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連
八角連(Dysosma pleiantbum (Hance)Woodson)屬於小櫱科
苦寒有毒,藥用根莖部。
別名八角蓮
『識得八角蓮,可與蛇為眠』,蟲蛇咬傷之藥,
由於本品含毒性重,所以非專業人士,勿隨便使用!
山菊常常錯當是八角連,炮製的過程嚴謹,所以謹慎小心!
八角連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5
- 文章: 33584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八角連
八角蓮
(《福建民間草藥》)
【別名】八角連(《綱目拾遺》),金魁蓮(《分類草藥性》),旱八角、葉下花(《貴陽民間藥草》),一把傘、馬眼蓮、獨葉一枝花(《廣西中藥志》),八角盤、六角蓮(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獨腳蓮、獨角蓮、八角金盤(《江西草藥》),山荷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的根莖及根。
\n
【植物形態】八角蓮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臥,具粗壯的須狀根。莖直立,高約20~40厘米。莖生葉2片,在近莖頂處相接而生;柄長14厘米左右;葉片盾狀亞圓形,直徑20~30厘米,5~9淺裂,裂片廣三角狀卵形,長3~5厘米,葉緣有細齒。傘形花序,生於莖頂兩葉交叉處,花5~8,或更多,下垂;萼片6,橢圓形,長約12公釐;花瓣6,暗紅色,2輪排列,外輪3枚橢圓形,內輪3枚倒卵形;雄蕊6,花絲扁平,開張;花藥與花絲等長或較長,內向;花柱短,柱頭盾狀,子房上位。漿果圓形。花期初夏。
生長於深山密林陰濕處。分佈我國南部、西南部及東南部。
同屬植物川八角蓮分佈四川、雲南、貴州。其根莖,在貴州地區與八角蓮同等入藥,功效相同。
【擷取】秋、冬採挖,洗淨泥沙,曬乾或鮮用。
【藥材】根莖呈結節狀,長約6~10厘米,徑約0.7~1.5厘米,鮮時淺黃色,乾後呈棕黑色;表面平坦或微凹,上有幾個小的凹點,下面具環紋。須根多數,長達20厘米,徑約1公釐,有毛,鮮時淺黃色,乾後棕黃色。質硬而脆,易折斷。根莖斷面黃綠色,角質;根的斷面黃色,中央有圓點狀中柱。氣微,味苦。
產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化學成分】根及根莖含鬼臼毒素(pobophyllotoxin)、去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異苦鬼臼酮(isopicropodophyllone)、金絲桃甙(hyperin)等。
【性味】苦辛,平,有毒。
《分類草藥性》:"味苦,無毒。"
《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辛,溫,有毒。"
《貴陽民間藥草》:"辛微苦,平,無毒。"
《廣西中藥志》:"甘苦微辛,性涼,無毒。"
【歸經】《廣西中藥志》:"入肺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祛瘀消腫。治廱腫,疔瘡,瘰疬,喉蛾,跌打損傷,蛇咬傷。
《綱目拾遺》:"治一切毒蛇傷。"
《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虛弱脫肛;外用消傷腫,並治蛇咬傷,疔瘡。"
《福建民間草藥》:"散結活瘀,消癭解毒。"
《廣西中藥志》:"清熱化痰,解蛇蟲毒。治肺熱痰咳,蟲蛇咬傷,單雙蛾喉痛,瘡癤。"
《四川中藥志》:"治勞傷吐血、腰痛,疥癬白禿。"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燥濕潟火。治淋巴結炎,腮腺炎,廱瘡。"
《江西草藥》:"治腎虛,勞傷,中暑,胃痛。"
【使用方式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搗敷或浸酒塗敷。
【選方】治腫毒初起:八角蓮加紅糖或酒糟適量,共搗爛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疔瘡:八角蓮二錢,蒸酒服;並用須根搗爛敷患處。(《貴陽民間藥草》)
治瘰疬:八角蓮一至二兩,黃酒二兩。加水適量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治帶狀皰疹:八角蓮根研末,醋調塗患處。(《廣西中草藥》)
治單雙蛾喉痛:八角蓮一錢,磨汁吞嚥。(《廣西中藥志》)
治跌打損傷:八角蓮根一至三錢,研細末,酒送服,每日二次。(《江西草藥》)
治毒蛇咬傷:㈠八角蓮三至五錢,搗爛,衝酒服,渣敷傷處週圍。(《廣西中草藥》)㈡八角蓮根白酒磨塗患處;亦可內服,每服二錢。對神經性毒素,可取八角蓮根五節,用75%酒精7毫升,浸泡七天,取浸出液一至二毫升,注入傷口內。(《江西草藥》)
治痰咳:八角蓮四錢,豬肺二至四兩,糖適量。煲服。(《廣西中藥志》)
治體虛弱,癆傷咳嗽,虛汗盜汗:八角蓮三錢,蒸鴿子或燉雞或燉豬肉半斤服。(《貴陽民間藥草》)
(《福建民間草藥》)
【別名】八角連(《綱目拾遺》),金魁蓮(《分類草藥性》),旱八角、葉下花(《貴陽民間藥草》),一把傘、馬眼蓮、獨葉一枝花(《廣西中藥志》),八角盤、六角蓮(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獨腳蓮、獨角蓮、八角金盤(《江西草藥》),山荷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的根莖及根。
\n
【植物形態】八角蓮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臥,具粗壯的須狀根。莖直立,高約20~40厘米。莖生葉2片,在近莖頂處相接而生;柄長14厘米左右;葉片盾狀亞圓形,直徑20~30厘米,5~9淺裂,裂片廣三角狀卵形,長3~5厘米,葉緣有細齒。傘形花序,生於莖頂兩葉交叉處,花5~8,或更多,下垂;萼片6,橢圓形,長約12公釐;花瓣6,暗紅色,2輪排列,外輪3枚橢圓形,內輪3枚倒卵形;雄蕊6,花絲扁平,開張;花藥與花絲等長或較長,內向;花柱短,柱頭盾狀,子房上位。漿果圓形。花期初夏。
生長於深山密林陰濕處。分佈我國南部、西南部及東南部。
同屬植物川八角蓮分佈四川、雲南、貴州。其根莖,在貴州地區與八角蓮同等入藥,功效相同。
【擷取】秋、冬採挖,洗淨泥沙,曬乾或鮮用。
【藥材】根莖呈結節狀,長約6~10厘米,徑約0.7~1.5厘米,鮮時淺黃色,乾後呈棕黑色;表面平坦或微凹,上有幾個小的凹點,下面具環紋。須根多數,長達20厘米,徑約1公釐,有毛,鮮時淺黃色,乾後棕黃色。質硬而脆,易折斷。根莖斷面黃綠色,角質;根的斷面黃色,中央有圓點狀中柱。氣微,味苦。
產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化學成分】根及根莖含鬼臼毒素(pobophyllotoxin)、去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異苦鬼臼酮(isopicropodophyllone)、金絲桃甙(hyperin)等。
【性味】苦辛,平,有毒。
《分類草藥性》:"味苦,無毒。"
《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辛,溫,有毒。"
《貴陽民間藥草》:"辛微苦,平,無毒。"
《廣西中藥志》:"甘苦微辛,性涼,無毒。"
【歸經】《廣西中藥志》:"入肺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祛瘀消腫。治廱腫,疔瘡,瘰疬,喉蛾,跌打損傷,蛇咬傷。
《綱目拾遺》:"治一切毒蛇傷。"
《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虛弱脫肛;外用消傷腫,並治蛇咬傷,疔瘡。"
《福建民間草藥》:"散結活瘀,消癭解毒。"
《廣西中藥志》:"清熱化痰,解蛇蟲毒。治肺熱痰咳,蟲蛇咬傷,單雙蛾喉痛,瘡癤。"
《四川中藥志》:"治勞傷吐血、腰痛,疥癬白禿。"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燥濕潟火。治淋巴結炎,腮腺炎,廱瘡。"
《江西草藥》:"治腎虛,勞傷,中暑,胃痛。"
【使用方式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搗敷或浸酒塗敷。
【選方】治腫毒初起:八角蓮加紅糖或酒糟適量,共搗爛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疔瘡:八角蓮二錢,蒸酒服;並用須根搗爛敷患處。(《貴陽民間藥草》)
治瘰疬:八角蓮一至二兩,黃酒二兩。加水適量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治帶狀皰疹:八角蓮根研末,醋調塗患處。(《廣西中草藥》)
治單雙蛾喉痛:八角蓮一錢,磨汁吞嚥。(《廣西中藥志》)
治跌打損傷:八角蓮根一至三錢,研細末,酒送服,每日二次。(《江西草藥》)
治毒蛇咬傷:㈠八角蓮三至五錢,搗爛,衝酒服,渣敷傷處週圍。(《廣西中草藥》)㈡八角蓮根白酒磨塗患處;亦可內服,每服二錢。對神經性毒素,可取八角蓮根五節,用75%酒精7毫升,浸泡七天,取浸出液一至二毫升,注入傷口內。(《江西草藥》)
治痰咳:八角蓮四錢,豬肺二至四兩,糖適量。煲服。(《廣西中藥志》)
治體虛弱,癆傷咳嗽,虛汗盜汗:八角蓮三錢,蒸鴿子或燉雞或燉豬肉半斤服。(《貴陽民間藥草》)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5
- 文章: 33584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八角連
八角蓮
【別名】一把傘、六角蓮、獨葉一枝花、獨腳蓮[江西]、一碗水[陝西]、八角七、八角兵盤七、鬼臼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Hance.) M.Cheng的根莖。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或鮮用。
【源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17cm。根莖粗壯,結節狀,少分枝。莖生葉常為2,盾狀,近圓形,長16~22cm,寬12~19cm,8~9淺裂,裂片邊緣有葉狀細齒;葉柄長10~15cm。花5~8朵著生於葉柄上方近葉片處,下垂,花梗長達到.8cm;萼片6;花瓣6,紫紅色;雄蕊6;雌蕊1,子房上位。漿果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生於山谷和山坡雜木林下陰濕處。產於廣東、廣西、四川、貴州、湖北、江西。
【製法】根莖呈橫生的小結節狀,長2~3cm,直徑約5mm,表面棕色。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氣微,味苦。
【功能主治】性溫,味苦、辛;有毒。
【使用方式用量】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祛痰消腫。用於廱腫疔瘡、瘰疬、咽喉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別名】一把傘、六角蓮、獨葉一枝花、獨腳蓮[江西]、一碗水[陝西]、八角七、八角兵盤七、鬼臼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八角蓮Dysosma versipellis(Hance.) M.Cheng的根莖。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或鮮用。
【源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17cm。根莖粗壯,結節狀,少分枝。莖生葉常為2,盾狀,近圓形,長16~22cm,寬12~19cm,8~9淺裂,裂片邊緣有葉狀細齒;葉柄長10~15cm。花5~8朵著生於葉柄上方近葉片處,下垂,花梗長達到.8cm;萼片6;花瓣6,紫紅色;雄蕊6;雌蕊1,子房上位。漿果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生於山谷和山坡雜木林下陰濕處。產於廣東、廣西、四川、貴州、湖北、江西。
【製法】根莖呈橫生的小結節狀,長2~3cm,直徑約5mm,表面棕色。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氣微,味苦。
【功能主治】性溫,味苦、辛;有毒。
【使用方式用量】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祛痰消腫。用於廱腫疔瘡、瘰疬、咽喉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