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不能喝水?醫師:過時觀念 已不合時宜 【中時電子報 】 2006/03/07
陳怡妏卅台北報導
產後調養體質,現代產婦常見到坐月子中心(新聞、網站)調養,或是外叫坐月子餐。業者為開發商機,藉產後不能喝開水的傳統觀念,推出所謂的「坐月子水」、「米酒水」,有的還打出加了「奈米黃金」;不過醫師指出,不能喝開水是舊時代的生活環境不佳所致,現代人不需要如此。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家蓓表示,產後不能喝開水傳統說法有其歷史背景,因為以前醫療環境不好,婦女生產後身上有傷口,為避免感染,習慣在水中加些酒,可以有殺菌效果,但現在環境已經變好,不需要如此。
張家蓓說,傳統做法並非不好,只是有些不合時宜,產婦不能喝開水,對身體健康有影響,甚至有產婦一口水也不喝,最後導致急性腎發炎。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認為,產婦不能喝水是古時代的傳統,產婦喝米酒水並不會有補身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導致酒精跑進母乳裡。
至於把黃金加進米酒水裡,周輝政說,黃金入肚人體不會吸收,對產婦不會有什麼影響;以中醫觀點出發,張家蓓說,礦物類中藥多半有沉降的效果,有助緩和情緒。不過,加了奈米黃金的坐月子水售價一定不便宜,對身體效用也不大,產婦想補身,還是自然就好。
產後不能喝水?醫師:過時觀念 已不合時宜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Re: 產後不能喝水?醫師:過時觀念 已不合時
生產後的調養
生產後的調養
由於產後耗血傷氣,故產婦在產褥期氣血虛弱、體力疲乏,產後調養護理尤為重要。
1、謹避風寒:新產之後,易見褥汗,稍受風寒即易感冒,故居室宜避風寒,並注意空氣須流通。更不宜用冷水洗浴,以免關節為寒邪凝聚,出現關節發炎疼痛,俗名「產後痛風」。
2、飲食調養:產後體力未復,脾運不健,飲食宜清淡,以多食蛋白質豐富而易消化者為宜,不宜吃寒涼、生冷或過於辛辣、肥膩之品。寒涼生冷的蔬菜,例如:大白菜、蘿蔔、竹筍、芹菜等;寒涼生冷的水果,例如:西瓜、哈密瓜、木瓜、香蕉、火龍果、楊桃、橘子、水梨等。另外豆腐、茶葉、咖啡也屬寒涼之品。
3、產後鍛鍊:產後2~3天就可起床適當活動,使氣血流暢,勿過早從事重體力勞動。約2週後可逐漸開始產後保健運動,以增強體質和恢復體型,但不宜過早下蹲或下腹用力,以防子宮脫垂。
4、衛生保健:產褥期應保持皮膚及外陰清潔,月內應盡量避免行房;維持乳房清潔防止乳頭破裂和乳腺發炎。
5、心情調適:產後保持心情舒暢、安和,睡眠宜充足,最忌大喜大怒以防擾動氣血而致惡露不斷,產後血暈等症。
6、產後服藥:一般健康產婦,經過調養當能漸漸恢復,而人參、鹿茸等峻補之品,必虛弱者方可用之,隨意濫投,反生後患。但生化湯可以袪瘀生新,產後原則上服3~5劑頗有助益。
文卅李應達(中醫師)大紀元時報
生產後的調養
由於產後耗血傷氣,故產婦在產褥期氣血虛弱、體力疲乏,產後調養護理尤為重要。
1、謹避風寒:新產之後,易見褥汗,稍受風寒即易感冒,故居室宜避風寒,並注意空氣須流通。更不宜用冷水洗浴,以免關節為寒邪凝聚,出現關節發炎疼痛,俗名「產後痛風」。
2、飲食調養:產後體力未復,脾運不健,飲食宜清淡,以多食蛋白質豐富而易消化者為宜,不宜吃寒涼、生冷或過於辛辣、肥膩之品。寒涼生冷的蔬菜,例如:大白菜、蘿蔔、竹筍、芹菜等;寒涼生冷的水果,例如:西瓜、哈密瓜、木瓜、香蕉、火龍果、楊桃、橘子、水梨等。另外豆腐、茶葉、咖啡也屬寒涼之品。
3、產後鍛鍊:產後2~3天就可起床適當活動,使氣血流暢,勿過早從事重體力勞動。約2週後可逐漸開始產後保健運動,以增強體質和恢復體型,但不宜過早下蹲或下腹用力,以防子宮脫垂。
4、衛生保健:產褥期應保持皮膚及外陰清潔,月內應盡量避免行房;維持乳房清潔防止乳頭破裂和乳腺發炎。
5、心情調適:產後保持心情舒暢、安和,睡眠宜充足,最忌大喜大怒以防擾動氣血而致惡露不斷,產後血暈等症。
6、產後服藥:一般健康產婦,經過調養當能漸漸恢復,而人參、鹿茸等峻補之品,必虛弱者方可用之,隨意濫投,反生後患。但生化湯可以袪瘀生新,產後原則上服3~5劑頗有助益。
文卅李應達(中醫師)大紀元時報

有你在,真的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