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多產阿嬤 慎防閉孔疝氣上身

發表於 : 2010-10-20 , 16:13
MissC
多產阿嬤 慎防閉孔疝氣上身
自由 更新日期:"2010/10/20 04:11"

文/林金瑤

去年底,全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已達到10.6%,老人疾病治療更顯重要,提醒在農業時代多子多福氣觀念下長大的「多產阿嬤」,需注意大腿內側如果有腫塊突起、肚臍周圍或下腹疼痛、嘔吐等症狀,可能是罹患「閉孔疝氣」的警訊。

女性也會罹患「疝氣」嗎?很多人以為疝氣就是腸子掉入陰囊,是男性獨有的疾病。其實,「疝氣」簡單說,是器官突出移位,卡在原本不應該在的位置,因為位置、發生原因而有不同名稱。

一般人認知的「疝氣」是最普遍的「腹股溝疝氣」,另一種較不常見的「閉孔疝氣」,女性發生率高出男性9倍,而且多見於70歲以上的女性身上。

「閉孔」對很多人來說十分陌生,說得淺顯一點,它位於骨盆腔下方,是通往大腿內側的通道。腹內器官通常是小腸不小心塞進閉孔內,造成腸道阻塞、腹痛,並因小腸壓迫到閉孔神經,使大腿內側跟著疼痛,這就是所謂的「閉孔疝氣」。嚴重時,小腸會卡在腹壁孔裡,造成缺血壞死,需要及時切除部分小腸,否則死亡率可能高達 20%到30%。

女性「閉孔疝氣」發生率高於男性的原因是,女性的骨盆腔構造比男性寬,懷孕與生產過程又會撐大骨盆腔,如果身材瘦小或體重急遽減輕、生過至少兩個以上的小孩,骨盆閉孔管周圍沒有足夠脂肪及淋巴組織,年紀增長後,就可能會引起閉孔疝氣。

尤其台灣農業社會時期的老人家,幾乎都有多子多福氣觀念,許多阿嬤生養超過3位子女更是司空見慣。當年事漸長,心肺功能愈來愈不好,為了減低開大刀的風險,及早就醫,將可避免引發較嚴重的併發症。

閉孔疝氣難診斷也難發現,目前醫師多半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協助確診。傳統治療方式為剖腹手術,近10年來,因內視鏡手術發展,可使用腹腔內或腹膜前腹腔鏡手術治療,另外也可以運用經大腿內側手術,把腸子復位,縫合修補閉孔管,腸子就不會再卡進去,避免老人家出現長期慢性腹痛。

(作者為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