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

介紹單味藥物!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湯液本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篇名>湯液本草
書名:湯液本草
作者:王好古  
朝代:元  
年份:西元1298年  

<目錄>
<篇名>《湯液本草》序一
內容:世皆知《素問》為醫之祖,而不知軒岐之書實出于《神農本草》也。殷伊芳尹用《本草》
為湯液,漢仲景廣《湯液》為大法,此醫家之正學,雖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予集是
書,複以《本草》正條,各從三陰三陽十二經為例,仍以主病者為元首,臣佐使應次之
,不必如編類者,先玉石、次草木、次虫魚,以上中下三品為門也。如太陽經當用桂枝
湯、麻黃湯,必以麻黃、桂枝為主,本方中余藥后附之。如陽明經當用白虎湯,必以石膏為
主,本方中余藥后附之。如少陽經當用三禁湯,必以柴胡為主,本方中余藥后附之。如太陰
、少陰、厥陰之經,所用熱藥,皆仿諸此。至于《金匱》祖方,《湯液》外定為常製,凡可
用者皆雜附之。或以傷寒之劑改治雜病,或以權宜之料更療常疾,以湯為散,以散為丸,變
易百端。增一二味,別作他名,減一二味,另為殊法。《醫壘元戎》、《陰証略例》、《
論萃英》、《錢氏補遺》等書,安樂之法,《湯液本草》統之,其源出于潔古老人《珍珠囊》
也。
其間議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注奇辭于理趣之外,見聞一得,久弊全更,不特藥品之
咸精
,抑亦疾病之不誤。夭橫不至,壽域可期,其《湯液本草》歟。

<目錄>
<篇名>《湯液本草》序二
內容:神農嘗百草,立九候,以正陰陽之變化,以救性命之昏札,以為萬世法,既簡且要。殷
之伊芳
尹宗之,倍于神農,得立法之要,則不害為湯液。漢張仲景廣之,又倍于伊芳尹,得立法之要
,則不害為確論。金域潔古老人派之,又倍于仲景,而亦得盡法之要,則不害為奇注。潔古
倍于仲景,無以異仲景之倍于伊芳尹,仲景之倍于伊芳尹,無以異伊芳尹之倍于神農也。噫﹗宗之
,廣之,派之,雖多寡之不同,其所以得立法之要,則一也。觀潔古之說,則知仲景之言,
觀仲景之言,則知伊芳尹之意,
皆不出于神農矣。所以先《本草》,次《湯液》,次《傷寒論》
,次《保命書》,缺一不可矣。成無己《明理方例》云︰“自古諸方,歷歲浸遠,難可考憑
,仲景方最為眾方之祖。”是仲景本伊芳尹之法,伊芳尹本神農之方,醫帙之中,特為縝細,參
合古法,不越毫末,實大聖之所作也。文潞公《藥準》云︰“惟仲景為群方之祖也。”昔唐
宋以來,得醫之名者,如王叔和、葛洪、孫思邈、范汪、胡洽、朱奉議、王朝奉、錢仲陽、
成無己、陳無擇輩,其議論方,定增減變易,千狀萬態,無有一毫不出于仲景者。金域百有
余載,有潔古老人張元素,遇至人傳祖方不傳之妙法,嗣是其子云岐子張璧、東垣先生李杲
明之,皆祖長沙張仲景《湯液》,惜乎,世莫能有知者。予受業于東垣老人,故敢以題。

<目錄>
<篇名>《湯液本草》后序
內容:劉禹錫云︰《神農本經》以朱書,《名醫別錄》以墨書,傳寫既久,朱墨錯亂,遂令后人

為非神農書,以此故也。至于《素問》本經,議者以為戰國時書,加以“補亡”數篇,則顯
然非《太素》中語,宜其以為非軒岐書也。陳無擇云︰王叔和《脈訣》即高陽生剽竊。是亦
后人增益者雜之也。何以知其然?予觀劉元賓注本,雜病生死歌后,比之他本即少八句。觀
此八句,不甚滑溜,與上文書意重疊,后人安得不疑?與《本草經》朱書雜亂,《素問》之
補亡混淆,何以異哉﹗宜乎,識者非之,繼而紛紜不已也。吾不知他時誰為是正。如元賓
與潔古詳究而明,稱其中凡有所疑而不古者削去之,或不複注而直書本文。吾不知為意易曉

之耶?二者必居一于此。又啟玄子注《素問》,恐有未盡,以朱書,
待明者改刪增益。傳錄者皆以墨書,其中不無差誤。如《刺熱論》注,五十九刺,首云“王
注”,豈啟玄子之自謂乎?此一篇又可疑也。兼與《靈樞》不同,以此經比之《素問》八十
九刺,何者為的?以此觀之,若是差別,勞而無益,學人安所適從哉?莫若以《金匱》考之,
仲景所不言者,皆所不取,則正知真見定矣。盧君論血枯,舉《太素》云︰此得之年少時大
脫血而成。又
穢物不消。又舉犯月水入房,精與積血相射,入于任脈,留于胞中,古人謂之
精積。元豐中,雄州陳邦濟收一方,治積精及惡血淹留,胞冷絕娠,驗者甚多,其意與《內
經》相近。烏賊魚骨本治漏下與經汁不斷, 茹去淹留惡血,古人用此,皆《本草》法。予
觀方注條云︰古人用此,皆本草法一句,何其知本哉。以是知軒岐之學,實出于神農也。又
知伊芳尹湯液不出于軒岐,亦出于神農也。“皆”之一字,至甚深廣也,豈獨烏賊斷汁之一法
哉。故知張伯祖之學,皆出于湯液,仲景師而廣之,迄今湯液不絕矣。晉唐宋以來,號明醫
者皆出于此,至今大定間,潔古老人張元素及子云岐于張璧、東垣李杲明之三老者出,想千
百載之下無複有之也。何以知其然?蓋當時學人雖多,莫若三老之實絕也。

<目錄>卷之一
<篇名>五臟苦欲補瀉藥味
內容: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補之,細辛。以酸瀉
之,芍藥。虛,以生姜、陳皮之類補之。《經》曰︰虛則補其母。水能生木,腎乃肝之母,
腎,
水也,苦以補腎,熟地黃、黃柏是也。如無他証,錢氏地黃丸主之。實,則白芍藥瀉之。如
無他証,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心。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欲軟,急食咸以軟之,芒硝。以咸補之,澤瀉。以甘
瀉之,人參、黃 、甘草。虛,以炒鹽補之。虛則補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
也,以生姜補肝。如無他証,錢氏安神丸主之。實,則甘草瀉之。如無他証,錢氏方中重則
瀉心湯,輕則導赤散。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白朮。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草。以甘補之,人參。以苦瀉
之,黃連。虛,則以甘草、大棗之類補之。如無他証,錢氏益黃散主之。心乃脾之母,
以炒鹽補心。實,則以枳實瀉之。如無他証,以瀉黃散瀉之。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瀉肺。
瀉之,桑白皮。以酸補之,五味子。虛,則五味子補之。如無他証,錢氏阿膠散補之。脾乃
肺之母,以甘草補脾。實,則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証,以瀉白散瀉之。腎乃肺之子,以澤瀉
瀉腎。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知母、黃柏。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知母。以苦補之,黃柏。
以咸瀉之,澤瀉。虛,則熟地黃、黃柏補之。腎本無實,不可瀉,錢氏只有補腎地黃丸,無
瀉腎之藥。肺乃腎之母,以五味子補肺。
以上五臟補瀉,《內經‧臟氣法時論》中備言之,欲究其精,詳看本論。

<目錄>卷之一
<篇名>臟腑瀉火藥
內容:黃連瀉心火
木通瀉小腸火
黃芩瀉肺火(梔子佐之)
黃芩瀉大腸火
柴胡瀉肝火(黃連佐之)
柴胡瀉膽火(亦以黃連佐之)
白芍藥瀉脾火
石膏瀉胃火
知母瀉腎火
黃柏瀉膀胱火
柴胡瀉三焦火(黃芩佐之)
以上諸藥,各瀉其火,不惟止能如此,更有治病,合為
君、合為臣處,詳其所宜而用,勿執一也。

<目錄>卷之一/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篇名>用藥法象
內容:天有陰陽,風寒暑濕燥火,三陰、三陽上奉之。
溫涼寒熱,四氣是也,皆象于天。溫、熱者,天之
陽也。涼、寒者,天之陰也。此乃天之陰陽也。
地有陰陽,金木水火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辛甘淡者,地之陽也。酸苦咸者,地之陰也。此

地之陰陽也。
味之薄者,為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濃者,為陰中之陰,味
濃則泄,酸、苦、咸、寒是也。氣之濃者,為陽中之陽,氣濃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
。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涼、寒是也。
輕清成象(味薄,茶之類)本乎天者親上。
重濁成形(味濃,大黃之類)本乎地者親下。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清陽發腠理,清之清者也。
清陽實四肢,清之濁者也。
濁陰歸六腑,濁之濁者也。
濁陰走五臟,濁之清者也。

<目錄>卷之一/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篇名>藥性要旨
內容:苦藥平升,微寒平亦升。
甘辛藥平降,甘寒瀉火。
苦寒瀉濕熱,苦甘寒瀉血熱。

<目錄>卷之一/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篇名>氣味濃薄寒熱陰陽升降圖
內容:/r氣味濃薄寒熱陰陽升降圖/pt1.bmp/r

<目錄>卷之一/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篇名>升降者天地之氣交
內容:茯苓淡,為在天之陽也。陽當上行,何謂利水而泄下?《經》云︰氣之薄者,乃陽中之
陰,
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離乎陽之體,故入手太陽。麻黃苦,為在地之陰也。
陰當下行,何謂發汗而升上?《經》云︰味之薄者,乃陰中之陽,所以麻黃升上而發汗。然
而,
升上亦不離乎陰之體,故入手太陰。附子,氣之濃者,乃陽中之陽,故《經》云︰發熱。大
黃,味之濃者,乃陰中之陰,故《經》云︰泄下。粥淡,為陽中之陰,所以利小便。茶苦,
為陰

<目錄>卷之一/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篇名>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
內容:肝、膽︰味辛,補酸瀉;氣溫補涼瀉(肝膽之經,前后寒熱不同,逆順互換,入求責
法)。
心、小腸︰味咸補甘瀉;氣熱補寒瀉(三焦命門補瀉同)。
脾、胃︰味甘補苦瀉;氣溫涼寒熱補瀉各從其宜(逆從互換,入求責法)。
肺、大腸︰味酸補辛瀉;氣涼補溫瀉。
腎、膀胱︰味苦補咸瀉;氣寒補熱瀉。
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平,所勝平之,此之謂也。故云︰安谷則昌,絕谷則亡。水去則
榮散,谷消則衛亡。榮散衛亡,神無所居。又,仲景云︰水入于經,其血乃成,谷入于胃,
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榮衛將行,常有天命矣。

<目錄>卷之一/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篇名>五味所用
內容:苦泄,甘緩,酸收,咸軟,淡滲泄,辛散。

<目錄>卷之一/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篇名>藥類法象
內容:風升生(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風(純陽,性溫,味甘辛)。
升麻(氣平,味微苦)
柴胡(氣平,味苦辛)
羌活(氣微溫,味苦甘平)
威靈仙(氣溫,味苦)
葛根(氣平,味甘)
獨活(氣微溫,味苦甘平)
細辛(氣溫,味大辛)
桔梗(氣微溫,味甘辛)
白芷(氣溫,味大辛)
本(氣溫,味大辛)
鼠粘子(氣平,味辛)
蔓荊子(氣清,味辛)
川芎(氣溫,味辛)
天麻(氣平,味苦)
秦艽(氣微溫,味苦辛平)
荊芥(氣溫,味苦辛)
麻黃(氣溫,味甘苦)
前胡(氣微寒,味苦)
薄荷(氣溫,味苦辛)
熱浮長(氣之濃者,陽中之陽,氣濃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
黑附子(氣熱,味大辛)
烏頭(氣熱,味大辛)
乾薑(氣熱,味大辛)
干生姜(氣溫,味辛)
良姜(氣熱,味辛,本味甘辛)
肉桂(氣熱,味大辛)
桂枝(氣熱,味甘辛)
草豆蔻(氣熱,味大辛)
丁香(氣溫,味辛)
厚朴(氣溫,味辛)
木香(氣熱,味苦辛)
益智(氣熱,味大辛)
白豆蔻(氣熱,味大辛)
川椒(氣熱,味大辛)
吳茱萸(氣熱,味苦辛)
茴香(氣平,味辛)
延胡索(氣溫,味辛)
縮砂(氣溫,味辛)
紅藍花(氣溫,味辛)
神曲(氣大暖,味甘)
濕化成(戊,濕,其本氣平,其兼氣溫涼寒熱,在人以胃應之。己,土,其本味咸,其
兼味
之)
黃 (氣溫平,味甘)
人參(氣溫,味甘)
甘草(氣平,味甘)
當歸(氣溫,味辛,一作味甘)
熟地黃(氣寒,味苦)
半夏(氣微寒,味辛平)
白朮(氣溫,味甘)
蒼朮(氣溫,味甘)
陳皮(氣溫,味微苦)
青皮(氣溫,味辛)
藿香(氣微溫,味
檳榔(氣溫,味辛)
蓬莪術(氣平,味苦辛)
京三棱(氣平,味苦)
阿膠(氣微溫,味甘辛)
訶子(氣溫,味苦)
杏仁(氣溫,味甘苦)
大麥 (氣溫,味咸)
桃仁(氣溫,味甘苦)
紫草(氣寒,味苦)
蘇木(氣平,味甘咸。一作味酸)
燥降收(氣之薄者,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寒涼是也)
茯苓(氣平,味甘)
澤瀉(氣平,味甘)
豬苓(氣寒,味甘)
滑石(氣寒,味甘)
瞿麥(氣寒,味苦辛)
車前子(氣寒,味甘)
燈心草(氣平,味甘)
五味子(氣溫,味酸)
桑白皮(氣寒,味苦酸)
天門冬(氣寒,味微苦)
白芍藥(氣微寒,味酸)
麥門冬(氣寒,味微苦)
犀角(氣寒,味苦酸)
烏梅(氣平,味酸)
牡丹皮(氣寒,味苦)
地骨皮(氣寒,味苦)
枳殼(氣寒,味苦)
琥珀(氣平,味甘)
連翹(氣平,味苦)
枳實(氣寒,味苦酸)
木通(氣平,味甘)
寒沉藏(味之濃者,陰中之陰,味濃則泄,酸苦咸氣寒是也)
大黃(氣寒,味苦)
黃柏(氣寒,味苦)
黃芩(氣寒,味苦)
黃連(氣寒,味苦)
石膏(氣寒,味辛)
草龍膽(氣寒,味大苦)
生地黃(氣寒,味苦)
知母(氣寒,味大辛)
防己(氣寒,味大苦)
茵陳(氣微寒,味苦平)
朴硝(氣寒,味苦辛)
栝蔞根(氣寒,味苦)
牡蠣(氣微寒,味咸平)
玄參(氣寒,味微苦)
山梔子(氣寒,味微苦)
川楝子(氣寒,味苦平)
香豉(氣寒,味苦)
地榆(氣微寒,味甘咸)

<目錄>卷之一/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篇名>標本陰陽論
內容:天 陽︰無,圓,氣,上,外,升,生,浮,晝,動,輕,燥,六腑。
地 陰︰有,方,血,下,內,降,殺,沉,夜,靜,重,濕,五臟。
夫治病者,當知標本。以身論之,則外為標、內為本,陽為標、陰為本,故六腑屬陽為
標,五臟屬陰為本,此臟腑之標本也。又,臟腑在內為本,各臟腑之經絡在外為標,此臟腑
經絡之標本也。更,人身之臟腑陰陽,氣血經絡,各有標本也。以病論之,先受病為本,后
傳流病為標。凡治病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標。若先治其標,后治其本,邪氣滋甚,其病
益畜。若先治其本,后治其標,雖病有十數証皆去矣。謂如先生輕病,后滋生重病,亦先治
輕病,后治重病,如是則邪
氣乃伏。蓋先治本故也。若有中滿,無問標本,先治中滿,謂其急
也。若中滿后有大小便不利,亦無問標本,先利大小便,次治中滿,謂尤急也。除大小便不
利及中滿三者之外,皆治其本,不可不慎也。
從前來者為實邪,從后來者為虛邪,此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是也。治法云︰虛則
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假令肝受心火之邪,是從前來者為實邪,當瀉其子,火也。然非真
瀉其火,十二經中各有金木水火土,當木之分,瀉其火也。故《標本論》云︰本而標之,先
治其本,后治其標。既肝受火邪,先于肝經五穴中瀉滎火,行間穴是也。后治其標者,于心
經五穴內瀉滎火,少府穴是也。以藥論之,入肝經藥為之引,用瀉心火藥為君,是治實邪之
病也。假令肝受腎邪,是從后來者,為虛邪,虛則當補其母。故《標本論》云︰標而本之,
先治其標,后治其本。既受水邪,當先于腎經涌泉穴,補木,是先治其標。后于肝經曲泉
穴中瀉水,是后治其本。此先治其標者,推其至理,亦是先治其本也。以藥論之,入腎經藥
為引用,補肝經藥為君是也。

<目錄>卷之一/東垣先生藥類法象
<篇名>五方之正氣味
內容:(製方用藥附)
東方︰甲風、乙木,其氣溫,其味甘,在人以肝膽應之。
南方︰丙熱、丁火,其氣熱,其味辛,在人以心、小腸、三焦、包絡應之。
中央︰戊濕,其本氣平,其兼氣溫涼寒熱,在人以胃應之。
中央︰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應之。
西方︰庚燥、辛金,其氣涼,其味酸,在人以肺、大腸應之。
北方︰壬寒、癸水,其氣寒,其味苦,在人以腎、膀胱應之。
人乃萬物中之一也,獨陽不生,獨陰不長,須稟兩儀之氣而生化也。聖人垂世立教,不
能渾說,必當分析,以至理而言,則陰陽相附不相離,其實一也。呼則因陽出,吸則隨陰入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此上說止明補瀉用藥君之一也。故曰︰主病者為君。用藥
之機會,要明輕清成象,重濁成形。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清中清
者,清肺以助其天真;清中濁者,榮華腠理;濁中清者,榮養于神;濁中濁者,堅強骨髓。
故《至真要大論》云︰五味陰陽之用,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咸味
涌泄為陰,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軟或堅,各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之
平也。詳見本論。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隨証治病藥品
內容:如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
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
如頂巔痛,須用 本,去川芎。
如肢節痛,須用羌活,去風濕亦宜用之。
如腹痛,須用芍藥,惡寒而痛,加桂;惡熱而痛,加黃柏。
如心下痞,須用枳實、黃連。
如肌熱及去痰者,須用黃芩。肌熱,亦用黃 。
如腹脹,用姜製厚朴(一本有芍藥)。
如虛熱,須用黃 ,止虛汗,亦用。
如脅下痛,往來潮熱,日晡潮熱,須用柴胡。
如脾胃受濕,沉困無力,怠惰好臥,去痰,用白朮。
如破滯氣,用枳殼,高者用之。夫枳殼者,損胸中至高之氣,二三服而已。
如破滯血,用桃仁、蘇木。
如去痰,須用半夏。熱痰,加黃芩;風痰,加南星;胸中寒痰、痞塞,用陳皮、白朮,
多用則瀉脾胃。
如腹中窄狹,須用蒼朮。
如調氣,須用木香。
如補氣,須用人參。
如和血,須用當歸,凡血受病者,皆當用當歸也。
如去下焦濕腫及痛,並膀胱有火邪者,必須酒洗防己、草龍膽、黃柏、知母。
如去上焦濕及熱,須用黃芩,瀉肺火故也。
如去中焦濕與痛熱,用黃連,能瀉心火故也。
如去滯氣用青皮,勿多服,多則瀉人真氣。
如渴者,用干葛、茯苓,禁半夏。
如嗽者,用五味子。
如喘者,用阿膠。
如宿食不消,須用黃連、枳實。
如胸中煩熱,須用梔子仁。
如水瀉,須用白朮、茯苓、芍藥。
如氣刺痛,用枳殼,看何部分,以引經藥導使之行則可。
如血刺痛,用當歸,詳上下,用根梢。
如瘡痛不可忍者,用寒苦藥,如黃柏、黃芩,詳上下,用根梢,及引
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黃連、當歸身,以酒浸煎。
如小便黃者,用黃柏;數者、澀者,或加澤瀉。
如腹中實熱,用大黃、芒硝。
如小腹痛,用青皮。
如莖中痛,用生甘草梢。
如驚悸恍惚,用茯神。
如飲水多,致傷脾,用白朮、茯苓、豬苓。
如胃脘痛,用草豆蔻。
凡用純寒、純熱藥,必用甘草,以緩其力也。
寒熱相雜,亦用甘草,調和其性也。中滿者禁用。經云︰中滿者勿食甘。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用藥凡例
內容:凡解利傷風,以防風為君,甘草、白朮為佐。經云︰辛甘發散為陽。風宜辛散,防風味
辛及治風通用,故防風為君,甘草、白朮為佐。
凡解利傷寒,以甘草為君,防風、白朮為佐,是寒宜甘發也。或有別証,于前隨証治病
藥內選用,分兩以君臣論。
凡眼暴發赤腫,以防風、黃芩為君,以瀉火;以黃連、當歸身和血,為佐;兼以各經藥
用之。
凡眼久病昏暗,以熟地黃、當歸身為君;以羌活、防風為臣;甘草、甘菊之類為佐。
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藥、甘草為君;當歸、白朮為佐。下血先后,以三焦熱論。
凡水瀉,以茯苓、白朮為君,芍藥、甘草為佐。
凡諸風,以防風為君,隨治病為佐。
凡嗽,以五味子為君;有痰者,以半夏為佐;喘者,以阿膠為佐;有熱、無熱,以黃
芩為佐,但分兩多寡不同耳。
凡小便不利,黃柏、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
凡下焦有濕,草龍膽、防己為君,甘草、黃柏為佐。
凡痔漏,以蒼朮、防風為君,甘草、芍藥為佐。詳別証加減。
凡諸瘡,以黃連、當歸為君,甘草、黃芩為佐。
凡瘧,以柴胡為君,隨所發時所屬經,分用引經藥佐之。
以上,皆用藥之大要。更詳別証,于前隨証治病藥內,逐旋加減用之。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東垣報使
內容:太陽︰羌活,下黃柏。
陽明︰白芷升麻,下石膏。
少陽︰上柴胡,下青皮。
太陰︰白芍藥。
少陰︰知母。
厥陰︰青皮,上柴胡。
小腸膀胱屬太陽, 本羌活是本方。
三焦膽與肝包絡,少陽厥陰柴胡強。
陽明大腸兼足胃,葛根白芷升麻當。
太陰肺脈中焦起,白芷升麻蔥白鄉。
脾經少與肺經異,升麻芍藥白者詳。
少陰心經獨活主,腎經獨活加桂良。
通經用此藥為使,更有何病到膏肓。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諸經向導
內容:/r太陰經向導圖/pt2.bmp/r
/r陽明經向導圖/pt3.bmp/r
/r厥陰經向導圖/pt4.bmp/r
/r少陽經向導圖/pt5.bmp/r
/r太陽經向導圖/pt6.bmp/r
/r少陰經向導圖/pt7.bmp/r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湯液本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製方之法
內容:夫藥有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各有所能,不可不通也。藥之氣味,不比同
時之物,味皆咸,其氣皆寒之類是也。凡同氣之物必有諸味,同味之物必有諸氣。互相氣味
,各有濃薄,性用不等。製其方者,必且明其為用。經曰︰味為陰,味濃為純陰,味薄為陰
中之陽;氣為陽,氣濃為純陽,氣薄為陽中之陰。然,味濃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濃

發熱。又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凡此之味,各
有所能。然辛能散結、潤燥;苦能燥濕、堅軟;咸能軟堅;酸能收緩收散;甘能緩急;淡能
利竅。故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其氣也。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凡此者,是明其氣味之用也。若用其味,必明其氣之可否;用其氣
,必明其味之所宜。識其病之標本、臟腑、寒熱、虛實、微甚、緩急而用其藥之氣味,隨其
証而製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輕重、緩急、大小、反正逆從之製也。
主治病者為君,佐君者為臣,應臣者為使。用此隨病之所宜,而又贊成方而用之。
君一臣二,奇之製也,君二臣四,偶之製也;君二臣三,奇之製也;君二臣六,偶之製
也。去咽嗌近者奇之,遠者偶之。汗者不奇,下者不偶。補上治上,製之以緩;補下治下,
製之以急。急者氣味濃也,緩者氣味薄也;薄者少服而頻食,濃者多服而頓食。
又當明五氣之郁︰木郁達之,謂吐,令條達也;火郁發之,謂汗,令疏散也;土郁奪之
,謂下,令無壅滯也;金郁泄之,謂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謂製其沖逆也。通此五法
,乃治病之大要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用藥各定分兩
內容:為君者最多,為臣者次之,佐者又次之。藥之于証,所主同者則等分。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用藥酒洗曝干
內容:黃芩、黃連、黃柏、知母,病在頭面及手梢皮膚者,須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騰也。咽
之下、臍之上,須酒洗之。在下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黃須煨,恐寒則損胃氣。至于川
烏、附子須炮,以製毒也。黃柏、知母,下部藥也,久弱之人,須合用之者,酒浸,曝干
,恐寒傷胃氣也。熟地黃,酒洗亦然。當歸,酒浸,曝,發散之意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用藥根梢身例
內容:凡根之在土者,中半以上,氣脈之上行也,以生苗者為根;中半以下,氣脈之下行也,
入土以為梢。病在中焦與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而梢降。大凡藥根有上中下
︰人身半以上,天之陽也,用頭;在中焦用身;在身半以下,地之陰也,用梢。述類象形者
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用丸散藥例
內容:仲景言︰銼如麻豆大,與 咀同意。夫 咀,古之製也。古者無鐵刃,以口咬細,令如
麻豆,為粗藥。煎之,使藥水清,飲于腹中則易升易散也,此所謂 咀也。今人以刀器銼如
麻豆大,此 咀之易成也。若一概為細末,不釐清濁矣。經云︰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
果何謂也?又曰︰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咀之藥,取汁易行經絡也。若治至高之病,
加酒煎。去濕,以生姜;補元氣,以大棗;發散風寒,以蔥白;去膈上痰,以蜜。細末者,
不循經絡,止去胃中及臟腑之積。氣味濃者白湯調,氣味薄者煎之,和渣服。去下部之疾,
其丸極大而光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極小。稠面糊,取其遲化,直至下焦。或
酒、或醋,取其收其散之意也。犯半夏、南星,欲去濕者,以生姜汁。稀糊為丸,取其易化
也;水浸宿,炊餅,又易化;滴水丸,又易化。煉蜜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蠟丸者
,取其難化,而旋旋取效也。大抵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丸者“緩”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藥之舒緩而治之意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升合分兩
內容:古之方劑,錙銖分兩,與今不同。謂如 咀者,即今銼如麻豆大是也。云一升者,即今
之大白盞也。云銖者,六銖為一分,即二錢半也;二十四銖為一兩也;云三兩者,即今之一
兩;云二兩,即今之六錢半也。料例大者,只合三分之一足矣。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君臣佐使法
內容:帝曰︰方製君臣何謂也?岐伯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非上中下三
品之謂也。帝曰︰三品何謂?曰︰所以明善惡之殊貫也。
凡藥之所用者,皆以氣味為主。補瀉在味,隨時換氣。主病者為君,假令治風者,防風
為君;治上焦熱,黃芩為君;治中焦熱,黃連為君;治濕,防己為君;治寒,附子之類為君
。兼見何証,以佐使藥分治之。此製方之要也。《本草》說,上品藥為君,各從其宜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治法綱要
內容:《氣交變論》云︰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複
之。此生長化成收藏之理,氣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矣。失常之理,則天地四時之氣,無
所營運。故動必有靜,勝必有複,乃天地陰陽之道也。假令,高者抑之,非高者固當抑也,
以其本下,而失之太高,故抑之而使下。若本高,何抑之有?假令下者舉之,非下者固當舉
之也,以其本高,而失之太下,
故舉而使之高。若本下,何舉之有?
如仲景治表虛,製桂枝湯方︰桂枝,味辛熱,發散,助陽,體輕,本乎天者親上,故桂
枝為君,芍藥、甘草為佐。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製小建中湯方︰芍藥,味酸寒
,主收,補中,本乎地者親下,故芍藥為君,桂、甘草佐之。一則治表虛,一則治裡虛,各
言其主用也。后之用古方者,觸類而長之,不致差誤矣。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藥味專精
內容:至元庚辰六月,許伯威年五十四,中氣本弱,病傷寒八九日,醫者見其熱甚,以涼藥
下之,又食梨三、四枚,痛傷脾胃,四肢冷,時發昏憒。予診其脈,動而中止,有時自還,
乃結脈也。心亦悸動,吃噫不絕,色變青黃,精神減少,目不欲開,倦臥,惡人語笑,以炙
甘草湯治之。成無己云︰補可去弱。人參、大棗之甘,以補不足之氣;桂枝、生姜之辛,以
益正氣。五臟痿弱,榮衛涸流,濕劑所以潤之。麻仁、阿膠、麥門冬、地黃之甘,潤經益血
,複脈通心是也。加以人參、桂枝,急扶正氣,生地黃減半,恐傷陽氣。銼一、兩劑,服之
不效。予再候之,脈証相對,莫非藥有陳腐者,致不效乎?再市藥之氣味濃者,煎服,其証
減半,再服而安。
凡藥之昆虫草木,產之有地;根葉花實,采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矣;失其時,
則性味不全矣。又況新陳之不同,精粗之不等,倘不擇而用之,其不效者,醫之過也。《
內經》曰︰司歲備物。氣味之精專也,修合之際,宜加謹焉。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湯液煎造
內容:病患服藥,必擇人煎藥。能識煎熬製度,須令親信恭誠至意者煎藥,銚器除油垢、腥穢
。必用新淨甜水為上,量水大小,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數。用紗濾去渣,取清汁服之,無不效
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古人服藥活法
內容:在上不厭頻而少,在下不厭頓而多,少服則滋榮于上,多服則峻補于下。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古人服藥有法
內容:病在心上者,先食而后藥;病在心下者,先藥而后食。病在四肢者,宜飢食而在旦;
病在骨髓者,宜飽食而在夜。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察病輕重
內容:凡欲療病,先察其源,先候其機。五臟未虛,六腑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
效。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存。自非明醫聽聲、察色至于診脈,孰能知未
病之病乎?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五宜
內容: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小麥、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
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
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蓋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
五味。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于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于
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濃。味過于辛,筋脈沮弛,
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
長有天命。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五傷
內容: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則肉胝 而唇揭。
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五走
內容: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
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
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
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
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久
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服藥可慎
內容:熱中、消中,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
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夫熱氣剽悍,藥氣亦然,二氣相遇,恐內傷脾。脾者,
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論藥所主
內容:海藏云︰湯液要藥,最為的當,其余方論所著雜例,比之湯液稍異,何哉?蓋尹、仲
景取其治之長也。其所長者,神農之所注也。何以知之?《本草》云︰一物主十病,取其偏
長為本。又當取潔古《珍珠囊》斷例為準則,其中,藥之所主,不必多言,只一兩句,多則
不過三四句。非務簡也,亦取其所主之偏長,故不為多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天地生物有濃薄堪用不堪用
內容:/r表格一/pt8.bmp/r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臟所宜,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謹候
氣宜,無失病機。其主病何如,言采藥之歲也。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先歲物何也,天地
之專精也,專精之氣,藥物肥濃,又于使用,當其正氣味也。五運主歲,不足則物薄,有余
則物精,非專精則散氣,散氣則物不純。是以質同而異等,形質雖同,力用則異也。氣味有
濃薄,性用有躁靜,治化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r表格二/pt9.bmp/r
/r表格三/pt10.bmp/r
/r表格四/pt11.bmp/r
/r表格五/pt12.bmp/r
/r表格六/pt13.bmp/r
/r表格七/pt14.bmp/r
/r表格八/pt15.bmp/r
/r表格九/pt16.bmp/r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氣味生成流布
內容: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
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于味。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濃者為陰,薄為陰中之陽,濃則泄,薄則通;氣濃者為陽
,薄為陽中之陰,薄則發泄,濃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天食人以五氣
,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
味有所藏,以養五氣,神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七方
內容:大︰君一,臣三,佐九,製之大也。遠而奇偶,製大其服也。大則數少,少則二之。
腎肝位遠,服湯散,不厭頓而多。
小︰君一,臣二,製之小也。近而奇偶,製小其服也。小則數多,多則九之。心肺位近
,服湯散,不厭頻而少。
緩︰補上治上製以緩,緩則氣味薄。治主以緩,緩則治其本。
急︰補下治下製以急,急則氣味濃。治客以急,急則治其標。
奇︰君一臣二,奇之製也;君二臣三,奇之製也。陽數奇。
偶︰君二臣四,偶之製也;君二臣六,偶之製也。陰數偶。
複︰奇之不去,則偶之。是為重方也。

<目錄>卷之二/東垣先生用藥心法
<篇名>十劑
內容:宣︰可以去壅,姜、橘之屬是也。
通︰可以去滯,木通、防己之屬是也。
補︰可以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瀉︰可以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是也。
輕︰可以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
重︰可以去怯,磁石、鐵漿之屬是也。
滑︰可以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屬是也。
澀︰可以去脫,牡蠣、龍骨之屬是也。
燥︰可以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
濕︰可以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屬是也。
只如此體,皆有所屬。凡用藥者,審而詳之,則靡所失矣。陶隱居云︰藥有宣、通、補
、瀉、輕、重、滑、澀、燥、濕。此十劑,今詳之,惟寒、熱二種,何獨見遺,今補二種,
以盡厥旨。
寒︰可以去熱,大黃、朴硝之屬是也。
熱︰可以去寒,附子、官桂之屬是也。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防風
內容:純陽,性溫,味甘、辛。無毒。
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乃二經行經之藥,太陽經本經藥。
《象》云︰治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之仙藥也。誤服,瀉人上焦
元氣。去蘆並釵股用。
《珍》云︰身,去身半以上風邪;梢,去身半以下風邪。
《心》云︰又去濕之仙藥也,風能勝濕爾。
《本草》云︰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痺。煩滿,脅
痛脅風。頭面游風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
東垣云︰防風能製黃 ,黃 得防風,其功愈大。又云︰防風乃卒伍卑賤之職,隨所引
而至,乃風藥末潤劑也。雖與黃 相製,乃相畏而相使者也。
《本草》又云︰得澤瀉、 本,療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禹余糧,療婦人子臟風
。殺附子毒。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升麻
內容:氣平,味苦、甘。微苦,微寒,味薄氣濃,陽中之陰也。無毒。
陽明經本經藥,亦走手陽明經、太陰經。
《象》云︰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經傷風之的藥也。去黑皮及腐爛者用。若補脾胃
,非此為引用不能補。若得蔥白、白芷之類,亦能走手足陽明、太陰。
《心》云︰發散本經風邪,元氣不足者,用此于陰中升陽氣上行。
《珍》云︰脾痺,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氣,邪氣,蠱毒入口皆吐出,中惡
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東垣云︰升麻入足陽明,若初病太陽証便服升麻、葛根,發出陽明經汗,或失之過,陽
明經燥,太陽經不可解,必傳陽明矣。投湯不當,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朱氏云︰瘀血入裡,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黃湯,乃陽明經聖藥也。如無犀角,以升麻
代之。升麻、犀角,性味相遠,不同,何以代之?蓋以升麻止是引地黃及余藥,同入陽明耳

仲景云︰太陽病,若發汗,若利小便,重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屬陽明。其害不可
勝言。又云︰太陽幾幾,無汗者,葛根湯發之。若幾幾自汗者,表虛也,不宜用此。朱氏用
升麻者,以表實無汗也。
《訣》云︰主肺痿咳唾膿血,能發浮汗。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羌活
內容:氣微溫,味苦、甘,平;苦、辛,氣味俱輕,陽也。無毒。
足太陽經、厥陰經藥,太陽經本經藥也。
《象》云︰治肢節痛,利諸節,手足太陽經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
關節。去黑皮並腐爛者用。
《心》云︰去溫,濕風。
《珍》云︰骨節痛,非此不能除。
《液》云︰君藥也,非無為之主,乃卻亂反正之主。太陽經頭痛,肢節痛,一身盡痛,
非此不治。又云︰羌治,足太陽、厥陰、少陰藥也。與獨活不分二種,后人用羌活,多用鞭
節者;用獨活,多用鬼眼者。羌活則氣雄,獨活則氣細,故雄者入足太陽,細者入足少陰也
。又錢氏瀉青丸用此,壬乙同歸一治也。或問︰治頭痛者何?答曰︰巨陽從頭走足,惟厥
陰與督脈會于巔,逆而上行,諸陽不得下,故令頭痛也。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獨活
內容:氣味與羌活同。無毒。氣濃味薄,升也,苦辛。足少陰腎經行經之藥。
《本草》云︰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賁豚癇 ,女子疝瘕。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
久新者。
《液》云︰獨活細而低,治足少陰伏風,而不治太陽。故兩足寒濕痺,不能動止,非此
不能治。
《象》云︰若與細辛同用,治少陰經頭痛。一名獨搖草,得風不搖,無風自搖。去皮淨
用。
《心》云︰治風須用,又能燥濕。經云︰風能勝濕。
《珍》云︰頭眩目暈,非此不能除。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柴胡
內容:氣平,味微苦,微寒。氣味俱輕,陽也,升也,純陽,無毒。
少陽經、厥陰經行
《象》云︰除虛勞寒熱,解肌熱,去早晨潮熱,婦人產前后必用之藥。善除本經頭痛,
非他藥能止。治心下痞,胸膈痛。去蘆用。
《心》云︰少陽經分之藥,引胃氣上升,苦寒以發表熱。
《珍》云︰去往來寒熱,膽癉,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除傷寒心下煩
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氣,五臟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痺拘攣。亦可作浴湯。久服
輕身、明目、益精。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入足少陽,主東方分也。在經主
氣,在臟主血。証前行則惡
熱,卻退則惡寒,雖氣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經。若佐以三棱、廣術、巴豆之類,故能
消堅積,是主血也。婦人經
水適來適斷,傷寒雜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湯主之,加以四物之類,並秦艽、牡丹皮輩,同為
調經之劑。
《衍義》云︰柴胡,《本經》並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凡此誤世甚多
。嘗原病勞,有一種真臟虛損,複受邪熱,因虛而致勞,故曰︰勞者,牢也,須當斟酌用之
。如《經驗方》治勞熱,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
《日華子》云︰味甘,補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
若此等病,苟無實熱,醫者取而用之,不亡何待。注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蓋后世所誤無
窮也。苟有明哲之士,自可處製,中下之士,不肯考究,枉致淪沒,可不謹哉,可不戒哉。
如張仲景治寒熱往來如瘧,用柴胡,正合其宜。
《圖經》云︰治傷寒有大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柴胡加芒硝等湯,故后人治傷寒
熱,此為最要之藥。
東垣云︰能引清氣而行陽道,傷寒外諸藥所加,有熱則加之,無熱則不加。又能引胃氣
上行,升騰而行春令是也,欲其如此,又何加之。
海藏云︰能去臟腑內外俱乏,既能引清氣上行而順陽道,又入足少陽,
蓋以少陽之氣,初出地之皮為嫩陽,故以少陽當之。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葛根
內容:氣平,味甘。無毒。
陽明經引經藥,足陽明經行經的藥。
《象》云︰治脾虛而渴,除胃熱,解酒毒,通行足陽明經之藥,去皮用。
《心》云︰止渴升陽。
《珍》云︰益陽生津,勿多用,恐傷胃氣。虛渴者,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痺,起陰氣,解諸毒,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
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寒,治消渴,傷寒壯熱。花,主消酒
。粉,味甘,大寒,主壓丹石,去煩熱,利大小便,止渴。小兒熱禿,以葛根浸、搗汁飲
之,良。
東垣云︰葛根甘平,溫,世人初病太陽証,便服葛根升麻湯,非也。
朱奉議云︰頭痛如欲破者,連須蔥白湯飲之,又不已者,葛根蔥白湯。
易老云︰用此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即太陽藥也。故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
內加麻黃、葛根也。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知葛根非太陽藥,即陽明藥。
《食療》云︰葛根蒸食之消毒,其粉亦甚妙。其粉以水調三合,能解鴆毒。
《衍義》云︰治中熱酒渴病,多食行小便,亦能使人利。病酒及渴者,得之甚良。
易老又云︰太陽初病未入陽明,頭痛者,不可便服葛根發之;若服之,是引賊破家也。
若頭顱痛者,可服之。葛根湯,陽明自中風之仙藥也。
《本草》又云︰殺野葛、巴豆百藥毒。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威靈仙
內容:氣溫,味苦、甘,純陽。
《象》云︰主諸風濕冷,通五臟,去腹內瘕滯,腰膝冷痛,及治傷損。鐵腳者佳。去蘆
用。
《心》云︰去大腸之風。
《本草》云︰忌茗。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細辛
內容:氣溫,味大辛,純陽。性溫,氣濃于味,陽也。無毒。
少陰經藥,手少陰引經之藥。
《象》云︰治少陰頭痛如神,當少用之。獨活為使,為主用。去頭蘆並葉。華州者佳。
《珍》云︰主少陰經頭痛。
《心》云︰主諸項頭痛,諸風通用之。味辛熱,溫陰經,散水寒以去內寒。
《本草》云︰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痺痛,死肌,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
,開胸中,除喉痺, 鼻,風癇癲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臟,益肝膽,通精氣
。久服明目,利九竅。
東垣云︰治邪在裡之表,故仲景少陰証,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也。
易老云︰治少陰頭痛。太陽則羌活,少陰則細辛,陽明則白芷,厥陰則川芎、吳茱萸,
少陽則柴胡。用者隨經不可差。細辛香味俱緩,故入少陰,與獨活頗相類。
《本草》又云︰曾青、棗根為之使,得當歸、芍藥、白芷、川芎、牡丹、 本、甘草,
共療婦人。得決明、鯉魚膽汁、青羊肝,共療目痛。惡野狼毒、山茱萸、黃 ,畏硝石、滑石
,反藜蘆。
《衍義》云︰治頭面風痛,不可缺也。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白芷
內容:氣溫,味大辛,純陽。無毒。氣味俱輕,陽也。
陽明經引經藥,手陽明經本經藥。行足陽明經,于升麻湯四味內加之。
《象》云︰治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解利藥也。以四味升麻湯主之。
《珍》云︰長肌肉,散陽明之風。
《心》云︰治風通用,去肺經風熱。
《本草》云︰主女子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
療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痒。
《日華子》云︰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一切瘡疥,排膿止痛生肌,
去面 疵瘢,明目。其氣芳香,治正陽陽明頭痛。與辛夷、細辛同用,治鼻病。內托,用此
長肌肉,則陽明可知矣。又云︰當歸為之使,惡旋複花。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川芎
內容:氣溫,味辛,純陽。無毒。
入手足厥陰經,少陽經本經藥。
《象》云︰補血,治血虛頭痛之聖藥,妊婦胎不動數月,加當歸,二味各二錢,水二盞
,煎至一半,服。神效。
《珍》云︰散肝經之風,貫芎治少陽經苦頭痛。
《心》云︰治少陽頭痛及治風通用。
《本草》云︰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痺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
無子,除腦中冷痛,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
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除內寒。
《日華子》云︰能除鼻洪、吐血及溺血,破症結宿血,養新血。
易老云︰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湯所皆用也。入手足厥陰經。
《衍義》云︰頭面風不可缺也,然須以他藥佐之,若單服久服,則走散真氣,即使他藥
佐之,亦不可久服,中病即便已。
東垣云︰頭痛甚者,加蔓荊子;頂與腦痛,加川芎;若頭痛者,加 本;諸經若頭痛,
加細辛。若有熱者,不能治。別有青空之劑,為緣諸經頭痛,須用四味。
《本草》又云︰白芷為之使,畏黃連。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麻黃
內容:氣溫,味苦,而甘辛,氣味俱薄,陽也,升也。甘熱,純陽。無毒。
手太陰之劑,入足太陽經,走手少陰經,陽明經藥。
《象》云︰發太陽、少陰經汗。去節,煮三二沸,去上沫。不則,令人心煩悶。
《心》云︰陽明經藥,去表上之寒邪。甘熱,去節,解少陰寒,散表寒、發浮熱也。
《珍》云︰去榮中寒。
《本草》云︰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
症堅積聚。
《液》云︰入足太陽、手少陰,能泄衛實發汗,及傷寒無汗,咳嗽。根、節能止汗。夫
麻黃,治衛實之藥,桂枝,治衛虛之藥,桂枝、麻黃雖為太陽經藥,其實榮衛藥也。以其
在太陽地分,故曰太陽也。本病者即榮衛,肺主衛,心主榮為血,乃肺、心所主,故麻黃為
手太陰之劑,桂枝為手少陰之劑。故傷風、傷寒而嗽者,用麻黃、桂枝,即湯液之源也。
《藥性論》云︰君。味甘平,治瘟疫。
《本草》又云︰厚朴為之使,惡辛夷、石葦。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湯液本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本
內容:氣溫,味大辛、苦,微溫;氣濃味薄,陽也,升也,純陽。無毒。
太陽經本經藥。
《象》云︰太陽經風藥,治寒邪結郁于本經。治頭痛、腦痛;大寒犯腦,令人腦痛,齒
亦痛。
《心》云︰專治太陽頭痛,其氣雄壯。
《珍》云︰治巔頂痛。
《本草》云︰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風頭痛,長肌膚,悅顏色,辟霧露
,潤澤,療風邪 曳,金瘡,可作沐藥、面脂。實,主流風四肢。惡 茹。此與木香,同治
霧露之氣;與白芷,同作面脂藥治療。
仲景云︰清明以前,立秋以后,凡中霧露之氣,皆為傷寒。又云清邪中于上焦,皆霧露
之氣,神術、白朮湯內加木香、 本,擇其可而用之。此既治風,又治濕,亦各從其類也。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桔梗
內容:氣微溫,味辛、苦,陽中之陽。味濃,氣輕,陽中之陰也。有小毒。
入足少陰經,入手太陰肺經藥。
《象》云︰治咽喉痛,利肺氣。去蘆,米泔浸一宿,焙干用。
《珍》云︰陽中之陰,謂之“舟楫”,諸藥有此一味,不能下沉。治鼻塞。
《心》云︰利咽嗌胸膈之氣。以其色白,故屬肺。辛、甘,微溫,治寒嘔,若咽中痛,
桔梗能散之也。
《本草》云︰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
寒熱風痺,溫中消谷,療咽喉痛,下蠱毒。
易老云︰與國老並行,同為舟楫之劑。如將軍苦泄峻下之藥,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成功
,非此辛甘不居,譬如鐵石入江,非舟楫不載,故用辛甘之劑以升之也。
《衍義》云︰治肺熱氣奔促,咳逆,肺癰排膿。
《本草》又云︰節皮為之使。得牡蠣、遠志,療恚怒;得硝石、石膏,療傷寒。畏白芨
、龍眼、龍膽。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鼠粘子
內容:氣平,味辛,辛溫。
《象》云︰主風毒腫,利咽膈。吞一枚,可出癰疽瘡頭。
《珍》云︰潤肺散氣。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秦艽
內容:氣微溫,味苦、辛,陰中微陽。
手陽明經藥。
《象》云︰主寒熱邪氣,風濕痺,下水,利小便。治黃病骨蒸。治口禁及腸風瀉血。
去蘆用。
《珍》云︰去手陽明經下牙痛,口瘡毒,去本經風濕。
《本草》云︰菖蒲為之使。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天麻
內容:氣平,味苦。無毒。
《象》云︰治頭風。
《本草》云︰主諸風濕痺,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其苗名定風草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黑附子
內容:氣熱,味大辛,純陽。辛、甘,溫,大熱。有大毒。通行諸經引用藥。
入手少陽經三焦、命門之劑。
《象》云︰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腎中寒甚,白朮為佐,名術附湯,除寒濕之聖藥也,濕
藥中少加之,通行諸經引用藥也。治經閉。慢火炮。
《珍》云︰治脾濕腎寒。
《本草》云︰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濕 拘攣,膝
痛腳疼,冷弱不能行步,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利赤白,堅肌骨,強陰,墮胎
,為百藥之長。
《液》云︰入手少陽三焦、命門之劑,浮中沉無所不至。附子味辛大熱,為陽中之陽,
故行而不止,非若乾薑止而不行也。非身表涼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如用之者,以其治四
逆也。
《本草》又云︰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黑豆、甘草、黃 、人參。冬月采為附
子,春月采為烏頭。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烏頭
內容:氣熱,味大辛,辛、甘,大熱。有大毒。行諸經。
《象》云︰治風痺血痺,半身不遂,行經藥也。慢火炮拆,去皮用。
《本草》云︰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痺,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消胸上痰
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墮胎。其汁煎之
,名射罔,殺禽獸。
《液》云︰烏、附、天雄、側子之屬,皆水浸炮裂,去皮臍用之。多有外黃裡白。劣性
尚在,莫若乘熱切作片子,
再炒,令表裡皆黃,內外一色,劣性皆去,卻為良也。世人罕如此製之。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縮砂
內容:氣溫,味辛。無毒。
入手足太陰經、陽明經、太陽經、足少陰經。
《象》云︰治脾胃氣結滯不散,主勞虛冷瀉,心腹痛,下氣,消食。
《本草》云︰治虛勞冷瀉,宿食不消,赤白泄利,腹中虛痛,下氣。
《液》云︰與白檀、豆蔻為使,則入肺;與人參、益智為使,則入脾;與黃柏、茯苓為
使,則入腎;與赤、白石脂為使,則入大小腸。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蓽澄茄
內容:氣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下氣消食,皮膚風,心腹間氣脹,令人能食。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蓽撥
內容:氣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溫中下氣,補腰腳,殺腥氣,消食,除胃冷、陰疝、 癖。
《衍義》云︰走腸胃中冷氣,嘔吐,心腹滿痛,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香附子
內容:氣微寒,味甘,陽中之陰。無毒。
《本草》云︰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氣、長須眉。后世人用治崩漏,本草不言
治崩漏。
《圖經》云︰膀胱、兩脅氣妨,常日憂愁不樂,飲食不多,皮膚瘙痒癮疹,日漸瘦損,
心忪少氣。以是知益氣,血中之氣藥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氣而止血也。又能逐去凝血,
是推陳也。與巴豆同治泄瀉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
《珍》云︰快氣。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草豆蔻
內容:氣熱,味大辛,陽也。辛溫。無毒。
入足太陰經、陽明經。
《象》云︰治風寒客邪在胃口之上,善去脾胃客寒,心與胃痛。面包煨熟,去面用。
《珍》云︰益脾胃,去寒。
《本草》云︰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下氣,脹滿短氣,消酒進食,止霍亂
,治一切冷氣,調中補胃健脾,亦能消食。
《衍義》云︰性溫,而調散冷氣力甚速。虛弱不能飲食,宜此與木瓜、烏梅、縮砂、益
智、曲、 、鹽、炒姜也。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白豆蔻
內容:氣熱,味大辛,味薄氣濃,陽也。辛,大溫。無毒。
入手太陰經。
《珍》云︰主積冷氣,散肺中滯氣,寬膈,止吐逆,治反胃,消谷下氣進食,去皮用。
《心》云︰專入肺經,去白睛翳膜。紅者,不宜多用。
《本草》云︰主積聚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液》云︰入手太陰,別有清高之氣,上焦元氣不足,以此補之。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延胡索
內容:氣溫,味辛。苦、辛,溫。無毒。
入手足太陰經。
《象》云︰破血治氣,月水不調,小腹痛,暖腰膝,破症瘕。碎用。
《液》云︰治心氣痛、小腹痛,有神。主破血,產后諸疾,因血為病者。婦人月水不調
,腹中結塊,崩漏淋露,暴血上行,因損下血。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茴香
內容:氣平,味辛。無毒。
入手足少陰經,太陽經藥。《象》云︰破一切臭氣,調中止嘔下食。炒黃色,碎用。
《本草》云︰主諸 、霍亂及蛇傷。又能治腎勞, 疝氣,開胃下食。又治膀胱陰痛,
香港腳,少腹痛不可忍。
《液》云︰茴香本治膀胱藥,以其先丙,故云小腸也,能潤丙燥。以其先戊,故從丙至
壬。又手足少陰二藥,以開上下經之通道,所以壬與丙交也。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紅藍花
內容:氣溫,味辛。辛而甘溫苦,陰中之陽。無毒。
《象》云︰治產后口噤血暈,腹內惡血不盡,絞痛。破留血,神效。搓碎用。
《心》云︰和血,與當歸同用。
《珍》云︰入心養血。謂苦為陰中之陽,故入心。
《本草》云︰主產后血暈,胎死腹中,並酒煮服。亦主蠱毒下血。其苗,生搗敷游腫。
其子,吞數粒,主天行瘡子不出。其胭脂,主小兒 耳,滴耳中。仲景治六十二種風,兼腹
中血氣刺痛,用紅花一大兩,分為四分,酒一大升,煎強半,頓服之。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良姜
內容:氣熱,味辛,純陽。
《本草》云︰治胃中冷逆,霍亂腹痛,反胃嘔食,轉筋瀉痢。下氣,消宿食。
《心》云︰健脾胃。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黃
內容:氣溫,味甘,純陽。甘,微溫,性平。無毒。入手少陽經、足太陰經,足少陰、
命門之劑。
《象》云︰治虛勞自汗,補肺氣,入皮毛,瀉肺中火。如脈弦自汗,脾胃虛弱,瘡瘍
血脈不行,內托,陰証瘡瘍必用之。去蘆用。
《珍》云︰益胃氣,去肌熱,諸痛必用之。
《心》云︰補五臟諸虛不足,而瀉陰火、去虛熱,無汗則發之,有汗則止之。
《本草》云︰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 ,補虛;小兒百病,婦人
子臟風邪氣,逐五臟間惡血,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腹痛泄痢。益氣,利陰氣。
有白水 、赤水 、木 ,功用皆同。惟木 莖短而理橫,折之如綿,皮黃褐色,肉中
白色,謂之綿黃 。其堅脆而味苦者,乃苜蓿根也。又云,破症癖,腸風血崩,帶下,赤白
痢,及產前、后一切病,月候不調,消渴痰嗽。又治頭風熱毒,目赤,骨蒸。生蜀郡山谷、
白水、漢中,今河東陝西州郡多有之。 與桂同功,特味稍異,比桂但甘平,不辛熱耳。世
人以苜蓿根代之,呼為土黃 ,但味苦,能令人瘦,特味甘者能令人肥也。頗能亂真,用者
宜審。治氣虛盜汗並自汗,即皮表之藥;又治膚痛,則表藥可知;又治咯血,柔脾胃,是為
中州藥也;又治傷寒、尺脈不至,又補腎臟元氣,為裡藥。是上、中、下、內、外三焦之藥

今《本草》、《圖經》只言河東者,沁州綿上是也,故謂之綿 。味甘如蜜,兼體骨柔
軟如綿,世以為如綿,非也。別說云,黃 本出綿上為良,故《圖經》所繪者,憲水者也,
與綿上相鄰,蓋以地產為“綿”。
若以柔韌為“綿”,則偽者亦柔。但以干脆甘苦為別耳。
東垣云︰黃 、人參、甘草三味,退熱之聖藥也。《靈樞》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
膚,肥腠理而司開闔。黃
既補三焦、實衛氣,與桂同,特益氣異耳。亦在佐使。桂則通血也,能破血而實衛氣,通
內而實外者歟。桂以血言,
一作色求,則 為實氣也。惡鱉甲。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蒼朮
內容:氣溫,味甘。
入足陽明、太陰經。
《象》云︰主治同白朮,若除上濕、發汗,功最大;若補中焦、除濕,力小,如白朮也
。《衍義》云︰其長如大拇指,肥實,皮色褐,氣味辛烈,須米泔浸洗,再換泔浸二日,
去上粗皮。
東垣云︰入足陽明、太陰,能健胃安脾。
《本草》但言︰術,不分蒼、白。其蒼朮別有雄壯之氣,以其經泔浸、火炒,故能出汗
,與白朮止汗特異,用者不可以此代彼。
海藏云︰蒼、白有止、發之異,其余主治,並見《圖經》。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白朮
內容:氣溫,味甘。苦而甘、溫,味濃氣薄,陰中陽也。無毒。
入手太陽、少陰經,足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四經。
《象》云︰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除胃中熱,去諸經之濕,理胃。
潔古云︰溫中去濕,除熱,降胃氣,蒼朮亦同,但味頗濃耳。下行則用之,甘溫補陽,
健脾逐水,寒淫所勝,緩脾生津去濕,渴者用之。
《本草》︰在術條下,無蒼、白之名。近多用白朮治皮間風,止汗消痞,補胃和中,利
腰臍間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臍。在氣主氣,在血主血。
潔古又云︰非白朮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除濕利水道,如何是益津液。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當歸
內容:氣溫,味辛甘而大溫,氣味俱輕,陽也。甘辛,陽中微陰。無毒。
入手少陰經,足太陰經、厥陰經。
《象》云︰和血補血,尾破血,身和血。先水洗去土,酒製過,或火干、日干入藥,血
病須用。去蘆用。
《心》云︰治血通用。能除血刺痛,以甘故能和血,辛溫以潤內寒,當歸之苦以助心散
寒。《珍》云︰頭,止血;身,和血;梢,破血。治上,酒浸;治外,酒洗。糖色,嚼之大
辛,可能潰堅。與菖蒲、海藻相反。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汁
飲之。溫中止痛及腰痛,
除客血內塞,中風 ,汗不出。濕痺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
生肌肉。氣血昏亂,服之即定。有各歸氣血之功,故名當歸。
雷公云︰得酒浸過,良。若要破血,即使頭節硬實處;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時
用,不如不使。
易老云︰用頭,則破血;用尾,則止血;若全用,則一破一止,則和血也。入手少陰,
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頭能破血,身能養血,
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
如不使。若全用,在參、 皆能補血;在牽牛、大黃皆能破血,佐
使定分,用者當知。從桂、附、茱萸則熱;從大黃、芒硝則寒。諸經頭痛,俱在細辛條下。
惟酒蒸當歸,又治頭痛,以其諸頭痛皆屬木,故以血藥主之。
《藥性論》云︰臣。畏生姜,惡濕面。
《經》云︰當歸主咳逆上氣。當歸血藥,如何治胸中氣。
《藥性論》云︰補女子諸不足。此說盡當歸之用矣。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芍藥
內容:氣微寒,味酸而苦。氣薄味濃,陰也,降也。陰中之陽。有小毒。
入手、足太陰經。
《象》云︰補中焦之藥,得炙甘草為佐,治腹中痛。夏月腹痛少加黃芩,如惡寒腹痛,
加肉桂一錢,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錢半,此仲景神方也。如冬月大寒腹痛,加桂二錢半,
水二盞,煎一半。去皮用。
《心》云︰脾經之藥,收陰氣,能除腹痛,酸以收之,扶陽而收陰氣,泄邪氣,扶陰。
與生姜同用,溫經散濕通塞,利腹中痛,胃氣不通,肺燥氣熱。酸收甘緩,下利必用之藥。
《珍》云︰白補、赤散,瀉肝、補脾胃。酒浸,行經,止中部腹痛。
《本草》云︰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通順血
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
《衍義》云︰芍藥,全用根,其品亦多。須用花紅而單葉者,山中者佳,花葉多則根虛
。然其根多赤色,其味澀。有色白粗肥者,亦好,余如經。然血虛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
︰減芍藥以避中寒。誠不可忽。今見花赤者,為赤芍藥;花白者,為白芍藥。俗云白補而赤
瀉。
東垣云︰但澀者為上。或問︰古今方論中多以澀為收,今《本經》有利小便一句者,何
也?東垣云︰芍藥能停諸濕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本非通行之藥,所當知之。又問︰有緩
中一句,何謂緩中?東垣云︰損其肝者緩其中。又問當用何藥以治之?東垣云︰當用四物湯,
以其內有芍藥故也。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氣血。入手、足太陰經。大抵酸
澀者為上,為收斂停濕之劑,故主手、足太陰經。收降之體,故又能至血海而入于九地之下
,后至厥陰經也。后人用赤瀉白補者,以其色在西方故補,色在南方故泄也。
《本草》云︰能利小便。非能利之也,以其腎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陰滋濕,故小便
得通也。
《難經》云︰損其肝者緩其中。即調血也。沒藥、烏藥、雷丸為之使。
《本草》又云︰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薊。反藜蘆。
《液》云︰腹中虛痛,脾經也,非芍藥不除。補津液停濕之劑。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熟地黃
內容:氣寒,味苦,陰中之陽。甘,微苦,味濃氣薄,陰中陽也。無毒。
入手足少陰
《象》云︰酒洒,蒸如烏金,假酒力則微溫,大補,血衰者須用之。善黑須發。忌蘿卜

《珍》云︰若治外、治上,酒製。
《心》云︰生則性大寒而涼血,熟則性寒而消腎。
《本草》云︰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
痺;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飽力
斷絕,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生者,尤良。得清酒、麥門冬,尤良。
惡貝母。畏蕪荑。
東垣云︰生地黃,治手足心熱,及心熱。入手足少陰、手足厥陰,能益腎水而治血,脈
洪實者,宜此;若脈虛,則
宜熟地黃。地黃假火力蒸九數,故能補腎中元氣。仲景製八味丸,
以熟地黃為諸藥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湯液四物以治藏血之臟,亦以干熟地黃為君者,癸
乙同歸一治也。蒸搗不可犯鐵,若犯鐵,令人消腎。
陳藏器云︰蒸干即溫補,生干即平宣。
《機要》云︰熟地黃,臍下發痛者,腎經也,非地黃不能除。補腎益陰之劑,二宜丸加
當歸為補髓。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生地黃
內容:氣寒,味苦,陰中之陽。甘、苦,大寒。無毒。
入手太陽經、少陰經之劑。
《象》云︰涼血補血,補腎水真陰不足。此藥大寒,宜斟酌用之,恐損胃氣。
《珍》云︰生血涼血。
《本草》云︰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后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
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搗飲之。
《液》云︰手少陰,又為手太陽之劑,故錢氏瀉丙與木通同用,以導赤也。諸經之血熱
與他藥相隨,亦能治之,溺血便血亦治之,入四散例。
《心》云︰苦甘,陰中微陽,酒浸上行、外行。生血,涼血去熱。惡貝母,畏蕪荑。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山藥
內容:氣溫,味甘平。無毒。
手太陰經藥。
《本草》云︰主補中益氣,除熱強陰。主頭面游風,風頭眼眩。下氣,充五臟,長肌肉
,久服耳目聰明,輕身耐老,延年不飢。手太陰藥,潤皮毛燥,涼而能補,與二門冬、紫芝
為之使,惡甘遂。
東垣云︰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藥,以其涼而能補也。亦治皮膚干燥,以此物潤之。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麻仁
內容:味甘、平。無毒。
入足太陰經,手陽明經。
《本草》云︰主補中益氣,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複血脈,乳婦產后余疾
。長發,可為沐藥。久服肥健不老。
《液》云︰入足太陰、手陽明。汗多、冒熱、便難,三者皆燥濕而亡津液,故曰脾約。
約者,約束之義,《內經》謂︰燥者潤之,故仲景以麻仁潤足太陰之燥及通腸也。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薏苡仁
內容:氣微寒,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痺,下氣。除筋骨邪氣不仁,利腸胃,消
水腫,令人能食,久服,輕身益氣。其根能下三虫。仲景治風濕燥痛,日晡所劇者,與麻黃
杏子薏苡仁湯。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甘草
內容:氣平,味甘,陽也。無毒。
入足厥陰經、太陰經、少陰經。
《象》云︰生用大瀉熱火,炙之則溫,能補上焦、中焦、下焦元氣,和諸藥,相協而不
爭,性緩,善解諸急,故名國老。去皮用。甘草梢子生用為君,去莖中痛,或加苦楝、酒煮
玄胡索為主,尤妙。
《心》云︰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經曰︰甘以緩之。陽不足,補之以甘,
中滿禁用。寒熱皆用,調和藥性,使不相悖,炙之散表寒,除邪熱,去咽痛,除熱,緩正氣
,緩陰血,潤肌。
《珍》云︰養血補胃,梢子去腎中之痛。胸中積熱,非梢子不能除。
《本草》云︰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 ,解毒,溫中下氣
。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
,一千二百種草,故名國老。
《藥性論》云︰君。忌豬肉。
《內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以補脾,能緩之也,故湯液用此以建中。
又曰︰甘者令人中滿。又曰︰中滿者勿食甘。即知非中滿藥也。甘入脾,歸其所喜攻也。
或問︰附子理中、調胃承氣皆用甘草者,如何是調和之意?答曰︰附子理中用甘草,恐
其僭上也;調胃承氣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藥用之非和也,皆緩也。小柴胡有柴胡、黃芩
之寒,人參、半夏之溫,其中用甘草者,則有調和之意。中不滿而用甘,為之補,中滿者用
甘,為之泄,此升降浮沉也。鳳髓丹之甘,緩腎濕而生元氣,亦甘補之意也。經云︰以甘補
之,以甘瀉之,以甘緩之。《本草》謂︰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名為國老,雖非
君而為君所宗,所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于此可見調和之意。夫五味之用,苦直行而
泄,辛橫行而散,酸束而收斂,咸止而軟堅,甘上行而發,如何《本草》言下氣?蓋甘之味
,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內可外,有和有緩,有補有瀉,居中之道盡矣。入足厥陰、太
陰、少陰,能治肺痿之膿血而作吐劑,能消五發之瘡疽。每用水三碗,慢火熬至半碗,去渣
服之。消瘡與黃 同功,黃 亦能消諸腫毒瘡疽。修治之法與甘草同。
《本草》又云︰術、干漆、苦參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白前
內容:氣微溫,味甘,微寒。無毒。
《本草》云︰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狀似白薇、牛膝輩。
《衍義》云︰白前保定肺氣,治嗽多用,白而長于細辛,但粗而脆,不似細辛之柔。若
以溫藥相佐使則尤佳。仲景用。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白薇
內容:氣大寒,味苦、咸,平。無毒。
《本草》云︰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發
作有時。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近道處處有之,狀似牛膝、白前而短小。療
驚邪風狂 病。
《液》云︰局方中多有用之治婦人,以《本經》療傷中、下淋露故也。
《本草》又云︰惡黃 、大黃、大戟、乾薑、干漆、山茱萸、大棗。

<目錄>卷之三/草部
<篇名>前胡
內容:氣微寒,味苦。無毒。
《本草》云︰主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
陳致新,明目益精。半夏為使。惡皂莢,畏藜蘆。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木香
內容:氣熱,味辛、苦,純陽。味濃于氣,陰中陽也。無毒。
《象》云︰除肺中滯氣,若治中、下焦氣結滯,須用檳榔為使。
《珍》云︰治腹中氣不轉運,和胃氣。
《心》云︰散滯氣,調諸氣。
《本草》云︰治邪風,辟毒疫瘟鬼,強志,主淋露,療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
毒,瘟瘧蠱毒,行藥之精。
《本經》云︰主氣劣、氣不足,補也;通壅氣、導一切氣,破也。安胎、健脾胃,補也
;除 癖塊,破也。與本條補破不同,何也?易老以為破氣之劑,不言補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知母
內容:氣寒,味大辛。苦寒,味濃,陰也,降也。苦,陰中微陽。無毒。
入足陽明經,手太陰、腎經本藥。
《象》云︰瀉足陽明經火熱,補益腎水膀胱之寒。去皮用。
《心》云︰瀉腎中火,苦寒,涼心去熱。
《珍》云︰涼腎,腎經本藥,上頸行經,皆須用酒炒。
《本草》云︰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療傷寒,久瘧煩
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多服,令人泄。
東垣云︰入足陽明、手太陰,味苦,寒潤。治有汗骨蒸,腎經氣勞,瀉心。仲景用此為
白虎湯,治不得眠者,煩躁也。煩者,肺也;躁者,腎也。以石膏為君主,佐以知母之苦寒
,以清腎之源。緩以甘草、粳米之甘,而使不速下也。經云︰胸中有寒者,瓜蒂散吐之。又
云︰表熱裡寒者,白虎湯主之。瓜蒂、知母味皆苦寒,而治胸中寒及裡寒,何也?答曰︰成
無己注云︰即傷寒寒邪之毒為熱病也。讀者要逆識之,如《論語》言︰亂臣十人,書言唯以
亂民,其能而亂四方。亂,皆治也,乃治亂者也,故云亂民,亂四方也。仲景所言“寒”之
一字,舉其初而言之,熱病在其中矣。若以“寒”為寒冷之寒,無複用苦寒之劑。兼言白虎
証“脈尺寸俱長”,則熱可知矣。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湯液本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貝母
內容:氣平,微寒,味辛、苦。無毒。
《本草》云︰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痺,乳難,金瘡,風痙。療腹中結實
,心下滿,洗洗惡風寒,目眩項直,咳嗽上氣。止煩渴,出汗,安五臟,利骨髓。
仲景︰寒實結胸,外無熱証者,三物小陷胸湯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內有貝母也。別說
,貝母能散胸中郁結之氣,殊有功。
《本草》又云︰厚朴、白薇為之使,惡桃花,畏秦艽、 石、莽草,反烏頭。
海藏祖方,下乳三母散︰牡蠣、知母、貝母三物為細末,豬蹄湯調下。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黃芩
內容:氣寒,味微苦,苦而甘。微寒,味薄氣濃,陽中陰也。陰中微陽,大寒。無毒。
入手太陰經之劑。
《象》云︰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赤腫,瘀肉壅盛,必用之藥。泄肺受火邪上逆于
膈上。補膀胱之寒不足,乃
滋其化源也。
《心》云︰瀉肺中之火。
潔古云︰利胸中氣,消膈上痰。性苦寒,下痢膿血稠黏,腹疼后重,身熱,久不可者。
與芍藥、甘草同用。
《珍》云︰除陽有余,涼心去熱,通寒格。陰中微陽,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非此不
能除。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本草》云︰主諸熱黃膽,腸 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傷,療痰熱,胃中
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東垣云︰味苦而薄,中枯而飄,故能瀉肺火而解肌熱,手太陰劑也。細實而中不空者,
治下部妙。
陶隱居云︰色深堅實者好。又治奔豚、臍下熱痛。飄與實,高下之分,與枳實、枳殼
同例。黃芩,其子主腸 膿血。
《本草》又云︰得厚朴、黃連,治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黃 、
白蘞、赤小豆,療鼠 。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黎蘆。
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
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亦主妊娠,安胎散內多用黃芩,今醫家常用有效者,因
著之。《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減三黃丸,療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
下、手足寒熱者。久服之,得行及奔馬。甚驗。
陶隱居云︰黃芩,圓者名子芩,仲景治雜病方多用之。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黃連
內容:氣寒,味苦。味濃氣薄,陰中陽也,升也。無毒。
入手少陰經。
《象》云︰瀉心火,除脾胃中濕熱,治煩躁惡心,郁熱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滿必用藥
也。仲景治九種心下痞,
五等瀉心湯皆用之
《心》云︰瀉心經之火,眼暴赤腫,及諸瘡,須用之。苦寒者主陽有余,苦以除之。安蛔,
通寒格,療下焦虛,堅
腎。
《珍》云︰酒炒上行,酒浸行上頭。
《本草》云︰主熱氣,目痛 傷泣出,明目。腸 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五臟冷熱
,久下泄 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調胃濃腸,益膽,療口瘡。久服令人不忘。
《液》云︰入手少陰,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瀉心其實瀉脾也,為子能令母實,
實則瀉其子。治血,防風為上使,黃連為中使,地榆為下使。
海藏祖方,令終身不發斑瘡,煎黃連一口,兒生未出聲時,灌之,大應。已出聲灌之,
斑雖發,亦輕。古方以黃連為治痢之最。
《衍義》云︰治痢有微血,不可執以黃連。為苦燥劑,虛者多致危困,實者宜用之。
《本草》又云︰龍骨、理石、黃芩為之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蘚皮。畏款冬花。
勝烏頭,解巴豆毒。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大黃
內容:氣寒。味苦,大寒。味極濃,陰也,降也。無毒。
入手足陽明經。酒浸,入太陽
《象》云︰性走而不守,瀉諸實熱不通,下大便,滌蕩腸胃間熱,專治不大便。
《心》云︰滌蕩實熱。
《珍》云︰熱淫于內,以苦泄之。酒浸入太陽經,酒洗入陽明經,余經不用酒。
《本草》云︰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
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
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
《液》云︰味苦、寒,陰中之陰藥。泄漏,推陳致新,去陳垢而安五臟,謂如戡定禍亂
以致太平無異,所以有將軍之名。入手足陽明,以酒引之,上至高巔;以舟楫載之,胸中可
浮;以苦泄之,性峻至于下。以酒將之,可行至高之分,若物在巔,人跡不及,必射以取之
也。故太陽陽明、正陽陽明承氣湯中俱用酒浸,惟少陽陽明為下經,故小承氣湯中不用酒浸
也。雜方有生用者,有面裹蒸熟者,其製不等。
《衍義》云︰損益前書已具。仲景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用大黃、黃芩、黃連
。或曰︰心氣既不足矣,而不用補心湯,更用瀉心湯,何也?答曰︰若心氣獨不足,則須當
不吐衄也,此乃邪熱因心氣不足而客之,故令吐衄。以苦泄其熱,就以苦補其心,蓋一舉而
兩得之。有是証者,用之無不效,惟在量其虛實而已。
《本草》又云︰惡干漆。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連翹
內容:氣平,味苦。苦,微寒,氣味俱輕,陰中陽也,無毒。
手足少陽經、陽明經藥。
《象》云︰治寒熱瘰 ,諸惡瘡腫,除心中客熱,去胃虫,通五淋。
《心》云︰瀉心經客熱,諸家須用,瘡家聖藥也。
《珍》云︰諸經客熱,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寒熱鼠 ,瘰 ,癰腫癭瘤,結熱蠱毒,去寸白虫。
《液》云︰手、足少陽。治瘡、瘍、瘤、氣癭起、結核,有神。與柴胡同功,但分氣血
之異耳。與鼠粘子同用,治瘡瘍別有神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連軺
內容:氣寒,味苦。
《本經》不見所注,但仲景古方所注云,即連翹之根也。方言熬者,即今之炒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人參
內容:氣溫,味甘。甘而微苦,微寒,氣味俱輕,陽也。陽中微陰,無毒。
《象》云︰治脾肺陽氣不足,及能補肺。氣促,短氣、少氣。補而緩中,瀉脾肺胃中火
邪,善治短氣。非升麻為引用,不能補上升之氣,升麻一分、人參三分,為相得也。若補下
焦元氣,瀉腎中火邪,茯苓為之使。
《心》云︰補氣不足而瀉肺火,甘溫而補陽利氣。脈不足者,是亡血也,人參補之。益
脾,與乾薑同用,補氣,裡虛則腹痛,此藥補之,是補不足也。
《珍》云︰補胃,喘嗽勿用,短氣用之。
《本草》云︰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療腸
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
《液》云︰味既甘溫,調中益氣,即補肺之陽、瀉肺之陰也。若便言補肺,而不論陰陽
寒熱何氣不足,則誤矣。若肺受寒邪,宜此補之;肺受火邪,不宜用也。肺為天之地,即手
太陰也,為清肅之臟,貴涼而不貴熱,其象可知。若傷熱則宜沙參。沙參味苦、甘微寒,無
毒,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療胃痺、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
安五臟,補中。人參補五臟之陽也,沙參苦,微寒,補五臟之陰也。安得不異。
易老云︰用沙參代人參,取其味甘可也。
葛洪云︰沙參,主卒得諸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如絞,自汗出,欲死。細末。酒調服
方寸匕,立瘥。
《日華子》云︰治惡瘡疥癬及身痒,排膿,消腫毒。
海藏云︰今易老取沙參代人參,取其甘也。若微苦則補陰,甘者則補陽,雖云補五臟
,亦須各用本臟藥相佐使,隨所引而相輔一臟也,不可不知。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沙參
內容:味苦、甘,微寒。無毒。
治証附前人參條下。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半夏
內容:氣微寒,味辛、平。苦而辛,辛濃苦輕,陽中陰也。生微寒,熟溫。有毒。
入足陽明經、太陰經、少陽經。
《象》云︰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食。治太陰痰厥頭痛
,非此不能除。
《心》云︰能勝脾胃之濕,所以化痰。渴者禁用。
《珍》云︰消胸中痞,去膈上痰。
《本草》云︰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咽喉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
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去滑令盡。用生姜等分製用,能消痰涎,開胃
健脾。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姜、乾薑、秦皮、龜甲。反烏頭。
《藥性論》云︰半夏使。忌羊血、海藻、飴糖。柴胡為之使。俗用為肺藥,非也。止吐
,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小柴胡中雖為止嘔,亦助柴胡能止惡寒,是又為足少陽也;
又助黃芩能去熱,是又為足陽明也。往來寒熱在表裡之中,故用此有各半之意。本以治傷寒
之寒熱,所以名半夏。經云︰腎主五液,化為五濕,自入為唾,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
為痰,入肺為涕。有涎曰嗽,無涎曰咳,痰者因咳而動脾之濕也。半夏能泄痰之標,不能泄
痰之本,泄本者,泄腎也。咳無形,痰有形,無形則潤,有形則燥,所以為流濕潤燥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五味子
內容:氣溫,味酸,陰中陽。酸而微苦,味濃氣輕,陰中微陽。無毒。
入手太陰經,入足少陰經。
《象》云︰大益五臟。
孫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遇夏月季夏之間,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
黃、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柏,煎湯服,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涌出。生用。
《珍》云︰治咳嗽。
《心》云︰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以此藥與乾薑同用治
之。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益氣強陰益精,養五臟,除熱。
《日華子》云︰明目,暖水臟,治風,下氣消食。霍亂轉筋, 癖,奔豚冷氣。消水腫
,反胃,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壯筋骨。五味皮甘肉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故名五味子。仲景八味丸用此為腎氣丸,述類象形也。
孫真人云︰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故入手太陰、
足少陰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甘遂
內容:氣大寒,味苦、甘。甘,純陽。有毒。
《本草》云︰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堅消積,利水谷道。下五水
,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瓜蒂為使。惡遠志,反甘草。
《液》云︰可以通水,而其氣直透達所結處。
《衍義》云︰此藥專于行水,攻決為用,入藥須斟酌用之。
《珍》云︰若水結胸中,非此不能除。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大戟
內容:氣大寒,味苦、甘,陰中微陽。有小毒。
《本草》云︰治蠱毒,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頸腋癰腫,
頭疼,發汗,利大小腸。此澤漆根也。
《液》云︰與甘遂同為泄水之藥,濕勝者苦燥除之。反甘草。與芫花、黃藥子等分,水
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傷風、傷寒,蔥白湯下;傷食,陳皮湯下。或十五丸,微加至
止,亦可。芫花別有條,海藏,十棗湯同用。
《珍》云︰瀉肺,損真氣。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蕘花
內容:氣微寒,味苦、辛。有毒。
《本草》云︰主傷寒溫瘧,下十二水,破積聚大堅症瘕,蕩滌腸胃中留癖,飲食寒熱
邪氣。利水道,療痰飲咳嗽。
《衍義》云︰仲景以蕘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則利止,其意如此。用時斟酌,不
可太過與不及也。仍察其須有是証,方可用之。仲景小青龍湯︰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
如雞子,熬令赤色用之。蓋利水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海藻
內容:氣寒,味咸。
《本草》云︰主癭瘤氣,頸下核,破散結氣,癰腫症瘕堅氣,腹中上下鳴,下十二水腫
。療皮間積聚,暴 ,留氣熱結,利小便。
《珍》云︰洗,去咸。泄水氣。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商陸根
內容:氣平,味辛、酸。有毒。
《本草》云︰主水脹,疝、瘕、痺,熨除癰腫,殺鬼精物。治胸中邪氣、水腫、痿痺、
腹滿洪,直疏五臟,散水氣。如人形者有神。
《珍》云︰辛酸同用,導腫氣。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旋複花
內容:氣溫,味咸、甘。冷利,有小毒。
《本草》云︰主補中下氣,消堅軟痞,消胸中痰結,吐如膠漆。臍下膀胱留飲。利大腸
,通血脈。發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氣不除者,宜此。
仲景治傷寒汗下后,心下痞堅,噫氣不除,旋複代赭湯。
胡洽治痰飲,兩脅脹滿,旋複花丸,用之尤佳。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澤瀉
內容:氣平,味甘。甘、咸、寒,味濃,陰也,降也,陰中微陽。
入足太陽經、少陰經。
《象》云︰除濕之聖藥。治小便淋瀝,去陰間汗。無此疾,服之令人目盲。
《心》云︰去舊水,養新水。寒水氣,須用。
《珍》云︰滲瀉止渴。
《本草》云︰治風寒濕痺,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補虛損五勞,除五臟
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
扁鵲云︰多服病患眼。
《衍義》云︰其功尤長于行水。
仲景云︰水畜煩渴,小便不利,或吐或瀉,五苓散主之。方用澤瀉,故知其用長于行水
。《本經》又引扁鵲云︰多服病患眼。誠為行去其水故也。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過接引
桂、附等歸就腎經,別無他意。凡服澤瀉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腎氣焉得複實
。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本經》云︰久服明目;扁鵲謂︰多服昏目,何也?易老云︰去胞中留垢,以其味咸能
泄伏水,故去留垢,即胞中陳積物也。入足太陽、少陰,仲景治太陽中風入裡,渴者,五
苓散主之。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紅豆蔻
內容:氣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腸虛水瀉,心腹絞痛,霍亂,嘔吐酸水。解酒毒。不宜多服,令人舌粗
不能飲食。
《液》云︰是高良姜子,用紅豆蔻複用良姜,如用官桂複用桂花同意。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肉豆蔻
內容:氣溫,味辛。無毒。
入手陽明經。
《本草》云︰主鬼氣,溫中,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冷疰,嘔沫,冷氣,消食止
泄,小兒傷乳霍亂。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甘松
內容:氣平,味甘溫。無毒。
《本草》云︰主惡氣,卒心腹痛滿。治黑皮 ,風疳齒 。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蜀漆
內容:氣微溫,味辛,純陽。辛平,有毒。
《珍》云︰破血。
《心》云︰洗去腥,與苦酸同用,導膽。
《本草》云︰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症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疰,療胸中
邪結氣,能吐出之。
成無己注云︰火邪錯逆,加蜀漆之辛以散之。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蒲黃
內容:氣平,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又云︰治一切吐、衄、唾、
溺、崩、瀉、撲、症、帶下等血,並皆治之。並瘡癤,通月候,墮胎,兒枕急痛,風腫鼻洪
,下乳,止泄精血利。如破血消腫則生用,補血止血則炒用。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天門冬
內容:氣寒,味微苦。苦而辛,氣薄味濃,陰也。甘平,大寒。無毒,陽中之陰。
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
《象》云︰保肺氣,治血熱侵肺,上喘氣促。加人參、黃 為主,用之,神效。
《心》云︰苦以泄滯血,甘以助元氣,及治血妄行,此天門冬之功也。
《本草》云︰主諸暴風濕偏痺,強骨髓,殺三虫
,去伏尸。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久服延年,多子孫,
能行步,益氣。入手太陰、足少陰經,榮衛枯涸,濕劑所以潤之,二門冬、人參、北五味子
、枸杞子,同為生脈之劑。此上焦獨取寸口之意。
《日華子》云︰貝母為使。鎮心,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補五勞七傷,治肺氣、並
嗽,消痰,及風痺、熱毒、游風、煩悶、吐血。去心用。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麥門冬
內容:氣寒,味微苦甘。微寒,陽中微陰也。無毒。
入手太陰經。
《象》云︰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絕。加五味子、人參。三味為生脈之劑,補肺中元氣不
足。
《珍》云︰行經,酒浸、湯浸。去心,治經枯。
《心》云︰補心氣不足,及治血妄行,補心不足。
《本草》云︰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
勞客熱,口干燥渴,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神,定肺氣,安五臟,令人
肥健,美顏色,有子。地黃、車前子為之使,惡款冬花、苦瓠。畏苦參、青 。入手太陰。
《衍義》云︰治肺熱之功為多,其味苦,但專泄而不專收,寒多人禁服。治心肺虛熱及
虛勞。麥門冬、地黃、麻仁、阿膠,潤經益血,複脈通心。二門冬、五味子、枸杞子,同為
生脈之劑。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葳蕤
內容:氣平,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
,莖中寒,及目痛、 爛、淚出。久服,去面黑 。
《心》云︰潤肺除熱。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茵陳蒿
內容:氣微寒,味苦、平,陰中微陽。無毒。
入足太陽經。
《象》云︰除煩熱,主風濕熱邪結于內。去枝、梗,用葉。
《本草》云︰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膽,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
入足太陽。
仲景茵陳梔子大黃湯,治濕熱也。梔子柏皮湯,治燥熱也。如苗澇則濕黃,苗旱則燥黃
,濕則瀉之,燥則潤之可也。此二藥治陽黃也。韓祗和、李思訓治陰黃,茵陳附子湯,大抵
以茵陳為君主,佐以大黃、附子,各隨其寒熱。
《珍》云︰治傷寒發黃。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艾葉
內容:氣溫,味苦,陰中之陽。無毒。
《本草》云︰止下痢吐血,下部 瘡,辟風寒,令人有子。灸百病。重午日,日未出時
,不語采。
《心》云︰溫胃。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白頭翁
內容:氣寒,味辛、苦,無毒。有毒。
《本草》云︰主溫瘧狂易(音羊)、寒熱,症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療金瘡鼻衄。
《心》云︰下焦腎虛,純苦以堅之。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百合
內容:氣平,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遍身疼
痛,及乳難喉痺,止涕淚。
仲景治百合病,百合知母湯、百合滑石代赭石湯,有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或百合
病已經汗者,或未經汗下吐者,或病形如初,或病變寒熱。並見《活人書》,治傷寒腹中
疼,百合一兩,炒黃為末。米飲調服。
孫真人云︰治百合陰毒,煮百合濃汁,服一升。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蓯蓉
內容:氣溫,味甘、咸、酸。無毒。
《本草》云︰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症瘕,
除膀胱邪氣,腰痛,
止痢。久服輕身。
《液》云︰命門相火不足,以此補之。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玄參
內容:氣微寒,味苦、咸。無毒。
《象》云︰足少陰腎經之君藥也,治本經須用。
《本草》云︰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余疾,補腎氣,令人目明。主暴中風傷寒,身
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
易老云︰玄參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整肅而不濁,風藥中多用之。故《活人書》
治傷寒陽毒,玄參升麻湯,治汗下吐后毒不散,則知為整肅樞機之劑。以此論之,治空中氤
氳之氣,無根之火,以玄參為聖藥。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款冬花
內容:氣溫,味甘、辛,純陽。無毒。
《珍》云︰溫肺止嗽。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痺,諸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杏仁為之
使,得紫菀,良。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 、黃芩、黃連、青葙。
《藥性論》云︰君。主療肺氣,心促急,熱乏,勞咳,連連不絕,涕唾稠粘,肺痿,肺
癰吐膿。
《日華子》云︰潤心肺,益五臟,除煩,補勞劣,消痰止嗽。肺痿吐血,心虛驚悸。
《衍義》云︰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燃款冬花三兩枚,于無風處,以筆管吸其煙,滿口
則咽之,數日效。
《時習》云︰仲景射干湯用之。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紫參
內容:氣微寒,味苦、辛。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療腸胃大熱,唾血衄血,
腸中聚血,癰腫諸瘡,止渴益精。
仲景治痢,紫參湯主之。紫參半斤,甘草三兩,水五升,煎紫參取二升。卻內甘草,煎
取半升,分溫三服。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苦參
內容:氣寒,味苦,氣沉,純陰。
《心》云︰除濕。
《本草》云︰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膽,溺有余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
淚。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 ,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
下部 ,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
《衍義》云︰有人病遍身風熱細疹,痒痛不可任,連胸頸臍腹近陰處皆然,涎痰亦多,
夜不得睡。以苦參末一兩,皂角二兩,水一升,揉濾取汁,銀、石器熬成膏,和苦參末為丸
,如梧桐子大,食后溫水下二十丸至三十丸。次日便愈。
《時習》云︰苦參揩齒,久能病腰。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蘆根
內容:氣寒,味甘。
《本草》云︰主消渴客熱,止小便。《金匱玉函》治五噎膈氣煩悶,吐逆不下食,蘆根
五兩,銼,水三盞,煮一盞,去渣,服無時。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射干
內容:/x又名烏扇/x
氣平,味苦,微溫,有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喉閉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療老
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
《衍義》云︰治肺氣喉痺為佳。
仲景治咽中動氣或閉塞,烏扇湯中用。
《時習》云︰仲景射干湯用之。
《心》云︰去胃癰。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敗醬
內容:氣微寒平,味苦、咸。無毒。
入足少陰經,手厥陰經。
《本草》云︰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痺不
足,產后疾痛。
仲景治腸癰有膿者,薏苡仁附子敗醬湯。薏苡仁二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三物為
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
煎取一升,頓服之,小便當下,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湯液本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敗蒲
內容:氣平。
《本草》云︰主筋溢惡瘡。
《藥性論》云︰亦可單用,主破血。取蒲黃、赤芍藥、當歸、大黃、朴硝同服,治跌撲
瘀血。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葦葉
內容:《液》云︰同蘆,差大耳。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防己
內容:氣寒,味大苦、辛。苦,陰也,平。無毒。
通行十二經。
《象》云︰治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香港腳,補膀胱,去留熱,通行十二經。去皮用。
《本草》云︰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
,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泄;散癰腫惡結,諸蝸疥癬虫瘡;通腠理,利九竅。
《藥性論》云︰漢防己,君。又云︰木防己,使。畏女菀、鹵咸。去血中濕熱。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牽牛
內容:氣寒,味苦。有小毒。黑白二種。
《本草》云︰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海藏云︰以氣藥引之則入氣;以大黃引之則入血。
張文懿云︰不可耽嗜,脫人元氣。余初亦疑此藥不可耽嗜,后見人有酒食、病痞,多服
食藥,以導其氣,及服藏用神芎丸,及犯牽牛等丸。如初服,即快;藥過,再食,其病痞依
然。依前又服,其痞隨藥而效,藥過后病複至。以至久服,則脫人元氣而猶不知悔,戒之﹗
惟當益脾健胃,使元氣生,而自能消腐水谷,其法無以加矣。
《心》云︰瀉元氣,去氣中濕熱。凡飲食勞倦,皆血受病。若以此藥瀉之,是血病瀉氣
,使氣血俱虛損。所傷雖去,瀉元氣、損人,不知也。經所謂︰毋盛盛,毋虛虛,毋絕人長
命。此之謂也。用者戒之。白者亦同。
羅謙甫云︰牽牛,乃瀉氣之藥,試取嘗之,便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壯,漸漸
不絕,非辛而何﹗續注︰味苦寒,果安在哉。又曰︰牽牛感南方熱火之化所生者也,血熱瀉
氣,差誤已甚。若病濕盛,濕氣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則宜用之耳。濕去,其氣周流,
所謂五臟有邪,更相平也。經所謂一臟未平,以所勝平之。火能平金,而瀉肺氣者即此也。
然仲景治七種濕証,小便不利,無一藥犯牽牛者,仲景豈不知牽牛能瀉濕利小便?為濕病之
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氣病,不可用辛辣氣藥,瀉上焦太陰之氣故也。仲景尚不輕用如此,
世醫一概而用之可乎?又曰︰牽牛辛烈,瀉人元氣,比諸辛藥尤甚,以辛之雄烈故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三棱
內容:氣平,味苦,陰中之陽。無毒。
《象》云︰治老癖症瘕結塊,婦人血脈不調,心腹刺痛。須炮用。
《珍》云︰破積氣,損真氣,虛者勿用。
《液》云︰又治氣脹,血脈不調,補五勞,通月經,消瘀血。色白,破血中之氣。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蓬莪術
內容:氣溫,味苦、辛。無毒。
《象》云︰治心膈痛,飲食不消,破 癖氣最良。炮用。
《本草》云︰治婦人血氣,丈夫賁豚;治心腹痛,中惡,疰杵,鬼氣,霍亂冷氣,吐酸
水;解毒,飲食不消。酒研服。
《液》云︰色黑,破氣中之血,入氣藥發諸香。雖為泄劑,亦能益氣,故孫用和治氣短
不能接續,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湯內,多用此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草龍膽
內容:氣寒,味大苦,氣味俱濃,陰也。無毒。
《珍》云︰純陰,酒浸上行。
《心》云︰除下焦之濕,及翳膜之濕。
《象》云︰治兩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疼痛不可忍。以柴胡為主,治眼中疾必用之
藥也。去蘆。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栝蔞根
內容:氣寒,味苦。味濃,陰也,無毒
《本草》云︰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通月水。消腫毒瘀血,及熱狂。
《心》云︰止渴,行津液。苦寒,與辛酸同用,導腫氣。
《珍》云︰苦,純陰。若心中枯渴者,非此不能除。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地榆
內容:氣微寒,味甘、酸。苦而酸,氣味俱濃,陰也。
《本草》云︰主婦人乳產,七傷,帶下,月水不止,血崩之疾。除惡血,止疼痛,腸風
泄血。
《象》云︰治小兒疳痢。性沉寒,入下焦,治熱血痢。去蘆。
《心》云︰去下焦之血。腸風下血及瀉痢下血,須用之。
《珍》云︰陽中微陰,治下部血。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紫草
內容:氣寒,味苦。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治腹腫脹滿。去土,用
茸。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茜根
內容:味苦,陰中微陽。
《珍》云︰去諸死血。
《藥性論》云︰主治六極傷心肺,吐血、瀉血。
《日華子》云︰止鼻洪,月經不止。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菊花
內容:苦而甘、寒。無毒。
《心》云︰去翳膜,明目。
《珍》云︰養目血。
《藥性論》云︰使。治身上諸風。
《日華子》云︰治四肢游風,利血脈,心煩,胸膈壅悶。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葶藶
內容:氣大寒,味苦、辛。無毒。
《本草》云︰主症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熱氣
,及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痒,利小便。久服,令人虛。又云︰療肺壅
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
《液》云︰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
抵苦則下泄,甜則少緩。量病虛實用之,不可不審。《本草》雖云治同,甜、苦之味安得不
異?榆白皮為之使。惡僵蠶、石龍芮。仲景葶藶大棗瀉肺湯用之。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王不留行
內容:味苦,陽中之陰。甘平。無毒。
《珍》云︰下乳,引導用之。
《藥性論》云︰治風毒,通血脈。
《日華子》云︰治游風,風疹,婦人月經不勻。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通草
內容:氣平,味甘、辛,陽也。無毒。燈草同。
《象》云︰治陰竅不利,行小水,除水腫閉,治五淋。生用。
《珍》云︰瀉肺,利小便。甘平,以緩陰血。
《日華子》云︰明目退熱,催生,下胞,下乳。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木通
內容:氣平,味甘。甘而淡,性平,味薄,陽也。無毒。
《象》云︰主小便不利,導小腸熱。去皮用。
《心》云︰通經利竅。
《本草》云︰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散癰腫諸結不消,墮胎,去
虫。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瞿麥
內容:氣寒,味苦、辛,陽中微陰也。
《象》云︰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治癰腫,排膿,明目去翳,破胎下閉血,逐膀胱
邪熱。用穗。
《珍》云︰利小便,為君主之用。
《本草》云︰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
霍亂,長毛發。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車前子
內容:氣寒,味甘、咸。無毒。
《象》云︰主氣癃閉。利水道,通小便;除濕痺,肝中風熱,沖目赤痛。
《本草》云︰主氣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濕痺,男子傷中,女子淋瀝,不欲食
,養肺;強陰益精,令人有子;明目,治目熱赤痛;輕身耐老。
東垣云︰能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石葦
內容:此一條,與本經無一字同,恐別是一物,有誤,姑存之。名遠墨子、血見愁、鹿
《時習》云︰今一種作青苕帚,名蟻子槐,作血見愁。又隰州鼓角樓上一種,名血見愁
,俱能破瘀血。《時習》補︰或人言,紫花如旋風草,但花不白。又有一種,花黃,葉似槐
,結角如綠豆,俗呼夾竹梅。
《局方本草》︰石葦味苦、甘,平,無毒。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止
煩下氣,通膀胱滿;補五勞,安五臟,去惡風,益精氣。
《藥性論》云︰使。治勞及五淋,胞囊結熱不通,膀胱熱滿。
《日華子》云︰治淋遺溺。杏仁為之使,得菖蒲,良。生華陰,又有生古瓦屋上者,名
瓦韋,用治淋亦佳。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白附子
內容:陽,微溫。
《珍》云︰主血痺,行藥勢。
《本草》云︰主心痛血痺,面上百病。行藥勢。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葫蘆巴
內容:苦,純陰。
《珍》云︰治元氣虛冷,及腎虛冷。
《本草》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氣甚效。腹脅脹滿,面色青黑,此腎虛証也。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馬兜鈴
內容:苦,陰中微陽,味苦、寒。無毒。
《珍》云︰去肺熱,安肺氣,補肺。
《本草》云︰主咳嗽痰結。
《藥性論》云︰平。能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主咳逆連連不可。
《日華子》云︰治痔 瘡,以藥于瓶中,燒,熏病處。入藥炙用。是土青木香獨行根子
也。
《聖惠方》︰治五種蠱毒。
《圖經》云︰亦名土青木香。實,主肺病。根,治氣、下膈、止刺痛。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白芨
內容:苦、甘,陽中之陰。味辛、苦,平,微寒。無毒。
《珍》云︰止肺澀。白蘞治証同。
《本草》云︰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白癬疥
虫。
《藥性論》云︰使。治熱結不消,主陰下痿,治面上 。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天南星
內容:味苦、辛。有毒。
《珍》云︰治同半夏。
陳藏器云︰主金瘡傷折瘀血。取根,搗敷傷處。
《日華子》云︰味辛烈。治撲損瘀血,主蛇虫咬,敷疥癬毒瘡。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郁金
內容:味辛苦,純陰。
《珍》云︰涼心。
《局方本草》︰郁金,味辛、苦,寒,無毒。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
淋,尿血,金瘡。
《藥性論》云︰單用亦可。治婦人宿血結聚,溫醋磨服。
《經驗方》云︰尿血不定,蔥白相和,煎服,效。
《本草》云︰生蜀者,佳。胡人謂之馬 ,亦啖馬。藥用治脹痛,破血而補。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佛耳草
內容:氣熱,味酸。
《象》云︰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氣,少用。款冬花為使。過食損目。

<目錄>卷之四/草部
<篇名>蛇床
內容:味苦、辛、甘,平。無毒。
《本草》云︰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痒;除痺氣,利關節,癲癇惡瘡,溫中下氣
;令婦人子臟熱,男子陰強;久服,輕身、好顏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粟、蛇米。五月采,
陰干。惡牡丹、巴豆、貝母。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桂
內容:/x桂心、肉桂、桂枝附/x
氣溫,味甘、辛。有小毒。
入手少陰經。桂枝,入足太陽
《本草》云︰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
止唾,咳嗽鼻 ;能墮胎,堅骨節、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久服,神仙不
老。生桂陽,二月、八月、十月采皮,陰干。有菌桂、牡桂、木桂、筒桂、肉桂、板桂、桂
心、官桂之類。用者罕有分別。《衍義》所言,不知何緣而得官之名。予考《本草》有出觀
、賓、宜、韶、欽諸州者,佳。世人以筆畫多而懶書之,故只作官也。如寫黃檗作黃柏,
作姜同意。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木桂生桂陽。從嶺至海盡有桂樹,惟柳州、
象州最多。《本草》所說菌桂、牡桂、板桂,濃薄不同。大抵細薄者為枝、為嫩,濃脂者為
肉、為老,處其身者為中也。不必黃色為桂心,但不用皮與裡,止用其身中者為桂心。不經
水而味薄者,亦名柳桂。易老用此,以治虛人,使不生熱也。《衍義》謂桂大熱。《素問》
謂辛甘發散為陽,故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藥,是專用辛甘之意也。又云︰療寒
以熱。故知三種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蓋此二種性止溫而已,不可以治風寒之病。獨有
一字桂,《本經》謂甘辛大熱,正合《素問》辛甘發散為陽之說,尤知菌桂、牡桂不及也。
然《本經》止言桂,而仲景又言桂枝者,蓋亦取其枝上皮也,其本身粗濃處亦不中用。諸家
之說,但各執一己見,終無証據。今又謂之官桂,不知何緣而立名,慮后世以為別物,故于
此書之。又有桂心,此則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也。別說交廣商人所販者,及醫家見用,惟
陳藏器之說最是。然筒桂濃實,氣味濃重者,宜入治臟及下焦藥。輕薄者,宜入治眼目發散
藥。《本經》以菌桂養精神,以牡桂利關節。仲景傷寒發汗用桂枝。桂枝者,桂條也,非身
干也,取其輕薄而能發散。一種柳桂,乃小嫩枝條也,尤宜入上焦藥。仲景湯液用桂枝發表
,用肉桂補腎,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理之自然,性分之所不可移也。一有差易,
為效彌遠。歲月既久,習以成弊,宜后世之不及古也。桂心通神,不可言之,至于諸桂數等
,皆大小老壯之不同。觀,作官也。《本草》所言有小毒,或云久服神仙不老。雖云小毒,
亦從類化。與黃芩、黃連為使,
參、麥門冬、甘草同用,能調中益氣,則可久服。可知此藥能護榮氣而實衛氣,則在足太陽
經也。桂心,入心,則在手少陰也。若指榮字立說,止是血藥,故經言通血脈也。若與巴豆
、砂、干漆、穿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類同用,則小毒化為大毒,其類化可知矣。
湯液發汗用桂枝,補腎用肉桂,小柴胡只云加桂何也。《藥象》謂肉桂大辛,補下焦熱火不
足,治沉寒痼冷,及治表虛自汗。春夏二時為禁藥。
《珍》云︰秋冬治下部腹痛,非桂不能止也。
《心》云︰桂枝氣味俱輕,故能上行,發散于表;內寒,則肉桂;補陽,則柳桂。桂,
辛熱散經寒,引導陽氣。若正氣虛者,以辛潤之。散寒邪,治奔豚。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柏子仁
內容:氣平,味甘、辛。無毒。
《本草》云︰主安五臟,除風濕痺,益氣血。能長生,令人潤澤,美顏色,耳目聰明。
用之則潤,腎之藥也。
《藥性論》云︰柏子仁,君。惡菊花,畏羊蹄草。能治腰腎中冷,膀胱冷膿宿水;興陽
道,益壽;去頭風,治百邪鬼魅,主小兒驚癇。柏子仁,古方十精丸用之。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側柏葉
內容:氣微溫,味苦。無毒。
《本草》云︰主吐血、衄血及痢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
《藥性論》云︰側柏葉苦辛,性澀,治冷風歷節疼痛,止尿血,與酒相宜。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柏皮
內容:《本草》黑字,柏白皮主火灼爛瘡,長毛發。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槐實
內容:味苦、酸、咸,寒。無毒。
《珍》云︰與桃仁治証同。
《藥性論》云︰臣。治大熱難產。皮煮汁,淋陰囊墜腫,氣瘤。又,槐白皮,治口齒風
疳。
《日華子》云︰槐子,治丈夫、女人陰瘡濕痒;催生,吞七粒。皮,治中風皮膚不仁,喉痺;
洗五痔,產門痒痛,
及湯火瘡。煎膏,止痛,長肉,消癰腫。
《別錄》云︰八月斷槐大枝使生嫩 ,煮汁釀酒,療大風痿痺甚妙。槐耳,主五痔心痛,

使。槐花,味苦,無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虫及熱。治皮膚風,腸風瀉血,赤白痢。
槐膠,
主一切風,化痰,治肝臟風,筋脈抽掣,急風口噤,四肢不收,頑痺或毒風,周身如虫行,
或破傷風口眼偏斜,腰膝強
硬。槐葉,平,無毒,煎湯,洗小兒驚疳壯熱,疥癬疔瘡,皮莖同用良。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槐花
內容:苦薄,陰也。《珍》云︰涼大腸熱。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蔓荊子
內容:氣清,味辛溫苦、甘,陽中之陰。太陽經藥。
《象》云︰治太陽經頭痛,頭昏悶,除目暗,散風邪藥,胃虛人勿服,恐生痰疾。揀淨
,杵碎用。
《珍》云︰涼諸經血,止頭痛,主目睛內痛。
《本草》云︰惡烏頭、石膏。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大腹子
內容:氣微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冷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並以姜、鹽同煎。《時習》謂是
氣藥也。
孫真人云︰先酒洗,后大豆汁洗。仲景用。
《日華子》云︰下一切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中。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酸棗
內容:氣平,味酸。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疼濕痺,煩心不得眠,臍上下痛,血轉久
泄,虛汗煩渴;補中、益肝氣,堅筋骨,助陰氣,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
胡洽治振悸不得眠,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生姜、酸棗仁六物煮服。
《聖惠方》︰膽虛不眠,寒也。酸棗仁炒香,竹葉湯調服。
《濟眾方》︰膽實多睡,熱也。酸棗仁生用,末,茶、姜汁調服。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胡椒
內容:氣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向陽者為胡椒,向陰者為蓽澄茄。
胡椒多服損肺。味辛辣,力大于漢椒。
《衍義》云︰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驗。過劑則走氣。大腸寒滑亦用,須各
以他藥佐之。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川椒
內容:氣熱溫,味大辛。辛溫,大熱。有毒。
《象》云︰主邪氣,溫中,除寒痺;堅齒發,明目,利五臟。須炒去汗。
《心》云︰去汗,辛熱,以潤心寒。
《本草》云︰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痺痛;下氣,除六腑寒冷,傷
寒溫瘧,大風汗不出,心腹留飲,宿食,腸 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風邪瘕結水腫
,黃膽,鬼疰蠱毒,耐寒暑,開腠理。閉口者,殺人。惡栝蔞、防、葵。畏雌黃。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吳茱萸
內容:氣熱,味辛、苦,氣味俱濃,陽中陰也。辛溫大熱。有小毒。
入足太陰經、少
《象》云︰食則令人口開目瞪,寒邪所隔,氣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滿膨
脹,下利寒氣,諸藥不可代也。洗去苦味,日干,杵碎用。
《心》云︰去胸中逆氣。不宜多用,辛熱恐損元氣。
《珍》云︰溫中下氣,溫胃。
《本草》云︰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去痰冷,
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入足太陰、少陰、厥陰,震坤合見
,其色綠。
仲景云︰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大溫脾湯,及脾胃藥,皆用此也。
《衍義》云︰此物下氣最速,腸虛人服之愈甚。蓼實為之使。惡丹參、硝石、白堊。畏
紫石英。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山茱萸
內容:氣平微溫,味酸。無毒。
入足厥陰經、少陰經。
《本草》云︰主溫中,逐寒濕痺,強陰益精,通九竅,止小便。入足少陰、厥陰。
《聖濟經》云︰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澀以收其滑。仲景八味丸用為君主
,如何澀劑以通九竅。
《雷公》云︰用之去核,一斤取肉四兩,緩火熬用,能壯元氣,秘精。核,能滑精,故
去之。
《珍》云︰溫肝。
《本經》云︰止小便利,以其味酸也。觀八味丸用為君主,其性味可知矣。
《藥性論》亦云︰補腎添精。
《日華子》亦云︰暖腰膝,助水臟也。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益智
內容:氣熱,味大辛。辛溫。無毒。主君相二火。
手足太陰經,足少陰經,本是脾經藥
《象》云︰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氣,治多唾,當于補中藥內兼用之,勿多服。去皮
用。
《本草》云︰主遺精虛漏,小便遺瀝,益氣安神。補不足,安三焦,調諸氣。夜多小便
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鹽同煎服,有神效。
《液》云︰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陰,足少陰,本是脾藥。在集香丸,則入肺;在四君
子湯,則入脾;在大鳳髓丹,則入腎。脾、肺、腎,互有子母相關。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厚朴
內容:氣溫,味辛,陽中之陰。苦而辛,無毒。
《象》云︰能治腹脹,若虛弱,雖腹脹宜斟酌用之。寒脹,是大熱藥中兼用。結者散之
,神藥。誤用脫人元氣,切禁之。紫色者佳。去皮,姜汁製,微炒。
《珍》云︰去腹脹,濃腸胃。
《心》云︰味濃,陰也。專去腹脹滿,去邪氣。
《本草》云︰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痺,死肌。去三虫,溫中益氣,消痰
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心煩滿,
濃腸胃。
《本經》云︰治中風傷寒頭痛,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濃腸胃,去腹脹滿。果泄氣乎?
果益氣乎?若與枳實、大黃同用則能泄實滿,《本經》謂消痰下氣者是也;若與橘皮、蒼朮
同用,則能除濕滿,《本經》謂溫中益氣者是也;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痢藥同
用,則濃腸胃。大抵苦溫,用苦則泄,用溫則補。
《衍義》云︰平胃散中用之,最調中,至今盛行。既能溫脾胃,又能走冷氣。
海藏云︰加減隨証,如五積散治療同。
《本草》又云︰乾薑為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丁香
內容:氣溫,味辛,純陽。無毒。入手太陰經、足陽明經、少陰經
《象》云︰溫脾胃,止霍亂,消 癖,氣脹反胃,腹內冷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
《珍》云︰去胃中之寒。
《本草》云︰主溫脾胃,止霍亂,壅脹,風毒諸腫,牙齒疳 。能發諸香。能療反胃,
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消 癖,除冷勞。
《液》云︰與五味子、廣術同用,亦治奔豚之氣,能泄肺,能補胃,大能療腎。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湯液本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沉香
內容:氣微溫,陽也。
《本草》云︰治風水毒腫,去惡氣;能調中壯陽,暖腰膝;破症癖,冷風麻痺,骨節不
任,濕風,皮膚痒,心腹痛,氣痢;止轉筋吐瀉。
東垣云︰能養諸氣,上而至天,下而至泉。用為使,最相宜。
《珍》云︰補右命門。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乳香
內容:苦,陽。
《珍》云︰定諸經之痛。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藿香
內容:氣微溫,味甘、辛,陽也。甘苦,純陽。無毒。
入手足太陰經。
《象》云︰治風水,去惡氣,治脾胃,吐逆,霍亂,心痛。去枝、梗,用葉。
《心》云︰芳馨之氣,助脾開胃,止嘔。
《珍》云︰補衛氣,益胃進食。
《本草》云︰主脾胃嘔逆,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溫中快氣;治口臭,上
焦壅,煎湯漱口。入手足太陰。入順氣烏藥湯則補肺;入黃 四君子湯,則補脾。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檀香
內容:氣溫,味辛、熱。無毒。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通行陽明經藥。
《本草》云︰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虫。又云︰治腎氣諸痛,腹痛,消熱腫。
《東垣》云︰能調氣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極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屬,佐以姜、棗,
將以葛根、豆蔻、縮砂、
益智,通行陽明之經。在胸膈之上,處咽嗌之中,同為理氣之藥。
《珍》云︰主心腹,霍亂中惡;引胃氣上升,進食。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蘇合香
內容:味甘,溫。無毒。
《本草》云︰主辟惡,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 ,去三虫,除邪,令人無夢魘。久
服,通神明、輕身、長年。生中台川谷。
《禹錫》云︰按《梁書》云︰中天竺國出蘇合香,是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檳榔
內容:氣溫,味辛、苦,味濃氣輕,陰中陽也。純陽,無毒。
《象》云︰治后重如神。性如鐵石之沉重,能墜諸藥至于下極。杵細用。
《心》云︰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
《珍》云︰破滯氣,泄胸中至高之氣。
《本草》云︰主消谷逐水,除痰癖,下三虫,去伏尸,療寸白虫。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梔子
內容:氣寒,味微苦。味苦,性大寒,味薄,陰中陽也。無毒。入手太陰經。
《象》云︰治心煩,懊 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小便不利。杵細用。
《心》云︰去心中客熱,除煩躁,與豉同用。
《珍》云︰止渴,去心懊 煩躁。
《本草》云︰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 渣鼻,白癩、赤癩,瘡瘍。療目熱赤
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仲景用梔子治煩,胸為至高之分也。故易老云
︰輕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瀉肺
中之火。《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為吐藥。梔子本非吐藥,為邪氣在上,拒而不納,故令
上吐,邪因得以出。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謂也。或用梔子利小便,實非利小便,清
肺也。肺氣清而化,膀胱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氣化而出也。《本經》謂治大小腸熱,辛與
庚合,又與丙合,又能泄戊,其先入中州故也。入手太陰。梔子豉湯治煩躁,煩者,氣也,
躁者,血也。氣主肺,血主腎。故用梔子,以治肺煩;用香豉,以治腎躁。躁者,懊 不得
眠也。少氣、虛滿者,加甘草;若噦嘔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滿而煩,梔子厚朴枳實
湯;下后,身熱微煩,梔子甘草乾薑湯。梔子大而長者,染色,不堪入藥。皮薄而圓,七棱
至九棱者,名山梔子,所謂越桃者是也。
《衍義》云︰仲景治傷寒,發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複顛倒,心中懊
,以梔子豉湯治虛煩。故不用大黃,以有寒毒故也。梔子雖寒無毒,治胃中熱氣。既亡血
,亡津液,臟腑無潤養,內生虛熱,非此不可除。又,治心經留熱,小便赤澀,去皮山梔子
(火煨),大黃、連翹、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錢匕,服之者無不效。
仲景《傷寒論》及古今諸名醫,治發黃皆用梔子、茵陳、香豉、甘草四物,等分,作湯
飲之。又治大病起,勞複,皆用梔子、鼠矢等湯,並利小便而愈。其方極多,不可悉載。用
仁,去心胸中熱,用皮,去肌表熱。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黃柏
內容:氣寒,味苦。苦濃微辛,陰中之陽,降也。無毒。
足太陽經引經藥,足少陰經之
《象》云︰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痿厥,腳膝無力,于黃 湯中少加用之,使兩膝中氣力
涌出,痿即去矣。蜜炒此一味,為細末,治口瘡如神。癱瘓必用之藥。
《珍》云︰瀉膀胱之熱,利下竅。
《心》云︰太陽經引經藥,瀉膀胱經火,補本經及腎不足。苦寒安蛔,療下焦虛,堅腎
。經曰︰苦以堅之。
《本草》云︰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膽,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療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
《液》云︰足少陰劑,腎苦燥,故腎停濕也,梔子、黃芩入肺,黃連入心,黃柏入腎,
燥濕所歸,各從其類也。《活人書》解毒湯,上下內外通治之。惡干漆。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枳實
內容:氣寒,味苦、酸、咸,純陽。無毒。
《象》云︰除寒熱,破結實,消痰癖,治心下痞,逆氣脅痛。麩炒用。
《心》云︰潔古用去脾經積血。故能去心下痞,脾無積血,則心下不痞。治心下痞,散
氣消宿食。苦寒,炙用,破水積,以泄裡除氣。
《珍》云︰去胃中濕。
《本草》云︰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
氣輕身。除胸脅痰癖,逐停水,破結實,消脹滿,心下急,痞痛,逆氣,脅風痛。安胃氣,
止溏泄,明目。生河內川澤,商州者,佳。益氣,則佐之以人參、乾薑、白朮。破氣,則佐
之以大黃、牽牛、芒硝。此《本經》所以言益氣,而複言消痞也。非白朮,不能去濕;非枳
實,不能除痞。殼主高而實主下。高者主氣;下者主血。主氣者,在胸膈;主血者,在心腹
。仲景治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枳實白朮湯主之。枳實七枚,術三兩,水一斗,煎取三
升,分三服。腹中軟即消。
《衍義》云︰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即性酷而速,大則性詳而緩。故仲景治傷寒倉卒
之病,承氣湯中用枳實,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決泄,破結實之意。他方但導敗風壅之氣,
可常用者,故用枳殼。故胸中痞,有桔梗枳殼湯;心下痞,有枳實白朮湯。高低之分,易老
詳定為的也。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枳殼
內容:氣寒,味苦。苦而酸,微寒,味薄氣濃,陽也。陰中微陽。無毒。
《象》云︰治脾胃痞塞,泄肺氣。麩炒用。
《心》云︰利胸中氣,勝濕化痰。勿多用,損胸中至高之氣。
《珍》云︰破氣。
《本草》云︰主風痒麻痺,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
,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
《藥性論》云︰枳殼,使。味苦、辛。治遍身風疹,肌中如麻豆,惡痒。殼,高,主皮
毛、胸膈之病;實,低,主心胃之病。其主治大同小異。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牡丹皮
內容:氣寒,味苦、辛。陰中微陽。辛苦微寒。無毒。手厥陰經,足少陰經。
《象》云︰治腸胃積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藥。
《珍》云︰涼骨蒸。
《本草》云︰主寒熱,中風,螈 ,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
療癰瘡,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之氣,腰痛,風噤,癲疾。
《易老》云︰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仲景八味丸用之。
牡丹乃天地之精,群花之
首。葉為陽,發生;花為陰,成實;丹為赤,即火。故能瀉陰中之火。牡丹皮,手厥陰,足
少陰,治無汗骨蒸;地骨皮,
足少陰,手少陽,治有汗骨蒸也。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地骨皮
內容:氣寒,味苦,陰也。大寒。無毒。足少陰經,手少陽經。
《象》云︰解骨蒸、肌熱,主風濕痺,消渴。堅筋骨。去骨,用根皮。
《心》云︰去肌熱及骨中之熱。
《珍》云︰涼血、涼骨。
《本草》云︰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風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內傷大勞噓
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
《藥性論》云︰根皮細銼,面拌,熟煮吞之。主腎家風,益精氣。
《衍義》云︰枸杞當用梗皮,地骨當用根皮。枸杞子當用其紅實。實,微寒;皮,寒;
根,大寒。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豬苓
內容:氣平,味甘、苦,甘寒。甘苦而淡,甘重于苦,陽也。無毒。
入足太陽經、少陰
《象》云︰除濕。比諸淡滲藥大燥,亡津液,無濕証勿服。去皮用。
《心》云︰苦以泄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
《珍》云︰利小便。
《本草》云︰主 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能療妊娠淋,又治從腳上至腹腫,小便
不利。仲景,少陰渴者豬苓湯。入足太陽、少陰。
《衍義》云︰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損腎氣,昏人目。果欲久服者,更宜詳審。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茯苓
內容:氣平,味淡。味甘而淡,陽也。無毒。
白者,入手太陰經、足太陽經,少陽經;
《象》云︰止渴,利小便,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為主。治小便不通,溺黃
而赤或不利。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大損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損真氣,夭人壽。醫云赤瀉
白補,上古無此說。去皮用。
《心》云︰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濕淫所勝
,小便不利。淡味滲,泄陽也。治水緩脾,生精導氣。
《珍》云︰甘,純陽。滲泄止渴。
《本草》云︰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
小便,止消渴,好唾,大腹淋瀝,消膈中痰水,水腫,淋結。開胸腑,調臟氣,伐腎邪,長
陰,益氣力,保神守中。
《液》云︰入足少陰,手足太陽。色白者,入辛壬癸;赤者,入丙丁。伐腎邪,小便多
,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與車前子相似,雖利小便而不走氣。酒浸,與光明朱砂同用,
能秘真。味甘、平,如何是利小便。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茯神
內容:陽也,味甘。無毒。
《珍》云︰治風眩心虛,非此不能安。
《藥性論》云︰君,主驚癇,安神定志,補虛乏。主心下急痛堅滿,人虛而小便不利者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烏藥
內容:氣溫,味辛。無毒。
入足陽明經、少陰經。
《本草》云︰主中惡心腹痛,蠱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
,攻沖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虫。又云︰去貓涎極妙。烏藥葉及根,嫩時采,作茶
片炙碾煎服,能補中益氣,偏止小便滑數。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干漆
內容:氣溫、平,味辛。無毒。有毒。《本草》云︰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
安五臟。治五緩六急,風寒濕痺。療咳嗽,消瘀血痞結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腸,去蛔虫。
生漆,去長虫,半夏為之使。畏雞子。忌油脂。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皂莢
內容:氣溫,味辛、咸。有小毒。
引入厥陰經藥。
《本草》云︰主風痺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療腹脹滿,消谷,除咳嗽。治囊縮
,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為沐藥,不入湯。
《日華子》云︰通關節,除頭風,消痰,殺勞虫,治骨蒸,開胃,破堅瘕,腹中痛,能
墮胎。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仲景治咳逆上氣,唾濁,但坐不得臥,皂莢丸主之。杵末,一物蜜丸桐子大,用棗湯服
一丸,日三夜一。
《活人書》云︰治陰毒,正陽散內用皂莢,引入厥陰也。用之有蜜炙、酥炙、燒灰之異,
等分依方。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竹葉
內容:氣平,味辛。又苦大寒,辛平。無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溢筋,急惡瘍,殺小虫。除煩熱,風痙,喉痺,嘔吐。仲景
竹葉湯用淡竹葉。
《心》云︰除煩熱,緩皮而益氣。
《珍》云︰陰中微陽,涼心經。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竹茹
內容:氣微寒,味苦。
《本草》云︰主嘔噦、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淡竹葉
內容:氣寒,味辛、平。
《本草》云︰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藥性論》云︰淡竹葉主吐血,熱毒風,壓丹石藥毒,止渴。
《日華子》云︰淡竹及根,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並懷
孕婦人頭旋倒地,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莖葉同用。見《局方本草》。今錄附
于此。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茗苦茶
內容:氣微寒,味苦、甘。無毒。
入手足厥陰經。
《液》云︰臘茶是也。清頭目,利小便,消熱渴,下氣消食,令人少睡。中風昏憒,多
睡不醒宜用此。入手足厥陰。茗苦茶,苦、甘微寒。無毒。主 瘡,利小便,去痰熱渴,
治陰証湯藥內,用此,去格拒之寒。及治伏陽,大意相似。茶苦,經云︰苦以泄之,其體下
行,如何是清頭目。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秦皮
內容:氣寒,味苦。無毒。
《液》云︰主熱利下重,下焦虛。經云︰以苦堅之。故用白頭翁、黃柏、秦皮,苦之劑
也。治風寒濕痺,目中青翳白膜,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驚癇,宜作湯洗目,俗呼為白
木。取皮漬水,浸出青藍色,與紫草同用,以增光暈尤佳。大戟為之使。惡吳茱萸。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桑白皮
內容:氣寒,味苦、酸,甘而辛,甘濃辛薄。無毒。
入手太陰經。
《象》云︰主傷中、五勞羸瘦,補虛益氣,除肺氣,止唾血、熱渴,消水腫,利水道。
《心》云︰甘以固元氣,辛以瀉肺氣之有余。
《本草》云︰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去肺中水氣,唾血熱渴,水
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可縫金瘡。出土者,殺人。續斷、麻子、桂心為之使。忌
鐵鉛。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梓白皮
內容:氣寒,味苦。無毒。
《本草》云︰主熱,去三虫,治目中疾。生河內山谷,今近道皆有之。木似梧桐。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紫葳
內容:/x即凌霄花/x
氣微寒,味酸。無毒。
《本草》云︰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閉,寒熱羸瘦,養胎。莖、葉味苦,無毒
,主痿蹶,益氣。
《日華子》云︰根,治熱風身痒,游風風疹。治瘀血帶下,花、葉功用同。又云︰凌霄
花,治酒 ,熱毒風刺,婦人血膈、游風,崩中帶下。
《衍義》云︰木也,紫葳花是也。畏鹵咸。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訶黎勒
內容:氣溫,味苦。苦而酸,性平,味濃,陰也,降也。苦重酸輕。無毒。
《象》云︰主腹脹滿,不下飲食;消痰下氣,通利津液,破胸膈結氣;治久痢赤白,腸
風。去核,搗細用。
《心》云︰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補之。苦重瀉氣,酸輕不能補肺,故
嗽藥中不用。俗名訶子、隨風子。
《本草》云︰主冷氣,心腹滿,下食。仲景治氣痢,以訶黎勒十枚,面裹, 灰火中煨
之。令面黃熟,去核,細研為末,和粥飲頓服。
《衍義》云︰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此物能澀腸而又泄氣,蓋其味苦澀故爾。其
子未熟時,風飄墮者,謂之隨風子。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杜仲
內容:味辛、甘,平、溫,無毒。陽也,降也。
《本草》云︰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濕痒,小便余瀝,腳中
酸疼,不欲踐地。久服,輕身、耐老。惡蛇蛻皮、玄參。
《日華子》云︰暖,治腎勞,腰脊攣,入藥炙用。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琥珀
內容:氣平,味甘,陽也。
《珍》云︰利小便,清肺。
《本草》云︰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杵細用。
《藥性論》云︰君。治產后血疹痛。
《日華子》云︰療蠱毒,壯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癲邪,破症結。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郁李仁
內容:味苦、辛,陰中之陽。辛、苦,陰也。
《珍》云︰破血潤燥。
《本草》云︰郁李根主齒齦腫,齲齒;堅齒,去毒虫。
《藥性論》云︰根,治齒痛,宣結氣,破積聚。
《日華子》云︰根,涼,無毒,治小兒發熱,作湯浴。風 牙,濃煎含之。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巴豆
內容:氣溫,味辛,生溫、熟寒。有大毒。
《本草》云︰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症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蕩滌五臟
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虫魚。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
膿血不利,丈夫陰 。殺斑蝥毒,健脾開胃。
易老云︰斬關奪門之將,大宜詳悉,不可輕用。
《雷公》云︰得火則良,若急治為水谷道路之劑,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緩治,為消
堅磨積之劑,炒煙去,令紫黑,研用。可以通腸,可以止泄,世所不知也。仲景治百病客忤
,備急圓主之。巴豆、杏仁例,及加減寒熱佐使,五色並余例,並見《元戎》。
《珍》云︰去胃中寒濕。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芫花
內容:氣溫,味辛、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喉鳴喘急,咽腫短氣,蠱毒鬼瘧,癰腫疝瘕。殺虫魚。消胸
中痰水,喜(聲去)唾,水腫,五水在五臟、皮膚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虛。仲

治太陽中風,脅下痛,嘔逆者,可攻,十棗湯主之。
《液》云︰胡洽治痰癖飲,加以大黃、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
治之大略,水者,肺、腎、胃三經所主,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而頭,中而四肢
,下而腰臍,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內而筋骨。脈有尺寸之殊,浮沉之異,不可輕瀉藥,當知
病在何經何臟,誤用則害深。然大意泄濕,內云五物者,即甘遂、大戟、芫花、大黃、甘草
也。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蘇木
內容:氣平,味甘、咸。甘而酸、辛,性平。甘勝于酸辛,陽中之陰。無毒。
《本草》云︰主破血,產后血脹悶欲死者。排膿止痛,消癰腫瘀血,婦人月水不調及血
暈口噤。
《心》云︰性平,甘勝于酸辛。去風,與防風同用。
《珍》云︰破死血。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川楝子
內容:氣寒,味苦、平。有小毒。
《本草》云︰治傷寒大熱煩躁,殺三虫疥瘍,利小便。杵細用。
《珍》云︰入心,主上下部腹痛。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金鈴子
內容:酸苦,陰中之陽。
《珍》云︰心暴痛,非此不能除。即川楝子也。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沒藥
內容:味苦、平。無毒。
《本草》云︰主破血止痛,療金瘡杖瘡,諸惡瘡,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暈痛,膚赤。
生波斯國,似安息香,其塊大小不定,黑色。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梧桐淚
內容:味咸。
《珍》云︰瘰 ,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味咸、苦、大寒。無毒。主大毒熱,心腹煩滿,水和服之取吐。又主牛馬
急黃,黑汗,水研三、二兩,灌之,立瘥。
《日華子》云︰治風 牙齒痛,殺火毒並面毒。
《海藥》云︰主風疳 ,齒牙疼痛,骨槽風勞。能軟一切物。多服,令人吐也。又為金
銀焊藥。

<目錄>卷之五/木部
<篇名>桑東南根
內容:《時習》云︰根暖,無毒。研汁,治小兒天吊,驚癇客忤,及敷鵝口瘡,大效。

<目錄>卷之五/果部
<篇名>大棗
內容:氣溫,味甘,氣濃,陽也。無毒。
《珍》云︰味甘,補經不足,以緩陰血。
《液》云︰主養脾氣,補津液,強志。三年陳者,核中仁,主腹痛,惡氣卒疰忤,治心
懸。經云︰助十二經脈,治心腹邪氣,和百藥,通九竅,補不足氣。生者多食,令人腹脹注
泄。蒸熟食,補腸胃,肥中益氣。中滿者勿食甘,甘者令人中滿,故大建中湯,心下痞者,
減飴、棗,與甘草同例。

<目錄>卷之五/果部
<篇名>生棗
內容:味甘、辛。
多食,令人多寒熱,羸瘦者不可食。葉,覆麻黃能令出汗。生河東平澤,殺烏頭毒。

<目錄>卷之五/果部
<篇名>陳皮
內容:氣溫,味微苦。辛而苦,味濃,陰也。無毒。
《象》云︰能益氣,加青皮,減半,去滯氣,推陳致新。若補脾胃,不去白;若調理胸
中肺氣,須去白。
《心》云︰導胸中滯氣,除客氣。有白朮,則補脾胃;無白朮,則瀉脾胃。然勿多用也

《珍》云︰益氣利肺。有甘草,則補肺;無甘草,則瀉肺。
《本草》云︰主胸中痰熱、逆氣,利水谷。下氣,止嘔咳。除膀胱留熱、停水、五淋,
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氣沖胸中,吐逆霍亂。止瀉,去寸白虫。能除痰,解酒毒。海藏治
酒毒,葛根陳皮茯苓甘草生姜湯。手太陰氣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順之。陳皮、白檀為之使
。其芳香之氣,清奇之味,可以奪橙也。

<目錄>卷之五/果部
<篇名>青皮
內容:氣溫,味辛。苦而辛,性寒,氣濃,陰也。
足厥陰經引經藥,又入手少陽經。
《象》云︰主氣滯,消食,破積結膈氣。去穰。
《心》云︰厥陰經引經藥也。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
《液》云︰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或云與陳皮一種。青皮小而未成熟,成熟而
大者橘也,色紅故名紅皮,日久者佳,故名陳皮。如枳實、枳殼一種,“實”小而青,未穰
;“殼”大而黃紫色,已穰。故殼高而治胸膈;實低而治心下。與陳皮治高,青皮治低同意
。又云︰陳皮、青皮二種,枳實、枳殼亦有二種。

<目錄>卷之五/果部
<篇名>桃仁
內容:氣溫,味苦、甘、性平,苦重于甘,陰中陽也。無毒。
入手、足厥陰經。
《象》云︰治大便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便。七宣丸中,專治血結,破血。以湯浸
,去皮尖,研如泥用。
《心》云︰苦以泄滯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須用。又去血中之熱。
《本草》云︰主瘀血血閉,症瘕邪氣。殺小虫,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
除卒暴擊血,通月水,止痛破血。入手足厥陰。
《衍義》云︰老人虛秘,與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熔白蠟,和丸如桐子
大。以少黃丹湯下。仲景治中焦畜血用之。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湯液本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卷之五/果部
<篇名>杏仁
內容:氣溫,味甘、苦,冷利。有小毒。
入手太陰經。
《象》云︰除肺燥,治風燥在胸膈間。麩炒,去皮尖用。
《心》云︰散結潤燥,散肺之風及熱,是以風熱嗽者用之。
《本草》云︰咳逆上氣雷鳴,喉痺。下氣,產乳金瘡,寒心賁豚。驚癇,心下煩熱,
風氣往來,時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破氣,入手太陰。王朝奉治傷寒,氣上喘
,沖逆者,麻黃湯內加杏仁、陳皮;若氣不喘,沖逆者,減杏仁、陳皮。知其能瀉肺也。
《東垣》云︰杏仁下喘,用治氣也。桃仁療狂,用治血也。桃、杏仁俱治大便秘,當以氣血
分之。晝則難便,行陽氣也;夜則難便,行陰血也。大腸雖屬庚,為白腸,以晝夜言之,氣
血不可不分也。年虛人大便燥秘、不可過泄者,脈浮在氣,杏仁、陳皮;脈沉在血,桃仁、
陳皮。所以俱用陳皮者,以其手陽明病,與手太陰俱為表裡也。賁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
閉,故王氏言肺與大腸為通道也。

<目錄>卷之五/果部
<篇名>烏梅
內容:氣平,味酸。酸溫,陽也。無毒。
《象》云︰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調中,治痢止渴。以鹽為白梅,亦入除痰藥。去核
用。
《心》云︰收肺氣。
《本草》云︰主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惡疾,止下痢,好唾口干,去骨間
熱。又方,治一切惡瘡肉出,以烏梅燒為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仲景治吐蛔下利,烏
梅丸。

<目錄>卷之五/果部
<篇名>木瓜
內容:氣溫,味酸。
入手足太陰經。
《本草》云︰治香港腳濕痺,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益肺而去濕,和胃而滋脾。
《衍義》云︰木瓜得木之正,故入筋。以鉛白霜涂之,則失酸味,受金製也。此物入肝
,故益筋與血。病腰腎腳膝無力,此物不可缺也。
《東垣》云︰氣脫則能收,氣滯則能和。
《雷公》云︰調榮衛,助谷氣是也。

<目錄>卷之五/果部
<篇名>甘李根白皮
內容:《時習》云︰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煩,氣逆奔豚。仲景奔豚湯中用之。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荊芥穗
內容:氣溫,味辛、苦。
《本草》云︰辟邪毒,利血脈,通宣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勞渴。杵,和醋,封毒腫
。去枝、梗,手搓碎用,治產后血暈如神。動渴疾。多食,薰五臟神。破結氣。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生姜
內容:氣溫,味辛。辛而甘,微溫,氣味俱輕,陽也。無毒。
《象》云︰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治痰嗽。生與干同治。與半夏等分,
治心下急痛, 細用。
《心》云︰能製半夏、厚朴之毒。發散風寒,益元氣,大棗同用。辛溫,與芍藥同用,
溫經散寒,嘔家之聖藥也。辛以散之,嘔為氣不散也。此藥能行陽而散氣。
《珍》云︰益脾胃、散風寒。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孫真人云︰為嘔家之聖藥。
或問東垣曰︰生姜辛溫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為胃口者,非也。咽門之
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 ,便為胃口。與肺同處,故入肺而開胃口也。又問曰︰人云︰夜
間勿食生姜,食則令人閉氣,何也?曰︰生姜辛溫,主開發,夜則氣本收斂,反食之開發其
氣,則違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論之可也。若有病則不然。姜屑比之乾薑,不熱;比
之生姜,不潤。以干生姜代乾薑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云︰秦椒為之使。殺半夏、莨菪毒。惡黃芩、黃連、天鼠糞。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乾薑
內容:氣熱,味大辛。辛,大熱,味薄氣濃,陽中之陽也。辛、溫。無毒。
《象》云︰治沉寒痼冷,腎中無陽,脈氣欲絕,黑附子為引,用水煎二物,名姜附湯。
亦治中焦有寒。水洗,慢火炮。
《心》云︰發散寒邪,如多用則耗散元氣,辛以散之,是壯火食氣故也,須以生甘草緩
之。辛熱,散裡寒,散陰寒、肺寒,與五味同用,治嗽,以勝寒蛔。正氣虛者,散寒,與
人參同補藥,溫胃腹中寒,其平以辛熱。
《珍》云︰寒淫所勝,以辛散之。經炮則味苦。
《本草》云︰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痺,腸 下利,寒冷腹痛,中
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生者尤良,主胸滿,溫脾燥胃,所以理中
,其實主氣而泄脾。
易老云︰乾薑能補下焦,去寒,故四逆湯用之。乾薑本味辛,及見火候,稍苦,故止而
不移,所以能治裡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湯用此者,以其四順也。
或云︰乾薑味辛熱,人言補脾,今言泄而不言補者,何也?東垣謂︰泄之一字,非泄脾
之正氣也,是泄脾中寒濕之邪,故以姜辛熱之劑燥之,故曰泄脾也。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薄荷
內容:氣溫,味辛、苦,辛、涼。無毒。
手太陰經、厥陰經藥。
《象》云︰能發汗,通骨節,解勞乏。與薤相宜。新病瘥人,勿多食,令虛汗出不止。
去枝、梗,搓碎用。
《心》云︰上行之藥。
陳士良云︰能引諸藥入榮衛,又主風氣壅並。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蔥白
內容:氣溫,味辛。無毒。
入手太陰經、足陽明經。
《液》云︰以通上下之陽也。《活人書》︰傷寒頭痛如破,連須蔥白湯主之。
《心》云︰通陽氣,辛而甘,氣濃味薄,陽也。發散風邪。
《本草》云︰蔥實,主明目,補中不足。其莖白,平。可作湯,主傷寒寒熱,出汗,中
風,面目腫,傷寒骨肉痛,喉痺不通;安胎,歸目,除肝邪氣;安中,利五臟,益目精,殺
百藥毒。蔥根,主傷寒頭痛。蔥汁,平溫,主溺血,解藜蘆毒。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韭白
內容:氣溫,味辛,微酸。無毒。
《本草》云︰歸心,安五臟,除胃中熱,利病患,可久食。子,主夢泄精,溺白。根,
養發。陰物變為陽。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薤白
內容:氣溫,味苦、辛。無毒。
入手陽明經。
《本草》云︰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飢,耐老。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利病患。諸
瘡中風寒水腫,以此涂之。下重者,氣滯也。四逆散加此,以泄氣滯。
《心》云︰治泄痢下重,下焦氣滯,泄滯氣。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瓜蒂
內容:氣寒,味苦。有毒。
《本草》云︰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下水,殺蠱毒。咳逆上氣,及食諸果,病在胸腹
中者,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療黃膽,鼻中出黃水。除偏頭疼,有神,頭目有濕,宜此。
瓜蒂苦,以治胸中寒,與白虎同例,俱見知母條下。與麝香、細辛為使。治久不聞香臭。
仲景鈐方︰瓜蒂一十四個,丁香一個,黍米四十九粒,為末,含水 一字,取下。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冬葵子
內容:氣寒,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療婦人乳難內閉。久服,堅筋骨,
長肌肉,輕身。
《衍義》云︰性滑利,不益人。患癰癤,毒熱內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粒,遂作竅,
膿出。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蜀葵花
內容:冷,陰中之陽。
《珍》云︰赤者,治赤帶;白者,治白帶;赤治血燥,白治氣燥。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香薷
內容:味辛,微溫。
《本草》云︰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目錄>卷之六/菜部
<篇名>炊單布
內容:《液》云︰仲景治墜馬,及一切筋骨損方中用。《時習》補入。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粳米
內容:氣微寒,味甘、苦。甘平。無毒。
入手太陰經、少陰經。
《液》云︰主益氣,止煩、止渴、止泄。與熟雞頭相合,作粥食之,可以益精強志,耳
目聰明。本草諸家共言益脾胃,如何白虎湯用之入肺?以其陽明為胃之經,色為西方之白,
故入肺也。然治陽明之經,即在胃也。色白,味甘寒,入手太陰。又少陰証桃花湯用此,甘
以補正氣;竹葉石膏湯用此,甘以益不足。
《衍義》云︰平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逮。然稍生,則複不益脾;過熟,則佳。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赤小豆
內容:氣溫,味辛、甘、酸,陰中之陽。無毒。
《本草》云︰主下水,排膿,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 ,下脹滿。又治
水腫,通健脾胃。赤小豆,食之行小便,久食則虛人,令人黑瘦枯燥。赤小豆花,治宿酒渴
病,即腐婢也。花有腐氣,故以名之。與葛花末,服方寸匕,飲酒不知醉。氣味平辛。大豆
黃卷,是以生豆為 ,待其芽出,便曝干用。方書名黃卷皮,產婦藥中用之。性平。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黑大豆
內容:氣平,味甘。
《本草》云︰涂癰腫。煮汁飲,殺鬼毒,止痛。解烏頭毒,除胃中熱痺。傷中淋露,逐
水脹,下瘀血。久服,令人身重。炒令黑,煙未斷,熱投酒中,治風痺癰瘓,口噤,產后諸
風。食罷,生服半掬,去心胸煩熱。明目鎮心,不忘。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
、牡蠣良。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大麥
內容:氣溫,味甘、咸。無毒。
《象》云︰補脾胃虛,寬腸胃。先杵細,炒黃,取面用。
《本草》云︰能消化宿食,破症結冷氣,去心腹脹滿。開胃,止霍亂,除煩去痰。治產
后秘結,鼓脹不通。大麥 並神曲二藥,氣虛人宜服,以代戊己,腐熟水谷。與豆蔻、縮砂
、木瓜、芍藥、五味子、烏梅為之使。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小麥
內容:氣微寒,味甘。無毒。
《本草》云︰除熱,止燥渴、咽干,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青蒿散有小麥百
粒,治大人、小兒骨蒸肌熱,婦人勞熱。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神曲
內容:氣暖,味甘。
入足陽明經。
《象》云︰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須于脾胃藥中少加之。微炒黃用。
《珍》云︰益胃氣。
《本草》云︰療臟腑中風氣,調中下氣,開胃消宿食。主霍亂,心膈氣痰逆。除煩,破
症結及補虛,去冷氣,除腸胃中塞,不下食。令人好顏色。落胎,下鬼胎。又能治小兒腹堅
大如盤,胸中滿,胎動不安。或腰痛搶心,下血不止。火炒以助天五之氣,入足陽明。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酒
內容:氣大熱,味苦、甘、辛。有毒。
《本草》云︰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瓦斯。能行諸經不止,與附子相同。味辛者能散,味
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緩也。為導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極高之分。若味淡者,則利
小便而速下。大海或凝,惟酒不冰。三人晨行,遇大寒,一人食粥者病;一人腹空者死
;一人飲酒者,安。則知其大熱也。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苦酒
內容:/x一名醋,一名醯/x
氣溫,味酸。無毒。
《液》云︰斂咽瘡,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余初錄《本草》苦酒條。《本經》一
名醯,又一名苦酒,如為一物也。及讀《金匱》,治黃膽,有麻黃醇酒湯︰右以美清酒五升
,煮二升,苦酒也。前治黃汗,有黃 芍藥桂枝苦酒湯。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飴
內容:/x即膠飴/x
氣溫,味甘。無毒。
入足太陰經藥。
《液》云︰補虛乏,止渴,去血。以其色紫凝如深琥珀色,謂之膠飴。色白而枯者,非
膠飴,即餳糖也,不入藥用。中滿不宜用,嘔家切忌。為足太陰經藥。仲景謂,嘔家不可用
建中湯,以甘故也。

<目錄>卷之六/米谷部
<篇名>香豉
內容:氣寒,味苦,陰也。無毒。
《象》云︰治傷寒頭痛,煩躁滿悶。生用。
《珍》云︰去心中懊 。
《本草》云︰主傷寒頭痛,寒熱。傷寒初覺頭痛內熱,脈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減蔥
豉湯︰蔥白一虎口,豉一升,綿裹。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頓服取汗。若不汗,加葛根三兩
,水五升,煮二升,分二服。又不汗,加麻黃三兩,去節。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石膏
內容:氣寒,味甘、辛,微寒。大寒。無毒。
入手太陰經、少陽經,足陽明經。
《象》云︰治足陽明經中熱,發熱,惡熱,燥熱,日晡潮熱,自汗,小便濁赤,大渴引
飲,肌肉壯熱,苦頭痛之藥,白虎湯是也。善治本經頭痛,若無此有余証,勿用。
《心》云︰細理白澤者良,甘寒。胃經大寒藥,潤肺除熱,發散陰邪,緩脾益氣。
《珍》云︰辛甘,陰中之陽。止陽明經頭痛。胃弱不可服。下牙痛,須用香白芷為引。
《本草》云︰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
產乳金瘡。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
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
太上云︰石膏發汗。辛寒,入手太陰也。
《東垣》云︰微寒,足陽明也。又治三焦皮膚大熱,手少陽也。仲景治傷寒陽明証,身熱,
目痛鼻干,不得臥。身
已前,胃之經也;胸,胃肺之室。邪在陽明,肺受火製,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號為白虎湯
也。雞子為之使。惡莽草、
馬目毒公。
《藥性論》云︰石膏,使。惡巴豆。《唐本》注︰療風去熱,解肌。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滑石
內容:氣寒,味甘。大寒。無毒。
入足太陽經。
《象》云︰治前陰不利,性沉重,能泄上氣令下行。故曰滑則利竅。不可與淡滲同用。
白者佳。杵細、水飛用。
《本草》云︰主身熱泄 ,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腸胃積聚寒熱,益精氣。通九
竅六腑津液,去留結,止渴,令人利中。入足太陽。滑能利竅,以通水道,為至燥之劑。豬
苓湯,用滑石與阿膠同為滑利,以利水道。蔥、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滲泄
為陽,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衍義》云︰暴吐逆,不下食,以生細末二錢匕,溫水調服,后以熱面壓之。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朴硝
內容:氣寒,味苦辛。
《象》云︰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痼留癖,胃中食飲熱結。去血閉,停痰痞滿。
消毒。揉細,生用。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盆硝
內容:/x即芒硝/x
氣寒,味咸。
《心》云︰去實熱。《經》云︰熱淫于內,治以咸寒,此之謂也。
《珍》云︰純陰,熱淫于內,治以咸寒。
《本草》云︰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及月水
,破五淋。消腫毒,療天行熱病。
《藥性論》云︰使。味咸。有小毒。通月閉症瘕,下瘰 ,黃膽,主漆瘡,散惡血。
《聖惠方》云︰治代指用芒硝煎湯,淋漬之,愈。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硝石
內容:氣寒,味甘、辛。一作苦、辛,大寒。無毒。又云︰咸。又云︰甜,甜微緩于咸。
《液》云︰硝石者硝之總名也。但不經火者謂之生硝、朴硝,經火者謂之盆硝、芒
硝。古人用辛,今人用咸。辛能潤燥,咸能軟堅,其意皆是,老弱虛人可下者宜用。若用此
者,以玄明粉代之尤佳。《本經》謂利小便而墮胎,傷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以大黃引之
,直入大腸,潤燥、軟堅、瀉熱,子母俱安。《內經》云︰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此之謂
歟。以在下言之,則便溺俱陰;以前后言之,則前氣后血;以腎言之,總主大小便難。溺澀
秘結,俱為水少。《經》云︰
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苦。故以芒硝、大黃,相須為使也。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玄明粉
內容:氣冷,味辛、甘。無毒。
《液》云︰治心熱煩躁,五臟宿滯,症瘕。明目,逐膈上虛熱,消腫毒。注中有治陰毒
一句,非伏陽不可用。若止用此除陰毒,殺人甚速。牙硝條下,太清煉靈砂補注,謂陰極之
精,能化火石之毒。
《仙經》云︰陰中有陽之物。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硫黃
內容:氣溫,大熱,味酸,有毒。
《本草》云︰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
,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 瘡。止血,殺疥虫。
《液》云︰如太白丹佐以硝石,來複丹用硝石之類,至陽佐以至陰,與仲景白通湯佐以
人溺、豬膽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陽,不得不爾;如無伏陽,只是陰証,
更不必以陰藥佐之也。硫黃亦號將軍,功能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挺出陽精,消陰、化魄、
生魂。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雄黃
內容:氣溫,寒,味苦、甘。有毒。
《本草》云︰主寒熱鼠 惡瘡,疽痔死肌。療疥
節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
氣大溫,味甘、酸、辛。無毒。
《本草》︰主養心氣,明目益精。療腹痛泄 ,下利赤白,小便利,及癰疽瘡痔,女
子崩中漏下,產難,胞衣不出。久服,補髓、好顏色、益老不飢、輕身延年。五色石脂,各
入五臟補益。
《東垣》云︰赤石脂、白石脂並溫無毒。畏黃芩、芫花,惡大黃。
《本經》云︰澀可去脫,石脂為收斂之劑。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赤入丙、白入庚

《珍》云︰赤、白石脂俱甘酸,陽中之陰,固脫。
《心》云︰甘溫,篩末用。去脫,澀以固腸胃。
《局方本草》云︰青石脂,養肝膽氣,明目;黑石脂,養腎氣,強陰,主陰蝕瘡;黃石
脂,養脾氣,除黃膽。余與赤、白同功。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禹余糧
內容:氣寒,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咳逆寒熱煩滿,下痢赤白,血閉,症瘕大熱。
《本經》云︰重可去怯。禹余糧之重,為鎮固之劑。
《本草》注云︰仲景治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
赤石脂、禹余糧各一斤。並碎之,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渣,分二服。
《雷公》云︰看如石,輕敲便碎,可如粉也。兼重重如葉子雌黃,此能益脾,安五臟。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代赭石
內容:氣寒,味甘、苦。無毒。一名須丸。出姑幕者,為須丸;出代郡者,名代赭。入手
少陰經、足厥陰經。
《本草》云︰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
,產難,胞衣不出,墮胎。養血,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痺,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
陰痿不起。
《聖濟經》云︰怯則氣浮,重則所以鎮之。怯者亦驚也。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鉛丹
內容:氣微寒,味辛。黃丹也。
《本草》云︰主吐逆反胃,驚癇癲疾,除熱下氣。止小便利,除毒熱筋攣,金瘡溢血。
又云︰鎮心安神,止吐血。
《本經》云︰澀可去脫而固氣。
成無己云︰鉛丹收斂神氣,以鎮驚也。
《藥性論》云︰君。治消渴。煎膏,止痛、生肌。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白粉
內容:《本草》云︰一名胡粉,一名定粉,一名瓦粉。仲景豬膚湯用白粉,非此白粉,即白米
粉也。黃延非治胸中寒,是治胸中塞,誤寫作寒字。
《藥性論》云︰胡粉,使。又名定粉,味甘、辛。無毒。能治積聚不消,焦炒,止小兒
疳痢。
陳藏器云︰主久痢成疳,粉和水及雞子白服,以糞黑為度。為其殺虫而止痢也。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紫石英
內容:氣溫,味甘、辛,無毒。入手少陰經、足厥陰經。
《本草》云︰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療上氣,心
腹痛,寒熱邪氣,結氣。補心氣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
癰腫。令人悅澤。久服溫中,輕身延年。得茯苓、人參、芍藥,共療心中結氣;得天雄、菖
蒲,共療霍亂。長石為之使。畏扁青、附子,不欲 甲、黃連、麥句姜。
《衍義》云︰仲景治風熱螈 ,風引湯。紫石英、白石英、寒水石、石膏、乾薑、大
黃、龍齒、牡蠣、甘草、滑石等分。上 咀,以水一升,煎去三分。食后,量多少溫呷之。
不用渣,立效。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伏龍肝
內容:氣溫,味辛。
《時習》云︰主婦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癰腫。
《衍義》云︰婦人惡露不止,蠶沙一兩(炒),伏龍肝半兩,阿膠一兩。同為末,溫酒
調
,空心服三二錢。以止為度。
《藥性論》云︰單用亦可。咸。無毒。
《日華子》云︰熱,微毒。治鼻洪,腸風,帶下,血崩,泄精尿血,催生下胞,及小
兒夜啼。一云︰治心痛及中風心煩。陶隱居云︰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白礬
內容:氣寒,味酸。無毒。
《本草》云︰主寒熱泄瀉下痢,白沃,陰蝕惡瘡。消痰止渴,除痼熱。治咽喉閉,目
痛。堅骨齒。
《藥性論》云︰使,有小毒,生含咽津,治急喉痺。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朱砂
內容:味甘。
《珍》云︰心熱者,非此不能除。
《局方本草》云︰丹朱味甘,微寒。無毒。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
渴。
《藥性論》云︰君。有大毒。鎮心,主抽風。
《日華子》云︰涼,微毒。潤心肺。惡磁石,畏咸水。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砂
內容:味鹹。
《本草》云︰破堅癖,獨不用,入群隊用之。味咸、苦、辛,溫。有毒,不宜多服。主
積聚,破結血。爛胎,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柔金銀,可為焊藥。
《藥性論》云︰有大毒。畏漿水,忌羊血。味酸咸。能腐壞人腸胃,生食之化人心為血。
能除冷病,大益陽事。
《日華子》云︰北庭砂,味辛、酸,暖。無毒。畏一切酸。補水臟,暖子宮,消冷癖瘀
血,宿食,氣塊 癖,及婦人血氣心痛,血崩帶下。凡修製,用黃丹、鍛石作匱, 赤使用
。無毒。柔金銀,驢馬藥亦用。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8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湯液本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東流水
內容:味平。無毒。
《時習》云︰千裡水及東流水,主病后虛弱。揚之萬過,煮藥,收禁神效。二者皆堪蕩
滌邪穢。此水潔淨,誠與諸水不同。為云母所畏,煉云母粉用之。

<目錄>卷之六/玉石部
<篇名>甘瀾水
內容:《時習》云︰揚之水上成珠者是也。治霍亂,及入膀胱。治奔豚藥用之,殊勝。

<目錄>卷之六/禽部
<篇名>雞子黃
內容:氣溫,味甘。
《本草》云︰陰不足,補之以血。若咽有瘡,雞子一枚,去黃,苦酒傾殼中,以半夏入
苦酒中,取殼,置刀環上,熬微沸。去渣,旋旋呷之。又主除熱,火瘡癇痙。可作琥珀神物
。黃,和恆山末,為丸,竹葉湯服,治久瘧不差;黃,合須發煎,消為水,療小兒驚熱、
下痢。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龍骨
內容:氣平微寒,味甘。陽也。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膿血,女子漏下,症瘕堅結,小兒熱
氣驚癇。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
,陰蝕。止汗,縮小便,溺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
《本經》云︰澀可去脫而固氣。
成無己云︰龍骨、牡蠣、鉛丹,皆收斂神氣以鎮驚。凡用,燒通赤為粉。畏石膏。
《珍》云︰固大腸脫。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麝香
內容:氣溫,味辛。無毒。
《本草》云︰主辟惡氣。殺鬼精物,療溫瘧,蠱毒癇痙,去三尸虫。療諸凶邪鬼氣,中
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產難,墮胎。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牛黃
內容:氣平,味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痙。逐鬼除邪。療小兒百病,諸癇熱,口噤不開,大
人癲狂。又墮胎。久服,令人不忘。又云︰磨指甲上黃者,為真。又云︰定魂魄。人參為使
。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惡龍骨、龍膽、地黃,畏牛漆。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犀角
內容:氣寒,味苦。酸、咸,微寒。無毒。
《象》云︰治傷寒溫疫頭痛,安心神,止煩亂,明目鎮驚。治中風失音,小兒麩豆,風
熱驚癇。鎊用。
《本草》云︰主百毒蠱疰,邪鬼瘴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魘寐。療
傷寒溫疫頭痛、寒熱,諸毒瓦斯。能治一切瘡腫,破血。
《液》云︰升麻代犀角說,並見升麻條下。易老療畜血分三部︰上焦畜血,犀角地黃湯
;中焦畜血,桃仁承氣湯;下焦畜血,抵當湯、丸,丸但緩于湯耳。三法的當,后之用者,
無以複加。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阿膠
內容:氣微溫,味甘平。無毒。甘,平。味薄,氣升陽也。
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厥陰經。
《象》云︰主心腹痛內崩。補虛安胎,堅筋骨,和血脈,益氣止痢。炮用。
《心》云︰補肺金氣不足。除不足,甘溫補血。出東阿,得火良。
《本草》云︰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
丈夫小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痛,不能久立。養肝氣,益肺氣。肺虛極損。咳嗽,
唾膿血,非阿膠不補。仲景豬苓湯,用阿膠,滑以利水道。《活人書》四物東加減例,妊娠
下血者,加阿膠。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豬膚
內容:氣寒,味甘。
入足少陰經。
《液》云︰豬皮,味甘,寒。豬,水畜也,其氣先入腎。解少陰客熱,是以豬膚解之,
加白蜜,以潤燥除煩;白粉,以益氣斷痢。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豬膽汁
內容:氣寒,味苦、咸。苦,寒。
《液》云︰仲景白通湯,加此汁,與人尿咸寒,同與熱劑合,去格拒之寒。又,與醋相
合,內谷道中,酸苦益陰,以潤燥瀉便。
《本經》云︰治傷寒熱渴。又︰白豬蹄,可用;雜青色者,不可食,療疾亦不可。
《心》云︰與人尿同體,補肝而和陰引置陽,不被格拒,能入心而通脈。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獺肝
內容:味甘。有毒。
《本草》云︰主鬼疰、蠱毒,卻魚鯁,止久嗽。燒灰服之。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鼠糞
內容:治傷寒勞複。《經》言︰牡鼠糞兩頭尖者是。或在人家,諸物中遺者。

<目錄>卷之六/獸部
<篇名>人尿
內容:《時習》云︰療寒熱頭疼,溫氣。童男子者,尤良。
《衍義》云︰人尿,須用童男者,產后溫一杯,壓下敗血惡物。久服,令人反虛。氣血
無熱,尤不可多服。此亦性寒,故治熱勞方中亦用也。
《日華子》云︰小便,涼。止勞渴嗽,潤心肺,療血悶熱狂,撲損瘀血,運絕,及蛇犬
等咬,以熱尿淋患處。難產胞衣不下,即取一升,用姜、蔥煎,乘熱飲,即下。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牡蠣
內容:氣微寒,味咸,平。無毒。
入足少陰經。
《象》云︰治傷寒寒熱溫瘧,女子帶下赤白,止汗,止心痛氣結。澀大小腸,治心脅
痞。燒,白研,細用。
《珍》云︰能軟積氣之痞。《經》曰︰咸能軟堅。
《心》云︰咸,平。熬,泄水氣。
《本草》云︰主傷寒寒熱,溫瘧洒洒,驚恚怒氣。除拘緩,鼠 ,女子帶下赤白。除留
熱在關節,榮衛虛熱,往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
小便。療泄精,喉痺咳嗽,心脅下痞熱。能去瘰 ,一切瘡腫。入足少陰。咸為軟堅之劑,
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脅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核;以大黃引之,能除股間腫;地黃為之
使,能益精收澀,止小便,本腎經之藥也。久服,強骨節,殺鬼延年。貝母為之使。得甘
草、牛膝、遠志、蛇床子,良。惡麻黃、吳茱萸、辛夷。
《藥性論》云︰君主之劑。治女子崩中,止血及盜汗,除風熱,定痛。治溫瘧。又和杜
仲服,止盜汗。為末蜜丸,服三十丸,令人面光白,永不值時氣。又治鬼交精出,病患虛而
多熱,加用之,並地黃、小草。
陳士良云︰牡蠣搗粉粉身,治大人小兒盜汗。和麻黃根、蛇床子、乾薑為粉,粉身
,去陰汗。《衍義》意同。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文蛤
內容:氣平,味咸。無毒。
《本草》云︰主惡瘡,蝕五痔,咳逆胸痺,腰痛脅急,鼠 ,大孔出血,崩中漏下。能
利水。治急疳蝕口鼻,數日盡,欲死,燒灰,臘豬脂和涂之。墜痰軟堅,止渴,收澀固濟,
蛤粉也。咸能走腎,可以勝水。文蛤尖而有紫斑。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虻虫
內容:氣微寒,味苦,平。有毒。
《本草》云︰主目中赤痛, 傷淚出,瘀血血閉,寒熱酸 ,無子。炒,去翅、足。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水蛭
內容:氣微寒,味咸、苦,平。有毒。
《本草》云︰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墮胎。炒用。畏鹽。
苦走血,咸勝血,仲景抵當湯用虻虫、水蛭,咸苦以泄畜血。故《經》云︰有故無殞也。雖
可用之,亦不甚安。莫若四物東加酒浸大黃各半,下之極妙。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虫
內容:味咸,寒。有毒。
《本草》云︰主心腹寒熱洒洒,血積症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仲景主治久瘕積
結,有大黃 虫丸。
《衍義》云︰乳汁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濾清汁服。勿令服藥人知之。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鼠婦
內容:氣溫,微寒,味酸。無毒。
《本草》云︰主氣癃不得小便,婦人月水閉,血瘕癇痙,寒熱,利水道。仲景治久瘧,
大鱉甲丸中使之。以其主寒熱也。
《衍義》云︰鼠婦,濕生虫也。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蜘蛛
內容:微寒。
《本草》云︰主大人小兒 疝。七月七日取其網,療喜忘。仲景治雜病。狐疝,偏有大
小,時時上下者,蜘蛛一十
四個,熬焦,桂半兩。研細為散。八分匕,酒調服,日再。蜜丸
亦通。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蠐螬
內容:微寒,微溫,味咸。有毒。
《本草》云︰主惡血血瘀,痺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
。吐血,在胸中不去,及破骨 折血結。金瘡血塞。產后中寒,下乳汁。仲景治雜病方,大
黃虫丸中用之,以其主脅下堅滿也。《續傳信方》治喉痺,取虫汁點在喉中,下即喉開也
。《時習》補入。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蜜
內容:氣平,微溫,味甘。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
和百藥。養脾氣,除心煩,飲食不下,止腸 ,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
《液》云︰凡煉蜜,必須用火熬開,以紙覆,經宿,紙上去蠟盡,再熬色變,不可過度
,令熟入藥。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蜣螂
內容:氣寒,味酸。有毒。
《本草》云︰治小兒驚風螈 ,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手足端寒,支滿奔豚。
《日華子》云︰墮胎,治疰忤。和乾薑,傅惡瘡,出箭頭。
《圖經》云︰心,主疔瘡。
《衍義》云︰大小二種。一種大者,為胡蜣螂,身黑光,腹翼下有小黃子,附母飛行,
晝不出,夜方飛至人家戶庭中,見燈光則來;一種小者,身黑暗,晝方飛出,夜不出。今當
用胡蜣螂,以其小者,研三十枚,以水灌牛、馬腸結,佳。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鱉甲
內容:氣平,味咸。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症瘕堅積,寒熱。去鼻中息肉,陰蝕,痔,惡肉。療溫瘧,血瘕,
腰痛,小兒脅下堅。
《衍義》云︰治勞瘦,除骨中熱,極佳。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蛇蛻
內容:《心》云︰去翳膜用之,取其意也。
《日華子》云︰止嘔逆,小兒驚悸客忤,催生。 瘍、白癜風,煎汁敷。入藥炙用。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蟬蛻
內容:《心》云︰治同蛇蛻。
《藥性論》云︰使。治小兒渾身壯熱驚癇,兼能止渴。又云︰其蛻殼,頭上有一角,如
冠狀,謂之蟬花,最佳。味甘,寒。無毒。主小兒天吊,驚癇螈 ,夜啼,心悸。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白僵蠶
內容:味咸,辛平。無毒。
《本草》云︰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虫。滅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瘍病,女子崩中
赤白,產后余痛。滅諸瘡瘢痕。生 川平澤,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濕。濕有毒,不可
用。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斑蝥
內容:味辛,寒。有毒。
《本草》云︰主寒熱,鬼疰蠱毒,鼠 ,疥癬,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血積,傷人肌
,墮胎。畏巴豆。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烏蛇
內容:《本草》云︰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痺諸風。用之炙,入丸散,浸酒,合
膏。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東有黑稍蛇,能纏物至死,亦是其類。生商洛
山。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五靈脂
內容:味甘,溫。無毒。
《本草》云︰主療心腹冷氣,小兒五疳,辟疫,治腸風,通利氣脈,女子月閉。出北地
,此是寒號虫糞也。

<目錄>卷之六/虫部
<篇名>緋帛
內容:《液》云︰主惡瘡疔腫,毒腫,諸瘡有根者。作膏︰用帛如手大,取露蜂房、彎頭棘刺
、爛草節二寸許、亂發。燒末。主疔瘡腫。又主小兒初生臍未落時,腫痛、水出,燒
,為末,細研,敷之。又,五色帛主盜汗,拭干訖,棄五道頭。仲景治墜馬,及一切筋骨損
方中用。


in>:  全文完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