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善行教誡
1. 行善快樂多
(1) 團隊中彼此付出,造善業。
(2) 策勵自己行善,使內心力量升起。
(3) 小善累積,體會「人不知而不慍」的快樂。
(4) 遇見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當我們學了廣論,理論上了解了,開始去實踐的時候,大家會不會有種感覺─我們的做法和世間人不一樣,世間是獲取,我們是付出,在付出過程當中,內心上面產生一種很大、很大的鼓勵和快樂。諸位正在推行善行小點滴,不知是否有如此的經驗?在團體中彼此付出,這就造了很大的善業,也是悌道的實踐。(如何實踐悌道精神)
剛開始做的時候,為了策勵自己,哪怕很小的事情都去做,做成了以後心裡會想:「啊!今天,我終於能夠把自己平常認為大而化之、視而不見、找種種藉口推拖的這些事情做好了。」如此提起來以後會很明確的感覺到內心有一股力量生起,然後,這個力量會繼續策勵自己再出發,因此策勵自己有很大的好處。(如何實踐悌道精神)
等到真正開始去做這件事情(行善)的時候,內心當中有不同的感覺─今天我終於完成了我的理念,不要小看這一點,「水滴雖微,漸盈大器。」惡是這樣,善也是這樣。惡跟善不同的地方,惡初期好像無關緊要,最後下了地獄 ;善是小小的地方,感覺有種愉快的心情,然後常常去做,做久了以後,會感覺生活當中內在有種情趣出現;會體會到「人不知而不慍」的快樂,不要人家知道,我自己知道,遇見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內心當中很明確的提升成這種感受。(如何實踐悌道精神)
2. 為何要做善行記錄?
(1) 建立正確的知見,改正行為。
(2) 認真檢點自己的問題,以產生制約的力量。
(3) 拿所學理論衡準自己,提升自己。
(4) 有了願心要行持,記錄善行策勵自己,也和別人切磋。
我們現在為什麼要做善行記錄?如何去做呢?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性都是非善的,無始以來的知見是錯誤的,根據錯誤的知見所造的業九以及長期積累的習性,這個習性也必定要慢慢的才能扭轉過來,故先從知見上面改正,然後根據正確的知見,再去改正行為,這就是我們必須要行善的一個基本原則。(為何做善行記錄)
正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非常強盛,大事情先不談,就拿平常習慣性的小事情來說,我們明明曉得不應該做,可是心裡面就好像提不起來,或者是覺得好像也沒有太大關係,就隨它去了!所以,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制約的力量,我們不大容易改得過來,因此善行記錄真正的重點,就是要很認真的檢點自己的問題在哪裡。(為何做善行記錄)
因為想要普遍的讓更多的同學受用佛法,所以不但是僧團,也很積極的推動在家居士研閱廣論,在研閱的過程中,的確希望有一些理解力比較高的人,能幫助別人。這種作法,是有它必須的要求的,但是不知不覺中,又會推動了鼓勵文字之美及能說善道。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有個非常重要的方式,那就是拿我們所學的理論來衡準自己,所以親身實踐就變得非常重要。為了要去做這件事情,所以每天一定要騰出一部分時間來,檢點反省自己,以便使所學的能應用,能提升自己,進一步才可以去幫助別人。這就是善行記錄的根本意趣。(為何做善行記錄)
有了下品的資糧,然後去數數思惟,數數皈依,到後來會生起「一定要做的心」,這個叫願菩提心。有了願菩提心就要去行,因為決定真正好壞的是我們的業,善業得善果,惡業得惡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做善行,還要把善行記錄下來,以便用記錄的方式來策勵自己的原因。我們可以騙別人,但是拿這個記錄看自己的話,我們比較能夠策勵自己,不願意騙自己,這就是善行記錄主要的功效。進一步有了這個記錄,再跟其他同學切磋琢磨,大家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增長。(為何做善行記錄)
3. 如何做善行記錄?
(1) 晨起發願:為利眾生願成佛。
(2) 依時量、數量、質量訂定項目。
(3) 善行目標有總有別
○1 總:先學三百善。
○2 別:希望把自己最顯著的錯誤改正。
(4) 最好的是內涵及事相都做到。
(5) 善行記錄的最基本原則。
○1 皈依:非世間善,而是皈依三寶後的善。
○2 懺悔:反省、回向和祈求。
○3 發願
(6) 感覺疲掉?千萬不要停,靠著同行克服難關。
原則上,早晨起來,為自己發一個簡單的願,說:「我是為了皈依,我是為了成佛,我是為了…」原則上,成佛是共同的,即使不知道什麼是成佛。好比小孩說:「我要成佛」,也是這個內涵,這點很重要。每天要策勵自己,把「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積諸資糧,為利有情願成佛」念三遍,或者念文字,或者念的時候慢慢去想:「為了成佛,現在理論上面,知見上面,我參加研討班學廣論,以及做很多事情,實際上的行為當中,我去參加義工。」(為何做善行記綠)
到了晚上,可以分時量、數量、質量,內容各位自己訂。「時量」就是說,我今天早晨該起來,這個時候要做什麼,晚上應該做什麼,是不是做到了,做到了就有分數。「數量」是說,我訂出幾個項目來,事相本身是一個形式。「質量」,是做這個事情的內涵,「內涵」是總。有的時候只有事相上面做到了,比較好的是不但事相做到,而且做這件事情的意樂與法相應。(為何做善行記錄)
實踐過程當中,善行小點滴也好,日行一善也好,三百善也好,名稱雖不同,但都有一個很實在的問題,分總、別兩方面來說。總的我建議你們先學三百善,先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我要做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希望自己最顯著的某樣錯誤改正,策勵自己想辦法在一定時間之內改掉自己最大、最基本的缺點。行善剛開始雖然很困難,但是做習慣以後,每天都可以找到很多行善的因緣。(如何實踐悌道精神)
這裡有幾個原則,我認真的告訴各個,怎麼利用這個原則去實踐,你們去用,然後我們來互相切磋琢磨。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必須要把握住幾個重點:第一個「皈依」,這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我們做的重點放在共下士。就共下士來說,通常我介紹人家用儒家的概念,為什麼不用佛法而用儒家呢?等一下我會說明。有了皈依以後,「懺悔」是非常重要的,「懺悔」包括反省、回向和祈求幾個重點。再來是「發願」,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善行實踐的內涵)
以前大家看過書以後,理論了解了,可是很難把理論運用到實際日常生活當中(也就是所謂的修行)。所以我們要全面性的推行善行。每一個同學學過理論以後,只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認真做,經過一段時間,一定會感覺到,原來善行對我們有深遠的意義。當然在做的過程當中,剛開始會很新鮮,但久了以後,慢慢地疲掉了,到最後學得天天做記錄沒什麼味道,覺得老是做些毫無意義的記錄。這種情形一定會有的,有很多人因此就停掉了,千萬不要停!這個時候,團隊就有很大的價值,靠著同行,可以得到很多同學的建議,於是可以找到克服難關的方法。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克服,不要停。(善行實踐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