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介紹單味藥物!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茜草
禁忌:血少者忌用。
性味:酸鹹溫。
歸經:入厥陰血分(心包肝)。
功能:
(1)色赤入營氣,溫行滯,味酸走肝,而鹹走血。
(2)入厥陰血分(心包肝),能行血止血,消瘀通經。
主治:(1)治風痺黃疸,崩運撲損,痔瘻瘡癤。
配伍:忌鐵。
備註:(1)「能行血止血」:能行故能止,消瘀通經又能止吐崩尿血。
茜草98SC-40.jpg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茜草 (附:茜草藤)

【藥用】本品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肝經。
【功效】涼血止血,行血祛瘀。
【臨床應用】
1.用於各種出血症。茜草涼血而止血,主要用於血熱妄行的各種出血病症,多配合山梔、生地、地榆等藥應用。
2.用於婦女經閉,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下及跌撲損傷,關節疼痛,癰疽初起等症。茜草生用能行血祛瘀,凡瘀血阻滯之症,都可應用。故應用較為廣泛,往往與桃仁、紅花、當歸、赤芍、丹皮等藥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茜草炭(炒至外黑內微焦為度,用以止血)生茜草、茜草根(生用,有行血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附藥】茜草藤:又名過山龍,即茜草的莖藤。有活血消腫的功效。能治跌撲損傷、瘡癰腫毒。既可內服,也可取鮮草搗爛外敷。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
1.茜草根,古稱“茹??”或稱“??茹”,為婦科要藥,《內經》即有“四烏賊骨一??茹丸”用治血枯經閉的記載,是最早見於書本上的方劑之一。
2.臨床應用本品時,一般認為生用則行血,炒炭則止血。但現在有人認為生用也有止血功效。
中草藥入門學
茜草.jpg
茜草根.jpg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茜草〔蔓草〕
{入心包肝行血}
茜草〔耑入心包肝〕味酸鹹寒,色赤,功用略有似於紫草。但紫草則止入肝涼血,
使血自為通活;此則能入肝與心包,使血必為走泄也。故凡經閉風痺黃疸〔疸有黃疸、
穀疸、酒疸、黃汗、女勞疸,皆有寒濕、熱濕之別,此則耑就蓄血以論,
大抵寒濕宜用茵陳附子、茵陳四逆,熱濕宜用梔子大黃,血瘀宜用桃仁承氣之類。〕,
因於瘀血內阻者,服之固能使瘀下行;如值吐崩尿血,因於血滯而見艱澀不快者,
服之更能逐瘀血止,總皆除瘀去血之品;與於紫草血熱則涼之意,貌同實異,
不可混也。但血虛發熱者忌用。

{茜根可染}
根可染絳。

忌鐵。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
茜草2.JPG
茜草3.jpg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茜草
【性味】氣味苦、寒,無毒。
【功效】主寒濕風痺,黃疸,補中。

神農本草經讀
茜草
茅搜、茹蘆、地血、染緋草、血見悉、風車草、過山龍、牛蔓。
  氣味(根)苦、寒、無毒。
  主治1、吐血。用茜根一兩,搗成末。每服二錢,水煎,冷卻,用水調末二錢服亦可。
  2、婦女經閉。用茜根一兩,煎酒服。
  3、蠱毒(吐血、下血如豬肝)用茜草根、蓑荷葉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脫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溫服。

本草綱目
茜草.jpg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茜草
味苦,性寒。止吐血,行血,破瘀血,走經絡,止筋骨疼痛。
——務本卷三
茜草,此草生,始 山,今處處有之。葉似棗葉,三五對生,頭尖下闊,近根部色紫,
可以染絳。氣味苦,性寒,無毒。滇中尤佳。主治寒濕、風痺、黃膽、補中、止血、內崩下
血、膀胱不足、 跌、蠱毒,久服益精氣,輕身。又苗根主痺及熱中傷跌折。治六極傷
,吐血,瀉血。止鼻洪尿血、產後血暈、月經不止、帶下、撲損瘀血、洩精、陽痿、瘡
癢,排膿。酒煎服。
通經脈,治骨節風痛,活血行血。採葉塞鼻。可止鼻血衄。

滇南本草
茜根
味苦,氣寒。陰中微陽。無毒。多產郊原,一名地血。苗牽長蔓延草上,根紫色收採
春初。煎汁可染絳紅,入藥勿犯銅鐵。療中多蠱毒,吐下血如爛肝;治跌久損傷,凝積血成
瘀塊。虛熱崩漏不止,勞傷吐衄時來;女子經滯不行,婦人產後血暈。凡諸血證,並建奇功
。除乳結為癰,理體黃成疸。
本草蒙筌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茜草根(《本經》•原作茜根)
  【異名】血見愁(《土宿本草》),過山龍(《格致餘論》),地蘇木、活血丹(《綱目拾遺》),紅龍鬚根(《貴州民間方藥集》) ,沙茜秧根(《河南中藥手冊》),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江蘇植藥志》),紅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東中藥》),小活血龍(《浙江民間草藥》),土丹參、四方紅根子(《閩東本草》),紅茜根(《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
  茜草(《本經》),又名:茹藘(《詩經》),茅蒐(《毛詩傳》),蒨草,地血、 牛蔓 (陸璣《詩疏》),紅藍(《史記》徐廣注), 染緋草 (《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陽草、鐵塔草、風車草(《土宿本草》),蒨藤、五葉藤(《履巉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綱目拾遺》),金線草、紅絲線,鋸子草(《植物名實圖考》),紅茜、四輪草、穿骨草、紅髻巾、麥珠子,鐵血藤、活血草、掛拉豆、山龍草、拈拈草、澀澀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紅根藤、鴨蛋藤、染蛋草、紅內消、紅根草、拉拉藤、牛人參、鋸鋸草、粘蔓草,大鋸鋸藤、破血丹、小女兒紅。
  多年生攀援草本,長1~3米。
  支根數條或數十條,細長,外皮黃赤色。
  莖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
  葉4片輪生,有長柄,葉片卵狀心形或狹卵形,長1.5~6厘米,寬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或圓形,全緣,葉脈3~5 ,自基部射出,葉柄和葉下面中肋上均有倒刺,聚繖花序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花小,花萼不明顯;花冠5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聯合,淡黃色;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喉內,花絲較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柱頭頭狀。
  漿果小球形,肉質,紅色轉黑色。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產地
  生於原野、山地的林邊、灌叢中。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本植物的莖葉( 茜草莖 )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此外,尚有下列幾種植物亦作茜草使用: ①長葉蒨草,莖呈顯著的四方形,葉為披針形,長2~10厘米,基部圓形,先端漸尖,葉柄亦較長。
  使用於四川、貴州。
  ②中華茜草,葉柄較短,葉闊卵圓形,基部圓形或闊楔形,花序較短。
  使用於四川、東北等地。
  ③狹葉蒨草,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果實黑色。
  使用於山東部分地區。
  ④黑果茜草,形態與茜草相似,但果實成熟時黑色。
  使用於黑龍江、遼寧、甘肅。
  【採集】春、秋採挖,除去莖苗,去淨泥土及細鬚根,曬乾。
  一般以秋季採者質量為佳。
藥材
  【藥材】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頂端有地上莖殘基及細根殘留,其下著生數條或數十條支根。
  支根圓柱形而彎曲,長約10~20厘米,直徑約0.1~1厘米。
  表面棕色或紅棕色,有細縱紋,栓皮較易剝落,而露出黃紅色本部。
  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紅色或淡紅色,有多數小孔。
  氣微,味微苦。
  以條粗長、表面紅棕色、內深紅色,分歧少、無莖苗及細鬚根少者為佳。
  主產於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
  此外,湖北、江蘇、浙江、甘肅、遼寧、山西、廣東、廣西、四川等地亦產。
  以陝西、河南產量最大,品質最佳。
  四川藥材中,尚以帶有老莖的根莖,與茜草根同等使用,商品稱為茜草藤。
  江蘇有以同科植物蓬子菜的根作茜草的代用品,藥材稱為白茜草或土茜草根。
  其外表顏色較淡;橫切面呈黃白色或淡黃褐色,粗者可見到淡褐色同心環紋;切片時如以熱水浸泡,可使水變成淡黃色,茜草根浸水則成淡紅色。
  參見蓬子菜條。
化學成分多及藥理
  【化學成分】茜草的根含紫茜素、茜素、偽紫茜素、茜草色素。
  【藥理作用】①止咳、祛痰作用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劑有明顯止咳和祛痰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但加酒精沉澱後,濾液即無效。
  ②對平滑肌的作用對離體兔迴腸,茜草根煎劑能對抗乙酰膽鹼的收縮作用。
  根的水提取物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產婦口服亦有加強子宮收縮的作用。
  ③其他作用茜草根溫浸液能擴張蛙足蹼膜血管並稍能縮短家兔的血液凝固時間,推測其有輕度止血作用。
  茜草根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桿菌均有一定抑製作用,對大腸桿菌、甲型及乙型鏈球菌無效。
  茜草製劑尚能治療膀胱結石,它對由鎂或銨構成的結石雖有一定的溶媒作用,但對膀胱結石實際上並無多大作用,可能它興奮膀胱肌肉,從而幫助結石的排除。
  對大鼠的實驗性腎或膀胱結石的形成,也有某些抑製或防止作用。
  茜素為一種色素(橘紅色),很早即由人工合成,口服能使尿、乳呈紅色。
  與其他醌類化合物相似,大劑量能降低動物血壓而不影響心臟,有某些利尿及興奮離體腸管(張力則略有降低)的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有抑製作用。
  對膽道無滅菌作用。
  紫茜素對人型結核桿菌之作用很弱。
  紫茜素、茜素對蚯蚓、蝸牛、囊尾蚴、羊的大腸寄生蟲皆有毒性作用,但對鼠、兔、人等毒性很小。
  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膚結締組織的通透性,與蘆丁相似,可能有抗炎作用。
  在小鼠離體小腸試驗中。
  紫茜素、茜素皆無明顯解痙作用。
  茜素尚可用來測定腎功能、研究骨胳生長、檢定與分離細菌及作免疫學研究(抗體吸附劑)。
炮製及性味
  【炮製】茜草:揀淨雜質,除去蘆苗,洗淨,潤透後及時切片,曬於。
  茜草炭:取茜草片,置鍋內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內部老黃色,噴灑清水,放涼。
  【性味】苦,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咸,平,無毒。
  【歸經】入心。
  肝經。
  ①《綱目》:手、足厥陰血分。
  ②《本草經疏》:入足厥陰,手、足少陰。
  ③《本草新編》:入脾、胃二經。
主治功效
  【功用主治-茜草根的功效】行血止血,通經活絡,止咳祛痰。
  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經閉,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黃疸,慢性氣管炎。
  ①《本經》:主寒濕風痺,黃疸,補中。
  ②《別錄》:止血,內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
  主痺及熱中,傷跌折。
  ③《藥性論》:治六極傷心肺,吐血,瀉血。
  ④《日華子本草》:止鼻洪,帶下,產後血暈,乳結,月經不止,腸風痔瘺,排膿;治瘡癤,洩精,尿血,撲損瘀血。
  ⑤《傷寒類要》:治心癉、煩心,心中熱。
  ⑥《珍珠囊》:去諸死血。
  ⑦《綱目》:通經脈,治骨節風痛。
  活血行血。
  ⑧杜文燮《藥鑑》:功專活血,治跌撲癰毒,癥瘕,經閉,便血,崩中帶下,痔漏,風痺,臌脹,黃疸,蟲傷。
  ⑨《綱目拾遺》;《葛祖方》治瘋氣痛,通經下胎,黃疸,瘕痞,蛇傷。
  ⑩《本草撮要》:療黴毒。
  ⑾《現代實用中藥》:有強壯作用。
  適用於小兒及孕婦軟骨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
宜忌
  【宜忌】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畏鼠姑。
  ②《雷公炮炙論》:勿犯鐵與鉛。
  ③《本草經疏》:病人雖見 血證 ,若加泄瀉,飲食不進者勿服。
  ④《本草正》:氣虛不攝血及脾寒者勿用。
  ⑤《本草匯言》:精虛血少者,脾虛胃弱者,陰虛火勝者俱禁用之。
  ⑥《本草從新》:無瘀滯者忌投。
選方
  【選方】①治吐血不定:茜草一兩。
  生搗羅為散。
  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放冷,食後服之。
  (《簡要濟眾方》) ②治吐血後虛熱躁渴及解毒:茜草(銼)、雄黑豆(去皮)、甘草(炙,銼)各等分。
  上三味,搗羅為細末,井華水和丸加彈子大。
  每服一丸,溫熱水化下,不拘時服。
  (《聖濟總錄》茜草丸) ③治吐血:雞血藤膏二錢,三七一錢,茜根錢半。
  煎服。
  (《醫門補要》) ④治衄血無時:茜草根、艾葉各-兩,烏梅肉(焙乾)半兩。
  上細末。
  煉蜜丸如梧子大。
  烏梅湯下三十丸。
  (《本事方》 茜梅丸 ) ⑤治婦女經水不通:茜草一兩。
  黃酒煎,空心服。
  (《經驗廣集》) ⑥治風濕痛,關節炎:鮮茜草根四兩,白酒一斤。
  將茜草根洗淨搗爛,浸入酒內一周,取酒燉溫,空腹飲。
  第-次要飲到八成醉,然後睡覺,覆被取汗,每天一次。
  服藥後七天不能下水。
  (《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⑦治蕁麻疹:茜草根五錢,陰地蕨三錢。
  水煎,加黃酒二兩沖服。
  (《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⑧預防瘡疹:服茜根汁。
  治時行瘟毒,瘡痘正發:煎茜草根汁,入酒飲之。
  (《奇效良方》) ⑨治疔瘡:地蘇木,陰乾為末,重者八錢,輕者五錢,好酒煎服;如放黃者,衝酒服:渣罨疔上。
  (《綱目拾遺》)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鮮茜草6錢(幹3錢)、橙皮6錢,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
  日服2次,每次50毫升。
  或將茜草、橙皮煎汁濃縮壓片,每片0.6克(含生藥茜草,橙皮各0.5克)。
  日服3次,每次10~1.5片。
  皆10天為一療程。
  治療123例,一療程後顯效率為40.7%;兩療程後顯效率為69.1%。
  據觀察,喘息型療效略優於單純型;不吸煙者療效較高;男性顯效率高於女性;年齡小、病程短,病情輕聲療效均較好。
  茜草的止咳作用較強,祛痰、平喘次之,並有一定的消炎作用;服藥後肺部幹、濕性羅音及哮鳴音多數減少或消失。
  半年後隨訪1次,顯效以上為36.6%,復發率為46.5%。
  1年後第2次隨訪,顯效以上仍為33.3%,復發率為65.2%。
  服藥期間未發現嚴重的副作用。
名家論述
①《綱目》
  茜根,氣溫行滯,味酸入肝而咸走血,專於行血活血。
  俗方治女子經水不通,以一兩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名醫別錄》言其久服益精氣輕身,《日華子》言其洩精,殊不相合,恐未可憑。
②《本草經疏》
  茜根,行血涼血之要藥。
  主痺及疸。
  疸有五,此其為治,蓋指蓄血發黃,而不專於濕熱者也。
  痺者血病,行血軟堅。
  則痺自愈。
③《本草匯言》
  茜草治血,能行能止。
  余嘗用酒制則行,醋炒則止。
  活血氣,疏經絡,治血鬱血痺諸症最妙,無損血氣也。
  配歸、芍用,大能有益婦人。
④《本草新編》
  茜草,但止行血,而不補血,宜同補氣之藥以行血,不宜同補血之藥以散氣。
  至於各書言其能補虛熱,且治勞傷,徒虛語耳。
  行血而反能止血者,引血之歸經耳。
  但既引入於各經,即當以補陰之藥繼之,則血出而不再沸,否則血症未有不再發者也。
⑤《本草正義》
  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熱失血之症。
  古今說解,都無異義。
  而《本經》主治,獨以寒濕二字為冠,最為不倫,雖各本無不盡同,然病情藥性,大相矛盾,此必古人傳寫之訛,不可望文生義,曲為附和。
  及痺指血瘀血熱,痺著不行而言。
  茜草寒涼,入血而能通瘀活絡,是以主之。
  古人論痺,本有熱痺一侯,此必不可與上文寒濕連屬讀之,而謬謂可治寒痺、濕痺也。
  黃疸本屬熱症,此則並能清熱逐瘀,繆仲醇謂指蓄血發黃,而不專於濕熱,其說甚是。
  補中以清熱,言熱淫於里,則中氣傷,惟去其熱,清其血,則中得其補,經文最簡,皆當觀其會通,並非泛泛言之。
⑥《別錄》
  止血,以血熱湧洩言之。
  一以清血中之熱,一以通壅積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橫逆。
  崩中亦以龍雷大亢之時而言,如其所失太多,陽氣已餒,即非所宜。
  踒跌必有血瘀,瘀則蘊而生熱,故宜清熱行瘀。
  蠱毒皆南方熱淫之毒,清血熱者必能解毒。
  陳藏器謂蘘荷與茜,主蠱為最。
  惟膀胱不足-證,殊屬費解,姑且存而不論,以俟知者。
  大明止鼻洪,尿血,月經不止,痔瘺瘡癤,皆指火邪太亢者言之。
  又謂治產後血運,則惟肝陽有馀,惡瘀不暢者為宜,而血脫髮暈,必非所宜。
  瀕湖謂通經脈,則以血熱瘀結者為宜,又謂治骨節風痛活血行血,亦惟血熱痺著者宜之,即《本經》之治風痺,《別錄》之主踒跌也。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中國藥典》:茜草
【拼音名】 Qiàn Cǎo
【英文名】 RADIX RUBIAE
【別名】 鋸鋸藤、拉拉秧、活血草、紅茜草、四輪車、掛拉豆、紅線草、小血藤、血見愁
【來源】本品為茜草科植物 茜草 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 根 及 根莖 。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
【性狀】 本品根莖呈結節狀,叢生粗細不等的根。 根呈圓柱形,略彎曲,長10~25cm,直徑0.2~1cm;表面紅棕色或暗棕色,具細縱皺紋及少數細根痕;皮部脫落處呈黃紅色。 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狹,紫紅色,木部寬廣,淺黃紅色,導管孔多數。 無臭,味微苦,久嚼刺舌。
【鑑別】 (1)本品根橫切面:木栓細胞6~12列,含棕色物。 皮層薄壁細胞有的含紅棕色顆粒。 韌皮部細胞較小。 形成層不甚明顯。 木質部佔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線不明顯。 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
(2)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醚5ml,振搖數分鐘,濾過。 濾液加氫氧化鈉試液1ml,振搖,靜置使分層,水層顯紅色;醚層無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天藍色熒光。
(3)取本品粉末0.5g,置錐形瓶中,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茜草對照藥材0.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 再取大葉蒨草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 )-丙酮(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甲醇-水-四氫呋喃(310:90:3)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0nm。 理論板數按大葉蒨草素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大葉蒨草素對照品適量,加甲醇製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粉末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稱定重量,浸泡過夜,超聲處理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計算,含大葉蒨草素(C17H15O4)不得少於0.40%。
【炮製】 茜草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或段,乾燥。
茜草炭 :取茜草片或段,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 苦,寒。
【歸經】 歸肝經。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通經。 用於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痺痛,跌撲腫痛。
【用法用量】 6~9g。
【貯藏】 置乾燥處。
【摘錄】 《中國藥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辭典》:茜草
【拼音名】 Qiàn Cǎo
【別名】 四輪草、拉拉蔓、小活血、過山藤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 茜草 Rubia cordifolia L.的 根 和 根莖 。 春、秋季採挖,除去泥沙,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攀援草本。 莖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 葉4片輪生,其中1對較大而具長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6cm或更長,寬1~3cm或更寬;葉緣和背脈有源小倒刺。 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萼齒不明顯,花冠綠色或白色,5裂,有緣毛。 果肉質,小形,熟時紫黑色。 花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岩石旁或溝邊草叢中。 主產安微、河北、陝西、河南、山東。
【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上側有莖基,下側叢生粗細不等的根。 根呈圓柱子形,波狀彎曲,長工10~25cm,直徑0.2~1cm,表面紅棕色或暗棕色,具細縱紋及少數細根痕。 質脆,斷面平坦,皮部紫紅色,木部淺黃紅色。 氣微。 味微苦。 性寒,味苦。
【化學成份】 根含多種羥基蒽醌衍生物,如茜草素(alizarin)、異茜草素(purpuro-xanthin)、羥基茜草素(purpurin)、偽羥基茜草素(pseudopurpurin)、茜草酸(munjistin) 、茜草甙(rubia,ruberythric acid)、大黃素甲醚等,又分離得升白活性成分茜草萘酸甙Ⅰ及Ⅱ,其甙元為茜草萘酸。
【性味】 苦,寒。
【歸經】 歸肝經。
【功能主治】 涼血活血,祛瘀,通經。 用於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痺痛、跌撲腫痛。 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於熱證出血、經閉腹痛、跌打損傷。 配烏賊骨止血力更強。
【用法用量】 3~9克。 行血通經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附方】 1、吐血。 用茜根一兩,搗成末。 每服二錢,水煎,冷眼,用水調末二錢服亦可。
2、婦女經閉。 用茜根一兩,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豬肝)用茜草根、蓑荷葉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脫肛。 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溫服。
【摘錄】 《*辭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中華本草》:茜草
【出處】 《黃帝內經》載有"四鳥賊骨-藘茹丸",這是茜草入藥的最早記載。 《本經》則載有"茜根",明確了藥用部分為根。 《別錄》指出茜根"可以染絳……生喬山川谷。"《 本草經集注 )雲:"此則今染絳茜草也。東間諸處乃有而少,不如西多。"《蜀本草》曰:"染緋草葉似棗葉,頭尖下闊,莖葉俱澀,四五葉對生節間,蔓延草本上,根紫赤色。今所在有,八月採根。" 《綱目》謂:"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延數尺。方
【拼音名】 Qiàn Cǎo
【別名】 茹藘、茹盧本、茅搜、藘茹、搜、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蘆茹、血見愁、過山龍、地蘇木、活血丹、紅龍鬚根、沙茜秧根、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紅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龍、土丹參、四方紅根子、紅茜根、入骨丹、紅內消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ia cordifolia L.[Rubia akane Nakai]
採收和儲藏:栽後2-3年,於11月挖取根部,洗淨,曬乾。
【原形態】 茜草,多年生攀援草本。 根數條至數十條叢生,外皮紫紅色或橙紅色。 莖四棱形,棱上生多數倒生的小刺。 葉四片輪生,具長柄;葉片形狀變化較大,卵形、三角狀卵形、寬卵形至窄卵形,長2-6cm,寬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脈及葉柄均有倒刺,全緣,基出脈5。 聚繖花序圓錐狀,腋生及頂生;花小,黃白色,5數;花萼不明顯;花冠輻狀,直徑約4mm,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雄蕊5,著生在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室,無毛。 漿果球形,直徑5-6mm,紅色後轉為黑色。 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路旁、溝沿、田邊、灌叢及林緣。
資源分佈: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栽培】 1.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 適應性較強,南。 北各地均可栽培。 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2. 栽培技術:用種於、扦插、分株繁殖。
2.1. 種子繁殖:10月種子成熟採收。 播種期10月下旬或3月上旬,按行距30-50cm開淺溝,條播,覆土壓實。
2.2. 扦插繁殖:四川地區在2-3月,選擇呈圓形而未枯的老藤,剪成3個節以上約33cm長的插條,在己整好的地上,開1.3m寬的畦,按行株距50cm×33cm開穴,深約15-20cm,每穴插2-3根,插條頂端露出畦面,填土壓緊,澆水。
2.3. 分株繁殖:11月上旬或3月,將植株根部挖起,剪去粗根入藥,留下根莖分切成每叢有芽2-3個,並帶有9cm長鬚根的小段,按行株距35cm×30cm,深20cm開穴,每穴栽種1株,覆土,壓實,澆水。
3. 田間管理:苗高30cm左右,應搭支架以利生長。 苗期喜蔭,用油菜、玉米間作,生長期注意鬆上除草、灌溉。 施肥要看苗施肥,以防植株徒長,第1年4月下旬追施人畜糞肥,第2年4月施1次追肥,第3、4年可增施磷、鉀肥。 每年要摘除花軸。
4.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根腐病,6-7月發生,使枝葉調萎,葉片發黃,根部發黑腐爛,逐漸枯死,發病初期,可用2%石灰水或退菌特50%的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射;褐斑病,7月發生,為害葉部,可用l:1:120波爾多液或代森鋅6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射。 白粉病,可用波美0.5度石硫合劑噴射。 蟲害有蚜蟲。
【性狀】 性狀鑑別:根圓柱形,有的彎曲,完整的老根留有根頭。 根長10-30cm,直徑0.1-0.5cm;表面紅棕色,有細縱紋及少數鬚根痕;皮、木部較易分離,皮部脫落後呈黃紅色。 質脆,易斷,斷面平坦,皮部狹,紅棕色,木部寬,粉紅色,有眾多細孔。 氣微,味微苦。
顯微鑑別:根橫切面:木栓層為6-10列細胞,細胞扁平,切向延長,有棕色內含物,栓內層為3-6列細胞,部分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束與根的長軸平行排列。 韌皮薄壁細胞亦含針晶束。 木質部由導管、管胞、木纖維、木薄壁細胞組成,導管直徑20-130μm。 木栓層、韌皮部和木質部三者徑向寬度之比為1:1:4.5。
【化學成份】 1. 茜草根含蒽醌衍生物:茜草素(alizarin),羥基茜草素(purpurin),異茜草素(purpuroxanthine, xanthopurpurin),1-羥基-2-甲基蒽醌(1-hydrox-2-methy1anthraquinone), 1, 4二羥基-6-甲基蒽醌( 1,4-d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去甲虎刺醛(nordamnacanta1),大黃素甲醚(physcion),1-羥基2-甲氧基蒽醌(1-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1,4二羥基2-甲基-5-(或8)-甲氧基蒽醌[1,4-dihvdroxy-2-methyl-5(or 8)- methoxyanthraquinone〕,1,3-二甲氧基-2-梭基蒽醌(1,3-dimethoxy-2-carboxyanthraquinone),1, 3-二羥基-2-甲基蒽醌(1,3-dihydroxy- 2-methylanthraquinone, rubiadin),1, 3-二羥基-2-乙氧基甲基蒽醌(1,3-hydroxy-2-ethoxymethylanthraquinone),2-甲基-1,3,6.三羥基蒽醌(2-methyl-1,3,6-trihydroxyanthraquinone),1,4-二羥基-2-乙氧基羰基蒽醌(1,4-dihydroxy-2-carboethoxyanthraquinone),1-羥基-2-羧基-3 -甲氧基蒽醌(1-hydroxy-2-carboxy-3-methoxyanthraquinone),1-羥基-2-甲基-6(或7)-甲氧基蒽醌[1-hydroxy-2-methyl-6 (or 7)-methoxyanthraquinone],1,3-二羥基-2-甲氧基甲基蒽醌(1,3-dihydroxy2-methoxymethylanthraquinone),1-甲氧基-2-甲氧基甲基-3-羥基蒽醌(1-methox-2-methoxy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4-羥基-2-羧基蒽醌(4-hydroxy-2-carbexyanthraquinone),1,4-二羥基-2-羥甲基蒽醌(1,4-dihydrox-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 ),1-羥基-2-羥甲基蒽醌(1-hydroxy-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3-甲酯基-1-羥基蒽醌(3-carbomethoxy -1-hydroxyan-thraquinone),1,4-二羥基-2-甲基蒽醌(1,4-dihydrox-2-methy-lanthraquinone),烏楠醌(tectoquinone)1,2-二羥基蒽醌- 2-O-β-D-木糖(1→6)-β-D-葡萄糖甙[1,2-dihydroxyanthraquinone-2-O-β-D-xylosyl(1→6)-β-D-glucoside, ruberythric acid],1,3,6-三羥基-2-甲基蒽醌-3-0-(6'-O-乙酰基)-α-鼠李糖-(1→2)-β-葡萄糖甙[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0-(6'-O-acetyl)-α-rhamncoyl-(1→2)-β-glucoside],1,3,6-三羥基-甲基蒽醌-3-O-α-鼠李洛(1→2)-β-葡萄糖甙甙[1,3,6trihydrox-2-methyl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2)- β-glucoside],1,3-二羥基-2-羥甲基蒽醌-3-O-木糖(1→6)-葡萄糖甙[1,3-dihydroxy-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3-O -xylosyl(1→6)-glucoside, lucidinprimevoroside],1-乙酰氧基-6-羥基-2-甲基蒽醌-3-O-α-鼠李糖(1→4)-α-葡萄糖甙[ 1-acetoxy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4)-α-glucoside],1,3,6-三羥基-2-甲基蒽醌-3-O-(6'-O-乙酰基)-β-D-葡萄糖甙[1,3,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6'-O-aceiyl)-β-D-g1ucoside],1,3, 6三羥基-2-甲基蒽醌-3-O-(3'-乙酰基)-α-鼠李糖(1→2),葡萄糖甙[1,3, 6-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3-O- (3'-O-acetyl)-α-rham-nosyl(1→2)glucoside]及異茜草素-3-O-β-D-葡萄糖甙(xanthop-urpurin-3-0-β-D-glucoside )。
2. 萘醌衍生物:大葉蒨草素(mollu-gin, rubimaillin),2-氨基甲酰基-3-甲氧基-1,4-萘醌(2-car-bamoyl-3-methoxy-1,4- naphthoquinone),2-氨基甲酰基-3-羥基-1,4-萘醌(2-carbamoyL-3-hydroxy-1,4-naphthoquinone),去氫-α-拉杷醌(dehydro-α-lapachone) ,呋喃大葉蒨草素(furomol1ugin),二氫大葉蒨草素(dihvdromollugin),茜草內酯(rubi1ac-tone),2'-甲氧基大葉蒨草素(2'-methoxymollugin),2'-羥基大葉蒨草素(2'-hydroxymollugin), 1-甲氧基-2'-羥基二氫大葉蒨草素(1'-methoxy-2'-hydroxydihydromollugin),1',2'-二羥基二氫大葉蒨草素(1',2'-dihydroxydihydromollugin),2-梭甲基-3-異戊烯基-2,3-環氧-1,4-萘醌(2-carboxymethyL-3-prenyl-2, 3-epoxy-1,4-naphthpeuinone),鉤毛茜草聚萘醌(rubioncolin)。
3. 萘氫醌衍生物:2-甲酯基-3-異戊烯基-1,4-萘氫醌-雙-β-D-葡萄糖甙(2carbomeiboxy-3-prenyl-1,4-naphthohydroqunone-di- β-D-glucoside),3-甲酯基-2-(3'-羥基)-異戊基-1,4-萘氫醌-1-0-β-D-葡萄糖甙[3-carbomethoxy-2 -(3'-hydroxy)-isopentyl-1,4-naphthohydroquinone1-O-β-D-glucoside]等。 具抗癌作用的環己肽: RA(rubiaakane)-Ⅰ、Ⅱ、Ⅲ、Ⅳ[14]、Ⅴ、Ⅶ[15]、Ⅵ、Ⅷ[16]、Ⅸ、Ⅹ^[17]、Ⅺ、Ⅻ 、ⅩⅢ、ⅩⅣ[18]、ⅩⅤ、ⅩⅥ[19]。
4. 三萜化合物:黑果茜草萜(ru-biprasin)A、B,茜草阿波醇(rubiarbenol)D,齊墩果酸乙酸酯(oleanolic acid acetate),齊墩果醛乙酸酯(oleanolic aldehvde ac-etate) ;其他:6-甲氧基都桷子甙酸(6-methoxygenipeidicacid)東茛菪素(scopo1eto1, scopo1etin),脂肪酸(fattyacids),β-谷甾醇(β-siiosterol)及胡蘿蔔甙(daucOsterol)等。
5. 另有報導茜草尚含1.3,6-三羥基-2-甲基蒽醌-3-0-木糖(1→2)-(6'-0-乙酰基)-葡萄糖甙[1,3,6 -tri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s-3-0-xylosyl( l→2)-(6'-0-acetyl)-glucoside〕,茜草萜三醇(rubiatriol),及右旋-異落葉松脂醇(iso1ariciresin -ol)。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家兔口服適量茜草溫浸液2-4小時內,或腹腔注射同種劑量之茜草液後30-60分鐘均有明顯的促進血液凝固作用。 表現為複鈣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白陶上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縮短。 茜草炭口服也能明顯縮短小白鼠尾部出血的時間。 茜草還能明顯地糾正肝素所引起的凝血障礙。 家兔口服溫浸液後,在體內可部分糾正肝素所致的複鈣時間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的延長。 正常家兔血复鈣時間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分別為110秒、45秒;單純注入肝素60分鐘後均大於600秒;灌注茜草溫浸液(100%50ml)後90mm,再注入肝素60分鐘後分別為180秒和64秒。 為此,茜草可用於治療因肝素或肝素樣物質過多所致出血疾患。 實驗研究並證明茜草和魚精蛋白。 甲苯胺藍均有抗肝素作用,而後兩者有糾正丹參的抗凝作用。 魚精蛋白、甲苯胺藍及茜草對丹參抗凝桔抗的作用結果:正常對照凝血酶凝固時間為9.5秒,12.5%丹參化血漿50.8秒,1%魚精蛋白縮短34.8秒,而茜草則延長了1.2秒。 提示茜草的促凝作用有其特殊性。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試管內,大葉蒨草素對花生四烯酸(AA)和膠原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很強的抑製作用,IC50約為86.6mmol/L,對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誘導的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性。 2-甲基-1,3,6-三羥基蒽醌對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根強抑製作用,對凝血酶。 AA和PAF誘導的作用雖較弱,但仍有顯著性。 1,3,6.三羥基-2-甲基蒽醌-3-0-(3'-O-乙酰基)-2-鼠李糖(1→2)-葡萄糖甙、異茜草素-3- 0-β-D-葡萄糖甙及異茜草素為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的選擇性抑製劑。
3.升高白細胞作用:茜草的粗提取物具有升高白細胞作用悶。 其升高白細胞的有效成分之一為帶芳香環的酚羧酸甙,該有效成分的衍生物茜草雙酯已有人工合成。 茜草雙酯對正常小鼠、大的白細胞有升高作用,小鼠:次口服2.5mg/只,給藥8小時後白細胞明顯升高,給藥組為對照組的151.9%(P<0.05) 。 犬1次口服200mg/只,給藥6小時白細胞明顯增加,18-24小時達最高峰,48-72小時逐漸恢復到給藥前水平。 茜草雙酯還有促進小鼠骨髓造血幹細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防治環磷酰胺所致狗白細胞減少症。
4.鎮咳法痰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及酚紅排泌法,分別證明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劑75g/kg,有明顯的鎮咳和祛痰作用,但加乙醇沉澱後的濾液則無效。
5.抗菌作用:體外試驗表明,茜草根水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對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和部分皮膚真菌也有抑製作用。 茜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製作用。
6.抗癌作用:茜草根所含的環己肽類化合物RA(rubiaakane)-V10mg/kg, RA-Ⅶ4mg/kg腹腔注射,連續5天,對小鼠淋巴細胞白血病P388均有顯著療效。 RA-V對小鼠淋巴白血病L1210、MM2乳腺癌;RA-Ⅶ對小鼠L1210、B16黑色素瘤、結腸腺癌Colon38、Lewis肺癌、艾氏癌等有明顯的活性。 小鼠體內腫瘤試驗表明,從茜草根提取的有抗癌活性的單體RC-18,能顯著延長P388、L1210和B16的小鼠壽命,但對Lewis肺癌和肉瘤S180無明顯抑製作用。 RC-18抗瘤譜的實驗結果提示, RC-18可能發展成為一種有效的抗癌劑。 此外,2-甲氧基碳基-3-異戊烯基-2,3-環氧-1,4.萘醌和二萘氫醌衍生物體外試驗,對倉鼠肺(V79)細胞、淋巴白血病(P388)和人鼻咽癌細胞(KB)有抗癌活性。 整體試驗中對小鼠腹水型S180有效。
7.對尿路結石的作用:20%茜草(R.finctorum L)製劑餵飼小鼠,能防止實驗性腎和膀胱結石的形成,尤其對碳酸鈣結石的形成有抑製作用。 茜草根提取液給大鼠灌服能明顯提高尿液穩定性,降低尿石形成的危險性,且有一定的降尿鈣作用。
8.對實驗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作用:持續性結紮大的左冠狀動脈前降支,造成人工心肌梗死模型,靜注用不同方法分離的茜草提取物茜Ⅰ、茜Ⅱ200mg/kg,每4小時l次,共3次,均有降低ST段的抬高和縮小心肌梗死範圍的作用。 其中以茜Ⅱ作用最為明顯。 茜草提取物的水溶部分給小鼠腹腔注射可明顯地增加心肌和腦組織中ATP的含量,對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解聚作用。 對麻醉大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使心肌損傷範圍減小,損傷程度減輕,能增加冠狀動脈流量。
9.對平滑肌的作用:茜草根煎劑能對抗乙酰膽鹼所致的離體兔腸痙攣,有解痙作用。 根的水提取物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
10.其他作用:茜草根溫浸液有擴張蛙踐血管的作用。 茜草素與蘆丁相似,能抑制大鼠皮膚結締組織的通透性。
【毒性】 小鼠灌服茜草根煎劑150g/kg,無死亡發生。 羥基茜草素。 茜草素對蚯蚓、囊尾蚴、蝸牛等有毒,但對哺乳動物和人等則相對無毒性。 小鼠口服茜草雙酯澱粉糊200mg無任何毒性反應;腹腔注射油酸乙酯茜草雙酯混懸液的半數致死量為3012.4±66.4mg/kg。 狗長期毒性結果表明,每日口服茜草雙酯5.4g/只,連續90天,未見毒性反應,劑量增至9.6g/只,則出現明顯毒性反應,個別動物死亡。 茜草根提取物對沙門菌屬傷寒桿菌TA100和TA98有致突變作用,主要由其活性物質蒽醌衍化物光澤定(lucidin)所致。
【鑑別】 薄層色譜:1. 取本品粉末(60目)50mg,用甲醇10ml浸泡過夜,超聲波振盪30分鐘,將提取液濃縮至1ml,供點樣用。 另取大葉蒨草甙丙、茜草甙、大葉蒨草甙乙、大葉蒨草甙甲為對照品。 分別點樣於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1:0.1,並以水飽和)展開,日光下斑點顯黃色或橙色。 氨蒸氣熏後,斑點顯紅色。 (檢查蒽醌甙)2. 取本品粉末(60目)100mg,用甲醇10ml浸泡過夜,超聲波振盪30分鐘,提取液稍濃縮,通過小矽膠柱,石油醚-乙酸乙酯(4:1)洗脫出游離蒽醌成分,濃縮至1ml,供點樣用。 另取羥基茜草素、茜草素為對照品。 分別點樣於矽膠6薄層板上,用苯-甲酸乙酯-甲醇-甲酸(3:1:0.2:0.1,並以水飽和)展開。 羥基茜草素為橘黃色,茜草素為紫紅色。
3. 取本品粉末(60目)50mg包於濾紙內,用70%乙醇10ml浸泡過夜,加熱10分鐘,濾過,濾液蒸於,以甲醇2ml溶解供點樣用。 另取茜草萘酸甙Ⅰ、茜草萘酸甙Ⅱ、茜草萘酸為對照品,分別點樣於矽膠G薄層板上,用氯仿-甲醇-異丙醇-甲酸(5.5:2.5:2: 2滴)展開,以15%硫酸水溶液噴後,吹風機熱氣流中烘烤。 茜草萘酸甙Ⅰ為灰色,茜草萘酸甙Ⅱ為紫色,茜草萘酸為橘黃色。
【炮製】 1.茜草( 雷公炮炙論 ):"凡使茜草根,用銅刀於槐砧上銼,日干,勿犯鐵並鉛。"《簡要濟眾方》:"生搗羅為散。"《 聖濟總錄 》:"揀淨銼碎。"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或段,乾燥,篩去灰屑。 生用涼血止血,活血祛瘀。
2.茜草炭《十藥神書》:"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夕,出火毒。"現行,取淨茜草段或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再炒至水氣逸盡,取出,晾乾,涼透。 炒炭後寒性降低,性變收澀,止血作用增強。
3.炒茜草《日華子》:"入藥銼炒用。"現行,取淨茜草段或片,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黃。
4.酒制茜草《 外科啟玄 》:"酒洗。"《 得配本草 》:"酒炒行血。"現行,取淨茜草片與黃酒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晾乾。 每茜草片100kg,用黃酒25kg。
5. 飲片性狀:茜草參見"藥材鑑別"項。 茜草炭形如茜草片或段,呈焦黑色,內部棕褐色。 略具焦糊氣,味苦。 炒茜草形茜草,表面焦黃色。 酒制茜草形如炒茜草,微具酒氣。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酒制茜草密閉,茜草炭及時散熱,防止複燃。
【性味】 苦;寒歸肝;心經
【歸經】 肝;心;腎;脾;胃;心包經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經閉;產後瘀阻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痺痛;黃疸;瘡癰;痔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 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慎服。
1.《 本草經集注 》:"畏鼠姑。"2.《本草蒙簽》:"勿犯銅鐵。"3.《本草經疏》:"病人雖見血症,若加泄瀉、飲食不進者,勿服。"4.《本草正》:"氣虛不攝血及脾寒者勿用。"5.《本草匯言》:"精虛血少者,脾虛胃弱者,陰虛火勝者,俱禁用之。"6.《 本草從新 》:"無瘀滯者忌投。"7.《 本草求真 》:"血虛發熱者忌用。"
【附方】 茜草,《綱目》雲:“陶隱居本草言東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則西草為茜。”西天王草、四岳近陽草,皆為茜草之隱稱也。 茜,亦作蒨,《玉篇·草部》:“蒨,青蔥之貌。”謂其草盛,陶弘景言此草“豐賤”,故“蒨”,當由長勢茂盛得名。 搜,《說文》:“搜,茅搜,茹藘(一作蘆),人血所生,可以染絳。”“人血所生”乃古人虛妄之說。 段玉裁注:“雲人血所生者,釋此字所以從鬼也。從卄鬼,會意。茅搜、茹蘆皆疊韻也。”茹蘆,《說文》作“茹蘆”,按《說文》:“茹,飼馬也。”《爾雅義疏》雲:“今田家名驢馓子,驢喜噉之也。”此名因飼驢而得,字因義類,從“卄”作“茵”,因此茹藘本當為茹蘆。 血見愁及諸”破血”、“活血”等名皆由化瘀止血之功。 其根色紫赤,可用以染絳,故有地血、染緋草、紅根草諸名,過山龍、九龍根、牛蔓等,皆因攀援蔓生而命名。 葉四片輪生,故有四輪草、風車草之名。 《綱目》雲:“數寸一節,每節五葉”(觀察有誤),故稱五爪龍、五葉藤。 因莖葉有倒刺,而有拉拉秧子、鋸鋸草、粘蔓草諸名。
【各家論述】 1.論茜草功擅活血:1.1. 李時珍:"茜草,氣溫行滯,味酸入肝,而咸走血,專於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經水不通,以一兩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綱目》)1.2. 杜文燮:"茜草,療中多蠱毒,治跌撲損傷。吐下血如爛肝,凝積血成瘀塊,虛熱崩漏不止,勞傷吐衄時來,室女經滯不行,婦人產後血暈,治之皆愈。大都皆血家藥也,故血滯者能行之,血死者能活之。痘家紅紫乾枯者,用之幹活血藥中甚妙。外症瘡癤癰腫者,用之於排膿藥中立效。其曰除乳結為癰者何?蓋乳者血之所為也,用此劑以行之,則血行而癰自散矣。"(《 藥鑑 》))1.3. 汪紱:"茜草,色赤入血分,瀉肝則血藏不瘀,補心則血用而能行,收散則用而不費;故能劑血氣之平,止妄行之血而祛瘀通經,兼治痔瘺瘡瘍撲損。"(《醫林纂要·藥性》)1.4. 蘇廷瑰:"茜草,入肝與心包經,二經滯血為病宜此。方書用以療吐血、衄血及尿血、瀉血、諸熱證,意主於從治而導瘀耳,非謂其性涼能止動血也。"(《藥義明辨》)1.5. 蔣溶:"茜草,惟宜血滯,緣血證滯者多也。虛勞亦因於瘀血者多,故宜治之。"(《革金裘本草述錄》)2.論茜草行血涼血為治血熱諸症之要藥:2.1. 繆希雍:"茜草,行血涼血之要藥也。非苦不足以泄熱,非甘不足以活血,非咸不足以入血軟堅,非溫少陽之氣不足以通行,故主痺及疸,疸有五,此其為治,蓋指蓄血發黃,而不專於濕熱者也。痺者血病。行血軟堅則痺自愈。甘能益血而補中,病去血和,補中可知矣。苦寒能下泄熱氣,故止內崩及下血。除熱,故益膀胱。跤跌則瘀血,血行則踒跌自安。涼無病之血,行已傷之血,故治蠱毒。《藥性論》味甘主六極傷心肺,吐血瀉血;《日華於》味酸止鼻洪,帶下,產後血暈,乳結,月經不止,腸風痔瘺,排膿,治瘡癤,洩精,尿血,撲損瘀血,皆取其涼血行血,苦寒泄熱之功耳。"(《本草經疏》)2.2. 張山雷:"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熱失血之證。古今說解,都無異義。而《本經》主治,獨以寒濕二字為冠,最為不倫,雖各本無不盡同,然病情藥性大相矛盾。此必古人傳寫之訛,不可望文生義,曲為附和。風痺指血瘀血熱,痺著不行而言。茜草寒涼,入血能通瘀活絡,是以主之。古人論痺,本有熱痺一候,此必不可與上文寒濕連屬讀之,而謬謂可治寒痺、濕痺也,黃疸本屬熱症,此則並能清熱逐瘀,繆仲淳謂指蓄血發黃,而不專於濕熱,其說甚是。補中以清熱,言熱淫於里,則中氣傷,惟去其熱,清其血,則中得其補。經文最簡,皆當觀其會通,並非泛泛言之。
【臨床應用】 用於血熱妄行之多種出血證。 茜草性寒入血分,能涼血止血,且能化瘀。 凡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均可選用,兼瘀者尤宜。 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證,輕者單用,重者可配小薊、白茅根、山梔子等,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藥神書》十灰散。 治大腸蘊熱之腸風便血,常配黃芩、地榆、槐角等藥,以清腸涼血止血。 治血熱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黃、側柏葉等藥,以涼血止崩;若氣虛不攝,衝任虛損,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黃芪、山萸肉、烏賊骨等藥,以補氣攝血,收澀固脫。 用於瘀血經閉,產後瘀阻腹痛,跌打損傷腫痛,兼熱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涼血。 治瘀血經閉,可單用,或配丹參、赤芍、當歸等藥同用,則可增強活血通經作用;若為血枯兼瘀之經閉,又當配製首烏、熟地黃、川芎等,以養血活血通經。 治產後瘀阻腹痛,屬熱者,常配敗醬草、紅藤、赤芍等藥,以清熱化瘀止痛;屬寒滯者,常配當歸、川芎、炮薑等藥,以散寒暖宮、化瘀止痛;兼氣虛血虧者,常配炙黃蔑、人參、當歸等藥,以補虛化瘀。 治跌打損傷瘀腫,常配紅花、川斷、骨碎補等藥,以活血消腫療傷。 用於風濕痺痛。 茜草活血通經,故亦治風濕痺痛,若屬熱痺者,常配忍冬藤、絡石藤、秦艾等藥,以清熱通絡止痛;屬風寒濕痺者,又當與川烏、獨活、海風藤等同用,以祛風除濕、散寒通痺。 用於黃疸。 茜草涼血清瘀熱而退黃,用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山梔、大黃等藥,以清熱涼血,利濕退黃。 用於瘡癰,痔腫。 茜草能涼血化瘀以消散瘡癰,治熱毒瘡瘍或乳癰,常配蒲公英、銀花、地丁等藥;治痔瘡腫痛,常配大黃、虎杖、地榆等藥。
【摘錄】 《中華本草》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茜草根
內容:(本經中品)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主寒濕風痺,黃膽,補中。
【核】曰︰出喬山山谷,今圃人作畦種蒔矣。《史記》云︰千畝卮、茜,其人與千戶侯
等,言其利溥濃也。季冬生苗,蔓延數丈。方莖中空,外有細刺,數寸作節。每節五葉,似
棗葉,頭尖下闊,七月開花,結實如小椒,中有細子。修事,用銅刀於槐砧上銼細,日干,
勿犯鉛鐵器,勿用赤柳草根,形狀相似,只是味酸澀。誤服令人患內瘴,速服甘草水,其毒
即散。畏鼠粘,汁制雄黃。
【 】曰︰茜即 ,《毛詩》所謂茹蘆,蜀本所謂染緋草也。肝主色,茜色勝,當入肝;
心主赤,茜色赤,當入心。具春升夏出之機,故主補中。俾通寒濕風痺,及色變於色,而致
疸黃也。周官庶氏,掌除蠱毒,以嘉草攻之, 荷之與茜也。而茜功最勝,故別錄用治蠱毒
耳。一名地血,一名茅搜。能入陰分,止內崩吐衄。一名風車草,一名過山龍。先人云︰風
龍肝屬,血乃所藏,西金青木,為用是臧。

本草乘雅半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茜草
內容:茜草,味苦,氣寒,陰中微陽,無毒。入胃、脾二經。止下血崩漏,始跌折損傷,散瘀
血。
女子經滯不行,婦人產後血暈,體黃成疸,皆能治之。但只行血而不補血,宜同補氣之
藥以
行血,不宜同補血之藥以散氣。至於各書言其能補虛熱,且治勞傷後,虛語耳,吾未見其功
也。
或問茜草色紅,何以止血?夫茜草本行血之藥,行血而反能止血者,引血之歸經耳。當
血之 逆行 也,少拂其性,而其勢更逆。茜草之色與血色相同,入之血中,與血相合而同行,遂能引之
歸經,而相忘其非類,此治法之功也。但既引入於各經,即當以補陰之藥繼之,則血安而不
再沸。否則,血症未嘗有不再發者也

本草新編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茜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茜草
內容:《素問》名 茹,又名茹 ,俗名血見愁
苦辛微溫,無毒。
《本經》主寒濕風痺,黃癉,補中。
發明 茜根色赤而性溫,味苦而帶辛,色赤入營,性溫行滯,味辛入肝,手足厥陰血分
藥也。《本經》又以治寒濕風痺黃癉者,是濕熱之邪痺著營分,用以清理邪濕則脾胃健運,
寒濕風痺無所留著而黃癉自除矣。其治女子經水不通甚效。詳《素問》四烏 一 茹丸,治
婦人脫血、血枯。《千金翼》治內崩下血,皆取以散經中瘀積也。病患雖見血證,若洩瀉飲
食不進者勿服。


本經逢原
茜草
內容:通、行血。
色赤入營。氣溫行滯。味酸走肝。而鹹走血。(本經苦寒。)入厥陰血分。(心包、肝。)
能行
血止血。(能行故能止、消瘀通經、又能止吐崩尿血。)消瘀通經。(酒煎一兩、通經甚效。)
治風痺黃膽。(疸有五、黃膽、谷疸、酒疸、黃汗疸、女勞疸、此蓋蓄血發黃、不專於濕熱
者也、女勞疸必屬腎虛、亦不可以濕熱例治、當以地黃、萸肉、山藥壯其水、人參培其氣、
兼陽虛者、薑附肉桂、亦所必用、再隨證而加利濕藥。)崩暈撲損。痔 瘡癤。無瘀滯者忌
投。一名茹蘆。一名血見愁。根可染絳。忌鐵。

本草從新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