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花蟛蜞菊(Wedelia prostrata) 菊科
多年生蔓性草本,高可達30公分,生長在南北海岸、小琉球、澎湖、蘭嶼、綠島等砂礫海灘,花期為5~12月。
單花蟛蜞菊的莖細長,匍匐狀,節節生根,全株密生短剛毛,葉對生,厚草質,卵狀橢圓形或菱狀橢圓形,兩面有剛毛,粗糙,長1.5~2.5公分,疏鋸齒緣。
單花蟛蜞菊花朵單生於莖頂,頭狀花序,苞片5枚,總苞半球形,苞片卵形,有粗剛毛,雌雄同株,約1.5~2.3公分,花朵黃色,花徑長6~12公分,花被舌狀花一輪,管狀花先端5裂。
單花蟛蜞菊果實是瘦果倒卵形,具3~4稜,密生剛毛,長約0.5公分。
別名:貓舌菊、天蓬草舅、地錦花、滷地菊。
單花蟛蜞菊
Re: 雙花蟛蜞菊
雙花蟛蜞菊 (上)
嚴格說起來,雙花蟛蜞菊並不能說是只生長在海邊,不過在許多的海邊地區,非常容易就發現它們,而且是成片成片地生長(圖1),所以稱它們是「砂灘的守護者」,倒也不為過。
雙花蟛蜞菊(Wedelia biflora (L.) DC.)中名的由來,應該是源自其屬名及種小名。原來本種在分類學上是隸屬於「蟛蜞菊屬」(Wedelia Jacq.),而其種小名"biflora"即意謂是有「兩朵花」,故其中名就取為「雙花」。看到蟛蜞菊的「頭狀花序」,再加上中文名稱又是「某某菊」,則說這種植物是屬於菊科(Compositae Giseke),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了。
雙花蟛蜞菊是一種多年生匍匐性或懸垂狀的草本或亞灌木(圖2),延長的莖不但有稜還被有粗毛。它的葉片是卵形,呈十字對生排列(圖3),長約有5~14公分,寬約4~8公分,葉邊緣呈鋸齒狀;葉片摸起來雖然是屬於紙質,但由於上下表面都布有平鋪的硬毛,所以感覺還是厚厚的;葉柄頗長,一般是1.2公分長,有時可以長到2.5公分。
雙花蟛蜞菊 (下)
雙花蟛蜞菊的頭狀花序,是在枝條的頂端生長(圖4),一般有3~6枚,直徑約1.6~3.0公分長;花梗長短不一,約1.5~5.5公分長。在頭狀花序外圍的舌狀花約6~15枚,僅有一輪(一圈),黃色,不具生殖能力;花冠一枚,長橢圓形,長約8~13公厘,先端2~3裂(圖5)。位於花序中央具生殖能力的筒狀花(管狀花),也是黃色,花冠僅約5公厘長,先端5裂,呈螺旋狀排列,開花次序是由外向內開放。瘦果通常呈三或四角型,起初為黃綠色(圖6),成熟時轉為棕褐色(圖7)。
雙花蟛蜞菊普遍分布於印度、 東南亞、太平洋諸島、華南地區、台灣及日本。在台灣,雙花蟛蜞菊是蟛蜞菊屬中最常見的一種(本屬在台灣原生有3種,包括5個分類群),次則為天蓬草舅(W. prostrata (Hook. & Arn.) Hemsl.)也是廣泛分布於全台海邊;而一般學校、公園、住宅區常見的蟛蜞菊,則是引進且已經馴化的種類──南美蟛蜞菊(W. trilobata (L.) Hitchc.)(一名「三裂葉蟛蜞菊」)(圖8)。
雙花蟛蜞菊在蘭嶼也是全島可見,達悟語(雅美話)叫做「anoyui」,除了是當地人認知的「羊的食物」外,本種名稱亦出現在「新屋落成祭等歌謠」中,用以表達勤勞的人常常會在海邊活動,故將生長快速的雙花蟛蜞菊踏出一條路徑來(註)。由此可知雙花蟛蜞菊在蘭嶼是如何的眾多囉!
(註):在蘭嶼植物系列介紹當中,有關蘭嶼名稱及用途,主要引用自鄭漢文校長的「雅美族的民俗植物」(1996)一文。
嚴格說起來,雙花蟛蜞菊並不能說是只生長在海邊,不過在許多的海邊地區,非常容易就發現它們,而且是成片成片地生長(圖1),所以稱它們是「砂灘的守護者」,倒也不為過。
雙花蟛蜞菊(Wedelia biflora (L.) DC.)中名的由來,應該是源自其屬名及種小名。原來本種在分類學上是隸屬於「蟛蜞菊屬」(Wedelia Jacq.),而其種小名"biflora"即意謂是有「兩朵花」,故其中名就取為「雙花」。看到蟛蜞菊的「頭狀花序」,再加上中文名稱又是「某某菊」,則說這種植物是屬於菊科(Compositae Giseke),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了。
雙花蟛蜞菊是一種多年生匍匐性或懸垂狀的草本或亞灌木(圖2),延長的莖不但有稜還被有粗毛。它的葉片是卵形,呈十字對生排列(圖3),長約有5~14公分,寬約4~8公分,葉邊緣呈鋸齒狀;葉片摸起來雖然是屬於紙質,但由於上下表面都布有平鋪的硬毛,所以感覺還是厚厚的;葉柄頗長,一般是1.2公分長,有時可以長到2.5公分。
雙花蟛蜞菊 (下)
雙花蟛蜞菊的頭狀花序,是在枝條的頂端生長(圖4),一般有3~6枚,直徑約1.6~3.0公分長;花梗長短不一,約1.5~5.5公分長。在頭狀花序外圍的舌狀花約6~15枚,僅有一輪(一圈),黃色,不具生殖能力;花冠一枚,長橢圓形,長約8~13公厘,先端2~3裂(圖5)。位於花序中央具生殖能力的筒狀花(管狀花),也是黃色,花冠僅約5公厘長,先端5裂,呈螺旋狀排列,開花次序是由外向內開放。瘦果通常呈三或四角型,起初為黃綠色(圖6),成熟時轉為棕褐色(圖7)。
雙花蟛蜞菊普遍分布於印度、 東南亞、太平洋諸島、華南地區、台灣及日本。在台灣,雙花蟛蜞菊是蟛蜞菊屬中最常見的一種(本屬在台灣原生有3種,包括5個分類群),次則為天蓬草舅(W. prostrata (Hook. & Arn.) Hemsl.)也是廣泛分布於全台海邊;而一般學校、公園、住宅區常見的蟛蜞菊,則是引進且已經馴化的種類──南美蟛蜞菊(W. trilobata (L.) Hitchc.)(一名「三裂葉蟛蜞菊」)(圖8)。
雙花蟛蜞菊在蘭嶼也是全島可見,達悟語(雅美話)叫做「anoyui」,除了是當地人認知的「羊的食物」外,本種名稱亦出現在「新屋落成祭等歌謠」中,用以表達勤勞的人常常會在海邊活動,故將生長快速的雙花蟛蜞菊踏出一條路徑來(註)。由此可知雙花蟛蜞菊在蘭嶼是如何的眾多囉!
(註):在蘭嶼植物系列介紹當中,有關蘭嶼名稱及用途,主要引用自鄭漢文校長的「雅美族的民俗植物」(1996)一文。
能夠活著,原來,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 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 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
- 文章: 3379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雙花蟛蜞菊
1樓 嬰兒這個貼,應該是單花蟛蜞菊,又稱南美蟛蜞菊
雙花蟛蜞菊
http://wagner.zo.ntu.edu.tw/guandu/gallery/P/P27.htm
http://www.wxp.ks.edu.tw/nature/theme2/ ... itae/5.htm
雙花蟛蜞菊
http://wagner.zo.ntu.edu.tw/guandu/gallery/P/P27.htm
http://www.wxp.ks.edu.tw/nature/theme2/ ... itae/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