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論消渴

有關內科方面,請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8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仲景論消渴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仲景論消渴
中國中醫藥報 2011-10-19

□ 蔣玉清安徽省亳州市華佗中醫院

消渴為臨床常見症狀,它以口渴明顯為主,但又不盡同於糖尿病,也就是中醫所講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飲,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臨床表現,而《金匱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歸屬於消渴,有口渴多飲,也有口渴不欲飲,但無論什麼情況,它不外乎有五種原因:厥陰之消渴;氣血津液不足之消渴;小便不利之消渴;小便利之消渴;陽明內熱之消渴。

《傷寒論》326條:“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陰病是半表半裡陰證,它以陰虛,津液不足為主,津液虧虛內無津液上承於口,故口渴,但它不是大渴欲飲水數升而不解,消谷善飢,尿多之消渴病,因它只津液虛而無內熱,故稍稍飲水口渴即解。

《金匱要略》消渴篇:“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飲食入胃,經過胃的消化吸收而化生水穀精微,古人稱之為精氣,精氣經脾的運化,經血管而輸送到全身四肢百骸,上承於口則口不渴。那麼如果胃氣虛弱,飲食水穀不能經過胃的消化吸收,胃中則無津液輸送,無津液上承於口,故口渴欲飲。因它無內熱,故不是糖尿病之消渴。當治以健胃生津止渴,方用四君子湯加減,藥用黨參、炙黃芪、白朮、茯苓、山藥、炙甘草健脾益氣,當歸、白芍補血養陰,葛根、天花粉、麥冬養陰生津止渴。

小便不利也能引起消渴,由於小便不利則體內廢水不能夠排出,新水就不能夠吸收,組織裡缺少水分營養,故消渴而不欲飲。《金匱要略》消渴篇:“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又論“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栝樓瞿麥丸主之。”所以因小便不利之消渴,當利小便,使體內廢水去,新水就能吸收,經過脾的運化而使津液上承於口,故口不渴。但利小便用以上兩方當辨方證,對小便不利之消渴而有脈浮發熱之表證,當用五苓散;對小便不利,渴而有水氣,腹涼,而陷於陰證者,當用瓜蔞瞿麥丸,因附子溫裡,能夠振興沉衰,恢復腎的氣化功能,則膀胱開闔有度,使小便利,舊水去而新水吸收,故口渴止。

腎氣虧虛,則腎的氣化功能失調,膀胱開合失司則小便反多,甚至小便失禁。《金匱要略》消渴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因腎陰陽虧虛,治當陰陽並調,故方用腎氣丸,方中用附子,肉桂溫補腎陽,振興沉衰,恢復腎的氣化功能,熟地、山藥、山萸肉以滋腎陰,使腎之陰陽之氣恢復,則小便恢復如常,津液當還胃中,胃中津液充足而能上承於口,則口渴止。

陽明病之消渴類似於糖尿病,糖尿病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陰愈虛則燥熱愈盛,燥熱愈盛則陰愈虛。陽明病內熱偏盛,熱盛傷津,則口渴多飲。《金匱要略》消渴篇言:“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谷,氣盛則溲數,溲數即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又論“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由於胃熱盛,熱則汗出,熱則小便數,津液內竭,故出現口渴多飲。治療當以清熱解渴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參湯加減,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內熱,黨參、粳米、天花粉、麥冬、生牡蠣、炙甘草健胃養陰生津,使內熱清,津液當還入胃中,則口渴緩解。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5.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