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散

由兩位藥以上組成,稱之為方劑!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0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香薷散

文章: # 126901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香薷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香薷散
【處方】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薑汁炙熟),各半斤。香薷(去土)一斤。
【炮製】 右粗末。
【功能主治】 治臟腑泠熱不調,飲食不節,或食腥、生冷過度,或起居不節,或路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穀,致令真邪相於,腸胃虛弱,因飲食變亂於腸胃之間,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亂氣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發者,有發熱頭痛,體疼而復吐利虛煩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轉筋拘急疼痛,或但嘔而無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脈欲絕,或煩悶昏塞而欲死者,此藥悉能主之。
【用法用量】 每三錢,水一盞,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連吃二服,立有神效,隨病不拘時。
【備註】 《活人書》方不用白扁豆,加黃連四兩碎,以生薑汁同研勻,炒令黃色,名曰黃連香薷散。
【摘錄】 《宋·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香薷散
【別名】 香薷湯(《聖濟總錄》卷三十八),香薷飲(《仁齋直指>卷三)、三物香薷飲(《醫方集解》)。
【處方】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薑汁炙熟)各250克香薷(去土)500克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祛暑解表,除濕和中。治暑月乘涼飲冷,外感於寒,內傷於濕,惡寒發熱,頭痛頭重,無汗,胸悶不舒,或四肢倦怠,腹痛吐瀉,口不渴,舌淡苔白膩,脈浮濡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酒少許,煎至100毫升,去滓,水中沉冷,連吃二服。
【備註】方中香薷發表散寒,祛暑化濕為君;厚朴化濕行滯,寬中理氣為臣;白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為佐;煎時加酒活血通陽,使藥力通行全身,則邪除而正复。冷服可免藥入作吐。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香薷散
【別名】 黃連香薷飲(《丹溪心法》卷一)。
【處方】厚朴(去皮)60克香薷(穗)45克黃連 60克(後二味,入生薑 120克同杵,炒令紫色)
【制法】 上搗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夏月外感風寒,飲食不節,脾胃升降失常,致成霍亂吐利,腹痛轉筋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慢火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用新汲井水浸極冷,頓服之。藥冷則速效也。
【注意】 煎服時不得犯鐵器。
【摘錄】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3.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