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藥亦食話橘紅
到過南潯古鎮的人一定知道,當地有一個著名的點心“橘紅糕”,據說還曾是貢品,專供皇室食用。而東南沿海一帶,“橘紅糕”是一種廣受喜愛,口感清涼,味道甜而不膩的傳統米粉制特色糕點。各地的橘紅糕在形狀、顏色有差別,但是味道、工藝相似。主料有:鮮橘皮、白砂糖、糯米粉。對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狀有一定功效。那麼什麼是“橘紅”?“橘紅”有哪些效用呢?
鄰居劉女士這幾天笑逐顏開,心情特爽,逢人就說她多年的咽炎好了,這也多虧了那橘紅啊!原來,劉女士性情比較急,愛著急上火,有嚴重的咽炎,治療多年,遷延不愈,竟長出了息肉。說話費勁,聲音嘶啞,無意中聽說橘紅治療咽炎效果不錯,就買來泡茶喝了20多天。沒想到真的起作用了,如今感覺舒服多了,說話也“透亮”了,吃東西往下嚥也不那麼費勁了。她很有感慨地說:早知道中醫中藥這麼靈,何必費那麼大的事兒在西醫那兒折騰呢?當然,她的話講得有點片面。
“橘紅”究竟是什麼東西?
通俗一點說,橘紅就是一種橘子皮,也是一味中藥。據典籍記載,橘紅與橘皮(又名陳皮)都來源於芸香科植物柑橘子實的皮。因二者加工不同,分為陳皮與橘紅。橘成熟時採摘,剝取果皮,陰乾稱為陳皮或橘皮。如果進一步加工,去掉橘皮內部白色部分以後,曬乾稱為橘紅。就是說,橘皮去白留紅者為橘紅。宋代韓顏直《橘錄·入藥》記載:“橘皮最有益於藥,去盡脈則為橘紅。”蘇東坡《己丑除日》詩曰:“橘紅安穩近誰傳,鬢雪蕭騷久已然。” 自註:“予舊有腹疾,或教服橘皮煎丸,經月良愈。”
古人早就知道橘紅的藥效,《本草綱目》說:“橘紅溫燥之性勝於橘皮,並兼發表散寒,外感風寒咳嗽痰多者用之為宜。”《藥品化義》記載:“橘紅,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為利氣要藥。蓋治痰須理氣,氣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諸痰藥之上。佐竹茹以療熱呃,助青皮以導滯氣,同蒼朮、厚朴平胃中之實,合蔥白、麻黃表寒濕之邪,消谷氣,解酒毒,止嘔吐,開胸膈痞塞,能推陳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健胃消食等功能,用於脾胃氣滯所致脘腹脹滿、疼痛、噁心嘔吐、不思飲食之症。因其性偏溫燥,故對寒濕阻氣者效果更佳。
現代藥理學已證實,橘紅含有揮髮油、肌醇、維生素B1、黃酮苷等,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能稀釋痰液,有利痰的排出;還可降低膽固醇、降低毛細血管的脆性,以防止微細血管出血。
橘紅與陳皮的功效差不多,所以曾有藥書記載,廣東化州出陳皮,去白者名橘紅。化州橘紅與陳皮氣味形色相似,故又有人稱其為化州陳皮。醫家說,陳皮,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品質較佳,故稱陳皮。陳皮經受霜雪寒冷乾燥氣候,芳香四溢。年久的陳皮很珍貴,傳說過去廣州陳李濟藥店出售貯藏數十年的廣陳皮,用分金戥來稱,足見其名貴。
橘紅以廣東化州出的最為著名,化州橘紅系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藥用部位為未成熟果實和成熟的干燥外層果皮,在產地加工時將橘皮用刀分成兩層,外層為橘紅,內層則為橘白。除了化州產橘紅外,我國有的地區也產橘紅,如浙江黃岩、溫州、衢州,福建閩侯等等,醫藥著作記載的橘紅一般是指化州橘紅,因化州橘紅較為著名,藥效也以化州產的為佳。清代中葉,化州種植橘紅300多畝(約1萬多棵),1985年增至8500畝(約17萬棵)。
美麗的傳說
說起化州橘紅,還有不少美麗的傳說呢。相傳,羅仙翁當年貧病交加,從羅江上游走來,步履蹣跚,一步一喘。好不容易走到羅江口,來到一棵綠葉成蔭的老樹底下,筋疲力盡,再也走不動了。這時,他覺得喉嚨里火燒火燎,胸口氣悶,很想喝水。剛好身旁的小石坑中有點積聚的雨水,他立刻趴下,喝石坑里的水,幾口水落肚,渾身舒坦,就沉沉睡過去了。不知過了多少時辰,他一覺醒來,只覺得喉清肺爽,咳嗽漸止,精神也好了很多。這時,他記起剛才飲的水,他低頭一看,石坑正在樹的根部,坑中的水青黃青黃的,水面飄著不少的花,有很多花已沉於坑底;再抬頭望,這棵老樹正開著滿樹的花,芳香襲人。他明白:就是這橘紅老樹治好了他的病!他想,現在有不少人犯了咳嗽病,何不將橘紅廣為種植,為天下人治病?於是,他在緊挨老樹的地方搭起了一間草庵,住了下來。每天,他剪下老樹的枝條,移植到附近的山地。經過九個春秋的辛勤,山嶺下橘樹成蔭,橘花飄香,橘紅果掛滿了枝頭。他用橘紅花、橘紅果,給人治病送藥。後來,一個皓月當空夜晚,突然空中笙鼓聲動,一頭白牛凌空而下,落在老人的身邊。老人背起了藥蔞,跨上牛背,為天下人治病去了。後來人們知道,這老人就是羅仙翁。
為了紀念羅仙翁,化州百姓在城東門一側建起了羅仙門和華嚴庵。庵門楹聯寫的是:“韻事憶當年橘樹千枝經手植,仙踪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棲。”
1921年,桂系李宗仁與廣東軍閥陳炯明大戰,兵士多有中暑咳嗽、吐洩不止,經明人指點,飲用橘紅茶水,兵士痊癒,一舉擊潰陳炯明。1965年,李宗仁從海外歸來,曾特地來化州看橘紅。
橘紅、陳皮、化橘紅三者是一回事嗎
陳皮、橘紅及化橘紅因同源、類似,在臨床應用中比較混亂。人們經常將橘紅與橘皮(陳皮)混為一談,或將化橘紅作橘紅用。也有人認為橘紅即橘皮。其實,陳皮、橘紅及化橘紅是200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三種不同中藥。在臨床應用上也有所不同。李時珍說:“橘皮紋細色紅而薄,內多筋脈,其味苦辛,……柚皮最厚而虛,紋更粗,色黃,內多膜無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別之,即不差矣。”可見古代本草就指出橘有多種不同品種。現商品化橘紅以毛橘紅為正品,光橘紅也作化橘紅入藥。化橘紅,即化州橘紅,外皮淡紅色。有一種猶為世所重,每個五片如爪,中用化州印,名五爪橘紅。化州的李家園、賴家園等地土壤中富含礞石和鎂元素,花果絨毛柔濃可愛,氣味芳香沁人,其果實所製橘紅品質尤佳。三者類似,但不是一回事兒,在功效上也不盡相同。《本草綱目》說橘皮“和中理胃藥則留白,下氣消痰藥則去白”;化橘紅無發散之性,兼能消食,咳嗽痰多又兼食積或消化不良者用之較宜。李時珍還說:“柚子皮厚,味甘不如橘皮,味辛而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就是說,一個“溫”,一個“冷”,需要掌握。
據專家介紹,橘紅亦食亦藥,無論是當藥還是當茶,泡水飲用即可。取橘紅3克切片,用開水泡5分鐘即可飲服,可以反复沖泡幾次,到沒什麼滋味為止。喉嚨有痰不用加糖,乾咳無痰加糖效果更好,這茶水俱有潤喉、消炎、潤肺等功效。另外,可在醫生指導下,或研末燉湯,或加冰糖、雪梨等其它成分,治療不同疾病。
|作者介紹|
譚敦民,發表《認識危險因素,積極預防中風》、《冬春進補誤區知多少》。
來源:養生月刊(2011-11)
亦藥亦食話橘紅
介紹單味藥物!
前往
- 一、公開亭
- ↳ 1‧公告版
- ↳ 2‧自我介紹版
- ↳ 3‧論壇教學版(版上使用說明)
- ↳ 4‧建議區(問題反映)
- 二、岐黃懸壺居
- ↳ 1.針灸(穴道按摩)
- ↳ 2.藥物
- ↳ 中藥
- ↳ 青草藥
- ↳ 3.方劑
- ↳ 4.診斷、醫理、病理
- ↳ 5.內科
- ↳ 6.養生
- ↳ 8.婦兒科
- ↳ 西醫婦兒科
- ↳ 9.傷科、眼科、外科(按摩、刮痧)
- ↳ 傷科
- ↳ 外科、喉科
- ↳ 推拿、按摩、刮痧
- ↳ 中醫眼科
- ↳ 西醫眼科
- 三、醫學報導區(市面報章雜誌)
- ↳ 1.中醫報導
- ↳ 2.西醫報導
- ↳ 3.西醫病理、醫理
- ↳ 4.經驗分享區
- ↳ 5.健康操(健康功法)
- ↳ 6.美麗世界
- ↳ 7.綜合版
- 四、心築情巢
- ↳ 1.時光倒流
- ↳ 攝影、相機
- ↳ 湖光山色、唯美映簾版
- ↳ 個人秀版
- ↳ 珍藏版
- ↳ 2.哈拉區(我有話說說)
- ↳ 祝福(真情留言板)
- ↳ 真心話大考驗
- ↳ 世界(網路)趣聞、異聞
- ↳ 大家抱抱版(吐苦水)
- ↳ 3.星相命理
- ↳ 十二星座
- ↳ 命理、生肖、卜(卦)
- ↳ 相學
- ↳ 4.佳文共賞
- ↳ 5.生活分享DIY
- ↳ 6.音樂
- 五、琉璃仙境
- ↳ 1.木本植物區
- ↳ 2.草本植物區
- ↳ 3.水生植物區
- ↳ 4.球根區
- ↳ 5.多肉植物區
- ↳ 6.輕鬆話園藝
- 六、心靈饗宴
- ↳ 福智佛教團體|福智廣論
- ↳ 開示
- ↳ 福智僧團
- ↳ 福智訊息
- ↳ 經典、儀軌、咒
- ↳ 讚頌
- ↳ 作師所喜、正行供養
- ↳ 非官方討論
- ↳ 第17屆印度請法團視聽組
- ↳ 遠離那落迦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 ↳ 南山律在家備覽
- ↳ 佛論
- ↳ 道論
- ↳ 儒論
- 七、參考區
- ↳ phpBB參考區
- ↳ phpBB3.3.x
- ↳ phpBB3.2.x
- ↳ phpBB3.0.x
- ↳ phpBB2
- ↳ 架站
- ↳ 竹貓星球
- ↳ phpBB 简体中文社区
- ↳ Joomla
- ↳ joomla英文官網討論區
- ↳ 電腦軟體相關
- ↳ 手機相關討論區
- ↳ 聊天室、測試版及資源回收筒
- ↳ 花坊論壇
- ↳ BNW時尚資訊網
- 友情連結網站
- ↳ 福智佛教團體網站連結
- ↳ 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 ↳ 福智全球資訊網
- ↳ 福智佛教基金會
- ↳ 全球廣論 II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淺釋
- ↳ 澈見網路電視台
- ↳ 福智台北學苑
- ↳ 福智法人
- ↳ 福智之聲
- ↳ 福智文教基金會
- ↳ 福智讚頌
- ↳ 里仁為美(里仁商店)
-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 ↳ 精采人生成長學坊
- ↳ 法龍寺
- ↳ 網站推薦
- ↳ 梅珍香
- ↳ 千手互助網
- ↳ 岐黃中醫論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