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佛陀示現八萬六千四百善巧法門,發菩提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菩薩戒弟子鄭育能(果甲)著
成大航太系教授及肯塔基大學機械系訪問教授謹述





1. 投胎前的時期

1.1 積善修德與修行

1.2 與有福德的人結為伴侶

1.3 早一點準備

1.4 注意生理週期

1.5 避開禁忌的嗜好和飲食

2 懷孕期間

3 嬰兒時期

4 落實佛法生活化的一些輔助觀念

結語

誌謝

附錄:「如何落實佛法生活化」演講大綱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近年來台灣教改的一變再變,以及e-世代資訊五花八門的迭起,使得國內的家長在疲於奔命之際,無不憂心忡忡。幾乎人人擔心下一代,不知他們應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未來。但從佛法的觀點來看,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只要兒女福慧俱佳,其周遭事物的發展往往是有助於他們的成長。縱然其中過程不免有些風波,但終究會化險為夷,平安順利。筆者有一位小孩,在他出生之前,曾到寺?堸@誠的向彌勒菩薩祈願。當懷孕之後,每日讀誦一部金剛經以安定身心。在小兒之嬰兒期,最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肚子餓了、或褲子濕了都不會哭,整天笑咪咪的」,其後成長的階段也未擔太多的心。回顧他的孩提時代,筆者尚未學佛,對於如何培育優秀的下一代,實在是懞懞懂懂所知有限,難免犯了些疏失。而今學佛多年,有幸遇到善知識,略通因果之不可思議後,深感可以整合自己種種有利經驗,來配合佛法和科學新知,提供給想孕育新生命的家庭,使其能善用自己的條件,以掌握住極高機率去迎接福慧雙美的後代。因此,不論您現前的信仰如何,希望它能或多或少能對您有所啟發,以此因緣嘗試開發新方法,以期在不久的將來,能塑造出光明燦爛的新世界。



中國人有一種很好的傳統,每個家庭中的成員,從出生到死亡,能長時間地彼此照顧,從而構成一片極為密切的親情網絡。換句話說,一個小寶寶不只是和他(她)的父母結緣而已,也同時和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及旁系血親等之關係不可分割。有道是:「人剛一出生,他(她)的一生命運幾乎就決定了。」因此如果想要使下一代都能來報恩、光耀門楣,令家中每個人更具有福報,那麼筆者建議每個家庭中的成員,應嘗試運用您平日所學,與參考本文敘述的方法,來時時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質。或許其中的修行方法有些部份,對年輕人而言,現行不易做到,但在明瞭之後,先量力而為,選擇一個法門如實修行,逐步地建立起信心及長遠心,那麼對能孕育有福報、會念書的小孩,應有莫大的助益。對長者來說,只要老實地修行,也一定能如願以償地獲得優秀的孫子孫女。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假設人人都有此共識,盡心改善自己的德性和環境,那麼在小孩誕生之前,我們的社會將是一個初具雛型的人間淨土,我們自然能夠提早享受安和樂利的生活。等到了他們成長後,以其福報和天賦能力,配合大家的努力,將會很容易淨化我們的環境,順利將社會建設成為淨土,這將是多麼令人嚮往的美景啊!



依據經典之記載,佛陀的一千二百五十位羅漢弟子,經常隨侍佛左右,因為能在佛的身旁修行或入定,是比在其他處所更為殊勝的。又如佛陀弟子舍利弗尊者和鳩摩羅什大師的母親,在懷胎時變成絕頂聰明,異於平常。依此事實來推論,一個家庭若能牽引一個有福報、有定力的眾生來當兒女,在其胎兒和幼年時期,即能帶來不少奇妙的因緣:由於先天福慧之影響,他的言行舉止,將充滿了無形的教化,使得週遭的一切顯得平安祥和。其親友除了可因他而隨緣享福、消災解厄之外,他們的事業和修行也比較容易得力、有成就。既然有許多的好處,親愛的讀者,何不讓我們一起來努力,攜手實現這美好的願望呢!



筆者才疏學淺,於佛法的修學實離入門甚遠,在律儀方面也是時而犯戒,今以誠惶誠恐的心情,貿然執筆寫此小冊子,或有僭越不當之處。但鑑於世風日下,人心逐漸腐化,急需大家共同振衰起敝。故祈請諸佛菩薩慈悲加被,不揣淺陋地落筆,期能拋磚引玉,提供大眾不同的思考方向,使社會能早日找到正確和合宜的發展軌道。文中或有繆誤不勘之處,誠請各方先進、大德、以及社會賢達不吝賜教。衷心銘感,特致謝忱。阿彌陀佛!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四月於肯塔基大學
Email:z6208016@email.ncku.edu.tw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本文



凡事都有其前因後果,想生兒育女當然也不例外。本文將分成寶寶投胎前、懷孕期、以及嬰兒期等階段來討論。關於懷孕期和嬰兒期,已經有極多的文章探討過,故本文只是從佛法和科學推理角度做概括性的提示。而投胎前的文章,除了印光大師的「求子之道」以及般若文海繁體網站的幾篇文章或多或少提到以外,筆者尚不知道還有那一些類似的文章曾涉及。因此,本文將以主要的篇幅來研討這一時期。



每個人都有其天賦之能力:明辨是非與檢測真理。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意願,不論那一種事物之對錯,人人都可以應用這種本能來釐清真相。因此,希望讀者對本文所敘述的理論和方法,先以靈明和懷疑的心態去檢驗它,再考慮要不要接受。在每次應用之前,更應該配合自己和周遭的條件,時時調整。若能經常如此,則不但本文能夠對您有實質的幫助,您也有絕佳的機會創造出更實用有效的方法,以利人利己。



一、投胎前的時期



本文的主要依據是「佛教之往生觀及因果觀」,若您對此一理論不感興趣,請將本書送給其他可能想閱讀的人。



白居易居士的發願文中有一段的大意是「非三寶弟子,莫要降生在我家」,作為一個三寶弟子,若能發此願,未來將有希望組成快樂的學佛家庭。除了發願之外,想要生養一個有福報又會念書的孩子,筆者認為首先應當瞭解兩點:什麼是「聰明智慧」以及「物以類聚」。



記得愛因斯坦的故事中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描述,那就是他經常煩惱自己是否吃過了飯,因為他作研究太過專心,以致其它的事全部都忘記了。我們頭腦的軟體構造,依據其功能可分成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份,但意識的記憶容量很小,因此人類很難在未經訓練前,以心算處理四位數以上的乘除。相反的,潛意識則含有無限大的容量。愛因斯坦在做研究時,他的意識幾乎完全不起作用,所以專心到極點,也因此,他對世界科技發展的貢獻也是舉世皆知。我們主要的理解、推理、歸納等等的思考行為,通通由潛意識負責,而意識只負責確認工作。但是確認的動作通常和信心及安全感有關,當生病、疲倦、不安、不專心或心中畏懼時,確認的動作不明確,無法給予潛意識明確的信息,於是潛意識無法處理當下的事情而在待命狀態,只能處理以前的事情。另一種很糟的狀況是用意識思考,因意識的容量和功能都很差,無法和潛意識相比,拿它來思考也會使確認動作大受妨礙,而導致頭腦功能變遲滯。一個聰明睿智的人,通常不想什麼,但他確實能夠覺知周遭的一切(不是意識知道,而是潛意識知道),能及時對周遭的事物作出合理的反應。但是一個較笨的人,想很多,卻處處搞砸許多事情。筆者在「正確讀書方法及考試秘技」一書中提到,我們在身心不安時的聰明智慧,遠遜於身心安祥的時候,因此應該學習維持身心穩定,以便隨時降伏意識,讓潛意識的功能可以充分發揮,當下大幅度提升智商。我們參與某一正統宗教,或學習念佛、禪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身心時時安祥,以開世間智慧。我們現在或許不算是福慧雙美,但開了世間智慧以後,自然有能力改善我們的條件,調和轉化我們周遭的人、事、地、物等環境,從而增長我們的福德,大幅度增加迎接優良孩子的可能性。



目前我們的科技知識已經瞭解決定小孩受胎之精確時段,但無法知道決定那一種小孩子來投胎的原則。實際上早在二千年前,佛教完整的因緣觀和因果論就已經涵蓋了這種原則。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在往生時,要到那一道去,是隨著當下那一念、平時的習氣、日常所造的業等優先次序決定往生的地方。從物以類聚的事實來說,想生那一種小寶寶,其原則也是相同的:要看我們有那些條件可以吸引他(她)。以我們目前的科技與知識,仍未能瞭解決定哪一種小孩來投胎之精確時段,因而,應該在那一個適當時機,產生重要的一念,很難掌握。所以在想要有小寶寶之前,除了一心嚮往生出好命又會讀書的孩子之外,養成時時修福修慧的美德,使我們的習性和因緣能夠和有福報及定力好的眾生相應,是目前比較可靠方法。根據上述的理論來說,在小孩投胎前,若我們不但時時希望能生個好寶寶,並經常隨緣行善、布施、戒殺、放生及修行等善事(但不沾沾自喜)、心中常滿懷慈悲、時時保持身心安詳,而且日後也都持續行善修慧。則我們的善業種子將會成熟,使善因緣具足,從而能夠有很高的機會,和修福修慧都有成就的他(她)在其前一世生命結束的那一念、及當時的習氣、或福業相應。那麼將可能會有令人期許之兒女來降生(註一:身心時時穩定安詳者應可強化遺傳基因,使之轉變成智商更高及身心更健康的狀態,故可能有更好的條件吸引俱有福慧的眾生來結緣。註二:若只積善修福而不修行,雖然也有機會生得好兒女。但在日常生活之中,其身心穩定的程度,遠不如修行時雖有許多困擾但平時煩惱少的修行者,更無法和修行得力的人相比,所以得到好命孩子的機率就低得多了。)。



古代高僧大德以及名人的事蹟顯示,他們的父母並不一定都有極高的德性水準,這個事實表示佛教因果論的顯現是很有彈性的。因果論說明,只要因緣具足、心力夠強,一個努力的人是可以更改宿命論之框架的。換句話說,假設我們目前條件不佳,但所養成的德性(包括慈悲心、智慧、和安定力)已經到達一個可以接受的水準,一個有福有慧的人是不是來報恩(其意志力和活力是極為旺盛的),是決定於他能否在這一世之中,將我們提供的環境提升到其前世往生時應該享受的超高水平。反過來說,一個惡業眾生(其破壞力也是驚人的),會不會來討債,要看看我們能提供的環境減去其破壞力,是不是相當於他應該受的惡報。根據這一假設,會來投胎的孩子之等級,是基於他能提昇環境的活力或破壞力,加上我們能對他的一輩子所提供的條件而定。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看,下一代的品質,除了和我們現在的德性、智慧、和能力有關,更和我們從今以後,是否能盡力提昇我們的德性、條件和照顧孩子的能力有密切的關聯。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是否能夠一直維持著比現在更好的環境及修行態度。但是,只要現在有一份願意提昇自己的心,同時開始去實行,一定可以當下改善自己,以增加牽引有福報又會念書的好孩子之機會,也減少生下忤逆孩子的可能性。由於人生的每個時刻,都是由許許多多的因緣所組成,在決心將自己往德性好的方向轉變的當下,我們就是選擇傾向於「白業」的路。若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會走黑業或白業的機會各佔一半。經常積善修福的結果,以後走向「黑業」的機率,一定是比走入「白業」低(註:例如我們在某一瞬間想要修善,通常可以記住數秒鐘:假設第一秒內的每一瞬間有51%的機會選則白業,再以阿爾法波大約170kHz的頻率來模擬念頭的生成速度,則在下一秒之後的數秒之內將都會往白業走,因為0.51/0.49的17萬次方是遠大於1的值。若能常常提起修善的心,則惡念發生的機會將比較少)。也就是一步一腳印,我們每一步的努力都會在因果路上留下記錄,都是種下好因緣的契機。華嚴經所說的「萬法唯心造」和「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就是表示:人人可以根據因果論,用心力和毅力來改變宿命。因此,親愛的讀者請不要猶豫,讓我們就從現在開始思考如何擁有好寶寶吧!



由於吸引好孩子的定力、慈悲心、和智慧不一定是天生的,即使先天條件不錯,若不好好的守護,以使之增長,也會很容易消散。所以,要生下有福慧的小孩,需要從平時的習性和善業下手,其方法有下列幾點,請選擇適合您的部分參考之。



1. 無論是有形無形,當隨緣積善修德,並用正確的方法及態度修行,以維持身心穩定。

2. 和有福德的人結為伴侶。

3. 在孕育下一代之前愈早開始思考和改良生活習慣愈好,最好有三年的時間作準備。

4. 要配合生理周期,注意身心狀態。

5. 避開禁忌的嗜好和飲食。



這一些內容將在下文分段敘述之。



1.1積善修德與修行



要生福慧俱佳的寶寶,最有效的原則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積善修德及修定修慧。親近一個可靠的正統宗教道場,追隨其中的導師、善知識、及同修道友等人努力修行,或至少隨緣修學,就是一個可靠的方式。本文不詳談各種修行法門,因為每個道場都有生活化和精闢有效的教法。本文只是強調一些您可能忽略的觀念,希望能幫助您有效的應用所學到的法門,以吸引命好又會讀書的寶寶降臨。筆者是佛教徒,因此只敘述一些佛法的修行觀念,期望本段對其他宗教也能提供建設性的參考。



有些人開始修行不久後,就有很好的體驗發生,但那不一定表示修行有很好的成果。由於習氣的影響,常人在獲得這種體驗之後,會生起想長久維持這一水準,或者要求得更進一步體驗的貪心和狂熱心,這和身心平衡是有一些差異的,因此其智商穩定地增進的程度並不突出。我們親近善知識要依其教導修行,或有空就深入佛法或某一正統宗教的教理,依照一個法門努力深入修行後,到底要修行到那一程度才算有效地增長世間智慧,又不容易退轉呢?通常一旦開始學佛或修行,會在日積月累中增長福慧,因此更容易招引有福報的下一代。但若未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佛法生活化」,則只是累積資糧,有限地培福修慧。原因是定力和智慧不足,對各種誘惑很難把持得住。所以古今的大德,莫不勉勵我們,除了恭敬三寶、常供養清淨福田僧之外,應從隨緣行善、布施、戒殺、放生等做起,以逐漸轉化自己、提升品格、改善氣質,最後真正的達到日日培福修慧的目標。從北傳(大乘)佛法的觀點來說,就是談如何落實「戒、定、慧」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修行法在日常生活之中。



至於努力修行若要達到變化氣質,以真正落實「佛法生活化」的目標,其中最具關鍵的地方,筆者認為是修持「忍辱波羅蜜」和「精進波羅蜜」。金剛經的經文有一段說法:「一切諸法無我得成於忍」和這種目標有密切的關聯。這段經文的原意是指一切的法都是依據因緣而產生作用,不會無中生有,故其本質是空性,若要証到這種「法無我」的境界,必需在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安住於忍才能成就。將之引用到初學者如何落實佛法生活化,是指當修行碰到障礙、身心疲憊或生病時,需要體會到放下自我才有機會成就,而放下自我也等於不起分別心,心中了了分明,不起絲毫與語言文字相關的雜念。若起了「修行有沒有用,這種法門好不好」的念頭,甚至真的不再修行或換法門等等都是不對的,要精進地「提起修行時必須安住於法」的忍辱心。換句話說,我們在此時一定要輕鬆、安然的堅持原來的法門,不計較成果地繼續修持下去,才有機會成就。例如我們持誦某一部經,偶爾會出現身心舒暢的現象,很多人就要求自己每次都要能達到此一狀態,這就是四十二章經所說的「見好不求難」。但這和維摩詰所說經的「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並不相應,正確的方式是持經時一念不生,沒有舒服與否或正在持經的感覺出現,持經後也完全沒有持過或未持過的念頭。若持經持得身心舒暢,相當於在享受福報,對於無法持經時段之身心穩定不一定能夠有幫助。相反的,持經持得不好而起煩惱、妄念紛飛、或者身體不舒服,雖然也和這一經文完全不相應,但若能不計成敗、放鬆身心地堅持下去,則和「安住於法」相應,此相當於在修持忍辱波羅蜜,又因為不向煩惱屈服,也和精進波羅蜜相應。由於種下日後可能「得成於忍」的因,累積福德之效果是不可思議的。實際上,能夠落實佛法生活化的人,在充滿不耐煩心、妄念極多、身體很疲倦或身心很不舒服時,仍然能打起精神來念佛、誦經、持咒、打坐或祈禱,以修行方法來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這是相當於在嚴酷的條件下,已經養成怡然自得地去面對的習慣,所以能夠在平時輕易地提起心力以平衡身心,使慈悲和智慧自然地流露。筆者有兩種有趣的經驗:(1)在盤腿打坐一段時間後,雙腿陷入劇烈痛苦的時候,若記得安慰自己:「在此刻若仍能持續原來使用的方法,則其他時段應該可以輕易地用上任何一種方法」,結果真的能使心力進一步提升,在隨後幾天的日常生活中,自動地提起修行的念頭。(2)有時到外地出差很晚才回到家時,身心經常陷入極度疲憊的狀態,若能不計較是否專心而堅持一定要做完晚課才去休息,則幾天之內,也會有法喜充滿或者身心寂靜的覺受出現。



能夠「落實佛法生活化」的人,除了日常的行為大多能合乎戒律的規矩,他們連微細的心念起伏都能或多或少遵循道德的標準。由於習氣減少,雖然仍會犯錯,但能很快的察覺改過,並且常常檢討自己,其積善修德的行為和心態是值得敬佩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慈悲與智慧,這不是常人經過學習、或者刻意模仿能夠達到的。除了極少數人之外,一般人要花很多時間去修行,才能達到此一階段。或許年輕夫妻沒有很多時間來修行,因此本文將如何達到「落實佛法生活化」的原則和修行時應有的積極心態,集中於最後一章,以便您想進一步了解時,可以查閱這些方法。



在很多人熟悉的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藥師經或其他經典中,提到持誦佛菩薩聖號,容易獲得成效。筆者建議讀者採用普門品所建議的「恭敬持念觀音聖號」法門,這是因為古來有許多念聖號得到觀音送子的神奇感應故事,可以加強我們的信心。由於要達到能在生活中應用佛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達到的,只要您自己或近親婚後想要小孩,可嘗試這種神奇的觀音法門,依據善知識的教誨,並參照本段所敘述的原則,則您將有很高的機會在未來添加命好又會讀書的兒女。



1.2 與有福德的人結為伴侶



第二個原則是和有福德的人結為伴侶,學佛的人自然是上選之一。若沒有這種機會,最簡單的方法是自己買有關相學的書來研究,並經常實地演練,以瞭解我們所中意的對象是否是有福報的人。可以的話,或可請在這方面有專長的長輩,幫我們留意,也是相當有效的方式。



通常有福報又會念書的人在整體上會給人穩重的感覺,其動作不快,有的甚至會動作遲緩,但眼神安定、柔和又靈活,還經常眨眼(由於其眼皮上下刷眼球的速度極快,不注意的話根本無法察覺,因此印象中反而是幾乎不眨眼)。最特別的是,在這種人身旁,身心常有輕微安詳的感覺(第一次見面,或在見面多次以後尚未對他或她動心之前,這才符合原則)。還有,這一類的人很不容易引起您的「觸電感覺」。這種感覺其實是一種貪瞋癡三毒的激盪現象,是討債業力現前的訊號,所以不要輕易被這種情緒化的感覺所轉。



1.3 早一點準備



第三原則是在生小孩之前愈早開始計劃愈好,最好有三年的時間作準備。準備什麼?除了廣泛收集相關書籍來參考,以建立養育孩子之絕佳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應該檢討自己的生活習慣,多多行善、布施、戒殺、放生,以及進行念佛、持咒、誦經、閱藏、拜佛、禪坐等修行。同時在睡覺時也可傾聽溫柔的佛號,使佛號深入八識田中。請注意,未來孩子生長的環境是決定何種人來相應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我們應及早準備,使條件成熟,達到最好的效果。



由於年輕人需要累積財富成家立業,因此不一定要以財施和放生等為主要的布施方式,若要進行也要量力而為。對年輕人來說,最容易做的積善之事是無畏施,以解除別人的煩惱或怖畏。第一個最容易無時無刻做到的是「面上無嗔是供養」,也就是盡量在和他人接觸時,溫柔地面露微笑。另一個可以主動做的是參與放生法會的活動。其他能夠很容易做到的是:常存好心;平時謹言慎行;隨時隨地暗中幫助他人,而且隨做隨忘;暗中希望自己不喜歡的人有好運道,常常祝福他們;常常鼓勵別人;常常讚美他人的好處和好事;表現充滿活力給同伴無形的鼓勵;經常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等等。此外,有空時多多到正統道場幫忙,參加慈善團體的正常活動(但避免參加可能失控的抗爭之舉),也是修福的好方法。在法施方面,可以委婉地勸人多多行善等。此外,即使沒有自己的創見,卻可以將所聽所學來好方法和別人分享,但要看機緣方便為之,千萬別強迫別人。



前文提到,我們的條件是決定那一種小寶寶來投胎的重要因素。從這個角度來看,假設我們的生活習慣不佳,例如我們有偏食的習慣,只愛吃大魚大肉或者垃圾食品,討厭吃青菜水果、喝水、或喝湯,因此缺乏均衡的營養,那麼就不容易和許多有福報眾生感應。根據營養學家的說法,製造胎兒和幼兒腦細胞和神經細胞的必要營養素是包括一定比例的澱粉、蛋白質、脂肪、葉酸、多種微量金屬、維他命等營養成分,若成份過多或過少都會使腦、神經細胞的發育受到影響。大魚大肉之中含有過量的動物新陳代謝毒素,垃圾食物沒有均衡的營養素(特別是葉酸和維生素等),而少喝水或湯會使我們代謝不良以致體質酸化,這一些都會使我們的身心無法時時安詳。假設您到過供應許多垃圾食品的地區,或許您會發現他們的高矮相差很多,也許遺傳會有影響,但筆者相信,決定身高差異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偏食與否。假若父母偏食,寶寶在長大過程中也容易養成偏食的習慣,其兒女之平均身高也將比不偏食者低。那麼,一個有福的寶寶要想來投胎的意願,就會受到影響。



當然偏食只是一個例子,重點是我們的生活習慣是否會使身心均衡或者不安(註:下文將再建議一些需要注意的不良習慣)。我們從小所學到的知識,幾乎都是前人的智慧結晶,尤其關於如何使身心安詳,更是不可忽視。因此,呼籲您從今天開始,檢討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朋友討論,或多多看書以充實正確的知識(註:自己極難察覺自己的壞習慣,而好朋友之間也常因習氣相似,而無法對您的不良習慣提出改進的建議)。由於不良習慣不是短時間可以改掉的,因此建議從今天起,開始努力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在各個可能的場合貼上座右銘,以隨時提醒自己。



筆者在「正確的讀書方法及考試秘技」和「如何使孩子聽話」這兩本書之中,引用佛教徒第三皈依頌詞的一部份,做了如下解釋:「自從向身心清淨的人學習佛法以來,當願所有的眾生,能因為我的身心日漸清淨的影響,和周遭的互動一切都能和諧,一切都順利」。也就是說,若您身心穩定,則週遭的眾生和親友也都能夠因你而感到身心安詳又有好運道。從這一角度來看,想要為人父母的若能從這一段時間起,開始學習如何使身心安詳,並時時應用以便到了懷胎時期,能常常維持穩定狀態。則不但可使招來有福子女的機會大增,更可能有一些神奇的可能:(1)已經懷胎的下一代福德若不夠深厚,可能會有福報更好的眾生來奪胎;(2)可以將小寶寶的惡業因子深埋在其八識田中,以便這一世不易使惡報現前,相反的可以引發善報因子的成熟(註:若您常常身心不安或甚至一時糊塗造了大惡業也可能會反過來,而且有離胎的可能);(3)不會記起前世的種種事物;(4)天生不會有特異功能。



茲再對後面兩點進一步說明。絕大部份人是沒有前世記憶的,因此不知道有無前世。最近有人集結許多各地前世今生的資料成為書本,也有翻譯書本報導心理醫生採用催眠療法以幫助病人,卻意外的喚醒病人前世記憶的記錄。因此,印度教和佛教的輪迴說得到了佐證。針對我們無法記起前世這一點,佛教也有「隔陰之迷」的說法。為什麼呢?實際上若人人都能夠記得許多世以來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親戚關係和財富所屬如何介定,將是極為複雜的事,社會也一定會變得混淆不清。因此,無法記得前世使我們出生後都能重新開始,有無窮的展望。另外,人類所以有別於其他眾生,是因為有完整的六識,其中最奇妙的是意識包含著開發世間和出世間智慧的能力。經驗顯示,從小就有突出特異功能的人,很容易被大眾有形無形的圍繞著,而無法有足夠時間自處,故其智慧的開發會受到嚴重阻礙。



有關生育小寶寶的資料,不論是醫院或者一般書店,都有許多相關的書籍,早一點去買來重複閱讀,使自己在這方面有充實的預備知識是必要的。因為需要注意之相關知識很多,平時不將之弄清楚,到時很容易忘記,而忽略許多重要的地方,那是很可惜的。例如在懷孕中要如何飲食以使小寶寶身體健康頭腦聰明;懷孕的前幾星期內,小寶寶的腦細胞總數目就決定了,應該如何飲食以使其達到極致;在懷孕中周遭的噪音品質和小寶寶的智商及E.Q.有關,因此要考慮如何改善居家環境等等,幾乎所有您能想到的,都有書本提及。因此愈早考慮到這一類問題,愈有幫助。



在般若文海繁體網站上,關於青少年的專欄中有一則印光大師的:「求子之道」(錄自印光大師文抄),其內容極具參考價值,讀者不妨下載來仔細閱讀。



1.4、注意生理週期



第四原則是要注意生理周期,女眾可以參考基礎體溫,男女眾都要注意飲食和身體狀態。最佳的時間和飲食,都有書本介紹,可以請來參考之。因為生理上之受胎是在往後數天之內進行,因此雙方在隨後最好能維持情緒的穩定。除了繼續行善、布施、戒殺、放生之外,應該持續平時的功課,其中感恩、慚愧、懺悔、發願極為重要,當然更不可忘了睡覺時打開念佛機。在確定有了小寶寶後,這一些功課更不可少。為父母者可以考慮持誦一部經典,以增強信心及穩定度,但不要選擇太長的經文,以免造成負擔。



1.5、避開禁忌的嗜好和飲食



佛教的戒律提到不食五辛:蔥、洋蔥、蒜、韭菜等辛辣味的食物,其原因是長久食用,除了容易情緒失控,身上也會發出一股難聞的味道。常常享用大魚大肉會使體質酸化,又和許多眾生結惡緣。若我們喜好這一類食品,除了天龍八部及護法善神會遠離外,有福的眾生也不會很喜歡來結緣。其原因是:大量食用五辛食物會增長我們的瞋心,大魚大肉則會增長我們的淫念和慾望,對於保持身心平衡都有負面影響。此外,有些人好吃生猛海鮮或者現宰的放山雞等等。常常享受這種食品,容易快速耗損福報。法演禪師主張:「福不可受盡,福若受盡,緣份必斷」,故對此類飲食,需要慎密考慮之。



再者,喜好吸煙的人士,常常在無聊時拿出來吞雲吐霧一番,不僅傷害身體,也會影響空氣品質,在公共場所中容易造成別人的困擾。由於對個人美德之培養,無形中有所損害,故在冥冥之中,也會招引惡緣眾生繯繞於周遭。若經常飲用超出您可以承受份量的酒,除了大幅度增加肝臟的負荷,干擾消化器官和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之外,容易因情緒失控,造成別人的困擾,甚至於肇事惹禍。而吸食毒品和刺激物的種種缺失,則又遠超過吸煙喝酒的害處。越來越多的醫療研究報告顯示,嗜好煙、酒、或毒品在使身心受到劇烈波動之後,可能導致遺傳因子劣化,以致得到有缺陷後代的機率比常人高出許多。總之,這一類嗜好會明顯惡化我們的福德資糧,對於吸引好寶寶來說,不論怎麼說都是很划不來的。



近年來,由於社會進步,常常可從媒體報導看到三種特別的活動:有益身心的活動,對身心平衡不利的活動,以及有害身心的活動。第一種活動包括:有偶像演出的大型演唱會,可使參與群眾得到激情享受;或者大型體育比賽,觀眾可熱情支持某一隊。偶爾到現場參加這種活動,可將心理深層的鬱積喊出來,有促進身心平衡的好處,但也不宜太頻繁的參與。第二種是建議您避免參加的激情抗爭活動。在這兩種活動之中,由於群眾互相催眠的影響,當場讓人血脈賁張,事後覺得相當過癮。但第二種活動有可能失控而造成遺憾,尤其它會大量激發潛意識底層的不穩定因子(也就是第八識中,會干擾禪定並催熟惡業種子的業因),使得您的聰明才智和判斷力大打折扣,努力修行和行善所累積的「吸引有福報、有定力的眾生」資糧也會受到影響。第三種是有害身心的刺激性活動:例如打群架或吸毒等。假若您喜好第二和第三種活動,或甚至於熱愛招引同伴參與(註:主事者消耗福報資糧的速度,和參與的個人相比要快很多,其相差倍數和所招引的人數成某種比例關係),請從此三思而後行,或者減少參與的次數。



io:
最後由 MissC 於 2006-09-10 , 0:33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二、懷孕期間



在懷孕期,不論為父為母或四等親以內的家屬,都應該持續以前的行善和修行,以維持安樂祥和的氣氛。晚上睡覺時可用定時器,打開音量柔和的念佛機。由於隨著胎兒的成長,孕婦的身心會愈來愈不舒服,行動也愈來愈不方便,故要調整修行的方法和步調。原來使用打坐法門的,要考慮用比較輕鬆的方法來坐,例如原來用單盤和雙盤的,可以改成散盤坐、甚至不須盤腿,只在椅子上採用正襟危坐的打坐法。筆者在「正確的讀書方法及考試蜜技」一書所介紹的四念住之經行修行法(走路放鬆法),是一種很有趣又有效的方法,您也可以常常使用之。固定修行的時間也可考慮變短,並增加隨緣修行的時間和次數。此時若媽媽持頌經典、咒語、或佛菩薩聖號,應該只用自然呼吸法。因為使用控制呼吸法誦經、念佛、持咒,會使孕婦及胎兒承受比較大的壓力,特別是控制呼吸法會減少氧氣供應量,使孕婦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對胎兒的發育會有不良影響。



在懷孕期的飲食應該以均衡為原則,不要隨便服用藥物,不要吃維他命丸等非自然食物,尤其精緻食品是胎兒之IQ和EQ的殺手(註:冰品、冰淇淋、可樂、汽水、炸薯條、洋芋片、炸雞等),請避免經常食用。由於孕婦有極強的解毒和消化能力,平時在蔬菜、水果、米、麵中的農藥,只要放個幾天或多洗幾次使它吃來沒有明顯的苦味,不會干擾小寶寶,不必刻意去吃昂貴的有機食品。和寶寶IQ有關的是天然維他命B群,綠葉蔬菜,新鮮水果,全麥粗食,糙米,不過量的油類,蛋白質等。和EQ及身體有關的是充分的天然維他命B、C群食物等。酵母片、小麥胚芽片、卵磷脂、酸乳酪、優格、嬰兒成長奶粉等,只要不過量攝食,對寶寶的IQ及EQ都有極大幫助,可以列入優先考慮。其他有關的食物、醫療、衛生等書籍,都應該在懷孕之前請來看,在懷孕時期也要經常複習,以隨時提醒自己注意。(註:最近和裕出版社有兩本新書,書名為「防癌手冊」和「健康與長壽之秘訣」。其中有關各類食物營養的科學新知,除了嬰幼兒必須的奶類食品,其它食物應該和胎、幼兒的發育有關,您也可以作為參考。)



有的人認為孕婦吸煙,或在孕婦旁吸煙沒有關係,因為不是讓胎兒直接吸到。但不論是孕婦自行吸煙或吸二手煙,都會導致孕婦肺部受到刺激和污染,使得內分泌發生波動,大大的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情況嚴重時,即使不會生下畸形兒,也會有某些部位先天不良。因此,讀者千萬不要忽視吸煙會為胎兒帶來的諸多壞處。孕婦血液中有過多的酒精成分,也會導致內分泌異常,故最好能多加考慮,不宜常喝。實在忍不住的話,建議您每次最多只喝一小杯。還很想再喝時,至少要等心跳回復正常之後,再等一兩個小時後才考慮。



除了提供媽媽充足的營養和維持健康快樂外,胎兒健全發育的另一個重要關鍵,是能否給媽媽安詳舒適的環境以穩定身心。孕婦能安心的在寧靜而空氣清新的場所中休眠,沒有干擾和壓力,這就是胎兒的最佳成長條件。至於其他時間也要盡量使身心愉快,避開吵雜的環境。若您住在鬧區,則改善窗簾的隔音效果,加裝吸音設備,買空氣清淨機,或改善空調設備等等都是極為值得的投資(在寶寶出生以後也一樣重要)。無法改善吵雜的環境時,可以用一般修行的方法來攝心,以降低其損害的程度。此外,有空時在親友陪伴下,相約到公園或郊外空氣好又寧靜的地方散步,累了之後坐下來輕聲細語地聊天或者念佛、誦經、持咒等,也是可以考慮的有益活動。



懷孕期間最有趣的是胎教問題,目前有許多的文章都談到胎教問題,在想要有小寶寶時期就應該參考看看,熟讀之後才能有效的應用之。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三、嬰兒時期



小寶寶出生後,飲食、衛生、環境都要注意。在生病時,應該要看醫生,以確定病情,但不一定要依賴打針吃藥,應培養小寶寶的抵抗力。此時若要提高嬰兒的IQ及EQ,除了家人應維持身心安祥和持續修行,以及給他合理的飲食和優質睡眠之外,也要每天和小寶寶有溫暖的親子互動期,此時間愈多愈好。因為親子互動對小寶寶而言是最溫馨、最有安全感、且有助於得到優質睡眠,所以是信心的支柱,是思考力、創造力進一步開發的根本。但請不要提供過早的學前教育,因老師再好,不同於父母的愛心、耐心和等待心,對小寶寶而言沒有安全感,容易造成教導不當,而有揠苗助長的壞處。



在小寶寶的成長過程中,要有當他的朋友的心態,也要有合理的賞罰制度。因為身教重於言教,所以要多利用肢體語言(例如擁抱、冷淡等)和小寶寶溝通。不要作出連自己都做不到的期望,以免給予太大的壓力。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學佛過程,不要鬆懈下來。則時時有龍天護法的加被,可以順利的引導小寶寶早日開始學佛。



近年美國有一本暢銷書,書名為「零歲智商秘笈」。書中提到在每個人的嬰兒期,不論您教他什麼東西,只要重複的次數足夠多,則這一些內容將成為他一輩子的本能。因此,該書建議將重要的英文單字,配合簡單的解釋,以CD或錄音帶不斷在嬰兒身旁重播(次數愈多愈好)。實驗證明,受到這類嬰兒教育洗禮的孩子,長大之後語文的表現遠優於一般的小孩。最近台灣有一本「從不及格到第一志願」(和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恆升法師),其中提到如何應用「零歲智商秘笈」的方法,也值得一閱。



筆者在「正確的讀書方法及考試秘技」一書之中提到,我們先天上有一種神奇的特質:在嬰兒時期,因為什麼都不懂也不會想,所以學習能力近乎完美,因此鼓勵大家以嬰兒學習的方法來唸書。該書未提到第二種神奇的特質。在嬰兒出生時,他腦中的資料幾乎完全是遺傳所得的本能性硬體和軟體,這個先天系統並不能夠完全適應他出生的環境。因此,為了生存,每個嬰兒都具備另一種神奇的特質:「允許經常接觸到的訊息和身心的系統架構結合,將這類訊息之反應過程變成本能的一部份」。這種「零歲智商特質」,在週歲後會逐漸退化,長大之後,雖不會完全關閉,但也很難啟動之。一般人的嬰、幼兒期,都只善用它來學習母語和吃飯、走路、運動、與人互動等基本技能,而只活用這種功能的一小部份,實在很可惜。「零歲智商秘笈」一書就是強調要善用嬰兒期的第二種神奇特質,以使孩子的立足點大幅度的提昇,筆者深為同意。



筆者強烈呼籲,為人父母的一定要善用此種小寶寶的神奇本能,每對父母都自行發揮創意,參考以上所介紹的方法,開發自己的方法,長時間展現您十二萬分的愛心和特長。例如,應用恆生法師的建議,自行錄製錄音帶,將六千個常用英文單字左右的字典,以英文、國語、台語、日語、德語、法文等等結合方式製作錄音帶或CD片,並從有圖片的兒童小百科選取合適的圖片。數學或者難懂的理化,也可以自行錄製。在放錄音帶或CD時儘量撥空,配合內容,親暱地抱著寶寶,以緩慢移動或和他(她)玩樂的方式,將圖片展現在他(她)的眼前。嬰兒最敏感的部位,除了嘴唇附近應該是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也可以溫柔地碰觸輕拉這些部位,配合錄音帶,不斷重複地寫出文字、數字、加減法等。其他的動作也可以配合想要教導他(她)的東西,而自行開發出簡單而有趣的方法,隨後不斷地重複。親愛的讀者,這一類的時間付出愈多,除了更可以增進他的神奇本能,使其IQ和EQ高於平常人外,在他(她)長大後,親子關係會愈親密,他(她)在青少年期的反抗心理也會愈薄弱。總而言之,好處好多,它實質上可以補足年輕夫妻很難落實佛法生活化而不易招到有福德和定力好眾生之缺點。



台灣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並不高,因此許多地方顯得吵雜髒亂,空氣品質不好,也有很多人愛吸煙製造污染。記得筆者小時候,鄉下經濟情形並不突出,因此廟會活動很少有極度吵雜的過程,村子裡的孩子在升學競爭時,有很優異的表現。但到了民國七十年代以後,筆者常常很納悶為何村裡的學弟、學妹的升學率表現,比我們早期差。現在回想起來,民國六十幾年(1970年)以來,村子裡的主要廟宇裝上了音量極大的喇叭,而且幾乎每天都以高分貝長時間地播放音樂,使得孕婦和嬰兒都長時間受到不良的影響。可見寶寶生長的環境,充滿寧靜氣氛是很重要的(註:在家?堭N電視、音響、或念佛機之音量開得太大,其負面效果是相同的)。



空氣品質不但會影響到一般人呼吸道的健康,對嬰兒來說,更會因空氣品質影響血液成分和內分泌系統,而破壞各器官的生長品質。若您自己愛吸煙,最好暫時戒菸。非吸不可的話,不要在寶寶的房間吸,到下風的房間去進行,在戶外也是如此。



為了節省夏季能源消耗,台灣有許多公司行號或政府機關,在設計或添購空調系統時,並不考慮室內和室外空氣交換的通風功能。此外,政府也鼓勵使用空調系統的單位,在使用空調時緊閉門窗。嚴格來說,這類作法使得空調系統降格為單純的溫度控制系統,讓室內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偏高,濕度也不易維持在舒適的條件之中。若回到家?堨H後,也以相同方式使用冷氣機,則幾乎一整天都在氧氣不足的環境之中,晚上的睡眠極易陷入昏睡狀態。長久處在這種環境之中,容易患上難以根治的慢性疾病甚至憂鬱症等。當您家中有孕婦或嬰幼兒時,請注意維持空氣新鮮和恰當的室溫,要常常打開窗戶使家中的空氣保持在流通狀態,以維護家人身心的健康。



小寶寶的各種器官、身高、和智力生長最快速的時候,是在他(她)們睡覺的時候,因此如何使之安穩的熟睡,是極為重要的。除了想辦法保證高品質的環境之外(請參考懷孕階段之內容),也可以應用各種手段作為輔助工具。例如在環境吵雜或者孩子不舒服時,抽空抱著他(她),以幫助其入睡,就是一種簡易的方法。有些人認為孩子一哭就抱,他會很容易被寵壞,不斷要人抱,讓媽媽沒有辦法作家事,所以常常強調不要輕易抱孩子。關於這一點,筆者深不以為然。就筆者的經驗和觀察週遭親友孩子成長過程的心得來說,常哭鬧的孩子不是身體不舒服或累了,就是被驚嚇到,因此需要撫抱的安慰。此時應該要找出其哭鬧的原因,必要時送醫檢查。身體健康、活力充沛的孩子只需要抱一會兒就夠了。通常寶寶真正需要的是新鮮的經驗,或生動有趣的親子互動學習過程,否則只要抱一會兒他就不耐煩了。抱孩子入睡的訣竅是使他的臉部或頭部有柔軟的衣物,以溫柔的壓力抵住,如同在媽媽肚子裡之輕柔壓力狀態,是最溫馨最安全的感覺。若您累了也可以將他放在嬰兒床上,除了用被子墊在他的頭部或臉部側面之外,再用您的手輕柔的加壓在其臉部(不要來回搓),配合輕歌細語(或念佛、持經咒等),也是極為有用的方法。請注意到,嬰兒期被抱得越久的孩子,長大後個性越溫和開朗,越不容易有躁鬱、過動傾向,也越沒有令人煩心的反抗心理。所以適當地懷抱孩子,其實是開啟了日後和孩子做良好溝通的管道。



要幫助孩子安然入睡的其他方法有:在睡前幫他洗溫水澡、餵食母奶或溫牛奶、以及溫柔的按摩等。按摩方法是先將雙手手心搓成微熱狀態,從腳底開始,往小腿肚、膝蓋、背部等位置輕輕搓揉。若受到風寒,除了上述部位之外,可以考慮再按摩上臂和肩膀部位,也有不錯的效果。最近有幾位醫生發表研究心得,提到晚上會打鼾的孩子白天的表現較差,並說明這一類的孩子睡眠品質較差,身子也都較瘦弱。也有醫生報導大多數過動兒的睡眠品質不佳。若您在寶寶還小時,發現他比較敏感容易受到驚嚇,則您可嘗試考慮養成幫寶寶按摩以幫助他入睡的習慣,因為使他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是避開您對他所有憂慮的最佳藥方。



另一個極為有效的方法是老祖先流傳下來的「用背帶背孩子」。往日經濟條件差,物質缺乏,每個人上進的機會少,尤其更有父母之命不可違和婆婆虐待媳婦的風氣,但是民風純樸,社會安定。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大多數人在幼年時期,都被媽媽或姊姊,長時間用背帶背在身上,使嬰兒因為增加視野,不易產生不耐煩心,累了可以睡在母、姊身上,再加上肌膚相親和緊密的擁抱,不易受到驚嚇。背人的母親或姊姊,也從紮實的擁抱幼兒中激發出綿密的母愛,不畏懼任何困難與挑戰。這種種都使背人的或者被背者長時間處於心理紮實、情緒穩定的狀態,所以培養出高度的E.Q.。因而在困苦的環境之中,能夠以樂觀態度接受事實,並以包容心轉化負面情緒」。在農業社會之中,只有被過度膩愛、或者由下女或傭人抱著長大的孩子,才容易有強烈的判逆性。一般人家的小孩從小到大,由於性格穩定,絕大多數是對父母言聽計從,故成為一股安定社會的力量。另一方面,大多數媽媽在動盪不安和困苦家庭之中,為了養兒育女供奉公婆而整天作家事,不但要抽空幫助家計,更要承受社會容許丈夫不忠和婆婆無理要求的沉重打擊。在種種無法忍受的困苦環境下,靠著小時候幫忙背弟弟、妹妹所培養出的堅忍不拔毅力,使自己不會馬上被擊倒。隨後也有將孩子背在身上的緊密、充實感覺,以及所激發的母愛,可以實質地安慰自己,以發揮無比的韌性,堅強的活下去。反過來變成家庭的中流砥柱,使族群能夠源遠流長地繁衍。可惜目前很少看到媽媽或姊姊用背帶將孩子或弟妹背在身上,所以一些在古時候不易發生的問題,現在處處可見。最常見的是孩子的強烈反抗心理和不孝順,其次是母、子的抗壓能力都不高,容易得憂鬱症或燥鬱症,不用藥物難以根治。筆者建議現代人多多應用這一個祖宗留下來的神奇法寶,平時抽空用背帶背嬰、幼兒,增進母子的親膩關係,強化雙方的E.Q.,並消除彼此心理底層的不良鬱積。在孩子不安、不舒服、或者有燥鬱傾向時,也可用這種神奇的物理治療法幫他安定情緒或者使之安然入眠。久而久之,可使母、子培養出超強的抗壓力,在越來越混亂的世界村之中屹立不搖。在孩子長大之後,也不必煩惱其反抗心理,或者擔心他會不會得憂鬱症。(註:不論年紀老少,使用背帶背著幼兒工作或散步,不但對孩子好,也可以激發大人的再生力量,是一種發洩不滿、撫慰緊張情緒、對治心情沮喪或情緒低落的免費良方。)



孩子成長以後,決定他(她)表現的因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其瞬間集中力和注意力。若這兩種能力高人一等,他(她)的頭腦不需要去處理許多錯誤的資訊,身心容易放輕鬆。又因為可以捕捉重要資訊,不容易弄錯,其記憶力也會明顯比人強。成年以後,在各種複雜狀態之下也能輕易攫取重要的資訊,處處比別人早一步做出反應,不容易被環境壓力打跨。所以常是優秀的領導人物。除了需要有高E.Q.,決定這兩個因素的是視力和聽力,在寶寶剛生下來不久便可以自行測試之。對於視力、聽力而言,包括清澈程度、聚焦能力、與方向調整能力等若有問題,在剛出生的階段幾乎都可以補救之。測試視力的方式是在和他(她)玩樂時,用手突然接近其眼睛,觀看其眨眼或轉動眼球的速度,或用鮮豔的圖形在其眼前移動,觀察其眼珠跟著轉的速度等等。若是他反應不錯,且顯出很快樂的表情則表示一切沒有問題。反之,若反應遲鈍或大多數測試時都顯出不耐煩的樣子,則應該考慮找良醫(通常不一定是名醫,最好先探聽其診病的方式)檢查。平常眼睛看起來怪怪的,或常常眼睛中白色多於黑色,是表示轉動眼球的能力較差,聚焦能力不良,平常眨眼速度慢也是如此(但當他不耐煩時,要觀察是否舒服或肚子餓了)。聽力部分之測試是在其左、右方出聲,觀察其轉頭或者轉動眼珠的狀態。若在某一方向的反應較差或不耐煩時,也是有問題。若有問題,而父母又未幫他測試,通常等要到其長大才會發現不對勁,那就難以補救了。



最近的一篇醫藥知識報導強調,嬰幼兒睡眠時的燈光越亮,長大後近視的度數將越高。因此要避免孩子近視,應該和寶寶睡在同一房間,並將燈光完全關掉。這樣可使寶寶半夜醒來時,容易查覺父母在他(她)身旁(註:嬰兒在媽媽肚子?堿O完全黑暗的,故嬰兒不怕暗,但怕周遭完全沒有反應的孤獨感覺),不致於害怕而常常尿尿及哭鬧(註:餓了或尿濕褲子時,雖然也會哭,但只要在開始哭一、兩分鐘之內父母有反應,不會轉成害怕的哭鬧),因此父母可以安心的關燈睡覺(註:可以在父母的床邊各放一盞抬燈,以便半夜起床時可以隨時開燈)。



為了提昇競爭力,建議在四、五歲左右就送孩子去上「速讀班和記憶班」,以及早強化其瞬間集中力和注意力。因為培養快速而精確之反應力、強大的快速學習能力、和不容易被複雜環境打倒的瞬間接收資訊能力(這些都是好命的天才必備之特質),對孩子未來幫助很大。請注意,除了極少數人之外,由學習所得到的瞬間集中力和注意力,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退化。若能長時間持續地學習,使其接收資訊的能力一直維持在水準以上,就可輕易的當個快樂的天才讀書人。更何況,這類班的教學法都會不斷的成長,若每年都去接觸,將可使孩子和外界互動的第一種能力,一直保持在時代的尖端。



不論您的居家附近有沒有上述的補習班,都可以自行找時間幫孩子訓練。方法是用玩樂的方式,和孩子交換玩下列遊戲:(1)玩猜拳遊戲,但在猜的同時故意引開其注意,例如在出右拳時,突然先用左手輕拍他、一條腿碰觸他、大聲說「爸爸回來了」、或「爸爸站在他後面」等等,贏了他以後再告訴他如何不受影響;(2)先猜拳,輸的人要看故事書(或某一習題的題目內容),但看到一半時書要被贏的一方拿走,然後問輸方故事的內容,說對的有獎;(3)說一件事給對方聽,說到一半突然音量變得極小或甚至不說,然後問內容;(4) 讀故事書時跳句讀,即是只讀第一、三、五、……句等,要聽者將故事說完整;(5)將故事內容看一遍,然後用三到五句話說出故事大綱等等。注意到在玩遊戲時,要偶而裝傻的輸給孩子,以增加其樂趣,強化學習效果。玩干擾式的猜拳遊戲可強化集中力;被搶走正在看的故事書,可強化快速集中力、注意力和快速記憶力等(註:孩子已經看過的故事書也有訓練其快速回想力的功用,但要更快的將書搶走);玩聽不完整的故事遊戲,可強化瞬間集中、預估、推理能力及開發創造能力;而玩歸納故事內容則可以強化瞬間集中、注意、歸納、和組織能力等。這一類的遊戲,除了可以強化瞬間集中和注意力,強化E.Q.,也可以早日培養瞬間從複雜環境中攫取重要資訊的能力,好處極多,應該有空就和孩子互動。您也可以自行開發不同的方法,只要應用愛心和時間,則孩子未來的展望和親子關係將是無限美好的!



很多人希望孩子長得高長得好,卻忽略了一些禁忌。孩子要長高的主要條件是:均衡的營養,正常的作息,充分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由於近年的教改影響,許多家長在有形、無形之中,給予孩子極大的壓力,斤斤計較孩子的表現(例如:明明自己小時候不太愛念書或成績不突出,可是拒絕承認孩子書念不好,是繼承自己習性和天份的結果,硬是要求孩子要有遠超出其能力所能達到的成績),使得孩子不得不犧牲睡眠以博取好成績。成績不一定能夠考好之下,反倒是身高不一定如人意(註:長期睡得少,功課又重會得到睡眠品質惡化的後果)。除了要避免偏食的壞習慣,另外的禁忌是避免讓孩子在很小時,大量做拉筋的動作。拉筋的動作包括:體操選手的各式運動、長跑、舉重、明顯比一般小孩的反應快多了的各種動作、過度運動、用力騎腳踏車、打坐,和長時間練武功、練瑜珈、舞蹈、芭雷舞等等(註:小孩子的每個關節兩旁的骨頭都有一層生長骨,而它要順利長出新骨骸,必需要所受壓力適中,才能使每根骨頭質地堅固細密且生長速度足夠。若孩子的筋腱特別強韌的話,它們將會強力牽引住兩端的骨頭,使得生長骨持續地受到極大的壓力,以致在長高速度最快的睡夢之中,也無法順利舒緩壓力,而阻礙身高的不斷增加)。所以,除非您希望孩子當體操選手、武師、舞蹈家等,當您的孩子特別靈活時,請不要經常稱讚他(她)動作俐落。您愈稱讚,孩子愈會去追求拉筋的動作以增加靈活度,長大後身高不如人的機會很大。



除了本文所談論的時段,在寶寶成長為少年、青年、壯年、甚至老年等時期,只要我們活在世上,都應該有決心如實地培福修慧,並隨時吸收各類新知識以改善條件。因為他(她)的福報的一部分,也是您的福報之一,兩者是相生相應的。若能從今以後,努力建構一個完美而持久的環境,那才能十足的吸引有大福報的眾生來投胎。也許您會認這麼多重點,我怎能一一做到?或者說我的孩子都生下來了,怎麼辦?本文所提的是理想條件,應該沒有人能夠全部做到,但相信做得越多越好。回過來說,過去的或已經犯的錯誤,無法補救,但只要我們以愛心和耐心盡力去改善,不計較成果,則一定可以比原來更好。



此外,雲鶴教授有一本書:「如何教育孩子成為超級英才」(和裕出版社出版),內容很有趣,也請讀者去下載來參考。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四、落實佛法生活化的一些輔助觀念



一個初學者會發心修行,極可能不是碰到殊勝的異象指引(例如夢中見到佛菩薩),就是宿世善根的牽引。所以通常會有類似華嚴經初發心菩薩品所敘述之「十方諸佛灌頂加持」的殊勝因緣,很快就有好體驗發生,例如念佛時身心舒暢且毫無妄念等等。這種舒服體驗時期的長短因人而異,有福報的人會持續許多年,但一般人可能只有幾個月而已,甚至更短。此外,此一時期會不會發生及時間之長短,也和法門有關。以打坐法門為例,使用散盤可以很快就有舒服的覺受出現,其得力的時間也可以很久。但是別人會告訴您,散盤不如單盤,單盤不如雙盤,雙盤最好效果最大。由於您是初學者,極有可能相信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此種理論只適合身強體健及有很多時間修行的人,我們最好別輕易接受),改用雙盤,那可能沒有機會再享受舒服覺受的滋養。因為您可能在經歷一段長時間的痛苦雙盤坐後,根本上就放棄打坐了。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初期修行就產生舒服的感覺,只算是一種暫時的現象,以後會出現不同的覺受,所以不能當作已經達到落實佛法生活化的指標。



當一個初學者有好體驗發生時,除了要更注意隨緣行善、布施、戒殺、放生等之外,必須努力持戒來警惕自己,以免誤入歧途。實際上,這種舒服覺受是一種會隨著時間增長而改變的「壞苦」之表徵(註:類似開始吃美食時覺得很好吃,但在吃飽後仍繼續吃則會愈來愈難受),所以這階段的時間並不能維持長久。若以此當作指標,會容易在以後陷入緊張狀態,變得對自己愈來愈沒信心(下文再回過來談)。若達到此一程度,能努力遵守戒律的指引(註:我們初學者很難將戒律守護得完美,常常會犯戒,只要不是故意去犯,又時時警惕自己,並每天早晚懺悔,即可稱為努力守戒),保持最初的發心,不計較身心覺受之好壞,日久之後,將可穩定地提昇個人的品質,而大幅度的增加招引有福且會念書的後代之可能性。



多年前筆者聆聽普力上師的一套錄音帶:「大乘起信論講記」之開示,其中提到一個相當有價值的觀念,讓筆者對為何需要修持「忍辱波羅蜜」和「精進波羅蜜」產生很大的興趣。上師提到,從賢位菩薩到聖位菩薩有極為明確的次地,即是四加行地,但在任何一階段(註:在成佛之前我們至少有五十二個階段要面對),其實也是有類似四加行地的關卡,尤其是其中的「忍地」之障礙更是一定會出現(註:大多數經、論、以及天台宗的敘述和此種說法雖不盡相同,但也主張任何階段都會有不同方式的障礙,修行時必須安住於原修持法門並怡然面對各種障礙才能成就。天台宗之藏教更有在四加行地中絕對不能懈怠的嚴格規定:在煖地和頂地若不再修行,可能會變成一闡提人或者犯五逆罪。為了方便,以下逕以「修行障礙」稱之)。其原因是努力修行的結果,最終目的是從輪迴中解脫,若一路順利成行,那累生累劫的冤親債主豈不是要債無門?所以在時機成熟時業境會現前,使我們不易成就。這是因果的必然現象,除了佛菩薩示現的修行者,凡夫是很難避開這種障礙的。以適合我們初學者的方式來說:我們開始修某種法門後,會慢慢的得心應手,當方法得力後會使我們覺得法喜充滿(註:這兩個階段相當於前面所說的有好體驗及舒服覺受的時期)。對大多數人來說,隨後逐漸不能再得力,而且生活中會出現許多障礙。只有在我們以不捨本願、不計成敗、放鬆身心的態度及方式去面對,不斷地用同一方法努力,在因緣成熟時,產生與「諸法空相、無差別相」少分相應的心行,將得失心放下,不以修行覺受之好壞來看待自己,自然而然地將此當做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才能超越種種障礙的困境,而有機會進入下一階段的修行。



一般人進入修行障礙有幾種跡象:1、修行得力一段時期後,經常產生許多障礙,使自已有藉口可以不修,或者不易提起心力來修行;2、修行變成不得力,或只是偶爾得力,最常出現的是對修行的無力感;3、容易發脾氣或不自覺地做不想做的錯事,之後又後悔半天;4、不斷的重覆犯同樣的錯而無法自主;5、經常有許許多多的妄念,很難去降伏,平常也不容易專心做事或修行;6、自己和親友容易有大、小挫折發生;7、偶爾有幾天修行得力,便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的欣喜若狂,自認為已經渡過修行障礙的階段,產生貢高我慢的心理,以致很快的又失去得力的感覺;8、比起未修行前變得更固執,同時也因為較緊張而不會應變,會感覺自己越來越笨;9、旁人會覺得我們心口不一,變得比以前不慈悲,但我們毫不自覺;(註:以上這些都是身心無法放鬆的現象);10、長久未能有所突破所造成的心理壓力若太大,可能產生補償心理,喜好談論自己很難做到的修行方法、未曾達到的體驗、或者未能如實體會的佛法等等(註:古德稱此種現象為狂慧,最有效的對治方法是禁語)。這些跡象雖不會全部同時發生,但至少也有二、三項同時或交替地困擾著我們,因此極難有效地對治之。(註一: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常久的陷在修行障礙之中,極少數有福報的再來人不會受此報,猶如世尊住世時,有多位羅漢但聞世尊說「善來比丘」之聲,即鬚髮自落、袈裟及身,迅速成道,是諸大菩薩現比丘身,助世尊度化眾生;註二:有智慧有福報的人,若能以至誠懇切之心,勤修念佛法門及淨業三福,也能避開此一障礙,橫超三界,臨終時心不顛倒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註三:長久陷在修行障礙未能有所突破的人,若兼修念佛法門(或者原本就專修淨土法門),平日也勤修淨業三福,當因緣與福報具足時,除了在臨終前會遇到善知識開示或者碰到好因緣,使其發出至誠墾切心,排除萬難專心念佛,也會感得蓮友助念,最後蒙佛菩薩接引往生西方;註四:未求生淨土的行者,若勤修淨業三福,又努力如實修行,也能像廣欽老和尚所說的再生為人,下一世繼續修行。 註五:佛說阿彌陀經上有一段話:「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請注意,世尊並未說在證到一心不亂之後,還要再有一心不亂的體驗,才能往生極樂世界。其條件只是需要在臨命終時保持心不顛倒,即可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段話明確的指出,有好體驗之後,只要繼續修,即使有障礙出現,不會減損其功德。因此不論修習那一種法門,只要時時提起初發心、放鬆身心地修行,以及隨緣培福、修福,不需畏懼修行障礙。)



初次進入修行障礙的過程如下:開始修行一段時間後,由於有很好的修行體驗,身心也常在舒暢狀態,則會啟發勇猛心而更努力修行,其後逐漸進入高峰期。再過一段時間之後,由於心思逐日變微細和敏銳,開始逐漸發現修行時的好體驗和覺受,實際上還包含極多微細的煩惱和不舒服。當心思變更細膩敏銳以後,身心會對這些煩惱產生過敏現象,對舒服覺受反而變成鈍感。在最初修行時毫不以為意的煩惱、痛苦、障礙等,逐日變成越來越無法忍受,所以修行慢慢不容易得力。日常生活的時段,也越來越容易和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惡劣因素相應,而造成身心不容易放輕鬆的逆境。不論是出家努力修行或將絕大多數時間用來在家修行的人來說,隨後都很可能陷入緊張狀態,而出現越來越明顯的障礙(註:也就是壞苦現前的表徵)。對於努力持戒的人來說,雖然會因為心智變脆弱,而比較不容易守得住戒律,但戒法包括懺悔法,在懺悔後能以另一種心態看待修行障礙,故不會輕易的產生退心。對一般沒有持戒的人來說,有時只會讓自己沮喪。但在運氣差的時候,由於不能如實的了解佛法,以致這種緊張狀態可能誘發補償心理,不是到處找高人求藥方,就是找高僧灌頂加持。有少部份人則會變成喜好神通(註一:此時會有許多的神秘經驗出現,也可能突然具有某些神通。但變成這種狀態,對智慧而言不但不能相應,也會變成喜好此種很難放下的神秘經驗,不易提起精進修行的心,因此不為許多高僧大德所認同;註二:經常變換新法門、找高人加持是一種對修行「沒有信心」的表徵,因此反而不易和有福慧的人起共鳴。對於喜好神通感應的人,除非是有特殊因緣來報恩,有福報有定力的眾生通常會覺得吵雜不清淨,而較不喜歡來結緣)。因此,對初學的我們來說,除了應該受五戒之外,決不可以將修行有好覺受、好體驗當做目標,也就是要有金剛經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基本信念,以務實的態度來面對障礙。



除了有大決心和大毅力的修行人(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內),一般人不易在一輩子中超越一個階段以上的「修行障礙」。此一階段到底要多久,每每因人而異,平常人需要極多世才能超越(註:實際上出生為人的每一世,都可能有機會,就看我們有沒有決心與是否真正瞭解佛法)。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我們還有「到底還要多久」的心態存在時,那就還需要好久好久的無量時間。若我們無法面對修行的障礙,而改修其它法門,則一定是從頭來,再重覆以前的過程,慢慢的進展,很久很久之後,才又回到必須實質上面對的「修行障礙」。很多人不以無上的堅忍心和毅力來面對此一關卡,反而懷疑所用的法門是不是不適合自己,輕易的改修其他法門,如此三心兩意,極可能導致一輩子努力修行而無法成就。也有更多人因此懷疑自己福報不夠,不是找人加持希圖仰仗外力來突破自己的障礙(註:這絕對是毫無指望,好比自己餓了請別人幫忙吃,當然不可能會飽),就是自暴自棄的放棄修行,而回復常人的生活,那真是漸行漸遠了(註一:俗話說:學佛最可貴的是發長遠心而不是勇猛心;註二:初發心時努力修行者,若急於求得明顯的成果,將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退心;註三:俗稱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示現,他從年青出家努力修行。在五十幾歲時寫的文章中還可見到贊歎諦閑法師證到一心不亂的片段,一直到六十幾歲的著作中才不再見到。有人因此推斷他老人家花了數十年功夫,努力念佛修行才證到一心不亂。若我們自認沒有大勢至菩薩化身的深厚根基,則修行時決不可有急於求證的心態)。



以上的討論顯示一個事實,進入修行障礙階段後,表面上退步了,實質上是一種明顯的進步,因此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種障礙是一種償還過去業債的必經過程,若我們能夠依據忍辱的原則,安然地面對它,繼續修行,則相當於在修行忍辱和精進波羅蜜,自然會得到護法善神的慈悲加被,轉成為「重罪輕報」,冥冥之中飛快地進步。所以古來所有高僧大德都鼓勵我們,不要計較成敗,不畏懼困難障礙,且常用「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的法語來警策和勉勵我們努力、精進的修持。在面對此階段的諸多不順利時,好比是冤親債主堵在門外大聲喧擾。若是產生退心,或者改修其它法門,如同我們毫無還債誠意地虛與委蛇,當下容易惹惱他們,使我們更不順利。即使一時逃得過,過去所欠的業債仍未償還,債主會積極的尋找,使我們極難逃脫,被找到後更需要加上利息才能還清。最可怕的是,一旦產生退心,可能在因緣際會之下引發舊債新債一起現前,使我們忘記修行,回歸常人渾渾噩噩地渡過一生,以致長久陷落在輪迴之中,不易出脫。



我們會長久地陷在「修行障礙」之中,很難出脫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是沒有辦法打心底起,真誠地發出具有廣大心量的慈悲心(註:指具有智慧)來對待眾生。去年一位女居士來電和筆者談她的遭遇,提到她被人開車撞成重傷,而肇事的人毫無悔意且拒絕補償她。由於家人需要照顧她,無法外出工作,使原本不甚寬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她也提到自己很愛持大悲咒,常常迴向給需要幫助的人。當時她一方面很氣惱肇事者,一方面也希望他能良心發現。可是這種氣惱和期待的反應,和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所敘述之大悲咒的意義不相應,絕大多數的正統宗教的教誨也都告訴我們,不應該這樣想。基督教、天主教的教義提到:「只有神才能處罰人,我們只能原諒敵人,甚至於反過來愛敵人,求神解救敵人」,很多其他宗教也有此種以德報怨,反過來愛對不起、害我們的壞人之思想。佛教對於慈悲心的看法是:假若我們無法原諒加害我們的人,那就是落在分別執著的瞋恨心之中,無法啟發本具的慈悲心,當然會長久的陷在障礙之中。若我們不常常迴光返照,依據忍辱波羅蜜中的一個原則——「以慈悲心接受逆境、以忍辱心面對當下的侮辱、以具無限智慧的愛心對待對方」,以提升自己,則無法將瞋恨心逐漸消除。若妄想借由改變修行法門來求得突破,那更是緣木求魚了。另外,人間福報、法鼓雜誌、慈濟功德會以及許多慈善團體的會訊裏面記載著許多師兄、師姐的心得分享,提到了依據慈悲心對待傷害她們的人,而得到真正的自我提升(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那對在加拿大受害的姊妹的父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親愛的讀者,這種慈悲大愛,經常發生在我們周遭,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都可以做到的,而不是只有經典上的聖人才能夠。



第二種障礙是未能發出大願心、未常存感恩心、慚愧心和懺悔心等。我們能夠在這世界上活下去,是因為有許多的眾生,實質上成就我們的善因緣。例如晚上能開燈照明看東西,是因有人發現交流電,發明電燈、日光燈等。實際上,要使一個發電廠正常運轉,全國的輸配電路隨時時正常送電,都需要有許多人工作才能維持。此外,也需有無數人開車送貨、開店賣東西,我們才能將壞的燈換成新的燈等等,幾乎每一樣東西都是許多因緣來成就我們。又例如我們以為不值錢的氧氣,也是無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提供的無盡寶藏。假使我們享受一切成就我們的因緣,而不生起一絲絲的感恩心,這種忘恩負義的心理,怎麼不會迅速消耗我們的福報呢(註:佛法提到我們應該努力修行以報答四重恩:佛恩、父母師長恩、國家恩、眾生恩)?同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意無意之下,沒有盡力去做好應該做的事,不知糟蹋了多少眾生的心血,也忘記要對一切有恩於我們的父母、師長、和親友等生起感恩心。所以,若我們不常常生起慚愧懺悔心,也是極為要不得的疏忽。想到這一點我們就應該回心轉意,發起大願心在未來努力成就自己,提升自己,以回饋這一切有情、無情眾生幫助我們的因緣。如何發出願心呢?例如持誦地藏經或普門品後,我們可能會被菩薩的大願力所感動。在祈禱時若能和上帝、耶穌、聖母瑪琍亞、或聖父、聖子、聖靈之一相應,身心可以進入不可思議的狀態。或者看一本書、聽一則故事,深深受到其中感人故事的啟發。碰到這類的機會,就應該打鐵趁熱,要求自己每天的早晚課或祈禱之內容,用發大願以提起自己心力。假若能夠加上感恩和慚愧懺悔,那麼對提升自己的品質是有絕佳助益的。此外,有些宗教團體會舉辦感恩法會、懺悔禮拜法會等,抽空去參加也是相當好的助緣。在開始做的一段時間內或許很難看出效果,請不要灰心不要計較成果,不斷去做,久而久之才會和忍辱相應而慢慢得到成效。



第三個障礙我們的原因是不能如實的瞭解佛法,被假我的種種表相所誤導。世尊在許多經典中再三的強調人人都是佛性具足,只因為妄想執著遮蔽我們的本具光明,而累生累劫隨著業障在三界中輪迴。根據研究顯示,一個精神絕佳的人在清醒時,實際上其頭腦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休息狀態之中。而一個許多天沒有睡的人,在沒有機會睡覺的狀態下,也不會馬上倒下,因為他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是睜眼睡覺(註一:此種休息時間是被切割成一小片段一小片段,均勻地散佈在每一秒之中,由於我們的意識極為遲鈍,故很少有人能夠發現此一事實。註二:失眠人的問題來自於「擔心自己會不會出問題」,其實只要有信心,自我保護系統會照顧身體,適切地規劃這種斷續性的睡眠,使身心得以休息故不會有大問題)。雖然我們的佛性只有在完全消融自我和法我、熄滅貪瞋癡、與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時才會如實的顯現(註:故古德說「智者無知,明照一切」),但在只有斷絕語言文字的當下,仍會露出幾分光明。我們在睡眠和前述的片段式休息時,也有幾絲和言語道斷相應,所以我們每個人的「妙觀察智」隨時都在發揮少分的作用。最有趣的例子是人人都有的經驗:面對一個難題時,當下無法想出如何解決,但睡了一晚或一段日子之後,就會有答案出現。這就是世尊諸多教誨中的一點:「人人都有根本智,不待別人教導,可以自行明辨是非和真理」。我們在學佛之初,應該要先學習以下的基本佛法常識:因果觀、因緣論、戒定慧三學、四聖諦、八正道、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六度、慈悲、與智慧等。有了大略的概念之後,若能再經常作誦經、念佛、持咒、拜佛、打坐、或聽聞開示等修行功課(註:當然應該追隨一個正統道場的高僧學習其修行法門,將之當作自己主要的修行方法),並且不計較成敗,當做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則我們的根本智會不斷的消化這些基礎佛理,使妙觀察智現行的時間越來越多,因而同伴會覺得我們越來越有智慧,但我們卻一無所知(註:自己若有所知就不是智慧,而是自大的現象)。換句話說,不論修那一種法門,都需要以維持靈明常照的態度讓心逐漸沉澱,以逐漸達到自然而然地以「止觀雙運」的方式來修持。雖然日久之後會因為壞苦現前,而有修行障礙出現,但那是進步而不是退步,所以要對佛陀的教導有信心,相信自己會有成就。有許多人,對這一層道理雖然清楚,但不能放心也沒有信心,見到高僧大德、出家師父、或者相信是修得比自己好的人,很喜歡問東問西,希望能學到更有效的法門,或任何對自己的修行有幫助的觀念,而不知無上的寶藏是自己本有的妙觀察智,它可以給我們真正有用的方法和觀念,所以很多人很難有成就(註:日本夢窗國師開悟偈之中有一段是「多年掘地覓青天,添得重重膺礙物」,正可反應出這種「心外求法」方式的實質意義)。



實際上,我們在瞭解修行的原則和細節之後,修行變成是自己的事,在態度上要主動積極,常存初發心,不依賴他人的幫忙,才能夠在緊要關頭不為壞苦現前的諸多不順的假相所騙,瞭解這些是內心深處的假我畏懼真我將會顯現的反射動作。例如在打坐一段時間後,許多人會面臨腿痛的障礙,被動的去面對它、或者甚至想逃避它。若能夠主動安詳的觀察它,一段時間後將可以瞭到:無法忍受的腿痛是久坐之後,因靜脈不通造成新陳代謝後的血液不易回流之不舒服覺受,經過神經送到腦部的訊號太多太急,腦部一時無法及時反應的結果,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假我的表相。當我們一旦起了類似的觀想之後,慢慢就能怡然地以第三者的態度,觀看假我怎麼辦、或觀看此時假我千變萬化的逃避行為。其後我們將逐漸不會再懼怕腿痛的干擾,安心的使用方法,這才是如實地修持忍辱和精進波羅蜜,可以逐漸讓我們的智慧實質地增長。我們在聽聞開示時,若一心想要學到某種妙法或好觀念,那只會遮蔽我們本具的妙觀察智,不能進一步消融自我。誦經時想要了解經文的意義,或持咒打坐時想要有什麼體驗等等,也是無法如實地達到「願解如來真實義」的目標。正確的方法是不起心動念地聽開示、念佛、誦經、持咒、拜佛、打坐、瞑想等才是真修行,才能逐步的穿越修行障礙。同理,見到我們認為已經修得很好的高僧、大德或居士,只需要靜靜的待在其周遭,直視他的肢體語言、直聽他的有言和無言開示,我們的心自然能夠和他的智慧相應,找到我們需要的答案,甚至得到他的真實加持。一旦我們開口或起心動念想要得到什麼,我們能得到的就落入有相的有限利益了。此外,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依據無我利他的原則,常常練習以若有若無和安心的方式去應對進退(註:此時會自動放鬆身心,若還要兼顧有沒有專心、是否放鬆身心、或者不要起心動念等,就不能達到真正放鬆、專心、和不起心動念的目標),當下就是一種逐漸落實佛法生活化、隨時隨地修行的方式。



有些人或多或少曾向自己提到:「我沒有做過壞事,我問心無愧」,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若真的人人如此,為何社會風氣如此敗壞呢?我們腦中的意識流,從粗糙到微細的有極多層(註:只有最粗的幾層屬於意識,其它都是潛意識),每個念頭都是從最微細的一層開始發動,配合周遭的訊息和腦中的記憶,逐層往粗意識層面發展。而上一層的每一組粗意識訊息都是由許多較細層的細意識訊息所組成,例如單純的痛感,實際上是由許多較細心念組成,每一個較細心念又由許多更細心念組成等等(註:另一種有系統的說法是:從最微細心念生滅到粗糙妄念成串的發展過程,可用十二因緣法的次序來解說)。通常我們連粗糙的心念都無法察覺到,更別提微細的心念了。從察覺心念的能力和速度來說,四果聖人阿羅漢稱為後知後覺,雖然在微細心念的生成過程中無法察覺之,但一個細念頭生成之後,其它念頭正要被牽引出來之際,阿羅漢可以覺照到。而一般妄念(註:專指不是為了和周遭互動以維護生命所需的心念)之生成以及隨後的連鎖發展,很像小偷偷東西一樣,一旦被主人發現就不敢再繼續偷犯,立刻中斷更粗一層念頭的生成或不再連鎖產生,再回頭從微細心念開始隨機地發展,因此阿羅漢不會為妄念所轉。初果聖人須陀洹雖然在更晚一些,才能覺照到念頭已經生成,但其見惑已斷,不會被念頭之連鎖生成所惑。由於其覺照力能夠在連鎖相生過程中發揮察覺作用,以終止不需要的粗念頭之產生,故須陀洹不與黑業相應,而稱為初入聖位之流。我們一般人的妙觀察智被遮蔽住,對微細念頭生成和隨後連鎖發展成為各層次的意識流的過程,根本上是不知不覺,常常在粗的意識流進一步和周遭的人、事、地、物等產生種種連鎖反應許久之後,才能知道做了什麼事,很少能夠在事情剛發展的時候察覺到。最常見的是,生氣時自己不曉得,氣了一段時間引起身體不舒服後才知道自己生氣了,在這之前做了多少不該做的事,通常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平常做了多少錯事,絕大部份無法覺知,這種情形就是地藏經所說的:「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現在舉一個實例來說明,我們在看電視報紙等媒體報導一些無法認同的新聞時,常出現的心態是:「這一些人怎麼會做這一類的惡業,他們真糟糕,一定會受到因果的制裁」。當許多人同時這樣想時,做了這一些惡事的人,會受到大眾心力的影響一直往下沉迷,無法發覺自己錯了而回心向善(類似俗語說的「千夫所指無疾而死」)。我們常常在無意中動了這一類的心念,不覺得這有什麼關係。但這種念頭實際上是我們的習氣,它就是將我們深深的絆在修行障礙中的無形黑色繩索。可怕的是,很多人都這樣想時,社會風氣會不斷的惡化,除了摧殘我們之外,也使我們的下一代更難生存。理論上,我們應該在此時發出「感謝他們的行為提醒我們,要記得更努力修行,才不會輕易犯下同樣的錯誤」的心,並期望他們能有好因緣促使其回心轉意。這種感恩壞人的心態,是一種修忍辱波羅蜜的心行,我們周遭會形成一股沛然不可抵禦的祥和氣氛,除了無形中轉化社會風氣,也使自己種下順利脫離修行障礙的善因緣。很多人這樣想時,除了做這些惡事的人會很快回心轉意之外,我們的心力將能產生互相加持的作用,得到巨大的力量來消除黑業繩索的拉扯。若我們能隨時掌握到這一類心念之生滅,則可以輕易的脫離修行障礙。遺憾的是我們即使知道這一層道理,但因為通常不知不覺,每次見到類似的事情時,還是身不由己的犯同一錯誤。從這一角度來看,我們自然要常發慈悲心、常存感恩心、慚愧和懺悔心,多發大願心,更需要長時間依照正法努力修行,期望能夠在變化氣質之後,逐漸了然我們的心念起伏,智慧現前地做自己的主人,不被時時刻刻所累積的黑業(不知不覺中所造)牽引向下沉淪,而有機會解開黑業繩索的糾葛,脫離修行的障礙。



對絕大多數的在家人來說,雖然很不容易當世修行成就,越過修行障礙的階段進入下一階段的修行,但要達到變化氣質的目標,則不會很困難。為了便於說明,本文暫且將障礙分成兩個階段來談:初步階段是在專心修行時的障礙;後階段則是日常生活中能否修行的障礙。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明顯的兩種階段,有人甚至在這前、後階段之中,糾葛不清、反覆交替而遲遲未能突破,但這種分類法具有便於說明的好處。r



從常理來看,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修行方式有誦經、持咒、拜佛、拜懺、打坐、經行、參禪、瞑想等等。不論是那一種修行法,只要持續的時間久一點,就會因身心障礙出現,而進入修行障礙的初階段(註:這就是有色身就一定會有壞苦的無常觀)。而這種持續時間有多長,和身體的習慣有關,例如經行時身體在輕鬆狀態下不斷的動,要進入修行障礙階段就得花上極長的時間(註:所以幾乎所有的佛教道場在共修時,都會包括經行或使用繞佛之念佛法)。相反的使用雙盤的禪坐對一般人來說,和日常生活的姿勢有很大的不同,一、兩個小時就會進入障礙初階了。以一般人常用的誦經法來說明,例如筆者以慢步經行姿態來持金剛經,持第一遍時的舒服覺受無話可說,但開始持第二遍時,偶爾會有雜念出現,持第三遍就會逐漸浮出不耐煩心,持到第十遍以後,不但很不耐煩而且常常會忘記到底是在念那一段經文,需要翻開經文來確認。相反的,當筆者在同樣的時間內持不同的經典,則不太會有不耐煩心出現,除非身體不舒服或體力不繼。再者,若筆者以雙盤的方式,單持一部金剛經,那在第五遍時就會極度不耐煩了。換不同經典或持極長的經典,則可以捱到雙腿劇痛出現後,才會有極度不耐煩心出現。綜合這些討論,建議讀者從不同修行方法之中安排合理的交替,以得到維持較長的舒服覺受時間為主要的修行法,來滋養自己長遠地精進修行的心力和體力,但也要每隔兩、三天,至少用一次以單一法門快速進入初階段障礙的方法,來挑戰極限、提升自己。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能否持久,和身體的新陳代謝及修行內容是否不斷變化有關。例如打坐時,身體的姿勢固定不動且某些部位受到壓迫,充滿了代謝廢物的體液無法順利回流,變成有毒狀態,該部位為了自救,當然往大腦送出求救訊號,要求變換姿勢以利血液暢通,便於取得營養和氧氣。若我們以心力強制身體不動,無法得到養分和氧氣的部位,會不斷的送出求救訊息,而且愈來愈急切,使酸麻痛的感覺愈來愈厲害。若將心維持在平穩狀態還是使身體不動,則會出現和車禍受傷者血管斷裂者同樣的反應,腦部發出信息要求無法得到養分和氧氣的部位開始造新的微血管和淋巴管,此時會出現極度的劇痛現象。何時才能變成不痛呢?當微血管長成為細小的血管時才算是氣通而不痛了。只要有一兩個星期懈怠不坐,新的微血管或細血管會被吸收而完全消失,但下次要達到同一程度會難上許多。相反的,若腿一痛就搖動身體甚至放腿,則一直會在外圍繞啊繞的,打坐功夫不容易進步(註:有人提到,為什麼一定要讓腿痛呢?何不改用其他輕鬆的法門?由於有許多人認同並讚嘆苦行的好處,因此這是一種見仁見智的看法,筆者認為和因緣有關)。



對於用來約制心的方法方面,我們的腦部第一次接收到新鮮的信號時,會老實的照單全收。但第二次以後,就會故意忽略其中部份訊號,只挑一些自以為是的地方,和已經儲存的記憶作比對以求瞭解。若重複同樣的訊號,腦部會忽視絕大部分的訊號,只檢測其中的極小部分,除了不一定每次都作反應,並會插入愈來愈多的其它訊號到意識中。在這時候,會發現妄念很多很雜,也會出現愈來愈嚴重的不耐煩心。當我們誦經修行時,若重複同樣的經文多次,當然無法在後面幾次之中,專心而安詳的將每一個字誦得清清楚楚(註一:這就是深植在我們內心深處之假我的本來面目,是它為了使其「善變、善忘、好逸惡勞、持續性的妄想執著」等本質能夠維持,以掩蓋根本智慧,而發起的一種緊張反應。註二:近年來,高僧淨空法師推薦我們持大部經典如無量壽經等,使我們能夠回頭重複經文的時間拉得很長,就是為修念佛法門的行者,開啟一扇避開嚴重修行障礙的方便法門)。不論是無法忍受的打坐之腿痛或許多其他信號插入意識中,都是屬於進入初階段的修行障礙。



若採用控制呼吸的打坐、誦經、念佛、持咒方法,使呼吸變慢,可以很快就有舒服的覺受出現。當您初次參加道場的念佛共修、早晚課、或法會活動時,會發現有些人將氣拉得很長,念了很長的句子或許多聲的佛號後,其聲音都可以維持不斷。在欽羨之餘,您也可能跟著做。很短時間之後,確實察覺這樣子唸可以很快就進入舒服的狀態,所以經常如此唸。這就是一般需要出聲音的共修法會上,大部分人都將氣拉得很長的原因。有些人在禪坐時也喜歡應用這一種控制呼吸法,以求容易得到舒服覺受,或者使自己可以輕易的接受腿痛的困擾(註:其實「直觀打坐時的腿部劇痛」也算是開發世間、出世間智慧的一種方式。如能接受它,可以有三種可能:有機會覺照到微細心念的起伏,在當下得到深刻的體驗;平常比較容易自動啟動覺照心;另外,在痛到極點的時候,由於自我保護系統的作用,可能會將身心系統暫時關閉,在當時若不昏倒,會有一切都與我無關的神秘經驗出現,這種體驗雖然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但和「頑空」多少有一點相應,算是一種小突破,可以增強信心。因此禪宗之曹洞宗有些派別提倡只管打坐,就是要修行者不理會舒服或腿痛的覺受。)。我們在緊急時,為了要迅速壓制劇烈波動的情緒、或專心求佛菩薩慈悲加被,將呼吸迅速變細變慢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因此平常需要練習好這種控制呼吸的修行法。但這方法有缺點,除非您是需要領眾的維那,為了維持法會莊嚴,必須使帶腔的聲音愈長愈好,不得已之下,需要發「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菩薩心,以犧牲自己服務大眾,一般人不應以它為主要修行的方法。其缺點之一是:控制呼吸是一種很強很粗的念頭,不容易放下,也很難察覺比較微細的妄念,其伴隨的舒服覺受又會掩蓋我們的智慧,而妨礙心念自動變細的過程。由於不易使心念變細,要有所成就當然也較自然呼吸法難上許多(註:例如念「阿彌陀佛」時,不故意拉長換氣時間,也不要求自己一定要念過「佛」字以後才換氣,就是自然呼吸的念佛法)。第二個缺點是:呼吸不是自然的減緩,會造成腦部被動地缺氧,腦部活動逐漸遲鈍,身心反應也變慢(註:這是打坐時採用控制呼吸法容易接受腿痛的原因)。久而久之很可能使人心腸變硬,頭腦也會變笨(註:實際上此時已經開始進入修行障礙的初階段,舒服的感覺會愈來愈淡,其時間也越來越短暫,最後會出現煩惱心,但心變柔軟的速度極為緩慢)。最糟糕的情況是心腸變硬之餘,也出現不容易察覺別人的苦受之「不慈悲心或甚至殘忍心」而毫不自覺。在這種情形下,我們的遺傳基因中的IQ因子會劣化,使得寶寶的智商從遺傳方面得到的條件變差,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建議在平時的修行中,留意自然呼吸法這一點,不要被舒服覺受所迷惑。(註一:並非所有的控制呼吸法都不好,很多修行法門就是以此為基礎,但一定要能和「空」相應才能成就,即是要能隨時放輕鬆、放下,不執著於舒不舒服覺受的好惡。由於會伴隨許多幻相而容易走入歧路,又因為「與空相應」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極難做到,故修此種法門一定要有明師在旁指點才好。註二:許多高僧大德強調念佛是用心念佛,而不是用口唸佛,就是要我們不要使用這種控制呼吸、將氣拉長的念佛法。)



什麼時候有機會可以脫離初階段之修行障礙呢?不論是腿痛或腦中自行插入其他訊號,當這一類的訊號太常出現時,頭腦會有選擇性的過濾反應出現。此種本能反應使得家住鐵軌旁的人在火車通過時,不太會受到影響,照樣過日常生活。也就是當重複極多次的不耐煩心、得意心之「起因」或「隨後之反應」相同時,意識會逐漸不予理會。腿痛的起因和反應比較單純,容易變得很相像,故只要毅力足夠、精進心強,可望在一輩子之中克服之。但是插入意識的訊息會重複的可能性相當低,必須要用強制的方法將心約束在單調的環境中,才能逐漸使對不耐煩心的「後續反應」相似,最後達到意識逐漸不理會的目標。當意識逐漸不理會不耐煩心時,身體可以容易放輕鬆,身心會變安詳,呼吸自然地減緩,其後意識的活動頻率自動的減少,妙觀察智會逐漸少分現前。當腦中對絕大多數的不耐煩心、得意心都不會引起意識的明顯反應時,大約是到了接近成熟的階段,只要因緣具足,就可望脫離初階障礙。值得一提的是,每往前進一菩薩階位,意識能察覺或受影響的深層潛意識活動之範圍會愈深愈廣,故在修行障礙階段的修行之中,會愈容易察覺到許多妄念。也由於要調伏的念頭更多,進步的步伐會愈來愈慢也愈不容易。比較麻煩的是,在前一階段容易得力的放鬆方法,到下一階段反而容易成為使身心緊張的因子,變成另一種形式的障礙。因此古來高僧都勸我們要隨時都當作是初發心,不執著過去的經驗。我們無法記得前幾輩子的事,很難準確的說出自己的意識,能輕易的察覺多少層的潛意識活動。但是能夠很快進入修行障礙階段,也能很容易找到脫離方法的人,是可以歸類為高階位之「再來的修行人」,他們能夠在一輩子中有幾次機會,每次突破一個階位以上的修行障礙,其境界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對我們常人來說,若修行某一法門不久後就出現得力現象,一段時間後進入嚴重的初階段修行障礙,則這一法門應該是前輩子努力修行過的法門,從此處下手努力修行可望較快有突破的機會。以這種角度來看,我們修行不得力,很可能就是在比較高的層次的關係,所以不宜隨便羨慕別人的成就。同理,我們也不要看輕修行不得力的人,應常常學習他們面對障礙毫不會產生退心的堅毅精神。



我們能在初階段之修行障礙中,常常用忍辱和精進的修行方式來提升自己,久而久之,在不相應的修行環境中,雖然仍舊沒有好體驗發生,但意識能夠不太起反應,慢慢就能自動放鬆自己。日常生活的環境就變成相對的舒服環境,於是身心很容易維持安詳,宿世智慧會逐漸被啟發,因而可以慢慢體會佛法,並將之應用到生活上,雖然在修行時仍然不得力,但已經是達到「變化氣質」的目標了。



若隨後繼續努力修行,修行時有短暫的好體驗、身心進入舒暢狀態的次數會開始增加。這很類似初階段修行障礙的狀態,是一種關鍵時刻。應該要放下得失心,否則會很快地退回去,重新面對初階段的障礙。因為此時很可能會想要捕捉身心舒服覺受,而陷入另一種期待有所成就的緊張狀態。對於努力持戒的人來說,應該更加注意感恩和懺悔的修行法。而對一般沒有持戒的人來說,這種緊張狀態極容易誘發補償心理,比起最初進入修行障礙時,更愛到處找高人求藥方,找高僧灌頂加持,或者喜好神通,以致產生退轉心。因此,對於金剛經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指引更應該殷切的遵行,對順境、逆境都不太在意,使修行時的好體驗不至於引發貢高我慢之心,也能欣然接受日常生活中身心順暢與否的假相,才能進入修行障礙之後階段。



突破前面的修行障礙初步階段之後,專心修行時可能經常達到身心輕安狀態,則障礙會轉到日常生活中,那是更難突破的「後階段修行障礙」。此時輕安狀態會對修行的人產生極大的吸引力,不易與空、智慧相應,除了可能產生楞嚴經所敘述的五十種陰魔的干擾外,也會比較沒有意願去注意心念的微細活動,因此極難往前進步。此外,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周遭訊息和身心反應,比起修行時的心念,都算是極為粗糙的訊號。除非努力提起心力,我們很難了了分明微細念頭的起伏。若無法察覺它的起伏,智慧不易現前,當然會被因緣所轉,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得力。所以從一般的修行法門下手,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近代許多高僧大德,根據念佛法門,勸我們平常要以誠摯心多多念佛、念菩薩聖號,就是一種對治這種修行障礙的方便法門。但如何從一個以上的法門中達到「安住於忍」的目標,若沒有明師隨時指點,是相當難的事。專修念佛法門的人在這階段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被修行障礙所阻礙而忘記要提起念佛心,即使念佛也很容易被舒服覺受所轉,而很難以無所求的態度專心念佛。



不論是處在修行障礙的初階段或者後階段之中,我們除了要以無所求心,常常親近善知識,多聽、多看他們的著作、錄音帶、影片、CD,或者找機會多多參加共修之外(註:此時可體會到親近正統道場的好處),有空應該多多參閱「原始佛典」以及相關論典和祖師大德著作所討論的三十七助道品,以便從中得到恰當的指引,如實地達到「安住於忍」的地步。三十七助道品和大乘佛典所敘述的其它方法不太相同,它是佛陀針對世人所開示的教法,故是相當容易瞭解及照著修持的(註一:三十七助道品是世尊教導弟子面對各種階段的修行障礙,而特別方便開示的法門。針對當時的印度人而言,它們應該是最有效、最實用的法門。對於處在末法時代的我們,它仍然是最有效的法門之一。雖然從佛學的角度來看,它似乎是屬於只求自我解脫的南傳佛法,但北傳佛法之聖典也將之包含在內,都是以之為基礎再加上菩薩道的精神,並強調每一階段之修持都應該不捨任何法門。若我們以應機對治的方式看待,則可以從這些佛陀的智慧語言中,啟發可以解決自己問題的機緣,這就是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註二:一般的新興宗教出現時間短,尚未累積很多「如何面對修行障礙」的經驗,其信徒若碰到問題,也可以參考這一些世尊的慈悲教誨。註三:練氣功的人若要問「如何面對修行障礙」,特別是發生走火入魔的嚴重障礙時,詳讀三十七助道品,應該也能引出靈感,而找到對策) 。反之,大乘佛典中除了四聖諦和三十七助道品之外的方法,比較抽象不容易照著做。因此筆者常提醒自己:「許多大乘佛典中所提的其他方法,是針對有學、無學的聖人及大乘菩薩而應機的說法,可以用來鼓勵只是凡夫的自己。除了誠心念佛、念菩薩聖號之外,不要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用這一些方法,應該常常對照四聖諦和三十七助道品的教誨,避免因為根基不足而弄錯方向」。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廣論」,以及最近西方比丘尼丹津.巴默的系列演講著作之翻譯書,對於順應各種修行障礙也很有參考價值,讀者也不妨請來參閱。



針對修行障礙,其他密續也提到許多很有效的加行法,例如四加行中修十萬拜的大禮拜,本尊法中持誦數百萬遍的本尊心咒,打坐數千座等等,讀者可以請密典來參考或者去聽仁波切的開示。(註一:這一些加行法是轉心向道的前行法,因此在修正行的修行法時變成相對輕鬆,容易得力。但筆者相信加行法也有其「修行障礙」要突破,同時極有可能會伴隨著許多可能是幻相的神秘經驗,若沒有上師慈悲而明確的指引,並堅守原來的修行法門,很容易誤入岐途。註二:密乘中很注重加行法,有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每一法門還有其前行法,最後再修正行法,就像讀大學必須先讀小學、中學一樣,循序漸進,如此才能使行者轉心向法、轉法向道、以道消業、以修正果。註三:由於能進入後階段修行障礙的在家人很少,其修行方法又是大、小、密乘佛典主要內容之一,可謂包羅萬象,因此本文只做粗略的建議。)



嚴格來說,達到後階段修行障礙的人,似乎不宜談生下一代的事情。若由於某種因緣,必須要求子女,或者想要為兒女求得好孫子(女),那比起修行不得力的人來說,生下有福報又會讀書的小寶寶的機會是更高的。其原因是他的基礎,事實上比修行不得力的人高出許多。



不論在修行障礙的那一階段,當我們仍舊堅守原來的法門一段時間後,心力會變成足夠強。即使修行仍舊煩惱不斷而且不能得力,但得失心會變淡,慈悲、智慧和定力開始穩定增長,而真正達到變化氣質的階段。也因為日常生活時,身心容易穩定之下,能慢慢的如實體會佛法真諦。所以不論處在順境或碰到逆境、挫折時,都可以逐漸依據三輪體空(施者、受者、所施物皆是因緣而已,並無自性)的原則,做到少分的無相佈施和持戒得力。由於真正的獲得修行的好處,不容易退轉,能夠持續修行,周遭有許多天龍八部和護法善神圍繞守護,惡業眾生很難接近和相應,所以有極高的機會和有福報、有定力的眾生相應,吸引他們來投胎。(註:若能超越修行障礙,那當然更是不在話下了。)



為了讓讀者有明確的概念,再以比喻的方式來說明修行障礙現象的必然性和如何放鬆身心以面對它。我們的身心狀態、假我和因緣的關係可以依次用一個房子、住客和各種住房條件做比喻。當我們開始修行又慢慢得力時,很類似住客勤勞的打掃、整理房子內外,使得居住環境日漸改善,不論居住或出入該房屋都賞心悅目,這時要放鬆身心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只要是凡夫,一定是「心行無常」,不會安於現狀,久而久之快樂的事情逐漸不再能滿足「假我」的要求,導至壞苦現前,反過來忽略好覺受的存在。再加上修行累積許多功德的推動,主動去改變房子的現狀使之更好——整修內部或甚至改建房子。由於我們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中,所以一般人即使知道這一層道理,也無法阻止這種轉變。請您想一想,當整修房子或改建房子時卻又必須要住在該處,情形會有多糟,表現出來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修行障礙。假若受不了修行障礙的苦惱狀況而改變修行的法門,相當於在整修或改建之半途,更改計劃而使環境變得更糟更亂,雖然暫時滿足於改變目標的快樂,但是房子內部的亂七八糟狀態很快的再次佔有整個「假我」,所以不易再有長久的快樂時光。若就此放棄修行的話,也無法回復以前的單純狀態。在整修或改建房子時,有三種可能:干擾施工,使得完工遙遙無期;若能夠不干擾施工的過程,則工程可望在必要的時間內完成;若不但不干擾施工,同時又主動幫忙工人,那一定可以提前完工。平常人在有障礙時無法放鬆身心,當然會干擾身心的進化,以至生生世世不易出脫修行障礙的窠臼。若能發起出離心或忍辱、精進心,學習放下以放鬆身心,安住於當時的方法,那就是不干擾施工的好方法。若能夠不計較有無放鬆身心,全心全意接受修行障礙的種種不順,如實了解那只是假我的表徵,將之當成最好的助緣,而一心安住於當時的方法(指自然而然的以修行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起有沒有修行,也沒有修得好不好的心),那就是參與施工的最佳狀態了。遺憾的是,第三種可能性甚為不易,我們只能偶爾用得上力,因此應轉為專注於第二種心態,也就是本文所提的各種方法。



茲再以現代線性控制工程學的理論來說明如何放鬆身心,有一些古典控制學的課本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要讀者舉起右手大姆指,並用雙眼看著它要求使姆指維持不動。接著要讀者用力保持姆指不要動,並說明此時大姆指一定會無法自主的抖動起來。這種抖動過程,線性自動控制學上稱為:因為回授控制之增益值(Gain)太大,造成系統不穩定的現象。將這個例子和腦部和身心的關係做類比,可以得到結論:過度注意身心有無放鬆,只會讓身心陷入緊張。我們要維持身心的放鬆和穩定有兩種方式:不要太注意身體狀態或專心做事不理會身體。前者相當於使腦部回授增益值維持在很小的狀態。而後者則是根本將和腦部互動的回授迴路剪掉,完全讓身體的反射神經去掌控和保護身心。嚴格來說,若能達到第二種狀態,那是近乎完美或者開悟者的狀態,但我們很不容易維持在這種狀態。特別是修行障礙現前之際,內心深層注意身心的念頭常常會被過度放大,以致會對身心輕微不適之覺受產生敏感。此時,或許可以要求自己若有若無地注意身心覺受,將大部份心力放在當下在做的事。或者偶爾輕輕地起一種觀想:告訴自己是身體在不舒服、緊張、痛苦、煩惱等等,是虛幻的假我的幻覺,常住的真我根本不會受到影響,然後專心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上。



一般讀者會面臨的修行困擾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不知那一種法門最適合自己?另一種是女眾的問題,女人是五漏之身所以修行是不是很難成就?這兩個問題牽涉的範圍很廣,雖然筆者的看法不一定正確,但若因此諱疾就醫,可能就難以解決,因此不避誨的在此加以討論。



針對第一個問題來說,許多高僧大德提到先用三法印來印證。若您在某個場合聽聞到某一法門的詮釋,應該先以存疑的角度,瞭解其內容是不是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的原則相應,是不是強調因果律和「戒、定、慧」之修學。目前許多宗教都引用佛典,自行加以詮釋,自認為正統。甚至有些新宗教,針對世人喜好速食文化的習性,提出不必辛苦修行,只要方法正確,可以一路修上去不會退轉,或者是經過加持後,從此修行一路得力等等違背因果的說法。例如離譜的強調:「金剛經說法無定法,我師父的法門看來奇特,那是應機的方便,是佛菩薩為了幫弟子直接完全清除業障,而特別提出的秘密法門,是最快速有效的」。世尊在阿含經之中多次提到應該先檢測各種不同人提出的方法,再決定要不要接受,換句話說佛法不是迷信,是經得起辯論、質疑和實驗的。若一聽到人家強調,這些方法是佛、菩薩說的,當下接受,那就是迷信了。佛在楞嚴經中警告我們,一旦接受邪師說法,成為其弟子,至少和其結緣九世不易出離生死。所以一定要根據佛陀的教誨,相信人人都有根本智,可以在一段時間之後,自行判斷某種法門的詮釋是否和佛陀本懷相應。



世尊在雜阿含經也提到一個相關的原則:修行需要善知識和善伴黨(好的同修道友)。雖然現代有許許多多經典、論典、高僧大德著作可以輕易請得,但一般人很不容易從這一些聖典中得到所有關於個人修行的詳細指示,原因是這些內容或許是適用於某一些特定情形之修行問題。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環境中,所面臨的修行條件會不斷的變異,不同的人的問題之差異性更大。故對於諸多不同條件的問題,聖典的內容只是原則而已,還需要略作修正以後才能適用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時代。又因為個人修行問題之對策,通常有差之毫里失之千里的危險,需要有經驗的善知識,隨時細心觀察其狀況,以提供其做必要修正的資訊(註:善知識不一定是以語言文字為我們開示,通常是以無言之教靜待我們契入),才能使弟子以最快速有效方式修行。常人有好逸惡勞的習氣,因此有自動忘記重要事情的特性,若能常常得到善知識的教化、提攜、或開示,也可以讓我們不要忘了修行和其要點,不會忘記時時提起初發心。有善伴黨的好處,除了能隨時互相鼓勵和互為借鏡,以便行者能及時知道自己是否出問題,馬上調整修行方式,當然也包括了互相提醒修行方法和原則的好處。獨自修行時,需要自己做實驗,慢慢累積經驗,從錯誤之中學習如何掌握法門。但在將修行變成生活習慣的一部份之前,假我之隨時隨地「健忘」的本質,常會導致我們在一段時間之後忘記修行要點和細節,甚至變成不知如何修行,或者盲修瞎練。故光從聖典、著作、或聽聞開示之中找答案,很可能會走一段冤枉路。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要選擇一個法門做為主修的主要依據,應該是看看我們周遭有沒有可以親近的善知識,以及經常參與共修的道場,和隨時親近切磋的精進修行道友。若缺乏這些條件,除非是處處有道場和道友的淨土法門,即使該法門再好,也不宜冒然選為主要的修行方法,因為它可能使我們很難成就。例如您覺得禪坐很好,雖然很容易到某些地方去上課學習,但您居家附近若不能輕易地找到出家法師和在家居士可以長時請教,則您要再三考慮是否可選為主要的修行法。



現在的有線電視或者CD、VCD、DVD之請購很方便,人人都很容易聽聞各種演講和開示,以得到警策和鼓勵。當您在某個場所聽到高僧演講或開示而深受感動,若您已經是個修行人,請不要冒然將之當做修行的主要方法,輕易的放棄您原來修持的法門。常見的現象是在採用的一段時間內效果很好,但久了之後就有修行障礙出現,需要不斷地做微細的修正和調整,否則無法更上一層樓(註:只要改用其它法門幾星期,您原來的修行法門就會變生疏,需要重新來過)。原因是那一些內容對您來說只算是原則,必須再隨時揣摩整理出諸多細節,才能順應您每日每刻面臨的新狀況。若有用不上力的問題出現時,我們極難找到那位法師來為我們解決問題,因為他通常有極多需要細心指導的弟子環繞周遭,也有極多事情要他親自處理,不可能有很長的時間為陌生人慢慢而細心的診療。有些人可能會反駁道,禪宗的古籍記載許多高僧大德,參訪祖師時不是在一兩句話或一陣棒喝之下就開悟了嗎?不需要老師花費冗長時間來細心指導。請注意到他們已經有長時間精進修行(至少二、三十年)的深厚基礎,加上碰上已經解行相應且有緣的師父,才能水到渠成。



對於女眾的修行是否本來就不易得力的問題,印光大師有不同的看法:「在末法時代,諸多反常,故在家女眾修行最容易有成就」。當母親懷孕時,若懷的是女生,其肚子通常比懷男生的大,懷孕期也比較長。原因是女生的構造遠比男生精密、神奇、也複雜多了,需要比較精密和龐大的製造環境,製造的時間也比較長。俗語說女生像水一般的柔順,就是指其軟體和硬體很能適應各種不同的困境,本質上和般若智慧相應。男性比較剛強,比較難以順應困境。而修行的路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需要柔軟心來面對,故女眾在修行時會比男眾容易又順利。總之,從生理之軟硬體方面來說,男生的構造和功能都遠遜於遠女生。理論上比較高級的生物,先天條件一定比較好,若能修行應該比低級生物容易有成就。可惜我們的世界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為了隨順眾生,所以再來的大德大都現男身,許多經典也說女眾要成佛需要轉男身。但佛非男女相,法華經龍女成道品更是強調這個論點不是問題。仔細想一想,在面對生孩子的極度痛苦時,女眾皆能勇於克服,更何況其他的次要問題。所以不論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只要有意願,將它們當做絕佳的逆增上緣,直接承擔它,再慢慢學習各種應對方法,女眾即能逐步日漸放下。例如在面對打坐的痛苦,女眾先天上可以在痛到發抖數分鐘後才放腿,不會有後遺症。但絕大多數男眾由於身心剛強,在痛到發抖一兩分鐘後即需放腿,否則以後會有畏懼感出現,不易突破。在英國比丘尼丹津巴默的序列演講書籍之中,有許多相關的精闢見解,女性讀者不妨請來增加信心。



另一方面,男眾隨時需要面臨內心深處之各種慾望的挑戰,女眾則很少有這方面的煩惱。男眾行者的一個根本問題是色慾的主動性,因為它是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為了生存而演化來的,是一種在基因中殖入的生理本能:當日子艱苦時,不論雄性動物的身體狀況如何,為了延續物種不使斷絕,本能上會去攻擊雌性以得到傳宗接代的機會。演化成人類後,這種本能仍然存在,所以貧窮人家常多子多孫,落後的社會有人口爆炸的危機。不幸的是,修行到關鍵時刻,和日子艱苦的條件類似,故男眾在心理上需要隨時提高警覺,以降伏這種根本困擾。而對名利慾的貪求,則是社會環境和教育所促成的,由於從小耳濡目染,也變成一種本能性的慾望。故男眾對這種不斷從心理底層自動產生的業障,也必需要有高度的警覺心,否則會陷入其中而不自知。相反的,女眾在不公平的社會思想架構下,若要追求名利,常會感受到巨大的無力感,以至不敢去期望,因此不須要面臨這些深層的心理問題。所以,女眾應是更具信心。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結語



在世界村及e世代之強力競爭時期中,若我們能培養出先天上就可以充分發揮其腦力的下一代,則不止是您的家庭得利,國家社會也因受惠。若每個人的下一代都是有福報的人,整個社會的未來將充滿和樂氣氛,大家都在為別人付出,自己也能快快樂樂的過日子,那將是多美好的人生。但願本書能提供您一個新的思考方向,使人人能為建立一個人間淨土,實質上竭盡一份心力。



誌謝



感恩聖嚴師父及普力上師在佛法上的教誨,使筆者能將之運用到生活中,獲益良多,從而促成本文的付梓。筆者也要感謝好友和同事王覺寬教授提供有關佛教密宗的寶貴資料。更要感謝大眾的支持。祝福大家,阿彌陀佛!



附錄:「如何落實佛法生活化」演講大綱

民國九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及財團法人慧炬南社主辦



動機——佛教徒的困擾



1.許多法門,要選那一個法門?

2.許多法師、居士說法,要聽那一位?

3.修到什麼程度才算真正得到利益?——以上這些都和能否落實佛法生活化息息相關

4.我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找那一位高僧大德,可以得到解答?



佛法生活化的標準



1.得失是否不太重要:

—失意時是否體認為是在消業,得意時是否了解到正在享用福報

2.是否常常察覺自己做錯事、犯了戒律、可以做得更好時卻未能盡心盡力

3.是否常常體認自己修學之不足

——以上這些都是檢測慈悲與智慧的原則



如何落實—心態



1.需要認清修行一段時間後:一定會出現修行障礙、出現障礙是一種進步

2.需要認清:學來的知識很難在必要用得上,所以不要洩氣

3.需要長久依據忍辱和精進波羅蜜的法門努力修行,對這些知識有深刻的體驗後,才能夠自然而然地應用它

4.實際上慈悲與智慧是每個人都具足的根本智,只是被無始劫以來的業障覆蓋著

5.需要透過長久修行,逐漸消除業障,才能塵盡光生,自然而然地發揮根本智

6.慈悲與智慧是本性的流露,不是學習、模仿、做作所能達到的

7.一般速成法門,極難使慈悲與智慧流露



黃檗祖師語錄



1.塵勞迴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2.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守一場、不經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科學研究的資訊



1.正常人在清醒時大約有1/3的時間相當於在休息,即是指其意識完全關閉,但每個關閉的時段都被分割成極短的片刻,因此意識不易察覺

2.我們的根本智——包括世間智慧和出世間智慧都是在這種間歇的片段之中充分發揮功效

3.因為是關閉意識的狀態,所以智慧的顯現是寂靜的、寂滅的、清淨的

4.我們瞭解一個難題都是瞬間知道一整個段落,不是逐漸了解

5.緊張、精神差或身體不好時,我們的學習能力會變差

6.不瞭解一個問題時,暫時放下或去睡一覺,一段時間後就有機會解開難題

7.每個人都有面對棘手問題時,失神地講話(不知所云),走路時腦筋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到了這理)等的經驗

——少數幾分類似入流亡想

——每個人都有的根本智,時時現前但我們毫不自知,也未曾珍惜過它

8.上述的經驗是指意識停止的片刻時段,偶爾有許多片段連接在一起,那是一種極度專心的現象

9.若身心自然地放鬆、放下、清淨,也不執著,則這種意識斷絕(但非入定、睡著、或昏倒)的間歇的片段時刻會開始加長,相當於開啟世間智慧。到一個階段後,數個片段開始相接時,末那識也會逐漸被消融,而開世出世間智慧(不同階位的修證)。

——如何使身心自然地放鬆、放下、清淨(修行的關鍵)



如何落實—關鍵



1.我們的自性被業障包住,要清除業障,類似接到包裝得很好的禮物,不用激烈的方法將包裝拆除,無法很快地得到禮物。

2.消除業障的激烈方法

a.出現修行障礙時契而不捨

b.忍辱波羅蜜(不輕易更改修持的法門)

c.精進波羅蜜(越挫越勇地修行)



修行障礙



1.若修行一路順利,那累生累劫的冤親債主豈不是要債無門?所以在時機成熟時一定會產生業境現前,使我們不易成就。

2.修行障礙是一種償還過去業債的必經過程。

3.不會出現修行障礙的法門與因果律相違背。

4.修行障礙的背後是寂靜的,故煩惱即菩提。



發生修行障礙之原因



1.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三種苦(苦苦、壞苦、行苦),特別是壞苦,是無常的顯現。

2.依此三種苦所緣生的假我有下列特性︰

a.心行無常:執著不斷變異為常、為樂

b.健忘:不會記取教訓,投胎後更是完全忘記

c.好逸惡勞:使惡因緣有機會發展

---三世輪迴的因,也是努力修行時會引起修行障礙的因



發生修行障礙之過程



1.修行到有好體驗後,身心常在舒暢狀態,會啟發勇猛心而更努力修行,隨後逐漸進入高峰期。

2.隨著心思逐日變微細和敏銳,逐漸發現好體驗和覺受之中,包含極多微細的煩惱和不舒服。

3.當心思變更細膩敏銳時,身心對煩惱產生過敏,對舒服覺受變成鈍感。最初不以為意的煩惱、痛苦、障礙等,變成越來越無法忍受,所以修行慢慢不容易得力。

4.日常生活的時段,容易和惡劣因素相應,而造成身心不容易放輕鬆的逆境日日加重。

5.其後陷入緊張狀態,出現越來越明顯的修行障礙現象(註:也就是壞苦現前的表徵)。



修行障礙之表相



1.修行得力一段時期後,經常面臨許多障礙,有藉口可以不修行,或者不易提起心力來修行;

2.修行變成不得力,或只是偶爾得力,最常出現的是對修行的無力感;

3.容易發脾氣或做不想做的錯事,每每發完脾氣(或做錯事)後又後悔半天;

4.令人洩氣的是,不斷的重覆犯同樣的錯而無法自主;

5.經常有許許多多的妄念,很難去降伏,平常也不容易專心做事或修行;

6.自己和親友容易有大、小挫折發生;

7.偶爾有幾天修行得力,便欣喜若狂,認為已經渡過修行障礙的階段,產生貢高我慢的心理,很快的又失去得力的感覺;

8.變得比起未修行前變得固執,也因為較緊張而不會應變,感覺自己越來越笨;

9.旁人覺得我們心口不一,變得不慈悲,但我們毫不自覺;

(註:以上這些都是身心無法放鬆的現象)

10.長久未能突破造成心理壓力太大,產生補償心理,喜好談論自己很難做到的修行方法、未曾達到的體驗、或者未能如實體會的佛法等等(註:古德稱此種現象為野狐禪、口頭禪、或狂慧,對治方法是禁語)。



修行障礙之真相



1.進入修行障礙階段,表面上退步了,實質上是一種明顯的進步。因此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了, 輕易產生退心或更改法門。

2.修持任何一種法門 ,很快有一段時間有好體驗,隨後出現修行障礙。 這一法門極可能是過去世修持最得力的,由此下手有明顯成就的機會最高。



修行障礙之比喻



1.修行慢慢得力時,很類似住在一個屋子,勤勞的打掃、整理內外,使得居住環境日漸改善,不論居住或出入該房屋都賞心悅目,這時要放鬆身心是自然而然的事。

2.只要是人,一定不會安於現狀,導至壞苦現前,主動去改變房子的現狀使之更好——整修內部或甚至改建房子。

3.當整修房子或改建房子時卻又必須要住在該處,情形會極為糟糕,表現出來的就是各形各色的修行障礙。

4.假若受不了修行障礙的苦惱,而改變修行的法門,相當於在整修中或改建到一半時,更改計劃而使環境變得更糟更亂。

5.若就此放棄修行的話,也無法回復以前的單純狀態。



何時突破修行障礙



1.若能在修行障礙中,依據忍辱和精進的原則不間斷地修行,久而久之,修行時意識能夠不太起反應,慢慢就能放鬆自己。日常生活環境變成相對的舒服,於是身心很容易維持安詳,宿世智慧會逐漸被啟發,慢慢能夠體會佛法,自然地應用到生活之中,雖然在修行時仍然不得力,但已經是達到「變化氣質」的目標了。



2.只有在以不捨本願、不計成敗、放鬆身心的態度及方式,不斷的用同一方法努力,在因緣成熟時,自然的絕思絕慮(指不受心念影響),並產生與「諸法空相、無差別相」少分相應的心行,自動將得失心放下(不以修行覺受之好壞來看待自己的修行),自然而然地將修行當做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才能超越修行障礙的困境,而有機會進入下一階段的修行。



修行觀念的誤解



1.修行得力才是真正修行

2.修行時應該身心舒適、沒有妄念、也沒有煩惱

3.誦經、持咒、或念佛不應有錯字

4.身體不適或疲憊時修行毫無功德,應該去休息

5.排除萬難,多多參加法會,以求消除業障



合理的修行觀念



1.每天有固定的修行功課

2.以無所求心作功課:功課之中包括慚愧、懺悔、感恩、和迴向

3.不炫耀自己修行的過程或成果

4.不怕不專心、煩惱或妄念極多的修行障礙

5.隨緣修福,培養助緣

6.隨緣參與共修法會,從道友身上得到應學習他們之啟示



善用修行障礙之契機



在修行障礙的苦惱中,能以平常心、無所求心專心修行,是直修忍辱和精進波羅蜜,等同刻骨銘心的體驗,具有無量功德。可轉煩惱為「重罪輕報」,當下逐漸開啟世間智慧,也開始可以漸漸落實佛法生活化。



修行障礙之功德



雖然修行障礙充滿了苦惱,但能在惡劣環境中學習放鬆、放下,以平常心、無所求心面對之。則在未修行的時段,變成相對的舒坦環境,極容易維持身心平衡。只要有耐心地持續修行,一段時間後。會自動開發世間智慧,開始自然地流露慈悲與智慧—落實佛法生活化。



修持忍辱波羅蜜



1.金剛經經文:一切諸法無我得成於忍。

2.天台宗之藏教更主張在修行得力後,絕對不能懈怠:例如在四加行地之煖地和頂地中,若不再修行可能會變成一闡提人或者犯五逆罪。

3.除了忍受一切的侮辱、煩惱、障礙之外,「忍」專指安住於正在修的法或當下的行為,不受任何外緣所影響。

4.故忍辱波羅蜜的應用,也指誦經時一心一意的出聲或不出聲持誦,但不起心動念。故誦經時不應該企圖瞭解其意義,以免落入分別心之中。(理想目標)

5.持佛菩薩聖號也應該毫無他念。(理想目標)

6.由於我們未証,誦經持咒念佛靜坐,一定會有妄念,只要不理會它就可(在證入聖位之前一定會有不同層次的妄念)。

7.即使被妄念帶著走一段時間後才發現,沒有關係,回到原來正在做的事就好,不要罵自己,埋怨自己,或起悔恨心。因為那會引發其它的連鎖反應,使我們離開方法。

8.在妄念和煩惱夾擊之中,不斷的只是回到方法,不怪自己不怨自己,正是修持精進波羅蜜。

9.在身心極度疲憊時,提起心力,不計較成敗的修持或做早晚功課,是修持精進波羅蜜。

10.在生大病或百忙之中,提起心力,不計較成敗的修持或做早晚功課,是修持精進波羅蜜。

11.採用加行法,密集修行,使身心進入嚴酷狀態,然後安住於法。

12.平時可持誦大部經典(地藏經、無量壽經、或華嚴經等),使自己在持誦的下半段進入身心嚴酷狀態。



精進波羅蜜的功德



1.「在妄念和煩惱夾擊之中,不斷的只是回到方法」的修持法,正是修持禪定波羅蜜的主要心法。又因不被妄念和煩惱所轉,也和智慧波羅蜜有少分相應。

2. 精進修行之時,同時能調和周遭眾生的心,故也是無上布施、 無上供養。

3. 精進修行之時,沒有持不持戒的心也不會犯戒,也是持淨戒。

4. 修持精進波羅蜜,同時具足六波羅蜜之修持,所以是初學的最佳修持方法,是落實佛法生活化的最快速方法。



選那一個法門



1.善知識和善伴黨是選擇法門的重要參考

2.隨善因緣而抉擇

3.一門深入為原則,不輕易換法門修持是最快速的方式

4.一定要多深入經藏,多聽演講開示,當作警策、啟示、幫我們釋疑



要依止那一位法師、居士



1.依三法印觀察之,再依根本智做抉擇

2.任何一位法師居士的成就和我們的修持不見得有關,別人的加持可能養成依賴心,會妨礙慈悲與智慧的自然流露

3.任何好建議或方法,都有蜜月期和修行障礙期,可當做警策,不應隨意變換法門

4.學佛以消融自我為目標,不應以功德或利益之大小為選擇的依據



如何面對修行問題



1.任何問題,都會隨者時間而改變,只要以無所求心,直接接受該問題,不計較得失地繼續修持,自然能夠迎刃而解

2.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的根本智能夠真正地解決

3.除非是初學者,別人的建議,只能當參考

4.得到建議或者指導後,應以實驗的心態,嘗試地使用,再慢慢調整到合適的方式

5.多聽開示、演講、多深入經藏或祖師著作可以得到啟示,自然而然的化解問題

6.對自己沒有信心才會經常向外找答案

7.對自己和佛菩薩有信心,不必找答案,以平常心修持,答案會自然的出現。

8.所有的問題,都來自分別心,沒有分別心時,一切問題自然變成不是問題— 心若滅時罪亦亡。



極樂世界的殊勝



1.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不需擔心久而不覺其樂之壞苦,可依某種寂樂長久的享受下去,即使變換,也是享用另一種寂樂。

2.一切環境都能自住眾之內心,喚起永不間斷修行的欲望。

3.壽命無量劫,修行一定會有成就。

4.無量諸上善人同參共修,不會走冤枉路。

——當然要求生極樂世界



念佛的應用



1.若念得不好時不念,休息去了。那我們有沒有把握臨終時,能夠維持舒舒服服的狀態,可以自然地念佛?

2.若念佛時妄念太多而不念,怎能使自己進步到能專心念佛,不念而自念的水準?

3.除了每天固定專精念佛之功課以外,一定要維持找機會念佛,也隨時散心念佛,期能不念而自念。

4.,身心不適、妄念極多、生重病、和極度疲倦時,正是培養臨終時能夠提起念佛心力的最佳機會。

5.印光大師鼓勵我們「念佛能消業障」,只要平時功夫深,常在障礙中排除萬難,提起心力念佛,則自然消除業障,臨終時自助他助之善緣具足,決定往生。



結語



1.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期望您我能在瞭解這一些輔助的觀念之後,一起努力修行。

2.希望您能在得到一絲絲的利益之後,和別人分享。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資料來源:http://book.bfnn.org/books3/2031.htm
io: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分享]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MissC 寫:四、落實佛法生活化的一些輔助觀念
io:
非常同意!這等說法... ku: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佛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