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法綱要

診斷猶如兵法!方能用兵如神!很多診斷根據中醫理,來治療!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中醫治法綱要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中醫治法綱要
予受《石室秘錄》啟發,在五大原則下將中醫治法分為整體和局部兩大部分,整體治法以三因論治為綱:因時論治,因地論治,因人論治;局部治法以三定論治為綱:定位,定性,定量。三因三定論治統率眾多治法以成體系。

五大原則
i.        辨病論治——百合病、青蒿治瘧、茵陳蒿治黃疸、
ii.        辨證論治——風、火、燥、濕、寒、毒、痰、飲、鬱、瘀
iii.        分期論治——SARS、中風、帕金森病、
iv.        審因論治——外傷、六淫、七情、飲食、勞逸、蟲毒、疫戾
v.        對症治療——元胡止痛、瓦楞治酸、內金消食、

第一部分:三因論治
一、因時制宜——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1、        五運六氣——
2、        24節氣——  
3、        12時辰——五更瀉、日甫熱、
4、        春夏治法——論春宜理氣,夏宜健脾。春夏治者,隨春夏發生之氣而治之得法也。春宜疏洩,夏宜清涼,亦不易之法也。然而舒發之中,宜用理氣之藥,清涼之內,宜兼健脾之劑,未可盡為舒發與清涼也。
(迎春湯)人參一錢,黃芪一錢。柴胡一錢,當歸二錢,白芍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神曲五分,水煎服。此方有參、芪以理氣,又有柴、芍、當歸以養肝而舒木氣,則肝不克脾土,自然得養矣。
(養夏湯)麥冬三錢,元參三錢,五味子一錢,白術五錢,甘草一錢,香薷八分,神曲三分,茯苓三錢,陳皮五分,水煎服。此方妙在健脾之中;而有潤肺之藥,脾健而肺潤,又益之去暑之品,又何患暑極之侵入哉。
5、        秋冬治法——論秋宜潤肺,冬宜補腎。秋冬治者,以順秋氣之肅,冬氣之寒也。然秋天而聽其氣肅,冬令而順其氣寒,則過於肅殺矣。法當用和平之藥以調之,使肅者不過於肅,而寒者不過於寒也。
(潤秋湯)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百合五錢,款冬花一錢、天花粉一錢,蘇子一錢,水煎服。此方妙在不寒不斂、不熱不散、則肺金既無乾燥之患,而有滋潤之益,又何慮金風之涼也。
(溫冬飲)白術五錢,茯苓三錢,山茱萸二錢,熟地五錢,肉桂三分,生棗仁一錢,枸杞子一錢,菟絲子一錢,薏仁三錢,水煎服。批此方補腎之水多,補腎之火少,使水不寒而火不沸,又何虞冬令之寒哉。秋冬治法之佳妙者。  
6、        人體陽氣變化的日夜節律:
7、        日治法——
8、        夜治法——青蒿鱉甲湯。

二、因地制宜——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1、        東南治法——論補中益氣湯。東南治者,東方之人與南方之人同治也。東南俱系向明之地,腠理疏洩,氣虛者多,且天分甚薄,不比西北之人剛勁。若照西北人治法治之,立見危殆矣。人用人參一錢,白術二錢,當歸一錢五分,黃芪三錢。紫胡一錢,升麻五分,陳皮五分,甘草一錢,此補中益氣湯也。以此方出入加減,無有不妙。
2、        西北治法——西北人賦質既堅,體亦甚壯,冷水冷飯,不時常用,始覺快然,一用熱劑,便覺口鼻雙目火出。故治法與東南人迥別,方用黃連五分,黃芩一錢,梔子一錢,陳皮一錢,枳殼一錢,厚樸一錢,甘草一錢,麥芽二錢,水煎服。
三、        因人治宜——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
1、男治法——強陽不倒,此虛火炎上,而肺金之氣不能下行故爾。若用黃柏、知母二味,煎湯飲之,立時消散。然而自倒之後,終歲經年,不能重振,亦是苦也。方用元參三兩,肉桂三分,麥冬三兩,水煎服,即倒。(〔批〕養陽湯。)此方妙在用元參以瀉腎中浮游之火,尤妙肉桂三分,引其入宅,而招散其沸越之火,同氣相求,火自回合。
2、        女治法——生化湯(千古名方)。
生化湯原方    當歸(八錢)  川芎(三錢)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  黑姜(五分)  炙草(五分)    用黃酒、童便各半,煎服。
四二五合方                
3、        老治法——論老人宜補腎。莫妙用六味丸,加麥冬三兩,北五味子一兩,與之常服,則腸無燥結之苦,胃有能食之歡。此方之妙,竟可由六十服至百年,終歲不斷常服。蓋老人氣血之虛,盡由于腎水之涸。六味丸妙在極補腎水,又能健脾胃之氣,去腎中之邪火。而生腎中之真陽,所以老人最宜也。
4、        少治法——論少年人宜治脾胃。方用厚樸一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砂仁三粒,車前子一錢。此方為主,而逐症加減,自易奏功。
5、        隨人之性情稟賦不同而治:稟賦不同而受病亦異。顧私己者,心肝病少;顧大體者,心肝病多。不及情者,脾肺病少;善鐘情者,脾肺病多。任浮沉者,肝腎病少;矜志節者,肝腎病多。病起於七情,而五臟因之受損。
6、        強治法——體質強壯:張飛、李逵、武松。麻黃湯證
7、        弱治法——林黛玉。桂枝湯證
8、        肥治法——六君子。肥治者,治肥人之病也。肥人多痰,乃氣虛也。虛則氣不能執行,故痰生之。則治痰焉可僅治痰哉,必須補其氣,而後帶消其痰為得耳。然而氣之補法,又不可純補脾胃之土,而當兼補其命門之火。蓋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氣,氣足而痰自消,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方用人參三兩,白術五兩,茯苓二兩,薏仁五兩,芡實五兩,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北五味一兩,杜仲三兩,肉桂二兩,砂仁五錢,益智仁一兩,白芥子三兩,桔紅一兩,各為末,蜜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五錢,(〔批〕火土兩培丹。)
9、        瘦治法——六味地黃。瘦人多火,人盡知之。然而火之有餘,水之不足也,不補水以鎮陽光,又安能去火而消其烈焰哉。方用熟地三兩,元參八兩,生地四兩,麥冬三兩,白芍五兩,丹皮三兩,沙參二兩,地骨皮五兩,天門冬三兩,陳皮五錢,各為末,蜜為丸。加桑葉六兩,亦為末,同搗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五錢。(〔批〕添陰湯。)妙在元參去浮游之火,而又能調停五臟之陽。
10、        富治法——富治者,治膏粱富貴之人也。身披重裘,口食肥甘,其腠理必疏,脾胃必弱。一旦感中邪氣,自當補正為先,不可以祛邪為急。方用人參三錢,白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茯苓三錢,半夏五分,為君主之藥。倘有風邪,加入桂枝一錢,或柴胡一錢;傷暑,加入香薷一錢;傷濕,加入豬苓二錢;傷熱,加入黃連一錢;傷燥,加入蘇子一錢、麥冬五錢;傷氣,加入白芍五錢;傷寒,加入肉桂一錢,水煎服。此方之妙,妙在健脾順氣,正補而邪自退。況又逐經各有加減妙法,使膏粱之子,永無屈死矣。
11、        貧治法 ——貧治者,藜藿之民,單寒之子,不可與富貴同為治法,故更立一門。蓋貧賤之人,其筋骨過勞,腠理必密,所食者粗糲,無燔熬烹炙之味入於腸胃,則胃氣健剛可知。若亦以富貴治法治之,未必相宜也,方用白術二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厚樸五分,共七味為主。
12、        產前治法——產前之症,俱照各門治之。方用人參二錢,白術五錢,茯苓二錢,白勺五錢,黃芩三錢,杜仲一錢,熟地一兩,生地三錢,歸身二錢,水煎服,此方純是利腰臍之聖藥,少加黃芩清之,則胎得寒,子自定。 其次漏胎,乃氣血不足之故,急宜以峻補之,則胎不漏。方用人參二錢,白術五錢,杜仲一錢,枸杞子一錢,山藥二錢,當歸身一錢:茯苓二錢,熟地五錢,麥冬二錢,北五味五分,山茱萸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此方不寒不熱,安胎之聖藥也。
13、        產後治法——論產後宜補,產後之病,不可列舉,終以補氣補血為主。如產後諸症,以補氣血為主。方用人參三錢,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荊芥炒黑一錢,益母草一錢,水煎服。(〔批〕氣血兼補湯。)

第二部分: 三定論治
一、        定位——
1、        上治法——上治者,治上焦之症也。如頭疼,目痛,耳聾口舌生瘡,鼻腫之類。
2、        中治法——中治者,或胸前生瘡,乳上生瘡,兩脅、兩背、兩手生瘡是也。然而瘡瘍別有專門,此不必再贅。既已立門,存一治法,統治中焦部位之瘡,無不神效。
3、        下治法 ——下治者,乃生腿廱,多骨廱,囊廱,騎馬廱,鶴膝風,兩腳爛瘡,腳疽等項是也。
4、        內治法——內治者,言人有病在臟腑而治之也。
5、        外治法——摩治法,浴治法
6、        不內外治法——內者,胸腹之中;外者,風邪之犯。今既無胸腹之病,又無風寒之侵,忽然跌僕為災,斷傷受困,此不內外之因,又一門也。方用當歸五錢,大黃二錢,生地三錢,赤芍藥三錢,桃仁一錢,紅花一錢,丹皮一錢,敗龜板一錢,水一碗,酒一碗,煎服。(〔批〕逐瘀至神丹)。
7、        深治法——深治者,病患深而深治之也,如人病在膏肓,或在骨髓,或在腦中者是,此等症,成非一朝,則治亦非一日,必須多服湯藥於日間,久服丸餌子夜半,非數百劑,非數十斤,不能奏效。大約勞瘵之症居多,而虛勞次之。方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山藥三錢,丹皮二錢,澤瀉二錢,茯苓三錢,北五味一錢,麥冬三錢,芡實五錢,水煎服。此朝服方也。晚服丸方:用紫河車一具,鹿角膠二兩,龜膠三兩,元參三兩,熟地八兩,山茱萸四兩,地骨皮五兩,人參二兩,白術五兩,白芍五兩,炒棗仁三兩,枸杞子三兩,麥冬三兩,人乳二碗,浸熟地,曬乾,砂仁五錢,各為末。每日半夜,白滾水送下五錢。此方不熱不寒,可以長服,方名中正丸。
8、        淺治法——淺者,因病未深而淺治之,不必深治之者也。如人患細小疾病。何必張皇而用人參,驚懼而加桂、附。飲食不調,用六君子可也:頭痛,用小柴胡湯可也:咳嗽,用逍遙散可也;水瀉,用五苓散可也:腹痛,用小建中湯可也;兩肋飽悶,亦用逍遙散可也。
9、        五體九竅:
10、        皮毛治法——皮毛治法者,感輕之症,病未深入營衛,故從皮毛上治之也。凡人生白癜風與紫癜風者,乃暑熱之時,人不知而用日曬之手巾,擦其身中之汗,便成此病,最無害而最難愈。方用蒼耳子一兩,防風三錢,黃芪三兩,備為末,水打成丸。米湯每日早晨送下三錢,一料服完必愈。神方也,紫白癜俱效。
11、        肌膚治法——
12、        筋脈治法——筋脈之治,用當歸三錢,芍藥一兩,熟地二兩,柴胡一錢,白術五錢,肉桂一錢,白芥子一錢,水煎服。(〔批〕滋筋舒肝湯。)此方乃腎肝同治之法。筋雖屬肝,而滋肝必責之腎。
13、        臟腑治法:
臟治法——臟治者,五臟中有病而治之者也。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厥固洩,皆屬於下。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五臟同治法——脾肺同一治,腎肝同一治,心腎同一治也。肺氣之傷,必補脾氣,脾氣既傷,肺氣亦困,故補肺必須補脾,而補脾必須補肺。
14、        腑治法——腑治法甚多,小便不通,乃膀胱之病。
膀胱之氣化不行,小便即不能出。方用人參三錢,蓮子三錢,白果二十個,茯苓三錢,甘草一錢,車前子三錢。肉桂三分,王不留行三錢,水煎服。(〔批〕通水至奇丹。)一劑即如注。此方之奇妙,全在用人參,其次則用肉桂三分。蓋膀胱必得氣化而始出。氣化者何?
大便閉結者,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於大腸,而腎經之水僅足以自顧,又何能旁流以潤溪澗矣。方用熟地三兩,元參三兩,火麻子一錢,升麻二錢,牛乳一碗,水二鐘,煎六分,將牛乳同調一碗服之。(〔批〕潤燥至神湯)。
奇恆之府:腦、髓、骨、脈、膽、胞
15、        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大絡:
16、        六經治法:
17、        衛氣營血治法:
18、        三焦治法:上焦如羽,非輕不取……
19、        氣血精津液:
氣治法——氣治者,氣實氣虛而不可不平之也,氣陷,補中益氣湯可用;氣衰,六君子湯可採:氣寒,人參白術附子湯可施;氣虛,則用四君子;氣鬱,則用歸脾湯;氣熱,則用生脈散:氣喘,則用獨參湯;氣動,則用二陳湯加人參;氣壅滯,則用射乾湯:氣逆,則用逍遙散。
血治法——血治者,乃血病不肯歸經,或上或下,或四肢皮毛,合處出血者是也。治血以四物湯為主,加荊芥、茜草更妙,順其性而引其歸經也。然而用六味丸湯治血症亦妙。
二、        定性——
1、        陰陽:(陽盛、陽虛、陽氣衰亡;陰盛、陰虛、陰氣衰亡;格陽格陰戴陽,陰虛陽亢等)“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陰治者——病症乃陰氣不足,而陰邪又犯之也。如腎水虛寒,又感寒者;或腎水虧竭,夜熱晝寒是也。
陽治法——陽治者,治陽症之病也。陽症甚多,不能概舉,姑舉一二症大者言之。傷寒內發斑,身熱心如火,口渴呼水,氣喘舌燥,揚手出身者是;或中暑熱之氣,大渴飲水。
2、        虛實:(氣血陰陽,五虛五實, 微虛微實,甚虛甚實等,補虛瀉實,瀉子補母)
虛治法——虛症亦多,我舉一二以概其餘。虛治者,非氣虛,即血虛也。氣虛如人不能飲食,食之而不能化者是;血虛者,面色黃瘦,或出汗盜汗,或夜眠常醒,不能潤色以養筋者是也。氣虛者,用六君子、四君子湯。血虛者,用四物湯。腎虛無火者,用八味湯:腎虛有火者,用六味地黃湯。肺虛者,用生脈散。心虛者,用歸脾湯或天王補心丹。肝虛者,用建中湯。胃虛者,用四君子湯。脾虛者,用補中益氣湯。
實治法——
3、        寒熱:
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寒治法——寒治者,乃火盛而正折之也。
熱治法——熱治寒也。
4、        溫治法——溫治者,無法使用寒涼,又無法使用辛熱,不得已乃用溫補之藥,以中治之也。
5、        清治法——清治者,無法使用涼藥,又無法使用溫補,乃改用清平之劑,故曰清治。
6、        燥濕:
7、        風邪:內風責之於肝,外風多累於肺。
8、        痰治法——
論治初起之痰  已病之痰  久病之痰  論老痰  頑痰。痰治者,痰塞於咽喉之間,雖是小病,而大病實成於此,古人所以另立門以治之。然而所立之方,皆是治痰之標,不足治痰之本也,故立二陳湯,以治上中下新暫久之病,通治之而無實效也。今另立三方,一治初起之痰,一治已病之痰,一治久病之痰。痰病雖多,要不能越吾之範圍也。初起者,傷風咳嗽吐痰是也。用半夏一錢,陳皮一錢,天花粉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一錢,蘇子一錢,水煎服。已病之痰,痰在中焦也。白術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白芥子三錢,梔子一錢,火痰加之,枳殼五分,水煎服。久病之痰,當補腎以祛逐之。方用熟地五錢,茯苓三錢,山藥三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山茱萸三錢,北五味一錢,麥冬三錢,車前子一錢,益智仁三分,水煎服。此治水氾為痰之聖藥。
9、        淤血:
王清任《醫林改錯》五逐淤湯:通竅活血湯、血府逐淤湯、膈下逐淤湯、少腹逐淤湯、身痛逐淤湯所治基本涵蓋了一身血淤之證。
10、        蟲毒:瘟疫治法、瘴癘治法、

三、        定量——
1、        範圍大小:
完治法——完者,如病頭痛、腦痛、手足兩臂疼痛、兩肩背疼痛、腰以下痛,不必支解刀破,囫圇而治之也。
碎治法——碎治法最奇。人有病腹中癥結,或成蟲形、鳥形、蛇形。各藥不愈;或頭內生鵲,手內生鳩之類,必內無異症,而外顯奇形,如癭如瘤之類;必須割去瘤癭,去其鳥鵲,始能病癒。然此猶是節外生枝,雖動刀圭,無傷內臟,用生肌之藥一敷上,即如無病之人。
大治法——大治法,週身有病,統上下左右盡治之也。防風通聖散、五積散、十全大補丸、人參養榮丸;如氣血全虧,一身多病。(諸病凡胃氣衰者,用藥不可大劑,不可不知。更有暴病中寒,脈微欲絕,四肢冰冷者,初服須急服生附、乾姜各五錢救之,參、術又在所緩。)
小治法——蔥豉湯。小治法者,乃上焦之病也。病既在上焦,若大其劑,則勢下行,反為不美。張公曰:人以為輕病也,不十分留心,誰知大病成於小病乎。小病而斟酌盡善,又何大病之生也。岐天師忽用大劑以治大病,忽用小劑以治小病,如神龍變化,不可測度,真聖化神兼而立方也。  

2、        程度輕重:
重治法——白虎、承氣、參附四逆之輩。論大渴  大汗  大吐  大瀉  陰陽脫。重治者,病出非常,非輕淡可以奏功,或用之數兩,或用半斤、一斤,而後可以獲效。如大渴、大汗、大吐、大瀉、陰陽脫之症,從前俱已罄談,而方法亦盡,餘可不言。然而尚未盡者,大渴之症,必用石膏,往往有一晝夜而用至斤許者。
大汗之症,必用參芪,往往有用參斤許者。然亦偶爾有之,不可拘執以治凡有汗亡陽之症。蓋陽藥不宜偏多,而陰藥可以重用故耳。
輕治法——桑菊銀翹之輩。輕者,病不重,不必重治,而用輕劑以治之也。如人咳嗽、頭痛、眼目痛。口舌生瘡,皆是小症,何必用重劑以補陽,用厚味以滋陰哉。法當用輕清之品,少少散之,無不立效,如小柴胡之方是也。然而小柴胡湯,世人不知輕重之法,予再酌定之,可永為式。方用柴胡一錢,黃芩一錢,半夏一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此小柴胡湯。
3、        王治法——王治者,不可以伯道治之,而用王道治法為必全,而尊尚之也。
4、        霸治法——霸治者,無法使用王道,不得已而霸者也。如人病至危,安可仍用六君子輩,迂緩從事,以圖速功哉,勢必如宋襄之速亡而已。故一遇大渴、大吐、大瀉、大滿、發背、廱腫之類,死亡頃刻。若不用大劑去毒去邪之藥,單刀直進,摧蕩逐除,而欲尚補正則邪自散之論,未有不一敗塗地而不可救者也,故必須大劑與之為得。

第三部分:治法術略(技巧)
一、        先治法 ——先治者,宜先而先之也。先治法最妙,無奈世人不肯先服藥何,所以邪由皮毛而入營衛,由營衛而入臟腑也。
二、        後治法 ——後治法者,宜後而後之也。  
三、        急治法——急治者,不可須臾緩也。
四、        緩治法 ——緩治者,不可急而姑緩之也。
五、        初治法——初治者,首先宜以此治之也。    
六、        終治法——終治者,病已愈而為善後之計,故曰終治。如傷寒愈後,作何調治;中暑之後,作何湯飲:中風之後,作何將息是也。妙者,可以為終治之法。
七、        長治法——長治者,永遠之症,不可以歲月計也。如病痿症、痙症是也。
八、        短治法——短治者,乃病不必長治,而可以短兵取勝,則用短治之法。譬如陽明之症初起,乘其口渴引水自救之時,急用石膏、知母煎服。一劑而渴減,再劑而渴止,三劑而病如失,即不可再與四劑矣。蓋石膏初用有蕩邪之功,久用有損正之失,故可暫用而不可長用。附子理中湯,亦不可久用,有太剛則折之虞。大承氣湯止可一劑,而不可至再,重則有大下亡陰之禍。
九、        久治法 ——久治者,日久歲長而治之也。此乃寒虛之人,不可日斷藥餌,如參、苓,芪、術之類,日日煎飲始好。方用人參一錢,白術二錢,黃芪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五分,白芥子一錢,神曲五分,肉桂一分,麥冬二錢,北五味三分,蘇子五分,水煎服。(〔批〕久道湯。)
十、        暫治法——暫治者,乃強壯之人素不服藥,一朝得病,用藥暫治之也。
十一、        《標本病傳論篇》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本,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本。。。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洩者治其本,先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它病,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氣有同氣。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平行,甚者獨行。
十二、        本治法——本治者,治心腎之法也。人非心不能寧靜致遠,非腎不能作強生育。故補心即當補腎,補腎即當補心也。是二經一身之主宰,臟腑之根本也。
十三、        標治法——人如病大小便不通,或瘧症不已,產後風寒,皆作末治也。
十四、        正醫法  
五臟之中,除肺一經之外,俱可正治,獨肺經不可正治。治肺之法,正治甚難,當轉治以脾。脾氣有養,則土自生金,咳嗽自己。
治有隔一、隔二、隔三之治。
十五、        反醫法:塞治法——塞者,因其塞而塞之也,如人氣虛中滿是也。蓋中滿之疾,原是氣虛而成,不補其虛,脹何從解。
十六、        偏治法——偏治者,乃一偏之治法。譬如人病心痛,不治心而偏治肝;譬如病在上,而偏治下:譬如病在右,而偏治左;譬如病在四肢手足,而偏治其腹心也。
十七、        全治法——全治者,乃人病癆瘵之症也。癆病用不得霸藥,宜用通身清火之味治之。
十八、        常治法——常治者,可以常法而常治之者也。頭疼,即以蔓荊子一錢,川芎五錢,白芷一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細辛一錢治之,病去如掃。(〔批〕止疼湯。)此常治之法,可為師也。
十九、        變治法——變法者,不可以常法治,不得已而思變之也。變症不同,用藥各異,吾舉其大者言之。
二十、        專治法——專治者,專治一臟,單刀直入之謂也。如人病直中陰經寒症,勢如奔馬,不可止遏。倘征兵分調於各路,勢必觀望低徊,而不能急遽以救主,不若止用一二大將,斬關直進之為得也。方用人參一兩,附子二錢,水煎服即愈,方名參附湯。  
二十一、        分治法——分治者,症犯艱難,不可作一症治之,乃用分治之法。如人便血矣,又溺血;腰痛矣,又頭痛:遺精矣,又健忘:吞酸矣,又洩瀉。症既紛出,藥難一般,不得不分之以相治也。或治其上,或治其下,或治其有餘,或治其不足,止正可以混同一例。然而得其道,則分中可合:不得其道,則合處仍分。
二十二、        通治法——通治者,因其通而通之也。
二十三、        升治法——升治者,乃氣虛下陷,不能升而升之者也。凡人因饑飽勞役,內傷正氣,以致氣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飲食不能運動。方用人參一錢,黃芪三錢,柴胡一錢,升麻三分,當歸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白術三錢治之。此方即補中益湯,餘為之增定其輕重,以為萬世不刪之定則。東垣一生學問,全在此方。
二十四、        降治法——降治者,不能下降,用藥以墮之也。降胃=小半夏湯、旋復代赭湯;降肺=蘇子降氣湯;降肝=鎮肝熄風湯;降氣=四六磨飲。如腹中痛,手按痛甚,或胸中傷食,手不可按者,皆宜墮之也。方用白術二錢,枳殼三錢,白芍三錢,甘草一錢,山楂二十粒,麥芽三錢,厚樸一錢,水煎服,(〔批〕速腐湯。)
二十五、        開治法——開治者,氣閉不開而開之也。如關隔之症是也;或如屍厥氣閉是也。
二十六、        閉治法——閉治者,乃虛極下脫,關門不閉而閉之也。如人交感樂極,男女脫精而死者,或夢遺精滑不守者是也。男女走精而亡,亦因氣虛不能自禁,一時男貪女愛,盡情縱慾,以致虛火沸騰,下元盡失。
二十七、        順醫法
二十八、        逆醫法、
二十九、        斂治法——斂治者,乃氣將散而收斂之也。譬如人汗出不已,此亡陽而氣欲散也。又如下血與吐血不已,此血欲散而不能住者是也。氣散僅存一線之陽,倘再令其奔越,則陽脫而死所不免也。然而治脫之法,惟在斂其肺氣,使皮毛腠理固密,則陽從何散。
三十、        解治法——解者,邪聚於一處,而分解之也。如人病結胸等症
三十一、        洩治法——洩治者,汗之也。邪居於腠理之間,不肯自出。必用汗藥以疏洩之。方用荊芥一錢,桔梗一錢,防風一錢,甘草一錢,蘇葉一錢,白術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三十二、        同治法——論四物、逍遙、六君、歸脾、小柴胡、參蘇。補中益氣、四君子諸湯加減法。同治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數病也。如四物可治吐血,又可治下血;逍遙散可治木鬱,又可治數鬱;六君子湯可治飲食之傷,又可治痰氣之積。然而方雖同,而用之輕重有別,加減有殊。
三十三、        異治法——異治者,一病而異治之也。如人病中濕也,或用開鬼門之法,或用洩淨府之法是也。雖同是水症,何以各施治法而皆效?
三十四、        意治法——醫者,意也。因病人之意而用之,一法也;因病症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藥味之意而用之,又一法也。因病人之意耐用之奈何?如病人喜食寒、即以寒物投之,病人喜食熱,即以熱物投之也。隨病人之性,而加以順性之方則不違而得大益。
三十五、        收治法——論久嗽久瀉久汗。收治者,氣散而收之也。如人病久嗽不已,方用人參一錢,白芍三錢,酸棗仁二錢,北五味子一錢,麥冬五錢,蘇子一錢,益智仁五分,白芥子一錢,水煎服。(〔批〕止嗽神丹。)    
大汗之病,陽氣盡隨汗而外越,若不急為止抑,則陽氣立散,即時身死。
三十六、        平治法——論氣虛、血虛、腎虛、胃虛、脾虛諸用藥方。平治者,平常之病,用平常之法也。氣虛者,用六君子、四君子湯。血虛者,用四物湯。腎虛無火者,用八味湯:腎虛有火者,用六味地黃湯。肺虛者,用生脈散。心虛者,用歸脾湯或天王補心丹。肝虛者,用建中湯。胃虛者,用四君子湯。脾虛者,用補中益氣湯。鬱症,用逍遙散。傷風,用小柴胡湯或參蘇飲。有熱者,用二黃湯。胃熱甚者,用竹葉石膏湯。
三十七、        奇治法——奇治者,不以常法治之也。
三十八、        隔治法——補母瀉子,瀉南補北。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診斷、醫理、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