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標題= 三關主對法第六。
諸浮諸弦諸沈諸緊諸澀諸滑,若在寸口,膈以上病,(頭部)。
若在關上,胃以下病,(腹部)。
若在尺中,腎以下病(腰腳部)。
平寸口脈主對法。
寸口脈滑而遲,不沈不浮,不長不短,為無病,左。
右同法。
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中手長者,曰足脛痛。
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
寸口脈沈而堅者,曰病在中。
寸口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寸口脈沈而弱者,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熱一作氣又作中)。
寸口脈沈而弱,髮必墮落。
寸口脈沈而緊苦心下有寒時時痛有積邪。
寸口脈沈而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有微熱為風水。
寸口脈沈大而滑沈即為血實滑即為氣實血氣相搏,入臟即死,入腑即愈。
寸口脈沈,中短氣。
寸口脈沈而喘者,寒熱。
寸口脈浮而滑,頭中痛。
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滯氣宿食。
寸口脈弦而緊,弦即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即惡寒水流走腸間。
寸口脈緊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氣。
脈緊上寸口者,中風,風頭痛亦如之(翼云亦為傷寒頭痛)。
脈弦上寸口者,宿食降者頭痛。
寸口脈弦大,婦人半生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寸口脈微而弱,微即惡寒,弱則發熱當發不發,骨節疼煩當煩不煩,與極汗出。
寸口脈微而弱氣血俱虛,男子吐血婦人下血,嘔汁出。
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即為悸。
寸口脈緩而遲,緩即為虛,遲即為寒,虛寒相搏,則欲溫食,食冷。
即咽痛。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即為氣,寒氣相搏則絞而痛。
寸口脈遲而澀,遲即為寒,澀為少血。
脈來過寸入魚際者,遺尿,脈出魚際,逆氣喘息。
寸口脈但實者,心勞。
寸口脈潎潎如羹上肥,陽氣微連連如蜘蛛絲,陰氣衰。
兩手前部陽絕者,苦心下寒,毒喙中熱。
寸口脈偏絕則臂偏不遂,其人兩手俱絕者,不可治。
寸口脈來暫大暫小者,陰絡也,苦陰風痺,應時自發,身洗洗也。
寸口脈來暫小暫大者,陽絡也,苦皮膚病,汗出惡寒,下部不仁。
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宜服桂枝湯葛根湯,針風池風府,向火灸身,摩治風膏,
覆令汗出。
寸口脈緊,苦頭痛,是傷寒,宜服麻黃湯發汗,針眉衝顳,摩傷寒膏。
寸口脈微,苦寒為,宜服五味子湯麻黃茱萸膏,令汗出。
寸口脈數,即為吐,以有熱在胃管熏中,宜服藥吐之,及針胃管,服除熱湯,
若傷寒七八日至十日,熱在中煩滿渴者,宜服知母湯。
寸口脈洪大,滿,宜服生薑湯白薇丸,亦可紫菀湯下之針上管期門章門。
寸口脈緩,皮膚不仁,風寒在肌肉,宜服防風湯,以藥薄熨之佳,灸諸治風穴。
寸口脈滑,陽實,中壅滿吐逆,宜服前胡湯針太陽巨闕瀉之。
寸口脈弦,心下愊愊微頭痛,心下有水氣,宜服甘遂丸針期門寫之。
寸口脈弱,陽氣虛弱,自汗出,宜服茯苓湯內補散,將適飲食消息,勿極勞,
針胃管補之。
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宜服乾地黃湯自養調和飲食,針胃管(一作三里)。
補之。
寸口脈芤吐血,微芤者血,空虛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湯黃土湯,灸膻中。
寸口脈伏,中逆氣噎塞不通,是諸氣上衝中,宜服前胡湯大三建丸,針。
巨闕寫之。
寸口脈沈,中引痛中有水氣,宜服澤漆湯,針巨闕寫之。
寸口脈軟弱,自汗出,是虛損病,宜服乾地黃湯署預丸內補散牡蠣散,并粉,
針太衝補之。
寸口脈遲,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湯生薑湯茱萸丸,
調和飲食以暖之。
寸口脈實,即生熱在脾肺,嘔逆氣塞,虛則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
熱即宜服竹葉湯葛根湯,寒即茱萸丸生薑湯。
寸口脈細,發熱嘔吐,宜服黃芩龍膽湯,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湯。
灸中府。
平關脈主對法。
關上脈浮而大,風在胃中,張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嘔。
關上脈微浮,積熱在胃中,嘔吐蚘蟲,心健忘。
關上脈滑而大小不均,必吐逆,是為病方欲來,不出一二日復欲發動,其人欲多飲,
飲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
關上脈緊而滑者,蚘動。
關上脈弦而長,(翼作大)。
有痛如刀刺之狀,在臍左。
右上下,(脈經云有積在臍左。
右上下)。
關上脈澀而堅,大而實,按之不減有力,為中焦實,有伏結在脾肺氣塞,
實熱在胃中。
關上脈襜襜大,而尺寸細者其人必心腹冷,積癥瘕結聚,欲熱飲食。
關上脈時來時去,乍大乍小,乍乍數者,胃中寒熱贏劣,不欲飲食如瘧狀。
關上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宜服平胃丸茯苓湯生薑前胡湯,針胃管,
先瀉後補之。
關上脈緊,心下苦滿痛,脈緊為實,宜服茱萸當歸湯,又加大黃二兩佳,
(脈經云又大黃湯兩治之佳)。
針巨闕下管瀉之。
關上脈微胃中冷,心下指急,宜服附子湯生薑湯附子丸,針巨闕補之。
關上脈數,胃中有客熱,宜服知母湯(一作丸)。
除熱湯,針巨闕上管瀉之。
關上脈緩,不欲食,此脾胃氣不足,宜服平胃丸補脾湯,又針章門補之。
關上脈滑,胃中有熱,滑為熱實氣滿,故不欲食,食即吐逆,
宜服朴消麻黃湯平胃丸,(一作宜服紫菀湯人參大平胃丸)。
針胃管瀉之。
關上脈弦,胃中有冷,心下厥逆,脈弦胃氣虛,宜服茱萸湯,溫調飲食,
針胃管補之。
關上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虛熱作病,且說云有熱不可大攻之,
熱去即寒起正,宜服竹葉湯,針胃管補之。
關上脈細虛腹滿,宜服生薑湯茱萸蜀椒湯白薇丸,針灸三管。
關上脈澀,血氣逆冷,脈澀為血虛,宜服乾地黃湯四補散,針足大衝上補之。
關上脈芤大,便去血,宜服生地黃并生竹皮湯,灸膈輸,若重下去血,針關元,
甚者服龍骨丸,(關元一作巨闕)。
關上脈伏,有水氣溏泄,宜服水銀丸,針關元,利小便止溏泄便止。
關上脈洪,胃中熱必煩滿,宜服平胃丸,針胃管,先寫後補之。
關上脈沈,心下有冷氣,苦滿吞酸,宜服白薇丸茯苓丸附子湯,針胃管補之。
關上脈軟,苦虛冷,脾氣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湯女萎丸,針關元補之。
關上脈遲,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湯,針胃管補之。
關上脈實,胃中痛,宜服梔子湯茱萸烏頭丸,針胃管補之。
關上脈牢,脾胃氣塞,盛熱即腹滿響響,宜服紫菀丸瀉脾丸。
針灸胃管瀉之。
平尺脈主對法。
尺脈浮者,客陽在下焦。
尺脈弱,下焦冷,無陽氣,上熱衝頭面。
尺脈弱寸彊,胃絡脈傷。
尺脈偏滑疾面赤如醉,外熱則病。
尺脈細微,溏泄下,冷利(素問云尺寒肺細謂之後泄)。
尺脈虛小者,足脛寒,痿痺腳疼。
尺脈澀下血不利多汗(素問云尺澀脈滑謂之多汗)。
尺脈沈而滑者,寸白虫。
尺脈細而急者,筋攣痺,不能行。
尺脈大者,熱在脬中,小便赤痛。
尺脈常熱者,謂之熱中,腰胯疼,小便赤熱。
尺脈按之不絕,婦人血閉,與關相應和滑者,男子氣血實,婦人即為妊娠。
尺脈來而斷絕者,男子小腹有滯氣,婦人月水不利。
尺寸俱軟弱,內慍熱,手足逆冷,汗出。
尺寸俱沈,關上無有者,苦心下喘。
尺寸俱沈關上若有,苦寒心下痛,陰中冷腳痺。
尺寸俱微,少心力不欲言,血氣不足,其人腳弱短氣。
尺寸俱數,手足頭面有熱,俱遲有寒,手足頭面有冷風。
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宜服瞿麥湯滑石散,針橫骨關元寫之。
尺脈緊,臍下痛,宜服當歸湯,灸天樞針關元補之。
尺脈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氣,宜服小建中湯,針氣海。
尺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宜服雞子湯白魚散,針橫骨寫之。
尺脈緩,腳弱下腫,(一無此四字)。
小便難,有餘瀝,宜服滑石湯瞿麥散,針橫骨寫之。
尺脈滑,血氣實,經脈不利,宜服朴消煎大黃湯,下去經血,針關元寫之。
尺脈弦,小腹疼,小腹及腳中拘急,宜服建中湯當歸湯,針氣海寫之。
尺脈弱,氣少發熱骨煩,宜服前胡湯乾地黃茯苓湯,針關元補之。
尺脈澀,足脛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湯,針足太衝補之。
尺脈芤,下焦虛,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黃湯,灸丹田關元。
尺脈伏,小腹痛癥疝,水穀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針關元補之。
尺脈沈,腰背痛,宜服腎氣丸,針京門補之。
尺脈軟,腳不收風痺,(一無此五字)。
小便難,宜服瞿麥湯白魚散,針關元寫之。
尺脈牢,腹滿陰中急,宜服葶藶子茱萸丸,針丹田關元中極。
尺脈遲,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針氣海關元寫之。
尺脈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當歸湯加大黃一兩,利大便針關元補之。
\r
2=標題= 五臟積聚第七。
人病有積有聚有穀氣,谷一作繫夫積者,臟病,終不移也,聚者,腑病,發作有時,
展轉痛移為可治也,穀氣者,下牽痛,按之則愈,愈復發為穀氣,
夫病以愈不得復發,今病復發,即為穀氣也,諸積大法,脈來而細軟附骨者為積也,
寸口結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結積在臍傍,微下關者積在少腹,
尺中結積在氣衝上,關上積在心下,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出在。
右積在。
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寸口沈而橫者,下及腹中有橫積痛,
其脈弦,腹中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
胘弦緊而細微者,癥也,夫寒痺癥瘕積聚之脈狀皆弦緊,
若在心下即寸弦緊在胃管即關弦緊,在臍下即尺弦緊,一曰關脈長弦,有積在臍左。
右上下。
又脈癥法,左手脈橫癥在左。
右手脈橫癥在。
右,脈頭大在上,頭小在下。
又一法,橫脈見左積在。
右,見。
右積在左,偏得洪實而滑,亦為積,弦緊亦為積為寒痺為疝痛,內有積不見脈,
難治,見一脈相應為易治,諸不相應,為不合治也,左手脈大。
右手脈小,上病在左脅,下病在左足。
右手脈大左手脈小,上病在。
右脅,下病在。
右足,脈弦而伏者,腹中有癥不可轉也,必死不治,脈來細而沈時直者,
身有癰腫若腹中有伏梁,脈來沈而虛者,泄注也,脈來小沈實者,
胃中有積聚不可下,食即吐。
2=標題= 陰陽表裡虛實第八。
弦為少陽,緩為陽明,洪為太陽,三陽也,微為少陰,遲為厥陰,沈為太陰,
三陰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
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脈俱動耶,然經言如此者,非有六脈俱動也,
謂浮沈長短滑濇也,凡脈浮滑長者,陽也,沈濇短者,陰也,所以言一陰一陽者,
謂脈來沈而滑也,二陰二陽者,謂脈來沈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
時一沈也,所以言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濇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沈濇也,
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沈濇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言病之逆順也。
脈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沈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
沈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謂陰陽虛實之意也,凡脈浮大數動長滑,
陽也,沈濇弱弦短微,陰也,陽病見陰脈者,逆也,主死,陰病見陽脈者,順也,
主生,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數即吐,陰微即下,陽弦則頭痛,
\n陰弦即腹痛以依陰陽察病也,又尺脈為陰,陰脈常沈而遲,寸關為陽,
陽脈但浮而速有表無裡,邪之所止得鬼病,何謂表裡,寸尺為表,關為裡,
兩頭有脈開中絕不至也,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陰絕而陽微,
死不治,呼為表屬腑,吸為裡屬臟,陽微不能呼。
陰微不能吸,呼吸不足中短氣,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微在其上,濇反在下,
微即陽氣不足,沾熱汗出,濇即無血,厥而且寒。
諸腑脈為陽,主熱,諸臟脈為陰,主寒,陽微則汗。
陰浮自下,(脈經作陰微)。
陽數,口生瘡。
陰數加微,必惡寒而煩擾不得眠,陽芤吐血,(脈經作陽數則吐血)。
陰芤下血,(脈經作陰濇即下血)。
無陽即厥,無陰即嘔。
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
寸口脈沈細者,名日陽中之陰,病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汗出,
陰氣不通,(不通一作併)。
臂不能舉(巢源作臂偏不舉)。
尺脈沈細者,名曰陰中之陰,病苦兩脛酸疼不能久立,陰氣衰,小便餘瀝,
陰下濕癢。
尺脈滑而浮大者,名曰陰中之陽病苦小腹痛滿不能溺,溺即陰中痛,大便亦然。
尺脈牢而長,關上無有,此為陰干陽,其人苦兩脛重,少腹引腰痛。
寸口壯大,尺中無有,此為陽干陰,其人苦腰背痛,陰中傷,足脛寒。
人有三虛三實者,何謂也,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脈之虛實者,
脈來濡者為虛,牢者為實也,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
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也,診之虛實者,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
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問曰,何謂虛實,答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何謂重實,所謂重實者,
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也。
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瞀,為五實。
脈細,皮寒,氣少,洩痢注前後,飲食不入,為五虛。
2=標題= 何時得病第九。
何以知人露臥得病,陽中有陰也,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諸陽入陰也,
何以知人春得病,無肝脈也,無心脈夏得病,無肺脈秋得病,無腎脈冬得病,
無脾脈四季之月得病。
2=標題= 扁鵲華佗察聲色要訣第十。
病人五臟已奪,神明不守,聲嘶者死。
病人循衣縫譫言者,不可治。
病人陰陽俱絕,掣衣掇空,妄言者死。
病人妄語錯亂,及不能語者不治,熱病者可治。
病人陰陽俱絕,失音不能言者,三日半死。
病人兩目眥有黃色起者,其病方愈。
病人面黃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
病人面黃目赤者不死,赤如衃血死。
n
病人面黃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死。
病人面黃目黑者不死,黑如死。
病人面目俱等者不死。
病人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人面青目白者死。
病人面赤目青者,六日死。
病人面黃目青者,九日必死,是謂亂經,飲酒當風邪入胃經,膽氣妄泄,目則為青,
雖有天救,不可復生。
病人面赤目白者,十日死,憂恚思慮心氣內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槨。
病人面白目黑者死,此謂榮華已去,血脈空索。
病人面黑目白者,八日死,腎氣內傷,病因留積。
病人面青目黃者,五日死,病人著床,心痛短氣脾竭內傷,百日復愈,
能起徬徨因坐於地,其立倚床,能治此者,可謂神良。
病人面無精光若土色,不受飲食者,四日死。
病人目無精光,及牙齒黑色者,不治。
病人耳目鼻口有黑色起入于口者,必死。
病人耳目及顴頰赤者,死在五日中。
病人黑色出於額上髮際,下直鼻脊兩顴上者,亦死在五日中。
病人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鼻口者,死在三日中。
病人及健人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病人面黑目直視惡風者死。
病人面黑唇青者死。
病人面青唇黑者死。
病人面黑,兩脅下滿不能自轉反者,死。
病人目回回直視肩息者,一日死。
病人陰結陽絕,目精脫恍惚者死。
病人陰陽絕竭,目眶陷者,死。
病人眉系傾者,七日死。
病人口如魚口,不能復閉,而氣出多不返者,死。
病人口張者,三日死。
病人唇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病人唇反人中滿者死。
病人唇口忽乾者不治。
病人唇腫齒焦者死。
病人齒忽變黑者,十三日死。
病人舌卷卵縮者,必死。
病人汗出不流,舌卷黑者,死。
病人髮直者,十五日死。
病人髮如乾麻善怒者死。
病人髮與眉衝起者死。
病人爪甲青者死。
病人爪甲白者不治。
病人手足爪甲下肉黑者,八日死。
病人榮衛竭絕,面浮腫者死。
病人卒腫,其面蒼黑者死。
病人手掌腫無文者死。
病人臍腫反出者死。
病人陰囊莖俱腫者死。
病人脈絕口張足腫者,五日死。
病人足趺腫,嘔吐頭重者死。
病人足趺上腫,兩膝大如斗者,十日死。
病人臥遺屎不覺者死。
病人尸臭者,不可治。
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
心病,目黑,腎之日壬癸死。
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
肺病,頰赤目腫,心之日丙丁死。
腎病面腫唇黃,脾之日戊巳死。
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
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
黑欲如重漆,不欲如炭。
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
2=標題= 診五臟六腑氣絕證候第十一。
病人肝絕,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視而不見人。
汗(一作泣)。
出如水不止,(一日二日死)。
病人膽絕,七日死,何以知之,眉為之傾。
病人筋絕,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一日八日死)。
病人心絕,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視立死,(一曰日亭亭二日死)。
病人腸(一云小腸)。
絕,六日死,何以知之,髮直如乾麻,不得屈伸,白汗不止。
病人脾絕,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腫,腹熱臚脹,泄利不覺,出無時度,
(一日五日)。
死病人胃絕,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覆,(一曰腓腸平九日死)。
病人肉絕,六日死,何以知之,耳乾舌皆腫,溺血大便赤泄,(一曰足腫九日死)。
病人肺絕,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張但氣出而不還,(一曰鼻口虛張短氣)。
病人大腸絕不治,何以知之,泄利無度,利絕則死。
病人腎絕,四日死,何以知之,齒為暴枯,面為正黑,目中黃色,腰中欲折,
白汗出如流水,(一曰人中平七日死)。
病人骨絕齒黃落,十日死。
諸浮脈無根者皆死,已上五臟六腑為根也。
\r
2=標題= 診四時相反脈第十二。
春三月木王,肝脈治當先至,心脈次之,肺脈次之,腎脈次之,此為王相順脈也,
到六月土王,脾脈當筅至而反不至,反得腎脈,此為腎反脾也,七十日死,
何謂腎反脾,夏火王,心脈當先至,肺脈次之,而反得腎脈,是謂腎反脾,
期五月六月,忌丙丁,脾友肝三十日死,何謂脾反肝,春肝脈當先至而反不至,
脾脈先至,是謂脾反肝,期正月二月,忌甲乙,腎反肝三歲死,何謂腎反肝,
春肝脈當先至而反不至,腎脈先至,是謂腎反肝,期七月八月,忌庚辛,
腎反心二歲死,何謂腎反心,夏心脈當先至而反不至,腎脈先至,是謂腎反心,
期六月,忌戊已,此中不論肺金之氣,。
略未諭,指南又推五行,亦頗顛倒,待求別錄上。
凡療病,察其形神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可治之,形氣相得,
色澤以浮,脈從四時,此為易治,形氣相失,色夭不澤,脈實堅甚,脈逆四時,
此為難治。
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澀者,曰逆,
春夏沈澀,秋冬浮大,病熱,脈靜泄痢,脈大脫血,脈實病在中,脈堅實病在外,
脈不實,名逆四時,皆難療也,凡四時脈皆以胃氣為本,雖有四時王相之脈,
無胃氣者難差也,何謂胃脈,來弱以滑者是也,命曰易治。
2=標題= 診脈動止投數數死期年月第十三。
脈一動一止,二日死,一經云一日死。
脈二動一止,三日死。
脈三動一止,四日死或五日死。
脈四動一止,六日死。
脈五動一止,七日死或五日死。
脈六動一止,八日死。
脈七動一止,九日死。
脈八動一止,十日死。
脈九動一止,九日死,又云十一日死,一經云十三日死若立春死。
脈十動一止,立春死,一經云立夏死。
脈十一動一止,立夏死,一經云夏至死,又云立秋死。
脈十二動十三動一止,立秋死,一經云立冬死。
脈十四動十五動一止,立冬死,一經云立夏死。
脈二十動一止,一歲死若立秋死。
脈二十一動一止,二歲死。
脈二十五動一止,二歲死,一經云一歲死,又云立冬死。
脈三十動一止,二歲死若三歲死。
脈三十五動一止,三歲死。
脈四十動一止,四歲死。
脈五十動一止,五歲死,不滿五十動一止,五歲死。
五行氣畢,陰陽數同,榮衛出入,經脈通流,晝夜百刻,五德相生,
脈來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臟皆受氣,即無病也。
脈來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臟無氣,卻後四歲春草生而死。
脈來三十投而一止者,二臟無氣,卻後三歲麥熟而死。
脈來二十投而一止者,三臟無氣卻後二歲桑椹赤而死。
脈來十投而一止者,四臟無氣,歲中死得節不動,出清明死,遠不出穀雨死矣。
脈來五動而一止者,五臟無氣,卻後五日而死。
脈一來而久住者,宿病在心,主中治。
脈二來而久住者,病在肝,枝中治。
脈三來而久住者,病在脾,下中治。
脈四來而久住者,病在腎,間中治。
脈五來而久住者,病在肺,枝中治。
五脈病,虛贏人得此者死,所以然者,藥不得而治,針不得而及,盛人可治,
氣全故也。
備急千金要方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51
- 文章: 3394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備急千金要方
2=標題= 扁鵲診諸反逆死脈要訣第十四。
扁鵲曰,夫相死脈之氣,如群鳥之聚,一馬之馭,系水交馳之狀如懸石之落,r
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堅關之裡,不在榮衛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脈病人不病,脈來如屋漏雀啄者死,
(屋漏者其來即絕而止時時復起而不相連屬也雀啄者脈來甚數而疾絕止復頓來也)。
又經言得病七八日,脈如屋漏雀啄者死,(脈彈人手如黍米也)。
脈來如彈石,去如解索者死,(彈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動數而隨散亂無復次緒也)。
脈困,病人脈如蝦之游如魚之翔者死,(蝦游者苒苒而起尋復退沒不知。
所在久乃復起起輒遲而沒去速者是也魚翔者似魚不行而但掉尾動頭身。
搖而久住者是也)。
脈如懸薄卷索者死,脈如轉豆者死,脈如偃刀者死,脈湧湧不去者死。
脈忽去忽來,暫止復來者死,脈中侈者死,脈分絕者死,(上下分散也)。
脈有表無裡者死,經名曰結,去即死,何謂結。
脈在指下如麻子動搖屬腎,名曰結,去死近也。
脈五來不復增減者死,經名曰代,何謂代脈,五來一止也,脈七來是人一息,
半時不復增減,亦名曰代,正死不疑。
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連年月而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
然可具知也,設病者若閑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弦急而長,而反得肺脈,
浮短而濇者死。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反得沈滑而微者死。
病若吐血復鼽者,脈當得沈細,而反得浮大牢者死。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得手足四逆,脈反沈細微者死。
病若大腹而洩,脈當微細而澀,反得緊大而滑者死,此之謂也。
經言形脈與病相反者死,奈何,然病若頭痛目痛,脈反短濇者死。
病若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
病若腹滿而喘,脈反滑利而沈者死,病若四肢厥逆,脈反浮大而短者死。
病若耳聾,脈反浮大而濇者死,(千金翼云脈大者生沈遲細者難治)。
病若目,脈反大而緩者死。
左有病而。
右痛。
右有病而左痛,下有病而上痛,上有病而下痛,此為逆,逆者死不可治。
脈來沈之絕濡,浮之不止推手者,半月死,(一作半日)。
脈來微細而絕者,人病當死。
人病脈不病者生,脈病人不病者死。
人病尸厥,呼之不應脈絕者死,脈當大反小者死。
肥人脈細小如絲欲絕者死。
贏人得躁脈者死。
人身澀而脈來往滑者死。
人身滑而脈來往澀者死。
人身小而脈來往大者死。
人身大而脈來往小者死。
人身短而脈來往長者死。
人身長而脈來往短者死。
尺脈上應寸口太遲者,半死曰死,(脈經云尺脈不應寸時如馳半日死)。
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為死候也。
2=標題= 診百病死生要訣第十五。
凡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遲速大小長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
反之者凶。
診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沈小者死,傷寒已得汗,脈沈小者生,浮大者死。
溫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死不治。
溫病時行大熱,其脈細小者死,(脈經時行作攘攘)。
溫病下痢,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出,脈堅彊急者生,虛緩者死。
熱病二三日,身體熱,腹滿,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八日死,
四五日頭痛腹痛而吐,脈來細彊,十二日死,八九日頭不疼,身不痛,目不赤,
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牒牒,按之不彈手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
熱病七八日,脈不軟(一作喘)。
不散(一作數)。
者,當瘖,瘖後三日,溫汗不出者死。
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脈代舌焦乾黑者死。
熱病未得汗,脈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難差。
熱病已得汗,脈靜安者生,脈躁者難治。
熱病脈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陽之極也,十死不治。
熱病已得汗,脈常躁盛,陰氣之極也亦死,太素作陽極。
熱病已得汗,常大熱不去者,亦死,(大一作專)。
熱病已得汗,熱未去,脈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熱病發熱甚者,其脈陰陽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診人被風不仁痿蹶,其脈虛者生,(巢源云虛數者生)。
堅急疾者死。
診癲病,虛則可治,實則死。
癲疾脈實堅者生,脈沈細小者死。
癲疾脈搏大滑者,久久自己,其脈沈小急實,不可治,小堅急亦不可療。
診頭痛目痛,久視無所見者死,(久視一作卒視)。
診人心腹積聚,其脈堅彊急者生,虛弱者死,又實彊者生沈者死,其脈大腹大脹,
四肢逆冷,其人脈形長者死,腹脹滿便血,脈大時絕極下血,脈小疾者死。
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大疾者死。
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脈沈則生,浮則死。
腸澼下膿血,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腸澼之屬身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懸濇者死,以藏期之。
腸澼下膿血,脈沈小流連者生,數疾且大有熱者,死。
腸澼筋攣,其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緊者死。
洞洩,食不化,下膿血,脈微小者生,緊急者死。
洩注,脈緩時小結者生,浮大數者死。
蝕陰疰,其脈虛小者生,緊急者死。
咳嗽,脈沈緊者死,浮直者生,浮軟者生,小沈伏匿者死。
咳嗽贏瘦,脈形堅大者死。
咳脫形發熱,脈小堅急者死,肌瘦下脫形,熱不去者死。
咳而嘔腹脹且洩,其脈弦急欲絕者死。
吐血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
汗出若其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脈緊彊者死,滑者生。
吐血而咳上氣,其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
傷寒家咳而上氣,其脈數散者死,謂其人形損故也。
上氣,脈數者死,謂其形損故也。
上氣喘息低昂,其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大不可治,加利必死,(一作又甚)。
上氣注液,其脈虛寧寧伏匿者生,堅強者死。
寒氣上攻,脈實而順滑者生,實而逆澀則死,(太素云寒氣暴上脈滿實何如。
曰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其形盡滿何如曰舉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滿。
而不應如是者順則生逆則死何謂順則生逆則死曰所謂順者手足溫也所。
謂逆者手足寒也)。
消渴,其脈數大者生,細小浮短者死。
痟癉,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急,病久不可治。
消渴,脈沉小者生,實堅大者死。
水病,脈洪大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
水病脹閉,其脈浮大軟者生,沉細虛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
卒中惡,吐血數升,脈沉數細者死,浮大疾快者生。
卒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
病瘡腰脊彊急瘈瘲者,皆不可治。
寒熱瘈瘲其脈代絕者死。
金瘡血出太多,其脈虛細者生,數實大者死。
金瘡出血,脈沈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瘡出血一二石,脈來大二十日死。
n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斷者,脈止脈來大者,七日死。
從高頓什,內有血腹脹滿,其脈堅彊者生,小弱者死。
人為百藥所中傷,脈微細者,死洪大而速者生,(脈經速作遲)。
人病甚而脈不調者,難差。
人病甚而脈洪易差。
人陰陽俱結者,見其上齒如熟小豆,其脈躁者死,(結一作竭)。
人內外俱虛,身體冷而汗出,微嘔而煩,擾手足厥逆,體不得安靜者死。
脈實滿,手足寒頭熱,春秋生,冬夏死。
老人脈微陽贏陰彊者生脈焱大加息者死。
陰弱陽彊,脈至而代,奇月而死。
尺脈濇而堅,為血實氣虛也,其發病腹痛逆滿,氣上行,此為婦人胞中絕傷,
有惡血,久成結瘕,得病以冬時,黍穄赤而死。
尺脈細而微者,血氣俱不足,細而來有力者,是穀氣不充病得節輒動,棗葉生而死,
此病秋時得之。
左手寸口脈偏動,乍大乍小不齊,從寸口至關,關至尺三部之位,處處動搖,
各異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脈桃花落出死,(花一作葉)。
右手寸口脈偏沈伏,乍小乍大,朝來浮大,暮夜沈伏,浮大即太過上出魚際,
沈伏即下不至關中,往來無常,時時復來者,榆葉枯落而死,(葉一作莢)。
右手尺部脈三十動一止,有頃更還,二十動一止,乍動乍,不與息數相應,
其人雖食穀猶不愈,蘩草生而死。
左手尺部脈四十動而一止,止而復來,來逆如循直木,如循張弓弦,
然如兩人共引一索,至立春而死,(脈經作至立冬死)。
2=標題= 診三部脈虛實訣死生第十六。
凡三部脈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細人婦人脈小軟,小兒四五歲者,脈呼吸八至細數吉,
(千金翼云人大而脈細人細而脈大人樂而脈實人苦而脈。
虛性急而脈緩性緩而脈躁人壯而脈細人贏而脈大此皆為逆逆則難治反。
此為順順則易治凡婦人脈常欲濡弱於丈夫小兒四五歲者脈自駛疾呼吸。
八至也。
三部脈或至或不至,冷氣在胃中,故令脈不通。
三部脈虛,其人長病得之死,虛而濇,長病亦死,虛而滑亦死,虛而緩亦死,
虛而弦急癲病亦死。
三部脈實而大,長病得之死,實而滑,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實而緩亦生,
實而緊亦生,實而緊急,癲病可治之。
三部脈彊非稱其人,病便死。
三部脈羸非其人,得之死。
三部脈,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細而軟,長病得之生,細而數亦生,微而緊亦生。
三部脈微而伏,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軟,長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浮而結,長病得之死,浮而滑,長病亦死。
三部脈浮而數,長病風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芤,長病得之生。
三部脈弦而數,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堅而數如銀釵股,蠱毒病必死,數而軟,蠱毒病得之生。
三部脈潎潎如羹上肥,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連連如蜘蛛絲,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如霹靂,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如角弓,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累累如貫珠,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如水淹然流,長病不治自愈,治之反死。
三部脈如屋漏,長病十四日死,(脈經云十日死)。
三部脈如雀啄,長病七日死。
三部脈如釜中湯沸,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
三部脈急切腹間病,又婉轉腹痛,針上下差。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八。
扁鵲曰,夫相死脈之氣,如群鳥之聚,一馬之馭,系水交馳之狀如懸石之落,r
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堅關之裡,不在榮衛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脈病人不病,脈來如屋漏雀啄者死,
(屋漏者其來即絕而止時時復起而不相連屬也雀啄者脈來甚數而疾絕止復頓來也)。
又經言得病七八日,脈如屋漏雀啄者死,(脈彈人手如黍米也)。
脈來如彈石,去如解索者死,(彈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動數而隨散亂無復次緒也)。
脈困,病人脈如蝦之游如魚之翔者死,(蝦游者苒苒而起尋復退沒不知。
所在久乃復起起輒遲而沒去速者是也魚翔者似魚不行而但掉尾動頭身。
搖而久住者是也)。
脈如懸薄卷索者死,脈如轉豆者死,脈如偃刀者死,脈湧湧不去者死。
脈忽去忽來,暫止復來者死,脈中侈者死,脈分絕者死,(上下分散也)。
脈有表無裡者死,經名曰結,去即死,何謂結。
脈在指下如麻子動搖屬腎,名曰結,去死近也。
脈五來不復增減者死,經名曰代,何謂代脈,五來一止也,脈七來是人一息,
半時不復增減,亦名曰代,正死不疑。
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連年月而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
然可具知也,設病者若閑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弦急而長,而反得肺脈,
浮短而濇者死。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反得沈滑而微者死。
病若吐血復鼽者,脈當得沈細,而反得浮大牢者死。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得手足四逆,脈反沈細微者死。
病若大腹而洩,脈當微細而澀,反得緊大而滑者死,此之謂也。
經言形脈與病相反者死,奈何,然病若頭痛目痛,脈反短濇者死。
病若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
病若腹滿而喘,脈反滑利而沈者死,病若四肢厥逆,脈反浮大而短者死。
病若耳聾,脈反浮大而濇者死,(千金翼云脈大者生沈遲細者難治)。
病若目,脈反大而緩者死。
左有病而。
右痛。
右有病而左痛,下有病而上痛,上有病而下痛,此為逆,逆者死不可治。
脈來沈之絕濡,浮之不止推手者,半月死,(一作半日)。
脈來微細而絕者,人病當死。
人病脈不病者生,脈病人不病者死。
人病尸厥,呼之不應脈絕者死,脈當大反小者死。
肥人脈細小如絲欲絕者死。
贏人得躁脈者死。
人身澀而脈來往滑者死。
人身滑而脈來往澀者死。
人身小而脈來往大者死。
人身大而脈來往小者死。
人身短而脈來往長者死。
人身長而脈來往短者死。
尺脈上應寸口太遲者,半死曰死,(脈經云尺脈不應寸時如馳半日死)。
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為死候也。
2=標題= 診百病死生要訣第十五。
凡診脈,當視其人大小長短,及性氣緩急,脈之遲速大小長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
反之者凶。
診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沈小者死,傷寒已得汗,脈沈小者生,浮大者死。
溫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死不治。
溫病時行大熱,其脈細小者死,(脈經時行作攘攘)。
溫病下痢,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厥逆汗出,脈堅彊急者生,虛緩者死。
熱病二三日,身體熱,腹滿,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八日死,
四五日頭痛腹痛而吐,脈來細彊,十二日死,八九日頭不疼,身不痛,目不赤,
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牒牒,按之不彈手時大,心下堅,十七日死。
熱病七八日,脈不軟(一作喘)。
不散(一作數)。
者,當瘖,瘖後三日,溫汗不出者死。
熱病七八日,其脈微細,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脈代舌焦乾黑者死。
熱病未得汗,脈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難差。
熱病已得汗,脈靜安者生,脈躁者難治。
熱病脈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陽之極也,十死不治。
熱病已得汗,脈常躁盛,陰氣之極也亦死,太素作陽極。
熱病已得汗,常大熱不去者,亦死,(大一作專)。
熱病已得汗,熱未去,脈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熱病發熱甚者,其脈陰陽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診人被風不仁痿蹶,其脈虛者生,(巢源云虛數者生)。
堅急疾者死。
診癲病,虛則可治,實則死。
癲疾脈實堅者生,脈沈細小者死。
癲疾脈搏大滑者,久久自己,其脈沈小急實,不可治,小堅急亦不可療。
診頭痛目痛,久視無所見者死,(久視一作卒視)。
診人心腹積聚,其脈堅彊急者生,虛弱者死,又實彊者生沈者死,其脈大腹大脹,
四肢逆冷,其人脈形長者死,腹脹滿便血,脈大時絕極下血,脈小疾者死。
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大疾者死。
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脈沈則生,浮則死。
腸澼下膿血,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腸澼之屬身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懸濇者死,以藏期之。
腸澼下膿血,脈沈小流連者生,數疾且大有熱者,死。
腸澼筋攣,其脈小細安靜者生,浮大緊者死。
洞洩,食不化,下膿血,脈微小者生,緊急者死。
洩注,脈緩時小結者生,浮大數者死。
蝕陰疰,其脈虛小者生,緊急者死。
咳嗽,脈沈緊者死,浮直者生,浮軟者生,小沈伏匿者死。
咳嗽贏瘦,脈形堅大者死。
咳脫形發熱,脈小堅急者死,肌瘦下脫形,熱不去者死。
咳而嘔腹脹且洩,其脈弦急欲絕者死。
吐血血脈滑小弱者生,實大者死。
汗出若其脈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脈緊彊者死,滑者生。
吐血而咳上氣,其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
傷寒家咳而上氣,其脈數散者死,謂其人形損故也。
上氣,脈數者死,謂其形損故也。
上氣喘息低昂,其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澀四肢寒者死。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大不可治,加利必死,(一作又甚)。
上氣注液,其脈虛寧寧伏匿者生,堅強者死。
寒氣上攻,脈實而順滑者生,實而逆澀則死,(太素云寒氣暴上脈滿實何如。
曰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其形盡滿何如曰舉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滿。
而不應如是者順則生逆則死何謂順則生逆則死曰所謂順者手足溫也所。
謂逆者手足寒也)。
消渴,其脈數大者生,細小浮短者死。
痟癉,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急,病久不可治。
消渴,脈沉小者生,實堅大者死。
水病,脈洪大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
水病脹閉,其脈浮大軟者生,沉細虛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
卒中惡,吐血數升,脈沉數細者死,浮大疾快者生。
卒中惡,腹大四肢滿,脈大而緩者生,緊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
病瘡腰脊彊急瘈瘲者,皆不可治。
寒熱瘈瘲其脈代絕者死。
金瘡血出太多,其脈虛細者生,數實大者死。
金瘡出血,脈沈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瘡出血一二石,脈來大二十日死。
n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斷者,脈止脈來大者,七日死。
從高頓什,內有血腹脹滿,其脈堅彊者生,小弱者死。
人為百藥所中傷,脈微細者,死洪大而速者生,(脈經速作遲)。
人病甚而脈不調者,難差。
人病甚而脈洪易差。
人陰陽俱結者,見其上齒如熟小豆,其脈躁者死,(結一作竭)。
人內外俱虛,身體冷而汗出,微嘔而煩,擾手足厥逆,體不得安靜者死。
脈實滿,手足寒頭熱,春秋生,冬夏死。
老人脈微陽贏陰彊者生脈焱大加息者死。
陰弱陽彊,脈至而代,奇月而死。
尺脈濇而堅,為血實氣虛也,其發病腹痛逆滿,氣上行,此為婦人胞中絕傷,
有惡血,久成結瘕,得病以冬時,黍穄赤而死。
尺脈細而微者,血氣俱不足,細而來有力者,是穀氣不充病得節輒動,棗葉生而死,
此病秋時得之。
左手寸口脈偏動,乍大乍小不齊,從寸口至關,關至尺三部之位,處處動搖,
各異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脈桃花落出死,(花一作葉)。
右手寸口脈偏沈伏,乍小乍大,朝來浮大,暮夜沈伏,浮大即太過上出魚際,
沈伏即下不至關中,往來無常,時時復來者,榆葉枯落而死,(葉一作莢)。
右手尺部脈三十動一止,有頃更還,二十動一止,乍動乍,不與息數相應,
其人雖食穀猶不愈,蘩草生而死。
左手尺部脈四十動而一止,止而復來,來逆如循直木,如循張弓弦,
然如兩人共引一索,至立春而死,(脈經作至立冬死)。
2=標題= 診三部脈虛實訣死生第十六。
凡三部脈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細人婦人脈小軟,小兒四五歲者,脈呼吸八至細數吉,
(千金翼云人大而脈細人細而脈大人樂而脈實人苦而脈。
虛性急而脈緩性緩而脈躁人壯而脈細人贏而脈大此皆為逆逆則難治反。
此為順順則易治凡婦人脈常欲濡弱於丈夫小兒四五歲者脈自駛疾呼吸。
八至也。
三部脈或至或不至,冷氣在胃中,故令脈不通。
三部脈虛,其人長病得之死,虛而濇,長病亦死,虛而滑亦死,虛而緩亦死,
虛而弦急癲病亦死。
三部脈實而大,長病得之死,實而滑,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實而緩亦生,
實而緊亦生,實而緊急,癲病可治之。
三部脈彊非稱其人,病便死。
三部脈羸非其人,得之死。
三部脈,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細而軟,長病得之生,細而數亦生,微而緊亦生。
三部脈微而伏,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軟,長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浮而結,長病得之死,浮而滑,長病亦死。
三部脈浮而數,長病風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芤,長病得之生。
三部脈弦而數,長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脈革,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堅而數如銀釵股,蠱毒病必死,數而軟,蠱毒病得之生。
三部脈潎潎如羹上肥,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連連如蜘蛛絲,長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脈如霹靂,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如角弓,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累累如貫珠,長病得之死。
三部脈如水淹然流,長病不治自愈,治之反死。
三部脈如屋漏,長病十四日死,(脈經云十日死)。
三部脈如雀啄,長病七日死。
三部脈如釜中湯沸,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
三部脈急切腹間病,又婉轉腹痛,針上下差。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八。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51
- 文章: 3394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1=標題=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九(針灸上)。
2=標題= 明堂三人圖第一(仰人十四門伏人十門側人六門)。
夫病源所起,本於臟腑,臟腑之脈,並出手足,循環腹背無所不至,
往來出沒難以測量,將欲指取其穴,非圖莫可備預之要,非灸不精,故經曰,
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方知針灸之功,過半於湯藥矣,
然去聖久遠,學徒蒙昧,孔穴出入,莫測經源,濟弱扶危,臨事多惑,余慨其不逮,
聊因暇鳩集今古名醫明堂,以述針灸經一篇,用補私闕,庶依圖知穴,按經識分,
則孔穴親,居然可見矣,舊明堂圖年代久遠,傳寫錯誤,不足指南,
今一依甄權等新撰為定云耳,若依明堂正經人是七尺六寸四分之身,今半之為圖,
人身長三尺八寸二分,其孔穴相去亦皆半。
之,以五分為寸,其尺用夏家古尺,司馬六尺為步,即江淮吳越所用八寸小尺是也,
其十二經脈,五色作之,奇經八脈以綠色為之,三人孔穴共六百五十穴,
圖之於後亦之便令了耳,仰人二百八十二穴,背人一百九十四穴,
側人一百七十四穴,穴名共三百四十九,單穴四十八名,雙穴三百一名。
仰人明堂圖,(十四門一百五十七穴內三十二穴單一百二十五穴雙)。
仰人頭面三十六穴遠近法第一。
頭部中行上星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一寸陷容豆。
會在上星後一寸陷者中。
前頂在會後一寸半骨陷中。
百會在前頂後一寸半頂中心。
頭第二行五處在頭上去上星傍一寸半。
承光在五處後一寸,不灸,(一本言一寸半)。
通天在承光後一寸半。
頭第三行臨泣在目上眥直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
目在臨泣後一寸,正營在目後一寸。
正面部中行神庭在髮際直鼻,不刺。
素窌在鼻柱端,水溝在鼻柱下人中。
兌端在唇上端,齗交在唇內齒上齗縫。
承漿在頤前下唇之下,廉泉在頷下結喉上舌本。
面部第二行曲差俠神庭傍一寸半,在髮際。
攢竹在眉頭陷中,精明在目內眥外。
巨窌俠鼻傍八分直瞳子,迎香在和窌上一寸鼻孔傍。
禾窌直鼻孔下俠水溝傍五分。
面部第三行,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
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四白在目下一寸。
地倉俠口傍四分,大迎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
面部第四行本神俠曲差傍一寸半在髮際,一云直耳上入髮際四分,
絲竹空在眉後陷中,不灸。
瞳子窌在目外去眥五分,(一名太陽一名前關)。
面部第五行頭維在額角髮際本神傍一寸半,不灸。
顴窌在面鼽骨下下廉陷中。
上關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取之,(一名客主人)。
下關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張口則閉。
頰車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
部中央直下七穴遠近法第二。
天突在頸結喉下五寸宛宛中。
旋機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
華蓋在旋機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
紫宮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玉堂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亶中在玉堂下一寸六分橫直兩乳閒,
中庭在迴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部第二行六穴遠近法第三。
俞府在巨骨下去旋機傍各二寸陷者中,仰而取之。
或中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
神藏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靈墟在神臟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墟或作墻)。
神封在靈墟下一寸六分。
步郎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r
部第三行六穴遠近法第四。
氣戶在巨骨下俠俞府兩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
庫房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屋翳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膺在屋翳下一寸六分,乳中禁不灸刺。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部第四行六穴遠近法第五。
雲門在巨骨下俠氣戶兩傍各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
中府在雲門下一寸,一云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
周榮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卿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天谿在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食竇在天谿下一寸六分,舉臂取之。
腹中第一行十四穴遠近法第六。
鳩尾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不灸刺,巨闕在鳩尾下一寸。
上管在巨闕下一寸去蔽骨三寸,中管在上管下一寸。
建里在中管下一寸,下管在建里下一寸。
水分在下管下一寸臍上一寸,臍中禁不刺。
陰交在臍下一寸,氣海在臍下一寸半。
石門在臍下二寸,女子不灸,關元在臍下三寸。
中極在臍下四寸,曲骨在橫骨之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
腹第二行十一穴遠近法第七。
幽門在巨闕傍半寸陷中,(心臟卷云俠巨闕兩邊相去各一寸)。
通谷在幽門下一寸,陰都在通谷下一寸。
石關在陰都下一寸,(一名石闕)。
商曲在石闕下一寸,(一名高曲)。
肓輸在商曲下一寸直臍傍各五分。
中注在肓輸下五分,四滿在中注下一寸,(肺臟卷云俠丹田)。
氣穴在四滿下一寸,(婦人方上卷云在關元左邊二寸是。
右二寸名子戶)。
大赫在氣穴下一寸,(腎臟卷云在屈骨端三寸)。
橫骨在大赫下一寸,(腎臟卷云名屈骨在陰上橫骨中央宛曲如卻月中央是)。
腹第三行十二穴遠近法第八。
不容在幽門傍各一寸五分去任脈二寸直四肋端相去四寸。
承滿在不容一下寸,梁門在承滿下一寸。
關門在梁門下一寸太一上,太一在關門下一寸。
滑肉門在太一下一寸,天樞一名長谿去肓輸一寸半。
直臍傍二寸,(脾臟卷云名長谷俠臍相去五寸一名循際)。
外陵在天樞下半寸大巨上。
大巨在臍下一寸兩傍各二寸長谿下二寸。
水道在大巨下三寸,歸來在水道下二寸,(外臺作三寸)。
氣衝在歸來下一寸鼠鼷上一寸,
(素問刺熱論注云在腹臍下橫骨兩端鼠鼷上一寸動脈應手)。
腹第四行七穴遠近法第九。
期門在第二肋端不容傍各一寸半上直兩乳。
日月在期門下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寸半。
大橫在腹哀下二寸直臍傍,(甲乙云三寸)。
腹結在大橫下一寸三分,府舍在腹結下三寸。
衝門上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兩端約中。
手太陰肺經十穴第十。
少商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n魚際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
大泉在手掌後陷者中,
(此即太淵也避唐祖名當時改之今存此名不改正恐後人將為別是一穴也)。
經渠在寸口陷者中,不灸。
列缺在腕上一寸半手大陰胳別走陽明。
孔最在腕上七寸手太陰也,尺澤在肘中約上動脈。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天府在腋下三寸,不灸。
臑會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甲乙此穴在肩部外臺屬大腸銅人經屬三膲)。
手厥陰心主經八穴第十一。
中衝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
勞宮在掌中央動脈,大陵在掌後兩骨間。
內關在掌後去腕二寸(外臺作五寸)。
手心主胳別走少陽。
間使在掌後三寸兩筋間。
門在掌後去腕五寸(外臺云去內關五寸)。
手厥陰也。
曲澤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
天泉在腋下二寸,舉腋取之。
手少陰心經八穴第十二。
少衝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
少府在手小指大節後陷者中直勞官,(大節又作本節)。
神門在掌後兌骨端陷中。
陰在掌後動脈中去腕半寸手少陰也。
通理在腕後一寸手少陰胳別走太陽。
靈道在掌後一寸半,少海在肘內廉節後陷中。
極泉在腋下筋間動脈入骨。
足太陰脾經十一穴第十三。
隱白在足大趾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
大都在足大趾內本節後陷中,(肝臟卷云在足大趾)。
本節內側白肉際。
太白在足大趾內側核骨下陷中。
公孫在足大趾本節後一寸足太陰胳別走陽明。
商丘在足內踝下微前陷中。
三陰交在內踝上八寸骨下陷中。
漏谷在內踝上六寸骨下陷中太陰胳,(銅人經云亦名太陰胳)。
地機一名脾舍在膝下五寸足太陰也。
陰陵泉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得之。
血海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半,(一作三寸)。
箕門在魚腹上筋間動應手陰市內。
足陽明胃經十五穴第十四。
厲兌在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內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間。
陷谷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去內庭二寸。
衝陽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去陷谷三寸,(一云二寸)。
解谿在衝陽後一寸半。
豐隆在外踝上八寸足陽明胳別走太陰。
下廉一名下巨虛在上廉下三寸,條口在下廉上一寸。
巨虛上廉在三里下三寸,三里在膝下三寸胻骨外。
犢鼻在膝臏下骭上俠解大筋中。
陰市一名陰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第二十卷云在膝上當伏免下行二寸臨膝取之)。
伏兔在膝上六寸,不灸,脾關在膝上伏免後交分中。
梁丘在膝上二寸兩筋間(或云三寸)。
足陽明也。
伏人明堂圖,(十門一百五穴內十六穴單八十九穴雙)。
伏人頭上第一行五穴遠近法第一。
後頂在百會後一寸半,強間在後頂後一寸半。
腦戶在枕骨上彊間後一寸半,不灸。
風府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不灸。
瘖門在項後髮際宛宛中,不灸。
頭上第二行三穴遠近法第二。
胳卻在通天後一寸半。
玉枕在胳卻後七分半俠腦戶傍一寸三起肉枕骨上入髮際三寸。
天柱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者中。
頭上第三行三穴遠近法第三。
承靈在正營後一寸半。
腦空在承靈後一寸半俠玉枕傍枕骨下陷中一名顳。
風池在顳後髮際陷中。
伏人耳後六穴遠近法第四。
顱息在耳後青脈間。
瘈脈在耳本雞足青脈,不灸。
完骨在耳後入髮際四分,竅陰在完骨上枕骨下。
浮白在耳後入髮際一寸,翳風在耳後陷中按之引耳中。
脊中第一行十一穴遠近法第五。
大椎在第一椎上陷中,陶道在大椎下節間。
身柱在第三椎下節間,神道在第五椎下節間,至陽在第七椎下節間,
筋縮在第九椎下節間。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節間,不灸。
懸樞在第十三椎下節間,命門在第十田椎下節間。
腰輸在第二十一椎下節間,長彊在脊端。
脊中第二行二十一穴遠近法第六。
大杼在項後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中。
風門一名熱府在第二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肺輸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肺臟卷云對乳引繩度之)。
心輸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膈輸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肝輸在第九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第八卷云第九椎節脊中)。
膽輸在第十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脾輸在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第八卷云脾輸無定所隨四季月應病即灸臟輸是脾穴)。
胃輸在第十二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三膲輸在第十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腎輸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大腸輸在第十六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小腸輸在第十八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膀胱輸在第十九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中膂輸在第二十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白環輸在第二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上窌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俠脊兩傍。
次窌在第二空俠脊陷中,中窌在第三空俠脊陷中。
下窌在第四空俠脊陷中,會陽在陰尾骨兩傍。
脊中第三行十三穴遠近法第七。
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傍各三寸。
魄戶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三寸。
神堂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三寸。
譆在肩膊內廉俠第六椎下兩傍各三寸。
膈關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三寸。
魂門在第九椎下兩傍各三寸,(外臺云十椎下)。
陽綱在第十椎下兩傍各三寸,(外臺云十一椎)。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三寸,(外臺云九椎下)。
胃倉在第十二椎下兩傍各三寸。
肓門在第十三椎下兩傍各三寸。
志室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三寸。
胞肓在第十九椎下兩傍各三寸。
秩邊在第二十一椎下兩傍各三寸。
手少陽三膲經十七穴第八。
關衝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掖門在小指次指間陷者中。
\r
中渚在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
陽池在手表腕上陷者中。
外關在腕後二寸陷中手少陽胳別走心主。
支溝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
會宗在腕後三寸空中手少陽也。
三陽胳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不刺。
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
天井在肘後外大骨後一寸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
清冷泉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泉亦是淵字)。
消濼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行。
天宗在秉風後大骨下陷中,(外臺屬小腸經)。
臑輸俠肩窌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
肩外輸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
肩中輸在肩胛內廉去脊二寸陷者中。
曲垣在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應手痛。
手太陽小腸經九穴第九。
少澤在手小指端外側去爪甲一分陷中。
前谷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後谿在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腕骨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陽谷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中。
養老在手踝骨上一空在後一寸陷者中,手太陽也。
支正在腕後五寸手太陽胳別走少陰。
小海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
肩貞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閒肩後陷者中,(外臺在三膲經)。
足太陽膀胱經十七穴第十。
至陰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通谷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束骨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京骨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
申脈陽蹻所生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
金門在足外踝下陷中一名關梁足太陰也。
僕參一名安耶在足跟骨下陷中。
崑崙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
承山一名魚腹,一名傷山,一名肉柱,在兌踹腸下分肉間陷者中,飛揚一名厥陽,
在外踝上七寸足太陽,胳別走少陽承筋一名踹腸,一名直腸,
在脛後從腳跟上七寸中央陷中不刺,合陽在膝約中央下三寸。
委中在膕中央約文中動脈。
委陽在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兩筋間扶承下六寸,
浮在委陽上一寸,展足得之。
殷門在肉下六寸,扶承一名肉,一名陰關,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陰下文中,
(一云尻臀下橫文中)。
側人明堂圖,(六門八十七穴雙)。
側人耳頸二十穴遠近法第一。
頷厭在曲周顳上廉,懸顱在曲周顳中。
懸釐在曲周顳下廉,天衢在耳上如前三寸。
率谷在耳上入髮際一寸半,曲鬢在耳上髮際曲隅陷中。
角孫在耳郭中間開口有空,和窌在耳前兌髮下動脈。
耳門在耳前起肉當耳鈇,聽會在耳前陷中張口得之。
聽宮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天容在耳下曲頰後。
\n
天牖在頸筋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一寸。
缺盆在肩上橫骨陷中,扶突在氣舍後一寸半。
天在曲頰下扶突後動應手陷中。
天鼎在頸缺盆直扶突曲頰下一寸人迎後。
人迎在頸大脈應手俠結喉傍以候五臟氣不灸。
水突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一本云水突在曲頰下一寸近後)。
氣舍在頸直人迎俠天空陷中。
側十穴遠近法第二。
章明一名長平,在大橫文外直臍季肋端。
京門在監骨腰中季肋本俠脊。
帶脈在季肋下一寸八分。
五樞在帶脈下三寸,一云在水道下一寸半。
維道在章門下五寸三分。
居在長平下八寸三分監骨上。
泉腋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得之,
(中風卷云腋門在腋下攢毛中一名泉腋即淵腋是也)。
大包在泉腋下三寸。
輒筋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著。
天池在乳後一寸腋下著肋直腋撅肋間。
側人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遠近法第三。
商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二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
三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
陽谿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
偏歷在腕後三寸手陽明胳別走太陰。
溫留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一作小上大上)。
手陽明也。
下廉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上廉在三里下一寸。
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
曲池在肘後轉屈肘曲骨之中。
肘窌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在肘上行向裡大脈中,不刺。
臂臑在肘上七寸肉端。
肩窌在肩端臑上斜舉臂取之。
秉風俠天窌外肩上後舉臂有空。
肩井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
天窌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者中。
肩在肩端兩骨間,(脈極篇云在肩外頭近後以手按之有解宛宛中外臺名扁骨)。
巨骨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
足少陽膽經十五穴遠近法第四。
竅陰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
俠谿在足小指次指歧間本節前。
地五會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不灸。
臨泣在足小指本節後間陷者中去俠谿一寸半。
丘墟在足外踝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
付陽在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
懸鍾一名絕骨,在外踝上三寸動者中足三陽胳。
陽輔在外踝上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許去丘墟七寸。
光明在足外踝上五寸足少陽胳別走厥陰。
外丘在外踝上七寸足少陽也少陽所生。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陽維,在外踝上七寸邪屬三陽分肉間,
(一本云踝上三寸)。
陽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
關陽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一本云關陵)。
中瀆在髀骨外膝五寸分肉間,鐶銚在髀樞中。
足厥陰肝經十一穴第五。
大敦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
行間在足大指間動應手陷中。
太衝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陷中。
中封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取之伸足乃得。
蠡溝在足內踝上五寸足厥陰胳別走少陽。
中在內踝上七寸胻骨中與少陰相值一名中都。
膝關在犢鼻下三寸陷者中,足厥陰也,
(甲乙銅人經云二寸甲乙又以中為厥陰)。
曲泉在膝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
陰包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五里在陰廉下二寸。
陰廉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
足少陰腎十一穴第六。
湧泉一名地衝,在足心陷中,屈足捲指宛宛中,(肝臟卷云在腳心大指下大筋)。
然谷一名龍泉,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婦人方上卷云在內踝前直下一寸)。
大谿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
大鍾在足跟後衝中足少陰胳別走太陽。
水泉在大谿下一寸內踝下足少陰也。
照海陰蹻脈所生,在足內踝下。
伏留一名昌陽,一名伏白,在足內踝上二寸陷中。
交信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廉筋骨間,築賓在內踝上踹分中。
陰谷在膝內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會陰一名屏翳,
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間。
巳上三人圖共三百四十九穴。
2=標題= 手三陰三陽穴流注法第二。
手三陰三陽穴流注法第二上。
凡孔穴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輸。
所過為源,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灸刺大法。
春取滎,夏取輸,季夏取經,秋取合,冬取井。
肺出少商為井,手太陰脈也,流於魚際為滎,注於大泉為輸,過於列缺為源,
行於經渠為經,入於尺澤為合。
心出於中衝為井,心包胳脈也,流於勞宮為滎,注於大陵為輸,過於內關為源,
行於間使為經,入於曲澤為合。
心出於少衝為井,手少陰脈也,流於少府為滎,注於神門為輸,過於通里為源,
行於靈道為經,入於少海為合。
大腸出於商陽為井,手陽明脈也,流於二間為滎,注於三間為輸,過於合谷為源,
行於陽谿為經,入於曲池為合。
三膲出於關衝為井,手少陽脈也,流於腋門為滎,注於中渚為輸,過於陽池為源,
行於支溝為經,入於天井為合。
小腸出於少澤為井,手太陽脈也,流於前谷為滎,注於後谿為輸,過於腕骨為源,
行於陽谷為經,入於小海為合。
足三陰三陽穴流注法第二下。
胃出於厲克為井,足陽明脈也,流於內庭為滎,注於陷谷為輸,過於衝陽為源,
行於解谿為經,入於三里為合。
膽出於竅陰為井,足少陽脈也,流於俠谿為滎,注於臨泣為輸,過於丘墟為源,
行於陽輔為經,入於陽陵泉為合。
膀胱出於至陰為井,足太陽脈也,流於通谷為滎,注於束骨為輸,過於京骨為源,
行於崑崙為經,入於委中為合。
脾出於隱白為井,足太陰脈也,流於大都為滎,注於太白為輸,過於公孫為源,
行於商丘為經,入於陰陵泉為合。
肝出於大敦為井,足厥陰脈也,流於行間為滎,注於太衝為輸,過於中封為源,
行於中為經,入於曲泉為合。
腎出於湧泉為井,足少陰脈也,流於然谷為滎,注於太谿為輸,過於水泉為源,
行於伏留為經,入於陰谷為合。
2=標題= 針灸禁忌法第三。
針禁忌法。
大寒無刺,(素問云天寒無刺天溫無疑)。
月生無瀉。
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
新內無刺,已刺無內。
大怒無刺,已刺無怒。
大勞無刺,已刺無勞。
大醉無刺,已刺無醉。
大飽無刺,已刺無飽。
大飢無刺,已刺無飢。
大渴無刺,已刺無渴。
乘車來者,臥而休之如食頃,乃刺之。
步行來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頃,乃刺之。
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刺中脾十五日死,其動為吞。
刺中腎三日死,其動為嚏,(刺中五臟死日變動出素問刺禁篇又診要經。
終篇云中心者環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腎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又四時刺逆。
從篇云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
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王冰注云此三論皆歧伯之。
言而不同者傳之誤也)。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刺中膈為傷中,不過一歲必死。
刺跌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陰股中大脈,出血不止死。
刺面中流脈,不幸為盲。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膝臏出液為跛。
刺舌下中脈大過,血出不止為瘖。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下布胳中脈,血不出為腫。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刺中大脈,令人仆脫色,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刺氣衝中脈,血不出為腫鼠鼷。
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刺脊間中髓為傴。
\n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腋下間內陷令人咳。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
刺小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小腹滿。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刺腸內陷為腫。
刺目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神庭禁不可刺,上關刺不可深。
缺盆刺不可深,顱息刺不可多出血。
臍中禁不可刺,左角刺不可久留。
雲門刺不可深,(經云雲門刺不可深今則都忌不刺學者宜詳悉之)。
五里禁不可刺,伏兔禁不可刺,(按甲乙足陽明經伏免刺入五分則不當禁)。
三陽絡禁不可刺,伏留刺無多見血。
承筋禁不可刺,然谷刺無多見血。
乳中禁不可刺,鳩尾禁不可刺。
灸禁忌法。
頭維禁不可灸,承光禁不可灸。
腦戶禁不可灸,風府禁不可灸。
瘖門禁不可灸,陰市禁不可灸。
下關耳中有干適低無灸。
耳門耳中有膿及適低無灸。
人迎禁不可灸,陽關禁不可灸。
2=標題= 明堂三人圖第一(仰人十四門伏人十門側人六門)。
夫病源所起,本於臟腑,臟腑之脈,並出手足,循環腹背無所不至,
往來出沒難以測量,將欲指取其穴,非圖莫可備預之要,非灸不精,故經曰,
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方知針灸之功,過半於湯藥矣,
然去聖久遠,學徒蒙昧,孔穴出入,莫測經源,濟弱扶危,臨事多惑,余慨其不逮,
聊因暇鳩集今古名醫明堂,以述針灸經一篇,用補私闕,庶依圖知穴,按經識分,
則孔穴親,居然可見矣,舊明堂圖年代久遠,傳寫錯誤,不足指南,
今一依甄權等新撰為定云耳,若依明堂正經人是七尺六寸四分之身,今半之為圖,
人身長三尺八寸二分,其孔穴相去亦皆半。
之,以五分為寸,其尺用夏家古尺,司馬六尺為步,即江淮吳越所用八寸小尺是也,
其十二經脈,五色作之,奇經八脈以綠色為之,三人孔穴共六百五十穴,
圖之於後亦之便令了耳,仰人二百八十二穴,背人一百九十四穴,
側人一百七十四穴,穴名共三百四十九,單穴四十八名,雙穴三百一名。
仰人明堂圖,(十四門一百五十七穴內三十二穴單一百二十五穴雙)。
仰人頭面三十六穴遠近法第一。
頭部中行上星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一寸陷容豆。
會在上星後一寸陷者中。
前頂在會後一寸半骨陷中。
百會在前頂後一寸半頂中心。
頭第二行五處在頭上去上星傍一寸半。
承光在五處後一寸,不灸,(一本言一寸半)。
通天在承光後一寸半。
頭第三行臨泣在目上眥直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
目在臨泣後一寸,正營在目後一寸。
正面部中行神庭在髮際直鼻,不刺。
素窌在鼻柱端,水溝在鼻柱下人中。
兌端在唇上端,齗交在唇內齒上齗縫。
承漿在頤前下唇之下,廉泉在頷下結喉上舌本。
面部第二行曲差俠神庭傍一寸半,在髮際。
攢竹在眉頭陷中,精明在目內眥外。
巨窌俠鼻傍八分直瞳子,迎香在和窌上一寸鼻孔傍。
禾窌直鼻孔下俠水溝傍五分。
面部第三行,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
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四白在目下一寸。
地倉俠口傍四分,大迎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
面部第四行本神俠曲差傍一寸半在髮際,一云直耳上入髮際四分,
絲竹空在眉後陷中,不灸。
瞳子窌在目外去眥五分,(一名太陽一名前關)。
面部第五行頭維在額角髮際本神傍一寸半,不灸。
顴窌在面鼽骨下下廉陷中。
上關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取之,(一名客主人)。
下關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張口則閉。
頰車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
部中央直下七穴遠近法第二。
天突在頸結喉下五寸宛宛中。
旋機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
華蓋在旋機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
紫宮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玉堂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亶中在玉堂下一寸六分橫直兩乳閒,
中庭在迴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部第二行六穴遠近法第三。
俞府在巨骨下去旋機傍各二寸陷者中,仰而取之。
或中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
神藏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靈墟在神臟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墟或作墻)。
神封在靈墟下一寸六分。
步郎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r
部第三行六穴遠近法第四。
氣戶在巨骨下俠俞府兩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
庫房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屋翳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膺在屋翳下一寸六分,乳中禁不灸刺。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部第四行六穴遠近法第五。
雲門在巨骨下俠氣戶兩傍各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
中府在雲門下一寸,一云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
周榮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卿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天谿在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食竇在天谿下一寸六分,舉臂取之。
腹中第一行十四穴遠近法第六。
鳩尾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不灸刺,巨闕在鳩尾下一寸。
上管在巨闕下一寸去蔽骨三寸,中管在上管下一寸。
建里在中管下一寸,下管在建里下一寸。
水分在下管下一寸臍上一寸,臍中禁不刺。
陰交在臍下一寸,氣海在臍下一寸半。
石門在臍下二寸,女子不灸,關元在臍下三寸。
中極在臍下四寸,曲骨在橫骨之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
腹第二行十一穴遠近法第七。
幽門在巨闕傍半寸陷中,(心臟卷云俠巨闕兩邊相去各一寸)。
通谷在幽門下一寸,陰都在通谷下一寸。
石關在陰都下一寸,(一名石闕)。
商曲在石闕下一寸,(一名高曲)。
肓輸在商曲下一寸直臍傍各五分。
中注在肓輸下五分,四滿在中注下一寸,(肺臟卷云俠丹田)。
氣穴在四滿下一寸,(婦人方上卷云在關元左邊二寸是。
右二寸名子戶)。
大赫在氣穴下一寸,(腎臟卷云在屈骨端三寸)。
橫骨在大赫下一寸,(腎臟卷云名屈骨在陰上橫骨中央宛曲如卻月中央是)。
腹第三行十二穴遠近法第八。
不容在幽門傍各一寸五分去任脈二寸直四肋端相去四寸。
承滿在不容一下寸,梁門在承滿下一寸。
關門在梁門下一寸太一上,太一在關門下一寸。
滑肉門在太一下一寸,天樞一名長谿去肓輸一寸半。
直臍傍二寸,(脾臟卷云名長谷俠臍相去五寸一名循際)。
外陵在天樞下半寸大巨上。
大巨在臍下一寸兩傍各二寸長谿下二寸。
水道在大巨下三寸,歸來在水道下二寸,(外臺作三寸)。
氣衝在歸來下一寸鼠鼷上一寸,
(素問刺熱論注云在腹臍下橫骨兩端鼠鼷上一寸動脈應手)。
腹第四行七穴遠近法第九。
期門在第二肋端不容傍各一寸半上直兩乳。
日月在期門下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寸半。
大橫在腹哀下二寸直臍傍,(甲乙云三寸)。
腹結在大橫下一寸三分,府舍在腹結下三寸。
衝門上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兩端約中。
手太陰肺經十穴第十。
少商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n魚際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
大泉在手掌後陷者中,
(此即太淵也避唐祖名當時改之今存此名不改正恐後人將為別是一穴也)。
經渠在寸口陷者中,不灸。
列缺在腕上一寸半手大陰胳別走陽明。
孔最在腕上七寸手太陰也,尺澤在肘中約上動脈。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天府在腋下三寸,不灸。
臑會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甲乙此穴在肩部外臺屬大腸銅人經屬三膲)。
手厥陰心主經八穴第十一。
中衝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
勞宮在掌中央動脈,大陵在掌後兩骨間。
內關在掌後去腕二寸(外臺作五寸)。
手心主胳別走少陽。
間使在掌後三寸兩筋間。
門在掌後去腕五寸(外臺云去內關五寸)。
手厥陰也。
曲澤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
天泉在腋下二寸,舉腋取之。
手少陰心經八穴第十二。
少衝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
少府在手小指大節後陷者中直勞官,(大節又作本節)。
神門在掌後兌骨端陷中。
陰在掌後動脈中去腕半寸手少陰也。
通理在腕後一寸手少陰胳別走太陽。
靈道在掌後一寸半,少海在肘內廉節後陷中。
極泉在腋下筋間動脈入骨。
足太陰脾經十一穴第十三。
隱白在足大趾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
大都在足大趾內本節後陷中,(肝臟卷云在足大趾)。
本節內側白肉際。
太白在足大趾內側核骨下陷中。
公孫在足大趾本節後一寸足太陰胳別走陽明。
商丘在足內踝下微前陷中。
三陰交在內踝上八寸骨下陷中。
漏谷在內踝上六寸骨下陷中太陰胳,(銅人經云亦名太陰胳)。
地機一名脾舍在膝下五寸足太陰也。
陰陵泉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得之。
血海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半,(一作三寸)。
箕門在魚腹上筋間動應手陰市內。
足陽明胃經十五穴第十四。
厲兌在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內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間。
陷谷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去內庭二寸。
衝陽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去陷谷三寸,(一云二寸)。
解谿在衝陽後一寸半。
豐隆在外踝上八寸足陽明胳別走太陰。
下廉一名下巨虛在上廉下三寸,條口在下廉上一寸。
巨虛上廉在三里下三寸,三里在膝下三寸胻骨外。
犢鼻在膝臏下骭上俠解大筋中。
陰市一名陰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第二十卷云在膝上當伏免下行二寸臨膝取之)。
伏兔在膝上六寸,不灸,脾關在膝上伏免後交分中。
梁丘在膝上二寸兩筋間(或云三寸)。
足陽明也。
伏人明堂圖,(十門一百五穴內十六穴單八十九穴雙)。
伏人頭上第一行五穴遠近法第一。
後頂在百會後一寸半,強間在後頂後一寸半。
腦戶在枕骨上彊間後一寸半,不灸。
風府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不灸。
瘖門在項後髮際宛宛中,不灸。
頭上第二行三穴遠近法第二。
胳卻在通天後一寸半。
玉枕在胳卻後七分半俠腦戶傍一寸三起肉枕骨上入髮際三寸。
天柱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者中。
頭上第三行三穴遠近法第三。
承靈在正營後一寸半。
腦空在承靈後一寸半俠玉枕傍枕骨下陷中一名顳。
風池在顳後髮際陷中。
伏人耳後六穴遠近法第四。
顱息在耳後青脈間。
瘈脈在耳本雞足青脈,不灸。
完骨在耳後入髮際四分,竅陰在完骨上枕骨下。
浮白在耳後入髮際一寸,翳風在耳後陷中按之引耳中。
脊中第一行十一穴遠近法第五。
大椎在第一椎上陷中,陶道在大椎下節間。
身柱在第三椎下節間,神道在第五椎下節間,至陽在第七椎下節間,
筋縮在第九椎下節間。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節間,不灸。
懸樞在第十三椎下節間,命門在第十田椎下節間。
腰輸在第二十一椎下節間,長彊在脊端。
脊中第二行二十一穴遠近法第六。
大杼在項後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中。
風門一名熱府在第二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肺輸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肺臟卷云對乳引繩度之)。
心輸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膈輸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肝輸在第九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第八卷云第九椎節脊中)。
膽輸在第十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脾輸在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第八卷云脾輸無定所隨四季月應病即灸臟輸是脾穴)。
胃輸在第十二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三膲輸在第十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腎輸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大腸輸在第十六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小腸輸在第十八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膀胱輸在第十九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中膂輸在第二十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白環輸在第二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上窌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俠脊兩傍。
次窌在第二空俠脊陷中,中窌在第三空俠脊陷中。
下窌在第四空俠脊陷中,會陽在陰尾骨兩傍。
脊中第三行十三穴遠近法第七。
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傍各三寸。
魄戶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三寸。
神堂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三寸。
譆在肩膊內廉俠第六椎下兩傍各三寸。
膈關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三寸。
魂門在第九椎下兩傍各三寸,(外臺云十椎下)。
陽綱在第十椎下兩傍各三寸,(外臺云十一椎)。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三寸,(外臺云九椎下)。
胃倉在第十二椎下兩傍各三寸。
肓門在第十三椎下兩傍各三寸。
志室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三寸。
胞肓在第十九椎下兩傍各三寸。
秩邊在第二十一椎下兩傍各三寸。
手少陽三膲經十七穴第八。
關衝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掖門在小指次指間陷者中。
\r
中渚在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
陽池在手表腕上陷者中。
外關在腕後二寸陷中手少陽胳別走心主。
支溝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
會宗在腕後三寸空中手少陽也。
三陽胳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不刺。
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
天井在肘後外大骨後一寸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
清冷泉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泉亦是淵字)。
消濼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行。
天宗在秉風後大骨下陷中,(外臺屬小腸經)。
臑輸俠肩窌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
肩外輸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
肩中輸在肩胛內廉去脊二寸陷者中。
曲垣在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應手痛。
手太陽小腸經九穴第九。
少澤在手小指端外側去爪甲一分陷中。
前谷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後谿在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腕骨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陽谷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中。
養老在手踝骨上一空在後一寸陷者中,手太陽也。
支正在腕後五寸手太陽胳別走少陰。
小海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
肩貞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閒肩後陷者中,(外臺在三膲經)。
足太陽膀胱經十七穴第十。
至陰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通谷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束骨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京骨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
申脈陽蹻所生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
金門在足外踝下陷中一名關梁足太陰也。
僕參一名安耶在足跟骨下陷中。
崑崙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
承山一名魚腹,一名傷山,一名肉柱,在兌踹腸下分肉間陷者中,飛揚一名厥陽,
在外踝上七寸足太陽,胳別走少陽承筋一名踹腸,一名直腸,
在脛後從腳跟上七寸中央陷中不刺,合陽在膝約中央下三寸。
委中在膕中央約文中動脈。
委陽在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兩筋間扶承下六寸,
浮在委陽上一寸,展足得之。
殷門在肉下六寸,扶承一名肉,一名陰關,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陰下文中,
(一云尻臀下橫文中)。
側人明堂圖,(六門八十七穴雙)。
側人耳頸二十穴遠近法第一。
頷厭在曲周顳上廉,懸顱在曲周顳中。
懸釐在曲周顳下廉,天衢在耳上如前三寸。
率谷在耳上入髮際一寸半,曲鬢在耳上髮際曲隅陷中。
角孫在耳郭中間開口有空,和窌在耳前兌髮下動脈。
耳門在耳前起肉當耳鈇,聽會在耳前陷中張口得之。
聽宮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天容在耳下曲頰後。
\n
天牖在頸筋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一寸。
缺盆在肩上橫骨陷中,扶突在氣舍後一寸半。
天在曲頰下扶突後動應手陷中。
天鼎在頸缺盆直扶突曲頰下一寸人迎後。
人迎在頸大脈應手俠結喉傍以候五臟氣不灸。
水突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一本云水突在曲頰下一寸近後)。
氣舍在頸直人迎俠天空陷中。
側十穴遠近法第二。
章明一名長平,在大橫文外直臍季肋端。
京門在監骨腰中季肋本俠脊。
帶脈在季肋下一寸八分。
五樞在帶脈下三寸,一云在水道下一寸半。
維道在章門下五寸三分。
居在長平下八寸三分監骨上。
泉腋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得之,
(中風卷云腋門在腋下攢毛中一名泉腋即淵腋是也)。
大包在泉腋下三寸。
輒筋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著。
天池在乳後一寸腋下著肋直腋撅肋間。
側人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遠近法第三。
商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二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
三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間。
陽谿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
偏歷在腕後三寸手陽明胳別走太陰。
溫留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一作小上大上)。
手陽明也。
下廉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上廉在三里下一寸。
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
曲池在肘後轉屈肘曲骨之中。
肘窌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在肘上行向裡大脈中,不刺。
臂臑在肘上七寸肉端。
肩窌在肩端臑上斜舉臂取之。
秉風俠天窌外肩上後舉臂有空。
肩井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
天窌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者中。
肩在肩端兩骨間,(脈極篇云在肩外頭近後以手按之有解宛宛中外臺名扁骨)。
巨骨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
足少陽膽經十五穴遠近法第四。
竅陰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
俠谿在足小指次指歧間本節前。
地五會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不灸。
臨泣在足小指本節後間陷者中去俠谿一寸半。
丘墟在足外踝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
付陽在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
懸鍾一名絕骨,在外踝上三寸動者中足三陽胳。
陽輔在外踝上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許去丘墟七寸。
光明在足外踝上五寸足少陽胳別走厥陰。
外丘在外踝上七寸足少陽也少陽所生。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窌陽維,在外踝上七寸邪屬三陽分肉間,
(一本云踝上三寸)。
陽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
關陽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一本云關陵)。
中瀆在髀骨外膝五寸分肉間,鐶銚在髀樞中。
足厥陰肝經十一穴第五。
大敦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
行間在足大指間動應手陷中。
太衝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陷中。
中封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取之伸足乃得。
蠡溝在足內踝上五寸足厥陰胳別走少陽。
中在內踝上七寸胻骨中與少陰相值一名中都。
膝關在犢鼻下三寸陷者中,足厥陰也,
(甲乙銅人經云二寸甲乙又以中為厥陰)。
曲泉在膝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
陰包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五里在陰廉下二寸。
陰廉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
足少陰腎十一穴第六。
湧泉一名地衝,在足心陷中,屈足捲指宛宛中,(肝臟卷云在腳心大指下大筋)。
然谷一名龍泉,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婦人方上卷云在內踝前直下一寸)。
大谿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
大鍾在足跟後衝中足少陰胳別走太陽。
水泉在大谿下一寸內踝下足少陰也。
照海陰蹻脈所生,在足內踝下。
伏留一名昌陽,一名伏白,在足內踝上二寸陷中。
交信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廉筋骨間,築賓在內踝上踹分中。
陰谷在膝內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會陰一名屏翳,
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間。
巳上三人圖共三百四十九穴。
2=標題= 手三陰三陽穴流注法第二。
手三陰三陽穴流注法第二上。
凡孔穴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輸。
所過為源,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灸刺大法。
春取滎,夏取輸,季夏取經,秋取合,冬取井。
肺出少商為井,手太陰脈也,流於魚際為滎,注於大泉為輸,過於列缺為源,
行於經渠為經,入於尺澤為合。
心出於中衝為井,心包胳脈也,流於勞宮為滎,注於大陵為輸,過於內關為源,
行於間使為經,入於曲澤為合。
心出於少衝為井,手少陰脈也,流於少府為滎,注於神門為輸,過於通里為源,
行於靈道為經,入於少海為合。
大腸出於商陽為井,手陽明脈也,流於二間為滎,注於三間為輸,過於合谷為源,
行於陽谿為經,入於曲池為合。
三膲出於關衝為井,手少陽脈也,流於腋門為滎,注於中渚為輸,過於陽池為源,
行於支溝為經,入於天井為合。
小腸出於少澤為井,手太陽脈也,流於前谷為滎,注於後谿為輸,過於腕骨為源,
行於陽谷為經,入於小海為合。
足三陰三陽穴流注法第二下。
胃出於厲克為井,足陽明脈也,流於內庭為滎,注於陷谷為輸,過於衝陽為源,
行於解谿為經,入於三里為合。
膽出於竅陰為井,足少陽脈也,流於俠谿為滎,注於臨泣為輸,過於丘墟為源,
行於陽輔為經,入於陽陵泉為合。
膀胱出於至陰為井,足太陽脈也,流於通谷為滎,注於束骨為輸,過於京骨為源,
行於崑崙為經,入於委中為合。
脾出於隱白為井,足太陰脈也,流於大都為滎,注於太白為輸,過於公孫為源,
行於商丘為經,入於陰陵泉為合。
肝出於大敦為井,足厥陰脈也,流於行間為滎,注於太衝為輸,過於中封為源,
行於中為經,入於曲泉為合。
腎出於湧泉為井,足少陰脈也,流於然谷為滎,注於太谿為輸,過於水泉為源,
行於伏留為經,入於陰谷為合。
2=標題= 針灸禁忌法第三。
針禁忌法。
大寒無刺,(素問云天寒無刺天溫無疑)。
月生無瀉。
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
新內無刺,已刺無內。
大怒無刺,已刺無怒。
大勞無刺,已刺無勞。
大醉無刺,已刺無醉。
大飽無刺,已刺無飽。
大飢無刺,已刺無飢。
大渴無刺,已刺無渴。
乘車來者,臥而休之如食頃,乃刺之。
步行來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頃,乃刺之。
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刺中脾十五日死,其動為吞。
刺中腎三日死,其動為嚏,(刺中五臟死日變動出素問刺禁篇又診要經。
終篇云中心者環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腎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又四時刺逆。
從篇云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
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王冰注云此三論皆歧伯之。
言而不同者傳之誤也)。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刺中膈為傷中,不過一歲必死。
刺跌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刺陰股中大脈,出血不止死。
刺面中流脈,不幸為盲。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膝臏出液為跛。
刺舌下中脈大過,血出不止為瘖。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下布胳中脈,血不出為腫。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刺中大脈,令人仆脫色,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刺氣衝中脈,血不出為腫鼠鼷。
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刺脊間中髓為傴。
\n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腋下間內陷令人咳。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
刺小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小腹滿。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刺腸內陷為腫。
刺目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神庭禁不可刺,上關刺不可深。
缺盆刺不可深,顱息刺不可多出血。
臍中禁不可刺,左角刺不可久留。
雲門刺不可深,(經云雲門刺不可深今則都忌不刺學者宜詳悉之)。
五里禁不可刺,伏兔禁不可刺,(按甲乙足陽明經伏免刺入五分則不當禁)。
三陽絡禁不可刺,伏留刺無多見血。
承筋禁不可刺,然谷刺無多見血。
乳中禁不可刺,鳩尾禁不可刺。
灸禁忌法。
頭維禁不可灸,承光禁不可灸。
腦戶禁不可灸,風府禁不可灸。
瘖門禁不可灸,陰市禁不可灸。
下關耳中有干適低無灸。
耳門耳中有膿及適低無灸。
人迎禁不可灸,陽關禁不可灸。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51
- 文章: 3394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絲竹空灸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承泣禁不可灸。
脊中禁不可灸,乳中禁不可灸。
瘈脈禁不可灸,石門女子禁不可灸。
白環輸禁不可灸,氣衝灸之,不幸不得息。
泉腋灸之,不幸生膿蝕,天府禁不可灸。
經渠禁不可灸,伏兔禁不可灸。
地五會禁不可灸,鳩尾禁不可灸。
2=標題= 五臟六腑變化傍通訣第四。
凡五臟六腑變化無窮,散在諸經,其事隱沒,難得具知,今篡集相附,以為傍通,
令學者少留意推尋,造次可見矣。
五臟、腎(水一)、心(火二)、肝(木三)、肺(金四)、脾(土五)。
六腑、膀胱、小腸、膽、大腸、胃、三膲。
五臟經、足少陰、手少陰、足厥陰、手太陰、足太陰。
六腑經、足太陽、手太陽、足少陽、手陽明、足陽明、手少陽。
五臟脈、沈濡、洪盛、弦長、浮短、緩大。
五臟斤兩、一斤二兩(又云一斤一兩)、十二兩(三毛七孔)、四斤四兩(左三葉、
右四葉)、三斤三兩(六葉兩耳)、二斤三兩。
六腑斤兩、九兩二銖、二斤十四兩、三兩三銖、二斤十一兩、二斤十四兩。
六腑丈尺、縱廣七寸(又云九寸)、長二丈四尺(廣二寸四分、三寸三分、
一寸二尺(廣六寸)、大一尺五寸。
六腑所受、九升一合(又云九升九合)、二斗四升、一合(難經作三合)一斗二升、
三斗五升。
五臟官、後宮列女、帝王、上將軍(又為郎官)、大尚書(又為上將軍)、
諫議大夫。
六腑官、水曹掾、監倉吏、將軍決曹吏、監倉掾、內嗇吏。
五臟輸、十四椎、五椎、九椎、三椎、十一椎。
六腑輸、十九椎、十八椎、十椎、十六椎、十二椎、十三椎。
五臟募、京門、巨闕、期門、中府、章門。
六腑募、中極、關元、日月、天樞、中管、石門。
五臟脈出、湧泉、中衝(此心胞胳經心經出少衝)、大敦、少商、隱白。
流(甲乙作留)、然谷、勞宮(心經流少府)、行間、魚際、大都。
注、大溪、大稜(心經注神門)、大衝、大泉、太白。
過、水泉、內關(心經過通里)、中封、列缺、公孫。
行、伏留、間使(心經行靈道)。
中、經渠、商丘。
入、陰谷、曲澤(心經入少海)、曲泉、尺澤、陰陵泉。
六腑脈出、至陰、少澤、竅陰、商陽、厲兌、關衝(此三出入)。
流、通谷、前谷、俠谿、二間、內庭、腋門。
注、束骨、後溪、臨泣、三間、陷谷、中渚。
過、京骨、腕骨、丘墟、合谷、衝陽、陽池。
行、崑崙、陽谷、陽輔、陽溪、解溪、支溝。
入、委中、小海、陽陵泉、曲池、三里、天井。
五竅、耳(二陰)、舌(口)、目、鼻、唇。
五養、骨(精)、血(脈)、筋皮毛(氣)、肉。
五液、唾、汗、淚、涕、涎。
五聲、呻(噫)、言、呼、哭、歌。
六氣、呬、吹呼、呵、噓、唏。
五神、志(精)、神(性又作脈神)、血(魂)、氣(魄)、意(智又作營意)。
五有餘病、脹滿、笑不止、怒、喘喝仰息、涇溲不利。
五不足病、厥逆、夏(一作悲)、恐、息利少氣、四肢不用。
六情、惡哀、怵慮(一作惠好)、好喜(一作直喜)、威怒、樂愚、貪狼、廉貞、
陰賊、寬大、公正、姦邪。
八性、欲忌、友愛、慈(惠悲)、氣(正)、公私(怨)。
五常、智(謀)、禮(哲)、仁(肅)、義(叉)、信(聖)。
五事、聽(聰)、視(明)、兒(恭)、言(從)、思(睿)。
五咎、急、豫、狂、僭、蒙。
五音、吟詠、肆呼、諷、唱、歌。
五聲、羽(四十八絲)、徵(五十四絲)、角(六十四絲)、商(七十二絲)、
宮(八十一絲)。
五色、黑、赤、青、白、黃。
五味、鹹、苦、酸、辛、甘。
五臭、腐、焦、羶(臊)、腥、香。
五宜(子來扶母)、酸、甘、苦、鹹、辛。
五惡(味之惡)、甘、鹹、辛、苦、酸。
五惡(氣之惡)、燥、熱、風、寒、濕。
五數、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時、冬、夏、春、秋、季、夏。
五形(外臺云外應五行之形內法五臟之象)、曲、兌、直、方、圓。
五畜、豕(外臺云豕鼠)、羊(外臺云蛇馬)、雞(外臺云虎兔)、
犬(外臺云猴雞)、牛(外臺云龍羊犬牛)。
五穀、大豆、麥、麻、稻(黃黍)、稷。
五果、栗、杏、李、桃、棗。
五菜、藿、薤、韭、、葵。
論曰,假令人腎心肝肺脾為臟,則膀胱小腸膽大腸胃為腑,足少陰為腎經,
足太陽為膀胱經,下至五臟,五果,五菜,皆爾觸類長之,他皆傚此,
(外臺續漆二十三條本非千金之舊今更不附入)。
2=標題= 用針略例第五。
夫用針刺者,先明其孔穴,補虛瀉實,送堅付濡,以急隨緩,榮衛常行,勿失其理,
夫為針者,不離乎心,口如銜索,目欲內視消息氣血,不得妄行,針入一分,
知天地之氣,針入二分,知呼吸出入,上下水火之氣,針入三分,知四時五行,
五臟六腑,逆順之氣,針皮毛腠理者,勿傷肌肉,針肌肉者,勿傷筋脈,針筋脈者,
勿傷骨髓,針骨髓者,勿傷諸絡。
東方甲乙木,主人肝膽筋膜魂。
南方丙丁火,主人心小腸血神。
西方庚辛金,人肺大腸皮毛魄。
北方壬癸水,主人腎膀胱骨髓精志。
中央戊巳土,主人脾胃肌肉意智。
針傷筋膜者,令人愕視失魂。
傷血者,令人煩亂失神。
傷皮毛者,令人上氣失魄。
傷骨髓者,令人呻吟失志。
傷肌肉者,令人四肢不收失智。
此為五亂,因針所生,若更失度者,有死之憂也,所謂針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
謂愚人妄針必死,不能起生人也。
又須審候與死人同狀者,不可為醫,與亡國同政者,不可為謀,雖聖智神人,
不能活死人存亡國也,故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凡愚人貪利,不曉於治亂存亡,
危身滅族,彼此俱喪,亡國破家,亦醫之道也。
凡用針之法,以補寫為先,呼吸應江漢,補寫校升斗,經緯有法則,陰陽不相干,
震為陽氣始,(火生於寅)。
兌為陰氣終,(戊為土墓)。
坎為太玄華,(冬至之日夜半一陽爻生)。
離為太陽精,(為中女之象)。
欲補從卯南,(補不足地戶至巽為地虛)。
欲寫從酉北,(天門在乾)。
針入因日明,(向寅至午)。
針出隨月光,(從申向午午為日月光之位)。
如此思五行,氣以調榮衛,用以將息之,是曰隨身寶。
凡用鋒針針者,除疾速也,先補五呼,刺入五分留十呼,刺入一寸留二十呼,
隨師而將息之,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刺緩者淺內而疾發針,刺大者微出其血,
刺骨者疾發針淺內而久留之,刺澀者必得其,隨其逆順久留之,疾出之,
壓其穴勿出其血,諸小弱者勿用大針,然氣不足,宜調以百藥,餘三針者,
正中破癰堅瘤結息肉也,亦治人疾也,火針亦用鋒針,以油火燒之,務在猛熱,
不熱即於人有損也,隔日一報,三報之後,當膿水大出為佳。
巨闕太倉上下管此之一行有六穴,忌火針也,大癥塊當停針轉動須臾為佳。
每針常須看,好乃下針,惡勿亂下針也,下針一宿發熱惡寒,
此為中病勿之。
2=標題= 灸例第六。
凡孔穴在身,皆是臟腑榮衛血流通,表裏往來各有所主,臨時救難,必在審詳,
人有老少,體有長短,膚有肥瘦,皆須精思商量,准而折之,旡得一概,致有差失,
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為尺,仍取病者男左如手手中指上第一節為一寸,
亦有長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一節橫度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
其言一夫者,以四指為一夫,又以肌肉文理節解會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
病者快然,如此子細安詳用心者,乃能得之耳。
凡經云,橫三間寸者,則是三灸兩間,一寸有三灸,灸有三分,三壯之處即為一寸,
黃帝曰,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之,以意商量。
凡點灸法皆須乎直,四體旡使傾側,灸時孔空不正,無益於事,徒破好肉耳,
若坐點則坐灸之,臥點則臥灸之,立點則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
凡言壯數者,若丁壯遇病,病根深篤者,可倍多於方數,其人老小羸弱者,
可復減半,依肩鵲灸法,有至五百壯千壯,皆臨時消息之,
明堂本經多云針入六分灸三壯,更無餘論,曹氏灸法有百壯者,有五十壯者,
小品諸方皆有此,仍篢准病輕重以行之,不可膠柱守株。
凡新生兒七日以上,周年以還不過七壯,炷如雀屎大。
凡灸當先陽後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後從頭向。
右而漸下,先上後下。
皆以日正午已後。
乃可下火灸之,時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穀氣虛,令人癲眩不可針灸也,
慎之。
其大法如此,卒急者不可用此例。
灸之生熟法,腰已上為上部,腰已下為下部,外為陽部榮,內為陰部衛,
故臟腑周流,曰經絡,是故丈夫四十已上氣在腰,老嫗四十已上氣在乳,
是以丈夫先衰於下,婦人先衰於上。
灸之生熟,亦宜撙而節之,法當隨病遷變,大法外氣務生,由氣務熟,其餘隨宜耳,
頭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氣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絡皆上歸於頭,頭者,
諸陽之會也,故頭病必宜審之,灸其穴不得亂,灸過多傷神,或使陽精玄熟,
令陰魄再卒,是以灸頭正得滿百,脊背者,是體之橫樑,五臟之所繫著,
太陽之會合,陰陽動發冷熱成疾,灸太過熟大害人也。
臂腳手足者,人之枝幹,其神繫於五臟六腑,隨血出能遠近採物,臨履薄,
養於諸經,其地狹淺,故灸宜少,灸過多即內神不得入,精神閉塞,否滯不仁,
即臂不舉,故四肢之灸。
不宜太熟也,然腹臟之內為性,貪放五味無厭成疾,風寒結瘤,水穀不消,
宜當熟之,然大杼脊中腎輸膀胱入窌,可至三百壯,心主手足太陽可至六七十壯,
三里太谿太衝陰陽二陵泉上下二可至百壯,腹上下管中管太倉關元可至百壯,
若病重者,皆當三報之,乃愈病耳,若治諸沈結寒冷病,莫若灸之宜熟,
若治諸陰陽風者,身熱大者,以鋒針刺之,間日一報之,若治諸邪風鬼注,
痛處少氣,以毫針去之,隨病輕重用之,表針內藥隨時用之,消息將之,
與天同心百年永安,終無橫病,此要略說之,非賢傳之,凡微數之,慎不可灸,
傷血燋筋骨,凡汗已後勿灸,此為大逆。
浮熱甚勿灸。
頭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須小熟,亦不宜多,背腹灸之尤宜大熟,
其腰脊欲須少生,大體皆須以意商量,臨時遷改,應機千變萬化,難以一準耳。
其溫病隨所著而灸之,可百壯餘,少至九十壯,大杼胃管可五十壯,
手心主手足太陽可五十壯,三里曲池太衝可百壯,皆三報之,乃可愈耳,風勞沈重,
九部盡病,及毒氣為疾者,不過五十壯,亦宜所著者,灸頭面四肢宜多灸,
腹背宜少,其多不過三十壯,其少不減三五七九壯,凡陰陽濡風口喎僻者,
不過三十壯,三日一報,報如前,微者三報,重者九報,此風氣濡微細入,
故宜緩火溫氣推排漸抽以除耳,若卒暴催迫,則流行細入成固疾,不可愈也,
故宜緩火,凡諸虛疾,水穀沈結流離者,當灸腹背,宜多而不可過百壯,
大凡人有卒暴得風,或中時氣,凡百所苦,皆須急灸療。
慎忽忍之停滯也,若王相者可得無佗,不爾漸久後皆難愈,深宜知此一條,
凡人吳蜀地遊官,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差,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
故吳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裏當其處,不問孔穴,
即得便快成痛處即云阿是,灸刺皆驗,故曰阿是穴也。
2=標題= 太醫針灸宜忌第七。
論曰,欲行針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在不與禁忌相應即可,今具如左。
木八命人行年在木,則不宜針及服青藥,火命人行年在火,則不宜汗及服赤藥,
土命人行年在土,則不宜吐及服黃藥,金命人行年在金,則不宜灸及服白藥,
水命人行年在水,則不宜下及服黑藥,凡醫者不知此法,下手即困,
若遇年命厄會深者,下手即死。
推天醫血忌等月忌及日忌傍通法。
月傍通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天醫卯寅丑子亥戊酉申未巳午辰呼師治病吉。
血忌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忌針灸。
月厭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忌針灸。
四激戌戌戌丑丑丑辰辰辰未未未忌針灸。
月殺戌巳午未寅卯辰亥子丑申酉不可舉百事凶千金翼外臺云丑戌未辰丑戌未辰丑戌未
月刑巳子辰申午丑寅酉未亥卯戌不療病。
六害巳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不療病。
右天醫上呼師避病吉,若刑害上凶。
推行年醫法,年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醫卯戌子未酉亥辰寅巳午丑申。
求歲天醫法,常以傳送加太歲太一下為天醫。
n求月天醫法,陽月以大吉,陰月以小吉,加月建功曹下為鬼道,傳送下為天醫。
推避病法,以小吉加月建登明下為天醫,可於此避病。
推治病法,以月將加時天醫加病人年治之差。
喚師法,末卯巳亥酉鬼所在喚師凶。
推行年人神法,臍心肘咽口頭脊膝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十九二十二十一三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
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
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
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二。
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
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
右九部行神歲移一部,周而復始不可針灸。
推十二部人神所在法,
心辰喉卯頭寅眉丑千金翼作肩背子腰亥腹戌項酉足申膝未陰午股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r
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
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二。
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
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
右十二部人神所在,並不可針灸及損傷慎之。
日辰忌,一日足大指,二日外踝,三日股內,四日腰,五日口舌咽懸臃,
六日足小指,外臺云手小指七日內踝,八日足腕,九日尻,十日背腰,十一日鼻柱,
千金翼云及,眉十二日髮際,十三日牙齒,十四日胃管,十五日遍身,十六日乳,
十七日氣衝,千金翼云及鵬,十八日腹內,十九日足趺,二十日膝下,
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伏兔,二十三日肝輸,三十金日手陽明兩,
二十五日足陽明,二十六日手足,二十七日膝,二十八日陰,二十九日膝脤顳,
三十日關元下至足心,外臺云足趺上。
十干十二支人神忌日,甲日頭乙日項丙日肩臂丁日戊,
日腹巳日背庚日肺辛日腳壬日腎癸日,足。
又云甲乙日忌寅時頭,丙丁日忌辰時耳,戊巳日忌午時髮,庚辛日忌申時文闕,
壬癸日忌酉足,子日目,丑日耳,寅日口,外臺云脛面卯日鼻,外臺云在脾辰日腰,
巳日手,外臺云頭口午日心,未日足,外臺云兩足心申日頭,外臺云在肩酉日背,
外臺云腰戌日項,外臺云咽喉亥日頂,外臺云臂脛建日申時頭,
外臺云足除日酉時膝,外臺云眼滿日戌時腹,平日亥時腰背,定日子時心,
執日丑時手,破日寅時口,危日卯時鼻,成日辰時脣,收日巳時足,
外臺云頭開日午時耳,閉日未時目。
右件時不得犯其處殺人。
十二時忌,子時踝,丑時頭,寅時目,卯時面耳,外臺云在項辰時項口,
外臺云在面巳時肩,外臺云在乳午時,未時腹,申時心,酉時背胛,
外臺云在膝戌時腰陰,亥時股。
又立春春分脾,立夏夏至肺,立秋秋分肝,立冬冬至心,四季。
十八日腎,巳上並不得醫治凶。
凡五臟主時不得治及忌針灸其經絡凶。
又正月丑二月戌三月未四月辰五月丑六月戌七月未八月辰九月丑十月戌十一月末十二
春左,秋。
右,夏在臍,各在腰皆凶。
又每月六日十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小盡日療病令人長病。
戊午甲午,此二日大忌刺出血,服藥針灸皆凶,千金翼云不出月凶。
甲庚寅乙卯丙辰辛巳此日針灸凶。
壬辰甲辰巳巳丙午丁未此日男忌針灸。
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此日女人特忌針灸。
甲子壬子甲午丙辰丁巳辛卯癸卯乙亥此日忌針灸,
外臺云甲子日天子會壬子日百王會甲午日。
太子會丁巳日三公會丙辰日諸侯會辛卯日大夫會癸卯日大人會乙亥日巳上都會。
又男避除,女避破男忌戊女忌巳。
凡五辰五酉五末及八節先後各一日皆凶。
論曰,此等法並在諸部,不可尋究,故集之一處,造次易知,所以省披討也。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九。
1=標題=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三十,(針灸下,孔穴主對法)。
論曰,凡云孔穴主對者,穴名在上,病在下,或一病有數十穴,
或數病共一穴皆臨時斟酌作法用之,其有須針者,即針刺以補寫之,
不宜針者直爾灸之,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與針無忌,即下白針若溫針訖,乃灸之,
此為良醫,其腳氣一病,最宜針之,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
針灸而藥,藥不針灸,尤非良醫也,但恨下里間知針者鮮耳,所以學者深須解用針,
燔針白針皆須妙解,知針知藥,固是良醫。
2=標題= 頭面第一。
頭病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
頭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甲乙云喘逆煩溝嘔吐流汗難言。
崑崙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里主頭眩痛,竅陰強間主頭病如錐刺不可以動,
腦戶通天腦空主頭重痛,消濼主寒熱痺頭痛,攢竹承光腎輸絲竹空和窌主風頭痛,
神庭主風頭眩善嘔煩滿,上星主風頭眩顏清,會主風頭眩頭痛顏清,
上星主風頭引頷痛,天牖風門崑崙開元開衝主風眩頭痛,瘈麻主風頭耳後痛,
前頂後頂頷厭主風眩偏頭痛,玉枕主頭半寒痛,
甲乙云頭眩目痛頭半寒天柱陶道大杼一作本神孔最後谿主頭痛,
目中渚完骨命門豐隆太白外丘通谷京骨臨泣小海承筋陽陵泉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
項病,少澤前谷後谿陽谷完骨崑崙小海攢竹主項強急痛不可以顧,
消濼本神通天強間風府瘖門天柱風池斷交天衝陶道外丘通谷玉枕主項如拔不可左。
右顧。
,天容前谷角孫腕骨支正主頸腫項痛不可顧,天容主頸項癰不能言,
飛陽涌泉頷厭後頂主頸項疼歷節汗出,角孫主項頷柱滿。
面病,攢竹斷交玉枕主面赤頰中痛,巨窌主面惡風寒頰腫痛,
上星會前頂腦戶風池主面赤腫,天突天主面皮熱,腎輸內關主面赤熱,
行間主面蒼黑,大衝主面塵黑,天主頰腫痛,中渚主顳痛頷顱熱痛面赤,
縣釐主面皮亦痛。
目病大敦主目不欲視太息,大都主目眩,承漿前頂天柱腦空目主目眩瞑,
天柱陶道崑崙主目眩又目不明目如脫,
腎輸內關心輸復留大泉腕骨中渚攢竹精明百會委中崑崙天柱本神大杼頷厭通谷曲泉後
頂絲竹空胃輸主目不明,惡風寒陽白主目瞳子痛癢遠視,昏夜無所見,
掖門前谷後谿腕骨神庭百會天柱風池天牖心輸主目泣出,至陰主目,
丘墟主視不精了目朣子不見,後谿主眥爛有,前谷京骨主目中白,
京骨主目反白白從內眥始,
精明斷交承泣四白風池巨窌瞳子窌上星肝輸主目淚出多眵內眥赤痛癢,生白膚瞀,
天牖主目不明耳不聰,照海主目痛視如見星,肝輸主熱病差後,
食五辛多患眼闇如雀目,
陽白上星本神太都曲泉俠谿三間前谷攢竹玉枕主目系急目上插,
絲竹空前頂主目上插,增風寒,承泣主目目瞀動與項口相引,
甲乙云目不明淚出目眩瞢瞳子癢。
遠視昏夜無見目動與項口參相引啁僻口不能言。
申主目反上視若赤痛從內眥始,三間前谷主目急痛,大衝主下眥痛,
陽谷大衝崑崙主目急痛赤腫,曲泉主目赤腫痛,束骨主眥爛赤,陽谿陽谷主目痛赤,
商陽巨窌上關承光童子卯絡卻主青盲旡所見,顴窌內關主目赤黃,掖門主目澀暴變,
期門主目青而歐,二間主目眥傷,風池腦戶玉枕風府上星主目痛不能視,先取譆,
後取天牖風池,大泉主目中白睛青,俠谿主外眥赤痛逆寒,泣出目癢。
鼻病,神庭攢竹迎香風門合谷至陰通谷主鼻鼽清涕出,
曲差上星迎香素窌水溝斷交通天禾窌風府主鼻窒喘息不利,鼻喎僻多涕,鼽有瘡,
水溝天牖主鼻不收涕,不知香臭,甲乙云鼻鼽不得息及不止斷交主鼻中息肉不利,
鼻頭額頞中痛,鼻中有蝕瘡,靈風池風門譆後谿主鼻鼽窒喘息不通,
腦空竅陰主鼻管疽發為癘鼻,風門五處主時,時啑不巳,肝輸主鼻中酸,
中管三間偏歷允承筋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鼻鼽,中管主鼻間焦臭,
復留主涎出箅孔中痛,京骨申主鼻中血不止淋濼,厲允京骨前谷主鼻不利涕黃,
天柱主不知香臭。
耳病,上關下關四白百會顱息翳風耳門頷厭天陽谿關衝掖門中渚主耳痛鳴聾,
天容聽會聽宮中渚主聾嘈嘈若蟬鳴,天牖四瀆主暴聾,少商主耳前痛,曲池主耳痛,
外關會宗主耳渾渾淳淳聾無所聞,前谷後雞主耳鳴仍取偏歷大陵,
腕骨陽谷肩貞竅陰俠谿主頷痛,引耳嘈嘈耳鳴無所聞,
商陽主耳中風聾鳴刺入一分留一呼三壯,左取。
右。
右取左如食頃。
口病,承泣四白巨窌禾窌上關大迎顴骨強間風池迎香水溝主口喎僻不能言,
頰車顴主口僻痛,惡風寒不可以嚼,
外關內庭三里大泉甲乙云口僻刺大淵引而下之商丘主僻噤,
水溝斷交主口不能禁水漿喎僻,斷交上關大迎翳風主口噤不開引鼻中,
合谷水溝主脣吻不收,瘖不能言,口不開,商丘主口噤不關曲鬢主口噤,
地倉大迎主口緩不收不能言,下關大迎翳風主口失欠,下牙齒痛,
膽輸商陽小腸輸主口舌乾,食飲不下,勞宮少澤三間大衝主口熱口乾口中爛,
充端目正營耳門主脣吻強,上齒齲痛,大谿少澤主咽大中乾,口中熱唾如膠,
陽陵泉主口苦嗌中介介然,光明臨泣主喜齧頰。
京骨陽谷主自齧脣,一作頰解谿主口痛齧舌,勞官主大人小兒口中腫腥臭。
舌病,廉泉然谷甲乙作通谷陰谷主舌下腫難言,舌瘲涎出,風府主舌緩瘖不能言,
舌急語難,扶突大鍾竅陰主舌本出血,魚際主舌上黃身熱,尺澤主舌乾痛,
關衝主舌卷口乾心煩悶,支溝天扶突曲鬢靈道主暴瘖不能言,中衝主舌本痛,
天突主俠舌縫青,復留主舌卷不能言。
齒病,厲允三間衝陽偏歷小海合谷內庭復留主齲齒,大迎顴窌聽會曲地主齒痛惡寒,
浮白主牙齒痛不能言,陽谷正營主上牙齒痛,陽谷掖門商陽二間四瀆主下牙齒痛,
角孫頰車主牙齒不能嚼,下關大迎翳風完骨主牙齒齲痛,曲鬢衝陽主齒齲。
喉咽病,風府天勞宮主喉嗌痛,扶突天突天谿主喉鳴暴忤氣哽,
少商大衝經渠主喉中鳴。
魚際主喉中焦乾,水突主喉咽腫,掖門四瀆主呼吸短氣咽中如息肉狀,
間使主嗌中如扼,甲乙作行間少衝主酸咽,少府蚤溝主嗌中有氣如息肉狀,
中渚支溝內庭主咽偏腫不可以咽,涌泉大鍾主咽中痛不可內食,
然谷大谿主嗌內腫氣走咽喉而不能言,池主喉咽僂引項攣不收。
喉痺,完骨天牖前谷主喉痺頸項腫不可俛仰,頰腫引耳後,
中府陽交主喉痺滿塞寒熱,
天容缺盆大杼隔輸雲門尺澤二間厲允涌泉然谷主喉痺哽咽寒熱,
天鼎氣舍膈輸主喉痺哽噎咽腫不得消,食飲不下,天突主喉痺咽乾急,
旋機鳩尾主喉痺咽腫,水漿不下,三間陽谿主喉痺咽如哽,大陵偏歷主喉痺嗌乾,
神門合谷風池主喉痺,三里溫留曲池中渚豐隆主喉痺不能言,
關衝竅陰少澤主喉痺舌卷口乾,凡喉痺中暴逆,先取衝,後取三里雲門各瀉之,
又刺手小指端出血立已。
2=標題= 心腹第二。
通谷章門曲泉膈輸期門食竇陷谷石門王支滿,
本神顱息主相引不得傾側,大杼心輸主中鬱鬱,肝輸脾輸志室主兩急痛,
腎輸主兩引痛,神堂主腹滿,三間主滿腸鳴,期門缺盆主中熱息下氣上,
陽谿天容主滿不得息,曲池人迎神道章門中府臨泣天池旋機府輸主中滿,
支溝主腋急痛,腕骨陽谷主痛不得息,豐隆丘墟主痛如刺。
竅陰主痛欬逆,臨泣王季下支痛,痺不得息,陽輔主滿腫,
環銚至陰迋痛無常處,腰相引急痛,大白主脹切痛,
甲乙云腸鳴切痛然骨主中寒欬唾有血,大鍾主喘息脹,膽輸章門主痛不得臥,
滿歐無所出,大包主中痛,
華蓋紫宮中庭神藏靈墟胃輸俠谿步郎商陽上廉三里氣戶周榮上管勞宮涌泉陽陵泉主
柱滿,膻中天井主心痛。
膺主廱腫,乳根主下滿痛,雲門主中暴逆,
雲門中府隱白期門肺輸魂門大陵主中痛,鳩尾主滿欬逆,巨闕間使主中澹澹,
大泉主滿噭呼,膺痛,中管滿主下堅痛,梁門主下積氣,
關元期門少商主下脹,經渠丘墟主背急,中彭彭,尺澤少澤主短氣痛心煩,
間使主痺背相引,魚際主痺走背不得息,少衝主痛口熱,凡滿短氣不得汗,
皆針補手太陰以出汗。\r
心病,支溝大谿然谷主心痛如錐刺,甚者手足寒至節不息者死,
大都太白主暴心痛腹脹心痛尤甚,臨泣主痺心痛,不得反側,
毋乙云不得息痛經常處行間主心痛,色蒼蒼然如死灰狀,終日不得太息,
通谷巨闕太倉心輸膻中神府主心痛,通里主卒痛煩心,心中懊,數欠頻伸,
心下悸悲恐,期門長強天突俠白中衝主心痛短氣,尺澤主心痛彭彭然,心煩悶亂,
少氣不足以息,腎輸復留太陵雲門主心痛如懸,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
胃氣上逆。
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息,賁唾血厥,
心痛善嘁心疝太息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中管主心痛難以俛仰,
甲乙元身寒心疝衝死不知人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靈道主心痛悲恐相引瘈瘲,
肓門主心下大堅,間使主心懸如飢,然谷主心如懸少氣不足以息,
門曲澤大陵主心痛,少衝主心痛而寒,商丘主心下有寒痛,又主脾虛。
令人病不樂好太息,凡卒心痛汗出,刺大敦出血立巳,凡心實者則心中暴痛,
虛則心煩,惕然不能動,失智,肉開主之。
腹病,復留中封腎輸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氣海主少腹疝氣,遊行五藏,
腹中切痛。
石門商丘主少腹堅痛,下引陰中,關元委中照海大谿主少腹熱而偏痛,
膈輸陰谷主腹脹胃管暴痛,及腹積聚肌肉痛,高曲主腹中積聚時切痛,
一名商曲四滿主腹僻切痛,天樞主腹中盡痛,外陵主腹中盡疼,崑崙主腹痛喘暴滿,
氣衝主身熱腹痛,腹結主繞臍痛搶心,衝門主寒氣滿腹中積痛疼淫濼,
間使主寒中少氣,隱白主腹中寒冷氣脹喘,復留主腹厥痛,鳩尾主腹皮痛搔癢,
水分石門主少腹中拘急痛,巨闕上管石門陰蹻主腹中滿暴痛汗出,中極主腹中熱痛,
行間主腹痛而熱上柱心心下滿,大谿主腹中相引痛,涌泉主風入腹中少腹痛,
豐隆主痛如刺,腹若刀切痛。
脹滿病,中極主少腹積聚,堅如石,小腹滿,通谷主結積留飲癖囊,滿飲食不消,
膀胱輸主堅結積聚,胃管三膲輸主少腹積聚,堅大如盤,胃脹食飲不消,
上管主心下堅積聚冷脹。
三里章門京門厲允內庭陰谷絡卻崑崙丘陰陵泉曲泉陰谷主腹脹滿不得息,
隱白主腹脹逆息。
尺澤主腹脹喘振慄,解谿主腹大下重,大鍾主腹脹喘振慄,肝輸包肓主少腹滿,
水道主少腹脹滿,痛引陰中,日月大橫主少腹熱欲走太息,委中主少腹堅腫,
關元主寒氣入腹,懸樞主腹中積上下行,懸鍾主腹滿,
脾輸大腸輸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而身羸瘦,名曰食晦。
先取脾輸,後取季助,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丘墟主大疝腹堅,京門主寒熱腹脹,
高曲主腹中積聚,肓輸主大腹寒疝,甲乙云大腹寒中天樞主腹脹腸鳴氣上衝,
氣衝主腹中大熱不安,腹有大氣暴腹脹滿癃淫濼,大衝主羸瘦恐懼,
氣不足腹中悒悒,期門主腹大堅不得息脹痺滿少腹尤大,太陰主腹滿積聚,
衡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疼痛,巨闕上管主腹脹五藏脹心腹滿,
中管主腹脹不通疰大便堅,憂思損傷氣積聚,腹中甚痛作膿腫往來上下,
陰交主五藏遊氣,中極主寒中腹脹,太谿主腹中脹腫,三里行間,曲泉主腹脹滿,
陷谷主腹大滿喜噫,衝陽主腹大不嗜食,解谿主厥氣。
上柱腹大,隱白主腹滿喜嘔,五里主心下脹滿而痛上氣,太白公孫主腹脹食不化,
鼓脹腹中氣大滿,商丘主腹中滿嚮嚮然不便,心下有寒痛,漏谷主腸鳴強欠,
心悲氣逆,腹滿急,陰陵泉主腹中脹不嗜食,下滿腹中盛水,脹道不得臥,
蚤溝主數噫恐悸,氣不足,腹中悒悒,凡腹滿痛不得息,
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寫之,陰都主心滿氣逆腸鳴,
陷谷溫留漏谷復留陽綱主腸鳴而痛,上廉主腸鳴相追逐,胃輸主腹滿而鳴,
n章門主腸鳴盈盈然,膺主腸鳴泄注,太白公孫主腸鳴,臍中主腸中常鳴上衝於心,
陰交主腸鳴濯濯如有水聲。
大小便病,豐隆主大小便澀難,長強小腸輸主大小便難,淋癃,
水道主三膲約﹖大小便不通,營衝四空主大小便不利,秩邊包肓主癃閉下重,
大小便難,會陰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大腸輸八窌主大小便利,
陽綱主大便不節,小便赤黃,腸鳴泄注,承扶主尻中腫大便直出,陰胞有寒,
小便不利,屈骨端主小便不利,大便泄數,并灸天樞,勞宮主大便血不止,尿赤,
大谿主尿黃,大便難,大鍾主大便難,
中窌石門承山大衝中管大鍾大谿承筋主大便難,崑崙主不得大便,
肓輸主大便乾腹中切痛,石關主大便閉,寒氣結心堅滿,中注浮主少腹熱,
大便堅,上廉下廉。
主小便難黃,腎輸主小便難,赤濁骨寒熱,會陰主小便難,竅中熱,
橫骨大巨期門主小腹滿,小便難,陰下縱,大敦箕門委中委陽主陰跳遺,小便難,
少府三里主小便不利癃,中極蚤溝漏谷承扶至陰主小便不利失精,
陰陵泉主心下滿寒中,小便不利,關元主胞閉塞,小便不通,勞熱石淋,
京門照海主尿黃水道不通,京門主溢飲水道不通溺黃,
包肓秩邊主癃閉下重不得小便,關元主石淋臍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并灸足太陽,
列缺主小便熱痛,大陵主目赤小便如血,承漿主小便赤黃或時不禁,
完骨小腸輸白環輸膀胱輸主小便赤黃,中管主小腸有熱尿黃,前谷委中主尿赤難,
\n陰谷主尿。
難陰不用,中封行間主振寒溲白尿難痛,關元主傷中尿血,凡尿青黃赤白黑,
青取井,黃取輸,赤取榮,白取經,黑取合,復留主淋,關元涌泉主胞轉氣淋,
又主小便數,陰陵泉關元主寒熱不節腎,病不可俛仰,氣癃尿黃,氣衝主腹中滿熱,
淋閉不得尿,曲泉主癃閉陰痿,交信主氣淋,然谷主癃疝,行間主癃閉莖中痛,
復留主血淋,懸鍾主五淋,大衝主淋不得尿,陰上痛,大敦氣門主五淋不得尿,
曲骨主小腹脹血癃小便難,通里主遺溺,關門中府神門主遺尿,
甲乙中府作委中陰陵泉陽陵泉主失禁遺尿不自知。
泄痢病,京門然谷陰陵泉主洞泄不化,交信主泄痢赤白漏血,
復留主腸僻便膿血泄痢,後重腹痛如狀,脾輸主泄痢不食,食不生肌膚,
小腸輸主泄痢膿血五色,重下腫痛,丹田主泄痢不禁,小腹絞痛,
關元大谿主泄痢不止,京門崑崙主洞泄體痛,天樞主冬月重感於寒則泄,
當臍痛腸胃間遊氣切痛,腹哀主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尺澤主嘔泄上下出,
兩下痛,束骨主腸澼泄,太白主腹脹,食不化喜嘔,泄有膿血,
地機主溏瘕腹中痛藏痺,陰陵泉隱白主中熱暴泄,大衝曲泉主溏泄痢泄下血,
長強主頭重洞泄,腎輸章門主寒中洞泄不化,會陽主腹中有寒泄注腸僻便血。
三膲輸小腸輸下窌意舍章門主腸鳴臚脹欲泄注,中窌主腹脹飧泄,
大腸輸主腸鳴腫暴洩。
消渴,承漿意舍關衝然谷主消渴嗜飲,勞宮主苦渴食不下,意舍主消渴身熱,
面目黃,曲池主寒熱渴,隱白主飲渴,行間大衝主嗌乾善渴,商丘主煩中渴。
水腫,公孫主頭面腫,水溝主水腫,人中滿,胃倉主水腫臚脹,食飲不下,惡寒,
章門主身潤石水身腫,屋翳主身腫,皮痛不可近衣,中府間使合谷主面腹腫,
陰交石門主水脹水氣行皮中,小腹皮敦然,小便黃,氣滿,開元主小腹滿石水,
四滿然谷主大腹石成,關門主身腫身重,天樞豐隆厲允陷谷衝陽主面浮腫,
氣衝主大氣石水,天府主身脹逆息不得臥,風汗身腫,喘息多唾,
解谿主風水面胕腫顏黑,豐隆主四肢腫身濕,上廉主風水膝腫,三里主水腹脹皮腫,
陷谷列缺主面目癰腫,大敦主大腫脹臍腹邑邑,臨泣主腋下腫,滿中,
天牖主乳腫缺盆中腫,丘墟陽蹻主腋下腫寒熱。
頸腫,崑崙主腰尻,腫跟腫,復留豐隆主風逆四肢腫,曲泉主腹腫,
陰谷主寒熱腹偏腫,列缺主汗出四肢腫,完骨巨窌主頭面氣胕腫,陽陵泉主頭面腫,
凡頭目癰腫留飲支滿,刺陷谷出血立巳,不能食病,豐隆主不能食,
石門主不欲食穀入不化,天樞厲允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俠臍急,
維道主三膲有水氣不能食,中封主身黃有微熱不嗜食,然谷內庭脾輸主不嗜食,
胃輸腎輸主胃中寒脹,食多身羸瘦,胃輸主嘔吐筋攣,食不下不能食,
大腸輸周榮主食不下喜飲,陽綱期門少商勞宮主飲食不下,章門主食飲不化,
入腹還出,熱中不嗜食,苦吞而聞食臭傷飽,身黃酸疼嬴。
瘦,中庭中府主膈寒食不下,嘔吐還出,食竇主膈中雷鳴,察察隱隱常有水聲,
巨闕主膈中不利,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極主飢不能食,凡食飲不化,
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凡不嗜食,刺然谷多見血,使人立飢。
嘔吐病,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
俞府靈墟神藏巨闕主嘔吐滿。
率谷主煩滿嘔吐,天容主欬逆嘔沫,胃輸腎輸主嘔吐,中庭中府主嘔逆吐,
食下還出,曲澤主逆氣嘔涎,石門主嘔吐,維道主嘔逆不止,
陽陵泉主嘔食宿汁心下澹澹,少商勞宮主嘔吐,絕骨主病熱欲嘔,
魂門陽開主嘔吐不住多涎,隱白主膈中嘔吐不飲食,巨闕堂主吐食。
膈輸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大敦主噦噫,又灸石開,內廷主喜頻伸數欠,
惡聞人音。
吐血病,上管不容大陵主嘔血,
堂脾輸手心主間使胃管天樞肝輸魚際勞宮肩輸大谿主唾血吐血,門主血嘔血,
大泉神門主唾血振寒,嘔血上氣,手少陰主吐血,委中隱白主血劇不止,
行間主短氣嘔血背痛,大衝主面脣色白時時歐血,女子漏血,涌泉主不止。
然谷主欬唾有血,凡內損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地五會主之刺入三分,
特忌灸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欬逆上氣,天容廉泉魄戶氣舍譆扶突主欬逆上氣喘息,歐沫齒噤,
甲乙云腸氣大逆上滿於。
胃中虛肩息大氣逆上喘留坐伏不得息取之天容上氣痛取之廉泉欬逆上氣魄戶及氣舍
之咽喉鳴喝喘息扶突主之唾沫天容主之頭維主喘逆煩滿,歐沫流汗,
缺盆心輸肝輸尸闕鳩尾主欬唾血,期門。
右手屈臂中橫文外骨上主欬逆上氣,缺盆膻中巨闕主欬嗽,
然谷天泉陷谷堂章曲昄天突雲門肺輸臨泣肩井風門行間主欬逆,維道主欬逆不止,
天府主上氣喘不得息。
扶突主欬逆上氣咽中鳴喘,魄戶中府主肺寒熱呼吸不得臥欬逆上氣,嘔喘氣相追逐,
肺輸腎輸主喘欬少氣百病,或中石門主欬逆上氣,涎出多唾,大包主大氣不得息,
天地主上氣喉鳴,天突華蓋主欬逆上氣喘暴,紫宮玉堂大谿主欬逆上氣心煩,
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輸府神藏主欬逆上氣喘暴,或中雲門主欬逆上氣,
羨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安席,步郎安都主膈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
氣戶雲門天府神門主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車房中府周榮尺澤主欬逆上氣呼吸多士,澤汁膿血,中府主肺系急欬輒痛,
經渠行間主喜欬,鳩尾主噫喘滿欬嘔,期門主喘逆。
臥不安席,欬下積聚,經渠主欬道上氣喘掌中熱,俠白主欬乾歐煩滿,
大陵主欬逆寒熱發,少海主氣逆呼吸噫噦嘔,少商大陵主欬逆喘,
大泉主欬逆滿喘不得息,勞宮主氣逆噫不止,三里主欬嗽多唾,
支溝主欬面赤而熱,肩輸主上氣,前谷主欬而滿,欬喘曲澤出血立巳,
又主卒欬逆逆氣,欬唾噫善欬氣無所出,先取三里,後取太白章門賁豚,
章門石門陰交主豚上氣,甲乙云賁豚腹腫章門主之賁豚氣上腹痛莖。
腫先引腰後引少腹腰臗少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石門主之賁豚氣上脹堅痛
不得小便兩丸騫陰交主之關元主賁豚寒氣入小腹,中極主賁豚上搶心,甚則不得息,
天樞主賁豚脹疝,甲乙云氣疝煩嘔面腫賁豚,歸來主賁豚卵上入引莖痛,
期門主賁豚上下,然谷主中寒代時不至寸口,少腹脹上搶心。
脊中禁不可灸,乳中禁不可灸。
瘈脈禁不可灸,石門女子禁不可灸。
白環輸禁不可灸,氣衝灸之,不幸不得息。
泉腋灸之,不幸生膿蝕,天府禁不可灸。
經渠禁不可灸,伏兔禁不可灸。
地五會禁不可灸,鳩尾禁不可灸。
2=標題= 五臟六腑變化傍通訣第四。
凡五臟六腑變化無窮,散在諸經,其事隱沒,難得具知,今篡集相附,以為傍通,
令學者少留意推尋,造次可見矣。
五臟、腎(水一)、心(火二)、肝(木三)、肺(金四)、脾(土五)。
六腑、膀胱、小腸、膽、大腸、胃、三膲。
五臟經、足少陰、手少陰、足厥陰、手太陰、足太陰。
六腑經、足太陽、手太陽、足少陽、手陽明、足陽明、手少陽。
五臟脈、沈濡、洪盛、弦長、浮短、緩大。
五臟斤兩、一斤二兩(又云一斤一兩)、十二兩(三毛七孔)、四斤四兩(左三葉、
右四葉)、三斤三兩(六葉兩耳)、二斤三兩。
六腑斤兩、九兩二銖、二斤十四兩、三兩三銖、二斤十一兩、二斤十四兩。
六腑丈尺、縱廣七寸(又云九寸)、長二丈四尺(廣二寸四分、三寸三分、
一寸二尺(廣六寸)、大一尺五寸。
六腑所受、九升一合(又云九升九合)、二斗四升、一合(難經作三合)一斗二升、
三斗五升。
五臟官、後宮列女、帝王、上將軍(又為郎官)、大尚書(又為上將軍)、
諫議大夫。
六腑官、水曹掾、監倉吏、將軍決曹吏、監倉掾、內嗇吏。
五臟輸、十四椎、五椎、九椎、三椎、十一椎。
六腑輸、十九椎、十八椎、十椎、十六椎、十二椎、十三椎。
五臟募、京門、巨闕、期門、中府、章門。
六腑募、中極、關元、日月、天樞、中管、石門。
五臟脈出、湧泉、中衝(此心胞胳經心經出少衝)、大敦、少商、隱白。
流(甲乙作留)、然谷、勞宮(心經流少府)、行間、魚際、大都。
注、大溪、大稜(心經注神門)、大衝、大泉、太白。
過、水泉、內關(心經過通里)、中封、列缺、公孫。
行、伏留、間使(心經行靈道)。
中、經渠、商丘。
入、陰谷、曲澤(心經入少海)、曲泉、尺澤、陰陵泉。
六腑脈出、至陰、少澤、竅陰、商陽、厲兌、關衝(此三出入)。
流、通谷、前谷、俠谿、二間、內庭、腋門。
注、束骨、後溪、臨泣、三間、陷谷、中渚。
過、京骨、腕骨、丘墟、合谷、衝陽、陽池。
行、崑崙、陽谷、陽輔、陽溪、解溪、支溝。
入、委中、小海、陽陵泉、曲池、三里、天井。
五竅、耳(二陰)、舌(口)、目、鼻、唇。
五養、骨(精)、血(脈)、筋皮毛(氣)、肉。
五液、唾、汗、淚、涕、涎。
五聲、呻(噫)、言、呼、哭、歌。
六氣、呬、吹呼、呵、噓、唏。
五神、志(精)、神(性又作脈神)、血(魂)、氣(魄)、意(智又作營意)。
五有餘病、脹滿、笑不止、怒、喘喝仰息、涇溲不利。
五不足病、厥逆、夏(一作悲)、恐、息利少氣、四肢不用。
六情、惡哀、怵慮(一作惠好)、好喜(一作直喜)、威怒、樂愚、貪狼、廉貞、
陰賊、寬大、公正、姦邪。
八性、欲忌、友愛、慈(惠悲)、氣(正)、公私(怨)。
五常、智(謀)、禮(哲)、仁(肅)、義(叉)、信(聖)。
五事、聽(聰)、視(明)、兒(恭)、言(從)、思(睿)。
五咎、急、豫、狂、僭、蒙。
五音、吟詠、肆呼、諷、唱、歌。
五聲、羽(四十八絲)、徵(五十四絲)、角(六十四絲)、商(七十二絲)、
宮(八十一絲)。
五色、黑、赤、青、白、黃。
五味、鹹、苦、酸、辛、甘。
五臭、腐、焦、羶(臊)、腥、香。
五宜(子來扶母)、酸、甘、苦、鹹、辛。
五惡(味之惡)、甘、鹹、辛、苦、酸。
五惡(氣之惡)、燥、熱、風、寒、濕。
五數、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
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時、冬、夏、春、秋、季、夏。
五形(外臺云外應五行之形內法五臟之象)、曲、兌、直、方、圓。
五畜、豕(外臺云豕鼠)、羊(外臺云蛇馬)、雞(外臺云虎兔)、
犬(外臺云猴雞)、牛(外臺云龍羊犬牛)。
五穀、大豆、麥、麻、稻(黃黍)、稷。
五果、栗、杏、李、桃、棗。
五菜、藿、薤、韭、、葵。
論曰,假令人腎心肝肺脾為臟,則膀胱小腸膽大腸胃為腑,足少陰為腎經,
足太陽為膀胱經,下至五臟,五果,五菜,皆爾觸類長之,他皆傚此,
(外臺續漆二十三條本非千金之舊今更不附入)。
2=標題= 用針略例第五。
夫用針刺者,先明其孔穴,補虛瀉實,送堅付濡,以急隨緩,榮衛常行,勿失其理,
夫為針者,不離乎心,口如銜索,目欲內視消息氣血,不得妄行,針入一分,
知天地之氣,針入二分,知呼吸出入,上下水火之氣,針入三分,知四時五行,
五臟六腑,逆順之氣,針皮毛腠理者,勿傷肌肉,針肌肉者,勿傷筋脈,針筋脈者,
勿傷骨髓,針骨髓者,勿傷諸絡。
東方甲乙木,主人肝膽筋膜魂。
南方丙丁火,主人心小腸血神。
西方庚辛金,人肺大腸皮毛魄。
北方壬癸水,主人腎膀胱骨髓精志。
中央戊巳土,主人脾胃肌肉意智。
針傷筋膜者,令人愕視失魂。
傷血者,令人煩亂失神。
傷皮毛者,令人上氣失魄。
傷骨髓者,令人呻吟失志。
傷肌肉者,令人四肢不收失智。
此為五亂,因針所生,若更失度者,有死之憂也,所謂針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
謂愚人妄針必死,不能起生人也。
又須審候與死人同狀者,不可為醫,與亡國同政者,不可為謀,雖聖智神人,
不能活死人存亡國也,故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凡愚人貪利,不曉於治亂存亡,
危身滅族,彼此俱喪,亡國破家,亦醫之道也。
凡用針之法,以補寫為先,呼吸應江漢,補寫校升斗,經緯有法則,陰陽不相干,
震為陽氣始,(火生於寅)。
兌為陰氣終,(戊為土墓)。
坎為太玄華,(冬至之日夜半一陽爻生)。
離為太陽精,(為中女之象)。
欲補從卯南,(補不足地戶至巽為地虛)。
欲寫從酉北,(天門在乾)。
針入因日明,(向寅至午)。
針出隨月光,(從申向午午為日月光之位)。
如此思五行,氣以調榮衛,用以將息之,是曰隨身寶。
凡用鋒針針者,除疾速也,先補五呼,刺入五分留十呼,刺入一寸留二十呼,
隨師而將息之,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刺緩者淺內而疾發針,刺大者微出其血,
刺骨者疾發針淺內而久留之,刺澀者必得其,隨其逆順久留之,疾出之,
壓其穴勿出其血,諸小弱者勿用大針,然氣不足,宜調以百藥,餘三針者,
正中破癰堅瘤結息肉也,亦治人疾也,火針亦用鋒針,以油火燒之,務在猛熱,
不熱即於人有損也,隔日一報,三報之後,當膿水大出為佳。
巨闕太倉上下管此之一行有六穴,忌火針也,大癥塊當停針轉動須臾為佳。
每針常須看,好乃下針,惡勿亂下針也,下針一宿發熱惡寒,
此為中病勿之。
2=標題= 灸例第六。
凡孔穴在身,皆是臟腑榮衛血流通,表裏往來各有所主,臨時救難,必在審詳,
人有老少,體有長短,膚有肥瘦,皆須精思商量,准而折之,旡得一概,致有差失,
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為尺,仍取病者男左如手手中指上第一節為一寸,
亦有長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一節橫度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
其言一夫者,以四指為一夫,又以肌肉文理節解會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
病者快然,如此子細安詳用心者,乃能得之耳。
凡經云,橫三間寸者,則是三灸兩間,一寸有三灸,灸有三分,三壯之處即為一寸,
黃帝曰,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之,以意商量。
凡點灸法皆須乎直,四體旡使傾側,灸時孔空不正,無益於事,徒破好肉耳,
若坐點則坐灸之,臥點則臥灸之,立點則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
凡言壯數者,若丁壯遇病,病根深篤者,可倍多於方數,其人老小羸弱者,
可復減半,依肩鵲灸法,有至五百壯千壯,皆臨時消息之,
明堂本經多云針入六分灸三壯,更無餘論,曹氏灸法有百壯者,有五十壯者,
小品諸方皆有此,仍篢准病輕重以行之,不可膠柱守株。
凡新生兒七日以上,周年以還不過七壯,炷如雀屎大。
凡灸當先陽後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後從頭向。
右而漸下,先上後下。
皆以日正午已後。
乃可下火灸之,時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穀氣虛,令人癲眩不可針灸也,
慎之。
其大法如此,卒急者不可用此例。
灸之生熟法,腰已上為上部,腰已下為下部,外為陽部榮,內為陰部衛,
故臟腑周流,曰經絡,是故丈夫四十已上氣在腰,老嫗四十已上氣在乳,
是以丈夫先衰於下,婦人先衰於上。
灸之生熟,亦宜撙而節之,法當隨病遷變,大法外氣務生,由氣務熟,其餘隨宜耳,
頭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氣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絡皆上歸於頭,頭者,
諸陽之會也,故頭病必宜審之,灸其穴不得亂,灸過多傷神,或使陽精玄熟,
令陰魄再卒,是以灸頭正得滿百,脊背者,是體之橫樑,五臟之所繫著,
太陽之會合,陰陽動發冷熱成疾,灸太過熟大害人也。
臂腳手足者,人之枝幹,其神繫於五臟六腑,隨血出能遠近採物,臨履薄,
養於諸經,其地狹淺,故灸宜少,灸過多即內神不得入,精神閉塞,否滯不仁,
即臂不舉,故四肢之灸。
不宜太熟也,然腹臟之內為性,貪放五味無厭成疾,風寒結瘤,水穀不消,
宜當熟之,然大杼脊中腎輸膀胱入窌,可至三百壯,心主手足太陽可至六七十壯,
三里太谿太衝陰陽二陵泉上下二可至百壯,腹上下管中管太倉關元可至百壯,
若病重者,皆當三報之,乃愈病耳,若治諸沈結寒冷病,莫若灸之宜熟,
若治諸陰陽風者,身熱大者,以鋒針刺之,間日一報之,若治諸邪風鬼注,
痛處少氣,以毫針去之,隨病輕重用之,表針內藥隨時用之,消息將之,
與天同心百年永安,終無橫病,此要略說之,非賢傳之,凡微數之,慎不可灸,
傷血燋筋骨,凡汗已後勿灸,此為大逆。
浮熱甚勿灸。
頭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須小熟,亦不宜多,背腹灸之尤宜大熟,
其腰脊欲須少生,大體皆須以意商量,臨時遷改,應機千變萬化,難以一準耳。
其溫病隨所著而灸之,可百壯餘,少至九十壯,大杼胃管可五十壯,
手心主手足太陽可五十壯,三里曲池太衝可百壯,皆三報之,乃可愈耳,風勞沈重,
九部盡病,及毒氣為疾者,不過五十壯,亦宜所著者,灸頭面四肢宜多灸,
腹背宜少,其多不過三十壯,其少不減三五七九壯,凡陰陽濡風口喎僻者,
不過三十壯,三日一報,報如前,微者三報,重者九報,此風氣濡微細入,
故宜緩火溫氣推排漸抽以除耳,若卒暴催迫,則流行細入成固疾,不可愈也,
故宜緩火,凡諸虛疾,水穀沈結流離者,當灸腹背,宜多而不可過百壯,
大凡人有卒暴得風,或中時氣,凡百所苦,皆須急灸療。
慎忽忍之停滯也,若王相者可得無佗,不爾漸久後皆難愈,深宜知此一條,
凡人吳蜀地遊官,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差,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
故吳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裏當其處,不問孔穴,
即得便快成痛處即云阿是,灸刺皆驗,故曰阿是穴也。
2=標題= 太醫針灸宜忌第七。
論曰,欲行針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在不與禁忌相應即可,今具如左。
木八命人行年在木,則不宜針及服青藥,火命人行年在火,則不宜汗及服赤藥,
土命人行年在土,則不宜吐及服黃藥,金命人行年在金,則不宜灸及服白藥,
水命人行年在水,則不宜下及服黑藥,凡醫者不知此法,下手即困,
若遇年命厄會深者,下手即死。
推天醫血忌等月忌及日忌傍通法。
月傍通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天醫卯寅丑子亥戊酉申未巳午辰呼師治病吉。
血忌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忌針灸。
月厭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忌針灸。
四激戌戌戌丑丑丑辰辰辰未未未忌針灸。
月殺戌巳午未寅卯辰亥子丑申酉不可舉百事凶千金翼外臺云丑戌未辰丑戌未辰丑戌未
月刑巳子辰申午丑寅酉未亥卯戌不療病。
六害巳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不療病。
右天醫上呼師避病吉,若刑害上凶。
推行年醫法,年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醫卯戌子未酉亥辰寅巳午丑申。
求歲天醫法,常以傳送加太歲太一下為天醫。
n求月天醫法,陽月以大吉,陰月以小吉,加月建功曹下為鬼道,傳送下為天醫。
推避病法,以小吉加月建登明下為天醫,可於此避病。
推治病法,以月將加時天醫加病人年治之差。
喚師法,末卯巳亥酉鬼所在喚師凶。
推行年人神法,臍心肘咽口頭脊膝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十九二十二十一三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
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
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
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二。
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
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
右九部行神歲移一部,周而復始不可針灸。
推十二部人神所在法,
心辰喉卯頭寅眉丑千金翼作肩背子腰亥腹戌項酉足申膝未陰午股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r
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
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二。
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
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
右十二部人神所在,並不可針灸及損傷慎之。
日辰忌,一日足大指,二日外踝,三日股內,四日腰,五日口舌咽懸臃,
六日足小指,外臺云手小指七日內踝,八日足腕,九日尻,十日背腰,十一日鼻柱,
千金翼云及,眉十二日髮際,十三日牙齒,十四日胃管,十五日遍身,十六日乳,
十七日氣衝,千金翼云及鵬,十八日腹內,十九日足趺,二十日膝下,
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伏兔,二十三日肝輸,三十金日手陽明兩,
二十五日足陽明,二十六日手足,二十七日膝,二十八日陰,二十九日膝脤顳,
三十日關元下至足心,外臺云足趺上。
十干十二支人神忌日,甲日頭乙日項丙日肩臂丁日戊,
日腹巳日背庚日肺辛日腳壬日腎癸日,足。
又云甲乙日忌寅時頭,丙丁日忌辰時耳,戊巳日忌午時髮,庚辛日忌申時文闕,
壬癸日忌酉足,子日目,丑日耳,寅日口,外臺云脛面卯日鼻,外臺云在脾辰日腰,
巳日手,外臺云頭口午日心,未日足,外臺云兩足心申日頭,外臺云在肩酉日背,
外臺云腰戌日項,外臺云咽喉亥日頂,外臺云臂脛建日申時頭,
外臺云足除日酉時膝,外臺云眼滿日戌時腹,平日亥時腰背,定日子時心,
執日丑時手,破日寅時口,危日卯時鼻,成日辰時脣,收日巳時足,
外臺云頭開日午時耳,閉日未時目。
右件時不得犯其處殺人。
十二時忌,子時踝,丑時頭,寅時目,卯時面耳,外臺云在項辰時項口,
外臺云在面巳時肩,外臺云在乳午時,未時腹,申時心,酉時背胛,
外臺云在膝戌時腰陰,亥時股。
又立春春分脾,立夏夏至肺,立秋秋分肝,立冬冬至心,四季。
十八日腎,巳上並不得醫治凶。
凡五臟主時不得治及忌針灸其經絡凶。
又正月丑二月戌三月未四月辰五月丑六月戌七月未八月辰九月丑十月戌十一月末十二
春左,秋。
右,夏在臍,各在腰皆凶。
又每月六日十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小盡日療病令人長病。
戊午甲午,此二日大忌刺出血,服藥針灸皆凶,千金翼云不出月凶。
甲庚寅乙卯丙辰辛巳此日針灸凶。
壬辰甲辰巳巳丙午丁未此日男忌針灸。
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此日女人特忌針灸。
甲子壬子甲午丙辰丁巳辛卯癸卯乙亥此日忌針灸,
外臺云甲子日天子會壬子日百王會甲午日。
太子會丁巳日三公會丙辰日諸侯會辛卯日大夫會癸卯日大人會乙亥日巳上都會。
又男避除,女避破男忌戊女忌巳。
凡五辰五酉五末及八節先後各一日皆凶。
論曰,此等法並在諸部,不可尋究,故集之一處,造次易知,所以省披討也。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九。
1=標題=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三十,(針灸下,孔穴主對法)。
論曰,凡云孔穴主對者,穴名在上,病在下,或一病有數十穴,
或數病共一穴皆臨時斟酌作法用之,其有須針者,即針刺以補寫之,
不宜針者直爾灸之,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與針無忌,即下白針若溫針訖,乃灸之,
此為良醫,其腳氣一病,最宜針之,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
針灸而藥,藥不針灸,尤非良醫也,但恨下里間知針者鮮耳,所以學者深須解用針,
燔針白針皆須妙解,知針知藥,固是良醫。
2=標題= 頭面第一。
頭病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
頭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甲乙云喘逆煩溝嘔吐流汗難言。
崑崙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里主頭眩痛,竅陰強間主頭病如錐刺不可以動,
腦戶通天腦空主頭重痛,消濼主寒熱痺頭痛,攢竹承光腎輸絲竹空和窌主風頭痛,
神庭主風頭眩善嘔煩滿,上星主風頭眩顏清,會主風頭眩頭痛顏清,
上星主風頭引頷痛,天牖風門崑崙開元開衝主風眩頭痛,瘈麻主風頭耳後痛,
前頂後頂頷厭主風眩偏頭痛,玉枕主頭半寒痛,
甲乙云頭眩目痛頭半寒天柱陶道大杼一作本神孔最後谿主頭痛,
目中渚完骨命門豐隆太白外丘通谷京骨臨泣小海承筋陽陵泉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
項病,少澤前谷後谿陽谷完骨崑崙小海攢竹主項強急痛不可以顧,
消濼本神通天強間風府瘖門天柱風池斷交天衝陶道外丘通谷玉枕主項如拔不可左。
右顧。
,天容前谷角孫腕骨支正主頸腫項痛不可顧,天容主頸項癰不能言,
飛陽涌泉頷厭後頂主頸項疼歷節汗出,角孫主項頷柱滿。
面病,攢竹斷交玉枕主面赤頰中痛,巨窌主面惡風寒頰腫痛,
上星會前頂腦戶風池主面赤腫,天突天主面皮熱,腎輸內關主面赤熱,
行間主面蒼黑,大衝主面塵黑,天主頰腫痛,中渚主顳痛頷顱熱痛面赤,
縣釐主面皮亦痛。
目病大敦主目不欲視太息,大都主目眩,承漿前頂天柱腦空目主目眩瞑,
天柱陶道崑崙主目眩又目不明目如脫,
腎輸內關心輸復留大泉腕骨中渚攢竹精明百會委中崑崙天柱本神大杼頷厭通谷曲泉後
頂絲竹空胃輸主目不明,惡風寒陽白主目瞳子痛癢遠視,昏夜無所見,
掖門前谷後谿腕骨神庭百會天柱風池天牖心輸主目泣出,至陰主目,
丘墟主視不精了目朣子不見,後谿主眥爛有,前谷京骨主目中白,
京骨主目反白白從內眥始,
精明斷交承泣四白風池巨窌瞳子窌上星肝輸主目淚出多眵內眥赤痛癢,生白膚瞀,
天牖主目不明耳不聰,照海主目痛視如見星,肝輸主熱病差後,
食五辛多患眼闇如雀目,
陽白上星本神太都曲泉俠谿三間前谷攢竹玉枕主目系急目上插,
絲竹空前頂主目上插,增風寒,承泣主目目瞀動與項口相引,
甲乙云目不明淚出目眩瞢瞳子癢。
遠視昏夜無見目動與項口參相引啁僻口不能言。
申主目反上視若赤痛從內眥始,三間前谷主目急痛,大衝主下眥痛,
陽谷大衝崑崙主目急痛赤腫,曲泉主目赤腫痛,束骨主眥爛赤,陽谿陽谷主目痛赤,
商陽巨窌上關承光童子卯絡卻主青盲旡所見,顴窌內關主目赤黃,掖門主目澀暴變,
期門主目青而歐,二間主目眥傷,風池腦戶玉枕風府上星主目痛不能視,先取譆,
後取天牖風池,大泉主目中白睛青,俠谿主外眥赤痛逆寒,泣出目癢。
鼻病,神庭攢竹迎香風門合谷至陰通谷主鼻鼽清涕出,
曲差上星迎香素窌水溝斷交通天禾窌風府主鼻窒喘息不利,鼻喎僻多涕,鼽有瘡,
水溝天牖主鼻不收涕,不知香臭,甲乙云鼻鼽不得息及不止斷交主鼻中息肉不利,
鼻頭額頞中痛,鼻中有蝕瘡,靈風池風門譆後谿主鼻鼽窒喘息不通,
腦空竅陰主鼻管疽發為癘鼻,風門五處主時,時啑不巳,肝輸主鼻中酸,
中管三間偏歷允承筋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鼻鼽,中管主鼻間焦臭,
復留主涎出箅孔中痛,京骨申主鼻中血不止淋濼,厲允京骨前谷主鼻不利涕黃,
天柱主不知香臭。
耳病,上關下關四白百會顱息翳風耳門頷厭天陽谿關衝掖門中渚主耳痛鳴聾,
天容聽會聽宮中渚主聾嘈嘈若蟬鳴,天牖四瀆主暴聾,少商主耳前痛,曲池主耳痛,
外關會宗主耳渾渾淳淳聾無所聞,前谷後雞主耳鳴仍取偏歷大陵,
腕骨陽谷肩貞竅陰俠谿主頷痛,引耳嘈嘈耳鳴無所聞,
商陽主耳中風聾鳴刺入一分留一呼三壯,左取。
右。
右取左如食頃。
口病,承泣四白巨窌禾窌上關大迎顴骨強間風池迎香水溝主口喎僻不能言,
頰車顴主口僻痛,惡風寒不可以嚼,
外關內庭三里大泉甲乙云口僻刺大淵引而下之商丘主僻噤,
水溝斷交主口不能禁水漿喎僻,斷交上關大迎翳風主口噤不開引鼻中,
合谷水溝主脣吻不收,瘖不能言,口不開,商丘主口噤不關曲鬢主口噤,
地倉大迎主口緩不收不能言,下關大迎翳風主口失欠,下牙齒痛,
膽輸商陽小腸輸主口舌乾,食飲不下,勞宮少澤三間大衝主口熱口乾口中爛,
充端目正營耳門主脣吻強,上齒齲痛,大谿少澤主咽大中乾,口中熱唾如膠,
陽陵泉主口苦嗌中介介然,光明臨泣主喜齧頰。
京骨陽谷主自齧脣,一作頰解谿主口痛齧舌,勞官主大人小兒口中腫腥臭。
舌病,廉泉然谷甲乙作通谷陰谷主舌下腫難言,舌瘲涎出,風府主舌緩瘖不能言,
舌急語難,扶突大鍾竅陰主舌本出血,魚際主舌上黃身熱,尺澤主舌乾痛,
關衝主舌卷口乾心煩悶,支溝天扶突曲鬢靈道主暴瘖不能言,中衝主舌本痛,
天突主俠舌縫青,復留主舌卷不能言。
齒病,厲允三間衝陽偏歷小海合谷內庭復留主齲齒,大迎顴窌聽會曲地主齒痛惡寒,
浮白主牙齒痛不能言,陽谷正營主上牙齒痛,陽谷掖門商陽二間四瀆主下牙齒痛,
角孫頰車主牙齒不能嚼,下關大迎翳風完骨主牙齒齲痛,曲鬢衝陽主齒齲。
喉咽病,風府天勞宮主喉嗌痛,扶突天突天谿主喉鳴暴忤氣哽,
少商大衝經渠主喉中鳴。
魚際主喉中焦乾,水突主喉咽腫,掖門四瀆主呼吸短氣咽中如息肉狀,
間使主嗌中如扼,甲乙作行間少衝主酸咽,少府蚤溝主嗌中有氣如息肉狀,
中渚支溝內庭主咽偏腫不可以咽,涌泉大鍾主咽中痛不可內食,
然谷大谿主嗌內腫氣走咽喉而不能言,池主喉咽僂引項攣不收。
喉痺,完骨天牖前谷主喉痺頸項腫不可俛仰,頰腫引耳後,
中府陽交主喉痺滿塞寒熱,
天容缺盆大杼隔輸雲門尺澤二間厲允涌泉然谷主喉痺哽咽寒熱,
天鼎氣舍膈輸主喉痺哽噎咽腫不得消,食飲不下,天突主喉痺咽乾急,
旋機鳩尾主喉痺咽腫,水漿不下,三間陽谿主喉痺咽如哽,大陵偏歷主喉痺嗌乾,
神門合谷風池主喉痺,三里溫留曲池中渚豐隆主喉痺不能言,
關衝竅陰少澤主喉痺舌卷口乾,凡喉痺中暴逆,先取衝,後取三里雲門各瀉之,
又刺手小指端出血立已。
2=標題= 心腹第二。
通谷章門曲泉膈輸期門食竇陷谷石門王支滿,
本神顱息主相引不得傾側,大杼心輸主中鬱鬱,肝輸脾輸志室主兩急痛,
腎輸主兩引痛,神堂主腹滿,三間主滿腸鳴,期門缺盆主中熱息下氣上,
陽谿天容主滿不得息,曲池人迎神道章門中府臨泣天池旋機府輸主中滿,
支溝主腋急痛,腕骨陽谷主痛不得息,豐隆丘墟主痛如刺。
竅陰主痛欬逆,臨泣王季下支痛,痺不得息,陽輔主滿腫,
環銚至陰迋痛無常處,腰相引急痛,大白主脹切痛,
甲乙云腸鳴切痛然骨主中寒欬唾有血,大鍾主喘息脹,膽輸章門主痛不得臥,
滿歐無所出,大包主中痛,
華蓋紫宮中庭神藏靈墟胃輸俠谿步郎商陽上廉三里氣戶周榮上管勞宮涌泉陽陵泉主
柱滿,膻中天井主心痛。
膺主廱腫,乳根主下滿痛,雲門主中暴逆,
雲門中府隱白期門肺輸魂門大陵主中痛,鳩尾主滿欬逆,巨闕間使主中澹澹,
大泉主滿噭呼,膺痛,中管滿主下堅痛,梁門主下積氣,
關元期門少商主下脹,經渠丘墟主背急,中彭彭,尺澤少澤主短氣痛心煩,
間使主痺背相引,魚際主痺走背不得息,少衝主痛口熱,凡滿短氣不得汗,
皆針補手太陰以出汗。\r
心病,支溝大谿然谷主心痛如錐刺,甚者手足寒至節不息者死,
大都太白主暴心痛腹脹心痛尤甚,臨泣主痺心痛,不得反側,
毋乙云不得息痛經常處行間主心痛,色蒼蒼然如死灰狀,終日不得太息,
通谷巨闕太倉心輸膻中神府主心痛,通里主卒痛煩心,心中懊,數欠頻伸,
心下悸悲恐,期門長強天突俠白中衝主心痛短氣,尺澤主心痛彭彭然,心煩悶亂,
少氣不足以息,腎輸復留太陵雲門主心痛如懸,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
胃氣上逆。
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息,賁唾血厥,
心痛善嘁心疝太息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中管主心痛難以俛仰,
甲乙元身寒心疝衝死不知人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靈道主心痛悲恐相引瘈瘲,
肓門主心下大堅,間使主心懸如飢,然谷主心如懸少氣不足以息,
門曲澤大陵主心痛,少衝主心痛而寒,商丘主心下有寒痛,又主脾虛。
令人病不樂好太息,凡卒心痛汗出,刺大敦出血立巳,凡心實者則心中暴痛,
虛則心煩,惕然不能動,失智,肉開主之。
腹病,復留中封腎輸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氣海主少腹疝氣,遊行五藏,
腹中切痛。
石門商丘主少腹堅痛,下引陰中,關元委中照海大谿主少腹熱而偏痛,
膈輸陰谷主腹脹胃管暴痛,及腹積聚肌肉痛,高曲主腹中積聚時切痛,
一名商曲四滿主腹僻切痛,天樞主腹中盡痛,外陵主腹中盡疼,崑崙主腹痛喘暴滿,
氣衝主身熱腹痛,腹結主繞臍痛搶心,衝門主寒氣滿腹中積痛疼淫濼,
間使主寒中少氣,隱白主腹中寒冷氣脹喘,復留主腹厥痛,鳩尾主腹皮痛搔癢,
水分石門主少腹中拘急痛,巨闕上管石門陰蹻主腹中滿暴痛汗出,中極主腹中熱痛,
行間主腹痛而熱上柱心心下滿,大谿主腹中相引痛,涌泉主風入腹中少腹痛,
豐隆主痛如刺,腹若刀切痛。
脹滿病,中極主少腹積聚,堅如石,小腹滿,通谷主結積留飲癖囊,滿飲食不消,
膀胱輸主堅結積聚,胃管三膲輸主少腹積聚,堅大如盤,胃脹食飲不消,
上管主心下堅積聚冷脹。
三里章門京門厲允內庭陰谷絡卻崑崙丘陰陵泉曲泉陰谷主腹脹滿不得息,
隱白主腹脹逆息。
尺澤主腹脹喘振慄,解谿主腹大下重,大鍾主腹脹喘振慄,肝輸包肓主少腹滿,
水道主少腹脹滿,痛引陰中,日月大橫主少腹熱欲走太息,委中主少腹堅腫,
關元主寒氣入腹,懸樞主腹中積上下行,懸鍾主腹滿,
脾輸大腸輸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而身羸瘦,名曰食晦。
先取脾輸,後取季助,陰市主腹中滿痿厥少氣,丘墟主大疝腹堅,京門主寒熱腹脹,
高曲主腹中積聚,肓輸主大腹寒疝,甲乙云大腹寒中天樞主腹脹腸鳴氣上衝,
氣衝主腹中大熱不安,腹有大氣暴腹脹滿癃淫濼,大衝主羸瘦恐懼,
氣不足腹中悒悒,期門主腹大堅不得息脹痺滿少腹尤大,太陰主腹滿積聚,
衡門主寒氣腹滿,腹中積聚疼痛,巨闕上管主腹脹五藏脹心腹滿,
中管主腹脹不通疰大便堅,憂思損傷氣積聚,腹中甚痛作膿腫往來上下,
陰交主五藏遊氣,中極主寒中腹脹,太谿主腹中脹腫,三里行間,曲泉主腹脹滿,
陷谷主腹大滿喜噫,衝陽主腹大不嗜食,解谿主厥氣。
上柱腹大,隱白主腹滿喜嘔,五里主心下脹滿而痛上氣,太白公孫主腹脹食不化,
鼓脹腹中氣大滿,商丘主腹中滿嚮嚮然不便,心下有寒痛,漏谷主腸鳴強欠,
心悲氣逆,腹滿急,陰陵泉主腹中脹不嗜食,下滿腹中盛水,脹道不得臥,
蚤溝主數噫恐悸,氣不足,腹中悒悒,凡腹滿痛不得息,
正仰臥屈一膝申一腳並氣衝,針入三寸氣至寫之,陰都主心滿氣逆腸鳴,
陷谷溫留漏谷復留陽綱主腸鳴而痛,上廉主腸鳴相追逐,胃輸主腹滿而鳴,
n章門主腸鳴盈盈然,膺主腸鳴泄注,太白公孫主腸鳴,臍中主腸中常鳴上衝於心,
陰交主腸鳴濯濯如有水聲。
大小便病,豐隆主大小便澀難,長強小腸輸主大小便難,淋癃,
水道主三膲約﹖大小便不通,營衝四空主大小便不利,秩邊包肓主癃閉下重,
大小便難,會陰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大腸輸八窌主大小便利,
陽綱主大便不節,小便赤黃,腸鳴泄注,承扶主尻中腫大便直出,陰胞有寒,
小便不利,屈骨端主小便不利,大便泄數,并灸天樞,勞宮主大便血不止,尿赤,
大谿主尿黃,大便難,大鍾主大便難,
中窌石門承山大衝中管大鍾大谿承筋主大便難,崑崙主不得大便,
肓輸主大便乾腹中切痛,石關主大便閉,寒氣結心堅滿,中注浮主少腹熱,
大便堅,上廉下廉。
主小便難黃,腎輸主小便難,赤濁骨寒熱,會陰主小便難,竅中熱,
橫骨大巨期門主小腹滿,小便難,陰下縱,大敦箕門委中委陽主陰跳遺,小便難,
少府三里主小便不利癃,中極蚤溝漏谷承扶至陰主小便不利失精,
陰陵泉主心下滿寒中,小便不利,關元主胞閉塞,小便不通,勞熱石淋,
京門照海主尿黃水道不通,京門主溢飲水道不通溺黃,
包肓秩邊主癃閉下重不得小便,關元主石淋臍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并灸足太陽,
列缺主小便熱痛,大陵主目赤小便如血,承漿主小便赤黃或時不禁,
完骨小腸輸白環輸膀胱輸主小便赤黃,中管主小腸有熱尿黃,前谷委中主尿赤難,
\n陰谷主尿。
難陰不用,中封行間主振寒溲白尿難痛,關元主傷中尿血,凡尿青黃赤白黑,
青取井,黃取輸,赤取榮,白取經,黑取合,復留主淋,關元涌泉主胞轉氣淋,
又主小便數,陰陵泉關元主寒熱不節腎,病不可俛仰,氣癃尿黃,氣衝主腹中滿熱,
淋閉不得尿,曲泉主癃閉陰痿,交信主氣淋,然谷主癃疝,行間主癃閉莖中痛,
復留主血淋,懸鍾主五淋,大衝主淋不得尿,陰上痛,大敦氣門主五淋不得尿,
曲骨主小腹脹血癃小便難,通里主遺溺,關門中府神門主遺尿,
甲乙中府作委中陰陵泉陽陵泉主失禁遺尿不自知。
泄痢病,京門然谷陰陵泉主洞泄不化,交信主泄痢赤白漏血,
復留主腸僻便膿血泄痢,後重腹痛如狀,脾輸主泄痢不食,食不生肌膚,
小腸輸主泄痢膿血五色,重下腫痛,丹田主泄痢不禁,小腹絞痛,
關元大谿主泄痢不止,京門崑崙主洞泄體痛,天樞主冬月重感於寒則泄,
當臍痛腸胃間遊氣切痛,腹哀主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尺澤主嘔泄上下出,
兩下痛,束骨主腸澼泄,太白主腹脹,食不化喜嘔,泄有膿血,
地機主溏瘕腹中痛藏痺,陰陵泉隱白主中熱暴泄,大衝曲泉主溏泄痢泄下血,
長強主頭重洞泄,腎輸章門主寒中洞泄不化,會陽主腹中有寒泄注腸僻便血。
三膲輸小腸輸下窌意舍章門主腸鳴臚脹欲泄注,中窌主腹脹飧泄,
大腸輸主腸鳴腫暴洩。
消渴,承漿意舍關衝然谷主消渴嗜飲,勞宮主苦渴食不下,意舍主消渴身熱,
面目黃,曲池主寒熱渴,隱白主飲渴,行間大衝主嗌乾善渴,商丘主煩中渴。
水腫,公孫主頭面腫,水溝主水腫,人中滿,胃倉主水腫臚脹,食飲不下,惡寒,
章門主身潤石水身腫,屋翳主身腫,皮痛不可近衣,中府間使合谷主面腹腫,
陰交石門主水脹水氣行皮中,小腹皮敦然,小便黃,氣滿,開元主小腹滿石水,
四滿然谷主大腹石成,關門主身腫身重,天樞豐隆厲允陷谷衝陽主面浮腫,
氣衝主大氣石水,天府主身脹逆息不得臥,風汗身腫,喘息多唾,
解谿主風水面胕腫顏黑,豐隆主四肢腫身濕,上廉主風水膝腫,三里主水腹脹皮腫,
陷谷列缺主面目癰腫,大敦主大腫脹臍腹邑邑,臨泣主腋下腫,滿中,
天牖主乳腫缺盆中腫,丘墟陽蹻主腋下腫寒熱。
頸腫,崑崙主腰尻,腫跟腫,復留豐隆主風逆四肢腫,曲泉主腹腫,
陰谷主寒熱腹偏腫,列缺主汗出四肢腫,完骨巨窌主頭面氣胕腫,陽陵泉主頭面腫,
凡頭目癰腫留飲支滿,刺陷谷出血立巳,不能食病,豐隆主不能食,
石門主不欲食穀入不化,天樞厲允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俠臍急,
維道主三膲有水氣不能食,中封主身黃有微熱不嗜食,然谷內庭脾輸主不嗜食,
胃輸腎輸主胃中寒脹,食多身羸瘦,胃輸主嘔吐筋攣,食不下不能食,
大腸輸周榮主食不下喜飲,陽綱期門少商勞宮主飲食不下,章門主食飲不化,
入腹還出,熱中不嗜食,苦吞而聞食臭傷飽,身黃酸疼嬴。
瘦,中庭中府主膈寒食不下,嘔吐還出,食竇主膈中雷鳴,察察隱隱常有水聲,
巨闕主膈中不利,上管中管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極主飢不能食,凡食飲不化,
入腹還出,先取下管,後取三里瀉之,凡不嗜食,刺然谷多見血,使人立飢。
嘔吐病,商丘主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多寒熱喜嘔,
俞府靈墟神藏巨闕主嘔吐滿。
率谷主煩滿嘔吐,天容主欬逆嘔沫,胃輸腎輸主嘔吐,中庭中府主嘔逆吐,
食下還出,曲澤主逆氣嘔涎,石門主嘔吐,維道主嘔逆不止,
陽陵泉主嘔食宿汁心下澹澹,少商勞宮主嘔吐,絕骨主病熱欲嘔,
魂門陽開主嘔吐不住多涎,隱白主膈中嘔吐不飲食,巨闕堂主吐食。
膈輸主吐食,又灸章門胃管,大敦主噦噫,又灸石開,內廷主喜頻伸數欠,
惡聞人音。
吐血病,上管不容大陵主嘔血,
堂脾輸手心主間使胃管天樞肝輸魚際勞宮肩輸大谿主唾血吐血,門主血嘔血,
大泉神門主唾血振寒,嘔血上氣,手少陰主吐血,委中隱白主血劇不止,
行間主短氣嘔血背痛,大衝主面脣色白時時歐血,女子漏血,涌泉主不止。
然谷主欬唾有血,凡內損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地五會主之刺入三分,
特忌灸凡唾血瀉魚際補尺澤。
欬逆上氣,天容廉泉魄戶氣舍譆扶突主欬逆上氣喘息,歐沫齒噤,
甲乙云腸氣大逆上滿於。
胃中虛肩息大氣逆上喘留坐伏不得息取之天容上氣痛取之廉泉欬逆上氣魄戶及氣舍
之咽喉鳴喝喘息扶突主之唾沫天容主之頭維主喘逆煩滿,歐沫流汗,
缺盆心輸肝輸尸闕鳩尾主欬唾血,期門。
右手屈臂中橫文外骨上主欬逆上氣,缺盆膻中巨闕主欬嗽,
然谷天泉陷谷堂章曲昄天突雲門肺輸臨泣肩井風門行間主欬逆,維道主欬逆不止,
天府主上氣喘不得息。
扶突主欬逆上氣咽中鳴喘,魄戶中府主肺寒熱呼吸不得臥欬逆上氣,嘔喘氣相追逐,
肺輸腎輸主喘欬少氣百病,或中石門主欬逆上氣,涎出多唾,大包主大氣不得息,
天地主上氣喉鳴,天突華蓋主欬逆上氣喘暴,紫宮玉堂大谿主欬逆上氣心煩,
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輸府神藏主欬逆上氣喘暴,或中雲門主欬逆上氣,
羨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安席,步郎安都主膈上不通,呼吸少氣喘息,
氣戶雲門天府神門主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車房中府周榮尺澤主欬逆上氣呼吸多士,澤汁膿血,中府主肺系急欬輒痛,
經渠行間主喜欬,鳩尾主噫喘滿欬嘔,期門主喘逆。
臥不安席,欬下積聚,經渠主欬道上氣喘掌中熱,俠白主欬乾歐煩滿,
大陵主欬逆寒熱發,少海主氣逆呼吸噫噦嘔,少商大陵主欬逆喘,
大泉主欬逆滿喘不得息,勞宮主氣逆噫不止,三里主欬嗽多唾,
支溝主欬面赤而熱,肩輸主上氣,前谷主欬而滿,欬喘曲澤出血立巳,
又主卒欬逆逆氣,欬唾噫善欬氣無所出,先取三里,後取太白章門賁豚,
章門石門陰交主豚上氣,甲乙云賁豚腹腫章門主之賁豚氣上腹痛莖。
腫先引腰後引少腹腰臗少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石門主之賁豚氣上脹堅痛
不得小便兩丸騫陰交主之關元主賁豚寒氣入小腹,中極主賁豚上搶心,甚則不得息,
天樞主賁豚脹疝,甲乙云氣疝煩嘔面腫賁豚,歸來主賁豚卵上入引莖痛,
期門主賁豚上下,然谷主中寒代時不至寸口,少腹脹上搶心。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51
- 文章: 3394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2=標題= 四肢第三。
手病,掖門主手臂痛,巨闕主手清,肩貞主手髍小不舉,陰交主手腳拘攣,
少商主手不仁。
列缺主手臂身熱,大陵主手攣不伸,內關主手中風熱,大陵主手掣,間使主手痛,
曲澤主手青逆氣,中衝勞宮少衝大泉經渠列缺主手掌熱,肘中痛,
神門少海主手臂攣曲池主手不舉。
養老主手不得上下內庭主四厥手足悶,腕骨中者主五指掣不可屈伸,
尺澤主掣痛手不可伸。
前腋主臂裏攣急,手不上舉,曲池主乎不可舉重,腕急肘中痛難屈伸,
陽谿主臂腕外側痛不舉心輸肝輸主筋急手相引。
臂肘病,尺澤開衝外開竅陰主臂不及頭,前谷後谿陽谿主臂重痛肘攣,
臑會支溝曲池腕骨肘窌主肘節痺臂酸重腋急痛,肘難屈伸,
腕骨前谷曲池陽谷主臂腕急,腕外側痛脫如拔,天井外關曲池主臂痿不仁,
大泉經渠主臂內廉痛,巨骨前谷主臂不舉,肩窌天宗陽谷主臂痛,
關衝主肘疼不能帶衣,魚際靈道主肘攣柱滿,大陵主肘攣腋腫,間使主肘內廉痛,
曲池開衝三里中渚陽谷尺澤主肘痛時寒,地五會陽輔由委陽天池臨位主腋下腫,
中輸嘻主腋攣。
肩背病,氣舍主肩腫不得顧,天井主肩痛痿痺不仁,肩不可屈伸,肩肉髍木,
曲池天窌主肩重痛不舉,肩貞開衝肩主肩中熱頭不可以顧,
巨骨主肩中痛不能動搖,支溝開衝主肩臂酸重,清冷泉陽谷主肩不舉不得帶衣,
天宗主肩重臂痛,肩外輸主肩甲痛而寒至肘,曲垣主肩甲周痺,後谿主肩臑痛,
腕骨主肩臂疼,養老天柱主肩痛欲折,涌泉主肩背頸項痛,
天牖缺盆神道大杼天突水道巨骨主肩背痛,膈輸嘻京門尺澤主肩背寒痙,
肩甲內廉痛,前腋主肩腋前痛與相引,列缺主肩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
寒厥交兩手而瞀,凡實則肩背熱背汗出,四肢暴腫虛則肩寒慄氣不足以息。
腰脊病,神道谷中腰輸長強大杼膈聞水分脾輸小腸輸中輸白環輸主腰脊疝痛,
次窌主腰下至足不仁,次窌胞肓承筋主腰脊痛惡寒,志室京門主腰痛脊急,
三里陰市陽輔蚤溝主腰痛不可以顧,束骨飛揚承筋主腰痛如折,
申大衝陽蹻主腰痛不能舉,崑崙主脊強背尻骨重,合陽主腰脊痛引腹,
委中主腰痛俠脊至頭,几几然凡腰腳重痛於此刺出血,久固宿疹亦皆立巳,
委陽殷門甲乙云腰痛得免不得仰太白陰陵泉行間主腰痛不可俛仰,
扶承主腰脊尻臀股陰寒痛,涌泉主腰脊相引如解,甲乙云脹痛大便難大鍾主腰脊痛,
陰谷主脊內廉痛,陽輔主腰痛如鍾,居中腫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
急諸節痛,上下無常寒熱,附分主背痛引頭,
膈關秩邊京骨主背惡寒痛脊強難以俛仰,
京門甲乙云腰痛不可以久立石開主脊痙又久折。
腳病,崑崙主腳如結踝如別,京骨承山承筋商丘王腳攣,行間主厥足下熱,
然谷主足不能安脛酸不能久立,中都主足下熱脛寒不能久立濕痺不能行,
陰陵泉主足痛,承山承筋主腳脛酸腳急跟痛,腳筋急痛兢兢,
復留主腳後廉急不可前卻足跗上痛,京骨然谷腎輸主足寒僕參主足跟中踝後痛,
大谿主手足寒至節,大谿次窌膀胱輸主足清不仁,浮白主足緩不收,
天柱行間主足不住身,衝陽三里僕參飛揚復留完骨主足痿失履不收,
倏口三里承山承筋主足下熱不能久立,風府腰輸主足不仁,丘墟主腕不收,
坐不得起,髀樞腳痛,陽輔陽交陽陵泉主髀樞膝骨痺不仁,環銚束骨交信陰交陰舍。
主髀樞中痛不可舉,臨泣三陰交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
申隱白行間主脛中寒熱,太衝涌泉主脛酸付陽主外廉骨痛,飛揚主中痛,
復留主脛寒不能自溫,至陰主風寒從足小指起痺上下,
至陽主脛疼四肢重少氣難言,厲允倏口三陰交主脛寒不得臥,
內庭環銚主脛痛不可屈伸,陽間環銚承筋主脛痺不仁,涌泉然谷主五指盡痛,
足不踐地,凡髀樞中痛不可舉,以毫針寒而留之,以用生死為息數立巳。
膝病,風市主兩膝攣痛引拘急,躄或青或或枯或黧如腐木,曲泉主膝不可屈伸,
中封主少氣身重濕,膝腫內踝前痛,大衝主膝內踝前痛,
解谿條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腫胻酸轉筋,合陽主膝股重,上廉主風水膝腫,
犢鼻主膝中痛不仁,梁丘曲泉陽關主筋攣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陰市主膝上伏兔中塞,髀關主膝寒不仁痿痺不得屈伸,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
光明主膝痛脛熱不能行,手足偏小,犢鼻主膝不仁難跪,
膝關主膝內廉痛引臍不可屈伸,連腹引喉咽痛,凡犢鼻腫可灸不可刺,
若其上堅勿攻,攻之即死。
四肢病,章門主四肢解墯喜怒,
曲泉付陽天池大巨支溝小海絕骨前谷主四肢不舉五里三陽胳天井厲允三間主嗜臥,
四肢不欲動搖,列缺主四肢厥喜笑,復留豐隆大都主風逆四肢腫,照海主四肢淫濼。
2=標題= 風痺第四。
風病,率谷主醉酒風熱發,兩目眩痛,甲乙太不能飲食煩滿嘔吐完骨主風頭,
耳後痛,煩心,甲乙云及足不收失履口喎僻頭項搖瘈痛牙庫急天柱主風胘,
天府曲池列缺百會主惡風邪氣泣出喜忘,陽谷主風胘驚手捲泄風汗出,腰項急,
甲乙手捲作手腕痛陰蹻主風暴不知人,偏枯不能行,絕骨主風勞身重,
解谿主風從頭至足面目赤,臨泣主大風目痛,甲乙元目外眥痛俠谿主中寒如風狀,
頭眩兩頰痛,崑崙主狂易大風,付陽主痿厥風頭重痛,涌泉主風入腹中,
照海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內關主手中風熱,間使主頭身風熱,
商陽主耳中風生,關衝主面黑渴風,天井主大風。
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樂,後溪主風身寒,掖門主風寒熱,
土關主瘈瘲沫出寒熱痙引骨痛,巨闕照海主瘈瘲引臍腹短氣,
中輸長強腎輸主寒熱痙反折,脾輸膀胱輸主熱痙引骨痛,
肝輸主筋寒熱痙筋急手相引,天井神道心輸主悲愁恍惚悲傷不樂,
命門主瘈瘲裏急腰腹相引,魚際主痙上氣失瘖不能言,通理主不能言。
\r
濕痺,曲池列缺主身濕搖時時寒,風市主緩縱痺腸疼冷不仁,
中瀆主寒氣在分肉間痛苦痺不仁,陽關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痺不仁,
懸鍾主濕痺流腫脾筋急瘈脛痛,豐隆主身濕。
陽陵泉主髀痺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絕骨主髀樞痛膝脛骨酸痺不仁筋縮,
諸節酸折,曲泉主卒痺病引臏下節,漏谷主久濕痺不能行,商丘主骨痺煩滿,
中封主瘈厥身體不仁少氣身濕重,臨泣主身痺洗浙振寒,凡身體不仁先取京骨,
後取中封絕骨皆寫之。
癲疾,
偏歷神庭攢竹本神聽宮上星百會聽會築實陽谿後頂強間腦戶胳卻玉枕主癲疾嘔,
攢竹小海後頂強間主癇發瘈瘲,狂走不得臥,心中煩,
允端斷交承漿大迎絲竹空總會天柱商丘主癲疾嘔沫寒熱痙玄引,
承漿大迎主寒熱悽厥,鼓頷癲痙口噤,上關主瘈瘲沫出塞熱痙,
絲竹空通谷主風癇癲疾涎沫狂煩滿,腦戶聽會風府聽宮翳風主骨疫眩狂瘈瘲口禁,
喉鳴沫出瘖不能言,金門僕參主癲疾馬癇,解谿陽蹻主癲疾,
崑崙主癇瘈口閉不得開,商丘主癇瘈,臑會申主癲疾腠氣,尺澤然谷主癲疾,
手臂不得上頭,列缺主熱癇驚而有所見,飛揚太乙淜肉門主癲疾狂吐舌,
長強主癲疾發如狂。
面皮敦敦者不治,偏歷主癲疾多言耳鳴口僻,溫留僕參主癲疾,吐舌鼓頷,
狂言見鬼,曲池少澤主瘈瘲癲疾,筋縮曲骨陰谷行間主驚癇狂走癲疾,
間使主善悲驚狂,面赤目黃,瘖不能言,陽谿天井主驚瘈,天井小海主癲疾羊癇,
吐舌羊鳴戾頸,懸釐束骨主癲疾玄引善驚羊鳴,天衝主頭痛癲疾玄引數驚悸,
身柱主癲疾瘈瘲怒欲殺人,身熱狂走,言見鬼,風池聽會復留主寒熱癲仆,
完骨主癲疾僵仆狂瘧,通谷主心中憒憒數欠,癲心下悸,咽中澹澹恐,
天柱主卒暴癇眩,五處身柱委中委陽崑崙主脊強反折。
瘈瘲癲疾。
頭痛,腦空束骨主癲疾大瘦頭痛,風府崑崙束骨主狂易多言不休,
風府肺輸主狂走欲自殺。
胳聽會身柱主狂走瘈瘲恍惚不樂,天柱臨泣主狂易多言不休目上反,
支正魚際合谷少侮曲池腕骨主狂言。
驚恐,溫留掖門京骨主狂仆,神門陽谷主笑若狂,陽谿陽谷主吐舌戾頸妄言,
巨闕築賓主易妄言怒罵,衝陽豐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下廉丘墟主狂言非常,勞宮太陵主風熱善怒,心中悲喜,思慕歔欷喜笑不止,
曲澤太陵主心下澹澹喜驚,甲乙作內闕陰交氣海大巨主驚不得臥,大巨主善驚,
陰蹻主臥驚視如見鬼,大鍾門主驚恐畏人神氣不足,
然谷陽陵泉主心中怵惕恐如人將捕之,解谿主瘈瘲而驚,少衝主大息煩滿少氣悲驚,
少府主數噫恐悸氣不足,行間主心痛數驚悲不樂,厲允主多臥好驚,
掖門主喜驚妄言面赤,神門主數噫恐悸不足,巨闕主驚悸少氣,三間合谷厲允。
主吐舌戾項喜驚,通里主心下悸,手少陰陰主氣驚心痛,後谿主泣出而驚,
腕骨主煩滿驚。
卒尸厥,隱白大敦主卒尸厥不知人動如故,中極僕參主恍惚尸厥煩痛,
金門主尸厥暴死。
內庭主四厥手足悶者久持之厥熱腦痛,腹脹皮痛者,使人久持之,
邪客於手足少陰大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者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
令人身動如故,其形無所知,其狀若尸,
刺足大指內側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後取足中指瓜甲上各一痏,
後取手大指之內去爪甲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允骨之端,各一痏立巳,
不巳以筒吹其兩耳中立巳,不巳拔其左角髮方寸燔治,令以淳酒一杯,
不能飲者灌之立巳。
卒中惡,百會玉枕主卒起僵仆,惡見風寒,通天胳卻主暫起僵仆,
大杼主僵仆不能久立,煩滿裏急,身不安席。
飛尺遁注,天府主卒中惡風邪氣,飛尸惡注,鬼語遁尸,
豐隆主厥逆足卒青痛如刺腹若刀切之狀,大便難煩心,狂見鬼好笑,卒面四肢腫,
旁廷在腋下四肋間,高下正與乳相當,乳後二寸陷中,俗名注市,舉掖取之,
刺入五分,灸五十壯,主卒中惡飛尸遁注,滿,九曲中府在旁廷注市下三寸,
刺入五分,灸三十壯,主惡風邪氣遁尸,內有瘀血。
2=標題= 熱病第五。
熱病,魚際陽谷主熱病振慓鼓頷,腹滿陰痿色不變,
經渠陽池合谷支溝前谷內庭後谿腕骨陽谷厲允衝陽解谿主熱病汗不出,
孔最主臂厥熱痛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
列缺曲池主熱病煩心心悶先手臂身熱瘈瘲脣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珠,
甲乙云兩項下三寸堅下疼痛中衝勞宮大陵間使開衝少衝陽谿天窌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
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勞宮主熱病三日巳往不得汗怵惕,
甲乙云主熱病煩滿而欲嘔噦三日巳往不得汗怵。
愓不可反側欬滿溺赤小便血不止嘔吐血氣逆噎不止嗌中痛食不下著渴口中爛掌
嘔間使主熱病煩心喜噦中澹澹喜動而熱,曲澤主傷寒溫病身熱煩心口乾,
甲乙云心澹然害。
驚身熱煩心口干手清逆氣嘔唾肘瘈善搖頭頰清汗出不過眉傷寒溫病曲澤主之通理主病
數日,掖門中渚過理主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旡汗,三間主氣熱身熱喘,
甲乙云寒熱口乾身熱喘息眼目急痛善驚溫留主傷寒,寒熱頭痛,歲肩不舉,
曲池主傷寒餘熱不盡,
上管曲差上星陶道天柱上窌縣釐風池命門膀胱輸主煩滿汗不出,
飛揚主下部寒熱汗不出體重,五處攢竹正營上管缺盆中府主出寒熱,
承漿主汗出血不止,巨闕主煩心喜嘔,
甲乙云心腋脹噫煩熱善嘔膈中不通百會主汗出而嘔痙,商丘主寒熱好嘔,
懸顱主熱病頭痛身熱,玉枕大杼肝輸心輸膈輸陶道主汗不出,
悽厥惡寒懸釐鳩尾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少主撅寒小指不用頭痛,
大推主傷寒熱盛煩嘔,膈輸中府主。
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支滿,列缺主寒熱掌中熱,
神道關元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曲泉主身熱頭痛汗不出,
膈輸主嗜臥怠惰不欲動身當濕不能食,三膲輸主頭痛食不下,魚際主頭痛不甚汗出,
腎輸主頭身熱赤振慄腰中四肢淫濼,欲嘔,天井主振寒頸項痛,
肩井關衝主寒熱悽索氣上不得臥,尺澤主氣隔喜嘔鼓頷不得汗,煩心身痛,
肩貞主寒熱項歷適,甲乙云耳鳴無聞引缺盆肩中熱痛麻小不舉委中主熱病俠脊痛。
大都主熱病汗出且厥足清,外臺云汗不出厥手足清太白主熱病先頭重顏痛,
煩悶心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以俛仰,又熱病滿悶不得臥,身重骨痛不相知,
支正少海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食,身熱項痛而強振寒寒熱,
甲乙云主振寒寒熱頸項腋實則肘攣頭眩痛虛則生毫小者痂疥,衝陽主振寒而欠,
後谿主身熱惡寒,復留主寒熱無所安汗出不止,風逆四肢腫,光明主腹足清寒,
熱汗不出,凡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大谿大指間動,皆先補之。
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身清清則項痛而寒且酸,足熱不欲言,頭痛顛顛然,
先取涌泉及大陽井榮熱中少氣厥寒灸之熱去,灸涌泉三壯,
煩心不嗜食灸涌泉熱去四逆喘氣偏風身汗出而清,皆取俠谿,凡熱病刺陷谷,
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針,身痺洗淅振寒季支滿痛,凡溫病身熱五巴已上汗不出,
刺大泉,留針一時取針,若未滿五日者,禁不可刺,凡好太息不嗜食。
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歐歐巳乃衰即取公孫及井輸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
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
黃疸,然谷主黃疸一足寒一足熱喜渴,甲乙云舌縱煩滿章門主傷飽身黃,
中封五里主身黃時有微熱,
甲乙云不嗜食膝內廉內踝前痛少氣身體重太衝主黃疸熱中喜渴,
脊中主黃疸腹滿不能食,脾輸主黃疸喜欠不下食,下滿欲吐,身重不欲動,
中管大陵主目黃振寒,勞宮主黃疸目黃,大谿主黃疸,
甲乙云消瘴善消大便難嗌中喘氣走喉咽而不能言手足腫痛啞血口中熱。
唾如膠脾輸胃管主管疸。
霍亂,巨闕關衝支溝公孫陰陵泉主霍亂,期門主霍亂泄注,
太陰大都金門僕參主厥逆霍亂。
魚際主胃逆霍亂,太白主霍亂逆氣,三里主霍亂遺矢失氣,解谿主膝重腳轉筋濕痺,
大泉主服青轉筋乍寒乍熱缺分中相引痛,金門僕參承山承筋主轉筋霍亂,
承筋主瘈瘲腳酸,甲乙云霍亂脛不仁丘墟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父久立,附筋足攣,
竅陰主四肢轉筋,委中委陽主筋急身熱,凡霍亂頭痛滿呼喘鳴窮窘不得息,
人迎主之,凡霍亂泄出不自知先取太谿後取太倉之原。
瘧病,列缺後谿少澤前谷主瘧寒熱,陽谷主瘧痛不得息,
飛湯主狂瘧頭眩痛痙反折,太鍾主多寒少熱,太谿主熱多寒少,
甲乙云瘧問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寒厥足熱商丘主寒瘧腹中痛,
中封主色蒼蒼然太息振寒,丘墟主瘧振寒,甲乙云掖下腫崑崙主瘧多汗,
甲乙云腰痛不能俛仰目如脫頃如拔衝陽陽主瘧先寒洗浙甚久而熱熱去汗出,
臨泣主瘧日西發,俠谿主瘧足痛,然谷主溫瘧汗出,天府主瘧病,少海主瘧背振寒,
甲乙云項痛引肘掖腰痛引少腹中四肢不舉天樞主瘧振寒熱狂言,少商主振慄鼓頷,
商丘神庭上星百會完骨風池神道掖門前谷光明至陰太杼主痎瘧熱,陰部少海商陽。
三間中渚主身熱瘧病,太泉太谿經渠主瘧欬逆心悶不得臥寒熱,
列缺主瘧甚熱陽谿主瘧甚苦寒欬歐沫,大陵腕骨陽谷少衝主乍寒乍熱瘧,
合谷陽池俠谿京骨主瘧寒熱譆支正小海主風瘧,偏歷主風瘧汗不出,
溫留主瘧面赤腫,三里陷谷俠谿飛揚主痎瘧少氣,天井主瘧食時發心痛悲傷不樂,
少澤復留崑崙主瘧寒汗不出,厲允內庭主瘧不嗜食惡寒,衝陽束骨主瘧從腳胻起。
2=標題= 癭瘤第六。
癭瘤,天府臑會氣舍主瘤癭氣咽腫,甲乙天府作天腦戶通天消濼天突主頸有大氣,
通天主癭灸五十壯,堂羊矢久一百壯。
痔,飛揚主痔篡傷痛,支溝章門主馬刀腫,絕骨主癢馬刀掖腫,
商丘復留主痔血泄後重,大迎五里臂臑主寒熱頸瘰,天突章門天池支溝主漏,
天突天主漏頸痛,勞宮主熱痔。
會陰主痔與陰相通者死,俠谿陽輔太衝主掖下腫馬刀,
筋承承扶委中陽谷主寺痛掖下腫。
商丘主痔骨蝕喜魘夢,竅陰主癰疽頭痛如錐刺,不可以動,動則煩心,
太陵支溝陽谷後谿主痂疥。
癲疝,曲泉主癲疝陰跳痛引臍中,不尿陰痿,中部主癲疝崩中,
合陽中主癲疝崩中,腹上上痛,腸澼陰暴敗痛,照海主四肢淫濼,身悶陰暴起疝,
大谿主胞中有大疝瘕積聚與陰相引,商丘主陰股痛氣癰,狐疝走上下引小腹痛,
不可以俛仰,關元主癲疝,肩井傍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癲,巨闕主狐疝,
大衝主狐疝歐厥,中管主衝疝冒死不知人,臍石門天樞氣海主少腹疝氣,遊行五藏,
疝繞臍衝不得息,
甲乙云臍疝繞臍痛衝不得息灸臍中臍疝繞臍痛石門主之臍疝繞臍痛時止天樞主之石
門主腹疝積,關元主暴疝痛,大敦主卒疝痛,陰跳上入腹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臍,
腹中邑邑不樂小便難而痛灸刺之立巳,左取。
右。
右取左,甲乙云照海主之四滿主臍下疝精,甲乙云胞中有血天樞主氣疝歐,
大巨主癲疝偏枯,交信主氣癃癲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中封主癲疝癃暴痛,
痿厥身體不仁,氣衝主癲陰腫痛,陰痿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抑臥,
曲泉主癲疝陰跳痛引莖中不得尿,大陰部衝門主疝瘕陰疝,
少府主陰痛實時挺長寒熱,陰暴痛遺尿,偏虛則暴癢氣逆,卒疝小便不利,
陰市主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小一作大腹諸疝,按之下至膝,上伏兔中寒,
疝痛腹脹滿痿少氣,大衝中封地機主癲疝精不足,中極主失精魚際主陰濕腹中餘疾,
五樞主陰疝兩丸上下,少腹痛,陰交石門主兩丸騫,大衝主兩。
丸騫縮,腹堅不得臥,
甲乙云踝臍痛陰騫兩臣丸縮腹堅痛不得臥大赫然谷主精溢陰上縮,會陰主陰頭寒,
曲泉主陰痿,陰谷主陰痿不用,小腹急引陰內廉痛,行間主莖中痛。
2=標題= 雜病第七(論一首)。
膏肓輸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欬辛,狂忘誤,
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申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
勿令臂得動搖,從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
灸中間依胛骨之裏肋間空去胛骨容側指許,摩肉之表肋間空處,
按之自覺牽引戶中,灸兩胛中各一處至六百壯,多至千壯,
當覺氣下龍礱然如流水狀。
亦當有所下出,若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也,若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
挽上臂令前求取穴灸之也,求穴大較以。
右手從。
右肩上住指頭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正坐當伸兩臂者,
亦可伏衣襆上伸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胛骨覆穴不可得也。
所伏衣襆當令大小常定不爾則失其穴也,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
取身體平復,其穴近第五椎相準望取之。
論曰,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針藥所不及,即此穴是也,
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痾難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
三里主腹中寒脹滿,腸鳴腹痛,腹中瘀血,小腹脹皮腫,陰氣不足,
小腹堅熱病汗不出喜嘔口苦壯熱身反折口禁鼓頷腰痛不可以顧顧而有所
見喜悲上下求。
之,口僻乳腫喉痺不能言。
胃氣不足久泄利,食不化,下柱滿,不能久立,
膝痿寒熱中消穀苦飢腹熱身煩狂言乳癰喜噫惡聞食臭,狂歌妄笑,恐怒大罵,
霍亂遺尿,失氣陽厥悽悽惡寒頭眩小便不利,喜噦,凡此等疾皆灸刺之,
多至五百壯,少至二三百壯,涌泉主喜喘喉痺,身熱痛脊相引忽忽喜忘,
陰痺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
不欲食喘逆足下清至膝咽中痛不可內食,瘖不能言,小便不利,小腹痛風入腸中,
癲疾,俠臍痛急柱滿痛不止,五疝,指端盡痛,足不踐地,凡此諸疾皆主之。
2=標題= 婦人病第八。
少腹堅痛,月水不通,刺帶入六分灸五壯,在季肋端一寸八分,
端一作下漏下若血閉不通逆氣脹,刺血海入五分灸五壯,
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半,漏血少腹脹滿如阻體寒熱腹偏腫,
刺陰谷入四分灸三壯,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屈膝乃得之,
甲乙云濕血小便黃陰谷主之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湯沃兩股中,
少腹腫陰挺出痛經水來下陰中腫或癢漉青汁如葵羹,血閉無子不嗜食,
刺曲泉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之,刺入六分灸三壯,
疝瘕按之如以湯沃服內至膝飧泄陰中痛少腹痛堅,
急重下濕不嗜食刺陰陵泉入二分灸三壯,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仍。
得之,經逆四肢淫濼陰暴跳疝小腹偏痛,刺陰蹻入三分灸三壯,在內踝下容瓜甲,
即照海穴也少腹大宇難嗌乾嗜飲俠臍疝刺中封入四分灸三壯,在內踝前一寸半,
伸足取之,女子不字陰暴出經漏,刺然谷入三分灸三壯,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字難若胞衣不出,泄風從頭至足,刺崑崙入五分灸三壯,在足外踝後跟骨上,
月事不利見赤白而有身反敗陰寒刺行間入六分灸三壯,在足大指間動應手,
月閉溺赤脊強,互引反折汗不出,刺腰輸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
在第二十一椎節下間,絕子瘧寒熱陰挺出不禁白瀝痙脊反折,
刺上窌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俠脊,赤。
白瀝心下積脹,腰痛不可俛仰,刺次窌入三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二空俠脊陷中,
赤淫時白氣痙月事少,刺中窌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三空俠脊陷中,
下蒼汁不禁赤瀝陰中癢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俛仰,刺腰尻交者兩胂上,
以月生死為痏數發針立巳,一云下窌腸鳴泄注,刺下窌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
在第四空俠脊陷中,赤白裏急瘈瘲,刺五樞入一寸灸五壯,在帶下三寸,
拘攣腹滿疝,月水不下,乳餘疾,絕子,陰癢,賁豚,上腹堅痛,下引陰中,
不得小便,刺陰交入八分灸五壯,在臍下一寸,腹滿疝積,乳餘疾,絕子陰癢,
賁豚上少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刺石。
門入五分在臍下二寸,忌灸絕孕,絕子衃血在內不下,胞轉不得尿,小腹滿石水痛,
刺開元入二寸灸七壯,在臍下三寸,又主引下脹頭痛身背熱賁豚寒,
小便數泄不止,子門不端,小腹苦寒,陰癢及痛,賁豚搶心飢不能食,
腹脹經閉不通,小便不利,乳餘疾,絕子內不足,刺中極入二寸十呼灸三壯,
在臍下四寸,赤白沃陰中乾痛惡合陰陽小腹堅小便閉,刺屈骨入一寸半灸三壯,
在中極下一寸,月水不通奔泄氣上下引腰脊痛,刺氣穴入一寸灸五壯,
在四滿下一寸,胞中痛惡血月水不以時休止,腹脹腸鳴氣上衝,
刺天樞入五分灸三壯,去肓輸一寸半,少腹脹滿痛引陰中,月。
水至則腰背痛,胞中瘕子門寒,大小便不通,刺水道入二寸半灸五壯,
在大巨下三寸,月水不利或暴閉塞,腹脹滿癃淫濼身熱。
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腹中絞痛,不得反息,
正仰臥屈一膝伸一膝並氣衝。
針上入三寸氣至瀉之,在歸來下一寸動應手,產餘疾食飲不下,賁豚上下,
傷食腹滿,刺期門入四分灸五壯,在第二助端,乳癰驚痺脛重足跗不收跟痛,
刺下廉入三分灸三壯,在上廉下三寸,月水不利,見血而有身則敗乳腫,
刺臨泣入二分灸三壯,在足小指次指間去谿一寸半,女子疝及小腹腫,
溏泄癃遺尿陰痛面塵黑目下眥痛渴血,刺太衝入三分灸三壯,
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中動,女子疝赤白淫下,時多時少暴腹痛,
刺蠡溝入三分灸三壯,在內踝上五寸,女子無子欬而短氣,刺涌泉入三分灸三壯,
在足心陷者中乳難子上衝心陰疝,刺衝門入七分灸五壯,在府舍下上去大橫。
五寸,女子不下月水痺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刺照海入四分灸二壯,
在內踝下四分,又主女子淋陰挺出四肢淫濼,血不通,刺會陰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
在大便前小便後,子藏中有惡血內逆滿痛,刺石聞入一寸灸五壯,在陰都下一寸,
肓門主乳餘疾,俠谿主少臒堅痛月水不通,神封膺主乳癰寒熱,短氣臥不安,
三里主乳癰有熱,乳根主膺腫乳癰悽索寒熱痛不可按,天谿俠谿主乳腫癰潰,
大泉主妒乳膺痛,四滿主子藏中有惡血內逆滿痛疝,中極主拘攣腹疝,月水不下,
乳餘疾,絕子陰癢,四滿主胞中有血,大赫主女子赤沃,氣衝主無子小腹痛,
支溝主女人脊急目赤,陰。
廉主絕產若未曾產,築賓主大疝絕子,涌泉陰谷主男子如蠱,女子如阻,
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水原照海主不字陰暴出淋漏月水不來而多悶心下痛,
照海主陰挺下血陰中腫或癢漉清汁若葵汁。
小兒病,本神前頂匆會天柱主小兒驚癇,臨泣主小兒驚反視,
顱息主小兒癇喘不得息,懸鍾主小兒腹滿不能食飲,
瘈長強主小兒驚癇瘈瘲多吐泄注驚恐失情視瞻不明眵,
然谷主小兒臍風口不開善驚,嘻主小兒食晦頭痛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三十。
1=標題= 校定備急千金要方後序。
臣嘗讀唐令見其制為醫者,皆習張仲景傷寒陳延之小品,
張仲景書今當存于世得以跡其為法莫不有起死之功焉,
以類推之則小品亦仲景之比也,
常痛其遺逸無餘及觀陶隱居百一方王道外臺秘要多顯方之所由來,乃得反覆二書,
究尋於千金方中,則仲景之法十居其二三,小品十居其五六,
粹乎哉孫莫人之為書也,既備有漢志四種之事,又兼載唐令二家之學,其術精而博,
其道深而通,以今知古由後視今,信其百世可行之法也,臣今所嘆不巳巳者,
乃其書法也,至於其為人行事,則盧照鄰嘗云,道洽古今,學殫術數,高談正一,
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則其為人賢。
否不待今之稱述而可知巳,世俗妄人方區區稱海上龍官之事,
以附致為奇何所發明於孫真人哉。
治平三年正月二十五日。
進呈訖至四月二十六日奉。
聖旨鏤板施行。
朝奉耶守太子贊善大夫同校正醫書騎都尉賜緋魚袋臣高保衡。
朝奉郎守尚書都官員外郎同校正醫書騎都尉臣孫奇。
朝奉郎守尚書司封郎守充祕閣校理判登聞檢院上護軍賜緋魚袋臣林億龍圖閣直學士朝
守尚書工部侍郎兼侍講知審刑院事兼判少府監禔譽醴眾觀兼提舉校正醫書。
上柱國彭城邵開國公食邑二千一百戶食實封二百戶賜紫金魚袋臣錢象先。
推忠協謀同德佐理功臣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恭知政事上柱國天水邵開國公食邑三
戶食實封捌伯戶臣趙概。
推忠協謀同德佐理功臣,
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上柱國樂安邵開國公食邑三千八。
百戶食實封捌伯戶臣歐陽脩。
推忠協謀同德守正佐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行中書侍郎兼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童中選賢
士上柱國廬陵邵開國公食邑八千一百戶食實封貳阡陸伯戶臣曾公亮。
推忠協謀同德守正佐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
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童事。
士攸同史兼譯經潤文使七雄國魏國公食邑一五千七百食實封肆職貳伯戶臣韓琦。
影宋本千金方攻攷異。
按宋槧千金方三十卷,目錄一卷,原帙即治平三年所鏤版施行者,每半葉十三行,
每行二十三字,其版心無題記,文字寬裕欄界長大,
玄匡貞殷癥恒敦等字皆有缺筆是也,其原版漫滅或全紙補刊,或數字填入者,
亦往往有之,益其款式字樣髣相類,而版心記甲丙丁卯庚午字者,
攷其干支殆為元祐補刊,其版心舉字數者,及欄界狹隘,文字緊小者,
俱玄癥等字不缺筆,唯慎字缺筆,是乾道淳熙閒所補刊也,元祐去治平不遠,
所以略相類,若乾淳其相距百餘年,展轉摸刻,則訛舛亦在所不免也。
原本第四卷僅存二葉,今覆刻元本以補之,第三卷二十一葉,五卷上十四葉,
六卷下十六葉二十三葉,七卷十二葉,十卷九葉二十葉二十八葉,十七卷三十四葉,
二十五卷二十一葉。
二十七卷二十三葉三十葉,二十九卷六葉稱缺,今亦以元本補。
凡原本漫滅及空缺處,亦皆據元本補填,其佳作佳,及作反,火作大,
曰作曰升作外之類。
訛字顯然可知者,據元明諸本悉改之。
凡木偏字或並手,心偏字或並十,禾偏字或並示,竹冠艸帽互用及罅作,鼠作鼠,
蕤作,鹽作鹽,逢作逄蟲作虫之類皆六朝巳來俗字,今皆依舊不敢私改,
所以存古也,顏真卿干祿字書序云,所謂俗者,例皆淺近,
唯籍帳文案券契藥方非涉雅言,用亦無爽,據此則醫方相沿多用俗字,益有所受之,
不必皆出宋時俗寫也。
元明諸本亦皆原不得不據宋本也,而其異文換位,往往從臆改易讀,
不若宋本似難讀而竟存古義也,其遇宜兩義兼存者,則謹取諸本校之。
真本皇國所傳李唐遺卷未輕宋校者存序效第一卷末云云正和四年和教嗣成以教本寫是
異同一一叵校今唯橘其要耳。
元本不記梓行年月題日重刊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總目後有職語云近得前宋西蜀經進官
私秘重加校正一新繪梓知其原亦出宋本。
正德本行款字數全與元本同經目後有正德辛巳歲孟秋慎獨參劉氏刊行記即覆刻元本者
嘉靖本喬世寧刊即抄千道藏中九十三卷者。
萬曆本方中聲線嘉靖本校刊者。
新校備急千金要方序乃聖(諸本乃作明)。
備急千金要方序自育(萬曆本作盲)。
卷第一。
治病略例第三煩悶干驚玉函經干驚作驚悸。
診候第四蹈大火真本蹈作涉元本正德本作蹈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真本作肺氣盛則夢衰
下有短虫多乃夢聚眾長虫多乃夢相擊破傷恐懼哭泣飛揚升二字案長蟲多以上源素問文
以下是靈樞文益真人先舉素悶雯據靈樞補其義者宋人一從靈樞改訂恐失作者之意又據
木恐懼云云六字疑寫手誤入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巳凡此拾伍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巳
此升五字。
用藥第六三佐五使真本作五佐二字九佐使真木作九佐與經文合玉石上部真本無此四字
等皆同女萎萎蕤真水無萎蕤此下有黃精反菖蒲五字牛膝畏車前諸本車作白栝梗節皮為
方節皮作秦皮蠐螬蜚虫為使真本蜚虫作飛蟲元明諸本作蜚蠔或日自將採取諸本將作解
合和第七真本無合和門文歲在用藥門中例曰諸經方用藥真本別是凡湯中用完物乾棗梔
梔子作栝樓子不宜入湯酒者蛇膽真本及醫心方蛇作地凡丸散云若干分兩者至三五兩藥
旡錢匕者至並用五銖錢也真本旡案此等皆宋臣所繪凡湯酒膏藥至片粒調和也真本不載
亦宋據本草序例所加凡云末者謂擣篩如法也真本旡案此句亦宋臣所安加細末法具于次
湯極今靜潔諸本靜作淨案淨靜古通用凡擣藥法過多為佳真本及醫心方此下有和合巳就
前案上啟告十方三寶藥王藥歲耆婆菩薩俞附扁鵲一心求諸咒願述其本心即有神助入方
溢四體當以四時王相日造所求皆得攘災減惡病者得差戒者雯生表計內藥與之令服可謂
藥內消氣疵之病如此不活者命也百一字今本脫落係宋臣所刪去。
服餌第八凡服丸散至可通用也真本不載凡服補湯真本別提凡服湯三日真本別提凡服治
本別提凡諸惡瘡凡服酒藥真本氣此二條凡服藥忌見真本不載凡人五十已上大虛者真本
藥藏第九真本用藥第六末有藏藥貯擬法與此全同知唐本如此今本抄出用藥門中而剩成
肩者益亦出于宋臣手存不亡真本冠。
論曰二字求民之瘼真本求作救可貯藥藏真本貯作。
世祿之家真本別提上冠。
論曰二字賁畜而賤身誠可羞矣真本無此九字石藥真本此下有四。
字不灰土藥根藥下皆有幾種字今不參校鐵臼本臼真本作杵字鐺釜銅鐵匙等真本作碪錘
匙各一諸藥未即用者真本不提頸。
卷第二。
求子第一生熟二藏玉兩同嘉靖本萬曆本二鐵作五鐵外臺例作矣然五藏。
妊娠諸病第四胎動及數墮胎第一酒服方寸諸本寸下有匕字心腹痛及脹滿第四合煎食頃
本萬曆本頃作頓外臺引食頃服作食前頸服入心諸本作又心服小兒尿諸本服作取傷寒第
諸本頭作豆下血第七一方匕方下諸本有寸字小便病第八藥菁子十合諸本作七合取去爪
去作夫。
子死腹中第六熟真朱諸本朱作殊外臺作真珠按真朱即丹沙其作珠者見後漢書袁安傳云
音義云以朱沙畫之也珠與朱同是與復世作珠者同理與珠玉字不相涉凡與阮河南諸本及
作此。
逆生第七如法上諸本作如上法。
胞胎不出第八真朱諸本朱作珠炊蔽嘉靖本蔽作鋒萬曆本作算夫內衣外臺引廣濟內衣作
\r
下乳第九揩撻原訛楷達據諸本改外臺引作研一字去滓作作下諸本有飲字宋本補刻時誤
卷第三。
虛損第一鹿肉湯茯苓各二兩元本作三兩。
虛煩第淡竹茹湯煮取一升元本嘉靖本萬曆本作二升正德本作三升。
r
中風第三鹿肉湯芎藭各一兩諸本作二兩羊肉湯成擇大蒜諸本擇作蘀茯神湯桂心各一兩
二兩。
心腹痛第四內補當歸建中湯大棗十枚諸本作十八枚大補中當歸湯益加加元本作桂嘉靖
本作佳治產後腹中如弦當堅痛諸本當作常蒲黃湯消一兩諸本作二兩。
惡露第五治產後血瘕痛方秤鐵諸本鐵作鎚外臺引雀氏亦同。
下痢第六桂蜜湯當歸二兩諸本作三兩。
淋渴第七葵根湯冬瓜練七合一作汁外臺引作各瓜汁。
雜治第八治產勞元本同嘉靖本萬曆本產下有後字外臺引集驗作產後冷。
卷第四。
補益第一大澤蘭圓令人有子嘉靖本萬曆本子下有方字。
月水不通第二乾薑圓食不生肌嘉靖本萬曆本肌下有方字當歸圓或在月後嘉靖本萬曆本
方字甲圓又方。
不欲食嘉靖本萬曆本食下有方字桂心酒大麻人突墨參升參上恐脫各。
麻人下分量缺虎杖煎又方。
若病去止服止訛但正德本嘉靖本同今據萬曆本改遼東尉所上。
所苦翼方服作腹。
赤白帶下崩中漏下第三是所下之物物訛初正德本嘉靖本同今據萬曆本改雲母芎藭散一
骨乾葛嘉靖本萬曆本乾葛作乾薑生地黃湯又方。
桑中蜴屎諸本同按妊娠諸病下血第七治。
血不止方桑蠍蟲夫燒灰酒服方寸匕外臺引文同據之蝪即訛而中二字疑蟲誤倒者
蝎木蠹也本草拾遺有拓蟲屎益亦此類。
月經不調第四大黃朴消湯宜下之嘉靖本萬曆本之下有方字桃人散如瘧疰狀嘉靖本萬曆
有方字。
卷第五上。
序則第一擇乳母法氣欶諸本欶作嗽敧癡癃外臺引雀氏作瘙醫心方引小品作癤瘙案癡
訛字釋名日癤徒也浸淫徒處日廣也故青徐謂癬為徒也慕琳一切經音義癬又作同和淺
自字一訛癡其義不通故淺人安以瘙改今得據醫心方而匡其謬矣。
初生出腹第二小兒生輒疚治之法據例似空提頭但諸本皆如此姑錄俟考相兒命短長法諸
多夭大翼方無大字是項託諸本託作橐按託橐音通論衛實如篇云項託年七歲教孔子。
客忤第四治少小卒客忤方下便愈諸本便上有咽字。
傷寒第五治小兒時氣方燒雄氣鼠屎二枚燒一燒字恐衍治少小有熱不汗程衍道云不當作
疑大字訛。
卷第五下。
欬嗽第六杏人丸則痢諸本痢作利。
癖結脹滿第七桂心橘皮湯成擇薤外臺作薤白。
小兒雜病第九治小兒氣癲方當歸二字脫今據諸本補完煎取一升據例煎當煮按煎取一三
人補嗔字體鑿痕現然可見熬則當歸二字亦補填時所刪歟治小兒鼻塞不通足涕出方萬曆
臺足作濁醫心方引產經作有涕二字。
卷第六上。
目病第一補肝丸肝痺所損痺恐脾誤。
鼻病第二治鼻中息肉又方。
日再怠諸本怠作三案怠或愈訛。
口病第三熏衣香又方。
麤下諸本此下有篩字裏衣香方下用之諸本用上有篩字又方。
丁香。
臺作一兩甘松香麝香沈香煎香分量缺外臺作甘松香香沈香各二兩覆香一兩。
卷第六下。
齒病第六治齒斷痛又方。
馬齒一把馬齒當是馬齒莧本事方治風齒腫痛馬齒莧一把嚼汁潰。
方耳。
喉病第七治喉痺又方。
熱令濃熱傅之諸本熱作熟治卒咽痛又方。
燒炊帚諸本帚作算。
耳病第八治耳聾方微火灸以汗出諸本汗作汁案此汗一字似後人補填治百蟲入耳又方。
車。
本且作轄醫心方引小品作轂按車且字並金今作且者自脂字肉簡博移者與且門字自別。
面藥第九治面又方。
蜜各等分分量缺據諸本補。
卷第七。
論風毒狀第一論風毒相貌但覺臍下冷痛諸本痛作痞論得之所由風如擊箭諸本作急箭論
急或白汗諸本及外臺作自汗凡灸八處第四膝眼宛宛中是翼方是下有灸百壯三字足太陰
方太陰作太陽本書有足巨陽穴治腰痛穴在外踝下即是氣不止者可用之按止恐上訛。
湯液第二治腳弱體痺不仁方烏梅十枚諸本十作七防風湯虛風微痊諸本痊作痙。
諸散第三單服松脂鎗中諸本鎗作鐺下同按干祿字書鎗鍾聲梵庚反鐺音當今豉以為鐺釜
別體。
膏第五太傅白膏目痛灸緲縹白如珠目本作目痛淚出縹白如珠。
卷第八。
論雜風狀第一甲乙經云溫臥取汗則巨取之甲乙經巨下有鍼字按此注訛脫不可讀據例當
取汗下而云甲乙經作巨鍼取之肺生氣息元本證德本生作主實有外堅充滿諸本有作者使
而目脫經文作冥視新校正引作目眩神明白膏丹參亦諸本亦作膏。
諸風第二常山太守馬灌酒乾薑各一兩諸本一作三蠻夷酒礬石諸本作礬石心輸穴橫三門
字空諸本接下文。
賊風第三治脾虛寒當歸丸言音沈鼓據上文沈下恐脫澀如破三字溫中生薑湯先煎麻黃煎
間有經宋人妄改如此者。
偏風第四大理趙卿不能跪起行起下二字空諸本無行字上窌一字諸本此上有針字獨活寄
猶腎氣虛弱諸本猶作虫案由猶古來多通用。
風痱第五。
論曰古人立方不得與療風諸本風作以。
風懿第六治中風口噤云云方瘖不語諸木瘖作喉痺。
卷第九。
傷寒例第一小品曰君子周密諸本周作固或治不主病諸本主作去傷寒論作對陳廩丘云熱
諸本溼作瀝數方與桂枝湯諸本方作少。
論曰當自戒勒嘉靖本勒改作護鑿痕可見萬曆本同。
發汗散第四治時病表裏大熱欲死此方據方後少一味諸本有紫葛其八味。
發汗湯第五麻黃湯甘草各一兩諸本作二兩陽旦湯膠飴半斤斤恐升訛葛根龍膽湯生薑二
二作三。
宜下第八生地黃湯大棗二枚諸本及外臺引集驗作二十枚。
發汗吐下後第九麻黃杏人石膏甘草湯諸本作四物甘草湯據例麻上宜有與字初得病但列
列作烈。
卷第十。
手病,掖門主手臂痛,巨闕主手清,肩貞主手髍小不舉,陰交主手腳拘攣,
少商主手不仁。
列缺主手臂身熱,大陵主手攣不伸,內關主手中風熱,大陵主手掣,間使主手痛,
曲澤主手青逆氣,中衝勞宮少衝大泉經渠列缺主手掌熱,肘中痛,
神門少海主手臂攣曲池主手不舉。
養老主手不得上下內庭主四厥手足悶,腕骨中者主五指掣不可屈伸,
尺澤主掣痛手不可伸。
前腋主臂裏攣急,手不上舉,曲池主乎不可舉重,腕急肘中痛難屈伸,
陽谿主臂腕外側痛不舉心輸肝輸主筋急手相引。
臂肘病,尺澤開衝外開竅陰主臂不及頭,前谷後谿陽谿主臂重痛肘攣,
臑會支溝曲池腕骨肘窌主肘節痺臂酸重腋急痛,肘難屈伸,
腕骨前谷曲池陽谷主臂腕急,腕外側痛脫如拔,天井外關曲池主臂痿不仁,
大泉經渠主臂內廉痛,巨骨前谷主臂不舉,肩窌天宗陽谷主臂痛,
關衝主肘疼不能帶衣,魚際靈道主肘攣柱滿,大陵主肘攣腋腫,間使主肘內廉痛,
曲池開衝三里中渚陽谷尺澤主肘痛時寒,地五會陽輔由委陽天池臨位主腋下腫,
中輸嘻主腋攣。
肩背病,氣舍主肩腫不得顧,天井主肩痛痿痺不仁,肩不可屈伸,肩肉髍木,
曲池天窌主肩重痛不舉,肩貞開衝肩主肩中熱頭不可以顧,
巨骨主肩中痛不能動搖,支溝開衝主肩臂酸重,清冷泉陽谷主肩不舉不得帶衣,
天宗主肩重臂痛,肩外輸主肩甲痛而寒至肘,曲垣主肩甲周痺,後谿主肩臑痛,
腕骨主肩臂疼,養老天柱主肩痛欲折,涌泉主肩背頸項痛,
天牖缺盆神道大杼天突水道巨骨主肩背痛,膈輸嘻京門尺澤主肩背寒痙,
肩甲內廉痛,前腋主肩腋前痛與相引,列缺主肩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
寒厥交兩手而瞀,凡實則肩背熱背汗出,四肢暴腫虛則肩寒慄氣不足以息。
腰脊病,神道谷中腰輸長強大杼膈聞水分脾輸小腸輸中輸白環輸主腰脊疝痛,
次窌主腰下至足不仁,次窌胞肓承筋主腰脊痛惡寒,志室京門主腰痛脊急,
三里陰市陽輔蚤溝主腰痛不可以顧,束骨飛揚承筋主腰痛如折,
申大衝陽蹻主腰痛不能舉,崑崙主脊強背尻骨重,合陽主腰脊痛引腹,
委中主腰痛俠脊至頭,几几然凡腰腳重痛於此刺出血,久固宿疹亦皆立巳,
委陽殷門甲乙云腰痛得免不得仰太白陰陵泉行間主腰痛不可俛仰,
扶承主腰脊尻臀股陰寒痛,涌泉主腰脊相引如解,甲乙云脹痛大便難大鍾主腰脊痛,
陰谷主脊內廉痛,陽輔主腰痛如鍾,居中腫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
急諸節痛,上下無常寒熱,附分主背痛引頭,
膈關秩邊京骨主背惡寒痛脊強難以俛仰,
京門甲乙云腰痛不可以久立石開主脊痙又久折。
腳病,崑崙主腳如結踝如別,京骨承山承筋商丘王腳攣,行間主厥足下熱,
然谷主足不能安脛酸不能久立,中都主足下熱脛寒不能久立濕痺不能行,
陰陵泉主足痛,承山承筋主腳脛酸腳急跟痛,腳筋急痛兢兢,
復留主腳後廉急不可前卻足跗上痛,京骨然谷腎輸主足寒僕參主足跟中踝後痛,
大谿主手足寒至節,大谿次窌膀胱輸主足清不仁,浮白主足緩不收,
天柱行間主足不住身,衝陽三里僕參飛揚復留完骨主足痿失履不收,
倏口三里承山承筋主足下熱不能久立,風府腰輸主足不仁,丘墟主腕不收,
坐不得起,髀樞腳痛,陽輔陽交陽陵泉主髀樞膝骨痺不仁,環銚束骨交信陰交陰舍。
主髀樞中痛不可舉,臨泣三陰交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
申隱白行間主脛中寒熱,太衝涌泉主脛酸付陽主外廉骨痛,飛揚主中痛,
復留主脛寒不能自溫,至陰主風寒從足小指起痺上下,
至陽主脛疼四肢重少氣難言,厲允倏口三陰交主脛寒不得臥,
內庭環銚主脛痛不可屈伸,陽間環銚承筋主脛痺不仁,涌泉然谷主五指盡痛,
足不踐地,凡髀樞中痛不可舉,以毫針寒而留之,以用生死為息數立巳。
膝病,風市主兩膝攣痛引拘急,躄或青或或枯或黧如腐木,曲泉主膝不可屈伸,
中封主少氣身重濕,膝腫內踝前痛,大衝主膝內踝前痛,
解谿條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腫胻酸轉筋,合陽主膝股重,上廉主風水膝腫,
犢鼻主膝中痛不仁,梁丘曲泉陽關主筋攣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
陰市主膝上伏兔中塞,髀關主膝寒不仁痿痺不得屈伸,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
光明主膝痛脛熱不能行,手足偏小,犢鼻主膝不仁難跪,
膝關主膝內廉痛引臍不可屈伸,連腹引喉咽痛,凡犢鼻腫可灸不可刺,
若其上堅勿攻,攻之即死。
四肢病,章門主四肢解墯喜怒,
曲泉付陽天池大巨支溝小海絕骨前谷主四肢不舉五里三陽胳天井厲允三間主嗜臥,
四肢不欲動搖,列缺主四肢厥喜笑,復留豐隆大都主風逆四肢腫,照海主四肢淫濼。
2=標題= 風痺第四。
風病,率谷主醉酒風熱發,兩目眩痛,甲乙太不能飲食煩滿嘔吐完骨主風頭,
耳後痛,煩心,甲乙云及足不收失履口喎僻頭項搖瘈痛牙庫急天柱主風胘,
天府曲池列缺百會主惡風邪氣泣出喜忘,陽谷主風胘驚手捲泄風汗出,腰項急,
甲乙手捲作手腕痛陰蹻主風暴不知人,偏枯不能行,絕骨主風勞身重,
解谿主風從頭至足面目赤,臨泣主大風目痛,甲乙元目外眥痛俠谿主中寒如風狀,
頭眩兩頰痛,崑崙主狂易大風,付陽主痿厥風頭重痛,涌泉主風入腹中,
照海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內關主手中風熱,間使主頭身風熱,
商陽主耳中風生,關衝主面黑渴風,天井主大風。
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樂,後溪主風身寒,掖門主風寒熱,
土關主瘈瘲沫出寒熱痙引骨痛,巨闕照海主瘈瘲引臍腹短氣,
中輸長強腎輸主寒熱痙反折,脾輸膀胱輸主熱痙引骨痛,
肝輸主筋寒熱痙筋急手相引,天井神道心輸主悲愁恍惚悲傷不樂,
命門主瘈瘲裏急腰腹相引,魚際主痙上氣失瘖不能言,通理主不能言。
\r
濕痺,曲池列缺主身濕搖時時寒,風市主緩縱痺腸疼冷不仁,
中瀆主寒氣在分肉間痛苦痺不仁,陽關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痺不仁,
懸鍾主濕痺流腫脾筋急瘈脛痛,豐隆主身濕。
陽陵泉主髀痺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絕骨主髀樞痛膝脛骨酸痺不仁筋縮,
諸節酸折,曲泉主卒痺病引臏下節,漏谷主久濕痺不能行,商丘主骨痺煩滿,
中封主瘈厥身體不仁少氣身濕重,臨泣主身痺洗浙振寒,凡身體不仁先取京骨,
後取中封絕骨皆寫之。
癲疾,
偏歷神庭攢竹本神聽宮上星百會聽會築實陽谿後頂強間腦戶胳卻玉枕主癲疾嘔,
攢竹小海後頂強間主癇發瘈瘲,狂走不得臥,心中煩,
允端斷交承漿大迎絲竹空總會天柱商丘主癲疾嘔沫寒熱痙玄引,
承漿大迎主寒熱悽厥,鼓頷癲痙口噤,上關主瘈瘲沫出塞熱痙,
絲竹空通谷主風癇癲疾涎沫狂煩滿,腦戶聽會風府聽宮翳風主骨疫眩狂瘈瘲口禁,
喉鳴沫出瘖不能言,金門僕參主癲疾馬癇,解谿陽蹻主癲疾,
崑崙主癇瘈口閉不得開,商丘主癇瘈,臑會申主癲疾腠氣,尺澤然谷主癲疾,
手臂不得上頭,列缺主熱癇驚而有所見,飛揚太乙淜肉門主癲疾狂吐舌,
長強主癲疾發如狂。
面皮敦敦者不治,偏歷主癲疾多言耳鳴口僻,溫留僕參主癲疾,吐舌鼓頷,
狂言見鬼,曲池少澤主瘈瘲癲疾,筋縮曲骨陰谷行間主驚癇狂走癲疾,
間使主善悲驚狂,面赤目黃,瘖不能言,陽谿天井主驚瘈,天井小海主癲疾羊癇,
吐舌羊鳴戾頸,懸釐束骨主癲疾玄引善驚羊鳴,天衝主頭痛癲疾玄引數驚悸,
身柱主癲疾瘈瘲怒欲殺人,身熱狂走,言見鬼,風池聽會復留主寒熱癲仆,
完骨主癲疾僵仆狂瘧,通谷主心中憒憒數欠,癲心下悸,咽中澹澹恐,
天柱主卒暴癇眩,五處身柱委中委陽崑崙主脊強反折。
瘈瘲癲疾。
頭痛,腦空束骨主癲疾大瘦頭痛,風府崑崙束骨主狂易多言不休,
風府肺輸主狂走欲自殺。
胳聽會身柱主狂走瘈瘲恍惚不樂,天柱臨泣主狂易多言不休目上反,
支正魚際合谷少侮曲池腕骨主狂言。
驚恐,溫留掖門京骨主狂仆,神門陽谷主笑若狂,陽谿陽谷主吐舌戾頸妄言,
巨闕築賓主易妄言怒罵,衝陽豐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下廉丘墟主狂言非常,勞宮太陵主風熱善怒,心中悲喜,思慕歔欷喜笑不止,
曲澤太陵主心下澹澹喜驚,甲乙作內闕陰交氣海大巨主驚不得臥,大巨主善驚,
陰蹻主臥驚視如見鬼,大鍾門主驚恐畏人神氣不足,
然谷陽陵泉主心中怵惕恐如人將捕之,解谿主瘈瘲而驚,少衝主大息煩滿少氣悲驚,
少府主數噫恐悸氣不足,行間主心痛數驚悲不樂,厲允主多臥好驚,
掖門主喜驚妄言面赤,神門主數噫恐悸不足,巨闕主驚悸少氣,三間合谷厲允。
主吐舌戾項喜驚,通里主心下悸,手少陰陰主氣驚心痛,後谿主泣出而驚,
腕骨主煩滿驚。
卒尸厥,隱白大敦主卒尸厥不知人動如故,中極僕參主恍惚尸厥煩痛,
金門主尸厥暴死。
內庭主四厥手足悶者久持之厥熱腦痛,腹脹皮痛者,使人久持之,
邪客於手足少陰大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者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
令人身動如故,其形無所知,其狀若尸,
刺足大指內側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後取足中指瓜甲上各一痏,
後取手大指之內去爪甲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允骨之端,各一痏立巳,
不巳以筒吹其兩耳中立巳,不巳拔其左角髮方寸燔治,令以淳酒一杯,
不能飲者灌之立巳。
卒中惡,百會玉枕主卒起僵仆,惡見風寒,通天胳卻主暫起僵仆,
大杼主僵仆不能久立,煩滿裏急,身不安席。
飛尺遁注,天府主卒中惡風邪氣,飛尸惡注,鬼語遁尸,
豐隆主厥逆足卒青痛如刺腹若刀切之狀,大便難煩心,狂見鬼好笑,卒面四肢腫,
旁廷在腋下四肋間,高下正與乳相當,乳後二寸陷中,俗名注市,舉掖取之,
刺入五分,灸五十壯,主卒中惡飛尸遁注,滿,九曲中府在旁廷注市下三寸,
刺入五分,灸三十壯,主惡風邪氣遁尸,內有瘀血。
2=標題= 熱病第五。
熱病,魚際陽谷主熱病振慓鼓頷,腹滿陰痿色不變,
經渠陽池合谷支溝前谷內庭後谿腕骨陽谷厲允衝陽解谿主熱病汗不出,
孔最主臂厥熱痛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
列缺曲池主熱病煩心心悶先手臂身熱瘈瘲脣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珠,
甲乙云兩項下三寸堅下疼痛中衝勞宮大陵間使開衝少衝陽谿天窌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
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勞宮主熱病三日巳往不得汗怵惕,
甲乙云主熱病煩滿而欲嘔噦三日巳往不得汗怵。
愓不可反側欬滿溺赤小便血不止嘔吐血氣逆噎不止嗌中痛食不下著渴口中爛掌
嘔間使主熱病煩心喜噦中澹澹喜動而熱,曲澤主傷寒溫病身熱煩心口乾,
甲乙云心澹然害。
驚身熱煩心口干手清逆氣嘔唾肘瘈善搖頭頰清汗出不過眉傷寒溫病曲澤主之通理主病
數日,掖門中渚過理主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旡汗,三間主氣熱身熱喘,
甲乙云寒熱口乾身熱喘息眼目急痛善驚溫留主傷寒,寒熱頭痛,歲肩不舉,
曲池主傷寒餘熱不盡,
上管曲差上星陶道天柱上窌縣釐風池命門膀胱輸主煩滿汗不出,
飛揚主下部寒熱汗不出體重,五處攢竹正營上管缺盆中府主出寒熱,
承漿主汗出血不止,巨闕主煩心喜嘔,
甲乙云心腋脹噫煩熱善嘔膈中不通百會主汗出而嘔痙,商丘主寒熱好嘔,
懸顱主熱病頭痛身熱,玉枕大杼肝輸心輸膈輸陶道主汗不出,
悽厥惡寒懸釐鳩尾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少主撅寒小指不用頭痛,
大推主傷寒熱盛煩嘔,膈輸中府主。
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支滿,列缺主寒熱掌中熱,
神道關元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曲泉主身熱頭痛汗不出,
膈輸主嗜臥怠惰不欲動身當濕不能食,三膲輸主頭痛食不下,魚際主頭痛不甚汗出,
腎輸主頭身熱赤振慄腰中四肢淫濼,欲嘔,天井主振寒頸項痛,
肩井關衝主寒熱悽索氣上不得臥,尺澤主氣隔喜嘔鼓頷不得汗,煩心身痛,
肩貞主寒熱項歷適,甲乙云耳鳴無聞引缺盆肩中熱痛麻小不舉委中主熱病俠脊痛。
大都主熱病汗出且厥足清,外臺云汗不出厥手足清太白主熱病先頭重顏痛,
煩悶心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以俛仰,又熱病滿悶不得臥,身重骨痛不相知,
支正少海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食,身熱項痛而強振寒寒熱,
甲乙云主振寒寒熱頸項腋實則肘攣頭眩痛虛則生毫小者痂疥,衝陽主振寒而欠,
後谿主身熱惡寒,復留主寒熱無所安汗出不止,風逆四肢腫,光明主腹足清寒,
熱汗不出,凡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大谿大指間動,皆先補之。
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身清清則項痛而寒且酸,足熱不欲言,頭痛顛顛然,
先取涌泉及大陽井榮熱中少氣厥寒灸之熱去,灸涌泉三壯,
煩心不嗜食灸涌泉熱去四逆喘氣偏風身汗出而清,皆取俠谿,凡熱病刺陷谷,
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針,身痺洗淅振寒季支滿痛,凡溫病身熱五巴已上汗不出,
刺大泉,留針一時取針,若未滿五日者,禁不可刺,凡好太息不嗜食。
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歐歐巳乃衰即取公孫及井輸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
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
黃疸,然谷主黃疸一足寒一足熱喜渴,甲乙云舌縱煩滿章門主傷飽身黃,
中封五里主身黃時有微熱,
甲乙云不嗜食膝內廉內踝前痛少氣身體重太衝主黃疸熱中喜渴,
脊中主黃疸腹滿不能食,脾輸主黃疸喜欠不下食,下滿欲吐,身重不欲動,
中管大陵主目黃振寒,勞宮主黃疸目黃,大谿主黃疸,
甲乙云消瘴善消大便難嗌中喘氣走喉咽而不能言手足腫痛啞血口中熱。
唾如膠脾輸胃管主管疸。
霍亂,巨闕關衝支溝公孫陰陵泉主霍亂,期門主霍亂泄注,
太陰大都金門僕參主厥逆霍亂。
魚際主胃逆霍亂,太白主霍亂逆氣,三里主霍亂遺矢失氣,解谿主膝重腳轉筋濕痺,
大泉主服青轉筋乍寒乍熱缺分中相引痛,金門僕參承山承筋主轉筋霍亂,
承筋主瘈瘲腳酸,甲乙云霍亂脛不仁丘墟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父久立,附筋足攣,
竅陰主四肢轉筋,委中委陽主筋急身熱,凡霍亂頭痛滿呼喘鳴窮窘不得息,
人迎主之,凡霍亂泄出不自知先取太谿後取太倉之原。
瘧病,列缺後谿少澤前谷主瘧寒熱,陽谷主瘧痛不得息,
飛湯主狂瘧頭眩痛痙反折,太鍾主多寒少熱,太谿主熱多寒少,
甲乙云瘧問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寒厥足熱商丘主寒瘧腹中痛,
中封主色蒼蒼然太息振寒,丘墟主瘧振寒,甲乙云掖下腫崑崙主瘧多汗,
甲乙云腰痛不能俛仰目如脫頃如拔衝陽陽主瘧先寒洗浙甚久而熱熱去汗出,
臨泣主瘧日西發,俠谿主瘧足痛,然谷主溫瘧汗出,天府主瘧病,少海主瘧背振寒,
甲乙云項痛引肘掖腰痛引少腹中四肢不舉天樞主瘧振寒熱狂言,少商主振慄鼓頷,
商丘神庭上星百會完骨風池神道掖門前谷光明至陰太杼主痎瘧熱,陰部少海商陽。
三間中渚主身熱瘧病,太泉太谿經渠主瘧欬逆心悶不得臥寒熱,
列缺主瘧甚熱陽谿主瘧甚苦寒欬歐沫,大陵腕骨陽谷少衝主乍寒乍熱瘧,
合谷陽池俠谿京骨主瘧寒熱譆支正小海主風瘧,偏歷主風瘧汗不出,
溫留主瘧面赤腫,三里陷谷俠谿飛揚主痎瘧少氣,天井主瘧食時發心痛悲傷不樂,
少澤復留崑崙主瘧寒汗不出,厲允內庭主瘧不嗜食惡寒,衝陽束骨主瘧從腳胻起。
2=標題= 癭瘤第六。
癭瘤,天府臑會氣舍主瘤癭氣咽腫,甲乙天府作天腦戶通天消濼天突主頸有大氣,
通天主癭灸五十壯,堂羊矢久一百壯。
痔,飛揚主痔篡傷痛,支溝章門主馬刀腫,絕骨主癢馬刀掖腫,
商丘復留主痔血泄後重,大迎五里臂臑主寒熱頸瘰,天突章門天池支溝主漏,
天突天主漏頸痛,勞宮主熱痔。
會陰主痔與陰相通者死,俠谿陽輔太衝主掖下腫馬刀,
筋承承扶委中陽谷主寺痛掖下腫。
商丘主痔骨蝕喜魘夢,竅陰主癰疽頭痛如錐刺,不可以動,動則煩心,
太陵支溝陽谷後谿主痂疥。
癲疝,曲泉主癲疝陰跳痛引臍中,不尿陰痿,中部主癲疝崩中,
合陽中主癲疝崩中,腹上上痛,腸澼陰暴敗痛,照海主四肢淫濼,身悶陰暴起疝,
大谿主胞中有大疝瘕積聚與陰相引,商丘主陰股痛氣癰,狐疝走上下引小腹痛,
不可以俛仰,關元主癲疝,肩井傍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癲,巨闕主狐疝,
大衝主狐疝歐厥,中管主衝疝冒死不知人,臍石門天樞氣海主少腹疝氣,遊行五藏,
疝繞臍衝不得息,
甲乙云臍疝繞臍痛衝不得息灸臍中臍疝繞臍痛石門主之臍疝繞臍痛時止天樞主之石
門主腹疝積,關元主暴疝痛,大敦主卒疝痛,陰跳上入腹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臍,
腹中邑邑不樂小便難而痛灸刺之立巳,左取。
右。
右取左,甲乙云照海主之四滿主臍下疝精,甲乙云胞中有血天樞主氣疝歐,
大巨主癲疝偏枯,交信主氣癃癲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中封主癲疝癃暴痛,
痿厥身體不仁,氣衝主癲陰腫痛,陰痿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抑臥,
曲泉主癲疝陰跳痛引莖中不得尿,大陰部衝門主疝瘕陰疝,
少府主陰痛實時挺長寒熱,陰暴痛遺尿,偏虛則暴癢氣逆,卒疝小便不利,
陰市主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小一作大腹諸疝,按之下至膝,上伏兔中寒,
疝痛腹脹滿痿少氣,大衝中封地機主癲疝精不足,中極主失精魚際主陰濕腹中餘疾,
五樞主陰疝兩丸上下,少腹痛,陰交石門主兩丸騫,大衝主兩。
丸騫縮,腹堅不得臥,
甲乙云踝臍痛陰騫兩臣丸縮腹堅痛不得臥大赫然谷主精溢陰上縮,會陰主陰頭寒,
曲泉主陰痿,陰谷主陰痿不用,小腹急引陰內廉痛,行間主莖中痛。
2=標題= 雜病第七(論一首)。
膏肓輸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欬辛,狂忘誤,
取穴法令人正坐曲脊,申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
勿令臂得動搖,從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
灸中間依胛骨之裏肋間空去胛骨容側指許,摩肉之表肋間空處,
按之自覺牽引戶中,灸兩胛中各一處至六百壯,多至千壯,
當覺氣下龍礱然如流水狀。
亦當有所下出,若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也,若病人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
挽上臂令前求取穴灸之也,求穴大較以。
右手從。
右肩上住指頭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久正坐當伸兩臂者,
亦可伏衣襆上伸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胛骨覆穴不可得也。
所伏衣襆當令大小常定不爾則失其穴也,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
取身體平復,其穴近第五椎相準望取之。
論曰,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針藥所不及,即此穴是也,
時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痾難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無疾不愈矣。
三里主腹中寒脹滿,腸鳴腹痛,腹中瘀血,小腹脹皮腫,陰氣不足,
小腹堅熱病汗不出喜嘔口苦壯熱身反折口禁鼓頷腰痛不可以顧顧而有所
見喜悲上下求。
之,口僻乳腫喉痺不能言。
胃氣不足久泄利,食不化,下柱滿,不能久立,
膝痿寒熱中消穀苦飢腹熱身煩狂言乳癰喜噫惡聞食臭,狂歌妄笑,恐怒大罵,
霍亂遺尿,失氣陽厥悽悽惡寒頭眩小便不利,喜噦,凡此等疾皆灸刺之,
多至五百壯,少至二三百壯,涌泉主喜喘喉痺,身熱痛脊相引忽忽喜忘,
陰痺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
不欲食喘逆足下清至膝咽中痛不可內食,瘖不能言,小便不利,小腹痛風入腸中,
癲疾,俠臍痛急柱滿痛不止,五疝,指端盡痛,足不踐地,凡此諸疾皆主之。
2=標題= 婦人病第八。
少腹堅痛,月水不通,刺帶入六分灸五壯,在季肋端一寸八分,
端一作下漏下若血閉不通逆氣脹,刺血海入五分灸五壯,
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半,漏血少腹脹滿如阻體寒熱腹偏腫,
刺陰谷入四分灸三壯,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屈膝乃得之,
甲乙云濕血小便黃陰谷主之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湯沃兩股中,
少腹腫陰挺出痛經水來下陰中腫或癢漉青汁如葵羹,血閉無子不嗜食,
刺曲泉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乃得之,刺入六分灸三壯,
疝瘕按之如以湯沃服內至膝飧泄陰中痛少腹痛堅,
急重下濕不嗜食刺陰陵泉入二分灸三壯,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仍。
得之,經逆四肢淫濼陰暴跳疝小腹偏痛,刺陰蹻入三分灸三壯,在內踝下容瓜甲,
即照海穴也少腹大宇難嗌乾嗜飲俠臍疝刺中封入四分灸三壯,在內踝前一寸半,
伸足取之,女子不字陰暴出經漏,刺然谷入三分灸三壯,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字難若胞衣不出,泄風從頭至足,刺崑崙入五分灸三壯,在足外踝後跟骨上,
月事不利見赤白而有身反敗陰寒刺行間入六分灸三壯,在足大指間動應手,
月閉溺赤脊強,互引反折汗不出,刺腰輸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
在第二十一椎節下間,絕子瘧寒熱陰挺出不禁白瀝痙脊反折,
刺上窌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俠脊,赤。
白瀝心下積脹,腰痛不可俛仰,刺次窌入三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二空俠脊陷中,
赤淫時白氣痙月事少,刺中窌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在第三空俠脊陷中,
下蒼汁不禁赤瀝陰中癢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俛仰,刺腰尻交者兩胂上,
以月生死為痏數發針立巳,一云下窌腸鳴泄注,刺下窌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
在第四空俠脊陷中,赤白裏急瘈瘲,刺五樞入一寸灸五壯,在帶下三寸,
拘攣腹滿疝,月水不下,乳餘疾,絕子,陰癢,賁豚,上腹堅痛,下引陰中,
不得小便,刺陰交入八分灸五壯,在臍下一寸,腹滿疝積,乳餘疾,絕子陰癢,
賁豚上少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刺石。
門入五分在臍下二寸,忌灸絕孕,絕子衃血在內不下,胞轉不得尿,小腹滿石水痛,
刺開元入二寸灸七壯,在臍下三寸,又主引下脹頭痛身背熱賁豚寒,
小便數泄不止,子門不端,小腹苦寒,陰癢及痛,賁豚搶心飢不能食,
腹脹經閉不通,小便不利,乳餘疾,絕子內不足,刺中極入二寸十呼灸三壯,
在臍下四寸,赤白沃陰中乾痛惡合陰陽小腹堅小便閉,刺屈骨入一寸半灸三壯,
在中極下一寸,月水不通奔泄氣上下引腰脊痛,刺氣穴入一寸灸五壯,
在四滿下一寸,胞中痛惡血月水不以時休止,腹脹腸鳴氣上衝,
刺天樞入五分灸三壯,去肓輸一寸半,少腹脹滿痛引陰中,月。
水至則腰背痛,胞中瘕子門寒,大小便不通,刺水道入二寸半灸五壯,
在大巨下三寸,月水不利或暴閉塞,腹脹滿癃淫濼身熱。
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腹中絞痛,不得反息,
正仰臥屈一膝伸一膝並氣衝。
針上入三寸氣至瀉之,在歸來下一寸動應手,產餘疾食飲不下,賁豚上下,
傷食腹滿,刺期門入四分灸五壯,在第二助端,乳癰驚痺脛重足跗不收跟痛,
刺下廉入三分灸三壯,在上廉下三寸,月水不利,見血而有身則敗乳腫,
刺臨泣入二分灸三壯,在足小指次指間去谿一寸半,女子疝及小腹腫,
溏泄癃遺尿陰痛面塵黑目下眥痛渴血,刺太衝入三分灸三壯,
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中動,女子疝赤白淫下,時多時少暴腹痛,
刺蠡溝入三分灸三壯,在內踝上五寸,女子無子欬而短氣,刺涌泉入三分灸三壯,
在足心陷者中乳難子上衝心陰疝,刺衝門入七分灸五壯,在府舍下上去大橫。
五寸,女子不下月水痺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刺照海入四分灸二壯,
在內踝下四分,又主女子淋陰挺出四肢淫濼,血不通,刺會陰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壯,
在大便前小便後,子藏中有惡血內逆滿痛,刺石聞入一寸灸五壯,在陰都下一寸,
肓門主乳餘疾,俠谿主少臒堅痛月水不通,神封膺主乳癰寒熱,短氣臥不安,
三里主乳癰有熱,乳根主膺腫乳癰悽索寒熱痛不可按,天谿俠谿主乳腫癰潰,
大泉主妒乳膺痛,四滿主子藏中有惡血內逆滿痛疝,中極主拘攣腹疝,月水不下,
乳餘疾,絕子陰癢,四滿主胞中有血,大赫主女子赤沃,氣衝主無子小腹痛,
支溝主女人脊急目赤,陰。
廉主絕產若未曾產,築賓主大疝絕子,涌泉陰谷主男子如蠱,女子如阻,
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水原照海主不字陰暴出淋漏月水不來而多悶心下痛,
照海主陰挺下血陰中腫或癢漉清汁若葵汁。
小兒病,本神前頂匆會天柱主小兒驚癇,臨泣主小兒驚反視,
顱息主小兒癇喘不得息,懸鍾主小兒腹滿不能食飲,
瘈長強主小兒驚癇瘈瘲多吐泄注驚恐失情視瞻不明眵,
然谷主小兒臍風口不開善驚,嘻主小兒食晦頭痛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三十。
1=標題= 校定備急千金要方後序。
臣嘗讀唐令見其制為醫者,皆習張仲景傷寒陳延之小品,
張仲景書今當存于世得以跡其為法莫不有起死之功焉,
以類推之則小品亦仲景之比也,
常痛其遺逸無餘及觀陶隱居百一方王道外臺秘要多顯方之所由來,乃得反覆二書,
究尋於千金方中,則仲景之法十居其二三,小品十居其五六,
粹乎哉孫莫人之為書也,既備有漢志四種之事,又兼載唐令二家之學,其術精而博,
其道深而通,以今知古由後視今,信其百世可行之法也,臣今所嘆不巳巳者,
乃其書法也,至於其為人行事,則盧照鄰嘗云,道洽古今,學殫術數,高談正一,
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則其為人賢。
否不待今之稱述而可知巳,世俗妄人方區區稱海上龍官之事,
以附致為奇何所發明於孫真人哉。
治平三年正月二十五日。
進呈訖至四月二十六日奉。
聖旨鏤板施行。
朝奉耶守太子贊善大夫同校正醫書騎都尉賜緋魚袋臣高保衡。
朝奉郎守尚書都官員外郎同校正醫書騎都尉臣孫奇。
朝奉郎守尚書司封郎守充祕閣校理判登聞檢院上護軍賜緋魚袋臣林億龍圖閣直學士朝
守尚書工部侍郎兼侍講知審刑院事兼判少府監禔譽醴眾觀兼提舉校正醫書。
上柱國彭城邵開國公食邑二千一百戶食實封二百戶賜紫金魚袋臣錢象先。
推忠協謀同德佐理功臣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恭知政事上柱國天水邵開國公食邑三
戶食實封捌伯戶臣趙概。
推忠協謀同德佐理功臣,
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上柱國樂安邵開國公食邑三千八。
百戶食實封捌伯戶臣歐陽脩。
推忠協謀同德守正佐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行中書侍郎兼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童中選賢
士上柱國廬陵邵開國公食邑八千一百戶食實封貳阡陸伯戶臣曾公亮。
推忠協謀同德守正佐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
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童事。
士攸同史兼譯經潤文使七雄國魏國公食邑一五千七百食實封肆職貳伯戶臣韓琦。
影宋本千金方攻攷異。
按宋槧千金方三十卷,目錄一卷,原帙即治平三年所鏤版施行者,每半葉十三行,
每行二十三字,其版心無題記,文字寬裕欄界長大,
玄匡貞殷癥恒敦等字皆有缺筆是也,其原版漫滅或全紙補刊,或數字填入者,
亦往往有之,益其款式字樣髣相類,而版心記甲丙丁卯庚午字者,
攷其干支殆為元祐補刊,其版心舉字數者,及欄界狹隘,文字緊小者,
俱玄癥等字不缺筆,唯慎字缺筆,是乾道淳熙閒所補刊也,元祐去治平不遠,
所以略相類,若乾淳其相距百餘年,展轉摸刻,則訛舛亦在所不免也。
原本第四卷僅存二葉,今覆刻元本以補之,第三卷二十一葉,五卷上十四葉,
六卷下十六葉二十三葉,七卷十二葉,十卷九葉二十葉二十八葉,十七卷三十四葉,
二十五卷二十一葉。
二十七卷二十三葉三十葉,二十九卷六葉稱缺,今亦以元本補。
凡原本漫滅及空缺處,亦皆據元本補填,其佳作佳,及作反,火作大,
曰作曰升作外之類。
訛字顯然可知者,據元明諸本悉改之。
凡木偏字或並手,心偏字或並十,禾偏字或並示,竹冠艸帽互用及罅作,鼠作鼠,
蕤作,鹽作鹽,逢作逄蟲作虫之類皆六朝巳來俗字,今皆依舊不敢私改,
所以存古也,顏真卿干祿字書序云,所謂俗者,例皆淺近,
唯籍帳文案券契藥方非涉雅言,用亦無爽,據此則醫方相沿多用俗字,益有所受之,
不必皆出宋時俗寫也。
元明諸本亦皆原不得不據宋本也,而其異文換位,往往從臆改易讀,
不若宋本似難讀而竟存古義也,其遇宜兩義兼存者,則謹取諸本校之。
真本皇國所傳李唐遺卷未輕宋校者存序效第一卷末云云正和四年和教嗣成以教本寫是
異同一一叵校今唯橘其要耳。
元本不記梓行年月題日重刊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總目後有職語云近得前宋西蜀經進官
私秘重加校正一新繪梓知其原亦出宋本。
正德本行款字數全與元本同經目後有正德辛巳歲孟秋慎獨參劉氏刊行記即覆刻元本者
嘉靖本喬世寧刊即抄千道藏中九十三卷者。
萬曆本方中聲線嘉靖本校刊者。
新校備急千金要方序乃聖(諸本乃作明)。
備急千金要方序自育(萬曆本作盲)。
卷第一。
治病略例第三煩悶干驚玉函經干驚作驚悸。
診候第四蹈大火真本蹈作涉元本正德本作蹈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真本作肺氣盛則夢衰
下有短虫多乃夢聚眾長虫多乃夢相擊破傷恐懼哭泣飛揚升二字案長蟲多以上源素問文
以下是靈樞文益真人先舉素悶雯據靈樞補其義者宋人一從靈樞改訂恐失作者之意又據
木恐懼云云六字疑寫手誤入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巳凡此拾伍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巳
此升五字。
用藥第六三佐五使真本作五佐二字九佐使真木作九佐與經文合玉石上部真本無此四字
等皆同女萎萎蕤真水無萎蕤此下有黃精反菖蒲五字牛膝畏車前諸本車作白栝梗節皮為
方節皮作秦皮蠐螬蜚虫為使真本蜚虫作飛蟲元明諸本作蜚蠔或日自將採取諸本將作解
合和第七真本無合和門文歲在用藥門中例曰諸經方用藥真本別是凡湯中用完物乾棗梔
梔子作栝樓子不宜入湯酒者蛇膽真本及醫心方蛇作地凡丸散云若干分兩者至三五兩藥
旡錢匕者至並用五銖錢也真本旡案此等皆宋臣所繪凡湯酒膏藥至片粒調和也真本不載
亦宋據本草序例所加凡云末者謂擣篩如法也真本旡案此句亦宋臣所安加細末法具于次
湯極今靜潔諸本靜作淨案淨靜古通用凡擣藥法過多為佳真本及醫心方此下有和合巳就
前案上啟告十方三寶藥王藥歲耆婆菩薩俞附扁鵲一心求諸咒願述其本心即有神助入方
溢四體當以四時王相日造所求皆得攘災減惡病者得差戒者雯生表計內藥與之令服可謂
藥內消氣疵之病如此不活者命也百一字今本脫落係宋臣所刪去。
服餌第八凡服丸散至可通用也真本不載凡服補湯真本別提凡服湯三日真本別提凡服治
本別提凡諸惡瘡凡服酒藥真本氣此二條凡服藥忌見真本不載凡人五十已上大虛者真本
藥藏第九真本用藥第六末有藏藥貯擬法與此全同知唐本如此今本抄出用藥門中而剩成
肩者益亦出于宋臣手存不亡真本冠。
論曰二字求民之瘼真本求作救可貯藥藏真本貯作。
世祿之家真本別提上冠。
論曰二字賁畜而賤身誠可羞矣真本無此九字石藥真本此下有四。
字不灰土藥根藥下皆有幾種字今不參校鐵臼本臼真本作杵字鐺釜銅鐵匙等真本作碪錘
匙各一諸藥未即用者真本不提頸。
卷第二。
求子第一生熟二藏玉兩同嘉靖本萬曆本二鐵作五鐵外臺例作矣然五藏。
妊娠諸病第四胎動及數墮胎第一酒服方寸諸本寸下有匕字心腹痛及脹滿第四合煎食頃
本萬曆本頃作頓外臺引食頃服作食前頸服入心諸本作又心服小兒尿諸本服作取傷寒第
諸本頭作豆下血第七一方匕方下諸本有寸字小便病第八藥菁子十合諸本作七合取去爪
去作夫。
子死腹中第六熟真朱諸本朱作殊外臺作真珠按真朱即丹沙其作珠者見後漢書袁安傳云
音義云以朱沙畫之也珠與朱同是與復世作珠者同理與珠玉字不相涉凡與阮河南諸本及
作此。
逆生第七如法上諸本作如上法。
胞胎不出第八真朱諸本朱作珠炊蔽嘉靖本蔽作鋒萬曆本作算夫內衣外臺引廣濟內衣作
\r
下乳第九揩撻原訛楷達據諸本改外臺引作研一字去滓作作下諸本有飲字宋本補刻時誤
卷第三。
虛損第一鹿肉湯茯苓各二兩元本作三兩。
虛煩第淡竹茹湯煮取一升元本嘉靖本萬曆本作二升正德本作三升。
r
中風第三鹿肉湯芎藭各一兩諸本作二兩羊肉湯成擇大蒜諸本擇作蘀茯神湯桂心各一兩
二兩。
心腹痛第四內補當歸建中湯大棗十枚諸本作十八枚大補中當歸湯益加加元本作桂嘉靖
本作佳治產後腹中如弦當堅痛諸本當作常蒲黃湯消一兩諸本作二兩。
惡露第五治產後血瘕痛方秤鐵諸本鐵作鎚外臺引雀氏亦同。
下痢第六桂蜜湯當歸二兩諸本作三兩。
淋渴第七葵根湯冬瓜練七合一作汁外臺引作各瓜汁。
雜治第八治產勞元本同嘉靖本萬曆本產下有後字外臺引集驗作產後冷。
卷第四。
補益第一大澤蘭圓令人有子嘉靖本萬曆本子下有方字。
月水不通第二乾薑圓食不生肌嘉靖本萬曆本肌下有方字當歸圓或在月後嘉靖本萬曆本
方字甲圓又方。
不欲食嘉靖本萬曆本食下有方字桂心酒大麻人突墨參升參上恐脫各。
麻人下分量缺虎杖煎又方。
若病去止服止訛但正德本嘉靖本同今據萬曆本改遼東尉所上。
所苦翼方服作腹。
赤白帶下崩中漏下第三是所下之物物訛初正德本嘉靖本同今據萬曆本改雲母芎藭散一
骨乾葛嘉靖本萬曆本乾葛作乾薑生地黃湯又方。
桑中蜴屎諸本同按妊娠諸病下血第七治。
血不止方桑蠍蟲夫燒灰酒服方寸匕外臺引文同據之蝪即訛而中二字疑蟲誤倒者
蝎木蠹也本草拾遺有拓蟲屎益亦此類。
月經不調第四大黃朴消湯宜下之嘉靖本萬曆本之下有方字桃人散如瘧疰狀嘉靖本萬曆
有方字。
卷第五上。
序則第一擇乳母法氣欶諸本欶作嗽敧癡癃外臺引雀氏作瘙醫心方引小品作癤瘙案癡
訛字釋名日癤徒也浸淫徒處日廣也故青徐謂癬為徒也慕琳一切經音義癬又作同和淺
自字一訛癡其義不通故淺人安以瘙改今得據醫心方而匡其謬矣。
初生出腹第二小兒生輒疚治之法據例似空提頭但諸本皆如此姑錄俟考相兒命短長法諸
多夭大翼方無大字是項託諸本託作橐按託橐音通論衛實如篇云項託年七歲教孔子。
客忤第四治少小卒客忤方下便愈諸本便上有咽字。
傷寒第五治小兒時氣方燒雄氣鼠屎二枚燒一燒字恐衍治少小有熱不汗程衍道云不當作
疑大字訛。
卷第五下。
欬嗽第六杏人丸則痢諸本痢作利。
癖結脹滿第七桂心橘皮湯成擇薤外臺作薤白。
小兒雜病第九治小兒氣癲方當歸二字脫今據諸本補完煎取一升據例煎當煮按煎取一三
人補嗔字體鑿痕現然可見熬則當歸二字亦補填時所刪歟治小兒鼻塞不通足涕出方萬曆
臺足作濁醫心方引產經作有涕二字。
卷第六上。
目病第一補肝丸肝痺所損痺恐脾誤。
鼻病第二治鼻中息肉又方。
日再怠諸本怠作三案怠或愈訛。
口病第三熏衣香又方。
麤下諸本此下有篩字裏衣香方下用之諸本用上有篩字又方。
丁香。
臺作一兩甘松香麝香沈香煎香分量缺外臺作甘松香香沈香各二兩覆香一兩。
卷第六下。
齒病第六治齒斷痛又方。
馬齒一把馬齒當是馬齒莧本事方治風齒腫痛馬齒莧一把嚼汁潰。
方耳。
喉病第七治喉痺又方。
熱令濃熱傅之諸本熱作熟治卒咽痛又方。
燒炊帚諸本帚作算。
耳病第八治耳聾方微火灸以汗出諸本汗作汁案此汗一字似後人補填治百蟲入耳又方。
車。
本且作轄醫心方引小品作轂按車且字並金今作且者自脂字肉簡博移者與且門字自別。
面藥第九治面又方。
蜜各等分分量缺據諸本補。
卷第七。
論風毒狀第一論風毒相貌但覺臍下冷痛諸本痛作痞論得之所由風如擊箭諸本作急箭論
急或白汗諸本及外臺作自汗凡灸八處第四膝眼宛宛中是翼方是下有灸百壯三字足太陰
方太陰作太陽本書有足巨陽穴治腰痛穴在外踝下即是氣不止者可用之按止恐上訛。
湯液第二治腳弱體痺不仁方烏梅十枚諸本十作七防風湯虛風微痊諸本痊作痙。
諸散第三單服松脂鎗中諸本鎗作鐺下同按干祿字書鎗鍾聲梵庚反鐺音當今豉以為鐺釜
別體。
膏第五太傅白膏目痛灸緲縹白如珠目本作目痛淚出縹白如珠。
卷第八。
論雜風狀第一甲乙經云溫臥取汗則巨取之甲乙經巨下有鍼字按此注訛脫不可讀據例當
取汗下而云甲乙經作巨鍼取之肺生氣息元本證德本生作主實有外堅充滿諸本有作者使
而目脫經文作冥視新校正引作目眩神明白膏丹參亦諸本亦作膏。
諸風第二常山太守馬灌酒乾薑各一兩諸本一作三蠻夷酒礬石諸本作礬石心輸穴橫三門
字空諸本接下文。
賊風第三治脾虛寒當歸丸言音沈鼓據上文沈下恐脫澀如破三字溫中生薑湯先煎麻黃煎
間有經宋人妄改如此者。
偏風第四大理趙卿不能跪起行起下二字空諸本無行字上窌一字諸本此上有針字獨活寄
猶腎氣虛弱諸本猶作虫案由猶古來多通用。
風痱第五。
論曰古人立方不得與療風諸本風作以。
風懿第六治中風口噤云云方瘖不語諸木瘖作喉痺。
卷第九。
傷寒例第一小品曰君子周密諸本周作固或治不主病諸本主作去傷寒論作對陳廩丘云熱
諸本溼作瀝數方與桂枝湯諸本方作少。
論曰當自戒勒嘉靖本勒改作護鑿痕可見萬曆本同。
發汗散第四治時病表裏大熱欲死此方據方後少一味諸本有紫葛其八味。
發汗湯第五麻黃湯甘草各一兩諸本作二兩陽旦湯膠飴半斤斤恐升訛葛根龍膽湯生薑二
二作三。
宜下第八生地黃湯大棗二枚諸本及外臺引集驗作二十枚。
發汗吐下後第九麻黃杏人石膏甘草湯諸本作四物甘草湯據例麻上宜有與字初得病但列
列作烈。
卷第十。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51
- 文章: 3394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備急千金要方
勞復第二手足拘拳諸本拳作攣。
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病第四不欲食聞食臭上食字恐衍瀉心湯井輸益腫黃汁出經合外爛
益作穴合作格。
傷寒發黃第五黃耆芍藥桂苦酒湯合煎取三升桂枝加黃耆湯煎取三升據例煎字並宜作煮
湯半夏半斤金匱作一升斤疑升訛。
診谿毒證第七張口欠欬諸本欬下有嗽字按欬疑坎字乃欠成語淺入臆補嗽字愈不可解
卷第十一。
肝虛實第二肝膽俱虛病如恍惚諸本及脈經如作苦。
筋極第四人參酒無所聞諸本作不知。
堅癥積聚第五果膿血諸本及經文果作裹益是通用太一神明陷冰丸譽石嘉靖本萬曆本作
石大丸又盡一刻有餘一刻諸本無有字土瓜丸水中蠱卵生諸本蠱作蟲。
卷第十二。
膽虛實第二半夏千里流水湯集驗方麥門冬桂心各二兩諸本及外臺引集驗二兩作三兩治
得眠方豉粟米各五合外臺引集驗作三合。
吐血第六先聞腥腰臭諸本腰作臊益據經文按說文腰有骨也並肉耎聲然(諸本作掩掩
諸本無次字恐於訛。
萬痛丸散第七芫花散習習然為定此下一字空諸本接下文令使吐下諸本作加令吐下斷諸
齗訛按脫文齗齒傷昨也並齒所聲讀如楚令使頻得元本正德本作命頻數得太一神精丹六
際嘉靖本萬曆本際作濟。
卷第十三。
心虛實第二瀉心湯於釜滑中銚之諸本銚作煎。
心腹痛第六治暴心痛方內大豆黃末元本正德本嘉靖本豆作且萬曆本作加大黃末並非。
頭面風第八茯神湯黃耆遠志防風五兩生薑各三兩諸本各字在防風下命髮不生方除日舊
據醫心方改又方。
蜂灰舊訛令髮不生方據醫心方改。
卷第十四。
小腸腑脈論第一難經甲乙云長二丈二尺諸本及今本難經甲乙作三丈二尺與經文同時窘
文復作後當從。
主月即冷諸本主作王脈經同注云一本作五。
風眩第四不可以餘方相思雜諸本無思字徐氏方方字下墨臺諸本直接下文治語狂錯諸本
言字。
風癲第五尸厥參服諸本參服作及鬼甲粉察之諸本甲粉作宜精並此本誤宜改虎睛丸千金
鎮心丸千金藥三字恐有誤諸本藥作翼今攷翼方有大鎮心丸鎮心丸敦方與此方異又外臺
大鎮心丸主諸癇醫所不救方出第十四卷中然與今本異續命風引湯合煎煎當作煮十黃散
生黃生恐牛訛。
肉極第四肉多冗合諸本作肉與脾合。
卷第十五下。
小兒痢第十黃蘗湯熱痢諸本作熱劇。
卷第十六。
胃腑脈論第一肉膕無小果累標緊者胃急據經文標緊一字衍甲乙經亦有。
反胃第四設言未止者言疑吐脈經亦作言。
噎塞第六戶篾薤白爵筋棉蜜爵筋未詳或是鹿筋之訛諸本作爵筋疑係臆改。
卷第十七。
肺藏脈論第一其杋然獨在(諸本無其字杋作杋)。
陰陽反祚祚似作字之訛然次卷有陰陽翻祚語必別有。
義且諸本作祚今誼仍舊精瘦急心諸本瘦作廉輕文作濟廉。
積氣第五不可閑作諸本閑作劇巢源外臺同作七小丸益服之諸本益作盡劇荏傻悁欲疚,
諸本荏。
作者。
肺痿第六欲者自愈諸本欲下有飲字經及外臺引作欲飲水自張口者短氣也按金匱曰息
氣者肺癢唾據此自字當息字訛。
肺癰第七古今錄驗用一枚諸本枚作兩。
飛尸鬼疰第八墨奴丸諸本丸作數婦人邪鬼忤諸本邪下有氣字。
卷第十八。
大腸腑脈論第一徑一寸之少半據經文寸半當疊。
咳嗽第五。
右順時有風寒冷。
右疑有或曰。
右順當作又非風欬者不下之下疑刺訛外臺無不字。
臥出者外臺引出作坐寒家欬而上氣其脈數者死辨脈法乘家作傷寒數作散熏耳面諸本耳
前湯治水欬逆外臺引深師水作久服豆子七丸諸本豆作芥以點摩飲調下摩恐糜訛諸本作
臺同。
卷第十九。
腎藏脈論第一腰髀痺并痛諸本髀下有一作痺注文而無并字按并是一作之壞字此一紙係
有如此訛強食而生災經脈篇作強食生內。
精極第四治虛損小便白濁夢洩方附子芎藭各二兩諸本作三兩當歸礬。
右各一兩諸本作二。
作附子三枚以下三味各三兩。
腰痛第七杜仲酒七八合下諸本無下字恐衍腎著湯腹重前賢藏脈論及金匱作腰重。
補腎第八腎瀝湯煎取三升據煎當作煮諸風著諸本著作者丹三諸本作丹參人三湯諸本三
斛散巠消諸本作莖五補丸心中喜怒諸本怒作忘無比著預丸古今錄驗或冷痺肩疼諸本作
世諸本翟作崔麋角丸諸本先出麋角則自餘七味各一兩。
卷第二十。
膀胱腑脈論第一如列據經文列當作製但諸本皆作例合不安改。
膀胱虛實第二治膀胱冷欬水一斗一升諸本作一斗二升。
胞囊論第三若腑有寒諸本有作中。
三焦虛實第五循足太陰之分經文無足字甲乙經與本書門麥門冬理中湯取三升諸本取上
論曰秘糟粕靈樞甲乙秘作泌宜續斷止血方據翼方血下疑脫湯字。
霍亂第六論時雖小諸本時作證以朮虛故也外臺本作內凡先服石人嘔逆遂悶諸本遂作速
二十七壯諸本無十字恐衍。
雜補第七石硫黃散菟絲子各等分各等分三字原脫今據諸本補之治陽不起又方。
日夜一諸。
有三字。
卷第二十一。
消渴第一鉛丹散古今錄驗方云宜傷淡食之嘉靖本萬曆本傷作常案傷常益者通宋本外臺
則其誤巳久此諸穴斷小行最佳嘉靖本萬曆本行作便。
淋閉第二治血淋小便磣痛方分溫三服不利諸本不利作溫服按不利二字恐衍淋病丸部諸
生輕丸字當作下。
水腫第四按其腹陷太素作脅諸本脅作亮今本太素同與經文今只甲乙經作陷其腹如鼓要
作如女諸本及今本巢源作如故今本要略作如豉出水者月死諸本月上有一字麥門冬飲方
五元諸本元作粒按元字攷筆畫恐直字壞。
卷第二十二。
丁腫第一六曰爛丁忌沸熱食外臺無沸字。
癰疽第二枸杞煎如餳去諸本去作止搨腫方。
右四味咀諸本咀上有字。
發背第三治發背及癰腫方可腫作餅子諸本可作依。
丹毒第四有血丹者諸本及外臺引血作白。
膘疽第六多作病巢源作變作虺病按即腫之症故並足作耳戰國策服服鹽車而上太
膝折湛胕潰釋文附音膚是惜胕字以為皮膚字也此借膚字以為胕腫字益互相通用尰亦足
種同治膘疽秘方外臺無黃苓云翼深師加黃苓外臺翼下有同字治腳及曲中據例宜別
諸木皆錯簡是本獨不誤。
卷第二十三。
九漏第一七日浮沮漏巢源沮作疽三因作蛆治蚯蚓方社豬下頷髓正德本社作杜衍義作
恐牡訛治顛當方顛當即窒當螲蟷見巢源。
腸癰第二大黃牡丹湯其脈遲堅者據全匱堅當作緊治腸癰湯又方。
姚氏不用桃人用李人諸。
作杏人凝是便服此藥諸本疑作但。
論曰產後宜勤濟乳外臺引集驗濟作按此用排擠之義濟。
斷癰狀也諸本狀作脈便可手助迮捋之外臺引集驗迮捋作捋擠飛鳥膏方傾粉傾當作澒陶
燒時著釜上灰名汞粉俗呼水銀灰按澒汞古今字說文澒丹沙所化為水銀也水銀上黑煙也
不通疑熏訛一作湘粉諸本湘作緗外臺引集驗作細礬石各二兩諸本作三兩黃連胡粉散方
熟搜之諸本果作裹搜作挼蒺藜丸通草各三分三字缺據元本嘉靖本補萬曆本作二分。
五痔第三槐皮膏棟實外臺作塵豉今本外臺作陳豉。
疥癬第四治凡有瘡疥方續斷各一分諸本分作兩千金翼云所長癰疽諸本及翼方長作是治
及風疥諸本此下有諸雜瘡方四字治久疥癬方亂髮諸本有洗淨二字注文治細癬又方。
以酒。
本三作五灸癬法三姓灸之按姓恐炷訛。
卷第二十四。
解五石毒第三梔子豉湯煎取三升煎當作煮。
胡臭漏腋第五主胡臭又方。
以手中勒兩臂中疑巾字之訛。
脫肛第六兌通方到身向上頭面下元本面下作向下按到倒通用。
陰癲第八當路門冷溼萬曆本作當露臥冷溼按當路則露字壞訛者門亦臥字訛萬曆本有當
卷第二十五。
卒死第一治飲酒房勞虛受熱方四月中熱外臺引作四體中虛熱斷酒又方。
驢駒衣外臺引同。
云疑是驢胞衣。
火瘡第四慎以冷水洗之諸本慎下有勿字治金瘡大散方突厥質汗黃末厥下疑脫白字本草
白米苦主金瘡生肉止血出突厥國色白如灰乃云石灰其諸藥合成之聖惠方黃末作黃丹。
卷第二十六。
果實第二大棗少氣津液翼方津上亦有少字杏核人冷而利翼方無而字桃核人卒暴聲血諸
擊。
菜蔬第三胡瓜多瘧病據醫心方多當作發證類本草引嘉祐亦作多。
穀米第四青小豆令人肝至元本作肝黃嘉靖本萬曆本作眼黃粳米長肌肉溫諸本溫下有中
鳥獸第五沙年喉嚨主小兒啤按啤字方書未經見恐呷訛。
卷第二十七。
道枺養性第二令人發強諸本發作狂。
服食法第六五穀俱然諸本俱作居去三蟲又方。
身老澤諸本老作光採松脂法入北山諸本北。
雲母水方從旦至中諸本至下有日字。
卷第二十八。
分別病形狀第五實緊胃中有寒一作時時嘔稽難治萬曆本稽作利非也據脈經稽下脫留字
三關主對法第六寸口脈微而弱微即惡寒與極汗出脈經與作而。
卷第二十九。
灸例第六人神之所法氣口王而法作注口作血可從。
太醫針灸宜忌第七外臺云癸卯日大人會今本外臺作人臣會。
卷第三十。
孔穴主對法針灸而藥按而當作不。
頭面第一崑崙元本此下有解谿絲竹空元本此下有瘈。
心腹第二衡門甲乙作衛門營衝四穴秘澀門衛作門大敦主陰跳遺據甲乙遺脫弱字大敦氣
作莫大衝主溏泄痢泄下血諸本及甲乙泄作注肩輸據甲乙肩下說中字下文同天容甲乙云
中下空白諸本及今本甲乙有續字虛作瞋安都恐有誤庫房多士澤沫諸本作多唾濁沫甲乙
濁沫天樞甲乙云氣疝煩嘔諸本及甲乙煩作咳。
四肢第三肩貞主手髍小不舉甲乙外臺作乎臂不舉丘墟主腕不收甲乙腕上有足字。
熱病第五丘墟附筋足攣附疑轉訛。
婦人病第八疝瘕按之堅急重下溼外臺無溼字月水不通奔泄氣據甲乙奔下脫字水原據
當作泉。
影宋本千金方攷異。
全文完
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病第四不欲食聞食臭上食字恐衍瀉心湯井輸益腫黃汁出經合外爛
益作穴合作格。
傷寒發黃第五黃耆芍藥桂苦酒湯合煎取三升桂枝加黃耆湯煎取三升據例煎字並宜作煮
湯半夏半斤金匱作一升斤疑升訛。
診谿毒證第七張口欠欬諸本欬下有嗽字按欬疑坎字乃欠成語淺入臆補嗽字愈不可解
卷第十一。
肝虛實第二肝膽俱虛病如恍惚諸本及脈經如作苦。
筋極第四人參酒無所聞諸本作不知。
堅癥積聚第五果膿血諸本及經文果作裹益是通用太一神明陷冰丸譽石嘉靖本萬曆本作
石大丸又盡一刻有餘一刻諸本無有字土瓜丸水中蠱卵生諸本蠱作蟲。
卷第十二。
膽虛實第二半夏千里流水湯集驗方麥門冬桂心各二兩諸本及外臺引集驗二兩作三兩治
得眠方豉粟米各五合外臺引集驗作三合。
吐血第六先聞腥腰臭諸本腰作臊益據經文按說文腰有骨也並肉耎聲然(諸本作掩掩
諸本無次字恐於訛。
萬痛丸散第七芫花散習習然為定此下一字空諸本接下文令使吐下諸本作加令吐下斷諸
齗訛按脫文齗齒傷昨也並齒所聲讀如楚令使頻得元本正德本作命頻數得太一神精丹六
際嘉靖本萬曆本際作濟。
卷第十三。
心虛實第二瀉心湯於釜滑中銚之諸本銚作煎。
心腹痛第六治暴心痛方內大豆黃末元本正德本嘉靖本豆作且萬曆本作加大黃末並非。
頭面風第八茯神湯黃耆遠志防風五兩生薑各三兩諸本各字在防風下命髮不生方除日舊
據醫心方改又方。
蜂灰舊訛令髮不生方據醫心方改。
卷第十四。
小腸腑脈論第一難經甲乙云長二丈二尺諸本及今本難經甲乙作三丈二尺與經文同時窘
文復作後當從。
主月即冷諸本主作王脈經同注云一本作五。
風眩第四不可以餘方相思雜諸本無思字徐氏方方字下墨臺諸本直接下文治語狂錯諸本
言字。
風癲第五尸厥參服諸本參服作及鬼甲粉察之諸本甲粉作宜精並此本誤宜改虎睛丸千金
鎮心丸千金藥三字恐有誤諸本藥作翼今攷翼方有大鎮心丸鎮心丸敦方與此方異又外臺
大鎮心丸主諸癇醫所不救方出第十四卷中然與今本異續命風引湯合煎煎當作煮十黃散
生黃生恐牛訛。
肉極第四肉多冗合諸本作肉與脾合。
卷第十五下。
小兒痢第十黃蘗湯熱痢諸本作熱劇。
卷第十六。
胃腑脈論第一肉膕無小果累標緊者胃急據經文標緊一字衍甲乙經亦有。
反胃第四設言未止者言疑吐脈經亦作言。
噎塞第六戶篾薤白爵筋棉蜜爵筋未詳或是鹿筋之訛諸本作爵筋疑係臆改。
卷第十七。
肺藏脈論第一其杋然獨在(諸本無其字杋作杋)。
陰陽反祚祚似作字之訛然次卷有陰陽翻祚語必別有。
義且諸本作祚今誼仍舊精瘦急心諸本瘦作廉輕文作濟廉。
積氣第五不可閑作諸本閑作劇巢源外臺同作七小丸益服之諸本益作盡劇荏傻悁欲疚,
諸本荏。
作者。
肺痿第六欲者自愈諸本欲下有飲字經及外臺引作欲飲水自張口者短氣也按金匱曰息
氣者肺癢唾據此自字當息字訛。
肺癰第七古今錄驗用一枚諸本枚作兩。
飛尸鬼疰第八墨奴丸諸本丸作數婦人邪鬼忤諸本邪下有氣字。
卷第十八。
大腸腑脈論第一徑一寸之少半據經文寸半當疊。
咳嗽第五。
右順時有風寒冷。
右疑有或曰。
右順當作又非風欬者不下之下疑刺訛外臺無不字。
臥出者外臺引出作坐寒家欬而上氣其脈數者死辨脈法乘家作傷寒數作散熏耳面諸本耳
前湯治水欬逆外臺引深師水作久服豆子七丸諸本豆作芥以點摩飲調下摩恐糜訛諸本作
臺同。
卷第十九。
腎藏脈論第一腰髀痺并痛諸本髀下有一作痺注文而無并字按并是一作之壞字此一紙係
有如此訛強食而生災經脈篇作強食生內。
精極第四治虛損小便白濁夢洩方附子芎藭各二兩諸本作三兩當歸礬。
右各一兩諸本作二。
作附子三枚以下三味各三兩。
腰痛第七杜仲酒七八合下諸本無下字恐衍腎著湯腹重前賢藏脈論及金匱作腰重。
補腎第八腎瀝湯煎取三升據煎當作煮諸風著諸本著作者丹三諸本作丹參人三湯諸本三
斛散巠消諸本作莖五補丸心中喜怒諸本怒作忘無比著預丸古今錄驗或冷痺肩疼諸本作
世諸本翟作崔麋角丸諸本先出麋角則自餘七味各一兩。
卷第二十。
膀胱腑脈論第一如列據經文列當作製但諸本皆作例合不安改。
膀胱虛實第二治膀胱冷欬水一斗一升諸本作一斗二升。
胞囊論第三若腑有寒諸本有作中。
三焦虛實第五循足太陰之分經文無足字甲乙經與本書門麥門冬理中湯取三升諸本取上
論曰秘糟粕靈樞甲乙秘作泌宜續斷止血方據翼方血下疑脫湯字。
霍亂第六論時雖小諸本時作證以朮虛故也外臺本作內凡先服石人嘔逆遂悶諸本遂作速
二十七壯諸本無十字恐衍。
雜補第七石硫黃散菟絲子各等分各等分三字原脫今據諸本補之治陽不起又方。
日夜一諸。
有三字。
卷第二十一。
消渴第一鉛丹散古今錄驗方云宜傷淡食之嘉靖本萬曆本傷作常案傷常益者通宋本外臺
則其誤巳久此諸穴斷小行最佳嘉靖本萬曆本行作便。
淋閉第二治血淋小便磣痛方分溫三服不利諸本不利作溫服按不利二字恐衍淋病丸部諸
生輕丸字當作下。
水腫第四按其腹陷太素作脅諸本脅作亮今本太素同與經文今只甲乙經作陷其腹如鼓要
作如女諸本及今本巢源作如故今本要略作如豉出水者月死諸本月上有一字麥門冬飲方
五元諸本元作粒按元字攷筆畫恐直字壞。
卷第二十二。
丁腫第一六曰爛丁忌沸熱食外臺無沸字。
癰疽第二枸杞煎如餳去諸本去作止搨腫方。
右四味咀諸本咀上有字。
發背第三治發背及癰腫方可腫作餅子諸本可作依。
丹毒第四有血丹者諸本及外臺引血作白。
膘疽第六多作病巢源作變作虺病按即腫之症故並足作耳戰國策服服鹽車而上太
膝折湛胕潰釋文附音膚是惜胕字以為皮膚字也此借膚字以為胕腫字益互相通用尰亦足
種同治膘疽秘方外臺無黃苓云翼深師加黃苓外臺翼下有同字治腳及曲中據例宜別
諸木皆錯簡是本獨不誤。
卷第二十三。
九漏第一七日浮沮漏巢源沮作疽三因作蛆治蚯蚓方社豬下頷髓正德本社作杜衍義作
恐牡訛治顛當方顛當即窒當螲蟷見巢源。
腸癰第二大黃牡丹湯其脈遲堅者據全匱堅當作緊治腸癰湯又方。
姚氏不用桃人用李人諸。
作杏人凝是便服此藥諸本疑作但。
論曰產後宜勤濟乳外臺引集驗濟作按此用排擠之義濟。
斷癰狀也諸本狀作脈便可手助迮捋之外臺引集驗迮捋作捋擠飛鳥膏方傾粉傾當作澒陶
燒時著釜上灰名汞粉俗呼水銀灰按澒汞古今字說文澒丹沙所化為水銀也水銀上黑煙也
不通疑熏訛一作湘粉諸本湘作緗外臺引集驗作細礬石各二兩諸本作三兩黃連胡粉散方
熟搜之諸本果作裹搜作挼蒺藜丸通草各三分三字缺據元本嘉靖本補萬曆本作二分。
五痔第三槐皮膏棟實外臺作塵豉今本外臺作陳豉。
疥癬第四治凡有瘡疥方續斷各一分諸本分作兩千金翼云所長癰疽諸本及翼方長作是治
及風疥諸本此下有諸雜瘡方四字治久疥癬方亂髮諸本有洗淨二字注文治細癬又方。
以酒。
本三作五灸癬法三姓灸之按姓恐炷訛。
卷第二十四。
解五石毒第三梔子豉湯煎取三升煎當作煮。
胡臭漏腋第五主胡臭又方。
以手中勒兩臂中疑巾字之訛。
脫肛第六兌通方到身向上頭面下元本面下作向下按到倒通用。
陰癲第八當路門冷溼萬曆本作當露臥冷溼按當路則露字壞訛者門亦臥字訛萬曆本有當
卷第二十五。
卒死第一治飲酒房勞虛受熱方四月中熱外臺引作四體中虛熱斷酒又方。
驢駒衣外臺引同。
云疑是驢胞衣。
火瘡第四慎以冷水洗之諸本慎下有勿字治金瘡大散方突厥質汗黃末厥下疑脫白字本草
白米苦主金瘡生肉止血出突厥國色白如灰乃云石灰其諸藥合成之聖惠方黃末作黃丹。
卷第二十六。
果實第二大棗少氣津液翼方津上亦有少字杏核人冷而利翼方無而字桃核人卒暴聲血諸
擊。
菜蔬第三胡瓜多瘧病據醫心方多當作發證類本草引嘉祐亦作多。
穀米第四青小豆令人肝至元本作肝黃嘉靖本萬曆本作眼黃粳米長肌肉溫諸本溫下有中
鳥獸第五沙年喉嚨主小兒啤按啤字方書未經見恐呷訛。
卷第二十七。
道枺養性第二令人發強諸本發作狂。
服食法第六五穀俱然諸本俱作居去三蟲又方。
身老澤諸本老作光採松脂法入北山諸本北。
雲母水方從旦至中諸本至下有日字。
卷第二十八。
分別病形狀第五實緊胃中有寒一作時時嘔稽難治萬曆本稽作利非也據脈經稽下脫留字
三關主對法第六寸口脈微而弱微即惡寒與極汗出脈經與作而。
卷第二十九。
灸例第六人神之所法氣口王而法作注口作血可從。
太醫針灸宜忌第七外臺云癸卯日大人會今本外臺作人臣會。
卷第三十。
孔穴主對法針灸而藥按而當作不。
頭面第一崑崙元本此下有解谿絲竹空元本此下有瘈。
心腹第二衡門甲乙作衛門營衝四穴秘澀門衛作門大敦主陰跳遺據甲乙遺脫弱字大敦氣
作莫大衝主溏泄痢泄下血諸本及甲乙泄作注肩輸據甲乙肩下說中字下文同天容甲乙云
中下空白諸本及今本甲乙有續字虛作瞋安都恐有誤庫房多士澤沫諸本作多唾濁沫甲乙
濁沫天樞甲乙云氣疝煩嘔諸本及甲乙煩作咳。
四肢第三肩貞主手髍小不舉甲乙外臺作乎臂不舉丘墟主腕不收甲乙腕上有足字。
熱病第五丘墟附筋足攣附疑轉訛。
婦人病第八疝瘕按之堅急重下溼外臺無溼字月水不通奔泄氣據甲乙奔下脫字水原據
當作泉。
影宋本千金方攷異。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