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
禁忌:多食損肺,走氣動火,發瘡痔臟毒,齒痛目昏。
性味:辛熱純陽。
功能:(1)暖胃快膈,下氣消痰。(2)殺一切魚肉鱉蕈毒,食料宜之,嗜之者眾。
主治:(1)治寒痰食積,腸滑冷痢,陰痛腹痛。(2)胃寒吐水,牙齒浮熱作痛。
備註:(1)「牙齒浮腫作熱」:合蓽茇散之。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胡椒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584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胡椒 中草藥入門學
胡椒
【藥用】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熱。入胃、大腸經。
【功效】溫中散寒。
【臨床應用】用于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症胡椒性熱,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故可用于胃寒所致的吐瀉、腹痛等症,常配合高良薑、蓽菝等同用;也可單味研粉放膏藥中,外貼臍部,治受寒腹痛泄瀉。胡椒又是調味品,少量使用,能增進食欲。
【處方用名】胡椒、白胡椒(為成熟已去殼的果實,作用較佳。研粉用。)黑胡椒(未成熟的果實,作用較弱。去殼,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煎服;散劑每次一至三分,吞服。
中草藥入門學
【藥用】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熱。入胃、大腸經。
【功效】溫中散寒。
【臨床應用】用于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症胡椒性熱,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故可用于胃寒所致的吐瀉、腹痛等症,常配合高良薑、蓽菝等同用;也可單味研粉放膏藥中,外貼臍部,治受寒腹痛泄瀉。胡椒又是調味品,少量使用,能增進食欲。
【處方用名】胡椒、白胡椒(為成熟已去殼的果實,作用較佳。研粉用。)黑胡椒(未成熟的果實,作用較弱。去殼,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煎服;散劑每次一至三分,吞服。
中草藥入門學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584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胡椒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胡椒
釋名昧履支。
氣味(實)辛、大溫、無毒。
主治1、心腹冷痛。用胡菽二十粒,淡酒送服。心下大痛者,用椒五十粒、乳香一錢,研勻,男用生薑湯、女用當歸酒送下。
2、霍亂吐瀉有胡椒五十粒、綠豆一百五十粒,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木瓜湯送下。
3、反胃吐食。用胡椒在醋中泡過,取出曬乾,反覆七次,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醋湯送下。又方:用胡椒七錢半、煨姜一兩,水煎,分二次服。又方:用有椒、半夏(開水泡過),等分為還想,加清退汁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
4、赤白痢。用胡椒、綠豆、各依病人一歲用粒,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赤痢用生薑湯,白痢用米湯送下。
5、大小便閉。用胡椒二十粒,打碎,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去渣,添入硭硝半兩,煎化後服下。
6、兩脅積塊,氣逆喘急,日景成癰。用胡椒二百五十粒,蠍尾四個、生木香二錢半工半續,共研末,加粟米飯做成丸子,如綠豆在。每服二十丸,桔皮湯送下。此主名「磨積丸」。
7、驚風,眼珠內釣。用胡椒、木鱉子仁,等分為末,加醋調黑豆末,共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荊芥湯送下。
8、傷寒咳逆,日夜不止。用胡椒三十粒(打碎)、麝香半錢,加酒一杯,煎成半杯,熱服。
9、風蟲牙痛。用胡椒、蓽撥,等分為末,加蠟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又方:用胡椒九粒、綠豆十一粒,布裹捶碎,棉裹一粒,放在患處咬定,涎出吐去,即愈。
10、婦女血崩。用胡椒、紫檀香、郁金、茜根、小蘖皮,等分為末,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膠湯送下。
11、沙淋、石淋。用胡椒、朴硝,等分末。每服二錢,開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拗散。」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釋名昧履支。
氣味(實)辛、大溫、無毒。
主治1、心腹冷痛。用胡菽二十粒,淡酒送服。心下大痛者,用椒五十粒、乳香一錢,研勻,男用生薑湯、女用當歸酒送下。
2、霍亂吐瀉有胡椒五十粒、綠豆一百五十粒,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木瓜湯送下。
3、反胃吐食。用胡椒在醋中泡過,取出曬乾,反覆七次,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醋湯送下。又方:用胡椒七錢半、煨姜一兩,水煎,分二次服。又方:用有椒、半夏(開水泡過),等分為還想,加清退汁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
4、赤白痢。用胡椒、綠豆、各依病人一歲用粒,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赤痢用生薑湯,白痢用米湯送下。
5、大小便閉。用胡椒二十粒,打碎,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去渣,添入硭硝半兩,煎化後服下。
6、兩脅積塊,氣逆喘急,日景成癰。用胡椒二百五十粒,蠍尾四個、生木香二錢半工半續,共研末,加粟米飯做成丸子,如綠豆在。每服二十丸,桔皮湯送下。此主名「磨積丸」。
7、驚風,眼珠內釣。用胡椒、木鱉子仁,等分為末,加醋調黑豆末,共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荊芥湯送下。
8、傷寒咳逆,日夜不止。用胡椒三十粒(打碎)、麝香半錢,加酒一杯,煎成半杯,熱服。
9、風蟲牙痛。用胡椒、蓽撥,等分為末,加蠟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又方:用胡椒九粒、綠豆十一粒,布裹捶碎,棉裹一粒,放在患處咬定,涎出吐去,即愈。
10、婦女血崩。用胡椒、紫檀香、郁金、茜根、小蘖皮,等分為末,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膠湯送下。
11、沙淋、石淋。用胡椒、朴硝,等分末。每服二錢,開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拗散。」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584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李時珍戒食胡椒有因
李時珍戒食胡椒有因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寫下這樣一段話:“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時珍自少食之,歲歲病目,而不疑及也。後漸知其弊,遂痛絕之,病目亦止。”
據說,李時珍年輕時經常患眼病,卻始終找不出病因。後來漸漸發覺年年復發的眼疾,竟與自己平時特別愛吃胡椒有關。于是在停食胡椒一段時間,眼病康復後又試吃了1、2粒,很快就覺得雙目乾澀,視力含糊。為此,特在撰寫《本草綱目》中收錄胡椒時予以指出,以示後人
胡椒除用作調味品外,還是常用中藥之一。具有溫中散寒、醒脾開胃之效。可治療腸胃受寒所致的胃脘痛、嘔吐、腹脹、腹瀉、腸鳴等症。常用驗方有:治小兒單純性腹瀉,可取白胡椒數粒,研末後填肚臍,膠布貼敷。24小時更換1次,連用2~3次;治凍瘡,可取白胡椒浸泡入適量白酒中,7天後外塗患處,效果良好。
中醫理論認為,胡椒除了會令人產生舌麻感外,還能升高血壓。平時屬陽盛內熱、陰虛火旺體質者和孕婦,以及有咯血、鼻衄(流鼻血)、便血、便祕、痔瘡、高血壓、胃潰瘍、牙齦紅腫、咽喉腫痛、口臭等病症者,應禁食或少食胡椒。從祖國醫學角度講,胡椒性熱,古人認為過食會損肺、發瘡、齒痛、目昏、破血、墮胎等,因此即使是平時調味也不應過量。對于眼病患者,最好還是借鑒李時珍的經驗,不吃為妙。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寫下這樣一段話:“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時珍自少食之,歲歲病目,而不疑及也。後漸知其弊,遂痛絕之,病目亦止。”
據說,李時珍年輕時經常患眼病,卻始終找不出病因。後來漸漸發覺年年復發的眼疾,竟與自己平時特別愛吃胡椒有關。于是在停食胡椒一段時間,眼病康復後又試吃了1、2粒,很快就覺得雙目乾澀,視力含糊。為此,特在撰寫《本草綱目》中收錄胡椒時予以指出,以示後人
胡椒除用作調味品外,還是常用中藥之一。具有溫中散寒、醒脾開胃之效。可治療腸胃受寒所致的胃脘痛、嘔吐、腹脹、腹瀉、腸鳴等症。常用驗方有:治小兒單純性腹瀉,可取白胡椒數粒,研末後填肚臍,膠布貼敷。24小時更換1次,連用2~3次;治凍瘡,可取白胡椒浸泡入適量白酒中,7天後外塗患處,效果良好。
中醫理論認為,胡椒除了會令人產生舌麻感外,還能升高血壓。平時屬陽盛內熱、陰虛火旺體質者和孕婦,以及有咯血、鼻衄(流鼻血)、便血、便祕、痔瘡、高血壓、胃潰瘍、牙齦紅腫、咽喉腫痛、口臭等病症者,應禁食或少食胡椒。從祖國醫學角度講,胡椒性熱,古人認為過食會損肺、發瘡、齒痛、目昏、破血、墮胎等,因此即使是平時調味也不應過量。對于眼病患者,最好還是借鑒李時珍的經驗,不吃為妙。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584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胡椒《中國藥典》
胡椒
【英文名】 FRUCTUS PIPERIS
【別名】白胡椒、黑胡椒
【來源】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胡椒 Piper nigrum L.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秋末至次春果實呈暗綠色時採收,曬乾,為黑胡椒;果實變紅時採收,用水浸漬數日,擦去果肉,曬乾,為白胡椒。
【製法】除去雜質及灰屑。用時粉碎成細粉。
【性狀】
黑胡椒:呈球形,直徑3.5~5mm。表面黑褐色,具隆起網狀皺紋,頂端有細小花柱殘跡,基部有自果軸脫落的疤痕。質硬,外果皮可剝離,內果皮灰白色或淡黃色。斷面黃白色,粉性,中有小空隙。氣芳香,味辛辣。
白胡椒:表面灰白色或淡黃白色,平滑,頂端與基部間有多數淺色線狀條紋。
【鑑別】
(1) 黑胡椒粉末暗灰色。外果皮石細胞類方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19~66μm,壁較厚。內果皮石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直徑20~30μm;側面觀方形,壁一面薄。種皮細胞棕色,多角形,壁連珠狀增厚。油細胞較少,類圓形,直徑51~75μm。澱粉粒細小,常聚整合團塊。
白胡椒粉末黃白色,種皮細胞、油細胞、澱粉粒同黑胡椒。
(2) 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 滴,顯紅色,漸變紅棕色,後轉棕褐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無水乙醇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胡椒堿對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 含4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丙酮(7:2: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色彩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77:23) 為流動相,偵測波長為343nm 。理論板數按胡椒堿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內標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對二甲氨基苯甲醛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即得。
測定法 精密稱取胡椒堿對照品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精密量取該溶液和內標溶液各2ml ,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吸取10μl 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另取本品中粉約0.25g,精密稱定,置100ml 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約80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20kHz )至少30分鐘,放冷,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0ml與內標溶液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用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吸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內標法以峰面積計算,即得。
本品含胡椒堿(C17H19NO3) 不得少於3.0% 。
【性味歸經】辛,熱。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用於胃寒嘔吐,腹痛洩潟,食慾不振,癲癇痰多。
【使用方式用量】 0.6~1.5g ,研粉吞服;外用適量。
【貯藏】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摘錄】 《中國藥典》
【英文名】 FRUCTUS PIPERIS
【別名】白胡椒、黑胡椒
【來源】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胡椒 Piper nigrum L.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秋末至次春果實呈暗綠色時採收,曬乾,為黑胡椒;果實變紅時採收,用水浸漬數日,擦去果肉,曬乾,為白胡椒。
【製法】除去雜質及灰屑。用時粉碎成細粉。
【性狀】
黑胡椒:呈球形,直徑3.5~5mm。表面黑褐色,具隆起網狀皺紋,頂端有細小花柱殘跡,基部有自果軸脫落的疤痕。質硬,外果皮可剝離,內果皮灰白色或淡黃色。斷面黃白色,粉性,中有小空隙。氣芳香,味辛辣。
白胡椒:表面灰白色或淡黃白色,平滑,頂端與基部間有多數淺色線狀條紋。
【鑑別】
(1) 黑胡椒粉末暗灰色。外果皮石細胞類方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19~66μm,壁較厚。內果皮石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直徑20~30μm;側面觀方形,壁一面薄。種皮細胞棕色,多角形,壁連珠狀增厚。油細胞較少,類圓形,直徑51~75μm。澱粉粒細小,常聚整合團塊。
白胡椒粉末黃白色,種皮細胞、油細胞、澱粉粒同黑胡椒。
(2) 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 滴,顯紅色,漸變紅棕色,後轉棕褐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無水乙醇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胡椒堿對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 含4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丙酮(7:2: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色彩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77:23) 為流動相,偵測波長為343nm 。理論板數按胡椒堿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內標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對二甲氨基苯甲醛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即得。
測定法 精密稱取胡椒堿對照品適量,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精密量取該溶液和內標溶液各2ml ,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吸取10μl 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另取本品中粉約0.25g,精密稱定,置100ml 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約80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20kHz )至少30分鐘,放冷,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0ml與內標溶液2ml,置25ml棕色量瓶中,用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吸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內標法以峰面積計算,即得。
本品含胡椒堿(C17H19NO3) 不得少於3.0% 。
【性味歸經】辛,熱。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用於胃寒嘔吐,腹痛洩潟,食慾不振,癲癇痰多。
【使用方式用量】 0.6~1.5g ,研粉吞服;外用適量。
【貯藏】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摘錄】 《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