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usan Jeffrey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December 28, 2006 — 一項新試驗顯示,家庭成員數目與兒童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發生有關;研究者表示,這樣的關係暗指感染於這些腫瘤形成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作者,瑞典Huddinge的Karolinska機構Andrea Altieri榮譽博士向Medscape表示,這項分析最重大的發現是大家庭成員風險較高,大部分是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且在兒童時期就被診斷出來,一般而言,就是兒童時期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有年紀較小兄弟姐妹數目越多的兒童風險最高,且這具有劑量反應的趨勢,也就是說兄弟姊妺數目越多,風險越高,他附帶表示,這樣的情形支持了這之間的關係;這之間有許多不同闡釋與假設的空間,但是考慮到目前的證據,感染的假說應該是最可能的。
該研究結果刊登於12月號的神經學期刊。
【大家庭】
作者表示,神經系統腫瘤已確認的危險因子,包括高劑量離子放射線、家族史、以及許多罕見的基因異常症候群,但是這些僅解釋了少數發生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病例;許多不同的證據已經暗示感染可能在這些腫瘤形成扮演部分角色,包括分離出腫瘤中某些病毒的DNA序列,以及這些腫瘤區域性的群聚案例以及季節性的發生。
Altieri博士表示,家族中的兄弟姐妹數目已經變成了流行病學中之感染一個廣為接受的指標,因為大家庭中兒童接觸親近;過去針對出生順序以及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研究並未證實整體之間的關連,或是僅顯示些微的風險上升,他們表示,結果不一可能是因為樣本數目太少、將不同形式腫瘤一起納入分析、或是無法依照診斷時的年齡區分。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們透過瑞典家族癌症資料庫,包括13,613位由病理診斷確認罹患神經系統腫瘤病患;作者表示,瑞典是全世界兒童發生星狀細胞瘤機率最高的地方。
數據以波以松迴歸分析模式將潛在的影響因子包括年齡、出生世代、社會經濟狀況、癌症家族史列入考慮。
在列入評估的幾種腫瘤中,他們發現血管細胞瘤與兒童(15歲以下)神經細胞瘤與室管瘤,4個以上兄弟姐妹相較於沒有兄弟姐妹的發生率高。
【神經系統腫瘤發生率,4個以上兄弟姐妹相較於沒有兄弟姐妹】
<TABLE BORDER="7" WIDTH="450" HEGIHT="100"><TR><TH>腫瘤形式 </TH><TH>發生率比值</TH><TH>趨勢 P 值</TH></TR><TR><TD>血管瘤</TD><TD>1.68</TD><TD>0.007</TD></TR><TR><TD>兒童神經細胞榴</TD><TD>2.01</TD><TD>0.000</TD></TR><TR><TD>室管瘤 </TD><TD>1.83</TD><TD>0.002</TD></TR></TABLE>
當然,其他社會經濟因素也可能影響飼養子嗣的數目,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進一步研究是否有部分誤差或是人為因素影響,釐清年紀較大或年紀較輕兄弟姐妹之間是否會有差異的原因;Altieri醫師表示,當你發現僅有年紀較小的兄弟姐妹會有關係,而年紀較大的沒有這樣的關係時,這就是該發現並不是誤差的進一步證明。
在15歲以下的受試者中,兄弟姐妹超過3個以上發生星狀細胞瘤、髓芽細胞瘤、室管瘤、腦膜瘤、與神經纖維細胞瘤的發生率比值顯著較高;他們表示,年紀較大的兄弟姐妹沒有發現這樣的關連,事實上有風險更低的趨勢。
【3個以上兄弟姐妹相較於沒有兄弟姐妹,發生神經系統腫瘤的發生率比值】
<TABLE BORDER="7" WIDTH="450" HEGIHT="100"><TR> <TH>腫瘤種類 </TH> <TH>發生率比值</TH></TR><TR> <TD>星狀細胞瘤</TD> <TD>1.34 </TD></TR><TR> <TD>髓芽細胞瘤 </TD> <TD>2.30</TD></TR><TR> <TD>室管瘤</TD> <TD>2.61</TD></TR><TR><TD>腦膜瘤</TD> <TD>3.71</TD></TR><TR> <TD>神經纖維細胞</TD> <TD>2.13</TD></TR></TABLE>
作者的結論是,我們提供第一個定量兄弟姐妹數目對於神經系統腫瘤風險效應的數據,家庭大小與兄弟姐妹數目與兒童神經系統腫瘤有關,暗示感染於該疾病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特定腫瘤形式】
Altieri博士向Medscape強調,我們並沒有認為感染與腦瘤之間有直接關聯,但是其中一項說法為我們發現的是感染扮演部分角色,對其他具有研究生物樣本之間關聯能力的團隊來說,當他們尋找神經系統腫瘤與感染之間的關連時,他們應該針對特定腫瘤形式,甚至具體的來說,應該研究影響兒童的腫瘤,他們也應該考量感染的頻率與年齡,而不僅僅只是感染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