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山《針灸秘驗》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彭靜山《針灸秘驗》

文章: # 59818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經絡的觸診﹝轉貼﹞
 
摘自  彭靜山《針灸秘驗》
 
   借醫生指腹的感覺察知經絡和經穴的異常反應。此法簡便易行,準確實用(是針灸臨床不可缺少的診法之一)。

   方法:循經觸摸,體表見熱、腫,彈性強,壓痛顯著, 皮下硬結等,可知為經氣實;體表溫度低下,無彈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為經氣虛。

   觸摸時,見有硬結、壓痛、敏感、快感的反應點,此點即為病穴。壓痛強烈,多屬實症;壓有快感,多屬虛症。病穴有助於明確診斷,刺灸病穴常獲良效。

   觸診的檔次: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絡穴、特診點、過敏點和過敏帶等。可疑病經要詳細觸診。

   十二經病的觸診要點:

   肺經: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澤。
   肺經實熱時,胸椎1-3旁開0.5寸處有壓痛,滑肉門和大巨亦有壓痛。肺經氣不暢時,羶中有壓痛。肺經虛寒:風門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壓痛,或壓時有酸沉感。經氣虛衰時,膏肓呈高腫或彈性、皮溫低下。

   大腸經:大腸俞、天摳、溫溜、曲池、合谷。
   經氣實熱或排泄障礙時,曲池、肺俞、天樞、騎竹馬有壓痛。經氣鬱滯時,大巨有壓痛。腸炎時,手三裏、上巨虛、天樞壓痛明顯,皮溫高於鄰穴。慢性腸炎時,皮溫低下,觸有快感。

   胃經:胃俞、中院、樑丘、足三裏、豐隆。
   胃經有實熱:中院、樑丘有壓痛。胃酸過多:巨闕、不容呈壓痛。胃經虛寒:按壓中脘、足三裏有舒服感。胃潰瘍:胃俞、與其外側有過敏點,再按壓臀端時,壓痛放散至膝以下者。胃痛劇烈:天宗有明顯壓痛,按之可止痛。

   脾經:脾俞、章門、地機、大包、脾俞。
   消化不良或運化失常時,脾俞、章門、大包均有壓痛。血行失和:脾俞呈現繃緊或壓痛。脾熱、經氣阻滯:地機穴有明顯壓痛。脾虛作脹: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溫低下。

   心經:心俞、巨闕、陰郄、少海。
   心經火旺:心俞內側有壓痛。心臟瓣膜疾患:巨闕發脹,心俞外側至膏盲處有過敏點。經氣虛、功能低下:三陰交、水分、腎俞均有壓痛。

   小腸經:小腸俞、關元、養老、小海、下巨虛。
   小腸經病:關元、養老有反應。被風寒所侵時,天宗、風門、小海均有壓痛。小腸經病移於心經時,取關元是有效的。如灸關元治心律不齊。小腸經氣受阻的肩腫痛時,下巨虛呈壓痛,針之有效。小腸俞部位的腰痛,養老有明顯壓痛,針之有效。

   膀胱經:膀胱俞、中極、金門、委中、崑崙、天拄、八髎。
   經氣實熱:委中穴皮溫高,絡脈充盈。溼熱下注,經氣受阻,中極、金門、膀胱俞有壓痛。被風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壓痛。經氣虛時,按中極、膀胱俞有快感。

   腎經:腎俞、京門、水泉、水分、肓俞。
   腎經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見壓痛。腎臟為病:腎俞、京門有壓痛。當腎排泄功能受累時,築賓穴呈陽性反應(硬結、壓痛)。因此,灸築賓有解毒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時,八 髎穴有壓痛。

   心包經:厥陰俞、羶中、郄門、大陵。
   情志不遂、哭笑不定:羶中、郄門均有明顯壓痛。婦女月經失常、痛經或少腹有瘀血時,間使至郄門處繃緊或壓痛,針之可調經止痛逐瘀。心悸動,按壓厥陰俞、羶中有緩解之效,灸之亦效。

   三焦經:三焦俞、石門、委陽、會宗。
   經氣受阻,會宗、委陽、石門均呈壓痛。經氣實熱,三焦俞一帶繃緊,會宗壓痛強烈。尿閉,屬三焦經氣不宣者,石門呈脹滿。

   膽經:膽俞、日月、天宗、京門、陽陵泉、外丘。
   膽囊炎時,日月、京門、天宗有壓痛。膽經實熱:外丘皮溫高。經氣虛:按膽俞、日月有舒適感。

   肝經:肝俞、期門、中都、曲泉。
   經氣鬱滯(失眠、易怒、高血壓):肝俞多見高腫、壓痛,中都呈強壓痛。肝炎(經氣實熱),內踝上二寸至中都處呈過敏帶,陽陵泉與外丘有時亦呈壓痛。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痛或酸麻。

   按上法找出病經病穴,結合四診八綱,決定病因、病位、病性,為治療提出有效的方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鼻針療法 ﹝彭靜山《針灸秘驗》﹞

文章: # 59819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鼻針療法 ﹝彭靜山《針灸秘驗》﹞﹝轉貼﹞

一、九穴十九點:
鼻好象一個人的整體,面朝裏,背向外,盤腿坐在面部中央一樣。(如圖4)其穴位的分佈則根據背坐的人體各部而劃分,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神志點則恰當於人的腰俞附近,腰俞屬於督脈之第二號穴位,上通於腦,督脈是諸陽經的總綱,有振奮陽經的作用,也有調整陰經的功能,亦頗合理。

鼻針的穴,稱為點。因為有一穴一點、兩點、三點的,所以不叫穴而叫做點。每穴幾點,不是完全相同,因此稱為九穴十九點。穴位的位置及其作用如下。

1、降壓上下兩點
上點即印堂穴,下點即素髎穴(圖5之1、2,此兩點為原有的穴位)。能使血壓迅速下降,並可解除頭昏目脹、兩太陽痛、視力含糊、心悸亢進等症,亦能使低血壓上昇。

2、頸點
在鼻骨上端的兩側各一點,凡屬鼻針穴必須在鼻子的範圍以內。對頸項痛、肩背痛以及扭傷所致的斜頸有顯著的止痛作用。(圖5之3)

3、肩點
相當於額骨鼻突之中段(淚骨之鼻側),左右各一點。對肩胛痛、肘、腕關節間以及上肢軟組織痠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圖5之4)

4、肘點
相當於上額骨鼻突之下段(鼻翼外上一厘米),左右各一點。治療作用同肩點。(圖5之5)

5、腰三點
相當於鼻骨下端之中央一點,鼻翼上方左右各一點。對腰痛、腰酸有顯著效果。(圖5之6)

6、胃腸三點
相當於鼻尖上1.5厘米處,中央一點,鼻翼內側上左右各一點。適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胃神經痛等,能使疼痛迅速緩解或消失。(圖5之9)

7、闌尾點
相當於鼻翼外側中段,左右各一點。對急慢性闌尾炎有消炎止痛作用。(圖5之7)

8、膝點
相當於鼻翼下左右各一點。對臀部及下肢關節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圖5之8)

9、神志點
相當於鼻尖上0.5厘米處中央.適用於頭痛,以及神經衰弱所引起的健忘、失眠、食慾不振、疲倦等(圖5之10)
\n
作用:止痛、鎮靜、消炎、解痙。

適應症:高血壓、頸項痛、肩背痛、上肢關節及軟組織痛、腰痛腰酸、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慢性闌尾炎、臀及下肢關節痛、神經衰弱等。

二、針法
確定穴位,用點眼棒或三稜針柄在穴處附近平均用力點壓,出現小坑處是穴。或用經絡測定儀找穴。

找準穴位,用32號5分針。降壓上、下兩點,均用45度角斜刺,針尖向上。其餘十七點一概直刺,不可穿透鼻軟骨,必須紮在鼻子上。

三、注意事項

1、鼻針刺激強,事先做好思想工作。
2、一概採用臥位,以防暈針。
3、刺入後有強烈的酸麻痛複合感覺,尤其是在行針時間,病人難以忍受,流淚,打噴嚏,則效果更佳。
4、針後無任何感覺的叫做不得氣,效果不明顯,應該將針拔出1/2,改方向探索穴位。
5、留針時間,由5分鐘到1小時,以症狀消失為度。留針時間,每隔5分鐘,輕輕的用平補平潟手法一次,針的旋轉角度,不得超過15度。
6、也有調整後仍不得氣的,這是因為經絡感覺遲鈍,或是是頑固的慢性病。不宜連續反複調整,因刺激力強,病人有痛苦,要適可而止。針刺後,不一定每次都能得氣。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彭靜山•針灸秘驗•32灸方

文章: # 59820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彭靜山•針灸秘驗•32灸方

1、中風:關元、風市
2、哮喘:中脘、中府、羶中、關元、天樞
3、癇證:中脘、筋縮、身柱
4、洩潟:樑丘、崑崙、天樞
5、水腫:湧泉、水分、關元、命門
6、脈結代:關元、中脘
7、腰痛:腎俞、關元
8、噎膈、反胃:膈俞、命門、羶中
9、小便不通:隔鹽灸神闕
10、急性腸炎:兩肘尖
11、失眠:隱白、間使、肝俞
12、下血不止:於命門處尋痛點,灸之方效
13、淋症:帶脈、百會
14、習惰性便祕:太乙、外陵
15、積聚痛:幽門、肝俞、三焦俞、氣海
16、陰疽:騎竹馬、關元、郗門
17、疔瘡:手三裏、騎竹馬、郗門
18、皮膚病:肺俞、肩髎、曲池
19、腸廱:兩肘尖、合谷
20、齒痛:肩髎、厥陰俞
21、血崩:石門、隱白
22、帶下:帶脈、胞門、子戶
23、轉胎:至陰。灸雙穴無效時,可灸單穴
24、子宮後傾:關元、中脘
25、陰挺:百會、中脘、氣海
26、小兒消化不良:命門
27、小兒遺尿:命門
28、小兒咳嗽:身柱
29、小兒夜啼:大敦、中衝
30、小兒囟門不合:臍上臍下各0.5寸,灸三壯
31、口臭:勞宮
32、小兒臍腫:命門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十宣與手麻木﹝轉貼﹞

文章: # 59821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十宣與手麻木﹝轉貼﹞

彭靜山•《針灸秘驗》

   手指麻木,多為中風之兆,亦有血虛與外邪阻滯經氣發而麻者。

   屬中風之兆者,多從無名指或食指先麻,次漸累及其餘三指。血虛發麻,伴隨著血虛證。外邪所致,多有痛與麻並見。

   針刺十宣,對各種手指麻木,均有良效。刺前,醫者用手將患肢從肘部捋至指尖數次,令其指尖充血,然後用毫針點刺出血。一般針幾次即見效。不見效者,配合十二井穴。麻木消失後,再灸風市數日,以防中風。

   血虛手指麻木者,取所屬經絡的俞募穴刺之。

   外邪所犯者,“以痛為俞”,配取瘀絡出血。即痛處的旁邊有明顯的靜脈突出,放血出之即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彭靜山《針灸秘驗》

文章: # 67436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彭靜山針炙秘傳十絕招.pdf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tanzhongshu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1
註冊時間: 2008-04-22 , 3:03
個人狀態: 不爽
性別:

Re: 彭靜山《針灸秘驗》

文章: # 76635未閱讀文章 tanzhongshu »

彭静山乃针灸界的大腕,谢楼主 ad19: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