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西醫角度論小兒厭食

有關婦女、嬰兒(小孩)的疾病,歡迎在此貼!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婦女、嬰兒(小孩)的疾病,歡迎在此貼!中醫婦兒科
頭像
judy11932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1
註冊時間: 2009-05-15 , 20:07
個人狀態: 還好啦
性別:

從中西醫角度論小兒厭食

未閱讀文章 judy11932 »

從中西醫角度論小兒厭食
 
前言
脾胃的重要性:內經指水穀入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氣街,下至三裏。水谷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肌不受穀食。說明餵養不當可導致,脾胃氣機升降失常,從而不受穀食。李東恒曾言”內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患病的主要原因。
《脾胃論》中指出:“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並強調“內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生化之源充足,臟腑功能強盛。因此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的壽夭的重要因素。
  內經中,多條條文論述脾胃的重要性。可見脾胃虛弱,對於消化吸收功能有所不良影響。
《靈樞 海論》提到:胃者,水穀之海,其侖上在氣街,下至三裏。
《素問 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素問 經脈別論》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條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已經明白脾胃與消化吸收關係密切。
《靈樞 絕氣》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概,是謂氣。
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靈樞 營衛生會》人受氣于谷,谷入於胃,以傳以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中焦受氣以後,會轉化為血,而血與氣可相互轉化,因此當水穀精微吸入體內後,會經中焦轉化為氣血。脾胃乃中焦所主,由此得知以上觀點。
《靈樞 本神》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由此段可見,脾虛會導致臟腑經絡失常,人不安和,引致外淫可輕易侵犯人體。

1.厭食簡介:
  厭食為小兒時期常見病症之ㄧ,臨床以較長期不思飲食、厭惡攝食為主。陳複正《幼幼集成》提過傷食一詞。"小兒之病,傷食最多"尤以夏季暑濕嚴重之時,由於容易於困遏脾陽,使症狀加重。部分女性也可出現夏季厭食的情況(疰夏)。以1~6歲多發,城市兒童發病率較鄉村高。ㄧ般預候良好,但若長期不預者可影響其生長發育,轉為疳症,因此不可忽視!
  病史常有餵養不當、病後失調;或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也可見於精神因素(神經性厭食)。[6]
  臨床表現以食欲不振、厭惡進食為主,常兼有面色無華、毛髮少澤、形體偏瘦、噁心嘔吐、大變幹稀不調、飲食後脘腹作脹等症狀。

2.病因病機:
  《幼幼集成》內有言"凡小兒傷食,皆由胃氣懦弱。"、"故乳食停滯,中焦不化而成病者,必發熱惡食,或惡聞食氣,或欲吐不吐,或吐出酸水,或氣短痞悶,或腹痛啼叫,此皆傷食之後也。"其發病機理主要由於飲食餵養不當而導致脾胃不和,受納運化失健。李老認為是該病病機一為積滯,內有疳熱;二為中氣受損,累及元氣,常伴有餵養不當史。[3]

病因有以下幾項:
  餵養不當:李老(李子豐)認為,由於父母過度溺愛子女,造成挑食偏食,使之餵養不當。過食生果、飲料等至寒食物,使脾氣受損,痰氣內生,壅遏中州,氣機不運,影響脾胃運化功能。[7]
  他病傷脾:小兒病後調理不當,脾胃功能不能迅速恢復,遷延日久,造成脾胃氣陰兩傷。若患他病誤治,過用苦寒藥物傷脾陽或過用溫燥藥物傷胃陰,然病後未能調理,或夏傷暑濕,脾為濕困,始中焦受阻,氣機運化升降失常,清揚之氣無法上揚上焦,重濁之氣無法下達下焦,因此引起脘腹脹滿,以致厭惡進食。
  先天不足:小兒臟腑均為稚陰稚陽,使小兒抵禦邪氣能力較成人弱,當小兒胎稟不足,脾胃薄弱,生後往往不欲吮乳,若後天沒有好好調養,則脾胃懦弱,乳食難於增進。
  情志失調:小兒神氣懦弱,容易受驚恐,因此容易情志抑鬱,肝失條達,使之氣機不暢,乘脾犯胃,形成厭食。
  環境改變,思傷脾:對情志失調又另一見解。《素問 陰陽應像大論》談到:思傷脾,由於環境改變,思慮過度,因此不思飲食,使脾胃氣化功能失調。脾主運用,故其志在思,發聲為歌也。思傷脾者,用志則傷氣,氣傷則髒傷也。怒為肝志,故能勝思。 〔唐〕王冰:《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注
由此可判斷小兒厭食證為虛實夾雜之證,故應當攻補兼施,寒溫並用。
3.鑒別診斷:
  應與積滯、疳證、疰夏相鑒別。
  積滯:症狀較厭食輕,病裎無厭食長。常伴有脘腹脹滿、大便酸臭。與《幼幼集成》內的食積相似。[3]
  疳證:為西醫的嗜異證、神經性厭食。
  疰夏:明顯季節性,以女性病患為主。

4.治療原則:
  江老認為治療原則不外乎以下三點:1.”脾健不在補貴在運”,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脾病則常出現運化濕健。據目前狀況來看,由於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品質提高,因此飲食失調者較飲食不足者常見。因此運脾法應用較胃不和者當以運脾開胃為主,若兼濕滯、食積需用燥濕消食之劑。不可妄用苦寒攻伐之劑或滋溺礙脾之品。2.現代研究認為,小兒厭食與體內鋅的含量缺乏有關,因此補鋅治療具有一定療效。[2]從本點來看,中醫治療厭餐具有優勢,由於中藥內常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同時又可以達到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以達到體內鋅等微量元素的水準之效果。
而李老認為,由於病機為積滯與中氣虛損,因此故當寒熱兼施,攻補並用。
  此病症可分為脾失健運、脾胃氣虛、脾胃陰虛。
  脾失健運型:為厭食之輕症,厭食症初起表現。多數患兒病變以運化功能失健為主。症見厭惡飲食、飲食乏味、食量減少,或胸脘痞悶,噯氣泛惡,偶爾多食後脘腹飽滿,大便不調,精神如常苔薄白或白膩。方用不換金正氣散加減。
  脾胃氣虛型:由於病程較長,表現為虛證。脾胃氣虛,運化力弱,發為本證。症見不思飲食,食不知味,食量減少,由於脾胃氣虛,因此出現一派氣虛症狀。如形體偏瘦,面色無華,精神欠振,或伴有便溏夾完穀,舌淡,苔薄白。以健脾益氣,佐以助運為主。方用異功散加減。
  脾胃陰虛型:脾胃陰虛,失於濡潤,納運失常,發為本證。證見不思飲食、食少飲多、口舌乾燥、大便偏幹、小便色黃、面黃少華、皮膚失潤、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數。當以滋脾養胃,佐以助運為主。方用養胃增液湯加減。
  李老認為胡黃連配搭紫河車對其有效。胡黃蓮能苦寒消甘清熱散結,搭配紫河車的甘溫之性大補元氣而不燥、補而不瀉的特點。兩藥配合可消疳除熱,補氣運脾助運稍佐二陳、四君之類,可使厭食頑症速消。[7]

4.西醫看法:
  中醫小兒厭食與西醫小兒厭食症之看法相似,但西醫與中醫之發病機制有所差異。西醫認為小兒厭食症可因胃腸道疾病、藥物因素、消耗性疾病、缺鋅,以及神經性厭食引起。由於長期攝時不足,可導致小兒營養不良。以下簡介營養不良。[4]

營養不良
1.簡介:營養不良為厭食症所導致的其中一種症狀,是種嚴重的病理階段,臨床症狀以缺乏營養素,基礎營養不平衡引起。臨床上常見於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胃腸病變所引起的厭食症等因素。營養不良可為原發或繼發。臨床表現為身體生長受到阻滯,肌肉的消耗和皮下脂肪丟失。可出現表情淡漠、疲勞、形體消瘦、厭食等情況。臨床上將其分為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小兒單純性肥胖以及鋅缺乏。以下主要探討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以及鋅缺乏。[5]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病因大致分為食物短缺、餵養不當、飲食習慣不良、疾病因素、早產或雙胎。
2.臨床特點:分為消瘦型和水腫型
消瘦型營養不良初期體重不加和煩躁不安,續而體重下降和倦怠而導致衰弱。腹部膨脹或平坦,可見明顯腸型,肌萎縮張力降低。
水腫型初期表現無特異性,包括淡漠、易怒。繼而出現生長不足,缺乏耐力,肌肉組織消耗,對感染、嘔吐、腹瀉、厭食的易感性增加。皮下組織疏鬆和水腫。水腫常發生較早,因而體重不增但肝臟出現腫大。
3.治療:西醫看法,本病治療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去除病因、防治原發病,矯正各中先天畸形,即時改進餵養方法。2.飲食治療3.支持、刺激療法。

  鋅缺乏症:鋅缺乏症常出現於六歲以下兒童。鋅雖貴為微量元素,體內攝取量少,但鋅的缺乏與小兒厭食原因關係密切。鋅是大多數代謝途徑酶的組成成分,特別是細胞生長與修復過程中的核酸合成。由於體內含鋅量不足使體內代謝途徑酶的活性降低,影響人體各種生理機能所致。因此鋅攝取量不足,引起味覺減弱,由此出現食欲不振、厭食、拒食等情況。缺鋅直接影響核酸與蛋白質合成和細胞分裂,並妨礙生長激素軸功能以及性腺軸成熟,導致生長停止、皮膚改變、延緩傷口癒合、性發育不全、頭髮稀少、腹瀉等情況。[8]

結語:小兒厭食是兒科內常見的疾病,從中醫角度來看,有以下病因:餵養不當
、他病傷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調、環境改變,思傷脾。而從西醫來看,主要有餵養不當、胃腸道疾病、吸收不良、神經性厭食等。從中醫角度來看,本病應予積滯、疳證、疰夏相鑒別。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厭食症可導致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為厭食症所導致的嚴重後果。除了厭食症外,還可見於吸收不良。如:鋅缺乏症、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等。中醫可將本病分為脾失健運型、脾胃陰虛型和脾胃氣虛型。其治法也略有不同,不過主要都以健脾益氣為主。

參考文獻:
[1]汪受傳.中醫兒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要出版社.2002.106-118
[2]鬱曉維、孫軼秋主篇.江育仁兒科經驗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86-190
[3]清 陳複正.幼幼集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75-177
[4]魏光群、高平明、詹海濤.兒科疾病藥物治療指南.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10-14
[5]W.阿倫.澳克 克裏斯泰.亨德里克.兒科營養手冊.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8.21
[6]梁亞奇 李小晨 秦瑋林.小兒病名醫秘驗絕技.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7.100-123
[7]林學軍 于華.小兒疾病臨床常用中藥指南.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289-290
[8]張素桂 蓋志敏.小兒胃腸病診斷與治療.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5-61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從中西醫角度論小兒厭食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現在的小孩都不太愛吃飯!
真的是零食吃太多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8.婦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