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五味五行辨

診斷猶如兵法!方能用兵如神!很多診斷根據中醫理,來治療!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五臟五味五行辨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五臟五味五行辨


  夫五行者,所以駭萬類之五象者也。學者治於醫,求五行之道於《內經》。知肺為金味辛、肝為木味酸、腎為水味鹹,心為火味苦,脾為土味甘。然於《輔行決》卻言,金味酸、木味辛、水味苦、火味鹹,土味甘。同為五行,何以勢同冰火,判然異路?
  學者昏昏,莫知其理,亦有直認內經之文為訛者,雖有正道之心,不免欲明反誨。所謂五行者,言其一象之數也,無象即無數,象離則數離,象變即數變。故五行,不可離一象而與他象之五行相較也。較則誤,誤則流,流則亂,亂則遠道。
  需知《內經》言五味配五行,有言病理者,有言生理者。《輔行決》之五味配五行,只為藥理所言。病理、藥理、生理,此為三象。三象之內,五行各異,不可混為一談。
  言生理者,為其水木其位居下,故上升,金火之位處上,故下斂。以此成升降回環之性,是以無病。然上升,下歛,是其本性,本性不必助,唯慮其過任其性,過任則妄為,妄為是以病成。故水木之性上升,監以鹹酸;火金之性下斂,制以苦辛。土甘本為緩,其性靜兼,君子之德也,無偏性,故置中對齊央。故水谷入胃,別其味,分溉五臟,五臟皆能從其性而無使過之,是以無太過無不及也。
言病理者,言其味可外覺也。夫五味,病者可見,不病者不可見。肝病則味酸,脾病則味甘,肺病則味辛,心病則味苦,腎病則味鹹。五味之外現,緣於拂其五行升降之本性,有太過不及之處也。故《臟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洩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此治法之大則,學者深究此文,蒙惑之處,釋然可解。
言藥理者,因五行之本性而配屬之。肝德在散,故配以辛;肺德在收,故合以酸;脾德在緩,故屬以甘;心德在耎,故類以鹹;腎德在堅,故比以苦。《臟氣法時論》曰: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聖人法則天地,象其類而用之,順其性曰補,逆其性名瀉。補瀉之意,升降之理,昭然若此,唯敏思善學者能得之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診斷、醫理、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