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FW:神醫「扁鵲」
發 表 人:懸壺子
公告日期:2002-04-23 14:52:30
神醫「扁鵲」 林玖慧 撰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代(西元前403到221年)齊國渤海郡人。那時,有許多諸侯、王公貴族間流行蓄養賓客,有些貴族公子,養士甚至在千人以上。
在渤海郡的鄚(ㄇㄛˋ)洲設有專門供給養士住的精舍客館,扁鵲便到這家客館,當了管理人。這時,有一位老者,以行醫為業,醫術高明,上門求醫的病人,經過他的治療,無不藥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扁鵲對這位老者十分敬佩,招待他時也特別有禮,格外周到。
有一天,老者把扁鵲叫來,對他講道:「年輕人,我老了,來日不多!你若想學醫,我可把醫術傳授給你,好嗎?」扁鵲一聽,大喜過望,跪著便拜!原來這位老者就是長桑君。
扁鵲開始向長桑君習醫,他攻讀了大量的醫書,有些是長桑君的珍藏,
有些則是長桑君幾十年的寶貴經驗。過了幾年後,扁鵲已有豐富的醫學知識,長桑君決定要傳授給他精深的醫術。有一天,長桑君對扁鵲說:「你
用功好學,我要傳授給你醫學禁方,千萬不可以洩漏出去啊!」,他從懷中取出一包藥,「這藥須用未落地的上池之水服用,服後三十日就可看到一般
人看不到的東西。」,說完後又取出秘傳方書交給扁鵲。忽然,長桑君便消失不見了,扁鵲大吃一驚,呆站了半晌才想到長桑君決對不是凡人,一定
是一位仙人。扁鵲把藥服後三十日,便可以看到別人的五臟六腑,連隔著牆壁的人也看得見,真是不可思議。
當了醫師後的扁鵲到處去行醫,並收了弟子(子揚、子豹),周遊列國。
一天,扁鵲到了虢(ㄍㄨㄛˊ)國的首都,發現大家都在求神消災,扁鵲很生氣,因為到了東周時代,「巫」、「醫」就已經分業,現在這地方卻舉辦著求神消災的大型活動,扁鵲原本就非常反對巫術,所以這種情形令他十分厭惡,但也覺得好奇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為何大家都在祈福消災?
扁鵲便到王宮附近打聽,才知道是太子生了重病,於是他又到王宮門前問一問更詳細的狀況。中庶子說:「太子已經死了,而且是公雞叫時死的。」
扁鵲又問:「已經下葬了嗎?」,中庶子告訴他,太子還沒下葬,因為死還不到半天。扁鵲馬上說他可以治太子的病,中庶子不相信,於是扁鵲對他說
:「我不用切脈,就可以說出太子的病情了,不信的話,你可以仔細看他的臉,就可發現他的鼻翼在動,而伏在太子身邊可以聽到耳朵裡有聲響,從他的大腿一直到陰部,都會感到有溫度。」,中庶子聽了,便去看太子,果然不錯,如扁鵲說的一般。他忙著去告訴郭公,郭公立刻把扁鵲請了進去。
扁鵲拿來了砭石和針,往太子的百會穴一針,太子就甦醒了,又拿藥敷在
太子的兩脅,沒多久太子竟然可以坐起來了。也因為這次的治療,扁鵲能
「起死回生」的名聲不徑而走。
扁鵲到了臨淄,見到齊侯田和它的兒子桓公午,扁鵲說他有病要趕快治療。第二次見面時,扁鵲說他的病在血脈中,再來還要加重。第三次,扁鵲說病已經到了腸胃,若不治病會更重。第四次,扁鵲看到桓公午,轉身就走,桓公午派人去追他,問個明白。扁鵲告訴來人:「桓公午的病已經在骨髓,沒辦法醫治了」,後來桓公午身體不舒服才相信他的話,立刻叫人去找他,可是找遍全城都沒能發現。原來扁鵲怕他糾纏,已經逃離城外,不久桓公午就死了。
扁鵲行醫有「六不治」的說法,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六不治」的內容是:「一不治:驕橫放縱,不明事理。二不治:衣著飲食不得當。三不治:陰陽混亂,五臟功能失去調度。四不治:把身體看輕,錢財看重。五不治:形體瘦弱,不能吃藥。六不治:不相信醫師而去相信巫術者。」,他的思想正是對鬼神論的宣戰,也是把醫學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死神的降臨終究是無法逃避。扁鵲自齊國逃出後,到了咸陽,被秦武王知道了,就被召進宮去。秦武王得了連太醫李醯也治不好的怪病,武王請來了巫醫逐魔,服下巫醫的靈丹妙藥,病情仍然毫無起色。扁鵲一看認為要用手術治療,武王怕開刀,巫醫說:「你的病在耳朵前、眼睛下,如果開刀會有危險。」,但是最後秦武王還是讓扁鵲開刀治療,而且手到病除。這使得李醯非常嫉妒,心想再這樣下去,自己的地位就保不住了,於是他便派人去暗殺扁鵲。一代神醫就這麼死了,千千萬萬的百姓為他的死亡痛哭。後來的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師,在各地紛紛為他建立廟宇,供後人及醫者憑弔,「扁鵲」的名字也流芳百世,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FW:神醫「扁鵲」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486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FW:神醫「扁鵲」
扁鵲
《難經》
早期中醫理論著作。一名《黃帝八十一難經》。隋以前托名黃帝撰,唐以後則多題為扁鵲(秦越人)撰,然實際上作者不明。約成書於東漢以前,一說在秦漢之際。該書採用“問難”的形式,設81問,以解疑釋難,故名《難經》。
全書主要內容大致為:1~22難論脈診;23~29難論經絡;30~47難論臟腑;48~61難論病證;62~68難論腧穴;69~81難論針法。在以上內容中,又以論脈最有特色。該書明確指出“獨取寸口”,從而簡化了在《內經》中多見的遍身診脈法,這種單純以寸口脈(橈動脈近腕處)作為切脈部位的作法一直沿用至今。在寸口脈中,該書又分寸關尺,即以“關”(約為橈骨莖突相對應的位置)為界,將寸口脈分為前(寸)、後(尺)兩部分,並以之與人體臟腑相對應。這種切脈分部法與《內經》的三部九候法相比,更為簡潔易行,從而促進了中醫的診斷技術的發展。
此外書中對命門和三焦有新的學術見解,成為後世探討中醫生理解剖問題的熱門論題之一。該書還論及七衝門 (消化道的七個衝要部位)和八會 (即臟、腑、筋、髓、血、骨、脈、氣等精氣會聚之處,也是針灸療法中的八個要穴)等名目,豐富和發展了中醫的基本理論體系。書中論及的許多病因、病證以及治法,很受後世醫家的關注。例如該書明確提出:“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這就為後世溫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該書文字簡要,內容又切於實用,因此,它的學術地位很高,被後世作為可以和《內經》並提的經典醫著。
扁鵲(公元前5世紀),戰國時期醫學家。中醫利用切脈診斷的創始人。即秦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年輕時從長桑君學醫,盡得其傳。他善於診斷,尤精於望診和脈診。史載他以望診判斷齊桓侯的病症,由淺入深,並預言其預後不佳,齊侯因拒絕接受診治,果然不起。又曾從脈判斷虢太子之“屍蹶證”為假死,並據此以針熨諸法而救活。司馬遷所撰《史記·扁鵲傳》中稱:“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並盛贊扁鵲醫德高尚,認為他有“六不治”的信條,其中“信巫不信醫”、“驕姿不論於理”、“輕身重財”者不治的思想,足堪為後世楷模。又載:扁鵲當時曾游走各國,並隨俗為變,或為帶下醫(婦科),或為小兒醫,或為耳目痺醫;其醫術又相當高明,既能施針砭,又能用湯熨。因而《史記》推崇他“為方者宗”。據傳《難經》為扁鵲所作,主要為討論脈理之作。
《難經》
早期中醫理論著作。一名《黃帝八十一難經》。隋以前托名黃帝撰,唐以後則多題為扁鵲(秦越人)撰,然實際上作者不明。約成書於東漢以前,一說在秦漢之際。該書採用“問難”的形式,設81問,以解疑釋難,故名《難經》。
全書主要內容大致為:1~22難論脈診;23~29難論經絡;30~47難論臟腑;48~61難論病證;62~68難論腧穴;69~81難論針法。在以上內容中,又以論脈最有特色。該書明確指出“獨取寸口”,從而簡化了在《內經》中多見的遍身診脈法,這種單純以寸口脈(橈動脈近腕處)作為切脈部位的作法一直沿用至今。在寸口脈中,該書又分寸關尺,即以“關”(約為橈骨莖突相對應的位置)為界,將寸口脈分為前(寸)、後(尺)兩部分,並以之與人體臟腑相對應。這種切脈分部法與《內經》的三部九候法相比,更為簡潔易行,從而促進了中醫的診斷技術的發展。
此外書中對命門和三焦有新的學術見解,成為後世探討中醫生理解剖問題的熱門論題之一。該書還論及七衝門 (消化道的七個衝要部位)和八會 (即臟、腑、筋、髓、血、骨、脈、氣等精氣會聚之處,也是針灸療法中的八個要穴)等名目,豐富和發展了中醫的基本理論體系。書中論及的許多病因、病證以及治法,很受後世醫家的關注。例如該書明確提出:“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這就為後世溫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該書文字簡要,內容又切於實用,因此,它的學術地位很高,被後世作為可以和《內經》並提的經典醫著。
扁鵲(公元前5世紀),戰國時期醫學家。中醫利用切脈診斷的創始人。即秦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年輕時從長桑君學醫,盡得其傳。他善於診斷,尤精於望診和脈診。史載他以望診判斷齊桓侯的病症,由淺入深,並預言其預後不佳,齊侯因拒絕接受診治,果然不起。又曾從脈判斷虢太子之“屍蹶證”為假死,並據此以針熨諸法而救活。司馬遷所撰《史記·扁鵲傳》中稱:“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並盛贊扁鵲醫德高尚,認為他有“六不治”的信條,其中“信巫不信醫”、“驕姿不論於理”、“輕身重財”者不治的思想,足堪為後世楷模。又載:扁鵲當時曾游走各國,並隨俗為變,或為帶下醫(婦科),或為小兒醫,或為耳目痺醫;其醫術又相當高明,既能施針砭,又能用湯熨。因而《史記》推崇他“為方者宗”。據傳《難經》為扁鵲所作,主要為討論脈理之作。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486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四診法的奠基人--扁鵲
四診法的奠基人--扁鵲
四診法的奠基人--扁鵲(一)
“四診法”(望、聞、問、切)是中醫診病的基本方法。春秋戰國時代的民間醫生扁鵲,對四診法的形成與確立,曾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扁鵲,原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m6)州(現在河北省任丘縣)人,關于他的出生年月,有人認為他是公元前5世紀人,也有人主張他是戰國中期的歷史人物。他的出身現在已無從查考了,但知他青年時代曾經在客館裏作過舍長(管理員)。當時,在他的客館裏有一個很有學問的名叫長桑君的旅客,扁鵲對他很尊敬。長桑君經過長期考察,也覺得扁鵲是一個可造就的人,決定將自己的醫術傳授給他。有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喚到自己房中,對他說:"我有許多祕方,現在我已經老了,準備將這些祕方傳授給你!"扁鵲聽後欣然地拜長桑君為師,經過十多年的勤奮學習與反複實踐,他終於掌握了長桑君的全部醫術,成為當時出色的醫生。
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介紹了許多扁鵲的事蹟。據記載,扁鵲有一次行醫來到陝西的虢國,聽說虢太子突然死亡,已半天,尚未入殮,人們正憶著為太子籌備喪事。扁鵲從中庶子(侍從官)那裡瞭解到虢太子發病經過,死後症象,他覺得很可疑,于是他對中庶子說:"看來太子還沒有真死,我能夠救活他。"經扁鵲說服,中庶子才入宮報告虢君,虢君在驚疑中將扁鵲請入宮內,扁鵲當即對太子進行了詳細的診察,發現病人尚有微弱的呼吸,兩股內側還有溫熱,扁鵲斷定太子不是真死,當時他對週圍隊說:“太子因為脈亂,故病體靜如死狀,此稱為'屍厥症'(現代醫學稱為休克或虛脫)。”扁鵲立即叫徒弟子陽用針來針刺三陽五會(即百會,在顱頂正中直兩耳尖)等穴位,太子不久便甦醒了。他又命徒弟子豹在兩脅下用溫熱藥進行熱敷,再以湯藥調養20日,終於使太子存回了健康。虢君對此萬分感激,他讚揚扁鵲說:“先生真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啊!如果沒有先生趕來救治,我的兒子早就埋到坑裏去了。”扁鵲卻謙遜地說:“我不能使死人復活,太子能活過來,是因為他本來就沒有死啊!我不過是把生命垂危的太子治好了而已。”
從以上記載,知道扁鵲已綜合地套用"切脈、望色、聽聲、寫形(問診)“等四大診術來診察病情。在治療上,則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採用針灸、按摩、燙貼和湯藥等不同方法。由于扁鵲在診斷上掌握了切脈診病法,因此,司馬遷高度讚揚他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扁鵲不僅精於切脈,又善於望診。據載,扁鵲有一次來到齊國的都城臨淄,齊桓侯田午接見了他,扁鵲通過察言觀色,看出齊桓侯有病,當時他對桓侯說:“君有疾,目前尚在腠理(即比較淺表的疾病),如不早治,病勢將內攻。”桓侯聽了不以為然地說:“我根本沒有病啊!”扁鵲走後,桓侯對他左右的人說:“醫生都是好名利的,他們故意把沒有病的人說成有病,借此來邀功請賞。”隔了五天,扁鵲又見到桓侯,他對桓侯說:“你的病已經到了血脈,再不治·將會更加嚴重。”桓侯聽了很不高興。又隔了五天,當扁鵲看到桓侯時,又鄭重地對他說:“你的病已經蔓延到腸胃,再拖延下去,恐怕要來不及醫治了。”“這回桓侯聽了很生氣,仍然不理睬扁鵲。又過了五天,當扁鵲遙遙地望見桓侯時,知道病已發展到不可醫治的階段了,立即避而他去。這時桓侯派人去問他。扁鵲回答說:“病在腠理,套用湯藥、熱熨就可以治好了;病在血脈,可用針灸治好;病入腸胃內臟,可以內服酒醒湯藥治好;現在桓侯的病到了骨髓,已沒有辦法治好了,所以我祇好躲開。”又過了五天,桓侯果然感到自己不舒服了,他急忙派人去找扁鵲,這時扁鵲已離開齊國到了泰國。不久,齊桓侯病死了。
故事表明扁鵲對疾病的認識,已能由外及裏,由淺入深,並能根據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另一方面,表明扁鵲已具有防微杜漸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思想。司馬遷因此寫下:“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四診法的奠基人--扁鵲(二)
六 不 治
扁鵲生活的年代裏,巫醫掌握著相當的權力,有很多奴隸貴族仍相信巫術迷信。因此,醫與巫之間的鬥爭是當時醫學領域裏鬥爭的焦點。
扁鵲在醫療作用中程序中提出了“六不治”的原則,即"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這六條原則,在當時來說,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扁鵲出身貧賤,是一個民間醫生,他對于奴隸主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及其蠻橫跋扈的作風是深惡痛絕的。對于“信巫不信醫”的人,扁鵲則與他們進行堅決的鬥爭。據史籍記載,扁鵲朝見秦武王時,武王請他看病,扁鵲認為武王的病必須進行割治手術。但是,在武王左右的巫師與庸醫們卻對武王說:“君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方,除之未必妥當,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武王輕信巫師的話,並將這個意見轉告了扁鵲,扁鵲聽後十分氣憤,將他手中的砭石拋到地上,當即回答說:“君皇應與有知識的人一起謀事。如果與無知的人商量,是必定要失敗的。”扁鵲之發怒,一是因為秦武王“驕恕不論於理”;二是認為秦武王偏信巫師庸醫的話,這種態度反映了扁鵲“六不治”的堅定立場與鮮明態度。
人民的懷念
扁鵲生前周遊各地,足跡遍及現在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和陝西等地。在行醫程序中,他能根據人民的需要“隨俗為變”。當他來到邯鄲時,聽說那裡重視婦人,便為“帶下醫”(即婦科);到雒陽時,聽說周人愛老人,便為“耳目痺醫”(五官科);到鹹陽時,說秦人愛小兒,便為“小兒醫”。敘述扁鵲當時已掌握各科醫學知識,且能根據人民的需要,努力為人民解除疾苦。但是,扁鵲仍深感自己醫療技術的不足,曾感慨地說:"人之所以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疾少!"
扁鵲是當時傑出的醫生,但是,他的高超醫術引起御醫們的妒嫉,秦武王的太醫令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便派入暗殺了扁鵲。扁鵲逝世了,但是他的醫療作用中給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出生的地方及足跡所到之處,人民為他建陵墓、立碑石、築廟宇,以此來表達對他的崇敬。在任邱縣鄚州鎮,至今尚有藥王廟遺跡,藥王廟後有扁鵲墓,鄚州東門外有扁鵲故宅,今仍稱之為藥王莊。又如河北內丘縣,相傳扁鵲到過那裡,人民把其中的一座山改名為鵲山,山坡上建有扁鵲廟,人們把廟前的一座大石橋改名為"回生橋",可見人民對他的敬仰了。
據史籍記載,扁鵲著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只可惜都已失傳了。現存的《難經》一書,題名秦越人撰,實為後人托名,成書於東漢以前(一說在秦漢之際)。扁鵲的學生在史冊上具名的有子陽、子豹、子同、子明、子遊、子儀、子越、子術、子容等人,其中的子儀還著有《子儀本草》。
扁鵲的史蹟散見於戰國、秦漢的典籍中。據《韓非子·喻老篇》所載,扁鵲望蔡桓侯疾;蔡桓侯在位時間是公元前714年一公元前684年。據裴骃《史記集解》,齊桓侯即田和之於田午,年代在公元前375年 ~ 公元前356年。扁鵲治虢太子疾,歷史上有北、南、小、東四個虢國,南虢最後滅亡,時間在公元前655年。扁鵲作用中的下限年代,見於《戰國策·秦策》扁鵲診秦武王疾,秦武王在位時間是公元前310年一公元前306年。可見文獻上記載的扁鵲,作用中年代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因此,人們對扁鵲的作用中年代出現了分歧的意見,有說扁鵲是公元前7世紀人,有說是公元前5世紀人,有說是公元前3、4世紀人,有的甚至懷疑扁鵲的存在,謂扁鵲是神話中的人物。
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代正是我國醫學處於變革時期,醫與巫之間展開了劇烈的鬥爭,經驗醫學要戰勝巫術迷信,決非一人一時所能完成;四診法的確定,也非個別醫家所能完善。戰國時代當有一大批傑出的民間醫生在各處作用中,其中包括名為秦越人之扁鵲,通過他們不懈的努力,一方面戰勝了巫師,另一方面積累了經驗,為戰國秦漢之間祖國醫學理論體系的確立奠定了基礎。據傳周秦間凡良醫皆稱扁鵲,古代著作家根據各自的見聞記載扁鵲的事蹟(難免有誇張、演算上色之詞),司馬遷摭拾古書,他不知道扁鵲並非一人。因此,在扁鵲的史蹟上出現了年代上的漫衍。如果一定要把扁鵲說成是個別人物,就會在史料取捨上發生困難,也不能敘述當時醫學發展的歷史趨勢;否認扁鵲的存在,也是毫無根據的。
http://www.bioon.com/Article/culture/59066.shtml
四診法的奠基人--扁鵲(一)
“四診法”(望、聞、問、切)是中醫診病的基本方法。春秋戰國時代的民間醫生扁鵲,對四診法的形成與確立,曾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扁鵲,原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m6)州(現在河北省任丘縣)人,關于他的出生年月,有人認為他是公元前5世紀人,也有人主張他是戰國中期的歷史人物。他的出身現在已無從查考了,但知他青年時代曾經在客館裏作過舍長(管理員)。當時,在他的客館裏有一個很有學問的名叫長桑君的旅客,扁鵲對他很尊敬。長桑君經過長期考察,也覺得扁鵲是一個可造就的人,決定將自己的醫術傳授給他。有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喚到自己房中,對他說:"我有許多祕方,現在我已經老了,準備將這些祕方傳授給你!"扁鵲聽後欣然地拜長桑君為師,經過十多年的勤奮學習與反複實踐,他終於掌握了長桑君的全部醫術,成為當時出色的醫生。
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介紹了許多扁鵲的事蹟。據記載,扁鵲有一次行醫來到陝西的虢國,聽說虢太子突然死亡,已半天,尚未入殮,人們正憶著為太子籌備喪事。扁鵲從中庶子(侍從官)那裡瞭解到虢太子發病經過,死後症象,他覺得很可疑,于是他對中庶子說:"看來太子還沒有真死,我能夠救活他。"經扁鵲說服,中庶子才入宮報告虢君,虢君在驚疑中將扁鵲請入宮內,扁鵲當即對太子進行了詳細的診察,發現病人尚有微弱的呼吸,兩股內側還有溫熱,扁鵲斷定太子不是真死,當時他對週圍隊說:“太子因為脈亂,故病體靜如死狀,此稱為'屍厥症'(現代醫學稱為休克或虛脫)。”扁鵲立即叫徒弟子陽用針來針刺三陽五會(即百會,在顱頂正中直兩耳尖)等穴位,太子不久便甦醒了。他又命徒弟子豹在兩脅下用溫熱藥進行熱敷,再以湯藥調養20日,終於使太子存回了健康。虢君對此萬分感激,他讚揚扁鵲說:“先生真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啊!如果沒有先生趕來救治,我的兒子早就埋到坑裏去了。”扁鵲卻謙遜地說:“我不能使死人復活,太子能活過來,是因為他本來就沒有死啊!我不過是把生命垂危的太子治好了而已。”
從以上記載,知道扁鵲已綜合地套用"切脈、望色、聽聲、寫形(問診)“等四大診術來診察病情。在治療上,則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採用針灸、按摩、燙貼和湯藥等不同方法。由于扁鵲在診斷上掌握了切脈診病法,因此,司馬遷高度讚揚他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扁鵲不僅精於切脈,又善於望診。據載,扁鵲有一次來到齊國的都城臨淄,齊桓侯田午接見了他,扁鵲通過察言觀色,看出齊桓侯有病,當時他對桓侯說:“君有疾,目前尚在腠理(即比較淺表的疾病),如不早治,病勢將內攻。”桓侯聽了不以為然地說:“我根本沒有病啊!”扁鵲走後,桓侯對他左右的人說:“醫生都是好名利的,他們故意把沒有病的人說成有病,借此來邀功請賞。”隔了五天,扁鵲又見到桓侯,他對桓侯說:“你的病已經到了血脈,再不治·將會更加嚴重。”桓侯聽了很不高興。又隔了五天,當扁鵲看到桓侯時,又鄭重地對他說:“你的病已經蔓延到腸胃,再拖延下去,恐怕要來不及醫治了。”“這回桓侯聽了很生氣,仍然不理睬扁鵲。又過了五天,當扁鵲遙遙地望見桓侯時,知道病已發展到不可醫治的階段了,立即避而他去。這時桓侯派人去問他。扁鵲回答說:“病在腠理,套用湯藥、熱熨就可以治好了;病在血脈,可用針灸治好;病入腸胃內臟,可以內服酒醒湯藥治好;現在桓侯的病到了骨髓,已沒有辦法治好了,所以我祇好躲開。”又過了五天,桓侯果然感到自己不舒服了,他急忙派人去找扁鵲,這時扁鵲已離開齊國到了泰國。不久,齊桓侯病死了。
故事表明扁鵲對疾病的認識,已能由外及裏,由淺入深,並能根據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另一方面,表明扁鵲已具有防微杜漸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思想。司馬遷因此寫下:“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早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四診法的奠基人--扁鵲(二)
六 不 治
扁鵲生活的年代裏,巫醫掌握著相當的權力,有很多奴隸貴族仍相信巫術迷信。因此,醫與巫之間的鬥爭是當時醫學領域裏鬥爭的焦點。
扁鵲在醫療作用中程序中提出了“六不治”的原則,即"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這六條原則,在當時來說,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
扁鵲出身貧賤,是一個民間醫生,他對于奴隸主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及其蠻橫跋扈的作風是深惡痛絕的。對于“信巫不信醫”的人,扁鵲則與他們進行堅決的鬥爭。據史籍記載,扁鵲朝見秦武王時,武王請他看病,扁鵲認為武王的病必須進行割治手術。但是,在武王左右的巫師與庸醫們卻對武王說:“君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方,除之未必妥當,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武王輕信巫師的話,並將這個意見轉告了扁鵲,扁鵲聽後十分氣憤,將他手中的砭石拋到地上,當即回答說:“君皇應與有知識的人一起謀事。如果與無知的人商量,是必定要失敗的。”扁鵲之發怒,一是因為秦武王“驕恕不論於理”;二是認為秦武王偏信巫師庸醫的話,這種態度反映了扁鵲“六不治”的堅定立場與鮮明態度。
人民的懷念
扁鵲生前周遊各地,足跡遍及現在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和陝西等地。在行醫程序中,他能根據人民的需要“隨俗為變”。當他來到邯鄲時,聽說那裡重視婦人,便為“帶下醫”(即婦科);到雒陽時,聽說周人愛老人,便為“耳目痺醫”(五官科);到鹹陽時,說秦人愛小兒,便為“小兒醫”。敘述扁鵲當時已掌握各科醫學知識,且能根據人民的需要,努力為人民解除疾苦。但是,扁鵲仍深感自己醫療技術的不足,曾感慨地說:"人之所以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疾少!"
扁鵲是當時傑出的醫生,但是,他的高超醫術引起御醫們的妒嫉,秦武王的太醫令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便派入暗殺了扁鵲。扁鵲逝世了,但是他的醫療作用中給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出生的地方及足跡所到之處,人民為他建陵墓、立碑石、築廟宇,以此來表達對他的崇敬。在任邱縣鄚州鎮,至今尚有藥王廟遺跡,藥王廟後有扁鵲墓,鄚州東門外有扁鵲故宅,今仍稱之為藥王莊。又如河北內丘縣,相傳扁鵲到過那裡,人民把其中的一座山改名為鵲山,山坡上建有扁鵲廟,人們把廟前的一座大石橋改名為"回生橋",可見人民對他的敬仰了。
據史籍記載,扁鵲著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只可惜都已失傳了。現存的《難經》一書,題名秦越人撰,實為後人托名,成書於東漢以前(一說在秦漢之際)。扁鵲的學生在史冊上具名的有子陽、子豹、子同、子明、子遊、子儀、子越、子術、子容等人,其中的子儀還著有《子儀本草》。
扁鵲的史蹟散見於戰國、秦漢的典籍中。據《韓非子·喻老篇》所載,扁鵲望蔡桓侯疾;蔡桓侯在位時間是公元前714年一公元前684年。據裴骃《史記集解》,齊桓侯即田和之於田午,年代在公元前375年 ~ 公元前356年。扁鵲治虢太子疾,歷史上有北、南、小、東四個虢國,南虢最後滅亡,時間在公元前655年。扁鵲作用中的下限年代,見於《戰國策·秦策》扁鵲診秦武王疾,秦武王在位時間是公元前310年一公元前306年。可見文獻上記載的扁鵲,作用中年代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因此,人們對扁鵲的作用中年代出現了分歧的意見,有說扁鵲是公元前7世紀人,有說是公元前5世紀人,有說是公元前3、4世紀人,有的甚至懷疑扁鵲的存在,謂扁鵲是神話中的人物。
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代正是我國醫學處於變革時期,醫與巫之間展開了劇烈的鬥爭,經驗醫學要戰勝巫術迷信,決非一人一時所能完成;四診法的確定,也非個別醫家所能完善。戰國時代當有一大批傑出的民間醫生在各處作用中,其中包括名為秦越人之扁鵲,通過他們不懈的努力,一方面戰勝了巫師,另一方面積累了經驗,為戰國秦漢之間祖國醫學理論體系的確立奠定了基礎。據傳周秦間凡良醫皆稱扁鵲,古代著作家根據各自的見聞記載扁鵲的事蹟(難免有誇張、演算上色之詞),司馬遷摭拾古書,他不知道扁鵲並非一人。因此,在扁鵲的史蹟上出現了年代上的漫衍。如果一定要把扁鵲說成是個別人物,就會在史料取捨上發生困難,也不能敘述當時醫學發展的歷史趨勢;否認扁鵲的存在,也是毫無根據的。
http://www.bioon.com/Article/culture/59066.shtml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486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扁鵲的故事
扁鵲的故事
扁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傳記的醫學家。他本姓秦,名越人,渤海郡莫(今河北省任丘)人。大約生活於公元前5世紀。
年輕時便跟從長桑君習醫,學成後,長期在民間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齊、趙、衛、鄭、秦諸國。他的醫療經驗極其豐富,曾編撰過頗有價值的《扁鵲內經》9卷和《扁鵲外經》12卷,可惜均已失傳,這是祖國醫學的極大損失。扁鵲精通望、聞、問、切四診,尤以望診和切脈著稱。醫聖張仲景對其十分尊崇和讚譽。
扁鵲曾望診齊桓公的面色,認為他有病,“不治將深”,但他不聽勸告,拒絕醫治,不久抱病死去。在切脈方面,扁鵲診斷趙簡子就是其中一例。趙病“五日不知人”,當時趙國大臣們十分驚慌。扁鵲切脈後雲:“治血脈也”,認為並非死症。後來趙簡子果然痊癒。有有一次扁鵲路經虢國(今河南省陝縣一帶),聽說虢太子暴死後正要準備埋葬。扁鵲瞭解病情後,斷定太子沒有死,而是患了一種稱之為“屍蹶”的病證(類似於現在的休克)。人們對扁鵲的診中斷始時表示懷疑,經扁鵲針刺治療後,太子很快甦醒,又經敷熨其兩脅,太子便能坐起,人們驚歎不已。以後又經過服藥2O天,太子存回健康。後世所謂的“起死回生”典故,即源於此處。可想扁鵲若無高超的醫術,豈敢承攬這樁風險之事。盛譽之下,扁鵲卻永遠不以此炫耀聲名,表現出他謙虛謹慎的美德,足以垂範於後人。
扁鵲還是一位樸素的唯物主義者,一生堅持與巫醫巫神作鬥爭。每到一處,他都向人們宣傳科學思想,勸導人們信醫匆信巫,以免枉送性命。扁鵲是一位內、外、婦、兒各科兼長的醫家,治病嚴肅認真,且能尊重民俗,根據各地群眾的需要而行醫。由于醫德高尚,醫術超群,醫技精湛,便遭到了當時身為秦國太醫令李醯的妒忌,李醯竟然派人將扁鵲刺殺。李的罪惡行徑,一直為後世所唾罵。人民群眾始終懷念扁鵲,至今河北、河南、陝西省等地,還保留著許多有關扁鵲的紀念遺跡,當地群眾採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對扁鵲的懷念之情。
扁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傳記的醫學家。他本姓秦,名越人,渤海郡莫(今河北省任丘)人。大約生活於公元前5世紀。
年輕時便跟從長桑君習醫,學成後,長期在民間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齊、趙、衛、鄭、秦諸國。他的醫療經驗極其豐富,曾編撰過頗有價值的《扁鵲內經》9卷和《扁鵲外經》12卷,可惜均已失傳,這是祖國醫學的極大損失。扁鵲精通望、聞、問、切四診,尤以望診和切脈著稱。醫聖張仲景對其十分尊崇和讚譽。
扁鵲曾望診齊桓公的面色,認為他有病,“不治將深”,但他不聽勸告,拒絕醫治,不久抱病死去。在切脈方面,扁鵲診斷趙簡子就是其中一例。趙病“五日不知人”,當時趙國大臣們十分驚慌。扁鵲切脈後雲:“治血脈也”,認為並非死症。後來趙簡子果然痊癒。有有一次扁鵲路經虢國(今河南省陝縣一帶),聽說虢太子暴死後正要準備埋葬。扁鵲瞭解病情後,斷定太子沒有死,而是患了一種稱之為“屍蹶”的病證(類似於現在的休克)。人們對扁鵲的診中斷始時表示懷疑,經扁鵲針刺治療後,太子很快甦醒,又經敷熨其兩脅,太子便能坐起,人們驚歎不已。以後又經過服藥2O天,太子存回健康。後世所謂的“起死回生”典故,即源於此處。可想扁鵲若無高超的醫術,豈敢承攬這樁風險之事。盛譽之下,扁鵲卻永遠不以此炫耀聲名,表現出他謙虛謹慎的美德,足以垂範於後人。
扁鵲還是一位樸素的唯物主義者,一生堅持與巫醫巫神作鬥爭。每到一處,他都向人們宣傳科學思想,勸導人們信醫匆信巫,以免枉送性命。扁鵲是一位內、外、婦、兒各科兼長的醫家,治病嚴肅認真,且能尊重民俗,根據各地群眾的需要而行醫。由于醫德高尚,醫術超群,醫技精湛,便遭到了當時身為秦國太醫令李醯的妒忌,李醯竟然派人將扁鵲刺殺。李的罪惡行徑,一直為後世所唾罵。人民群眾始終懷念扁鵲,至今河北、河南、陝西省等地,還保留著許多有關扁鵲的紀念遺跡,當地群眾採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對扁鵲的懷念之情。
Re: FW:神醫「扁鵲」
chmag0527@yahoo.com.tw懸壺子 寫:主 題:FW:神醫「扁鵲」
發 表 人:懸壺子
公告日期:2002-04-23 14:52:30
神醫「扁鵲」 林玖慧 撰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代(西元前403到221年)齊國渤海郡人。那時,有許多諸侯、王公貴族間流行蓄養賓客,有些貴族公子,養士甚至在千人以上。
在渤海郡的鄚(ㄇㄛˋ)洲設有專門供給養士住的精舍客館,扁鵲便到這家客館,當了管理人。這時,有一位老者,以行醫為業,醫術高明,上門求醫的病人,經過他的治療,無不藥到病除,妙手回春。因此扁鵲對這位老者十分敬佩,招待他時也特別有禮,格外周到。
有一天,老者把扁鵲叫來,對他講道:「年輕人,我老了,來日不多!你若想學醫,我可把醫術傳授給你,好嗎?」扁鵲一聽,大喜過望,跪著便拜!原來這位老者就是長桑君。
扁鵲開始向長桑君習醫,他攻讀了大量的醫書,有些是長桑君的珍藏,
有些則是長桑君幾十年的寶貴經驗。過了幾年後,扁鵲已有豐富的醫學知識,長桑君決定要傳授給他精深的醫術。有一天,長桑君對扁鵲說:「你
用功好學,我要傳授給你醫學禁方,千萬不可以洩漏出去啊!」,他從懷中取出一包藥,「這藥須用未落地的上池之水服用,服後三十日就可看到一般
人看不到的東西。」,說完後又取出秘傳方書交給扁鵲。忽然,長桑君便消失不見了,扁鵲大吃一驚,呆站了半晌才想到長桑君決對不是凡人,一定
是一位仙人。扁鵲把藥服後三十日,便可以看到別人的五臟六腑,連隔著牆壁的人也看得見,真是不可思議。
當了醫師後的扁鵲到處去行醫,並收了弟子(子揚、子豹),周遊列國。
一天,扁鵲到了虢(ㄍㄨㄛˊ)國的首都,發現大家都在求神消災,扁鵲很生氣,因為到了東周時代,「巫」、「醫」就已經分業,現在這地方卻舉辦著求神消災的大型活動,扁鵲原本就非常反對巫術,所以這種情形令他十分厭惡,但也覺得好奇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為何大家都在祈福消災?
扁鵲便到王宮附近打聽,才知道是太子生了重病,於是他又到王宮門前問一問更詳細的狀況。中庶子說:「太子已經死了,而且是公雞叫時死的。」
扁鵲又問:「已經下葬了嗎?」,中庶子告訴他,太子還沒下葬,因為死還不到半天。扁鵲馬上說他可以治太子的病,中庶子不相信,於是扁鵲對他說
:「我不用切脈,就可以說出太子的病情了,不信的話,你可以仔細看他的臉,就可發現他的鼻翼在動,而伏在太子身邊可以聽到耳朵裡有聲響,從他的大腿一直到陰部,都會感到有溫度。」,中庶子聽了,便去看太子,果然不錯,如扁鵲說的一般。他忙著去告訴郭公,郭公立刻把扁鵲請了進去。
扁鵲拿來了砭石和針,往太子的百會穴一針,太子就甦醒了,又拿藥敷在
太子的兩脅,沒多久太子竟然可以坐起來了。也因為這次的治療,扁鵲能
「起死回生」的名聲不徑而走。
扁鵲到了臨淄,見到齊侯田和它的兒子桓公午,扁鵲說他有病要趕快治療。第二次見面時,扁鵲說他的病在血脈中,再來還要加重。第三次,扁鵲說病已經到了腸胃,若不治病會更重。第四次,扁鵲看到桓公午,轉身就走,桓公午派人去追他,問個明白。扁鵲告訴來人:「桓公午的病已經在骨髓,沒辦法醫治了」,後來桓公午身體不舒服才相信他的話,立刻叫人去找他,可是找遍全城都沒能發現。原來扁鵲怕他糾纏,已經逃離城外,不久桓公午就死了。
扁鵲行醫有「六不治」的說法,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六不治」的內容是:「一不治:驕橫放縱,不明事理。二不治:衣著飲食不得當。三不治:陰陽混亂,五臟功能失去調度。四不治:把身體看輕,錢財看重。五不治:形體瘦弱,不能吃藥。六不治:不相信醫師而去相信巫術者。」,他的思想正是對鬼神論的宣戰,也是把醫學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死神的降臨終究是無法逃避。扁鵲自齊國逃出後,到了咸陽,被秦武王知道了,就被召進宮去。秦武王得了連太醫李醯也治不好的怪病,武王請來了巫醫逐魔,服下巫醫的靈丹妙藥,病情仍然毫無起色。扁鵲一看認為要用手術治療,武王怕開刀,巫醫說:「你的病在耳朵前、眼睛下,如果開刀會有危險。」,但是最後秦武王還是讓扁鵲開刀治療,而且手到病除。這使得李醯非常嫉妒,心想再這樣下去,自己的地位就保不住了,於是他便派人去暗殺扁鵲。一代神醫就這麼死了,千千萬萬的百姓為他的死亡痛哭。後來的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師,在各地紛紛為他建立廟宇,供後人及醫者憑弔,「扁鵲」的名字也流芳百世,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486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FW:神醫「扁鵲」
扁鵲
扁鵲,戰國時醫學家。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鵲”一詞原本為古代傳說中能為人解除病痛的一種鳥,秦越人醫術高超,百姓敬他為神醫,便說他是“扁鵲”,漸漸地,就把這個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扁鵲,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名醫。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活動期公元前4世紀初)中國戰國時期的醫學家。學醫於長桑君。有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反對巫術治病,總結前人經驗,創立望、聞、問、切的四診法。他遍遊各地行醫,擅長各科,在趙國為“帶下醫”(婦科),至周國為“耳目痺醫”(五官科),入秦國則為“小兒醫”(兒科),醫名甚著。後因醫治秦武王病,被秦國太醫令李醯妨忌殺害。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戰國策.卷四秦二》裏載有他的傳記和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佚。濟南郊區鵲山西麓有扁鵲墓,墓前石碑署“春秋盧醫扁鵲墓”,並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樣。
扁鵲雲遊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裏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裏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裏,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裏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藥,用八減方的藥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愈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藥治愈;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裏時,借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裏,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裏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裏有一位長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為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扁鵲成名後,周遊各國,為人治病。由於其醫術高明,又常為君主看病,受到當時秦國太醫令李醯的嫉妒,後被李派的刺
客刺殺身亡。
扁鵲具有高明的醫術。他的行醫事跡及醫學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時期的醫藥水平和醫藥特點。先秦不少著作載有扁鵲的事跡,本文主要取材於《史記·扁鵲列傳》。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套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套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扁鵲的切脈診斷法也很突出,具有較高水平。《史記史記》稱贊扁鵲是最早套用脈診於臨床的醫生。先秦時期,中醫的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即在診病時,須按切全身包括頭頸部、上肢、下肢及軀體的脈。扁鵲脈診及其理論可從虢太子這一病例的診斷中體現出來。當時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鵲通過脈診判斷為“屍蹶”。
他認為患者的陰陽脈失調,陽脈下陷,陰脈上衝,也即陰陽脈不調和,導致全身脈象出現紊亂,故患者表現如死狀。其實,患者並未真正死亡,除脈診外,他還觀察到患者鼻翼微動。結合切摸,他發現兩大腿的體表仍然溫暖,因而敢於下此判斷。扁鵲是我國曆史上最早套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
在治療方面,扁鵲能熟練運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其中,從治療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針刺法,還有熱熨法和服湯藥法等。綜合療法為扁鵲行醫時的主要治療措施。
先秦時期,在臨證中,醫學尚未明確分科。盡管《周禮》中已有獸醫、食醫、疾醫和瘍醫之分,但這僅僅是在宮廷中的設定。獸醫、食醫、瘍醫分別管理牲畜疾病、宮廷飲食調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項。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證,都屬疾醫的範疇。扁鵲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齊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說明他是內科方面的能手。扁鵲還能根據當地的需要,隨俗為變地開展醫療活動。
當他遊曆到秦國時(今陝西鹹陽一帶),就專治小兒疾病;當他雲遊到邯鄲(當時為趙國都城)時,又主要診視婦科病證;而當他到雒陽(當時是周國的首都,今為河南洛陽)時,便主要從事老年人病證的治療,多醫治耳、眼等五官病證。據記載,扁鵲還精於外科手術,而且套用了藥物麻醉來進行手術。
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永遠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屍蹶證後,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稱贊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並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齊桓侯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只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初起階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預防。
先秦時期,巫術有一定市場,並且已經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絆腳石。扁鵲對巫術深惡痛絕,認為醫術和巫術勢不兩立。他的這些醫療道德思想,在《史記》中概括歸納為六條戒律,稱為“六不治”。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醫,驕恣不論於理,輕身重財,衣食不能適,病情嚴重到“形羸不能服藥、藏氣不定”等。這是他治病的信條,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醫療品德。
扁鵲無私地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門徒,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後來在漢代出現的《黃帝八十一難經》一書,有人認為是根據扁鵲的醫術,尤其是關於脈診知識而整理成書的,並且署名扁鵲(秦越人)所著。近代還有人認為他的學說影響深遠,形成了扁鵲學派。
扁鵲,戰國時醫學家。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鵲”一詞原本為古代傳說中能為人解除病痛的一種鳥,秦越人醫術高超,百姓敬他為神醫,便說他是“扁鵲”,漸漸地,就把這個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扁鵲,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名醫。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活動期公元前4世紀初)中國戰國時期的醫學家。學醫於長桑君。有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反對巫術治病,總結前人經驗,創立望、聞、問、切的四診法。他遍遊各地行醫,擅長各科,在趙國為“帶下醫”(婦科),至周國為“耳目痺醫”(五官科),入秦國則為“小兒醫”(兒科),醫名甚著。後因醫治秦武王病,被秦國太醫令李醯妨忌殺害。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戰國策.卷四秦二》裏載有他的傳記和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佚。濟南郊區鵲山西麓有扁鵲墓,墓前石碑署“春秋盧醫扁鵲墓”,並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樣。
扁鵲雲遊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裏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裏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裏,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裏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藥,用八減方的藥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愈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藥治愈;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裏時,借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裏,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裏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裏有一位長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為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扁鵲成名後,周遊各國,為人治病。由於其醫術高明,又常為君主看病,受到當時秦國太醫令李醯的嫉妒,後被李派的刺
客刺殺身亡。
扁鵲具有高明的醫術。他的行醫事跡及醫學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時期的醫藥水平和醫藥特點。先秦不少著作載有扁鵲的事跡,本文主要取材於《史記·扁鵲列傳》。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套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套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扁鵲的切脈診斷法也很突出,具有較高水平。《史記史記》稱贊扁鵲是最早套用脈診於臨床的醫生。先秦時期,中醫的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即在診病時,須按切全身包括頭頸部、上肢、下肢及軀體的脈。扁鵲脈診及其理論可從虢太子這一病例的診斷中體現出來。當時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鵲通過脈診判斷為“屍蹶”。
他認為患者的陰陽脈失調,陽脈下陷,陰脈上衝,也即陰陽脈不調和,導致全身脈象出現紊亂,故患者表現如死狀。其實,患者並未真正死亡,除脈診外,他還觀察到患者鼻翼微動。結合切摸,他發現兩大腿的體表仍然溫暖,因而敢於下此判斷。扁鵲是我國曆史上最早套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
在治療方面,扁鵲能熟練運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其中,從治療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針刺法,還有熱熨法和服湯藥法等。綜合療法為扁鵲行醫時的主要治療措施。
先秦時期,在臨證中,醫學尚未明確分科。盡管《周禮》中已有獸醫、食醫、疾醫和瘍醫之分,但這僅僅是在宮廷中的設定。獸醫、食醫、瘍醫分別管理牲畜疾病、宮廷飲食調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項。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證,都屬疾醫的範疇。扁鵲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齊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說明他是內科方面的能手。扁鵲還能根據當地的需要,隨俗為變地開展醫療活動。
當他遊曆到秦國時(今陝西鹹陽一帶),就專治小兒疾病;當他雲遊到邯鄲(當時為趙國都城)時,又主要診視婦科病證;而當他到雒陽(當時是周國的首都,今為河南洛陽)時,便主要從事老年人病證的治療,多醫治耳、眼等五官病證。據記載,扁鵲還精於外科手術,而且套用了藥物麻醉來進行手術。
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永遠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屍蹶證後,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稱贊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並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
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齊桓侯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只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初起階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預防。
先秦時期,巫術有一定市場,並且已經成為醫學科學發展的絆腳石。扁鵲對巫術深惡痛絕,認為醫術和巫術勢不兩立。他的這些醫療道德思想,在《史記》中概括歸納為六條戒律,稱為“六不治”。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醫,驕恣不論於理,輕身重財,衣食不能適,病情嚴重到“形羸不能服藥、藏氣不定”等。這是他治病的信條,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醫療品德。
扁鵲無私地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門徒,他的徒弟子陽、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後來在漢代出現的《黃帝八十一難經》一書,有人認為是根據扁鵲的醫術,尤其是關於脈診知識而整理成書的,並且署名扁鵲(秦越人)所著。近代還有人認為他的學說影響深遠,形成了扁鵲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