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廣 II】1~100講 (廣海明月)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31講-讀聖賢書,立聖賢志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31講 32講 33講 34講 35講 36講 37講 38講 39講 40講 41講 42講 43講 44講 45講


🍃廣海明月0031講🍁讀聖賢書,立聖賢志


1B-31講_手抄1冊 P28-L2~ P28-L9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31 (2018-07-16 ~ 2018-07-18)
標題 | 讀聖賢書,立聖賢志
音檔 | 1B 21:31 ~ 22:26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8-L2~ P28-L9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8-L1~ P28-L8 )
手抄段落 | 剛才那個比喻……一門深入。


🍃廣海明月0031講🍁讀聖賢書,立聖賢志


真如老師講授
  好,上一節課我們學到:我們想要建一個摩天大廈,但是「雖然現在沒有這個力量,但是沒關係嘛,我一步一步來,我一定要從那個基礎造好」。所以當我們沒有力量的時候,師父給出了「沒有關係嘛!」這樣一個雲淡風輕的回答。那麼「沒有關係」之後的路是什麼呢?居然是「一步一步來,從基礎造好」。那我就會問說:一步一步來,我就會有力量嗎?00:40

  然後師父下面又回答說:如果你造好了第一層樓,你就可以在第一層樓上安住;如果造好了第二層,就可以在第二層安住。實際上在我們的內心中,當我們修習善法的時候,注意到腳下的次第:首先學會觀察,觀察點在於觀察我的心朝著什麼樣的造業方向,我的思路是什麼?彷彿有一面明鏡,我們攬鏡自顧,會看到:哎!我的臉是怎麼回事?我心靈的臉孔是愁雲慘霧,還是朝氣蓬勃?面對這種狀況,是不是總有路?是不是每一次都是可以看到腳下?實際上師父告訴我們的經驗是,每一次你覺得絕望的時候,腳下都有路的,永遠都有路的,而且那一條路是一條好路!一定要踏上好路,才能越來越好、才能越來越有爆發力,我們的心才能越來越強大。01:42

  所以上面師父用了挖馬路啊、重新蓋房子啊等等這些喻。那接著再聽一小段:01:49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剛才那個比喻,雖然是好像很可笑,實際上,我想我們人人感受得到。那麼,現在我們修學佛道,也是如此。所以宗喀巴大師在這個地方示現給我們看,他們很多當年印度的大德,都是這種風格。所以我們目前,我在這地方要特別說明這件事情的道理,也就是這樣。在我們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就應該對這個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不過,這個地方並不是告訴我們說,我們要學宗喀巴大師這樣──他是一個密的,我們也是要密。不!這個意思是說,你對整個的教法有了圓滿的認識,把你的目標確定好了以後,那時候你進一步選你現在相應,應該走的路。比如對我們現在來說,我們應該走的淨土,那時候,你才是走淨土,一門深入。02:48
  師父說:「剛才那個比喻,雖然是好像很可笑」,我想在最開始聽第一輪的時候,可能聽到這裡,很多同學也會覺得很可笑。想一想聽第一輪的時候,會不會有可笑的感覺?但是再聽的話,聽到師父說:「雖然好像很可笑」的時候,就會寒毛直豎。為什麼呢?剛才師父用那個譬喻呀,其實就在說一條成佛的近路和成佛的遠路。這涉及到我們在輪迴裡,到底經歷怎樣的曲折、怎樣的痛苦,才能達到離苦得樂的究竟目標?還是有一條直路,用最小的辛苦、最小的代價,就可以走到那個最美的地方?實際上,聽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覺得好笑的。03:43

  但是如果只聽師父舉這樣的例子──挖馬路啊、造房子,我們會覺得:這個人怎麼會這樣做呢?自己蓋好的房子又拆掉。但師父說:「實際上,我想我們人人都感受得到。」就從這樣一個我們可以看到、可以感覺到,但聽起來有點不正常的例子,讓我們注意到我們內心中,自己覺得很合理,實際上拿正理去衡量,會覺得好像瘋了、好像傻了一樣的那樣一個認知──對自己離苦得樂之路的目標的那種認知。所以今天讀到「雖然好像很可笑」,我心裡的感覺是反的,一陣酸楚啊!如果沒有師父透過這樣一個平凡、司空見慣的例子,來講這麼深的一個道理,我們如何能從《菩提道次第廣論》一開始的時候,就意識到要成佛的這件事啊!04:45

  所以師父又舉了說:「宗大師在這個地方示現給我們,當年印度的大德也都是這種風格。」請問:哪一種風格呀?你們有思考嗎?大家小組研討的時候,有沒有討論是哪種風格呀?後來師父說:「在我們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對這個教法」,注意!「我們開始的時候,就應該對這個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對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怎樣能做到呢?比如說一本《菩提道次第廣論》,你怎樣對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呢?一定是把它都看過吧,把它都讀過。你不能說翻了其中的一頁你就完整地認識了,所以一定是有一個經年累月這樣長期學習的過程,然後才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完整的認識之後,師父在這裡邊說:「對整個的教法有圓滿的認識,把你的目標定好了之後」,進一步才選相應的,說淨土啊還是學什麼呀,再選相應的。05:54

  請問:看了這整本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對這個教法有圓滿的認識之後,就能確定目標了嗎?為什麼我們對於教法有了圓滿的認識,就可以確定目標呢?那沒確定目標的,都是沒有對教法產生圓滿的認知嗎?你們的討論是怎樣的?那麼為了確定目標,我們才對整個教法要有圓滿的認識嗎?有在聽問題嗎?還是這三個問題粘在一起了?沒有吧?06:28

  所以,又開始出現了!你看看,師父從舉那個鐵皮屋、鐵皮釘一釘,到摩天大廈,到這裡又出現「把你的目標確定好」,所以目標可以認為是一個人的志向嗎?那麼是否是對整個教法有圓滿的認識之後,我們就可以有志向?因為聽了那麼多、看了那麼多,當然要選最好的!當然要選對自己和對我所有愛護著的人們、愛護著的生命一條最好的路啊!因為離苦得樂就是我們的本能嘛!一定要去選一個最好的,因為最好的才不虧了這一生乃至生生世世我對真理的追求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對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圓滿的認識這件事,和目標息息相關!07:24

  所以讀聖賢書才能立什麼?立志做聖賢,對不對?那現在我們是讀聖賢書吧!此時此刻的你,是不是在讀聖賢書?那會不會立聖賢的志向?那麼聖賢的志向,一定不只是為了讓自己離苦得樂的,只管自掃門前雪,那肯定當不了聖賢,一定是兼濟天下的。他的認識、他的才華、他的才能,不僅僅是饒益自己而已,而且成滿很多很多有情離苦得樂的願望,去幫忙他們,跟他們做同行善友,去幫助一切,這才是聖賢的志向!08:10

  那麼再反過來問大家:這個志向好像很難立,但是如果有一個願意幫忙所有的人,還有一個只願意顧自己的人,那你願意跟誰交朋友呢?你覺得跟誰交朋友你會比較賺呢?一定是樂於助人的那個朋友,你比較願意交吧!因為萬一到了什麼為難的時刻,那個朋友一定會對你伸出援助之手,甚至他會為了你捨卻自己。一定是這樣的摯友最難忘吧!最可交!所以看起來我們喜歡這種人,而且我們從骨子裡熱愛這種人,因為這種人在生命裡多好呀!到什麼時候他都是我們的力量、都是我們的溫暖呀!09:04

  所以並不是因為菩薩或者佛道之難我們沒有去選,是不是我們沒有對整個教法有圓滿的認識,所以沒有確定好目標?師父在這一小段,是否揭示了一個這樣的道理?那麼這樣的道理說明什麼?就說明了在確定志向的時候,我們讀經典、學經典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再一次要跟大家每天研討全廣,因為很多人學了很多年之後,認為《廣論》是否都學完了,沒什麼好學的了。但是真的是沒什麼好學的嗎?還是我們的學習停滯不前了?那麼學經典既然這麼重要的話,無論我們多麼忙,是否應該在自己的生命中把學經典這件事固定下來?讀經典、讀聖賢的書、學做聖賢,這件事是不是我們生命的頭等大事?如果是的話,而且你也這樣做了,那你想想師父該多開心啊!10:0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32講-每天聞思教典,找到當下一步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32講🍁每天聞思教典,找到當下一步
1B-32講_手抄1冊 P28-L2~ P28-L9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 0032講🍁每天聞思教典,找到當下一步


:wan:
講次 | 0032 (2018-07-19 ~ 2018-07-22)
標題 | 每天聞思教典,找到當下一步
音檔 | 1B 21:31 ~ 22:26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8-L2~ P28-L9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8-L1~ P28-L8 )
手抄段落 | 剛才那個比喻……一門深入。


  在每一行字、每一行字,師父都在引導著我們的志向──千萬不要淹沒在個人的喜怒哀愁之中,一把琴只為自己的苦樂而歌唱,應該去看到更多更多的有情。而且當我們完成幫忙別人的時候,注意喔,注意!有時候你突然發現,其實是那個人幫了你,你心裡怎麼也過不去的那個坎兒、那個糾結,在幫他的過程中,不知道為什麼你穿越了。00:37

  我提一個反的:「哎呀!我沒幫人還好,越幫人是非越多,我這生命是過得越來越痛苦啊!」事實是這樣的嗎?你們在點頭嗎?我沒有看到。是在點頭嗎?有人點頭、有人搖頭。00:56

  那麼可能你在幫別人,越幫你自己問題越多,為什麼呢?因為原來你不出去看看隔壁家在做什麼,後來看隔壁家:哇!老人要養;又隔壁家,小孩要帶;後來看到在前面人家,那個寵物狗狗生病了,我還得帶牠去醫院。你開始幫忙很多很多人,這時候你發現什麼?你亂了,你步伐亂了、心亂了,所以你的苦也就多了。你的苦多了是為什麼呀?因為你承載了比你自己原來多的重擔。但別忘了,這個時候你的心也比原來強大了。一旦你突破了這個關口之後,你就會去承載更多的人;或者你可以站在此處欣賞自己,你發現:哎!我已經超越原來了。因為終究只為自己活著,不是什麼愉快的事吧!01:48

  所以就像師父說的,你沒有力量承載那麼多──注意喔!現在考試開始了,你有沒有意識到我在考試啊?「哎呀!幫忙幫這麼多,越幫越苦啊!怎麼怎麼……。」接著說:「我沒力呀!崩潰!」「爆掉了!」對吧?什麼東西爆掉了?正念爆掉了嗎?那你就慘了!我們要把那種虛弱爆炸掉。所以還是那樣,沒力了,沒力了怎麼辦?想想師父說什麼來著?「啊,沒關係,一步一步來!」那請問:我們幫很多人覺得痛苦,這時候你的第一步是什麼呀?奠定自己的發心。不要認為越幫別人我的生命就越亂,問題不是出在我們幫忙別人,而是出在我不太會在幫忙別人的時候調整自己。02:35

  那麼腳下的第一步是什麼?要調整自己,而不是幫忙別人這個方向錯了。因為早晚我們都要選擇幫忙別人,幫忙別人自己才能夠沒那麼「我愛執」,才能夠最終地從一個「我」中徹底地脫殼出來,才得到自在呀!所以最終會選擇這樣,最終會學習從利他中,我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歡樂。03:02

  所以是幫忙別人錯了,還是幫忙別人的時候我不會調解自己?那我就學習調解自己、調整自己就好了,而不要放棄這正確的方向。譬如一個小孩上學他很有壓力,他每天很有壓力,他說:「那我不要上學了!」還是去調整這個壓力,跟老師談啊、跟父母談啊,或者怎麼樣去調解這個壓力?因為終歸得上學嘛!03:26

  不知道你們現在聽了怎麼想?每個家裡都有點為難的事吧!如果聽到此處的話,家裡的那個難事在進行著,但是你一個生命裡的偉大的目標也在進行著,這就是什麼呢?這就是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學習文殊的教法,而且有師父這樣這麼細密的解釋,完完全全要我們一次、再一次地針對內心。03:53

  其實我曾經跟師父不只一次地問過,我說:「師父,《廣論》的講解方式,師父為什麼是採用這樣的方式講?」師父說:「要講到大家能夠體會得到,不然用不上,沒感覺,大家會學嗎?會想學嗎?」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從沒感覺到有感覺、到產生強烈的希求心?就是真的要拿這樣的理路,來調整自己的內心。04:24

  所以學這一小段的時候,我希望大家收攝為:如果能夠對教法進行圓滿地認識,我們終究會確定生命的正確目標;確定了正確的目標,我們就走出非常正確的一步。04:41

  那我們說:現在還沒確定,或者現在正在確定的怎麼辦啊?那就正確地聞思下去。就是每天要來聽,要繼續地到這個時間,打開、聽、開始學習!這樣經年累月地學習之後,我們對教法聞思的習氣就會養成。然後從一本《廣論》下去,我們就會想要翻很多很多教典,比如說你可能去看《華嚴經》啊、《法華經》啊、《楞嚴經》啊,很多經典、很多論。尤其是我們現在寺院的法師學五大論,以後大家會聽到很多很多論。很多很多的經論裡,都再再地會重複這個主題,那個時候我們就會建立一個思惟的習慣性。就像師父說的:現在沒力氣怎麼辦啊?沒關係嘛!開始走腳下的一步。05:30

  走腳下的一步就會慢慢變成有力嗎?會的!因為我們的腿──我們的思惟,經過強力地訓練之後,它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力。為什麼呢?因為「心無自性,法爾如是」的道理。朝著什麼方向去就會有什麼,朝著什麼樣的力度去串習就會出現什麼,這就是「如是因結如是果」的道理。如果是苦因,就會結苦果,樂因就會結樂果。那麼大家想一想:現在你聽聞教典是個苦因,還是樂因呢?如果是樂因的話,那你就該很歡喜呀!那麼再想想平常生活的時候,就不要種苦因啊!06:13

  所以在整本的《廣論》,在師父字裡行間的講解中,都再再地提醒我們要注視到當下的一步在種什麼?就是要看著那個陌生人,那個陌生人是誰呢?就是自己呀!要辨認出自己當下的腳,在朝著什麼樣的方向。怎麼樣去確定這個方向呢?每天聽《廣論》來確定啊!不停地透過教典的聞思,這樣來確定當下的一步對不對。06:42

  所以對我們的心來說,永遠都有朝向最完美方向的這樣一條路,希望大家好好走下去!無論你現在對你自己滿不滿意,你都可以找到一個當下的一步,扎實地踏上去,開步走!有困難解決困難,不要動輒談放棄、談逃走,因為那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業力不是用逃來解決的。比如說惡業要修懺悔的、善淨之業要去造作的,各有各的對治法。逃跑能逃到哪裡去呢?07:23

  所以非常非常地隨喜大家能夠一起學《廣論》,不管你在哪裡,都好好地加油!謝謝!07:31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33講-有圓滿認識再念佛,才是萬修萬去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33講🍁有圓滿認識再念佛,才是萬修萬去

1B-33講_手抄1冊 P28-L10 ~ P29-L2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33 (2018-07-23 ~ 2018-07-25)
標題 | 有圓滿認識再念佛,才是萬修萬去
音檔 | 1B 22:26 ~ 23:20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8-L10 ~ P29-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8-L9 ~ P29-L1 )
手抄段落 | 那你會說……所以我要去!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很開心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光。非常希望大家在全廣共學之前,把師父的帶子自己先聽幾遍。因為這樣聽過之後,跟同學研討,你會在其中提出一些問題,也會聽到其他同學的觀點,這樣你對師父所闡述的這一段的意思,就會有一個了解,其中的疑問也非常清楚,甚至對這一小段思路到底是怎樣延展的,就會有一個思擇的方向。00:40

  有很多同學回饋說:「啊!先聽了之後,再聽全廣的時候,會發現有的時候思路的方向是不一樣的。」發現思路不一樣的時候,大家就會鎖定:欸!這個有什麼不同之處呢?你會發現,每一節課都會在你原來的研討和理解程度上,有一個更深入的思考。01:07

  非常希望大家把你思考的議題寫信給我,因為我都可以看到你們的回饋。有很多同學寫了很多回饋,我是非常非常感動的。這麼多年學習《廣論》,信仰已經深深地根植在很多同學的內心。發現大家對師父所宣講的《廣論》,有這樣始終如一的熱忱,在我們這個共學的大班,我也會滿懷熱情地一直研討下去。01:37

  好,今天還是要注意發心,要把我們的續流慢慢地靜下來,發心為求無上正等菩提,為了將無窮無盡的有情從生死的流轉中救拔出來,我必須去成佛;為了成佛,一定要種成佛的因;成佛的因,必須聽聞佛法才會了解。02:07

  聽聞的時候最重要的事,大家記住──要專注!因為通常都在忙別的事情,一下子把教典打開的時候,可能無法將你的續流專注,但是這個是可以訓練的。訓練到你從一個忙碌的頻道,一下子進到學習教典的頻道,頃刻間就可以全神貫注,其他的就拋開了,這是可以訓練的。訓練久了之後,我們只要一聽到師父說法的聲音,立刻就全神貫注。02:42

  好,那麼現在我們再來聽一段。注意喔!注意!不要走神,開始!02:50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那你會說,同樣是淨土,你這個淨土,跟我這個淨土有什麼不一樣啊?不一樣,差得很大。平常我們現在念佛的人,聽見了念佛,趕快!往往就說,我只要念得去就好了,弄個下品下生。結果你念了半天,下品下生都不一定去得了,這是個事實。現在這裡我們說,萬修萬人去,這個法門,對不對?對!淨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可是現在,一萬個人修,有幾個人去啊?找不到幾個,這是個事實。那麼現在照這個法門做,有什麼好處呢?你有圓滿的認識了以後,第一個是萬修萬去;第二個,要去的目的也不一樣。我本來說,我只要去就行了,現在不是,我要成佛,不但要自己解決,而且幫助一切人解決。可是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起見,選我現在最相應的念佛的路子,這樣的情況,所以我要去!03:46
  很快就聽了一遍,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印象?第一個問題,說:「同樣的是淨土,你這個淨土,跟我這個淨土有什麼不一樣啊?」「我這個淨土」是什麼意思啊?想一想有什麼答案。這就要回憶上節課師父講的,那你在手抄上就要看上一段,對不對?哪種淨土啊?不知道你們的答案是什麼?因為上節課學了「摩天大廈和匆匆忙忙地蓋一個鐵皮屋」這兩個喻。說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就應該對整體的教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完整的認識之後,確定了目標,然後進一步選自己相應的,就是淨土。對教法有整體完整的認識,確定了什麼目標?成佛的目標,對吧?所以「我這個淨土」,師父是指這個。04:56

  然後接著說:「不一樣,差別很大!」一個沒有廣大聞思、沒有確定目標,另一個是確定了目標,進行了對佛法總體的認知。下面師父說:「平常我們現在念佛的人,聽見了念佛,趕快!往往就說,我只要念得去就好了。」注意!「趕快!」就是匆匆忙忙的心態。他說:「為什麼要趕快呀?來不及了!生命無常,剎那剎那地向老死奔逐啊!能夠知道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能夠對極樂世界生起這樣的嚮往和信心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趕快念!」所以就開始念。他生起個什麼樣的志向呢?「我只要去極樂世界就好了,哪怕下品下生。」還有說:「哪怕在極樂世界的邊地都行,只要能去極樂世界,當然就逃開了生死輪迴了!」就立一個這樣的志向。05:57

  注意喔!他的志向是什麼?下品下生也行!對不對?甚至我們討論過,有的居士說:「邊地也好啊!」想要去下品下生,甚至邊地都可以,只要去了就好。注意!「結果念了半天,下品下生都不一定去得了。」我們懷著這樣的志向,可是我們卻沒有達到這樣的志向。師父接著說了一句話:「這是個事實。」06:25

  實際上這件事就會問一問:有多少人能在生死關頭提得起一句佛號?就像我們老學員學過的皈依那樣──「晝夜見世依」,就是白天、晚上、病中、苦中,或者難以忍受的疼痛,還有跟家人的愛別離苦等等很多很多痛苦交織在一起的時候,也沒有多少力氣,有的是受盡了病苦的折磨;那個時候提一句佛號、提一個皈依的心──對阿彌陀佛的信心。那個時候功夫能不能用得上?所以萬修萬人去的法門,師父說:「到底有多少人去呢?」這是一個現象。07:21

  接著師父說:「那麼現在照這個法門做,有什麼好處呢?」哪個法門呀?就上節課師父立出的宗──先對整體的教法有廣大的聞思。對吧?「有什麼好處呢?」看看師父又給我們看好處,說:「你有圓滿的認識了以後,第一個是萬修萬去。」欸!實現了,淨土法門萬修萬去。聽到此處大家會不會有疑惑:真的是有圓滿的認識就會萬修萬去嗎?為什麼呢?08:03

  這就涉及到對佛法的圓滿認識到底是什麼?比如說首先極樂世界到底是什麼?阿彌陀佛他有多少功德?我們對我們的皈依處,我們最後要去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淨土,到底有一個什麼樣的了解?對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乃至念死無常、三惡趣苦,然後皈依,全部都了解了?皈依的時候有皈依二因,兩種因如果堅固的話,那麼我們皈依所獲得的利益就會非常非常地殊勝和圓滿。所以師父在這裡說「萬修萬人去」,真的嗎?難道說有了圓滿的認識之後,第一個就萬修萬人去,後面還有不一樣的嗎?注意喔!這是大德高僧說的,他不是隨便講講的,我們可以帶著這個疑問,然後向下學。09:08

  在這裡邊我再提一點:學了經論十五年到二十年,對於所有成佛的次第、對經論大大小小的差異性,乃至很細微的抉擇都了然於心的這樣一個人,他念一句阿彌陀佛會不會是不一樣的?有了圓滿的認識之後,他是怎麼念的?首先要知道念的時候不要昏沉、散亂;再一個,知道什麼叫「發菩提心念佛」,跟阿彌陀佛的願心相應。因為阿彌陀佛建造極樂世界,不是為他自己建的,是為了芸芸眾生早日離苦、早日得樂而建的。如果能夠學經論,知道成佛的核心就是菩提心,那麼和阿彌陀佛相應的心一定是菩提心!雖然阿彌陀佛的淨土裡邊,不發這樣的大菩提心也可以去,但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是這樣嗎?那麼佛陀的希願到底是什麼?善知識的希願到底是什麼?所以就談到了「目的性」。注意聽,不要走神喔!不要走神!10:20

  「第二個,要去的目的也不一樣。」注意!談到了目的。欸!去極樂世界還有其他的目的嗎?不就是早日脫離生死輪迴嗎?目的也不一樣!說:「我本來是說,我只要去就行了!」對不對?只要去極樂世界就能逃脫生死輪迴,因為生死輪迴所受的六苦、八苦、三苦,實在是苦不堪言!所以去極樂世界就好了。注意喔!師父又說了:「現在不是,我要成佛。」注意!目的出現了。開始沒有廣大聞思的時候,目的是我只要去就好了,後來有了圓滿的認識之後,他產生了轉變──為什麼要去極樂世界呢?因為要成佛。為什麼要成佛呢?「不但自己要解決,而且幫助一切人解決。」這就是阿彌陀佛的一片慈悲之心啊!對芸芸眾生深刻的、慈悲的情懷呀!是為了學習佛陀對眾生的大悲心和智慧,為了成佛去極樂世界的。看看喔!他有了這樣一個轉變。所以「不但自己要解決,而且幫助一切人解決。可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起見,選我現在最相應的念佛,這樣的情況」,師父說:「所以我要去!」去哪裡?去極樂世界。11:55

  所以看看這個前後的差別是非常非常明顯的,一個是只要去了就好;後來是變成:「NO!我要為了成佛而去,不僅僅是要自己去,而且要幫所有的人去。」所以廣大聞思,打開了他生命的視野,讓他站在一個非常高的角度上,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對其他眾生的責任感。看到了這一點之後,對阿彌陀佛建造的極樂世界會有更深刻的了解,然後會對阿彌陀佛的悲智有難以想像的信心。生起那難以想像的信心,那我們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跟往常那種又昏沉、又散亂,拿個念珠拚命撥,都不知道念到哪裡去了,只是「颼、颼、颼!」這樣拚命念,心裡不知道在想什麼,跟那個當然是不能比的!12:50

【全廣 II 】第 33 講討論題綱 (一)/性傳法師

1. 在 [01'37"] 前的段落裡,老師立了什麼宗?原因是什麼?

2. 在 [02'50"] 前的段落中,這跟廣論中的哪一段可以結合?

3. 在 [03'46"] 前,這段有幾個重點?重點在哪裡?


【全廣 II 】第 33 講討論題綱 (二)/性傳法師

1. 師父說:「那麼現在照這個法門做,有什麼好處呢?」是哪個法門呢?為什麼能達到這樣的好處?

2. 佛陀的希願是什麼?善知識的希願是什麼?我們今天在聽全廣,師父、老師的希願是什麼?

3. 師父說:「第二個,要去的目的也不一樣。」請問目的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轉變?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34講-聞思教典、發心於上,才能取法於中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34講🍁聞思教典、發心於上,才能取法於中|【全廣II】光明版4K|真如老師|2018-07-26 ~ 07-29|全球廣論第二輪
1B-34講_手抄1冊 P29-L3 ~ P29-LL3全球廣論 II

:wan:
講次 | 0034 (2018-07-26 ~ 2018-07-29)
標題 | 聞思教典、發心於上,才能取法於中
音檔 | 1B 23:20 ~ 24:47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9-L3 ~ P29-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9-L2 ~ P29-LL3 )
手抄段落 | 所以你剛開始去的時候……參禪照樣地參。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 0034講🍁聞思教典、發心於上,才能取法於中


真如老師講授

  想一想,師父為我們講《菩提道次第廣論》,今年(2018 年)滿三十年了。多年前,應該很多很多居士、很多很多出家人都念佛,我也念佛。那個時候拚命念佛,比如說可不可以晝夜十萬?就是一天一夜念十萬佛號,能不能做到?然後就開始拚命拚命念。那時候碰到很多很多居士也都是在拚命念佛,大家是非常非常精進的,對阿彌陀佛有難以想像的信心。所以當剛開始學《廣論》的時候,很多居士都非常在乎師父提到淨土法門、師父是教我們怎麼念佛的。甚至我們在研討班裡討論討論,有的居士就站起來說:「欸?師父好像不贊同我們念佛!」然後我說:「師父是非常非常贊同念佛的,師父沒有說你不能念佛,師父只是說怎樣去圓滿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願望,而且是最高程度的圓滿,是立一個什麼樣的志向;一個萬修萬去的法門,是怎樣真正能夠做到萬修萬去。」01:21

  後來我在跟師父學習的時候,也有認真地請問過這個問題。然後師父他說:內心深處也確實是想,講《菩提道次第廣論》能夠幫到各宗各派的修行人。大家如果選擇他相應的法門,一定要對整體的教法有全面的認識,這樣的話就會真正地做到一門深入。01:46

  現在要調整自己的心!現在我們要開始聽了。別忘了大乘發心!聽的時候注意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呢,有一個譬喻:在曠野裡邊有一個小動物牠在奔跑,或者在走路,突然天空一個霹靂,「喀!」一個霹靂,那個小動物就立刻停下來──「猶如野獸乍聞聲」,那就是一個聽聞的狀態。能想像嗎?就是那樣的一個狀態,其實心裡是沒有雜念的,是全部在聽。02:32

  好!我們再聽一下師父的帶子。02:37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你剛開始去的時候,你要求的就是上品上生,乃至於有一個人就求無上乘,說我要去現在去念的是要求什麼?要求這個寂光淨土的上品上生,上品上生還分四土九品的。那個時候,當然,我們現在的條件,不一定真的能夠達到「寂光」的上品上生,乃至於「同居」的上品上生都得不到。那沒有關係,你可以得到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至少你可以很穩。還有一點,因為你的願心這樣的,將來一去,見到了佛,你所追求的圓滿的東西,很快,這條直路。這是我們要了解的。03:20

  所以在這個本論我一開頭說明,我並不說建議大家要學哪一個宗派,或者哪一個法門,完全不是!這個宗派法門,這是你們自己選你們個人自己相應的。而是一開頭的時候,我們要了解佛法的整個圓滿的內容是什麼,你有了正確的了解了以後,然後把你的目標一開始的時候,規劃出來。從這一個認識當中,選取找到你自己相應的路,然後你走上去的話,千穩百當,而且是最省事、最快速、最圓滿;念佛照樣地念,參禪照樣地參。04:07
  不知道這一段大家在研討的時候是怎麼研討的?首先師父在這裡邊提出:已經改了,不是說只要念得去就好;原來是趕快,只要念得去就好了,下品下生也行。但是如果是想要去下品下生的話,結果就是下品下生也去不成。這裡邊不是喔,是要上品上生的,而且求無上乘。我要去念要求什麼?「要求寂光淨土的上品上生」,所以是非常高的目標!以這樣的目標、以這樣的志向去希求的話,不一定能夠得到寂光淨土的上品上生,但至少中品也可以呀,乃至同居土的上品上生也行!但是如果連同居土的上品上生都得不到,也沒關係呀,因為可以上品中生、下生啊!至少,注意!「至少可以很穩」,就是一定去得了。淨土宗的大德也非常強調這一點,說:「你不能發心下品下生,那一定去不了。」所以發心於上,然後取法於中,才能夠去得了。05:30

  那麼,為什麼人敢發這樣的心呢?他一定是了解了這些發心的勝利,對教典進行了聞思,他會反覆地琢磨這一件事情,然後請問善知識啊、跟別人探討啊,所以才能夠發這樣的一個心。發這樣的一個心之後,至少可以很穩。還有一點,師父說,因為我們的願心是將來去見佛,我們所追求的是最圓滿的佛果,所以去極樂世界幹什麼?不是去天天散步啊、看花呀,不是這樣的,是「鳥樹虛空明」,都在說法、都在修行呀!沒有一處的緣起不在提醒我們修行,跟著佛陀好好地修行啊,走無上菩提之路。如果你為了學習、為了成就佛果,到處見聞念知都在提醒我們要提正念啊、要怎麼修行啊,那你就快樂極了,對不對?因為還是那個續流嘛!所以師父希望我們了解這一點。大家聽了會不會很開心啊?06:38

  另外,下面師父又說了,在本論的一開頭就提出:「我們要了解佛法的整個圓滿的內容是什麼,你有了這個正確的了解之後,然後把目標一開始的時候,規劃出來。從這樣一個認識當中,選取找到我們自己相應的路,然後走上去的話」,師父接著說了幾句──「千穩百當」,一個;注意!「而且最省事」,兩句了;「最快速」,三句;「最圓滿」,幾句了?四句。「千穩百當、最省事、最快速、最圓滿!念佛照樣地念,參禪照樣地修。」其實這幾個都是我們修行人最最渴望的一件事情。「千穩百當」,我們是心慌沒把握;然後「最省事」,幹什麼事情都想省事、得到一個最好的。那居然對佛法整個地了解了之後,「咦!怎麼變成了一件省事兒的事情?」學那麼多經典還省事嗎?學經典不是很費力氣嗎?很省事!然後選取、找到你自己相應的路走上去,是省事、快速、圓滿!08:01

  我記得以前在廣論班的時候,有一個同學一開始學習非常非常認真,但是她覺得聽不懂,學什麼都比大家慢。結果跟在班裡兩年、三年,還是一年,我記不清楚了。有一次寺院開法會,然後她去念佛,她非常非常喜歡念佛。念完佛之後,就開始跟別人講說:「哎!《廣論》裡怎麼講,怎麼樣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有什麼功德……。」這一講出來,開始圍了一群人,後來越圍越多,大家都在旁邊聽。她就是一口氣講了兩三個小時沒停下來!等到講完了,她非常非常驚訝,所有的人說:「哇,你學得太好了,你怎麼講得這麼好!」08:45

  結果那天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這件事,哇,精神大振,眼睛炯炯有神!她在我們廣論班學習,從來沒有那麼有自信過,從此她就更精進地學《廣論》了。所以,她學了一段時間突然發現:哇!她可以跟別的同學談修行,談三個小時停不下來,這以前怎麼可能!都是別人滔滔不絕地說,她在旁邊聽,聽還聽不懂,還問:「這是怎麼回事啊?那是怎麼回事呀?」別人說:「啊,等等、等等!讓我們講完,往下學。」結果那麼大的進步。她現在也非常努力地在學《廣論》,非常非常地好!總之,聽得多了、見聞多了之後,對各種見解也了解得多了,當別人講的時候也可以學習,當別人聽你講的時候也可以講一講,也比較跟其他的同學有得互相探討。非常非常地好!09:35

  記住,剛才這幾個了?「千穩百當」,一起說:「最省事、最快速、最圓滿」,這都是我們非常非常期待的事情。那這樣的一種結果──「千穩百當、最快速、最圓滿、最省事」,其實最省事這件非常奪目,我們現代人都怕忙、怕煩,越省事越好,因為很多事實在太麻煩了。所以,問一下:「最省事」,這件事是怎麼達成的呢?開始「要了解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注意!在內容前面有一個,「『圓滿』的內容是什麼」;接著下面,「有了正確的了解」,對這個圓滿內容一定要有正確的了解,確定目標,這樣是最省事的。10:29

  不知道聽到這裡,大家還是不是有疑問:「真的嗎?」舉個簡單例子,我小的時候就經歷過這樣的一件事情,父母都不在家,結果呢?我小學的老師突然到了我們的城市來看我爸爸了。可是我怎麼辦呢?因為我平常就會看我爸爸媽媽做飯,所以那次我給我的老師準備了十六道菜!有一道菜就是冰淇淋上面放上櫻桃,冰淇淋是白的嘛,然後櫻桃是紅的,那道菜叫「雪山堆火」,我就是湊了十六道菜。其實那時候我也很小,為什麼會有十六道菜,就是看我爸媽炒過,尤其是過年的時候,不是家家戶戶都吃很多菜嗎?11:18

  當時我在做菜的時候,我們老師說:「哎呀,你還下廚房?我給你做還差不多!」我說:「老師這麼遠的地方來,而且好幾年沒見了,怎麼可能讓老師給我煮飯呢?老師您就坐在客廳,我去煮!」結果我真的煮了十六道菜。當時擺出來的時候,老師非常非常地驚訝。11:37

  注意喔!我不是在這兒自我吹噓,我是說如果你不先看看怎麼炒的,什麼菜和什麼菜配、多少醬油、什麼時候從鍋裡拿出來,甚至裝盤子也不能裝得亂七八糟,要裝得整潔一點,因為要供養給自己的老師嘛!那天我沒有摔碎盤子、也沒有摔碎碗、也沒把醬油倒在身上、也沒有弄著火。總之,我覺得那都取決於我一天天看、一天天看,輪到自己的時候,就可以弄出來。不然我們老師來,我就只能煮方便麵,什麼都不會了!方便麵可能還不會煮,倒開水的時候都有可能燙到自己。12:16

  所以,對事情常常有一個全局的觀念去看的話,慢慢地輪到你自己下手的時候,你就不會是只煮個方便麵。甚至沒辦法了,我們老師還得說:「哎呀,同學你餓不餓呀,我給你煮個飯吧!」就變成那種了。12:32

你說省不省力呢?要是之前沒看的話是不可能──因為不是花很多時間煮的,一道煮完再煮一道、再煮一道,好像很快地就煮完了。現在我想想,那時候是不是佛菩薩加持我了?12:48

【全廣 II 】第 34 講討論題綱 (一)/如華法師
1. 老師在師父開示前說了一段話,這段話提示我們什麼?
2. 師父開示的內容說甚麼?
3. 針對師父講說的內容,老師擷取哪些扼要,提示哪些觀點?

【全廣 II 】第 34 講討論題綱 (二)/如華法師

1. 為什麼敢發心?老師是透過什麼樣的觀點讓我們認識?

2. 老師剛剛舉的為小學老師十六道菜例子是要說明什麼?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35講-以為一門深入,卻在原地踏步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35講🍁以為一門深入,卻在原地踏步|【全廣II】光明版4K|真如老師|2018-07-30 ~ 08-01|全球廣論第二輪

1B-35講_手抄1冊 P29-LL2 ~ P30-LL4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0035講🍁以為一門深入,卻在原地踏步


:wan:
講次 | 0035 (2018-07-30 ~ 2018-08-01)
標題 | 以為一門深入,卻在原地踏步
音檔 | 1B 24:47 ~ 26:34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9-LL2 ~ P30-LL4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9-LL2 ~ P30-LL2 )
手抄段落 | 所以這個後面……跟大家共同研習的原因。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我們要開始進入下一節了。我希望你們可以把疑問或者感受寫給我,我都會看到。看到大家的體會,我也是滿開心的。有一些同學學得非常地認真、非常地感動,而且感受到師父懷著那樣一顆慈悲、智慧的心,每一個字、每一個字地教導我們。其實可以想想,也可以不用給我們講這些呀!為什麼一開始費了這麼多的篇幅,一直要給我們講什麼是一條遠路啊、什麼是一條近路啊,拿了這麼多譬喻在一開始引導著我們?00:45

  在拜讀師父日記的時候,發現師父在每一篇、每一篇都會頂禮佛菩薩,都會好好地對今天自己所有的行為進行懺悔、隨喜;可以看到一天一步一個腳印,非常認真地那樣修行過的深深足跡。比起他所講的,其實他在日記裡邊寫得更深、更深!他修行的那個功力、他對自我的那種要求,每次看了都會非常非常地感動。能夠值遇這樣的一位善知識,能夠得到他的攝受,乃至生生世世的攝受,實在是一件非常稀有的事情!01:33

  雖然現在我們《廣論》書隨處就可以請到,可以想像三十年前在各大流通處,就算我們看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了,我們會有感覺、會有一種想法想要去請來讀嗎?甚至有的人書櫃上也有《廣論》,但是可能塵封二十年都不會去翻一翻。翻開來第一頁能看多久,就會停下來呢?也沒有一個願心、一個耐心把它讀完。02:04

  我也去過很多寺院,有的時候一進寺院,在門口就會聽到師父帶子的聲音。欸,都不知道是誰在聽啊!還有那時候《菩提道次第廣論》常常在流通處都請沒了!所以師父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地打開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從一個全圓的成佛次第來審視自己的修行。師父一直在幫我們、一直在幫我們,為我們開正知見眼。最重要的是開正知見眼,然後才會有清淨的行。02:42

  好!我們再往下聽一段。注意!注意自己的發心!聽的時候不要閃神,因為聽完了馬上就跟著我的問題,一旦走神了之後就不知道這是什麼。好,現在開始!03:02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這個後面,他會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修行一定是一門深入。這個根本的道理在這裡。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一個,假如你真的一門深入,找到了門還好,不幸的我們往往是什麼?在門外空轉。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閉門造車」,現在不是,門都沒摸到,門都沒摸到,乃至於什麼?在原地踏步,我們自己覺得在修學佛法。就像剛才說,我們覺得修學佛法,實際上,在修學的是個「我」,弄到後來,「我」是越弄越大。03:40

  現在在這個地方,我們不妨仔細檢查一下看看。平常我們最流行的,也可以說最適應我們現在時代的,就是淨土。這個印光大師,是淨土的大德,他特別說明,有很多人,弄了個半天,是念佛也好、什麼也好,越念是煩惱越重。對不起,弄錯了!你說怎麼會呢?就是剛才這個道理──我覺得對了,實際上呢,沒有真的對。所以前天說的,未會先會,千萬不要!我們修了個半天,不是修的佛法,是修的「我」,把那個我是越弄越大,那個冤枉苦頭吃得太多、太多!不過這個詳細的內容在下面。所以我談到宗喀巴大師,當年修行的狀態,他所以有這麼高的成就,所以能夠幫這麼多人的忙,乃至於把整個的教法這樣地振興,到今天我們還有這個受用的原因,就指出這一條路來。這個也就是我所以選取本論,在這個地方跟大家共同研習的原因。04:52
  如果在班裡的話,可能我會要求把這一段聽兩遍,因為聽一遍,我擔心會不了解什麼、記不住什麼。在這邊第一小段,大家都有手抄,可以看一下。「修行一定是一門深入」,注意!在這一段裡,「門」字出現了,門!修行應該一門深入。說:「根本的道理在這裡。」對不對?在哪裡呀?是不是全面地了解了佛法之後,千穩百當地走上相應的路?說:「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一個,假如你真的一門深入,找到了門還好」,不幸的是沒有找到門。05:44

  前面講的一門深入那個「門」,注意!是對廣大的、圓滿的教法有了全圓正確的認識之後,選取了什麼?一個法門一門深入,對不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廣大的聞思也是一種門徑,對不對?這也是一個門。你能找到門還好,最可怕的是在門外空轉,以為是入門了、已經在裡邊學了。說:「門都沒摸到!」門都沒摸到,向前走也行啊!沒有!向門的地方走也行啊!沒有,「在原地踏步」!原地踏步是什麼意思啊?是走了很久很久之後還在原地,對不對?06:28

  注意!問大家一個問題:這是不是一種迷路狀態啊?迷路,迷路了!因為我想從此山到另一座山,或者我要爬過那座山回家。我們到了某一個原始森林、到了一個什麼地方,可是一旦你迷路之後,你覺得走了好遠,然後突然發現:欸!怎麼又到這棵樹了?走了三回,又到同一棵樹了。這叫原地踏步對不對?你走了很遠很遠,發現又到原地了!06:59

  注意喔!原地踏步這件事,原地踏步的人會不會知道自己原地踏步?有可能知道,還是不知道?不一定。如果知道原地踏步,會不會就不再原地踏步?回答!還說不一定對不對?那請你們說出不一定的理由。知道原地踏步的人,他就會想辦法突破──不原地踏步,對不對?那不知道原地踏步的人呢?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以為已經爬過了一座山、又一道嶺,「哎呀!我已經走了很遠很遠的路了!」但是明白的人一看,就發現你還在那棵樹那兒轉來轉去,已經進入到一種模糊狀態。所以如果不知道自己原地踏步,一定是迷路了,對自己修行到什麼程度、該有什麼覺受、該有什麼知見都不了解。07:59

【全廣 II 】第 35 講討論題綱 (一)/性傳法師

1. 至[2'42"]老師講了什麼 ?為什麼這樣講?

2. 老師在拜讀師父日記時發現有五個重要的點,我們自己又發現了什麼?

3. 師父說「根本的道理在這裡」到底是什麼?一門深入、門外空轉、閉門造車,我們是那一種?為什麼?

4. 全圓道次第跟這個門有什麼關係?

5. 未會先會的關鍵是什麼?

【全廣 II 】第 35 講討論題綱 (二)/性傳法師

1. 一門深入、閉門造車、門外空轉,有什麼差別?請問我們在哪一個門?

2. 師父說「根本的道理」指的是什麼?

3. 門跟全圓道次第有什麼關係?

4. 在[05'44"]這段中什麼是門?這裡指的是什麼門?

5. 原地踏步的人,他知不知道在原地踏步?如何可以突破原地踏步?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36講-原地踏步的行相──「我」越來越大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36講🍁原地踏步的行相──「我」越來越大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36 (2018-08-02 ~ 2018-08-05)
標題 | 原地踏步的行相──「我」越來越大
音檔 | 1B 24:47 ~ 26:34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9-LL2 ~ P30-LL4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9-LL2 ~ P30-LL2 )
手抄段落 | 所以這個後面……跟大家共同研習的原因。

🍀廣海明月 0036講🍁原地踏步的行相──「我」越來越大


真如老師講授

自己覺得在修行佛法,實際上我們修學的是『我』,到最後『我』越來越大。」注意,原地踏步的行相出現了!什麼行相呢?就是「我」越來越大。師父希望我們能夠仔細檢查一下:不管是學什麼、做什麼也好,它的相狀,注意喔!「越念煩惱越重。」這個其實我平常也聽到很多居士說:「哎呀,我修學這麼多年了!在這裡承擔、那裡承擔,不承擔還好,一承擔,哎呀,全是煩惱!好像我修行,煩惱越來越重了。」如果這個人發現煩惱越來越重了,那接下來要怎麼做啊?他有沒有在觀察自己?有吧!有觀察自己才發現煩惱很重。這個有兩種狀況:有一種可能是真的比原來瞋心大;還有一種狀態是,欸,覺照的陽光照進來了!根據這個覺照的陽光,他看到屋子裡有很多灰塵,看到了煩惱的塵埃。這說明他對自我身心覺照的清晰度有強烈地增加,所以這個時候他說:「煩惱越來越重」是個好事情,因為他看到了! [01′28″]
  但師父此處絕對指的不是這個,是真的煩惱越來越重。因為什麼?「弄錯了!」本來是向彼地走,如果向此地走,那一定是距離越來越遙遠。他為什麼會弄錯了呢?注意看!「就是剛才那個道理」,哪個道理呢?「我覺得對了」。注意!他是自己教自己修行、自己看自己在哪裡,都是「我」。我給自己引路、我自己......全部都是「我」!「實際上沒有真的對。」注意!「實際上沒有真的對」這句話什麼意思?誰說的「實際上沒有真的對」?是那個「我」說的嗎?不是。這一定是出現了什麼?另一個參照的觀察點。我覺得我對了,可是在旁邊的人看起來,「你沒有、你搞錯了!」而且犯這個錯誤是「未會先會」,師父說:「千萬不要哇!我們修了個半天,不是修的佛法,是修的『我』,把這個我是越弄越大,結果吃得冤枉苦頭太多、太多了!」 [02′45″]
  為什麼這個人不知道「我」越弄越大呀?為什麼弄成這樣?是不是沒有明白的人告訴他?還是他不相信明白的人告訴他?另外也沒有道友吧!道友也會告訴他:「你最近這個好像不太對哦!一張口好像很多見解不太清淨,另外這種習染不太好吧!」同行善友也會提醒,善知識就更會提醒。看起來,師父講的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很孤單的修行者?也許沒有善知識攝受,也沒有同行善友的提醒,所以把「我」越弄越大。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 [03′30″]
  師父在這個地方,列舉了非常用功修行,又自己覺得很好、很努力的這樣一個修行者很可悲的現狀——就是他在原地踏步!他用了那麼多心血,可是並沒有進步,而且還把「我」弄得越來越大了。「冤枉苦頭」,冤枉啊!師父為他叫屈呀,冤枉!「苦頭吃得太多太多!」師父是非常不忍這樣的修行。看到花了那麼大的心血,結果弄成這樣,師父是非常非常地惋惜、非常非常地心疼我們!應該是這個原因,才發心為我們講《廣論》的吧!應該是看到很多很多修行者拼命地修行,結果在原地踏步,甚至門在哪也不知道,拼命地折騰,對於這種現狀師父應該是流了很多眼淚吧! [04′34″]
  所以師父說:「談到宗喀巴大師,當年他修行有這麼高的成就,能夠幫這麼多人的忙,乃至把整個的教法全部這樣振興起來,到現在我們還有受用,就是指出這樣一條路。」師父說:「這個也就是我所以選取本論,在這個地方跟大家共同研習的原因啊!」就像宗大師造論之前的那個原因,對不對?「觀視佛語多片眼」,下面什麼?「復乏理辯教義力,故離智者歡喜道」,離開了智者所歡喜的道,我們自己在那兒想一齣就是一齣,在那兒修行,費了那麼多的辛苦。所以師父不忍這樣的修行者,在這樣一個苦境裡煎熬卻不自知、又找不到出路。所以為了這樣的一個原因,師父才找到了《菩提道次第廣論》——一步一步地引導、次第明晰、目標精確這樣的一本論,而且一行一行地講給我們。所以這是一個很深的恩德呀! [05′51″]
  像這樣的修行狀況,看到了之後也可以不用管啊!因為師父自己碰到了《廣論》,自己在正確的道次第中,自己有善知識追隨就可以了。費了這麼大的心血給我們講《廣論》,一開始還沒人喜歡聽!想想:要怎樣的不忍,才能夠把大家不喜歡卻真正需要的東西,講到你能夠喜歡聽、能夠生起善法欲,而且經年累月地聽。師父發了一個多麼清淨的幫助我們的心,多麼皎潔的一個發心!所以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師父才讓我們學《廣論》的。 [06′38″]
  總結一句話是什麼呢?所有在原地踏步的、找不到門的,怎麼樣?跟師父一起學《廣論》呀!聽著就可以找到門了,就不原地踏步了!因為師父就是為了解決我們這樣的苦狀,悲憫我們這樣的現行,來跟我們一起學習的。所以這是一件多麼可喜的事情,大家一定要萬分地珍惜! [07′05″]


【全廣 II 】第 36 講討論題綱 (一)/如英法師
1. 以前覺得沒有煩惱,承擔後才發現自己的問題,看見自己的煩惱,看到自己的現行,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2. 師父除了開創研討班同時也開創法人事業,是不是也是學習道次第中必要的部分?

【全廣 II 】第 36 講討論題綱 (二)/如英法師
1. 我們遇到了正確圓滿的教法,道理我們知道了,我越來越大、原地踏步、煩惱越來越重。請問,我有沒有「我越來越大」的現行?
2. 學得久、做得久,一定會越來越有經驗,自然會覺得這些知見是對的。學習之後,如何在我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我越來越大」?
3. 在師父為我們宣講圓滿道次之後,為什麼師父還要建立法人事業?是跟道次第無關嗎?是可有可無的嗎?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37講-不忍弟子吃苦,師父改變說法方式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37講🍁不忍弟子吃苦,師父改變說法方式
來源: 廣海明月

1B-37講_手抄1冊 P30-LL3 ~ P31-LL1全球廣論 II
:wan:
講次 | 0037 (2018-08-06 ~ 2018-08-08)
標題 | 不忍弟子吃苦,師父改變說法方式
音檔 | 1B 26:34 ~ 27:5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0-LL3 ~ P31-L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0-LL1 ~ P31-LL1 )
手抄段落 | 同樣地,因為這樣的原因……他講二十一座。

🍃廣海明月0037講🍁不忍弟子吃苦,師父改變說法方式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現在我們要開始學習《廣論》了,請大家要端正一下自己的發心,再再地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有沒有準備好開始聽聞?那些手邊忙著的事情、那些放不下的牽掛,可不可以在此刻轉為希望能夠成就無上正等菩提?這樣的話可以幫忙自己,也可以幫忙到所有我們關心的、我們不認識的有情。00:42

  其實這就是師父在整個《廣論》的講說中,還有其他的教典裡,反覆教誡我們的生命目標的確定性,對無限生命的長遠規劃。這樣的規劃,我們是否能從內心深處產生熱忱,和自己的苦樂掛鉤?因為要圓滿所求的樂,和究竟地離苦,你不成佛也達不成。01:13

  越學越多的時候,我們就會詳細地去了解,我所希望成就佛果的佛陀到底有什麼樣的功德?分分斷證。甚至菩薩到底有什麼樣的功德?乃至入道之初的皈依之門是怎樣的?乃至從我現在開始,聽聞軌理是怎樣的?在聽聞的時候發心是怎樣的?那麼在正聞的時候,我又如何觀照我的身心,避免進入昏沉和散亂都不自知?總是走神啊,或者會陷入到一個疑問,聽、聽、聽,突然出現一個疑問,然後就整節課都在想這個疑問,結果師父在講什麼沒聽清楚,然後我再跟大家一起研討也沒聽太清楚,整節課下來就是盤那個疑問。我建議不要這樣,你想到一個疑問先把它放著,然後往下聽!不然一節課就是那個疑問。02:11

  比如去跟師父學習的時候,我也是會問師父問題,但是呢,通常問一個問題之後,有時候會發現師父好像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師父在講他想要講的。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啊,師父!我要問您的問題不是這個!」應該弟子都不會這樣做。所以你就要聽啊,就要聽!聽一聽發現:欸!師父是在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上,講了他的一個視野、他的一個角度。能不能站到跟師父一樣的視野?很難!但是你慢慢地超越你原來的水平這種高度、地平線,慢慢、慢慢站得高一點,然後再去看你剛才那個問題的時候,就會發現:欸,這個問題小很多了!不像一粒灰塵沾在鼻子上,覺得好大好大,但是實際上照鏡子一看,也只不過是一丁點大而已。03:10

  所以師父常常教給我們看待一個事情的角度和視野,當這個角度開始改變的時候,不同的東西就會出現,而我們常常是角度出了問題。比如說觀功和觀過,就會直接產生苦樂;比如說對現在我們在法人事業、各個研討班承擔的所有居士們,人在一起會不會有煩惱?會呀!這麼多原來都不認識,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會有煩惱的,吵吵的、是是非非的這些。但是在這些所謂的事相上大家不一樣的看法、這些諍論之中,大家的發心是為什麼?注意!就是為那個目標──希求佛果。03:56

  在諍論的過程中,是以法繩人、要求別人如法呢?還是要消滅我愛執?是把「我」越吵越大,還是注意在這個整體的大環境中,用一個謙虛的心去和其他居士互動?你要不謙虛,就變成我越來越大,要不好好調心的話就會很麻煩,對不對?因為到處都是問題、到處都是問題。然後你會發現說:很多為難的事情我都知道啊!這樣就很辛苦。04:28

  但是你想想,知道很多為難的事情之後,在這個事情上的法──向內調伏的法,知不知道?受了很多委屈、很多辛酸、很多苦楚自己知道,但是這些委屈、辛酸和苦楚上面所揭示的法,就是那個業呀,業!我們會覺得:表相上看起來,啊!都是因為你不理解我、因為你那樣說我才傷心。但是為什麼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傷心,而沒有高興呢?高興什麼?淨化業障呀!正因為我解決不了現在的問題,遇到問題就卡住,所以我才馬上就翻《廣論》、馬上就緣師父的法,才能在各種煩惱的境界中挺立到現在。05:13

  有沒有煩惱?有啊!一天一浪一浪地都不停。那為什麼能在這過程中一直堅持修行?就是師父說的──歷事練心!練什麼呀?練我們皈依的心、緣法的心、提正念的心。所以你恰恰會發現,就是這些煩煩惱惱的事情,就是這些好像是是非非的人和事,卻讓我們不停地醒覺:我要提正念!我不能迷失其中,我不能被現象所迷惑,讓自己的修行原地踏步。要看著師父的希望,為著師父,我必須超越煩惱的心情和下劣的見解,要再再地提起正知見。06:02

  好,我們現在聽一下!06:07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同樣地,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我把那個講法本身,也完全改變、完全改變。以後原則上面都是遵循這一條道路,講到每個地方,總要使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然後這個認識當中,慢慢地去推展擴大,而不忽視整個的內容。等到我們有了這個認識以後,慢慢地到某一個程度,然後把整個的全貌安進去,使得我們對於整個佛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06:44

  所以我們這裡是簡單地說明一下,宗喀巴大師他當初是這樣的,他說他是先在教法上面,有了這樣的一個認識。所以當年,在他那一個時代,他在整個西藏,可以達到獨一無二的,最高的這樣的一個地步。先在教法上面,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說一下。他曾經講法,同一天講法講二十一部論,換句話說,我們在平常講法,一座、一座,他講二十一座。07:22 
  好,我們就先把 1B 的最後一段研討一下。師父說:「同樣地,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我把那個講法本身,也完全改變。」同樣的什麼原因啊?還記得上節課提到的嗎?原地踏步、修了半天都弄錯了、未會先會、冤枉苦頭吃得太多,因為這樣的原因,師父看到宗喀巴大師有這麼高的修行成就,指出一條路,把整個的教法都振興起來!而且到今天我們還能這樣受用!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師父跟我們講《廣論》、研討《廣論》;同樣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師父把講法本身也改變了。可以說應該原來師父不是這樣講《廣論》的,翻開可能就開始:「《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是什麼意思……」可能就這樣講。你看,師父在 1A、1B 已經花了這麼大的篇幅,都在講到底怎麼修行、怎麼選路。應該說在正式地學習本論之前,師父已經一直在告訴我們修行的經驗、入手處到底是怎麼做的,所以他把講法本身就改變了。08:40

【全廣 II 】第 37 講討論題綱 (一)/性傳法師

1. 複述討論[06'05"]這一段的重點是什麼?

2. [00'42"]這段開示,老師在解釋廣論的哪一段?為什麼可以從手邊忙的事情與放不下的牽掛轉成無上正等菩提?

3. 老師告訴我們為什麼會停在眼前與苦樂,是否看待事情的角度出了問題?我們生活周遭一定都會有煩惱,師父、老師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全廣 II 】第 37 講討論題綱 (二)/性傳法師

1. 上師提到哪些正面看待周遭人事問題的理路?

2. 師父講法因為什麼原因,做了什麼改變?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38講-不停地從眼下一步,瞭望整體風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38講🍁不停地從眼下一步,瞭望整體風光
1B-38講_手抄1冊 P30-LL3 ~ P31-L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38 (2018-08-09 ~ 2018-08-12)
標題 | 不停地從眼下一步,瞭望整體風光
音檔 | 1B 26:34 ~ 27:5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0-LL3 ~ P31-L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0-LL1 ~ P31-LL1 )
手抄段落 | 同樣地,因為這樣的原因……他講二十一座。

🍀廣海明月 0038講🍁不停地從眼下一步,瞭望整體風光


真如老師講授
  師父說:「也完全改變、完全改變。以後原則上都遵循這一條路」,什麼路啊?「講到每個地方,總要使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注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什麼叫「講到每一個地方,總要讓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什麼叫產生一個認識?是不是你有個判斷力,你有一個見解出現,對吧?這個見解要不要是正確的?比如研究每一段,剛才這一段提出的就是:師父為什麼要講《廣論》?師父為什麼要改變說法的方式?難道我們會認為師父不會那樣說法嗎?看師父的日記就知道,師父的日記裡完全是另一種,幾乎都是半古文的,非常地簡潔,因是什麼、果是什麼,破、立……,都是這種。一個多了的字都沒有,非常地簡潔、明了,又深刻,一段文字大概要讀好多遍,就是這樣慢慢地去看;完全不是這樣像散文式的,像一條河一樣鋪在我們面前,不是這種方式的!所以他改變的方式是什麼?那麼因為這樣的原因改變的話,改變到哪裡去了呢?就是「講到每個地方,總要使我們對它有個認識。」01:27

  那我現在問大家:在上研討班的時候,每上一節課,大家都對自己上的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嗎?還是有的同學在班裡吵啊、吵啊、吵啊?到最後結論是什麼都不知道,在心裡邊掛著很多很多問號,然後這節課問、下節課問、下節課再問,好像還是很不清晰。如果這樣的話,你們能夠吵個十年、二十年也是太精彩了。01:55

  但師父在此處說,要有一個清晰的,對它產生一個認識。比如:師父為什麼要講本論?他的發心,是看到了修行者的什麼現狀他選擇講《廣論》?為什麼改變了說法的方式?看到了修行者的什麼現狀,希望大家能夠吸收,能夠改變、能夠馬上產生一個認識──講到每個地方都產生一個認識。就是對症下藥地──欸,你有什麼痛苦?你現在修行遇到什麼問題?然後師父就講這樣一段。02:25

  所以它不是無的放矢的,好像師父就開始自己講了,不是這樣的!每一個、每一個都針對他所了解過的居士們、法師們修行的難點,或者出現的問題,來講《菩提道次第廣論》,回答這些問題,給我們找到出路,所以才「總要使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不是越講越玄,進入到非常迷惑的那種狀態,而是非常清晰的,腳下的路越來越清晰、眼中的問題和答案也越來越清晰。所以是不停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斷除疑惑的這樣一個過程。03:02

  當然你可能說,由於師父的問題,讓我們把問題更廣闊地探討開了,但總得有一個結論。比如說這個結論,再說一遍:為什麼要講《廣論》?為什麼用這樣的方式講《廣論》?師父講得非常地清楚,就是為了我們能夠受益。這樣的講法方式,其實師父是很辛苦的;如果按照注釋講是很容易的,你就照著那樣講就可以了。可是根據人心來講、根據大家遇到的難題來講,然後又要把本論所闡述的東西闡述明白。再換句話說,本論所有的立宗,也就是為了回答修行者心中的難題和疑問,為了把我們在原地踏步、不能前進的這種障礙清除掉,看到修行的坦途,師父才宣講《廣論》。03:51

  所以「講到每個地方」,注意喔!這句話我覺得是非常非常地動人。「講到每個地方」,也就是師父對自己講法的那個高度,說:「總要使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每個地方喔!大家都學五大論了,知道每個地方你都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然後在這個認識當中」,注意!還要「慢慢地去推展擴大」。不是得到一點就滿足了,而是沿著你所了解到的這點,慢慢推進你了知的疆域、了知的國土,去拓荒,去把那些不知道的全部消除掉!讓我們所知的疆域擴大。很遼闊吧!在認知的這個廣闊天地中,我們不是只看到一點點手指尖那麼大的位置,而是沿著這樣一個認知慢慢地去擴大,去體會到心靈深處對一個事物認知的遼闊、深遠的一個舒暢的感覺。05:00

  而且它是慢慢地推展、擴大,後面這句話:「而不忽視整個內容」。注意!這是點式的,而整個內容是什麼?全圓的。非常像那句話對不對?像一條念珠一樣,當你念到眼前這一顆念珠的時候,這顆念珠是非常非常清晰的,但是你提這一顆念珠的時候,你會把整串的念珠全部都提起來,它是一串的。所以師父是在每一個地方,讓我們對每一處的法義了解得非常清晰的時候,又從全圓的一個角度,再度地認知此處在全圓的道次第中,它所佔的位置。所以你不停地會透過眼下我們經過的這個地方,看到全圓的。05:49

  舉個簡單的例子,萬里長城。萬里長城,不知道有多少人登過?你登萬里長城,到每個地方它都有一個望遠鏡,可以望到最後面那幾個垛口是什麼樣。後面的垛口有多難呢?就是你要看著前面的人的腳跟往上爬,是直的!看到這樣的後段路的時候,敢去爬的人就越來越少了。而且爬完之後最大的問題是:你怎麼下來呢?它是直的呀!但是我也去爬了,因為很想看後面是什麼。06:26

  所以到每一個地方的時候,不僅可以站在此處,看群山的顏色都在改變,然後你回頭看看長城蜿蜒地爬上來。所以爬到每一處的時候,都有一個看全圓的狀態。06:39

  那麼問大家一句:對全圓的道次第要怎麼看?都是在此處看全圓,對不對?是不是用我們的抉擇慧在看?從此地能不能真實地看到佛果?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會用我們的抉擇慧一遍一遍地去看。所以並不是學到眼前就局限在眼前,而是透過眼前清清楚楚的認識,再從全圓的道次第看一下眼前又是怎樣。這樣的話,我們對整體教法的圓滿認知,是不是透過每一節課都再去緣圓滿的?07:20

  有聽清楚嗎?不要睏喔!這麼重要的問題,千萬不能昏沉地聽喔!有的人一到重要問題就開始昏沉。07:30

  所以每一個到眼前的問題,它都讓你產生一個更遼遠的,對圓滿教法再度地認識、再度地認識。所以最後你學到每一點學多少遍,那圓滿的教法你就串多少遍。注意喔!這是師父教我們的方式喔!「而不忽視整個的內容。等到我們有了這個認識以後,慢慢到某一個程度,然後把整個的全貌安進去。」然後「使得我們對整個教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實際上這個過程是重複地發生的。比如說走了兩里路了,「啊!那再看一下我們爬山的圖,再看一下全圓的圖。」不停地看著這個全貌、全程的圖。08:11

  不停地看這個佛法全貌的圖是為了什麼?你們的答案是什麼?一個是每一步都不要走錯。還有一個──「此處風光甚好,我們是不是多留幾日不要走了?」後面還有更好的!因為我們這條路的最大魅力就是一山比一山更高,越走越快樂、越走越快樂,所以說呢,你常常看全圓的圖,你就不會迷戀此處的風光。08:38

  另外還有的路特別難走,像我說的,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爬不上去,你不要認為你爬不上去,因為前面會有人領著爬。而且,沒有力量──前面的理路說過,沒有力量怎麼辦啊?師父說:「沒關係,一步一步來!」當下走一步、再走一步、再走一步,還是上得去的。所以不管對難的還是對容易的,當前的一步總要走上去,而且要一直去看佛法的全貌,全貌就是一定要走到一切遍智的果位。處處在提醒著,我們所學的一切都是為了成佛!09:17

  這個會不會很重要?還是我講得很高興,你們不知道在想什麼?這可不能打瞌睡喔!我費了這麼大力氣講,千萬要認真聽喔!09:28
【全廣 II 】第 38 講討論題綱 (一)/性勤法師
1. 在 [01'27"] 這段,討論一下老師說了什麼?
2. 在 [03'03"] 這段大家討論一下聽到了什麼?
3. 最後五分鐘大家練習一下觀功念恩或總結一下。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39講-莫忘成佛宗旨,歷事首重發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39講🍁莫忘成佛宗旨,歷事首重發心
1B-39講_手抄1冊 P30-LL3 ~ P31-L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39 (2018-08-13 ~ 2018-08-15)
標題 | 莫忘成佛宗旨,歷事首重發心
音檔 | 1B 26:34 ~ 27:5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0-LL3 ~ P31-L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0-LL1 ~ P31-LL1 )
手抄段落 | 同樣地,因為這樣的原因……他講二十一座。

🍃廣海明月0039講🍁莫忘成佛宗旨,歷事首重發心


真如老師講授
  師父怎麼樣去講這本《廣論》?他的方式在第一篇講得這麼清楚,師父就是一個把話說得清清楚楚的人。但是對我們來說,最可怕的就是不能清清楚楚地聽,聽完了糊成一團,然後還要拿來吵來吵去。很多同學聽了一個大概,然後趕快去跟同學吵,花很多時間去吵。其實你不如把師父帶子多聽幾遍、多聽幾遍。欸!一遍比一遍更清楚,聽清楚之後才去吵;不然一知半解,吵了半天之後發現自己沒聽明白。但可能這也是個過程。00:33

  所以在每走一步的時候,能夠對它有個清晰的見解,而且慢慢地去擴大自己所知的領域,而且不忽略、不忽視整體的內容;然後到了某種程度,把整個的全貌安進去,使得我們對於整個佛法有個正確的認識。00:56

  上一節的時候,有法師問:「什麼叫『對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有了正確的認識』?」此處出現了嗎?當你捏到任何一顆念珠的時候,它是一百零八顆念珠中的一個,但都是提起全圓的──是全圓的法。那麼到底如何體會這句有點深奧的話?在學習每一個次第的時候,都要常常發心啊、都去想。所以大家這個道理是這樣聽了,要在聽聞中、在自己的修學中慢慢地去體會,不要停在眼前,一直要向前努力!01:35

  我不知道你們聽到此處,會不會有點欣喜和振奮呢?我自己是很欣喜和振奮的,因為每學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想一想,師父在此處是這樣講的,其實他也是這樣修持的。就比如說非常平淡無奇的一件事情,師父就可以在其中開示出道次第。像開上座學長會,開會之前師父就念《般若經》,然後給大家講一段般若;像學長有問題要問、法師們有問題問,師父都先講般若。請問般若能不能解決「我們下半年的行程是什麼」?般若可不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呢?你們敢說不能嗎?那你說能,是怎麼解決的?02:27

  所以,為什麼是「法人」?為什麼要起這樣的名字──法人事業?這跟很多人一起成立的公司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裡邊要念《般若經》、要學《廣論》,還要開研討班?經年累月地這樣喔!然後學《南山律》。學這一些是為什麼?02:48

  所以尤其是開會、議事,這樣慢慢地在商量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先提起什麼?正知、正念。先想想:我們這個會議,注意!我們對這個會議的認知,在全圓佛法的道次第中,是不是為了成佛來開這個會的?還是只是把問題分配清楚,「啊!你去做這個、他去做那個、他去做……」分配清楚了,會議就開完了?那麼我們在這個會議中,自己得到了什麼?積累了什麼資糧?發心又是怎樣?有沒有注意防護自己的律儀──菩薩戒呀、密乘戒呀,甚至皈依學處,有沒有注意在防護?03:30

  所以對於開會這件事來說,要非常非常注意開會的發心。我們「歷事練心」練的什麼心啊?首先是練發心。另外在涉及到具體事項的時候,為什麼「我」越來越大?給我們一個事情,這件事情就執著地不得了,就是比天大、比地大、比什麼都大,眼睛裡就只有這個事情。然後當別人一碰這個事情的時候,啊!煩惱就出現了。煩惱出現怎麼辦啊?及時發覺,然後去調整。從朝向「我」越來越大的角度,把它轉向什麼?要克制這個「我」,要知道這習氣又出來了,然後去對治,要根據《廣論》去看。當你調伏一下「我」的時候,你就會有一種快樂的感覺,因為痛苦確實是「我」不停地增大導致的。04:20

  那麼當這個「我」在所有的事項中越來越小的時候,實際上和合也不是特別難做。只要你發心開始對治「我」,那麼別人跟你吵的時候,你就要注意:「小心!一會兒你就把我的『我』吵出來,很大!其實我的『我』和你的『我』也不相上下,我又不是不敢跟你吵,只不過是現在修行了,裝也得裝著向內調伏!」對不對?開始是裝,忍不住;嘴上不講,我可以在心裡忍;忍了之後,忍不過去在心裡嘀嘀咕咕、嘀嘀咕咕的,甚至很痛苦;慢慢地,心裡的不安也好了。04:57

  你看研討班裡每一節課學習,其實都是可以對你當天的煩惱進行清理,至少你在上課的時候,你不用緣那些煩惱了吧?專心地聽,聽了以後煩惱好像忘了,一下課,唉!又出來了。那你聽完了之後,煩惱的強度應該有變低一點吧?聽課的時候,聽、聽、聽,聽到一個理路可以原諒對方了。還有一個,想想說:「哎呀!這個佛法非常不容易,他能來學習,我還是忍一忍讓他好好學吧!」總之,哪怕生出芝麻那麼大的善心,其實有的時候也可以幫我們扛過很多事情。善心的力量非常地不可思議,小小的一點善心,你就可以撐很大很大的事情。05:40

  而這點點滴滴的善心,點點滴滴對他人的寬容,還有對正法的憶念,全部是師父教導我們的。感恩佛陀,感恩宗大師;感恩師父不辭辛苦地在三十年前,就開始在這個世界上為我們宣講《菩提道次第廣論》。而且是看到了我們修行的難處和苦楚,不忍這樣的事一直進行下去,所以他非常非常慈悲地為我們講說,陪著我們修行。而且用這樣的方式講,我們都會有感覺,每天都會有感覺;有感覺就不會覺得佛法高高在上、根本用不到。因為能解決我們現在的煩惱,還有很多痛苦,所以我們自然地就會嚮往它、皈依它、願意學它、堅持學它、歡喜學它。所以大家一定要歡喜地堅持下去!06:39

  好!到現在就把 1B 講完了。下面宗大師的那一小段,準備到 2A 的時候再講。第一盤就花了這麼多功夫,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你們會不會想:喔!要把整本講完得花多少時間啊?也不一定都講得這麼細!因為一開始是對總體的修行方式和講說的一個介紹,所以學得細一點。如果你們覺得太細,可以變快一點,沒關係!還是看大家。07:10

  所以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想法寫給我。讀到你們的信,有的時候是滿感動的,有的時候是熱淚盈眶。覺得有這樣的一些了不起的居士,在這個濁世間這麼認真地修行自己,對三寶懷著如此虔誠的心,有的時候我真的在想:啊!好好頂禮、好好頂禮呀!雖然說好像是我在帶著大家學,但實際上也是大家帶著我學,我們是互相地、一起跟師父學。07:41

  好,謝謝!07:44


【全廣 II 】第 39 講討論題綱 (一)/性冠法師

1. 老師引導我們「對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有了正確的認識」怎麼去做到呢?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學者的狀態是什麼?

2. 師父會怎麼用《般若經》去幫助我們做「計劃」?


【全廣 II 】第 39 講討論題綱 (二)/性冠法師

1. 所以,為什麼是「法人」?為什麼要起這樣的名字——法人事業?這跟很多人一起成立的公司有什麼不同?

2. 比對過去嚮往的工作跟現在的工作(法人),一想到的時候內心的感覺是什麼?

3. 老師提到法人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一般的工作重視的有什麼差別?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40講-美不勝收的二十二種發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40講🍁美不勝收的二十二種發心
2A-40講_手抄1冊 P35-L1 ~ P37-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40 (2018-08-16 ~ 2018-08-19)
標題 | 美不勝收的二十二種發心
音檔 | 2A 00:00 ~ 04:0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5-L1 ~ P37-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5-L1 ~ P36-LL1 )
手抄段落 | 好,我們現在繼續下去……非常簡單的說明啊!
廣海明月 | 第2卷 P11 ~ P16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間了,覺得很幸福!因為每到聽師父的《廣論》帶的時候,就會回憶起跟隨在師父身邊學法的日子,那是我的生命、鳳山寺很多法師的生命中,還有很多居士生命中,最最美好的一種回憶。00:29

  每每提到宗大師教法,師父都會非常地感動,有的時候會熱情洋溢。在師父的心中,宗大師教法是那麼地清淨圓滿,引領著很多很多有情走向解脫、走向成佛。跟隨在師父身邊的時候,會深刻地感受到師父的身語意傳遞強烈的虔誠的力量!所以今天我們在上課之前,也希望大家能夠端正自己的發心,用一個大乘的意樂──為利有情願速成佛,以這樣的意樂聽聞今天我們研討的部分。01:33

  如果以一個清淨的、哪怕是造作的「為利有情願成佛」這樣一個動機,終於有一天,我們由於造作、不斷地串習,會生起真正的菩提心。所以每天研討之前動機的調整,還是不可或缺的,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對我們來說有如陽光普照一般。02:01

  現在大家調整好了之後,我們就要開始聽師父的帶子。今天師父是講到宗大師開講十七部論的這個故事,可能稍稍有一點長,所以在聽的時候不要走神,要全神貫注,好嗎?如果準備好了就開始聽了喔!02:25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好,我們現在繼續下去。《菩提道次第廣論》,昨天說到那個宗喀巴大師,他一天能夠講二十一座,最多的時候講二十九部大論,一個法會當中。他曾經有一次在一個法會上面,他這麼說啦!他說:「現在末法啦!我們不管……大家都條件差呀!」他想起世尊正法時候的盛況,他就說在他們那個時代,就是指西藏曾經有過一個很輝煌的法會,在同一個法會裡邊,有一位大善知識能夠講十一座。十一座,就是每天這樣講經的法會講十一座,每座講一部論,每一部論它有一個主要的一個內容,然後要旁徵博引全部的經論。這是非常不簡單、非常不簡單的!我們平常講一部那都不大容易,他要講十一部。03:47

  那麼所以很多弟子就讚歎啊,所以就說勸請,請那個大師──宗喀巴大師。他就說:「假定我稍微用功一點的,也許可能做得到。」那麼所以很多弟子們、周圍很多的善知識都來勸請──法本身都要非常恭敬地勸請。那麼大師就說:「好,那我試試看。」所以他就事先馬上就閉關,一心一意地準備。那麼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了,本來大師已經是當地出了名的,所以有許多人聽見這個消息,大家就來請求說要參加這個法會,這樣殊勝難得,末法的時候,希望稍微減緩幾天,大家要趕來聽。04:46

  所以大師剛開始的時候稍稍講,經過了又緩了幾天以後,結果一天同時開講十五部大論;實際上講完了十七部大論。啊,大家是讚歎不已!以後曾經最高的時候講二十一部大論。我們單單聽見這個數字,啊!只是讚歎、讚歎,如果我們將來真的有機會能夠參加這種大善知識的修行道場,那時候才了解殊勝,不可思議。他不但如此,而且他自己本身的修行還一點都並沒有差脫,並沒有差脫!就這樣,所以這個地方特別說明大師本身的成就。05:38

  關於這一點啊,我鼓勵你們看一看宗喀巴大師的《應化因緣集》,佛教書局有。那同樣地,我們手上已經發的這個《阿底峽尊者傳》,它不僅僅是他的傳記,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有很大的啟示。那個就是本論的作者,而大師本身的成就之高,我這裡不進一步解釋。那個是造者。那麼下面就是翻譯的法尊法師,他是民國以後的一位了不起的大法師,他是走了沒有幾年,大概才四、五年吧!那麼我想我這個只是非常簡單的說明啊!06:31
  好,大家剛才有認真聽嗎?師父在這一段裡講的宗大師講十七部論的故事,在克主傑大師所著的《宗大師傳‧起信津梁》裡也有這樣的記載,那年宗大師是三十三歲。在這之前,他詳加閱讀所有西藏翻譯的經典,就是把凡是翻譯過來的經典,還有佛經的注釋都看了,因此他對一切經論就產生了許多許多的思考、抉擇,所以他就在三十二歲那年寫了《現觀莊嚴論》的廣釋,簡稱《善說金鬘論》。07:21

  大家都知道,今年(2018 年)我們夏天就在熱火朝天地學習《金鬘論》,整個寺院像過節一樣。我們這個學程裡面有應屆的學生,正式學《金鬘論》第二年;然後還有兩班是跳班的,可以想見跳班生是很辛苦的,因為我們是用藏文在學;還有一些隨喜的法師們,所以今年整個寺院掀起了學習《現觀》的熱潮。我也在學,我們每天都像過節一樣。07:57

  尤其是當講到《金鬘論》中的二十二種發心的時候,非常非常地感人!那一天是好幾個法師的生日,還有一個小沙彌過生日。他就跟我說:「老師,我過生日了!可不可以給我生日禮物?」我想了想,說:「我給你的生日禮物你敢不敢要?」他說:「敢收啊!」我就跟他說:「請你把二十二種發心完整地背下來。」因為現在漢文的翻譯還沒有最後確定,所以他先背藏文。「背下來之後,到我這來領生日禮物。」結果剛說完,就有好幾個沙彌舉手說:「啊!我也是今天生日、我也是今天生日……。」他們都要背二十二種發心。08:41

  從那天開始,我就收到了「啊!一個月之後是我的生日。」或者說:「前幾天我過生日了,我可不可以也要這個禮物?」可以想見法師們對於聞思的熱情和勇悍。其實他們已經有要背的很多經典了,那二十二種發心不是必背的,但是實在是太美、太美了,所以法師們都爭相地要把它背下來。我覺得這真是盛況,前所未有的盛況!其實挺想要你們能夠看到,但是透過我的描述能夠感受一下也可以。大家也可以發願以後能夠聽到漢文版的《現觀莊嚴論》,因為法師們已經學完了。今年這是第二梯次的《金鬘論》,今年《現觀》第二年。開心吧?聽一聽,開心吧?09:28


【全廣 II 】第 40 講討論題綱 (一)/如淨和尚
1. 師父為什麼舉宗大師一天講十五座、十七座大論來證承宗大師的功德?
2. 前面老師講師父對宗大師教法的虔誠,跟隨師父身邊會深刻感受到師父深口意傳遞著強烈虔誠的力量,這個跟後面大乘的意樂、動機的調整有什麼關係?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41講-《起信津梁》:大師讀《釋量論》信淚長流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41講🍁《起信津梁》:大師讀《釋量論》信淚長流
2A-41講_手抄1冊 P35-L1 ~ P37-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41 (2018-08-20 ~ 2018-08-22)
標題 | 《起信津梁》:大師讀《釋量論》信淚長流
音檔 | 2A 00:00 ~ 04:0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5-L1 ~ P37-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5-L1 ~ P36-LL1 )
手抄段落 | 好,我們現在繼續下去……非常簡單的說明啊!
廣海明月 | 第2卷 P17 ~ P20

🍃廣海明月0041講🍁《起信津梁》:大師讀《釋量論》信淚長流


真如老師講授
  現在我就給大家約略地講一下克主傑大師所著的《宗大師傳.起信津梁》對這一段的描述,其實跟師父描述的差不多。那年的大師三十三歲,有一天晚上,大概就是像師徒隨談一樣吧,宗大師就又講起了西藏智者們的那些傳記呀、事蹟。然後談到了四難論師釋迦獅子在一座中同時宣講十一部論,這應該是後期西藏地區同時宣講論典當中最多的一次。可以想像,當時師徒間聚在一起議論這件事情,然後宗大師非常感慨,這個時候格西夏敦等人就馬上祈請。看看!他們是很聰明的,就馬上祈請,說:「希望大師可不可以在這裡,也像往昔那樣宣講那麼多的論典呢?」看到這一段我就想:「咦!克主傑尊者有沒有祈請呢?」大師三十三歲的時候,克主傑尊者還沒有來。然後宗大師就回答說:「我如果稍加努力的話,應該能講那麼多論!」師父描述的也幾乎是原話。然後弟子們就說:「哎呀!那大師……」不知道他們怎樣稱呼宗大師?師父啊或者什麼?現在如果我們圍在師父旁邊,就會說:「啊,師父!那您無論如何一定要宣說啊!」可以想見當時很多弟子圍在宗大師旁邊的那種激動啊!都在虔誠地祈請。然後,宗大師居然答應了!01:39

  所以在那個月的初十到月底,宗大師就進入了閉關──閉門閱讀經典,開始研閱經典做詳盡地準備。在月底的那一天他就出關了。大家都知道藏系的經函讀完之後就用一個黃色的經帛,上面拴著一條紅色的帶子,把書整整齊齊地包好。我們一本書是訂在一起,他們一頁一頁是散開的。大師就把所有的經論都綁起來擺好,然後就開始講。看到這裡的時候問格西拉,格西拉說大師講法的時候也沒看書,這已經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了!02:25

  在初一,他要開始講法的時候,桑浦那邊有很多具有希求心的三藏法師、持教者,一聽說大師要開始講十五部論啊,都想要來,因為馬上就要開講了嘛,大家就很希望宗大師能夠等他們。大家可以想想,這種心情啊,求法的你我都可以理解。如果聽說有傳法──十五部論,哇!那我們可能坐飛機的、坐船的、騎腳踏車的、跑步的可能都想來,因為實在是太殊勝了!02:58

  所以,大師就等了。再往後三天他是怎麼等的呢?就講了密勒日巴尊者和馬爾巴尊者的一些教言,然後在初五──第五天的時候就開始講了。一天當中是十五部大論同時開講、同時開頭,比如說開始講「梵語云」,他都是這樣開始。從黎明講到黃昏,一天當中就講十五部論,沒有一部論是沒被講到的。在講完了兩部比較短的論典之後,又另外加上兩部論典,這樣的話就變成了十七部。想一想都會令人熱血澎湃!03:43

  我先說一下這個十七部論典是什麼,大家可以先聽一下。這裡邊有《釋量論》、《現觀莊嚴論》,然後《阿毗達磨集論》,幾本了?三本了。數喔!第四本《俱舍論》、第五本《律經根本文》,接著就是《慈氏五論》的後四部,就是《經莊嚴論》、《寶性論》、《辨中邊論》、《辨法性論》。然後是什麼?《中觀理聚五論》──《中觀理聚五論》是什麼呢?《中論》、《迴諍論》、《精研論》、《七十空性論》,還有《六十正理論》。幾本了?十四本了,對吧?然後第十五部就是《入中論》,第十六部是《四百論》,第十七部《入行論》。04:32

  像第一部《釋量論》,過去在西藏,對於《七部量論》這些論典學說的建立作抉擇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是一般共通的論議,一些人士會一致認為量論不是開示趣向解脫和一切智的道次第的理論。但是宗喀巴大師以清淨無垢的觀察智,對因明學的總綱和內容,像陳那菩薩所著的《集量論》及法稱論師所著的《釋量論》等著作,他就詳細地觀察和探索。在心中領會了在這些經論的理路中,完全無誤地開示修行大小二乘的道次第,他完全無誤地領受了這一點。因此他就對著作量論的師徒──陳那菩薩、法稱論師,生起了真實的──注意──非造作的猛利的信仰!這顯然是說,因明學不僅僅是一些見聞或者一些理路,它是真實的修行教授。05:43

  所以,在宗大師閉關修持的空隙間,他就閱讀《釋量論》。《釋量論》有一本解釋──《解說理智庫》,宗大師閱讀到第二品開示「道的建立」的時候,對法稱論師的學說和理路猛烈地生起了不可抑制的無限的信仰。據說那一年是在秋季安住的時間中,他一閱讀到《釋量論》的時候就油然生起了信仰,汗毛直豎,止不住地──他這裡邊寫「信淚長流」。這是在《宗大師廣傳》裡邊有記載的。「長流」是哭了很久的意思吧!06:28



【全廣 II 】第 41 講討論題綱 (一)/性賢法師

1. 至 [02'25"] 的段落中覆述一下。覆述重點為宗喀巴大師對經論的嫻熟。

2. 宗喀巴大師提到四難論師釋迦獅子,在一座中同時宣講十一部論時,為什麼非常感慨?

3. 為什麼宗喀巴大師感慨之後,弟子格西夏敦馬上祈請?

4. 至 [04'32"] 的段落中覆述一下。覆述重點為求法、聽法的心情。

【全廣 II 】第 41 講討論題綱 (二)/性賢法師

1. [02'25"] 至 [03'43"] 的段落中覆述一下,並討論為什麼會讓人熱血澎湃?

2. 我們去書店會選擇什麼書?學佛之後我們會選擇讀什麼書?宗喀巴大師為什麼選擇這些論典?

3. 有一些人士對量論的看法為何?宗大師如何面對量論?宗大師對量論的體會為何?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42講-十七部論內涵略講(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42講🍁十七部論內涵略講(一)
2A-42講_手抄1冊 P35-L1 ~ P37-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 0042講🍁十七部論內涵略講(一)

講次 | 0042 (2018-08-23 ~ 2018-08-26)
標題 | 十七部論內涵略講(一)
音檔 | 2A 00:00 ~ 04:0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5-L1 ~ P37-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5-L1 ~ P36-LL1 )
手抄段落 | 好,我們現在繼續下去……非常簡單的說明啊!
廣海明月 | 第2卷 P21 ~ P24

  在這裡邊講的第一部就是《釋量論》,為大家介紹一下好不好?你們會不會想聽呢?還是只要聽到論的名字就好了呢?應該是想聽一聽吧!那我略講一下。《釋量論》是法稱論師所造,主要的所詮就是「推理八句義」:「正現前識」──認識的「識」、「相似現前識」;「正比量」、「相似比量」;「正能破」、「相似能破」──有沒有發現都有一個正的和相似的;「正能立語」、「相似能立語」,是說自己透過比量了解取捨,進而現證,之後再透過能破與能立語令他人了解。不僅僅是自己了解,透過比量了解了取捨,然後也可以令他人能夠了解。00:54

  所以第一品是講比量,第二品特別解釋《集量論》的〈皈敬頌〉。在這裡邊又非常重要地成立前後世,以及佛陀是正量士夫,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佛、要皈依三寶,說成立佛陀是正量士夫。宗大師閱讀完就信淚長流。第三品講現量,第四品講能破與能立語。這是《釋量論》。大家可以想想,這是理路非常非常嚴密的一部論著。這是第一本對吧?這是第一本吧!01:32

  第二本是《現觀莊嚴論》,就是我們今年夏天學的。以後你們也會學到,好好發願喔!好好發願!真的太好聽了,太好聽了!《現觀莊嚴論》是至尊慈氏所造,主要是講「八事七十義」,清楚地闡釋了──注意──《般若經》的隱義現觀道次第。大家都知道《般若經》是解釋空性的,被稱為經中之王。為什麼被稱為經中之王呢?因為《般若經》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眾生最深的痛苦──生老病死的痛苦,而《般若經》所解釋的空性,就是正解決眾生的生老病死。但是,如果沒有這個《現觀》解釋,我們不知道《般若經》裡面還有隱義的現觀次第。所以它清楚地闡釋了《般若經》的隱義現觀次第,這裡邊提出了一切相智、道相智、基智,這就是我們最終的目標──獲得一切相智;進而修行正等加行、頂加行、漸次加行、剎那加行,最終會獲得果位的法身。這是《現觀》。02:40

  大家都知道《現觀莊嚴論》是無著菩薩到天上聽至尊彌勒講的,所以這是百分之百的天書。今年夏季我們就學了這本天書,還是滿接地氣的,非常地令人震撼。想想天人和我們都學一本書,好像也挺好的!然後又想想:哇!在天上是不是也有很多我的同班同學?想想滿高興的!這是宗大師講的第二本。03:16

  第三本書就是《阿毗達磨集論》,這個也是無著菩薩所造的,又名《上部對法》。它是從大乘共通宗義的角度,解釋了五蘊、四諦、三藏、修道的補特伽羅等諸法的名相。03:34

  第四部是《俱舍論》,對吧?《俱舍論》是世親菩薩造的,又名《下部對法》;《阿毗達磨集論》是上部,它是《下部對法》。它主要是從有部宗的角度,解釋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二根乃至靜慮等諸法名相的內涵。《阿毗達磨集論》和《俱舍論》,一千多年前玄奘大師就翻譯過來了。我們寺院的很多同學也學完《俱舍論》了,隨喜呀!隨喜,你們要隨喜哦!04:13

  接下來是《律經根本文》,這個現在還沒有漢譯本,它是功德光論師所造的。它是將律典中的內涵編排為三個部分:第一個是未得戒者如何才能受戒;第二個是已得戒律者如何守護;第三個是假設不慎違犯,那麼如何懺悔還淨,用什麼樣的方式懺悔還淨。其中清楚地解釋了每一條戒的內涵,包括依止阿闍黎、結夏、解夏、還淨的作法等等。這個我們寺院有一些同學,最高班的也學完了,隨喜!這是宗大師講的第五部了,十七部中的第五部。聽聽哦!把一部論學明白都是要很辛苦的哦!注意!現在才五部。05:06

  然後第六部是《經莊嚴論》,也是至尊彌勒造的,慈氏五論之一,引用了許多佛經,廣泛開示道的扼要。《經莊嚴論》,這是不是也是天書啊?也是天書哦!是無著菩薩到天上聽來的,他聽了好幾本天書哦!05:30

  下一本是《寶性論》,也是至尊彌勒造的,慈氏五論之一。從中觀宗的角度抉擇心無諦實,闡釋了心之上的空性即是如來藏,所以一切眾生皆可成佛。聽著的你別忘了,在這經典裡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包括你我嗎?可以歡喜一下!一聽到至尊慈氏所造,就知道是誰聽來的啊?那個會飛上天的無著菩薩,又聽來了這本天書!然後我們在地上又聽到了天書,很神話吧!06:10



【全廣 II 】第 42 講討論題綱 (一)/如華法師

1. 聽了老師介紹的教典,檢視一下自己聽到時是什麼感覺?

2. 此時當下,如何種下未來能真正相應、信受的因緣?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43講-十七部論內涵略講(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43講🍁十七部論內涵略講(二)
2A-43講_手抄1冊 P35-L1 ~ P37-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0043講🍁十七部論內涵略講(二)

:wan:
講次 | 0043 (2018-08-27 ~ 2018-08-29)
標題 | 十七部論內涵略講(二)
音檔 | 2A 00:00 ~ 04:0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5-L1 ~ P37-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5-L1 ~ P36-LL1 )
手抄段落 | 好,我們現在繼續下去……非常簡單的說明啊!
廣海明月 | 第2卷 P25 ~ P28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該第八本了──《辨中邊論》,是吧?又是至尊慈氏所造的,它是慈氏五論之一,特別開示了《菩提道次第》中止觀兩種修法。《辨中邊論》是天書之一吧?又是天書。然後還有一本是《辨法法性論》,也是至尊彌勒造的,慈氏五論之一,也是特別開示了菩提道次第中止觀的兩種修法,這兩本都是,對吧!這也是尊敬的無著菩薩聽來的天書。我現在在給你們講天書嗎?天書的名字和大概。以後要聽哦!00:46

  注意哦!這都不是很容易的。接著是《中論》。《中論》已經有漢譯了,前面幾本都有漢譯。它是龍樹菩薩所造的,是理聚六論之一,主要是破除諸法諦實成立,以諸多的正理成立一切諸法沒有諦實,清晰地詮釋了中觀見。聽了要生大歡喜心哦,中觀見!01:09

  接著是《迴諍論》,也是龍樹菩薩造的,理聚六論之一,主要解釋雖然諸法無諦實,卻不妨礙進行破立。然後《精研論》,也是龍樹菩薩造的,理聚六論之一,主要破除外道承許的成立諦實有的推理十六句義。接著是《七十空性論》,龍樹菩薩造的,理聚六論之一,仔細地解釋成立生、住、滅無諦實合理的正理。接著是《六十正理論》,龍樹菩薩造的,理聚六論之一,配合了小乘的經典,廣泛地講說證空性見是獲得解脫的根本──這個跟《廣論》的宗都是一樣的。01:56

  好美哦!現在想想,是不是很想坐在宗大師廣講十七部論的法會之中?你們會心馳神往嗎?不會打瞌睡吧?不要打瞌睡哦!我可是在這兒歡喜洋溢地講哦!02:14

  接著是《入中論》,大家都知道是誰寫的吧?月稱菩薩──我們的寺院叫「月稱光明寺」。月稱菩薩從深廣兩種道次第解釋了《中論》的內涵,主要講從菩薩初地直到佛地的諸多功德。聽起來一定是生大歡喜的!然後在六地時廣泛抉擇了《中論》所說的空性,清晰闡釋了應成派的中觀見。月稱菩薩是哪一位大德啊?就是在牆壁上畫一頭牛,然後就可以擠出牛奶的那位月稱菩薩。02:55

  接下來是《四百論》,聖天菩薩造,它是透過無邊的正理成立諸法無諦實。還是在講空性嘛!然後《入行論》,很多同學會背吧!寂天菩薩造的,主要是解釋菩薩怎麼樣修菩提心、行菩薩行的方法。到此為止是不是有十七部論了?03:18

  可以想見哦!宗大師在一天之中要講十五部──因為之前有兩本講完了,又加兩本,變成十七部。哪一部論把它學明白了都是不容易的,能講出來也是不容易的。如果在一天中同時開講,而且格西說他是沒看本的、沒看解釋的,這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神話了!而且宗大師在講說的時候,注意哦!他對於一些大論的難點,再以西藏論師寫的廣釋──因為前面都是印度祖師的論著,他以西藏的論師的廣釋作為根據的基礎上,又以其他釋論中破非立是的說法來作抉擇。並且在講說其他諸論的時候,大都根據各自論典的釋本──每一部論都有它的解釋──來詳細地講說所有的論典。04:18

  聽聽時間哦!講了多久呢?歷時三個月,十七部論全部講完了!從黎明到黃昏,歷時三個月的講經法會,何等地輝煌和難可值遇!就創造了大概是講說史上的神話,神話!而且在這三個月中間,宗大師白天講法,到傍晚結束後,每天的大威德金剛自入法,還有生圓二次第的修持,還有他已經承許的誓言等,要修的從未有間斷,沒有因為一天講十七部論、十五部論,把自己的功課就間斷了。他是何等地精進啊!這不是驚為天人的問題了。05:15

  所以那時候的一切大眾也就都稱讚,說:「哎呀!宗大師絕對是為殊勝本尊所攝受的,或者他是已經獲得了總持陀羅尼的大菩薩!因為別人很難、幾乎是不可能做成這樣的事情!」想一想:他對每一部論的難點都要旁徵博引地去作抉擇,所以應該可以理解為講得非常地深邃又淵博,聽的人到底是什麼感覺我們只能想像了。那種無礙的辯才,從宗大師的心續間自由地流淌三個月,參加法會的那些人,從黎明到黃昏哦,就這樣一直聽,還包括了好多本天書。06:13



【全廣 II 】第 43 講討論題綱 (一)/性冠法師

1. 為什麼師父要標顯出來宗喀巴大師講述很多部論典的功德呢?師父要我們學什麼?
2. 師父特別標示出宗喀巴大師在教理、聞思上的功德,到底聞思在我們內心裡面的比重有多少?
3. 為什麼師父跟老師要特別點出宗喀巴大師每天都做定課的功德?

【全廣 II 】第 43 講討論題綱 (二)/如得法師
1. 這一段老師要成立什麼?老師如何引導我們成立這個宗?這個宗我們承許嗎?原因是什麼?
2. 關於學習經論老師講得非常歡喜,而我們好像是把這些經論聽過而已,中間的差異性在哪裡?缺少了什麼東西?
3. 老師提到我們未來也要學這些經論,為什麼我們未來一定要學呢?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44講-發願親臨大師說法的盛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44講🍁發願親臨大師說法的盛會
2A-44講_手抄1冊 P35-L1 ~ P37-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44 (2018-08-30 ~ 2018-09-02)
標題 | 發願親臨大師說法的盛會
音檔 | 2A 00:00 ~ 04:0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5-L1 ~ P37-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5-L1 ~ P36-LL1 )
手抄段落 | 好,我們現在繼續下去……非常簡單的說明啊!
廣海明月 | 第2卷 P29 ~ P33

🍀廣海明月 0044講🍁發願親臨大師說法的盛會


真如老師講授
  師父在這裡邊講的是講這十五部論,後來因為有兩本講完,又加兩部論,十七部論!師父講的是這樣一個在佛教史上非常非常卓越、輝煌的歷史啊!每一個學經論的弟子,聽到這樣的善知識,能以這樣的力量同時在一天中講說十五部論,其實是不可思議的神話!00:26

  因為我們今年學《金鬘論》的時候就發現,在一節課要把其中所謂的定義、界限,跟其他法的差別討論清楚,比如學《金鬘論》的時候,還學到嘉木樣大師的注疏、貢唐大師的箋註,然後還有《明義釋》,很多論師一起同樣對一個問題做討論的時候,你得把其他論師的觀點都聽清楚、記明白,然後在箇中抉擇他們中間細膩的差異。有的時候他們討論心續在一剎那間的差別,對它下的定義準確與否、界限準確與否,就那樣一個非常局部的部分,展開了非常廣泛精闢的討論。01:06

  我常常說:「啊!我們現在是坐在一個國際的佛教論壇上!」因為這些論師有很多是印度的、尼泊爾的,還有孟加拉的,還有韓國的,對吧?全部跨越時空的,因為有的不是同時代的。然後聯繫到我們現在講的善知識,還有聽聞的同學們。大家在學五大論的時候,不是會聽到 ཁ་ཅིག་ན་རེ། ──「有的人說」?這裡邊「有的人說」特別多!當碰到「有的人說」的時候,後面一定會跟著一個自宗去評價他是怎樣的。就好像你練習武功,要進一個武功高手的住處,先出現了一個人來跟你練。練著練著你就覺得他可能是我的朋友,但是不對!他的見解是錯的。到最後自宗都會來告訴我們他的見解是錯的,但一開始都分不清楚,後來越練眼睛越利,就可以判斷出:欸,這見解好像不太對!但是哪裡不對?要見招拆招,就要把別人的武功祕笈讀透,你才能夠破他的路數,所以一定要讀熟很多論典。02:14

  在《現觀莊嚴論》的學習中,也廣泛地引到《般若經》的部分。所以讀到《般若經》原文的時候,再配合著《現觀莊嚴論》的解釋,你會覺得:哇!《般若經》好像就在眼前一樣!好像進入了佛陀講《般若經》的法會,詳細地在解釋。02:37

  我們這邊雖然不是很熱,但是有的時候也很熱,差不多是頂著酷暑。一開始是頂著一點小小的嚴寒,我們就熱火朝天地進入了聞思《現觀莊嚴論》的美麗夏季。那個盛況可能不是我簡單地用幾句話能夠講出來的,有的時候聽著聽著,就覺得自己的心好像飛上天了,簡直太美了!03:05

  所以對我們修行者來說,用什麼來滿足我們的心呢?聽聞經典就可以滿滿的感恩,滿滿的滿足感洋溢在自己的心間。下課的時候我去看正學的同學,他們是越學越開心,看那一張張臉,哇,好像剛被水洗過一樣!每個人眼神中是有點疲憊的,但是大家都有一點掩藏不住的興奮感還有激動。因為聽到《般若經》中很多很多我們沒法理解的部分,《現觀莊嚴論》解釋得這麼清楚,真是一個難得的盛會!03:45

  那麼師父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講了這個論前面的觀點:為什麼我們要開始圓滿地認識這條成佛之路,得到一個想要成佛的願望?就是學習《般若經》它的內義,把諸大論典其中的所詮聽清楚,然後確立自己生命的目標。這應該是師父讓我們去看《應化因緣集》的深意,去回想一下當年的盛況,以及為什麼要去講這樣一件事情,就是希望至少讚歎啊讚歎!「哎呀!要是能參加這樣的法會……」師父在這裡邊說:「我們單單聽到這個數字,啊!只是讚歎、讚歎,如果我們將來真的有機會能夠參加這樣的大善知識的修行道場,那個時候才了解殊勝,不可思議!」就是如果我們將來深入其中,詳細地聽聞那些精彩的解釋,每一個解釋都是細中又細、精確又精緻完美的理路,是很多很多修行者真正的饗宴、靈魂的饗宴。04:54

  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發願,好好地學習五大論!因為法師們已經用藏文學了,慢慢地把它翻譯過來,我們就不用經歷語言關了。所以能夠在這樣的時代,值遇到師父為我們講《廣論》,我們才知道有宗大師教法;因為師父辛辛苦苦地培育了很多沙彌,到現在他們已經長大了、成為譯師,我們有了漢譯本的經典可以讀,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不論你在生活中遭遇到一些什麼樣的苦惱,在聽經的時候就都忘了吧!渾然忘我,連我都忘了,何況自己的那些苦惱?05:41

  所以這是一件多麼多麼歡喜的事情!要好好地隨喜自己值遇了宗大師教法,值遇了師父這麼親切地用我們完全能理解的說法為我們講《廣論》,句句都講到我們心裡去,跟我們的生命、跟我們很多現實的一切,都產生了共鳴和聯繫,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想到師父的教誡是什麼、宗大師的教誡是什麼。所以雖然是天書,卻在說明著地上生活的我們的事情。原來天上、人間都可以同學一部論,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而且還有人把天書取下來給地上的人,這就是神話!我們就正在經歷這個神話。你會覺得你是神話裡的主人公嗎?你會覺得你是神話裡的人嗎?想一想,很開心吧!謝謝!06:38



【全廣 II 】第 44 講討論題綱 (一)/性冠法師
1. 再次整理老師這兩段音檔的理路。
2. 老師對宗喀巴大師廣講經論、學習經論的感覺,跟我是否一樣?原因為何?

【全廣 II 】第 44 講討論題綱 (二)/性冠法師

1. 整理這段的思路。

2. 平常我們心力高、低的時候,我們是用什麼事情讓我們內心得到滿足?

3. 這樣我們得到什麼樣的滿足?跟老師這邊提到的滿足有什麼差別?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45講-「敬禮」是由內心形之於身口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45講🍁「敬禮」是由內心形之於身口
2A-45講_手抄1冊 P37-L2 ~ P38-L2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45 (2018-09-03 ~ 2018-09-05)
標題 | 「敬禮」是由內心形之於身口
音檔 | 2A 04:02 ~ 06:26
廣論段落 | P1-L1 ~ P1-L2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敬禮尊重妙音
手抄頁/行 | 第1冊 P37-L2 ~ P38-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37-L1 ~ P38-L2 )
手抄段落 | 現在看本文……論代表智慧。
廣海明月 | 第2卷 P34 ~ P37

🍃廣海明月0045講🍁「敬禮」是由內心形之於身口


真如老師講授
  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到宗大師講十七部論,今天我們要往下學習。大家可以先調整一下自己聽聞的動機,要造作一個菩提心的動機──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我必須證得大覺的佛位;為了證得大覺的佛位,我必須去了解如何是成佛的因;那麼如何了知這個因?一定要聽聞佛法;佛法詳盡地揭示出一個有情從一開始沒有親近善知識,然後慢慢地親近善知識,直到內心中生起第一個道次第,乃至全圓道次第所有的過程。00:58

  所以聽聞的時候,要把自己的心從平常一些散亂的所緣中集中起來,就是要全神貫注,要習慣聽到師父的聲音的時候,馬上把心靜下來。當我們的心沒有其他的所緣,專注聽聞的時候,那應該是跟佛法相應的時候,也是我們生命中展現一種純淨、由於聽聞真理而產生愉悅感的時候。所以現在大家開始聽!01:39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現在看本文,翻到第一頁,第一頁。那個論也主要地分成三部分,分成三部分,第一個叫序分,那麼其次正分,最後結分;相當於我們平常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那麼這個最前面那個,現在我們開始的是序分,那序分當中又分三部分:第一個是「論前歸敬」──歸依跟禮敬;第二個,說明「造論的宗旨」,他為什麼造這個論的;那麼這末了一部分就是「敦勸」,一再地勸我們怎麼樣去聽受,怎麼樣去聽受!02:46
  好,這一小段我們就不做更多的討論了,我們再繼續地聽。02:53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現在看那個文。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那是藏文,下面第二行就是翻成功我們中文的意思。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敬禮」就是我們說皈依啦!一心恭敬地禮拜。實際上這個敬禮是通於三業,而真正呢由於意業而形之於身、口的,形之於身、口的,這樣。那麼這個「尊重」呢,這個原來的印度,它這個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姑如」,姑如翻成功我們現在的話叫上師。所以這個上師啊,我們平常說上師好像是密教裡專門名詞,實際上不是,印度凡是對一個老師的尊稱就叫姑如,就叫姑如。那麼這個就是「尊重」,這地方。那麼「妙音」呢,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普通大乘論所歸敬的都是文殊師利菩薩,論代表智慧。04:15
  好,下面師父解釋了「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以及「敬禮尊重妙音」。師父解釋了「敬禮」,說是皈依,然後在這裡師父強調說:「一心恭敬地禮拜。」「敬禮」,它的核心應該就是恭敬、專注,所以在這裡邊師父說:「敬禮是通於三業」,三業就是身、口、意,最重要的是那個「意」,你心裡有了,然後才能夠形之於身、口。04:55

  「敬禮尊重妙音」這「敬禮」兩個字,其實應該是有大學問的。師父在一開始的時候,講了恭敬是要內心中真正的恭敬,不要只是身、口做一個形式。所以如果是內心中真正的恭敬的話,那就要想很多了。比如說:我們恭敬的對象是誰呀?他有什麼功德?然後為什麼我要恭敬、我要去禮敬?恭敬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它有沒有層次的遞進?還有一點就是:在我從小到大生命中所有歷程,我有沒有由內心深處發出對父母啊、對我的老師啊,或者對一個什麼人的恭敬之心?內心中有沒有確確實實地體會過「恭敬」二字?當那種恭敬在內心中生起的時候,我們的身就不由自主地彎下去,呈現出由於內心而形之於身、口的寂靜恭敬的樣子吧!有沒有那樣很自然的、不由自主的恭敬?有沒有這樣的經驗?06:15

因為很顯然,我們去寺院,或者去頂禮善知識、頂禮出家人,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到了某一種莊嚴肅穆的場合,我們的三業也隨之變成很恭敬。那麼恭敬這件事,有沒有成為我們生命中好像一個呼之即來、你只要想要恭敬它就能來的狀態?還是有的時候我們拜佛、面對經典,乃至我們面對出家人,好像要它它沒有──沒有那種油然而生的恭敬。如果沒有油然而生的恭敬,那麼這個敬禮有的時候可能就會流於表面,或者變成一種禮儀的形式,而缺乏了真正的內涵。 07:01

所以,師父講了「敬禮」這兩個字,就是一心恭敬地禮拜,他的內心中是有實際內涵的;由於內心中有恭敬的這個續流,然後才會形之於身、口,而不是只做個樣子。07:18



【 全廣 II 】第 45 講討論題綱 (一)/性賢法師

1. 請先複述前兩小段。
請問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呢?今天往下學,從哪裡開始學?

請問,「調整聽聞動機」,是要調整成什麼動機呢?為了利益有情,一定要成佛嗎?為了成就大覺佛位,我必須要去做什麼事呢?我需要成佛,一定要了解成佛的因嗎?我希望我要成佛的話,我們一定會去種成佛的因囉?如果我沒有想為了利益無量無盡的有情,怎麼辦?聽聞的時候,要做什麼事?為什麼要這樣做,輕鬆一點聽不行嗎?跟佛法相應的時候,我們生命會怎樣呢?

2. 複述文[01′39″]到[04′55″]。何謂敬禮?何謂尊重?何謂妙音?

3. 「敬禮是一心恭敬在禮拜」。請問是什麼在禮拜?三業是哪三業?身、口、意三業,最重要的是哪一個?為什麼?意業先有才能夠行於身口,還是身口先收攝之後意業才能夠深入?敬禮就是皈依的內涵,宗大師在心裡敬禮尊重妙音的時候,大師的心是到什麼樣的程度呢?

【 全廣 II 】第 45 講討論題綱 (二)/性賢法師
1. 請大家先復述 [04'15"]~[06'15"] 這兩小段。
2. 師父解釋了「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敬禮尊重妙音」,敬禮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般認為「敬禮」是什麼呢?如果各位同學是班長的話,會怎麼消「敬禮」兩個字?請問敬禮的核心在哪裡?敬禮是通於什麼的?最重要的是什麼?
3. 老師提到「敬禮」這兩個字其實是有什麼呢?有大學問的理解是什麼?師父提到講的「恭敬」是內心中真正的恭敬,不是只有什麼呢?師父在開示有講到這個嗎?如果關鍵在意業,怎麼讓內心真正恭敬呢?老師說比如要想什麼?
4. 為什麼心中要真正恭敬的話要想這些呢?
5. 從小到大生命歷程中,有沒有從內心之中對一個人生起恭敬之心?
6. 恭敬這件事,有沒有成為我們生命中呼之即來的狀態?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