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壘元戎

有關內科方面,請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醫壘元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篇名>醫壘元戎
書名:醫壘元戎
作者:王好古
朝代:元
年份:西元1271-1368年

<目錄>
<篇名>傷寒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吐諸証
內容:大發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凡用藥汗及吐下湯劑皆中病即止
若少陽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宜附子湯 若陽已虛尺中弱澀者複不可下之宜小柴胡湯
若動氣在左在右在上在下並不可發汗宜柴胡桂枝湯若少陰病脈細沉數病在裡不可發汗宜當
歸四
逆湯 若少陽病不可發汗宜小柴胡湯 若咽中閉塞咽喉干燥亡血衄家淋家瘡家不可發汗以上六
証並宜小柴胡湯 若下利清谷不可發汗宜理中湯四逆湯之類 若四逆厥及虛家皆不可吐厥者

當歸四逆湯 虛宜附子湯 有熱人宜黃 人參建中湯 本虛攻其熱必噦宜小柴胡湯 若少陰
膈上寒干嘔不可吐宜小半夏加橘皮湯溫中丸 若咽中有動氣不可下咽中閉塞不可下宜烏扇湯
若外實者不可下諸四逆厥者不可下虛家亦然厥宜當歸四逆湯 虛者宜附子湯 有熱宜黃

參建中湯 若脈浮而緊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榮氣不足血少故也宜小柴
胡湯 若脈濡而緊濡則衛氣弱緊則榮中寒陽微衛中風發熱而惡寒榮緊衛氣冷微嘔心內煩此不
可汗宜小柴胡湯 若濡而弱不可發汗宜小柴胡湯 若浮而大浮為氣實大而血虛小便當赤而
難胞中當虛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應衛家微可與小建中湯 若反更實津液四射榮竭血盡干煩
而不得眠此不可下宜與小柴胡湯 若脈浮大應發汗宜柴胡桂枝湯 若脈浮而緊者不可下
而反下之為大逆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若脈數不可下宜柴胡桂枝湯 或下之必煩利不止宜葛根
黃芩黃連湯 若脈澀弱浮數不可下宜小柴胡湯 若濡弱微澀微則陽氣不足中風汗出而反
躁煩澀則無血厥而且寒不可下宜桂枝甘草牡蠣龍骨湯 若結胸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宜小陷
胸湯 若陽病多者熱下之則硬宜小柴胡湯 若太陽發汗不徹轉屬陽明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証

罷不可下之下之為逆宜桂枝麻黃湯 若太陽病有外証未解不可下下之為逆宜桂枝麻黃湯 若
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 結胸則有陷胸湯丸三 痞則有瀉
心湯五 若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宜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若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
硬頸項強而眩者不可下宜小柴胡湯 若病欲吐者不可下宜小半夏加橘皮湯
太陰腹痛吐食自利腹痛下之必胸下結硬厥陰病 氣上沖心心中熱飢不欲食食則吐蛔下
之則利
不止 若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腹痛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寒食不可

也宜溫中湯生姜汁半夏湯 若無陽陰強大便硬者下之必清谷腹滿宜用蜜煎導法 若傷寒五六

不結胸腹濡脈虛複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也宜當歸四逆湯下之則死宜四逆東加人參湯 若藏結無
陽証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謂下也宜用小柴胡湯 若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証
不可攻之宜小柴胡湯 若陽明病身面色赤攻之必發熱宜調胃承氣湯 若色黃者小便不利也宜
五苓散 若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宜生姜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攻之利不止者死宜四逆湯
不可汗下吐三法利害非輕前人多列經后大抵醫之失止在先藥藥之錯則變生若汗下不瘥則永
無亡陽生黃蓄血結胸痞氣及下痢洞泄脅熱痢痙急勞等証生矣其如此故錄大禁忌于前使醫者當
疾之初不犯也

<目錄>
<篇名>太陽証
內容:(桂枝二十四方麻黃五方在后保命集內)
傷寒六經所感形証合用汗下吐和解等湯丸仲景活人雲岐子保命集載之詳者此不複重錄數
書中所無者並諸方對証加減今載于后
\x金匱黃 建中湯\x 治虛勞裡急諸不足宜此方主之
黃 桂枝 生姜(切各二兩) 芍藥(六兩) 炙甘草(二兩) 膠飴(一升) 大棗(十二
個劈)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納膠飴令消溫服一升日三若嘔者加桂姜 若腹
滿者去棗加茯苓四兩 若肺虛損不足痞氣加半夏五兩

<目錄>
<篇名>易簡建中加減法
內容:若婦人血疼男子心腹 痛並四肢拘急疼痛甚者加遠志半兩 若或吐或瀉狀如霍亂及胃涉
濕寒賊
風入腹拘急切痛加附子七錢半 若疝氣發作當于附子建中湯煎時加蜜一匙頭許 若男子婦人諸虛
不足小腹急痛脅肋 脹 下虛滿胸中煩悸面色痿黃唇口干燥少力身重短氣腰背強痛骨肉酸疼
行動喘乏不能飲食或因勞傷過度或因病后不複加黃 一兩半 若婦人一切血氣虛損及產后勞
傷虛羸不足腹中 痛吸 少氣小腹拘急痛引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加當歸一兩名當歸建中湯
產后半月每日三服令人精壯
\x大建中湯\x 治內虛裡急少氣手足厥逆少腹攣急或腹滿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陰縮或
腹中寒痛不堪勞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作寒作熱而煩苦酸責不能當立此補中益氣
桂心(三錢) 芍藥 黃 (各三錢) 甘草(炙) 當歸 人參(各一錢) 生姜(五錢)
附子(五分) 半夏(二錢半) 大棗(二枚) 上 咀水五盞煮至三盞去滓分三服
\x易簡杏子湯\x 治咳咳不問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及虛勞咯血痰飲停積悉皆治療
人參 半夏 茯苓 細辛(減半) 甘草(炙) 官桂(減半) 干姜(減半) 芍藥 五味子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杏仁去皮尖銼五枚姜五片煮至六分去滓服
若感冒得之加麻黃等分若脾胃素實者用罌粟殼去筋膜碎銼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服加烏梅

枚煮服其效尤驗嘔逆惡心者不可用此 若久年咳嗽氣虛喘急去杏仁人參倍加麻黃添芍藥如麻
黃之數干麻五味子各增一半名小青龍湯
\x大補十全散\x
參 術茯草 芍地桂歸川 三五錢秤用 生姜棗水煎 婦人虛弱用 名美號十全 治男

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不進飲食久病虛損時發潮熱氣攻骨瘠拘急疼痛夜夢遺精面色痿黃腳膝
無力喘咳中滿脾腎氣弱五心煩悶並皆治之
肉桂 芍藥 甘草 黃 當歸 川芎 人參 白術 茯苓 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粗
末每
服二大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二枚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溫服桂芍藥甘草小建中湯也黃 與此三物
即黃 建中湯也人參茯苓白術甘草四君子湯也川芎芍藥當歸四物湯也以其氣血俱衰陰陽並弱
天得地之成數故名曰十全散
\x易簡胃風湯\x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
或下瘀血日夜無度
人參 茯苓 川芎 官桂 當歸 芍藥 白術(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粟米
百余
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小兒量力減之 若加熟地黃黃 甘草等分足為十味名十補湯 若
虛勞嗽加五味子 若有痰加半夏 若發熱加柴胡 若有汗加牡蠣 若虛寒加附子 若寒甚

干姜皆依本方等分 若骨蒸發熱飲食自若者用十補東加柴胡二兩服之 若氣短加人參 若小
便不利加茯苓 若脈弦澀加川芎 若惡寒加官桂 若脈澀加當歸 若腹痛加白芍藥 若胃熱
濕盛加白術 若血瘀色紫者陳血也加熟地黃 若血鮮色紅者新血也加生地黃 若寒熱者加柴
胡若肌熱者加地骨皮 若脈洪實痛甚者加酒浸大黃 潔古雲防風為上使黃連為中使地榆
為下使
\x千裡漿一名水胡蘆\x
木瓜 紫蘇葉 官桂(各半兩) 烏梅肉 赤茯苓(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噙化一丸咽津
\x又方\x 百藥煎 烏梅肉 紫蘇葉 人參 甘草 麥冬 上各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噙化 荔
枝湯 烏梅肉 甘草(各三錢) 百藥煎(一兩) 白芷(半兩) 白檀(三錢) 上為細末湯點
\x蜜酒\x
好蜜(二斤) 水一碗 細曲(一斤半) 好干酵(三兩) 上先熬蜜水去花沫令絕冷下曲酵
每日三攪三日熟

<目錄>
<篇名>陽明証
內容:(葛根湯三方升麻湯大小青龍等湯在后保命集內承氣湯三方亦在)
\x易老門冬飲子\x 治老弱虛人大
人參 枸杞 白茯苓 甘草(各二錢)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各半兩) 上為粗末生姜煎
\x麥門冬飲\x 治勞複欲死人氣欲絕者用之有效
麥門冬(一兩) 甘草(二錢尖) 粳米(半合) 上門冬去心為細末水二盞煎粳米令熟去米
約湯一
小盞半入藥五錢七棗二枚去核新竹葉十五片同煎至一大盞去滓大溫服不能服者綿滴口中 后
人治小兒不能灌注者宜用此綿滴法此方不用石膏以其三焦無大熱也兼自欲死之人陽氣欲絕者
故不用石膏若加人參大妙
\x海藏五飲湯\x 一留飲心下二 飲脅下三痰飲胃中四溢飲膈上五流飲腸間凡此五飲酒
后傷寒飲冷過多故有此疾 旋複花 人參 陳皮 枳實 白術 茯苓 濃朴 半夏 澤瀉 豬苓
前胡 桂心 芍藥 甘草 上等分銼每兩分四服水二盞生姜十片同煎至七分取清溫飲無時忌
食肉生冷滋味等物因酒有飲加葛根花縮砂仁
海藏已寒丸此丸不 上陽生于下 治陰証服四逆輩胸中發燥而渴者或數日大便秘小便澀
赤服此丸上不躁大小便自利
肉桂 茯苓(各半兩) 良姜 烏頭(炮各七錢) 附子(炮) 干姜(炮) 芍藥 茴香(炒

一兩) 上等分為細末糊為丸桐子大溫酒下空腹食前五七十丸八九十丸亦得酒醋為糊俱可
婦人血風証因大脫血崩漏或前后血因而枯燥其熱不除循衣撮空摸床閉目不省擲手揚視搖
動不
寧錯語失神脈弦浮而虛內燥熱之極也氣粗鼻干而不潤上下通燥此為難治宜生地黃黃連湯主之
川芎 生地黃 當歸(各七錢) 赤芍藥 梔子 黃連 黃芩(各三錢) 防風(三兩) 上
為粗
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七分取清飲無時徐徐與之 若脈實者加大黃下之 大承氣湯氣藥也自
外而
之內者用之 生地黃黃連湯血藥也自內而之外者用之氣血合病循衣撮空証同 自氣而之血
血而複之氣大承氣湯下之 自血而之氣氣而複之血地黃黃連湯主之也(二者俱不大便)
\x增損理中丸\x 王朝奉雲大小陷胸湯丸不愈者宜與之
人參 白術 栝蔞 牡蠣(各二兩) 甘草(炒三兩) 干姜(炮一兩半) 枳實(炮二十四
個) 黃
芩(去枯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湯盞煎服不歇複與之不過五六胸中豁然矣用藥神
速未嘗見也 渴者加栝蔞根汗者加牡蠣

<目錄>
<篇名>少陽証
內容:(大少柴胡東加減在前附子柴胡五方在后保命集內)
\x易簡參蘇飲\x 治感冒發熱頭痛與痰飲凝積發而為熱並宜服之若感冒發熱亦如服養
胃湯法連進數服微汗即愈大治中脘痞悶嘔逆惡心開胃進食小兒室女尤宜服之
前胡 人參 紫蘇 干葛 半夏 茯苓(加三分) 枳殼 陳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五
錢)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一枚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候素有痰飲者俟退熱以

陳湯或六君子湯間服若男子婦人虛勞發熱或吐衄下血過多致虛熱者用此藥三兩加四物湯二兩
合和名茯苓補心湯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醫壘元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
<篇名>活人治婦人傷寒妊娠服藥例
內容:若發熱惡寒者不離桂枝芍藥 若往來寒熱者不離柴胡前胡 若大渴者不離知母石膏五味
子麥
門冬 若大便泄者不離桂附白朮干姜 若大便燥結者不離大黃黃芩 若經水適來適去斷者不
離小柴胡 若安胎者不離人參附膠白朮黃芩 若發汗者不離蔥豉生姜麻黃旋複 若頭痛者不
離前胡石膏梔子 若傷暑頭痛者不離柴胡石膏甘草 若滿悶者不離枳實陳皮 若腦氣不安者
不離黃芩麥門冬人參 若 發黑者不離黃芩梔子升麻
\x萬病紫菀丸\x 療臍腹久患 癖如碗大及諸黃病每地氣起時上氣沖心繞臍絞痛一切
虫咬
十種水病十種虫病反胃吐食嘔逆惡心飲食不消天行時病婦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懷孕多血天
陰即發又治十二種風頑痺不知年歲晝夜不安夢與鬼交頭白多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著腹中生瘡
腹痛服之皆效
紫菀(去苗上) 吳茱萸(湯洗七次焙干) 菖蒲 柴胡(去須) 濃朴(姜製一兩) 桔梗(
去蘆
)茯苓(去皮) 皂莢(去皮子等炙) 桂枝 干姜(炮) 黃連(去□八錢) 蜀椒(去目及開
口微炒去汗) 巴豆(去皮製出油研) 人參(去蘆各一錢) 川烏(去皮臍三錢) 加羌活 獨
活防風(各五錢) 上為細末入巴豆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漸加至五七丸生姜湯送下食
后臨蓐初有孕者不宜服其引于后
痔漏腸風酒下 赤白痢歌子湯下 膿血痢米飲湯下 墜傷血悶四肢不收酒下 蛔虫咬心

檳榔湯下 氣噎憂噎荷葉湯下 打撲傷損酒下 中毒帚灰甘草湯下 一切風升麻湯下 寸白虫檳
榔湯下 霍亂干姜湯下 咳嗽杏仁湯下 腰腎痛豆淋湯下 陰毒傷寒溫酒下 吐逆生姜湯下

飲氣塊面湯下 時氣井花水下 脾風陳皮湯下 頭痛水下 心痛溫酒下 大小便不通燈草湯

因物所傷以本物湯下 吐水藜湯下 氣病干姜湯下 小兒天風吊搐防己湯下防風亦可 小
兒疳痢蔥白湯下
小兒乳食傷白湯下 月信不通煎紅花酒下 婦人腹痛川芎湯下 懷孕半年后胎漏艾湯下
有子氣沖心酒下 產暈痛溫酒下 血氣痛當歸酒下
產后心痛脹滿豆淋湯下 難產益志湯下 產后血痢當歸湯下 赤白帶下酒煎艾湯下 解內
外傷寒粥飲下 室女血氣不通酒下 子死菜子湯下 又治小兒驚癇大人癲狂一切風及無孕
婦人身上頑麻狀如虫行四肢俱腫呻吟等疾

<目錄>
<篇名>太陰証
內容:(陷胸三方瀉心五方在后保命集內)
\x理市東加減例\x
若為寒氣濕氣所中者加附子一兩名附子理中湯 若霍亂吐瀉者加橘紅青橘各一兩名治中
湯若干霍亂心腹作痛先以鹽湯少許頓服候吐出令透即進此藥若嘔吐者于治中湯內加丁香半夏一
兩每服生姜十片同煎 若泄瀉者加橘紅茯苓各一兩名補中湯 若溏泄不已者于補中湯內加附
子一兩不喜飲水谷不化者再加縮砂仁一兩共成八味 若霍亂吐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于本方中
去白朮加熟附名四順湯 若傷寒結胸先以桔梗枳殼等分煎服不愈者及諸吐利后胸痞欲絕心膈
高起急痛手不可近者加枳實茯苓各一兩名枳實理中湯 若渴者再于枳實理中湯內加栝蔞根一兩
若霍亂后轉筋者理中湯內加火 石膏一兩 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術加官桂一兩半腎惡燥
故雲術恐作奔豚故加官桂 若悸多者加茯苓一兩 若渴欲飲水者添加術半兩 若苦寒者添加
干姜
半兩 若腹滿者去白朮加附子一兩 若飲酒過多及啖炙爆熱食發為鼻衄加川芎一兩 若傷胃吐
血以此藥能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只用本方 若中附子毒者亦用本方 若止用甘草干姜等
分煎服仍以鳥豆煎湯解之
\x平胃散加減例\x
若瀉脾濕加茯苓丁香白朮為調胃散一法加藿香半夏 若加干姜為濃朴湯 若溫疫時氣二
毒傷
寒頭痛壯熱加蓮須蔥白五寸豆豉三十粒煎二三服微汗出愈 若五勞七傷腳手心熱煩躁不安百
節酸痛加柴胡 若痰嗽瘧疾加姜製半夏 若本臟氣痛加茴香 若火氣沖滿加桑白皮 若婦人

白帶下加黃 若酒傷加丁香 若飲冷傷食加高良姜 若滑脫泄瀉加肉豆蔻 若風痰四肢沉
困加荊芥 若腿膝冷痛加牛膝 若渾身虛壅拘急加地骨皮 若腿膝濕痺加菟絲子 若白痢加
吳茱萸 若赤痢加黃連 若頭風加 本 若轉筋霍亂加楠木皮 若七邪六極耳鳴夢泄盜汗四
肢沉重腿膝酸痿婦人宮藏久冷月脈不調者加肉桂 若胃寒嘔吐多加生姜 一法加茯苓丁香各
三兩共成六味 若氣不舒快中脘痞塞加縮砂仁香附子各三兩生姜煎服 若與五苓散相半為
對金飲子 若與六一散相合為黃白散 若與錢氏異功散相合為調胃散 若欲進食加神曲麥芽
吳茱萸蜀椒干姜桂為吳茱萸湯 若加 本桔梗為和解散治傷寒吐利 若加藿香半夏為金不換
正氣散 若瘧疾寒熱者加柴胡 若小腸氣痛者加苦楝茴香

<目錄>
<篇名>少陰証
內容:(真武四逆等湯在活人姜附方七道在保命集內)
\x八物定志丸\x 補益心神安定魂魄治痰去胸中邪熱理肺腎
人參(一兩半) 菖蒲 遠志(去心) 茯神(去心) 茯苓(去皮各一兩) 朱砂(一錢) 白
術麥門冬(去心各
五錢) 牛黃(二錢另研細)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米飲湯下三十丸無時 若髓竭不足加生
地黃 當歸 若肺氣不足加天冬 麥門冬 五味子 若心氣不足加上黨參 茯神 菖蒲 若

氣不足加白朮 白芍藥 益志 若肝氣不足加天麻 川芎 若腎氣不足加熟地黃 遠志 牡
丹皮 若膽氣不足加細辛 酸棗仁 地榆 若神昏不足朱砂 預知子 茯神
\x仲景八味丸\x 熟地黃補腎水真血 肉桂補腎水真火 牡丹皮補神志不足 附子
能行
諸經而不止兼益火 白茯苓能伐腎邪濕滯 澤瀉去胞中留垢及遺溺 山茱萸治精滑不禁 干
山藥能治毛中燥酸澀 上八味皆君主之藥若不依易老加減服之終不得效若加五味子為腎氣丸
述類象形之劑也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製陽光錢氏地黃丸減桂附
\x潔古老人天麻丸\x 治証見活法機要 天麻(六兩酒浸三日焙干秤) 除風痺 牛膝
(六
兩酒浸三日焙干秤) 強筋 玄參(六兩) 樞機管領 萆 (六兩另為末) 壯骨 杜仲(六兩
挫炒去須) 使筋骨相著 當歸(十兩全用)和養血 羌活(十或十五兩)去骨節間風 生地黃(
一斤) 益真血 附子(一兩炮) 行諸經不止 獨活(五兩) 去腎間風邪 上為細末煉蜜為
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病大至百丸空心食前溫酒白湯下服藥忌壅塞宜于通利故服半月稍覺
壅塞微以七宣丸輕疏之使藥再為用也
\x大效牡丹皮散\x 治血藏虛風及頭目不利不思飲食手足煩熱肢節拘急疼痛胸膈不利
大腸
不調陰陽相干心驚忪悸或時旋運 牡丹皮 川芎 枳殼(麩炒各一兩) 陳皮(炙) 玄胡 甘
草羌活半夏(湯洗) 三棱(製) 干姜(炮) 肉桂(各半兩) 木香 柯子肉 白朮(炒各三分) 芍藥
(三錢) 當歸(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五七沸食前溫服益血海退血風勞攻注
消寒痰實痺胃理血氣攻刺及氣虛惡寒潮熱証至妙
\x海藏大五補丸同三才丸例\x 天門冬 麥門冬 菖蒲 茯神 人參 益志 枸杞
地骨皮 遠志 熟地黃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本方數服以七宣丸泄之
\x清心丸治熱\x 黃柏(二兩生) 天門冬(一兩) 黃連(半兩) 龍腦(一錢) 麥門冬
(去心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臨臥門冬酒下薄荷湯亦得
\x火府丹丙丁俱瀉\x 黃芩 黃連(一) 生地黃(二) 木通(三) 上研末煉蜜丸桐
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溫水下
\x海藏調胃白朮澤瀉散\x 治痰病化為水氣傳變水鼓不能食 白朮 澤瀉 芍藥 陳
皮茯苓 生姜 木香 檳榔 上為末一法加白朮本藥各半治腹臍上腫如神若心下痞者加枳實
若下盛者加牽牛

<目錄>
<篇名>厥陰証
內容:(當歸四逆並加吳茱萸等湯見陰症略例)
四物湯益榮衛泫氣血月水不調臍腹 痛等証並見局方 熟地黃(補血如臍下痛非此不能
除乃
通于腎經之藥也)川芎(治風泄肝木也如血虛頭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肝經之藥也)芍藥(和血理脾
如腹中虛痛非此不能除乃通脾經之藥也)當歸(和血如血刺痛非此不能除刺如刀刺乃通腎

之藥也)上為粗末水煎 加減于后 若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婦人骨蒸 若妊娠胎動不安下血不

者加艾十葉阿膠一片又加蔥白黃 若血藏虛冷崩中去血過多亦加膠艾 若婦人嘗服春倍川

脈弦頭痛 夏倍芍藥 脈洪飧泄 秋倍地黃 脈沉澀血虛 冬倍當歸 脈沉寒而不食 若
春則防風四物加防風倍川芎 若夏則黃芩四物加黃芩倍芍藥 若秋則門冬四物加天門冬倍地
黃若冬則桂枝四物加桂枝倍當歸 若血虛而腹痛微汗而惡風四物東加術桂謂之腹痛六合
若風眩運加秦艽羌活謂之風六合 若氣虛弱起則乏力眶然而倒加濃朴陳皮謂之氣六合 若發

而煩不能睡臥者加黃連梔子謂之熱六合 若虛寒脈微自汗氣難布息清便自調加干姜附子謂之
寒六合 若中濕身沉重無力身微涼汗加白朮茯苓謂之濕六合 若產后虛勞日久而脈浮疾宜柴
胡四物湯 川芎 熟地黃 當歸 芍藥(各一兩半) 加柴胡(八錢) 人參 黃芩 甘草 半
夏曲(各三錢) 水煎服若婦人筋骨肢節痛及頭痛脈弦增寒如瘧宜治風六合 四物湯(四兩)
防風 羌活(各一兩) 若血氣上沖心腹肋下滿悶宜治氣六合 四物湯(四兩) 香術 檳榔(
各一兩) 若臍下虛冷腹痛及腰脊間悶痛宜玄胡六合(小腹痛者同) 四物湯(四兩) 玄胡
苦楝(各一兩碎炒焦)若氣充經脈故月事頻並臍下多痛宜芍藥六合 四物湯(四兩)芍藥(一兩)若經
事欲行臍腹絞痛臨經痛者血澀也宜八物湯 四物湯(四兩)玄胡 苦楝(碎炒焦)檳榔 木香(
各一兩)若經水過多別無余証宜黃芩六合 四物湯(四兩)黃芩 白
術(各一兩) 若經水澀少宜四物內加葵花煎(又加紅花血見愁)若虛勞氣弱咳嗽喘滿宜濃朴六
合四物湯(四兩)濃朴(姜製一兩)枳實(麩炒半兩)若經水暴下加黃芩一兩 若腹痛加黃連如
夏月不去黃芩 若經水如黑豆汁者加黃芩黃連(各一兩)若經水少而色和者四物東加熟地黃當
歸(各一兩)若經水適來適斷或有往來寒熱者先服小柴胡湯以去其寒熱后以四物湯和之若婦
人血積者四物湯內加廣術 京三棱 桂枝 干膝(各一兩)若婦人傷寒汗下后飲食減少血虛
者宜八物湯 四物湯(四兩) 黃 甘草 茯苓 白朮(各一兩) 若妊娠傷寒中風表虛自汗
頭痛項強身熱惡寒脈浮而弱太陽經病宜表虛六合湯四物湯(四兩)桂枝 地骨皮(各七錢) 若
妊娠傷寒頭痛身熱無汗脈浮緊太陽經病宜表實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麻黃 細辛(各半兩)若
妊娠傷寒中風濕之氣肢節煩痛脈浮而熱頭痛宜風濕六合湯太陽標病也 四物湯(四兩)防風
蒼朮(製各七錢)若妊娠傷寒下后過經不愈溫毒發 如錦紋宜升麻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 升麻
連翹(各七錢)若妊娠傷寒胸脅滿痛而脈弦少陽也宜柴胡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柴胡 黃芩(
各七錢)若妊娠傷寒大便硬小便赤氣滿而脈沉數陽明太陽本病也急下之宜大黃六合湯 四物湯
(四兩)大黃(半兩)桃仁(十個去皮尖面炒)若妊娠傷寒汗下后咳嗽不止者宜人參六合湯 四物
湯(四兩) 人參 五味子(各五錢) 若婦人妊娠傷寒汗下后虛痞脹滿者陽明本虛也宜濃朴六
合湯 四物湯(四兩) 濃朴 枳實(麩炒各半兩)若妊娠傷寒汗下后不得眠者宜梔子六合湯
四物
湯(四兩) 梔子 黃芩(各半兩)若妊娠傷寒身熱大渴蒸蒸而煩脈長而大者宜石膏六合湯 四

湯(四兩) 石膏 知母(各半兩)若妊娠傷寒小便不利太陽本病宜茯苓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
茯苓 澤瀉(各半兩)若妊娠傷寒太陽本病小便赤如血者宜琥珀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 琥
珀茯苓(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汗下后血漏不止胎氣損者宜膠艾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 阿
膠艾(各半兩一方加甘草同上一方加干姜甘草黃 ) 若妊娠傷寒四肢拘急身涼微汗腹中痛
脈沉而遲少陰病也宜附子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 附子(炮去皮臍) 肉桂(各半兩) 若赤白
帶下宜香桂六合湯 四物湯(四兩) 肉桂 香附子(各半兩) 若妊娠傷寒蓄血証不宜墮胎藥
下之宜四物大黃湯下 四物湯 生地黃 酒浸大黃 若虛熱病四物與參蘇飲相合名補心湯主
之若四肢腫痛不能舉動四物蒼朮各半湯主之 若治燥結四物與調胃承氣湯各半為玉燭散
若流濕潤燥宜四物理中各半湯 若保胎氣令人有子四物與縮砂四君子湯各半名八珍湯 若熱
與血相摶口舌干渴飲水加栝蔞 麥門冬 若腹中刺痛惡物不下加當歸 芍藥 若血崩者加生
地黃 蒲黃 黃芩 若頭昏項強者加柴胡 黃芩 若因熱生風者加川芎 柴胡 防風 若藏
秘澀者加大黃 桃仁 若滑澀者加官桂 附子 若嘔者加白朮 人參 生姜 若大渴者加知
母石膏 若發寒熱者加干姜 丹皮 芍藥 柴胡若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豬苓 茯苓 防己
若虛寒似傷寒者加人參 柴胡 防風 若產婦諸証各隨六經以四物與仲景藥各半服之其效
如神 若婦人或因傷酒或因產亡血或虛勞五心煩熱者宜四物二連湯 四物湯(內用生地黃)
黃連 胡黃連(真者)溫飲精汁 四物與桂枝麻黃白朮柴胡理中四逆茱萸承氣涼膈等皆可作各
半湯此易老用藥大略也 若虛煩不得睡加竹葉 人參 若婦人血虛心腹 痛不可忍者去地黃
加干姜名四神湯 若諸痛有濕者四物與白朮相半加天麻 茯苓 穿山甲 酒煎 若目赤暴發
作雲翳疼痛不可忍宜四物龍膽湯 四物(各半兩) 羌活 防風(各三錢) 龍膽草防己(各二
錢)水煎
海藏雲婦人妊娠蓄血 婦人妊娠或蓄血 抵當桃仁勿妄施 要教子母俱無損 大黃四物
對服之
海藏當歸丸治三陰受邪心臍少三腹 痛氣風等証
四物湯(各半兩) 防風 獨活 全蠍 茴香(炒) 續斷(各半兩) 苦楝 玄胡(各七錢)
木香 丁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五十丸大效
若楝丸治奔豚小腹痛神效 川苦楝 茴香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上三味酒二升煮盡為
度焙
干研細末每秤藥末一兩入玄胡半兩全蠍十八個炒丁香十八個別為末和勻酒糊丸桐子大溫酒下
五十丸空心痛甚加當歸煎酒下
\x治喉閉逡巡不救方\x 皂莢(去皮子生半兩為細末箸頭點少許在痛處更以醋糊調藥末濃
涂項上須臾便破血出立瘥)
\x極濟換骨丹\x 海雲自汗者不宜服歌曰 槐皮芎術芷 仙人防首蔓 十味各停勻 苦味
香減半 龍麝即少許 朱砂作衣纏 麻黃膏煎丸 大少如指彈 上治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
不仁言語謇澀或痛入骨髓或痺襲皮膚或中急風涎潮不語精神昏塞行止艱難筋脈拘急左癱右瘓
一切風疾並皆治之
槐莢子(生) 人參 桑白皮 蒼朮 川芎 何首烏 蔓荊子 葳靈仙 防風(各二兩)
五味子 香附子 苦參(各一兩) 香白芷(二兩) 麝香(二錢另研) 上一十四味為細未入香
令勻又用麻黃十斤去節根用大河水三石三斗熬至六斗濾過去滓再熬至二升半入銀石器內熬

膏入前藥末和勻杵三五千下每一兩作十丸朱砂為衣每服一丸先搗碎酒一盞自晨浸至晚食后臨
臥攪勻服之神清無睡是藥之驗須臾隔五日服之如中風無汗宜服若體虛自汗服之是重亡津液也
風盛人于密室溫臥取汗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醫壘元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
<篇名>三焦熱用藥大例
內容:(方在元戎)
上焦 清神散 連翹防風湯 涼膈散 龍腦飲子 犀角地黃湯
中焦 小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洗心散 四順清涼飲 桃仁承氣湯
下焦 大承氣湯 五芩散 八正散 石葦散 抵當湯丸
氣分熱 柴胡飲子 白虎湯 血分熱 清涼飲子 桃仁承氣湯
通治大熱 三黃丸 黃連解毒湯
三焦寒用藥大例(方在衛生)
上焦 桂附丸 刷湯 胡椒理中丸
中焦 二氣丸 附子理中丸一大建中
下焦 還少丹 八味丸 大真丹
氣分寒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加芍藥 人參新加湯 血分寒 巴戟丸 神珠丹
通治大寒 大巳寒丸 四逆湯 以上內有寒熱之大略也若外有寒熱當求別法

<目錄>
<篇名>發諸藥
內容:\x葛根橘皮湯 在肌\x 治傷寒暴發肌中 爛咳而心悶但嘔清汁宜此 葛根 橘皮 杏仁
知母 黃芩 麻黃 甘草 分銼每用五錢水煎
\x陽毒升麻湯\x 在面 治傷寒一二日或吐下后變成陽毒腰背痛煩悶不安面
赤狂言見鬼下痢脈浮大數咽喉痛下膿血五日可治七日難愈 升麻(半兩) 犀角 射干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三錢半) 上 咀水三升煎取半飲一盞刻許再服溫覆手足汗出解否則重作
\x陽毒玄參升麻湯 在身\x 治汗下吐后毒不散表虛裡實熱發于外甚則煩躁譫語兼治喉痺腫痛
玄參 升麻 甘草(各半分) 上細銼水煎
\x陽毒梔子湯少陽陽明合病\x 治陽毒傷寒壯熱百節疼痛 升麻 梔子仁 黃芩 芍藥 石
膏知母 甘草 杏仁 柴胡 上粗末五錢生姜五片豆豉百粒水煎
消毒犀角飲子治 牛蒡子(六兩) 荊芥(三兩) 防風(三兩) 甘草(一兩) 水煎服
\x陰毒升麻鱉甲湯\x 大建中湯尤妙 升麻(三兩) 當歸 甘草(各二兩) 蜀椒(一兩去汗) 鱉
甲(炙) 雄黃(半兩研) 上為細末每服半兩水煎蒸病 治者宜隨各經虛實內外淺深用藥加減
可也
\x古今錄驗五蒸湯\x
甘草(一兩炙)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竹葉(二兩) 干地黃 葛根(各三兩) 知母

芩(各二兩) 石膏(五兩碎) 粳米(二合)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亦可以
先煮小麥水乃煮藥 忌海藻菘菜蕪荑大醋
實熱 黃芩 黃連 黃柏 大黃 虛熱 氣也 烏梅 秦艽 柴胡 血也 青蒿 鱉甲
蛤蚧 小麥 牡丹皮
肺(鼻干) 烏梅 天門冬 麥門冬 紫菀
皮(舌白唾血) 石膏 桑白皮
膚(昏味嗜睡) 牡丹皮
氣(遍身氣熱喘促鼻干) 人參 黃芩 梔子
大腸(鼻右孤干痛) 大黃 芒硝
脈(唾白浪語脈絡溢脈緩急不調) 生地黃 當歸
心(舌干) 黃連 生地黃
血(發焦) 地黃 當歸 桂心 童子小便
小腸(下唇焦) 赤茯苓 木通 生地黃
脾(唇焦) 芍藥 木瓜 苦參
肉(食無味而嘔煩躁不安) 芍藥
胃(舌下痛) 石膏 粳米 大黃 芒硝 葛根
肝(眼黑) 川芎 當歸 前胡
筋(甲焦) 川芎 當歸
膽(眼白失色) 柴胡 栝蔞
三焦(乍熱乍寒) 石膏 竹葉
腎(兩耳焦) 生地黃 石膏 知母 寒水石
腦(頭眩悶熱) 地黃 防風 羌活
髓(髓沸骨中熱) 天門冬 當歸 地黃
骨(齒黑腰痛足逆變疳食減) 鱉甲 地骨皮 牡丹皮 當歸 生地黃
肉(肢細跌腫府藏俱) 石膏 黃柏
胞(小便赤黃) 澤瀉 茯苓 生地黃 沉香 滑石
膀胱(左耳焦) 澤瀉 茯苓 滑石
凡此諸蒸皆熱病后食肉油膩房酒犯之而成久蒸不除變成疳病即死矣
\x葛根散\x 治陽毒身熱如火頭痛躁渴咽喉干痛
葛根(銼七錢半) 黃芩 大黃(醋炒) 甘草 山梔子仁 朴硝(各半兩) 上為末水煎
活人敗毒散太陽証 治傷寒溫疫風溫風眩風痰痺溫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枳殼
人參
茯苓 桔梗 甘草 川芎(分兩隨病加減) 上為細末生姜水煎或沸湯亦可大人小兒皆宜瘴
煙之地溫疫時行或人多風痰或處卑濕香港腳此藥不可缺一方少加薄荷同煎
三陽頭痛 羌活 防風 荊芥 升麻 葛根 白芷 柴胡 川芎 芍藥 細辛 蔥白(
連須分兩旋加) 若陰証頭痛只用溫中藥足矣乃理中姜附之類也

<目錄>
<篇名>發黃兼諸雜証
內容:(治法在前難知內附陰黃治法在后陰証略例內附)
小便不利者煩躁而渴
加茯
苓豬苓滑石當歸官桂 煩躁喘嘔不渴 加黃苓白朮半夏生姜茯苓 四肢遍身冷者 加附子甘

\x茵陳蒿東加減\x 肢體逆冷腰上自汗 加附子干姜甘草 身冷不止者 加附子干姜 前藥末已
脈尚伏 加吳茱萸附子干姜木通當歸 韓氏立名為茵陳茯苓湯 茵陳橘皮湯 小茵陳湯
茵陳四逆湯 茵陳附子湯 茵陳茱萸湯 大抵只是仲景陰証藥內加茵陳也用者要當識之
\x掌中金丸\x 治婦人干血氣
穿山甲(炮) 甘草 苦丁香 川椒 苦葶藶 白附子 草烏頭 豬牙皂角(各一錢) 芭

(一錢全用研) 上共為細末生蔥絞汁和丸彈子大每用一丸新綿包定納陰中一日即白二日即赤
三日即血神效
\x龍腦雞蘇丸\x 上焦熱
除煩解勞去肺熱咳嗽心熱驚悸脾胃熱口甘吐血肝膽熱泣退場門苦腎熱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
熱消渴下而血滯五淋血崩等疾
薄荷(一斤) 麥門冬(去心一兩) 甘草(一兩半) 生干地黃(六兩各為末) 黃 新蒲

阿膠(炒) 黃連 人參 木通(各一兩) 柴胡(二兩銼同木通沸湯半升浸一日夜紋取汁) 上
為細末好蜜二斤先煉一二沸然后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時加木通柴胡汁浸熬成膏勿令火緊焦了然后
將前藥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虛勞煩熱梔子湯下 肺熱黃芩湯下 心熱悸動恍
惚人參湯下唾咯吐衄四血去心麥門冬湯下 脾胃熱赤芍藥生甘草湯下 肝熱防風湯下 腎熱
黃柏湯下 治五淋及婦人漏下車前子湯下 痰嗽者生姜湯下 莖中痛者蒲黃滑石末一錢調下
氣逆者橘皮湯下 室女虛勞寒熱潮作煎柴胡人參湯下 以上並食后臨臥服
\x黃 膏子煎丸\x 治証同前 人參 白朮(各一兩半) 柴胡 黃芩(各一兩) 白芷
知母 甘草(炙各半兩) 鱉甲(一個半大者酥炙) 上為細末黃 膏子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
沸湯空心下上用黃 半斤粗末水二斗熬一半梔去滓再熬令不住攪成膏至斗斤入白蜜一兩餳
一兩再熬令蜜餳熟得膏十兩放令丸藥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醫壘元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x地骨皮枳殼散\x 治骨蒸壯熱肌肉消瘦少力多困夜多盜汗 地骨 秦艽 柴胡 枳殼

母當歸 鱉甲(醋炙黃) 上等分為末水一盞桃枝柳頭各七個姜三片烏梅一個每服去滓臨臥

\x易簡芎歸湯\x 治一切去血過多眩暈悶絕傷胎去血產后去血崩中去血拔牙去血金瘡去
血不
止者舉頭欲倒悉能治之 川芎 當歸(各等汾) 上 咀水煎熱服 若產后眩暈加芍藥 產后
腹疼不可忍加官桂酒童便合煎
妊娠子死或不死胎動酒水合煎即下未死者即安 若虛損腹痛少氣頭眩自汗每服加羊肉一
兩生
姜十片水煎 若臨月服之則縮胎易產 若室女婦人心腹 痛經脈不調水煎服 若妊娠胎氣不
安產后諸疾酒水煎服若難生倒橫子死腹中先用黑豆一大合炒熟水與小便合煎服 若難產用
百草霜香白芷等分童子小便好醋各一合沸湯煎服甚者再服已分娩矣 若腸風藏毒每服加槐花
末五分三日取下血塊即愈 若吐血亦宜服此若血氣上喘下腫空心煎艾湯調下 若產后惡血注
心迷悶喘急腹痛依前用黑豆加生姜自汁然煎服 若產后頭痛加荊芥 若崩中漏下失血不止加
香附子炒每兩入甘草一錢沸湯點服 若有白帶者加芍藥半兩干姜等分米飲湯調下
\x三奇六神曲法\x 白虎白曲一百斤 青龍青蒿自然汁三升 勾陳蒼耳汁二升 騰蛇野
蓼子汁四升 玄武杏仁四升(去皮尖看面干濕用水) 朱雀赤小豆三升(煮沸去湯研)
上和一處拌勻稍干為妙用大盆罨一宿子伏內至寅日踏極實為度甲寅戊寅庚寅乃三奇也臥
鋪如曲法
千金種子法進火之時當至陰節間而止不爾則過一宮矣予問故師曰深則少陰之分肅殺之方何以
生化淺則厥陰之分融和之方故能發生所以受胎之處在淺而不在深也非月經后皆不可用事惟經
后一日男二日女三日男此之外皆不成胎也大風大雨大寒大暑陰晦日月蝕皆不可交接所生男
女痴聾喑啞四體不完矣
\x搐鼻香\x 治子宮冷起白帶下 牡蠣( ) 紫梢花 龍腦 母丁香 黃狗頭骨( ) 蛇床
子破故紙 桂心(各等分) 上等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大臨事用一粒

<目錄>
<篇名>序
內容:序治疔之法向無專書南渡時有救急仙方皆載瘍醫之術所論疔瘡甚詳惜原本與作者姓名並

天祿秘鈔不可得而窺也無專書遂無專家鄉曲逆旅之人倉卒肉墳未及延醫誤犯口戒每不治即有
能治之者未得竅要雖有明堂秘傳安能扶危于頃刻間哉吳門張君蓉亭游于浙得鈔本于慈 應氏
繼于他處得刻本二種參考異同原其本皆按經循絡遂刪繁就簡合為一書前舉要言各穴繪以總圖

法編成歌訣附以膏方名曰治疔捷法王君緘三患指疔蓉亭為之治病若失索其書亦不秘王君以之
療人輒效繼增以考正穴法愿付手民以廣其傳而求序于余余向不精歧黃之術嘗讀素問諸書間有
疑焉輒為通其說顧以舊史退居田裡生逢

<目錄>
<篇名>聖世無補
內容:堯舜施濟之功往往泫愧此書一出使黃童白叟悉免顛連擬之救急仙方斯真無愧非特余所深幸
古人亦無湮沒之憾矣是為序
\x光緒丙子春仲德清俞樾撰\x



全文完 in>: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醫壘元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本打包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5.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