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積散(表裏之劑)
總 結:發表溫裏
組 成:麻黃、白芷、乾薑、肉桂、蒼朮、厚朴、半夏、陳皮、茯苓、當歸、川芎、白
芍、甘草、桔梗、枳殼、生薑、蔥白
主 治:1.治少陰傷寒。
2.及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身痛,項背拘急。
3.胸滿惡食,嘔吐腹痛,寒熱往來。
4.腳氣腫痛,冷秘寒疝,寒瘧,惡寒無汗。
5.婦人經水不調。
加 減:(1)又法:除桂﹑芷﹑枳殼﹑陳皮,餘葯慢火炒,攤冷,入桂﹑芷同煎,名熟料
五積散。
(2)有汗去蒼朮﹑麻黃。
(3)氣虛去枳﹑桔,加人參﹑白朮。
(4)腹痛梜氣加吳茱萸。
(5)胃寒加煨薑。
(6)陰證傷寒,肢冷虛汗,加附子。
(7)婦人調經,加醋艾。
歸 經:陰陽表裏通用之劑也。
方 義:(1)此陰陽表裡通用之劑也。
(2)麻黃﹑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葯,所以和中止痛。蒼朮﹑厚朴平胃
土而祛溼。
陳皮﹑半夏,行逆氣而除痰。芎﹑歸﹑薑﹑芷,入血分而祛寒溼。
枳殼﹑桔梗,利胸膈而清寒熱。茯苓瀉熱利水,寧心益脾。
(3)所以為解表溫中除溼之劑,祛痰消痞調經之方也。一方統治多病,惟活法
者變而通之。
變化方:本方合人參敗毒散,名五積交加散,治寒溼身體重痛,腰腳酸疼。
煎服法:(1)加薑﹑煎。
(2)又法:除桂﹑芷﹑枳殼﹑陳皮,餘葯慢火炒,攤冷,入桂﹑芷同煎,名熟料
五積散。
備 註:肉桂(重表者用桂枝)
來 源:局方
醫方集解 清朝 汪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