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手厥陰心包經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9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九、手厥陰心包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1 天池
【定位】第四肋間,乳頭外一寸處。
【主治】心煩,腋腫, 胸脅脹痛,咳嗽氣喘,瘰癧。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 0.5-0.8 寸。切勿深刺。
2 天泉
【定位】上臂内側,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長短頭之間。
【主治】心痛,胸脅脹痛,肘臂痛,咳嗽。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3 曲澤(合穴)
【定位】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主治】心悸,心痛,心煩,肘臂疼痛,熱病,嘔吐。
【刺灸法】直刺 0.8-1 寸。或點刺出血。
4 郄門(郄穴)
【定位】腕橫紋上.5 寸,掌上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悸,心痛,心煩,癲癇,衄血。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5 間使(經穴)
【定位】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悸,心痛,癲癇,胸脅痛,胃痛,嘔吐。
【刺灸法】直刺 0.3-0.5 寸。
6 内關(絡穴、八脈交會穴)
【定位】腕橫紋上 2 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悸,心痛,胸痛,癲癇,失眠,肘臂痛,胃痛,嘔吐。
【刺灸法】直刺0.5-1 寸。
7 大陵(俞穴、原穴)
【定位】腕橫紋上 ,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癫狂,癲癇,胸脅痛,胃痛。
【刺灸法】直刺 0.3-0.5 寸。
8 勞宮(滎穴 )
【定位】掌心橫紋中,第二、三掌骨間。
【主治】心痛,中風昏迷,中暑,癲狂,癲癇,口瘡,口臭。
【刺灸法】直刺 0.3-0.5 寸。
9 中沖(井穴)
【定位】中指尖端處。
【主治】昏迷,中暑,心痛,心煩,語言不利,舌下腫痛。
【刺灸法】淺刺 0.1 寸或點刺出血。
1 天池
【定位】第四肋間,乳頭外一寸處。
【主治】心煩,腋腫, 胸脅脹痛,咳嗽氣喘,瘰癧。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 0.5-0.8 寸。切勿深刺。
2 天泉
【定位】上臂内側,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長短頭之間。
【主治】心痛,胸脅脹痛,肘臂痛,咳嗽。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3 曲澤(合穴)
【定位】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主治】心悸,心痛,心煩,肘臂疼痛,熱病,嘔吐。
【刺灸法】直刺 0.8-1 寸。或點刺出血。
4 郄門(郄穴)
【定位】腕橫紋上.5 寸,掌上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悸,心痛,心煩,癲癇,衄血。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5 間使(經穴)
【定位】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悸,心痛,癲癇,胸脅痛,胃痛,嘔吐。
【刺灸法】直刺 0.3-0.5 寸。
6 内關(絡穴、八脈交會穴)
【定位】腕橫紋上 2 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悸,心痛,胸痛,癲癇,失眠,肘臂痛,胃痛,嘔吐。
【刺灸法】直刺0.5-1 寸。
7 大陵(俞穴、原穴)
【定位】腕橫紋上 ,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癫狂,癲癇,胸脅痛,胃痛。
【刺灸法】直刺 0.3-0.5 寸。
8 勞宮(滎穴 )
【定位】掌心橫紋中,第二、三掌骨間。
【主治】心痛,中風昏迷,中暑,癲狂,癲癇,口瘡,口臭。
【刺灸法】直刺 0.3-0.5 寸。
9 中沖(井穴)
【定位】中指尖端處。
【主治】昏迷,中暑,心痛,心煩,語言不利,舌下腫痛。
【刺灸法】淺刺 0.1 寸或點刺出血。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最後由 懸壺子 於 2006-05-02 , 10:17 編輯,總共編輯了 4 次。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9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九、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
穴歌:
九穴心包于厥陰 天池天泉曲澤深
郗門間使內關對 大陵勞宮中衝侵
手厥陰心包經
<<傳統醫學的主治病症<;>
是動病(偏重氣分病)
1.手心熱
2.臂肘彎急
3.腋腫
4.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 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
所生病(偏中血分病)
1.煩心
2.心痛
3.掌中熱
<<現代醫學觀點<;>
1.治療胸腔疾患:如胸痛,脅肋痛(此經起於胸中)
2.治療腋窩疾患:如狐臭,腋下淋巴腫(此經經過腋下)
3.治療手肘內側疾患:如肘彎曲不利(入腋下陰側)
4.治療手前臂疾患:如手前臂肌肉酸痛,活動不利(經前臂之 間)
5.治療手心疾患:如五心煩熱之掌中熱,手汗症(入掌中)
曲澤
<<取穴法<;>
微屈肘得之,肘內橫紋上凹陷中,以手按之,適當肱骨與撓骨二骨相接之間取之.按之有動脈應
<<穴性<;>
疏降上焦逆氣,清心火,降血熱,鎮痙攣.
<<主治<;>
心痛,善驚,身熱煩渴,臂肘搖動,掣動不可伸,傷寒,嘔吐,氣逆.
<<應用<;>
1.本穴為心包合穴,可直清上焦溫熱之邪,在本點刺,對瘟疫, 霍亂吐瀉,暴絕厥逆有回陽救
2.配內關,大陵治療心胸痛.
內關
<<取穴法<;>
從腕橫紋正中上量二寸,撓,尺二骨及兩筋之間,與外關相對取之,按之極痠脹.取穴時,令握拳
<<穴性<;>
清包絡,疏三焦,定神和胃,寬胸理氣.
<<主治<;>
中風失志,實則心暴痛,虛則心驚惕惕,面熱目昏,支滿,肘攣,久瘧不已,胸滿脹腫.
<<應用<;>
1.本穴為八法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配公孫穴(脾經),與沖 脈交於心胸胃部,故兩穴合用?
痛療效甚佳.
2.本穴又為本經之絡穴,強心作用極強.
大陵
<<取穴法<;>
仰掌,在掌後腕橫紋之正中,以中指為直線與腕橫紋交點,兩骨之間的下方,兩筋之間的開始部
<<穴性<;>
寧心安神,和胃寬胸,清營涼血.
<<主治<;>
熱病汗不出,舌下痛,喘咳嘔穢,心懸如飢,善笑不休,頭痛氣
短,胸脅痛,驚恐悲泣,嘔逆喉痺,目乾目赤,肘臂攣痛,小便如血,口臭,鵝掌風.
<<應用<;>
1.本穴為心經俞穴及原穴,亦為治療心胸病要穴,可配內關,
心俞(足太陽膀胱經)治心臟病.且本穴亦是回陽九針之一, 針定性極強,對於失眠亦有療
,人 中(督脈),百會(督脈).
2.獨配人中,可治療口臭.
勞宮
<<取穴法<;>
以中指,無名指屈拳掌中,在二指尖之間所著之處是穴.當第三,第四掌骨之間掌紋上,搯之有?
<<穴性<;>
清心火,除濕熱,熄風涼血,安神和胃.
<<主治<;>
中風,悲笑不休,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可轉側,吐拗,噫逆,煩渴
,食不下,胸脅支滿,口中腥氣,黃疸,手痹,大小便血,熱痔.
<<應用<;>
1.本穴為心包經之滎火穴,針之可清心火,除濕熱,常配大陵 治口瘡及心悶.
2.本穴對於掌中疾病,手掌發癢有極佳的療效.
中衝
<<取穴法<;>
中指之端,爪甲內分許.
<<穴性<;>
開竅蘇厥,清心退熱,通心絡開神竅,回陽救逆.
<<主治<;>
心病,熱病煩心,身熱,肘中痛,掌中熱,中風急救.
<<應用<;>
本穴為心包井穴,為常用急救穴之一,常配人中,內關,以治療休克.
穴歌:
九穴心包于厥陰 天池天泉曲澤深
郗門間使內關對 大陵勞宮中衝侵
手厥陰心包經
<<傳統醫學的主治病症<;>
是動病(偏重氣分病)
1.手心熱
2.臂肘彎急
3.腋腫
4.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 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
所生病(偏中血分病)
1.煩心
2.心痛
3.掌中熱
<<現代醫學觀點<;>
1.治療胸腔疾患:如胸痛,脅肋痛(此經起於胸中)
2.治療腋窩疾患:如狐臭,腋下淋巴腫(此經經過腋下)
3.治療手肘內側疾患:如肘彎曲不利(入腋下陰側)
4.治療手前臂疾患:如手前臂肌肉酸痛,活動不利(經前臂之 間)
5.治療手心疾患:如五心煩熱之掌中熱,手汗症(入掌中)
曲澤
<<取穴法<;>
微屈肘得之,肘內橫紋上凹陷中,以手按之,適當肱骨與撓骨二骨相接之間取之.按之有動脈應
<<穴性<;>
疏降上焦逆氣,清心火,降血熱,鎮痙攣.
<<主治<;>
心痛,善驚,身熱煩渴,臂肘搖動,掣動不可伸,傷寒,嘔吐,氣逆.
<<應用<;>
1.本穴為心包合穴,可直清上焦溫熱之邪,在本點刺,對瘟疫, 霍亂吐瀉,暴絕厥逆有回陽救
2.配內關,大陵治療心胸痛.
內關
<<取穴法<;>
從腕橫紋正中上量二寸,撓,尺二骨及兩筋之間,與外關相對取之,按之極痠脹.取穴時,令握拳
<<穴性<;>
清包絡,疏三焦,定神和胃,寬胸理氣.
<<主治<;>
中風失志,實則心暴痛,虛則心驚惕惕,面熱目昏,支滿,肘攣,久瘧不已,胸滿脹腫.
<<應用<;>
1.本穴為八法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配公孫穴(脾經),與沖 脈交於心胸胃部,故兩穴合用?
痛療效甚佳.
2.本穴又為本經之絡穴,強心作用極強.
大陵
<<取穴法<;>
仰掌,在掌後腕橫紋之正中,以中指為直線與腕橫紋交點,兩骨之間的下方,兩筋之間的開始部
<<穴性<;>
寧心安神,和胃寬胸,清營涼血.
<<主治<;>
熱病汗不出,舌下痛,喘咳嘔穢,心懸如飢,善笑不休,頭痛氣
短,胸脅痛,驚恐悲泣,嘔逆喉痺,目乾目赤,肘臂攣痛,小便如血,口臭,鵝掌風.
<<應用<;>
1.本穴為心經俞穴及原穴,亦為治療心胸病要穴,可配內關,
心俞(足太陽膀胱經)治心臟病.且本穴亦是回陽九針之一, 針定性極強,對於失眠亦有療
,人 中(督脈),百會(督脈).
2.獨配人中,可治療口臭.
勞宮
<<取穴法<;>
以中指,無名指屈拳掌中,在二指尖之間所著之處是穴.當第三,第四掌骨之間掌紋上,搯之有?
<<穴性<;>
清心火,除濕熱,熄風涼血,安神和胃.
<<主治<;>
中風,悲笑不休,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可轉側,吐拗,噫逆,煩渴
,食不下,胸脅支滿,口中腥氣,黃疸,手痹,大小便血,熱痔.
<<應用<;>
1.本穴為心包經之滎火穴,針之可清心火,除濕熱,常配大陵 治口瘡及心悶.
2.本穴對於掌中疾病,手掌發癢有極佳的療效.
中衝
<<取穴法<;>
中指之端,爪甲內分許.
<<穴性<;>
開竅蘇厥,清心退熱,通心絡開神竅,回陽救逆.
<<主治<;>
心病,熱病煩心,身熱,肘中痛,掌中熱,中風急救.
<<應用<;>
本穴為心包井穴,為常用急救穴之一,常配人中,內關,以治療休克.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最後由 懸壺子 於 2006-05-02 , 10:3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9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九、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
起於天池,止於中衝,左右各9穴位。
穴名 取法 功能 主治
天池
乳頭外1寸,當第四肋間隙中
寬胸理氣,止痛消腫 胸悶、心煩、咳嗽、氣喘、胸痛、瘰癧、乳癰 手厥陰、足少陽之會
天泉
腋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分岐之間,伸臂仰掌取穴
寬胸理氣,止咳寧嗽 心痛、胸脅脹滿、咳嗽、胸背及上臂內側痛
曲澤
仰掌,肘部微屈,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取穴
清心鎮痛,和胃降逆 心痛、善驚、心悸、胃痛、嘔吐、咳血、轉筋、熱病、煩躁、肘臂痛 合穴
郄門
仰掌,於腕橫紋上5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清心鎮咳,涼血止血 心痛、心悸、心煩、衄血、嘔血、疔瘡 郄穴
間使
仰掌,於腕橫紋上3寸,為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寬胸解鬱,寧心降逆 心痛、心悸、失喑、乾嘔、熱病、煩躁、瘧疾、癲狂、癇證 經穴
內關
仰掌,於腕橫紋上2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寧神鎮痛,疏肝和中 心痛、心悸、不寐、癲狂、癇證、胃痛、嘔吐、熱病、肘臂攣痛 絡穴,別走手太陽
大陵
仰掌,腕橫紋正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寧心安神,寬胸和胃 心痛、善笑、癲狂、癇證、口臭,吐清涎、咳喘、咳血、庵疥 輸穴
勞宮
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是穴
清心安神,消腫止癢 心痛,癲狂,癇證,嘔噦,胸脅痛,吐血衄血,大便血,咳喘,口瘡,舌爛,口臭,鵝掌風。 滎穴
中衝
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開竅醒腦,泄熱清心 中風、中暑、昏厥、急驚風、熱病、吐瀉、耳鳴、心痛
起於天池,止於中衝,左右各9穴位。
穴名 取法 功能 主治
天池
乳頭外1寸,當第四肋間隙中
寬胸理氣,止痛消腫 胸悶、心煩、咳嗽、氣喘、胸痛、瘰癧、乳癰 手厥陰、足少陽之會
天泉
腋紋頭下2寸,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分岐之間,伸臂仰掌取穴
寬胸理氣,止咳寧嗽 心痛、胸脅脹滿、咳嗽、胸背及上臂內側痛
曲澤
仰掌,肘部微屈,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取穴
清心鎮痛,和胃降逆 心痛、善驚、心悸、胃痛、嘔吐、咳血、轉筋、熱病、煩躁、肘臂痛 合穴
郄門
仰掌,於腕橫紋上5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清心鎮咳,涼血止血 心痛、心悸、心煩、衄血、嘔血、疔瘡 郄穴
間使
仰掌,於腕橫紋上3寸,為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寬胸解鬱,寧心降逆 心痛、心悸、失喑、乾嘔、熱病、煩躁、瘧疾、癲狂、癇證 經穴
內關
仰掌,於腕橫紋上2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寧神鎮痛,疏肝和中 心痛、心悸、不寐、癲狂、癇證、胃痛、嘔吐、熱病、肘臂攣痛 絡穴,別走手太陽
大陵
仰掌,腕橫紋正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寧心安神,寬胸和胃 心痛、善笑、癲狂、癇證、口臭,吐清涎、咳喘、咳血、庵疥 輸穴
勞宮
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是穴
清心安神,消腫止癢 心痛,癲狂,癇證,嘔噦,胸脅痛,吐血衄血,大便血,咳喘,口瘡,舌爛,口臭,鵝掌風。 滎穴
中衝
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開竅醒腦,泄熱清心 中風、中暑、昏厥、急驚風、熱病、吐瀉、耳鳴、心痛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9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九、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經穴(HC)Heart Constrictor
(1)、本經之質,在十大天干中,以"癸"字代之,五行屬水,起:天池穴。
(2)、本經之性,在十大天干中,以"丁"字代之,五行屬火,終:中衝穴。
(3)、多血少氣,戌時(當地時間晚上7-9時),氣血注此。
(4)、凡九穴,左右共一十八穴。
(5)、心包經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
郄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衝侵。
(1)、本經之質,在十大天干中,以"癸"字代之,五行屬水,起:天池穴。
(2)、本經之性,在十大天干中,以"丁"字代之,五行屬火,終:中衝穴。
(3)、多血少氣,戌時(當地時間晚上7-9時),氣血注此。
(4)、凡九穴,左右共一十八穴。
(5)、心包經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
郄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衝侵。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9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九、手厥陰心包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共9穴)
1·經脈循行: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脈:沿胸中,出於脅肋至腋下(天地),上行至腋窩中,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太陰和手少陰經之間,經肘窩下行於前臂中間進入掌中,沿中指到指端(中衝)。
掌中支脈:從勞宮分出,沿無名指到指端(關衝),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
2·主治病候:心痛、胸悶、心驚、心煩、癲狂、腋腫、肘臂攣痛、掌心發熱等。
3·主要概要:主治心、胸、胃、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1) 天池 Tiānchí
[定位] 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
[解剖] 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層為第四肋間內、外肌;有胸腹壁靜脈,胸外側動、靜脈分支;布有胸前神經肌支及第四肋間神經。
[主治] 胸悶,心煩,咳嗽,痰多,氣喘,胸痛,腋下腫痛,瘰疬,瘧疾,乳廱。
[配伍] 配列缺、豐隆治咳嗽;配內關治心痛;配支溝治脅肋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當胸腔,內容心、肺,不宜深刺。
[附註] 手厥陰、足少陽之會穴。
(2) 天泉 Tiānquán
[定位] 在臂內側,當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
[解剖] 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肱動、靜脈肌支;為臂內側皮神經及肌皮神經分佈處。
[主治] 心痛,胸脅脹滿,咳嗽,胸背及上臂內側痛。
[配伍] 配內關、通裏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溝治咳嗽、胸脅痛;配俠白、曲池、外關治上肢痿、痺、癱、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3) 曲澤 Qūzé
[定位] 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解剖] 在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當肱動、靜脈處;布有正中神經的本乾。
[主治] 心痛,善驚,心悸,胃疼,嘔吐,轉筋,熱病,煩躁,肘臂痛,上肢顫動,咳嗽。
[配伍] 配神門、魚際治嘔血;配內關、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陰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澤、曲池治療肘臂攣急、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8~1寸,或是用三稜針刺血;可灸。
[附註] 心包經合穴
(4) 郄門 Xìmén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解剖]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部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其下為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心煩,咳血,嘔血,衄血,疔瘡,癲疾。
[配伍] 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澤、大陵治心痛;配樑丘、足三裏、太衝治神經性嘔吐;配內關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郄穴。
(5) 間使 Jiānshǐ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其下為正中神經掌皮支,最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熱病,煩躁,瘧疾,癲狂,癇證,腋腫,肘攣,臂痛。
[配伍] 配支溝治瘧疾;配尺澤治反胃、嘔吐、呃逆;配水溝、太衝治癔病;配腰奇治癲癇。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經穴。
(6) 內關 Nèiguān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下為正中神經掌皮支,最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狂,癇證,鬱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後血暈,肘臂攣痛。
[配伍] 配公孫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滿支腫;配中脘、足三裏治胃脘痛、嘔吐、呃逆;配外關、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顫。配患側懸釐治偏頭痛;配建裏除胸悶。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
(7) 大陵 Dàlíng
[定位] 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 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拇長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側動、靜脈網;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掌皮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乾。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驚悸,癲狂,癇證,胸脅痛,腕關節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 配勞宮治心絞痛、失眠;配外關、支溝治腹痛、便祕;配水溝、間使、心俞、豐隆治癲、狂、癇、驚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輸穴、原穴。
(8) 勞宮 Láogōng
[定位] 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
[解剖] 在第二、三掌骨間,下為掌腱膜,第二蚓狀肌及指淺、深屈肌腱,深層為拇指內收肌橫頭的起端,有骨間肌;有指掌側總動脈;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
[主治] 中風昏迷,中暑,心痛,癲狂,癇證,口瘡,口臭,鵝掌風。
[配伍] 配後溪治三消、黃疸;配湧泉治五般癇。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滎穴。
(9) 中衝 Zhōngchōng
[定位] 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解剖] 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為正中神經之指掌側固有神經分佈處。
[主治] 中風昏迷,舌強不語,中暑,昏厥,小兒驚風,熱病,舌下腫痛。
[配伍] 配內關、水溝治小兒驚風、中暑、中風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強不語、舌本腫痛;配商陽治耳聾時不聞音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用三稜針點刺出血。
[附註] 心包經井穴。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9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九、手厥陰心包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多血少氣
手厥陰心包經多血少氣,氣血物質的執行變化是由氣態向液態的散熱冷降變化。
1 天池
【別名】 天會。
【穴義】 心包外輸的高溫水氣在此冷凝為地部經水並循經下傳。
【名解】1)天池。天,天部也。池,儲液之池也。天池名意指心包外輸的高溫水氣在此冷凝為地部經水。本穴位於乳頭外側,而乳頭為人體體表的高地勢處,亦是本穴也位於高地勢處,即天部,穴內物質又為心包經募穴羶中穴傳來的高溫水氣,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經水,本穴氣血既處高位元又為經水,故名天池。
2)天會。天,天部之氣也。會,會合也。天會名意指心包經外輸的高溫水氣在此會合。本穴物質為羶中穴上行而至的高溫水氣,至本穴後散熱冷縮而為會合之狀,故名天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高溫水氣。
【執行規律】 散熱冷降歸于地部後循心包經下行。
【功能作用】 散熱降濁。
【治地】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之。
2 天泉
【別名】 天溫,天濕。
【穴義】 心包經的下行經水在此大量氣化。
【名解】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天泉名意指心包經的下行經水是從高處飛落而下。本穴物質為天池穴傳來的地部溫熱經水,由天池穴上部傳至本穴時是從高處落下,氣血物質如同由天而降,故名天泉。天溫。天,天部也。溫,溫熱也。天溫名意指心包經的下行經水向經穴外部傳遞溫熱之氣。本穴物質為天池穴傳來的溫熱經水,在由上部經脈飛落下至本穴時向外大量散發溫熱水氣,故名天溫。天濕名意與天溫同,濕指心包經經水下行時散發大量水濕。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下行的溫熱經水及經水外散的溫熱水氣。
【執行規律】 經水循心包經下行並向天部散發水氣,天部的溫熱水氣散熱後冷降為水液亦循心包經下行於曲澤穴。
【功能作用】 散熱增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3 曲澤 合穴,屬水。
【穴義】 心包經氣血在此匯合。
【名解】1)曲澤。曲,隱秘也。澤,沼澤也。曲澤名意指心包經氣血在此匯合。本穴為心包經之穴,所處為南方之地,雖然心包經上、下二部經脈的經氣在此匯合併散熱冷降,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但天泉穴下傳本穴的經水仍大量氣化水濕,本穴如同熱帶沼澤一般生發氣血,故名曲澤。
2)心包經合穴。合,會合也。本穴物質一為天泉穴下傳的地部經水和天部的冷濕水氣,二為心包經肘以下各穴上行而至的水濕之氣,上、下二部經脈的氣血在本穴為匯合之狀,故為心包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心包經上、下二部經脈的氣血匯合而成,在本穴的變化主要為散熱冷降,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故其屬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天部的水濕之氣。
【執行規律】 地部經水循心包經下傳郄門穴,天部水氣散熱冷降歸于地部。
【功能作用】 散熱降濁。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水針或瀉之。
4 郄門 郄穴。
【穴義】 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
【名解】1)郄門。郄,孔隙也。門,出入的門戶也。郄門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曲澤穴傳來的溫熱經水,行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經的體內經脈,故名郄門。\r
2)心包經郄穴。理同郄門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的溫熱經水。
【執行規律】 由體表回流體內。
【功能作用】 疏導水濕。
【治法】 寒則通之補之,熱則瀉之。
5 間使 經穴,屬金。
【別名】 鬼路。
【穴義】 心包經經水在此蒸發涼性水氣。
【名解】1)間使。間,間接也。使,指使、派遣也。間使名意指心包經經水在此蒸發涼性水氣。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行至本穴後,經水逐步降溫,生發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涼性水氣,如被它物間接的指使一般,故名間使。
2)鬼路。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路,通行的道路。鬼路名意指心包經的經水由本穴流行通過。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經水在本穴祇是流行通過,故名鬼路。
3)心包經經穴。經,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在本穴祇是流行通過,動而不居,故為心包經經穴。
4)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在本穴的變化為散熱化氣,所化之氣性涼,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徵,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和經水氣化的涼濕水氣。
【執行規律】 經水循經下傳於內關穴,涼濕水氣則匯入天部的肺氣之中。
【功能作用】 散熱生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淺瀉或水針。
6 內關 手厥陰陰維之會。
【別名】 陰維。
【穴義】 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
【名解】1)內關。內,內部也。關,關卡也。內關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被關卡阻擋一般,故名內關。
2)陰維。陰,陰液也。維,維持也。陰維名意指本穴有維護與調節人體內外經脈陰液的作用。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其執行是從體表注入體內,當體表經水空虛之時,心包經體內經脈的高溫高濕水氣會由本穴外出體表,外出體表的高濕水氣則能生發地部的經水,而在體表經水過乘時它則能起疏導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維護與調節人體內外陰液的使之趨於正常的作用,故名陰維。
3)手厥陰陰維之會。理同陰維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執行規律】 由體表注入體內。
【功能作用】 疏導水濕。
【治法】 寒則通之或補針多留或灸,熱則瀉之或水針。
7 大陵 俞穴,原穴,屬土。
【別名】 心主,鬼心。
【穴義】 隨心包經經水衝涮下行的脾土物質在此堆積。
【名解】1)大陵。大,與小相對,大也。陵,丘陵也、土堆也。大陵名意指隨心包經經水衝涮下行的脾土物質在此堆積。本穴物質為內關穴下傳的經水與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後,脾土物質堆積如山,如丘陵一般,故名大陵。
2)心主。心,心包經的氣血也。主,主帥也。心主名意指穴內氣血以氣為主。心包經中執行的物質以氣為其主,以血為其副,而內關穴傳至本穴的物質當中,地部經水稀少,且從脾土中滲流於經穴之外,穴內物質則以脾土的氣化之氣為主,氣為血之帥、為血之主,故名心主。
3)鬼心。鬼,與天相對,指地部。心,中心內部也。鬼心名意指脾土中的水濕在此氣化為天部之氣。本穴物質為內關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與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後,經水滲流經穴之外,脾土固化於穴周,而由于本穴所在為南方熱燥之地,脾土中的水濕因而大量氣化為天部之氣,此氣化之氣如同來自鬼所處的地心,故名鬼心。
4)心包經俞穴。俞,輸也。本穴向外輸出的是脾土中的氣化之氣,為心包經經氣的重要輸出之地,故為心包經俞穴。
5)心包經原穴。原,本源也。本穴脾土中生發的乾熱之氣性同心包經氣血,為心包經氣血的重要輸出之源,故為心包經原穴。
6)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物質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內關穴傳來的水土混合物,至本穴後其變化為燥濕生氣,表現出土的長養特徵,故其屬土。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水土的混合物。
【執行規律】 水濕滲流於經穴之外,脾土固化於穴周並生發乾熱水氣。
【功能作用】 燥濕生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8 勞宮 滎穴,屬火。
【別名】 五裏,鬼路,掌中。
【穴義】 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
【名解】1)勞宮。勞,勞作也。宮,宮殿也。勞宮名意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本穴物質為中衝穴傳來的高溫乾燥之氣,行至本穴後,此高溫之氣傳熱於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亦隨之氣化,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故名勞宮。
2)五裏。五裏,指穴內氣血場的履蓋範圍如五裏之廣也,無它意。
3)鬼路。鬼,與天相對,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來自於地部。本穴物質主要為脾土中所含水濕的氣化之氣,氣血物質是來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於手掌,二指穴內氣血來自掌中。理同勞宮名解。
5)心包經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氣血變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天部的水濕之氣亦同時散熱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極小的水流,故為心包經滎穴。
6)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此氣性乾燥,隨中衝穴傳來的熱燥之氣直上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較乾燥。
【執行規律】 吸熱脹散並上行於天部。
【功能作用】 散熱燥濕。
【治法】 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9 中衝 井穴,屬木。
【穴義】 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由此沖出體表。
【名解】1)中衝。中,與外相對,指穴內物質來自體內心包經。衝,衝射之狀也。中衝名意指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由此沖出體表。本穴物質為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由體內外出體表時是衝射之狀,故名中衝。
2)心包經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物質是來自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且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出,故為心包經井穴。
3)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體內心包經外出體表的高熱之氣,此氣外出體表後急速散熱降溫,所行為天之中下部而不能上行天之天部,表現出木的生發特性,故其屬木。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
【執行規律】 急速散熱降溫而行於天之中下部。
【功能作用】 發散內熱。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血必黑或稀淡),熱則瀉針出氣(莫出其血)。
手厥陰心包經多血少氣,氣血物質的執行變化是由氣態向液態的散熱冷降變化。
1 天池
【別名】 天會。
【穴義】 心包外輸的高溫水氣在此冷凝為地部經水並循經下傳。
【名解】1)天池。天,天部也。池,儲液之池也。天池名意指心包外輸的高溫水氣在此冷凝為地部經水。本穴位於乳頭外側,而乳頭為人體體表的高地勢處,亦是本穴也位於高地勢處,即天部,穴內物質又為心包經募穴羶中穴傳來的高溫水氣,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經水,本穴氣血既處高位元又為經水,故名天池。
2)天會。天,天部之氣也。會,會合也。天會名意指心包經外輸的高溫水氣在此會合。本穴物質為羶中穴上行而至的高溫水氣,至本穴後散熱冷縮而為會合之狀,故名天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高溫水氣。
【執行規律】 散熱冷降歸于地部後循心包經下行。
【功能作用】 散熱降濁。
【治地】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之。
2 天泉
【別名】 天溫,天濕。
【穴義】 心包經的下行經水在此大量氣化。
【名解】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天泉名意指心包經的下行經水是從高處飛落而下。本穴物質為天池穴傳來的地部溫熱經水,由天池穴上部傳至本穴時是從高處落下,氣血物質如同由天而降,故名天泉。天溫。天,天部也。溫,溫熱也。天溫名意指心包經的下行經水向經穴外部傳遞溫熱之氣。本穴物質為天池穴傳來的溫熱經水,在由上部經脈飛落下至本穴時向外大量散發溫熱水氣,故名天溫。天濕名意與天溫同,濕指心包經經水下行時散發大量水濕。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下行的溫熱經水及經水外散的溫熱水氣。
【執行規律】 經水循心包經下行並向天部散發水氣,天部的溫熱水氣散熱後冷降為水液亦循心包經下行於曲澤穴。
【功能作用】 散熱增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3 曲澤 合穴,屬水。
【穴義】 心包經氣血在此匯合。
【名解】1)曲澤。曲,隱秘也。澤,沼澤也。曲澤名意指心包經氣血在此匯合。本穴為心包經之穴,所處為南方之地,雖然心包經上、下二部經脈的經氣在此匯合併散熱冷降,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但天泉穴下傳本穴的經水仍大量氣化水濕,本穴如同熱帶沼澤一般生發氣血,故名曲澤。
2)心包經合穴。合,會合也。本穴物質一為天泉穴下傳的地部經水和天部的冷濕水氣,二為心包經肘以下各穴上行而至的水濕之氣,上、下二部經脈的氣血在本穴為匯合之狀,故為心包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心包經上、下二部經脈的氣血匯合而成,在本穴的變化主要為散熱冷降,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故其屬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天部的水濕之氣。
【執行規律】 地部經水循心包經下傳郄門穴,天部水氣散熱冷降歸于地部。
【功能作用】 散熱降濁。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水針或瀉之。
4 郄門 郄穴。
【穴義】 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
【名解】1)郄門。郄,孔隙也。門,出入的門戶也。郄門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曲澤穴傳來的溫熱經水,行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經的體內經脈,故名郄門。\r
2)心包經郄穴。理同郄門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的溫熱經水。
【執行規律】 由體表回流體內。
【功能作用】 疏導水濕。
【治法】 寒則通之補之,熱則瀉之。
5 間使 經穴,屬金。
【別名】 鬼路。
【穴義】 心包經經水在此蒸發涼性水氣。
【名解】1)間使。間,間接也。使,指使、派遣也。間使名意指心包經經水在此蒸發涼性水氣。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行至本穴後,經水逐步降溫,生發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涼性水氣,如被它物間接的指使一般,故名間使。
2)鬼路。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路,通行的道路。鬼路名意指心包經的經水由本穴流行通過。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經水在本穴祇是流行通過,故名鬼路。
3)心包經經穴。經,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在本穴祇是流行通過,動而不居,故為心包經經穴。
4)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在本穴的變化為散熱化氣,所化之氣性涼,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徵,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和經水氣化的涼濕水氣。
【執行規律】 經水循經下傳於內關穴,涼濕水氣則匯入天部的肺氣之中。
【功能作用】 散熱生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淺瀉或水針。
6 內關 手厥陰陰維之會。
【別名】 陰維。
【穴義】 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
【名解】1)內關。內,內部也。關,關卡也。內關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被關卡阻擋一般,故名內關。
2)陰維。陰,陰液也。維,維持也。陰維名意指本穴有維護與調節人體內外經脈陰液的作用。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其執行是從體表注入體內,當體表經水空虛之時,心包經體內經脈的高溫高濕水氣會由本穴外出體表,外出體表的高濕水氣則能生發地部的經水,而在體表經水過乘時它則能起疏導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維護與調節人體內外陰液的使之趨於正常的作用,故名陰維。
3)手厥陰陰維之會。理同陰維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執行規律】 由體表注入體內。
【功能作用】 疏導水濕。
【治法】 寒則通之或補針多留或灸,熱則瀉之或水針。
7 大陵 俞穴,原穴,屬土。
【別名】 心主,鬼心。
【穴義】 隨心包經經水衝涮下行的脾土物質在此堆積。
【名解】1)大陵。大,與小相對,大也。陵,丘陵也、土堆也。大陵名意指隨心包經經水衝涮下行的脾土物質在此堆積。本穴物質為內關穴下傳的經水與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後,脾土物質堆積如山,如丘陵一般,故名大陵。
2)心主。心,心包經的氣血也。主,主帥也。心主名意指穴內氣血以氣為主。心包經中執行的物質以氣為其主,以血為其副,而內關穴傳至本穴的物質當中,地部經水稀少,且從脾土中滲流於經穴之外,穴內物質則以脾土的氣化之氣為主,氣為血之帥、為血之主,故名心主。
3)鬼心。鬼,與天相對,指地部。心,中心內部也。鬼心名意指脾土中的水濕在此氣化為天部之氣。本穴物質為內關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與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後,經水滲流經穴之外,脾土固化於穴周,而由于本穴所在為南方熱燥之地,脾土中的水濕因而大量氣化為天部之氣,此氣化之氣如同來自鬼所處的地心,故名鬼心。
4)心包經俞穴。俞,輸也。本穴向外輸出的是脾土中的氣化之氣,為心包經經氣的重要輸出之地,故為心包經俞穴。
5)心包經原穴。原,本源也。本穴脾土中生發的乾熱之氣性同心包經氣血,為心包經氣血的重要輸出之源,故為心包經原穴。
6)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物質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內關穴傳來的水土混合物,至本穴後其變化為燥濕生氣,表現出土的長養特徵,故其屬土。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水土的混合物。
【執行規律】 水濕滲流於經穴之外,脾土固化於穴周並生發乾熱水氣。
【功能作用】 燥濕生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8 勞宮 滎穴,屬火。
【別名】 五裏,鬼路,掌中。
【穴義】 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
【名解】1)勞宮。勞,勞作也。宮,宮殿也。勞宮名意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本穴物質為中衝穴傳來的高溫乾燥之氣,行至本穴後,此高溫之氣傳熱於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亦隨之氣化,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故名勞宮。
2)五裏。五裏,指穴內氣血場的履蓋範圍如五裏之廣也,無它意。
3)鬼路。鬼,與天相對,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來自於地部。本穴物質主要為脾土中所含水濕的氣化之氣,氣血物質是來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於手掌,二指穴內氣血來自掌中。理同勞宮名解。
5)心包經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氣血變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天部的水濕之氣亦同時散熱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極小的水流,故為心包經滎穴。
6)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此氣性乾燥,隨中衝穴傳來的熱燥之氣直上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較乾燥。
【執行規律】 吸熱脹散並上行於天部。
【功能作用】 散熱燥濕。
【治法】 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9 中衝 井穴,屬木。
【穴義】 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由此沖出體表。
【名解】1)中衝。中,與外相對,指穴內物質來自體內心包經。衝,衝射之狀也。中衝名意指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由此沖出體表。本穴物質為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由體內外出體表時是衝射之狀,故名中衝。
2)心包經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物質是來自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且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出,故為心包經井穴。
3)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體內心包經外出體表的高熱之氣,此氣外出體表後急速散熱降溫,所行為天之中下部而不能上行天之天部,表現出木的生發特性,故其屬木。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
【執行規律】 急速散熱降溫而行於天之中下部。
【功能作用】 發散內熱。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血必黑或稀淡),熱則瀉針出氣(莫出其血)。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9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九、手厥陰心包經
心包絡腑圖
心包絡印膻中宜配心臟脈訣配諸穴中應心主而為相火誤矣內經昭然
心包絡圖
滑氏曰:手厥陰心主,又曰心包絡,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
手厥陰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經而言,曰心包絡,一經而二名,
實相火也。
2=標題=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郄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衝侵。
(左右一十八穴)
此一經起於天池,終於中衝,取中衝,勞宮,大陵,間使曲澤,與井榮俞經合也。
脈起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從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掖下,
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氣,戌時氣血注此,受足少陰之交。
其系與三焦之系連屬,故指相火之臟,實乃裹心之膜,此實安身立命之地,尤宜詳察,
熊會其真,其調劑也。莫執一方,其針灸也。必循其道,達者慎焉,幾於神矣!
考正穴法
天池
(一名天會)腋下三寸,乳後一寸,著脅直腋撅肋間,手足厥陰少陽之會。
銅人灸三壯,針二分,甲乙針七分。主胸中有聲,胸膈煩滿,熱病汗不出,頭痛,
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寒熱,痎瘧,臂痛,目(目荒)(目荒)不明。
天泉
(一名天濕)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銅人針六分,灸三壯。主目(目荒)(目荒)不明,
惡風寒,心病胸脅支滿,欬逆,應背胛間臂內廉痛。
曲澤
肘內廉陷中,大筋內側橫紋中,動脈是心包絡所入,為合水。銅人灸三壯,
針三分,留七呼。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涎血,心下澹澹,
身熱風疹,臂肘手腕,不時動搖,頭漬,汗出不過肩,傷寒,逆氣嘔吐。
郄門
掌後去腕五寸,手厥陰心包絡脈郄。銅人針三分,灸五壯。主嘔血衄血,心痛,
嘔噦,驚恐畏,人神氣不足。
間使
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心包絡脈所行,為經金。素註,針六分,留七呼。
銅人針三分,灸五壯,明堂灸七壯,甲乙灸三壯。主傷寒結胸,心懸如饑,卒狂,
胸中澹澹,惡風寒,嘔沫,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腋腫肘攣,卒心痛,多驚,
中風氣塞,涎上昏危,瘖不得語,咽中如梗,鬼牙霍亂,乾嘔,婦人月水不調,
血積成塊,小兒客忤。
內關
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與外關相抵,手心主之絡,別走少陽。銅人針五分,
灸三壯。主手中風熱,失志,心痛目赤,支滿肘攣,實則心暴痛,瀉之,虛則頭強,
補之。
大陵
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手厥陰心包絡脈所注,為俞土,心包絡實,瀉之。
銅人針五分。素註,針六分,留七呼,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手心熱,肘臂攣痛,
腋腫,善笑不休,煩心,心懸若饑,心痛掌熱,喜悲泣驚恐,目赤目黃,小便如血,
嘔啘無度,狂言不樂,喉痺,口乾,身熱頭痛,短氣,胸脅痛,瘑瘡疥癬。
勞宮
(一名五里一名掌中)掌中央動脈,銅人屈無名指取之,資生屈中指取之。
滑氏云:以今觀之,屈中指無名指兩者之間,取之為允,心包絡脈所溜,為榮火。
素註針三分,留六呼。銅人灸三壯,明堂針二分,得氣即瀉只一度,針過兩度,
令人虛,禁灸,灸令人息肉日加。主中風,善怒,非笑不休,手痺熱病,數日汗不出,
怵惕脇痛,不可轉側,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氣逆嘔噦,煩渴,飲食不下,
大小人口中腥臭,口瘡,胸脅支滿,黃疽目黃,小兒齦爛。
中衝
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心包絡脈所出,為井木,心包絡虛,補之。
銅人針一分,留三呼,明堂久一壯。主熱病,煩悶,汗不出,掌中熱,身如火,
心痛煩滿,舌強。
針灸大成
心包絡印膻中宜配心臟脈訣配諸穴中應心主而為相火誤矣內經昭然
心包絡圖
滑氏曰:手厥陰心主,又曰心包絡,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
手厥陰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經而言,曰心包絡,一經而二名,
實相火也。
2=標題=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郄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衝侵。
(左右一十八穴)
此一經起於天池,終於中衝,取中衝,勞宮,大陵,間使曲澤,與井榮俞經合也。
脈起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從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掖下,
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氣,戌時氣血注此,受足少陰之交。
其系與三焦之系連屬,故指相火之臟,實乃裹心之膜,此實安身立命之地,尤宜詳察,
熊會其真,其調劑也。莫執一方,其針灸也。必循其道,達者慎焉,幾於神矣!
考正穴法
天池
(一名天會)腋下三寸,乳後一寸,著脅直腋撅肋間,手足厥陰少陽之會。
銅人灸三壯,針二分,甲乙針七分。主胸中有聲,胸膈煩滿,熱病汗不出,頭痛,
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寒熱,痎瘧,臂痛,目(目荒)(目荒)不明。
天泉
(一名天濕)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銅人針六分,灸三壯。主目(目荒)(目荒)不明,
惡風寒,心病胸脅支滿,欬逆,應背胛間臂內廉痛。
曲澤
肘內廉陷中,大筋內側橫紋中,動脈是心包絡所入,為合水。銅人灸三壯,
針三分,留七呼。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涎血,心下澹澹,
身熱風疹,臂肘手腕,不時動搖,頭漬,汗出不過肩,傷寒,逆氣嘔吐。
郄門
掌後去腕五寸,手厥陰心包絡脈郄。銅人針三分,灸五壯。主嘔血衄血,心痛,
嘔噦,驚恐畏,人神氣不足。
間使
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心包絡脈所行,為經金。素註,針六分,留七呼。
銅人針三分,灸五壯,明堂灸七壯,甲乙灸三壯。主傷寒結胸,心懸如饑,卒狂,
胸中澹澹,惡風寒,嘔沫,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腋腫肘攣,卒心痛,多驚,
中風氣塞,涎上昏危,瘖不得語,咽中如梗,鬼牙霍亂,乾嘔,婦人月水不調,
血積成塊,小兒客忤。
內關
掌後去腕二寸兩筋間,與外關相抵,手心主之絡,別走少陽。銅人針五分,
灸三壯。主手中風熱,失志,心痛目赤,支滿肘攣,實則心暴痛,瀉之,虛則頭強,
補之。
大陵
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手厥陰心包絡脈所注,為俞土,心包絡實,瀉之。
銅人針五分。素註,針六分,留七呼,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手心熱,肘臂攣痛,
腋腫,善笑不休,煩心,心懸若饑,心痛掌熱,喜悲泣驚恐,目赤目黃,小便如血,
嘔啘無度,狂言不樂,喉痺,口乾,身熱頭痛,短氣,胸脅痛,瘑瘡疥癬。
勞宮
(一名五里一名掌中)掌中央動脈,銅人屈無名指取之,資生屈中指取之。
滑氏云:以今觀之,屈中指無名指兩者之間,取之為允,心包絡脈所溜,為榮火。
素註針三分,留六呼。銅人灸三壯,明堂針二分,得氣即瀉只一度,針過兩度,
令人虛,禁灸,灸令人息肉日加。主中風,善怒,非笑不休,手痺熱病,數日汗不出,
怵惕脇痛,不可轉側,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氣逆嘔噦,煩渴,飲食不下,
大小人口中腥臭,口瘡,胸脅支滿,黃疽目黃,小兒齦爛。
中衝
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心包絡脈所出,為井木,心包絡虛,補之。
銅人針一分,留三呼,明堂久一壯。主熱病,煩悶,汗不出,掌中熱,身如火,
心痛煩滿,舌強。
針灸大成
Re: 九、手厥陰心包經
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0 - 手厥陰心包經 part 1
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0 - 手厥陰心包經 part 2
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10 - 手厥陰心包經 part 2
Re: 九、手厥陰心包經
感謝版主上傳辛勞,惟循行動畫圖中,天池與天泉位置似乎有誤。
- yehrussell
- 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
- 主題中的帖子: 1
- 文章: 1135
- 註冊時間: 2006-01-20 , 10:19
- 個人狀態: 非常忙碌中!
- 性別: 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