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脈學這東西
是言者不知
知者不願意放手
每個人都留一手的結果
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否則焉有現代人的知識遠比古代人還多的多
結果技術卻遠不如古代人的怪現象。
搞的後代中醫騎虎難下
要抱著傳統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要融合西學嘛?拱手稱臣,面目全非
方論就是論說的再精妙,對治的對象還是人
離開了脈象的互相對照印證,就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中醫的優勢是辨證論治,但當無法掌握脈象變化的規律時,對於人體就已經無法辨了,何來論治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這個問題若不想辦法克服,臨床就是讀破書本,有效率也無法提高,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四診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
這是因為有些資料
非四診合參不能拿到。
但在初診之後
會慢慢的變成脈診占最大比重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面色舌色在急性病中每一診幾乎都可以看出一些變化
但大量的慢性病就不是這樣了
除了舌苔略有進退之外
其他的氣色未必有明顯的變化。
但脈象則幾乎在每一診中都會有變化
它的變化等於病機的進退
如果人人都能習的診脈就能知病、知機、知證、知症,結合四診開藥單刀直入,不必套用固定成方亂槍打鳥的好本領
這兩條路我們都不用走
我們可以走第三條路———我們吃掉西醫的系統好不好?‥‥‥‥‥
http://tw.myblog.yahoo.com/jw!dXOO11mWA ... 0&next=310
是言者不知
知者不願意放手
每個人都留一手的結果
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否則焉有現代人的知識遠比古代人還多的多
結果技術卻遠不如古代人的怪現象。
搞的後代中醫騎虎難下
要抱著傳統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要融合西學嘛?拱手稱臣,面目全非
方論就是論說的再精妙,對治的對象還是人
離開了脈象的互相對照印證,就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中醫的優勢是辨證論治,但當無法掌握脈象變化的規律時,對於人體就已經無法辨了,何來論治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這個問題若不想辦法克服,臨床就是讀破書本,有效率也無法提高,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四診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
這是因為有些資料
非四診合參不能拿到。
但在初診之後
會慢慢的變成脈診占最大比重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面色舌色在急性病中每一診幾乎都可以看出一些變化
但大量的慢性病就不是這樣了
除了舌苔略有進退之外
其他的氣色未必有明顯的變化。
但脈象則幾乎在每一診中都會有變化
它的變化等於病機的進退
如果人人都能習的診脈就能知病、知機、知證、知症,結合四診開藥單刀直入,不必套用固定成方亂槍打鳥的好本領
這兩條路我們都不用走
我們可以走第三條路———我們吃掉西醫的系統好不好?‥‥‥‥‥
http://tw.myblog.yahoo.com/jw!dXOO11mWA ... 0&next=31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第3.1條 按脈可以知病(西醫病症),但原理並不是直接對應 作者:陳建元
很 多人會對脈學產生迷惑的原因,是因為很多教脈學的人自己並沒有全盤瞭解,或者誇大渲染,這種心態並不健康,常聽到的就是故意把脈學弄得很神秘,或故意加入 一些玄學以炫惑人心,另外一種就是自己不懂,但又怕別人懂,自古醫者相嫉妒甚於文人,貢高傲慢,酸葡萄的心理下一方面鼓吹大家不要學,而暗地裡又偷偷的 學,其實這些都是不需要的。脈學中的一切,都是可以解釋的,機理原理都是環環相扣的,並不會天外飛來一筆。唯一不能解釋的,就是古人為什麼聰明到會發現寸 關尺可以察覺人體的整體現象,就像針灸中為什麼有經絡系統一樣,如果沒有經絡系統,則針灸的一切將不存在,相同的,如果沒有寸關尺可以反應人體內部狀況的 系統存在,整個脈學也將瓦解,這個問題太大了,就留給後世有興趣的人去研究吧,這要投注非常大的經費,最後也只是證實古人講的是正確的而已,就像懷疑古人 是怎麼建造金字塔的一樣,再怎麼研究,金字塔擺在眼前還是事實。脈學也是這樣,如果把它講清楚了,脈學只是一種技術罷了。
脈 診中可以按脈知病嗎?答案是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更須注意的是,脈診的組合數非常龐大,病機組合數非常多,與其問按脈能不能知病,不如說知病不能盡知脈 比較恰當,脈診的組合數非常龐大,比西醫的病名數目多太多,而一種脈象組合就代表著一種病機和藥物的排列組合方式,兩相對照之後,就會發現以脈象系統對照 西醫的病名系統是大吃小,脈象系統是大的,西醫病名系統是小的,所以以脈象系統要對照西醫病名系統是可行的,這就是為什麼可以按脈知病的原理,那其他多出 來的脈象是什麼?這就表示目前西醫系統的病名並不完整,以後會被挖掘出來而慢慢增添上去的還很多〈第3.0.1 條〉,舉例來說,肺氣虛西醫叫什麼病名?脾血瘀西醫叫什麼病名?目前的西醫系統之中並找不到相對應的病名。
按脈可以知病(西醫病症),但原理並不是直接對應,而是用病理和外症來對應,並不是按脈就可以知道這是什麼病,而是外症可以觀察,按脈可以確定病理,再把外症和病理對照西醫各種病的病理架構、特徵, 如此便可以轉換過去。會脈診的 人不是笨蛋,當然也會問診(這邊的脈診是指古脈診,不是指現代看相的全息脈診或全息診法),現代醫學的各種疾病都有各自的某些體徵,體徵外症的收集與核對 已經知道大概的病種,再加上用脈診來核對病理狀態是否正確,對現代醫學病種的判斷,甚至比西醫還準,譬如只有咳嗽、發燒、咽痛的情況,這在西醫還是很難準 確判斷是何種病種,但若精通脈診則沒問題,若肺脈浮緊只在第1~~2層游移,這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已。若是六脈黏大不鼓,這是流行性感冒,注意再來要發燒了。若是六脈很快轉成直上直下的弦實數脈,這病來的並不單純,是腦炎、腦膜炎之類的傳染病,若是肺脈浮大滑緊只在第1~~2層游移,同時脾脈第3~4層緩滑脈明顯,就應該馬上查病人的手足口特徵,來確定是否腸病毒手足口病。若是肺脈無明顯異樣,而是脾脈第1~~2層浮緊大,要先問有無吐瀉的情況,因為這種脈象的病理情況,是腸胃道的病毒感染(腸胃型感冒,輪狀病毒之類)。若是肺脈出現癌脈,就表示將有一番苦戰了。若是肺脈細虛,同時脾脈第4層緩脈明顯,則先考慮是肺部的霉(真)菌感染,接下來的動作是追查是否長期使用類固醇、抗生素的誘發性感染。
很 多人以為古代中醫的病種分類太少而不精確,這絕對是誤解,古今只是對病種的命名分類方法不一樣而已,但內容上還是換湯不換藥,因為古今人體差異不大,就肺 部疾病來講,在傷寒論中大致上就已經分成六門(咳嗽、喘、哮、肺萎、肺壅、痰飲),並標明這六個病種的外症,脈象都各有不同的特點,作為鑒別病種的依據, 到了明清,僅對咳嗽一門,就已經分出寒嗽、熱嗽、痰嗽、乾咳、虛勞咳、血咳、食咳、哮咳‥‥‥等約二十個病種,每個病種都記載著不同的脈象和外症特點以資 鑒別,所以整個肺部疾病可分成30~40種以上,比現代分的還細(現代教科書肺部常見病種約20種左右),依照這種情況來看,如果熟悉這些外症的特有表現,並熟悉古代肺部疾病30~40種不同脈象的鑒別,用來對照,鑒別判定現代教科書中肺部疾病常見的20幾 個病種,並不是難事,為什麼說把脈不能知道西醫病種呢?這樣的說法不是很奇怪嗎?那為何今日中醫會沒落到這種程度?原因雖然很很多,但脈學的失傳是最大的 原因,因為脈學的失傳,代表中醫自己的整個診斷系統已經覆滅,後代剩下的抓幾個主要症狀,核對書本描述,分型套方的辨證論治方法,只是古人的糟粕而已,由藥王脈學醫案脈案 8~~15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古中醫的脈證合一看病方式,與現今中醫只憑問症狀,脈學是裝飾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很 多人會對脈學產生迷惑的原因,是因為很多教脈學的人自己並沒有全盤瞭解,或者誇大渲染,這種心態並不健康,常聽到的就是故意把脈學弄得很神秘,或故意加入 一些玄學以炫惑人心,另外一種就是自己不懂,但又怕別人懂,自古醫者相嫉妒甚於文人,貢高傲慢,酸葡萄的心理下一方面鼓吹大家不要學,而暗地裡又偷偷的 學,其實這些都是不需要的。脈學中的一切,都是可以解釋的,機理原理都是環環相扣的,並不會天外飛來一筆。唯一不能解釋的,就是古人為什麼聰明到會發現寸 關尺可以察覺人體的整體現象,就像針灸中為什麼有經絡系統一樣,如果沒有經絡系統,則針灸的一切將不存在,相同的,如果沒有寸關尺可以反應人體內部狀況的 系統存在,整個脈學也將瓦解,這個問題太大了,就留給後世有興趣的人去研究吧,這要投注非常大的經費,最後也只是證實古人講的是正確的而已,就像懷疑古人 是怎麼建造金字塔的一樣,再怎麼研究,金字塔擺在眼前還是事實。脈學也是這樣,如果把它講清楚了,脈學只是一種技術罷了。
脈 診中可以按脈知病嗎?答案是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更須注意的是,脈診的組合數非常龐大,病機組合數非常多,與其問按脈能不能知病,不如說知病不能盡知脈 比較恰當,脈診的組合數非常龐大,比西醫的病名數目多太多,而一種脈象組合就代表著一種病機和藥物的排列組合方式,兩相對照之後,就會發現以脈象系統對照 西醫的病名系統是大吃小,脈象系統是大的,西醫病名系統是小的,所以以脈象系統要對照西醫病名系統是可行的,這就是為什麼可以按脈知病的原理,那其他多出 來的脈象是什麼?這就表示目前西醫系統的病名並不完整,以後會被挖掘出來而慢慢增添上去的還很多〈第3.0.1 條〉,舉例來說,肺氣虛西醫叫什麼病名?脾血瘀西醫叫什麼病名?目前的西醫系統之中並找不到相對應的病名。
按脈可以知病(西醫病症),但原理並不是直接對應,而是用病理和外症來對應,並不是按脈就可以知道這是什麼病,而是外症可以觀察,按脈可以確定病理,再把外症和病理對照西醫各種病的病理架構、特徵, 如此便可以轉換過去。會脈診的 人不是笨蛋,當然也會問診(這邊的脈診是指古脈診,不是指現代看相的全息脈診或全息診法),現代醫學的各種疾病都有各自的某些體徵,體徵外症的收集與核對 已經知道大概的病種,再加上用脈診來核對病理狀態是否正確,對現代醫學病種的判斷,甚至比西醫還準,譬如只有咳嗽、發燒、咽痛的情況,這在西醫還是很難準 確判斷是何種病種,但若精通脈診則沒問題,若肺脈浮緊只在第1~~2層游移,這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已。若是六脈黏大不鼓,這是流行性感冒,注意再來要發燒了。若是六脈很快轉成直上直下的弦實數脈,這病來的並不單純,是腦炎、腦膜炎之類的傳染病,若是肺脈浮大滑緊只在第1~~2層游移,同時脾脈第3~4層緩滑脈明顯,就應該馬上查病人的手足口特徵,來確定是否腸病毒手足口病。若是肺脈無明顯異樣,而是脾脈第1~~2層浮緊大,要先問有無吐瀉的情況,因為這種脈象的病理情況,是腸胃道的病毒感染(腸胃型感冒,輪狀病毒之類)。若是肺脈出現癌脈,就表示將有一番苦戰了。若是肺脈細虛,同時脾脈第4層緩脈明顯,則先考慮是肺部的霉(真)菌感染,接下來的動作是追查是否長期使用類固醇、抗生素的誘發性感染。
很 多人以為古代中醫的病種分類太少而不精確,這絕對是誤解,古今只是對病種的命名分類方法不一樣而已,但內容上還是換湯不換藥,因為古今人體差異不大,就肺 部疾病來講,在傷寒論中大致上就已經分成六門(咳嗽、喘、哮、肺萎、肺壅、痰飲),並標明這六個病種的外症,脈象都各有不同的特點,作為鑒別病種的依據, 到了明清,僅對咳嗽一門,就已經分出寒嗽、熱嗽、痰嗽、乾咳、虛勞咳、血咳、食咳、哮咳‥‥‥等約二十個病種,每個病種都記載著不同的脈象和外症特點以資 鑒別,所以整個肺部疾病可分成30~40種以上,比現代分的還細(現代教科書肺部常見病種約20種左右),依照這種情況來看,如果熟悉這些外症的特有表現,並熟悉古代肺部疾病30~40種不同脈象的鑒別,用來對照,鑒別判定現代教科書中肺部疾病常見的20幾 個病種,並不是難事,為什麼說把脈不能知道西醫病種呢?這樣的說法不是很奇怪嗎?那為何今日中醫會沒落到這種程度?原因雖然很很多,但脈學的失傳是最大的 原因,因為脈學的失傳,代表中醫自己的整個診斷系統已經覆滅,後代剩下的抓幾個主要症狀,核對書本描述,分型套方的辨證論治方法,只是古人的糟粕而已,由藥王脈學醫案脈案 8~~15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古中醫的脈證合一看病方式,與現今中醫只憑問症狀,脈學是裝飾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第3.5條 學習脈診要避開幾個盲點(四)‥‥‥古脈法與全息脈法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系統,毫不思考的套用全息論,脈診會走向死胡同的絕路 【附錄:數學脈法的盲點】
作者:陳建元
我們必須注 意,古脈法與全息脈法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系統,古脈法背後聳立的是幾千位歷代醫家的總結,內涵承襲的是中醫所有的醫理藥理,使用的是精準的嚴謹病機,彼此連 貫成紮實的整體,另一頭銜接的則是治療的方藥,是一個完整而嚴謹的精密體系,機隨病轉,藥隨機變,如戰陣規矩,森嚴羅列。全息脈法則是和手診、耳診、吳神 父腳底按摩反射區同類的新學說,只是一種反射區原理的運用,但內涵是空洞的,它的背後沒有病機的聯繫,也沒有龐大嚴謹的醫理藥理系統內容,只是單純利用反 射區的原理來和西醫的病名之間做個大概的相對照,或者是機械式的症狀上的對照,背後並沒有完整的架構理論來支持,這種方式準確度不高,籠統而模糊,是一種 半猜測的方式,如果是用在民眾保健的美容按摩上還可以,如果是用在與死神搏鬥的醫療上則完全行不通,醫療上的東西要很精準,一種模糊的概率東西根本沒有用 處,譬如你按按我的手,跟我說我的心臟不好,這又有什麼用處呢?太籠統了!是心肌梗塞還是心包積水?是心肌炎還是肺原性心臟病?再來要治療了,是心氣虛還 是心血瘀?有兼脾虛嗎?水氣有凌心嗎?這些資訊如果用古脈法診斷時是同時會知道的,但在全息脈法上卻是一概不知一頭霧水。近年來很多新興的脈法都是全息脈 法,用的是全息論反射區理論單純的對照西醫病名,那邊的脈有異樣就是什麼病!那個點有變化又是什麼病!直接的對應上西醫病名,這種作法只會讓脈診走入死巷 子而走不出來,終究是一條絕路,理由很簡單,看病並不是看相,那是兩回事,看病脈診所需要的精密度,不是粗糙的看相模型所能望其項背的,歷代總結的脈理醫 理何其複雜,哪是一個簡單的反射區原理所能涵蓋。
全息脈法用小 人形在寸關尺的全息反射區原理去對應西醫病名的這件事,本質上就存在著許多的迷思和錯誤,因為西醫的病名系統並不可靠而且鬆散,病種與病種之間又是會互相 轉換而不是完全固定的,所以不加思考脈象背後的病機而直接去對應西醫的病名肯定是錯誤百出,舉例來說,全息脈法中某處的點弦脈對應的是喉嚨炎(全息法中的對應是一種機械式的對應,就像吳神父腳底反射對應一樣,這點痛就是那邊不好,那邊痛又是什麼病,是一種機械的對應,而不是由脈形上來思考其機理和生理狀態,然後再對應到現代醫學的病名上),試問在這種機械式無法變通的對應情況下,當喉嚨炎夾氣血兩虛因素而長久不愈時,又對應在那邊?當這個喉嚨炎夾宿食因素而長久不愈時,又對應在那邊?當這個喉嚨炎夾陽虛因素而長久不愈時,又對應在那邊?相對於這些較複雜的情況,是不是馬上就找不到對應點,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上面的例子可以讓我們省思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西醫的病名系統不健全而鬆散。因為西醫書上只有喉嚨炎這個名詞,而沒有喉嚨炎夾氣血兩虛、喉嚨炎夾宿食、喉嚨炎夾陽虛這三個名詞,但其實這三種情況臨床上是常存在而常見的,很多喉嚨炎的病人用西藥後並不見好轉而遷延,理由何在?原因就是出在於很多的西醫生沒有把副病機轉考慮進去,而只單獨考慮用抗生素來消炎,當然就醫不好了,這三個情況是什麼?它們基本上分別是喉嚨炎兼貧血、喉嚨炎兼胃腸功能紊亂、喉嚨炎兼免疫功能低下這三種情況,在藥物動力學告訴我們,貧血或胃腸功能紊亂會影響藥物的終末吸收不良而導致終末藥物功效減低、人體生理學則告訴我們,免疫功能的低下將 導致病毒感染的遷延,所以這些情況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和臨床上常碰到而且要處理的情況。同時也證明常用的西醫病名系統結構是鬆散的,既然是鬆散的,全息脈 法再把鬆散的結構拿來當成唯一對照的金標準,汲汲於脈點上和西醫病名之間,沒有病機的推演而單純的做反射上的對照,其弊病也就不言可喻了。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喉嚨炎夾氣血兩虛、喉嚨炎夾宿食、喉嚨炎夾陽虛這三種情況,在古脈法或藥王脈學中分別由【右寸肺脈浮緊兼肝脾脈弱】、【右寸肺脈浮緊兼脾脈沈滑】、【右寸肺脈浮緊兼右尺沈弱】 的脈象情況推衍測知的,這告訴我們什麼?這告訴我們在脈法上有時一個特異脈點可以對應一種病或一個病況或證型,但更多的時候是同時幾個特異的脈點才能對照 一種病或一個病況,如上面的例子就不只牽涉到肺脈,還牽涉到肝脈、脾脈、右尺的問題,所以脈法與西醫病名的對照上,並不是一對一,有時是一對多,有時是多 對一。這很明顯的告訴我們,全息脈法汲汲的想在脈上找一個單獨的特異點來和西醫病名做反射性的對照,這是行不通的。
第三個問題是全息脈法只有反射性的西醫病名對應點,卻完全沒有氣血兩虛、宿食、陽虛這些中醫證型內涵的對應點、失去了這些,又如何開藥?中醫還是中醫嗎?舉個例子,常開的逍遙散病機是肝鬱脾虛,請告訴我肝鬱脾虛對應在全息脈法中的哪裡?又探討下去,請告訴我肝鬱脾虛中如果肝鬱少脾虛多又對應在哪裡?如果肝鬱多脾虛少又對應在哪裡?這在全息脈法中完全沒有對應點找不到答案!這樣如何開藥?
另 外一個問題 是某些全息脈法常把一個縮小人型放到寸關尺上,這在理論上說的通,但在操作上則頗有問題,手指頭要察覺那麼小地方的異常,基本上就是強人所難,這很明顯不 是通用的方法。在這邊必須再強調一次,中醫的傳統脈法有傳統幾千年幾千位醫家的精華和總結,和近代十幾年來新出來的簡易全息反射區對照脈法【和手診、耳 診、吳神父腳底按摩反射區是同一系類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系統,不能混為一談。
【附錄:數學脈法的盲點】
現 代還有一種 脈法,叫做數學脈法,數學脈法是借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數學、概率等的推衍,試圖解釋中醫脈法背後的一切,不失是一種學問,這也是一種新興的脈學,但 研究時走入的矛盾點基本上與全息脈法是一致的,其背後並沒有豐富的中醫病理醫理的內涵,也沒有病機上的聯繫,也無法和理法方藥相結合,其研究的重點也只是 擺在脈形上和西醫病名之間汲汲的作反射對照的工作,所以走入的盲點和全息脈法是一致的,這是一種新興的算數脈法,也不能和中醫幾千年的古脈法混為一談。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作者:陳建元
我們必須注 意,古脈法與全息脈法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系統,古脈法背後聳立的是幾千位歷代醫家的總結,內涵承襲的是中醫所有的醫理藥理,使用的是精準的嚴謹病機,彼此連 貫成紮實的整體,另一頭銜接的則是治療的方藥,是一個完整而嚴謹的精密體系,機隨病轉,藥隨機變,如戰陣規矩,森嚴羅列。全息脈法則是和手診、耳診、吳神 父腳底按摩反射區同類的新學說,只是一種反射區原理的運用,但內涵是空洞的,它的背後沒有病機的聯繫,也沒有龐大嚴謹的醫理藥理系統內容,只是單純利用反 射區的原理來和西醫的病名之間做個大概的相對照,或者是機械式的症狀上的對照,背後並沒有完整的架構理論來支持,這種方式準確度不高,籠統而模糊,是一種 半猜測的方式,如果是用在民眾保健的美容按摩上還可以,如果是用在與死神搏鬥的醫療上則完全行不通,醫療上的東西要很精準,一種模糊的概率東西根本沒有用 處,譬如你按按我的手,跟我說我的心臟不好,這又有什麼用處呢?太籠統了!是心肌梗塞還是心包積水?是心肌炎還是肺原性心臟病?再來要治療了,是心氣虛還 是心血瘀?有兼脾虛嗎?水氣有凌心嗎?這些資訊如果用古脈法診斷時是同時會知道的,但在全息脈法上卻是一概不知一頭霧水。近年來很多新興的脈法都是全息脈 法,用的是全息論反射區理論單純的對照西醫病名,那邊的脈有異樣就是什麼病!那個點有變化又是什麼病!直接的對應上西醫病名,這種作法只會讓脈診走入死巷 子而走不出來,終究是一條絕路,理由很簡單,看病並不是看相,那是兩回事,看病脈診所需要的精密度,不是粗糙的看相模型所能望其項背的,歷代總結的脈理醫 理何其複雜,哪是一個簡單的反射區原理所能涵蓋。
全息脈法用小 人形在寸關尺的全息反射區原理去對應西醫病名的這件事,本質上就存在著許多的迷思和錯誤,因為西醫的病名系統並不可靠而且鬆散,病種與病種之間又是會互相 轉換而不是完全固定的,所以不加思考脈象背後的病機而直接去對應西醫的病名肯定是錯誤百出,舉例來說,全息脈法中某處的點弦脈對應的是喉嚨炎(全息法中的對應是一種機械式的對應,就像吳神父腳底反射對應一樣,這點痛就是那邊不好,那邊痛又是什麼病,是一種機械的對應,而不是由脈形上來思考其機理和生理狀態,然後再對應到現代醫學的病名上),試問在這種機械式無法變通的對應情況下,當喉嚨炎夾氣血兩虛因素而長久不愈時,又對應在那邊?當這個喉嚨炎夾宿食因素而長久不愈時,又對應在那邊?當這個喉嚨炎夾陽虛因素而長久不愈時,又對應在那邊?相對於這些較複雜的情況,是不是馬上就找不到對應點,而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上面的例子可以讓我們省思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西醫的病名系統不健全而鬆散。因為西醫書上只有喉嚨炎這個名詞,而沒有喉嚨炎夾氣血兩虛、喉嚨炎夾宿食、喉嚨炎夾陽虛這三個名詞,但其實這三種情況臨床上是常存在而常見的,很多喉嚨炎的病人用西藥後並不見好轉而遷延,理由何在?原因就是出在於很多的西醫生沒有把副病機轉考慮進去,而只單獨考慮用抗生素來消炎,當然就醫不好了,這三個情況是什麼?它們基本上分別是喉嚨炎兼貧血、喉嚨炎兼胃腸功能紊亂、喉嚨炎兼免疫功能低下這三種情況,在藥物動力學告訴我們,貧血或胃腸功能紊亂會影響藥物的終末吸收不良而導致終末藥物功效減低、人體生理學則告訴我們,免疫功能的低下將 導致病毒感染的遷延,所以這些情況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和臨床上常碰到而且要處理的情況。同時也證明常用的西醫病名系統結構是鬆散的,既然是鬆散的,全息脈 法再把鬆散的結構拿來當成唯一對照的金標準,汲汲於脈點上和西醫病名之間,沒有病機的推演而單純的做反射上的對照,其弊病也就不言可喻了。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喉嚨炎夾氣血兩虛、喉嚨炎夾宿食、喉嚨炎夾陽虛這三種情況,在古脈法或藥王脈學中分別由【右寸肺脈浮緊兼肝脾脈弱】、【右寸肺脈浮緊兼脾脈沈滑】、【右寸肺脈浮緊兼右尺沈弱】 的脈象情況推衍測知的,這告訴我們什麼?這告訴我們在脈法上有時一個特異脈點可以對應一種病或一個病況或證型,但更多的時候是同時幾個特異的脈點才能對照 一種病或一個病況,如上面的例子就不只牽涉到肺脈,還牽涉到肝脈、脾脈、右尺的問題,所以脈法與西醫病名的對照上,並不是一對一,有時是一對多,有時是多 對一。這很明顯的告訴我們,全息脈法汲汲的想在脈上找一個單獨的特異點來和西醫病名做反射性的對照,這是行不通的。
第三個問題是全息脈法只有反射性的西醫病名對應點,卻完全沒有氣血兩虛、宿食、陽虛這些中醫證型內涵的對應點、失去了這些,又如何開藥?中醫還是中醫嗎?舉個例子,常開的逍遙散病機是肝鬱脾虛,請告訴我肝鬱脾虛對應在全息脈法中的哪裡?又探討下去,請告訴我肝鬱脾虛中如果肝鬱少脾虛多又對應在哪裡?如果肝鬱多脾虛少又對應在哪裡?這在全息脈法中完全沒有對應點找不到答案!這樣如何開藥?
另 外一個問題 是某些全息脈法常把一個縮小人型放到寸關尺上,這在理論上說的通,但在操作上則頗有問題,手指頭要察覺那麼小地方的異常,基本上就是強人所難,這很明顯不 是通用的方法。在這邊必須再強調一次,中醫的傳統脈法有傳統幾千年幾千位醫家的精華和總結,和近代十幾年來新出來的簡易全息反射區對照脈法【和手診、耳 診、吳神父腳底按摩反射區是同一系類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系統,不能混為一談。
【附錄:數學脈法的盲點】
現 代還有一種 脈法,叫做數學脈法,數學脈法是借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數學、概率等的推衍,試圖解釋中醫脈法背後的一切,不失是一種學問,這也是一種新興的脈學,但 研究時走入的矛盾點基本上與全息脈法是一致的,其背後並沒有豐富的中醫病理醫理的內涵,也沒有病機上的聯繫,也無法和理法方藥相結合,其研究的重點也只是 擺在脈形上和西醫病名之間汲汲的作反射對照的工作,所以走入的盲點和全息脈法是一致的,這是一種新興的算數脈法,也不能和中醫幾千年的古脈法混為一談。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第10條 為何心中了了,指下難明?因為對的錯的通通摻在一起
作者:陳建元
自古以來,大家都知道脈學很重要,但是研習了很久之後,卻常常還是心中了了,指下難明,不知道到底是要用什麼來當作準則,為什麼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自古代發展到三層脈之後,一些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一直抱殘守缺無法突破,如本脈法中非常重要的第37、38條沒有人提出來補足【這兩條雖少,但舉足輕重】,如第16條沒有人出來糾正,如24、26條也沒有人出來說明,28、29條沒有人出來強調,38.1、39、40 條根本都是錯的還摻進去,換言之,就是對的錯的通通摻在一起。
脈 法是一個精密的系統,哪經的起摻進這麼多有問題的疑點,摻進去的結果就是變成一個畫在空中的大餅,只能看卻捉摸不到。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脈訣大都是一些古人 的轉抄加工文章,記載的人只有把資料蒐羅歸在一齊卻沒有再作細挑精鍊的功夫,導致紫朱混淆黑白莫辨,其中的脈診,講玄理令人難領悟的居多,實際的操作方 法,卻常常付之闕如,或語焉不詳,或前後矛盾,憧憬雖美,終歸空中樓閣,這也難怪後面的人看了如隔紗看物,模模糊糊了。尤其是對的和錯誤的方法混雜在一起 最是糟糕,就是操作對了也看不到預料的效果,難怪後代的人對脈學也就越來越迷糊了。實際上,脈學並不是一種玄學,只是一種實用的技術,如果能把這些錯誤的 問題點一一解釋釐正清楚,後代的人就能少走很多彎路,要把脈學學的精通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中醫學 醫理探索及武術心得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作者:陳建元
自古以來,大家都知道脈學很重要,但是研習了很久之後,卻常常還是心中了了,指下難明,不知道到底是要用什麼來當作準則,為什麼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自古代發展到三層脈之後,一些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一直抱殘守缺無法突破,如本脈法中非常重要的第37、38條沒有人提出來補足【這兩條雖少,但舉足輕重】,如第16條沒有人出來糾正,如24、26條也沒有人出來說明,28、29條沒有人出來強調,38.1、39、40 條根本都是錯的還摻進去,換言之,就是對的錯的通通摻在一起。
脈 法是一個精密的系統,哪經的起摻進這麼多有問題的疑點,摻進去的結果就是變成一個畫在空中的大餅,只能看卻捉摸不到。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脈訣大都是一些古人 的轉抄加工文章,記載的人只有把資料蒐羅歸在一齊卻沒有再作細挑精鍊的功夫,導致紫朱混淆黑白莫辨,其中的脈診,講玄理令人難領悟的居多,實際的操作方 法,卻常常付之闕如,或語焉不詳,或前後矛盾,憧憬雖美,終歸空中樓閣,這也難怪後面的人看了如隔紗看物,模模糊糊了。尤其是對的和錯誤的方法混雜在一起 最是糟糕,就是操作對了也看不到預料的效果,難怪後代的人對脈學也就越來越迷糊了。實際上,脈學並不是一種玄學,只是一種實用的技術,如果能把這些錯誤的 問題點一一解釋釐正清楚,後代的人就能少走很多彎路,要把脈學學的精通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中醫學 醫理探索及武術心得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第4.2 條 古名醫的不傳之密→→→為何古名醫能治療大病、難治病?(一)‥‥‥‥脈診系統中有「複式病機」的系統 作者:陳建元
很多人會奇怪為何古名醫能治療很多複雜的疾病,比現代的中醫,廣度或深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出在哪裡?由脈案8~~15中,我們知道這些古名醫精通脈診,其實,脈診系統中其實隱藏著一個的系統,叫做「複式病機」系統,複式病機系統可以輕易的找出現代單式病機系統中,找不到的眾多病機。
現代中醫的學習體系主是單式病機系統,譬如一個外感,我們分為桂枝證,麻黃證、少陽 證‥‥‥這幾種型,譬如一個咳嗽,我們分為外感、肺熱、肺陰虛、肝火咳嗽‥‥‥這幾種型。基本上,現代的中醫是傾向抓住幾個主症,然後依照上面的型,找出 一個最適合的證型,譬如上面對於咳嗽,我們先核對症狀,找出是痰熱壅肺咳嗽、肺陰虛咳嗽‥‥肝火犯肺咳嗽,然後再找出一個主方,然後用這個主方來加減副症 狀,這種方式也是教科書上最常見的用藥模式,基本上比較偏向套方的方式,這種方式叫做「單式病機系統」,為什麼叫做單式病機系統呢?這是因為在幾個病機證 型中,挑出1~~2個最像的證型來運用,所以叫做單式病機系統。
古脈診中的複式病機系統與此並不同?現在以問答錄110中的提問問題來作說明,能清楚的看到脈診中的複式病機系統:
問答錄110:陳老師好,請問主症的表現是咳嗽,病人的肺脈心,脾位弦數帶滑澀,肺位弦細略緊,肝脾脈之心位弦細滑且數,是否可定為風寒風熱互結,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燥,化火作咳,就是主症是咳嗽,病機卻至少有四種:風寒、風熱、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虛化燥作咳、能否就此例、予以用藥指導?
答: 此例病機以脈象來看的話,應該同時四種同存:風寒、風寒入肺而化熱、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虛化燥作咳。可用麻黃(君藥偏重)、石膏(臣藥)、款東花(潤肺陰)入肺對治風寒、風寒入肺而化熱、肺陰虛這三項。用當歸對治肝陰虛化火冲肺。用石斛對治脾陰虛。藥用五味即可,不要太雜。
由上面的問答例中可以看出,古脈診中可以找出的病機數,並不是一個,而是2、3、4‥‥個,或是更多或更複雜的情況,這種系統叫「複式病機系統」。譬如上例的咳嗽中,有風寒、風寒入肺化熱、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虛化燥作咳,這四種病機同時存在,如果用單式病機系統來核對外症時,不但容易被混淆的外症表現所迷惑,而且通常只在幾種固定型中挑一個,單靠問望診的現代中醫系統,根本沒辦法同時考慮到這種多種病機同存的情況,再進一步,如果說這四個病機又以不同的比例存在時,則又更複雜了,譬如上述的風寒、風寒入肺化熱、這兩個病機佔了十分之六,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虛化燥作咳,這兩個病機各分佔十分之二,這樣的複雜病機並不是單式病機系統可以查出來的。
基本上,單式病機系統是典型的病例,複式病機系統是不典型的病例,但是,典型的病例, 通常只在教科書上才看的到,臨床上可以見到的典型病例,十個中往往找不到兩個。把兩個系統拿來互相比較,就會發現複式病機系統的組合基模數很大(即脈象的 組合基模數),會有單式病機系統的數萬倍以上,換言之,對於治療一個咳嗽,單式病機系統只能在十來個證型中挑,而複式病機系統卻可以在數萬個證型中挑。治療咳嗽是這種情況,治療其他疾病更是這種情況,這是為什麼古名醫可以輕易的治癒很多困難複雜的疾病,現代中醫卻一籌莫展的原因,不精於脈診也。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很多人會奇怪為何古名醫能治療很多複雜的疾病,比現代的中醫,廣度或深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出在哪裡?由脈案8~~15中,我們知道這些古名醫精通脈診,其實,脈診系統中其實隱藏著一個的系統,叫做「複式病機」系統,複式病機系統可以輕易的找出現代單式病機系統中,找不到的眾多病機。
現代中醫的學習體系主是單式病機系統,譬如一個外感,我們分為桂枝證,麻黃證、少陽 證‥‥‥這幾種型,譬如一個咳嗽,我們分為外感、肺熱、肺陰虛、肝火咳嗽‥‥‥這幾種型。基本上,現代的中醫是傾向抓住幾個主症,然後依照上面的型,找出 一個最適合的證型,譬如上面對於咳嗽,我們先核對症狀,找出是痰熱壅肺咳嗽、肺陰虛咳嗽‥‥肝火犯肺咳嗽,然後再找出一個主方,然後用這個主方來加減副症 狀,這種方式也是教科書上最常見的用藥模式,基本上比較偏向套方的方式,這種方式叫做「單式病機系統」,為什麼叫做單式病機系統呢?這是因為在幾個病機證 型中,挑出1~~2個最像的證型來運用,所以叫做單式病機系統。
古脈診中的複式病機系統與此並不同?現在以問答錄110中的提問問題來作說明,能清楚的看到脈診中的複式病機系統:
問答錄110:陳老師好,請問主症的表現是咳嗽,病人的肺脈心,脾位弦數帶滑澀,肺位弦細略緊,肝脾脈之心位弦細滑且數,是否可定為風寒風熱互結,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燥,化火作咳,就是主症是咳嗽,病機卻至少有四種:風寒、風熱、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虛化燥作咳、能否就此例、予以用藥指導?
答: 此例病機以脈象來看的話,應該同時四種同存:風寒、風寒入肺而化熱、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虛化燥作咳。可用麻黃(君藥偏重)、石膏(臣藥)、款東花(潤肺陰)入肺對治風寒、風寒入肺而化熱、肺陰虛這三項。用當歸對治肝陰虛化火冲肺。用石斛對治脾陰虛。藥用五味即可,不要太雜。
由上面的問答例中可以看出,古脈診中可以找出的病機數,並不是一個,而是2、3、4‥‥個,或是更多或更複雜的情況,這種系統叫「複式病機系統」。譬如上例的咳嗽中,有風寒、風寒入肺化熱、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虛化燥作咳,這四種病機同時存在,如果用單式病機系統來核對外症時,不但容易被混淆的外症表現所迷惑,而且通常只在幾種固定型中挑一個,單靠問望診的現代中醫系統,根本沒辦法同時考慮到這種多種病機同存的情況,再進一步,如果說這四個病機又以不同的比例存在時,則又更複雜了,譬如上述的風寒、風寒入肺化熱、這兩個病機佔了十分之六,肝陰虛化火冲肺、肺脾陰虛化燥作咳,這兩個病機各分佔十分之二,這樣的複雜病機並不是單式病機系統可以查出來的。
基本上,單式病機系統是典型的病例,複式病機系統是不典型的病例,但是,典型的病例, 通常只在教科書上才看的到,臨床上可以見到的典型病例,十個中往往找不到兩個。把兩個系統拿來互相比較,就會發現複式病機系統的組合基模數很大(即脈象的 組合基模數),會有單式病機系統的數萬倍以上,換言之,對於治療一個咳嗽,單式病機系統只能在十來個證型中挑,而複式病機系統卻可以在數萬個證型中挑。治療咳嗽是這種情況,治療其他疾病更是這種情況,這是為什麼古名醫可以輕易的治癒很多困難複雜的疾病,現代中醫卻一籌莫展的原因,不精於脈診也。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醫案脈案 8‥‥‥‥‥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一)
作者:陳建元
內經本來是以能「脈診」者為神,冠於望聞問之前(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後來扁鵲改成望聞問切,並非脈診墊後,實乃順應看病之順序排列也,病者一來先「望」見,接著「聞」見病者說痛苦處,接著醫生「問」其病痛原由,最後再以「切」診確定之,此即望聞問切也,蓋切診墊後者,把關也,押箱寶也,最後的殺手鐧也。
今取十數則名家醫案,以證明古人用藥,脈證必合看互用,可相合不可相離也,典型在夙昔,無獨有偶,非唱獨角戲,古醫名家盡皆我同夥,與我同吃一鍋飯也。古中醫對脈診倚賴甚重,孫思邈說:「夫脈者,醫之大業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為醫者哉!」這道理說的白啊!(千金方第28卷)。古之望聞問切絕非今日常看到的望聞問切。左手拿西醫人體生理學解剖學,右手拿科學中藥成分分析表,「望」見病人來了打個招呼,聽「聞」病患看他有什麼症狀,「問」他西醫說這是什麼病(所有的問診這句最好用),「切」摸一下病人的手安慰他一下,讓他不會太擔心,然後翻開藥廠的使用手冊,如果西醫說是糖尿病,就開個六味丸或八味丸,如果西醫說是高血壓,就開個天麻鈎藤飲。
清光緒皇帝醫案脈案
八月三日臣施煥請得皇上脈左關尺緩軟帶遲,右關尺略有弦象,兩寸細。腰胯酸掣牽及腿膝俱疼,下焦寒濕,腎氣脾陽均受其困,陰陽樞紐之靈動,氣因之有滯,轉側為難,昨日輕重不定,亥刻至子丑時又覺重。便溏耳響微暈等症皆下寒上熱之現象。論治法總當溫化寒濕,調和氣血為要。僅以上呈。
白蒺藜三錢去刺鹽水炒 。小茴香五分鹽水炒。全當歸二錢。炒枸杞一錢五分。合歡皮四錢。宣木瓜一錢炒。薏苡仁六錢。炙甘草一錢。川牛膝三分炒。引用萆解八分秦艽八分。
八月初四臣 施煥請得皇上脈兩尺今日又帶數象,左尤細,關寸均軟,又更甚。腰胯酸跳痛輕重不定,此腎氣不足,濕邪流入,絡虛則跳痛,經凝則酸痛。偏右較重者,病在右取 諸左也。夜寐不實,此衛氣與營不和。每丑刻便溏,足經之陰陽更當調燮。天涼渴甚,應屬濕燥之徵。微暈化慢又系不足之象。宜調理氣血中兼治濕和絡法,謹以上 呈。
白蒺藜二錢去刺鹽水炒 。覆盆子三錢。川續斷一錢五分鹽水炒 。萆解一錢。桑螵蛸二錢。當歸一錢五分酒炒。豨簽草二錢。淮山藥三錢木香水炒。炙甘草八分。引用枸杞根一錢佩蘭葉六葉。
八月初五臣施煥請得皇上脈左尺細略帶數,關不勻,右寸關軟,尺弦。腰胯酸跳痛轉為日重夜輕,睡尚安寐,病情由陰出陽,漸次鬆減。唯丑刻大便先乾後溏,食少遲運,天涼反口渴,足徵濕與陰虛相激發燥之現象。耳響較甚,微暈均真寒在下,虛陽未潛。宜溫下清上兼運中法為治,謹以上呈。
川附子四分鹽水炒 。大生地二錢。豨簽草三錢。杭白芍一錢五分桂枝水炒。淮山藥三錢木香水炒。雲茯苓三錢連皮用。川續斷八分鹽水炒 。桑螵蛸二錢。炙甘草八分。引用絲瓜絡六分川牛膝六分酒炒。
八月初六臣施煥請得皇上脈左尺今天不數,右尺帶數,左關不弦,右關弦。脈象變幻,即病情不同。夢遺後,腰胯偏右酸跳痛覺重,轉側為難。且昨酉刻大酸痛,脅腹悶脹,至亥刻稍輕,寐亦不實,將遺與遺後現症參差,此即虛虛實實之徵。慢運耳響虛火,均陰陽未和。宜調氣血中兼化濕法,謹以上呈。
雞血藤二錢。旱蓮草一錢五分。桑寄生四錢。淮山藥三錢木香水炒。全當歸一錢五分白酒泡。煅蚊蛤二錢。杭白芍一錢五分桂枝水炒。左牡蠣二錢鹽水煅成粉。炙甘草一錢。引用絲瓜絡八分。
※思考點:一句:「脈象變幻,即病情不同」,道出了自古以來名醫用藥的不傳秘密心法。老成凋謝,正法湮滅,歪說橫行,只知道看外症而套方者,僅得中醫之皮毛,非得中醫之神髓也。
※思考點:八月初五 臣施煥請得皇上脈左尺今天不數,右尺帶數。一 邊數一邊不數,這並非寫錯。一般會認為心臟跳動即脈搏數,所以兩手脈搏數會相同,但臨床上確實會見到兩邊不一樣的。這種現象常見於細微的脈象上,因為細微 容易帶澀,澀則不通暢,譬如脈跳兩下,但其中一下不明顯指頭感覺不到,其中一下明顯則指頭感覺到了,所以會感覺一邊數一邊不數或某部脈數某部脈不數。。
下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 9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作者:陳建元
內經本來是以能「脈診」者為神,冠於望聞問之前(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後來扁鵲改成望聞問切,並非脈診墊後,實乃順應看病之順序排列也,病者一來先「望」見,接著「聞」見病者說痛苦處,接著醫生「問」其病痛原由,最後再以「切」診確定之,此即望聞問切也,蓋切診墊後者,把關也,押箱寶也,最後的殺手鐧也。
今取十數則名家醫案,以證明古人用藥,脈證必合看互用,可相合不可相離也,典型在夙昔,無獨有偶,非唱獨角戲,古醫名家盡皆我同夥,與我同吃一鍋飯也。古中醫對脈診倚賴甚重,孫思邈說:「夫脈者,醫之大業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為醫者哉!」這道理說的白啊!(千金方第28卷)。古之望聞問切絕非今日常看到的望聞問切。左手拿西醫人體生理學解剖學,右手拿科學中藥成分分析表,「望」見病人來了打個招呼,聽「聞」病患看他有什麼症狀,「問」他西醫說這是什麼病(所有的問診這句最好用),「切」摸一下病人的手安慰他一下,讓他不會太擔心,然後翻開藥廠的使用手冊,如果西醫說是糖尿病,就開個六味丸或八味丸,如果西醫說是高血壓,就開個天麻鈎藤飲。
清光緒皇帝醫案脈案
八月三日臣施煥請得皇上脈左關尺緩軟帶遲,右關尺略有弦象,兩寸細。腰胯酸掣牽及腿膝俱疼,下焦寒濕,腎氣脾陽均受其困,陰陽樞紐之靈動,氣因之有滯,轉側為難,昨日輕重不定,亥刻至子丑時又覺重。便溏耳響微暈等症皆下寒上熱之現象。論治法總當溫化寒濕,調和氣血為要。僅以上呈。
白蒺藜三錢去刺鹽水炒 。小茴香五分鹽水炒。全當歸二錢。炒枸杞一錢五分。合歡皮四錢。宣木瓜一錢炒。薏苡仁六錢。炙甘草一錢。川牛膝三分炒。引用萆解八分秦艽八分。
八月初四臣 施煥請得皇上脈兩尺今日又帶數象,左尤細,關寸均軟,又更甚。腰胯酸跳痛輕重不定,此腎氣不足,濕邪流入,絡虛則跳痛,經凝則酸痛。偏右較重者,病在右取 諸左也。夜寐不實,此衛氣與營不和。每丑刻便溏,足經之陰陽更當調燮。天涼渴甚,應屬濕燥之徵。微暈化慢又系不足之象。宜調理氣血中兼治濕和絡法,謹以上 呈。
白蒺藜二錢去刺鹽水炒 。覆盆子三錢。川續斷一錢五分鹽水炒 。萆解一錢。桑螵蛸二錢。當歸一錢五分酒炒。豨簽草二錢。淮山藥三錢木香水炒。炙甘草八分。引用枸杞根一錢佩蘭葉六葉。
八月初五臣施煥請得皇上脈左尺細略帶數,關不勻,右寸關軟,尺弦。腰胯酸跳痛轉為日重夜輕,睡尚安寐,病情由陰出陽,漸次鬆減。唯丑刻大便先乾後溏,食少遲運,天涼反口渴,足徵濕與陰虛相激發燥之現象。耳響較甚,微暈均真寒在下,虛陽未潛。宜溫下清上兼運中法為治,謹以上呈。
川附子四分鹽水炒 。大生地二錢。豨簽草三錢。杭白芍一錢五分桂枝水炒。淮山藥三錢木香水炒。雲茯苓三錢連皮用。川續斷八分鹽水炒 。桑螵蛸二錢。炙甘草八分。引用絲瓜絡六分川牛膝六分酒炒。
八月初六臣施煥請得皇上脈左尺今天不數,右尺帶數,左關不弦,右關弦。脈象變幻,即病情不同。夢遺後,腰胯偏右酸跳痛覺重,轉側為難。且昨酉刻大酸痛,脅腹悶脹,至亥刻稍輕,寐亦不實,將遺與遺後現症參差,此即虛虛實實之徵。慢運耳響虛火,均陰陽未和。宜調氣血中兼化濕法,謹以上呈。
雞血藤二錢。旱蓮草一錢五分。桑寄生四錢。淮山藥三錢木香水炒。全當歸一錢五分白酒泡。煅蚊蛤二錢。杭白芍一錢五分桂枝水炒。左牡蠣二錢鹽水煅成粉。炙甘草一錢。引用絲瓜絡八分。
※思考點:一句:「脈象變幻,即病情不同」,道出了自古以來名醫用藥的不傳秘密心法。老成凋謝,正法湮滅,歪說橫行,只知道看外症而套方者,僅得中醫之皮毛,非得中醫之神髓也。
※思考點:八月初五 臣施煥請得皇上脈左尺今天不數,右尺帶數。一 邊數一邊不數,這並非寫錯。一般會認為心臟跳動即脈搏數,所以兩手脈搏數會相同,但臨床上確實會見到兩邊不一樣的。這種現象常見於細微的脈象上,因為細微 容易帶澀,澀則不通暢,譬如脈跳兩下,但其中一下不明顯指頭感覺不到,其中一下明顯則指頭感覺到了,所以會感覺一邊數一邊不數或某部脈數某部脈不數。。
下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 9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醫案脈案9‥‥‥‥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二) 作者:陳建元
上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 8
【光緒皇帝外感醫案】
三月二十日,白文壽請得皇上脈息左關見弦,右寸關浮數。肺胃飲熱,感受風涼,以致偏右頭痛,胸膈懊憹;嘔吐水飲,身體酸倦,今用踈解代茶飲調理。
荊穗一錢五分。防風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一錢。枳殼三錢炒。厚朴二錢炒。陳皮二錢。茅朮二錢焦。云苓三錢。三仙六錢焦。木香八分研。檳榔三錢焦。
共以水煎透,隨意代茶。
三月二十日午刻,白文壽請得皇上脈息左關弦數,右寸關浮數。風涼未解,肺經飲熱過盛,胃氣不和,連作嘔吐三次,胸膈懊憹,偏右頭仍作痛。今用照早代茶飲加止嘔之味調理。
荊穗一錢五分。薄荷一錢。桑葉三錢。焦梔三錢。廣砂一錢五分研。姜連一錢五分研。法夏二錢研。連翹三錢去心。枳殼三錢炒。竹茹三錢。生草一錢。
共以水煎透,隨意代茶。
三月二十一日,白文壽請得皇上脈息左寸關弦數,浮象漸緩,右寸關滑數。風涼稍解,解而未淨,肺經飲熱過盛,胃氣不和,嘔吐雖見輕減,惟右邊頭仍作痛,穀食欠香,身體酸倦。今用清熱化濕代茶飲調理。
藿梗葉一錢五分。石斛二錢。生地四錢。焦梔二錢。旋覆花二錢包。赤苓三錢。白朮二錢土炒。甘菊二錢。車前子三錢包。腹皮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生草一錢。
水煎代茶。
【慈禧太后外感脈案】
七月初七日,恩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手仍緩而無力,右寸關浮弦微滑。乃外感輕邪,晚間腰熱,足心熱,早起痰內帶紅三點。今議于滋陰潛陽中略參清表之劑一帖調理。
沙參三錢。女貞子二錢。麥冬三錢去心。白芍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酒炒。冬白朮一錢蜜炒。浙貝一錢五分去心。霜桑葉一錢二分。炙甘草六分。柴胡三分。
引用鮮荷葉蒂三個。
七月初八日,廣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寸脈虛軟關緩,右寸關浮滑已退,略見大。是表邪漸化之象,晚間腰熱,足心熱均減,眠食亦漸安。今議于滋陰潛陽中仍參理肺之品一帖調理。
沙參三錢。女貞子二錢。麥冬三錢去心。白芍一錢五分。丹皮二錢酒炒。冬白朮一錢蜜炒。浙貝一錢五分去心。枇杷葉一錢刷毛蜜炙。炙甘草六分。柴胡三分。
引用鮮荷葉蒂三個。
七月初九日,師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寸未起,仍是心氣有虧,右寸微覺浮弦,乃肺部浮熱尚未霍然之候。今議用清解肺鬱飲佐以交濟心神之品一帖調理。
白前一錢五分。沙參三錢。女貞子二錢。丹參一錢五分。蘇葉五分。苦杏仁二錢去皮尖研。水炒柴胡三分。款冬花一錢五分蜜炙。麥冬一錢五分去心朱砂拌。制半夏一錢五分。
引用陳香櫞皮八分。
七月初十日,廣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寸稍虛,心氣尚未全復,右寸微浮而弦。仍是風熱客于肺經尚未全化之候;咳嗽痰色帶黃,不易上出,此其明徵。今擬用清肺安神飲一帖調理。
前胡一錢。苦杏仁三錢去皮尖研。女貞子二錢。紫苑一錢五分。桑葉一錢。沙參三錢。蘇葉四分。款冬花一錢五分蜜炙。枇杷葉一錢五分去毛蜜炙。麥冬二錢去心朱砂拌。
引用陳香櫞皮七分。
七月十一日,志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寸稍虛,右寸微浮而滑。傷風咳嗽漸輕,五心腰熱較退,惟心氣陰分未足,肺經痰熱未清,以致咳嗽痰黃,頏顙時發鹹辣。今議用照原方加減一帖調理。
沙參三錢。麥冬三錢去心朱砂拌。枇杷葉二錢去毛蜜炙。杏仁三錢去皮尖研。川貝一錢五分去心研。款冬花二錢蜜炙。苦桔梗一錢。瓜蔞皮一錢五分。生甘草五分。
引用化橘紅四分。
七月十二日,外廣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關弦滑,右關緩軟。嘔吐雖止,脾胃少弱,肝鬱不舒,肺氣未和,身肢軟倦,有時作嗽。今議用調胃和中飲佐以清肺之品一帖調理。
制半夏二錢。陳皮八分。茯苓二錢。藿香八分。枇杷葉一錢五分去毛炙。沙參三錢。扁豆二錢炒。甘草五分水炙。款冬花二錢蜜炙。薏苡仁三錢炒焦。
引用砂仁六分研。
※思考點:此皆外感脈案,皆緊抓脈象的變化,判斷病勢的進退而用藥,前診用藥有效,後診依然換藥,並非如今日時醫通用法則,前診若有效,後診則大都依照前診藥方繼續服用而不再加以辨證,藥不隨證轉也。
※思考點:慈禧太后案中,比較前後診藥方的變化,七月初八日拿掉桑葉以符合後診右寸關浮滑已退(藥王脈學按:主要是右寸),七月初九日用丹參替代掉丹皮以應後診心脈之虛而澀,宮中御醫此等用藥法,完全憑脈而行,若不通脈診者,試問這些細微病機如何從問診中得知?豈不是一帖到底。吳鞠通說:「四診之法,唯脈最難,亦唯脈最為可凭也(醫醫病書‧脈有可凭不可凭論43)」,脈診實非小道,可有可無也。今人推崇四大經典,而四大經典作者則一一推崇脈學,但教的人學的人,卻又對脈學視若無睹,或有意無意故意貶低,推崇其書卻又不信其書,陽奉而陰違,又何必推崇之?
下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0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上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 8
【光緒皇帝外感醫案】
三月二十日,白文壽請得皇上脈息左關見弦,右寸關浮數。肺胃飲熱,感受風涼,以致偏右頭痛,胸膈懊憹;嘔吐水飲,身體酸倦,今用踈解代茶飲調理。
荊穗一錢五分。防風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一錢。枳殼三錢炒。厚朴二錢炒。陳皮二錢。茅朮二錢焦。云苓三錢。三仙六錢焦。木香八分研。檳榔三錢焦。
共以水煎透,隨意代茶。
三月二十日午刻,白文壽請得皇上脈息左關弦數,右寸關浮數。風涼未解,肺經飲熱過盛,胃氣不和,連作嘔吐三次,胸膈懊憹,偏右頭仍作痛。今用照早代茶飲加止嘔之味調理。
荊穗一錢五分。薄荷一錢。桑葉三錢。焦梔三錢。廣砂一錢五分研。姜連一錢五分研。法夏二錢研。連翹三錢去心。枳殼三錢炒。竹茹三錢。生草一錢。
共以水煎透,隨意代茶。
三月二十一日,白文壽請得皇上脈息左寸關弦數,浮象漸緩,右寸關滑數。風涼稍解,解而未淨,肺經飲熱過盛,胃氣不和,嘔吐雖見輕減,惟右邊頭仍作痛,穀食欠香,身體酸倦。今用清熱化濕代茶飲調理。
藿梗葉一錢五分。石斛二錢。生地四錢。焦梔二錢。旋覆花二錢包。赤苓三錢。白朮二錢土炒。甘菊二錢。車前子三錢包。腹皮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生草一錢。
水煎代茶。
【慈禧太后外感脈案】
七月初七日,恩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手仍緩而無力,右寸關浮弦微滑。乃外感輕邪,晚間腰熱,足心熱,早起痰內帶紅三點。今議于滋陰潛陽中略參清表之劑一帖調理。
沙參三錢。女貞子二錢。麥冬三錢去心。白芍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酒炒。冬白朮一錢蜜炒。浙貝一錢五分去心。霜桑葉一錢二分。炙甘草六分。柴胡三分。
引用鮮荷葉蒂三個。
七月初八日,廣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寸脈虛軟關緩,右寸關浮滑已退,略見大。是表邪漸化之象,晚間腰熱,足心熱均減,眠食亦漸安。今議于滋陰潛陽中仍參理肺之品一帖調理。
沙參三錢。女貞子二錢。麥冬三錢去心。白芍一錢五分。丹皮二錢酒炒。冬白朮一錢蜜炒。浙貝一錢五分去心。枇杷葉一錢刷毛蜜炙。炙甘草六分。柴胡三分。
引用鮮荷葉蒂三個。
七月初九日,師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寸未起,仍是心氣有虧,右寸微覺浮弦,乃肺部浮熱尚未霍然之候。今議用清解肺鬱飲佐以交濟心神之品一帖調理。
白前一錢五分。沙參三錢。女貞子二錢。丹參一錢五分。蘇葉五分。苦杏仁二錢去皮尖研。水炒柴胡三分。款冬花一錢五分蜜炙。麥冬一錢五分去心朱砂拌。制半夏一錢五分。
引用陳香櫞皮八分。
七月初十日,廣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寸稍虛,心氣尚未全復,右寸微浮而弦。仍是風熱客于肺經尚未全化之候;咳嗽痰色帶黃,不易上出,此其明徵。今擬用清肺安神飲一帖調理。
前胡一錢。苦杏仁三錢去皮尖研。女貞子二錢。紫苑一錢五分。桑葉一錢。沙參三錢。蘇葉四分。款冬花一錢五分蜜炙。枇杷葉一錢五分去毛蜜炙。麥冬二錢去心朱砂拌。
引用陳香櫞皮七分。
七月十一日,志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寸稍虛,右寸微浮而滑。傷風咳嗽漸輕,五心腰熱較退,惟心氣陰分未足,肺經痰熱未清,以致咳嗽痰黃,頏顙時發鹹辣。今議用照原方加減一帖調理。
沙參三錢。麥冬三錢去心朱砂拌。枇杷葉二錢去毛蜜炙。杏仁三錢去皮尖研。川貝一錢五分去心研。款冬花二錢蜜炙。苦桔梗一錢。瓜蔞皮一錢五分。生甘草五分。
引用化橘紅四分。
七月十二日,外廣大人帶進臣薛福辰、汪守正、李德立、莊守和、李德昌請得慈禧皇太后脈息左關弦滑,右關緩軟。嘔吐雖止,脾胃少弱,肝鬱不舒,肺氣未和,身肢軟倦,有時作嗽。今議用調胃和中飲佐以清肺之品一帖調理。
制半夏二錢。陳皮八分。茯苓二錢。藿香八分。枇杷葉一錢五分去毛炙。沙參三錢。扁豆二錢炒。甘草五分水炙。款冬花二錢蜜炙。薏苡仁三錢炒焦。
引用砂仁六分研。
※思考點:此皆外感脈案,皆緊抓脈象的變化,判斷病勢的進退而用藥,前診用藥有效,後診依然換藥,並非如今日時醫通用法則,前診若有效,後診則大都依照前診藥方繼續服用而不再加以辨證,藥不隨證轉也。
※思考點:慈禧太后案中,比較前後診藥方的變化,七月初八日拿掉桑葉以符合後診右寸關浮滑已退(藥王脈學按:主要是右寸),七月初九日用丹參替代掉丹皮以應後診心脈之虛而澀,宮中御醫此等用藥法,完全憑脈而行,若不通脈診者,試問這些細微病機如何從問診中得知?豈不是一帖到底。吳鞠通說:「四診之法,唯脈最難,亦唯脈最為可凭也(醫醫病書‧脈有可凭不可凭論43)」,脈診實非小道,可有可無也。今人推崇四大經典,而四大經典作者則一一推崇脈學,但教的人學的人,卻又對脈學視若無睹,或有意無意故意貶低,推崇其書卻又不信其書,陽奉而陰違,又何必推崇之?
下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0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醫案10‥‥‥‥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三)
上接藥王脈學醫案9‥‥‥‥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二)作者:陳建元
張錫純醫案‧腦充血頭疼(醫學衷中參西錄˙此例方解部分省略)
天津日租界淡路街,李氏婦年過三旬,得腦充血頭疼證。
病因:稟性褊急,家務勞心,常起暗火,因得斯證。
證候:其頭疼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疼,劇時至作呻吟,心中常常發熱,時或煩躁,間有眩暈之時;其大便燥結,非服通下藥不行;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重診甚實,經中西醫診治二年,毫無功效。
診斷:其左脈弦硬而長者,肝胆之火上升也;其右脈弦硬而長者,胃氣不降而逆行,又兼衝氣上衝也;究之左右脈皆弦硬,實亦陰分有虧損也。因其臟腑之氣化有升降,則血隨氣升者過多,遂至充塞於腦部,排擠其腦中之血管而作疼,此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之厥證也,亦西人所謂腦充血之證也。其大便燥結不行者,因胃氣不降,失其傳送之職也;其心中發煩躁者,因肝胃之火上升也;其頭部間或眩暈者,因腦部充血過甚,有碍於神經也。此宜清其臟腑之熱,滋其臟腑之陰,更降其臟腑之氣,以引腦部所充之血下行,方能治癒。
處方:生赭石 兩半軋細。懷牛膝 一兩。生懷山藥 六錢。生懷地黃 六錢。天冬 六錢。玄參 五錢。生杭芍 五錢。生龍齒 五錢搗碎。生石決明 五錢搗碎。茵陳 錢半。
共煎湯一大鍾溫服。
復診:將藥連服二十餘劑(其中隨時略有加減),頭已不疼,惟夜失眠時則仍疼;
中發熱煩躁皆無,亦不復作眩暈;大便屆時自行,無須再服通藥;脈象較前和平
仍有弦硬之意,此宜注意滋其真陰,以除病根。
處方:生赭石 一兩軋細。懷牛膝 八錢。生懷山藥 八錢。生懷地黃 八錢。玄參 六錢。大甘枸杞 六錢。淨萸肉 五錢。生杭芍 四錢。柏子仁 四錢。甘草 二錢。
共煎湯一大鍾溫服,方中用麥芽者,藉以宣通諸藥之滯膩也,且麥芽生用,原善調和肝氣,亦猶前方用茵陳之義也。
效果:將藥又連服二十餘劑(亦隨時略有加減),病遂全癒,脈象亦和平如常矣。
張錫純醫案
一人年過三旬,於初春患傷寒證,經醫調治不癒,七八日間延為診視。頭疼,周身發熱,噁心欲吐,心中時或煩躁,頭即有汗,而身上無汗;左右脈象皆弦,右脈尤弦而有力,重按甚實,關前且甚浮;即此脈論其左右皆弦者,少陽也;右脈重按甚實者,陽明也;關前之脈浮甚者,太陽也;此為三陽合病無疑。其既有少陽病而無寒熱往來者,緣與太陽、陽明相併,無所為往,無所為來也,遂為疏方:
生石膏、玄參 各一兩。連翹 三錢。茵陳、甘草 各二錢。
俾共煎湯一大鍾頓服之。
將藥服後,俄頃汗出遍體,近一點鐘,其汗始竭,從此諸病皆癒。
其兄頗通醫學,疑而問曰:「此次所服藥中,分毫無發表之品,而服後由汗解而癒者,何也?」答曰:「出汗之道,在調劑其陰陽,聽其自汗,非可強發其汗也。若強發其汗,則汗後恆不能癒,且轉至增劇者多矣!如此證之三陽相併,其病機本欲惜徑於手太陰之絡而外達於皮毛,是以右脈之關前獨浮也,乃因其重按有力,知其陽明之積熱猶團結不散,故用石膏、玄參之涼潤者,調劑其燥熱,涼熱化合自能作汗。又少加連翹、茵陳(可代柴胡)以宣通之,遂得盡隨病機之外,越者達於皮毛而為汗解矣!此其病之所以癒也。」其兄聞之甚為歎服,曰:「先生之妙論,自古未有也,誠能於醫學否塞之時,放異樣光明者矣!」
李東垣醫案‧調經
一女年三十餘,每洗浴後,必用冷水淋身,又嘗大驚,遂患經來時必先小腹大痛,口吐涎水;經行後,又吐水三日,其痛又倍,至六七日,經水止時方住,百藥不效。診其脈,寸滑大而弦,關尺皆弦大急,尺小於關,關小於寸,所謂前大後小也。
遂用香附三兩,半夏二兩,茯苓、黃芩各一兩五錢,枳實、延胡、丹皮、人參、當歸、白朮、桃仁各一兩,黃連七錢,川楝、遠志、甘草各五錢,桂三錢,吳茱萸一錢五分,分十五帖,入薑汁兩蜆殼,熱服之。後用熱湯洗浴,得微汗乃已。忌當風坐臥,手足見水,並忌吃生冷。服三十帖痊癒。半年後,因驚憂,其病復舉,腰腹時痛,小便淋痛,心惕惕驚悸。意其表已解,病獨在裡。先為灸少衝、勞宮、崑崙、三陰交,止悸定痛,次用桃仁承氣湯大下之,下後用醋香附三兩,醋蓬朮、當歸身各一兩五錢,醋三稜、延胡索、醋大黃、醋青皮、青木香、茴香、滑石、木通、桃仁各一兩,烏藥、甘草、砂仁、檳榔、苦楝各五錢,木香、吳茱萸各二錢,分作二十帖,入新取牛膝濕者二錢,生薑五片,用荷葉湯煎服癒。
朱丹溪醫案‧厥
一婦,病不知人,稍甦即號叫數日而復昏。朱診之,肝脈弦數且滑。曰:此怒火所為。蓋得之怒而飲酒也。詰之,以不得於夫,每夜必引滿自酌解其懷。朱治之以流痰降火之劑,而加香附以散肝分之鬱,立癒。
※思考點:此皆遠近名家手法,大都類此,古中醫就是長這個樣子,對脈皆甚倚重也。看病要憑脈的原因,在於有一個觀察的窗口,知道何時該轉換用藥章法,脈診的重點並不是第1診時猜病在用的,如張錫純腦充血頭疼例,見脈由弦轉緩,則知判讀為病根漸鬆而藥漸效無誤矣,如不善用這個窗口,只在口問,難免莫名其妙不知2、3診之後再來章法要如何接續矣!?
下接藥王脈學醫案11‥‥‥‥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四)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上接藥王脈學醫案9‥‥‥‥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二)作者:陳建元
張錫純醫案‧腦充血頭疼(醫學衷中參西錄˙此例方解部分省略)
天津日租界淡路街,李氏婦年過三旬,得腦充血頭疼證。
病因:稟性褊急,家務勞心,常起暗火,因得斯證。
證候:其頭疼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疼,劇時至作呻吟,心中常常發熱,時或煩躁,間有眩暈之時;其大便燥結,非服通下藥不行;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重診甚實,經中西醫診治二年,毫無功效。
診斷:其左脈弦硬而長者,肝胆之火上升也;其右脈弦硬而長者,胃氣不降而逆行,又兼衝氣上衝也;究之左右脈皆弦硬,實亦陰分有虧損也。因其臟腑之氣化有升降,則血隨氣升者過多,遂至充塞於腦部,排擠其腦中之血管而作疼,此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之厥證也,亦西人所謂腦充血之證也。其大便燥結不行者,因胃氣不降,失其傳送之職也;其心中發煩躁者,因肝胃之火上升也;其頭部間或眩暈者,因腦部充血過甚,有碍於神經也。此宜清其臟腑之熱,滋其臟腑之陰,更降其臟腑之氣,以引腦部所充之血下行,方能治癒。
處方:生赭石 兩半軋細。懷牛膝 一兩。生懷山藥 六錢。生懷地黃 六錢。天冬 六錢。玄參 五錢。生杭芍 五錢。生龍齒 五錢搗碎。生石決明 五錢搗碎。茵陳 錢半。
共煎湯一大鍾溫服。
復診:將藥連服二十餘劑(其中隨時略有加減),頭已不疼,惟夜失眠時則仍疼;
中發熱煩躁皆無,亦不復作眩暈;大便屆時自行,無須再服通藥;脈象較前和平
仍有弦硬之意,此宜注意滋其真陰,以除病根。
處方:生赭石 一兩軋細。懷牛膝 八錢。生懷山藥 八錢。生懷地黃 八錢。玄參 六錢。大甘枸杞 六錢。淨萸肉 五錢。生杭芍 四錢。柏子仁 四錢。甘草 二錢。
共煎湯一大鍾溫服,方中用麥芽者,藉以宣通諸藥之滯膩也,且麥芽生用,原善調和肝氣,亦猶前方用茵陳之義也。
效果:將藥又連服二十餘劑(亦隨時略有加減),病遂全癒,脈象亦和平如常矣。
張錫純醫案
一人年過三旬,於初春患傷寒證,經醫調治不癒,七八日間延為診視。頭疼,周身發熱,噁心欲吐,心中時或煩躁,頭即有汗,而身上無汗;左右脈象皆弦,右脈尤弦而有力,重按甚實,關前且甚浮;即此脈論其左右皆弦者,少陽也;右脈重按甚實者,陽明也;關前之脈浮甚者,太陽也;此為三陽合病無疑。其既有少陽病而無寒熱往來者,緣與太陽、陽明相併,無所為往,無所為來也,遂為疏方:
生石膏、玄參 各一兩。連翹 三錢。茵陳、甘草 各二錢。
俾共煎湯一大鍾頓服之。
將藥服後,俄頃汗出遍體,近一點鐘,其汗始竭,從此諸病皆癒。
其兄頗通醫學,疑而問曰:「此次所服藥中,分毫無發表之品,而服後由汗解而癒者,何也?」答曰:「出汗之道,在調劑其陰陽,聽其自汗,非可強發其汗也。若強發其汗,則汗後恆不能癒,且轉至增劇者多矣!如此證之三陽相併,其病機本欲惜徑於手太陰之絡而外達於皮毛,是以右脈之關前獨浮也,乃因其重按有力,知其陽明之積熱猶團結不散,故用石膏、玄參之涼潤者,調劑其燥熱,涼熱化合自能作汗。又少加連翹、茵陳(可代柴胡)以宣通之,遂得盡隨病機之外,越者達於皮毛而為汗解矣!此其病之所以癒也。」其兄聞之甚為歎服,曰:「先生之妙論,自古未有也,誠能於醫學否塞之時,放異樣光明者矣!」
李東垣醫案‧調經
一女年三十餘,每洗浴後,必用冷水淋身,又嘗大驚,遂患經來時必先小腹大痛,口吐涎水;經行後,又吐水三日,其痛又倍,至六七日,經水止時方住,百藥不效。診其脈,寸滑大而弦,關尺皆弦大急,尺小於關,關小於寸,所謂前大後小也。
遂用香附三兩,半夏二兩,茯苓、黃芩各一兩五錢,枳實、延胡、丹皮、人參、當歸、白朮、桃仁各一兩,黃連七錢,川楝、遠志、甘草各五錢,桂三錢,吳茱萸一錢五分,分十五帖,入薑汁兩蜆殼,熱服之。後用熱湯洗浴,得微汗乃已。忌當風坐臥,手足見水,並忌吃生冷。服三十帖痊癒。半年後,因驚憂,其病復舉,腰腹時痛,小便淋痛,心惕惕驚悸。意其表已解,病獨在裡。先為灸少衝、勞宮、崑崙、三陰交,止悸定痛,次用桃仁承氣湯大下之,下後用醋香附三兩,醋蓬朮、當歸身各一兩五錢,醋三稜、延胡索、醋大黃、醋青皮、青木香、茴香、滑石、木通、桃仁各一兩,烏藥、甘草、砂仁、檳榔、苦楝各五錢,木香、吳茱萸各二錢,分作二十帖,入新取牛膝濕者二錢,生薑五片,用荷葉湯煎服癒。
朱丹溪醫案‧厥
一婦,病不知人,稍甦即號叫數日而復昏。朱診之,肝脈弦數且滑。曰:此怒火所為。蓋得之怒而飲酒也。詰之,以不得於夫,每夜必引滿自酌解其懷。朱治之以流痰降火之劑,而加香附以散肝分之鬱,立癒。
※思考點:此皆遠近名家手法,大都類此,古中醫就是長這個樣子,對脈皆甚倚重也。看病要憑脈的原因,在於有一個觀察的窗口,知道何時該轉換用藥章法,脈診的重點並不是第1診時猜病在用的,如張錫純腦充血頭疼例,見脈由弦轉緩,則知判讀為病根漸鬆而藥漸效無誤矣,如不善用這個窗口,只在口問,難免莫名其妙不知2、3診之後再來章法要如何接續矣!?
下接藥王脈學醫案11‥‥‥‥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四)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4‥‥‥‥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七) 作者:陳建元
上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3‥‥‥‥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六)
李中梓醫案˙咳嗽
太學史明粦,經年咳嗽,歷醫無效,自謂必成虛癆。李曰:不然。脈不數不虛,惟右寸浮大而滑,是風痰未解,必多服酸收,故久而彌盛。用麻黃、杏仁、半夏、前胡、桔梗、甘草、橘紅、蘇子,五劑知,十劑已。
張璐醫案˙食傷
幼科汪五符,夏月傷食,嘔吐,發熱顱脹,自利黃水,遍體肌肉捫之如刺。六脈模糊,指下尋之似有如無,足脛不溫,自認陰寒,而服五積散一服,其熱愈熾,昏臥不省。第三日,自利不上,時常譫語,至夜尤甚。乃鼻葉陽生,以為傷暑,而與香薷飲,遂頭面汗出如蒸,喘促不寧,足冷下逆。歙醫程郊倩,以其證大熱而脈息模糊,按之殊不可得,以為陽欲脫亡之候,欲猛進人參、附子。雲間沈明生,以為陰證斷無汗出如蒸之理,脈雖虛而證大熱,當用人參白虎。爭持未決,取證於石頑老人(張璐)。診其六脈,雖皆澀弱模糊,而心下按之大痛,舌上灰刺如芒,乃食填中宮,不能鼓運其脈,往往多此。當與涼膈散下之。諸醫正欲藉此脫手,聽其用藥。一下而神思大清,脈息頓起。當知傷食之脈,雖當氣口滑盛。若屢傷不已,每致澀數模糊,乃脾不消運之兆也。此證設非下奪,而與參、附助其壯熱,頃刻立斃。可不詳慎而妄為施治乎?
胡慎柔醫案˙風例
金壇孝廉蔡長卿令堂,年六十餘。六脈俱數八至,按之中沈則滑而實,惟肝腎二脈洪大而虛。《經》曰:數則為熱,滑則氣有餘而血不足(此陰虛陽陷,鬱極而暴亂者也)。外證則唇欠目札,手搐身搖,面色紅白不時,遍身熱火攻剌,自言心中昏悶,四肢浮腫硬堅。此皆風火搖動之象,陰虛陽亢之症,正《經》所謂熱勝則腫,風勝則動也。宜滋陰抑陽,用四物湯以養血為君,加山藥以扶中氣為臣,佐山萸以助陰養肝,使黑梔二分以引經,陳皮理胃氣為俾佐。服二劑,診之,數脈退去一至。又服四劑,又退一至,而昔日之虛洪,稍收斂有神矣。外證四肢腫硬漸平,攻刺亦無,心中不言昏悶。又四劑,前之硬滑,俱已空軟,數亦更減,然真陽未復,邪火未盡退也。以六味丸料四兩作一劑,頓服之,腎經洪大脈全斂而火退矣。
※思考點:由醫案8~~15之中,觀諸名醫之把脈,試問有何人是用三指通下總按法來判斷病機的?大抵皆以六部脈各自單按為主,蓋這樣子問題點出在何部才能清楚的抓出來,不容混淆也!今人把脈因陋就簡,陋規喜歡用三指同下已經造成各部混淆不清,問題病機出在何部混成一團,三關混成一關,這樣把脈只是作白工,有何用處?自清末民初而來,復有一票無聊大師,抬出仲景修園等名號當招牌〈表面上是在拉抬中醫,實際上所為卻是在扯中醫後腿〉,實際上則是混水摸魚,把三指同下的錯誤江湖脈法再添些墨水使之更混淆,或言脈乃後人所加所以不必學不足學,或把脈學簡化成只分浮、沈、有力、無力之簡陋,終究太過簡陋派不上用場而變成畫餅者,或言仲景脈不分部,說浮則六脈俱浮,說沈則六脈俱沈,或專挑歷代庸工的缺點、陋習、壞習慣集中於一身來學習〈好的不學,偏偏一些陋規瑕疵缺點就是學的維妙維肖〉,醫案上則故意丟一團煙霧故弄玄虛,或僅註明一個浮字,或僅註明一個沈字,或僅註明一個弦字,或全不記載脈象,唯務自由心證不需要證據的己見臆測玄理,說的天花亂墜慢無邊際,這是一方面欲自炫高明,一方面又怕內行的不看熱鬧專看門道,抓到證據把柄證明其灌水扯謊瞎說,所以故作姿態模糊行事以便混水摸魚,此是傷寒論金匱未曾讀透,混淆視聽之輩也〈這不是專指現代,古代醫家資料中,這種矇混過關混水摸魚的庸醫也不少〉。豈知修園是千古以來難得之脈學大家,觀上面修園諸條醫案,證據歷歷,修園不唯六部脈部部分的清清楚楚,即引經藥、歸經藥亦絲毫不曾馬虎,何曾有不分部之說?仲景傷寒論金匱諸多條文亦是明顯寸口、關中、尺上三處分開標註,證據斑斑可考,又何曾有不分部之說?此等言論不過只是粉飾自己的脈學未精,所以故意製造烏賊煙霧彈掩人耳目之說耳。
下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5‥‥‥‥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八〉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上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3‥‥‥‥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六)
李中梓醫案˙咳嗽
太學史明粦,經年咳嗽,歷醫無效,自謂必成虛癆。李曰:不然。脈不數不虛,惟右寸浮大而滑,是風痰未解,必多服酸收,故久而彌盛。用麻黃、杏仁、半夏、前胡、桔梗、甘草、橘紅、蘇子,五劑知,十劑已。
張璐醫案˙食傷
幼科汪五符,夏月傷食,嘔吐,發熱顱脹,自利黃水,遍體肌肉捫之如刺。六脈模糊,指下尋之似有如無,足脛不溫,自認陰寒,而服五積散一服,其熱愈熾,昏臥不省。第三日,自利不上,時常譫語,至夜尤甚。乃鼻葉陽生,以為傷暑,而與香薷飲,遂頭面汗出如蒸,喘促不寧,足冷下逆。歙醫程郊倩,以其證大熱而脈息模糊,按之殊不可得,以為陽欲脫亡之候,欲猛進人參、附子。雲間沈明生,以為陰證斷無汗出如蒸之理,脈雖虛而證大熱,當用人參白虎。爭持未決,取證於石頑老人(張璐)。診其六脈,雖皆澀弱模糊,而心下按之大痛,舌上灰刺如芒,乃食填中宮,不能鼓運其脈,往往多此。當與涼膈散下之。諸醫正欲藉此脫手,聽其用藥。一下而神思大清,脈息頓起。當知傷食之脈,雖當氣口滑盛。若屢傷不已,每致澀數模糊,乃脾不消運之兆也。此證設非下奪,而與參、附助其壯熱,頃刻立斃。可不詳慎而妄為施治乎?
胡慎柔醫案˙風例
金壇孝廉蔡長卿令堂,年六十餘。六脈俱數八至,按之中沈則滑而實,惟肝腎二脈洪大而虛。《經》曰:數則為熱,滑則氣有餘而血不足(此陰虛陽陷,鬱極而暴亂者也)。外證則唇欠目札,手搐身搖,面色紅白不時,遍身熱火攻剌,自言心中昏悶,四肢浮腫硬堅。此皆風火搖動之象,陰虛陽亢之症,正《經》所謂熱勝則腫,風勝則動也。宜滋陰抑陽,用四物湯以養血為君,加山藥以扶中氣為臣,佐山萸以助陰養肝,使黑梔二分以引經,陳皮理胃氣為俾佐。服二劑,診之,數脈退去一至。又服四劑,又退一至,而昔日之虛洪,稍收斂有神矣。外證四肢腫硬漸平,攻刺亦無,心中不言昏悶。又四劑,前之硬滑,俱已空軟,數亦更減,然真陽未復,邪火未盡退也。以六味丸料四兩作一劑,頓服之,腎經洪大脈全斂而火退矣。
※思考點:由醫案8~~15之中,觀諸名醫之把脈,試問有何人是用三指通下總按法來判斷病機的?大抵皆以六部脈各自單按為主,蓋這樣子問題點出在何部才能清楚的抓出來,不容混淆也!今人把脈因陋就簡,陋規喜歡用三指同下已經造成各部混淆不清,問題病機出在何部混成一團,三關混成一關,這樣把脈只是作白工,有何用處?自清末民初而來,復有一票無聊大師,抬出仲景修園等名號當招牌〈表面上是在拉抬中醫,實際上所為卻是在扯中醫後腿〉,實際上則是混水摸魚,把三指同下的錯誤江湖脈法再添些墨水使之更混淆,或言脈乃後人所加所以不必學不足學,或把脈學簡化成只分浮、沈、有力、無力之簡陋,終究太過簡陋派不上用場而變成畫餅者,或言仲景脈不分部,說浮則六脈俱浮,說沈則六脈俱沈,或專挑歷代庸工的缺點、陋習、壞習慣集中於一身來學習〈好的不學,偏偏一些陋規瑕疵缺點就是學的維妙維肖〉,醫案上則故意丟一團煙霧故弄玄虛,或僅註明一個浮字,或僅註明一個沈字,或僅註明一個弦字,或全不記載脈象,唯務自由心證不需要證據的己見臆測玄理,說的天花亂墜慢無邊際,這是一方面欲自炫高明,一方面又怕內行的不看熱鬧專看門道,抓到證據把柄證明其灌水扯謊瞎說,所以故作姿態模糊行事以便混水摸魚,此是傷寒論金匱未曾讀透,混淆視聽之輩也〈這不是專指現代,古代醫家資料中,這種矇混過關混水摸魚的庸醫也不少〉。豈知修園是千古以來難得之脈學大家,觀上面修園諸條醫案,證據歷歷,修園不唯六部脈部部分的清清楚楚,即引經藥、歸經藥亦絲毫不曾馬虎,何曾有不分部之說?仲景傷寒論金匱諸多條文亦是明顯寸口、關中、尺上三處分開標註,證據斑斑可考,又何曾有不分部之說?此等言論不過只是粉飾自己的脈學未精,所以故意製造烏賊煙霧彈掩人耳目之說耳。
下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5‥‥‥‥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八〉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5‥‥‥‥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八) 作者:陳建元
上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4‥‥‥‥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七)
陳修園醫案˙暑瀉
石城王福歉之妃,癸酉六月,受孕偶患泄瀉。府中有知醫者,用淡滲之藥止之,自後每月泄三五日。有作脾泄者,用參苓白朮散之類,二三服亦止。然每月必泄五七次。至次年三月生產後,連泄半月,日夜八九次,諸藥不效,驚惶無措,召予治之。診得兩寸尺俱平和,惟兩關洪大有力。予曰:此暑病也。以黃連香薷飲治之,一劑減半,再劑痊癒。惟肝脈未退,又用通元二八丹調理,半月後平復。
修園自記:
王曰:妃患泄近一載,諸醫未有言暑者,公猶言暑,何見也?予曰:見之於脈,兩關浮而洪大有力,故知為暑泄也。王曰:《脈經》云:風脈浮,暑脈虛。今洪大有力,非虛也,何以斷暑?予曰:暑傷氣,初感即發,其邪在肺,皮膚衛氣受病故脈虛。自去年六月,至今將十月矣,其邪自表入裡,蘊蓄日久,而暑熱日深,故其脈洪大而有力。王曰:暑病固矣,公斷非產後之病,又何見也?予曰:產脈見於尺寸,尺寸既平,於產何干?況病患於未產前,非產病益明矣。王曰:諸醫用藥,止效一時,而不能除根,何也?予曰:諸藥有分利者,有補養者,各執己見,未得其源也。其源在暑,若用暑藥,豈有不除根者哉?
陳修園醫案˙腹痛
瑞昌王孫鎮國將軍,久患腹痛,每飲諸藥不效,飲燒酒數杯頓止,無能識此病者。甲戌孟夏,予診治之,其脈左寸沈大有力,左關弦大而堅,時或一駃,左尺沈弱無力。予曰:此乃積血證也。彼不信。至仲冬,其疾大作,面紅目碧,眼胞浮腫,神亂氣促,腹痛飲燒酒亦不止。是夜診其脈,與初診無異,惟人迎、氣口二脈,洪滑侵上,知其有欲吐之意。投以塩湯一盞,遂大吐,吐出血餅,大如杯者、大如棗栗者各數十,兼有白飯、清水,夾雜如筆管者二三條,吐訖胸中寬快,仍不服藥。次日黎明,口鼻氣塞,四肢厥冷,昏不知人,心胸間微熱而已。予復診,幸兩尺猶存,根本尚在,急以燭火暴其曲池、虎口、中脘、氣海。病者略知有痛,即令官人挾坐,勿令睡倒,隨進獨參二服,手足微溫。繼用人參五錢,作理中湯,日與飲之,六脈微見。過七日,方開眼識人,小便始通。既以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兼服半月,元氣壯實,諸病悉除。
修園自記:
予用此湯,諸縉紳聞而問曰:《經》云:無實實,無虛虛。失血之證,而用補氣之藥,正乃實實虛虛,何也?予曰:此正無實實,無虛虛之治。先後診得肝脈弦大而堅,時或一駃,蓋肝主血,弦大而堅,血有餘也;時或一駃,血積而不行也。肺脈浮大,大者火也,氣弱不能運血也。脾脈微澀,脾主思,思則氣結,上不能生金也。其吐出之物,又皆白飯、清水;血成片塊,如棗、如條,氣為不足。既吐之後,以證觀之,血猶有餘,氣愈不足,若不用人參以助其氣,白朮以健其脾,附子以助陽,乾薑以暖血,甘草以和中,則經絡何以開通,血氣何以流行?望其甦也難矣!
※思考點:8~~15皆是古名家醫案,脈證合參是唯一不變的格式,古代的中醫就是這樣在用藥的,證據數不盡的典型在夙昔跑也跑不掉,一種學說必須要有證據,證要有脈的證據才行,脈也要有證的證據才行,而二者又必須符合臨床上的觀察所得,不能空口說白話,才能踏實而可行。因於戰火、個人私藏、口授只傳極少數的入室弟子(類似現在的內部資料))等因素,民初之後大致上脈法已經湮滅,後代中醫越走越偏,唯圖在口頭上作爭辯作想像世界,有效率也越來越低,大致清末民初以來,可觀而道理能圓通的書已經不多,死套秘方邯鄲學步不知其所以然者固有之,全憑己見臆測杜撰畫餅者更多,不說自己不懂未精,反誣賴說脈學是難懂渺茫的小道不足憑、不足學,以便塞人耳目,防杜眾人悠悠之口,以便行一手遮天之用!此等言論可笑至極,脈法若果真是如此的不堪用,上述醫案中的古醫諸賢豈非盡不如他或全是瘋子?!提倡脈法的扁鵲、華陀、仲景、孫思邈豈非只能幫他提鞋?!這些庸醫觀點不只在現代,在古代很多學藝不精的庸醫文章中也常能看到,只是民初之後變本加厲,劣璧逐良璧,背幾條湯頭歌訣,一招半式闖江湖,混口飯吃總是比大醫精誠來得容易的多,於是形成一股陋習而已。觀其出方則甚可笑,有不出三句必言祖宗仲景鞠躬三拜,補風捉影人未到而方已經先開好者,有不出三句必大劑姜附孟浪以為膽大火神門人沾沾自喜者,宗東垣者開藥則帖帖補脾(囿於脾胃主養五臟氣),宗清任者開藥則帖帖活血(囿於氣活血暢,何病不除),宗火神者開藥則帖帖姜附(囿於陽氣為人身之大寶),宗醫貫者開藥則帖帖補腎(囿於百病窮則歸腎),看過醫方集解的,遇到婦女開藥則帖帖加入逍遙散(囿於婦女多氣鬱)‥‥‥各家學說爭得面紅耳赤只囿於自己所接觸的小範圍,固守在一定的死訣之內,用藥一定要怎樣怎樣或怎樣怎樣,何其固執不通!?蔽帚而自珍,但實際上臨床效果卻不大。其實這些道理都對也都不對,當單獨看各家學說演繹的時候,會覺得似乎都是頗有道理,而臨床上在某個時候也確實都會看見這些現象,所以說這些學說是正確的,但在某些時候卻又看不見這些現象,所以說這些學說也不是完全的正確,換言之,這些學說反應的都只是部分的真理,而不是全部的真理,所以對這些不同的學說不能膠柱鼓瑟而固執不通,否則死執其一端常常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弊,抓住了其中的一個訣竅卻丟掉了其他更重要的全部訣竅。古人是用什麼方式來統合這些全部的學說的?必定是有一個方法的!否則全部的中醫資料豈不各學科各自為政,各吹各調的散成一團?!就是用脈法來統合全部的(上面藥王脈學醫案脈案8~~15都是例子),脈法因為基模數夠大,所以可以輕易的吃掉所有的這些學說,而不會有任何的困難,換言之,任何的學說在脈法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會互相衝突,不只在中醫的學說中有這種現象,甚至目前全部的西醫資料也都能被脈法吸收進來歸中醫使用而闊綽有餘,西為中用,洋為我用而不衝突,脈法基本上是一種吸星大法!
這種脈證合參(概念出自於內經)的用法,像吸星大法一樣吸進來,以脈法來破解這些諸家學說的衝突,吸收進來融合成一個整體,全部學說通通歸我使用是容易的。上述如果脾脈是虛無力的,當然就宗東垣用補脾;如果是澀脈,澀在何部則活何部的血;如果是細遲陽氣不足,不足在那邊當然就補那邊;如果是兩尺偏虧當然就宗醫貫補兩尺;如果婦女肝脈沈弦有氣鬱當然就理氣,甚至還能上焦東垣下焦火神,右脈醫貫左脈醫方集解呢!‥‥‥,宗內經所言的:「獨大、獨小、獨遲、獨陷‥‥‥‥ 者為病」,脈象那邊有問題,病機就在什麼地方,病機在什麼地方,就往那邊來開藥!這樣的用法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嗎?各家學說不是沒有任何的爭執而能融於一爐嗎?上述醫案8~~15不是明明白白的就是告訴我們,古名醫就是這樣巧妙的運用脈法來判斷看病的嗎?古人早就在這樣做了(脈學的研究始從黃帝內經延伸到清代,是經過了千年的時間考驗和沈澱的,早就確定了絕對性),這就是中醫啊!要不然中醫是長什麼樣子?!不會把脈!穿鑿附會在西醫上,強說脈管是一條長長的沒有什麼好研究的,以掩飾自己的不懂和無能,典型在夙昔證據在此(藥王脈學醫案脈案8~~15),對照一下就能明瞭正統中醫應該是長什麼模樣的了?!
大抵用藥要先胸無成見,然後才能自由靈活胸有成竹,古人名家用藥見一症(譬如頭痛),必先憑脈推論,胸中先無成見,次合脈詳查頭痛審定病機,或外感或內傷,或中氣不升或腎水失養,或肝風上逆或宿久血瘀,或是上述諸條以某種比例雜合而成,然後再擬定治法方藥。今人之治病因為脈學不懂無法細查其病機,唯憑自己的管見臆說,五行陰陽瞎著硬拼湊出一個應付的答案,毫無證據在手,全是猜測的理論說法,矇對矇錯就靠運氣了,喻嘉言說:「議藥而不議病(探討病機),乃是古今庸醫之通病」。其實單憑從望問所得的資料並不是第一手資料而且很有限,往往只是病人的自我感覺或感受,所以不免夾雜了很多不正確的訊息在內。
今人諉說脈學是小道不足學這句話,似乎是在暗示說懂脈學的不會使用望聞問這三診,憑脈診斷病是小道,脈是四診之末不足為學,持這種論調者其實很可笑,難道不是故意在放煙幕彈顛倒是非黑白嗎?!質諸臨床,請問歷代脈學大家有那一個人是不會使用或不精通其他三診的?只聽說過會其他三診而不會脈診的,沒聽說過會脈診而不會其他三診的,自古脈學大家往往同時也是其他三診的大家(附錄4),反而是精通其他三診而不懂脈診者在歷史上幾乎找不到!是知道會脈診者必兼懂其他三診,會三診者則未必能懂脈診,懂脈診者比不會脈診者,再怎麼比都還是多出了一診,由此看來,誰是大道誰是小道?不是很清楚嗎?
附錄:1 管窺臆說的瘋狂世界全憑自由心證,醫理推論不看證據(脈)可以隨意杜撰瞎說(問答錄94半夏瀉心湯的機理可以自由瞎說)
2管窺臆說的瘋狂世界全憑自由心證,醫理推論不看證據(脈)可以隨意杜撰瞎說(61.4條 桂枝湯可治頭痛的機理可以自由瞎說)
3管窺臆說的瘋狂世界全憑自由心證,醫理推論不看證據(脈)可以隨意杜撰瞎說(問答錄95的第四點,把脈的部位男女異位也可以自由瞎說)
4 現行最著名最重要的三本望聞問診經典(四診抉微、望診遵經、形色外診簡摩),試問那一本不是脈學大家所作的?!「四診抉微」的林之翰在此書中也是脈學家,「望診遵經」的汪宏也著作四言脈訣是脈學家,「形色外診簡摩」的周學海也是脈學大家。其餘像張石頑(張氏醫通)、陳士鐸(辨證奇聞、石室秘錄、辨證錄)、張景岳(景岳全書)、汪機(推求師意)、沈金鱉(沈氏尊生書)、龔廷賢(萬病回春、壽世保元)‥‥‥‥‥‥雖然沒有望問診的專著,但是望問診都混雜在他們的醫學巨著之中,絲毫不亞於前者,試問這裏面的那一個不是同時也是其他三診的大家?是知道會脈診者必懂的其他三診,會其他三診者未必能懂脈診也!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上接藥王脈學醫案脈案14‥‥‥‥古代名家醫案十數則(七)
陳修園醫案˙暑瀉
石城王福歉之妃,癸酉六月,受孕偶患泄瀉。府中有知醫者,用淡滲之藥止之,自後每月泄三五日。有作脾泄者,用參苓白朮散之類,二三服亦止。然每月必泄五七次。至次年三月生產後,連泄半月,日夜八九次,諸藥不效,驚惶無措,召予治之。診得兩寸尺俱平和,惟兩關洪大有力。予曰:此暑病也。以黃連香薷飲治之,一劑減半,再劑痊癒。惟肝脈未退,又用通元二八丹調理,半月後平復。
修園自記:
王曰:妃患泄近一載,諸醫未有言暑者,公猶言暑,何見也?予曰:見之於脈,兩關浮而洪大有力,故知為暑泄也。王曰:《脈經》云:風脈浮,暑脈虛。今洪大有力,非虛也,何以斷暑?予曰:暑傷氣,初感即發,其邪在肺,皮膚衛氣受病故脈虛。自去年六月,至今將十月矣,其邪自表入裡,蘊蓄日久,而暑熱日深,故其脈洪大而有力。王曰:暑病固矣,公斷非產後之病,又何見也?予曰:產脈見於尺寸,尺寸既平,於產何干?況病患於未產前,非產病益明矣。王曰:諸醫用藥,止效一時,而不能除根,何也?予曰:諸藥有分利者,有補養者,各執己見,未得其源也。其源在暑,若用暑藥,豈有不除根者哉?
陳修園醫案˙腹痛
瑞昌王孫鎮國將軍,久患腹痛,每飲諸藥不效,飲燒酒數杯頓止,無能識此病者。甲戌孟夏,予診治之,其脈左寸沈大有力,左關弦大而堅,時或一駃,左尺沈弱無力。予曰:此乃積血證也。彼不信。至仲冬,其疾大作,面紅目碧,眼胞浮腫,神亂氣促,腹痛飲燒酒亦不止。是夜診其脈,與初診無異,惟人迎、氣口二脈,洪滑侵上,知其有欲吐之意。投以塩湯一盞,遂大吐,吐出血餅,大如杯者、大如棗栗者各數十,兼有白飯、清水,夾雜如筆管者二三條,吐訖胸中寬快,仍不服藥。次日黎明,口鼻氣塞,四肢厥冷,昏不知人,心胸間微熱而已。予復診,幸兩尺猶存,根本尚在,急以燭火暴其曲池、虎口、中脘、氣海。病者略知有痛,即令官人挾坐,勿令睡倒,隨進獨參二服,手足微溫。繼用人參五錢,作理中湯,日與飲之,六脈微見。過七日,方開眼識人,小便始通。既以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兼服半月,元氣壯實,諸病悉除。
修園自記:
予用此湯,諸縉紳聞而問曰:《經》云:無實實,無虛虛。失血之證,而用補氣之藥,正乃實實虛虛,何也?予曰:此正無實實,無虛虛之治。先後診得肝脈弦大而堅,時或一駃,蓋肝主血,弦大而堅,血有餘也;時或一駃,血積而不行也。肺脈浮大,大者火也,氣弱不能運血也。脾脈微澀,脾主思,思則氣結,上不能生金也。其吐出之物,又皆白飯、清水;血成片塊,如棗、如條,氣為不足。既吐之後,以證觀之,血猶有餘,氣愈不足,若不用人參以助其氣,白朮以健其脾,附子以助陽,乾薑以暖血,甘草以和中,則經絡何以開通,血氣何以流行?望其甦也難矣!
※思考點:8~~15皆是古名家醫案,脈證合參是唯一不變的格式,古代的中醫就是這樣在用藥的,證據數不盡的典型在夙昔跑也跑不掉,一種學說必須要有證據,證要有脈的證據才行,脈也要有證的證據才行,而二者又必須符合臨床上的觀察所得,不能空口說白話,才能踏實而可行。因於戰火、個人私藏、口授只傳極少數的入室弟子(類似現在的內部資料))等因素,民初之後大致上脈法已經湮滅,後代中醫越走越偏,唯圖在口頭上作爭辯作想像世界,有效率也越來越低,大致清末民初以來,可觀而道理能圓通的書已經不多,死套秘方邯鄲學步不知其所以然者固有之,全憑己見臆測杜撰畫餅者更多,不說自己不懂未精,反誣賴說脈學是難懂渺茫的小道不足憑、不足學,以便塞人耳目,防杜眾人悠悠之口,以便行一手遮天之用!此等言論可笑至極,脈法若果真是如此的不堪用,上述醫案中的古醫諸賢豈非盡不如他或全是瘋子?!提倡脈法的扁鵲、華陀、仲景、孫思邈豈非只能幫他提鞋?!這些庸醫觀點不只在現代,在古代很多學藝不精的庸醫文章中也常能看到,只是民初之後變本加厲,劣璧逐良璧,背幾條湯頭歌訣,一招半式闖江湖,混口飯吃總是比大醫精誠來得容易的多,於是形成一股陋習而已。觀其出方則甚可笑,有不出三句必言祖宗仲景鞠躬三拜,補風捉影人未到而方已經先開好者,有不出三句必大劑姜附孟浪以為膽大火神門人沾沾自喜者,宗東垣者開藥則帖帖補脾(囿於脾胃主養五臟氣),宗清任者開藥則帖帖活血(囿於氣活血暢,何病不除),宗火神者開藥則帖帖姜附(囿於陽氣為人身之大寶),宗醫貫者開藥則帖帖補腎(囿於百病窮則歸腎),看過醫方集解的,遇到婦女開藥則帖帖加入逍遙散(囿於婦女多氣鬱)‥‥‥各家學說爭得面紅耳赤只囿於自己所接觸的小範圍,固守在一定的死訣之內,用藥一定要怎樣怎樣或怎樣怎樣,何其固執不通!?蔽帚而自珍,但實際上臨床效果卻不大。其實這些道理都對也都不對,當單獨看各家學說演繹的時候,會覺得似乎都是頗有道理,而臨床上在某個時候也確實都會看見這些現象,所以說這些學說是正確的,但在某些時候卻又看不見這些現象,所以說這些學說也不是完全的正確,換言之,這些學說反應的都只是部分的真理,而不是全部的真理,所以對這些不同的學說不能膠柱鼓瑟而固執不通,否則死執其一端常常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弊,抓住了其中的一個訣竅卻丟掉了其他更重要的全部訣竅。古人是用什麼方式來統合這些全部的學說的?必定是有一個方法的!否則全部的中醫資料豈不各學科各自為政,各吹各調的散成一團?!就是用脈法來統合全部的(上面藥王脈學醫案脈案8~~15都是例子),脈法因為基模數夠大,所以可以輕易的吃掉所有的這些學說,而不會有任何的困難,換言之,任何的學說在脈法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會互相衝突,不只在中醫的學說中有這種現象,甚至目前全部的西醫資料也都能被脈法吸收進來歸中醫使用而闊綽有餘,西為中用,洋為我用而不衝突,脈法基本上是一種吸星大法!
這種脈證合參(概念出自於內經)的用法,像吸星大法一樣吸進來,以脈法來破解這些諸家學說的衝突,吸收進來融合成一個整體,全部學說通通歸我使用是容易的。上述如果脾脈是虛無力的,當然就宗東垣用補脾;如果是澀脈,澀在何部則活何部的血;如果是細遲陽氣不足,不足在那邊當然就補那邊;如果是兩尺偏虧當然就宗醫貫補兩尺;如果婦女肝脈沈弦有氣鬱當然就理氣,甚至還能上焦東垣下焦火神,右脈醫貫左脈醫方集解呢!‥‥‥,宗內經所言的:「獨大、獨小、獨遲、獨陷‥‥‥‥ 者為病」,脈象那邊有問題,病機就在什麼地方,病機在什麼地方,就往那邊來開藥!這樣的用法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嗎?各家學說不是沒有任何的爭執而能融於一爐嗎?上述醫案8~~15不是明明白白的就是告訴我們,古名醫就是這樣巧妙的運用脈法來判斷看病的嗎?古人早就在這樣做了(脈學的研究始從黃帝內經延伸到清代,是經過了千年的時間考驗和沈澱的,早就確定了絕對性),這就是中醫啊!要不然中醫是長什麼樣子?!不會把脈!穿鑿附會在西醫上,強說脈管是一條長長的沒有什麼好研究的,以掩飾自己的不懂和無能,典型在夙昔證據在此(藥王脈學醫案脈案8~~15),對照一下就能明瞭正統中醫應該是長什麼模樣的了?!
大抵用藥要先胸無成見,然後才能自由靈活胸有成竹,古人名家用藥見一症(譬如頭痛),必先憑脈推論,胸中先無成見,次合脈詳查頭痛審定病機,或外感或內傷,或中氣不升或腎水失養,或肝風上逆或宿久血瘀,或是上述諸條以某種比例雜合而成,然後再擬定治法方藥。今人之治病因為脈學不懂無法細查其病機,唯憑自己的管見臆說,五行陰陽瞎著硬拼湊出一個應付的答案,毫無證據在手,全是猜測的理論說法,矇對矇錯就靠運氣了,喻嘉言說:「議藥而不議病(探討病機),乃是古今庸醫之通病」。其實單憑從望問所得的資料並不是第一手資料而且很有限,往往只是病人的自我感覺或感受,所以不免夾雜了很多不正確的訊息在內。
今人諉說脈學是小道不足學這句話,似乎是在暗示說懂脈學的不會使用望聞問這三診,憑脈診斷病是小道,脈是四診之末不足為學,持這種論調者其實很可笑,難道不是故意在放煙幕彈顛倒是非黑白嗎?!質諸臨床,請問歷代脈學大家有那一個人是不會使用或不精通其他三診的?只聽說過會其他三診而不會脈診的,沒聽說過會脈診而不會其他三診的,自古脈學大家往往同時也是其他三診的大家(附錄4),反而是精通其他三診而不懂脈診者在歷史上幾乎找不到!是知道會脈診者必兼懂其他三診,會三診者則未必能懂脈診,懂脈診者比不會脈診者,再怎麼比都還是多出了一診,由此看來,誰是大道誰是小道?不是很清楚嗎?
附錄:1 管窺臆說的瘋狂世界全憑自由心證,醫理推論不看證據(脈)可以隨意杜撰瞎說(問答錄94半夏瀉心湯的機理可以自由瞎說)
2管窺臆說的瘋狂世界全憑自由心證,醫理推論不看證據(脈)可以隨意杜撰瞎說(61.4條 桂枝湯可治頭痛的機理可以自由瞎說)
3管窺臆說的瘋狂世界全憑自由心證,醫理推論不看證據(脈)可以隨意杜撰瞎說(問答錄95的第四點,把脈的部位男女異位也可以自由瞎說)
4 現行最著名最重要的三本望聞問診經典(四診抉微、望診遵經、形色外診簡摩),試問那一本不是脈學大家所作的?!「四診抉微」的林之翰在此書中也是脈學家,「望診遵經」的汪宏也著作四言脈訣是脈學家,「形色外診簡摩」的周學海也是脈學大家。其餘像張石頑(張氏醫通)、陳士鐸(辨證奇聞、石室秘錄、辨證錄)、張景岳(景岳全書)、汪機(推求師意)、沈金鱉(沈氏尊生書)、龔廷賢(萬病回春、壽世保元)‥‥‥‥‥‥雖然沒有望問診的專著,但是望問診都混雜在他們的醫學巨著之中,絲毫不亞於前者,試問這裏面的那一個不是同時也是其他三診的大家?是知道會脈診者必懂的其他三診,會其他三診者未必能懂脈診也!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解傷寒論金匱要略第1條 以臨床現象來解釋傷寒論→→→從桂枝湯證講起 作者:陳建元
桂枝湯證是傷寒論的第一方,傷寒論成書之 後,歷代註譯者雖然有數百家,桂枝湯證的本質是什麼?根本沒有講清楚。很多人去解釋傷寒論,但重點或是放在對仲景的歌功頌德,或是放在考古學上,注意這是 不是仲景的真跡,或是放在頁次偏排順序的真偽,或是影射、暗示自己傳承於仲景,是中醫學的名門正宗,或是硬套六經六氣來解釋,越解釋越遠,這些對臨床幫助 都不大。歷代很多學者自誇研究了傷寒論數十年,結果卻講不出營衛是什麼?桂枝湯證的脈位在什麼地方?桂枝湯證的本質是什麼?這不是很奇怪嗎?
傷寒論並不是講佛學性理的書,很明顯的,仲景只是把他當時看到的臨床現象記載下來,而千百年來,人體的結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也就是說傷寒論中描述的現象,必然是臨床上可以看的到的現象。既然如此,後代對於傷寒論的解釋,就應該回歸臨床的現實面來看,以可以看到的臨床現象來解釋傷寒論才 對,若是以歷代最常見的混水摸魚方式,以玄理的方式來解釋傷寒論,就會發現「營衛」二字解釋了老半天,還是又回到原點的「營衛」二字,等於沒有解釋,這種 玄理的解釋方式對臨床是毫無幫助的。既然解釋不清楚,那為什麼用桂枝湯,有時還是會好?這是因為某些藥物有較廣泛的有效靶位區,所以有時候會有偶中的現 象,但實際上,用的人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會好?既然自己不懂,為什麼歷代醫家還喜歡跑去淌這趟混水,解釋傷寒論?其實這是攀龍附鳳的沾光心態,就是不懂也 要隨著古人呻吟幾句敷衍過去,但是這種不太健康的心態,製造了後代學習傷寒論的層層門檻,因為在學習之前,還要先撥開歷代胡亂解釋者所設下的層層迷障。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桂枝湯證是傷寒論的第一方,傷寒論成書之 後,歷代註譯者雖然有數百家,桂枝湯證的本質是什麼?根本沒有講清楚。很多人去解釋傷寒論,但重點或是放在對仲景的歌功頌德,或是放在考古學上,注意這是 不是仲景的真跡,或是放在頁次偏排順序的真偽,或是影射、暗示自己傳承於仲景,是中醫學的名門正宗,或是硬套六經六氣來解釋,越解釋越遠,這些對臨床幫助 都不大。歷代很多學者自誇研究了傷寒論數十年,結果卻講不出營衛是什麼?桂枝湯證的脈位在什麼地方?桂枝湯證的本質是什麼?這不是很奇怪嗎?
傷寒論並不是講佛學性理的書,很明顯的,仲景只是把他當時看到的臨床現象記載下來,而千百年來,人體的結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也就是說傷寒論中描述的現象,必然是臨床上可以看的到的現象。既然如此,後代對於傷寒論的解釋,就應該回歸臨床的現實面來看,以可以看到的臨床現象來解釋傷寒論才 對,若是以歷代最常見的混水摸魚方式,以玄理的方式來解釋傷寒論,就會發現「營衛」二字解釋了老半天,還是又回到原點的「營衛」二字,等於沒有解釋,這種 玄理的解釋方式對臨床是毫無幫助的。既然解釋不清楚,那為什麼用桂枝湯,有時還是會好?這是因為某些藥物有較廣泛的有效靶位區,所以有時候會有偶中的現 象,但實際上,用的人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會好?既然自己不懂,為什麼歷代醫家還喜歡跑去淌這趟混水,解釋傷寒論?其實這是攀龍附鳳的沾光心態,就是不懂也 要隨著古人呻吟幾句敷衍過去,但是這種不太健康的心態,製造了後代學習傷寒論的層層門檻,因為在學習之前,還要先撥開歷代胡亂解釋者所設下的層層迷障。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解傷寒論金匱要略第2條 桂枝湯證 作者:陳建元
桂枝湯證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去分辨出桂枝證?從脈症兩方面去分辦就能知道 ,但重點是在脈而不是在外症。凡是肺脈第1層虛而無力,肺脈第2層也是虛而無力,但兩層相比較起來,第1層還是比第2層稍稍有力些,這就是桂枝證的標準脈位,然後就接著問外症,如果外症是以上呼吸道的輕微感染為主,鼻鳴、乾嘔、鼻塞、流鼻水、頭痛、噴嚏,那就是典型的桂枝湯證,就可依桂枝湯使用,也會見到效果。相反的,如果是見到這些症狀,但是脈象不是長這個樣子,那就不是桂枝湯證,用了也沒效果。第56諸條講到一脈多葉的概念,脈是根是大倉庫,外症是葉是小倉庫,外症會依個人較弱的地方或微生物的特性先顯現,諸外症的表現則或有或無,或一症或二症或多症,故不能以外小倉庫為準來判定桂枝湯證,而應該以肺脈第1、2層為準來判定是否桂枝湯證。
桂枝證的本質就是肺脾氣血兩虛的人,患普通感冒和某些較輕微的流行性感冒(以肺為主,氣血兩虛中又以偏氣虛為主)。仲景從頭到尾都講6病,並不是講6經,換言之,桂枝湯證就是仲景描述臨床中看到的某類感冒的病理型態和表現, 他把它記載和描述下來,因為肺脾氣虛的人會給人一種林黛玉型,面白動作乏力、說話無力、好像人體氣血不足,抵抗外來風寒無力,很容易感冒、抵抗免疫力不足 的印象,仲景年代因為對五臟的劃分和歸類尚為完全底定成熟,所以仲景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做「營衛不足」,營是血,衛是氣,以表示這種氣血不足型普通感冒的 特徵和表現。這種感冒通常較輕微,所以才會說服一次桂枝湯有可能很快就痊癒,但因為仲景原來的設計中是還要吃粥溫覆,這在現今社會不太可能去做,所以用這 方時宜效法前賢張錫純再加入黃耆、防風、知母三味以代替吃粥溫覆的功用,效果同等,藥王脈學則認為如果把脈時,同時發現兩尺偏弱,左宜加熟地、右宜加羊霍 以助兩尺,否則感冒還是容易遷延。
太陽篇記載的鼻鳴、乾嘔、頭痛、惡風寒等 症狀全是普通感冒(肺經)的症狀(和流行性感冒以全身中毒表現為突出者並不相同),和膀胱經的病變關係也不大(除非是外感直接下竄變成泌尿系統發炎。一般 膀胱經病變以尿急、尿頻、腰痛、便秘、腹瀉為主症),那為什麼古人會誤值這些表現為膀胱經病變?這是因為一些法定傳染病,如腦炎、腦膜炎之類,感染時會稍 有外感的表現,很快一脈傳六,而表現出腦膜刺激徵的項背角弓反張現象,角弓反張表現在膀胱經所循部位,所以古人才會馬嘴接到牛頭上面去,歸屬在同一類,但 其實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的大部分條文,所描述的並不是這類的疾病。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桂枝湯證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去分辨出桂枝證?從脈症兩方面去分辦就能知道 ,但重點是在脈而不是在外症。凡是肺脈第1層虛而無力,肺脈第2層也是虛而無力,但兩層相比較起來,第1層還是比第2層稍稍有力些,這就是桂枝證的標準脈位,然後就接著問外症,如果外症是以上呼吸道的輕微感染為主,鼻鳴、乾嘔、鼻塞、流鼻水、頭痛、噴嚏,那就是典型的桂枝湯證,就可依桂枝湯使用,也會見到效果。相反的,如果是見到這些症狀,但是脈象不是長這個樣子,那就不是桂枝湯證,用了也沒效果。第56諸條講到一脈多葉的概念,脈是根是大倉庫,外症是葉是小倉庫,外症會依個人較弱的地方或微生物的特性先顯現,諸外症的表現則或有或無,或一症或二症或多症,故不能以外小倉庫為準來判定桂枝湯證,而應該以肺脈第1、2層為準來判定是否桂枝湯證。
桂枝證的本質就是肺脾氣血兩虛的人,患普通感冒和某些較輕微的流行性感冒(以肺為主,氣血兩虛中又以偏氣虛為主)。仲景從頭到尾都講6病,並不是講6經,換言之,桂枝湯證就是仲景描述臨床中看到的某類感冒的病理型態和表現, 他把它記載和描述下來,因為肺脾氣虛的人會給人一種林黛玉型,面白動作乏力、說話無力、好像人體氣血不足,抵抗外來風寒無力,很容易感冒、抵抗免疫力不足 的印象,仲景年代因為對五臟的劃分和歸類尚為完全底定成熟,所以仲景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做「營衛不足」,營是血,衛是氣,以表示這種氣血不足型普通感冒的 特徵和表現。這種感冒通常較輕微,所以才會說服一次桂枝湯有可能很快就痊癒,但因為仲景原來的設計中是還要吃粥溫覆,這在現今社會不太可能去做,所以用這 方時宜效法前賢張錫純再加入黃耆、防風、知母三味以代替吃粥溫覆的功用,效果同等,藥王脈學則認為如果把脈時,同時發現兩尺偏弱,左宜加熟地、右宜加羊霍 以助兩尺,否則感冒還是容易遷延。
太陽篇記載的鼻鳴、乾嘔、頭痛、惡風寒等 症狀全是普通感冒(肺經)的症狀(和流行性感冒以全身中毒表現為突出者並不相同),和膀胱經的病變關係也不大(除非是外感直接下竄變成泌尿系統發炎。一般 膀胱經病變以尿急、尿頻、腰痛、便秘、腹瀉為主症),那為什麼古人會誤值這些表現為膀胱經病變?這是因為一些法定傳染病,如腦炎、腦膜炎之類,感染時會稍 有外感的表現,很快一脈傳六,而表現出腦膜刺激徵的項背角弓反張現象,角弓反張表現在膀胱經所循部位,所以古人才會馬嘴接到牛頭上面去,歸屬在同一類,但 其實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的大部分條文,所描述的並不是這類的疾病。
【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Re: 【分享】一個專門探索脈學的部落格———藥王脈學
藥王脈學解傷寒論金匱要略第16條 看症套方不等於辨證論治,抓主症也不等於抓病機 作者:陳建元
上條講了辨證論治的起源,也說明了辯證論治就是一組聯合症狀。但有一個重點概念不能混淆,那就是:「看症套方不等於辨證論治,抓主症也不等於抓病機」。辨證論治雖然是抓住一組的聯合症狀來作判斷,但並不是指說聯合這幾個症狀,然後就來套用仲景方,而是指從這幾個症狀中,先對比找出病機之 後,再循著這個病機來下藥,仲景雖然附有方劑,但那只是提示該往那個方向去找,而不是要去套方,病機摸清了,自己就能組出藥方,換言之,仲景方只是一種範 例,這是活法,不是死法。不少大師鼓吹的辦證論治,在本質上其實不是辨證論治,而是看症套方(揀方治病),看症套方的意思就是抓住了幾個仲景傷寒論中說過 的外症,然後就拿仲景方來套,這種作法是把病機的探討完全給架空了,美其名是抓主症,其實又回到了頭痛醫頭的秘方世界,這是死法,不是活法。內經一貫的思想,是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也就是看病要先找到病機,然後才能下藥,不找到病機之前是談不上用藥的,病機約30個左右,即藥王脈學49條中的那些,這都是內經中的學問。
看症套方的效果是不確定的,當病 機與症狀平行時就有效,當病機與症狀不平行時就無效,這樣的用法學問無根,變成揀方治病,方劑的使用純憑試驗,內經中的醫理、脈理、臟象則全部架空,這帖 效果用的不錯就繼續用,效果差時再換一帖試試看,試想,就是沒學過中醫的人,書局買本秘方大全,也能馬上開始這樣做,秘方大全中教人的那套用法就是「抓主 症」,大全中會寫出幾個主症,核對這幾個主症後,看那帖最像就用哪一帖,而傷寒論中的方子,當然也全部都收在裡面,抓某個主症就用桂枝湯,抓某個主症就用 白虎湯‥‥‥連禁忌都叮嚀的很清楚。雖然這種抓主症揀方治病的方式,是給沒學過醫學的人一個方便法門,也往往是學醫的一個過程,總要揀方治病個幾年,才會 發現,原來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就像孫思邈所講的:等到用藥三年後,才會發現窮途末路,原來天下沒有可以套用的方劑!病情變化多端複雜,天下豈有那麼多剛剛 好對著的方子,轉而追求掌握脈證的辨證學問,但很多大師混淆視聽,把揀方治病硬說成是辯證論治,或說這是高深的學問高不可攀,或說這是中醫的正宗,或誇大療效的每次都是一劑知二劑已,其實說穿了,不過秘方大全一本,核對條目上的症狀描述,揀方治病而已,抓幾個主症,何時矇對何時矇錯?誰也不知道,誰也沒把握。錯誤的說法,誤導了多少對中醫有熱情的人走入迷魂網,高高舉起,再重重的摔下,這是我不殺中醫,中醫卻因我而亡了。【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
上條講了辨證論治的起源,也說明了辯證論治就是一組聯合症狀。但有一個重點概念不能混淆,那就是:「看症套方不等於辨證論治,抓主症也不等於抓病機」。辨證論治雖然是抓住一組的聯合症狀來作判斷,但並不是指說聯合這幾個症狀,然後就來套用仲景方,而是指從這幾個症狀中,先對比找出病機之 後,再循著這個病機來下藥,仲景雖然附有方劑,但那只是提示該往那個方向去找,而不是要去套方,病機摸清了,自己就能組出藥方,換言之,仲景方只是一種範 例,這是活法,不是死法。不少大師鼓吹的辦證論治,在本質上其實不是辨證論治,而是看症套方(揀方治病),看症套方的意思就是抓住了幾個仲景傷寒論中說過 的外症,然後就拿仲景方來套,這種作法是把病機的探討完全給架空了,美其名是抓主症,其實又回到了頭痛醫頭的秘方世界,這是死法,不是活法。內經一貫的思想,是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也就是看病要先找到病機,然後才能下藥,不找到病機之前是談不上用藥的,病機約30個左右,即藥王脈學49條中的那些,這都是內經中的學問。
看症套方的效果是不確定的,當病 機與症狀平行時就有效,當病機與症狀不平行時就無效,這樣的用法學問無根,變成揀方治病,方劑的使用純憑試驗,內經中的醫理、脈理、臟象則全部架空,這帖 效果用的不錯就繼續用,效果差時再換一帖試試看,試想,就是沒學過中醫的人,書局買本秘方大全,也能馬上開始這樣做,秘方大全中教人的那套用法就是「抓主 症」,大全中會寫出幾個主症,核對這幾個主症後,看那帖最像就用哪一帖,而傷寒論中的方子,當然也全部都收在裡面,抓某個主症就用桂枝湯,抓某個主症就用 白虎湯‥‥‥連禁忌都叮嚀的很清楚。雖然這種抓主症揀方治病的方式,是給沒學過醫學的人一個方便法門,也往往是學醫的一個過程,總要揀方治病個幾年,才會 發現,原來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就像孫思邈所講的:等到用藥三年後,才會發現窮途末路,原來天下沒有可以套用的方劑!病情變化多端複雜,天下豈有那麼多剛剛 好對著的方子,轉而追求掌握脈證的辨證學問,但很多大師混淆視聽,把揀方治病硬說成是辯證論治,或說這是高深的學問高不可攀,或說這是中醫的正宗,或誇大療效的每次都是一劑知二劑已,其實說穿了,不過秘方大全一本,核對條目上的症狀描述,揀方治病而已,抓幾個主症,何時矇對何時矇錯?誰也不知道,誰也沒把握。錯誤的說法,誤導了多少對中醫有熱情的人走入迷魂網,高高舉起,再重重的摔下,這是我不殺中醫,中醫卻因我而亡了。【少量引用請註明作者出處,大量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藥王脈學講壇】http://tw.myblog.yahoo.com/19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