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講 372講 373講 374講 375講
廣海明月0361講恆時無謬地學習利他的方法
廣海明月第361講【全廣 II】舊版:第1冊 P160-L1 ~ P160-LL1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361講恆時無謬地學習利他的方法
講次 | 0361 (2021-09-13 ~ 2021-09-15)
標題 | 恆時無謬地學習利他的方法
音檔 | 5B 26:43 ~ 5B 28:18
廣論段落 | P9-L3 ~ P9-L4 如釋菩提心論云……善趣無謬誤。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60-L1 ~ P160-LL1 ( 2016 南普陀版:P160-L4 ~ P160-LL1 )
手抄段落 | 如《釋菩提心論》云……一點點沒有錯誤。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今天我們學到「《釋菩提心論》云:『如自定欲令,他發決定故,諸智者恆應,善趣無謬誤。』」我們可以把這段文自己反覆地讀誦幾遍。現在我們一起來聽師父的帶子。00:27
在這一段中說:「這個論上面告訴我們」──哪一部論?《釋菩提心論》,請大家把字看準。有的人就是不唸第一個字,然後唸成《菩提心論》,還有的人唸《釋菩提心》,不唸論──名字是《釋菩提心論》。說:「論上面告訴我們」,告訴我們的第一個結論是什麼呢?02:26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如《釋菩提心論》云:「如自定欲令,他發決定故,諸智者恆應,善趣無謬誤。」
那麼這個論上面告訴我們,如果說我們,或者我們任何一個人,自己啊一定要想幫助別人,啟發別人、幫助別人;確定要這樣去做的話,那麼這個時候自己一定要對於你所化導的那個眾生,及化導他的方法,要圓滿無錯地有一個認識。所以這個「智者」,就是指這一個菩薩們,他一直、一直,他菩薩的真正的行為,菩薩的願力,沒有別的,全部的精神就利益眾生、利益眾生。然後也可以這麼說,他的全部的精神的目的,是創造這個淨土,乃至於成佛以後永遠是如此。而且他必然是沒有錯誤,因為你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儘管你的動機很好,錯了以後有沒有用?不行欸!所以他「善趣」,走得非常正確,一點點沒有錯誤。01:58
當我們定解了一個內涵之後,也想要讓他人如同我們自己定解那般生起定解,如果自己確定一定要這麼做的話,師父說:「一定要想幫助別人,啟發別人、幫助別人。」然後下面師父又說一句:「確定要這樣去做的話」,這是不是第一個層次呢?我們中間的任何一個人或自己,一定要去做的話,確定要做一件什麼事情呢?就是一定要幫助別人、啟發別人。03:04
什麼是幫助別人?怎麼幫助別人呢?如同自己定解的那樣,也令別人發起這樣的定解。先改變知見,依照自己對經典的定解,也讓別人對經典產生同樣的定解。為什麼?藉此改變生命離苦得樂。03:29
那麼確定好了這樣的一個堅定的心意之後,接著看一看要做什麼呢?那麼這個時候一定要對於我們所化導的眾生,說:「自己一定要對於你所化導的那個眾生,及化導他的方法」,這裡邊講了幾個呀?對象有兩個:化導的眾生,還有化導他的方法。然後呢?有一個要求,叫「圓滿無錯地」,什麼?「有一個認識」注意!這個最重要的兩個字,要「認識」。開始我們要有一個認識,就是要幫忙別人;接下來還要有一個認識,就是對於化導的眾生還有化導他的方法要有一個圓滿無錯的認識。04:17
什麼叫圓滿無錯的認識?沒有錯誤地、沒有遺漏地了解而產生的定解。以無常為例,如果想要令其他的所化機心中也生起沒有錯謬的證得無常的量,而透過這樣的量就能夠斷除常執,那麼在這個之前,我們自己一定要先親近善知識,正確無錯謬地聽聞正法,了解無常乃至生起證得無常的量,這樣才行,大家覺得呢?04:50
然後接著到下一步了,對不對?「智者」是指誰呀?「菩薩們」。菩薩們一直做的事情是什麼?「全部的精神就利益眾生」。還可以再說一句,全部的精神的目的是什麼?創造這個淨土──「全部的精神的目的,是創造這個淨土」,就完了嗎?「全部的精神的目的,是創造這個淨土,乃至於成佛以後永遠是如此。」成佛以後永遠如此,沒成佛之前也做這個、成佛以後也做這個,這可以叫永恆嗎?永恆地利益眾生,對不對?05:42
接著又出現了這個問題,說:他必然是沒有錯,因為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儘管動機很好,錯了以後是沒有用的,是不行的!所以師父說:「『善趣』,走得非常正確」,就是我們要特別注意沒有錯誤,走得非常正確。06:04
這一小段如果我們定睛凝神,把《釋菩提心論》這個原文看個幾回,然後再把師父的解釋這一段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過幾回,然後我們會發現這裡邊的層次是非常清楚的。那後來大家的注意力會放在哪裡呢?諸位你們對這段話的理解,或者對師父講解這段話的理解,注意力會放在哪裡?就是你心中印象最深刻的那個部分?06:35
要利樂有情前面確定好了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圓滿沒有錯誤地去了解所化導的眾生,及化導的方法,對不對?這裡邊我們會落在沒有錯誤,要善於趣入沒有錯誤地了解這一切。怎麼辦呢?哪裡有這樣的方法?就是沒有錯誤的方法?是不是佛陀的教正法,都在詮釋無錯謬的令有情離苦得樂的方法?如果依著教正法修行,就能生起證正法,生起證正法就是離苦得樂啊!那麼菩薩智者們應該恆時地對於經論的所詮無錯謬地了解乃至宣說,以此教誡所化機。菩薩們應該善巧地趣入這樣度化有情的方式,應該對所化機沒有顛倒地開示佛陀的密意。07:37
第一步應該是什麼呀?是不是在《道次第》裡邊──要跟善知識學、要跟有經驗的人學啊!學什麼呢?整個的都要學,學習生起一種定解,就是離苦得樂的正確的量,在每一個次第上離苦得樂正確的量。學到了之後,為了令所化機也能夠擁有這樣的定解,因此需要無錯謬地宣說佛陀所闡釋的離苦得樂之道,以此接引所化機,化導眾生,令他們離開生老病死,離開愁憂苦嘆,正確地趣向於沒有老死、那個無憂的國度。08:21
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利益眾生需要一種能力,對不對?什麼能力呀?是不是學習能力?要非常海量的學習,對不對?還要跟有經驗的人去判斷。就像行醫一樣,給一個病人的身心開藥,要跟著師父學好多年,你才可以開藥方啊、什麼病吃什麼藥,然後才不至於開錯藥。佛陀是大醫王,我們應該要無錯謬地學習佛陀所詮釋的離苦得樂的方法,用多長時間學呢?恆時地、長時間地學習,並且無錯謬地宣說。為了無錯謬地宣說,所以要無錯謬地學習。所以在這裡邊學習能力就很重要!學習能力裡邊包括毅力和恆心嗎?要發長遠心學習。09:22
所以這句話就顯示出一個我們平常最最忽略的東西,就是「學習怎樣利他」。對利益的這個眾生,還有──注意──他整個人的了解:什麼病呀?什麼法來治這個病?然後我有學會這個法嗎?我會清淨地、始終如一地貫徹佛陀的教導嗎?還是把自己非常雜染的煩惱、名聞利養各種東西都雜在一起,反而叫幫忙他人呢?還有的就是「隨流下」,隨著別人的惡習,自己被帶到深淵去了,這更談不到利樂有情了!所以在這裡邊,正確、圓滿、無錯謬地了解佛陀所宣說的道是非常非常重要的!10:09
所以這要經過長久地、非常認真地、刻苦地練習,然後才能夠正確地斧正一個人的習慣,讓所化機走上一個離苦得樂的正路,而不是偏路,或者說完全走向了反路。所以利益他人是一件非常非常莊重、嚴肅的事情,要經過長時的、大量的學習,對不對?要沒有錯謬的方法,才能夠真的幫到所化機。10:40
這一點,就是我們平常幫人的時候非常容易忽略的部分,你們認為是這樣嗎?像我們都會注意我有沒有心幫人;有了心之後,其實要注意的是幫人的方法到底對不對、清不清淨?在這個之前還要說:我們有學過嗎?如何令所化機產生如同自己所定解的定解,也令所化機發起決定,為了這個純淨的目標,菩薩智者們應該長時間地對於佛菩薩所開示的經論的所詮,進行無錯謬地學習乃至宣說。想要利他,離不開拔苦與樂,怎樣拔苦?怎樣與樂?必須清淨沒有錯謬地為所化機開示,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想要做菩薩的人要做怎樣的準備呢?我們必須生生世世跟隨善知識學習佛菩薩的教典,對教典的所詮義產生定解,然後在幫忙他人的過程中,也是令他有情對佛菩薩的經論的所詮產生了定解,從而了解如何才是清淨的離苦得樂之道。11:56
那是什麼呀?那即是──菩提道次第。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