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兒科經驗良方
1.治小兒清火散驚方:白芍七分 雲苓一錢 陳皮七分 黑梔子七分 炒白術一錢 半夏八分 柴胡七分 甘草五分 加燈心七節煎服。
2.治小兒驚風又治中風中痰方:生石膏一兩 辰砂五分 各研末和勻。大人每服三錢。若小兒一歲至三歲服一錢 以此遞加用生蜂蜜調下。此仙方也。
3.小兒初生保治法:初生三朝即用三黃湯解其胎毒。服三四日後,每日投金銀花湯至彌月而止。可保其痘稀而少瘡疹之患。若遇寒冬之月,或小兒體寒質薄。則專用金銀花湯亦可。彌月間聲直發搐撮口臍風。是胎風也。俗名腹裏驚。因其母肝氣鬱,小兒率受之。再浴時斷臍時,或有進風。得外風則內風變。此症發之太早。泣不出聲而無淚者,皆難治。治法痰盛者先治痰。火盛者先清火。或用益黃散治之。視見牙齦有泡急以綿裹指擦破之。用青黛 冰片略塗口內為妙。至三歲以前,形質微弱無脈可憑。但察其脈之強弱緩急而已。須更審其食指寅 卯 辰三關,男左女右,食指近手第一節為寅關,次節為卯關,上節為辰關,不過卯關者易治,臁卯關者難治。過辰關者更難治。若一條紋從寅關直透卯透辰者必死。其紋青色為風,紫為潟痢,青紫為肝木乘脾。紅則為熱,合之唇舌面色,亦可得其大概也。三歲後,六七至為平脈。四五至為寒。九十至為困脈,弦急為氣不和。沉緩為傷食。促弦為虛驚。浮為風,沉細為寒。脈亂者不治。
a. 三黃解毒湯(治小兒初生三朝即用此湯解其胎毒):黃芩一錢 黃柏一錢 川黃連一錢 大黃一錢 濃煎將絲綿作乳頭狀蘸藥時時令吮。每日五六回,不必盡劑。
b.益黃散(治小兒痰火):訶子肉五分 陳皮一錢 青皮五分 炙草五分 丁香三分 清水煎服。
4.小兒非驚論
方脈中有中寒中暑諸症,時醫混以為中風。東垣景岳以非風別之善矣。兒科有急驚風 慢驚風二症。不惟驚字全無干涉,即風字亦不可混稱。乃自有驚風之名。而濫以丸子相投。從此小兒之遭劫者亦不可知 之矣。試思驚字何解?風受嚇者。詔之驚嚇則神魂失守。心神恍惚惕惕悸變。惟心虛者易犯。此在方脈中亦有之。兒科中大驚猝恐一症即此候也。是真驚也。用藥以人參 五味 棗仁 丹皮等安神定魂為主。斷無有攻痰散風而能治驚症者。是風字亦有二義。在外感則為風邪,宜用表散。在內病則為肝風,宜用鎮息。今混言之曰風。究竟外風乎,內風乎。治外風之藥不可以治肝,治肝風之藥不可以解表。甚矣哉其混也。蓋時俗所謂急驚風者痰火閉也,小兒受暑熱則生火,乳積則生痰。痰火相搏則血虛而肝失所養。肝主筋。筋脈乾熱則抽搐,故外作拘攣,面現青色。是肝燥而風內變。非外風也。是痰火閉其竅而目窟牙緊發厥。非嚇驚也。但利其竅清其火降其痰則神醒矣。此症即不醫亦能自醒,而慢以驚風名之可乎。世俗所謂慢驚風者脾虛生風也。小兒或吐或潟久則脾虛肝木乘之。手足微搐是內風侮土,非外風也。陽衰神怠,氣息短促是中氣脫乏,非驚嚇也。宜補其脾回其陽則土振而木靜矣。此症不補必死。而謬以驚風名之可乎。且急驚為實火症,慢驚為虛寒症如水火然。治急驚風藥不可以治慢,治慢驚不可以治急。而世俗竟有以一粒丹丸,名之曰治急慢驚風。欺人乎。欺天乎。茲特並揭之曰非驚。而分為痰火閉症。木侮土症。則為實為虛。當各求其病源而治之。而小兒庶不至於枉死。
5.小兒痰火閉症論
痰火之症即俗所謂急驚風也。小兒或感風寒或積乳食,皆能生痰,痰積則化火。或受暑熱亦生火,失於清解,則火升痰亦升。痰火上壅閉其肺竅,則諸竅皆閉。其症目直氣喘,昏悶不醒。且火甚,則肝燥筋急為搐搦掣顫反引窟視而八候生等。總因痰火鬱結。肝風內動而成。當其拘攣弓仰之時,但以手扶。勿可用力抱緊。傷其筋絡,致成廢疾。初起以通關散開其嚏,得嚏則醒。輕者利火降痰湯。重者清膈煎加石菖蒲 竹茹,或抱龍丸,醒後清熱養血湯。
a。通關散(此方專治痰火閉症初起用此):細辛三錢 皂角三錢 生半夏二錢 合共研細末,吹入鼻孔取嚏。
b。利火降痰湯(痰火閉症輕者用此方服之):黃連八分 連翹一錢半 山梔二錢 滑石二錢木通一錢 黃芩一錢 瓜蔞霜一錢 車前一錢 鉤藤四錢 柴胡六分 甘草三分 清水煎。
c。清膈煎(痰火閉症重者用此方服之):制膽星一錢 木通一錢 川貝二錢 海石三錢 陳皮一錢半 石菖蒲一錢 竹茹一錢 清水煎。
d。抱龍丸(痰火重者用此方服之,急驚風):膽星二錢 天竺黃一錢半 雄黃一錢 辰砂一錢 麝香三分 共研極細末糊丸。用燈心湯送下。
e。清熱養血湯(痰火閉症醒後用此方服之,急驚風):細生地三錢 丹參一錢半 黑山梔一錢 青蒿一錢 丹皮一錢 生甘草五分 赤芍八分 清水煎。
6.小兒木侮土症論
木侮土症即俗所謂慢驚風也。小兒受暑受寒或傷乳食,皆能作吐作潟,或吐潟交作。久則脾土虛弱肝木乘之,其潟漸見青色,面部萎白帶青。手足微搐無力,神氣厭厭不振,而慢脾成矣。初起即宜異功散,吐則加藿香 煨姜。若病已數日,糞見青色,則加木香或肉桂。若手足皆冷,脈息微細,唇舌痿白,此將脫之症。急宜用附子理中湯,以溫中回陽,尚有可救。諸臟之症皆緩,獨脾病之變甚速,俗有一晝夜吐潟而即脫者,甚勿緩視。
a。異功散(此方治慢驚風初起用此):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炙甘草五分 陳皮一錢 b。附子理中湯(慢驚風重則手足皆冷唇舌痿白急宜用此以溫中回陽):人參二錢 白術二錢 附子一錢 乾姜一錢 炙草一錢 清水煎。
7.小兒大驚猝恐論
大驚猝恐,真驚也,小兒氣血未充,心神怯弱,一遇驚嚇,則神魂震怖,牽動失常夜則跳醒,晝則驚惕。治宜安神魂斂心氣。宜用七福飲,秘旨安神丸,安神定志湯皆可。心有蘊熱而驚悸者七味安神丸。神定後氣虛者,用四君子湯以補其陽。血虛者用六味地黃丸以補其陰。若妄投以硃砂鎮驚丸子耗其心血則愈發愈堅。肝風乘虛而亢,其勢不可複製矣。慎之。
a。七福飲(此方專治小兒驚惕用此以安神魂斂心氣):人參三錢 熟地三錢 歸身二錢 棗仁二錢 白術一錢半 炙草一錢 遠志五分 清水煎。
b。秘旨安神丸(此方亦治小兒驚惕用以安神魂斂心氣):人參二錢 棗仁二錢 茯神二錢 半夏二錢 歸身一錢半 白芍一錢半 橘紅一錢半 五味五分 炙草五分 加生姜三片同煎。
c。安神定志丸(此方治同上):茯苓一錢 茯神一錢 人參一錢 龍齒一錢 遠志五分 清水煎。
d。七味安神丸(心有蘊熱而驚悸者宜服此):黃連二錢 當歸二錢 麥冬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二錢 硃砂三錢 冰片二分 共研細末為丸用燈心湯送下一錢。
e。六味地黃丸(若血虛者用此以補其陰):熟地四錢 山藥二錢 萸肉二錢 丹皮一錢半 澤潟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清水煎服。
8.小兒夜啼論
夜啼之症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熱。若僅胃停乳食,則不安寐而已不啼也。脾寒者溫其脾而啼止。藿香和中湯煮之。心熱者清其心而啼亦止。用導赤散加川連主之。或花火膏亦可。切勿亂投消痰破氣之藥。致損真元。
a。藿香和中湯(治脾寒溫其脾而啼止):藿香八分 厚樸五分 砂仁五分 陳皮五分 炙草五分 加生姜二片同煎。此方加蒼術 白芷 蘇梗 川芎 香附 楂炭 麥芽 治感寒停食。
b。導赤散(專治心熱清其心而啼亦止):生地二錢 木通二錢 麥冬一錢 車前一錢 竹葉一錢 甘草三分 加燈心三十寸。虛者加人參五分。
c。花火膏(治法與上同):燈花三顆 煎湯服。
9.小兒吐潟論
小兒吐潟之症最多。或專潟或專吐、或吐潟交作。止因傷食而吐潟者,腹必硬,所吐所潟必有酸臭之氣,用保和丸消之。因伏暑而吐潟者,小水必不利,必兼飲渴。吐則香薷飲。潟則四苓散加益元散或導赤散加川連清之。因受寒而吐潟者,唇舌面色必痿白口不渴,四肢或冷,此症易成慢脾始則平胃散、二陳湯加煨姜。以溫其中。繼則六君子湯以補其脾。若虛寒盛則用附子理中湯不可稍緩。其因伏火而吐潟者,身必熱唇舌必赤,用清中飲導之。火退後仍宜四君子湯以養其脾。蓋火吐則乳飲不得入,一入即出。寒吐則乳飲受而後出,此其辨也。然吐潟久則脾胃必虛,肝木必侮,無論因何而起,凡大吐大潟之後即有火亦清,有食亦出。速宜培補脾陽勿使氣脫。
a。香薷飲(用伏暑而吐者用此服之):香薷一錢半 扁豆一錢半 厚樸一錢半 炙草五分 清水煎。
b。四苓散(因伏暑而潟者用此服之):白術一錢 赤苓三錢 木通一錢 豬苓一錢 車前一錢半 澤潟一錢半 清水煎。
c。益元散(因伏暑而潟者宜加此):滑石粉六錢 生甘草一錢 詳上心熱部或加導赤散。
d。平胃散(因受寒而吐潟者唇舌面色必痿白口不渴四肢或冷始起用此):藿香一錢半 厚樸一錢半 蒼術八分 陳皮一錢 清水煎。
e。二陳湯(此或用此亦可):制半夏一錢半 陳皮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炙草五分 加煨姜二片同煎。
f。六君子湯(繼用此方以溫其脾):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白術一錢半 炙草五分 半夏一錢半 陳皮一錢 若虛寒盛則用附子理中湯(此方詳見慢驚風部)。
g。清中飲(因伏火盛而吐潟身必熱唇舌必赤宜用此服之):川連五分 釵石斛三錢 生谷芽三錢 赤苓二錢 車前二錢 酒芩八分 藿香八分 加生薑汁炒竹茹一錢半 清水煎。
10.小兒傷暑論
小兒秉性純陽不受火迫,一染邪暑,熱燄沸張,其症肌熱煩躁口渴、唇紅、溺澀,急宜香薷飲調服益元散以解之。且暑中有濕,濕易傷脾,故每作潟,利盛者兼吐。治法詳吐潟門。若受暑風而清涕頭痛者用香薷飲加秦艽 荊芥主之。若熱動肝風而發搐厥,宜用清熱湯,利其暑熱而風自息。昏悶者通關散起其嚏,切勿輕用治驚化痰之品,伐其正氣變生它症。
a。香薷飲加秦艽荊芥(因受暑風而清涕頭痛者宜服此):香薷一錢半 扁豆一錢半 厚樸一錢半 炙草五分 秦艽一錢 荊芥一錢 清水煎。
b。清熱湯(若熱動肝風而發搐厥宜用此服之):鉤藤四錢 山梔一錢半 連翹一錢半 青蒿一錢半 僵蠶一錢 赤芍一錢 香薷一錢 滑石二錢 川連五分 柴胡五分 清水煎。
11.小兒食積痞積蟲積痰積水積論
諸積皆屬於脾,脾土果旺則何物不化。至於成積,脾力之弱可知已,然積危已成勢不能不用藥以消。夫欲消困脾之積,必更伐受困之脾。願治積者時時顧念脾土而後可。食積者肚腹必硬鼓脹拒按。吞酸噯腐不思飲食,用保和丸、大和中飲等消之。脾虛者六君子湯參用。痞積或瘧後痰結,或血裹肝氣,伏於兩脅下,時痛時止。和中丸消之。外貼消痞膏。氣虛者六君子湯參用。蟲積者溼熱所化也。蟲有九而血鱉最狼,蚘蟲最馴。寸白蟲上能蝕肺,柳葉蟲下能蝕肝。凡犯蟲症,則唇肉起白點。若蟲長一尺貫胃則危,衝心則死。其人自漸消瘦,蟲則吸血自肥,當以化蟲丸下之。腹痛則服花椒湯,蟲聞椒則伏也。下後仍以異功散養脾。痰積者飲食所積脾不能化,則釀而為痰。其症初起時兩脈皆弦腹漸脹大而軟。急宜六君子湯加厚樸 麥芽、菜菔子等以消之。若延遷日久則痰積愈多。一旦上湧。發為厥逆則吐之不能下之不得。無藥可治也。水積者即水腫之症,治法俱詳首卷。
a。大和中飲(因食積者肚腹必硬鼓脹拒按吐酸噯腐不思飲食用此方消之):炒麥芽三錢 楂炭三錢 枳實六分 砂仁六分 陳皮一錢 川厚樸一錢 澤潟一錢 清水煎。
b。化蟲丸(此方專治蟲積夫蟲積乃溼熱所化當以此藥下之):蕪荑五錢 雷丸五錢 檳榔三錢 木香三錢 白術三錢 陳皮三錢 神曲三錢 雄黃一錢半 共研為細末糊丸使君子肉二錢煎湯送下三錢。
c。花椒湯(因蟲積腹痛以此方下之,以蟲聞椒則伏也。)
d。六君子湯加厚樸麥芽菜菔子(此方治痰積。夫痰積者飲食所積脾不能化則釀而為痰。其症初起時兩脈皆弦腹漸脹大而軟,急宜服此以消之):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白術一錢半 炙草五分 半夏一錢半 陳皮一錢 厚樸一錢 麥芽一錢半 菜菔子一錢 清水煎。
12.小兒疳症論
疳症乾也,久熱傷陰津液乾涸之症、俗名童子癆。其症總因飲食不節,積滯化火。漸或生痞生蟲致成骨蒸,內熱銷灼其陰。其症腹大青筋,發直毛焦。肌膚枯燥。唇舌絳紅,而疳症成矣。此症陰血即槁勢已難回,況又有熱未清,積未去乎。善治者必乘其陰血未槁之時清其火,消其積,存其陰,調其脾胃尚克有濟。初治宜清熱導滯湯。有蟲者唇內起白點,以化蟲丸煎服。若陰分既虛則用理陰和中煎。胃口不開則並用異功散調其胃。俾得陽陰長。庶幾有救。大約此症腹軟者惟虛可治。為其能受補也。腹硬者難治。為其不可消也。
a。清熱導滯湯(治小兒疳症必乘其陰血未槁之時,清其火消其積存其陰調其脾胃初治宜服此):胡黃連五分 地骨皮二錢 楂炭二錢 青蒿一錢半 大腹皮一錢半 黑山梔一錢半 檳榔一錢 厚樸一錢 炒麥芽三錢 牡丹皮一錢 甘草一錢 加紅棗五枚同煎。
b。理陰和中煎(此方專治疳症陰分之虛):北沙參三錢 生地三錢 首烏一錢 生谷芽三錢 地骨皮一錢 白芍一錢半 牡蠣一錢 青蒿子一錢 炒麥芽一錢 楂炭一錢半 厚樸一錢 櫓豆皮一錢 牡丹皮一錢 清水煎。
13.小兒盜汗自汗論
盜汗為陰虛,自汗為陽虛。然亦有秉質如此,終歲習以為常。此不必治也。若平日並無此症,又非夏秋暑月,而無端盜汗者宜四物湯加龍骨 牡蠣 浮小麥 北五味子之屬。以養其陰。無端自汗者宜四君子湯加北五味子牡蠣以養其陽。或加玉屏風散亦可。
a。四物湯加減(此方專治盜汗用此以養其陰):熟地四錢 歸身一錢半 川芎一錢 另加龍骨 牡蠣 浮小麥 北五味 清水煎。
b。四君子湯加減(因無端自汗者宜服此以養其陽):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白術一錢半 炙草五分 另加北五味子 牡蠣 清水煎。
c。玉屏風散(此方亦治自汗):生黃芪二錢 防風八分 清水煎。
14.小兒咳嗽論
小兒咳嗽半由風寒,初起以杏蘇煎散之。痰薄者加半夏 生姜。痰膿者加川貝 花粉 瓜蔞仁之屬。肺有火邪則潟白散。此一定之治法也。若秋冬燥令,肺受火刑則咳而無痰。甚者咳血。宜以貝母瓜蔞散潤其肺,清肅之氣下行。則咳自止。
a。杏蘇煎(治小兒咳嗽夫咳嗽半由風寒初起宜服此):杏仁二錢 蘇梗一錢 前胡一錢 赤芍一錢 荊芥一錢 陳皮八分 桔梗五分 甘草五分 清水煎。
b。潟白散(此方治肺有火邪):蜜炙桑白皮一錢半 地骨皮二錢 清水煎。
15.小兒解顱龜胸龜背
解顱者腦蓋未滿頭顱不合,中陷而四角起如古錢之形。此先天不足所致。暑月服六味地黃丸。冬春之月服補天大造丸。俟氣血漸充則自合矣。龜胸者肺熱作脹。胸骨高起,虛百戶湯加潟白散以涼肺氣。若喘急者難治也。龜背者,背骨高突如龜,此先天不足,督脈為病,宜補天大造丸加金毛狗脊治之。
a。白虎湯加潟白散(龜胸之症肺熱作脹,胸骨高起服此方以涼其肺氣):生石膏四錢 知母一錢半 糯米一撮 甘草五分 桑白皮一錢半 地骨皮二錢 清水煎。
b。補天大造丸(龜背之症言小兒背骨高突如龜,此因先天不足督脈為病宜服此):人參二兩 黃芪三兩 白術三兩 當歸一兩半 棗仁一兩半 山藥一兩半 茯苓一兩半 熟地四錢 枸杞四錢 河車一具。用鹿角一斤 龜板八兩 熬膏同為丸。
附治小兒雜症良方
頭生軟瘤方土名軟鲯:用銀紙灰調菜油抹之。
又抹方:用肥皂調鹽燒灰調菜油、茶油抹之。
又抹方:用龍眼葉燒灰調菜油抹之。
治小兒蟲痛下血良方:使君子肉六粒 洗烏梅一粒 清水煎服。
治吐潟方:明雄黃二錢半 硃砂二錢半 細辛三錢半 藿香三錢半 枯礬一錢 白芷一錢 防風二錢 木香二錢 貫仲二錢 薄荷二錢 陳皮二錢 法半夏二錢 甘草二錢 共為細末瓶貯。勿令洩氣,隨帶身邊。遇急之症少用一二分吹入鼻孔再用一二錢姜湯衝服即愈。
兒科經驗良方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前往
- 一、公開亭
- ↳ 1‧公告版
- ↳ 2‧自我介紹版
- ↳ 3‧論壇教學版(版上使用說明)
- ↳ 4‧建議區(問題反映)
- 二、岐黃懸壺居
- ↳ 1.針灸(穴道按摩)
- ↳ 2.藥物
- ↳ 中藥
- ↳ 青草藥
- ↳ 3.方劑
- ↳ 4.診斷、醫理、病理
- ↳ 5.內科
- ↳ 6.養生
- ↳ 8.婦兒科
- ↳ 西醫婦兒科
- ↳ 9.傷科、眼科、外科(按摩、刮痧)
- ↳ 傷科
- ↳ 外科、喉科
- ↳ 推拿、按摩、刮痧
- ↳ 中醫眼科
- ↳ 西醫眼科
- 三、醫學報導區(市面報章雜誌)
- ↳ 1.中醫報導
- ↳ 2.西醫報導
- ↳ 3.西醫病理、醫理
- ↳ 4.經驗分享區
- ↳ 5.健康操(健康功法)
- ↳ 6.美麗世界
- ↳ 7.綜合版
- 四、心築情巢
- ↳ 1.時光倒流
- ↳ 攝影、相機
- ↳ 湖光山色、唯美映簾版
- ↳ 個人秀版
- ↳ 珍藏版
- ↳ 2.哈拉區(我有話說說)
- ↳ 祝福(真情留言板)
- ↳ 真心話大考驗
- ↳ 世界(網路)趣聞、異聞
- ↳ 大家抱抱版(吐苦水)
- ↳ 3.星相命理
- ↳ 十二星座
- ↳ 命理、生肖、卜(卦)
- ↳ 相學
- ↳ 4.佳文共賞
- ↳ 5.生活分享DIY
- ↳ 6.音樂
- 五、琉璃仙境
- ↳ 1.木本植物區
- ↳ 2.草本植物區
- ↳ 3.水生植物區
- ↳ 4.球根區
- ↳ 5.多肉植物區
- ↳ 6.輕鬆話園藝
- 六、心靈饗宴
- ↳ 福智佛教團體|福智廣論
- ↳ 開示
- ↳ 福智僧團
- ↳ 福智訊息
- ↳ 經典、儀軌、咒
- ↳ 讚頌
- ↳ 作師所喜、正行供養
- ↳ 非官方討論
- ↳ 第17屆印度請法團視聽組
- ↳ 遠離那落迦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 ↳ 南山律在家備覽
- ↳ 佛論
- ↳ 道論
- ↳ 儒論
- 七、參考區
- ↳ phpBB參考區
- ↳ phpBB3.3.x
- ↳ phpBB3.2.x
- ↳ phpBB3.0.x
- ↳ phpBB2
- ↳ 架站
- ↳ 竹貓星球
- ↳ phpBB 简体中文社区
- ↳ Joomla
- ↳ joomla英文官網討論區
- ↳ 電腦軟體相關
- ↳ 手機相關討論區
- ↳ 聊天室、測試版及資源回收筒
- ↳ 花坊論壇
- ↳ BNW時尚資訊網
- 友情連結網站
- ↳ 福智佛教團體網站連結
- ↳ 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 ↳ 福智全球資訊網
- ↳ 福智佛教基金會
- ↳ 全球廣論 II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淺釋
- ↳ 澈見網路電視台
- ↳ 福智台北學苑
- ↳ 福智法人
- ↳ 福智之聲
- ↳ 福智文教基金會
- ↳ 福智讚頌
- ↳ 里仁為美(里仁商店)
-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 ↳ 精采人生成長學坊
- ↳ 法龍寺
- ↳ 網站推薦
- ↳ 梅珍香
- ↳ 千手互助網
- ↳ 岐黃中醫論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