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崩漏門
2=標題= 第一節,經論血崩屬悲哀陽氣內動
素問曰: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為心下崩,數溲血。
2=標題= 第二節,經論血崩屬悲哀熱氣在中
素問曰:
悲哀太過,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故血走而崩也。
2=標題= 第三節,經論血崩屬陰虛陽搏
素問曰:
陰虛陽搏謂之崩。
2=標題= 第四節,經論血溢屬勞力傷腸胃絡脈
靈樞曰:
猝然飲食,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陰絡傷則血內溢,
血內溢則後血,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外。
〔慎齋按〕
已上經論三條,序婦人血崩之屬內傷為病也。
血崩有得之悲哀者,此七情傷心之崩也,有得之勞力者,此內傷勞倦之崩也。
2=標題= 第五節,經論血崩屬於熱
運氣曰: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民病血泄。
少陽在澩,火淫所勝,民病便血,歲金小及,炎火乃行,民病下血。
綱目曰:
是火炎助心,血盛而血下也。
2=標題= 第六節,經論血崩屬於寒
運氣曰:
太陰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民病血泄。
太陽之勝,血脈凝泣,感為血泄。
陽明司天之氣,民病便血,治以諸熱。
綱目曰:
是寒攻心,血虛而下血也。
2=標題= 第七節,經論血崩尼於風
運氣曰:
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風勝乃搖,候乃大溫,民病血崩。
〔慎齋按〕
已上經論三條,序婦人血崩之屬火熱、風寒、外感為病也。
血崩固屬內傷不足證,而火熱風寒客邪之感,亦間有之。
但血崩為婦人前陰病,屬於內因,運氣血泄便血,是言大腸下血,屬於外因。
綱目列之血崩證內則誤矣。
序書之訛,在於全善且然,而況下此乎,故存以俟正之。
2=標題= 第八節,金匱論血崩屬三焦絕經
張仲景曰:
寸囗脈微而緩,微者衛氣梳,梳則其膚空;緩者胃弱不實,則榖消而水化;榖人於胃,
脈道乃行,水人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府必梳,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2=標題= 第九節,金匱論崩漏屬虛寒相搏
張仲景曰:
寸囗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曰革,
婦人則半產漏下。
〔慎齋按〕
已上金匱二條,序婦人崩漏本於三焦絕經,而?F減之脈,為虛寒相搏之病也。
2=標題= 第十節,崩漏屬敗血膿積
王海藏曰:
或因胎產,或因酒色,前後脫血,帶漏不已。先由子臟,俱入赤腸,滓液惡穢,
前行太週,滓糞燥結,後滯不通,此胎腸俱病,治宜推去敗血膿積,益血致新也。
心所不生,脾所不裹,肝所小藏,此三焦經絕也。宿雖為病,亦有淺深新久,
治亦從輕重之。
2=標題= 第十一節,血崩有瘀屬惡血未盡
戴原禮曰:
血大至日崩,或清或濁,或純下瘀血,勢不可止。
有崩甚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又見血色瘀黑,愈信惡血之說,不敢止截。
大凡血之為患,欲出未出之際,停在腹中,即成瘀血,以瘀為惡,
又焉知瘀之不為虛冷乎。
瘀而腹痛,血行則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則痛止。芎歸湯加薑附,止其血而痛自止。
2=標題= 第十二節,血崩屬涎鬱胸膈
朱丹溪曰:
有涎鬱胸中,清氣不升,故經脈壅遏而降下,非開涎小足以行氣,
非氣升則血不能歸隧道。
此論血泄之義甚明,蓋以開胸膈間之濁涎,則清氣升,清氣升,則血歸隧道而不崩矣。
其證或腹滿如孕,或臍腹?豯h,或血結成片,或血出則快,止則悶,或臍上動。
治宜開結痰,行滯氣,消污血。
〔慎齋按〕
已上三條,序血崩之屬污血痰涎,實邪為病也。
凡病先明虛實寒熱,如崩漏證,有虛有實,有寒有熱。虛者主於血虛氣虛,陰虛陽虛。
實者主於污瘀惡血,痰涎鬱滯。虛則為寒為冷,實則為火為熱,
此證之不可不先辨者也。
2=標題= 第十三節,崩漏屬衝任血虛不能約制
聖濟總錄曰:
婦人崩漏病,經血淋瀝不斷是也。
衝任之脈,所至有時,若非時而下,猶器之津洩,故名曰漏下。
蓋由血虛氣衰,不能約制。又有瘀血在內,因冷熱不調,使血敗。其色或赤如豆汁,
黃如爛瓜,黑如衃,青如藍,血如膿,五色隨五臟虛損而漏應焉。
2=標題= 第十四節,崩下屬衝任氣虛不能制
朱丹溪曰:
崩下由臟腑傷損,衝任二脈血氣俱虛故也。
二脈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勞傷過極,衝任氣虛,
不能約制經血,故忽然而下,謂之崩中暴下。
治當大補氣血,升舉脾胃之氣,微加鎮墜心火之藥以治心,補陰瀉陽,而崩自止。
東垣有治法,但小言熱,其主在寒,學者宜細思之。
2=標題= 第十五節,血崩屬陽虛不足
趙養葵曰:
血崩之疾,當分陰陽而治。
氣血人身之陰陽也,陽主升,陰主降,陽根陰,陰根陽,一升一降,循經而行,
無崩漏也。
若陽有餘則升者勝,血出上竅,陽不足則降者勝,血出下竅,總之血隨陽氣而升降。
陽氣者風也,風能上升,然必須東方之溫風始能升,故用助風益氣湯。
凡氣虛不能攝血而崩者,其人必面白,尺脈虛大,食飲無味,久病者有之。
〔慎齋按〕
已上三條,序血駽之屬血虛、氣虛、陽虛不足也。
血崩本為血病,而有陽氣之虛者,血脫氣亦脫也,陰陽相維,互為其根,陰血大下,
陽不能維,固當以無形之氣生有形之血也。
2=標題= 第十六節,血崩屬熱為陽脈有餘病
張子和曰:
婦人天癸盡,本小當下血,血得熱而流散,非寒也。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甚,
則肺葉布,心系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
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脈不足,陽脈有餘,數則內崩血下流,
世有以虛損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劑黃連解毒湯。
2=標題= 第十七節,血崩屬陽乘於陰為陽邪有餘病
許學士曰:
崩中多用止血及補血藥,不效,以霹靂酒治之,此陽乘於陰,所謂天暑地熱,
經水沸溢是也。經云:「陰虛者尺胍虛浮,陽搏者寸脈弦急也」。是為陰血不足,
陽邪有餘,故為失血內崩證,用奇效四物加膠艾,再入黃芩。
醫曰:「心主血,血得熱則行,得寒則止。」故漏下屬熱兼虛者,四物加黃連。
凡婦人感熱,血脈妄行,病曰熱崩,以抑氣散,倍加生地。
2=標題= 第十八節,血崩屬熱不可作寒論
王海藏曰:
婦人血崩,來如潮湧,明是熱勢妄行,豈可作寒論,治宜清補,兼升提,不可驟止。
2=標題= 第十九節,經血暴崩屬火熱為喜怒驚恐所致
張子和曰:
婦人經血,終於七七之數,數外暴下,經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
憂急驚恐所致然也。
慎不可作冷病治之,用峻熱之藥則死,可用黃連解毒湯以清於上,
更用蓮房殼灰棕灰以滲於下,後用四物加胡索散,涼血和經之藥。
2=標題= 第二十節,血崩屬陰虛火逼妄行關心腎二經
馬玄臺曰:
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蓋尺脈既虛,虛則血已損,寸脈搏擊,虛火愈熾,
謂之曰崩,由 火逼而妄行也。
婦人血崩,是從胞絡宮來,血久下行,已為熟徑,則本宮血乏,
十二經之血皆從此滲漏矣。然
胞絡下繫於腎,上通於心,故此證實關心腎二經,宜有陰虛陽搏之脈也。
束垣用十二經引經之藥,使血歸十二經,然後用黑藥止之。若徙用黑藥,
不先服領血歸經藥,病亦難愈也。
女科經綸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婦女、嬰兒(小孩)的疾病,歡迎在此貼!中醫婦兒科
有關婦女、嬰兒(小孩)的疾病,歡迎在此貼!中醫婦兒科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6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女科經綸
第二十一節,血崩屬真陰不能鎮守包絡相火
張潔古曰:
崩者,倏然暴下也。漏者,淋瀝不斷也。
將息失宜,勞役過度,喜怒不常,大傷於肝,肝為血府,傷則小藏血,而為崩中漏下。
或悲思憂恐太甚,陽氣內動,真陰虛,小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
宜養血安神為主。
或困脾胃氣虛下陷,腎與相火相合,濕熟下迫而致,宜調脾養血為主。
或大小新產,遽觸房事,皆作崩漏,或經水未絕,慾熾而傷血海,亦致崩漏;
皆宜養血鎮守為上。
2=標題= 第二十二節,崩漏屬脾胃虛火乘心包
李東垣曰:
女子漏下惡血,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皆由飲食不節,或勞傷形體,
或心氣不足,致令心火乘脾,脾土受邪。
夫脾土,滋榮周身者也。心生血,血主脈。二者受邪,病皆在脈,脈血之府也,
心脈之神也,心不主令,包絡代之。心系者,包絡命門之脈也,主月事生孕,
因脾胃虛而心包乘之,故漏下血水不止。
當除濕去熱,用升陽除濕湯,此藥乃從權衡之法,以風藥勝濕,為胃氣下陷而迫於下,
以救其血之暴崩也。
若病愈,經血惡物已盡,主病雖除,後必須以黃耆、人參、甘草、當歸之類,
數服以補之。
若經血惡物下之不絕,尤宜救根本,當益脾胃,退心火之亢甚,是治其根蒂也。
2=標題= 第二十三節,崩漏屬心火亢甚肝實不納血
虞天民曰:
婦人崩漏不止,先因心火亢甚,於是血脈泛溢,以致肝實而不納血,出納之道遂廢。
經曰:「子能令母實」。是肝腎之相火,挾心火之勢,從而相扇,所以月水錯經妄行,
無時而泛溢也。
若不早治,漸而崩中;甚則為血枯發熱勞極證,不可治矣。
〔慎齋按〕
已上八條,序崩漏之屬火熱為病也。
血崩漏下,內經運氣均主於火,然火亦有虛實之分,惟子和、學士、海藏三家,
則以陽邪有餘立論,故有不可作寒冷治法之說。
至潔古、東垣雖言包絡相火,心火乘脾,而曰真陰虛,曰脾胃虛,
則又不可純以火熱為治矣。玄臺、天民亦從張李以發明其未盡,臨是證者,毋竟從火治,
必兼潔古、東垣之論,為不易也。
2=標題= 第二十四節,血崩屬寒在下焦
陳良甫曰:
婦人衝任二脈,為經脈之海,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陰陽和平,則經下依時。
如勞傷不能約制,忽然暴下,甚則昏悶。
若寸脈微遲,為寒在上焦,則吐血衄血。尺脈微遲,為寒在下焦,則崩血便血。
法當調補脾胃為主。
2=標題= 第二十五節,崩漏日久化寒主升舉論
李東垣曰:
聖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
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己下脫。水瀉不止,是後陰之氣血又下陷。
後陰者,主有形之物,前陰者,精氣之門戶。前後二陰俱下,是病人周身之氣,
常行秋冬之令,主肅殺收藏。
人身中陽氣升浮,榖氣上行,則陽生陰長,春夏是也。既病則周身氣血皆不生長,
榖氣不升,前雖屬熱,下焦久脫,已化為寒。
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急救之,瀉寒以熱,除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生長,
補養氣血,不致偏枯。
聖人立治法云,濕氣大勝,以所勝助之,用風木上升是也。
經云:「風勝濕。」是以所勝平之,當和調胃氣而滋元氣。如不止,用風藥以勝濕,
此之謂也。
2=標題= 第二十六節,血崩服寒藥變寒用熱治法
薛立齋曰:
有婦人患崩,過服寒藥,脾胃久虛,中病未已,寒病復起,煩渴引飲,粒米不進,
昏憒時作,脈洪大,按之微弱,此無根之火,內虛寒而外假熱也,十全大補加附子;
崩減,日服八味丸愈又有久患崩,服四物涼血劑,或作或止,有主降火,如腹痛,
手足俱冷,此脾胃虛寒所致,先 用附子理中湯,次用濟生歸脾、補中益氣二湯,
崩頓愈。若泥痛無補法,則誤矣。
〔慎齋按〕
已上三條,序血崩之屬虛寒為病也。
血崩屬火熱致病者多,崩中日久,則熱變為寒,亦有服寒涼過甚,中寒內生者,東垣、
立齋之案治,小可不留意也。
崩漏有實、有虛、有熱、有寒,寒熱虛實之辨明,而治法可以不忒矣。
2=標題= 第二十七節,崩漏有五色之分
王叔和曰:
五崩何等類?
師曰: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絳。黃崩者,形如爛瓜。青崩者,形如藍色。
黑崩者,形如衃血。
2=標題= 第二十八節,崩有陰陽以五色分五臟屬虛冷所致
齊仲甫曰:
受熱而色赤者,謂之陽崩。受冷而色白者,謂之陰崩。
五臟皆虛,五色隨崩俱下,一臟虛,隨臟見色而下。其色白如涕,知肺臟之虛冷也。
其色青如藍,知肝臟之虛冷也。其色黃如爛瓜,知脾臟之虛冷也。其色赤如絳,
知心臟之虛冷也。
其色黑形如肝血,知腎臟之虛冷也。五臟俱虛,五色相雜,謂之五崩。
2=標題= 第二十九節,崩漏有陰證陽證之分
龔雲林曰:
崩漏之證,有陰陽。
若埽人年五十後,經止數年,忽然又行,兼腹痛,或身熱囗渴者曰崩,此陰謹也。
若婦人年三十四十後,經行三十日,湧暴小止者曰漏,此陽證也。
〔慎齋按〕
已上二條,序崩漏有陰陽、五色、五臟之見證也。
2=標題= 第三十節,血崩心痛名殺血心痛
陳良甫曰:
婦人血崩心痛,名曰殺血心痛,由心脾血虛也。
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者,亦虛也。
用馬賊骨炒末,醋湯下失笑散。
2=標題= 第三十一節,血崩心痛屬血虛心無所養
薛立齋曰:
血崩兼心痛者,心主血,去血週多,心無所養,以致作痛,十全湯倍參、朮多服。
如瘀血不行者,失笑散。
陰血耗散者,烏賊丸收歛之。
〔慎齋按〕
已上二條,序血崩有兼心痛之證也。
2=標題= 第三十二節,治崩漏先調其氣
許叔微曰:
治下血不止,成五色崩漏,香附是婦人仙藥,醋炒為末,久服為佳。
又曰:女人以氣血為主,小知因氣小先理,然後血脈不煩,即生崩帶諸證,抑氣散,
異香四神散,大有奧理。
〔慎齋按〕
香附味辛氣溫,能行十二經八脈,為血中耗氣之藥,婦人虛寒,氣鬱不舒,用之固宜。
若陰虛血熱,有囗乾燥渴,骨蒸,五心煩熱等證,而必謂婦人之仙藥以用之,
末免抱薪救火矣,慎之。
2=標題= 第三十三節,崩與漏有分證治法
李太素曰:
崩為急證,漏為緩病。
崩必是大怒傷肝,衝動血海;或火盛之極,血熱沸騰而然。
漏則房勞過度,傷損衝任二脈,氣虛不能約制經血;或其人平素多火,血不能安,
故小時漏泄。崩宜理氣降火升提;漏宜滋陰養氣養血,或兼制火。
2=標題= 第三十四節,治血崩有初中末之三法
方約之曰:
血屬陰,靜則循經榮內,動則錯經妄行,故七情過極,則五志亢甚,經血暴下,
久而不止,謂之崩中。
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復其舊。
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涼,則滔天之勢小能遏。若止澄其源,而小復其舊,
前孤陽之浮無以止,不可不審也。
〔慎齋按〕
治崩之法,有消逐污血,有寒涼降火,有收澀固脫,有大升大舉,有扶脾健胃,
有補氣補血,有溫暖下焦,種種不一。
方氏三法,分初中末,有倒行逆施之弊,予謂中法當為初法,初法當為末法,
末法當為中法,庶無差治也。
2=標題= 第三十五節,治崩漏宜調脾胃為主
薛立齋曰:
人以脾胃為本,納五榖,化精微,清者入榮,濁者人衛,陰陽得此,是謂橐籥。
人得土以養百骸,失土則枯。東垣以飲食自傷,醫多妄下,清氣下陷,濁氣小降,
乃生瞋脹,所以胃脘之陽不能升舉其氣,陷入中焦,當用補中湯,使濁氣得降,
不治自安。若因飽食後致崩漏,是傷脾氣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所致,
宜甘溫之劑調補脾胃,則血自歸瀅。若誤用寒涼,損傷胃氣,則不能攝血歸經。
東垣曰:「凡下血證,須用四君子湯收功。」厥有旨哉,此皆從脾胃本源病治,
不可不知也。〔慎齋按〕
已上四條,序治崩漏之大略也。
2=標題= 第三十六節,婦人血崩服四物湯問
王海藏曰:
婦人月事不至,是為胞閉,為血不足,宜服四物湯。婦人崩者,是為血有餘,
亦服四物湯何也?曰:婦人月事不至者,內損其原,不能生血,故胞閉不通,是血不足,
宜服四物湯,是益原和血之藥也。
崩中者,是血多也;暴損其原,是火逼妄行,涸竭為根,亦宜四物湯,
乃潤燥益原之藥也。
2=標題= 第三十七節,崩漏屬虛熱用藥之法
朱丹溪曰:
崩漏有虛有熱,虛則下溜,熱則宣通。
氣虛血虛,皆以四物加參、耆。因勞力者加升麻,熱加黃芩,寒加乾薑。
又曰:
漏下乃熱而虛,四物加黃連。崩過多者,先用五靈一服。
紫色成塊者,血熱也,四物加柴胡、黃連,後用四物加黑薑。
急則治標,用白芷湯下百草霜。
2=標題= 第三十八節,崩漏分諸證用藥之法
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又云:「陽絡傷,血外溢,陰絡傷,血內溢。」又云:
「脾統血,肝臟血。」
其為患:因脾胃虛損,不能攝血歸經。或因肝經有火,血得熱而下行。或因肝經有風,
血得風而妄行。或因怒動肝火,血熱沸騰。或因脾經鬱熱,血不歸經。或因悲哀太過,
胞絡傷而下崩。
治療之法:
脾胃虛弱者,六君子加芎、歸、柴胡。
脾胃虛陷者,補中湯加白芍、山梔。
肝經血熱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梔、蒼朮。
肝經風熱者,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加山梔、白芍、丹皮。
n若怒動肝火,亦用前藥。
脾經鬱火者,歸脾湯加山梔、柴胡、丹皮。
悲傷胞絡者,四君子加升、柴、山梔。
故丹溪、東垣云:「凡下血證,須四君子收功」。斯言厥有旨也。
若大去血後,毋以脈診,急用獨參湯。
若發熱潮熱,咳嗽脈數,乃元氣虛弱,假熱之脈也,尤當用人參。
此等證無不由脾胃先損,故脈洪大,察其中有胃氣受補則可救,設用寒涼,
復傷脾胃生氣,反不能攝血歸源,是速其危也。
2=標題= 第三十九節,血崩用藥有三治
醫壘元戒曰:
女子經病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澀之益之。血閉久而成竭者,宜益之破之。
破血有三治:
始則四物人紅花,調黃耆、肉桂。
次則四物人紅花,調鮫鯉甲、桃仁、桂,童便和酒煎服。
末則四物人紅花,調易老沒藥散。
〔慎齋按〕
已上四條,序治血崩用藥之大法也。
2=標題= 第四十節,血熱崩漏用荊芥四物湯論
武叔卿曰:
血藏於肝,盰氣小升,則熱迫於下,故血不能藏而崩也。況厥陰之經環陰器,
廷孔前陰皆屬之荊芥升肝氣,香附理肝氣,條芩除內熱,四物養血涼血,故能收功也。
張潔古曰:
崩者,倏然暴下也。漏者,淋瀝不斷也。
將息失宜,勞役過度,喜怒不常,大傷於肝,肝為血府,傷則小藏血,而為崩中漏下。
或悲思憂恐太甚,陽氣內動,真陰虛,小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
宜養血安神為主。
或困脾胃氣虛下陷,腎與相火相合,濕熟下迫而致,宜調脾養血為主。
或大小新產,遽觸房事,皆作崩漏,或經水未絕,慾熾而傷血海,亦致崩漏;
皆宜養血鎮守為上。
2=標題= 第二十二節,崩漏屬脾胃虛火乘心包
李東垣曰:
女子漏下惡血,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皆由飲食不節,或勞傷形體,
或心氣不足,致令心火乘脾,脾土受邪。
夫脾土,滋榮周身者也。心生血,血主脈。二者受邪,病皆在脈,脈血之府也,
心脈之神也,心不主令,包絡代之。心系者,包絡命門之脈也,主月事生孕,
因脾胃虛而心包乘之,故漏下血水不止。
當除濕去熱,用升陽除濕湯,此藥乃從權衡之法,以風藥勝濕,為胃氣下陷而迫於下,
以救其血之暴崩也。
若病愈,經血惡物已盡,主病雖除,後必須以黃耆、人參、甘草、當歸之類,
數服以補之。
若經血惡物下之不絕,尤宜救根本,當益脾胃,退心火之亢甚,是治其根蒂也。
2=標題= 第二十三節,崩漏屬心火亢甚肝實不納血
虞天民曰:
婦人崩漏不止,先因心火亢甚,於是血脈泛溢,以致肝實而不納血,出納之道遂廢。
經曰:「子能令母實」。是肝腎之相火,挾心火之勢,從而相扇,所以月水錯經妄行,
無時而泛溢也。
若不早治,漸而崩中;甚則為血枯發熱勞極證,不可治矣。
〔慎齋按〕
已上八條,序崩漏之屬火熱為病也。
血崩漏下,內經運氣均主於火,然火亦有虛實之分,惟子和、學士、海藏三家,
則以陽邪有餘立論,故有不可作寒冷治法之說。
至潔古、東垣雖言包絡相火,心火乘脾,而曰真陰虛,曰脾胃虛,
則又不可純以火熱為治矣。玄臺、天民亦從張李以發明其未盡,臨是證者,毋竟從火治,
必兼潔古、東垣之論,為不易也。
2=標題= 第二十四節,血崩屬寒在下焦
陳良甫曰:
婦人衝任二脈,為經脈之海,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陰陽和平,則經下依時。
如勞傷不能約制,忽然暴下,甚則昏悶。
若寸脈微遲,為寒在上焦,則吐血衄血。尺脈微遲,為寒在下焦,則崩血便血。
法當調補脾胃為主。
2=標題= 第二十五節,崩漏日久化寒主升舉論
李東垣曰:
聖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
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己下脫。水瀉不止,是後陰之氣血又下陷。
後陰者,主有形之物,前陰者,精氣之門戶。前後二陰俱下,是病人周身之氣,
常行秋冬之令,主肅殺收藏。
人身中陽氣升浮,榖氣上行,則陽生陰長,春夏是也。既病則周身氣血皆不生長,
榖氣不升,前雖屬熱,下焦久脫,已化為寒。
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急救之,瀉寒以熱,除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生長,
補養氣血,不致偏枯。
聖人立治法云,濕氣大勝,以所勝助之,用風木上升是也。
經云:「風勝濕。」是以所勝平之,當和調胃氣而滋元氣。如不止,用風藥以勝濕,
此之謂也。
2=標題= 第二十六節,血崩服寒藥變寒用熱治法
薛立齋曰:
有婦人患崩,過服寒藥,脾胃久虛,中病未已,寒病復起,煩渴引飲,粒米不進,
昏憒時作,脈洪大,按之微弱,此無根之火,內虛寒而外假熱也,十全大補加附子;
崩減,日服八味丸愈又有久患崩,服四物涼血劑,或作或止,有主降火,如腹痛,
手足俱冷,此脾胃虛寒所致,先 用附子理中湯,次用濟生歸脾、補中益氣二湯,
崩頓愈。若泥痛無補法,則誤矣。
〔慎齋按〕
已上三條,序血崩之屬虛寒為病也。
血崩屬火熱致病者多,崩中日久,則熱變為寒,亦有服寒涼過甚,中寒內生者,東垣、
立齋之案治,小可不留意也。
崩漏有實、有虛、有熱、有寒,寒熱虛實之辨明,而治法可以不忒矣。
2=標題= 第二十七節,崩漏有五色之分
王叔和曰:
五崩何等類?
師曰: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絳。黃崩者,形如爛瓜。青崩者,形如藍色。
黑崩者,形如衃血。
2=標題= 第二十八節,崩有陰陽以五色分五臟屬虛冷所致
齊仲甫曰:
受熱而色赤者,謂之陽崩。受冷而色白者,謂之陰崩。
五臟皆虛,五色隨崩俱下,一臟虛,隨臟見色而下。其色白如涕,知肺臟之虛冷也。
其色青如藍,知肝臟之虛冷也。其色黃如爛瓜,知脾臟之虛冷也。其色赤如絳,
知心臟之虛冷也。
其色黑形如肝血,知腎臟之虛冷也。五臟俱虛,五色相雜,謂之五崩。
2=標題= 第二十九節,崩漏有陰證陽證之分
龔雲林曰:
崩漏之證,有陰陽。
若埽人年五十後,經止數年,忽然又行,兼腹痛,或身熱囗渴者曰崩,此陰謹也。
若婦人年三十四十後,經行三十日,湧暴小止者曰漏,此陽證也。
〔慎齋按〕
已上二條,序崩漏有陰陽、五色、五臟之見證也。
2=標題= 第三十節,血崩心痛名殺血心痛
陳良甫曰:
婦人血崩心痛,名曰殺血心痛,由心脾血虛也。
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者,亦虛也。
用馬賊骨炒末,醋湯下失笑散。
2=標題= 第三十一節,血崩心痛屬血虛心無所養
薛立齋曰:
血崩兼心痛者,心主血,去血週多,心無所養,以致作痛,十全湯倍參、朮多服。
如瘀血不行者,失笑散。
陰血耗散者,烏賊丸收歛之。
〔慎齋按〕
已上二條,序血崩有兼心痛之證也。
2=標題= 第三十二節,治崩漏先調其氣
許叔微曰:
治下血不止,成五色崩漏,香附是婦人仙藥,醋炒為末,久服為佳。
又曰:女人以氣血為主,小知因氣小先理,然後血脈不煩,即生崩帶諸證,抑氣散,
異香四神散,大有奧理。
〔慎齋按〕
香附味辛氣溫,能行十二經八脈,為血中耗氣之藥,婦人虛寒,氣鬱不舒,用之固宜。
若陰虛血熱,有囗乾燥渴,骨蒸,五心煩熱等證,而必謂婦人之仙藥以用之,
末免抱薪救火矣,慎之。
2=標題= 第三十三節,崩與漏有分證治法
李太素曰:
崩為急證,漏為緩病。
崩必是大怒傷肝,衝動血海;或火盛之極,血熱沸騰而然。
漏則房勞過度,傷損衝任二脈,氣虛不能約制經血;或其人平素多火,血不能安,
故小時漏泄。崩宜理氣降火升提;漏宜滋陰養氣養血,或兼制火。
2=標題= 第三十四節,治血崩有初中末之三法
方約之曰:
血屬陰,靜則循經榮內,動則錯經妄行,故七情過極,則五志亢甚,經血暴下,
久而不止,謂之崩中。
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復其舊。
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涼,則滔天之勢小能遏。若止澄其源,而小復其舊,
前孤陽之浮無以止,不可不審也。
〔慎齋按〕
治崩之法,有消逐污血,有寒涼降火,有收澀固脫,有大升大舉,有扶脾健胃,
有補氣補血,有溫暖下焦,種種不一。
方氏三法,分初中末,有倒行逆施之弊,予謂中法當為初法,初法當為末法,
末法當為中法,庶無差治也。
2=標題= 第三十五節,治崩漏宜調脾胃為主
薛立齋曰:
人以脾胃為本,納五榖,化精微,清者入榮,濁者人衛,陰陽得此,是謂橐籥。
人得土以養百骸,失土則枯。東垣以飲食自傷,醫多妄下,清氣下陷,濁氣小降,
乃生瞋脹,所以胃脘之陽不能升舉其氣,陷入中焦,當用補中湯,使濁氣得降,
不治自安。若因飽食後致崩漏,是傷脾氣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所致,
宜甘溫之劑調補脾胃,則血自歸瀅。若誤用寒涼,損傷胃氣,則不能攝血歸經。
東垣曰:「凡下血證,須用四君子湯收功。」厥有旨哉,此皆從脾胃本源病治,
不可不知也。〔慎齋按〕
已上四條,序治崩漏之大略也。
2=標題= 第三十六節,婦人血崩服四物湯問
王海藏曰:
婦人月事不至,是為胞閉,為血不足,宜服四物湯。婦人崩者,是為血有餘,
亦服四物湯何也?曰:婦人月事不至者,內損其原,不能生血,故胞閉不通,是血不足,
宜服四物湯,是益原和血之藥也。
崩中者,是血多也;暴損其原,是火逼妄行,涸竭為根,亦宜四物湯,
乃潤燥益原之藥也。
2=標題= 第三十七節,崩漏屬虛熱用藥之法
朱丹溪曰:
崩漏有虛有熱,虛則下溜,熱則宣通。
氣虛血虛,皆以四物加參、耆。因勞力者加升麻,熱加黃芩,寒加乾薑。
又曰:
漏下乃熱而虛,四物加黃連。崩過多者,先用五靈一服。
紫色成塊者,血熱也,四物加柴胡、黃連,後用四物加黑薑。
急則治標,用白芷湯下百草霜。
2=標題= 第三十八節,崩漏分諸證用藥之法
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又云:「陽絡傷,血外溢,陰絡傷,血內溢。」又云:
「脾統血,肝臟血。」
其為患:因脾胃虛損,不能攝血歸經。或因肝經有火,血得熱而下行。或因肝經有風,
血得風而妄行。或因怒動肝火,血熱沸騰。或因脾經鬱熱,血不歸經。或因悲哀太過,
胞絡傷而下崩。
治療之法:
脾胃虛弱者,六君子加芎、歸、柴胡。
脾胃虛陷者,補中湯加白芍、山梔。
肝經血熱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梔、蒼朮。
肝經風熱者,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加山梔、白芍、丹皮。
n若怒動肝火,亦用前藥。
脾經鬱火者,歸脾湯加山梔、柴胡、丹皮。
悲傷胞絡者,四君子加升、柴、山梔。
故丹溪、東垣云:「凡下血證,須四君子收功」。斯言厥有旨也。
若大去血後,毋以脈診,急用獨參湯。
若發熱潮熱,咳嗽脈數,乃元氣虛弱,假熱之脈也,尤當用人參。
此等證無不由脾胃先損,故脈洪大,察其中有胃氣受補則可救,設用寒涼,
復傷脾胃生氣,反不能攝血歸源,是速其危也。
2=標題= 第三十九節,血崩用藥有三治
醫壘元戒曰:
女子經病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澀之益之。血閉久而成竭者,宜益之破之。
破血有三治:
始則四物人紅花,調黃耆、肉桂。
次則四物人紅花,調鮫鯉甲、桃仁、桂,童便和酒煎服。
末則四物人紅花,調易老沒藥散。
〔慎齋按〕
已上四條,序治血崩用藥之大法也。
2=標題= 第四十節,血熱崩漏用荊芥四物湯論
武叔卿曰:
血藏於肝,盰氣小升,則熱迫於下,故血不能藏而崩也。況厥陰之經環陰器,
廷孔前陰皆屬之荊芥升肝氣,香附理肝氣,條芩除內熱,四物養血涼血,故能收功也。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6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女科經綸
第四十一節,血熱崩漏用河間生地黃散論
武叔卿曰:
河間生地黃散,治經漏不止,脈虛洪,經水紫黑。
夫脈虛洪者,氣不足也。紫黑者,熱之甚也。黃耆所以補氣,氣盛則生火:天冬、
地骨以清氣中之火;熟地所以生血。
血生而不涼,尤慮妄行,故以生地、黃連涼心,芍藥、甘草緩肝益脾,柴胡升畢,
枸杞、地黃,又肝腎同歸者也。
2=標題= 第四十二節,熱崩用涼血地黃湯論
武叔卿曰:
涼血地黃湯,治婦人血崩小止,腎水陰虛,鎮守胞絡相火,血走而崩。
夫陰者,從陽而亟起也,血屬陰,陰不自升,故諸經之血,必隨諸經之氣而後升,
若氣有所陷,則熟迫血而內崩矣。
故用黃柏以清下焦胞絡之火;心者,火之主也,故以生地、黃連治火之原,知母、
黃芩滋水之母,歸尾破瘀,紅花生血,所謂去故生新也。
川芎行血海之餘,蔓荊涼諸經之血,升、柴、防、羌、?膆說B細辛諸風藥,
皆所以升諸經之氣也。諸經氣行,則陰血不得不隨之而起矣,故曰從陽亟起也,
有是證者法之。
〔慎齋按〕
血崩不止,則去血過多矣,方中風藥大半,不敵生地一味,獨小慮風藥燥血乎?
雖云升舉,而血之耗者已多,用力者酌之。
2=標題= 第四十三節,虛寒崩漏用丁香膠艾湯論
武叔卿曰:
丁香膠艾湯,治婦人崩漏不止。
蓋心氣不足,勞役及飲食小節,其脈兩尺俱弦緊而洪,按之無力。
其證自覺臍下如冰,求厚衣被以禦寒,白帶白滑之物蜼多,間下如屋漏水下,
時有鮮血不多,右尺脈時微洪。
屋漏水暴下者,是弦急脈為寒多,洪脈時貝乃熱少,合而言之,急弦者,
北方寒水多也,洪脈時出者,命門胞絡之火也,黑物多,赤物少,合成屋漏水之狀也。
以四物湯加丁香、阿膠、生艾。
2=標題= 第四十四節,虛寒崩下用鹿茸丸論
武叔卿曰:
鹿茸丸治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如雨,
兩尺脈微小,由衝任虛衰,為風冷客胞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
夫丹溪以紫黑為熱,此言瘀黑者,乃下焦氣寒血凝而黑,各有治法。
然女子氣海在上,血海在下,故下焦溫而後氣升血行。如鹿茸以血成形,由氣而長,
血隨氣上而成角,故入血分以生升。又以附子、艾葉,佐而溫之;以赤石脂、
禹餘糧鎮而固之;柏葉清之:歸、地續斷補之,誠下元虛寒之全力也。不加人參,
豈無意焉,而灸關元之意可想矣。
2=標題= 第四十五節,虛寒崩漏用伏龍肝散論
武叔卿曰:
伏龍肝散治勞傷衝任脹虛,非時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難,
或赤白相兼,臍腹冷痛,經久未止,令人黃瘦,囗乾,飲食減少,四肢無力,
虛煩驚悸。
夫五色者五臟之色,崩久則五臟氣陷,血不能化,故五色見焉。蓋血生於氣,
而化於中焦,氣生於下元,而培於脾胃。
如臍腹疼痛者,下元氣寒也,以艾葉溫之。
黃瘦食減無力者,中焦氣寒也,以乾薑煖之。
伏龍肝,有火土相生之妙。
君以川芎,有扶肝行濁之能。
肉桂、甘草,和榮衛而通調血脈。
麥冬、熟地,益金水而治虛煩囗乾。
石脂、當歸,補血以固脫。
通之、澀之、溫之、濡之,誠治久脫藏寒之良方也。
2=標題= 第四十六節,勞傷崩漏用當歸芍藥湯論
武叔卿曰:
當歸芍藥湯,治婦人經脈漏下不止,其色鮮紅。
先因勞役,脾胃虛弱,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熱悶亂,惡見飲食,四肢倦怠,
大便時溏,東垣製此方,一服後,諸證悉去。
大抵因勞役下血,若拘血熱之說,用四物加黃芩則不愈矣,蓋血虛須兼補氣,
譬之血猶水也,氣猶隄也,隄堅則水不橫決,氣固則血不妄行,自然之理也。黃耆最多,
白朮次之,四物兼生熟地,以陳皮、甘草、柴胡佐之。
俗醫不達此理,專用涼藥,不知涼藥傷胃,服久則正氣愈弱,血安得固,
故特表而出之。
2=標題= 第四十七節,氣陷崩漏用益胃升陽湯論
武叔卿曰:
東垣云:「血脫益氣。」古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長,故曰陽生陰長,
諸甘藥為之先務。
舉世皆以為補氣,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故先理胃氣。
人之一身,內榖為寶,補中益氣方加神麴、黃芩,名益胃升陽湯,
以起婦人崩血之屬氣下陷者。
2=標題= 第四十八節,火鬱崩漏用升陽除濕湯論
武叔卿曰:
升陽除濕湯,治女子漏下惡血,或暴崩小止。
夫土陷則濕,故怠惰嗜臥。木鬱則熱,故氣上衝。緩為濕之微,弦為木之象,
鬱而不伸則熱,此心火乘脾也。
脈之洪大者,火在下也。胞絡為相火,寄於命門,為多血之經,病從火,
心火以藏德為神,相火聽命於心,三焦主氣,胞絡主血,故血分之火專主胞絡,
氣分之火專主三焦。鬱則火小得遂,炎上之性,迫於血分,故陰絡傷也。
方以蒼朮、升麻發太陽陽明之濕,柴胡、防風達厥陰少陽之木,羌活、
?膆誑H升舉少陰太陽下部之鬱,所謂下者舉之也。
但升散之物,週則耗氣而傷金,故又以黃耆保肺,當歸引血,使各有所歸,甘草和氣,
蔓荊涼血,此四種者,又制亢害之法也。
2=標題= 第四十九節,氣虛崩漏用斷下湯論
武叔卿曰:
斷下湯,治衝任氣虛,崩中漏下,肛腹痛,漸減飲食,四肢無力。
此膠艾四物之變例也。彼有芍藥,此有人參、乾薑、艾。大概血虛而不飲者,
宜芍藥酸寒以收之。氣脫而小溫者,宜參。薑。烏賊之類溫補而瀴之。阿膠者,
益金水以成收苡之用也。陽虛則寒,陰虛則熱,故以此主之。
而腹痛一證,人皆以為瘀血者多,此以為漏不止者,服焎附丸,
正元禮所謂「崩而腹痛者,崩止而痛除也。」
2=標題= 第五十節,血瘀崩漏用五靈脂
武叔卿曰:
五靈脂散,治血崩不止。
不拘多少,炒令煙盡,研末,加當歸酒或童便謂下三錢,一名抽刀散。
治產後惡心心腹痛不可忍,其效如神,真救急之良方也。
人家不可不備,并治蛇蝎娛蚣咬,塗傷處立愈。
2=標題= 第五十一節,崩漏丸論
濟陰綱目曰:氣血人身之陰陽也,陽主升,陰主降,陽根乎陰,陰根乎陽,一動一靜,
互為其根,則一升一降,循經而行,無崩漏之患。
若陽有餘,則升者勝,血從上竅而出。陽不足,則降者勝,血從下竅而出。
是丸也,肉桂、人參、耆、朮、甘草,壯陽益氣之品也。二活、柴、防、高、細、
川芎,升陽舉經之品也。歸、地、白芍、桃仁、紅花,滋陰入血之品也。
壯陽則氣小虛,舉經則血小陷,滋陰則血不燥,如是則血為氣之守,氣為血之衛,
血榮於中,氣衛於外,升降上下,一循乎經,胡自而崩哉。
2=標題= 第五十二節,崩漏用灰藥主治
醫學綱目曰:
氣陷者,用升氣藥灰止之,如夏枯草、荊芥之類。
血熱者,涼血藥灰止之,如槐花、黃芩之類。
氣湍者,用行氣藥灰止之如醋炒黑香附之類。
血污者,炒熟失笑散之類。
血寒者,用熟藥灰,如桂心、乾薑之類。
血脫者,用澀藥,如白礬、百草霜、棕灰之類。
〔慎齋按〕
已上十三條,序治崩漏用藥之方論也。
濟陰綱目載方立論,不止於此,數方詳說,簡要切用,故採錄之。
2=標題= 第五十三節,崩漏之脈
脈訣舉要曰:
崩漏下血,脤遲小虛滑者生,疾急大實緊數者死,尺寸虛者漏血,脈浮者死不治。
武叔卿曰:
河間生地黃散,治經漏不止,脈虛洪,經水紫黑。
夫脈虛洪者,氣不足也。紫黑者,熱之甚也。黃耆所以補氣,氣盛則生火:天冬、
地骨以清氣中之火;熟地所以生血。
血生而不涼,尤慮妄行,故以生地、黃連涼心,芍藥、甘草緩肝益脾,柴胡升畢,
枸杞、地黃,又肝腎同歸者也。
2=標題= 第四十二節,熱崩用涼血地黃湯論
武叔卿曰:
涼血地黃湯,治婦人血崩小止,腎水陰虛,鎮守胞絡相火,血走而崩。
夫陰者,從陽而亟起也,血屬陰,陰不自升,故諸經之血,必隨諸經之氣而後升,
若氣有所陷,則熟迫血而內崩矣。
故用黃柏以清下焦胞絡之火;心者,火之主也,故以生地、黃連治火之原,知母、
黃芩滋水之母,歸尾破瘀,紅花生血,所謂去故生新也。
川芎行血海之餘,蔓荊涼諸經之血,升、柴、防、羌、?膆說B細辛諸風藥,
皆所以升諸經之氣也。諸經氣行,則陰血不得不隨之而起矣,故曰從陽亟起也,
有是證者法之。
〔慎齋按〕
血崩不止,則去血過多矣,方中風藥大半,不敵生地一味,獨小慮風藥燥血乎?
雖云升舉,而血之耗者已多,用力者酌之。
2=標題= 第四十三節,虛寒崩漏用丁香膠艾湯論
武叔卿曰:
丁香膠艾湯,治婦人崩漏不止。
蓋心氣不足,勞役及飲食小節,其脈兩尺俱弦緊而洪,按之無力。
其證自覺臍下如冰,求厚衣被以禦寒,白帶白滑之物蜼多,間下如屋漏水下,
時有鮮血不多,右尺脈時微洪。
屋漏水暴下者,是弦急脈為寒多,洪脈時貝乃熱少,合而言之,急弦者,
北方寒水多也,洪脈時出者,命門胞絡之火也,黑物多,赤物少,合成屋漏水之狀也。
以四物湯加丁香、阿膠、生艾。
2=標題= 第四十四節,虛寒崩下用鹿茸丸論
武叔卿曰:
鹿茸丸治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如雨,
兩尺脈微小,由衝任虛衰,為風冷客胞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
夫丹溪以紫黑為熱,此言瘀黑者,乃下焦氣寒血凝而黑,各有治法。
然女子氣海在上,血海在下,故下焦溫而後氣升血行。如鹿茸以血成形,由氣而長,
血隨氣上而成角,故入血分以生升。又以附子、艾葉,佐而溫之;以赤石脂、
禹餘糧鎮而固之;柏葉清之:歸、地續斷補之,誠下元虛寒之全力也。不加人參,
豈無意焉,而灸關元之意可想矣。
2=標題= 第四十五節,虛寒崩漏用伏龍肝散論
武叔卿曰:
伏龍肝散治勞傷衝任脹虛,非時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難,
或赤白相兼,臍腹冷痛,經久未止,令人黃瘦,囗乾,飲食減少,四肢無力,
虛煩驚悸。
夫五色者五臟之色,崩久則五臟氣陷,血不能化,故五色見焉。蓋血生於氣,
而化於中焦,氣生於下元,而培於脾胃。
如臍腹疼痛者,下元氣寒也,以艾葉溫之。
黃瘦食減無力者,中焦氣寒也,以乾薑煖之。
伏龍肝,有火土相生之妙。
君以川芎,有扶肝行濁之能。
肉桂、甘草,和榮衛而通調血脈。
麥冬、熟地,益金水而治虛煩囗乾。
石脂、當歸,補血以固脫。
通之、澀之、溫之、濡之,誠治久脫藏寒之良方也。
2=標題= 第四十六節,勞傷崩漏用當歸芍藥湯論
武叔卿曰:
當歸芍藥湯,治婦人經脈漏下不止,其色鮮紅。
先因勞役,脾胃虛弱,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熱悶亂,惡見飲食,四肢倦怠,
大便時溏,東垣製此方,一服後,諸證悉去。
大抵因勞役下血,若拘血熱之說,用四物加黃芩則不愈矣,蓋血虛須兼補氣,
譬之血猶水也,氣猶隄也,隄堅則水不橫決,氣固則血不妄行,自然之理也。黃耆最多,
白朮次之,四物兼生熟地,以陳皮、甘草、柴胡佐之。
俗醫不達此理,專用涼藥,不知涼藥傷胃,服久則正氣愈弱,血安得固,
故特表而出之。
2=標題= 第四十七節,氣陷崩漏用益胃升陽湯論
武叔卿曰:
東垣云:「血脫益氣。」古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長,故曰陽生陰長,
諸甘藥為之先務。
舉世皆以為補氣,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故先理胃氣。
人之一身,內榖為寶,補中益氣方加神麴、黃芩,名益胃升陽湯,
以起婦人崩血之屬氣下陷者。
2=標題= 第四十八節,火鬱崩漏用升陽除濕湯論
武叔卿曰:
升陽除濕湯,治女子漏下惡血,或暴崩小止。
夫土陷則濕,故怠惰嗜臥。木鬱則熱,故氣上衝。緩為濕之微,弦為木之象,
鬱而不伸則熱,此心火乘脾也。
脈之洪大者,火在下也。胞絡為相火,寄於命門,為多血之經,病從火,
心火以藏德為神,相火聽命於心,三焦主氣,胞絡主血,故血分之火專主胞絡,
氣分之火專主三焦。鬱則火小得遂,炎上之性,迫於血分,故陰絡傷也。
方以蒼朮、升麻發太陽陽明之濕,柴胡、防風達厥陰少陽之木,羌活、
?膆誑H升舉少陰太陽下部之鬱,所謂下者舉之也。
但升散之物,週則耗氣而傷金,故又以黃耆保肺,當歸引血,使各有所歸,甘草和氣,
蔓荊涼血,此四種者,又制亢害之法也。
2=標題= 第四十九節,氣虛崩漏用斷下湯論
武叔卿曰:
斷下湯,治衝任氣虛,崩中漏下,肛腹痛,漸減飲食,四肢無力。
此膠艾四物之變例也。彼有芍藥,此有人參、乾薑、艾。大概血虛而不飲者,
宜芍藥酸寒以收之。氣脫而小溫者,宜參。薑。烏賊之類溫補而瀴之。阿膠者,
益金水以成收苡之用也。陽虛則寒,陰虛則熱,故以此主之。
而腹痛一證,人皆以為瘀血者多,此以為漏不止者,服焎附丸,
正元禮所謂「崩而腹痛者,崩止而痛除也。」
2=標題= 第五十節,血瘀崩漏用五靈脂
武叔卿曰:
五靈脂散,治血崩不止。
不拘多少,炒令煙盡,研末,加當歸酒或童便謂下三錢,一名抽刀散。
治產後惡心心腹痛不可忍,其效如神,真救急之良方也。
人家不可不備,并治蛇蝎娛蚣咬,塗傷處立愈。
2=標題= 第五十一節,崩漏丸論
濟陰綱目曰:氣血人身之陰陽也,陽主升,陰主降,陽根乎陰,陰根乎陽,一動一靜,
互為其根,則一升一降,循經而行,無崩漏之患。
若陽有餘,則升者勝,血從上竅而出。陽不足,則降者勝,血從下竅而出。
是丸也,肉桂、人參、耆、朮、甘草,壯陽益氣之品也。二活、柴、防、高、細、
川芎,升陽舉經之品也。歸、地、白芍、桃仁、紅花,滋陰入血之品也。
壯陽則氣小虛,舉經則血小陷,滋陰則血不燥,如是則血為氣之守,氣為血之衛,
血榮於中,氣衛於外,升降上下,一循乎經,胡自而崩哉。
2=標題= 第五十二節,崩漏用灰藥主治
醫學綱目曰:
氣陷者,用升氣藥灰止之,如夏枯草、荊芥之類。
血熱者,涼血藥灰止之,如槐花、黃芩之類。
氣湍者,用行氣藥灰止之如醋炒黑香附之類。
血污者,炒熟失笑散之類。
血寒者,用熟藥灰,如桂心、乾薑之類。
血脫者,用澀藥,如白礬、百草霜、棕灰之類。
〔慎齋按〕
已上十三條,序治崩漏用藥之方論也。
濟陰綱目載方立論,不止於此,數方詳說,簡要切用,故採錄之。
2=標題= 第五十三節,崩漏之脈
脈訣舉要曰:
崩漏下血,脤遲小虛滑者生,疾急大實緊數者死,尺寸虛者漏血,脈浮者死不治。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6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女科經綸
第八章,帶下門
2=標題= 第一節,經論帶下屬任脈為病
素問曰:
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王水註曰:
任脈起於胞中,上週帶脈,黃於臍下,起於季脅章門,似束帶狀,故日帶下。
2=標題= 第二節,經論帶下屬小腸冤結
素問曰:
脾傳之腎,名曰疝瘕。小腸冤結而痛,出自,名曰白蠱,出白溲。又曰:少腹冤熱,
溲出自液
2=標題= 第三節,經論帶下屬思想無窮所致
素問曰:
思想無窮,所願小得,意淫於外,人房太甚,發為白淫。
王水註曰:
白淫者,白物淫衍如精狀,男子因溲而下,女子陰中綿綿下也。
〔慎齋按〕
已上經論三條,序帶下為任脈小腸經之病,而其因或得之思想入房所致也。
經文白蠱、白液、白淫,郋是男子白濁之屬。婦人帶下,亦屬白物,
王太僕以為陰中綿綿下,即是白帶之物也。
若思想無窮,人房太甚,乃夢遺證也,與帶下證有別,因前賢論帶下,
必引經文數條為證,故載之。
2=標題= 第四節,考婦人帶下屬任脈之病
劉河間曰:
帶下者,任脈之病也。
經云:「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裹,上關元,至喉咽,上頤循面。
任脈自胞上過帶脈,貫臍上,其病所發,正在過帶脈之分,淋瀝故曰帶。」
〔慎齋按〕
已上一條,序帶病本於任脈之考也。
2=標題= 第五節,帶下屬於風冷人脬
聖惠方曰:
婦人帶下者,由勞神過度,損動經血,致令身虛,受於風冷,風冷人於脬絡,
打其血之所成也。
2=標題= 第六節,帶下屬風邪乘虛入脬中
巢元方曰:
任脈為經之海,任之為病,女子則帶下。
手太陽為小腸經,手少陰為心經,心為臟主?堙A小腸為腑主表,二經之血,
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衝任所統也。
衝任脈起於脬內,陰陽過度,則傷脬絡,故風邪乘虛,人於脬中,損衝任之經,
傷太陽少陽之血,致令脬絡之間,穢與血相兼帶而下,冷則白,熱則赤。
2=標題= 第七節,帶下屬風冷傷於胞絡
嚴用和曰:
婦人赤白帶下,此由勞傷衝任,風冷薑於胞絡。
婦人平居,血欲常多,氣欲常少,而疾不生。或氣倍於血,氣倍生寒,血不化赤,
遂成白帶。若氣平血少,血少生熱,血不化紅,遂成赤帶。寒熱交併,赤白俱下。
其脈右尺浮,浮為陽,陽絕者無子。
若足冷帶下,輕則漏下,甚則崩中,皆心小榮血,肝不藏血所致。
2=標題= 第八節,帶下出於風冷停宿
楊仁齋曰:
帶之為患,由於風冷停宿,官桂、乾薑、細辛、白芷,先與散其寒邪,然後為封固,
用二朮、人參以補氣。
2=標題= 第九節,帶下屬下元虛冷
戴復庵曰:
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感非一端。
大率下白帶多,間有下赤帶者,並宜順氣散,香鎮靈丹,佐艾附丸。
帶下不止,成尪羸者,四物加牡蠣,下固腸丸。
2=標題= 第十節,帶下屬虛寒精氣蘊積而成
李氏曰:
帶下有虛寒,帶腥臭者,因小水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後去血過多,
以致陰虧陽竭,榮 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下焦,蘊積而成,
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耆建中湯去桂,加當歸。
〔慎齋按〕
已上六條,序婦人帶下屬風冷寒邪為病也。
婦人帶下,小止風冷邪干,自聖惠方以風冷入脬絡立論,巢氏以下諸家,遂無異議,
豈知病邪之感不一,故以張子和濕熱之論序後,當令濕熱諸論參治,庶無偏失也。
2=標題= 第十一節,室女帶下有三病所致
產寶百問曰:
未嫁女子有三病,何也?
曰:女子一病經水初下,陰中必熱,或當風臥,或乘涼飲冷。二病太衝脈盛則內熱,
以冷水澆洗之。三病或見丹下驚悸,或因鬱怒悲哀之氣擊搏。三者一有所犯,
後必有帶下之疾。
2=標題= 第十二節,婦人帶下分三證所感俱屬風冷客邪
婁全善曰:
未嫁之女,月經初下,止而即浴以冷水,或熱而當風,此室女病帶下之由也。
有家之婦,陰陽過多,郋傷胞絡,風邪乘虛而入,胞絡觸冷,遂成穢液與血水,
相混而下也。
產後帶下,由亡血過多則氣脫,傷動胞絡,玉門未閉,外風襲體虛,風冷乘之,
冷輿熱搏,
則成液而下。
〔慎齋按〕
已上二條,序室女與婦人帶下之病,所感有三證之分,不外風冷客邪之傷也。
2=標題= 第十三節,帶下屬濕熱冤鬱不可主風冷論
張子和曰:
婦人帶下,聖惠方與巢氏二家之說皆非也。
夫治病當先識經絡,人身大經有十二,奇經有八脈,十二經與八脈,通身往來,
經絡共二十道上下流走環周,書夜不忌,然此十二經,上下周流者,止十九道耳。
惟帶脈起少腹季脅之端,乃章門穴也,環周一身,絡腰而過,如東帶之於身,難經云:
「帶之為病,溶溶如坐水中」。
衝任者,是經脈之海也,循腹膀,夾臍傍,傳流於氣衝,屬於帶脈,絡於督脈。
督脈者,起於關元穴。任脈者,女子養胎孕之所。督脈乃是督領婦人經脈之海也。
衝任督三脈,同趄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於帶脈。
衝任督三脈,皆統於篡戶,循陰器,行廷孔,溺孔上端。衝任督三脈,以帶脹束之,
因餘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所鬱,熱者血也,血積多日小流,
從金之化而為白,乘小腹冤熱,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是為白帶,多不痛,
或有痛者,因壅礙而成也。經曰:「少腹冤熱,溲出自液。」冤者屈滯也,病非本經,
為他經冤鬱而成此疾,皆從濕熱治之。遺熱於小腸,從金化而為白,與治痢同法。
赤白痢,乃邪熱傳於大腸。赤白帶,邪熱傳於小腸。故治二證,不可驟用峻熱藥燥之,
燥之則內水涸,內水涸則必煩渴,煩渴則小便小利,則足腫而浮,漸至不起。
治法先以導水禹功瀉之,次以淡劑降心火,益腎水,下小溲,利水道,則愈矣。
2=標題= 第十四節,帶下屬任脈濕熱鬱結不可用辛熱治
劉河間曰:
帶下由下部任脈濕熱甚,津液溢而為帶下也。
如以火煉金,熱極反兼水化,如六月熱極,則物反出液而濕潤,林木流津。
故肝熱甚則出泣,心熱則出汗,脾熱則出涎,肺熱則出涕,腎熱則出唾,
猶煎湯熱甚則沸溢,及熱氣熏蒸於物而生津也。
俗醫治白帶用辛爇樂,病微者,或令鬱結開通,流濕潤燥,重者反加病劇。
莫若以辛苦寒藥按法治之,使微甚者得鬱結開通,濕去燥除而愈也。
2=標題= 第十五節,帶下屬任脈經虛濕熱冤結
張潔古曰:
帶下證,皆任脈經虛也。
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原其本,皆濕熱結於任脈,故津液湧溢,為赤白帶下。
本不病結,緣任經脈虛,結熱滯於帶脈,故臍下痛,陰中綿綿而下,
此濕熱冤結不散為病也。先以十棗湯下之,後服苦練丸,大延胡索散,熱去濕除,
病自愈矣。
2=標題= 第十六節,帶下屬濁水熱乘太陽經
張戴人曰:
有病白帶,如水窈漏中綿綿不絕,臭穢不可近,諸醫皆云積冷,以陽起石、硫黃、薑、
附、燥補之,污水轉多,此帶本濁水,熱乘太陽經寒水不禁故也。
經云:「少腹冤熱,溲出自液。帶病溶溶然,若在水中。」故治帶必從溼熱,
治宜逐水利小便。夫水自高而趨下,宜先絕其上源,乃湧痰二三升,次用寒涼之劑。
2=標題= 第十七節,帶下屬中焦濕熱濁氣滲入膀胱
羅周彥曰:
帶下者,榮衛滯氣所成也。
皆因喜怒憂思,產育房勞,傷其榮衛;或素有濕熱,使濁氣滲入膀胱;故穢白之物,
如涕而下流下止,面色無光,腰腿酸疼,精神短少。
世徒知中焦之虛寒,不知中焦之濕熱,反用燥熱溫補之劑偏助心火,心火既盛,
陰血漸爍,譬如豬膏,烹之則融,冷則凝,中焦濕熱,淫氣不清,則為白帶,
所以火升水降,則上熱下寒,下焦虛冷,凝結濁物。
若熟氣熏蒸,則為腥腐之氣,安得獨言虛寒乎。
法當清上實下,清濁自分,理脾養血,濕熱自解也。
2=標題= 第十八節,帶下屬瀑熱鬱下焦帶脈
汪石山曰:
帶證色有赤白之分,病有氣血之異,與痢相似,盡由中氣虧敗,運動失常,
致濕熱鬱結於下焦帶脈之分,滲流而下,故名帶下。治先清濕為主,必須卻厚味,
以防濕熱之氣。
故丹溪論赤白帶下,由七情內傷,使下元虛憊,致濕熟痰積,乘虛下流。
叔和謂崩中日久為白帶,崩中日久者,下元虛憊之意。
治注羅太無謂十棗湯、神佑丸、玉燭散皆可用。但虛弱者不可峻攻,丹溪用升提法,
真妙諦也。
〔慎齋按〕
已上六條,序帶下之屬濕熱為病也。
帶下自聖惠元方以下,主於風冷之邪,子和非之,斷為濕熱冤鬱,不可作風冷治,
故河間、潔古,均從濕熱立論。
但濕熱有主於任脈經虛者,有主於熱乘太陽者,有主於中焦濁氣者,
有主於下焦鬱滯者,無非明濕熱下乘,有各經不同,總不若據經考證,
帶脈受病原委為詳悉也。
2=標題= 第十九節,帶下屬瘀血在於少腹
張仲景曰:
問婦人年五十,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堳獢A腹滿,手掌煩熱,
脣囗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
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證脣囗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主之。
2=標題= 第二十節,帶下屬腸中有膿血敗濁
王叔和曰:
婦人帶下,腸中有膿,為榮衛相干,血為敗濁,有可下不可下之異。
準繩曰:
帶下有敗膿淋瀝不己,腥穢之甚,遂至臍腹冷痛,此蓋敗膿所致。
用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礬各五錢,為末,蠟丸米飲,候穠盡,
以補藥佐之。
2=標題= 第一節,經論帶下屬任脈為病
素問曰:
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
王水註曰:
任脈起於胞中,上週帶脈,黃於臍下,起於季脅章門,似束帶狀,故日帶下。
2=標題= 第二節,經論帶下屬小腸冤結
素問曰:
脾傳之腎,名曰疝瘕。小腸冤結而痛,出自,名曰白蠱,出白溲。又曰:少腹冤熱,
溲出自液
2=標題= 第三節,經論帶下屬思想無窮所致
素問曰:
思想無窮,所願小得,意淫於外,人房太甚,發為白淫。
王水註曰:
白淫者,白物淫衍如精狀,男子因溲而下,女子陰中綿綿下也。
〔慎齋按〕
已上經論三條,序帶下為任脈小腸經之病,而其因或得之思想入房所致也。
經文白蠱、白液、白淫,郋是男子白濁之屬。婦人帶下,亦屬白物,
王太僕以為陰中綿綿下,即是白帶之物也。
若思想無窮,人房太甚,乃夢遺證也,與帶下證有別,因前賢論帶下,
必引經文數條為證,故載之。
2=標題= 第四節,考婦人帶下屬任脈之病
劉河間曰:
帶下者,任脈之病也。
經云:「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裹,上關元,至喉咽,上頤循面。
任脈自胞上過帶脈,貫臍上,其病所發,正在過帶脈之分,淋瀝故曰帶。」
〔慎齋按〕
已上一條,序帶病本於任脈之考也。
2=標題= 第五節,帶下屬於風冷人脬
聖惠方曰:
婦人帶下者,由勞神過度,損動經血,致令身虛,受於風冷,風冷人於脬絡,
打其血之所成也。
2=標題= 第六節,帶下屬風邪乘虛入脬中
巢元方曰:
任脈為經之海,任之為病,女子則帶下。
手太陽為小腸經,手少陰為心經,心為臟主?堙A小腸為腑主表,二經之血,
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衝任所統也。
衝任脈起於脬內,陰陽過度,則傷脬絡,故風邪乘虛,人於脬中,損衝任之經,
傷太陽少陽之血,致令脬絡之間,穢與血相兼帶而下,冷則白,熱則赤。
2=標題= 第七節,帶下屬風冷傷於胞絡
嚴用和曰:
婦人赤白帶下,此由勞傷衝任,風冷薑於胞絡。
婦人平居,血欲常多,氣欲常少,而疾不生。或氣倍於血,氣倍生寒,血不化赤,
遂成白帶。若氣平血少,血少生熱,血不化紅,遂成赤帶。寒熱交併,赤白俱下。
其脈右尺浮,浮為陽,陽絕者無子。
若足冷帶下,輕則漏下,甚則崩中,皆心小榮血,肝不藏血所致。
2=標題= 第八節,帶下出於風冷停宿
楊仁齋曰:
帶之為患,由於風冷停宿,官桂、乾薑、細辛、白芷,先與散其寒邪,然後為封固,
用二朮、人參以補氣。
2=標題= 第九節,帶下屬下元虛冷
戴復庵曰:
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感非一端。
大率下白帶多,間有下赤帶者,並宜順氣散,香鎮靈丹,佐艾附丸。
帶下不止,成尪羸者,四物加牡蠣,下固腸丸。
2=標題= 第十節,帶下屬虛寒精氣蘊積而成
李氏曰:
帶下有虛寒,帶腥臭者,因小水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後去血過多,
以致陰虧陽竭,榮 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下焦,蘊積而成,
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耆建中湯去桂,加當歸。
〔慎齋按〕
已上六條,序婦人帶下屬風冷寒邪為病也。
婦人帶下,小止風冷邪干,自聖惠方以風冷入脬絡立論,巢氏以下諸家,遂無異議,
豈知病邪之感不一,故以張子和濕熱之論序後,當令濕熱諸論參治,庶無偏失也。
2=標題= 第十一節,室女帶下有三病所致
產寶百問曰:
未嫁女子有三病,何也?
曰:女子一病經水初下,陰中必熱,或當風臥,或乘涼飲冷。二病太衝脈盛則內熱,
以冷水澆洗之。三病或見丹下驚悸,或因鬱怒悲哀之氣擊搏。三者一有所犯,
後必有帶下之疾。
2=標題= 第十二節,婦人帶下分三證所感俱屬風冷客邪
婁全善曰:
未嫁之女,月經初下,止而即浴以冷水,或熱而當風,此室女病帶下之由也。
有家之婦,陰陽過多,郋傷胞絡,風邪乘虛而入,胞絡觸冷,遂成穢液與血水,
相混而下也。
產後帶下,由亡血過多則氣脫,傷動胞絡,玉門未閉,外風襲體虛,風冷乘之,
冷輿熱搏,
則成液而下。
〔慎齋按〕
已上二條,序室女與婦人帶下之病,所感有三證之分,不外風冷客邪之傷也。
2=標題= 第十三節,帶下屬濕熱冤鬱不可主風冷論
張子和曰:
婦人帶下,聖惠方與巢氏二家之說皆非也。
夫治病當先識經絡,人身大經有十二,奇經有八脈,十二經與八脈,通身往來,
經絡共二十道上下流走環周,書夜不忌,然此十二經,上下周流者,止十九道耳。
惟帶脈起少腹季脅之端,乃章門穴也,環周一身,絡腰而過,如東帶之於身,難經云:
「帶之為病,溶溶如坐水中」。
衝任者,是經脈之海也,循腹膀,夾臍傍,傳流於氣衝,屬於帶脈,絡於督脈。
督脈者,起於關元穴。任脈者,女子養胎孕之所。督脈乃是督領婦人經脈之海也。
衝任督三脈,同趄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於帶脈。
衝任督三脈,皆統於篡戶,循陰器,行廷孔,溺孔上端。衝任督三脈,以帶脹束之,
因餘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所鬱,熱者血也,血積多日小流,
從金之化而為白,乘小腹冤熱,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是為白帶,多不痛,
或有痛者,因壅礙而成也。經曰:「少腹冤熱,溲出自液。」冤者屈滯也,病非本經,
為他經冤鬱而成此疾,皆從濕熱治之。遺熱於小腸,從金化而為白,與治痢同法。
赤白痢,乃邪熱傳於大腸。赤白帶,邪熱傳於小腸。故治二證,不可驟用峻熱藥燥之,
燥之則內水涸,內水涸則必煩渴,煩渴則小便小利,則足腫而浮,漸至不起。
治法先以導水禹功瀉之,次以淡劑降心火,益腎水,下小溲,利水道,則愈矣。
2=標題= 第十四節,帶下屬任脈濕熱鬱結不可用辛熱治
劉河間曰:
帶下由下部任脈濕熱甚,津液溢而為帶下也。
如以火煉金,熱極反兼水化,如六月熱極,則物反出液而濕潤,林木流津。
故肝熱甚則出泣,心熱則出汗,脾熱則出涎,肺熱則出涕,腎熱則出唾,
猶煎湯熱甚則沸溢,及熱氣熏蒸於物而生津也。
俗醫治白帶用辛爇樂,病微者,或令鬱結開通,流濕潤燥,重者反加病劇。
莫若以辛苦寒藥按法治之,使微甚者得鬱結開通,濕去燥除而愈也。
2=標題= 第十五節,帶下屬任脈經虛濕熱冤結
張潔古曰:
帶下證,皆任脈經虛也。
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原其本,皆濕熱結於任脈,故津液湧溢,為赤白帶下。
本不病結,緣任經脈虛,結熱滯於帶脈,故臍下痛,陰中綿綿而下,
此濕熱冤結不散為病也。先以十棗湯下之,後服苦練丸,大延胡索散,熱去濕除,
病自愈矣。
2=標題= 第十六節,帶下屬濁水熱乘太陽經
張戴人曰:
有病白帶,如水窈漏中綿綿不絕,臭穢不可近,諸醫皆云積冷,以陽起石、硫黃、薑、
附、燥補之,污水轉多,此帶本濁水,熱乘太陽經寒水不禁故也。
經云:「少腹冤熱,溲出自液。帶病溶溶然,若在水中。」故治帶必從溼熱,
治宜逐水利小便。夫水自高而趨下,宜先絕其上源,乃湧痰二三升,次用寒涼之劑。
2=標題= 第十七節,帶下屬中焦濕熱濁氣滲入膀胱
羅周彥曰:
帶下者,榮衛滯氣所成也。
皆因喜怒憂思,產育房勞,傷其榮衛;或素有濕熱,使濁氣滲入膀胱;故穢白之物,
如涕而下流下止,面色無光,腰腿酸疼,精神短少。
世徒知中焦之虛寒,不知中焦之濕熱,反用燥熱溫補之劑偏助心火,心火既盛,
陰血漸爍,譬如豬膏,烹之則融,冷則凝,中焦濕熱,淫氣不清,則為白帶,
所以火升水降,則上熱下寒,下焦虛冷,凝結濁物。
若熟氣熏蒸,則為腥腐之氣,安得獨言虛寒乎。
法當清上實下,清濁自分,理脾養血,濕熱自解也。
2=標題= 第十八節,帶下屬瀑熱鬱下焦帶脈
汪石山曰:
帶證色有赤白之分,病有氣血之異,與痢相似,盡由中氣虧敗,運動失常,
致濕熱鬱結於下焦帶脈之分,滲流而下,故名帶下。治先清濕為主,必須卻厚味,
以防濕熱之氣。
故丹溪論赤白帶下,由七情內傷,使下元虛憊,致濕熟痰積,乘虛下流。
叔和謂崩中日久為白帶,崩中日久者,下元虛憊之意。
治注羅太無謂十棗湯、神佑丸、玉燭散皆可用。但虛弱者不可峻攻,丹溪用升提法,
真妙諦也。
〔慎齋按〕
已上六條,序帶下之屬濕熱為病也。
帶下自聖惠元方以下,主於風冷之邪,子和非之,斷為濕熱冤鬱,不可作風冷治,
故河間、潔古,均從濕熱立論。
但濕熱有主於任脈經虛者,有主於熱乘太陽者,有主於中焦濁氣者,
有主於下焦鬱滯者,無非明濕熱下乘,有各經不同,總不若據經考證,
帶脈受病原委為詳悉也。
2=標題= 第十九節,帶下屬瘀血在於少腹
張仲景曰:
問婦人年五十,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堳獢A腹滿,手掌煩熱,
脣囗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
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證脣囗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主之。
2=標題= 第二十節,帶下屬腸中有膿血敗濁
王叔和曰:
婦人帶下,腸中有膿,為榮衛相干,血為敗濁,有可下不可下之異。
準繩曰:
帶下有敗膿淋瀝不己,腥穢之甚,遂至臍腹冷痛,此蓋敗膿所致。
用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白礬各五錢,為末,蠟丸米飲,候穠盡,
以補藥佐之。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6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女科經綸
第二十一節,帶下屬胃中濕痰滲入膀胱
朱丹溪曰:
赤屬血,白屬氣屬痰,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宜用升舉,無人知此。
肥人多屬濕痰;瘦人帶病少,如有,屬熱痰,用半夏、南星、蒼朮、海石、炒黃柏、
青黛、川芎、椿樹皮之屬。
濟陰綱目引薜立齋云:
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輕用燥瀉火之法。
夫肥痰瘦火之說,為丹溪認病總訣,何嘗教人泥定一方,雖不可輕治,
而火濕終莫能逃,若以穩當之言猶不可輕治,則潔古之十棗,子和之吐下,
太無之神佑,玉燭與小胃丹之類,可輕用歟?
〔慎齋按〕
已上三條,序帶下之屬瘀血、敗膿、濕痰為病也。
帶下有風冷,有濕熱,是外感有餘之病。有瘀血,有敗膿,有濕痰,是內傷有餘之病。
病機小一,不可不審。
2=標題= 第二十二節,帶下屬血柏津液內竭
李東垣曰:
有病白帶,常下漏,久服諸藥不止,診得心包尺眽微,下流不止。
叔和曰:「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骨水枯。」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則血少,
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經血海將枯,津液復亡,枯乾不能滋養筋骨。
以本部行經藥為引;使以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燥,滋養精液;
以大辛熱氣味之藥補其陽道,生其血脈;以苫寒之藥瀉肺而救上熱;氣傷者以人參補之,
以苦溫之藥為佐,名補經固真湯。
2=標題= 第二十三節,帶下屬脾虛氣陷
繆仲淳曰:
婦人多憂思鬱怒,損傷心脾,肺火時發,血走不歸經,此多患赤白帶也。
白帶多是脾虛,肝氣鬱則脾受傷,脾傷則濕土之氣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輸為榮血,
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鬱於地中使然。法當開提肝氣,補助脾元,
蓋以白帶多屬氣虛,故健脾補氣要法也。
若有帶下如米泔水,腥穢臭者,濕熱勝也。亦有脾胃氣虛,不能約制其水,
而濕痰下墜者,宜 二朮、茯苓、芩、柏、車前主之,佐以升提。
若帶下如雞子清者,脾腎虛極也,面色必不華,足脛必浮,腰腿必酸,宜五味子、
八味丸,間用開脾養心之劑,如歸脾湯之類。
陰虛有火,宜六味丸,加免絲、五味、車前、黃柏。
叔和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骨水枯」。言崩久氣血虛耗,白滑之物,
下小止耳。此證雖有氣血寒熱之分,總屬氣虛下陷。
2=標題= 第二十四節,帶下屬於下焦腎氣虛損
趙養葵曰:
女人帶下之疾,帶者,奇經八脈之一也,腰臍間圍身一週,如束帶焉。八脈俱屬腎經,
人身帶脈,統攝一身無形之水,下焦腎氣損虛,帶脈漏下,白為氣虛,赤為有火。
治法俱以補腎為主,白者多,赤者少。有脾虛者,六君子加升麻。有氣虛者,補中湯。
肝虛者,逍遙散兼六味丸。
2=標題= 第二十五節,赤帶屬心肝二火陰血漸虛
繆仲淳曰:
赤帶多因心肝二火時熾小已,久而陰血漸虛,中氣漸損,遂下赤帶。
治宜養心為主,兼和肝緩中,涼血清氣。
赤帶久不止則血虛,宜膠艾四物湯,加便鍛牡蠣粉、棗仁、麥冬。
〔慎齋按〕
已上四條,序帶下屬於血枯、脾虛、腎虛為病也。
帶證自外邪風冷濕熱,內傷瘀血濕痰,皆有餘之病。
若東垣以血海將枯,津液復亡,是原其病在血虛也。仲淳以脾精不守,元氣下陷,
是原其病在氣虛也。養葵更推原帶脈為病,下焦腎氣虛損所致,尤為探本之要。
此吳梅坡以十六味保元湯,六龍固本丸,治婦人帶下證,蓋有自來矣。
2=標題= 第二十六節,治帶下同治溼之法
張子和曰:
赤白痢者,是邪熱傳於大腸,下廣腸,出赤白也。帶下者,傳於小腸,入脬經,
下赤白也。
據此二證,皆可同治溼之法治之。
2=標題= 第二十七節,治帶下有先攻後補之法
婁全善曰:
潔古治帶下,少腹冤結而痛者,先以十棗湯下之,次服苦練丸,大延胡散,
是先攻後補法也。丹溪治結痰白帶,先於半饑時,津下小胃丹十餘粒,至鬱積行,
用白朮四物諸藥補之,亦先攻後補法也。
2=標題= 第二十八節,治帶下用藥之法
朱丹溪曰:
赤白帶,羅先生法,或十棗湯、神佑丸,或玉燭散,皆可用。但虛者不可峻攻,
實者可行也。血虛加減四物,氣虛以參、朮、陳皮間用之。
赤屬血,白屬氣,主治以燥溼為先,甚者固腸丸。
若有相火動者,諸藥中加炒黃柏。
滑脫加龍骨、赤石脂。
婦人帶下,與男子夢遺同治之。
2=標題= 第二十九節,治帶下分寒熱用藥之法
方約之曰:
帶脈總束諸脈,使不妄行,如人束帶而前垂也。
婦人多鬱怒傷肝,肝屬木,脾屬土,盰邪乘脾,則土受傷而有溼,溼生熱,熟則流通,
故滑濁之物滲入膀胱,從小便而出。
古人作溼寒用辛溫藥則非矣,丹溪作溼熱用苦溫藥為是,不知用苦寒正治也,
用辛溫從治也。如溼熱怫鬱於內,腹痛帶下,非辛溫從治能開散之乎。
若少腹不痛,止下赤白帶者,雖有淫熱,而氣不鬱結,用苦寒治之為當也。
2=標題= 第三十節,治帶下分諸因有虛實之法
劉宗厚曰:
帶證多本陰虛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下焦奇經之分,
蘊積而成。
其病或醉飽房勞,服燥劑所致。亦有溼痰流注下焦。或腎肝陰淫之溼勝。
或因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或思想無窮而為筋痿。或餘經溼熱屈滯少腹而下。
是皆氣血虛損,
榮衛之精氣累滯而成也。
前人立論,已盡病機,治無定法,如戴人以帶下得兩手俱滑大有力,上用宣去痰飲,
下以導水丸泄熱去溼,繼以淡劑滲之,此瀉實法也。
若諸脈微細,或沉緊而澀,按之空虛,或洪大而澀,按之無力,正元氣不足,
陰虛中寒。
東垣有補陽調經之劑,丹溪治溼痰下注,用海石、南星、半夏之類,并加升提之法;
或發中兼補,補中兼利,燥中兼升發,潤中益氣兼收澀。
其例不一,正以病機有輕重淺深之異耳。
2=標題= 第三十一節,治帶下屬衛胃俱虛以固衛厚脾為主
楊仁齋曰:
下崩出血不止,謂之崩中。穢液常流,謂之帶下。
崩中失血,多因衝任虛損,榮衛受傷得之。冷帶難下,多因下焦不固,內挾風冷得之,
是固然矣。
然崩中者,投以芎、歸、香附諸黑藥之屬,則血暫止而終不止。帶下者,投以熟艾、
禹狼、桑螵、牡蠣之類,則帶暫歇而終不歇何哉?
經曰:「衛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衛氣若虛,則分肉不溫,
皮膚不充,腠理不肥,而開闔失其司矣。況胃為血海,水液會焉,胃者,中央之土,
又主肌肉而約血水,衛氣與胃氣俱虛,則肌弱而實空,血與水不能約制,是以休作無時,
不暫停也。然則封之止之,可不加意於固衛厚脾之劑乎?此桂枝附子湯,以之固衛。
人參、白朮、茯苓、草果、丁香、木香,以之厚脾。二者俱不可缺,使氣血自循故道,
不專收澀以劫奪之也。
2=標題= 第三十二節,治帶下不可作溼痰治以補養固本為主
吳梅坡曰:
婦女下赤白而不甚稍者,曰白淫。與男子白濁同系於相火,如龍雷之擾而不澄清也,
屬足少陰足太陰,治當清補為主。
如有滑白稠粘者,謂之帶下。屬心包手厥陰少陽,即如男子自遺之精,甚如砂石之淋,
原乎心胞,系乎脊,絡於帶脈,通於任脈,下抵湧泉,上至泥丸,治宜血肉之劑培之。
此窮源探本之論,時人皆泥於常套,作流痰治,以牡蠣、龍骨、地榆、膠、
艾之類澀之,和以四物,加以升提。殊小知根本損傷,以致腐敗而來,
彼塞滯不清之物,則益加其滯:升提不正之氣,則逾增其鬱。
惟以六龍固本丸,十六味保元湯主之,證屬於虛,宜當補實。
其他書以痰以溼,俗謂內臟冷,又云:「白屬氣,赤屬血。」皆泛而不切之言也。
明於斯道者,必有神悟焉。
十六味保元湯,治赤白帶下。骨碎補、貫仲去毛三錢、杜仲、小茴香鹽酒炒一錢五分、
人參二錢、黃耆一錢、巴戟二錢、當歸一錢、石斛七分、升麻七分、山藥一錢、
生草六分、獨活一錢、茯苓七分、蓮鬚一錢、黃柏八分、員肉三枚。
六龍固本丸,山藥四兩、巴戟肉四兩、山茱萸四兩、川練子二兩、小茴香一兩、
補骨脂二兩、青鹽三錢湯拌,人參二兩、蓮肉二兩、黃耆二兩、川芎一兩、木瓜一兩。
2=標題= 第三十三節,治帶下以壯脾胃升陽氣為主
薛立齋曰:
徐用誠云:「帶下白屬氣,未屬血。」東垣云:「血崩久則亡陽。」故白滑之物下流,
未必全拘於帶脈。
竊謂前證,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飽房勞,或因膏粱厚味,或燥劑所致,脾胃虧損,
陽氣下陷,或溼痰注,蘊積而成,故言帶也。
凡此皆當脾胃升陽為主,佐以各經見證之藥。
包青屬肝,小柴胡加山梔、防風。
濕熱壅滯,小便赤澀,龍膽瀉肝湯。
肝血不足,或燥熱風熱,六味丸。
色赤屬心,小柴胡加黃連、山梔、當歸。
思慮過傷,妙香散。
色白屬肺,補中湯加山梔。
色黃屬脾,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湯。
色黑屬腎,六味丸。
氣血俱虛,八珍湯。
陽氣下陷,補中湯。
濕痰下注,補中加茯苓、半夏、蒼朮、黃柏。
氣虛痰飲下注,四七湯送六味丸。
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濕瀉火之藥輕治之也。
〔慎齋按〕
已上七條,序治帶下之大法也。
帶下有寒冷、溼熱、虛實之不同,故諸家治法,有攻下,溫補之不一。
如子和、太無、潔古,用攻下之法也。丹溪、約之、宗厚,用攻補兼施之法也。
至楊仁齋、薛立齋以厚脾壯胃立論,與東垣。仲淳之旨為共貫矣。
吳梅坡以補腎固本為治,興養葵之旨有先得矣,此皆探本窮源之學,
與張劉之燥溼清熱,丹溪之消痰升澀,又有標本內外之殊,讀者當會通之。
2=標題= 第三十四節,帶下傷五臟有五色之分
婦人良方曰:
婦人帶下,其名有五,因經行產後,風邪入胞門,傳於臟腑而致之。
若傷足厥陰肝經,色如青泥。
傷手少陰心經,色如紅津。
傷手太陰肺經,形如白涕。
傷足太陰脾經,黃如爛瓜。
傷足少陰腎經,黑如衃血。
人有帶脈,橫於腰間,如束帶之狀,病生於此,故名為帶。
朱丹溪曰:
赤屬血,白屬氣屬痰,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宜用升舉,無人知此。
肥人多屬濕痰;瘦人帶病少,如有,屬熱痰,用半夏、南星、蒼朮、海石、炒黃柏、
青黛、川芎、椿樹皮之屬。
濟陰綱目引薜立齋云:
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輕用燥瀉火之法。
夫肥痰瘦火之說,為丹溪認病總訣,何嘗教人泥定一方,雖不可輕治,
而火濕終莫能逃,若以穩當之言猶不可輕治,則潔古之十棗,子和之吐下,
太無之神佑,玉燭與小胃丹之類,可輕用歟?
〔慎齋按〕
已上三條,序帶下之屬瘀血、敗膿、濕痰為病也。
帶下有風冷,有濕熱,是外感有餘之病。有瘀血,有敗膿,有濕痰,是內傷有餘之病。
病機小一,不可不審。
2=標題= 第二十二節,帶下屬血柏津液內竭
李東垣曰:
有病白帶,常下漏,久服諸藥不止,診得心包尺眽微,下流不止。
叔和曰:「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骨水枯。」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則血少,
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經血海將枯,津液復亡,枯乾不能滋養筋骨。
以本部行經藥為引;使以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燥,滋養精液;
以大辛熱氣味之藥補其陽道,生其血脈;以苫寒之藥瀉肺而救上熱;氣傷者以人參補之,
以苦溫之藥為佐,名補經固真湯。
2=標題= 第二十三節,帶下屬脾虛氣陷
繆仲淳曰:
婦人多憂思鬱怒,損傷心脾,肺火時發,血走不歸經,此多患赤白帶也。
白帶多是脾虛,肝氣鬱則脾受傷,脾傷則濕土之氣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輸為榮血,
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鬱於地中使然。法當開提肝氣,補助脾元,
蓋以白帶多屬氣虛,故健脾補氣要法也。
若有帶下如米泔水,腥穢臭者,濕熱勝也。亦有脾胃氣虛,不能約制其水,
而濕痰下墜者,宜 二朮、茯苓、芩、柏、車前主之,佐以升提。
若帶下如雞子清者,脾腎虛極也,面色必不華,足脛必浮,腰腿必酸,宜五味子、
八味丸,間用開脾養心之劑,如歸脾湯之類。
陰虛有火,宜六味丸,加免絲、五味、車前、黃柏。
叔和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時多骨水枯」。言崩久氣血虛耗,白滑之物,
下小止耳。此證雖有氣血寒熱之分,總屬氣虛下陷。
2=標題= 第二十四節,帶下屬於下焦腎氣虛損
趙養葵曰:
女人帶下之疾,帶者,奇經八脈之一也,腰臍間圍身一週,如束帶焉。八脈俱屬腎經,
人身帶脈,統攝一身無形之水,下焦腎氣損虛,帶脈漏下,白為氣虛,赤為有火。
治法俱以補腎為主,白者多,赤者少。有脾虛者,六君子加升麻。有氣虛者,補中湯。
肝虛者,逍遙散兼六味丸。
2=標題= 第二十五節,赤帶屬心肝二火陰血漸虛
繆仲淳曰:
赤帶多因心肝二火時熾小已,久而陰血漸虛,中氣漸損,遂下赤帶。
治宜養心為主,兼和肝緩中,涼血清氣。
赤帶久不止則血虛,宜膠艾四物湯,加便鍛牡蠣粉、棗仁、麥冬。
〔慎齋按〕
已上四條,序帶下屬於血枯、脾虛、腎虛為病也。
帶證自外邪風冷濕熱,內傷瘀血濕痰,皆有餘之病。
若東垣以血海將枯,津液復亡,是原其病在血虛也。仲淳以脾精不守,元氣下陷,
是原其病在氣虛也。養葵更推原帶脈為病,下焦腎氣虛損所致,尤為探本之要。
此吳梅坡以十六味保元湯,六龍固本丸,治婦人帶下證,蓋有自來矣。
2=標題= 第二十六節,治帶下同治溼之法
張子和曰:
赤白痢者,是邪熱傳於大腸,下廣腸,出赤白也。帶下者,傳於小腸,入脬經,
下赤白也。
據此二證,皆可同治溼之法治之。
2=標題= 第二十七節,治帶下有先攻後補之法
婁全善曰:
潔古治帶下,少腹冤結而痛者,先以十棗湯下之,次服苦練丸,大延胡散,
是先攻後補法也。丹溪治結痰白帶,先於半饑時,津下小胃丹十餘粒,至鬱積行,
用白朮四物諸藥補之,亦先攻後補法也。
2=標題= 第二十八節,治帶下用藥之法
朱丹溪曰:
赤白帶,羅先生法,或十棗湯、神佑丸,或玉燭散,皆可用。但虛者不可峻攻,
實者可行也。血虛加減四物,氣虛以參、朮、陳皮間用之。
赤屬血,白屬氣,主治以燥溼為先,甚者固腸丸。
若有相火動者,諸藥中加炒黃柏。
滑脫加龍骨、赤石脂。
婦人帶下,與男子夢遺同治之。
2=標題= 第二十九節,治帶下分寒熱用藥之法
方約之曰:
帶脈總束諸脈,使不妄行,如人束帶而前垂也。
婦人多鬱怒傷肝,肝屬木,脾屬土,盰邪乘脾,則土受傷而有溼,溼生熱,熟則流通,
故滑濁之物滲入膀胱,從小便而出。
古人作溼寒用辛溫藥則非矣,丹溪作溼熱用苦溫藥為是,不知用苦寒正治也,
用辛溫從治也。如溼熱怫鬱於內,腹痛帶下,非辛溫從治能開散之乎。
若少腹不痛,止下赤白帶者,雖有淫熱,而氣不鬱結,用苦寒治之為當也。
2=標題= 第三十節,治帶下分諸因有虛實之法
劉宗厚曰:
帶證多本陰虛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下焦奇經之分,
蘊積而成。
其病或醉飽房勞,服燥劑所致。亦有溼痰流注下焦。或腎肝陰淫之溼勝。
或因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或思想無窮而為筋痿。或餘經溼熱屈滯少腹而下。
是皆氣血虛損,
榮衛之精氣累滯而成也。
前人立論,已盡病機,治無定法,如戴人以帶下得兩手俱滑大有力,上用宣去痰飲,
下以導水丸泄熱去溼,繼以淡劑滲之,此瀉實法也。
若諸脈微細,或沉緊而澀,按之空虛,或洪大而澀,按之無力,正元氣不足,
陰虛中寒。
東垣有補陽調經之劑,丹溪治溼痰下注,用海石、南星、半夏之類,并加升提之法;
或發中兼補,補中兼利,燥中兼升發,潤中益氣兼收澀。
其例不一,正以病機有輕重淺深之異耳。
2=標題= 第三十一節,治帶下屬衛胃俱虛以固衛厚脾為主
楊仁齋曰:
下崩出血不止,謂之崩中。穢液常流,謂之帶下。
崩中失血,多因衝任虛損,榮衛受傷得之。冷帶難下,多因下焦不固,內挾風冷得之,
是固然矣。
然崩中者,投以芎、歸、香附諸黑藥之屬,則血暫止而終不止。帶下者,投以熟艾、
禹狼、桑螵、牡蠣之類,則帶暫歇而終不歇何哉?
經曰:「衛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衛氣若虛,則分肉不溫,
皮膚不充,腠理不肥,而開闔失其司矣。況胃為血海,水液會焉,胃者,中央之土,
又主肌肉而約血水,衛氣與胃氣俱虛,則肌弱而實空,血與水不能約制,是以休作無時,
不暫停也。然則封之止之,可不加意於固衛厚脾之劑乎?此桂枝附子湯,以之固衛。
人參、白朮、茯苓、草果、丁香、木香,以之厚脾。二者俱不可缺,使氣血自循故道,
不專收澀以劫奪之也。
2=標題= 第三十二節,治帶下不可作溼痰治以補養固本為主
吳梅坡曰:
婦女下赤白而不甚稍者,曰白淫。與男子白濁同系於相火,如龍雷之擾而不澄清也,
屬足少陰足太陰,治當清補為主。
如有滑白稠粘者,謂之帶下。屬心包手厥陰少陽,即如男子自遺之精,甚如砂石之淋,
原乎心胞,系乎脊,絡於帶脈,通於任脈,下抵湧泉,上至泥丸,治宜血肉之劑培之。
此窮源探本之論,時人皆泥於常套,作流痰治,以牡蠣、龍骨、地榆、膠、
艾之類澀之,和以四物,加以升提。殊小知根本損傷,以致腐敗而來,
彼塞滯不清之物,則益加其滯:升提不正之氣,則逾增其鬱。
惟以六龍固本丸,十六味保元湯主之,證屬於虛,宜當補實。
其他書以痰以溼,俗謂內臟冷,又云:「白屬氣,赤屬血。」皆泛而不切之言也。
明於斯道者,必有神悟焉。
十六味保元湯,治赤白帶下。骨碎補、貫仲去毛三錢、杜仲、小茴香鹽酒炒一錢五分、
人參二錢、黃耆一錢、巴戟二錢、當歸一錢、石斛七分、升麻七分、山藥一錢、
生草六分、獨活一錢、茯苓七分、蓮鬚一錢、黃柏八分、員肉三枚。
六龍固本丸,山藥四兩、巴戟肉四兩、山茱萸四兩、川練子二兩、小茴香一兩、
補骨脂二兩、青鹽三錢湯拌,人參二兩、蓮肉二兩、黃耆二兩、川芎一兩、木瓜一兩。
2=標題= 第三十三節,治帶下以壯脾胃升陽氣為主
薛立齋曰:
徐用誠云:「帶下白屬氣,未屬血。」東垣云:「血崩久則亡陽。」故白滑之物下流,
未必全拘於帶脈。
竊謂前證,或因六淫七情,或因醉飽房勞,或因膏粱厚味,或燥劑所致,脾胃虧損,
陽氣下陷,或溼痰注,蘊積而成,故言帶也。
凡此皆當脾胃升陽為主,佐以各經見證之藥。
包青屬肝,小柴胡加山梔、防風。
濕熱壅滯,小便赤澀,龍膽瀉肝湯。
肝血不足,或燥熱風熱,六味丸。
色赤屬心,小柴胡加黃連、山梔、當歸。
思慮過傷,妙香散。
色白屬肺,補中湯加山梔。
色黃屬脾,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湯。
色黑屬腎,六味丸。
氣血俱虛,八珍湯。
陽氣下陷,補中湯。
濕痰下注,補中加茯苓、半夏、蒼朮、黃柏。
氣虛痰飲下注,四七湯送六味丸。
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濕瀉火之藥輕治之也。
〔慎齋按〕
已上七條,序治帶下之大法也。
帶下有寒冷、溼熱、虛實之不同,故諸家治法,有攻下,溫補之不一。
如子和、太無、潔古,用攻下之法也。丹溪、約之、宗厚,用攻補兼施之法也。
至楊仁齋、薛立齋以厚脾壯胃立論,與東垣。仲淳之旨為共貫矣。
吳梅坡以補腎固本為治,興養葵之旨有先得矣,此皆探本窮源之學,
與張劉之燥溼清熱,丹溪之消痰升澀,又有標本內外之殊,讀者當會通之。
2=標題= 第三十四節,帶下傷五臟有五色之分
婦人良方曰:
婦人帶下,其名有五,因經行產後,風邪入胞門,傳於臟腑而致之。
若傷足厥陰肝經,色如青泥。
傷手少陰心經,色如紅津。
傷手太陰肺經,形如白涕。
傷足太陰脾經,黃如爛瓜。
傷足少陰腎經,黑如衃血。
人有帶脈,橫於腰間,如束帶之狀,病生於此,故名為帶。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6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女科經綸
第九章,雜證門
2=標題= 第一節,熱入血室證
1、婦人熱入血室如瘧狀
金匱要略曰: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熟人血室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徐忠可曰:
婦人熱入血室有四,熟人血室必譫語,此則不譙語,但如瘧狀,謂寒男女皆有之,
而婦人有獨異,故首曰婦人中風,即傷寒中所主桂枝湯之風證也。
七八日,則表邪已解,復有寒爇,故曰續來,然小長熱,故曰有時
間其經水,則已來而適斷,明是餘熱未盡,乘虛入之,則餘血必結,故寒熱有時;
然非太陽傳入少陽,此因結血之熱致有此病,故曰使如瘧狀。
雖非傳入少陽,而藥仍用小柴胡者,蓋血室之氣肝主之,肝與膽為表?堙A
膽因肝受而而病如瘧,非他藥所宜,故主和表?堙A謂上焦之氣和,
而驟結之血將自行也。
若峻攻之如抵當湯證,則犯少陽之禁矣。
〔慎齋按〕
已上一條,是言經行未盡而適斷,雖有結血,未為全實,小柴胡加當歸、丹皮、
生地以涼之。
2、婦人熱入血室治無犯胃氣
金匱要略曰: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
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徐忠可曰:
此言熱入血室,小必血結,初即搏邪為患。
曰傷寒,即所謂無汗惡寒也。曰發熟,病之初也。曰經水適來,是經水初行時也。
邪盛則經氣亦盛,適相值,寒邪必傷營,故邪與血搏。血屬陰主夜,故晝則熱,
雖發而明了。暮則入陰分,邪挾陰氣而為譫語如見鬼狀者,譫之甚也。
此為熱入血室者,言血室雖在內,表邪實未嘗犯胃及上二焦。
故治法亦惟和表邪,略兼清血室之熱足矣。誤以為客邪入內攻之,則所傷實多,
故曰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也。
〔慎齋按〕
此條是言經行不斷,則熱不留結,勿謂譫語,誤用硝黃,犯其胃氣,刺動榮血,
犯其中焦,柴胡和解,犯其上焦,但不妄犯,熱隨血散,自愈也。
3、婦人熱入血室當剌期門
金匱要略曰: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脅滿如結胸狀,
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徐忠可曰:
此言經興病值,不即為患,病解後,反搏邪在胸協作楚。
謂中風病,雖稍異於前之傷寒,然發熱惡寒,經水適來,與前之邪盛經亦盛無二。
後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是經在病中行而不礙也。卻七八日後,
反胸膀滿蚎結胸狀,譫語,是入血室之熱,小竄於經而結於肝之府,故脈所過處為滿,
甚則如結胸狀,陰火盛則譫語也。然胸脅雖滿,非少陽表邪,雖如結胸,
非太陽表邪入?堙A雖譫語,非胃實;故曰此熱入血室。亦見不可誤政胃及上二焦,
當刺期門。期門,肝之分也。此肝實病,瀉其實而取之。
〔慎齋按〕
此條言適來即斷,血結在?堿偎篜牷A故刺期門以潟之。
不善刺者,小柴胡去人參,加桃仁、丹皮、歸尾、山甲以行之。
4、熱入血室話語頭汗出當刺期門
金匱要略曰: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洩然汗出者愈。徐忠可曰:
此言陽明病,亦有熱入血室,但下血頭汗出不同耳。
陽明病,即頭痛、鼻乾、不眠是也。假如轉入陽明之腑,必有汗詭語等,為可下證,
何緣下血譫語,故知為熱入血室。
然陽明宜通身有汗,此血中有熱而血耗,耗則下虛而厥,身為燥陰所閉,故無汗:
惟頭則陰不能入,而陽仍通,故汗。
此病亦由肝實,不當責陽明,故亦刺期門,而曰隨其實而瀉之。
戢者,通身微微似汗也,汗則肝不強而陰陽平,故愈。
5、婦人熱入血室治宜化痰除熱
金匱要略曰: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迼來,晝則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發作有時,
此名熱入血室。醫者不曉,以剛劑與之,遂致胸膈不利,涎潮上脘,昏冒不知,
當先化其痰,後除其熱。
〔慎齋按〕
已上五條,序金匱論婦人傷寒,有熱入血室之一證也。第一條詳熱入血室證侯,
下四條言治法也。
〔慎齋按〕
婦人熱入血室,因經水適來,寒邪乘虛襲入,熱血必結,故有譫語見鬼之證。
仲景第一條用小柴胡湯,以寒熱如瘧狀,故用之也。以下四條,但云刺期門隨實瀉之,
化痰、除熱、三法,原以血結於中而用瀉法也。
可笑庸工不解仲景全文,一遇熱入血室證,即以小柴胡湯一方為主劑,不大謬耶。
故凡遇熱入血室,當導血下行以清熱,不可誤執小柴胡方為戾也。
6、婦人熱入血室解
成無己曰:
室者,屋室也,謂可停止處。人之血室,榮血停止之所,為經脈留會之處,即衝脈也。
衝脈者,奇經八脈之一,趄於腎,下絡氣街,並足陽明,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太僕曰:「衝為血海」。言諸經之血朝會於此,男子運而行之,女子上為乳汁,
下為月水,經 一言「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是也。
傷寒之邪,婦人則隨經而入,男子由陽明而傳。以衝脈與少陰之絡起於腎,女子感邪,
太陽隨經,便入衝之經,並足陽明,男子陽明內熱,方得入衝脈得熱血必妄行。
在男子則下血譫語,在婦人則月水適來。
陽明病,下血譫語,此為熱入血室,蓋言男子,不止謂婦人也。
婦人傷寒,經水適來適斷,經氣既虛,宮室不閉,邪得乘虛而入,有治而愈,
有不治而愈。
如婦人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膀滿如結胸狀,
譫語,此為熱入血室,當剌期門,隨其實而溈之。
又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
故為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二者須治而愈。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則明了,夜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
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必自愈。是不須治而愈。
夫譫語為病邪之甚,何反不須治而愈?蓋結胸譫語,是邪氣留結胸協而不去,
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寒熱如瘧,發作有時,是血結不行,須小柴胡散之,二者既有留邪,必散之可愈。
若發熱經水適來,書百明了,暮則譫語,此經水適來,以?媯L留邪,但不妄犯,
熱隨血散,必 自愈。經云:「血自下,下者愈」。故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所謂妄犯者,謂恐以譫語為陽明內實攻之,犯其胃氣也。此無胸協之邪,刺期門,
恐犯中焦也。此無血結,與小柴胡,恐犯上焦也。蓋小柴胡解散則動衛氣,衛出上焦,
動衛氣,是犯上焦矣。剌期門則動榮氣,榮出中焦,動榮氣,是犯中焦矣。脈經曰:
「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 豈謂藥而不謂鍼耶。
7、熱入血室成結胸證論
許叔微曰:
或間熱入血室,何為而成結胸?
曰:邪氣傳入經絡,與正氣相搏,上下流通,遇經水適來適斷,邢氣乘虛人於血室,
血為邪所迫,上入肝經,肝受邪則譫語見鬼,復入膻中,則血結於胸矣。
何以言之?婦人平居,水養木,方未受孕,則為月水,既孕則畜以養胎,已產,
上壅為乳,皆血也。今邪遂血併,歸於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故手觸之則痛,
非藥可及,當刺期門也。
8、熱入血室屬肝臟邪客
武叔卿曰:
小柴胡湯治太陽傳經痛,蓋臟血適來。則血室虛,邪氣乘虛入而為越經證。
然血室與胃腑,有氣血之分,故譫語有晝夜之別,曰如見鬼者,以肝臟邪客而魂不安,
本神自病也。
用小柴胡解表?堣夾腹A用地黃涼血中之熱。設有不愈,又有刺期門法。
其加桃仁、紅花,與承氣、抵當等湯者,各因其微甚而瀉之也。
9、產後熱入血室治法
楊仁齋曰:
凡大小產,熱入血室,小柴胡湯力所不及者,於內加五靈脂,乃以黃連、赤茯苓佐之,
蓋心主血,黃連、茯苓皆清心涼血之劑,所以收功也。
若?狶Q血毒,則活人書桃仁承氣有餘勇矣。
10、熱入血室男子亦有
張路玉曰:
衝為血海,即是血室。衝脈得熱,則逼血下行,男子亦有是證,不獨婦人也。
〔慎齋按〕
已上五條,序婦人傷寒,有熱入血室之證也。
血室即血海,衝任之脈所係,為藏精受胎之所。因婦人血海有餘,
遇經行之期而犯傷寒之邪,則熱邪乘血室之虛,襲入而與血相搏。
夫肝藏魂,血室虛,則肝無所依,肝受熱邪,則為譫語,為見鬼,肝之魂不能安也。
故治法惟有清熱行血,甚則桃仁承氣,微則生地、丹皮、桃仁、紅花、赤芍、五靈脂、
甘草、木通、丹參,可以通治之,不可拘執小柴胡湯,為治傷寒熱入血室之定例也。
夫小柴胡方,為傷寒傳少陽,和解表?堣岔纂A必欲用之於慹入血室之證,
豈知柴胡發表,黃芩退熱,半夏行痰,為血家所忌,人參補氣助邪,非血熱所宜。
今人一遇熱入血室之證,使用小柴胡湯定法,曰我遵仲景書也,豈知仲景第一條云:
「婦人中風寒熱,發作有時,如瘧狀。」明屬少陽經證,故曰小柴胡湯主之,
則小柴胡湯原為少陽經設也。至後四條,但云必自愈,云當刺期門,
又云隨其實而瀉之。實者,熱血結於 胸也,瀉之者,瀉其實邪也,
並無小柴胡湯主之一語,則知小柴胡湯,祇因婦人傷寒,有續寒熱如瘧狀之證,
故以之治少陽如瘧之病,而本非治熱入血室之證也。
今人不玩仲景前後原文,漫謂婦人熟人血室,動輒用小柴胡主之,豈不大可嗤耶。
故凡婦人病熱入血室,有續得寒熱,發作有時如瘧狀者,小紫胡湯可用也,
亦必加桃仁、丹皮、五靈脂以其行血。如熱入血室,而無有寒熱如瘧之證,
則小柴胡湯斷小可用也。搴世懵懵,特表而出之。
2=標題= 第二節,血分水分證
1、婦人血分水分證
金匱要略曰:
問病有血分水分,何也?
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為難治。先病水,後斷經水,名曰水分,
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下也。
2、婦人血分屬寒濕傷其衝任
聖濟總錄曰:
血分者,經水通之際,因寒濕傷其衝任,氣壅不行,播在皮膚,邪氣相搏,
經血分而為水,發 為胕腫,故曰血分。
脈經曰:「經水前斷,後病水者,名曰血分,久不治,積成水腫即難治。」
3、婦人水分屬水氣上溢皮膚
聖濟總錄曰:
水分者,以水氣上溢皮膚,散於四肢,發為胕腫,蓋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
故棸水而從其類也。
此病與血分相似,治藥有先後耳。
4、婦人血分水分屬脾肺虛冷
汪石山曰:
凡經先斷,而後病水,少陰脈沉而滑,沉則在?堙A滑則為實,沉滑相搏,血結胞門,
為血分,難治。
若先病水,而後病經斷,少陽脈牢,少陰脈細,男子小便不利,婦人經水不通,
經通則為血,不利則為水,名水分,易治。
此因脾肺虛冷,小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滲泄之令不行,生化之氣不運。東垣云:
「水飲留樍,若土在雨中則為泥,得和氣暖曰,水濕去而萬物自生長。」
用加減腎氣丸、歸脾湯、六君子加木香、炮薑、肉桂。
5、婦人血分水分所化有別
陳良甫曰:
婦人經水不通,則水化為血,血小通則復化為水。
故先因經水斷絕,後四肢浮腫,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是血化為水也,宜椒仁丸。
若先因小便不通,後身面浮腫,致經水小通,名曰水分,是水化為血也,宜葶藶丸。
經脈小通而化為水,流走四肢悉腫滿,亦名血分,其證與水證相類,實非水也,
用人參丸。
張嶟璜曰:
先浮腫而後經水小通,明係土虛不能制水,經虛則血不能生,故經止,
若水化為血等語,真堪捧腹。
6、婦人血分辨證用藥法
李氏曰:
經水斷而後腫,名曰血分。乃瘀血化水,閉塞胞水,此水腫難治,但當調其經,
則水自消,用 小調經散、葶藶丸,加丹皮、牛膝、紅花。
若先浮腫,而後經水不通,名曰水分。乃脾不能制,血與水併,杋肉為之虛腫,
紅礬丸、腎氣丸,加澤瀉、防己、葶藶、木通。
7、血分水分以補元氣為主
薛立齋曰:
婦人血分水分證,或因飲食失節,或因六淫七情矢宜,以致脾胃虧損,不能生發,
氣血乖違失常,致形氣不足,邪塞隧道。
必用椒仁、葶藶二丸,以宣導其邪,佐以補元氣之藥,庶真氣不復傷也。
〔慎齋按〕
已上七條,序婦人有血分水分之證也。
婦人以血用事,而月信其最要也,故曰入門看婦人病,先間經期,
經期之先後多寡枯閉,即可以斷婦病之淺深輕重。
如血分之病,在經水先斷,而後頭面四肢腫滿,此血不運行,氣壅不化,
法當通經調血,血行而腫自消。
若先四肢腫滿,後經水斷絕,此直是水腫病耳,何必名以水分,與血分同出條例耶,
此古人分證立名之多惑也。
8、婦人血分病不可作水治
證治要訣曰:
有經事小通,血入四肢,化為水,遂成腫滿,非獨產後為然,名曰血分,誤作水治,
其害不小,宜調經散。
9、婦人血分屬氣壅不能化血
武叔卿曰:
氣者水之母,血者氣所化,非氣無以生血,非血無以養氣。
若經水小通,則血病氣亦病,豈有水不通而能化血乎,血不通而化水者,
乃是氣壅不能化血而成水也,觀桃仁丸可見矣。
10、婦人血分用藥從血上求治
婦人良方曰:
婦人血分,如奪命丹,黑神散,皆為要藥。
血分一證,大小產後多有之,惟胎前腳腫小同,產後則皆敗血所致,當於血上求之。
11、椒仁丸治血分
婦人良方曰:
先因經水斷絕,後至四肢浮腫,小便小通,血化為水,名曰血分,椒仁丸藥雖峻利,
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養病害身之患,嘗治虛弱人,亦未有誤也。
濟陰曰:
血既化為水,則以利水為先,而行血溫血,開結破氣,又不可少,
然非峻利氣悍之物不可,故 又佐以大毒之藥。
〔慎齋按〕
已上四條,序治血分用藥之法也。
失血分屬婦人經水小通而致,必是六淫外侵,七情內傷,以致脾胃虛衰,
不能運化精微,故血麈不流,氣不能化。
法當補脾健胃,扶養氣血,佐以溫經行血之劑可也。
椒仁丸,有斑蝥。砒信、甘遂、芫花、黑丑、蚖青群隊大黃之藥以攻之,
禍有小可勝言者,大 全乃曰,治虛弱人,未見有誤,是何言歟?
2=標題= 第三節,咽中證
1、婦人咽中如有灸臠病
金匱要略曰: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徐思可曰:
此條即所謂寒傷經絡,凝堅在上也。
炙臠,譬如乾肉也。千金所謂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香之不下,
狀如有炙臠,數語甚明切。
此病不因腸胃,故不礙飲食二便;不因表邪,故無骨痛寒熱;乃氣為積寒所傷,
不與血和,血 中之氣溢而浮於咽中,得水濕之氣而凝結難移,婦人血分受寒,
多積冷結氣,最易得此病,男 子亦間有之。
藥用半夏厚朴湯,乃二陳湯去陳皮、甘草,加厚朴、紫蘇、生薑也。
半夏降逆,厚朴兼散結,故主之。生薑、茯苓宜至高之滯,而下其濕,蘇葉味辛氣香,
色紫性溫,能入陰和血,兼歸氣於血,夏天暑傷心陰,能下暑鬱,而炙臠者用之,
則氣與血和,不復上浮也。
又曰:
余治王小乙咽中每噎塞,嗽小出,以十夏厚朴湯投之,即愈。後每復發,細問之云,
夜中燈下,每見暈如團五色,背脊內間痠,其人又壯盛,知夏初因受寒,
陰氣不足而肝反鬱熱,甚則結寒微動,挾腎氣上衝,咽喉塞噎也,
郋於此方加大劑枸杞、菊花、丹皮、肉桂,暈乃漸除,咽 中亦愈,故曰男子間有之,
信不誣也。
2、婦人咽中如梅核證
產寶百問曰:
喉嚨有咽門,二者各有所司,喉嚨者空虛也,肺之系,氣之道,絡肺應天,
故屬天氣所生,有 九節以通九臟之氣,所以謂之隘。
或陰陽之氣,痰結咽喉,膈塞噎狀若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或胸膈痰結與氣相搏,上逆咽喉之間作棸,狀如炙肉之證也。
以半夏厚朴湯,治婦人喜怒悲思憂恐驚怖之氣結成痰涎,狀加破絮,或如梅核,
在咽喉,咯不出,嚥不下。
此七情所為,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滯,
嘔逆惡心。
〔慎齋按〕
已上二條,序婦人有咽中炙臠梅核之證也。
徐註主寒冷氣,產實主七情痰結,一用外感,一屬內傷,當兼參之。
2=標題= 第一節,熱入血室證
1、婦人熱入血室如瘧狀
金匱要略曰: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熟人血室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徐忠可曰:
婦人熱入血室有四,熟人血室必譫語,此則不譙語,但如瘧狀,謂寒男女皆有之,
而婦人有獨異,故首曰婦人中風,即傷寒中所主桂枝湯之風證也。
七八日,則表邪已解,復有寒爇,故曰續來,然小長熱,故曰有時
間其經水,則已來而適斷,明是餘熱未盡,乘虛入之,則餘血必結,故寒熱有時;
然非太陽傳入少陽,此因結血之熱致有此病,故曰使如瘧狀。
雖非傳入少陽,而藥仍用小柴胡者,蓋血室之氣肝主之,肝與膽為表?堙A
膽因肝受而而病如瘧,非他藥所宜,故主和表?堙A謂上焦之氣和,
而驟結之血將自行也。
若峻攻之如抵當湯證,則犯少陽之禁矣。
〔慎齋按〕
已上一條,是言經行未盡而適斷,雖有結血,未為全實,小柴胡加當歸、丹皮、
生地以涼之。
2、婦人熱入血室治無犯胃氣
金匱要略曰: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
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徐忠可曰:
此言熱入血室,小必血結,初即搏邪為患。
曰傷寒,即所謂無汗惡寒也。曰發熟,病之初也。曰經水適來,是經水初行時也。
邪盛則經氣亦盛,適相值,寒邪必傷營,故邪與血搏。血屬陰主夜,故晝則熱,
雖發而明了。暮則入陰分,邪挾陰氣而為譫語如見鬼狀者,譫之甚也。
此為熱入血室者,言血室雖在內,表邪實未嘗犯胃及上二焦。
故治法亦惟和表邪,略兼清血室之熱足矣。誤以為客邪入內攻之,則所傷實多,
故曰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也。
〔慎齋按〕
此條是言經行不斷,則熱不留結,勿謂譫語,誤用硝黃,犯其胃氣,刺動榮血,
犯其中焦,柴胡和解,犯其上焦,但不妄犯,熱隨血散,自愈也。
3、婦人熱入血室當剌期門
金匱要略曰: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脅滿如結胸狀,
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徐忠可曰:
此言經興病值,不即為患,病解後,反搏邪在胸協作楚。
謂中風病,雖稍異於前之傷寒,然發熱惡寒,經水適來,與前之邪盛經亦盛無二。
後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是經在病中行而不礙也。卻七八日後,
反胸膀滿蚎結胸狀,譫語,是入血室之熱,小竄於經而結於肝之府,故脈所過處為滿,
甚則如結胸狀,陰火盛則譫語也。然胸脅雖滿,非少陽表邪,雖如結胸,
非太陽表邪入?堙A雖譫語,非胃實;故曰此熱入血室。亦見不可誤政胃及上二焦,
當刺期門。期門,肝之分也。此肝實病,瀉其實而取之。
〔慎齋按〕
此條言適來即斷,血結在?堿偎篜牷A故刺期門以潟之。
不善刺者,小柴胡去人參,加桃仁、丹皮、歸尾、山甲以行之。
4、熱入血室話語頭汗出當刺期門
金匱要略曰: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洩然汗出者愈。徐忠可曰:
此言陽明病,亦有熱入血室,但下血頭汗出不同耳。
陽明病,即頭痛、鼻乾、不眠是也。假如轉入陽明之腑,必有汗詭語等,為可下證,
何緣下血譫語,故知為熱入血室。
然陽明宜通身有汗,此血中有熱而血耗,耗則下虛而厥,身為燥陰所閉,故無汗:
惟頭則陰不能入,而陽仍通,故汗。
此病亦由肝實,不當責陽明,故亦刺期門,而曰隨其實而瀉之。
戢者,通身微微似汗也,汗則肝不強而陰陽平,故愈。
5、婦人熱入血室治宜化痰除熱
金匱要略曰: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迼來,晝則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發作有時,
此名熱入血室。醫者不曉,以剛劑與之,遂致胸膈不利,涎潮上脘,昏冒不知,
當先化其痰,後除其熱。
〔慎齋按〕
已上五條,序金匱論婦人傷寒,有熱入血室之一證也。第一條詳熱入血室證侯,
下四條言治法也。
〔慎齋按〕
婦人熱入血室,因經水適來,寒邪乘虛襲入,熱血必結,故有譫語見鬼之證。
仲景第一條用小柴胡湯,以寒熱如瘧狀,故用之也。以下四條,但云刺期門隨實瀉之,
化痰、除熱、三法,原以血結於中而用瀉法也。
可笑庸工不解仲景全文,一遇熱入血室證,即以小柴胡湯一方為主劑,不大謬耶。
故凡遇熱入血室,當導血下行以清熱,不可誤執小柴胡方為戾也。
6、婦人熱入血室解
成無己曰:
室者,屋室也,謂可停止處。人之血室,榮血停止之所,為經脈留會之處,即衝脈也。
衝脈者,奇經八脈之一,趄於腎,下絡氣街,並足陽明,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太僕曰:「衝為血海」。言諸經之血朝會於此,男子運而行之,女子上為乳汁,
下為月水,經 一言「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是也。
傷寒之邪,婦人則隨經而入,男子由陽明而傳。以衝脈與少陰之絡起於腎,女子感邪,
太陽隨經,便入衝之經,並足陽明,男子陽明內熱,方得入衝脈得熱血必妄行。
在男子則下血譫語,在婦人則月水適來。
陽明病,下血譫語,此為熱入血室,蓋言男子,不止謂婦人也。
婦人傷寒,經水適來適斷,經氣既虛,宮室不閉,邪得乘虛而入,有治而愈,
有不治而愈。
如婦人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膀滿如結胸狀,
譫語,此為熱入血室,當剌期門,隨其實而溈之。
又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
故為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二者須治而愈。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則明了,夜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
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必自愈。是不須治而愈。
夫譫語為病邪之甚,何反不須治而愈?蓋結胸譫語,是邪氣留結胸協而不去,
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寒熱如瘧,發作有時,是血結不行,須小柴胡散之,二者既有留邪,必散之可愈。
若發熱經水適來,書百明了,暮則譫語,此經水適來,以?媯L留邪,但不妄犯,
熱隨血散,必 自愈。經云:「血自下,下者愈」。故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所謂妄犯者,謂恐以譫語為陽明內實攻之,犯其胃氣也。此無胸協之邪,刺期門,
恐犯中焦也。此無血結,與小柴胡,恐犯上焦也。蓋小柴胡解散則動衛氣,衛出上焦,
動衛氣,是犯上焦矣。剌期門則動榮氣,榮出中焦,動榮氣,是犯中焦矣。脈經曰:
「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 豈謂藥而不謂鍼耶。
7、熱入血室成結胸證論
許叔微曰:
或間熱入血室,何為而成結胸?
曰:邪氣傳入經絡,與正氣相搏,上下流通,遇經水適來適斷,邢氣乘虛人於血室,
血為邪所迫,上入肝經,肝受邪則譫語見鬼,復入膻中,則血結於胸矣。
何以言之?婦人平居,水養木,方未受孕,則為月水,既孕則畜以養胎,已產,
上壅為乳,皆血也。今邪遂血併,歸於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故手觸之則痛,
非藥可及,當刺期門也。
8、熱入血室屬肝臟邪客
武叔卿曰:
小柴胡湯治太陽傳經痛,蓋臟血適來。則血室虛,邪氣乘虛入而為越經證。
然血室與胃腑,有氣血之分,故譫語有晝夜之別,曰如見鬼者,以肝臟邪客而魂不安,
本神自病也。
用小柴胡解表?堣夾腹A用地黃涼血中之熱。設有不愈,又有刺期門法。
其加桃仁、紅花,與承氣、抵當等湯者,各因其微甚而瀉之也。
9、產後熱入血室治法
楊仁齋曰:
凡大小產,熱入血室,小柴胡湯力所不及者,於內加五靈脂,乃以黃連、赤茯苓佐之,
蓋心主血,黃連、茯苓皆清心涼血之劑,所以收功也。
若?狶Q血毒,則活人書桃仁承氣有餘勇矣。
10、熱入血室男子亦有
張路玉曰:
衝為血海,即是血室。衝脈得熱,則逼血下行,男子亦有是證,不獨婦人也。
〔慎齋按〕
已上五條,序婦人傷寒,有熱入血室之證也。
血室即血海,衝任之脈所係,為藏精受胎之所。因婦人血海有餘,
遇經行之期而犯傷寒之邪,則熱邪乘血室之虛,襲入而與血相搏。
夫肝藏魂,血室虛,則肝無所依,肝受熱邪,則為譫語,為見鬼,肝之魂不能安也。
故治法惟有清熱行血,甚則桃仁承氣,微則生地、丹皮、桃仁、紅花、赤芍、五靈脂、
甘草、木通、丹參,可以通治之,不可拘執小柴胡湯,為治傷寒熱入血室之定例也。
夫小柴胡方,為傷寒傳少陽,和解表?堣岔纂A必欲用之於慹入血室之證,
豈知柴胡發表,黃芩退熱,半夏行痰,為血家所忌,人參補氣助邪,非血熱所宜。
今人一遇熱入血室之證,使用小柴胡湯定法,曰我遵仲景書也,豈知仲景第一條云:
「婦人中風寒熱,發作有時,如瘧狀。」明屬少陽經證,故曰小柴胡湯主之,
則小柴胡湯原為少陽經設也。至後四條,但云必自愈,云當刺期門,
又云隨其實而瀉之。實者,熱血結於 胸也,瀉之者,瀉其實邪也,
並無小柴胡湯主之一語,則知小柴胡湯,祇因婦人傷寒,有續寒熱如瘧狀之證,
故以之治少陽如瘧之病,而本非治熱入血室之證也。
今人不玩仲景前後原文,漫謂婦人熟人血室,動輒用小柴胡主之,豈不大可嗤耶。
故凡婦人病熱入血室,有續得寒熱,發作有時如瘧狀者,小紫胡湯可用也,
亦必加桃仁、丹皮、五靈脂以其行血。如熱入血室,而無有寒熱如瘧之證,
則小柴胡湯斷小可用也。搴世懵懵,特表而出之。
2=標題= 第二節,血分水分證
1、婦人血分水分證
金匱要略曰:
問病有血分水分,何也?
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為難治。先病水,後斷經水,名曰水分,
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下也。
2、婦人血分屬寒濕傷其衝任
聖濟總錄曰:
血分者,經水通之際,因寒濕傷其衝任,氣壅不行,播在皮膚,邪氣相搏,
經血分而為水,發 為胕腫,故曰血分。
脈經曰:「經水前斷,後病水者,名曰血分,久不治,積成水腫即難治。」
3、婦人水分屬水氣上溢皮膚
聖濟總錄曰:
水分者,以水氣上溢皮膚,散於四肢,發為胕腫,蓋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
故棸水而從其類也。
此病與血分相似,治藥有先後耳。
4、婦人血分水分屬脾肺虛冷
汪石山曰:
凡經先斷,而後病水,少陰脈沉而滑,沉則在?堙A滑則為實,沉滑相搏,血結胞門,
為血分,難治。
若先病水,而後病經斷,少陽脈牢,少陰脈細,男子小便不利,婦人經水不通,
經通則為血,不利則為水,名水分,易治。
此因脾肺虛冷,小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滲泄之令不行,生化之氣不運。東垣云:
「水飲留樍,若土在雨中則為泥,得和氣暖曰,水濕去而萬物自生長。」
用加減腎氣丸、歸脾湯、六君子加木香、炮薑、肉桂。
5、婦人血分水分所化有別
陳良甫曰:
婦人經水不通,則水化為血,血小通則復化為水。
故先因經水斷絕,後四肢浮腫,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是血化為水也,宜椒仁丸。
若先因小便不通,後身面浮腫,致經水小通,名曰水分,是水化為血也,宜葶藶丸。
經脈小通而化為水,流走四肢悉腫滿,亦名血分,其證與水證相類,實非水也,
用人參丸。
張嶟璜曰:
先浮腫而後經水小通,明係土虛不能制水,經虛則血不能生,故經止,
若水化為血等語,真堪捧腹。
6、婦人血分辨證用藥法
李氏曰:
經水斷而後腫,名曰血分。乃瘀血化水,閉塞胞水,此水腫難治,但當調其經,
則水自消,用 小調經散、葶藶丸,加丹皮、牛膝、紅花。
若先浮腫,而後經水不通,名曰水分。乃脾不能制,血與水併,杋肉為之虛腫,
紅礬丸、腎氣丸,加澤瀉、防己、葶藶、木通。
7、血分水分以補元氣為主
薛立齋曰:
婦人血分水分證,或因飲食失節,或因六淫七情矢宜,以致脾胃虧損,不能生發,
氣血乖違失常,致形氣不足,邪塞隧道。
必用椒仁、葶藶二丸,以宣導其邪,佐以補元氣之藥,庶真氣不復傷也。
〔慎齋按〕
已上七條,序婦人有血分水分之證也。
婦人以血用事,而月信其最要也,故曰入門看婦人病,先間經期,
經期之先後多寡枯閉,即可以斷婦病之淺深輕重。
如血分之病,在經水先斷,而後頭面四肢腫滿,此血不運行,氣壅不化,
法當通經調血,血行而腫自消。
若先四肢腫滿,後經水斷絕,此直是水腫病耳,何必名以水分,與血分同出條例耶,
此古人分證立名之多惑也。
8、婦人血分病不可作水治
證治要訣曰:
有經事小通,血入四肢,化為水,遂成腫滿,非獨產後為然,名曰血分,誤作水治,
其害不小,宜調經散。
9、婦人血分屬氣壅不能化血
武叔卿曰:
氣者水之母,血者氣所化,非氣無以生血,非血無以養氣。
若經水小通,則血病氣亦病,豈有水不通而能化血乎,血不通而化水者,
乃是氣壅不能化血而成水也,觀桃仁丸可見矣。
10、婦人血分用藥從血上求治
婦人良方曰:
婦人血分,如奪命丹,黑神散,皆為要藥。
血分一證,大小產後多有之,惟胎前腳腫小同,產後則皆敗血所致,當於血上求之。
11、椒仁丸治血分
婦人良方曰:
先因經水斷絕,後至四肢浮腫,小便小通,血化為水,名曰血分,椒仁丸藥雖峻利,
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養病害身之患,嘗治虛弱人,亦未有誤也。
濟陰曰:
血既化為水,則以利水為先,而行血溫血,開結破氣,又不可少,
然非峻利氣悍之物不可,故 又佐以大毒之藥。
〔慎齋按〕
已上四條,序治血分用藥之法也。
失血分屬婦人經水小通而致,必是六淫外侵,七情內傷,以致脾胃虛衰,
不能運化精微,故血麈不流,氣不能化。
法當補脾健胃,扶養氣血,佐以溫經行血之劑可也。
椒仁丸,有斑蝥。砒信、甘遂、芫花、黑丑、蚖青群隊大黃之藥以攻之,
禍有小可勝言者,大 全乃曰,治虛弱人,未見有誤,是何言歟?
2=標題= 第三節,咽中證
1、婦人咽中如有灸臠病
金匱要略曰: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
徐思可曰:
此條即所謂寒傷經絡,凝堅在上也。
炙臠,譬如乾肉也。千金所謂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香之不下,
狀如有炙臠,數語甚明切。
此病不因腸胃,故不礙飲食二便;不因表邪,故無骨痛寒熱;乃氣為積寒所傷,
不與血和,血 中之氣溢而浮於咽中,得水濕之氣而凝結難移,婦人血分受寒,
多積冷結氣,最易得此病,男 子亦間有之。
藥用半夏厚朴湯,乃二陳湯去陳皮、甘草,加厚朴、紫蘇、生薑也。
半夏降逆,厚朴兼散結,故主之。生薑、茯苓宜至高之滯,而下其濕,蘇葉味辛氣香,
色紫性溫,能入陰和血,兼歸氣於血,夏天暑傷心陰,能下暑鬱,而炙臠者用之,
則氣與血和,不復上浮也。
又曰:
余治王小乙咽中每噎塞,嗽小出,以十夏厚朴湯投之,即愈。後每復發,細問之云,
夜中燈下,每見暈如團五色,背脊內間痠,其人又壯盛,知夏初因受寒,
陰氣不足而肝反鬱熱,甚則結寒微動,挾腎氣上衝,咽喉塞噎也,
郋於此方加大劑枸杞、菊花、丹皮、肉桂,暈乃漸除,咽 中亦愈,故曰男子間有之,
信不誣也。
2、婦人咽中如梅核證
產寶百問曰:
喉嚨有咽門,二者各有所司,喉嚨者空虛也,肺之系,氣之道,絡肺應天,
故屬天氣所生,有 九節以通九臟之氣,所以謂之隘。
或陰陽之氣,痰結咽喉,膈塞噎狀若梅核,妨礙飲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或胸膈痰結與氣相搏,上逆咽喉之間作棸,狀如炙肉之證也。
以半夏厚朴湯,治婦人喜怒悲思憂恐驚怖之氣結成痰涎,狀加破絮,或如梅核,
在咽喉,咯不出,嚥不下。
此七情所為,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滯,
嘔逆惡心。
〔慎齋按〕
已上二條,序婦人有咽中炙臠梅核之證也。
徐註主寒冷氣,產實主七情痰結,一用外感,一屬內傷,當兼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