的經驗終歸是別人的,只有親自從臨床中學到的,才是真正自己的。早臨床還可以提高學習針灸的興趣,從而讓自己進步更快更多。
九、針刺傳感病例數則
一年輕女醫生經常來我處診治,我曾單用針灸治癒了她的抑鬱、失眠與焦慮症,她也非常相信針灸,且依賴針灸。今日來診說昨天在空調底下受涼,右頸及右肩疼痛難忍。觸診見右頸部明顯壓痛,肩井穴緊痛。此為風寒束表,寒滯筋肉,拘急攣痛。強刺激風池、風府、大椎、肩井以祛風通陽,針感至指尖而症狀立減。
臨床我發現,針刺大椎穴時,刺入一寸半至兩寸深,並未觸及脊髓,但病人會出現全身氣機通暢感,十分舒服。出現這樣的針感時臨床效果亦極好。而針刺風池、風府時,常見整個頭部氣行感,頭痛患者往往針入而痛立止,鼻塞者亦能速效。駐奧地利可樂公司某員工來診治後項緊,已經持續數月,頭痛如酒醉感,用上法刺之立愈。
一女病人患痛經數年,今日來診時下腹痛甚,按常規方法先針足三里、三陰交、歸來、中極,其痛稍去,繼而復作,自述呈波浪狀,時甚時輕。出其針,翻身,更取十七椎下及承山穴,使針感下達腹部,其痛止而又作。再去針,取內關,囑病人用鼻緩緩深呼吸,意念氣機下沉下腹,數分鐘後其痛霍然若失。微笑離去。
一女病人耳鳴、腹脹、頭痛。其經絡敏感,每針入即問:有氣行到病所沒有?答曰已到,而其症立消。今日取內關穴,針入即述氣行到心胸部位。數分鐘後又說,針感自內關透到外關穴,然後沿手少陽經上行至肩、頸及側頭部。一針而透刺兩穴,且出現兩經感傳。人體經絡之通貫,針刺之奇妙,以至於斯,嘆為觀止。
來源:選擇中醫_董洪濤
談針灸中的“得氣”與“針感”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前往
- 一、公開亭
- ↳ 1‧公告版
- ↳ 2‧自我介紹版
- ↳ 3‧論壇教學版(版上使用說明)
- ↳ 4‧建議區(問題反映)
- 二、岐黃懸壺居
- ↳ 1.針灸(穴道按摩)
- ↳ 2.藥物
- ↳ 中藥
- ↳ 青草藥
- ↳ 3.方劑
- ↳ 4.診斷、醫理、病理
- ↳ 5.內科
- ↳ 6.養生
- ↳ 8.婦兒科
- ↳ 西醫婦兒科
- ↳ 9.傷科、眼科、外科(按摩、刮痧)
- ↳ 傷科
- ↳ 外科、喉科
- ↳ 推拿、按摩、刮痧
- ↳ 中醫眼科
- ↳ 西醫眼科
- 三、醫學報導區(市面報章雜誌)
- ↳ 1.中醫報導
- ↳ 2.西醫報導
- ↳ 3.西醫病理、醫理
- ↳ 4.經驗分享區
- ↳ 5.健康操(健康功法)
- ↳ 6.美麗世界
- ↳ 7.綜合版
- 四、心築情巢
- ↳ 1.時光倒流
- ↳ 攝影、相機
- ↳ 湖光山色、唯美映簾版
- ↳ 個人秀版
- ↳ 珍藏版
- ↳ 2.哈拉區(我有話說說)
- ↳ 祝福(真情留言板)
- ↳ 真心話大考驗
- ↳ 世界(網路)趣聞、異聞
- ↳ 大家抱抱版(吐苦水)
- ↳ 3.星相命理
- ↳ 十二星座
- ↳ 命理、生肖、卜(卦)
- ↳ 相學
- ↳ 4.佳文共賞
- ↳ 5.生活分享DIY
- ↳ 6.音樂
- 五、琉璃仙境
- ↳ 1.木本植物區
- ↳ 2.草本植物區
- ↳ 3.水生植物區
- ↳ 4.球根區
- ↳ 5.多肉植物區
- ↳ 6.輕鬆話園藝
- 六、心靈饗宴
- ↳ 福智佛教團體|福智廣論
- ↳ 開示
- ↳ 福智僧團
- ↳ 福智訊息
- ↳ 經典、儀軌、咒
- ↳ 讚頌
- ↳ 作師所喜、正行供養
- ↳ 非官方討論
- ↳ 第17屆印度請法團視聽組
- ↳ 遠離那落迦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 ↳ 南山律在家備覽
- ↳ 佛論
- ↳ 道論
- ↳ 儒論
- 七、參考區
- ↳ phpBB參考區
- ↳ phpBB3.3.x
- ↳ phpBB3.2.x
- ↳ phpBB3.0.x
- ↳ phpBB2
- ↳ 架站
- ↳ 竹貓星球
- ↳ phpBB 简体中文社区
- ↳ Joomla
- ↳ joomla英文官網討論區
- ↳ 電腦軟體相關
- ↳ 手機相關討論區
- ↳ 聊天室、測試版及資源回收筒
- ↳ 花坊論壇
- ↳ BNW時尚資訊網
- 友情連結網站
- ↳ 福智佛教團體網站連結
- ↳ 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 ↳ 福智全球資訊網
- ↳ 福智佛教基金會
- ↳ 全球廣論 II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淺釋
- ↳ 澈見網路電視台
- ↳ 福智台北學苑
- ↳ 福智法人
- ↳ 福智之聲
- ↳ 福智文教基金會
- ↳ 福智讚頌
- ↳ 里仁為美(里仁商店)
-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 ↳ 精采人生成長學坊
- ↳ 法龍寺
- ↳ 網站推薦
- ↳ 梅珍香
- ↳ 千手互助網
- ↳ 岐黃中醫論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