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黃蘖)

介紹單味藥物!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柏(黃蘖)
禁忌:久服傷胃,尺脈弱者禁用。
性味:苦寒微辛。
SANY0378.jpg
功能:沉陰下降,瀉膀胱相火,補腎水不足,堅腎潤燥,除濕清熱。
主治:
  • (1)療下焦虛,骨蒸勞熱,諸痿癱瘓,目赤耳鳴,消渴便閉。
  • (2)黃疸水腫,水瀉熱痢,痔血腸風,漏下赤白。
  • (3)諸瘡頭癢,頭瘡,殺蟲安蚘。
性狀:川產肉厚,色深者良。
炮製:生用降實火,蜜炙則不傷胃,炒黑能止崩帶,酒製治上,蜜製治中,鹽製治下。
備註:
(1)「瀉膀胱相火」:足太陽引經藥。
(2)「補腎水不足,堅腎潤燥」:發明曰:非真能補也,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
食苦以堅之也,相火退而腎固,則無狂蕩之患矣。
(3)昂按:腎本屬水,虛則熱矣,心本屬火,虛則寒者矣。
(4)「諸痿癱瘓」:熱甚則傷血,血不榮筋則,短而為拘,濕勝則傷筋,筋不束則弛張
而為痿。合蒼朮名二妙散,清熱利濕為治痿要藥。
(5)「黃疸水腫」:王善夫病便閉腹堅如石腦,裂出水,飲食不下,治滿利小便藥,服
不效,東垣曰:此奉養太過,膏梁積熱損傷腎水,致膀胱乾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為
嘔噦,難經所謂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內經所謂無陰則陽無以化也,遂處以北方大苦
寒之劑,黃柏知母各一兩酒洗焙研,桂一錢為引,名滋腎丸,每服二百丸,少焉,前陰如
刀刺火燒,溺出床下成流,腫脹遂消。
(6)「口瘡」:蜜炒研含,凡口瘡用涼藥不效者,乃中氣不足,虛火上炎宜用反治之法
。參朮甘草補土之虛,乾薑散火之標,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引火歸源。
(7)若虛火上炎,服此苦寒之劑者,有寒中之變。
(8)時珍曰: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相生之義。古云:黃柏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
,蓋黃柏能制命門膀胱陰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
(9)丹溪曰: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天
火也龍雷之火也陰火也,不可以水濕制之,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
(10)又末乳調能塗凍瘡。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柏

【藥用】本品為雲香科植物黃蘗或黃皮數除去外皮的樹皮。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腎、膀胱、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虛熱。
【臨床應用】
1.用於濕熱瀉痢、濕熱黃疸,以及小便淋瀝澀痛、赤白帶下,陰部腫痛、足膝腫痛、萎軟無力等症。黃柏清熱燥濕之力,與黃芩、黃連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濕熱為佳。治瀉痢合黃芩、黃連;療黃疸合梔子、茵陳;如配蒼朮、牛膝,可用於足膝腫痛、下肢萎軟無力、配合知母、生地、竹葉、木通,可用於小便淋澀熱痛;配合白芷、龍膽草,可用於帶下陰腫。
2.用於熱毒瘡瘍,濕疹等症。黃柏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頗好,用治濕熱瘡瘍、濕疹之症,既可內服,又可外用;內服配黃芩、梔子等藥同用,外用可配大黃、滑石等研末撒敷。
3.用於陰虛發熱,或夢遺滑精等症。黃柏除清實熱外,尚能清虛熱以療潮熱骨蒸,瀉腎火以療夢遺滑精,常合知母、地黃等同用。
【處方用名】川柏、川黃柏(生用,瀉實火)鹽水炒黃柏(鹽水炒,清虛熱,瀉腎火)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黃柏、黃芩、黃連三藥,都是苦寒的藥品,均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但黃柏瀉腎火而退虛熱,且能除下焦濕熱;黃芩則以清肺熱為專長,又能安胎;黃連瀉心火而除煩,善止嘔逆。這是三藥不同之點。因此,一般所謂黃芩治上焦、黃連治中焦、黃柏治下焦的說法,就是根據黃芩清肺火、黃連止嘔逆、黃柏瀉腎火的特點而來的。但是,現在臨床上作為清熱解毒藥應用時,芩、連、柏三藥都是通用的,沒有上述這樣嚴格的區分。
【方劑舉例】梔子柏皮湯《傷寒論》:黃柏、梔子、甘草。治傷寒身黃發熱。易黃散《傅青主女科》:黃柏、山藥、車前子、芡實、白果。治下焦濕熱,白濁帶下。滋腎丸《蘭室秘藏》:黃柏、知母、肉桂。治下焦邪熱,口不渴而小便秘。



中草藥入門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蘗(音百,俗作黃柏,省筆之謂)

【性味】氣味苦、寒,無毒。
【功效】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洩利,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陳修園曰:
黃蘗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皮厚色黃,得
太陰中土之化。
五臟為陰,凡經言主五臟者,皆主陰之藥也。治腸胃中熱結者,寒能清熱
也。治黃疸腸痔者,苦能勝濕也。止洩利者,濕熱洩痢,惟苦寒能除之,而且
能堅之也。女子胎漏下血,因血熱妄行。赤白帶下,及陰戶傷蝕成瘡,皆因濕
熱下注。黃蘗寒能清熱,苦可燥濕,所以主之。然皆正氣未傷,熱毒內盛,有
餘之病,可以暫用,否則不可姑試也。
凡藥之燥者,未有不熱,而寒者,未有不濕,黃蘗于清熱之中,而兼燥濕
之效。


神農本草經讀 --- 清 -- 陳修園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蘖木蘖。根名檀(俗作黃柏)。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1、男女諸虛(如小便淋漓,遺精白濁等症)。用黃蘖(去皮,切細)
  二斤、熟糯米一升,在童便中九浸九曬,再蒸過曬乾,研為末,加酒煮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溫酒送下。
  2、痔漏下血。用黃蘖皮(刮淨)一斤,分作四份:三份分別用酒、醋、童便各浸七天,洗、曬後焙乾;另一份生炒成黑色。四份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久服可以除根。此方名「蘖皮丸」。
  3、赤白濁。用黃蘖皮(刮淨)一斤,分作四份,分別在酒、蜜、人乳、淘糯米水中浸透,炙干,共研為末,加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百補丸」。
  4、下血數升。用黃蘖一兩,去皮,以雞蛋白塗炙為末,加水調成丸子,如綠豆豆大。每服七丸,溫水送下。此方甸「金虎丸」。
  5、小兒熱瀉。用黃蘖削皮,焙為末,加米湯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送下。
  6、赤白濁及構洩精肖。用黃蘖(炒)、真蛤粉各一斤,共研為末,每服一百丸,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再加知母(炒)、牡蠣粉(鍛)、山藥(炒)等分為末,調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八十丸,鹽湯送下。7、積熱夢遺(心神恍惚,膈中有熱)。用黃蘖末一兩、片腦一錢,加煉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麥門冬湯送上。
  8、消渴,食多,尿多。用黃蘖一斤,加水一升,煮開幾次,渴即飲用。
  如此數日,可見效果。
  9、熱極嘔血。用黃蘖蜜塗炙干,研為末,麥門冬湯調服二錢。
  10、眼目昏暗。每天清晨含黃蘖一片,吐唾液洗眼,堅持,不停,保無目疾。
  11、口舌生瘡。用黃蘖放口內含噙。又方:蜜漬黃蘖,取滇汁含噙,吐涎。又方:蜜炙黃蘖、青黛各一分,研為末,加生龍腦少許,敷患處。
  又方:用黃蘖、細辛、等分為末;或黃蘖、乾薑,等分為末,敷患處。
  12、鼻中生瘡。用黃蘖、檳榔,共研為末,調豬油塗搽。
  13、唇瘡痛癢。用黃蘖研末,調薔薇根汁塗搽。
  14、鬈毛毒瘡(生頭中,初時如葡萄,極痛)。用黃蘖一兩,乳香二錢半,共研為末,另以槐花煎水,調末成餅,貼瘡上。
  15、乳癰初起。用黃蘖末和雞蛋白塗搽,藥干即換。
  16、癰疽腫毒。用黃蘖皮(炒)、川烏頭(炮)等分為末,唾液調塗患處,留出瘡頭,頻頻以淘米水潤濕。
  17、小兒膿瘡,遍身不幹。用黃蘖末加枯礬少許,敷搽即愈。
  18、男子陰瘡。用黃蘖、黃芩等分,煎湯洗患處,洗後用黃蘖、黃連研末敷搽。
  19、臁瘡。用黃蘖末一兩、輕粉三錢,調豬膽汁塗搽。單用蜜炙黃蘖研末敷搽。
  20、凍瘡裂痛。用乳汁調黃蘖末塗搽。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柏
黃柏,味苦、微辛,氣寒,陰中之陰,降也。無毒。乃足少陰妙藥,又入足太陽。專能退火解熱,消渴最效,去腸風,止血痢,逐膀胱結熱,治赤帶,瀉腎中相火,亦能平肝明目,其餘《本草》所載功效,俱不可盡信也。蓋黃柏乃至陰之物,其性寒冷,只可暫用以降火,而不可長用以退熱。試思陰寒之地,不生草木,豈陰寒之藥,反生精髓。黃柏有瀉而無補,此可必信者也。如遇陰虛火動之人,用黃柏以瀉火,不若用元參以降火也。萬不得已而用黃柏,亦宜與肉桂同用,一寒一熱,水火有相濟之妙,庶不致為陰寒之氣所逼,至於損胃而傷脾也。
或疑丹溪朱公,專以陰虛火動立論,其補陰,丹溪以黃柏、肉桂同用,未嘗教人盡用黃柏、知母也。而吾子譏其太過,毋乃已甚乎?嗟乎。人生於火,原宜培火,不宜損火也。火之有餘,實水之不足。因水之不足,乃現火之有餘。火盛者,補水而火自息,不必去瀉火也。自丹溪創陰虛火動之說,其立論為千古之不磨,而其立方不能無弊,用黃柏、知母於肉桂之中,不用熟地、山茱為君,烏可為訓乎。
或疑黃柏苦寒瀉火,是瀉火有餘,而補水不足,入于大補陰之內,少用之,以退陰虛之火,不識亦可乎?曰∶不可也。黃柏瀉火而不補水也。惟是陰虛火大動,用黃柏于大補真陰之藥,如熟地、山茱萸、北五味之類,可暫用以退火。倘陰虛而火微動者,亦斷不可用。蓋陰火之大盛者,退火而火少息;陰火之微動者,退火而火愈起。總之,虛火旺宜瀉,而虛火衰宜補也。
或問知母、黃柏,同是苦寒之藥,用一味以瀉虛火,未必無功,必要加用二味,與仲景張公並駕齊驅,反致誤事,使後人譏之,是則丹溪之失也。嗟乎!虛火之沸騰,乃真水之虧損,用六味以生水制火,尚恐水不能以遽生,而火不可遽制。況用苦寒之黃柏、知母,使水之不生,又何以制火哉。在丹溪欲制火以生水,誰知制火而水愈不生耶。用知母、黃柏之一味,似乎輕於二味並用,然而,水一遇寒涼即不生,正不必二味之兼用也。


本草新編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柏二百九十四
蜜炙用。惡乾漆,伏硫黃。
苦,寒,無毒。入足厥陰、少陰、太陰經。補腎壯水,瀉火治瘡。卻腰腳之痿痹,除骨蒸之住痢疾之血下。乃治口瘡仙劑,為救癱瘓良藥。
生漢中川穀,今處處有之。以蜀出肉濃色深者為佳。一種小柏,一名子柏,亦名山石榴,其多刺,皮亦黃。並主口瘡。
斂瘡生肌,為末,麵糊合敷。(驗方第一。)
中自死畜肉毒,為末水下。(第二。)
凍瘡痛裂,為末,乳汁合敷。(第三。)
小兒下血,同赤芍丸服,米湯下。(第四。)
小兒熱瀉,米湯丸下。(第五。)
夢遺有熱,黃柏一兩,冰片一錢,蜜丸服。(第六。)
消渴多尿,黃柏代茶飲之。(第七。)
目昏眩,每旦含黃柏一片,吐津洗之。(第八。)
猝喉痹痛,黃柏片含之,又以酒煎半斤,空心飲。(第九。)
口舌生瘡,口含之良,又同乾薑末摻之。(第十。)
口疳臭爛,同銅綠摻之。(十一。)
鼻生瘡,同檳榔、豬脂合敷之。(十二。)
唇瘡痛裂,黃柏末,以薔薇根汁合敷,立效。(十三。)
囟腫,為末敷足心。(十四。)
手足腫痛欲斷,黃柏五斤,水煎漬之。(十五。)
癰疽乳發初起,以黃柏末、雞子白合敷。(十六。)
膿瘡不幹,遍身,為末,入枯礬少許,摻之。(十七。)
男子陰瘡,煎洗之,蜜塗之。(十八。)
瘡熱瘡,蜜炙,末,搽之。(十九。)
尿閉腹脹睛凸,滲利不效,黃柏、知母,稍加肉桂,水煎服,立通。(二十。)
大補丸 黃柏水丸。治陰火為病。血虛,四物湯下;氣虛,四君子湯下。(諸方第一。)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柏
《中國藥典》
【拼音名】 Huánɡ Bò
【英文名】 CORTEX PHELLODENDRI
【別名】黃檗、元柏、檗木
【來源】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乾燥樹皮。前者習稱“川黃柏”,後者習稱“關黃柏”。剝取樹皮後,除去粗皮,曬乾。
【性狀】
川黃柏:呈板片狀或淺槽狀,長寬不一,厚3~6mm。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平坦或具縱溝紋,有的可見皮孔痕及殘存的灰褐色粗皮。內表面暗黃色或淡棕色,具細密的縱棱紋。體輕,質硬,斷面纖維性,呈裂片狀分層,深黃色。氣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關黃柏:厚2~4mm。外表面黃綠色或淡棕黃色,較平坦,有不規則的縱裂紋,皮孔痕小而少見,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殘留。內表面黃色或黃棕色。體輕,質較硬,斷面鮮黃色或黃綠色。
【鑒別】
(1)本品粉末綠黃色或黃色。纖維鮮黃色,直徑16~38μm,常成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石細胞鮮黃色,類圓形或紡錘形,直徑35~128 μm,有的呈分枝狀,枝端銳尖,壁厚,層紋明顯。草酸鈣方晶直徑約至2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振搖後,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放置,溶液顯紫棕色。
(3)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加熱回流15分鐘,濾過,濾液補充甲醇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柏對照藥材0.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 0.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 1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濃氨試液(6:3:1.5:1.5:0.5) 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黃色螢光斑點。
【炮製】
黃柏:除去雜質,噴淋清水,潤透,切絲,乾燥。
鹽黃柏:取黃柏絲,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炒幹。
黃柏炭:取黃柏絲,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苦,寒。
【歸經】歸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於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辟},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用法用量】 3~12g;外用適量。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註】(1)黃柏清熱燥濕之力,與黃芩、黃連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濕熱為佳。治瀉痢合黃芩、黃連;療黃疸合梔子、茵陳;如配蒼朮、牛膝,可用於足膝腫痛、下肢萎軟無力、配合知母、生地、竹葉、木通,可用於小便淋澀熱痛;配合白芷、龍膽草,可用於帶下陰腫。用治濕熱瘡瘍、濕疹之症,既可內服,又可外用;內服配黃芩、梔子等藥同用,外用可配大黃、滑石等研末撒敷。清虛熱以療潮熱骨蒸,瀉腎火以療夢遺滑精,常合知母、地黃等同用。
【摘錄】《中國藥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柏
《*辭典》
【出處】《綱目》
【拼音名】 Huánɡ Bò
【別名】檗木(《本經》),檗皮(《傷寒論》),黃檗(《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黃柏或黃皮樹的樹皮。3~6月間採收。選十年以上的黃柏,輪流剝取部分樹皮。不能一次剝盡,以保持原樹繼續生長。剝去後,即自行生長新皮,未割部分可在下年採收。將剩下的樹皮曬至半幹,壓平,刮淨粗皮(栓皮),至顯黃色為度,不可傷及內皮,刷淨曬乾,放置乾燥通風處,防黴變色。
【原形態】
①黃柏,又名:黃波羅、黃伯栗。
落葉喬木,高10~25米;樹皮外層灰色,有甚厚的木栓層,表面有縱向溝裂,內皮鮮黃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為紅橙色。葉對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5~13片,小葉柄短,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近卵形,長5~11釐米,寬2~3.8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通常為不等的廣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圓鋸齒或近無齒,常被緣毛;上面暗綠色,幼時沿脈被柔毛,老時則光滑無毛。下麵蒼白色,幼時沿脈被柔毛,老時僅中脈基部被白色長柔毛。花序圓錐狀,花軸及花枝幼時被毛;花單性,雌雄異株,較小;花萼5,卵形;花瓣5,長圓形,帶黃綠色;雄花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絲基部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呈鱗片狀,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甚短,柱頭頭狀,5裂。漿果狀核果圓球形,直徑約8~10毫米,成熟時紫黑色,有5核。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地雜木林中或山谷洪流附近。分佈東北及華北。
本植物的果實(黃波羅果)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②黃皮樹,又名:灰皮柏、華黃柏。
落葉喬木,高10~12米。樹皮外層灰褐色,甚薄,無加厚的木栓層,內層黃色;小枝通常暗紅褐色或紫棕色,光滑無毛。葉對生;單敷羽狀複葉,小葉7~15片,有短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長圓狀卵形,長9~14釐米,寬3~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通常兩側不等,上面暗綠色,僅中脈被毛,下面淡綠色,被長柔毛。花序圓錐狀,花軸及花枝密被短毛;花單性,雌雄異株;萼片5,卵形;花瓣6,長圓形;雄花雄蕊6,超出花瓣之外甚多,花絲甚長,基部有白色長柔毛;雌花退化雄蕊短小,雌蕊1,子房上位,5室,花柱短;柱頭5裂。漿果狀核果球形,直徑1~1.2釐米,密集成團,熟後紫黑色,通常具5核。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
生於山上溝邊的雜木林中。分佈四川、湖北、貴州、雲南、江西、浙江等地。
【性狀】
①東黃柏
又名:關柏、關黃柏。為植物黃柏的乾燥樹皮。呈稍彎曲的板片狀,邊緣不整齊,長寬不一,厚約2~4毫米。栓皮留存或已剝離,栓皮較厚,表面灰白色;栓皮剝離者,表面棕黃色,平坦或有抽皺及皮孔;內表面灰黃色。質較松,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淡黃色稍帶綠。氣微,味苦。粉末遇水即帶粘性,並使水染成黃色。以片張厚大、鮮黃色、無栓皮者為佳。
主產遼寧、吉林、河北。此外,黑龍江、內蒙古亦產。以遼寧產量最大。
②川黃柏(《得配本草》)
為植物黃皮樹及其變型變種的乾燥樹皮。呈稍彎曲的板片狀,邊緣不整齊,長寬不一,厚約3~5毫米,栓皮多已剝離。外表面深黃色,較平坦,有縱棱線及棕色皮孔;內表面灰黃色或黃色。質堅硬而輕,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呈片狀分裂,鮮黃色。氣微,味苦,嚼之有粘滑性,能使水染黃色。以片張厚大、鮮黃色、無栓皮者為佳。
主產四川、貴州、湖北、雲南。此外,湖南、甘肅、廣西亦產。以四川、貴州產量最大。
【化學成份】
①黃柏
樹皮含小檗堿、藥根堿、木蘭花堿、黃柏堿、N-甲基大麥芽堿、掌葉防己堿、蝙蝠葛堿等生物鹼;另含黃柏酮、黃柏內酯、白鮮交酯、黃柏酮酸、青螢光酸、7-脫氫豆甾醇、β-穀甾醇、菜油甾醇。根皮含小檗堿、藥根堿、黃柏堿、N-甲基大麥芽堿。木材也含小檗堿。新鮮葉含黃柏甙、脫氫黃柏甙、脫氫異黃柏甙、異黃柏甙。乾燥葉含金絲桃甙,不含黃柏甙。
②黃皮樹
樹皮含小檗堿、木蘭花堿、黃柏堿、掌葉防己堿等多種生物鹼及內酯、甾醇、粘液質等。
③禿葉黃皮樹
樹皮含四氫小檗堿、四氫掌葉防己堿、四氫藥根堿、黃柏堿、木蘭花堿及β-穀甾醇。
【藥理作用】
黃柏與黃連同樣含較多的小檗堿,故其藥理作用亦大體相似,參見"黃連"條。但含量較黃連低,並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異。
①抗菌作用
黃柏抗菌有效成分為小檗堿。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草綠色鏈球菌、痢疾桿菌(宋內氏除外)等均有效,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幾乎無效,有報告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效者。就生藥而言,黃連抗菌作用較黃柏強1倍。對H37Rv、鳥型結核桿菌無直接抑制作用,但可使菌數減少,或很高濃度(1/100)時呈現抑菌作用,但也有報告獲得良好結果的。在用豚鼠接種人型結核菌作實驗治療時,口服或注射的療效均很差。對接種牛型結核菌的豚鼠,從黃柏提取的鹽酸結晶物作肌肉注射,有一定療效。據稱,黃柏對結核病人的臨床症狀及X線檢查有好轉,且優於黃連。
在試管中,黃柏煎劑或浸劑對若干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水煎劑還能殺死鉤端螺旋體(劑量需較黃連大一倍)。在體外對陰道滴蟲,也有較弱的作用。
②降壓作用
黃柏對麻醉動物靜脈或腹腔注射,可產生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頸動脈注射較靜脈注射的更強,因此降壓可能是中樞性的。對季銨型的黃柏堿加以改變而合成的叔胺型的化合物名昔羅匹林亦可引起迅速、顯著之降壓;在Ⅰ~Ⅱ頸椎間切斷脊髓則降壓消失,因而也證明降壓屬中樞性的。此外,昔羅匹林有較強的抗腎上腺素樣作用,對壓迫頸動脈、窒息、電刺激大內臟神經引起的升壓反應及注射腎上腺素或電刺激頸上交感神經節引起的瞬膜收縮反應均受到抑制。苯苄胺、妥拉蘇林、利血平等皆可減弱其降壓反應。
③其他作用
黃柏堿或昔羅匹林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小鼠的自發活動、各種反射均受到抑制;給予未麻醉家兔昔羅匹林,腦電波可出現高振幅慢波。黃柏堿有輕度的箭毒樣作用,對蛙腹直肌緊張度無影響,但能抑制由乙醯膽鹼引起的收縮反應。對離體兔腸,黃柏粉可增強其振幅,黃柏酮可增強其張力及振幅;黃柏內酯則抑制腸管。在帶有胰瘺的家兔身上,黃柏有促進胰腺分泌的作用。黃柏內酯在接近致死量(0.05~0.1克/公斤)時,可降低兔血糖,黃柏酮無此作用。據稱黃柏有保護血小板的作用,尚待證實。另據報導,黃柏對孑孓(10P.P.M.在18小時內可殺死62%)、家蠅有殺滅作用。在小鼠身上,與萱草根同服,可降低後者之毒性。
【炮製】
黃柏:揀去雜質,用水洗淨,撈出,潤進,切片成切絲,曬乾。黃柏炭:取黃柏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放涼,曬乾。鹽黃柏:取黃柏片,用鹽水噴灑,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晾乾(每黃柏片100斤用食鹽2斤半,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酒黃柏:取黃柏片,用黃酒噴灑拌炒如鹽黃柏法(每黃柏片100斤用黃酒10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黃檗),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曬乾,用蜜塗,文武火炙令蜜盡為度。凡修事五兩,用蜜三兩。"
【性味】
苦,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平。"
④《珍珠囊》:"苦辛。"
【歸經】
入腎、膀胱經。
①《湯液本草》:"足大陽經引經藥,足少陰經之劑。"
②《醫學入門》:"足少陰、手厥陰本藥,足大陽引經藥。"
③《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泄瀉,消渴,黃疸,痿躄,夢遺,淋濁,痔瘡,便血,亦白帶下,骨蒸勞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瘡瘍腫毒。
①《本經》:"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②《別錄》:"療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
③《藥性論》:"主男子陰痿。治下血如雞鴨肝片;及男子莖上瘡,屑末敷之。"
④《本草拾遺》:"主熱瘡皰起,蟲瘡,痢,下血,殺蛀蟲;煎服,主消渴。"
⑤《日華子本草》:"安心除勞,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淚,口乾,心熱,殺疳蟲,治蛔心痛,疥癬,蜜炙治鼻洪,腸風,瀉血,後分急熱腫痛。"
⑥《珍珠囊》:"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痿厥,腰膝無力。"
⑦《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瀉膀胱龍火,利結小便,下焦濕腫,痢疾先見血,臍中痛,補腎水不足。"
⑧《用藥心法》:"治瘡痛不可忍者。"
⑨《蘭室秘藏》:"瀉沖脈之邪。治夏月氣上沖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
⑩《綱目》:"敷小兒頭瘡。"
⑾《現代實用中藥》:"打撲挫筋等,磨粉調如泥狀塗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浸漬。
【注意】
脾虛泄瀉,胃弱食少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惡幹漆。"
②《本草經疏》:"陰陽兩虛之人,病兼脾胃薄弱,飲食少進及食不消,或兼泄瀉,或惡冷物及好熱食;腎虛天明作泄;上熱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宮寒;血虛不孕,陽虛發熱,瘀血停滯,產後血虛發熱,金瘡發熱;癰疽潰後發熱,傷食發熱,陰虛小水不利,痘後脾虛小水不利,血虛不得眠,血虛煩躁,脾陰不足作泄等證,法鹹忌之。"
【附方】
①治小兒熱痢下血:黃檗半兩,赤芍藥四錢。上同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大者加丸數。(《閻氏小兒方論》)
②治痢疾:黃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將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黃柏200克,共水煎兩次,合併煎液,用文火濃縮成膏狀,將剩餘100克黃柏研細粉加入膏中,攪勻,低溫烘乾,研細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③治妊娠及產後寒熱下痢:黃檗一斤,黃連一升,梔子二十枚。上三味,細切,以水五升,漬一宿,煮三拂,服一升,一日一夜令盡。嘔者加橘皮一把,生薑二兩。(《千金翼方》)
④治小兒熱瀉:黃檗,焙為末,用米湯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下。(《十全博救方》)
⑤治消渴尿多能食:黃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飲之,恣飲數日。(《獨行方》)
⑥治傷寒身黃,發熱:肥梔子十五個(擘),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梔子柏皮湯)
⑦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黃檗(炒)、蒼朮(米泔浸、炒)。上二味為末,沸湯入薑汁調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省,加酒少許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
⑧治熱甚夢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幹:黃檗(去粗皮)一兩。攙羅為末,入龍腦一錢匕,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濃煎麥冬湯下。(《聖濟總錄》清心丸)
⑨治白淫,夢泄遺精及滑出而不收:黃檗一斤(放新瓦上燒令通赤為度),真蛤粉一斤。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素問病機保命集》珍珠粉丸)
⑩治下陰自汗,頭暈腰酸:黃柏三錢,蒼朮四錢,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中級醫刊》(3):177,1966)
⑾降陰火、補腎水:黃檗(炒褐色)、知毋(灑浸,炒)各四兩,熱地黃(酒蒸)、龜板(酥炙)各六兩。上為末,豬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丹溪心法》大補丸)
⑿降心火,益腎水:黃檗三兩,砂仁一兩半,甘草一兩。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梧棍子大。每服五個丸,用肉蓯蓉半兩,切碎,用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奇效良方》封髓丹)
⒀治時行赤目:黃檗,去粗皮,為末,濕紙包裹,黃泥固,煨幹。每用一彈子大,紗帕包之,浸水一盞,飯上蒸熟,乘熱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眼科龍木論》五行湯)
⒁治小兒蓐內赤眼:黃檗,以乳浸,點之。(《小品方》)
⒂治口中及舌上生瘡:搗黃檗含之。(《千金方》)
⒃治小兒重舌:黃檗,以竹瀝漬取,細細點舌上。(《千金方》)
⒄治口疳臭爛:黃檗五錢,銅綠三錢。共為末摻之,去涎,愈。(《小品方》)
⒅治唇瘡痛癢:黃檗末,以野蕾薇根搗汁調塗。(《聖濟總錄》)
⒆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黃檗、檳榔等分。搗羅為末,以豬脂調敷之。(《聖惠方》)
⒇治奶發,諸癰疽發背及妒乳:搗黃檗末,篩,雞子白和,厚塗之。幹,複易。(《補缺肘後方》)
(21)治癰疽腫毒;黃檗皮(炒)、川烏頭(炮)等分。為末調塗之,留頭,頻以米泔水潤濕。(《瀕湖集簡方》)
(22)治男子陰瘡損爛:㈠煮黃檗洗之,又白蜜塗之。㈡黃連、黃檗等分,末之,煮肥豬肉汁,漬瘡訖,粉之。(《補缺肘後方》)
(23)治小兒臍瘡不合:黃檗末塗之。(《子母秘錄》)
(24)治小兒膿瘡,遍身不幹:黃檗末,入枯礬少許摻之。(《簡便單方》)
【各家論述】
①《醫學啟源》:"黃檗,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瘺厥,腰無力,于黃芪湯中加用,使兩膝中氣力湧出,痿軟即時去矣""二制治上焦,單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
②李杲:"黃檗、蒼朮,乃治痿要藥,凡去下焦濕熱作腫及痛,並膀胱有火邪,並小便不利及黃澀者,並用酒洗黃檗,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凡小便不通而口渴者,邪熱在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是絕小便之源也,法當用氣味俱薄淡滲之藥,豬苓、澤瀉之類,瀉肺火而清肺金,滋水之化源。若邪熱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問》所謂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濃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法當用氣味俱厚,陰中之陰藥治之,黃檗、知母是也。長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堅如石,腳腿裂破出水,雙睛凸出,飲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狀,治滿利小便滲泄之藥服遍矣,予診之曰,此乃奉養太過,膏粱積熱損傷腎水,致膀胱久而乾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為嘔噦。《難經》所謂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潔古老人言熱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遂處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藥,黃檗、知母各一兩,酒洗焙碾,肉桂一錢為引,熱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湯下,少時如刀刺前陰火燒之狀,溺如瀑泉湧出,床下成流,顧盼之間,腫脹消散。《內經》雲,熱者寒之,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以黃檗之苦寒瀉熱補水潤燥為君,知母之苦寒瀉腎火為佐,肉桂辛熱為使,寒因熱用也。"
③《本草衍義補遺》:"檗皮,走手厥陰,而有瀉火補陰之功。配細辛,治口瘡有奇功。"
④朱震亨:"黃檗,走至陰,有瀉火補陰之功,非陰中之火,不可用也。""得知母滋陰降火,得蒼朮除濕清熱。"
⑤《湯液本草》:"黃檗,足少陰劑,腎苦燥,故腎停濕也,梔子、黃芩入肺,黃連入心,黃檗入腎,燥濕所歸,各從其類也。《活人書》解毒湯,上下內外通治之。"
⑥《醫學入門》:"黃檗,治眼赤、鼻齇、喉痹及癰疽發背,乳癰臍瘡亦用。東垣雲,瀉下焦隱伏之龍火,安上出虛噦之蛔蟲,單治而能補腎不足,生用而能補陰痿厥,凡下體有濕,癱瘓腫痛,及膀胱有水,小便黃,小腹虛痛者,必用之,兼治外感肌熱,內傷骨熱,失血遺精陰痿。抑考黃連入心,梔、芩入肺,黃柏入腎,腎苦燥停濕,柏味微辛而能淘燥,性利下而能除濕,故為腎經主藥。然《本經》謂其主五臟熱者,蓋相火狂越上沖,腸胃乾涸,五臟皆火,以上諸症,皆火之所為,濕亦火之郁而成也,用以瀉火則腎水自固,而無狂越漏泄之患,所謂補腎者,亦此意也。丹溪謂腎家無火,而兩尺脈微或左尺獨旺者,皆不宜用,惟兩尺脈俱旺者最宜。"
⑦《綱目》:"古書言知母佐黃檗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黃檗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蓋黃檗能治膀胱命門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故潔古、東垣、丹溪皆以為滋陰降火要藥,上古所未言也。蓋氣為陽,血為陰,邪火煎熬,則陰血漸涸,故陰虛火動之病須之,然必少壯氣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氣不足,而邪火熾盛者,久服則有寒中之變。近時虛損及縱欲求嗣之人用補陰藥,往往以此二味為君,日日服餌,降令太過,脾胃受傷,真陽暗損,精氣不暖,致生他病。蓋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滲,且苦味久服,有反從火化之害,故葉氏《醫學統旨》有四物加知母、黃檗,久服傷胃,不能生陰之戒。""生用則降實火,熟用則不傷胃,酒制則治上,鹽制則治下,蜜制則治中。"
⑧《本草經疏》:"黃檗,主五臟腸胃中結熱。蓋陰不足,則熱始結於腸胃;黃癉雖由濕熱,然必發于真陰不足之人;腸澼痔漏,亦皆濕熱傷血所致;泄痢者,滯下也,亦濕熱干犯腸胃之病;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皆濕熱乘陰虛流客下部而成;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皆陰虛血熱所生病也。以至陰之氣,補至陰之不足,虛則補之,以類相從,故陰回熱解,濕燥而諸證自除矣。乃足少陰腎經之要藥,專治陰虛生內熱諸證,功烈甚偉,非常藥可比也。"
⑨《本草正》:"黃檗,性寒潤降,去火最速,丹溪言其制伏龍火,補腎強陰,然龍火豈沉寒可除,水枯豈苦劣可補,陰虛水竭,得降愈亡,撲滅元陽,莫此為甚,水未枯而火盛者,用以抽薪則可,水既竭而枯熱者,用以補陰實難,當局者慎勿認為補劑。予嘗聞之丹溪曰,君火,……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按此議論若有高見,而實矯強之甚。夫所謂從其性者,即《內經》從治之說也,《經》曰:正者正治,從者反治。正治者,謂以水制火,以寒治熱也;從治者,謂以火濟火,以熱治熱也;亦所謂甘溫除大熱也,豈以黃連便是正治,黃柏便是從治乎?即曰黃連主心火,黃柏主腎火,然以便血、溺血者,俱宜黃連,又豈非膀胱、大腸下部藥乎?治舌瘡口瘡者,俱宜黃柏,又豈非心、脾上部藥乎?總之,黃連、黃柏均以大苦大寒之性,而曰黃連為水,黃柏非水,黃連為瀉,黃柏為補,豈理也哉?"
⑩《藥品化義》:"黃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頂至踵,淪膚徹髓,無不周到,專瀉腎與膀胱之火。蓋腎屬寒水,水多則漸消,涸竭則變熱。若氣從臍下起者。陰火也。《內經》曰,腎欲堅,以苦堅之,堅即為補,丹溪以此一味名大補丸,用鹽水制,使鹽以入腎,主降陰火以救腎水。用蜜湯拌炒,取其戀膈而不驟下,治五心煩熱、目痛口瘡諸症。單炒褐色,治腸紅痔漏,遺精白濁,濕熱黃疸。又膀胱熱,臍腹內痛,凡屬相火,用此折之,腎自堅固,而無旁蕩之患。因味苦能走骨,能沉下,用酒拌炒,四物湯調服,領入血分,治四肢骨節走痛,足膝酸疼無力,遍身惡瘡及腳氣攻沖,嘔逆噁心,陰虛血熱,火氣於足者,蓋此一味,名潛行散,能散陰中之火,亦能安蛔蟲,以苦降之之義也。"
⑾《本經逢原》:"黃柏,生用降實火,酒制治陰火上炎,鹽制治下焦之火,薑制治中焦痰火,姜汁炒黑治濕熱,鹽酒炒黑制虛火,陰虛火盛面赤戴陽,附子汁制。"
⑿《長沙藥解》:"黃柏,泄己土之濕熱,清乙木之鬱蒸,調熱利下重,理黃疸、腹滿、傷寒。烏梅丸用之治厥陰傷寒,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食即吐蛔,以木鬱則蟲化,鬱沖而生上熱,黃柏泄鬱升之上熱,而殺蛔蟲也。白頭翁湯用主治厥陰病熱利下重者,以木鬱則利作,鬱陷而生下熱,黃柏泄鬱陷之下熱,而舉重墜也。《金匱》梔子柏皮湯用之治太陰病,身黃發熱者;大黃硝石湯用之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者;以乙木濕陷,不能疏泄,鬱生下熱,傳于膀胱,水竅不開,溢於經絡,則身黃腹滿而發熱,黃柏泄濕熱而清膀胱也。陽衰土濕,乙木不達,抑遏而生濕熱,沖於胃口,則心中疼熱;陷於大腸,則熱利下重;郁于膀胱,淫於肌膚,則腹滿身黃。黃柏苦寒迅利,疏肝脾而泄濕熱,清膀胱而排瘀濁,殊有捷效。最瀉肝、腎、脾、胃之陽,後世以此為滋陰補水之劑,誤人多矣。"
⒀《得配本草》:"以黃柏補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陰火,火清則水得堅凝,不補而補也。蓋陰中邪火,本非命門之真火,不妨用苦寒者除之,若腎中真水不足,水中之真火虛浮於上,宜用二地以滋之,水足火自歸髒也。如誤服知、柏,水愈燥而火愈炎,反成孤陽飛越,莫可救矣。""命門之火,安其位為生生之少火,出其位則為爍陰食氣之壯火,是畏火也,非急除之不可,川柏、丹皮在所必需。然少火出位,失水之源,用川柏之苦燥,不若丹皮之辛潤,為無傷于真陰也。"
⒁《本草求真》:"黃檗,昔人同知母用於六味丸中,名為知檗八味丸,又用知、檗各一兩,酒洗焙研入桂,名為滋腎丸,謂其可滋真陰,此說一出,而天下翕然宗之,以至於今,牢不可破。詎知黃檗性稟至陰,味苦性寒,行隆冬肅殺之令,故獨入少陰瀉火,入膀胱瀉熱。凡病人因火亢而見骨蒸勞熱,目赤耳鳴,消渴便閉,及濕熱為病而見諸痿癱瘓,水瀉熱利,黃疸水腫,痔血腸風,漏下赤白,與乎諸痛瘡癢,蛔蟲內攻,診其尺果洪大,按之而有力,可炒黑暫用,使其濕熱順流而下,陰火因而潛伏,則陰不受煎熬,而陰乃得長矣,非謂真陰虛損,服此即有滋潤之力也。故於實熱實火則宜,而於虛熱虛火,則徒有損而無益。陰寒之性,能損人氣,減人食,命門真元之火,一見而消亡,脾胃運行之職,一見而沮喪,元氣既虛,又用苦寒,遏絕生機,莫此為甚。"
⒂《重慶堂隨筆》:"黃檗之功,昔人已詳之矣,或竟視為毒藥,痛戒勿用,毋乃議藥不議病之陋習耶?《經》言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凡下部不堅之病多矣,如莖痿、遺濁、帶漏、痿躄、便血、瀉痢諸症,今人不察病情,但從虛寒治之,而不知大半屬於虛熱也。蓋下焦多濕,始因陰虛火盛而濕漸化熱,繼則濕熱阻夫氣化,反耗精液,遂成不堅之病,皆黃檗之專司也,去其蝕陰之病,正是保全生氣,誰謂苦寒無益於生氣哉?蓋黃檗治下焦濕熱諸證,正與蛇床子治下焦寒濕諸證為對待。"
【臨床應用】
①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用黃柏製成的流浸膏(每毫升相當生藥黃柏1克),3歲以下每6小時服3毫升,3歲以上4~6毫升,成人6~10毫升。治療20例,年齡最大24歲,最小4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8天,全部治癒。輕症治療後1天即好轉,一般約在治療8天后症狀與體征消失,約10天后腦脊液轉為正常。治療同時仍應於水分、營養及常規護理,並輔以一般對症處理。對於嘔吐劇烈的患者,有人試用黃柏甘草湯(黃柏1兩,甘草4錢,加水煎成100毫升)作保留灌腸,首次50毫升,以後每次30毫升,每6小時1次。待嘔吐停止後,改為內服。治療10餘例,其中4例自始至終均採用保留灌腸法,療效與內服相同。
②治療細菌性痢疾
內服黃柏幹浸膏(0.13克=生藥1克),每次0.4克,每日3~4次,治療31例,全部治癒。又採用黃柏幹浸膏(0.2克=生藥1克)每次0.9克,每日4次,連服2~3日,治療25例,治癒24例。退熱平均為2.3天,腹痛及乙狀結腸部壓痛消失為4天,裏急後重消失為3.3天,大便性狀恢復正常肉眼為4天,鏡檢為4.7天,糞培養轉陰為4.4天。有用鹽酸黃柏小檗堿片(每片含鹽酸小檗堿0.04克,相當於生藥1克),首劑服0.24~0.32克,以後每4小時服0.12~0.16克,臨床症狀好轉後,改為每6小時給藥1次。治療菌痢83例,痊癒82例。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1.6天;腹痛消失為4天;裏急後重消失為3.8天,便次恢復正常為3.8天;糞檢恢復正常為4.8天;糞培養陰性為5.4天。多數病例的臨床症狀、糞檢及細菌培養,均在1周內恢復正常。對於慢性細菌性痢疾,可用黃柏皮切碎曬乾,研粉過篩,再用10%酒精泛丸。每次4克,日服2次,7天為-療程。觀察40例,經乙狀結腸鏡檢查結果:3例腸腔粘膜糜爛經2~4療程治癒2例;16例潰瘍經第一療程癒合者10例,第二療程癒合者5例,第三療程癒合者1例;3例重度充血者,經第一療程治癒者2例,第二療程治癒者1例;14例一般充血者,第一療程治癒10例,第二療程治癒3例,第三療程治癒1例;僅有出血點者4例,於第一療程全部治癒。採用黃柏生藥每次1.5~2錢,每日3次,煎服,療程8~10天。治療菌痢156例,痊癒者90%,基本痊癒者4.9%,大便培養轉陰率為96%,陰轉時間多為2~6天。其近期療效似較磺胺為優。
③治療肺炎
用0.2%黃柏堿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3毫升,每8小時1次,體溫降至正常後2~3天,減為每日注射2次。治療兒童小病灶性肺炎6例、大葉性肺炎1例,患兒熱度均于用藥後12~72小時內下降至正常,炎症吸收消散平均為9天。實驗證明,黃柏堿在試管內對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顯著的抑菌作用。
④治療肺結核
用0.2%黃柏堿注射液3~6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2個月為一療程。治療30例(其中浸潤型26例、血行播散型4例;有空洞者古17例),治後病灶吸收好轉者24例,無變化者6例,8例空洞縮小。血沉增高的23例,治後均見減低。副作用有輕微腹瀉,注射局部的疼痛,經調整注射液的pH至6.5左右即僅有酸脹感。一般認為黃柏堿注射液對浸潤型滲出為主的炎性病灶有良好的效果,對增殖性病灶則療效不顯。亦有用黃柏幹浸膏每日3克,分3飲食後服,3個月為一療程。治療12例,治癒8例,進步和顯著進步各2例。一般服藥後熱度很快恢復正常,咯痰減少,食欲增進,體重增加。
⑤治療肝硬化、慢性肝炎
用黃柏小檗堿注射液治療肝硬化40例,臨床治癒6例,顯效20例,有效10例,無效1例,死亡3例;慢性肝炎19例,臨床治癒12例,顯效5例,無效2例,治療期間未見副作用。
⑥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每晚清洗陰道後,塞黃柏栓劑1枚(每枚重7克,含黃柏堿0.5克),4次為一療程;對陰道宮頸炎患者,隔日使用1枚。治療滴蟲性陰道炎14例,13例轉為陰性;單純宮頸炎6人,全部治癒。本藥對妊娠及未婚者,均可使用。
⑦治療急性結膜炎
用10%黃柏煎液滴眼,治療兒童患者474例,每次用1~2毫升沖滴,每日2~3次。由於黃柏品質不同,療效亦有差別。優質黃柏的治癒率100%(78例),3~4日治癒;劣質黃柏的治癒率為55.8%(158例),在3日內治癒者僅23.96%。
⑧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採用20%或30%黃柏煎液(濾過冷藏)滴耳。用時先以雙氧水洗淨外耳道膿液,拭幹,而後滴入藥液5~10滴,側臥15分鐘。所治76例,有41例合併鼓膜中央性穿孔。治療效果:痊癒59例,進步13例,無效4例。與0.5%金黴素甘油溶液及4%硼酸酒精溶液作對照,療效相似。
⑨治療慢性上頜竇炎
局部穿刺沖洗後,用黃柏流浸膏的30%稀釋液徐徐注入,每側隔4日注入1次。治療10例,治癒8例,好轉2例。
⑩治療耳部濕疹
用黃柏粉(含小檗堿1.6%)1份,香油1.2份,調成糊狀,每日塗藥1次。共治療30例,塗藥1~2次後85%以上患者濕爛面乾燥結痂,5~7次後均基本好轉或痊癒。
⑾黃柏所致過敏性藥疹
曾有1例患者用開水沖服黃柏1錢左右,於服藥5~6小時後,胸部發癢,繼起多個小疙瘩,並蔓延全身,經脫敏常規治療而愈。事後再用黃柏煎液行皮膚劃痕試驗,呈強陽性反應。
【備註】黃皮樹的變種禿葉黃皮樹(分佈湖北、四川、貴州、陝西)、峨嵋黃皮樹(分佈四川)、雲南黃皮樹(分佈雲南)、鐮刀葉黃皮樹(分佈雲南)等也同等入藥。
【摘錄】《*辭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柏
《*辭典》
【出處】《綱目》
【拼音名】 Huánɡ Bò
【別名】檗木(《本經》),檗皮(《傷寒論》),黃檗(《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黃柏或黃皮樹的樹皮。3~6月間採收。選十年以上的黃柏,輪流剝取部分樹皮。不能一次剝盡,以保持原樹繼續生長。剝去後,即自行生長新皮,未割部分可在下年採收。將剩下的樹皮曬至半幹,壓平,刮淨粗皮(栓皮),至顯黃色為度,不可傷及內皮,刷淨曬乾,放置乾燥通風處,防黴變色。
【原形態】
①黃柏,又名:黃波羅、黃伯栗。
落葉喬木,高10~25米;樹皮外層灰色,有甚厚的木栓層,表面有縱向溝裂,內皮鮮黃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為紅橙色。葉對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5~13片,小葉柄短,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近卵形,長5~11釐米,寬2~3.8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通常為不等的廣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圓鋸齒或近無齒,常被緣毛;上面暗綠色,幼時沿脈被柔毛,老時則光滑無毛。下麵蒼白色,幼時沿脈被柔毛,老時僅中脈基部被白色長柔毛。花序圓錐狀,花軸及花枝幼時被毛;花單性,雌雄異株,較小;花萼5,卵形;花瓣5,長圓形,帶黃綠色;雄花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絲基部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呈鱗片狀,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甚短,柱頭頭狀,5裂。漿果狀核果圓球形,直徑約8~10毫米,成熟時紫黑色,有5核。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地雜木林中或山谷洪流附近。分佈東北及華北。
本植物的果實(黃波羅果)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②黃皮樹,又名:灰皮柏、華黃柏。
落葉喬木,高10~12米。樹皮外層灰褐色,甚薄,無加厚的木栓層,內層黃色;小枝通常暗紅褐色或紫棕色,光滑無毛。葉對生;單敷羽狀複葉,小葉7~15片,有短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長圓狀卵形,長9~14釐米,寬3~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或近圓形,通常兩側不等,上面暗綠色,僅中脈被毛,下面淡綠色,被長柔毛。花序圓錐狀,花軸及花枝密被短毛;花單性,雌雄異株;萼片5,卵形;花瓣6,長圓形;雄花雄蕊6,超出花瓣之外甚多,花絲甚長,基部有白色長柔毛;雌花退化雄蕊短小,雌蕊1,子房上位,5室,花柱短;柱頭5裂。漿果狀核果球形,直徑1~1.2釐米,密集成團,熟後紫黑色,通常具5核。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
生於山上溝邊的雜木林中。分佈四川、湖北、貴州、雲南、江西、浙江等地。
【性狀】
①東黃柏
又名:關柏、關黃柏。為植物黃柏的乾燥樹皮。呈稍彎曲的板片狀,邊緣不整齊,長寬不一,厚約2~4毫米。栓皮留存或已剝離,栓皮較厚,表面灰白色;栓皮剝離者,表面棕黃色,平坦或有抽皺及皮孔;內表面灰黃色。質較松,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淡黃色稍帶綠。氣微,味苦。粉末遇水即帶粘性,並使水染成黃色。以片張厚大、鮮黃色、無栓皮者為佳。
主產遼寧、吉林、河北。此外,黑龍江、內蒙古亦產。以遼寧產量最大。
②川黃柏(《得配本草》)
為植物黃皮樹及其變型變種的乾燥樹皮。呈稍彎曲的板片狀,邊緣不整齊,長寬不一,厚約3~5毫米,栓皮多已剝離。外表面深黃色,較平坦,有縱棱線及棕色皮孔;內表面灰黃色或黃色。質堅硬而輕,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呈片狀分裂,鮮黃色。氣微,味苦,嚼之有粘滑性,能使水染黃色。以片張厚大、鮮黃色、無栓皮者為佳。
主產四川、貴州、湖北、雲南。此外,湖南、甘肅、廣西亦產。以四川、貴州產量最大。
【化學成份】
①黃柏
樹皮含小檗堿、藥根堿、木蘭花堿、黃柏堿、N-甲基大麥芽堿、掌葉防己堿、蝙蝠葛堿等生物鹼;另含黃柏酮、黃柏內酯、白鮮交酯、黃柏酮酸、青螢光酸、7-脫氫豆甾醇、β-穀甾醇、菜油甾醇。根皮含小檗堿、藥根堿、黃柏堿、N-甲基大麥芽堿。木材也含小檗堿。新鮮葉含黃柏甙、脫氫黃柏甙、脫氫異黃柏甙、異黃柏甙。乾燥葉含金絲桃甙,不含黃柏甙。
②黃皮樹
樹皮含小檗堿、木蘭花堿、黃柏堿、掌葉防己堿等多種生物鹼及內酯、甾醇、粘液質等。
③禿葉黃皮樹
樹皮含四氫小檗堿、四氫掌葉防己堿、四氫藥根堿、黃柏堿、木蘭花堿及β-穀甾醇。
【藥理作用】
黃柏與黃連同樣含較多的小檗堿,故其藥理作用亦大體相似,參見"黃連"條。但含量較黃連低,並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異。
①抗菌作用
黃柏抗菌有效成分為小檗堿。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草綠色鏈球菌、痢疾桿菌(宋內氏除外)等均有效,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幾乎無效,有報告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效者。就生藥而言,黃連抗菌作用較黃柏強1倍。對H37Rv、鳥型結核桿菌無直接抑制作用,但可使菌數減少,或很高濃度(1/100)時呈現抑菌作用,但也有報告獲得良好結果的。在用豚鼠接種人型結核菌作實驗治療時,口服或注射的療效均很差。對接種牛型結核菌的豚鼠,從黃柏提取的鹽酸結晶物作肌肉注射,有一定療效。據稱,黃柏對結核病人的臨床症狀及X線檢查有好轉,且優於黃連。
在試管中,黃柏煎劑或浸劑對若干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水煎劑還能殺死鉤端螺旋體(劑量需較黃連大一倍)。在體外對陰道滴蟲,也有較弱的作用。
②降壓作用
黃柏對麻醉動物靜脈或腹腔注射,可產生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頸動脈注射較靜脈注射的更強,因此降壓可能是中樞性的。對季銨型的黃柏堿加以改變而合成的叔胺型的化合物名昔羅匹林亦可引起迅速、顯著之降壓;在Ⅰ~Ⅱ頸椎間切斷脊髓則降壓消失,因而也證明降壓屬中樞性的。此外,昔羅匹林有較強的抗腎上腺素樣作用,對壓迫頸動脈、窒息、電刺激大內臟神經引起的升壓反應及注射腎上腺素或電刺激頸上交感神經節引起的瞬膜收縮反應均受到抑制。苯苄胺、妥拉蘇林、利血平等皆可減弱其降壓反應。
③其他作用
黃柏堿或昔羅匹林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小鼠的自發活動、各種反射均受到抑制;給予未麻醉家兔昔羅匹林,腦電波可出現高振幅慢波。黃柏堿有輕度的箭毒樣作用,對蛙腹直肌緊張度無影響,但能抑制由乙醯膽鹼引起的收縮反應。對離體兔腸,黃柏粉可增強其振幅,黃柏酮可增強其張力及振幅;黃柏內酯則抑制腸管。在帶有胰瘺的家兔身上,黃柏有促進胰腺分泌的作用。黃柏內酯在接近致死量(0.05~0.1克/公斤)時,可降低兔血糖,黃柏酮無此作用。據稱黃柏有保護血小板的作用,尚待證實。另據報導,黃柏對孑孓(10P.P.M.在18小時內可殺死62%)、家蠅有殺滅作用。在小鼠身上,與萱草根同服,可降低後者之毒性。
【炮製】
黃柏:揀去雜質,用水洗淨,撈出,潤進,切片成切絲,曬乾。黃柏炭:取黃柏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放涼,曬乾。鹽黃柏:取黃柏片,用鹽水噴灑,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晾乾(每黃柏片100斤用食鹽2斤半,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酒黃柏:取黃柏片,用黃酒噴灑拌炒如鹽黃柏法(每黃柏片100斤用黃酒10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黃檗),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曬乾,用蜜塗,文武火炙令蜜盡為度。凡修事五兩,用蜜三兩。"
【性味】
苦,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平。"
④《珍珠囊》:"苦辛。"
【歸經】
入腎、膀胱經。
①《湯液本草》:"足大陽經引經藥,足少陰經之劑。"
②《醫學入門》:"足少陰、手厥陰本藥,足大陽引經藥。"
③《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泄瀉,消渴,黃疸,痿躄,夢遺,淋濁,痔瘡,便血,亦白帶下,骨蒸勞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瘡瘍腫毒。
①《本經》:"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
②《別錄》:"療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
③《藥性論》:"主男子陰痿。治下血如雞鴨肝片;及男子莖上瘡,屑末敷之。"
④《本草拾遺》:"主熱瘡皰起,蟲瘡,痢,下血,殺蛀蟲;煎服,主消渴。"
⑤《日華子本草》:"安心除勞,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淚,口乾,心熱,殺疳蟲,治蛔心痛,疥癬,蜜炙治鼻洪,腸風,瀉血,後分急熱腫痛。"
⑥《珍珠囊》:"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痿厥,腰膝無力。"
⑦《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瀉膀胱龍火,利結小便,下焦濕腫,痢疾先見血,臍中痛,補腎水不足。"
⑧《用藥心法》:"治瘡痛不可忍者。"
⑨《蘭室秘藏》:"瀉沖脈之邪。治夏月氣上沖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
⑩《綱目》:"敷小兒頭瘡。"
⑾《現代實用中藥》:"打撲挫筋等,磨粉調如泥狀塗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浸漬。
【注意】
脾虛泄瀉,胃弱食少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惡幹漆。"
②《本草經疏》:"陰陽兩虛之人,病兼脾胃薄弱,飲食少進及食不消,或兼泄瀉,或惡冷物及好熱食;腎虛天明作泄;上熱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宮寒;血虛不孕,陽虛發熱,瘀血停滯,產後血虛發熱,金瘡發熱;癰疽潰後發熱,傷食發熱,陰虛小水不利,痘後脾虛小水不利,血虛不得眠,血虛煩躁,脾陰不足作泄等證,法鹹忌之。"
【附方】
①治小兒熱痢下血:黃檗半兩,赤芍藥四錢。上同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大者加丸數。(《閻氏小兒方論》)
②治痢疾:黃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將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黃柏200克,共水煎兩次,合併煎液,用文火濃縮成膏狀,將剩餘100克黃柏研細粉加入膏中,攪勻,低溫烘乾,研細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③治妊娠及產後寒熱下痢:黃檗一斤,黃連一升,梔子二十枚。上三味,細切,以水五升,漬一宿,煮三拂,服一升,一日一夜令盡。嘔者加橘皮一把,生薑二兩。(《千金翼方》)
④治小兒熱瀉:黃檗,焙為末,用米湯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下。(《十全博救方》)
⑤治消渴尿多能食:黃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飲之,恣飲數日。(《獨行方》)
⑥治傷寒身黃,發熱:肥梔子十五個(擘),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梔子柏皮湯)
⑦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黃檗(炒)、蒼朮(米泔浸、炒)。上二味為末,沸湯入薑汁調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省,加酒少許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
⑧治熱甚夢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幹:黃檗(去粗皮)一兩。攙羅為末,入龍腦一錢匕,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濃煎麥冬湯下。(《聖濟總錄》清心丸)
⑨治白淫,夢泄遺精及滑出而不收:黃檗一斤(放新瓦上燒令通赤為度),真蛤粉一斤。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素問病機保命集》珍珠粉丸)
⑩治下陰自汗,頭暈腰酸:黃柏三錢,蒼朮四錢,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中級醫刊》(3):177,1966)
⑾降陰火、補腎水:黃檗(炒褐色)、知毋(灑浸,炒)各四兩,熱地黃(酒蒸)、龜板(酥炙)各六兩。上為末,豬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丹溪心法》大補丸)
⑿降心火,益腎水:黃檗三兩,砂仁一兩半,甘草一兩。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梧棍子大。每服五個丸,用肉蓯蓉半兩,切碎,用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奇效良方》封髓丹)
⒀治時行赤目:黃檗,去粗皮,為末,濕紙包裹,黃泥固,煨幹。每用一彈子大,紗帕包之,浸水一盞,飯上蒸熟,乘熱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眼科龍木論》五行湯)
⒁治小兒蓐內赤眼:黃檗,以乳浸,點之。(《小品方》)
⒂治口中及舌上生瘡:搗黃檗含之。(《千金方》)
⒃治小兒重舌:黃檗,以竹瀝漬取,細細點舌上。(《千金方》)
⒄治口疳臭爛:黃檗五錢,銅綠三錢。共為末摻之,去涎,愈。(《小品方》)
⒅治唇瘡痛癢:黃檗末,以野蕾薇根搗汁調塗。(《聖濟總錄》)
⒆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黃檗、檳榔等分。搗羅為末,以豬脂調敷之。(《聖惠方》)
⒇治奶發,諸癰疽發背及妒乳:搗黃檗末,篩,雞子白和,厚塗之。幹,複易。(《補缺肘後方》)
(21)治癰疽腫毒;黃檗皮(炒)、川烏頭(炮)等分。為末調塗之,留頭,頻以米泔水潤濕。(《瀕湖集簡方》)
(22)治男子陰瘡損爛:㈠煮黃檗洗之,又白蜜塗之。㈡黃連、黃檗等分,末之,煮肥豬肉汁,漬瘡訖,粉之。(《補缺肘後方》)
(23)治小兒臍瘡不合:黃檗末塗之。(《子母秘錄》)
(24)治小兒膿瘡,遍身不幹:黃檗末,入枯礬少許摻之。(《簡便單方》)
【各家論述】
①《醫學啟源》:"黃檗,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瘺厥,腰無力,于黃芪湯中加用,使兩膝中氣力湧出,痿軟即時去矣""二制治上焦,單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
②李杲:"黃檗、蒼朮,乃治痿要藥,凡去下焦濕熱作腫及痛,並膀胱有火邪,並小便不利及黃澀者,並用酒洗黃檗,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凡小便不通而口渴者,邪熱在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是絕小便之源也,法當用氣味俱薄淡滲之藥,豬苓、澤瀉之類,瀉肺火而清肺金,滋水之化源。若邪熱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問》所謂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濃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法當用氣味俱厚,陰中之陰藥治之,黃檗、知母是也。長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堅如石,腳腿裂破出水,雙睛凸出,飲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狀,治滿利小便滲泄之藥服遍矣,予診之曰,此乃奉養太過,膏粱積熱損傷腎水,致膀胱久而乾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為嘔噦。《難經》所謂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潔古老人言熱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遂處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藥,黃檗、知母各一兩,酒洗焙碾,肉桂一錢為引,熱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湯下,少時如刀刺前陰火燒之狀,溺如瀑泉湧出,床下成流,顧盼之間,腫脹消散。《內經》雲,熱者寒之,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以黃檗之苦寒瀉熱補水潤燥為君,知母之苦寒瀉腎火為佐,肉桂辛熱為使,寒因熱用也。"
③《本草衍義補遺》:"檗皮,走手厥陰,而有瀉火補陰之功。配細辛,治口瘡有奇功。"
④朱震亨:"黃檗,走至陰,有瀉火補陰之功,非陰中之火,不可用也。""得知母滋陰降火,得蒼朮除濕清熱。"
⑤《湯液本草》:"黃檗,足少陰劑,腎苦燥,故腎停濕也,梔子、黃芩入肺,黃連入心,黃檗入腎,燥濕所歸,各從其類也。《活人書》解毒湯,上下內外通治之。"
⑥《醫學入門》:"黃檗,治眼赤、鼻齇、喉痹及癰疽發背,乳癰臍瘡亦用。東垣雲,瀉下焦隱伏之龍火,安上出虛噦之蛔蟲,單治而能補腎不足,生用而能補陰痿厥,凡下體有濕,癱瘓腫痛,及膀胱有水,小便黃,小腹虛痛者,必用之,兼治外感肌熱,內傷骨熱,失血遺精陰痿。抑考黃連入心,梔、芩入肺,黃柏入腎,腎苦燥停濕,柏味微辛而能淘燥,性利下而能除濕,故為腎經主藥。然《本經》謂其主五臟熱者,蓋相火狂越上沖,腸胃乾涸,五臟皆火,以上諸症,皆火之所為,濕亦火之郁而成也,用以瀉火則腎水自固,而無狂越漏泄之患,所謂補腎者,亦此意也。丹溪謂腎家無火,而兩尺脈微或左尺獨旺者,皆不宜用,惟兩尺脈俱旺者最宜。"
⑦《綱目》:"古書言知母佐黃檗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黃檗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蓋黃檗能治膀胱命門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故潔古、東垣、丹溪皆以為滋陰降火要藥,上古所未言也。蓋氣為陽,血為陰,邪火煎熬,則陰血漸涸,故陰虛火動之病須之,然必少壯氣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氣不足,而邪火熾盛者,久服則有寒中之變。近時虛損及縱欲求嗣之人用補陰藥,往往以此二味為君,日日服餌,降令太過,脾胃受傷,真陽暗損,精氣不暖,致生他病。蓋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滲,且苦味久服,有反從火化之害,故葉氏《醫學統旨》有四物加知母、黃檗,久服傷胃,不能生陰之戒。""生用則降實火,熟用則不傷胃,酒制則治上,鹽制則治下,蜜制則治中。"
⑧《本草經疏》:"黃檗,主五臟腸胃中結熱。蓋陰不足,則熱始結於腸胃;黃癉雖由濕熱,然必發于真陰不足之人;腸澼痔漏,亦皆濕熱傷血所致;泄痢者,滯下也,亦濕熱干犯腸胃之病;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皆濕熱乘陰虛流客下部而成;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皆陰虛血熱所生病也。以至陰之氣,補至陰之不足,虛則補之,以類相從,故陰回熱解,濕燥而諸證自除矣。乃足少陰腎經之要藥,專治陰虛生內熱諸證,功烈甚偉,非常藥可比也。"
⑨《本草正》:"黃檗,性寒潤降,去火最速,丹溪言其制伏龍火,補腎強陰,然龍火豈沉寒可除,水枯豈苦劣可補,陰虛水竭,得降愈亡,撲滅元陽,莫此為甚,水未枯而火盛者,用以抽薪則可,水既竭而枯熱者,用以補陰實難,當局者慎勿認為補劑。予嘗聞之丹溪曰,君火,……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按此議論若有高見,而實矯強之甚。夫所謂從其性者,即《內經》從治之說也,《經》曰:正者正治,從者反治。正治者,謂以水制火,以寒治熱也;從治者,謂以火濟火,以熱治熱也;亦所謂甘溫除大熱也,豈以黃連便是正治,黃柏便是從治乎?即曰黃連主心火,黃柏主腎火,然以便血、溺血者,俱宜黃連,又豈非膀胱、大腸下部藥乎?治舌瘡口瘡者,俱宜黃柏,又豈非心、脾上部藥乎?總之,黃連、黃柏均以大苦大寒之性,而曰黃連為水,黃柏非水,黃連為瀉,黃柏為補,豈理也哉?"
⑩《藥品化義》:"黃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頂至踵,淪膚徹髓,無不周到,專瀉腎與膀胱之火。蓋腎屬寒水,水多則漸消,涸竭則變熱。若氣從臍下起者。陰火也。《內經》曰,腎欲堅,以苦堅之,堅即為補,丹溪以此一味名大補丸,用鹽水制,使鹽以入腎,主降陰火以救腎水。用蜜湯拌炒,取其戀膈而不驟下,治五心煩熱、目痛口瘡諸症。單炒褐色,治腸紅痔漏,遺精白濁,濕熱黃疸。又膀胱熱,臍腹內痛,凡屬相火,用此折之,腎自堅固,而無旁蕩之患。因味苦能走骨,能沉下,用酒拌炒,四物湯調服,領入血分,治四肢骨節走痛,足膝酸疼無力,遍身惡瘡及腳氣攻沖,嘔逆噁心,陰虛血熱,火氣於足者,蓋此一味,名潛行散,能散陰中之火,亦能安蛔蟲,以苦降之之義也。"
⑾《本經逢原》:"黃柏,生用降實火,酒制治陰火上炎,鹽制治下焦之火,薑制治中焦痰火,姜汁炒黑治濕熱,鹽酒炒黑制虛火,陰虛火盛面赤戴陽,附子汁制。"
⑿《長沙藥解》:"黃柏,泄己土之濕熱,清乙木之鬱蒸,調熱利下重,理黃疸、腹滿、傷寒。烏梅丸用之治厥陰傷寒,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食即吐蛔,以木鬱則蟲化,鬱沖而生上熱,黃柏泄鬱升之上熱,而殺蛔蟲也。白頭翁湯用主治厥陰病熱利下重者,以木鬱則利作,鬱陷而生下熱,黃柏泄鬱陷之下熱,而舉重墜也。《金匱》梔子柏皮湯用之治太陰病,身黃發熱者;大黃硝石湯用之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者;以乙木濕陷,不能疏泄,鬱生下熱,傳于膀胱,水竅不開,溢於經絡,則身黃腹滿而發熱,黃柏泄濕熱而清膀胱也。陽衰土濕,乙木不達,抑遏而生濕熱,沖於胃口,則心中疼熱;陷於大腸,則熱利下重;郁于膀胱,淫於肌膚,則腹滿身黃。黃柏苦寒迅利,疏肝脾而泄濕熱,清膀胱而排瘀濁,殊有捷效。最瀉肝、腎、脾、胃之陽,後世以此為滋陰補水之劑,誤人多矣。"
⒀《得配本草》:"以黃柏補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陰火,火清則水得堅凝,不補而補也。蓋陰中邪火,本非命門之真火,不妨用苦寒者除之,若腎中真水不足,水中之真火虛浮於上,宜用二地以滋之,水足火自歸髒也。如誤服知、柏,水愈燥而火愈炎,反成孤陽飛越,莫可救矣。""命門之火,安其位為生生之少火,出其位則為爍陰食氣之壯火,是畏火也,非急除之不可,川柏、丹皮在所必需。然少火出位,失水之源,用川柏之苦燥,不若丹皮之辛潤,為無傷于真陰也。"
⒁《本草求真》:"黃檗,昔人同知母用於六味丸中,名為知檗八味丸,又用知、檗各一兩,酒洗焙研入桂,名為滋腎丸,謂其可滋真陰,此說一出,而天下翕然宗之,以至於今,牢不可破。詎知黃檗性稟至陰,味苦性寒,行隆冬肅殺之令,故獨入少陰瀉火,入膀胱瀉熱。凡病人因火亢而見骨蒸勞熱,目赤耳鳴,消渴便閉,及濕熱為病而見諸痿癱瘓,水瀉熱利,黃疸水腫,痔血腸風,漏下赤白,與乎諸痛瘡癢,蛔蟲內攻,診其尺果洪大,按之而有力,可炒黑暫用,使其濕熱順流而下,陰火因而潛伏,則陰不受煎熬,而陰乃得長矣,非謂真陰虛損,服此即有滋潤之力也。故於實熱實火則宜,而於虛熱虛火,則徒有損而無益。陰寒之性,能損人氣,減人食,命門真元之火,一見而消亡,脾胃運行之職,一見而沮喪,元氣既虛,又用苦寒,遏絕生機,莫此為甚。"
⒂《重慶堂隨筆》:"黃檗之功,昔人已詳之矣,或竟視為毒藥,痛戒勿用,毋乃議藥不議病之陋習耶?《經》言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凡下部不堅之病多矣,如莖痿、遺濁、帶漏、痿躄、便血、瀉痢諸症,今人不察病情,但從虛寒治之,而不知大半屬於虛熱也。蓋下焦多濕,始因陰虛火盛而濕漸化熱,繼則濕熱阻夫氣化,反耗精液,遂成不堅之病,皆黃檗之專司也,去其蝕陰之病,正是保全生氣,誰謂苦寒無益於生氣哉?蓋黃檗治下焦濕熱諸證,正與蛇床子治下焦寒濕諸證為對待。"
【臨床應用】
①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用黃柏製成的流浸膏(每毫升相當生藥黃柏1克),3歲以下每6小時服3毫升,3歲以上4~6毫升,成人6~10毫升。治療20例,年齡最大24歲,最小4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8天,全部治癒。輕症治療後1天即好轉,一般約在治療8天后症狀與體征消失,約10天后腦脊液轉為正常。治療同時仍應於水分、營養及常規護理,並輔以一般對症處理。對於嘔吐劇烈的患者,有人試用黃柏甘草湯(黃柏1兩,甘草4錢,加水煎成100毫升)作保留灌腸,首次50毫升,以後每次30毫升,每6小時1次。待嘔吐停止後,改為內服。治療10餘例,其中4例自始至終均採用保留灌腸法,療效與內服相同。
②治療細菌性痢疾
內服黃柏幹浸膏(0.13克=生藥1克),每次0.4克,每日3~4次,治療31例,全部治癒。又採用黃柏幹浸膏(0.2克=生藥1克)每次0.9克,每日4次,連服2~3日,治療25例,治癒24例。退熱平均為2.3天,腹痛及乙狀結腸部壓痛消失為4天,裏急後重消失為3.3天,大便性狀恢復正常肉眼為4天,鏡檢為4.7天,糞培養轉陰為4.4天。有用鹽酸黃柏小檗堿片(每片含鹽酸小檗堿0.04克,相當於生藥1克),首劑服0.24~0.32克,以後每4小時服0.12~0.16克,臨床症狀好轉後,改為每6小時給藥1次。治療菌痢83例,痊癒82例。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1.6天;腹痛消失為4天;裏急後重消失為3.8天,便次恢復正常為3.8天;糞檢恢復正常為4.8天;糞培養陰性為5.4天。多數病例的臨床症狀、糞檢及細菌培養,均在1周內恢復正常。對於慢性細菌性痢疾,可用黃柏皮切碎曬乾,研粉過篩,再用10%酒精泛丸。每次4克,日服2次,7天為-療程。觀察40例,經乙狀結腸鏡檢查結果:3例腸腔粘膜糜爛經2~4療程治癒2例;16例潰瘍經第一療程癒合者10例,第二療程癒合者5例,第三療程癒合者1例;3例重度充血者,經第一療程治癒者2例,第二療程治癒者1例;14例一般充血者,第一療程治癒10例,第二療程治癒3例,第三療程治癒1例;僅有出血點者4例,於第一療程全部治癒。採用黃柏生藥每次1.5~2錢,每日3次,煎服,療程8~10天。治療菌痢156例,痊癒者90%,基本痊癒者4.9%,大便培養轉陰率為96%,陰轉時間多為2~6天。其近期療效似較磺胺為優。
③治療肺炎
用0.2%黃柏堿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3毫升,每8小時1次,體溫降至正常後2~3天,減為每日注射2次。治療兒童小病灶性肺炎6例、大葉性肺炎1例,患兒熱度均于用藥後12~72小時內下降至正常,炎症吸收消散平均為9天。實驗證明,黃柏堿在試管內對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顯著的抑菌作用。
④治療肺結核
用0.2%黃柏堿注射液3~6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2個月為一療程。治療30例(其中浸潤型26例、血行播散型4例;有空洞者古17例),治後病灶吸收好轉者24例,無變化者6例,8例空洞縮小。血沉增高的23例,治後均見減低。副作用有輕微腹瀉,注射局部的疼痛,經調整注射液的pH至6.5左右即僅有酸脹感。一般認為黃柏堿注射液對浸潤型滲出為主的炎性病灶有良好的效果,對增殖性病灶則療效不顯。亦有用黃柏幹浸膏每日3克,分3飲食後服,3個月為一療程。治療12例,治癒8例,進步和顯著進步各2例。一般服藥後熱度很快恢復正常,咯痰減少,食欲增進,體重增加。
⑤治療肝硬化、慢性肝炎
用黃柏小檗堿注射液治療肝硬化40例,臨床治癒6例,顯效20例,有效10例,無效1例,死亡3例;慢性肝炎19例,臨床治癒12例,顯效5例,無效2例,治療期間未見副作用。
⑥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每晚清洗陰道後,塞黃柏栓劑1枚(每枚重7克,含黃柏堿0.5克),4次為一療程;對陰道宮頸炎患者,隔日使用1枚。治療滴蟲性陰道炎14例,13例轉為陰性;單純宮頸炎6人,全部治癒。本藥對妊娠及未婚者,均可使用。
⑦治療急性結膜炎
用10%黃柏煎液滴眼,治療兒童患者474例,每次用1~2毫升沖滴,每日2~3次。由於黃柏品質不同,療效亦有差別。優質黃柏的治癒率100%(78例),3~4日治癒;劣質黃柏的治癒率為55.8%(158例),在3日內治癒者僅23.96%。
⑧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採用20%或30%黃柏煎液(濾過冷藏)滴耳。用時先以雙氧水洗淨外耳道膿液,拭幹,而後滴入藥液5~10滴,側臥15分鐘。所治76例,有41例合併鼓膜中央性穿孔。治療效果:痊癒59例,進步13例,無效4例。與0.5%金黴素甘油溶液及4%硼酸酒精溶液作對照,療效相似。
⑨治療慢性上頜竇炎
局部穿刺沖洗後,用黃柏流浸膏的30%稀釋液徐徐注入,每側隔4日注入1次。治療10例,治癒8例,好轉2例。
⑩治療耳部濕疹
用黃柏粉(含小檗堿1.6%)1份,香油1.2份,調成糊狀,每日塗藥1次。共治療30例,塗藥1~2次後85%以上患者濕爛面乾燥結痂,5~7次後均基本好轉或痊癒。
⑾黃柏所致過敏性藥疹
曾有1例患者用開水沖服黃柏1錢左右,於服藥5~6小時後,胸部發癢,繼起多個小疙瘩,並蔓延全身,經脫敏常規治療而愈。事後再用黃柏煎液行皮膚劃痕試驗,呈強陽性反應。
【備註】黃皮樹的變種禿葉黃皮樹(分佈湖北、四川、貴州、陝西)、峨嵋黃皮樹(分佈四川)、雲南黃皮樹(分佈雲南)、鐮刀葉黃皮樹(分佈雲南)等也同等入藥。
【摘錄】《*辭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波羅果
《*辭典》
【出處】吉林懷德縣《防治氣管炎》
【拼音名】 Huánɡ Bō Luó Guǒ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黃柏的果實。
【化學成份】果實含小檗堿和藥根堿。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治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取黃鳳梨果150克,洗淨加水煎熬兩次(每次加3~4倍水,每次煎3~4小時),藥液混合濃縮成500毫升,紗布過濾。日服3次,每次15~20毫升,10日為-療程,觀察100例,近控24例,顯效25例,好轉34例,無效17例。有效率83%。以止咳、祛痰效果較好,平喘和羅音消失效果稍差。多數在服藥後1~3天顯效。少數服藥後有輕度腹痛、腸鳴、腹瀉,但均能耐受,停藥即消失。
【摘錄】《*辭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黃柏
《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1.《別錄》:黃檗,生漢中山谷及永昌。
2. 陶弘景: (黃檗),今出邵陵者,輕薄色深為勝。 出東山者,厚而色淺,其根於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種小樹,狀如石榴,其皮黃而苦,俗呼為子檗,亦主口瘡。又一種小樹,多刺,皮亦黃,亦主口瘡。
3.《蜀本草》:《圖經》雲,黃檗,樹高數文,葉似吳茱萸,亦如紫椿,皮黃,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
【拼音名】 Huánɡ Bò
【英文名】 Bark of Chinese Corktree, Amur Corktree Bark
【別名】檗木、檗皮、黃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黃檗或黃皮樹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2.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採收和儲藏:定植15-20年採收,5月上旬至6月上旬,用半環剝或環剝、砍樹剝皮等方法剝皮。目前多用環剝,可在夏初的陰天,日平均溫度在22-26℃左右,此時形成層活動旺盛,再生樹皮容易。選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用刀在樹段的上下兩端分別圍繞樹幹壞割一圈,再縱割一刀,切割深度以不損傷形成層為度,然後將樹皮剝下,噴10×10-6吲哚乙酸,再把略長於樹段的小竹竿縛在樹段上,以免塑膠薄膜接觸形成層,外面再包塑膠薄膜兩層,可促使再生新樹皮;第2、3年連續剝皮,但產量略低於第1年。注意剝皮後一定要加強培育管理,使樹勢很快復壯,否則會出現衰退現象。剝下的皮,趁鮮刮掉粗皮,曬至半幹,再疊成堆,用石板壓平,再曬至全幹。
【原形態】
1.黃檗 落葉喬木,高10-25m。樹皮厚,外皮灰褐色,木栓發達,不規則網狀縱溝裂,內皮鮮黃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為紅棕色,有小皮孔。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柄短;小葉5-15枚,披針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11cm,寬1.5-4cm,先端長漸尖,葉基不等的廣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鈍齒,齒縫有腺點,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蒼白色,僅中脈基部兩側密被柔毛,薄紙質。雌雄異株;圓錐狀聚傘花序,花軸及花枝幼時被毛;花小,黃綠色;雄花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絲基部有毛;雌花的退化雄蕊呈小鱗片狀;雌蕊1,子房有短柄,5室,花枝短,柱頭5淺裂。漿果狀核果呈球形,直徑8-10mm,密集成團,熟後紫黑色,內有種子2-5顆。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黃皮樹 落葉喬木,高10-12m。樹皮外觀棕褐色,可見唇形皮孔,外層木栓較薄。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7-15,長圓狀披針形至長圓狀卵形,長9-15cm,寬3-5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不對稱,近全緣,上面中脈上具有鏽色短毛,下面密被鏽色長柔毛,小葉厚紙質。花單性,雌雄異株;排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序軸密被短毛。花紫色;雄花有雄蕊5-6,長於花瓣,退化雌蕊鑽形;雌花有退化雄蕊5-6,子房上位,有短柄,5室,花柱短,柱頭5淺裂。果軸及果皮粗大,常密被短毛;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l-1.5cm,密集成團,熟後黑色,內有種子5-6顆。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山地雜木林中或山谷溪流附近。
2.生於雜木林中。
資源分佈:1.分佈于東北及華北。
2.分佈於陝西南部、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氣候,抗風力強,怕乾旱、怕澇。苗期稍耐陰,成年樹喜陽光,耐嚴寒。幼樹易遭凍害,嫩梢易受晚霜為害,致使分叉,幹形不良。以選上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或中性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根繁殖。以種子繁殖為主。10-11月果實呈青黑色較硬尚未開裂時即可採收,堆放,蓋稻草,約經10-15d果實變黑有臭味時,取出,搗爛果皮,淘洗種子,陰乾或曬乾。千粒重1.5-16g。用育苗移栽法,南方3月,東北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3月下旬。秋播可隨采隨播;春播要在播前1-2月用濕沙保藏種子或用溫水浸泡3-5d,按行距30cm開溝,澆水,將種子均勻播火,覆土,稍加鎮壓,用稻草覆蓋。用種量每1hm2約30-45kg。經40-50d出苗。出苗後進行間苗,鬆土除草,結合追施人畜糞尿,培育12年,苗高約60cm移栽。在落葉至新芽萌發前定植為宜。幼苗挖掘後,將根部過長者適當修剪,按行株距4m ×3m開穴,穴徑0.5-1m,深40-60cm,每穴栽1株,填一半士後,將幼苗向上稍提一下,使根部舒展,再填土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 定植半月內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每年夏、秋季除草2-3次;春、冬季各追施腐熟餅肥或人畜糞肥,開溝環施,結合培土壅根。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銹病,可在5-6月噴敵鏽鋼400倍液或波美0.2-0.3度石灰硫黃合劑或25%粉鏽寧700倍液。立枯病,5月噴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另有煤汙病等。蟲害有花椒鳳蝶幼蟲,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殺;牡蠣蚧,可在4、6、9月噴16-18倍松脂合劑或4%殺樸磷酸劑100倍液加上海機油乳劑150倍液或噴20-25倍的機油乳劑。另有黃褐天幕毛蟲、地老虎、蚜蟲、螻蛄等為害。
【性狀】
性狀鑒別 (1)關黃柏樹皮呈板片狀,略彎曲,長寬不一,厚1-7mm。外表面黃綠或淡黃棕色,平滑,殘留栓皮呈發棕色或灰白色,稍有彈性。內表面暗黃色或淺黃棕色,有細密的縱行紋理。體輕,質硬脆,斷面綠黃色或淡黃色,皮層部位顆粒狀,韌皮部纖維狀,呈裂片狀分層。氣微,味極苦,嚼之有粘性。
(2)川黃柏樹皮呈淺槽狀或板片狀,略彎曲,長寬不一,厚1-6mm,外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平坦,具縱溝紋,殘存栓皮厚約0.2mm,灰褐色,無彈性,有唇形橫生皮孔,內表面暗黃色或淡棕色,具細密的縱棱紋。體輕,質硬,斷面皮層部位略呈顆粒狀,韌皮部纖維狀,呈裂片狀分層,鮮黃色。氣微,味極苦,嚼之有粘性。均以皮厚、斷面色黃者為佳。
顯微鑒別 樹皮橫切面:(1)關黃柏栓皮未除盡者可見木栓層細胞數列,栓內層為數列長方形或近圓形的細胞。皮層狹窄,不及皮厚的1/5,石細胞鮮黃色,成群或單個散在,多呈不規則類多角形,有的分枝狀,細胞壁極厚,孔溝可見,層紋明顯,胞腔小,纖維群較少,散在。韌皮部射線寬2-4列細胞,稍彎曲;韌皮纖維束眾多,與韌皮薄壁細胞和篩管群交互排列成層帶,纖維黃色,壁極厚,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粘液細胞眾多。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及澱粉粒。
(2)川黃柏(黃皮樹)樹皮橫切面構造同關黃柏,區別點為木栓細胞約10餘列,部分木栓細胞含棕色物;皮層占皮厚的1/5-1/3,無大型纖維狀石細胞。
粉末特徵:(1)川黃柏粉末金黃色。①纖維及晶纖維較多,呈鮮黃色,成束或單個散在,多碎斷,纖維邊緣微波狀,直徑18-32μm,壁極厚,有的較薄,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②石細胞鮮黃色,成群或單個散在,多為不規則分技狀,較大,長至200μm,也有類多角形或短梭形,壁極厚,層紋細密,少數較薄。③草酸鈣方晶較多,呈類雙錐形、多面體或方形、長方形,直徑8-25μm。④粘液細胞類圓形。⑤澱粉粒單粒呈球形,直徑3-8μm,複粒稀少,由2-4分粒組成。⑥篩管分子端壁斜,有複篩板,通常由6-7個篩域組成。⑦木栓細胞有時殘存,壁稍波狀彎曲。
(2)關黃柏粉末呈綠黃色或黃色。特徵同川黃柏,但石細胞類圓形、類長方形、紡錘形或略作不規則分枝狀,長約至170μm,壁極厚,層紋極細密,少數分枝狀石細胞壁較薄。
【化學成份】
1.黃檗樹皮含小檗堿(berberine)約1.6%,併合少量黃柏堿(phellodendrine),木蘭花堿(magnoflor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掌葉防已堿(palmatine),白栝樓堿(candicine),蝙蝠葛任堿(menisperine),胍(guanidine);另含檸檬苦素(limonin)即黃柏內酯(obaculactone),黃柏酮(obacunone)及γ-,β-穀甾醇(γ-,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7-去氫豆甾醇(7-dehydrostigmasterol),白鮮交酯(dictamnolide),黃柏酮酸(obacunonic acid),青螢光酸(lumicaeruleic acid),24-亞甲基環木菠蘿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γ-羥基丁烯內酯衍生物(黃柏)Ⅰ、Ⅱ(γ-hydroxybutenolidederivatives Ⅰ、Ⅱ),牛奶樹醇-B(hispiol B),小檗紅堿(berberrubine)。根皮中分離出小檗堿約9%,尚有藥根堿,白栝樓堿,黃柏堿。果實中含少量小檗堿,掌葉防己堿;另含揮發油約2.16%,油中主要成分為月桂烯(myrcene)約92%,還有少量甲基王酮,微量甲基庚酮以及可能是牻牛兒醇的物質。此外還含有南美花椒酸胺(herculin),5,5’-二甲基糠醛醚(5,5’-dimethylfurfural ether)。葉含黃酮類化合物達10%,從中分離出黃柏甙(phellamurin,鮮葉中約1%),去氫黃柏甙(amurensin,鮮葉中約0.04%),黃柏環合甙(phellodendroside,幹葉中約0.14%),黃柏雙糖甙(dihydrophelloside),去氫黃柏雙糖甙(phelloside),去甲淫羊霍異黃酮次甙(nor-icariside),異黃柏甙(phellavin),去氫異黃柏甙(phellatin),金絲桃甙(hypero-side)。黃柏的葉還含有生物鹼。此外還含有多糖,多糖經水解後阿拉伯糖含量約22%-23%,鼠李糖約30%,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約占47%左右。另外還分得a-(1-4)-鏈(半乳糖醛酸)半乳糖[a-(1-4)-linked(galactosyluronic acid)galactose]。
2.黃皮樹樹皮含小檗堿,木蘭花堿,黃柏堿,掌葉防已堿,內酯,甾醇等。果實含賽奧林-NP36(cneorin-NP36),匹西狄醇-A(piscidinol-A),尼洛替星(niloticin),尼洛替星乙酸酯(niloticin acetate),二氫尼洛替星(dihydroniloticin),N-甲基弗林德堿(N-methylflindersine),黃柏呈(phellochin),苦楝子酮(melianone),無羈萜(friedelin),4,10-二亞甲基-7-異丙基-5(E)環癸烯酸[4,10-dimethylene-7-isopropyl-5(E)cyclodecenol]。葉含兒茶糖類化合物。另有報導從黃皮樹皮中分離得到線型呋喃香豆精類化合物。同屬植物禿葉黃皮樹樹皮含四氫小檗堿(tetrahydroberberine),四氫掌葉防已堿(tetrahydropalmatine),四氫藥根堿(tetrahydrojatrorrhizine),黃柏堿,木蘭花堿,β-穀自甾醇。從其愈傷組織中分得小檗堿。臺灣黃檗莖和樹皮含小檗堿,非洲防已堿(columbamine),藥根堿,掌葉防己堿,黃柏堿,芬氏唐松草定堿(thalifendine),木蘭花堿和唐松草芬寧堿(thalphenine)。
【藥理作用】
黃柏與黃連同樣含較多的小檗堿,故其藥理作用亦大體相似,參見黃連條。但含量較黃連低,並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異。
1.抗菌作用:黃柏抗菌有效成分為小檗堿,故其藥理作用與黃連大體相似,但含量較黃連低。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草綠色鏈球菌、痢疾桿菌(宋內氏除外)、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均有效或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枯草桿菌、百日咳桿菌、破傷風桿菌亦有抑制作用;對H37Rv、鳥型結核桿菌無直接抑制作用,但可使菌數減少,但濃度達1%時呈現抑菌作用。在用豚鼠接種人型結核菌(H37Rv)作實驗治療時,口服或注射的療效均很差。對接種牛型結核菌的豚鼠,黃柏提取物的鹽酸結晶物肌肉注射時,有一定療效。黃柏對結核病人的臨床症狀及X線檢查有好轉,且優於黃連。在試管中,黃柏煎劑或浸劑對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水煎劑不能殺死鉤端螺旋體(劑量需較黃連大I倍)。在體外對陰道滴蟲也有弱的作用。據報導,黃柏酸堿法提取物製成1:1黃柏液,用灌腸法可治療菌痢,一般2-4天可痊癒。黃柏理療液用直流電導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總有效率達97.3%。
2.抗真菌作用:關黃柏和川黃柏的乙醚浸提物對新型隱球菌和紅色發癬菌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其作用比制黴菌素強,但對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比制黴菌享弱。
3.鎮咳作用:黃柏果實的揮發具有鎮咳作用,其鎮咳成分主要為香葉烯。並從揮發油中分得小檗堿和5,5'-二甲基糠醛醚。
4.降壓作用:黃柏對麻醉動物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可產生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頸動脈注射較靜脈注射的更強,因此降壓可能是中樞性的。對季銨型的黃柏堿加以改變而合成的叔胺型的化合物名昔羅匹林(Xylopinin)亦可引起迅速、顯著之降壓;在Ⅰ-Ⅱ頸椎間切斷脊髓則降壓消失,因而也證明降壓屬中樞性的。此外,昔羅匹林有較強的抗腎上腺素樣作用,對壓迫頸動脈、窒息、電刺激大內臟神經引起的升壓反應及注射腎上腺素或電刺激頸上交感神經節引起的瞬膜收縮反應均受到抑制。
5.抗滴蟲作用:黃柏煎劑,10%濃度與滴蟲液1:1混和培養,對陰道毛滴蟲有抑制作用。
6.抗肝炎作用:黃柏煎劑6.25-100%體外試驗,對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黃柏堿對慢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7.對免疫功能的影響:黃柏煎劑,100%濃度,0.3ml/只灌胃,連續7天,能增加小鼠脾空斑形成細胞數。
8.抗潰瘍作用:黃柏提取物(去小檗堿)100mg/kg 皮下注射,100、1000mg/kg 灌胃或皮內注射,對乙醇、阿斯匹林或幽門結紮誘發的大鼠胃潰瘍有抑制作用。
9.其他作用:黃柏堿和昔羅匹林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小鼠的自發活動、各種反射均受到抑制;給予未麻醉家兔昔羅匹林,腦電波可出現振幅慢波。黃柏堿有輕度的箭毒樣作用,對蛙腹直肌緊張度無影響,但能抑制由乙醯膽鹼引起的收縮反應。對離體兔腸,黃柏粉可增強其振幅,黃柏酮可增強其張力及振幅;黃柏內酯則抑制腸管。在帶有胰瘺的家兔身上,黃柏有促進胰腺分泌的作用。黃柏內酯在接近致死量(0.05-0.1g/kg)時,可降低兔血糖,黃柏酮無此作用。據稱黃柏酮有保護血小板的作用。黃柏對孑孓(10ppm在18小時內可殺死62%)、家蠅有殺滅作用。此外,還有利尿、健胃、外用促進皮下溢血吸收等作用。
【毒性】黃柏流浸膏腹腔注射,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2.7g/kg。黃柏堿 腹腔注射 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 69.5mg/kg。黃柏果揮發油 灌胃 對小鼠的 半數致死量為 6.683±0.656g/kg。
【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水浴溫熱數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1ml,加稀鹽酸lml與漂白粉少量,顯櫻紅色。(檢查小檗堿)(2)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載玻片上,加乙醇2-3滴,加稀鹽酸或30%硝酸1-2滴,加蓋玻片,片刻後鏡檢,見黃色針晶簇。(檢查小檗堿)(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冷浸,浸出液蒸去乙醚,殘渣以lml冰醋酸溶解,加硫酸1滴,放置,溶液顯紫棕色。(檢查黃柏酮)(4)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密塞,振搖30min,濾過,濾液作供試品液;另取鹽酸小檗堿,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分別點樣子同一桂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展開,取出,晾乾,紫外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螢光斑點。
商品規格 商品按產區分為關黃柏和川黃柏。川黃柏分二個等級,一等:呈平板狀,去淨粗栓皮,長40cm,寬15cm以上;二等:長、寬大小不分,厚度不得薄於0.2cm,間有栓皮,餘同一等。
【炮製】
1.黃柏:揀去雜質,用水洗淨,撈出,潤透,切片或切絲,曬乾。
2.黃柏炭:取黃相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放涼,曬乾。
3.鹽黃柏:取黃相片,用鹽水噴灑,拌勻,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晾乾(每黃柏片100斤用食鹽2斤半,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
4.酒黃柏:取黃柏片,用黃酒噴灑拌炒如鹽黃柏法(每黃柏片10O斤用黃酒10斤)。
5.《雷公炮炙論》:凡使(黃檗),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曬乾,用蜜塗,文武火炙令蜜盡為度。凡修事五兩,用蜜三兩。
【性味】苦;寒
【歸經】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濕熱痢疾、泄瀉、黃疸;夢遺、淋濁、帶下;骨蒸勞熱;以及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浸洗。
【注意】
脾虛泄瀉,胃弱食少者忌服。
1.《本草經集注》:惡幹漆。
2.《本草經疏》:陰陽兩虛之入,病兼脾胃薄弱,飲食少進及食不消,或兼泄瀉,或惡冷物及好熱食;腎虛天明作泄;上熱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宮寒;血虛不孕,陽虛發熱,瘀血停滯,產後血虛發熱,金瘡發熱;癰疽潰後發熱,傷食發熱,陰虛小水不利,痘後脾虛小水不利,血虛不得眠,血虛煩躁,脾陰不足作泄等證,法鹹忌之。
【附方】 ①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檗半兩,赤芍藥四錢。上同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大者加丸數。 (《閻氏小兒方論》)②治痢疾: 黃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將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黃柏200克,共水煎兩次,合併煎液,用文火濃縮成膏狀,將剩餘100克黃柏研細粉加入膏中,攪勻,低溫烘乾,研細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③治妊娠及產後寒熱下痢: 黃檗一斤,黃連一升,梔子二十枚。上三味,細切,以水五升,漬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盡。嘔者加橘皮一把,生薑二兩。 (《千金翼方》)④治小兒熱瀉: 黃檗,焙為末,用米湯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下。(《十全博救方》)⑤治消渴尿多能食: 黃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飲之,恣飲數日。(《獨行方》)⑥治傷寒身黃,發熱: 肥子十五個(擘),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傷寒論》梔子柏皮湯)⑦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 黃檗(炒)、蒼朮(米泔浸、炒)。上二味為末,沸湯入薑汁調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⑧治熱甚夢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幹:黃檗(去粗皮)一兩。搗羅為末,入龍腦一錢匕,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濃煎麥冬湯下。(《聖濟總錄》清心丸)⑨治白淫,夢泄遺精及滑出而不收: 黃檗一斤(放新瓦上燒令通赤為度),真蛤粉一斤。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 空心酒下。 (《素問病機保命集》珍珠粉丸)⑩治下陰自汗,頭暈腰酸: 黃柏三錢,蒼朮四錢,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中級醫刊》(3)∶177,1966〕11.降陰火、補腎水: 黃檗(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兩,熟地黃(酒蒸)、龜板(酥炙)各六兩。上為末,豬脊髓、密丸。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丹溪心法》大補丸)12.降心火,益腎水: 黃檗三兩,砂仁一兩半,甘草一兩。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肉蓯蓉半兩,切碎,用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 (《奇效良方》封髓丹)13.治時行赤目: 黃檗,去粗皮,為末,濕紙包裹,黃泥固,煨幹。每用一彈子大,紗帕包之,浸水一盞,飯上蒸熟,乘熱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眼科龍木論》五行湯)14.治小兒蓐內赤眼:黃檗,以乳浸,點之。(《小品方》)15.治口中及舌上生瘡: 搗黃檗含之。 (《千金方》)16.治小兒重舌: 黃檗,以竹瀝漬取,細細點舌上。(《千金方》)17.治口疳臭爛: 黃檗五錢,銅綠三錢。共為未摻之,去涎,愈。 (《小品方》)18.治唇瘡痛癢: 黃檗末, 以野薔薇根搗汁調塗。 (《聖濟總錄》)19.治肺壅,鼻中生瘡,腫痛: 黃檗、檳榔等分。搗羅為末,以豬脂調敷之。(《聖惠方》)20、治奶發,諸癰疽發背及妒乳: 搗黃檗末,篩,雞子白和,厚塗之。幹,複易。(《補缺肘後方》)21.治癰疽腫毒: 黃檗皮(炒)、川烏頭(炮)等分。為未調塗之,留頭,頻以米浴泔潤濕。 (《瀕湖集簡方》)22.治男子陰瘡損爛: 一、煮黃檗洗之,又白蜜塗之。二、黃連、黃檗等分,末之,煮肥豬肉汁,漬瘡訖,粉之。 (《補缺肘後方》)23.治小兒臍瘡不合: 黃檗末塗之。 (《子母秘錄》)24.治小兒膿瘡,遍身不幹: 黃檗末, 入桔礬少許摻之。(《簡便單方》)
【各家論述】
1.《醫學啟源》:黃檗,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痿厥,腰無力,于黃芪湯中加用,使兩膝中氣力湧出,痿軟即時去矣二制治上焦,單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
2.李杲:黃檗、蒼朮,乃治痿要藥,凡去下焦濕熱作腫及痛,並膀胱有火邪,並小便不利及黃澀者,並用酒洗黃檗、知母為君,茯苓、澤瀉為佐。凡小便不通而口渴者,邪熱在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是絕小便之源也,法當用氣味俱薄淡滲之藥,豬苓、澤瀉之類,瀉肺火而清肺金,滋水之化源。若邪熱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問》所謂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法當用氣味俱厚,陰中之陰藥治之,黃檗、知母是也。長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堅如石,腳腿裂破出水,雙睛凸出,飲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狀,治滿利小便滲泄之藥服遍矣,予診之曰,此乃毒養太過,膏粱積熱損傷腎水,致膀胱久而乾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為嘔噦。《難經》所謂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潔古老人言熱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遂處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藥,黃檗、知母各一兩,酒洗焙碾,肉桂一錢為引,熟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湯下,少時如刀刺前陰火燒之狀,溺如瀑泉湧出,床下成流,顧盼之間,腫脹消散。《內經》雲,熱者寒之,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以黃檗之苦寒瀉熱補水涸燥為君,知母之苦寒瀉腎火為佐,肉桂辛熱為使,寒因熱用也。
3.《本草衍義補遺》:檗皮,走手厥陰,而有瀉火補陰之功。配細辛,治口瘡有奇功。
4. 朱震亨:黃檗,走至陰,有瀉火補陰之功,非陰中之火,不可用也。得知母滋陰降火,得蒼朮除濕清熱。
5.《湯液本草》:黃檗,足少陰劑,腎苦燥,故腎停濕也,梔子、黃芩入肺,黃連入心,黃檗入腎,燥濕所歸,各從其類也。《活人書》解毒湯,上下內外通治之。
6.《醫學入門》:黃檗,治眼赤、鼻皶、喉痹及癰疽發背,乳癰臍瘡亦用。東垣雲,瀉下焦隱伏之龍火,安上出虛噦之蛔蟲,單治而能補腎不足,生用而能補陰痿厥,凡下體有濕,癱瘓腫痛,及膀胱有水,小便黃,小腹虛痛者,必用之,兼治外感肌熱,內傷骨熱,失血遺精陰痿。抑考黃連入心,梔、芩入肺,黃柏入腎,腎苦燥停濕,柏味微辛而能潤燥,性利下麵能除濕,故為腎經主藥。然《本經》謂其主五臟熱者,蓋相火狂越上沖,腸胃乾涸,五臟皆火,以上諸症,皆火之所為,濕亦火之郁而成也,用以瀉火則腎水自固,而無狂越漏泄之患,所謂補腎者,亦此意也。丹溪謂腎家無火,而兩尺脈微或左尺獨旺者,皆不宜用,惟兩尺脈俱旺者最宜。
7.《綱目》:古書言知母佐黃檗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黃檗無知母,猶水母之無蝦也。蓋黃檗能治膀胱命門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腎水之化源,故潔古、東垣、丹溪皆以為滋陰降火要藥,上古所未言也。蓋氣為陽,血為陰,邪火煎熬,則陰血漸涸,故陰虛火動之病須之,然必少壯氣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氣不足,而邪火熾盛者,久服則有寒中之變。近時虛損及縱欲求嗣之人用補陰藥,往往以此二味為君,日日服餌,降令太過,脾胃受傷,真陽暗損,精氣不暖,致生他病。蓋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滲,且苦味久服,有反從火化之害,故葉氏《醫學統旨》有四物加知母、黃檗,久服傷胃,不能生陰之戒。生用則降實火,熟用則不傷胃,酒制則治上,鹽制則治下,蜜制則治中。
8.《本草經疏》:黃檗,主五臟腸胃中結熱。蓋陰不足,則熱始結於腸胃;黃癉雖由濕熱,然必發于真陰不足之人;腸痔漏,亦皆濕熱傷血所致;泄痢者,滯下也,亦濕熱干犯腸胃之病;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皆濕熱乘陰虛流客下部而成;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皆陰虛血熱所生病也。以至陰之氣,補至陰之不足,虛則補之,以類相從,故陰回熱解,濕燥而諸證自除矣。乃足少陰腎經之要藥,專治明虛生內熱諸證,功烈甚偉,非常藥可比也。
9.《本草正》:黃檗,性寒潤降,去火最速,丹溪言其制伏龍火,補腎強陰,然龍火豈沉寒可除,水枯豈苦劣可補,陰虛水竭,得降愈亡,撲滅元陽,莫此為甚,水未枯而火盛者,用以抽薪則可,水既竭而枯熱者,用以補陰實難,當局者慎勿認為補劑。予嘗聞之丹溪曰,君火,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按此議論若有高見,而實矯強之甚。夫所謂從其性者,即《內經》從治之說也,《經》曰:正者正治,從者反治。正治者,謂以水制火,以寒治熱也;從治者,謂以火濟火,以熱治熱也;亦所謂甘溫除大熱也,豈以黃連便是正治,黃柏便是從治乎?即曰黃連主心火,黃柏主腎火,然以便血、溺血者,俱宜黃連,又豈非膀胱、大腸下部藥乎?治舌瘡口瘡者,俱宜黃拍,又豈非心、脾上部藥乎?總之,黃連、黃柏均以大苦大寒之性,而曰黃連為水,黃柏非水,黃連為瀉,黃柏為補,豈理也哉?10.《藥品化義》:黃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頂至踵,淪膚徹髓,無不周到,專瀉腎與膀胱之火。蓋腎屬寒水,水多則慚消,涸竭則變熱。若氣從臍下起者,陰火也。《內經》曰,腎欲堅,以苦堅之,堅即為補,丹溪以此一味名大補丸,用鹽水制,使鹽以入腎,主降陰火以救腎水。用蜜湯拌炒,取其戀膈而不驟下,治五心煩熱、目痛口瘡諸症。單炒褐色,治腸紅痔漏,遺精白濁,濕熱黃疸。又膀胱熱,臍腹內痛,凡屬相火,用此折之,腎自堅固,而無旁蕩之患。因味苦能走骨,能沉下,用酒拌炒,四物湯調服,領入血分,治四肢骨節走痛,足膝酸疼無力,遍身惡瘡及腳氣攻沖。嘔逆噁心,陰虛血熱,火氣於足者,蓋此一味,名潛行散,能散陰中之火,亦能安蛔蟲,以苦降之之義也。
11.《本經逢原》:黃柏,生用降實火,酒制治陰火上炎,鹽制治下焦之火,薑制治中焦痰火,姜汁炒黑治濕熱,鹽酒炒黑制虛火,陰虛火盛面赤戴陽,附子汁制。
12.《長沙藥解》:黃柏,泄己土之濕熱,清乙木之鬱蒸,調熱利下重,理黃疸、腹滿、傷寒。烏梅丸用之治厥陰傷寒,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食即吐蛔,以木鬱則蟲化,鬱沖而生上熱,黃柏泄鬱升之上熱,而殺蛔蟲也。白頭翁湯用之治厥陰病熱利下重者,以木鬱則利作,鬱陷而生下熱,黃柏泄鬱陷之下熱,而舉重墜也。《金匱》梔子柏皮湯用之治太陰病,身黃發熱者;大黃硝石湯用之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者;以乙木濕陷,不能疏泄,鬱生下熱,傳于膀胱,水竅不開,溢於經絡,則身黃腹滿而發熱,黃柏泄濕熱而清膀胱也。陽衰土濕,乙木不達,抑遏面生濕熱,沖於胃口,則心中疼熱;陷於大腸,則熱利下重;郁于膀胱,淫於肌膚,則腹滿身黃。黃柏苦寒迅利,疏肝脾而泄濕熱,清膀胱而排瘀濁,殊有捷效。最瀉肝、腎、脾、胃之陽,後世以此為滋陰補水之劑,誤人多。
13.《得配本草》:以黃柏補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陰火,火清則水得堅凝,不補而補也。蓋陰中邪火,本非命門之真火,不妨用苦寒者除之,若腎中真水不足,水中之真火虛浮於上,宜用二地以滋之,水足火自歸髒也。如誤服知、相,水愈燥而火愈炎,反成孤陽飛越,莫可救矣。命門之火,安其位為生生之少火,出其位則為爍陰食氣之壯火,是畏火也,非急除之不可,川柏、丹皮在所必需。然少火出位,失水之源,用川柏之苦燥,不若丹皮之辛潤,為無傷于真陰也。
14.《本草求真》:黃檗,昔人同知母用於六味丸中,名為知檗八味丸,又用知、檗各一兩,酒洗焙研入桂,名為滋腎丸,謂其可滋真陰,此說一出,而天下翕然宗之,以至於今,牢不可破。返知黃檗性稟至陰,味苦性寒,行隆冬肅殺之令,故獨入少陰瀉火,入膀胱瀉熱。凡病人團火亢而見骨蒸勞熱,目赤耳鳴,消渴便閉,及濕熱為病而見諸痿癱瘓,水瀉熱利,黃疸水腫,痔血腸風,漏下赤白,與乎諸痛瘡癢,蛔蟲內攻,診其尺果洪大,按之而有力,可炒黑暫用,使其濕熱順流而下,陰火因而潛伏,則陰不受煎熬,而陰乃得長矣,非謂真陰虛損,服此即有滋潤之力也。故於實熱實火財宜,而於虛熱虛火,則徒有損而無益。陰寒之性,能損人氣,減人食,命門真元之火,一見而消亡,脾胃運行之職,一見而沮喪,元氣既虛,又用蓄寒,遏絕生機,莫此為甚。
15.《重慶堂隨筆》:黃檗之功,昔人已詳之矣,或竟視力毒藥,痛戒勿用, 毋乃議藥不議病之陋習耶?《經》言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凡下部不堅之病多矣,如莖痿、遺濁、帶漏、痿躄、便血、瀉痢諸症,今人不察病情,但從虛寒治之,而不知大半屬於虛熱也。蓋下焦多濕, 始因陰虛火盛而濕漸化熱,繼則濕熱阻夫氣化,反耗精液,遂成不堅之病,皆黃檗之專司也,去其蝕陰之病,正是保全生氣,誰謂苦寒無益于生氣哉蓋黃檗治下焦濕熱諸證,正與蛇床子治下焦寒濕諸證為對待。
【臨床應用】
1.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用黃柏製成的流浸膏(每毫升相當生藥黃柏1g),3歲以下每6小時服3ml,3歲以上4-6ml,成人6-lOml。治療2O例,年齡最大24歲,最小4歲,病程最短1天,最長18天,全部治癒。輕症治療後1天即好轉,一般約在治療8天后症狀與體征消失,約10天后腦脊液轉為正常。治療同時仍應予水分、營養及常規護理,並輔以一般對症處理。對於嘔吐劇烈的患者,有人試用黃柏甘草湯(黃柏1兩,甘草4錢,加水煎成100ml)作保留灌腸,首次50ml,以後每次30ml,每6小時1次。待嘔吐停止後,改為內服。治療10餘例,其中4例自始至終均採用保留灌腸法,療效與內服相同。
2.治療細菌性痢疾: 內服黃柏幹浸冒(0.13g=生藥1g),每次0.4g,每日3-4次,治療31例,全部治癒。又採用黃柏幹浸膏(0.2g=生藥 1g)每次0.9g,每日4次,連服2-3日,治療25例,治癒24例。退熱平均為2.3天,腹痛及乙狀結腸部壓痛消失為4天,裏急後重消失為3.3天,大便性狀恢復正常肉眼為4天,鏡檢為4.7天,糞培養轉陰為4.4天。有用鹽酸黃柏小檗堿片(每片含鹽酸小檗堿0.04g,相當於生藥1g),首劑服0.24-0.32g,以後每4小時服0.12-0.16g,臨床症狀好轉後,改為每6小時給藥1次。治療菌痢83例,痊癒82例。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1.6天;腹痛消失為4天;裏急後重消失為3.8天,便次恢復正常為3.8天;糞檢恢復正常為4.8天;糞培養陰性為5.4天。多數病例的臨床症狀、糞檢及細菌培養,均在 1周內恢復正常。對於慢性細菌性痢疾,可用黃柏皮切碎曬乾,研粉過篩,再用10%酒精泛丸。每次4g,日服2次,7天為一療程。觀察40例,經乙狀結腸鏡檢查結果:3例腸腔粘膜糜爛經2-4療程治癒2例;16例潰瘍經第一療程癒合者10例,第二療程癒合者5例,第三療程癒合者1例;3例重度充血者,經第一療程治癒者2例,第二療程治癒看 1例;14例一般充血者,第一療程治癒10例,第二療程治癒3例,第三療程治癒 1例;僅有出血點者4例,於第一療程全部治癒。採用黃柏生藥每次1.5-2錢,每日3次,煎服,療程8-10天。治療菌痢156例,痊癒者90%,基本痊癒者4.9%,大便培養轉陰率為96%,陰轉時間多為2-6天。其近期療效似較磺胺為優。
3.治療肺炎: 用0.2%黃柏堿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3ml,每8小時1次,體溫降至正常後2-3天,減為每日注射2次。治療兒童小病灶性肺炎6例、大葉性肺炎1例,患兒熱度均幹用藥後12-72小時內下降至正常,炎症吸收消散平均為9天。實驗證明,黃柏堿在試管內對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顯著的抑菌作用。
4.治療肺結核:用0.2%黃柏堿注射液3-6ml,肌肉注射,每日2次,2個月為一療程。治療30例(其中浸潤型26例,血行播散型4例;有空洞者占17例),治後病灶吸收好轉者24例,無變化者6例,8例空洞縮小。血沉增高的23例,治後均見減低。副作用有輕微腹瀉,注射局部的疼痛,經調整注射液的 PH至6.5左右即僅有酸脹感。一般認為黃柏堿注射液對浸潤型滲出為主的炎性病灶有良好的效果,對增殖性病灶則療效不顯。亦有用黃柏幹浸膏每日3g,分3次食後服,3個月為一療程。治療12例,治癒8例,進步和顯著進步各2例。一般服藥後熱度很快恢復正常,咯痰減少,食欲增進,體重增加。
5.治療肝硬化、慢性肝炎:用黃柏小檗堿注射液治療肝硬化40例,臨床治癒6例,顯效20例,有效10例,無效 1例,死亡3例;慢性肝炎19例,臨床治癒12例,顯效5例,無效2例,治療期間未見副作用。
6.治療滴蟲性陰道炎:每晚清洗陰道後,塞黃柏栓劑 1枚(每枚重7g,含黃柏堿0.5g),4次為一療程;對陰道宮頸炎患者,隔日使用1枚。治療滴蟲性陰道炎14例,13例轉為陰性;單純宮頸炎6人,全部治癒。本藥對妊娠及未婚吝,均可使用。
7.治療急性結膜炎:用10%黃柏煎液滴眼,治療兒童患者474例,每次用1-2ml沖滴,每日2-3次。由於黃柏品質不同,療效亦有差別。優質黃柏的治癒率100%(78例),3-4日治癒;劣質黃柏的治癒率為55.8%(158例),在3日內治癒者漢23.96%。
8.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採用20%或30%黃柏煎液(濾過冷藏)滴耳。用時先以雙氧水洗淨外耳道膿液,拭幹,而後滴入藥液5-10滴,側臥15分鐘。所治76例,有41例合併鼓膜中央性穿孔。治療效果:痊癒59例,進步13例,無效4例。與0.5%金黴素甘油溶液及4%硼酸酒精溶液作對照,療效相似。
9.治療慢性上頜竇炎:局部穿刺沖洗後,用黃柏流浸膏的30%稀釋液徐徐注入,每側隔4日注入1次。治療10例,治癒8例,好轉2例。
10.治療耳部濕疹: 用黃柏粉(含小菜堿 1.6%) 1份,香油1.2份,調成糊狀,每日塗藥1次。共治療30例,塗藥1-2次後85%以上患者濕爛面乾燥結痂,5-7次後均基本好轉或痊癒。
11.黃柏所致過敏性藥疹:曾有1例患者用開水沖服黃柏1錢左右,於服藥5-6小時後,胸部發癢,繼起多個小疙瘩,並蔓延全身,經脫敏常規治療而愈。事後再用黃柏煎液行皮膚劃痕試驗,呈強陽性反應。
【摘錄】《中華本草》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2
文章: 3348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黃柏(黃蘖)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柏木(黃柏也)
(柏木(黃柏也)_圖缺)
味苦,寒,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膽,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療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
根 一名檀桓。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饑渴。久服輕身延年,通神。生漢中山谷及永昌。(惡乾漆。)
陶隱居雲∶今出邵陵者,輕薄色深為勝。出東山者,濃而色淺,其根於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種小樹,狀如石榴,其皮黃而苦,俗呼為子柏,亦主口瘡。又一種小樹,多刺,皮亦黃,亦主口瘡。唐本注雲∶子柏,一名山石榴,子似女貞,皮白不黃,亦名小柏,所在有。今雲皮黃,恐謬矣。按今俗用子柏,皆多刺小樹,名刺柏,非小柏也。今按陳藏器本草雲∶柏皮,主熱瘡 起,蟲瘡,痢下血,殺蛀蟲,煎服主消渴。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黃柏,樹高數丈,葉似吳茱萸,亦如紫椿,皮黃,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
本黃柏,使,平。主男子陰痿,治下血如雞鴨肝片,及男子莖上瘡。屑末敷之。日華子雲∶安心除勞,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淚,口乾心熱,殺疳蟲,治回心痛,疥癬,蜜炙治鼻洪,腸風瀉血,後分急熱腫痛,身皮力微次於根。
圖經曰∶柏木,黃柏也。生漢中山谷及永昌,今處處有之,以蜀中者為佳。木高數丈,葉類茱萸及椿、楸葉,經冬不凋。皮外白,裏深黃色。根如松下茯苓作結塊。五月、六月采皮,去皺粗,曝幹用。其根名檀桓。《淮南萬畢術》曰∶柏令面悅,取柏三寸,土瓜三枚,大棗七枚,和膏湯洗面,乃塗藥,四、五日光澤矣。唐•韋宙《獨行方》主卒消渴,小便多。
黃柏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飲之,恣意飲,數日便止。別有一種多刺而小,細葉者,名刺柏,不入藥用。又下品有小柏條,木如石榴,皮黃,子赤如枸杞,兩頭尖,人銼以染黃,今醫家亦稀用。
雷公雲∶凡使,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曬乾,用蜜塗,文武火炙令蜜盡為度。凡修事五兩,用蜜三兩。外台秘要∶口中及舌生瘡爛,銼黃柏含之。千金方∶治小兒重舌。以黃柏、苦竹瀝浸瀝點舌上。肘後方∶咽喉卒腫,食飲不通。黃柏搗敷腫上,冷複易之,用苦酒和末佳。又方∶傷寒時氣溫病,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亦治毒攻陰腫。細銼黃柏五斤,以水三升煮漬之。《傷寒類要》同。葛氏方∶男子陰瘡損爛,水煮黃柏洗,白蜜塗之。又方∶卒喉痹。取黃柏片切含之。又黃柏一斤 咀,酒一鬥,煮三沸去滓,恣飲便愈。
又方食自死六畜肉中毒。黃柏末服方寸匕,未解再服之。經驗方治嘔血。黃柏好者以蜜塗之。
幹杵為末,和麥門冬熟水調下二錢匕,立瘥。梅師方∶治癰疽發背或發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煞人。
慢火上炙焦搗末。每服二錢,溫糯米飲調下。十全博救∶治小兒熱瀉。用黃柏削皮後,焙杵為末,用薄米飲為丸如粟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深師方∶療傷寒熱病口瘡。黃柏皮削去上粗皮,取裏好處薄削,以崖蜜漬之一宿,唯欲令濃,含其汁良久吐,更含。若胸中熱,有瘡時,飲三、五合尤佳。《衍義曰∶柏木,今用皮,以蜜勻炙,與青黛各一分,同為末,入生龍腦一字,研勻,治心脾熱。舌頰生瘡,當摻瘡上,有涎即吐。又張仲景柏皮湯,無不驗。《傷寒論》中已著。

證類本草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