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柴胡
內容:(凡使莖長軟皮赤黃KT 須出在平州平縣即今銀州銀縣也西畔生處有白鶴綠鶴於此翔
處是柴胡香直上雲間若有過往聞者皆氣爽此種治骨蒸不入發表藥去髭並頭勿令犯火立便無效也
半夏為之使惡皂莢 畏女菀藜蘆)
書名:炮炙大法
作者:繆希雍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22年
柴胡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0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柴胡
<目錄>卷二•草類
<篇名>柴胡
內容:〔 曰〕凡採得銀州柴胡,去須及頭,用銀刀削去赤薄皮少許,以粗布拭盡,銼用。勿
令犯火,立便無效也。
書名:瀕湖炮炙法
作者:劉宋、雷學所著
朝代:南北朝
年份:公元420-581年
<目錄>卷二\主治指掌
<篇名>柴胡
內容:半夏為之使惡石英畏女菀藜蘆。
柴胡,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左右兩旁脅下痛;日晡潮
熱往來生;在臟調經內主血;在肌主氣上行經。手足少陽表裡四經之藥也。
書名: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作者:李東垣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71年—1368年
<篇名>柴胡
內容:〔 曰〕凡採得銀州柴胡,去須及頭,用銀刀削去赤薄皮少許,以粗布拭盡,銼用。勿
令犯火,立便無效也。
書名:瀕湖炮炙法
作者:劉宋、雷學所著
朝代:南北朝
年份:公元420-581年
<目錄>卷二\主治指掌
<篇名>柴胡
內容:半夏為之使惡石英畏女菀藜蘆。
柴胡,味苦平,性微寒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四︰左右兩旁脅下痛;日晡潮
熱往來生;在臟調經內主血;在肌主氣上行經。手足少陽表裡四經之藥也。
書名: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作者:李東垣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71年—1368年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0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柴胡
<目錄>新刻藥鑑卷之二
<篇名>柴胡
內容:氣平,味微苦,氣味俱薄,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主左右脅下刺痛,日晡潮熱往來。
在此其能除手足少陽寒熱也。大都中病即已,不可過用,為其氣味俱薄,多散故耳。治勞方中
用之者,以其能提清氣從左而旋,以卻邪熱耳。又止偏頭疼,胸脅痛,療肌解表,疏邪清熱
。君黃芩,傷寒門實為要劑。主常山,溫瘧症誠作主方。與白芍同用,能抑肝而散火。與黃
連同用,能涼心而解熱。經脈不調,入四物秦艽續斷牡丹治之最效。產後血積,用四物三稜
莪朮馬鞭草破之極驗。逍遙散用之,散鬱氣而內暢。補中湯用之,提元氣而左旋。
書名:藥鑑
作者:杜文燮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篇名>柴胡
內容:氣平,味微苦,氣味俱薄,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主左右脅下刺痛,日晡潮熱往來。
在此其能除手足少陽寒熱也。大都中病即已,不可過用,為其氣味俱薄,多散故耳。治勞方中
用之者,以其能提清氣從左而旋,以卻邪熱耳。又止偏頭疼,胸脅痛,療肌解表,疏邪清熱
。君黃芩,傷寒門實為要劑。主常山,溫瘧症誠作主方。與白芍同用,能抑肝而散火。與黃
連同用,能涼心而解熱。經脈不調,入四物秦艽續斷牡丹治之最效。產後血積,用四物三稜
莪朮馬鞭草破之極驗。逍遙散用之,散鬱氣而內暢。補中湯用之,提元氣而左旋。
書名:藥鑑
作者:杜文燮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0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柴胡
<目錄>卷中
<篇名>柴胡
內容:主治胸脅苦滿也。旁治寒熱往來、腹中痛、脅下痞硬。
考 證
小柴胡湯證曰︰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又雲︰腹中痛。又雲︰脅下痞硬。
柴胡加芒硝湯證曰︰胸脅滿。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柴胡姜桂湯證曰︰胸脅滿、微結。又雲︰往來寒熱。
大柴胡湯證曰︰心下急、郁郁微煩。又曰︰往來寒熱。又曰︰心下滿痛。
以上五方,柴胡皆八兩。
柴胡桂枝湯證曰︰心下支結。
以上一方,柴胡四兩而八兩之例。
上曆觀此諸方,柴胡主治胸脅苦滿也。其它治往來寒熱、或腹中痛、或嘔吐、或小便不
利,此一方之所主治。而非一味之所主治也。為則按︰《傷寒論》中,寒熱、腹痛、嘔吐、
小便不利,而不用柴胡者多矣。胸脅苦滿而有前證,則柴胡主焉。此可以見柴胡之所主治也。
互 考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其證不具也。以渴,故代半夏以栝蔞也。今試諸世所謂瘧疾,胸
脅苦滿而渴者,甚有效焉。其無有胸脅苦滿證,則終不知也。然則胸脅苦滿證,其脫也明矣。
辨 誤
《本草綱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往來寒熱為其主治也。夫世所謂瘧疾,其寒熱往來也劇
矣;而有用柴胡而治也者,亦有不治也者。于是質之仲景氏之書,其用柴胡也,無不有胸脅
苦滿之證。今乃施諸胸脅苦滿而寒熱往來者,其應猶響之於聲。非直瘧也,百疾皆然。無胸
脅苦滿證者,則用之無效焉。然則柴胡之所主治,不在彼而在此。
品 考
柴胡 處處出焉。本草以產於銀州銀縣者為上品也。本邦藥鋪所鬻者有二品。曰鐮倉柴
胡,曰河原柴胡也。蓋河原柴胡者,非柴胡之種也,無法使用焉。鐮倉柴胡者尤佳,去須及頭,
以粗布指拂拭之,銼而用焉。雷 、陳子承,稱柴胡香氣甚矣。而本邦之產,比諸產漢土者,
形狀則同,氣味則薄,因稽諸說。嫩則香美也,老則不也。張元素曰︰氣味俱清,故今用鐮
倉柴胡也。
書名:藥征
<篇名>柴胡
內容:主治胸脅苦滿也。旁治寒熱往來、腹中痛、脅下痞硬。
考 證
小柴胡湯證曰︰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又雲︰腹中痛。又雲︰脅下痞硬。
柴胡加芒硝湯證曰︰胸脅滿。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柴胡姜桂湯證曰︰胸脅滿、微結。又雲︰往來寒熱。
大柴胡湯證曰︰心下急、郁郁微煩。又曰︰往來寒熱。又曰︰心下滿痛。
以上五方,柴胡皆八兩。
柴胡桂枝湯證曰︰心下支結。
以上一方,柴胡四兩而八兩之例。
上曆觀此諸方,柴胡主治胸脅苦滿也。其它治往來寒熱、或腹中痛、或嘔吐、或小便不
利,此一方之所主治。而非一味之所主治也。為則按︰《傷寒論》中,寒熱、腹痛、嘔吐、
小便不利,而不用柴胡者多矣。胸脅苦滿而有前證,則柴胡主焉。此可以見柴胡之所主治也。
互 考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其證不具也。以渴,故代半夏以栝蔞也。今試諸世所謂瘧疾,胸
脅苦滿而渴者,甚有效焉。其無有胸脅苦滿證,則終不知也。然則胸脅苦滿證,其脫也明矣。
辨 誤
《本草綱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往來寒熱為其主治也。夫世所謂瘧疾,其寒熱往來也劇
矣;而有用柴胡而治也者,亦有不治也者。于是質之仲景氏之書,其用柴胡也,無不有胸脅
苦滿之證。今乃施諸胸脅苦滿而寒熱往來者,其應猶響之於聲。非直瘧也,百疾皆然。無胸
脅苦滿證者,則用之無效焉。然則柴胡之所主治,不在彼而在此。
品 考
柴胡 處處出焉。本草以產於銀州銀縣者為上品也。本邦藥鋪所鬻者有二品。曰鐮倉柴
胡,曰河原柴胡也。蓋河原柴胡者,非柴胡之種也,無法使用焉。鐮倉柴胡者尤佳,去須及頭,
以粗布指拂拭之,銼而用焉。雷 、陳子承,稱柴胡香氣甚矣。而本邦之產,比諸產漢土者,
形狀則同,氣味則薄,因稽諸說。嫩則香美也,老則不也。張元素曰︰氣味俱清,故今用鐮
倉柴胡也。
書名:藥征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0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鄒潤安論柴胡
鄒潤安論柴胡
中國中醫藥報 2011-10-21
“鄒潤安論柴胡”作者為四川自貢怡康中醫診所王崑文。
《本經》謂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腸胃中積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出新”。在《傷寒雜病論》中,組成含柴胡的經方共9個,而且至今仍是臨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湯,四逆散,鱉甲煎丸,柴胡加龍牡湯等。柴胡主治往來寒熱而胸脅苦滿等症,其適應範圍是比較寬的。然而它所適用的病機是什麼,其藥效發揮的原理何在,臨床上應如何正確地使用等,鄒潤安先生都為我們作了深刻的論述。
柴胡適用的病機
清初名醫劉潛江《本經疏證》認為,柴胡以昇陽為用,“蓋柴胡非徒暢陽,實能舉陰,非徒能暢鬱陽以化滯陰,並能俾陽唱陰隨……六氣因鬱而升降之機阻者”,皆可用之以轉其樞。
鄒潤安由此而認為,“則柴胡之用,必陰氣不紓,致陽氣不達者,乃為恰對。若陰氣已虛者,陽方無依而欲越,更用昇陽,是速其斃耳,可乎!故凡元氣下脫,虛火上炎及陰虛發熱,不因血凝氣阻為寒熱者,近此,正如砒鴆矣。”這段話很關鍵,它指明了柴胡所適用的病機以及誤用所帶來的危害。王孟英在《重慶堂隨筆》的批語中對鄒氏此說作了充分的肯定,並例舉了自己親聞的一個由於肝陰素虧而失明,後又誤用柴胡致兩脅脹痛,且巔頂發熱如火的實例。張錫純亦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過一患者因肝陰素虧更用柴胡、枳實,致全身顫抖不止、怔忡煩亂而病危。此外,如張景岳、徐靈胎、葉天士等醫家也大多持此類似的觀點。
現在,雖然有的《中藥學》教材也明確柴胡“真陰虧損,陰虛火旺者宜慎用”,但也有人對“柴胡劫肝陰”一說持保留態度,認為自己用柴胡尚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不過筆者認為,鄒氏關於陰虛陽越忌用柴胡的告戒還是有道理的。
柴胡能通上焦
柴胡能通上焦,這從仲景描寫小柴胡湯之效“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一段話中可得見。
鄒潤安對此解釋說:“上焦不通則氣阻,氣阻則飲停,飲停則生火,火炎則嘔吐。半夏、生薑能止吐蠲飲,然不能徹熱;黃芩能徹熱,然不能通上焦;能通上焦者,其惟柴胡乎!”他認為,小柴胡之主證往來寒熱也是由於上焦不通所致,“蓋惟痰凝氣滯,升降之機始阻。當升不升,則陽怫怒為熱,當降不降,則陰鴟張為寒。”在此用柴胡,正是拔樹尋根之治。
小柴胡證也有不往來寒熱的。由於傷寒中風多見嘔逆或乾嘔,只要無麻黃、桂枝證,但見喜嘔一證,則雖發熱者,便可用柴胡湯。還有一類既不往來寒熱,也不嘔,但是如果有心下滿、脅下滿、胸脅滿、脅下硬滿,心下支結、心下急鬱鬱微煩等症狀者,皆屬於上焦不通,也可用小柴胡湯。故柴胡實為通利之藥,《本經》謂其“推陳致新”,誠非虛語。
“旋其中樞”用柴胡
非上焦不通而用柴胡,是由於中樞不旋而升降失常者。其證或見“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即少陽兼裡虛寒證,見《傷寒論》第100條);或見“少陰病,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即四逆散證)。出現這些症狀,也是由於陰陽升降之機失常所致。鄒氏說:“'咳'、'悸'、'小便不利',不降也;'腹中痛'、'洩利下重',不升也。病同一源,或為不升,或為不降,亦可見其中樞不旋矣。旋其中樞,舍柴胡其誰與歸?”
再以治瘧母及癥瘕的鱉甲煎丸為例,鄒氏說:“夫鱉甲煎丸其意在攻堅,堅去而樞機不轉,則病邪與氣血相溷,必復結於他所為患。因此在本方中不僅用柴胡,且量稍重(六分),得君藥(鱉甲十二分)十分之五。這個比例遠遠高於它在薯蕷丸(其意在補虛)中的比例(即六分之一)。故鄒氏說“欲攻堅者,轉樞機為要”,這就為我們治療癥瘕一類疾患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柴胡非治勞之藥
關於用柴胡治勞,醫家歷來有爭論。對此持批評和反對態度的如寇宗奭,他說“苟無實熱,必不得用”。而李時珍又非議寇氏之論。鄒潤安則引仲景所謂“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之說,認為“脈大,陰虛也;極虛,陽虛也。勞有兩途,陰虛、陽虛盡之矣,而可用柴胡耶?”然而,他又自已提出疑問:為何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之薯蕷丸用了柴胡?對此,他認為寇、李二人所言“多為似勞非勞者誤耳”,並不符合古人之旨,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勞證,而是屬於《金匱要略》說的“五臟虛熱”。他引用徐忠可的話說:“曰虛熱,以別於實邪也,謂五臟之間為虛邪所襲,因致血氣滯而不暢,則表里之間虛邪作熱,惟虛邪四時皆有之……柴胡為半表半里和解之品,且能暢發少陽生生之氣,四時咸用焉。後人逍遙散等方,此其嚆矢也。而謂之勞,則亦失其實矣。”
鄒潤安在《本經序疏要》卷七論虛勞篇中還說:“虛由於自然,勞因於有作。譬諸器物,虛者製造之薄劣,勞者使用之過當。仲景論虛勞,凡言勞者必主脈大。雲脈浮,脈浮弱而澀,脈虛弱細微,脈沉小遲,皆不謂勞。則可見勞者脈必大,虛者脈必小。勞者精傷而氣鼓,虛者氣餒而精違。”在這裡他對虛與勞作了清楚的鑑別,雖然二者也有共同之處,如都可兼有消渴、吐唾血、腰痛、陰痿、崩中等症狀,在治法上也比較接近(如補、安、益、養等)。就在此虛勞篇中,他一共列藥65味,無非補精補氣兩端,但其中卻未列柴胡。可見他認為柴胡非治勞之藥,以其並無補益五臟之效也。
總之,鄒潤安認為,“柴胡之為物,其用在陽為陰蠱”,故柴胡主疏,能通上焦及旋其中樞,昇陽,開氣分之結,凡痰凝氣滯、升降之機受阻及有癥堅者多用之。惟陽乘陰位,陰逼陽浮者忌之,否則禍患之來捷於桴鼓。
中國中醫藥報 2011-10-21
“鄒潤安論柴胡”作者為四川自貢怡康中醫診所王崑文。
《本經》謂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腸胃中積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出新”。在《傷寒雜病論》中,組成含柴胡的經方共9個,而且至今仍是臨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湯,四逆散,鱉甲煎丸,柴胡加龍牡湯等。柴胡主治往來寒熱而胸脅苦滿等症,其適應範圍是比較寬的。然而它所適用的病機是什麼,其藥效發揮的原理何在,臨床上應如何正確地使用等,鄒潤安先生都為我們作了深刻的論述。
柴胡適用的病機
清初名醫劉潛江《本經疏證》認為,柴胡以昇陽為用,“蓋柴胡非徒暢陽,實能舉陰,非徒能暢鬱陽以化滯陰,並能俾陽唱陰隨……六氣因鬱而升降之機阻者”,皆可用之以轉其樞。
鄒潤安由此而認為,“則柴胡之用,必陰氣不紓,致陽氣不達者,乃為恰對。若陰氣已虛者,陽方無依而欲越,更用昇陽,是速其斃耳,可乎!故凡元氣下脫,虛火上炎及陰虛發熱,不因血凝氣阻為寒熱者,近此,正如砒鴆矣。”這段話很關鍵,它指明了柴胡所適用的病機以及誤用所帶來的危害。王孟英在《重慶堂隨筆》的批語中對鄒氏此說作了充分的肯定,並例舉了自己親聞的一個由於肝陰素虧而失明,後又誤用柴胡致兩脅脹痛,且巔頂發熱如火的實例。張錫純亦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過一患者因肝陰素虧更用柴胡、枳實,致全身顫抖不止、怔忡煩亂而病危。此外,如張景岳、徐靈胎、葉天士等醫家也大多持此類似的觀點。
現在,雖然有的《中藥學》教材也明確柴胡“真陰虧損,陰虛火旺者宜慎用”,但也有人對“柴胡劫肝陰”一說持保留態度,認為自己用柴胡尚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不過筆者認為,鄒氏關於陰虛陽越忌用柴胡的告戒還是有道理的。
柴胡能通上焦
柴胡能通上焦,這從仲景描寫小柴胡湯之效“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一段話中可得見。
鄒潤安對此解釋說:“上焦不通則氣阻,氣阻則飲停,飲停則生火,火炎則嘔吐。半夏、生薑能止吐蠲飲,然不能徹熱;黃芩能徹熱,然不能通上焦;能通上焦者,其惟柴胡乎!”他認為,小柴胡之主證往來寒熱也是由於上焦不通所致,“蓋惟痰凝氣滯,升降之機始阻。當升不升,則陽怫怒為熱,當降不降,則陰鴟張為寒。”在此用柴胡,正是拔樹尋根之治。
小柴胡證也有不往來寒熱的。由於傷寒中風多見嘔逆或乾嘔,只要無麻黃、桂枝證,但見喜嘔一證,則雖發熱者,便可用柴胡湯。還有一類既不往來寒熱,也不嘔,但是如果有心下滿、脅下滿、胸脅滿、脅下硬滿,心下支結、心下急鬱鬱微煩等症狀者,皆屬於上焦不通,也可用小柴胡湯。故柴胡實為通利之藥,《本經》謂其“推陳致新”,誠非虛語。
“旋其中樞”用柴胡
非上焦不通而用柴胡,是由於中樞不旋而升降失常者。其證或見“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即少陽兼裡虛寒證,見《傷寒論》第100條);或見“少陰病,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即四逆散證)。出現這些症狀,也是由於陰陽升降之機失常所致。鄒氏說:“'咳'、'悸'、'小便不利',不降也;'腹中痛'、'洩利下重',不升也。病同一源,或為不升,或為不降,亦可見其中樞不旋矣。旋其中樞,舍柴胡其誰與歸?”
再以治瘧母及癥瘕的鱉甲煎丸為例,鄒氏說:“夫鱉甲煎丸其意在攻堅,堅去而樞機不轉,則病邪與氣血相溷,必復結於他所為患。因此在本方中不僅用柴胡,且量稍重(六分),得君藥(鱉甲十二分)十分之五。這個比例遠遠高於它在薯蕷丸(其意在補虛)中的比例(即六分之一)。故鄒氏說“欲攻堅者,轉樞機為要”,這就為我們治療癥瘕一類疾患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柴胡非治勞之藥
關於用柴胡治勞,醫家歷來有爭論。對此持批評和反對態度的如寇宗奭,他說“苟無實熱,必不得用”。而李時珍又非議寇氏之論。鄒潤安則引仲景所謂“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之說,認為“脈大,陰虛也;極虛,陽虛也。勞有兩途,陰虛、陽虛盡之矣,而可用柴胡耶?”然而,他又自已提出疑問:為何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之薯蕷丸用了柴胡?對此,他認為寇、李二人所言“多為似勞非勞者誤耳”,並不符合古人之旨,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勞證,而是屬於《金匱要略》說的“五臟虛熱”。他引用徐忠可的話說:“曰虛熱,以別於實邪也,謂五臟之間為虛邪所襲,因致血氣滯而不暢,則表里之間虛邪作熱,惟虛邪四時皆有之……柴胡為半表半里和解之品,且能暢發少陽生生之氣,四時咸用焉。後人逍遙散等方,此其嚆矢也。而謂之勞,則亦失其實矣。”
鄒潤安在《本經序疏要》卷七論虛勞篇中還說:“虛由於自然,勞因於有作。譬諸器物,虛者製造之薄劣,勞者使用之過當。仲景論虛勞,凡言勞者必主脈大。雲脈浮,脈浮弱而澀,脈虛弱細微,脈沉小遲,皆不謂勞。則可見勞者脈必大,虛者脈必小。勞者精傷而氣鼓,虛者氣餒而精違。”在這裡他對虛與勞作了清楚的鑑別,雖然二者也有共同之處,如都可兼有消渴、吐唾血、腰痛、陰痿、崩中等症狀,在治法上也比較接近(如補、安、益、養等)。就在此虛勞篇中,他一共列藥65味,無非補精補氣兩端,但其中卻未列柴胡。可見他認為柴胡非治勞之藥,以其並無補益五臟之效也。
總之,鄒潤安認為,“柴胡之為物,其用在陽為陰蠱”,故柴胡主疏,能通上焦及旋其中樞,昇陽,開氣分之結,凡痰凝氣滯、升降之機受阻及有癥堅者多用之。惟陽乘陰位,陰逼陽浮者忌之,否則禍患之來捷於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