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

介紹單味藥物!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皂角刺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皂角刺}
一種皂角刺,氣味辛溫,功治略同;但其鋒銳,直透患處,潰散癰疽,
及乳風癘惡瘡。〔經曰:風盛為癘。癘者惡也,主血,血熱而殺癘之氣襲之,
則血凝泣,衛氣不行,其氣不清,故謂之癘;須用此直達病所,出風毒於營血中。〕
IMG_4893C.jpg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in>: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皂角刺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皂角刺
  Spina Gleditsiae
  (英)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別名 天丁、皂針、皂莢刺。
  來源 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棘刺圓柱形,常分支。羽狀復葉互簇生,小葉6~16,卵形至長卵形,長3~8cm,寬1~2 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齒。總狀花序腋生及頂生,花雜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黃色;雄蕊6~8;子房沿縫線有毛。莢果扁長條狀,長12~35cm,寬2~4cm,紫棕色,有時被白色蠟粉。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路旁、溝旁、宅旁。主產河南、江甦、湖北、廣西。
  采制 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曬干。
  性狀 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時再分小枝,刺端銳尖,基部扁圓柱狀,全長約10cm或更長,基部直徑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體輕,質堅硬,切斷面木部黃白色,髓疏松,棕色,無臭,味淡。
  化學成分 含皂莢皂 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亞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用于癰疽初起或膿化不潰;外治疥癬麻風。
IMG_4894C.jpg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皂角刺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皂角刺:
  1、小便淋閉。用皂角刺(燒存性)、破故紙,等分為末,酒送服適量。
  2、腸風下血。用皂角刺灰二兩,胡桃仁、胡故紙(炒)、槐花(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3、傷風下痢(傷風久不愈,下痢膿血一天數十次)。用皂角刺、枳實(麩炒)、槐花(生用)各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4、胎衣不下。用皂角刺燒為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5、乳癰。用皂角刺(燒存性)、蚌粉一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6、瘡腫無頭。用皂角刺燒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7、大風癧瘡。用黃蘖末、皂角刺灰各三錢,研勻,空心服,酒送下。服藥後,吃粥兩三天及補乞藥數劑。如四肢浮腫,有針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魚肉和引風之物。
  8、背瘡不潰。用皂角刺(麥麩炒黃)、綿黃芪(焙)一兩、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以酒一碗乳香去渣乘熱送下。
  木皮、根皮:風熱痰氣,殺蟲,產後腸脫。


本草綱目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