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醫彀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五\心痛
<篇名>膻中(兩乳之中)痛
內容:屬憂思久耗心血,遇憂即發。
\x主方\x 當歸(錢半) 白芍(一錢二分) 棗仁 丹參(各三錢) 陳皮(一錢) 貝母
茯苓(各二錢) 甘草(三分)
脈數,加酒炒黃連一錢。
<目錄>卷之五
<篇名>脾痛
內容:經曰︰心痛脾疼,陰寒之設。凡病胸膈心腹疼痛,動輟飲食勞倦,七情致傷,則脾氣為之郁
滯。或犯寒暑濕熱,及食積痰氣,脾受之而作痛,非心痛也。
\x主方\x 木香 丁香 檀香 香附 烏藥 莪術 官桂 片薑 乾薑 白豆蔻 砂仁 炙草(
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紫蘇湯調下。
\x化食丸\x 治飲啖生冷水果、油膩難化之物,留積胃脘作痛。
厚朴 草果 砂仁 山楂 麥芽 神曲 乾薑 陳皮 良薑(等分) 炙草(減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熱淡鹽湯送下。
\x胃苓湯\x(方見泄瀉) 治脾虛積黃而痛。如內傷不食而痛,補中益氣湯(方見虛損)加
草豆蔻;熱加梔子。實熱
痛,枳實大黃湯(方見心痛)。
\x大安丸\x (方見飲食)治胃不和,食不化,脹痛,或以本方煎服。
\x簡便方\x (治脾疼)用烏藥、陳皮、紫蘇煎服。
又 吳茱萸(一兩)、桃仁(一兩),和炒令茱萸焦,去萸用桃仁研末,分三服,用蔥白三
莖煨熱,煮酒調下。
又 良薑(為末一錢),米湯下。
又 生薑、川椒、丁香(研末),鹽湯下。
又 川椒二十五粒,漿水浸一宿,鹽湯送下。
<目錄>卷之五
<篇名>胃脘痛
內容:經曰︰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夫胃為脾之腑,陽先于陰,故臟未病而腑先病也,甚
而致于脅下如刀刺之痛,已連及于臟矣。胃之下口,名曰賁門,與心相連,俗謂心痛。雖曰五運
勝複之氣,未有不由清痰食積,郁于中宮;七情九氣,觸于內腑而成者。致病之由,多因縱恣口
腹,喜好辛酸熱辣,煎爆酒腥,生冷溷淆。朝傷暮損,日積月深,痰積血液,妨礙升降。故酸噯
嘈雜,嘔噦,噎膈,翻胃之漸也。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而數。初治暫用辛溫疏散,後當養正
,兼以除邪。
\x主方\x (氣郁痰火) 撫芎 乾薑(炮) 蒼朮 梔子(薑炒焦) 陳皮 半夏(薑製)
茯苓(各一錢) 草豆蔻(研碎) 甘草(各五分) 生薑(五片)水煎,正痛時服。痛止半日
,方可飲食,即食複作痛。
寒痛去梔,加木香、砂仁;痛不止加靈脂、玄胡;痛甚加乳香、沒藥。
\x草豆蔻丸\x 治客寒犯胃作痛,及心脾胞絡諸痛,或濕熱郁滯寒熱痛。
草豆蔻(面包煨,去皮,一錢四分) 益智 陳皮 殭蠶 延胡索 黃 吳萸(各八分)
甘草(三分) 炙草 當歸 青皮 神曲 薑黃(各四分) 澤瀉(一錢,小便數減半) 桃仁
(七個,去皮尖,另研) 柴胡(四分,詳脅痛加減) 半夏(製,四分)
上除桃仁另研,余為末。蒸餅糊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送下。熱厥痛,金鈴子散
;大實痛,三花神佑丸(方見痰門)。
<目錄>卷之五
<篇名>腹痛
內容:(附︰絞腸沙)
帝曰︰愿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
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夫腹痛之證,多因勞役過甚
,飲食失節,中氣不足,寒氣乘虛而客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經曰︰得炅則止。炅者,以熱治寒
,治之正也。然腹痛有部分,臟位有高下,感受不同,為病非一。故痛有九種,曰寒、熱、食、
血、濕、痰、蟲、虛、實是也。凡痛綿綿無減增,以熱手暖氣按之,飲熱薑湯之類得暫止,脈沉
遲者,虛寒也。時痛時止,腹滿堅實,按之愈痛,口渴,大便秘結,脈洪數者,實熱也。痛甚欲
大便,利後痛減,脈沉實者,食積也。痛有常處而不動移,從心下至腹,遍滿而痛,若小便不利
,宜通小便。若小便利者,屬蓄血,脈澀者,瘀血或死血也。居處卑濕,多飲停蓄為涎,肥人氣
虛,脾濕生痰,小便不利,或得辛辣熱湯少可,脈濡滑
者,濕痰也。痛定能食,時作時止,面白唇紅,或肚上青筋腫聚,往來無休止,嘔吐清水,脈乍
大乍小者,蟲也。(脈宜沉細,忌浮大)。
\x主方\x 蒼朮 香附 撫芎 茯苓 白芍(各一錢) 陳皮 厚朴 神曲 半夏 枳實(各
七分) 甘草(三分) 上生薑三片,水煎服。
寒痛加良薑、乾薑(炮)、肉桂、藿香、木香、砂仁、吳萸、厚朴;不止加玄胡、茴香,甚者加
乳香、沒藥各五分,研細,調入服。寒極手足冷加附子,去良薑、吳萸,甚則用理中湯之類(方
見寒門)。熱痛加梔子(炒)、滑石、黃連(炒)、白芍(煨);不止加玄胡,甚者加木香、砂
仁、茴香、乳香從治。食痛加厚朴、山楂、麥芽、木香、砂仁、官桂、乾薑。濕痛,小便不利加
豬苓、澤瀉。痰痛加南星。痛甚防乾霍亂,戒米湯,一口即死。
\x活血湯\x 治瘀血作痛。
烏藥 赤芍藥 當歸尾 桃仁 牡丹皮 玄胡(各一錢) 枳殼(一錢) 撫芎 紅花 官
桂木香(各五分) 加薑煎服。
\x桂枝大黃湯\x 治腹滿痛,躁渴。經曰︰痛隨利減,脹以利寬。
白芍(六錢) 桂枝 生薑(各三錢) 甘草(二錢) 大黃(一錢)薑、棗煎服。
\x芍甘湯\x 治諸腹痛效。
白芍(三錢) 甘草(一錢)
上加生薑五片,水煎服。熱痛加黃芩。
\x草蔻湯\x 治臍腹虛寒疼痛。
澤瀉(一錢) 木香(三分) 神曲(四分) 半夏(製) 枳實(麩炒) 草豆蔻 黃
益智仁 甘草(炙,各五分) 青皮 陳皮(各六分) 川歸 茯苓(各七分)
上咀,加生薑三片,黑棗一枚,水煎服。
\x厚朴溫中湯\x 治胃虛腹滿疼痛。
厚朴(薑製) 陳皮(各一錢) 茯苓 草豆蔻 木香 甘草(各五分) 乾薑(三分)
上咀,水盞半,薑五片,煎八分,不拘時熱服。
\x黃芩芍藥湯\x 治腹痛脈洪大,口渴因火者。
黃芩 芍藥 甘草(等分)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x溫經湯\x 治虛寒腹痛。
良薑 香附 陳皮 厚朴 當歸 茴香 益智 砂仁 木香 官桂 玄胡(等分)水煎服。
\x檳梅湯\x 治蟲痛
檳榔 枳實 香附 木香 砂仁 厚朴 乾薑 肉桂 川楝子 楝根皮(等分) 甘草(減
半) 川椒(二十粒) 烏梅(二個)
上薑一片,水煎服。未止加黃連。
\x承氣湯\x (方見傷寒)加檳榔、木香,治實熱痛。
\x簡便方\x (治諸腹痛) 小麥稈燒灰、去火毒,將麻布包,煮汁服,立止。
又方 白砂糖一兩,酒三碗煮服。
又 菖蒲根二寸(捶碎) 吳萸同煎熱服。
又 官桂一兩,水二碗,煎八分服。未止再服,無桂用生薑。
又 木瓜三片,桑葉七片,大棗三枚,水煎服。或胡椒二十一粒擂,熱酒服。川椒亦可。
又方(熱痛) 梔子十四枚,豆豉七合,水二大腕,先煮豆豉至碗半,絞去渣,納梔子煎至
八分去渣,分二服。或明礬末淡湯泡服。
<目錄>卷之五\腹痛
<篇名>絞腸砂
內容:由外感內傷,痛極欲死。先用鹽一兩,百沸湯、冷水各一碗調化,令飲盡,得吐瀉痛止。陰
沙手足冷,身有紅點,油燈火燒;陽沙肢溫,針刺十指爪甲邊出血,蘸溫水重搭,膝腕有紫點,
針刺出血安。
<目錄>卷之五
<篇名>脅痛
內容:經曰︰肝病兩脅痛引少腹,善怒,何謂也?曰︰厥陰肝經之脈,自足而上,環陰器、抵少腹
,又上
貫肝膈、布脅肋,故兩脅下痛引少腹。蓋脅痛之證,當分左右治之。左屬肝主血,有瘀血為病;
右屬肺主氣,有滯氣為病。而脾亦系于右,其經濕勝,故痰飲流注右脅作痛。所以通論,則左屬
肝火瘀血,右屬氣郁濕痰。雖然,若左右脈弦者,乃郁怒動肝火,肝木熾盛,則製己所勝之經脾
也,侮所不勝之經肺也。肝木乘之,右亦痛矣。如七情氣結,飲食失節,冷熱不調,常有郁怒者
,兩脅俱痛,皆宜疏肝木為主。或有濕痰流注,顛仆傷形,所挾之證,不可執一。脈沉澀氣滯,
弦澀順,洪大逆。
\x主方\x (左右脅痛) 柴胡 青皮 白芍 川芎 枳殼(炒。各錢半) 香附 當歸(各一
錢) 龍膽草 木香 砂仁(各五分) 加薑,水煎服。
氣急加桑皮、紫蘇;脹加腹皮、草果、陳皮、蘿蔔子。左痛加黃連(吳萸炒)、桃仁(各一
錢)紅花(五分)、香附、砂仁、甘草;右痛加陳皮、半夏(各一錢)、檳榔、肉桂(各五分),
去芍、芎、當歸、龍膽。
\x當歸龍薈丸\x 通治脅痛,因氣成火者神效。
當歸 龍膽草 梔子仁(大者) 黃連 大黃(酒蒸) 蘆薈 青黛(各五錢) 青皮 木
香(二錢五分) 麝香(五分) 柴胡(五分)
上為末,研入蘆薈、黛、麝,用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濃薑湯下。
\x豁痰丸\x 治素有痰飲而致右脅痛。
陳皮 貝母 茯苓 栝蔞仁 枳實 白芥子 半夏 青皮 梔子(各一錢) 木香 甘草(
各四分) 加薑水煎。
\x枳殼煮散\x 治悲哀煩惱,有傷肝氣,致兩脅皆痛,筋脈拘急,腰腳重滯,股脅彎痛,四肢
不舉。
防風 川芎 細辛 枳殼(炒) 桔梗(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葛根(八分)
上咀,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x左金丸\x 瀉肝火行濕,為熱甚之反佐。
黃連(六錢) 吳茱萸(一錢)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滾薑湯送下。
\x木通散\x 治男、婦脅肋苦痛。
木通 青皮 川楝子(取肉一兩,用巴豆去殼半兩同炒黃,去巴不用) 蘿蔔子(炒) 莪
術木香 滑石(各半兩)
上為細末,蔥白湯調下,每服三錢。或煎服即愈。甚者只二服。
\x異香散\x 治腹脅痞悶。
莪術 三棱 益智 甘草(各一錢) 青皮 陳皮(各五分) 石蓮肉 厚朴(薑製,三分)
上咀,水盞半,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溫服。
\x氣針丸\x 治久積風壅,心胸築痛,兩脅似有針刺,疼痛不可忍。六脈沉伏,按之不可近,
此藥屢試神效,常服疏肝氣、止痛。
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 大黃(各四兩) 牽牛(半生半炒熟,取頭末,半斤)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
左痛不動移乃死血,宜活血湯(方見腹痛)。
因傷勞虛,痛久不止,宜補中益氣湯(方見虛損)。
\x熨法\x 薑、蔥炒熱包熨,或蔥、或艾、或韭、或蒜,皆可熨。
\x灸法\x 治卒脅痛。以蠟繩橫度兩乳中間,屈繩從乳橫以趨痛脅下,灸繩盡處三十壯為度。
\x外貼法\x 芥菜子水研敷;或吳茱萸醋研敷。
<目錄>卷之五
<篇名>腰痛
內容:經曰︰太陽所致為腰痛。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疼,是動則項如拔,夾脊痛;腰似折,髀不可
以曲。蓋腰者腎之府,為一身之大關節,所恃以轉移闔辟者也。且諸脈皆貫于腎,而絡于腰脊,
腎氣一虛,腰必痛矣。《內經》推足三陰三陽,皆令人腰脊痛。書敘五種三因致痛。曰陽氣不足
;曰風痺寒濕;曰腎虛勞役;曰墜墮險地;曰寢臥卑濕五也。如六淫氣浸,皆屬外因。用力舉重
,因于墜墮,惡血留滯,閃肭挫氣,房勞疲力,耗竭精氣;及腎著腰痛,腰冷如水,身重不渴,
如帶五千錢;因作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臀腰傴僂,腰重引季脅痛,屬不內外因。失志
傷腎,郁怒傷肝,憂思傷脾,皆致腰痛。其證虛羸不足,面色黧黑,兩耳熱痛,精氣不固,齒疼
齦腫,失志所為也;腹急脅脹,目視KT KT ,所祈不得,意淫于外,宗筋弛縱,及為白淫,郁
怒所為也;肌肉濡漬,痺而不仁,飲食不化,腸胃脹滿,閉墜腰脅,憂思所為也,皆屬內因。感
受雖有種種,無出腎虛一門。脈沉而弦澀,血;滑,痰。治雖祛邪,必以補腎為主。
\x主方\x 杜仲(薑炒斷絲) 破故紙(鹽酒炒) 牛膝 當歸 生地 白芍 黃柏 知母(
俱鹽炒) 熟地(各一錢) 茴香(鹽
炒) 肉桂(各二分) 懷山藥(七分) 棗(二枚) 煎成,入鹽一分,服。多食胡桃肉,飲
好酒送藥。
痛甚加玄胡,另磨沉香,研乳香、砂仁末服。去白芍藥、生地。虛加人參、黃 、龜膠、枸
杞、山萸之類。
\x煨腎散\x 治腎虛,日夜悠悠痛不已,與主方兼用。
杜仲(薑炒,二錢) 破故紙(鹽酒炒,一錢)
上研細,先以豬腰子一個,切七片,鹽腌拭淨;將仲、紙入茴香末,鹽少許摻,挾濕紙包煨
,酒下。
\x青娥丸\x 治腎虛腰痛。
杜仲(四兩) 破故紙(二兩,一方加牛膝、熟地黃尤可)
上為末,胡桃肉四十九個搗細,入山藥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酒下。
\x補腎丸\x 治腎虛腰痛。
熟地 當歸 杜仲(各錢半) 白芍 破故紙 枸杞子 黃柏(酒炒) 川楝肉 茴香(鹽
酒炒) 川芎(各七分) 桃仁(一錢,炒)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下。
\x腎著丸\x 治腎虛為病,身重腰冷如冰,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腰下重痛如帶五千
錢。滲濕湯亦可服。
白朮 茯苓(各四兩) 乾薑 甘草(炙。各一兩) 上咀,每四錢,空心煎服。
\x川芎肉桂湯\x 治冬月因感寒濕腰痛,兼行瘀血。
羌活(錢半) 柴胡 肉桂 桃仁 當歸尾 蒼朮 甘草(炙) 川芎(各八分) 獨活
神曲 防風 防己(酒。各三分)
上酒三盞,煎至一盞,食前暖室溫服。
\x牛膝酒\x 治腎受風毒,攻刺腰痛不可忍者。
牛膝 地骨皮 五味子 薏苡仁 川芎 羌活 甘草(炙。各一兩) 海桐皮 生地黃(二
兩)
上咀,用綿包藥,入無灰酒,裝入壇內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盞,一日三
、四次,常令酒氣不絕。
\x摩腰膏\x 治寒濕腰痛。
附子(一兩) 天南星 川烏(各二錢半) 肉桂(一錢) 雄黃 樟腦 丁香(各一錢半)
麝香(五分)
上為末,蜜丸龍眼大,每用二丸,薑汁化開,頓熱涂腰間,綿紙覆,外烘熱,綿衣縛定,內
火熱。三日一次。
風濕寒熱痛,宜當歸拈痛湯(方見身痛)。瘀血夜痛甚,四物東加桃仁、紅花。閃挫痛,當
歸、玄胡、肉桂為末,每二錢酒下。
大便秘,三花神佑丸(方見痰門)。痛甚者,經曰︰腰痛不可俯仰,腎將憊矣。宜參、 配
補腎藥大劑服,忌寒涼藥。
\x簡便方\x(治腰痛) 用大胡桃二個炮焦,取肉燒,酒送下。
又方(治風冷寒濕痛) 川烏一兩為末,鹽酒調,敷痛處,綿紙軟帛束之。
又方(治卒痛) 杜仲一兩,製;次以韭白七莖,鹽、花椒、薑、醋、醬,作羹食。
又方(腰腫痛)檳榔末一錢,酒下。
又 鱉甲炙為末,酒下。
又方(腰痛無力) 風栗子每早吃十枚,再以豬腰子煮粥食。
又 白蒺藜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一日三服。
又 杜仲一兩,川萆 二兩,為末,每三錢,酒調下。
又 紅曲一錢,(炒研),酒下。或炒鹽熨;或橘核(炒,去殼),茴香酒下。
<目錄>卷之五
<篇名>眼科
內容:經曰︰諸脈者,皆屬于目。目得血,睛能視。又曰︰肝氣通于脈,肝和則目能辨五色而明矣
。其五輪者應五行,八廓者象八卦。凡患者煎 、腥酒、房室、怒郁憂思、久視等因而成。痒而
不痛為風眼;紅腫刺痛為熱眼;腫軟酸澀為氣眼;視物不明為虛眼。風與熱並,赤腫淚出;風與
氣搏,痒澀昏沉。血熱交聚,致紅縷、偷針之類;氣血不至,成雀目、盲瘴之形。 紅 肉,心
熱;黑珠星障,肝火。眼眶赤爛,脾胃濕熱;瞳人不明,腎水枯竭。一眼忽痛,乃犯飛絲;瞳子
散大,食毒熱甚;痛痒大作,火熾生風;拳毛倒睫,脾受肝克。所謂散熱為治目之要,行血為療
眼之綱,此皆論其標也。治本之理,補益
脾胃,育養心神。脾者,諸陰之首;心者,眾脈之宗。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心虛則百骸之榮
養皆虧。脈洪火盛,當察何部;澀為血少,浮風、濡濕。
\r五輪八廓圖一\ps46a2.bmp\r
\x五輪歌︰\x
\x血輪四 屬心經,氣輪白肺黑風輪,肉輪上下瞼脾胃,水輪屬腎主瞳人。\x
\r五輪八廓圖二\ps46a3.bmp\r
\x八廓歌︰\x
\x水 脾胃關泉心,會陰屬腎胞陽門(命門),傳道肺腸清淨膽,津液膀胱養化林(肝木)。\x
\x主方\x (初起痛痒) 當歸尾 川芎 赤芍 生地黃 防風 羌活 黃芩 黃連 石膏(冬
不用) 梔子(各一錢) 荊芥(七分) 薄荷(七分) 甘草(五分) 加燈心二十枝,水煎
,食後服。次加木通、菊花。
痛甚,大便實或秘,加酒煮大黃一錢,煎成,化入芒硝五分,未安再服。怒動肝火加柴胡、龍膽草,
去薄荷。小便短赤加滑石;郁火加連翹。有星障加木賊、蒺藜、蟬蛻。多淚加蔓荊子。痛止去黃
連、黃芩、梔子、歸尾、石膏,加當歸、菊花、決明子、密蒙花、知母、 精草。目不痛,惟是
黑睛上有障翳,凝結不退,宜養血祛風。去障藥多宜酒炒,加白芷八分、細辛三分,服藥時先嚼
白豆蔻二粒,辛溫退之,去涼藥。
凡痛止、障退、腫消,止是隱澀難開,視物不明,藥宜養血為主,兼養心神、滋腎水、理脾
胃,更宜瞑目靜養。如時行暴發風熱,火眼腫痛難開,頭面俱腫,怕日羞明,防風通聖散(方見
中風)。
\x明目丸\x 生精補血,益腎養肝,退翳止淚,除澀明目。
生地(酒浸) 熟地(酒蒸) 黃柏(鹽炒) 知母(鹽炒) 牛膝(酒浸) 枸杞(各二
兩) 蒺藜 羌活 防風 石斛 枳殼 菊花(各一兩)
上末,蜜為丸,每百丸空心鹽酒下或鹽湯,臨睡白湯下。久服明目,兼補陰益腎。
\x六味地黃丸\x (方見虛損)加當歸、白芍、枸杞子、菊花、五味子,共為末,蜜丸,如前
服法。
\x滲濕清脾散\x 治常患上下眼眶赤爛,屬脾胃濕熱。
石膏(一錢) 蒼朮 白芷 白芍 黃芩 黃連 梔子 羌活 防風 枳殼(各八分) 荊
芥甘草(各五分) 滑石(水飛,三錢)
上水煎成,調入滑石末,食遠服。
\x蟬花無比散\x 治大人、小兒遠年、近日一切風眼、氣眼,攻注昏暗,瞼生風粟,或痛或痒,漸生
翳膜。或久患頭風,牽搐兩目,漸漸細小,眼眶赤爛,並皆治之。若常服,祛風退翳,除障明目。
蒼朮 防風 芍藥 茯苓 甘草(各三兩) 蛇蛻(炒,一兩) 羌活 當歸 石決明(鹽
水煮一時) 川芎(各二兩) 蟬蛻(去頭、翅,一兩) 白蒺藜(炒去刺,八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臨臥時飲湯下。或酒亦可。
\x當歸養榮湯\x 治睛珠痛甚,血少枯澀。
當歸 川芎 芍藥 防風 熟地黃 白芷 羌活(等分)上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熱服。
\x明目羊肝丸\x 治肝虛風熱,冷淚赤澀,內外障眼。
黃連(三兩) 家菊花 石決明( ) 熟地黃 龍膽草 麥門冬 當歸 枸杞子 牛膝
防風 羌活 黃柏 人參 柴胡 青鹽(各八錢) 肉桂(四錢) 羯羊肝(一具,烙乾為末,生搗亦可)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水下。
\x養肝散\x 治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畏明。
夏枯草(七兩) 香附子(三兩) 俱童便浸透,晒乾同為末,每三錢茶下。
\x明目第一方\x 古諸賢有目疾皆用此。
省看書,減思慮,專內視,簡外視,晨興遲,夜眠早。
\x洗方\x 黃連(五錢)切、煎,上鋪稀絹,濾汁洗眼,日三遍。或用黃連五分切,拌人乳蒸點。
又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防風、連翹、白芷、當歸尾、苦參、五倍子、荊芥、薄荷、朴
硝,等分為末,薄荷湯丸芡實大,每一丸滾水泡化,頻洗妙。
又方(眼胞赤爛)五倍子、黃連、荊芥、防風,各一錢五分,苦參四錢,銅青五分。薄
荷湯丸龍眼大,每一丸湯泡化,頻洗。
又 白鹽一錢,每早擦牙,以鹽津洗面,眼閉一時。
\x吹方\x 治一切火眼內障。
黃丹 芒硝(各一兩) 雄黃(三錢) 沒藥(五分)
上研末,吹鼻中。先含溫水一口,左目吹左,右目吹右。如兩目痛俱吹,久患者勿吹。
拳毛倒睫︰木鱉子去殼搗爛,用綿紙包,捻成細條塞鼻中。左病塞左,右病塞右,一日三次,其毛自起。
\x簡便方\x (治風弦冷淚,痒澀有蟲) 用肥簪腳插入母薑,拔出點眼 角。
又方(治諸眼疾)春月嫩桑條晒乾,淨器燒成白灰,用三錢;滾水一大碗泡,打轉,澄出清
汁,重湯頓溫洗。
又方(治久患目疾) 用決明子炒,研末,每服一錢,白湯下。
又方(治目翳及諸物入目) 用男左女右手指甲洗淨,用木賊草磨下細末,刀刮亦可,以燈
草頭打濕蘸其末,點翳上,數次即去。
天絲入眼︰忽然一眼大痛,急用鉛粉或京墨濃挑入眼,略閉複開,令人撮起上眼胞,看粉白
墨黑細珠即是。天絲聚成者,用光肥銀或骨簪腳撥出,如未盡再入墨,取盡自安。
灰塵入眼︰睜眼看水自出,或舐濕自手背,睜眼挹出。
<目錄>卷之五
<篇名>鼻證
內容:(臭淵,俗名腦漏)
經曰︰鼻者,肺之外候。又曰︰膽邪移熱于腦,令人辛 鼻淵。蓋肺開竅于鼻,肺氣清順,
鼻氣通利而知香臭;肺受風火之邪,怫郁于經,則津液壅沸,故鼻氣不得宣調,或流濁涕,稠水
不止,名鼻淵證,俗為腦漏是也。此火極反兼水化之象。夫五行之理,微則當其本化,甚則兼其
鬼賊。故經曰亢則害,承乃製也。凡鼻之為病,如生瘡,乾結、痛痒、鼽衄,至于鼻痔、鼻息、
鼻癰、鼻 等諸證,皆屬于火也。惟傷風鼻塞,流清涕者為寒;若鼻中熱氣,濁涕有痰,亦為熱
矣。脈右寸浮洪而數。治當清肺火,有風邪兼疏散。
\x主方\x (鼻竅不利) 片芩 梔子 防風 桔梗 枳殼 桑皮 石膏 玄參 荊芥 木通(
等分) 甘草(減半) 枇杷葉(三片,刷去毛,蜜炙) 水煎服。
又防風通聖散(因熱宜服。寒天減硝、黃等味)。
\x辛荑湯\x 治肺氣不利,頭目昏眩,鼻塞聲重,鼻淵涕水。
辛荑 川芎 白芷 防風 羌活 荊芥 本 薄荷 木通(各一兩) 細辛 升麻 甘草
(炙。各三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
\x麗澤通氣散\x 治鼻不聞香臭。
黃 (八分) 蒼朮 羌活 獨活 防風 升麻(各六分) 葛根(六分) 炙甘草(四分)
麻黃(冬月可加) 川椒 白芷(各二分)
上咀,作一服。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水二盞煎,食遠溫服。
\x芎 散\x 治鼻塞為癰。
芎 檳榔 肉桂 麻黃 防己 木通 細辛 石菖蒲 白芷(各八分) 木香 川椒 甘
草(各四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二盞,薑三片,紫蘇葉(少許),煎八分,食遠服。
\x簡便方\x (治鼻內窒塞不通)
菖蒲 皂角(等分)為末,每一錢,綿裹塞鼻,仰臥。
又 南星湯泡二次,切、晒為末。每二錢,棗七枚,甘草(少許),食後服。
又 瓜蒂、藜蘆(各等分),為末,每一錢綿裹塞鼻中,日三易之。
又 槐葉五兩,水五碗,煎二碗,量下蔥三莖,豆豉一撮,再煎二沸,分二服。或用麻鞋燒灰
,吹鼻中即通。
又方(治鼻赤、酒皺鼻) 梔子略炒為末,黃蠟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
又 天門冬 側柏葉 細茶(各一兩) 共研一處。每日用一撮,盛于罐中滾湯內,蓋好當
茶,一月效。
又方(治鼻內生瘡) 用黑牛耳內垢敷。
又 橘核微炒為末,每服一錢,研胡桃肉酒下。
<目錄>卷之五
<篇名>耳證
內容:經曰︰腎開竅于耳,耳為腎之外候。又曰︰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又曰︰脫精者則耳
聾。又曰︰心通竅于耳,陽氣上甚而躍,故耳鳴也。夫腎經寄竅于耳,所藏者精,所納者氣。精
氣調和,腎經充足,則耳聰矣。若勞傷氣血,耗損精髓;或酒醪濃味,痰火上升;或素多郁怒,
氣逆于上;或大病後皆致耳鳴。設若精脫腎憊,則為聾矣。有厥、風、陰、熱、氣、勞諸聾,名
雖種種;感受無出腎虛所致。又有邪熱乘虛隨脈入耳,作耵耳、膿耳之證,亦皆熱候。脈尺部洪
盛為火,濡澀而短為陰虛。治宜補腎,壯水製火。
\x主方\x (腎虛耳鳴)黃柏(鹽酒炒) 知母(鹽酒炒) 當歸 川芎 白芍 柴胡 生地(
各一錢) 麥冬 五味子(各七分)
上水煎,空心服。
\x疏肝清耳湯\x 治左耳鳴聾,恚怒氣郁,肝火炎灼。
黃連 黃芩 梔子 當歸 青皮 膽星(各一錢) 香附 龍膽草 玄參(各七分) 青黛
木香(各五分) 焦薑(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x補腎養陰湯\x 治右耳鳴聾,屬腎不足,命門火盛。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 山藥 山茱萸 牡丹皮 澤瀉 白芍 白茯苓 石菖蒲 遠志
當歸 川芎(各八分) 熟地(一錢五分)
上銼水煎,空心溫服。
\x清炎寧痛湯\x 治耳痛。
黃連 黃芩(酒炒) 連翹 玄參 蔓荊子 當歸 白芍 山梔 防風 川芎 柴胡(等分)
上水煎服。
\x平肝清胃丸\x 治耳聾耳鳴。因于飲食濃味,挾怒氣以動肝胃之火。
枯芩 黃連 白芍(俱酒炒) 生地(酒洗) 柴胡 半夏(各七錢) 人參(五錢) 青
皮(醋炒,五錢) 赤茯苓 蔓荊(各一兩) 甘草(二錢)
上為末,蔥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百丸,食遠,薑、茶湯下。
\x補腎丸\x 治腎虛耳鳴、耳聾。
芍藥 山茱萸 乾薑(炮) 巴戟(去心) 澤瀉 菟絲子(製餅) 桂心 遠志(取肉)
黃 細辛 石斛 乾地黃 附子(炮) 蛇床子(酒浸) 當歸 牡丹皮 肉蓯蓉(酒浸)
人參(各三兩) 菖蒲 茯苓(各一兩) 防風 甘草(各半兩) 羊腎(二枚)
上為末,以羊腎研細,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酒下。
\x益氣聰明湯\x 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受內障、耳聾之患。服此令人精神過
倍,元氣自益,輕身健體,耳目聰明。
黃柏(酒炒) 芍藥(各五分) 蔓荊子 升麻 葛根 人參 黃 甘草(各一錢)
上水二盞,煎至一盞,臨臥時服。
<篇名>膻中(兩乳之中)痛
內容:屬憂思久耗心血,遇憂即發。
\x主方\x 當歸(錢半) 白芍(一錢二分) 棗仁 丹參(各三錢) 陳皮(一錢) 貝母
茯苓(各二錢) 甘草(三分)
脈數,加酒炒黃連一錢。
<目錄>卷之五
<篇名>脾痛
內容:經曰︰心痛脾疼,陰寒之設。凡病胸膈心腹疼痛,動輟飲食勞倦,七情致傷,則脾氣為之郁
滯。或犯寒暑濕熱,及食積痰氣,脾受之而作痛,非心痛也。
\x主方\x 木香 丁香 檀香 香附 烏藥 莪術 官桂 片薑 乾薑 白豆蔻 砂仁 炙草(
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紫蘇湯調下。
\x化食丸\x 治飲啖生冷水果、油膩難化之物,留積胃脘作痛。
厚朴 草果 砂仁 山楂 麥芽 神曲 乾薑 陳皮 良薑(等分) 炙草(減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熱淡鹽湯送下。
\x胃苓湯\x(方見泄瀉) 治脾虛積黃而痛。如內傷不食而痛,補中益氣湯(方見虛損)加
草豆蔻;熱加梔子。實熱
痛,枳實大黃湯(方見心痛)。
\x大安丸\x (方見飲食)治胃不和,食不化,脹痛,或以本方煎服。
\x簡便方\x (治脾疼)用烏藥、陳皮、紫蘇煎服。
又 吳茱萸(一兩)、桃仁(一兩),和炒令茱萸焦,去萸用桃仁研末,分三服,用蔥白三
莖煨熱,煮酒調下。
又 良薑(為末一錢),米湯下。
又 生薑、川椒、丁香(研末),鹽湯下。
又 川椒二十五粒,漿水浸一宿,鹽湯送下。
<目錄>卷之五
<篇名>胃脘痛
內容:經曰︰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夫胃為脾之腑,陽先于陰,故臟未病而腑先病也,甚
而致于脅下如刀刺之痛,已連及于臟矣。胃之下口,名曰賁門,與心相連,俗謂心痛。雖曰五運
勝複之氣,未有不由清痰食積,郁于中宮;七情九氣,觸于內腑而成者。致病之由,多因縱恣口
腹,喜好辛酸熱辣,煎爆酒腥,生冷溷淆。朝傷暮損,日積月深,痰積血液,妨礙升降。故酸噯
嘈雜,嘔噦,噎膈,翻胃之漸也。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而數。初治暫用辛溫疏散,後當養正
,兼以除邪。
\x主方\x (氣郁痰火) 撫芎 乾薑(炮) 蒼朮 梔子(薑炒焦) 陳皮 半夏(薑製)
茯苓(各一錢) 草豆蔻(研碎) 甘草(各五分) 生薑(五片)水煎,正痛時服。痛止半日
,方可飲食,即食複作痛。
寒痛去梔,加木香、砂仁;痛不止加靈脂、玄胡;痛甚加乳香、沒藥。
\x草豆蔻丸\x 治客寒犯胃作痛,及心脾胞絡諸痛,或濕熱郁滯寒熱痛。
草豆蔻(面包煨,去皮,一錢四分) 益智 陳皮 殭蠶 延胡索 黃 吳萸(各八分)
甘草(三分) 炙草 當歸 青皮 神曲 薑黃(各四分) 澤瀉(一錢,小便數減半) 桃仁
(七個,去皮尖,另研) 柴胡(四分,詳脅痛加減) 半夏(製,四分)
上除桃仁另研,余為末。蒸餅糊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送下。熱厥痛,金鈴子散
;大實痛,三花神佑丸(方見痰門)。
<目錄>卷之五
<篇名>腹痛
內容:(附︰絞腸沙)
帝曰︰愿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
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夫腹痛之證,多因勞役過甚
,飲食失節,中氣不足,寒氣乘虛而客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經曰︰得炅則止。炅者,以熱治寒
,治之正也。然腹痛有部分,臟位有高下,感受不同,為病非一。故痛有九種,曰寒、熱、食、
血、濕、痰、蟲、虛、實是也。凡痛綿綿無減增,以熱手暖氣按之,飲熱薑湯之類得暫止,脈沉
遲者,虛寒也。時痛時止,腹滿堅實,按之愈痛,口渴,大便秘結,脈洪數者,實熱也。痛甚欲
大便,利後痛減,脈沉實者,食積也。痛有常處而不動移,從心下至腹,遍滿而痛,若小便不利
,宜通小便。若小便利者,屬蓄血,脈澀者,瘀血或死血也。居處卑濕,多飲停蓄為涎,肥人氣
虛,脾濕生痰,小便不利,或得辛辣熱湯少可,脈濡滑
者,濕痰也。痛定能食,時作時止,面白唇紅,或肚上青筋腫聚,往來無休止,嘔吐清水,脈乍
大乍小者,蟲也。(脈宜沉細,忌浮大)。
\x主方\x 蒼朮 香附 撫芎 茯苓 白芍(各一錢) 陳皮 厚朴 神曲 半夏 枳實(各
七分) 甘草(三分) 上生薑三片,水煎服。
寒痛加良薑、乾薑(炮)、肉桂、藿香、木香、砂仁、吳萸、厚朴;不止加玄胡、茴香,甚者加
乳香、沒藥各五分,研細,調入服。寒極手足冷加附子,去良薑、吳萸,甚則用理中湯之類(方
見寒門)。熱痛加梔子(炒)、滑石、黃連(炒)、白芍(煨);不止加玄胡,甚者加木香、砂
仁、茴香、乳香從治。食痛加厚朴、山楂、麥芽、木香、砂仁、官桂、乾薑。濕痛,小便不利加
豬苓、澤瀉。痰痛加南星。痛甚防乾霍亂,戒米湯,一口即死。
\x活血湯\x 治瘀血作痛。
烏藥 赤芍藥 當歸尾 桃仁 牡丹皮 玄胡(各一錢) 枳殼(一錢) 撫芎 紅花 官
桂木香(各五分) 加薑煎服。
\x桂枝大黃湯\x 治腹滿痛,躁渴。經曰︰痛隨利減,脹以利寬。
白芍(六錢) 桂枝 生薑(各三錢) 甘草(二錢) 大黃(一錢)薑、棗煎服。
\x芍甘湯\x 治諸腹痛效。
白芍(三錢) 甘草(一錢)
上加生薑五片,水煎服。熱痛加黃芩。
\x草蔻湯\x 治臍腹虛寒疼痛。
澤瀉(一錢) 木香(三分) 神曲(四分) 半夏(製) 枳實(麩炒) 草豆蔻 黃
益智仁 甘草(炙,各五分) 青皮 陳皮(各六分) 川歸 茯苓(各七分)
上咀,加生薑三片,黑棗一枚,水煎服。
\x厚朴溫中湯\x 治胃虛腹滿疼痛。
厚朴(薑製) 陳皮(各一錢) 茯苓 草豆蔻 木香 甘草(各五分) 乾薑(三分)
上咀,水盞半,薑五片,煎八分,不拘時熱服。
\x黃芩芍藥湯\x 治腹痛脈洪大,口渴因火者。
黃芩 芍藥 甘草(等分)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x溫經湯\x 治虛寒腹痛。
良薑 香附 陳皮 厚朴 當歸 茴香 益智 砂仁 木香 官桂 玄胡(等分)水煎服。
\x檳梅湯\x 治蟲痛
檳榔 枳實 香附 木香 砂仁 厚朴 乾薑 肉桂 川楝子 楝根皮(等分) 甘草(減
半) 川椒(二十粒) 烏梅(二個)
上薑一片,水煎服。未止加黃連。
\x承氣湯\x (方見傷寒)加檳榔、木香,治實熱痛。
\x簡便方\x (治諸腹痛) 小麥稈燒灰、去火毒,將麻布包,煮汁服,立止。
又方 白砂糖一兩,酒三碗煮服。
又 菖蒲根二寸(捶碎) 吳萸同煎熱服。
又 官桂一兩,水二碗,煎八分服。未止再服,無桂用生薑。
又 木瓜三片,桑葉七片,大棗三枚,水煎服。或胡椒二十一粒擂,熱酒服。川椒亦可。
又方(熱痛) 梔子十四枚,豆豉七合,水二大腕,先煮豆豉至碗半,絞去渣,納梔子煎至
八分去渣,分二服。或明礬末淡湯泡服。
<目錄>卷之五\腹痛
<篇名>絞腸砂
內容:由外感內傷,痛極欲死。先用鹽一兩,百沸湯、冷水各一碗調化,令飲盡,得吐瀉痛止。陰
沙手足冷,身有紅點,油燈火燒;陽沙肢溫,針刺十指爪甲邊出血,蘸溫水重搭,膝腕有紫點,
針刺出血安。
<目錄>卷之五
<篇名>脅痛
內容:經曰︰肝病兩脅痛引少腹,善怒,何謂也?曰︰厥陰肝經之脈,自足而上,環陰器、抵少腹
,又上
貫肝膈、布脅肋,故兩脅下痛引少腹。蓋脅痛之證,當分左右治之。左屬肝主血,有瘀血為病;
右屬肺主氣,有滯氣為病。而脾亦系于右,其經濕勝,故痰飲流注右脅作痛。所以通論,則左屬
肝火瘀血,右屬氣郁濕痰。雖然,若左右脈弦者,乃郁怒動肝火,肝木熾盛,則製己所勝之經脾
也,侮所不勝之經肺也。肝木乘之,右亦痛矣。如七情氣結,飲食失節,冷熱不調,常有郁怒者
,兩脅俱痛,皆宜疏肝木為主。或有濕痰流注,顛仆傷形,所挾之證,不可執一。脈沉澀氣滯,
弦澀順,洪大逆。
\x主方\x (左右脅痛) 柴胡 青皮 白芍 川芎 枳殼(炒。各錢半) 香附 當歸(各一
錢) 龍膽草 木香 砂仁(各五分) 加薑,水煎服。
氣急加桑皮、紫蘇;脹加腹皮、草果、陳皮、蘿蔔子。左痛加黃連(吳萸炒)、桃仁(各一
錢)紅花(五分)、香附、砂仁、甘草;右痛加陳皮、半夏(各一錢)、檳榔、肉桂(各五分),
去芍、芎、當歸、龍膽。
\x當歸龍薈丸\x 通治脅痛,因氣成火者神效。
當歸 龍膽草 梔子仁(大者) 黃連 大黃(酒蒸) 蘆薈 青黛(各五錢) 青皮 木
香(二錢五分) 麝香(五分) 柴胡(五分)
上為末,研入蘆薈、黛、麝,用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濃薑湯下。
\x豁痰丸\x 治素有痰飲而致右脅痛。
陳皮 貝母 茯苓 栝蔞仁 枳實 白芥子 半夏 青皮 梔子(各一錢) 木香 甘草(
各四分) 加薑水煎。
\x枳殼煮散\x 治悲哀煩惱,有傷肝氣,致兩脅皆痛,筋脈拘急,腰腳重滯,股脅彎痛,四肢
不舉。
防風 川芎 細辛 枳殼(炒) 桔梗(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葛根(八分)
上咀,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x左金丸\x 瀉肝火行濕,為熱甚之反佐。
黃連(六錢) 吳茱萸(一錢)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滾薑湯送下。
\x木通散\x 治男、婦脅肋苦痛。
木通 青皮 川楝子(取肉一兩,用巴豆去殼半兩同炒黃,去巴不用) 蘿蔔子(炒) 莪
術木香 滑石(各半兩)
上為細末,蔥白湯調下,每服三錢。或煎服即愈。甚者只二服。
\x異香散\x 治腹脅痞悶。
莪術 三棱 益智 甘草(各一錢) 青皮 陳皮(各五分) 石蓮肉 厚朴(薑製,三分)
上咀,水盞半,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溫服。
\x氣針丸\x 治久積風壅,心胸築痛,兩脅似有針刺,疼痛不可忍。六脈沉伏,按之不可近,
此藥屢試神效,常服疏肝氣、止痛。
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 大黃(各四兩) 牽牛(半生半炒熟,取頭末,半斤)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
左痛不動移乃死血,宜活血湯(方見腹痛)。
因傷勞虛,痛久不止,宜補中益氣湯(方見虛損)。
\x熨法\x 薑、蔥炒熱包熨,或蔥、或艾、或韭、或蒜,皆可熨。
\x灸法\x 治卒脅痛。以蠟繩橫度兩乳中間,屈繩從乳橫以趨痛脅下,灸繩盡處三十壯為度。
\x外貼法\x 芥菜子水研敷;或吳茱萸醋研敷。
<目錄>卷之五
<篇名>腰痛
內容:經曰︰太陽所致為腰痛。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疼,是動則項如拔,夾脊痛;腰似折,髀不可
以曲。蓋腰者腎之府,為一身之大關節,所恃以轉移闔辟者也。且諸脈皆貫于腎,而絡于腰脊,
腎氣一虛,腰必痛矣。《內經》推足三陰三陽,皆令人腰脊痛。書敘五種三因致痛。曰陽氣不足
;曰風痺寒濕;曰腎虛勞役;曰墜墮險地;曰寢臥卑濕五也。如六淫氣浸,皆屬外因。用力舉重
,因于墜墮,惡血留滯,閃肭挫氣,房勞疲力,耗竭精氣;及腎著腰痛,腰冷如水,身重不渴,
如帶五千錢;因作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臀腰傴僂,腰重引季脅痛,屬不內外因。失志
傷腎,郁怒傷肝,憂思傷脾,皆致腰痛。其證虛羸不足,面色黧黑,兩耳熱痛,精氣不固,齒疼
齦腫,失志所為也;腹急脅脹,目視KT KT ,所祈不得,意淫于外,宗筋弛縱,及為白淫,郁
怒所為也;肌肉濡漬,痺而不仁,飲食不化,腸胃脹滿,閉墜腰脅,憂思所為也,皆屬內因。感
受雖有種種,無出腎虛一門。脈沉而弦澀,血;滑,痰。治雖祛邪,必以補腎為主。
\x主方\x 杜仲(薑炒斷絲) 破故紙(鹽酒炒) 牛膝 當歸 生地 白芍 黃柏 知母(
俱鹽炒) 熟地(各一錢) 茴香(鹽
炒) 肉桂(各二分) 懷山藥(七分) 棗(二枚) 煎成,入鹽一分,服。多食胡桃肉,飲
好酒送藥。
痛甚加玄胡,另磨沉香,研乳香、砂仁末服。去白芍藥、生地。虛加人參、黃 、龜膠、枸
杞、山萸之類。
\x煨腎散\x 治腎虛,日夜悠悠痛不已,與主方兼用。
杜仲(薑炒,二錢) 破故紙(鹽酒炒,一錢)
上研細,先以豬腰子一個,切七片,鹽腌拭淨;將仲、紙入茴香末,鹽少許摻,挾濕紙包煨
,酒下。
\x青娥丸\x 治腎虛腰痛。
杜仲(四兩) 破故紙(二兩,一方加牛膝、熟地黃尤可)
上為末,胡桃肉四十九個搗細,入山藥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酒下。
\x補腎丸\x 治腎虛腰痛。
熟地 當歸 杜仲(各錢半) 白芍 破故紙 枸杞子 黃柏(酒炒) 川楝肉 茴香(鹽
酒炒) 川芎(各七分) 桃仁(一錢,炒)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湯下。
\x腎著丸\x 治腎虛為病,身重腰冷如冰,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腰下重痛如帶五千
錢。滲濕湯亦可服。
白朮 茯苓(各四兩) 乾薑 甘草(炙。各一兩) 上咀,每四錢,空心煎服。
\x川芎肉桂湯\x 治冬月因感寒濕腰痛,兼行瘀血。
羌活(錢半) 柴胡 肉桂 桃仁 當歸尾 蒼朮 甘草(炙) 川芎(各八分) 獨活
神曲 防風 防己(酒。各三分)
上酒三盞,煎至一盞,食前暖室溫服。
\x牛膝酒\x 治腎受風毒,攻刺腰痛不可忍者。
牛膝 地骨皮 五味子 薏苡仁 川芎 羌活 甘草(炙。各一兩) 海桐皮 生地黃(二
兩)
上咀,用綿包藥,入無灰酒,裝入壇內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盞,一日三
、四次,常令酒氣不絕。
\x摩腰膏\x 治寒濕腰痛。
附子(一兩) 天南星 川烏(各二錢半) 肉桂(一錢) 雄黃 樟腦 丁香(各一錢半)
麝香(五分)
上為末,蜜丸龍眼大,每用二丸,薑汁化開,頓熱涂腰間,綿紙覆,外烘熱,綿衣縛定,內
火熱。三日一次。
風濕寒熱痛,宜當歸拈痛湯(方見身痛)。瘀血夜痛甚,四物東加桃仁、紅花。閃挫痛,當
歸、玄胡、肉桂為末,每二錢酒下。
大便秘,三花神佑丸(方見痰門)。痛甚者,經曰︰腰痛不可俯仰,腎將憊矣。宜參、 配
補腎藥大劑服,忌寒涼藥。
\x簡便方\x(治腰痛) 用大胡桃二個炮焦,取肉燒,酒送下。
又方(治風冷寒濕痛) 川烏一兩為末,鹽酒調,敷痛處,綿紙軟帛束之。
又方(治卒痛) 杜仲一兩,製;次以韭白七莖,鹽、花椒、薑、醋、醬,作羹食。
又方(腰腫痛)檳榔末一錢,酒下。
又 鱉甲炙為末,酒下。
又方(腰痛無力) 風栗子每早吃十枚,再以豬腰子煮粥食。
又 白蒺藜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一日三服。
又 杜仲一兩,川萆 二兩,為末,每三錢,酒調下。
又 紅曲一錢,(炒研),酒下。或炒鹽熨;或橘核(炒,去殼),茴香酒下。
<目錄>卷之五
<篇名>眼科
內容:經曰︰諸脈者,皆屬于目。目得血,睛能視。又曰︰肝氣通于脈,肝和則目能辨五色而明矣
。其五輪者應五行,八廓者象八卦。凡患者煎 、腥酒、房室、怒郁憂思、久視等因而成。痒而
不痛為風眼;紅腫刺痛為熱眼;腫軟酸澀為氣眼;視物不明為虛眼。風與熱並,赤腫淚出;風與
氣搏,痒澀昏沉。血熱交聚,致紅縷、偷針之類;氣血不至,成雀目、盲瘴之形。 紅 肉,心
熱;黑珠星障,肝火。眼眶赤爛,脾胃濕熱;瞳人不明,腎水枯竭。一眼忽痛,乃犯飛絲;瞳子
散大,食毒熱甚;痛痒大作,火熾生風;拳毛倒睫,脾受肝克。所謂散熱為治目之要,行血為療
眼之綱,此皆論其標也。治本之理,補益
脾胃,育養心神。脾者,諸陰之首;心者,眾脈之宗。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心虛則百骸之榮
養皆虧。脈洪火盛,當察何部;澀為血少,浮風、濡濕。
\r五輪八廓圖一\ps46a2.bmp\r
\x五輪歌︰\x
\x血輪四 屬心經,氣輪白肺黑風輪,肉輪上下瞼脾胃,水輪屬腎主瞳人。\x
\r五輪八廓圖二\ps46a3.bmp\r
\x八廓歌︰\x
\x水 脾胃關泉心,會陰屬腎胞陽門(命門),傳道肺腸清淨膽,津液膀胱養化林(肝木)。\x
\x主方\x (初起痛痒) 當歸尾 川芎 赤芍 生地黃 防風 羌活 黃芩 黃連 石膏(冬
不用) 梔子(各一錢) 荊芥(七分) 薄荷(七分) 甘草(五分) 加燈心二十枝,水煎
,食後服。次加木通、菊花。
痛甚,大便實或秘,加酒煮大黃一錢,煎成,化入芒硝五分,未安再服。怒動肝火加柴胡、龍膽草,
去薄荷。小便短赤加滑石;郁火加連翹。有星障加木賊、蒺藜、蟬蛻。多淚加蔓荊子。痛止去黃
連、黃芩、梔子、歸尾、石膏,加當歸、菊花、決明子、密蒙花、知母、 精草。目不痛,惟是
黑睛上有障翳,凝結不退,宜養血祛風。去障藥多宜酒炒,加白芷八分、細辛三分,服藥時先嚼
白豆蔻二粒,辛溫退之,去涼藥。
凡痛止、障退、腫消,止是隱澀難開,視物不明,藥宜養血為主,兼養心神、滋腎水、理脾
胃,更宜瞑目靜養。如時行暴發風熱,火眼腫痛難開,頭面俱腫,怕日羞明,防風通聖散(方見
中風)。
\x明目丸\x 生精補血,益腎養肝,退翳止淚,除澀明目。
生地(酒浸) 熟地(酒蒸) 黃柏(鹽炒) 知母(鹽炒) 牛膝(酒浸) 枸杞(各二
兩) 蒺藜 羌活 防風 石斛 枳殼 菊花(各一兩)
上末,蜜為丸,每百丸空心鹽酒下或鹽湯,臨睡白湯下。久服明目,兼補陰益腎。
\x六味地黃丸\x (方見虛損)加當歸、白芍、枸杞子、菊花、五味子,共為末,蜜丸,如前
服法。
\x滲濕清脾散\x 治常患上下眼眶赤爛,屬脾胃濕熱。
石膏(一錢) 蒼朮 白芷 白芍 黃芩 黃連 梔子 羌活 防風 枳殼(各八分) 荊
芥甘草(各五分) 滑石(水飛,三錢)
上水煎成,調入滑石末,食遠服。
\x蟬花無比散\x 治大人、小兒遠年、近日一切風眼、氣眼,攻注昏暗,瞼生風粟,或痛或痒,漸生
翳膜。或久患頭風,牽搐兩目,漸漸細小,眼眶赤爛,並皆治之。若常服,祛風退翳,除障明目。
蒼朮 防風 芍藥 茯苓 甘草(各三兩) 蛇蛻(炒,一兩) 羌活 當歸 石決明(鹽
水煮一時) 川芎(各二兩) 蟬蛻(去頭、翅,一兩) 白蒺藜(炒去刺,八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臨臥時飲湯下。或酒亦可。
\x當歸養榮湯\x 治睛珠痛甚,血少枯澀。
當歸 川芎 芍藥 防風 熟地黃 白芷 羌活(等分)上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熱服。
\x明目羊肝丸\x 治肝虛風熱,冷淚赤澀,內外障眼。
黃連(三兩) 家菊花 石決明( ) 熟地黃 龍膽草 麥門冬 當歸 枸杞子 牛膝
防風 羌活 黃柏 人參 柴胡 青鹽(各八錢) 肉桂(四錢) 羯羊肝(一具,烙乾為末,生搗亦可)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水下。
\x養肝散\x 治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畏明。
夏枯草(七兩) 香附子(三兩) 俱童便浸透,晒乾同為末,每三錢茶下。
\x明目第一方\x 古諸賢有目疾皆用此。
省看書,減思慮,專內視,簡外視,晨興遲,夜眠早。
\x洗方\x 黃連(五錢)切、煎,上鋪稀絹,濾汁洗眼,日三遍。或用黃連五分切,拌人乳蒸點。
又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防風、連翹、白芷、當歸尾、苦參、五倍子、荊芥、薄荷、朴
硝,等分為末,薄荷湯丸芡實大,每一丸滾水泡化,頻洗妙。
又方(眼胞赤爛)五倍子、黃連、荊芥、防風,各一錢五分,苦參四錢,銅青五分。薄
荷湯丸龍眼大,每一丸湯泡化,頻洗。
又 白鹽一錢,每早擦牙,以鹽津洗面,眼閉一時。
\x吹方\x 治一切火眼內障。
黃丹 芒硝(各一兩) 雄黃(三錢) 沒藥(五分)
上研末,吹鼻中。先含溫水一口,左目吹左,右目吹右。如兩目痛俱吹,久患者勿吹。
拳毛倒睫︰木鱉子去殼搗爛,用綿紙包,捻成細條塞鼻中。左病塞左,右病塞右,一日三次,其毛自起。
\x簡便方\x (治風弦冷淚,痒澀有蟲) 用肥簪腳插入母薑,拔出點眼 角。
又方(治諸眼疾)春月嫩桑條晒乾,淨器燒成白灰,用三錢;滾水一大碗泡,打轉,澄出清
汁,重湯頓溫洗。
又方(治久患目疾) 用決明子炒,研末,每服一錢,白湯下。
又方(治目翳及諸物入目) 用男左女右手指甲洗淨,用木賊草磨下細末,刀刮亦可,以燈
草頭打濕蘸其末,點翳上,數次即去。
天絲入眼︰忽然一眼大痛,急用鉛粉或京墨濃挑入眼,略閉複開,令人撮起上眼胞,看粉白
墨黑細珠即是。天絲聚成者,用光肥銀或骨簪腳撥出,如未盡再入墨,取盡自安。
灰塵入眼︰睜眼看水自出,或舐濕自手背,睜眼挹出。
<目錄>卷之五
<篇名>鼻證
內容:(臭淵,俗名腦漏)
經曰︰鼻者,肺之外候。又曰︰膽邪移熱于腦,令人辛 鼻淵。蓋肺開竅于鼻,肺氣清順,
鼻氣通利而知香臭;肺受風火之邪,怫郁于經,則津液壅沸,故鼻氣不得宣調,或流濁涕,稠水
不止,名鼻淵證,俗為腦漏是也。此火極反兼水化之象。夫五行之理,微則當其本化,甚則兼其
鬼賊。故經曰亢則害,承乃製也。凡鼻之為病,如生瘡,乾結、痛痒、鼽衄,至于鼻痔、鼻息、
鼻癰、鼻 等諸證,皆屬于火也。惟傷風鼻塞,流清涕者為寒;若鼻中熱氣,濁涕有痰,亦為熱
矣。脈右寸浮洪而數。治當清肺火,有風邪兼疏散。
\x主方\x (鼻竅不利) 片芩 梔子 防風 桔梗 枳殼 桑皮 石膏 玄參 荊芥 木通(
等分) 甘草(減半) 枇杷葉(三片,刷去毛,蜜炙) 水煎服。
又防風通聖散(因熱宜服。寒天減硝、黃等味)。
\x辛荑湯\x 治肺氣不利,頭目昏眩,鼻塞聲重,鼻淵涕水。
辛荑 川芎 白芷 防風 羌活 荊芥 本 薄荷 木通(各一兩) 細辛 升麻 甘草
(炙。各三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
\x麗澤通氣散\x 治鼻不聞香臭。
黃 (八分) 蒼朮 羌活 獨活 防風 升麻(各六分) 葛根(六分) 炙甘草(四分)
麻黃(冬月可加) 川椒 白芷(各二分)
上咀,作一服。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水二盞煎,食遠溫服。
\x芎 散\x 治鼻塞為癰。
芎 檳榔 肉桂 麻黃 防己 木通 細辛 石菖蒲 白芷(各八分) 木香 川椒 甘
草(各四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二盞,薑三片,紫蘇葉(少許),煎八分,食遠服。
\x簡便方\x (治鼻內窒塞不通)
菖蒲 皂角(等分)為末,每一錢,綿裹塞鼻,仰臥。
又 南星湯泡二次,切、晒為末。每二錢,棗七枚,甘草(少許),食後服。
又 瓜蒂、藜蘆(各等分),為末,每一錢綿裹塞鼻中,日三易之。
又 槐葉五兩,水五碗,煎二碗,量下蔥三莖,豆豉一撮,再煎二沸,分二服。或用麻鞋燒灰
,吹鼻中即通。
又方(治鼻赤、酒皺鼻) 梔子略炒為末,黃蠟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
又 天門冬 側柏葉 細茶(各一兩) 共研一處。每日用一撮,盛于罐中滾湯內,蓋好當
茶,一月效。
又方(治鼻內生瘡) 用黑牛耳內垢敷。
又 橘核微炒為末,每服一錢,研胡桃肉酒下。
<目錄>卷之五
<篇名>耳證
內容:經曰︰腎開竅于耳,耳為腎之外候。又曰︰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又曰︰脫精者則耳
聾。又曰︰心通竅于耳,陽氣上甚而躍,故耳鳴也。夫腎經寄竅于耳,所藏者精,所納者氣。精
氣調和,腎經充足,則耳聰矣。若勞傷氣血,耗損精髓;或酒醪濃味,痰火上升;或素多郁怒,
氣逆于上;或大病後皆致耳鳴。設若精脫腎憊,則為聾矣。有厥、風、陰、熱、氣、勞諸聾,名
雖種種;感受無出腎虛所致。又有邪熱乘虛隨脈入耳,作耵耳、膿耳之證,亦皆熱候。脈尺部洪
盛為火,濡澀而短為陰虛。治宜補腎,壯水製火。
\x主方\x (腎虛耳鳴)黃柏(鹽酒炒) 知母(鹽酒炒) 當歸 川芎 白芍 柴胡 生地(
各一錢) 麥冬 五味子(各七分)
上水煎,空心服。
\x疏肝清耳湯\x 治左耳鳴聾,恚怒氣郁,肝火炎灼。
黃連 黃芩 梔子 當歸 青皮 膽星(各一錢) 香附 龍膽草 玄參(各七分) 青黛
木香(各五分) 焦薑(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x補腎養陰湯\x 治右耳鳴聾,屬腎不足,命門火盛。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 山藥 山茱萸 牡丹皮 澤瀉 白芍 白茯苓 石菖蒲 遠志
當歸 川芎(各八分) 熟地(一錢五分)
上銼水煎,空心溫服。
\x清炎寧痛湯\x 治耳痛。
黃連 黃芩(酒炒) 連翹 玄參 蔓荊子 當歸 白芍 山梔 防風 川芎 柴胡(等分)
上水煎服。
\x平肝清胃丸\x 治耳聾耳鳴。因于飲食濃味,挾怒氣以動肝胃之火。
枯芩 黃連 白芍(俱酒炒) 生地(酒洗) 柴胡 半夏(各七錢) 人參(五錢) 青
皮(醋炒,五錢) 赤茯苓 蔓荊(各一兩) 甘草(二錢)
上為末,蔥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百丸,食遠,薑、茶湯下。
\x補腎丸\x 治腎虛耳鳴、耳聾。
芍藥 山茱萸 乾薑(炮) 巴戟(去心) 澤瀉 菟絲子(製餅) 桂心 遠志(取肉)
黃 細辛 石斛 乾地黃 附子(炮) 蛇床子(酒浸) 當歸 牡丹皮 肉蓯蓉(酒浸)
人參(各三兩) 菖蒲 茯苓(各一兩) 防風 甘草(各半兩) 羊腎(二枚)
上為末,以羊腎研細,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酒下。
\x益氣聰明湯\x 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受內障、耳聾之患。服此令人精神過
倍,元氣自益,輕身健體,耳目聰明。
黃柏(酒炒) 芍藥(各五分) 蔓荊子 升麻 葛根 人參 黃 甘草(各一錢)
上水二盞,煎至一盞,臨臥時服。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x黍粘子湯\x 治耳痛生瘡。
蘇木 黍粘子 生甘草 昆布 龍膽草 連翹 蒲黃 黃芩 當歸梢(各五分) 紅花(少
許) 桔梗(一錢) 生地黃 柴胡 黃 (各四分) 黃連(三分) 桃仁(三粒,另研)
水煎,食後服。忌涼藥。
兩耳聾,膿耳、耵耳,上焦痰火,並宜涼膈散、神芎丸、當歸龍薈丸(方見脅痛) 防風通
聖散(方見中風);痰火,滾痰丸(方見痰門)諸方采用。
耳鳴、聾因火者,吳茱萸、草烏尖、大黃,三味為末,津調涂足底,引火下行。
耳鳴、耳塞,用石菖蒲、肥巴豆(一粒,去殼)、全蠍(一個),共為末,蔥涎為丸。如棗
核,綿裹塞耳。或用生川烏為末,綿裹塞耳。或用磁石(能引針者,豆大),穿山甲(炒為末
各三分);二味綿裹塞二耳,口含少生鐵,覺耳內如風聲、愈。
\x簡便方\x (治耳聾塞) 芥菜子搗爛,人乳調,綿裹塞。
又方 雄黃、硫黃研,綿裹塞;或蓖麻肉(五粒)、熟棗(一個),乳汁研丸,塞,日一換
(晒乾易丸。)或大蒜(一瓣,剜孔),入巴豆(一粒),慢火炮熟,研丸塞。或骨碎補削成條,火
煨乘熱塞;或鮮烏頭削塞;或巴豆(一粒)、斑蝥(一個,去翅),研塞;或巴豆一個,針透眼
,塞耳中。
耳鳴及膿︰用香附為末,砂鍋煎,蘿蔔種湯調二錢服。
耳大痛或有血水︰蛇蛻燒灰,用鵝毛管吹入耳。
耵耳出膿︰方見幼科耵耳門。
諸蟲入耳︰香油滴入自出。或桃葉卷筒切齊塞(搗塞亦可;)或蒜汁滴入;或薑、韭、蔥、
醬、醋汁皆可滴。
耳凍瘡︰用橄欖核燒灰,清油調搽。耳痛,鹽炒包熨。
<目錄>卷之五
<篇名>口證
內容:經曰︰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蓋口為脾之竅,脾氣通于口
,口和則知五味矣。若臟腑熱盛,熱乘心脾,氣沖于口,故胃熱則口臭;脾熱則口甜;心熱則口
燥;膽熱則口苦;肝熱則口酸;肺虛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虛則口淡;肺熱則喉腥。又口瘡者
,乃脾虛凝滯,風熱加之則發口瘡。小兒將養太過,衣衾暖濃,心臟客熱,其口亦臭。此口瘡應
臟腑之邪熱也。複有酒色過度之人,服涼藥久而不愈者,乃中氣不足,虛火泛上無製,宜溫熱之
藥。惟在細參脈證,以別其虛實可也。脈浮大洪數,見于何部皆屬實熱;脈虛,屬中氣不足。治
理尤當審別。
\x主方\x (口瘡糜爛) 黃連 黃芩 梔子 連翹 當歸 生地 白芍 枳殼 桔梗 薄荷
甘草(等分)水煎。食後臥床徐徐噙咽,慎勿頓服,恐上熱未除,下成寒疾。
\x甘露飲\x 治男、婦、小兒胃中客熱,牙宣穢氣,牙齦腫爛,時出膿血,口舌生瘡,咽喉腫
痛。又療脾胃受濕,瘀熱在裡;或醉飽多勞,濕熱相搏,致成膽病,身面皆黃。或時身熱而腫,
大小便不調。
枇杷葉(拭去毛) 生地黃 熟地黃 天門冬 麥門冬 茵陳 石斛 枳殼(炒) 黃芩(各
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七分,食後服。去麥冬,加山豆根、犀角,大效。
\x玄參散\x 治滿口並舌生瘡,連齒齦爛痛。
玄參 升麻 獨活 麥門冬(去心) 黃芩 黃柏 大黃(炒) 梔子仁 前胡 犀角屑
甘草(炙。各三分)
上水煎服。
\x升麻黃連丸\x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
升麻(半兩) 生薑 黃連 黃芩(酒炒) 檀香 甘草(各三錢) 青皮(半兩)
上為末,泡,蒸餅丸彈大,每一丸不拘時細嚼,白湯下。
\x清胃飲\x 治口臭。
黃連 黃芩 梔子 石膏 生地 滑石 連翹(各一錢) 知母 升麻 葛根 大黃(酒炒)
石斛(各八分) 甘草(五分)
加蘆根,水煎服。口甜加枳殼、骨皮,去知母、葛根,石斛。
\x涼肺飲\x 治口辛辣。
桔梗 桑白皮 地骨皮 金沸草(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x加減柴胡湯\x 治口苦及口酸。
柴胡 黃芩 半夏 麥冬 黃連 青皮 膽草 當歸 骨皮 白芍藥(等分)上水煎服。
\x坎離丸\x 治口咸。
黃柏 知母(各二兩。好酒拌濕,陰乾,晒) 肉桂(二錢)
為末,水法丸,鹽湯下。
\x敷方\x 治口舌破爛,唇吻燥裂,咽喉腫痛。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 細辛 乾薑(等分)上為末,先以米泔水漱口,搽敷,或吐或咽
。
又方 黃柏末一兩,或蒲黃末、青黛三錢,同研搽(加少冰片)。
又方(治口瘡) 黃連(三錢),好酒煎二沸,候冷,噙漱慢咽。或枯礬、黃丹敷;或蓮瓣
貼。
\x赴筵散\x (治口瘡) 黃連末(一兩) 乾薑(炮,研,三錢)和勻,淡鹽湯漱口,敷。
口糜生瘡︰胡連(五錢) 川連(三錢) 細辛 藿香(各一錢)研勻敷。
又 硼砂、青黛、薄荷、石膏,研勻搽。
又 白芷、銅青(等分),敷。
又 黃柏、青黛敷。或大黃、明礬敷。或枯礬、雄黃敷。
\x噙方\x 益智、甘草為末,舐咽,或湯調下。
又 白芷、川芎為末;或丁香、川芎、甘草、白芷為末,蜜丸噙服。
口乾燥︰石膏(水飛),寒水石(研。各八兩)。水四碗,煎碗半,入白蜜八兩,煎稠噙服。
口上 忽生紫泡如蛋,急刺破出血,用蒲黃、青黛敷,服涼膈散(方見火門)。
\x簡便方\x (治口瘡)五倍子為末,敷。
又 先以亂發拭口淨,用桑樹汁敷之。
又方 薔薇根避風者,去土,煮濃汁,舍冷則易。
又方 芒硝陸續含化。
又 香薷煎汁哈咽。
<目錄>卷之五
<篇名>唇證
內容:經曰︰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榮之居也,其華在唇。夫脾臟應唇通口氣
,脾與胃為合。足陽明胃之經,其脈挾口環唇,故脾胃受邪,則唇為之病。風則動,寒則緊,燥
則乾,熱則裂,氣郁則生瘡,血少則色白。治法宜對證清理脾胃,外敷散藥乃安。唇緊、撮口難
開、飲食難進者,名曰緊唇,又曰HT 唇。失治則死。
\x主方\x (心胃客熱)杏仁(去皮尖,麩炒微黃)黃連 麥門冬 赤茯苓 黃芩 地骨皮
山梔 大黃(酒炒) 薔薇根(各五分) 甘草 犀角屑(各三分)上加竹葉水煎服。唇乾生痰
加石膏。
\x獨活散\x 治唇生惡核,由脾胃熱壅。(唇燥生瘡,橄欖燒,研末,豬油和涂;或荷花瓣貼)
。
獨活 升麻 桑寄生 犀角 沉香 漢防己 連翹 川大黃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磨入犀、沉服。
\x薏苡仁湯\x 治風熱在脾,唇 動。或結核,或浮腫。
苡仁 防己 赤小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七錢,水煎服。
唇生腫核;用松香(半兩),大黃、白蘞、赤小豆、胡粉為末,雞子清調搽。
緊唇︰用白布一塊,纏作燈柱如指大,燃,安斧刃上,有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三度,愈。
舊青布亦佳。或用青布燒灰,豬脂調敷。
繭唇︰用黃柏(二兩),五倍子(二錢),密陀僧(一錢),甘草(少許),各為末,和勻
,水調,頻涂唇上。
<目錄>卷之五
<篇名>舌證
內容:經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舌。故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七情氣郁,心經蘊熱,
則舌腫滿不得息。心熱則舌裂而瘡;肝熱則舌木而硬;脾熱則舌滑而苔。又曰︰少陰氣至則嚙舌
;少陽氣至則嚙頰;陽明氣至則嚙唇。若產後血竭,舌如黃土,或色乾白。子死則舌黑,母死則
唇黑。心脈洪大,舌病;浮滑,舌喑。
\x主方\x (心熱) 生地(酒洗) 木通 黃連 升麻 玄參 梔子 甘草(等分) 加竹
葉二十片,燈心三分,水煎。
食後臨睡服。
\x玄犀散\x 心脾熱壅,木舌腫脹。
玄參 升麻 大黃 犀角(無,用黃連) 生地 黃芩 黃柏(等分) 甘草(減半) 水煎
服。
\x升柴湯\x 心脾虛熱上攻,舌瘡、舌強、頰腫。
柴胡 升麻 芍藥 梔子 木通 大青 黃芩(各七分) 石膏(錢半)
水煎服。甚者,加熟附子三分,從治。
\x絳雪\x 舌瘡、口瘡、咽喉腫痛等證。
軟石膏( ,飛) 玄明粉(各二錢) 朱砂(飛) 硼砂(各一錢) 冰片(二分)
上研細勻,頻摻患處,咽下不妨。喉痛,蘆管吹入。
\x碧雪\x 一切熱壅,舌瘡,舌根緊強,腮頰腫痛,咽腫,皆心、脾火。
蒲黃 青黛(畫家用者) 軟石膏( ) 硼砂(明亮) 甘草(各一錢) 冰片(二分)
玄明粉或焰硝(淡者加一錢,咸不用)
各研極細末,入冰勻,頻摻咽下,或蜜和丸噙化。
\x簡便方\x 舌瘡。
薄荷 蒲黃 青黛研末,等分和敷,加冰片尤妙。
舌上細孔出血︰黃連、黃柏、梔子,酒煎服。蒲黃末敷。
木舌腫大殺人︰枯礬、百草霜等分研,捻糟茄自然汁調灌。或蓖麻油紙捻蘸點煙熏,舌消縮
。
舌下有筋︰刺破,鍋煤敷。
虛陽上浮舌瘡︰吳萸(醋炒) 乾薑(炮。各五錢) 木鱉(五個。去殼)研,五分,水調
納臍中,外紙貼。
<目錄>卷之五
<篇名>齒證
內容:經曰︰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又曰︰齒乃腎之標,骨之余也。夫齒者,骨之所終,髓之
所養。內床生者名齒,外單立者名牙。手足陽明所過,上齦隸于坤土,乃足陽明胃脈貫絡。重濁
不動,惡熱喜寒。下齦嚼物屬金,乃手陽明大腸脈絡,輕清能動,惡寒喜熱。故痛時,飲食有寒
熱相宜。又有疳蝕、蛀缺,血出而痛;有脾胃風熱,齦腫而痛。有風、寒、濕、熱、蟲五種之別
;有牙疳臭爛穢氣者,火熱極也,脈見右寸關浮洪數大,二陽明之火盛矣。
\x主方\x 當歸身 生地 牡丹皮 黃連(各二錢) 升麻 石膏(上齒倍) 大黃(酒煮)
黃芩條(各一錢,下齒倍) 細辛(三分)水煎,食後服。上齒痛甚,涼膈散,大黃(酒煮),
加石膏、升麻、知母,一劑即安(方見火門)。
\x清胃湯\x 治一切風熱濕痰牙痛,接服七神。
梔子 蒼朮 條芩 當歸 生地 石膏 黃連(各一錢) 白芍 青皮(各八分) 荊芥
藿香 升麻 細辛 丹皮(各五分) 甘草(四分)
水煎服。含浸痛處。
\x七神散\x 痛甚,繼以薑黃、白芷、川芎、細辛末,椒鹽湯漱,敷患處。
龍膽草(錢半) 黃連 防風(各一錢) 升麻(七分) 草豆蔻(建寧者,十粒,研)
北細辛(連葉,二分) 炙草(四分)
水一鐘,煎半鐘,哈一口含浸患處,少時咽。
\x宣風牢牙散\x 駐顏補腎,滋血固齒。
當歸 川芎(各一兩) 青鹽(七錢) 細辛(四錢)
上為末,清晨漱口淨用,擦牙,連藥咽下。不咽,加石膏一兩。
\x簡便方\x 綠豆(十粒) 胡椒(七粒)
搗細,綿裹豆大,咬于痛處。
又 黑豆、蔥白、艾葉、川椒,水煎含漱。或乾薑(一錢)、雄黃(五分),研擦。或獨蒜煨
熱熨,冷則易。或霜後絲瓜燒,擦。或雄黃研,蜜丸塞。
走馬牙疳︰婦人溺桶垢(火 ,一錢)、銅青(三分)、麝(一分)研勻,厘許敷患處。
欲取下牙︰蓽菝 草烏(各五錢) 川椒 細辛(各三錢) 為末,敷患牙內外,自落。
堅牙去風︰香附(炒焦,三兩)研末,入青鹽(一兩),日擦。
牙動出血︰白蒺藜為末,擦。
風蟲牙痛︰鮮菖蒲咬痛處。或良薑煨熱,咬患處痛止。或李根皮煎湯漱。或槐白皮醋煮,入
鹽含。或胡荽子煎汁含。或莧莖、或茄蒂燒,搽。
<目錄>卷之五
<篇名>咽喉
內容: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厥陰風木,少陽相火)。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
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會厭者,音聲之門戶也。足少陰腎,上系于舌,絡于橫骨,終于會厭。
夫喉痺者,由痰生熱,熱生風,火主腫脹,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痛也。咽喉之于會厭,《內經》
謂之吸門。咽以候氣,通肺屬金;輕清不容;喉以納食,通胃屬土,無物不受。會厭管乎其中以
司開合,能閉其咽以進食。倉卒誤投滴粒,嗽出乃止。咽中惟呼吸行焉,故為人身之 緊關。
卒然漿水不入,語言不出,命懸須臾。喉痺即今之乳蛾,咽喉一十八證,謂單蛾、雙蛾、纏喉風
之類。名狀不同,其源則一,相火是也。多感于酒腥辛辣濃味,七情痰火。發則通連頸項,頭面
腫脹。古書治法,刺破出血。今屢見因刺有傷人者,莫如探吐痰涎,萬無一失。脈宜浮洪,忌微
伏。尤有傷寒少陰咽痛及陰證下虛痛,不能分別,先依主方。
\x主方\x 桔梗(四錢) 甘草(三錢) 荊芥(錢半) 玄參(一錢) 水煎服。臥床慢咽
。
詳脈證屬熱,漸加牛蒡、連翹、天粉、殭蠶、射乾、山根、薄荷、芩、連、梔、柏、防風、
升麻、生地、當歸擇用。
大便秘,大黃;小便澀,木通。
\x清心利嗌湯\x 咽喉腫痛,痰涎壅盛。
桔梗 黃連 黃芩 薄荷 荊芥 防風 梔子(各錢半) 甘草 玄參 連翹(各一錢)
大黃 芒硝 牛蒡子(各七分)
上作一劑,水煎,食後服。兼用碧雪(方見舌證)
\x透天水\x 一切風熱喉痺,口舌生瘡,頭目不清,痰涎壅盛。
黃連 薄荷葉 檳榔 蒲黃 荊芥穗 甘草 黃柏(各末,五分) 冰片(三分) 柿霜(
五錢。無,用白糖)
蜜和丸,不時噙化。
\x玉雪散\x 咽喉腫痛,單、雙乳蛾一十八證皆效。
殭蠶(堅亮者洗,一錢) 山豆根(廣西者,取皮研,五分) 雄黃(飛) 玄明粉(如無,
用焰硝淡者) 硼砂(明亮者。各三分)
研極細,入冰片二分勻,先以箸捺下舌,蘆管吹入患處,閉口一時。口噤吹入鼻,加薄荷、
甘、桔,末,蜜丸噙亦佳。
\x稀涎散\x 乳蛾喉腫,面浮目閉,口噤食絕。
皂莢(末,豬牙者尤佳) 明礬(研。各一錢)
白湯調灌。牙緊,灌入鼻;未吐,以鵝毛蘸生桐油(或燈窩油),口內攪即吐。一人托額,
一人用指,口內引出痰涎盆許,即刻痛止腫消,聲出食進。未痊愈,再吐。
或只白礬,或油亦可發吐。
或土牛膝根(一名鼓槌草,俗名夫娘子。紅梗大葉,壯節生子刺衣)。搗汁入白礬灌。
或馬藍頭(春苗可食,秋小紫花如菊),搗絞汁,入香油少許灌。
或膽礬五分,湯調得吐,愈。或飲鹽湯二碗,吐亦可。
\x簡便方\x 治喉痺。
真山豆根,水浸透,含咽汁。
急喉痺︰巴豆(去殼),紙打油作燃,點火吹滅,以煙熏入鼻,涎出牙開。
又 皂角(炙,去皮子)。為末,箸頭蘸點患處,以米醋調敷項下,自破,血出即安。
又 雪梨搗絞汁飲,效。
走馬喉痺︰桔梗(二兩),水煎,分二服。
喉痺並毒瓦斯︰生薑汁和蜜共一碗,熬六分,日服三、五次。
纏喉風︰生白礬末(二錢),水調下。或韭菜搗細敷項上;或蘿蔔汁和皂角末服,吐痰;或硼砂噙化。
<目錄>卷之五
<篇名>面證
內容:帝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于氣耳。天寒則冽,地凌則冰。其卒寒,或手足懈
惰,然其面不衣何也?岐伯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
上走于目而為晴;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于鼻而為臭;其濁氣出于胃,走唇舌而為味
。其氣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濃肉堅,故大寒、甚熱不能勝之也。又曰︰頭者,諸陽之會也
。然諸陽脈皆上于頭,而面之寒熱,由足陽明胃經之虛實。本經多血多氣,木實則風熱上行,或
面鼻紅紫,風刺、癮疹兼而作焉。其面之浮腫,有二者之別。腫屬肝風,胃火為實,風火上炎,
紅腫而熱,按之作痛。此邪氣有餘,脈必
躁急緊實,當用防風通聖散之類(方見中風)散而瀉之。浮屬脾土,肺金為虛,脾傷勞役,肺氣
失度,或時作喘,此正氣不足,脈必虛浮無力。當用利水實脾湯之類(方見濕證)導而利之。
\x主方\x (面生瘡疹)
防風(一錢) 連翹 黃連 酒芩 桔梗 川芎 白芷 梔子(炒。各七分) 薄荷 升麻(
各五分) 甘草(三分)水煎服。加竹瀝尤佳。
頭面瘡加芍、地、玄、荊之類。便實,大黃。
\x升麻附子湯\x 治面作寒,畏風冷。
升麻 葛根 附子(炮) 黃 白芷(各七分) 人參 草豆蔻 益智仁 炙草(各三分)
上加蔥白三莖,水煎服。
\x犀角黃連湯\x 治面作熱,燥赤。
犀角 黃連 白芍 酒芩 白芷 炙草 川芎(各五分) 薄荷 荊芥(各三分) 升麻
葛根(各錢半)
水煎服。膏粱之士,面熱生瘡加大黃、芒硝、連翹,去芷、芎、葛,研末調服。
\x美容膏\x 治面生黑 雀斑,單用密陀僧研末,人乳敷亦妙。
防風 零陵 本(各二兩) 白芨 白附子 白蘞 天粉 綠豆粉 殭蠶 白芷(各一兩)
甘松 三奈 茅香(各五錢) 肥皂(去皮弦)
共為末,蜜和搗勻擦。或白茯苓、白芨,白附、白蘞為末,密陀僧、澱粉、白石脂(另研)
等分,人乳
調敷過夜。
\x簡便方\x 面瘡毒。
黃連、黃柏為末,入鉛粉,油調敷。
指爪傷面︰生薑自然汁調輕粉敷,無痕。
面 ︰殭蠶、白芷、細辛等分為末,人乳和丸芡實大,洗面化涂。
粉刺︰菟絲子,浸數日,搗絞汁涂。或白礬末酒調搽。
面上卒得紫黑丹如疹,至遍身殺人。急用鹿角燒灰,香油調搽。
面目身上赤斑作痒腫, 羊角燒灰研細,雞子清調搽。
<目錄>卷之五
<篇名>須發
內容:經曰︰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又曰︰女子七歲腎氣實,齒更發長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又曰
︰發髭黃赤者,多熱多氣;白者,少血少氣;黑者,多血少氣。美眉者,太陽多血,通髯極須者
,少陰多血;美須者,陽明多血,此其時然也。蓋足少陽膽之經,其榮在須;足少陰腎之經,其
華在發。故氣血充盛,發須黑而美;若氣血衰弱,須發白而落。鮮能挽複于既衰之後,可以保護
于未敗之前。人年三十外,常服補腎滋陰之餌,不致枯槁也。
\x主方\x (六子丸) 菟絲子(酒煮) 金鈴子 覆盆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蛇床子(各一
兩) 牛膝 何首烏(酒浸) 熟地黃(酒蒸) 地骨皮(各三兩) 木瓜(川) 茴香(舶上
者,鹽炒。各二兩)
上除地另搗,余為末,入地重晒、磨,酒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湯下,新衣不
污。加參、苓、術(各二兩),尤效。(忌白蘿蔔)。
\x七寶美髯丹\x (一名七珍至寶丹)與神仙六子丸相間久服,補功無以加。
何首烏(赤白各一斤。酒洗,竹刀刮去皮,同牛膝、黑豆蒸) 破故紙(鹽酒炒香) 菟絲
子(依製藥法煮餅) 牛膝(去蘆。各八兩),拌黑豆三升,用酒浸一日,甑內蒸熟,去豆用首烏
、膝,搗如泥。當歸身(酒浸,晒、焙乾,四兩) 赤茯苓(用牛乳) 白茯苓(用人乳各五碗
,砂鍋煮半乾,晒燥。各一斤) 枸杞子(甘州者,晒燥。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搗千下,丸如彈大,每服一丸,日三服。早溫酒,午後薑湯,臨睡鹽
湯。初服七日,小便多或雜色,是臟腑病出;二七唇紅津生,有腹痛勿懼,乃搜病根去;三七身
輕乳潤,一月百病皆出;七七血長精添,火瀉水溢。久服強健康寧。
\x烏須方\x 京省通行,此方可用,不壞須,製得法,可黑一月。
五倍子(四川大者,打碎撿淨,鍋內炒黑色,軟爛有白煙起。用濕潤青布裹,踏石壓成餅,
晒燥,研末聽用) 紅銅花(取細銅絲炭火燒赤,淬醋內,再燒淬至化盡,去醋,晒乾研,用時
焙末,二錢) 銅末(四分) 皂礬 明礬(各三分) 沒石子(研末) 食鹽(各二分)
砂(淨,一分)
和勻,以燒酒或煎濃茶,用瓷杯調如稀糊,坐湯中,煮至杯內綠氣生面上為好。先將皂角湯
洗須淨,拭乾,用濕皮紙托定, 柄挑藥涂須,紙包過夜。次早溫水洗,胡桃油捻之,連染二夜
,黑矣。
\x三青膏\x 生胡桃皮 生酸石榴皮 生柿子皮
先將榴皮去子,入丁香滿,稱過分兩;後將桃、柿皮與榴、丁等分晒研末,牛乳調盛鉛瓶中
,封口埋馬糞內三、七日,取涂須。
\x簡便方\x 發白返黑。
烏芝麻(酒拌) 九蒸九晒為末,棗肉丸服。
發落不生︰麻子(一升炒黑,)壓油搽頭。或鮮半夏搗擦。
發油污衣︰早梳畢,以雞子清涂頸 發,新衣不污。
<目錄>卷之五
<篇名>癭瘤
內容:經曰︰堅者削之,留者攻之,結者散之,郁者達之,發者奪之,泄者折之。夫人之氣血,循
環一身,必使周流,常無留滯之患。倘喜怒失節,憂思過度之類,致氣滯血凝,而成此疾。屬足
陽明與任脈二經。氣凝于上,血不下流,故多著頸項、腹脅皮寬之處,日久血氣寢衰,不能攻擊
矣。癭有五︰曰肉、筋、血、氣、石;瘤有六︰曰骨、脂、肉、筋、血、石。二證惟氣癭可消,
脂瘤可破,余證皆不宜強治。屢見膿血潰漏無已,竟致難救。服藥內消,必咸以軟堅,斷濃味,
戒房室。
\x主方\x 海藻 膽草 海蛤( ) 通草 昆布 枯礬 松蘿(各三兩) 半夏 貝母(各
七錢)上末,入麥面一兩,每二錢酒下,日三服。
\x秘傳木香散\x 治一切癭瘤結核。
豬腌子(七個,燈盞火烘乾,為細末) 海螵蛸 南木香 青木香 神曲 麥芽 孩兒茶(
各五錢) 雄黃 辰砂(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臨睡酒調下即臥,勿言語、惱怒、房室,累驗。
\x簡便方\x 消瘤。
黃連 海藻(等分為末) 置掌中,時舐之,津咽下。
又 鮮南星(搗爛),或乾者為末,醋研如膏,先以小針密刺,布攤貼。
又 久服蠟礬丸,效。(方見外科)。或昆布(一錢,研),綿裹醋浸,常含咽汁。
海藻、昆布嫩者,酒浸或醋拌,家常作小菜,久食消癭瘤、結核。
<目錄>卷之五
<篇名>結核
內容:經曰︰瘤氣結核,皆屬于熱。蓋由氣郁成火,結滯堅硬,如果之核,不須潰發,氣散自消。
結于頸項臂脅,多在皮裡膜外。濕痰流注,七情過傷,皆致斯患。婦女常感者,因富貴貧賤多有
郁也。若臥枕動悲苦忿怒乃成。項中不散,則變瘰 ;腋下不消,則為馬刀。必宜早治。日積月
累而得,服藥亦須久長。最忌鮮豬肉、熱毒物。
\x主方\x (項腋結核) 橘紅 南星 半夏(並薑製) 枳實 桔梗 羌活 防風 前胡
柴胡 連翹 赤芍藥 黃連 蓬術 蔓荊子 木通 甘草(等分) 上加生薑五片,燈心三十枚
,水煎。去枕臥床,患處向下,慢哈
細咽。
\x散結丸\x 治結核久不消。兼用圍方(見痰門)。
橘紅(鹽水拌) 赤茯苓 大黃(酒煮) 連翹(各一兩) 黃芩(酒炒) 山梔(炒。各
八錢) 半夏曲 桔梗 栝蔞仁 牡蠣( 、童便淬) 玄參 天粉 殭蠶(洗。各七錢) 甘
草節(四錢)
上為末,水疊丸蘿蔔子大,每服二錢,臥床白湯下。
\x滾痰丸\x (方見痰門)每服五分,臨睡蔥鹽湯下,常服三分,睡時拌蜜噙。
\x簡便方\x 殭蠶(炒) 大黃(酒浸) 青黛 膽星各等分為末,蜜丸噙化。
又 蓖麻子(七個,去殼),研爛,紙卷插入雞子內,紙封固,水浸濕,煨熟;去紙殼,只食
雞子,每早晚一枚,十日效。或射乾磨,酒服效。
<目錄>卷之六
<篇名>幼科總論
內容:(附︰初生十則 發蒸 胎熱 胎寒 胎肥 胎怯 胎驚 胎黃 臍風 撮口 口噤 鎖肛
臍突 眼閉)
黃帝曰︰吾不能察其幼小者,為別是一家調理爾。此不在黃帝圖經之論,古來以嬰幼為啞科
,謂其不能體問病源,極為疑難,世以幼科為易者,乖謬甚矣。兒在母胎,受其精氣,十月百神
滿而生。六十日瞳子成,識人,學語笑;百日任脈生,能反覆;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立;二
百一十日掌骨成,能葡 ;三百日髕骨成,能起立;周滿膝骨成,能行步。否此者,氣血之盛衰
也。或過重圍暖衣,不見風日,不著地氣,致筋骨軟弱者有之。鄉兒得地氣,故幼兒能行。
蘇木 黍粘子 生甘草 昆布 龍膽草 連翹 蒲黃 黃芩 當歸梢(各五分) 紅花(少
許) 桔梗(一錢) 生地黃 柴胡 黃 (各四分) 黃連(三分) 桃仁(三粒,另研)
水煎,食後服。忌涼藥。
兩耳聾,膿耳、耵耳,上焦痰火,並宜涼膈散、神芎丸、當歸龍薈丸(方見脅痛) 防風通
聖散(方見中風);痰火,滾痰丸(方見痰門)諸方采用。
耳鳴、聾因火者,吳茱萸、草烏尖、大黃,三味為末,津調涂足底,引火下行。
耳鳴、耳塞,用石菖蒲、肥巴豆(一粒,去殼)、全蠍(一個),共為末,蔥涎為丸。如棗
核,綿裹塞耳。或用生川烏為末,綿裹塞耳。或用磁石(能引針者,豆大),穿山甲(炒為末
各三分);二味綿裹塞二耳,口含少生鐵,覺耳內如風聲、愈。
\x簡便方\x (治耳聾塞) 芥菜子搗爛,人乳調,綿裹塞。
又方 雄黃、硫黃研,綿裹塞;或蓖麻肉(五粒)、熟棗(一個),乳汁研丸,塞,日一換
(晒乾易丸。)或大蒜(一瓣,剜孔),入巴豆(一粒),慢火炮熟,研丸塞。或骨碎補削成條,火
煨乘熱塞;或鮮烏頭削塞;或巴豆(一粒)、斑蝥(一個,去翅),研塞;或巴豆一個,針透眼
,塞耳中。
耳鳴及膿︰用香附為末,砂鍋煎,蘿蔔種湯調二錢服。
耳大痛或有血水︰蛇蛻燒灰,用鵝毛管吹入耳。
耵耳出膿︰方見幼科耵耳門。
諸蟲入耳︰香油滴入自出。或桃葉卷筒切齊塞(搗塞亦可;)或蒜汁滴入;或薑、韭、蔥、
醬、醋汁皆可滴。
耳凍瘡︰用橄欖核燒灰,清油調搽。耳痛,鹽炒包熨。
<目錄>卷之五
<篇名>口證
內容:經曰︰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蓋口為脾之竅,脾氣通于口
,口和則知五味矣。若臟腑熱盛,熱乘心脾,氣沖于口,故胃熱則口臭;脾熱則口甜;心熱則口
燥;膽熱則口苦;肝熱則口酸;肺虛則口辛;腎熱則口咸;胃虛則口淡;肺熱則喉腥。又口瘡者
,乃脾虛凝滯,風熱加之則發口瘡。小兒將養太過,衣衾暖濃,心臟客熱,其口亦臭。此口瘡應
臟腑之邪熱也。複有酒色過度之人,服涼藥久而不愈者,乃中氣不足,虛火泛上無製,宜溫熱之
藥。惟在細參脈證,以別其虛實可也。脈浮大洪數,見于何部皆屬實熱;脈虛,屬中氣不足。治
理尤當審別。
\x主方\x (口瘡糜爛) 黃連 黃芩 梔子 連翹 當歸 生地 白芍 枳殼 桔梗 薄荷
甘草(等分)水煎。食後臥床徐徐噙咽,慎勿頓服,恐上熱未除,下成寒疾。
\x甘露飲\x 治男、婦、小兒胃中客熱,牙宣穢氣,牙齦腫爛,時出膿血,口舌生瘡,咽喉腫
痛。又療脾胃受濕,瘀熱在裡;或醉飽多勞,濕熱相搏,致成膽病,身面皆黃。或時身熱而腫,
大小便不調。
枇杷葉(拭去毛) 生地黃 熟地黃 天門冬 麥門冬 茵陳 石斛 枳殼(炒) 黃芩(各
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七分,食後服。去麥冬,加山豆根、犀角,大效。
\x玄參散\x 治滿口並舌生瘡,連齒齦爛痛。
玄參 升麻 獨活 麥門冬(去心) 黃芩 黃柏 大黃(炒) 梔子仁 前胡 犀角屑
甘草(炙。各三分)
上水煎服。
\x升麻黃連丸\x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
升麻(半兩) 生薑 黃連 黃芩(酒炒) 檀香 甘草(各三錢) 青皮(半兩)
上為末,泡,蒸餅丸彈大,每一丸不拘時細嚼,白湯下。
\x清胃飲\x 治口臭。
黃連 黃芩 梔子 石膏 生地 滑石 連翹(各一錢) 知母 升麻 葛根 大黃(酒炒)
石斛(各八分) 甘草(五分)
加蘆根,水煎服。口甜加枳殼、骨皮,去知母、葛根,石斛。
\x涼肺飲\x 治口辛辣。
桔梗 桑白皮 地骨皮 金沸草(各二錢)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x加減柴胡湯\x 治口苦及口酸。
柴胡 黃芩 半夏 麥冬 黃連 青皮 膽草 當歸 骨皮 白芍藥(等分)上水煎服。
\x坎離丸\x 治口咸。
黃柏 知母(各二兩。好酒拌濕,陰乾,晒) 肉桂(二錢)
為末,水法丸,鹽湯下。
\x敷方\x 治口舌破爛,唇吻燥裂,咽喉腫痛。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 細辛 乾薑(等分)上為末,先以米泔水漱口,搽敷,或吐或咽
。
又方 黃柏末一兩,或蒲黃末、青黛三錢,同研搽(加少冰片)。
又方(治口瘡) 黃連(三錢),好酒煎二沸,候冷,噙漱慢咽。或枯礬、黃丹敷;或蓮瓣
貼。
\x赴筵散\x (治口瘡) 黃連末(一兩) 乾薑(炮,研,三錢)和勻,淡鹽湯漱口,敷。
口糜生瘡︰胡連(五錢) 川連(三錢) 細辛 藿香(各一錢)研勻敷。
又 硼砂、青黛、薄荷、石膏,研勻搽。
又 白芷、銅青(等分),敷。
又 黃柏、青黛敷。或大黃、明礬敷。或枯礬、雄黃敷。
\x噙方\x 益智、甘草為末,舐咽,或湯調下。
又 白芷、川芎為末;或丁香、川芎、甘草、白芷為末,蜜丸噙服。
口乾燥︰石膏(水飛),寒水石(研。各八兩)。水四碗,煎碗半,入白蜜八兩,煎稠噙服。
口上 忽生紫泡如蛋,急刺破出血,用蒲黃、青黛敷,服涼膈散(方見火門)。
\x簡便方\x (治口瘡)五倍子為末,敷。
又 先以亂發拭口淨,用桑樹汁敷之。
又方 薔薇根避風者,去土,煮濃汁,舍冷則易。
又方 芒硝陸續含化。
又 香薷煎汁哈咽。
<目錄>卷之五
<篇名>唇證
內容:經曰︰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榮之居也,其華在唇。夫脾臟應唇通口氣
,脾與胃為合。足陽明胃之經,其脈挾口環唇,故脾胃受邪,則唇為之病。風則動,寒則緊,燥
則乾,熱則裂,氣郁則生瘡,血少則色白。治法宜對證清理脾胃,外敷散藥乃安。唇緊、撮口難
開、飲食難進者,名曰緊唇,又曰HT 唇。失治則死。
\x主方\x (心胃客熱)杏仁(去皮尖,麩炒微黃)黃連 麥門冬 赤茯苓 黃芩 地骨皮
山梔 大黃(酒炒) 薔薇根(各五分) 甘草 犀角屑(各三分)上加竹葉水煎服。唇乾生痰
加石膏。
\x獨活散\x 治唇生惡核,由脾胃熱壅。(唇燥生瘡,橄欖燒,研末,豬油和涂;或荷花瓣貼)
。
獨活 升麻 桑寄生 犀角 沉香 漢防己 連翹 川大黃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磨入犀、沉服。
\x薏苡仁湯\x 治風熱在脾,唇 動。或結核,或浮腫。
苡仁 防己 赤小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七錢,水煎服。
唇生腫核;用松香(半兩),大黃、白蘞、赤小豆、胡粉為末,雞子清調搽。
緊唇︰用白布一塊,纏作燈柱如指大,燃,安斧刃上,有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三度,愈。
舊青布亦佳。或用青布燒灰,豬脂調敷。
繭唇︰用黃柏(二兩),五倍子(二錢),密陀僧(一錢),甘草(少許),各為末,和勻
,水調,頻涂唇上。
<目錄>卷之五
<篇名>舌證
內容:經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舌。故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七情氣郁,心經蘊熱,
則舌腫滿不得息。心熱則舌裂而瘡;肝熱則舌木而硬;脾熱則舌滑而苔。又曰︰少陰氣至則嚙舌
;少陽氣至則嚙頰;陽明氣至則嚙唇。若產後血竭,舌如黃土,或色乾白。子死則舌黑,母死則
唇黑。心脈洪大,舌病;浮滑,舌喑。
\x主方\x (心熱) 生地(酒洗) 木通 黃連 升麻 玄參 梔子 甘草(等分) 加竹
葉二十片,燈心三分,水煎。
食後臨睡服。
\x玄犀散\x 心脾熱壅,木舌腫脹。
玄參 升麻 大黃 犀角(無,用黃連) 生地 黃芩 黃柏(等分) 甘草(減半) 水煎
服。
\x升柴湯\x 心脾虛熱上攻,舌瘡、舌強、頰腫。
柴胡 升麻 芍藥 梔子 木通 大青 黃芩(各七分) 石膏(錢半)
水煎服。甚者,加熟附子三分,從治。
\x絳雪\x 舌瘡、口瘡、咽喉腫痛等證。
軟石膏( ,飛) 玄明粉(各二錢) 朱砂(飛) 硼砂(各一錢) 冰片(二分)
上研細勻,頻摻患處,咽下不妨。喉痛,蘆管吹入。
\x碧雪\x 一切熱壅,舌瘡,舌根緊強,腮頰腫痛,咽腫,皆心、脾火。
蒲黃 青黛(畫家用者) 軟石膏( ) 硼砂(明亮) 甘草(各一錢) 冰片(二分)
玄明粉或焰硝(淡者加一錢,咸不用)
各研極細末,入冰勻,頻摻咽下,或蜜和丸噙化。
\x簡便方\x 舌瘡。
薄荷 蒲黃 青黛研末,等分和敷,加冰片尤妙。
舌上細孔出血︰黃連、黃柏、梔子,酒煎服。蒲黃末敷。
木舌腫大殺人︰枯礬、百草霜等分研,捻糟茄自然汁調灌。或蓖麻油紙捻蘸點煙熏,舌消縮
。
舌下有筋︰刺破,鍋煤敷。
虛陽上浮舌瘡︰吳萸(醋炒) 乾薑(炮。各五錢) 木鱉(五個。去殼)研,五分,水調
納臍中,外紙貼。
<目錄>卷之五
<篇名>齒證
內容:經曰︰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又曰︰齒乃腎之標,骨之余也。夫齒者,骨之所終,髓之
所養。內床生者名齒,外單立者名牙。手足陽明所過,上齦隸于坤土,乃足陽明胃脈貫絡。重濁
不動,惡熱喜寒。下齦嚼物屬金,乃手陽明大腸脈絡,輕清能動,惡寒喜熱。故痛時,飲食有寒
熱相宜。又有疳蝕、蛀缺,血出而痛;有脾胃風熱,齦腫而痛。有風、寒、濕、熱、蟲五種之別
;有牙疳臭爛穢氣者,火熱極也,脈見右寸關浮洪數大,二陽明之火盛矣。
\x主方\x 當歸身 生地 牡丹皮 黃連(各二錢) 升麻 石膏(上齒倍) 大黃(酒煮)
黃芩條(各一錢,下齒倍) 細辛(三分)水煎,食後服。上齒痛甚,涼膈散,大黃(酒煮),
加石膏、升麻、知母,一劑即安(方見火門)。
\x清胃湯\x 治一切風熱濕痰牙痛,接服七神。
梔子 蒼朮 條芩 當歸 生地 石膏 黃連(各一錢) 白芍 青皮(各八分) 荊芥
藿香 升麻 細辛 丹皮(各五分) 甘草(四分)
水煎服。含浸痛處。
\x七神散\x 痛甚,繼以薑黃、白芷、川芎、細辛末,椒鹽湯漱,敷患處。
龍膽草(錢半) 黃連 防風(各一錢) 升麻(七分) 草豆蔻(建寧者,十粒,研)
北細辛(連葉,二分) 炙草(四分)
水一鐘,煎半鐘,哈一口含浸患處,少時咽。
\x宣風牢牙散\x 駐顏補腎,滋血固齒。
當歸 川芎(各一兩) 青鹽(七錢) 細辛(四錢)
上為末,清晨漱口淨用,擦牙,連藥咽下。不咽,加石膏一兩。
\x簡便方\x 綠豆(十粒) 胡椒(七粒)
搗細,綿裹豆大,咬于痛處。
又 黑豆、蔥白、艾葉、川椒,水煎含漱。或乾薑(一錢)、雄黃(五分),研擦。或獨蒜煨
熱熨,冷則易。或霜後絲瓜燒,擦。或雄黃研,蜜丸塞。
走馬牙疳︰婦人溺桶垢(火 ,一錢)、銅青(三分)、麝(一分)研勻,厘許敷患處。
欲取下牙︰蓽菝 草烏(各五錢) 川椒 細辛(各三錢) 為末,敷患牙內外,自落。
堅牙去風︰香附(炒焦,三兩)研末,入青鹽(一兩),日擦。
牙動出血︰白蒺藜為末,擦。
風蟲牙痛︰鮮菖蒲咬痛處。或良薑煨熱,咬患處痛止。或李根皮煎湯漱。或槐白皮醋煮,入
鹽含。或胡荽子煎汁含。或莧莖、或茄蒂燒,搽。
<目錄>卷之五
<篇名>咽喉
內容: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厥陰風木,少陽相火)。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
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會厭者,音聲之門戶也。足少陰腎,上系于舌,絡于橫骨,終于會厭。
夫喉痺者,由痰生熱,熱生風,火主腫脹,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痛也。咽喉之于會厭,《內經》
謂之吸門。咽以候氣,通肺屬金;輕清不容;喉以納食,通胃屬土,無物不受。會厭管乎其中以
司開合,能閉其咽以進食。倉卒誤投滴粒,嗽出乃止。咽中惟呼吸行焉,故為人身之 緊關。
卒然漿水不入,語言不出,命懸須臾。喉痺即今之乳蛾,咽喉一十八證,謂單蛾、雙蛾、纏喉風
之類。名狀不同,其源則一,相火是也。多感于酒腥辛辣濃味,七情痰火。發則通連頸項,頭面
腫脹。古書治法,刺破出血。今屢見因刺有傷人者,莫如探吐痰涎,萬無一失。脈宜浮洪,忌微
伏。尤有傷寒少陰咽痛及陰證下虛痛,不能分別,先依主方。
\x主方\x 桔梗(四錢) 甘草(三錢) 荊芥(錢半) 玄參(一錢) 水煎服。臥床慢咽
。
詳脈證屬熱,漸加牛蒡、連翹、天粉、殭蠶、射乾、山根、薄荷、芩、連、梔、柏、防風、
升麻、生地、當歸擇用。
大便秘,大黃;小便澀,木通。
\x清心利嗌湯\x 咽喉腫痛,痰涎壅盛。
桔梗 黃連 黃芩 薄荷 荊芥 防風 梔子(各錢半) 甘草 玄參 連翹(各一錢)
大黃 芒硝 牛蒡子(各七分)
上作一劑,水煎,食後服。兼用碧雪(方見舌證)
\x透天水\x 一切風熱喉痺,口舌生瘡,頭目不清,痰涎壅盛。
黃連 薄荷葉 檳榔 蒲黃 荊芥穗 甘草 黃柏(各末,五分) 冰片(三分) 柿霜(
五錢。無,用白糖)
蜜和丸,不時噙化。
\x玉雪散\x 咽喉腫痛,單、雙乳蛾一十八證皆效。
殭蠶(堅亮者洗,一錢) 山豆根(廣西者,取皮研,五分) 雄黃(飛) 玄明粉(如無,
用焰硝淡者) 硼砂(明亮者。各三分)
研極細,入冰片二分勻,先以箸捺下舌,蘆管吹入患處,閉口一時。口噤吹入鼻,加薄荷、
甘、桔,末,蜜丸噙亦佳。
\x稀涎散\x 乳蛾喉腫,面浮目閉,口噤食絕。
皂莢(末,豬牙者尤佳) 明礬(研。各一錢)
白湯調灌。牙緊,灌入鼻;未吐,以鵝毛蘸生桐油(或燈窩油),口內攪即吐。一人托額,
一人用指,口內引出痰涎盆許,即刻痛止腫消,聲出食進。未痊愈,再吐。
或只白礬,或油亦可發吐。
或土牛膝根(一名鼓槌草,俗名夫娘子。紅梗大葉,壯節生子刺衣)。搗汁入白礬灌。
或馬藍頭(春苗可食,秋小紫花如菊),搗絞汁,入香油少許灌。
或膽礬五分,湯調得吐,愈。或飲鹽湯二碗,吐亦可。
\x簡便方\x 治喉痺。
真山豆根,水浸透,含咽汁。
急喉痺︰巴豆(去殼),紙打油作燃,點火吹滅,以煙熏入鼻,涎出牙開。
又 皂角(炙,去皮子)。為末,箸頭蘸點患處,以米醋調敷項下,自破,血出即安。
又 雪梨搗絞汁飲,效。
走馬喉痺︰桔梗(二兩),水煎,分二服。
喉痺並毒瓦斯︰生薑汁和蜜共一碗,熬六分,日服三、五次。
纏喉風︰生白礬末(二錢),水調下。或韭菜搗細敷項上;或蘿蔔汁和皂角末服,吐痰;或硼砂噙化。
<目錄>卷之五
<篇名>面證
內容:帝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于氣耳。天寒則冽,地凌則冰。其卒寒,或手足懈
惰,然其面不衣何也?岐伯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
上走于目而為晴;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于鼻而為臭;其濁氣出于胃,走唇舌而為味
。其氣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濃肉堅,故大寒、甚熱不能勝之也。又曰︰頭者,諸陽之會也
。然諸陽脈皆上于頭,而面之寒熱,由足陽明胃經之虛實。本經多血多氣,木實則風熱上行,或
面鼻紅紫,風刺、癮疹兼而作焉。其面之浮腫,有二者之別。腫屬肝風,胃火為實,風火上炎,
紅腫而熱,按之作痛。此邪氣有餘,脈必
躁急緊實,當用防風通聖散之類(方見中風)散而瀉之。浮屬脾土,肺金為虛,脾傷勞役,肺氣
失度,或時作喘,此正氣不足,脈必虛浮無力。當用利水實脾湯之類(方見濕證)導而利之。
\x主方\x (面生瘡疹)
防風(一錢) 連翹 黃連 酒芩 桔梗 川芎 白芷 梔子(炒。各七分) 薄荷 升麻(
各五分) 甘草(三分)水煎服。加竹瀝尤佳。
頭面瘡加芍、地、玄、荊之類。便實,大黃。
\x升麻附子湯\x 治面作寒,畏風冷。
升麻 葛根 附子(炮) 黃 白芷(各七分) 人參 草豆蔻 益智仁 炙草(各三分)
上加蔥白三莖,水煎服。
\x犀角黃連湯\x 治面作熱,燥赤。
犀角 黃連 白芍 酒芩 白芷 炙草 川芎(各五分) 薄荷 荊芥(各三分) 升麻
葛根(各錢半)
水煎服。膏粱之士,面熱生瘡加大黃、芒硝、連翹,去芷、芎、葛,研末調服。
\x美容膏\x 治面生黑 雀斑,單用密陀僧研末,人乳敷亦妙。
防風 零陵 本(各二兩) 白芨 白附子 白蘞 天粉 綠豆粉 殭蠶 白芷(各一兩)
甘松 三奈 茅香(各五錢) 肥皂(去皮弦)
共為末,蜜和搗勻擦。或白茯苓、白芨,白附、白蘞為末,密陀僧、澱粉、白石脂(另研)
等分,人乳
調敷過夜。
\x簡便方\x 面瘡毒。
黃連、黃柏為末,入鉛粉,油調敷。
指爪傷面︰生薑自然汁調輕粉敷,無痕。
面 ︰殭蠶、白芷、細辛等分為末,人乳和丸芡實大,洗面化涂。
粉刺︰菟絲子,浸數日,搗絞汁涂。或白礬末酒調搽。
面上卒得紫黑丹如疹,至遍身殺人。急用鹿角燒灰,香油調搽。
面目身上赤斑作痒腫, 羊角燒灰研細,雞子清調搽。
<目錄>卷之五
<篇名>須發
內容:經曰︰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又曰︰女子七歲腎氣實,齒更發長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又曰
︰發髭黃赤者,多熱多氣;白者,少血少氣;黑者,多血少氣。美眉者,太陽多血,通髯極須者
,少陰多血;美須者,陽明多血,此其時然也。蓋足少陽膽之經,其榮在須;足少陰腎之經,其
華在發。故氣血充盛,發須黑而美;若氣血衰弱,須發白而落。鮮能挽複于既衰之後,可以保護
于未敗之前。人年三十外,常服補腎滋陰之餌,不致枯槁也。
\x主方\x (六子丸) 菟絲子(酒煮) 金鈴子 覆盆子 五味子 枸杞子 蛇床子(各一
兩) 牛膝 何首烏(酒浸) 熟地黃(酒蒸) 地骨皮(各三兩) 木瓜(川) 茴香(舶上
者,鹽炒。各二兩)
上除地另搗,余為末,入地重晒、磨,酒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湯下,新衣不
污。加參、苓、術(各二兩),尤效。(忌白蘿蔔)。
\x七寶美髯丹\x (一名七珍至寶丹)與神仙六子丸相間久服,補功無以加。
何首烏(赤白各一斤。酒洗,竹刀刮去皮,同牛膝、黑豆蒸) 破故紙(鹽酒炒香) 菟絲
子(依製藥法煮餅) 牛膝(去蘆。各八兩),拌黑豆三升,用酒浸一日,甑內蒸熟,去豆用首烏
、膝,搗如泥。當歸身(酒浸,晒、焙乾,四兩) 赤茯苓(用牛乳) 白茯苓(用人乳各五碗
,砂鍋煮半乾,晒燥。各一斤) 枸杞子(甘州者,晒燥。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勻、搗千下,丸如彈大,每服一丸,日三服。早溫酒,午後薑湯,臨睡鹽
湯。初服七日,小便多或雜色,是臟腑病出;二七唇紅津生,有腹痛勿懼,乃搜病根去;三七身
輕乳潤,一月百病皆出;七七血長精添,火瀉水溢。久服強健康寧。
\x烏須方\x 京省通行,此方可用,不壞須,製得法,可黑一月。
五倍子(四川大者,打碎撿淨,鍋內炒黑色,軟爛有白煙起。用濕潤青布裹,踏石壓成餅,
晒燥,研末聽用) 紅銅花(取細銅絲炭火燒赤,淬醋內,再燒淬至化盡,去醋,晒乾研,用時
焙末,二錢) 銅末(四分) 皂礬 明礬(各三分) 沒石子(研末) 食鹽(各二分)
砂(淨,一分)
和勻,以燒酒或煎濃茶,用瓷杯調如稀糊,坐湯中,煮至杯內綠氣生面上為好。先將皂角湯
洗須淨,拭乾,用濕皮紙托定, 柄挑藥涂須,紙包過夜。次早溫水洗,胡桃油捻之,連染二夜
,黑矣。
\x三青膏\x 生胡桃皮 生酸石榴皮 生柿子皮
先將榴皮去子,入丁香滿,稱過分兩;後將桃、柿皮與榴、丁等分晒研末,牛乳調盛鉛瓶中
,封口埋馬糞內三、七日,取涂須。
\x簡便方\x 發白返黑。
烏芝麻(酒拌) 九蒸九晒為末,棗肉丸服。
發落不生︰麻子(一升炒黑,)壓油搽頭。或鮮半夏搗擦。
發油污衣︰早梳畢,以雞子清涂頸 發,新衣不污。
<目錄>卷之五
<篇名>癭瘤
內容:經曰︰堅者削之,留者攻之,結者散之,郁者達之,發者奪之,泄者折之。夫人之氣血,循
環一身,必使周流,常無留滯之患。倘喜怒失節,憂思過度之類,致氣滯血凝,而成此疾。屬足
陽明與任脈二經。氣凝于上,血不下流,故多著頸項、腹脅皮寬之處,日久血氣寢衰,不能攻擊
矣。癭有五︰曰肉、筋、血、氣、石;瘤有六︰曰骨、脂、肉、筋、血、石。二證惟氣癭可消,
脂瘤可破,余證皆不宜強治。屢見膿血潰漏無已,竟致難救。服藥內消,必咸以軟堅,斷濃味,
戒房室。
\x主方\x 海藻 膽草 海蛤( ) 通草 昆布 枯礬 松蘿(各三兩) 半夏 貝母(各
七錢)上末,入麥面一兩,每二錢酒下,日三服。
\x秘傳木香散\x 治一切癭瘤結核。
豬腌子(七個,燈盞火烘乾,為細末) 海螵蛸 南木香 青木香 神曲 麥芽 孩兒茶(
各五錢) 雄黃 辰砂(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臨睡酒調下即臥,勿言語、惱怒、房室,累驗。
\x簡便方\x 消瘤。
黃連 海藻(等分為末) 置掌中,時舐之,津咽下。
又 鮮南星(搗爛),或乾者為末,醋研如膏,先以小針密刺,布攤貼。
又 久服蠟礬丸,效。(方見外科)。或昆布(一錢,研),綿裹醋浸,常含咽汁。
海藻、昆布嫩者,酒浸或醋拌,家常作小菜,久食消癭瘤、結核。
<目錄>卷之五
<篇名>結核
內容:經曰︰瘤氣結核,皆屬于熱。蓋由氣郁成火,結滯堅硬,如果之核,不須潰發,氣散自消。
結于頸項臂脅,多在皮裡膜外。濕痰流注,七情過傷,皆致斯患。婦女常感者,因富貴貧賤多有
郁也。若臥枕動悲苦忿怒乃成。項中不散,則變瘰 ;腋下不消,則為馬刀。必宜早治。日積月
累而得,服藥亦須久長。最忌鮮豬肉、熱毒物。
\x主方\x (項腋結核) 橘紅 南星 半夏(並薑製) 枳實 桔梗 羌活 防風 前胡
柴胡 連翹 赤芍藥 黃連 蓬術 蔓荊子 木通 甘草(等分) 上加生薑五片,燈心三十枚
,水煎。去枕臥床,患處向下,慢哈
細咽。
\x散結丸\x 治結核久不消。兼用圍方(見痰門)。
橘紅(鹽水拌) 赤茯苓 大黃(酒煮) 連翹(各一兩) 黃芩(酒炒) 山梔(炒。各
八錢) 半夏曲 桔梗 栝蔞仁 牡蠣( 、童便淬) 玄參 天粉 殭蠶(洗。各七錢) 甘
草節(四錢)
上為末,水疊丸蘿蔔子大,每服二錢,臥床白湯下。
\x滾痰丸\x (方見痰門)每服五分,臨睡蔥鹽湯下,常服三分,睡時拌蜜噙。
\x簡便方\x 殭蠶(炒) 大黃(酒浸) 青黛 膽星各等分為末,蜜丸噙化。
又 蓖麻子(七個,去殼),研爛,紙卷插入雞子內,紙封固,水浸濕,煨熟;去紙殼,只食
雞子,每早晚一枚,十日效。或射乾磨,酒服效。
<目錄>卷之六
<篇名>幼科總論
內容:(附︰初生十則 發蒸 胎熱 胎寒 胎肥 胎怯 胎驚 胎黃 臍風 撮口 口噤 鎖肛
臍突 眼閉)
黃帝曰︰吾不能察其幼小者,為別是一家調理爾。此不在黃帝圖經之論,古來以嬰幼為啞科
,謂其不能體問病源,極為疑難,世以幼科為易者,乖謬甚矣。兒在母胎,受其精氣,十月百神
滿而生。六十日瞳子成,識人,學語笑;百日任脈生,能反覆;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立;二
百一十日掌骨成,能葡 ;三百日髕骨成,能起立;周滿膝骨成,能行步。否此者,氣血之盛衰
也。或過重圍暖衣,不見風日,不著地氣,致筋骨軟弱者有之。鄉兒得地氣,故幼兒能行。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初生十則
內容:拭口︰兒初生,莫待聲出,急以綿帛裹指蘸溫湯,展去舌上穢血。用手遲,啼一出,即入腹
中,斯
為患矣。兒口舌未堅,無伶俐婦人,恐傷兒,但以後法解之。用黃連、甘草各煎汁少許,滴口內
;朱砂(大塊鮮紅明亮如雲母者,水飛過,晒燥,重研萬下,)以二分蜜調,抹兒口中。以五、
七分蜜,丸赤豆大。每日甘草湯化服一丸,去穢毒,鎮心神。
回氣︰兒初生有不出聲者,急灌溫水少許,更以口頻進氣于兒口,自啼。有因難產受寒,兒
氣欲絕者,急烘綿絮,包裹懷中,以胎衣置火上燒燃;又以大紙捻清油點,燒于臍帶上下,使暖
氣入腹,須臾即回。
洗浴︰未可斷臍帶,(恐進濕氣,臍風,臍爛。)湯中切桃、李、梅、柳枝,去不祥;取豬膽周
身擦之,不生 瘡,(月內浴皆可用。)背勿受風,勿多浴,勿久浴,恐作風癇。浴罷,看口上 有
細白泡,名七星,銀簪挑破,京墨涂。有白膜,名鵝口,用軟絹裹指蘸湯絞去,涂京墨;舌下有
,亦絞去涂墨。無重舌等證。
著衣︰男用父女用母舊衣綿改之。切勿過濃,貴乎適中。(恐動火生瘡。痰熱發驚癇,皆由
此始)。周內造衣皆須故帛,用新綿令兒壯熱發驚。晒兒衣勿使過夜,露濕之毒,八邪之害,兒
黃瘦、腹痛、壯熱、夜啼、瘡疥。又夜染無辜鳥屎,令兒致病。
斷臍︰切忌用剪刀,致兒內 。切宜浴後,用紙作大捻如指,油點燒臍帶、留六寸。長則傷
肌,短則傷臟。(古用單衣隔咬,呵入暖氣,看臍帶中有蟲,急剔去,入腹內成疾。)裹臍古用白練
新綿,今以絹絲裹(帶上滲枯礬)合之,緩急得中,急則兒吐 。臍解,貼膏藥臍上。換衣俱宜
閉戶下脹,冬月宜火烘暖氣,勿令水濕、尿屎、風寒入臍。輕則腫爛,重則臍風、撮口、鎖肛諸患
。
服餌︰所落之臍帶,宜炭火 研,每重幾何,對稱朱砂和勻。濃煎甘草汁,陸續調與兒服,
解痘疹
胎毒,最效神方
透肛︰罕有兒初生無谷道,大便不能出者,旬日必不救。須速用細刀刺穿,要對孔親切開通
之,後用絹帛卷如小指,以香油浸透插入,使不再合,旁用生肌散敷之(方見腫毒)自愈。如有
孔不透者,以金玉肥光簪腳透之,銀簪腳亦可。
乳哺︰乳食以少為貴,(諺雲︰忍三分寒,吃七分飽。又雲︰小兒常病傷于飽)。多則傷脾
胃。(初則吐瀉,久成癖疾。)初生未有乳,豬乳代之,(可免驚癇、痘瘡,)月內常飲最佳。(取
法︰豬兒吮乳時,以鐘接定,便提豬兒後腳,口離乳。)
藏胞︰胎衣盛于新瓶內,以青布裹口,扎緊,用磚蓋好;三日後依月吉地,向陽高燥處,埋
入地三尺,築實,兒壽有志。
看囟(頭頂前動處是︰)︰顱囟者,精神之門戶也,開竅之 也。上下相貫,百會相通,
七竅應透,五臟所藉,泥丸之宮,魂魄之穴。氣實則闔,氣虛則開。良由長大,不可不合。醫家
看病,切宜察之。寬大者,受病深重;未合者,怕熱怯寒。成坑者滑泄;突起者風疾;久冷者吐
瀉;虛軟者癲癇;連額者易驚;動數者氣弱。兒之致疾,多由于此。喜暖忌寒,保固無病。(兒生
冬月,即做小帽如碗樣,時時戴之。)兒在月內未宜抱出與生人見,幼時勿令入廟登塚(恐中惡
氣)。夏月用色帛縫囊,盛去皮尖杏仁七個,與兒佩之,聞雷不驚(惺惺散方,卷末。)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變蒸
內容:初生小兒,陰陽變蒸于氣血,而使形體成就,由五臟之變蒸,而七情所以生也。變者,性情
變易也;蒸者,身體蒸熱也。兒當變蒸之候,身熱目倦,耳尻俱冷,上唇白泡如珠,微驚而不乳
哺。甚則躁渴、夜啼,傷寒相似,或自汗盜汗,先期發熱,七日自安,不必服藥,反致驚恐。但
宜避風寒,少乳食,謹慎調護。自初生三十二日為一變,首生腎經(天一生水);六十四日二變
兼蒸,生膀胱;九十六日三變,生心(地二生火);一百二十八日並蒸,生小腸。五生肝,六生
膽,七生肺,八生大腸,九生脾。三百二十日十變並蒸,生胃(未滿,此脾胃猶未成全,而與難化
之物食之,安有不致傷而成病者,譬如磨齒未鑿,可能磨物乎?)每生一臟,成一智慧。過期不
愈,抱龍丸、惺惺散治之(方見後條。) 如有雜證相仍,隨病調理。(兒壯氣實不熱者,名暗變)
。若與傷寒疑似,服後方或參蘇飲之類。
\x主方\x 紫蘇 羌活 防風 川芎 白芷 柴胡 黃芩 桔梗 陳皮(各五分) 甘草(二
分)薑、棗煎服。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熱
內容:胎熱者。小兒在胎,母食熱毒之物;或服熱藥。致兒生下,身熱面赤,眼合痰喘,大便秘,
小便赤。若不治,則鵝口、重舌、赤瘤、急驚等證生焉。治宜先用木通湯煎與母服,使通于乳,
令兒飲之。通心氣,解煩熱。母忌辛辣、酒面濃味。兒服甘豆湯及古方化毒丹。
\x主方\x (乳母與兒同服) 木通 扁豆(各一錢半) 赤茯苓 甘草(各一錢) 大黃(五分)
滑石(研) 梔子 車前子 黃芩 瞿麥(各八分) 燈心、薄荷水煎服。
\x甘豆湯\x 治胎熱。
黑豆(二錢) 甘草(一錢) 淡竹葉(十片) 燈心(七莖) 水煎。
\x化毒丹\x 治熱邪蘊積,口舌生瘡,遍身 賴,游風丹毒,瘡瘍疥癬,初生一切胎中熱毒致病,及
痘疹後余毒之患,悉治。
玄參 桔梗(各一兩) 茯苓(八錢) 青黛(畫家用者) 甘草(各三錢) 牙硝(二錢)
上為末,和黛、硝、蜜丸彈大,金銀箔為衣。每半丸,薄荷泡湯調化,抹兒口內上 ,湯送
下。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寒
內容:兒生百日內,覺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時發戰栗,曲足握拳,日夜啼哭。或口噤不開,昏睡
,乳,泄瀉。母受寒濕,過食生冷,或服涼藥。不治成慢驚,治宜當歸散。兒瀉,服參苓白朮
散(方見泄瀉。)
\x主方\x 肉桂 木香 香附 炮薑 川芎 當歸 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分,乳汁調,
抹兒口內,日二服。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肥
內容:兒生下,肌肉濃,遍身紅如血色。盈月後,肌肉漸瘦,目白睛紅筋,五心熱,大便難,時吐
涎沫,治宜浴體法。
\x浴方\x 天麻末(一錢) 全蠍(二個,研細) 白礬 蟬蛻(各三錢) 青黛(二錢) 麝香(
二分,同青黛研勻)
水三碗,桃枝一握。前藥一半煎十沸,調黛、麝浴,勿浴背。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怯
內容:兒生下,面無精光,肌肉薄弱,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無神彩,治宜前浴
法。泄瀉,服參苓白朮散(方見泄瀉。)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驚
內容:兒在胎,因母驚悸,有所觸撲受驚,子乘母氣,生後精神不爽,顏色虛白。初則溫溫有熱,
其後頰赤多驚,略動則恐,聲響則悸,印堂青色,睡中驚跳,手足抽掣,身僵目反,則成驚癇矣
。
\x主方\x 人參 南星 牛膽(製) 天麻 茯神 白附(炮。各一兩) 朱砂(水飛,二錢) 甘草(炙,
一錢半) 青黛(一錢) 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用鉤藤、皂莢子煎湯,
化服。
\x豬乳膏\x 治胎驚諸癇證。
全蠍(一個,焙,研) 琥珀(一分) 朱砂(二分)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分,麥門冬泡湯調下,加豬乳妙。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黃
內容:兒在胎,受母熱毒,生下遍身,面目俱黃,大便閉,小便赤,多啼,不乳。
\x主方\x (母子同服) 生地黃 赤芍藥 天花粉 赤茯苓 川芎 當歸 豬苓 澤瀉 茵陳
甘草(等分) 水煎。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臍風
內容:多因斷臍帶後,風濕傷臍而成。風入臍者,令臍腫腹脹,口撮多啼,不能飲乳。若入經絡,
多變為癇。如臍邊青黑,撮口不開,為內搐。爪甲黑者死。如熱在胸臆,伸縮努氣,亦令臍腫。
治宜千金龍膽湯(方見撮口、)稀涎散吐痰(方見中風,)或降痰藥化服。
\x主方\x (治臍風) 羌活 防風 白芷 川芎 當歸 甘草(等分) 上為細末,每二分燈心
湯調。抹兒口內。
\x宣風散\x 治斷臍後,外傷風濕,唇青不乳,多喘,臍風撮口。
全蠍(二十一個。頭足全者,洗淨,無灰酒拌炒,研末) 麝香(二分。另研,和勻) 為末
每二分金銀煎湯,或麥門冬湯調服。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撮口
內容:兒在母胎,或于風熱,生後血氣未調,洗浴冒風而成。口吐白沫,四肢俱冷,必難救矣。此
證最急,雖有多種,皆由內結郁熱。乾于腸胃,閉悶不通,氣不得化,腹中滿脹,肚下青筋,撮
口不乳,證候甚急,若不速與氣通利下,無可救療,少緩即斃。
\x主方\x 殭蠶(直者,去綿,炒研。一錢) 蛇蛻(炒、研。一錢) 朱砂(水飛,五分) 麝
香(五厘)和勻,每二分蜜調服。
\x千金龍膽湯\x 臍風撮口(胎驚。)
大黃(濕紙包煨。一錢) 桔梗 柴胡 龍膽草 黃芩(炒) 赤芍藥 鉤藤 甘草(炙)
茯苓(各八分)
上為細末,每三分,黑棗煎湯;或防風麥門冬湯調服。
\x撮風散\x (治撮口) 蜈蚣(乾,赤足者半條,炙研。) 鉤藤(五分) 麝香(二分) 全
蠍梢(洗淨,炙、研) 朱砂(水飛,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分,竹瀝調下。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口噤
內容:兒在胎時,母食熱物,攻入臟腑,則生後熱毒結聚于口,舌上有形如粟,口不能開。但見不
能吮乳,啼聲漸小,口吐涎沫。須急看兒上胯,如有白點,先以指甲輕輕刮去,次用藥。初生臍
風、撮口、口噤
三證,惟貴預防則不患,若有患者,多難救治。
\x主方\x (治口噤不乳) 蟬蛻(二十枚,去嘴、足) 全蠍(七個,洗,炒) 輕粉(少許)
上為末,乳調服。
\x全蠍散\x 全蠍(二十個,洗、炒) 朱砂(水飛,五分) 硼砂 冰片 麝香(各二分半)
上為末,用乳母唾調,涂兒口唇內及牙上。或豬乳調,入口內。
又方 蜈蚣(藥店乾者,去足,炙焦為末,)入麝少許,豬乳調。或豬乳獨用,治兒口噤。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鎖肛
內容:由胎中受熱,熱毒壅盛,結于肛門而不通,無複滋潤,所以有此。急令婦人以溫水漱口,吸
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四、五次。仍以輕粉五分,蜜少許,溫水化開,時時些少
服之,以通為度。如不通,即是肛門內合,當以物透之,金簪為上(須肥大、光;)玉簪次之。
須插入二寸許,以蘇合丸為條,納入孔中,糞出為快。(肚脹不乳,至一七死。)或以豬膽導法
(見便秘,)蘇合丸(方見中寒。)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臍突
內容:初生兒有熱邪在胃及胸中,則頻頻伸引,呃呃作聲,努掙其氣,抑入臍腹之內,臍腫赤大。
由母受驚熱,勿外敷毒藥。
\x主方\x 梔子仁(炒) 白朮 白茯苓 豬苓 澤瀉(等分) 官桂(減半) 上為末,每服
三分,蜜湯或燈心湯調,日二服。
\x二豆散\x 赤小豆 淡豆豉 南星(製) 白蘞(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五分,以芭蕉自然汁調敷四圍,日一次。小便白即愈。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眼閉
內容:初生眼閉不開者,由產母食熱毒之物,致成斯疾。宜用熊膽少許,以水一滴浸化,點入眼中
,一日七、八次。
\x主方\x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天粉 甘草(各一錢)上劑水煎服。或為細末,燈心湯
調,抹兒口中。宜多服。
\x釀乳方\x 澤瀉 茵陳(各三錢) 栝蔞根 豬苓 生地黃 甘草(各一錢)
上劑水煎,食後服。初用二服,且捏去宿乳。第三服兒吮。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論形色
內容:(附︰手指脈紋八段錦 手指訣)
額屬心,色紅,主火盛,風熱煩躁;青主驚。
左臉屬肝,色赤,主身熱拘急,肝風;青主驚;黑,腹痛。
右臉屬肺,色赤,主身熱,氣粗壅嗽;白主咳嗽痰氣;青,風入肺。
鼻屬脾,色紅,肺熱極、衄血,內燥孔乾,熱氣出;或濁涕痰嗽,內生風。白色清涕,外感
傷風,或泄瀉。
下頦屬腎,色赤,主膀胱熱,小便不利。
顴色赤,積熱痰盛,身熱。
頰色赤,內熱夜啼。
印堂青,主驚;紅,火盛;黑,客忤、邪祟。
山根紫,傷乳食;青,驚;黑,危。
準頭黃,吐瀉;赤,熱;青,驚;紅紫,痰氣;黑,危。
眉皺,痢疾;紅,夜啼、心煩躁熱。
眼黑睛黃,傷寒;白睛黃,濕積,赤,心熱;淡紅,心虛熱;青,肝熱。眼胞赤爛,脾臟濕
熱;白睛黑,死。
人中黑,腹痛蟲動;點點黑,吐利。
口唇紅,乾燥、脾熱;赤裂,脾熱極;紫,風寒;白,虛弱。
承漿黃,吐;青,驚。
面淡白;惡心不食;青白,吐瀉,欲發驚風。面青唇白,吐乳胃冷;青黑,吐沫;不吐者蟲
痛。黃,
食積;亦主驚或天 。面青身熱發躁,多變痢疾;面青有汗,口內氣熱,必發 痛。面黃盜汗,
面青有驚;青黑或時吐沫者,客忤、天 ,啼哭凶。面紅赤色,傷寒發熱,身躁不安,心煩。
頭面青筋,欲作驚搐,或吐,肚痛。頭面大小青筋如綠繩透起者,急治;不爾,發驚搐。
太陽紅,血淋;青,驚;赤,傷寒。
風池紅,熱,多啼;黃,吐逆。
《金匱》青筋,驚。
舌紅、乾,燥熱;白苔、黃苔熱甚;舌卷,驚;舌破裂有瘡,心火;赤腫,大便秘,小便不
通,或熱瀉;舌黑如芒刺,陽毒熱極;久瀉痢,舌黑及傷寒等證,舌黑而濕滑者死。
耳微黃,驚。耳葉乾燥,睡中切牙主疳、骨蒸熱。耳尖冷,耳後紅紋,麻痘;耳內膿、外有
瘡,腎經積熱。
<目錄>卷之六\論形色
<篇名>面部五臟色診圖
內容:\r面部五臟色診圖\ps46a4.bmp\r
\x面青屬肝,病驚風。\x
\x面赤屬心,病熱盛。\x
\x面黃屬脾,病疳積。\x
\x面白屬肺,病虛寒。\x
\x面黑屬腎,病惡候。\x
四時面色順逆︰春肝木青,夏心火赤,秋肺金白,冬腎水黑,各七十二日,四季月後各十
八日。脾土,黃色為順,春白、夏黑、秋赤、冬黃,四季月青色為逆。
總論主病︰赤,熱盛;面赤唇青,傷寒;青,驚風;白,吐瀉;黃,積、作瘧;黑,危候。
\r圖\ps46a5.bmp\r
\x初生至半歲,\x
\x虎口紋未成。\x
\x額上候寒熱,\x
\x兼面色察病。\x
嬰幼初生至半周,額聞眉際候因由,醫家三指橫排定,頭左須將右手求。若是傷寒三指熱,
食中熱嗽痰驚風,三指冷兮為吐瀉,中名熱積腹中躊。
\r圖\ps46a6.bmp\r
\x初,風關紋見易治;\x
\x中,氣關紋見病深;\x
\x末,命關紋見病危。\x
\x三關紋直透難救。\x
紅,傷寒;淺紅,內熱吐瀉,紫,風熱;青,驚;白,疳;黃,脾積;青紫相半,驚積、風
熱。青紫黑紋,亂者極重,純黑者不治。
<目錄>卷之六\論形色
<篇名>手指脈紋八段錦
內容:\r魚刺形圖\ps46a7.bmp\r
魚刺形,主驚風、痰熱。
\r懸針形圖\ps46a8.bmp\r
懸針形,主傷風、泄瀉、積熱。
\r水字形圖\ps46a9.bmp\r
水字形,主食積、咳嗽、驚疳。
\r乙字形圖\ps46a10.bmp\r
乙字形,主疳病、驚風。
\r環形圖\ps46a11.bmp\r
環形,主疳積、吐逆。
\r亂紋形圖\ps46a12.bmp\r
亂紋形,主蟲。
\r蟲形圖\ps46a13.bmp\r
蟲形,主疳蟲、大腸穢積。
\r珠形圖\ps46a14.bmp\r
珠形,主死。
<目錄>卷之六\論形色
<篇名>手指訣
內容:五指稍頭冷,驚來不可當。
若逢中指熱,必定是傷寒。
中指獨自冷,麻痘證相參。
男左女右手,分明仔細看。
<目錄>卷之六
<篇名>脈法
內容:小兒三歲以上,醫用中指滾轉,按寸、關、尺三部,六、七至為常脈。增則為熱,減則為寒
。浮,風邪;洪,熱盛;數,多驚;遲,為虛;浮洪為風熱;沉實為食積。浮緊無汗為傷寒;浮
緩有汗為傷風。沉緊,腹痛;弦緊,氣急;緊促,痘疹;堅實,風癇;虛軟;慢驚;軟細,疳蟲
;牢實,便秘;大芤,便血;大小不勻,惡候。二、三至為脫絕,十余至為死脈。
<目錄>卷之六
<篇名>養子十法
內容:背暖︰經曰︰背脊三椎下節之兩傍,是肺之俞也。若風寒傷之,致發熱咳嗽,痰喘、嘔等證。
肚暖︰肚者,胃也。若冷則不能腐化谷食,致腸鳴、腹痛、泄瀉等證。
足暖︰經曰︰足為陽明胃經所司,況寒從地起。致傷寒發熱、冷積等證。
頭涼︰經曰︰頭者,六陽之會;首面者,五臟之精華。頭為髓之海,太熱則髓溢汗泄,致顱囟
腫起,頭瘡眼疾。
心胸涼︰心屬丙火,若外受客熱,內外俱熱。輕則口乾面紅;重則夜啼、驚跳。
精神未全︰忽見非常之物、未識之人、雞犬牛馬等畜,及嬉戲叫喊,皆易成驚疾。宜服鎮心
安神、補養之藥,病愈藥止。其牛黃、朱砂、金銀、冰、麝,毋得過用,致成冷疾。
吐瀉慢驚;脾胃全固,氣血流暢,一身康健。小兒變蒸,誤作外邪,服發汗藥;或因食積,
過用通泄;或冷熱不調,致傷脾胃,吐瀉淹延。脾土既虛,肝木乘之,故筋攣作搐。
嘔乳糞清︰兒在胎時,母過取涼,冷氣入于胞胎。後因悲啼未定,便與乳食,使氣與食結,
久而不散,致傷脾胃。輕則嘔泄,重則腹鳴氣逆,涎潮流溢,以致難治。
勿輕服鎮墜諸藥︰水銀、輕粉、朱砂、珠珀,雖雲下痰鎮心,毋得泛常輕用。凡小兒皆畏服
藥。倘病源究未真確,藥不切中,勿服。
因浴致生丹毒︰一周之內,肌膚脆嫩,腠理不密,洗之恐濕熱郁蒸,變生赤游丹毒。身發壯
熱,毒入腹者死。有因浴,傷風咳嗽上氣,漸成篤疾,由此而始焉。
<目錄>卷之六
<篇名>五臟虛實
內容:心主驚,實則叫哭發熱,飲水而搐;虛則悸動不安。心熱,喜涼處臥,睡中口氣溫,目上竄,
搖頭切牙,皆心熱,導赤散主之。喜仰臥,瀉心湯主之。
肝主風,實則目直、大叫、呵欠、項急、頓悶;虛則切牙多欠。肝熱,手尋衣領及亂捻物。
肝有風,目連札不搐,瀉青丸治之。熱甚,身反張,目直視,風火相搏,導赤散兼之。
脾主困,病則困睡,泄瀉,不思乳食。實則多睡,身熱飲水,虛則吐瀉,益黃散主之。
肺主喘,實則悶亂喘促;虛則哽氣長出。肺熱,手掐眉目、鼻面。肺盛複有風冷,胸滿短氣
嗽痰。當先散肺熱,後散風冷。肺實熱,瀉白散主之。
腎主虛,無實也。虛者,由胎氣不成,則神不足。目多白睛,顱囟開解,面色皎白,下竄畏
明,兩足熱,不喜衣覆。此腎水虛,而心火乘之,宜地黃丸主之。
<目錄>卷之六
<篇名>雜病歌
內容:小兒雜病切須知,不問男兒與女兒。多睡只因肝是本,心中積熱夜驚啼。叫呼冷汗因蟲痛,
寒熱其中積在脾。面赤口瘡心肺熱,虛風搐搦四肢垂。冷滑傷脾多瀉痢,如膿如血下無時。積多
肚大多掀水,氣喘腮黃不問醫。眼重吐涎頭擺急,莫教脈息慢微微。堪笑愚人偏問鬼,不求良藥
苦求師。
<目錄>卷之六
<篇名>調護歌
內容:養子須調護,看承莫縱馳,乳多終損胃,食擁則傷脾。衾濃非為益,衣單正所宜,無風頻見
日,寒暑順天時。
<目錄>卷之六
<篇名>寒熱藥忌
內容:\x小兒不宜服涼藥\x 足脛冷,腹虛脹,糞色青,吐乳食,眼珠青,面青白,脈沉微。此皆寒
證,故不宜涼藥。
\x小兒不宜服熱藥\x 足脛熱,兩臉紅,大便秘,小便赤,上氣急,脈緊數,渴不止。此皆熱
候,故不宜熱藥。
<目錄>卷之六
<篇名>驚風總論
內容:小兒急、慢驚風,古謂之陰陽癇。急慢者,後世名之也。急屬陽盛而陰虛;慢屬陰盛而陽虛
。皆臟腑邪熱,銷克肺經而成痰。痰複生熱,熱生風,風生驚。必因驚、風、痰、熱,四證合作
而為搐(兩手伸縮、)搦(十指開合、)掣(勢如相撲、)顫(頭偏不止、)反(身仰向後)、
引(臂若開弓、)竄(目直似怒、)視(露睛不活)八候生焉。及搭眼搖頭、
張口出舌、唇青臉赤、面青睛青,太陽發際、印堂皆青,三關、虎口紅紫及青,皆驚風之候也。
男搐左視左;女搐右視右。男眼上竄;女眼下竄。男握母指出外;女握母指入內。男引手挽,左
直右曲;女引手挽,右直左曲,皆為之順。反此為逆。治風先利驚,治驚先豁痰,治痰先解熱。
若驚風由痰熱而生,必退熱化痰,而驚自止。若四證俱有,治必兼施,先後綱領如此。析而言之
,暴烈為急;沉重為慢。急則勢雖甚,而屬有餘,其愈易;慢則候雖緩,而屬不足,其愈難。有
初為壯熱發搐之急驚,因吐下太過,涼藥用多,脾胃虧損,肢冷昏憒,而變慢驚者。有先為吐瀉
、脾虛之慢驚,因溫補太過,熱藥用多,體熱涎壅,面紅目赤,而變急驚者。醫家用藥,可不慎
歟﹗大抵嬰兒之疾,貴乎早治。才覺受驚,傷風發熱,便與疏解,何慮之有哉?治宜先用搐鼻法
,以豬牙皂角末,或半夏末(或二物並,)以紙捻蘸捻鼻孔,或蘆管吹入。(得嚏可治,無嚏難
治。)次吐痰,瓜蒂散(五分調服;)或稀涎散(五分白湯調服),吐痰為妙。或通關散,或以神佑
丸(二分,白湯化下;)或青州白丸子,或滾痰丸(同抱龍丸、豁痰丸)化痰。或以造命丹治驚
。如驚風已退,定志丸調之。
<目錄>卷之六
<篇名>急驚
內容:急驚之證,因熱所生。熱客于心,痰壅于肺,熱極生風,風生驚,劇則搐搦、僵(仰陽)仆(覆
陰、)反目、八候漸見矣。凡兒欲發驚風,必精神不定,恍惚懼人,顧左複右,觀上回下,即宜
清熱降痰、鎮養心神,不令至甚。如只反張、搐搦、上竄,若牙關不緊,喉無痰聲,口無涎沫,
非為驚風。蓋夾驚、夾食、傷寒、痘疹或三焦蘊熱,五臟不宣,流入經絡,熱在筋脈,亦作搐搦
,量輕重而利之。脈候浮數洪緊,虎
口紋青紫相半。治宜主方利驚丸、導赤散(方見火門)、安神丸。(與前方參用)。
\x主方\x (利驚丸) 龍膽草 青黛(畫家用者) 防風(各三錢) 鉤藤(二錢) 黃連(一
錢) 牛黃 麝香 冰片(各二分) 黛、牛、麝、冰,研細末。上為末,入四味勻,神曲糊丸
黍米大。每三十丸,金銀、薄荷煎湯送下。
\x安神丸\x 治小兒驚悸、渴悶,面紅頰赤,口燥脈實。
牙硝 山藥 麥門冬 茯神 甘草(各五分) 朱砂(水飛,一錢)
上為細末,蜜丸雞頭大,每服半丸,砂糖湯下。
\x鎮驚造命丹\x 治胎驚,急慢諸驚。癲癇不省人事,目直上視,驚風痰壅,睡中驚跳,夜臥不安,
啼哭不止,客忤、內 。凡一切驚疾,初生至長,及奇怪形狀不能辯名者,並大人因驚憂勞損,
臥不安寐,怔忡恍惚,恐怖顛狂,婦人產後不語,昏憒啼笑。(神藥。)
蛇含石(微火煨熱,炭火 紅,米醋淬;再 再淬七次,研細水飛,澄去水,晒燥,重研萬
下。四兩) 代赭石( 研,如前) 辰砂(水飛) 青礞石(硝, 金色,水飛,重研) 南
星(牛膽製過) 茯神(各五錢) 殭蠶(洗、炒) 蟬蛻(去土) 白附子 使君子 天麻(
各末,三錢) 牛黃(陝西,七分) 麝香(五分) 冰片(三分)
上研勻,煉蜜和丸,金箔為衣。大人二錢,小兒一錢,嬰兒三、五分,燈心,薄荷湯化服,
金銀煎湯尤好。
<篇名>初生十則
內容:拭口︰兒初生,莫待聲出,急以綿帛裹指蘸溫湯,展去舌上穢血。用手遲,啼一出,即入腹
中,斯
為患矣。兒口舌未堅,無伶俐婦人,恐傷兒,但以後法解之。用黃連、甘草各煎汁少許,滴口內
;朱砂(大塊鮮紅明亮如雲母者,水飛過,晒燥,重研萬下,)以二分蜜調,抹兒口中。以五、
七分蜜,丸赤豆大。每日甘草湯化服一丸,去穢毒,鎮心神。
回氣︰兒初生有不出聲者,急灌溫水少許,更以口頻進氣于兒口,自啼。有因難產受寒,兒
氣欲絕者,急烘綿絮,包裹懷中,以胎衣置火上燒燃;又以大紙捻清油點,燒于臍帶上下,使暖
氣入腹,須臾即回。
洗浴︰未可斷臍帶,(恐進濕氣,臍風,臍爛。)湯中切桃、李、梅、柳枝,去不祥;取豬膽周
身擦之,不生 瘡,(月內浴皆可用。)背勿受風,勿多浴,勿久浴,恐作風癇。浴罷,看口上 有
細白泡,名七星,銀簪挑破,京墨涂。有白膜,名鵝口,用軟絹裹指蘸湯絞去,涂京墨;舌下有
,亦絞去涂墨。無重舌等證。
著衣︰男用父女用母舊衣綿改之。切勿過濃,貴乎適中。(恐動火生瘡。痰熱發驚癇,皆由
此始)。周內造衣皆須故帛,用新綿令兒壯熱發驚。晒兒衣勿使過夜,露濕之毒,八邪之害,兒
黃瘦、腹痛、壯熱、夜啼、瘡疥。又夜染無辜鳥屎,令兒致病。
斷臍︰切忌用剪刀,致兒內 。切宜浴後,用紙作大捻如指,油點燒臍帶、留六寸。長則傷
肌,短則傷臟。(古用單衣隔咬,呵入暖氣,看臍帶中有蟲,急剔去,入腹內成疾。)裹臍古用白練
新綿,今以絹絲裹(帶上滲枯礬)合之,緩急得中,急則兒吐 。臍解,貼膏藥臍上。換衣俱宜
閉戶下脹,冬月宜火烘暖氣,勿令水濕、尿屎、風寒入臍。輕則腫爛,重則臍風、撮口、鎖肛諸患
。
服餌︰所落之臍帶,宜炭火 研,每重幾何,對稱朱砂和勻。濃煎甘草汁,陸續調與兒服,
解痘疹
胎毒,最效神方
透肛︰罕有兒初生無谷道,大便不能出者,旬日必不救。須速用細刀刺穿,要對孔親切開通
之,後用絹帛卷如小指,以香油浸透插入,使不再合,旁用生肌散敷之(方見腫毒)自愈。如有
孔不透者,以金玉肥光簪腳透之,銀簪腳亦可。
乳哺︰乳食以少為貴,(諺雲︰忍三分寒,吃七分飽。又雲︰小兒常病傷于飽)。多則傷脾
胃。(初則吐瀉,久成癖疾。)初生未有乳,豬乳代之,(可免驚癇、痘瘡,)月內常飲最佳。(取
法︰豬兒吮乳時,以鐘接定,便提豬兒後腳,口離乳。)
藏胞︰胎衣盛于新瓶內,以青布裹口,扎緊,用磚蓋好;三日後依月吉地,向陽高燥處,埋
入地三尺,築實,兒壽有志。
看囟(頭頂前動處是︰)︰顱囟者,精神之門戶也,開竅之 也。上下相貫,百會相通,
七竅應透,五臟所藉,泥丸之宮,魂魄之穴。氣實則闔,氣虛則開。良由長大,不可不合。醫家
看病,切宜察之。寬大者,受病深重;未合者,怕熱怯寒。成坑者滑泄;突起者風疾;久冷者吐
瀉;虛軟者癲癇;連額者易驚;動數者氣弱。兒之致疾,多由于此。喜暖忌寒,保固無病。(兒生
冬月,即做小帽如碗樣,時時戴之。)兒在月內未宜抱出與生人見,幼時勿令入廟登塚(恐中惡
氣)。夏月用色帛縫囊,盛去皮尖杏仁七個,與兒佩之,聞雷不驚(惺惺散方,卷末。)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變蒸
內容:初生小兒,陰陽變蒸于氣血,而使形體成就,由五臟之變蒸,而七情所以生也。變者,性情
變易也;蒸者,身體蒸熱也。兒當變蒸之候,身熱目倦,耳尻俱冷,上唇白泡如珠,微驚而不乳
哺。甚則躁渴、夜啼,傷寒相似,或自汗盜汗,先期發熱,七日自安,不必服藥,反致驚恐。但
宜避風寒,少乳食,謹慎調護。自初生三十二日為一變,首生腎經(天一生水);六十四日二變
兼蒸,生膀胱;九十六日三變,生心(地二生火);一百二十八日並蒸,生小腸。五生肝,六生
膽,七生肺,八生大腸,九生脾。三百二十日十變並蒸,生胃(未滿,此脾胃猶未成全,而與難化
之物食之,安有不致傷而成病者,譬如磨齒未鑿,可能磨物乎?)每生一臟,成一智慧。過期不
愈,抱龍丸、惺惺散治之(方見後條。) 如有雜證相仍,隨病調理。(兒壯氣實不熱者,名暗變)
。若與傷寒疑似,服後方或參蘇飲之類。
\x主方\x 紫蘇 羌活 防風 川芎 白芷 柴胡 黃芩 桔梗 陳皮(各五分) 甘草(二
分)薑、棗煎服。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熱
內容:胎熱者。小兒在胎,母食熱毒之物;或服熱藥。致兒生下,身熱面赤,眼合痰喘,大便秘,
小便赤。若不治,則鵝口、重舌、赤瘤、急驚等證生焉。治宜先用木通湯煎與母服,使通于乳,
令兒飲之。通心氣,解煩熱。母忌辛辣、酒面濃味。兒服甘豆湯及古方化毒丹。
\x主方\x (乳母與兒同服) 木通 扁豆(各一錢半) 赤茯苓 甘草(各一錢) 大黃(五分)
滑石(研) 梔子 車前子 黃芩 瞿麥(各八分) 燈心、薄荷水煎服。
\x甘豆湯\x 治胎熱。
黑豆(二錢) 甘草(一錢) 淡竹葉(十片) 燈心(七莖) 水煎。
\x化毒丹\x 治熱邪蘊積,口舌生瘡,遍身 賴,游風丹毒,瘡瘍疥癬,初生一切胎中熱毒致病,及
痘疹後余毒之患,悉治。
玄參 桔梗(各一兩) 茯苓(八錢) 青黛(畫家用者) 甘草(各三錢) 牙硝(二錢)
上為末,和黛、硝、蜜丸彈大,金銀箔為衣。每半丸,薄荷泡湯調化,抹兒口內上 ,湯送
下。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寒
內容:兒生百日內,覺口冷腹痛,身起寒粟,時發戰栗,曲足握拳,日夜啼哭。或口噤不開,昏睡
,乳,泄瀉。母受寒濕,過食生冷,或服涼藥。不治成慢驚,治宜當歸散。兒瀉,服參苓白朮
散(方見泄瀉。)
\x主方\x 肉桂 木香 香附 炮薑 川芎 當歸 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分,乳汁調,
抹兒口內,日二服。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肥
內容:兒生下,肌肉濃,遍身紅如血色。盈月後,肌肉漸瘦,目白睛紅筋,五心熱,大便難,時吐
涎沫,治宜浴體法。
\x浴方\x 天麻末(一錢) 全蠍(二個,研細) 白礬 蟬蛻(各三錢) 青黛(二錢) 麝香(
二分,同青黛研勻)
水三碗,桃枝一握。前藥一半煎十沸,調黛、麝浴,勿浴背。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怯
內容:兒生下,面無精光,肌肉薄弱,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無神彩,治宜前浴
法。泄瀉,服參苓白朮散(方見泄瀉。)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驚
內容:兒在胎,因母驚悸,有所觸撲受驚,子乘母氣,生後精神不爽,顏色虛白。初則溫溫有熱,
其後頰赤多驚,略動則恐,聲響則悸,印堂青色,睡中驚跳,手足抽掣,身僵目反,則成驚癇矣
。
\x主方\x 人參 南星 牛膽(製) 天麻 茯神 白附(炮。各一兩) 朱砂(水飛,二錢) 甘草(炙,
一錢半) 青黛(一錢) 麝香(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用鉤藤、皂莢子煎湯,
化服。
\x豬乳膏\x 治胎驚諸癇證。
全蠍(一個,焙,研) 琥珀(一分) 朱砂(二分)
上為極細末,每服二分,麥門冬泡湯調下,加豬乳妙。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胎黃
內容:兒在胎,受母熱毒,生下遍身,面目俱黃,大便閉,小便赤,多啼,不乳。
\x主方\x (母子同服) 生地黃 赤芍藥 天花粉 赤茯苓 川芎 當歸 豬苓 澤瀉 茵陳
甘草(等分) 水煎。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臍風
內容:多因斷臍帶後,風濕傷臍而成。風入臍者,令臍腫腹脹,口撮多啼,不能飲乳。若入經絡,
多變為癇。如臍邊青黑,撮口不開,為內搐。爪甲黑者死。如熱在胸臆,伸縮努氣,亦令臍腫。
治宜千金龍膽湯(方見撮口、)稀涎散吐痰(方見中風,)或降痰藥化服。
\x主方\x (治臍風) 羌活 防風 白芷 川芎 當歸 甘草(等分) 上為細末,每二分燈心
湯調。抹兒口內。
\x宣風散\x 治斷臍後,外傷風濕,唇青不乳,多喘,臍風撮口。
全蠍(二十一個。頭足全者,洗淨,無灰酒拌炒,研末) 麝香(二分。另研,和勻) 為末
每二分金銀煎湯,或麥門冬湯調服。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撮口
內容:兒在母胎,或于風熱,生後血氣未調,洗浴冒風而成。口吐白沫,四肢俱冷,必難救矣。此
證最急,雖有多種,皆由內結郁熱。乾于腸胃,閉悶不通,氣不得化,腹中滿脹,肚下青筋,撮
口不乳,證候甚急,若不速與氣通利下,無可救療,少緩即斃。
\x主方\x 殭蠶(直者,去綿,炒研。一錢) 蛇蛻(炒、研。一錢) 朱砂(水飛,五分) 麝
香(五厘)和勻,每二分蜜調服。
\x千金龍膽湯\x 臍風撮口(胎驚。)
大黃(濕紙包煨。一錢) 桔梗 柴胡 龍膽草 黃芩(炒) 赤芍藥 鉤藤 甘草(炙)
茯苓(各八分)
上為細末,每三分,黑棗煎湯;或防風麥門冬湯調服。
\x撮風散\x (治撮口) 蜈蚣(乾,赤足者半條,炙研。) 鉤藤(五分) 麝香(二分) 全
蠍梢(洗淨,炙、研) 朱砂(水飛,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分,竹瀝調下。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口噤
內容:兒在胎時,母食熱物,攻入臟腑,則生後熱毒結聚于口,舌上有形如粟,口不能開。但見不
能吮乳,啼聲漸小,口吐涎沫。須急看兒上胯,如有白點,先以指甲輕輕刮去,次用藥。初生臍
風、撮口、口噤
三證,惟貴預防則不患,若有患者,多難救治。
\x主方\x (治口噤不乳) 蟬蛻(二十枚,去嘴、足) 全蠍(七個,洗,炒) 輕粉(少許)
上為末,乳調服。
\x全蠍散\x 全蠍(二十個,洗、炒) 朱砂(水飛,五分) 硼砂 冰片 麝香(各二分半)
上為末,用乳母唾調,涂兒口唇內及牙上。或豬乳調,入口內。
又方 蜈蚣(藥店乾者,去足,炙焦為末,)入麝少許,豬乳調。或豬乳獨用,治兒口噤。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鎖肛
內容:由胎中受熱,熱毒壅盛,結于肛門而不通,無複滋潤,所以有此。急令婦人以溫水漱口,吸
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四、五次。仍以輕粉五分,蜜少許,溫水化開,時時些少
服之,以通為度。如不通,即是肛門內合,當以物透之,金簪為上(須肥大、光;)玉簪次之。
須插入二寸許,以蘇合丸為條,納入孔中,糞出為快。(肚脹不乳,至一七死。)或以豬膽導法
(見便秘,)蘇合丸(方見中寒。)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臍突
內容:初生兒有熱邪在胃及胸中,則頻頻伸引,呃呃作聲,努掙其氣,抑入臍腹之內,臍腫赤大。
由母受驚熱,勿外敷毒藥。
\x主方\x 梔子仁(炒) 白朮 白茯苓 豬苓 澤瀉(等分) 官桂(減半) 上為末,每服
三分,蜜湯或燈心湯調,日二服。
\x二豆散\x 赤小豆 淡豆豉 南星(製) 白蘞(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五分,以芭蕉自然汁調敷四圍,日一次。小便白即愈。
<目錄>卷之六\幼科總論
<篇名>眼閉
內容:初生眼閉不開者,由產母食熱毒之物,致成斯疾。宜用熊膽少許,以水一滴浸化,點入眼中
,一日七、八次。
\x主方\x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天粉 甘草(各一錢)上劑水煎服。或為細末,燈心湯
調,抹兒口中。宜多服。
\x釀乳方\x 澤瀉 茵陳(各三錢) 栝蔞根 豬苓 生地黃 甘草(各一錢)
上劑水煎,食後服。初用二服,且捏去宿乳。第三服兒吮。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論形色
內容:(附︰手指脈紋八段錦 手指訣)
額屬心,色紅,主火盛,風熱煩躁;青主驚。
左臉屬肝,色赤,主身熱拘急,肝風;青主驚;黑,腹痛。
右臉屬肺,色赤,主身熱,氣粗壅嗽;白主咳嗽痰氣;青,風入肺。
鼻屬脾,色紅,肺熱極、衄血,內燥孔乾,熱氣出;或濁涕痰嗽,內生風。白色清涕,外感
傷風,或泄瀉。
下頦屬腎,色赤,主膀胱熱,小便不利。
顴色赤,積熱痰盛,身熱。
頰色赤,內熱夜啼。
印堂青,主驚;紅,火盛;黑,客忤、邪祟。
山根紫,傷乳食;青,驚;黑,危。
準頭黃,吐瀉;赤,熱;青,驚;紅紫,痰氣;黑,危。
眉皺,痢疾;紅,夜啼、心煩躁熱。
眼黑睛黃,傷寒;白睛黃,濕積,赤,心熱;淡紅,心虛熱;青,肝熱。眼胞赤爛,脾臟濕
熱;白睛黑,死。
人中黑,腹痛蟲動;點點黑,吐利。
口唇紅,乾燥、脾熱;赤裂,脾熱極;紫,風寒;白,虛弱。
承漿黃,吐;青,驚。
面淡白;惡心不食;青白,吐瀉,欲發驚風。面青唇白,吐乳胃冷;青黑,吐沫;不吐者蟲
痛。黃,
食積;亦主驚或天 。面青身熱發躁,多變痢疾;面青有汗,口內氣熱,必發 痛。面黃盜汗,
面青有驚;青黑或時吐沫者,客忤、天 ,啼哭凶。面紅赤色,傷寒發熱,身躁不安,心煩。
頭面青筋,欲作驚搐,或吐,肚痛。頭面大小青筋如綠繩透起者,急治;不爾,發驚搐。
太陽紅,血淋;青,驚;赤,傷寒。
風池紅,熱,多啼;黃,吐逆。
《金匱》青筋,驚。
舌紅、乾,燥熱;白苔、黃苔熱甚;舌卷,驚;舌破裂有瘡,心火;赤腫,大便秘,小便不
通,或熱瀉;舌黑如芒刺,陽毒熱極;久瀉痢,舌黑及傷寒等證,舌黑而濕滑者死。
耳微黃,驚。耳葉乾燥,睡中切牙主疳、骨蒸熱。耳尖冷,耳後紅紋,麻痘;耳內膿、外有
瘡,腎經積熱。
<目錄>卷之六\論形色
<篇名>面部五臟色診圖
內容:\r面部五臟色診圖\ps46a4.bmp\r
\x面青屬肝,病驚風。\x
\x面赤屬心,病熱盛。\x
\x面黃屬脾,病疳積。\x
\x面白屬肺,病虛寒。\x
\x面黑屬腎,病惡候。\x
四時面色順逆︰春肝木青,夏心火赤,秋肺金白,冬腎水黑,各七十二日,四季月後各十
八日。脾土,黃色為順,春白、夏黑、秋赤、冬黃,四季月青色為逆。
總論主病︰赤,熱盛;面赤唇青,傷寒;青,驚風;白,吐瀉;黃,積、作瘧;黑,危候。
\r圖\ps46a5.bmp\r
\x初生至半歲,\x
\x虎口紋未成。\x
\x額上候寒熱,\x
\x兼面色察病。\x
嬰幼初生至半周,額聞眉際候因由,醫家三指橫排定,頭左須將右手求。若是傷寒三指熱,
食中熱嗽痰驚風,三指冷兮為吐瀉,中名熱積腹中躊。
\r圖\ps46a6.bmp\r
\x初,風關紋見易治;\x
\x中,氣關紋見病深;\x
\x末,命關紋見病危。\x
\x三關紋直透難救。\x
紅,傷寒;淺紅,內熱吐瀉,紫,風熱;青,驚;白,疳;黃,脾積;青紫相半,驚積、風
熱。青紫黑紋,亂者極重,純黑者不治。
<目錄>卷之六\論形色
<篇名>手指脈紋八段錦
內容:\r魚刺形圖\ps46a7.bmp\r
魚刺形,主驚風、痰熱。
\r懸針形圖\ps46a8.bmp\r
懸針形,主傷風、泄瀉、積熱。
\r水字形圖\ps46a9.bmp\r
水字形,主食積、咳嗽、驚疳。
\r乙字形圖\ps46a10.bmp\r
乙字形,主疳病、驚風。
\r環形圖\ps46a11.bmp\r
環形,主疳積、吐逆。
\r亂紋形圖\ps46a12.bmp\r
亂紋形,主蟲。
\r蟲形圖\ps46a13.bmp\r
蟲形,主疳蟲、大腸穢積。
\r珠形圖\ps46a14.bmp\r
珠形,主死。
<目錄>卷之六\論形色
<篇名>手指訣
內容:五指稍頭冷,驚來不可當。
若逢中指熱,必定是傷寒。
中指獨自冷,麻痘證相參。
男左女右手,分明仔細看。
<目錄>卷之六
<篇名>脈法
內容:小兒三歲以上,醫用中指滾轉,按寸、關、尺三部,六、七至為常脈。增則為熱,減則為寒
。浮,風邪;洪,熱盛;數,多驚;遲,為虛;浮洪為風熱;沉實為食積。浮緊無汗為傷寒;浮
緩有汗為傷風。沉緊,腹痛;弦緊,氣急;緊促,痘疹;堅實,風癇;虛軟;慢驚;軟細,疳蟲
;牢實,便秘;大芤,便血;大小不勻,惡候。二、三至為脫絕,十余至為死脈。
<目錄>卷之六
<篇名>養子十法
內容:背暖︰經曰︰背脊三椎下節之兩傍,是肺之俞也。若風寒傷之,致發熱咳嗽,痰喘、嘔等證。
肚暖︰肚者,胃也。若冷則不能腐化谷食,致腸鳴、腹痛、泄瀉等證。
足暖︰經曰︰足為陽明胃經所司,況寒從地起。致傷寒發熱、冷積等證。
頭涼︰經曰︰頭者,六陽之會;首面者,五臟之精華。頭為髓之海,太熱則髓溢汗泄,致顱囟
腫起,頭瘡眼疾。
心胸涼︰心屬丙火,若外受客熱,內外俱熱。輕則口乾面紅;重則夜啼、驚跳。
精神未全︰忽見非常之物、未識之人、雞犬牛馬等畜,及嬉戲叫喊,皆易成驚疾。宜服鎮心
安神、補養之藥,病愈藥止。其牛黃、朱砂、金銀、冰、麝,毋得過用,致成冷疾。
吐瀉慢驚;脾胃全固,氣血流暢,一身康健。小兒變蒸,誤作外邪,服發汗藥;或因食積,
過用通泄;或冷熱不調,致傷脾胃,吐瀉淹延。脾土既虛,肝木乘之,故筋攣作搐。
嘔乳糞清︰兒在胎時,母過取涼,冷氣入于胞胎。後因悲啼未定,便與乳食,使氣與食結,
久而不散,致傷脾胃。輕則嘔泄,重則腹鳴氣逆,涎潮流溢,以致難治。
勿輕服鎮墜諸藥︰水銀、輕粉、朱砂、珠珀,雖雲下痰鎮心,毋得泛常輕用。凡小兒皆畏服
藥。倘病源究未真確,藥不切中,勿服。
因浴致生丹毒︰一周之內,肌膚脆嫩,腠理不密,洗之恐濕熱郁蒸,變生赤游丹毒。身發壯
熱,毒入腹者死。有因浴,傷風咳嗽上氣,漸成篤疾,由此而始焉。
<目錄>卷之六
<篇名>五臟虛實
內容:心主驚,實則叫哭發熱,飲水而搐;虛則悸動不安。心熱,喜涼處臥,睡中口氣溫,目上竄,
搖頭切牙,皆心熱,導赤散主之。喜仰臥,瀉心湯主之。
肝主風,實則目直、大叫、呵欠、項急、頓悶;虛則切牙多欠。肝熱,手尋衣領及亂捻物。
肝有風,目連札不搐,瀉青丸治之。熱甚,身反張,目直視,風火相搏,導赤散兼之。
脾主困,病則困睡,泄瀉,不思乳食。實則多睡,身熱飲水,虛則吐瀉,益黃散主之。
肺主喘,實則悶亂喘促;虛則哽氣長出。肺熱,手掐眉目、鼻面。肺盛複有風冷,胸滿短氣
嗽痰。當先散肺熱,後散風冷。肺實熱,瀉白散主之。
腎主虛,無實也。虛者,由胎氣不成,則神不足。目多白睛,顱囟開解,面色皎白,下竄畏
明,兩足熱,不喜衣覆。此腎水虛,而心火乘之,宜地黃丸主之。
<目錄>卷之六
<篇名>雜病歌
內容:小兒雜病切須知,不問男兒與女兒。多睡只因肝是本,心中積熱夜驚啼。叫呼冷汗因蟲痛,
寒熱其中積在脾。面赤口瘡心肺熱,虛風搐搦四肢垂。冷滑傷脾多瀉痢,如膿如血下無時。積多
肚大多掀水,氣喘腮黃不問醫。眼重吐涎頭擺急,莫教脈息慢微微。堪笑愚人偏問鬼,不求良藥
苦求師。
<目錄>卷之六
<篇名>調護歌
內容:養子須調護,看承莫縱馳,乳多終損胃,食擁則傷脾。衾濃非為益,衣單正所宜,無風頻見
日,寒暑順天時。
<目錄>卷之六
<篇名>寒熱藥忌
內容:\x小兒不宜服涼藥\x 足脛冷,腹虛脹,糞色青,吐乳食,眼珠青,面青白,脈沉微。此皆寒
證,故不宜涼藥。
\x小兒不宜服熱藥\x 足脛熱,兩臉紅,大便秘,小便赤,上氣急,脈緊數,渴不止。此皆熱
候,故不宜熱藥。
<目錄>卷之六
<篇名>驚風總論
內容:小兒急、慢驚風,古謂之陰陽癇。急慢者,後世名之也。急屬陽盛而陰虛;慢屬陰盛而陽虛
。皆臟腑邪熱,銷克肺經而成痰。痰複生熱,熱生風,風生驚。必因驚、風、痰、熱,四證合作
而為搐(兩手伸縮、)搦(十指開合、)掣(勢如相撲、)顫(頭偏不止、)反(身仰向後)、
引(臂若開弓、)竄(目直似怒、)視(露睛不活)八候生焉。及搭眼搖頭、
張口出舌、唇青臉赤、面青睛青,太陽發際、印堂皆青,三關、虎口紅紫及青,皆驚風之候也。
男搐左視左;女搐右視右。男眼上竄;女眼下竄。男握母指出外;女握母指入內。男引手挽,左
直右曲;女引手挽,右直左曲,皆為之順。反此為逆。治風先利驚,治驚先豁痰,治痰先解熱。
若驚風由痰熱而生,必退熱化痰,而驚自止。若四證俱有,治必兼施,先後綱領如此。析而言之
,暴烈為急;沉重為慢。急則勢雖甚,而屬有餘,其愈易;慢則候雖緩,而屬不足,其愈難。有
初為壯熱發搐之急驚,因吐下太過,涼藥用多,脾胃虧損,肢冷昏憒,而變慢驚者。有先為吐瀉
、脾虛之慢驚,因溫補太過,熱藥用多,體熱涎壅,面紅目赤,而變急驚者。醫家用藥,可不慎
歟﹗大抵嬰兒之疾,貴乎早治。才覺受驚,傷風發熱,便與疏解,何慮之有哉?治宜先用搐鼻法
,以豬牙皂角末,或半夏末(或二物並,)以紙捻蘸捻鼻孔,或蘆管吹入。(得嚏可治,無嚏難
治。)次吐痰,瓜蒂散(五分調服;)或稀涎散(五分白湯調服),吐痰為妙。或通關散,或以神佑
丸(二分,白湯化下;)或青州白丸子,或滾痰丸(同抱龍丸、豁痰丸)化痰。或以造命丹治驚
。如驚風已退,定志丸調之。
<目錄>卷之六
<篇名>急驚
內容:急驚之證,因熱所生。熱客于心,痰壅于肺,熱極生風,風生驚,劇則搐搦、僵(仰陽)仆(覆
陰、)反目、八候漸見矣。凡兒欲發驚風,必精神不定,恍惚懼人,顧左複右,觀上回下,即宜
清熱降痰、鎮養心神,不令至甚。如只反張、搐搦、上竄,若牙關不緊,喉無痰聲,口無涎沫,
非為驚風。蓋夾驚、夾食、傷寒、痘疹或三焦蘊熱,五臟不宣,流入經絡,熱在筋脈,亦作搐搦
,量輕重而利之。脈候浮數洪緊,虎
口紋青紫相半。治宜主方利驚丸、導赤散(方見火門)、安神丸。(與前方參用)。
\x主方\x (利驚丸) 龍膽草 青黛(畫家用者) 防風(各三錢) 鉤藤(二錢) 黃連(一
錢) 牛黃 麝香 冰片(各二分) 黛、牛、麝、冰,研細末。上為末,入四味勻,神曲糊丸
黍米大。每三十丸,金銀、薄荷煎湯送下。
\x安神丸\x 治小兒驚悸、渴悶,面紅頰赤,口燥脈實。
牙硝 山藥 麥門冬 茯神 甘草(各五分) 朱砂(水飛,一錢)
上為細末,蜜丸雞頭大,每服半丸,砂糖湯下。
\x鎮驚造命丹\x 治胎驚,急慢諸驚。癲癇不省人事,目直上視,驚風痰壅,睡中驚跳,夜臥不安,
啼哭不止,客忤、內 。凡一切驚疾,初生至長,及奇怪形狀不能辯名者,並大人因驚憂勞損,
臥不安寐,怔忡恍惚,恐怖顛狂,婦人產後不語,昏憒啼笑。(神藥。)
蛇含石(微火煨熱,炭火 紅,米醋淬;再 再淬七次,研細水飛,澄去水,晒燥,重研萬
下。四兩) 代赭石( 研,如前) 辰砂(水飛) 青礞石(硝, 金色,水飛,重研) 南
星(牛膽製過) 茯神(各五錢) 殭蠶(洗、炒) 蟬蛻(去土) 白附子 使君子 天麻(
各末,三錢) 牛黃(陝西,七分) 麝香(五分) 冰片(三分)
上研勻,煉蜜和丸,金箔為衣。大人二錢,小兒一錢,嬰兒三、五分,燈心,薄荷湯化服,
金銀煎湯尤好。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x抱龍丸\x 治傷風、寒、暑,發熱、變蒸,驚風痰壅、喘急咳嗽等證。驚後調理,初生至長,微
有不快,即宜服。及大人風痰等證悉效。
南星(臘月牛膽,製多次佳。四兩) 天竺黃(另研,一兩) 朱砂(水飛) 雄黃(飛。
各五錢) 甘草(七錢) 麝香(五分,未出痘不必加) 加牛黃(陝西,千層) 琥珀(真者。
各五分,尤效。)
上和勻,取臘雪水或早首汲井水,另煎甘草汁,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臨睡薄荷湯化下
,病急多服。傷風感寒,薑、蔥、紫蘇湯下,取汗。大人每服三、五丸。如風痰,用竹瀝入薑汁
數匙化服。薑湯亦可。
<目錄>卷之六
<篇名>慢驚
內容:是證非因急驚變成,必因大病之後,吐瀉之余。或久痢滑脫;或氣虛暴吐;或久嗽成癇;或
峻攻癖積。感受之由不同,無出脾胃虛損,風邪相乘。肺為脾子,子母皆虛,津液不運,變為痰
涎,喉如鋸聲,昏睡盜汗,睛露唇掀,煩躁引飲,四肢浮腫,大小便秘,口鼻氣冷,時複螈 (
似搐搦而不甚) 胃痛啼叫,哭如鴉聲。若發直睛定,便溺自遺,形骸似癱者,並皆不治。治宜
回陽補氣,理脾調中。有驚,造命丹;有寒,蘇合丸。
\x主方\x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天麻 殭蠶 白附子 木香(另磨)
寒加乾薑,甚加附子。寒嘔加丁香、藿香;痰嘔加陳皮、半夏;久瀉加肉果,訶子;痰多加膽星。
上加薑、棗,水煎服;或加全蠍(洗,焙)共為細末,調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夜啼
內容:有陰陽二證。陰者,臟冷也,夜則陰盛,與冷相搏;陽者,臟熱也,夜則陽衰,皆致腹病而啼
。先宜母吮咂眉心,次服主方。
\x主方\x 當歸 赤芍 五味子 白朮(各五分) 茯神 陳皮 官桂 甘草(各二分) 水煎服。
治一百二十日內啼︰蟬蛻(四十九個。只用下半截,)為細末,鉤藤煎湯下。
又 燈花(七個) 朱砂(二分) 為末,蜜調,兒睡抹唇內或乳頭上。
<目錄>卷之六
<篇名>客忤
內容:小兒心虛神弱,生人卒至,或父母家人遠來,未宜兒見。恐經履神廟、喪門、墳塚、病家,
有帶來穢惡之氣,或飲酒騎馬汗氣,觸犯于兒,面變五色,口吐涎沫,喘急腹痛,倒仆不省,狀
若驚癇,脈來急數。口中有懸壅,左右有小泡,即以竹刺潰之,或銀簪刺,或指甲摘破。治宜辟
邪氣、扶正氣、鎮心安神之藥。如造命丹、蘇合丸、玉樞丹(可服可燒。) 或燒沉、檀、速降
諸香。或艾灸百會、印堂二穴。有因小兒心愛之物,大人強取之,則神逐物遷,昏憒口噤,宜先
與其物,次服安神鎮心之藥。如無前項藥,只用煎方。(百會穴,頭頂心;印堂穴,眉中心。)
\x主方\x 人參 茯神 麥門冬 天麻 鉤藤 藿香 紫蘇 遠志(甘草煮、剝) 甘草(等
分) 水煎成,調朱砂
又方 灶心土(二兩,研) 雞子(一枚) 和水少許,調勻,涂胸、手足心、頂門。
<目錄>卷之六
<篇名>天
內容:由乳母飲酒食肉,房勞熱毒之氣,流入乳中,兒飲之,傳其熱毒,津液成痰,蘊積于內,外
加風寒。致壯熱驚悸,眼白翻騰,手足抽掣,或啼或笑,甚則爪甲皆青,如祟之狀,脈大而實,
宜解利風熱。
\x主方\x 鉤藤 人參(各五分) 犀角(三分,另磨) 天麻 全蠍(洗、焙) 甘草(炙。
各二分) 加研細綠豆十四粒,細茶(三分),水煎服。
風加荊芥。有痰神昏,天竺黃、辰砂、雄黃(各一分),枯礬(半分),研細調入,煎藥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內
內容:腹痛多啼,汗出糞清,咬乳,睛慢、流涎,或唇焦黑,囊腫傴僂,眼內紅筋,虎口脈紋侵入
掌中,治宜造命丹,或利驚丸。(二方並見急驚。)
\x主方\x 桃符丸 乳香(研末,一錢) 銀朱(五分) 蒜(一個,煨熟去皮) 搗丸黍米大
,每服五丸,薄荷湯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癇證
內容:經曰︰癇為神不守舍,謂神亂也。皆由驚動,臟氣不平,郁而生涎,閉塞諸經,厥而乃成
。或母胎中受驚,或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逆于臟氣而成者有矣。其癇有三︰曰驚、曰風、
曰食。驚癇起于驚駭;風癇起于衣服過暖,熱極生風(初時曲指,如數物而作)食癇由于乳食太
過,吐而發熱。其候瞪眼直視,面目牽引,口噤涎流,肚腹作脹,手足抽掣,項背反張,時作時
止。治宜順氣豁痰及平和氣血之藥,調下蘇合丸或預服五癇丸。以造命丹為主。
\x主方\x 人參 石菖蒲 白蘚皮 茯神(各五分) 遠志肉(五分) 麥冬(五分) 犀角
(另研) 石膏(研,各三分) 甘草(一分)水煎服。
\x五癇丸\x 治小兒諸癇,及大人顛狂等證。
鉛(一兩。銅杓烊化) 水銀(五錢,和勻鉛內,待冷同研極細) 珍珠(水飛,重研一兩
)雄黃(一兩) 朱砂(五錢)
俱水飛研萬下,和前再研,蜜丸麻子大,每服一丸,金與銀煎湯送下。
\x牛黃膏\x 治風癇。抽搐、潮熱。
膽南星 全蠍(洗、炒) 蟬蛻(去足。各二錢) 殭蠶(去嘴,炒,二錢) 白附 防風
天麻(煨。各一錢) 牛黃(二分)
上為細末,棗肉丸,如小豆大,用荊芥、薑泡湯調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傷寒
內容:小兒與大人無異,初感畏寒,宜散邪消化乳食。如熱邪傳裡,嬰兒亦舌上白苔,揚手擲足,
怕熱不惡寒,可與白虎湯。大便閉結,小便短赤,承氣湯下之。若手足涼,口氣冷,頭額冷汗,
面色黑暗,大便瀉青,此為陰證。須用溫裡之藥,治方與大人相同,但藥劑之分兩輕少耳。凡天
行痘疹時,從痘疹門用藥,微感風寒,宜抱龍丸、惺惺散治之。如遇變蒸之期,但宜調護,不藥
可也。
<目錄>卷之六
<篇名>中暑
內容:小兒身熱汗出,口渴吐瀉,霍亂等證,治宜辰砂五苓散(五苓散加辰砂。)治伏暑吐瀉、渴
煩,六和半夏湯。霍亂痰嗽,六一散加辰砂。一切暑熱證(三方見大人門)。
<目錄>卷之六
<篇名>濕證
內容:陰雨地濕,坐臥感受,或溺污衣被,皆能致之。脈見沉緩,身體煩痛,發熱惡風而多汗,小
便不利,大便溏泄,日久則手垂足腫,入臟則喑啞不言。治宜疏利小便,其濕自除,兼健脾土。
不宜發汗及峻攻之。
\x主方\x 白朮(五分) 蒼朮(五分) 豬苓(五分) 澤瀉(五分) 乾薑(炮,五分)
車前(五分) 赤茯苓 木通(各一錢) 上加燈心十莖,水煎服。
寒濕去木通,加厚朴、甘草。嘔加陳皮、半夏、藿香。腫脹加大腹皮。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諸熱
內容:小兒純陽,臟腑易熱。陰陽氣遷,熏蒸于外,致身熱也。肝熱則眼腫、翳瘴;心熱則舌瘡、
溺赤;肺熱則鼻衄、便秘 脾熱則唇燥流涎;胃熱則口臭作渴;腎熱則耳瘡膿出。若夫五臟蘊熱
,面赤煩躁,痰涎壅盛。大抵小兒為病,多因熱極生風,風生驚,故有熱即當清之,此拔本塞源者
也。然小兒發熱,更有多種。患潮熱者,發歇有時;驚熱者,顛叫恍惚;夜熱者,夕發旦止;邪
熱者,晝夜熱盛;實熱者,壯盛壅滯;虛熱者,氣血俱虛;食熱者,乳食致傷;疳熱者,肚大形
瘦;煩熱者,身躁心煩,積熱者,頰赤口瘡;風熱者,汗出惡風;客熱者,去來不定,癖熱者,
腹中有塊;痰熱者,涎嗽喘急,脈浮沉皆數,治宜隨證用方。幼科雖另門類,方藥亦可與大方參
用。
\x主方\x (瀉肝火,治目赤。)
防風 當歸 川芎 羌活 薄荷 大黃(酒煮) 龍膽草 梔子 甘草(等分) 水煎或為
末,茶調下。
心熱,導赤散;脾熱,瀉黃散。胃火加石膏;肺熱,瀉白散加芩、天粉、防風、茯苓;腎熱
耳膿,通聖散(四方並見火門。)潮熱、壯熱、夜熱,宜後方。
又方(治三種熱) 柴胡 骨皮 知母 麥門冬 半夏 赤茯苓 黃芩 甘草(等分)
加薑、棗,水煎服。燈心可加。
驚熱,從驚風治;邪熱,從傷寒治。實熱,涼膈散(方見火門),虛熱,四物東加黃芩、黃連、
人參、黃 、甘草水煎。食熱,從傷食治;疳熱,從疳證治;風熱,從傷風治。客熱,甘露飲子
(方見火門),煩熱,生地、木通、當歸、梔子、黃芩、甘草,水煎。積熱,保和丸(方見脾胃;
)痰熱,抱龍丸(方見驚風。)小柴胡湯(往來寒熱) 白虎湯(治發熱渴) 參蘇飲(方見
傷風寒門)
<目錄>卷之六
<篇名>牙疳
內容:走馬牙疳者,多因氣虛受邪,及有宿滯不去,積濕成熱,氣蒸斷齒。或食甜、酸、咸、膩;
或瘡疹余毒不散,致牙焦黑爛。有潰穿腮頰傷人者,治宜內服主方蘆薈丸,外以敷藥細末,淡鹽
湯絞口淨,敷。
\x主方\x (蘆薈丸) 蘆薈 龍膽草 使君子(去殼) 麥芽(炒) 檳榔 黃連(酒炒)
蕪荑(炒取仁) 人參 木香(各二錢) 胡黃連(五錢) 上為末,豬膽汁調糊丸如黍米大,
每服六十丸,空心米湯下。
\x敷方\x 雞肫內黃皮(陰乾為末,二錢) 白芷末(一錢) 銅青(二分) 麝香(四厘)
敷患處。
又方 雞肫皮(燈上燒存性,研細) 入黃柏末、枯礬、麝香少許,和勻,米泔攪,淨口敷
之。
又 青黛 黃柏 五倍 枯礬(等分) 上為末,米泔攪口,淨敷。
又 橡斗殼二個,盛鹽對合,炭火 透,放地上冷,研細,入麝少許,米泔攪,淨敷。
<目錄>卷之六
<篇名>脾胃
內容:小兒臟腑怯弱,乳食過度,則脾胃受傷,疾病生焉。面黃肌瘦,肚大青筋,嘔吐瀉泄,腹痛
積滯,皆所不免也。其脈關部弦數,治宜補脾益胃,消食化積。脾胃以消為補,在小兒尤宜用之
,以助消導之力。
\x主方\x 白朮(一錢) 茯苓(七分) 陳皮(六分) 山楂(一錢) 神曲(五分) 麥芽
(炒,研,六分) 上水煎服。或為末,蜜丸彈大,每服一丸,米湯化下。
腹痛加木香、砂仁、厚朴。虛加人參、黃 、甘草,去楂、曲、芽,少加陳皮。虛冷加乾薑
(炮)瀉加豬苓、澤瀉,甚加肉果(面煨)嘔加半夏、藿香。脹加香附、腹皮。積塊加三棱、蓬
術、檳榔。熱加黃連。濕加蒼朮。
<目錄>卷之六
<篇名>疳疾
內容:小兒油膩生冷,乳食太過,則脾胃不能營運,疳疾之證成矣。或因缺乳,飲食太早而成。則
腹大青筋,大便溏泄,小便白色,上熱口臭,發豎毛焦,四肢瘦怯。甚而項小腳弱,目澀白膜,
耳鼻生瘡,尤有丁奚、哺露、無辜等疳,皆由微漸而起。治宜消積、除熱、理脾。
\x主方\x 胡黃連 川黃連 山楂 麥芽 神曲 三棱 蓬術 青皮 陳皮 檳榔(各五錢)
木香 蘆薈(二錢) 使君子(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大。每服一丸,空心米湯化下。
熱退去胡連,瀉加肉果。服至病去七分即止,另以後方服。
白朮(二兩) 白茯苓 懷山藥 山楂 神曲 麥芽(各一兩) 黃連(五錢) 龍膽草(
五錢)
虛加人參(五錢)製服法同。
<目錄>卷之六
<篇名>嘔吐
內容:嘔者有聲,吐者有物。凡乳食不宜過飽,飽則傷胃。有感外邪而成者,熱吐則頭額溫,嘔黃
涎,唇乾口渴,五心煩熱,小便赤色,多是得于暑月,其脈洪數。冷吐則清涎夾乳,小便清長,
面色 白,得于冒寒;或乳母當風乳兒,飲之則冷氣入胃而作,其脈沉遲。有因痰吐,必夾痰涎
;因食吐,必夾食。治宜隨證用藥。
\x主方\x 半夏 陳皮 茯苓 厚朴 藿香 蒼朮 山楂 麥芽 神曲 加生薑煎,入薑汁
服。
寒吐,木香、砂仁,甚加丁香、白蔻。熱吐,黃連(薑炒) 乾葛、竹茹、枇杷葉。痰加南
星、枳實。虛加人參、白朮。夏月,香薷、扁豆。
<目錄>卷之六
<篇名>泄瀉
內容:此證有寒、熱、食、驚、風、暑、濕等多種。冷瀉則肚痛,谷完不化,名飧泄。(熱瀉亦有
不化者,為邪熱不殺谷。)小便清長,大便黃白,手足厥冷,與溫米湯、薄粥,全可方與乳。熱
瀉,大便黃赤,小便短澀
或無) 口渴(甚有舌苔) 頻與冷米湯飲。傷食瀉,腹脹噯噦,不食,先須消導去積,次補脾
胃。驚瀉,則大便菜色,睡中驚跳,當止瀉,兼鎮驚之藥。風瀉,春月多兼傷風咳嗽。暑瀉,夏
月口渴欲水,小便澀少,面垢煩躁。濕瀉,著冷腸鳴 ,腹痛肢寒。脈微緩順,洪大逆。治宜隨證
加減。脾虛,參苓白朮散(方見大人瀉。)
\x主方\x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厚朴 陳皮 甘草 上加薑一、棗一,水煎服。
寒加木香、砂仁、乾薑、藿香。熱加車前、黃連、黃芩、木通。夏月口渴,小便短赤加香薷,
煎成,調六一散。食積加山楂、神曲、麥芽。久瀉加人參、訶子、粟殼、肉果、升麻、蓮肉。
\x香橘餅\x 治小兒泄瀉、傷食、冷積、腹痛及痢疾。
厚朴(薑炒) 神曲 麥芽(炒。各一兩) 木香 陳皮 青皮(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大。每服一丸,空心,薑米湯。痢,白湯服。
夏月水瀉︰滑石(一錢) 香薷(七分) 豬苓(五分) 澤瀉(五分) 車前(五分)
益智(六分) 白朮(一錢) 茯苓(七分) 升麻(一分) 甘草(二分) 水煎服。
熱瀉︰舌苔口渴,小便全無。
茯苓(一錢五分) 黃連(七分) 肉果(面煨,七分) 白朮(一錢) 人參(五分)
香附(三分) 麥冬(八分) 甘草(三分) 加燈心煎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霍亂
內容:脾居中州,乳食入胃,脾主運化,分其清濁。乳食不節,致傷脾胃,不能營運,則清濁相乾
,或兼外邪,吐瀉作矣。先瀉後吐,乃脾胃虛寒,必先白水,吐亦不多,氣緩神倦,額汗腹痛,
六脈沉濡。先吐後瀉,乃脾胃有熱,氣促唇紅,面赤脈洪,渴飲水漿與冷米湯。或兼吐痰。有傷
風吐瀉兼咳嗽者;有暑月傷暑煩渴者 有伏暑厥冷者。大抵夏至後熱多,大暑後相半,立秋後寒
漸多矣。
\x主方\x 蒼朮(製) 厚朴 陳皮 甘草(熱生、冷炙) 半夏 藿香 茯苓
熱加白朮、豬苓、澤瀉,去蒼朮。虛寒厥冷加乾薑、白朮、桂、去蒼。虛加人參。暑加香薷、
扁豆、滑石。風寒加紫蘇、白芷。食加神曲、麥芽。加薑、棗,水煎。(乾霍亂與淡鹽湯,得
吐瀉痛止。)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痢疾
內容:多因夏月食生冷、油膩難化之物,或乳母縱食以敷之。必先服通導之劑,次及調理。方與大
人同,但劑分輕重耳。若謂小兒不敢用大黃等藥,且以止澀之藥塞之,誤兒性命矣﹗但宜大人
方減半量與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腹痛
內容:周內無故啼哭不止者,腹痛也。面慘唇青,瀉利清白屬寒。烘熱綿裹腹,乳母多飲薑湯。如
面赤唇
紅,大便不通,得暖啼甚者,屬熱,勿強就暖。周外多因食積所致。脈細小順,實大逆。
\x主方\x 蒼朮 厚朴 陳皮 茯苓 藿香 半夏 甘草 薑、棗煎服。
寒加乾薑(炮) 肉桂。熱加白芍、黃芩,去藿香。大便不通少加大黃。食積加山楂、麥芽。
<目錄>卷之六
<篇名>腫脹
內容:脾虛則土不能製水,反得浸漬于土、滲于皮膚,注于肌肉,而為腫脹也。其狀目胞上下微起,
肢體重著,小便澀黃,大便溏泄,皮薄而光,手按成凹。脈浮大者順,沉細者逆。
\x主方\x 赤茯苓 白朮 陳皮 大腹皮 澤瀉 豬苓 木通
小便少加滑石、車前子。氣喘加麻子、桑皮、蘿蔔子、枳殼,甚加葶藶。痰加半夏。腹脹加
厚朴、草果、木香。氣滯加香附、三棱、蓬術。加生薑皮,燈心,水煎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蛔蟲
內容:臟腑虛弱,或食肥甘,因寒因熱,皆能作痛。高聲啼叫,貫傷心者,死。只看人中、鼻額、
唇口一時皆黑,脈大者是。
\x主方\x 烏梅 乾薑(炮) 黃連 川椒 細辛 檳榔 苦楝根皮
腹痛加芍藥,甚者加使君子。水煎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咳嗽
內容:小兒之嗽,多因感冒風邪,傷于肺經;或因衣衾太濃,肺家壅熱;或因過食咸酸而致。受病
不外此三種,最宜慎之。蓋兒臟腑脆,難于速效,遷延日久,變為頓嗽。發則捏拳頓足,面赤淚
流,飲食吐出,甚至有血,遂成頑疾。或變肺風痰喘,有至危殆者,皆由微漸成。外感宜參蘇飲
,壅熱宜芩連二陳湯之類。
\x主方\x (嗽久者) 貝母 天門冬 麥門冬 款冬花 紫菀 百部 百合 五味(七粒,
打細) 栝蔞仁 蘿蔔子(炒,研)水煎服。
氣喘加桑皮、蘇子(炒、研)、枳殼。痰多,天粉、半夏、南星、海石。潤肺加杏仁。肺火,黃芩
、枇杷葉(刷去毛,蜜炙、煎)、竹瀝。利肺,桔梗、赤苓。
止小兒嗽︰雪梨,去皮心,入蜜蒸食。白蘿蔔、白果水煮,化入飴糖同食。
<目錄>卷之六
<篇名>瘧疾
內容:小兒瘧疾,緣乳母解脫冒風,或感暑濕,尤多因于傷食,用藥必兼消導,與大人同治法。初
患者(俗名胎瘧,)始以散邪發表,次清解表裡,分利陰陽。如下午、夜間陰分發者,加養陰藥
,提轉陽分,令其漸輕自止,尤無後患。若驟截之,即臍腹脹大而變諸患,不可測度。如微見腹
脹,仍服散邪之藥,服神佑
丸(方見痰門)二、三分,微利。
\x主方\x (初起) 柴胡 羌活 蒼朮 川芎 白芷 半夏 陳皮 防風 紫蘇(各六分)
細辛 甘草(各三分)
上加生薑三片,蔥頭二個,水煎熱服,取微汗至足。有食加山楂、麥芽。
汗後熱多,清脾飲加豬苓、澤瀉。寒多,養胃湯(方見大人瘧門)。
<目錄>卷之六
<篇名>黃膽
內容:凡皮膚、面目俱黃者,黃病也。一身面目指甲皆黃,大小便澀,溺如屋塵色,著物皆如染黃
者,黃膽也。百日、半歲身微黃者,胃熱也,脈多沉。
\x主方\x 山茵陳 梔子仁 川大黃(等分) 日進三服。小便如皂莢汁,赤色而安。
又(服前方病減半後,宜服此方) 澤瀉 豬苓 白朮 茯苓 茵陳 黃連 黃芩 梔子(等
分) 水煎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陰腫、疝氣
內容:多因居處近于濕地,或坐于土石上,致感風寒濕氣,或內有濕熱。常坐冷處,寒濕凝結,內
熱為外寒所束,濕熱相搏,為腫為痛。或啼叫怒氣,閉擊抑遏不散,聚于脬囊,加以水竇不行,
即成是證。
\x主方\x 澤瀉 豬苓 白朮 茯苓 牡丹皮 防風(等分) 官桂(少許) 加生薑,水煎服。
又 防風、丹皮為末,調服。
又方 牡蠣研極細末,津唾調,或雞子清調,敷腫處。
<目錄>卷之六
<篇名>盤腸氣
內容:小兒腹痛,腰曲乾啼,額上有汗,口閉腳冷,上唇乾燥,是其候也。
\x主方\x 烏藥 當歸 芍藥 吳茱萸 陳皮 香附 茴香(等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
痛加玄胡索、乳香、木香(二末調服;)或用乳香、沒藥、木香為末,調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諸汗
內容:兒氣血嫩弱,膚腠未密,衣衾太濃,臟腑生熱,心為熱邪所勝,津液不能內藏,蒸出肌體而
為汗也。或傷冷熱,陰陽不和,津液外泄,或諸病後虛汗,宜養心氣、實腠理。如上至頭,下至
項,謂六陽虛汗,不須治。
\x主方\x 黃 生地黃 當歸 酸棗仁(炒) 牡蠣 茯神 甘草(炙) 上加燈心,水
煎;調水飛朱砂,臨睡服。
又方(治虛汗) 人參、當歸、黃 ,水煎服。
又方(夜遍身汗) 龍膽草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七丸,米湯化下。
又方(虛汗) 黃連、牡蠣、貝母(各一兩,末,)米粉半升,和勻絹囊盛,撲遍身汗出處。
又 蒲扇燒灰,撲。
又 浮麥煎,或黑豆煎飲。
<目錄>卷之六
<篇名>遺尿
內容:由膀胱冷,不能約于水故也。尿床者,膀胱與腎俱冷。夜屬陰,故自出也。
\x主方\x 雞肫皮(炙) 牡蠣 茯苓 肉桂 桑螵蛸 龍骨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薑
、棗湯調下。
又方 破故紙(炒香,)研為末,每服一錢,熱湯調下。
又方 益智仁、白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湯調下。
又方 五倍子半生、半炒熟為末,米糊丸,每服一錢,白湯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脫肛痔證
內容:皆因久患瀉痢得之,大腸頭自糞門出。亦有因大腸熱而出者,宜用蔥湯蒸洗,令軟送上。或
五倍子煎湯,入明礬熏洗而上。
\x主方\x 龍骨 訶子肉 赤石脂 粟殼(水潤去筋,醋炒。各二錢) 沒石子(二個) 上
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湯調下。熱加芩、連。
又方 防風、荊芥煎湯洗,密陀僧、白礬、冰片為末,敷。
又方 蓖麻子研成膏,貼頂上,腸入即洗去。或苦參煎湯洗。
又方 腸頭作痒,即有蟲。以生艾、川楝根煎湯洗。
\x痔方\x 黃丹、滑石。
上為細末,水調,日上五次。托法見大人“脫肛”。
<目錄>卷之六
<篇名>五軟、五硬
內容:良由父精不足,母血不充,生後筋骨痿弱,頭、項、手、足、身體軟弱,名五軟。有頭硬
不能俯視,氣壅胸膈,手足心冷如石而硬,名五硬。又有肚大青筋而不寬,宜去積之藥治之。(瀉
青丸能治五硬、五軟。)
\x主方\x 腳軟立不起 虎脛骨 生地黃 酸棗仁 茯苓 防風 川芎 牛膝 肉桂(等分)
上為末,蜜丸麻子大,每二十丸酒下,或木瓜湯。
又方 (五軟不起) 附子 南星
上為末,薑汁調敷膝脛。
又方 五加皮為細末,酒調下。仍以此末酒調,敷頭骨上。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白虎證
內容:小兒病此,如太歲在巳,白虎在辰方,余仿此。觸犯之,乍冷乍熱,啼叫不息。
\x主方\x 安息香(白豆蔻代) 沉香 降真香 檀香 乳香 人參 茯神 酸棗仁 甘草(等
分) 麝香(少許)為末,每五分,金銀湯調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龜胸、龜背
內容:胸高腫突,此肺家受邪,喘久所致,或乳母多受五辛者。背高傴僂,此為風寒入脊骨,或坐
早而然,多成痼疾。間有灼艾收功者。
\x主方\x 百合 天門冬 杏仁 木通 桑皮 石膏 大黃(煨) 甜葶藶(隔紙炒) 上為末
,蜜丸綠豆大。每服五丸,臨睡時白湯下。
又方 枳殼 防風 羌活 前胡 麻黃 當歸 大黃(煨。各一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黍米大,食後米湯送下。
有不快,即宜服。及大人風痰等證悉效。
南星(臘月牛膽,製多次佳。四兩) 天竺黃(另研,一兩) 朱砂(水飛) 雄黃(飛。
各五錢) 甘草(七錢) 麝香(五分,未出痘不必加) 加牛黃(陝西,千層) 琥珀(真者。
各五分,尤效。)
上和勻,取臘雪水或早首汲井水,另煎甘草汁,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臨睡薄荷湯化下
,病急多服。傷風感寒,薑、蔥、紫蘇湯下,取汗。大人每服三、五丸。如風痰,用竹瀝入薑汁
數匙化服。薑湯亦可。
<目錄>卷之六
<篇名>慢驚
內容:是證非因急驚變成,必因大病之後,吐瀉之余。或久痢滑脫;或氣虛暴吐;或久嗽成癇;或
峻攻癖積。感受之由不同,無出脾胃虛損,風邪相乘。肺為脾子,子母皆虛,津液不運,變為痰
涎,喉如鋸聲,昏睡盜汗,睛露唇掀,煩躁引飲,四肢浮腫,大小便秘,口鼻氣冷,時複螈 (
似搐搦而不甚) 胃痛啼叫,哭如鴉聲。若發直睛定,便溺自遺,形骸似癱者,並皆不治。治宜
回陽補氣,理脾調中。有驚,造命丹;有寒,蘇合丸。
\x主方\x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天麻 殭蠶 白附子 木香(另磨)
寒加乾薑,甚加附子。寒嘔加丁香、藿香;痰嘔加陳皮、半夏;久瀉加肉果,訶子;痰多加膽星。
上加薑、棗,水煎服;或加全蠍(洗,焙)共為細末,調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夜啼
內容:有陰陽二證。陰者,臟冷也,夜則陰盛,與冷相搏;陽者,臟熱也,夜則陽衰,皆致腹病而啼
。先宜母吮咂眉心,次服主方。
\x主方\x 當歸 赤芍 五味子 白朮(各五分) 茯神 陳皮 官桂 甘草(各二分) 水煎服。
治一百二十日內啼︰蟬蛻(四十九個。只用下半截,)為細末,鉤藤煎湯下。
又 燈花(七個) 朱砂(二分) 為末,蜜調,兒睡抹唇內或乳頭上。
<目錄>卷之六
<篇名>客忤
內容:小兒心虛神弱,生人卒至,或父母家人遠來,未宜兒見。恐經履神廟、喪門、墳塚、病家,
有帶來穢惡之氣,或飲酒騎馬汗氣,觸犯于兒,面變五色,口吐涎沫,喘急腹痛,倒仆不省,狀
若驚癇,脈來急數。口中有懸壅,左右有小泡,即以竹刺潰之,或銀簪刺,或指甲摘破。治宜辟
邪氣、扶正氣、鎮心安神之藥。如造命丹、蘇合丸、玉樞丹(可服可燒。) 或燒沉、檀、速降
諸香。或艾灸百會、印堂二穴。有因小兒心愛之物,大人強取之,則神逐物遷,昏憒口噤,宜先
與其物,次服安神鎮心之藥。如無前項藥,只用煎方。(百會穴,頭頂心;印堂穴,眉中心。)
\x主方\x 人參 茯神 麥門冬 天麻 鉤藤 藿香 紫蘇 遠志(甘草煮、剝) 甘草(等
分) 水煎成,調朱砂
又方 灶心土(二兩,研) 雞子(一枚) 和水少許,調勻,涂胸、手足心、頂門。
<目錄>卷之六
<篇名>天
內容:由乳母飲酒食肉,房勞熱毒之氣,流入乳中,兒飲之,傳其熱毒,津液成痰,蘊積于內,外
加風寒。致壯熱驚悸,眼白翻騰,手足抽掣,或啼或笑,甚則爪甲皆青,如祟之狀,脈大而實,
宜解利風熱。
\x主方\x 鉤藤 人參(各五分) 犀角(三分,另磨) 天麻 全蠍(洗、焙) 甘草(炙。
各二分) 加研細綠豆十四粒,細茶(三分),水煎服。
風加荊芥。有痰神昏,天竺黃、辰砂、雄黃(各一分),枯礬(半分),研細調入,煎藥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內
內容:腹痛多啼,汗出糞清,咬乳,睛慢、流涎,或唇焦黑,囊腫傴僂,眼內紅筋,虎口脈紋侵入
掌中,治宜造命丹,或利驚丸。(二方並見急驚。)
\x主方\x 桃符丸 乳香(研末,一錢) 銀朱(五分) 蒜(一個,煨熟去皮) 搗丸黍米大
,每服五丸,薄荷湯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癇證
內容:經曰︰癇為神不守舍,謂神亂也。皆由驚動,臟氣不平,郁而生涎,閉塞諸經,厥而乃成
。或母胎中受驚,或感風寒暑濕,或飲食不節,逆于臟氣而成者有矣。其癇有三︰曰驚、曰風、
曰食。驚癇起于驚駭;風癇起于衣服過暖,熱極生風(初時曲指,如數物而作)食癇由于乳食太
過,吐而發熱。其候瞪眼直視,面目牽引,口噤涎流,肚腹作脹,手足抽掣,項背反張,時作時
止。治宜順氣豁痰及平和氣血之藥,調下蘇合丸或預服五癇丸。以造命丹為主。
\x主方\x 人參 石菖蒲 白蘚皮 茯神(各五分) 遠志肉(五分) 麥冬(五分) 犀角
(另研) 石膏(研,各三分) 甘草(一分)水煎服。
\x五癇丸\x 治小兒諸癇,及大人顛狂等證。
鉛(一兩。銅杓烊化) 水銀(五錢,和勻鉛內,待冷同研極細) 珍珠(水飛,重研一兩
)雄黃(一兩) 朱砂(五錢)
俱水飛研萬下,和前再研,蜜丸麻子大,每服一丸,金與銀煎湯送下。
\x牛黃膏\x 治風癇。抽搐、潮熱。
膽南星 全蠍(洗、炒) 蟬蛻(去足。各二錢) 殭蠶(去嘴,炒,二錢) 白附 防風
天麻(煨。各一錢) 牛黃(二分)
上為細末,棗肉丸,如小豆大,用荊芥、薑泡湯調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傷寒
內容:小兒與大人無異,初感畏寒,宜散邪消化乳食。如熱邪傳裡,嬰兒亦舌上白苔,揚手擲足,
怕熱不惡寒,可與白虎湯。大便閉結,小便短赤,承氣湯下之。若手足涼,口氣冷,頭額冷汗,
面色黑暗,大便瀉青,此為陰證。須用溫裡之藥,治方與大人相同,但藥劑之分兩輕少耳。凡天
行痘疹時,從痘疹門用藥,微感風寒,宜抱龍丸、惺惺散治之。如遇變蒸之期,但宜調護,不藥
可也。
<目錄>卷之六
<篇名>中暑
內容:小兒身熱汗出,口渴吐瀉,霍亂等證,治宜辰砂五苓散(五苓散加辰砂。)治伏暑吐瀉、渴
煩,六和半夏湯。霍亂痰嗽,六一散加辰砂。一切暑熱證(三方見大人門)。
<目錄>卷之六
<篇名>濕證
內容:陰雨地濕,坐臥感受,或溺污衣被,皆能致之。脈見沉緩,身體煩痛,發熱惡風而多汗,小
便不利,大便溏泄,日久則手垂足腫,入臟則喑啞不言。治宜疏利小便,其濕自除,兼健脾土。
不宜發汗及峻攻之。
\x主方\x 白朮(五分) 蒼朮(五分) 豬苓(五分) 澤瀉(五分) 乾薑(炮,五分)
車前(五分) 赤茯苓 木通(各一錢) 上加燈心十莖,水煎服。
寒濕去木通,加厚朴、甘草。嘔加陳皮、半夏、藿香。腫脹加大腹皮。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諸熱
內容:小兒純陽,臟腑易熱。陰陽氣遷,熏蒸于外,致身熱也。肝熱則眼腫、翳瘴;心熱則舌瘡、
溺赤;肺熱則鼻衄、便秘 脾熱則唇燥流涎;胃熱則口臭作渴;腎熱則耳瘡膿出。若夫五臟蘊熱
,面赤煩躁,痰涎壅盛。大抵小兒為病,多因熱極生風,風生驚,故有熱即當清之,此拔本塞源者
也。然小兒發熱,更有多種。患潮熱者,發歇有時;驚熱者,顛叫恍惚;夜熱者,夕發旦止;邪
熱者,晝夜熱盛;實熱者,壯盛壅滯;虛熱者,氣血俱虛;食熱者,乳食致傷;疳熱者,肚大形
瘦;煩熱者,身躁心煩,積熱者,頰赤口瘡;風熱者,汗出惡風;客熱者,去來不定,癖熱者,
腹中有塊;痰熱者,涎嗽喘急,脈浮沉皆數,治宜隨證用方。幼科雖另門類,方藥亦可與大方參
用。
\x主方\x (瀉肝火,治目赤。)
防風 當歸 川芎 羌活 薄荷 大黃(酒煮) 龍膽草 梔子 甘草(等分) 水煎或為
末,茶調下。
心熱,導赤散;脾熱,瀉黃散。胃火加石膏;肺熱,瀉白散加芩、天粉、防風、茯苓;腎熱
耳膿,通聖散(四方並見火門。)潮熱、壯熱、夜熱,宜後方。
又方(治三種熱) 柴胡 骨皮 知母 麥門冬 半夏 赤茯苓 黃芩 甘草(等分)
加薑、棗,水煎服。燈心可加。
驚熱,從驚風治;邪熱,從傷寒治。實熱,涼膈散(方見火門),虛熱,四物東加黃芩、黃連、
人參、黃 、甘草水煎。食熱,從傷食治;疳熱,從疳證治;風熱,從傷風治。客熱,甘露飲子
(方見火門),煩熱,生地、木通、當歸、梔子、黃芩、甘草,水煎。積熱,保和丸(方見脾胃;
)痰熱,抱龍丸(方見驚風。)小柴胡湯(往來寒熱) 白虎湯(治發熱渴) 參蘇飲(方見
傷風寒門)
<目錄>卷之六
<篇名>牙疳
內容:走馬牙疳者,多因氣虛受邪,及有宿滯不去,積濕成熱,氣蒸斷齒。或食甜、酸、咸、膩;
或瘡疹余毒不散,致牙焦黑爛。有潰穿腮頰傷人者,治宜內服主方蘆薈丸,外以敷藥細末,淡鹽
湯絞口淨,敷。
\x主方\x (蘆薈丸) 蘆薈 龍膽草 使君子(去殼) 麥芽(炒) 檳榔 黃連(酒炒)
蕪荑(炒取仁) 人參 木香(各二錢) 胡黃連(五錢) 上為末,豬膽汁調糊丸如黍米大,
每服六十丸,空心米湯下。
\x敷方\x 雞肫內黃皮(陰乾為末,二錢) 白芷末(一錢) 銅青(二分) 麝香(四厘)
敷患處。
又方 雞肫皮(燈上燒存性,研細) 入黃柏末、枯礬、麝香少許,和勻,米泔攪,淨口敷
之。
又 青黛 黃柏 五倍 枯礬(等分) 上為末,米泔攪口,淨敷。
又 橡斗殼二個,盛鹽對合,炭火 透,放地上冷,研細,入麝少許,米泔攪,淨敷。
<目錄>卷之六
<篇名>脾胃
內容:小兒臟腑怯弱,乳食過度,則脾胃受傷,疾病生焉。面黃肌瘦,肚大青筋,嘔吐瀉泄,腹痛
積滯,皆所不免也。其脈關部弦數,治宜補脾益胃,消食化積。脾胃以消為補,在小兒尤宜用之
,以助消導之力。
\x主方\x 白朮(一錢) 茯苓(七分) 陳皮(六分) 山楂(一錢) 神曲(五分) 麥芽
(炒,研,六分) 上水煎服。或為末,蜜丸彈大,每服一丸,米湯化下。
腹痛加木香、砂仁、厚朴。虛加人參、黃 、甘草,去楂、曲、芽,少加陳皮。虛冷加乾薑
(炮)瀉加豬苓、澤瀉,甚加肉果(面煨)嘔加半夏、藿香。脹加香附、腹皮。積塊加三棱、蓬
術、檳榔。熱加黃連。濕加蒼朮。
<目錄>卷之六
<篇名>疳疾
內容:小兒油膩生冷,乳食太過,則脾胃不能營運,疳疾之證成矣。或因缺乳,飲食太早而成。則
腹大青筋,大便溏泄,小便白色,上熱口臭,發豎毛焦,四肢瘦怯。甚而項小腳弱,目澀白膜,
耳鼻生瘡,尤有丁奚、哺露、無辜等疳,皆由微漸而起。治宜消積、除熱、理脾。
\x主方\x 胡黃連 川黃連 山楂 麥芽 神曲 三棱 蓬術 青皮 陳皮 檳榔(各五錢)
木香 蘆薈(二錢) 使君子(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大。每服一丸,空心米湯化下。
熱退去胡連,瀉加肉果。服至病去七分即止,另以後方服。
白朮(二兩) 白茯苓 懷山藥 山楂 神曲 麥芽(各一兩) 黃連(五錢) 龍膽草(
五錢)
虛加人參(五錢)製服法同。
<目錄>卷之六
<篇名>嘔吐
內容:嘔者有聲,吐者有物。凡乳食不宜過飽,飽則傷胃。有感外邪而成者,熱吐則頭額溫,嘔黃
涎,唇乾口渴,五心煩熱,小便赤色,多是得于暑月,其脈洪數。冷吐則清涎夾乳,小便清長,
面色 白,得于冒寒;或乳母當風乳兒,飲之則冷氣入胃而作,其脈沉遲。有因痰吐,必夾痰涎
;因食吐,必夾食。治宜隨證用藥。
\x主方\x 半夏 陳皮 茯苓 厚朴 藿香 蒼朮 山楂 麥芽 神曲 加生薑煎,入薑汁
服。
寒吐,木香、砂仁,甚加丁香、白蔻。熱吐,黃連(薑炒) 乾葛、竹茹、枇杷葉。痰加南
星、枳實。虛加人參、白朮。夏月,香薷、扁豆。
<目錄>卷之六
<篇名>泄瀉
內容:此證有寒、熱、食、驚、風、暑、濕等多種。冷瀉則肚痛,谷完不化,名飧泄。(熱瀉亦有
不化者,為邪熱不殺谷。)小便清長,大便黃白,手足厥冷,與溫米湯、薄粥,全可方與乳。熱
瀉,大便黃赤,小便短澀
或無) 口渴(甚有舌苔) 頻與冷米湯飲。傷食瀉,腹脹噯噦,不食,先須消導去積,次補脾
胃。驚瀉,則大便菜色,睡中驚跳,當止瀉,兼鎮驚之藥。風瀉,春月多兼傷風咳嗽。暑瀉,夏
月口渴欲水,小便澀少,面垢煩躁。濕瀉,著冷腸鳴 ,腹痛肢寒。脈微緩順,洪大逆。治宜隨證
加減。脾虛,參苓白朮散(方見大人瀉。)
\x主方\x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厚朴 陳皮 甘草 上加薑一、棗一,水煎服。
寒加木香、砂仁、乾薑、藿香。熱加車前、黃連、黃芩、木通。夏月口渴,小便短赤加香薷,
煎成,調六一散。食積加山楂、神曲、麥芽。久瀉加人參、訶子、粟殼、肉果、升麻、蓮肉。
\x香橘餅\x 治小兒泄瀉、傷食、冷積、腹痛及痢疾。
厚朴(薑炒) 神曲 麥芽(炒。各一兩) 木香 陳皮 青皮(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大。每服一丸,空心,薑米湯。痢,白湯服。
夏月水瀉︰滑石(一錢) 香薷(七分) 豬苓(五分) 澤瀉(五分) 車前(五分)
益智(六分) 白朮(一錢) 茯苓(七分) 升麻(一分) 甘草(二分) 水煎服。
熱瀉︰舌苔口渴,小便全無。
茯苓(一錢五分) 黃連(七分) 肉果(面煨,七分) 白朮(一錢) 人參(五分)
香附(三分) 麥冬(八分) 甘草(三分) 加燈心煎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霍亂
內容:脾居中州,乳食入胃,脾主運化,分其清濁。乳食不節,致傷脾胃,不能營運,則清濁相乾
,或兼外邪,吐瀉作矣。先瀉後吐,乃脾胃虛寒,必先白水,吐亦不多,氣緩神倦,額汗腹痛,
六脈沉濡。先吐後瀉,乃脾胃有熱,氣促唇紅,面赤脈洪,渴飲水漿與冷米湯。或兼吐痰。有傷
風吐瀉兼咳嗽者;有暑月傷暑煩渴者 有伏暑厥冷者。大抵夏至後熱多,大暑後相半,立秋後寒
漸多矣。
\x主方\x 蒼朮(製) 厚朴 陳皮 甘草(熱生、冷炙) 半夏 藿香 茯苓
熱加白朮、豬苓、澤瀉,去蒼朮。虛寒厥冷加乾薑、白朮、桂、去蒼。虛加人參。暑加香薷、
扁豆、滑石。風寒加紫蘇、白芷。食加神曲、麥芽。加薑、棗,水煎。(乾霍亂與淡鹽湯,得
吐瀉痛止。)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痢疾
內容:多因夏月食生冷、油膩難化之物,或乳母縱食以敷之。必先服通導之劑,次及調理。方與大
人同,但劑分輕重耳。若謂小兒不敢用大黃等藥,且以止澀之藥塞之,誤兒性命矣﹗但宜大人
方減半量與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腹痛
內容:周內無故啼哭不止者,腹痛也。面慘唇青,瀉利清白屬寒。烘熱綿裹腹,乳母多飲薑湯。如
面赤唇
紅,大便不通,得暖啼甚者,屬熱,勿強就暖。周外多因食積所致。脈細小順,實大逆。
\x主方\x 蒼朮 厚朴 陳皮 茯苓 藿香 半夏 甘草 薑、棗煎服。
寒加乾薑(炮) 肉桂。熱加白芍、黃芩,去藿香。大便不通少加大黃。食積加山楂、麥芽。
<目錄>卷之六
<篇名>腫脹
內容:脾虛則土不能製水,反得浸漬于土、滲于皮膚,注于肌肉,而為腫脹也。其狀目胞上下微起,
肢體重著,小便澀黃,大便溏泄,皮薄而光,手按成凹。脈浮大者順,沉細者逆。
\x主方\x 赤茯苓 白朮 陳皮 大腹皮 澤瀉 豬苓 木通
小便少加滑石、車前子。氣喘加麻子、桑皮、蘿蔔子、枳殼,甚加葶藶。痰加半夏。腹脹加
厚朴、草果、木香。氣滯加香附、三棱、蓬術。加生薑皮,燈心,水煎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蛔蟲
內容:臟腑虛弱,或食肥甘,因寒因熱,皆能作痛。高聲啼叫,貫傷心者,死。只看人中、鼻額、
唇口一時皆黑,脈大者是。
\x主方\x 烏梅 乾薑(炮) 黃連 川椒 細辛 檳榔 苦楝根皮
腹痛加芍藥,甚者加使君子。水煎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咳嗽
內容:小兒之嗽,多因感冒風邪,傷于肺經;或因衣衾太濃,肺家壅熱;或因過食咸酸而致。受病
不外此三種,最宜慎之。蓋兒臟腑脆,難于速效,遷延日久,變為頓嗽。發則捏拳頓足,面赤淚
流,飲食吐出,甚至有血,遂成頑疾。或變肺風痰喘,有至危殆者,皆由微漸成。外感宜參蘇飲
,壅熱宜芩連二陳湯之類。
\x主方\x (嗽久者) 貝母 天門冬 麥門冬 款冬花 紫菀 百部 百合 五味(七粒,
打細) 栝蔞仁 蘿蔔子(炒,研)水煎服。
氣喘加桑皮、蘇子(炒、研)、枳殼。痰多,天粉、半夏、南星、海石。潤肺加杏仁。肺火,黃芩
、枇杷葉(刷去毛,蜜炙、煎)、竹瀝。利肺,桔梗、赤苓。
止小兒嗽︰雪梨,去皮心,入蜜蒸食。白蘿蔔、白果水煮,化入飴糖同食。
<目錄>卷之六
<篇名>瘧疾
內容:小兒瘧疾,緣乳母解脫冒風,或感暑濕,尤多因于傷食,用藥必兼消導,與大人同治法。初
患者(俗名胎瘧,)始以散邪發表,次清解表裡,分利陰陽。如下午、夜間陰分發者,加養陰藥
,提轉陽分,令其漸輕自止,尤無後患。若驟截之,即臍腹脹大而變諸患,不可測度。如微見腹
脹,仍服散邪之藥,服神佑
丸(方見痰門)二、三分,微利。
\x主方\x (初起) 柴胡 羌活 蒼朮 川芎 白芷 半夏 陳皮 防風 紫蘇(各六分)
細辛 甘草(各三分)
上加生薑三片,蔥頭二個,水煎熱服,取微汗至足。有食加山楂、麥芽。
汗後熱多,清脾飲加豬苓、澤瀉。寒多,養胃湯(方見大人瘧門)。
<目錄>卷之六
<篇名>黃膽
內容:凡皮膚、面目俱黃者,黃病也。一身面目指甲皆黃,大小便澀,溺如屋塵色,著物皆如染黃
者,黃膽也。百日、半歲身微黃者,胃熱也,脈多沉。
\x主方\x 山茵陳 梔子仁 川大黃(等分) 日進三服。小便如皂莢汁,赤色而安。
又(服前方病減半後,宜服此方) 澤瀉 豬苓 白朮 茯苓 茵陳 黃連 黃芩 梔子(等
分) 水煎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陰腫、疝氣
內容:多因居處近于濕地,或坐于土石上,致感風寒濕氣,或內有濕熱。常坐冷處,寒濕凝結,內
熱為外寒所束,濕熱相搏,為腫為痛。或啼叫怒氣,閉擊抑遏不散,聚于脬囊,加以水竇不行,
即成是證。
\x主方\x 澤瀉 豬苓 白朮 茯苓 牡丹皮 防風(等分) 官桂(少許) 加生薑,水煎服。
又 防風、丹皮為末,調服。
又方 牡蠣研極細末,津唾調,或雞子清調,敷腫處。
<目錄>卷之六
<篇名>盤腸氣
內容:小兒腹痛,腰曲乾啼,額上有汗,口閉腳冷,上唇乾燥,是其候也。
\x主方\x 烏藥 當歸 芍藥 吳茱萸 陳皮 香附 茴香(等分)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
痛加玄胡索、乳香、木香(二末調服;)或用乳香、沒藥、木香為末,調服。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諸汗
內容:兒氣血嫩弱,膚腠未密,衣衾太濃,臟腑生熱,心為熱邪所勝,津液不能內藏,蒸出肌體而
為汗也。或傷冷熱,陰陽不和,津液外泄,或諸病後虛汗,宜養心氣、實腠理。如上至頭,下至
項,謂六陽虛汗,不須治。
\x主方\x 黃 生地黃 當歸 酸棗仁(炒) 牡蠣 茯神 甘草(炙) 上加燈心,水
煎;調水飛朱砂,臨睡服。
又方(治虛汗) 人參、當歸、黃 ,水煎服。
又方(夜遍身汗) 龍膽草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七丸,米湯化下。
又方(虛汗) 黃連、牡蠣、貝母(各一兩,末,)米粉半升,和勻絹囊盛,撲遍身汗出處。
又 蒲扇燒灰,撲。
又 浮麥煎,或黑豆煎飲。
<目錄>卷之六
<篇名>遺尿
內容:由膀胱冷,不能約于水故也。尿床者,膀胱與腎俱冷。夜屬陰,故自出也。
\x主方\x 雞肫皮(炙) 牡蠣 茯苓 肉桂 桑螵蛸 龍骨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薑
、棗湯調下。
又方 破故紙(炒香,)研為末,每服一錢,熱湯調下。
又方 益智仁、白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湯調下。
又方 五倍子半生、半炒熟為末,米糊丸,每服一錢,白湯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脫肛痔證
內容:皆因久患瀉痢得之,大腸頭自糞門出。亦有因大腸熱而出者,宜用蔥湯蒸洗,令軟送上。或
五倍子煎湯,入明礬熏洗而上。
\x主方\x 龍骨 訶子肉 赤石脂 粟殼(水潤去筋,醋炒。各二錢) 沒石子(二個) 上
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湯調下。熱加芩、連。
又方 防風、荊芥煎湯洗,密陀僧、白礬、冰片為末,敷。
又方 蓖麻子研成膏,貼頂上,腸入即洗去。或苦參煎湯洗。
又方 腸頭作痒,即有蟲。以生艾、川楝根煎湯洗。
\x痔方\x 黃丹、滑石。
上為細末,水調,日上五次。托法見大人“脫肛”。
<目錄>卷之六
<篇名>五軟、五硬
內容:良由父精不足,母血不充,生後筋骨痿弱,頭、項、手、足、身體軟弱,名五軟。有頭硬
不能俯視,氣壅胸膈,手足心冷如石而硬,名五硬。又有肚大青筋而不寬,宜去積之藥治之。(瀉
青丸能治五硬、五軟。)
\x主方\x 腳軟立不起 虎脛骨 生地黃 酸棗仁 茯苓 防風 川芎 牛膝 肉桂(等分)
上為末,蜜丸麻子大,每二十丸酒下,或木瓜湯。
又方 (五軟不起) 附子 南星
上為末,薑汁調敷膝脛。
又方 五加皮為細末,酒調下。仍以此末酒調,敷頭骨上。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白虎證
內容:小兒病此,如太歲在巳,白虎在辰方,余仿此。觸犯之,乍冷乍熱,啼叫不息。
\x主方\x 安息香(白豆蔻代) 沉香 降真香 檀香 乳香 人參 茯神 酸棗仁 甘草(等
分) 麝香(少許)為末,每五分,金銀湯調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龜胸、龜背
內容:胸高腫突,此肺家受邪,喘久所致,或乳母多受五辛者。背高傴僂,此為風寒入脊骨,或坐
早而然,多成痼疾。間有灼艾收功者。
\x主方\x 百合 天門冬 杏仁 木通 桑皮 石膏 大黃(煨) 甜葶藶(隔紙炒) 上為末
,蜜丸綠豆大。每服五丸,臨睡時白湯下。
又方 枳殼 防風 羌活 前胡 麻黃 當歸 大黃(煨。各一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黍米大,食後米湯送下。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六
<篇名>語遲
內容:言乃心之聲。兒在胎時,母驚邪乘心,兒感母氣,心宮不守,舌本不通,故四、五歲不言。
\x主方\x 石菖蒲(九節者妙) 人參 麥門冬 遠志 當歸 川芎(各三錢) 乳香 朱
砂(五錢) 上為末,蜜丸麻子大,每十丸臨臥米湯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齒遲
內容:齒乃骨之余,骨乃腎之候。腎氣不足,骨痿少力,故齒遲生。
\x主方\x 川芎(五錢) 當歸 白芍 生地黃 山藥 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
一錢,食前白湯調下,更調敷齒根。
<目錄>卷之六
<篇名>行遲
內容:周歲膝骨成乃行。不能行者,由父精母血虛弱,胎氣不強,骨髓軟弱。
\x主方\x 五加皮 川牛膝 宣木瓜(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入好酒調,空心,米湯送
下。未效,服大補氣血、滋腎壯筋藥。
<目錄>卷之六
<篇名>鶴膝
內容:稟受不足,故肌肉瘦薄,骨節呈露,狀如鶴膝,亦腎虛髓虧,日乾枯悴。
\x主方\x 熟地(四兩) 山茱萸 山藥(各二兩) 白茯苓 澤瀉(各一兩) 丹皮(一兩
)鹿茸(一對) 川牛膝(二兩) 上為末,蜜丸,空心,酒或白湯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赤游丹毒
內容:由乳母食酒、面、煎炙、熱毒,與夫烘衣兒穿。或發于手足,或發于頭面胸背,令兒躁悶,
腹脹如火,痛不可言,入腹者死。周內不可頻浴,濕熱之氣郁蒸不散而成。或片片如胭脂涂染,
腫而壯熱,急用蜞針法得生。姑以法附後,極危篤始用,萬不可輕施。
\x主方\x 防風 荊芥 牛蒡子 犀角(另磨) 梔子 木通 黃芩 連翹 玄參(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加竹葉,水煎,空心服。熱極加大黃(少緩去之),加麥冬、天粉。
\x敷方\x 大黃末二錢,綠豆粉、薑汁、薄荷汁,蜜調,涂患處。
又方 滑石、寒水石(等分)為末,水調涂。或用大黃(一錢),土硝(五分),敷。
\x蜞針法\x 先用濕紙搭毒上,看腫處一點先乾即是正頂。以大筆管一個,安于頂上,以水蜞
一條于管中,頻以冷水灌之,吮其膿血,其毒自散。如毒甚,可再用。若不去,十無一生。
血出不止︰藕節泥涂之。又以瓷器打碎,鋒利去惡血亦妙。
又方 灶心土研細末,新汲水調涂,乾再敷。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癰毒腫節
內容:皆由氣血凝滯,而蘊熱之氣乘之,故結聚成毒。凡始初,微見細 起,急用不語唾,夜半頻
涂即消。
不退,用萬病解毒丸磨涂患處,並以酒磨服,立效。化毒丹(方見胎毒)唾舐掌後,多揉至散。
\x主方\x 漏蘆 麻黃 連翹 升麻 黃芩 甘草 芒硝(各二錢) 白蘞(七錢) 大黃(
一兩) 上為末,每二錢,水煎服。
圍方(涂一切腫毒) 南星 草烏 赤小豆 黃柏(等分)
上為末,如紅腫以醋調,白腫以薑汁調,圍患處四畔。
\x解毒丸\x 治兒一切瘡腫癤毒,丹游周身, 瘡及痘疹余毒。
玄參 連翹 升麻 黃芩 芍藥 當歸 羌活 防風 生地 荊芥 甘草(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彈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
\x青解丸\x 治兒五臟積熱,毒瓦斯上攻,胸腫喉痛,頭面瘍疹,口唇乾燥,面頰生瘡,驚風
潮熱,痰壅,陽明胃火、渴等證。
寒水石( ) 石膏(水飛。各四兩) 青黛(一兩)
上為極細末,水浸蒸餅,打糊丸如芡實大,每一丸,薄荷湯下。
又方 大枳殼(一枚,去穰)石上磨平,以面糊搭四圍,粘在癤上自破,膿出盡,更無瘢痕。
又 軟癤久不愈,用新磚為末,醋調敷。
<目錄>卷之六
<篇名>懸癰
內容:初生口內上 及舌上,有泡如癤,或如蘆 。有此,急以針用綿裹,留針尖如粟米許。刺泡上,出黃赤血汁
,用淡鹽湯拭淨;次以朱砂、硼砂(各五分),冰片(少許),研勻蜜調敷患處,咽下無妨。若再發,仍用刺法及
敷藥,即安矣。更以涼膈散服之尤佳。
<目錄>卷之六
<篇名>停耳
內容:耳者腎之候。小兒腎氣實,其熱上攻于耳,由津液壅滯,為膿汁出矣。亦有沐浴水入耳中,傳于氣血釀成。
有久不愈,變成耳重。
\x主方\x 防風 荊芥 薄荷 梔子 黃芩 玄參 黃柏 蔓荊 連翹 甘草 水煎服。
\x吹藥\x 枯礬 龍骨 黃丹 (一錢) 乾胭脂(一錢) 麝香(少許)
上研勻,先用綿紙條捻,滲膿水乾,吹以蘆管或鵝毛管(吹入耳內。)
又方 枯礬(一錢) 乾胭脂(大紅膏子用粉吸者,三分) 麝香(少許) 研勻,吹法同前。
耳內外爛︰黃連 蛇床子(各一錢)
上為末,入輕粉二分,研勻。內吹入;外油調。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白瘡
內容:胎中熱毒,或生後感熱毒,上攻頭額成瘡,致白屑燥痒,或黃汁流爛。
\x敷方\x 瀝青(一兩) 苦參末 川椒末 水銀(各五錢) 杏仁(研如泥) 百草霜(各
三錢)
先入地瀝青少許,百草霜、杏仁同水銀研,不見星;再入眾藥,添地瀝青,研如糊。先以蔥、椒
煎,米泔或濃茶洗,剃發搽之。忌發氣、熱毒之物。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諸瘡
內容:小兒 瘡,皆因乳母飲食熱毒、七情之火,發于內為驚痰身熱,發于外為瘡瘍疥癬。必先令
乳母服清火解毒煎餌。小兒服解毒丸、化毒丹之類(方見前門),次用敷藥(二方見前)。
月蝕瘡(小兒指月耳前後瘡︰)薔薇根(四錢) 地榆皮(二錢) 輕粉(五分) 上研末,
敷。
眉瘡(生眉上)︰用傾銀罐研為極細末,加輕粉少許,麻油調敷。
鼻匿瘡(鼻外四邊生瘡︰)枯礬 海螵蛸 雄黃(各一錢) 赤石脂 鉛粉 黃丹(各二錢)
孩兒茶(五分) 輕粉(五分)
上研極細末,濕者乾摻,乾者油調搽。
鼻下爛(鉛粉油敷︰)澤瀉 鬱金 山梔 甘草(等分) 上水煎服。
火灼瘡(小兒遍身赤爛,如無皮︰)木鱉子(去殼)封半切開,用香油一鐘,煎至木鱉焦(切
開無白心,)濾淨碗內,坐水
中(過夜出火毒,)鵝毛搽患處。
魚臍瘡(頭黑,深黃,水四畔流出︰)蛇蛻燒存性為末,雞子清調搽。
溜膿瘡(膿流至即成瘡︰)綠豆粉(一兩) 黃丹(三錢) 枯礬(三錢) 輕粉(一錢)
香油調搽。
賴頭瘡(滿頭生瘡︰)牛皮煙膠(熏皮煙出,口上刮起者為末,一兩)加黃丹、枯礬各三錢
,輕粉、香油調搽。
滿頭遍身瘡爛痒痛︰黃連末(五錢) 蛇床子末(二錢半) 五倍子末(一錢) 輕粉(三
分)
上研勻,先以荊芥、蔥、椒煎湯,沖化白礬、朴硝(各一撮,)洗淨,次將前末香油調搽。
又 楝樹根皮炒、研末,豬油調搽。
頭瘡︰地瀝青(山西來者)搽,或調苦杖根末搽。前藥用地瀝青調尤效。
頭至足諸熱瘡︰滑石(水飛,一兩) 大黃末(二錢) 大黃末 黃柏末(各一錢五分)
青黛(二錢)
研勻,冬青葉搗汁,調搽。
周身有膿結靨諸瘡,用外科萬靈膏加乳香、銀、朱等者,攤貼即效,且不污衣。
諸瘡久不愈︰白膠香(即楓樹脂,五錢) 輕粉(二錢)
上研勻,細末,豬骨髓或油調搽。
癬瘡︰羊蹄根、明礬同搗,絹包,搽。或川槿皮醋磨;或馬鞭草葉搽。
漏疳︰松香(蔥、椒煮,晒燥,研末) 頭發(燒灰) 黃丹(等分)
上研勻,油調,敷患處。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痘疹總要
內容:夫太極而生兩儀,人道而有夫婦,男女交合,無欲不行,無火不動。恣情縱欲,而火毒遺
于精血之間,小兒痘疹之毒,由此而成。然痘之與疹,雖皆胎毒,原同而證異。孕成之初,先有
臟而後有腑,腑屬陽而臟屬陰。痘在裡,從肌肉內起,故難;疹在表,從皮膚間出,故易。痘屬
陰,陰主靜,有形有汁,顆粒不動而合偶數;疹屬陽,陽主動,有形無汁,乍出乍收,一日三見
,三日九發而合奇數也。其見證之不同者,痘則首尾不可吐瀉,能進飲食為吉。如吐瀉,乃毒火
盛極而攻沖;不食,由毒火郁遏而壅滯,藥不可治。疹則吐瀉並作,飲食不進為吉。得吐瀉,則
毒火由此而泄;不食,則空虛而毒火疏通。痘宜益氣生血,藥用補托而求內實;疹宜養陰製陽,
藥用解散而忌內實。痘則有平順、有虛寒、有實熱、有血熱。疹則皆屬實熱。毒火一從清涼,忌
辛溫藥。痘以頭面多為逆;疹以頭面多為順。皆宜房室固密,衣衾濃覆,常令和暖則腠理疏豁而
易出,又須嚴守禁戒。如或風寒外襲,觸犯避忌,皆能以輕變重,以安易危。但疹之日數少,痘
之日數多。若謂痘重而疹輕,不知疹之變態,作于頃刻,危亡之機,甚于痘也。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論痘
內容:(即天瘡、百歲瘡)
凡看痘之法,治痘之方,當知有順、逆、險三種之分。順候但宜謹慎調理,不必服藥。如不
宜表而
表,則成斑爛難收之患;不須補而補,則有助毒發癰之愆。或痘未出而藥用清涼,痘得寒而反為
凝滯;毒未解而妄行溫補,毒得熱而反不化漿,轉增他劇,豈非藥之過歟,設謂痘輕不加敬謹,
有犯禁戒,變而為重,誠非失藥之咎矣﹗逆候服藥,誠然無功,若以仁術論之,姑與立方,勉強
治療,十中幸得生一,寧非無量功德乎?險證全籍藥餌合宜,調理謹慎。父母保護如法則從順,
不爾則從逆矣。其始也,必遇歲火太過,熱毒流行,則痘毒因之而發。為證之初,與傷寒相似。
發熱煩躁,面赤唇紅,頭疼身痛,噴嚏呵欠,咳嗽痰涎。有因外感風寒;有因傷食吐瀉,有因時
氣傳染,有因跌撲驚恐致成。蓋痘疹之毒伏于腎經,痘毒既發,腎經應無證矣。故必預驗耳冷、
尻冷(尻,尾 骨、)足冷(是知腎經無證,若三處熱而腰疼,見痘必凶。當知毒火極盛,腎經傳之
不出也、)中指冷、鼻尖冷、耳後筋紋(淡紅,少而輕;深紅,多而重、)眼目困倦,而顴有紅紋
,皆出痘之候。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痘疹無醫
內容:若鄉居,若宦邸,無醫之處,忽患痘與疹,最宜房室固密,謹避風寒,衣衾溫濃,懷抱和暖
。父母、乳母須赤身與臥,令患兒融和如春,大助發生之力。又不宜烈火熏蒸,以助火毒。經雲
︰寒主收引。人之腠理(即毛孔)暖則疏通快暢,在痘則易于發出,起脹貫膿,收斂結靨,落痂
無滯;在疹則依時發出,依時收斂,三日毒盡,疹散斑消。寒則閉塞不通,在痘則不能盡出,
有陷伏、內攻、倒靨等證作焉,在疹則發不透徹,有喘急、腹脹、昏亂等證生焉。蓋痘之與疹,
內之本原,雖有輕重寒熱之殊,外之調護,當
知宜忌,始終則一。倘遇寒天,和暖最為急務;若逢暄日,清涼必為要詮。用意調理,可保無虞
。今之變壞者,原犯逆證者有之,常因風寒觸犯,而 枉者亦多矣,深可痛惜,大凡兒至十歲外
,氣血壯盛,飲食寒暖自知保護,肯聽教戒,保全為易。所以嬰兒值遇痘疹天行,勿令出外,恐
傳染流殃。及避風寒節飲食,更令歡悅,勿焦煩怒哭,致動心肝之火,及跌撲驚恐,庶可延免。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發熱三朝證治
內容:順 身熱和緩,不時發驚(忽然跳動也),神色清爽,氣息和平,睡臥安寧,飲食不減,二便
如常,不必服藥。疑似難明,通治方一劑,略表微汗,令痘易出。若因風寒,汗出即愈(但令兩
足暖,微有汗出,微有吐瀉,痘出止。)
險 身體壯熱,乍盛乍輕,神昏汗出,口渴嘔瀉,飲食減少。或二便秘澀,宜服散邪發表之藥。或發驚搐,宜服平
肝木、利小水之劑。勿服涼心藥,恐寒閉腠理。
\x主方\x 升麻 乾葛 前胡 桔梗 山楂 陳皮 枳殼 川芎 羌活(等分) 甘草(減半)
水煎服。
熱甚加木通、防風。聲音忽變,倍甘草、桔梗,加玄參、牛蒡、荊芥,或加清肺飲。熱盛合
導赤散,或消毒飲(方俱見後)。
逆 身發大熱,絕不飲食(但宜消毒火,勿誤用養胃進食熱藥殺人,)腹脹啼叫,喘急悶亂。
或飲食入口,即大吐不止(此乃毒火不能發越,攻沖胃口,故忌熱藥)。或泄瀉(只宜升提發表
,亦忌止瀉熱藥。)或腰疼腹痛,不能站立(乃命門毒火盛,不能
傳出,故極為惡候。若能飲食有愈者,大宜清涼解毒,痘出痛止。)頭面一片如胭脂,及照心胸
肉裡,或周身有紅塊者死。頭溫足冷,昏悶如痴,凶。
<目錄>卷之六
<篇名>報痘三朝證治
內容:順 發熱始終溫和,三日見痘,標于年壽、鼻準、人中、口角、唇吻、腮頰、兩耳、面之下
部。單粒圓綻,如珠如粟,陸續增出,大小不等,淡紅潤澤,頂尖光彩,礙手出快,根窠紅活。
頭面稀少,胸背全無。乳食如常,神氣清朗,四肢溫和,二便如前,不必服藥,嚴守禁忌,依法
調理。
胡荽懸床前,並作湯飲,泡酒噴房內,切避風寒,毋令痘兒怒氣助火。飲食宜淡,忌辛辣、
甘甜、雞、魚、豬肉、棗、柿、栗、蔥、蒜、醋及荔枝與酒(皆能發痒、)難化濃味。房中宜燒
乳香、蒼朮、大棗。
老幼伏侍︰戒少年男婦(恐犯淫穢) 房事、月經(用東向土炒黃,囊懸陰前、)生人、家人遠歸
、糞穢氣、腋臭、瘡毒人、蚊煙、吹滅燈燭、誤燒發骨、煎炒氣、蔥韭腥氣、麝香、叫罵、梳頭
、瘙痒、荒急言、飲食、歌樂、掃地。
輕變重︰不忌口,常泄瀉,冒風寒,犯房事,過服涼藥,穢氣相觸,生人輒至。
重變輕︰節飲食、避風寒,常和暖,嚴禁忌。用藥得宜(能戒煎炒、調理謹慎。)
險 壯熱,二日見痘,氣粗胸滿,煩躁不寧,飲食減少,口渴泄瀉,痘標叢出,見于頭額、天
庭、山根、印堂、眉棱、方廣、兩顴、耳後、項頸、面之上部,心胸稀少。痘粒雖多而成顆分;
頭雖瑣碎而
陸續增出,但乾枯而不紅潤。或昏暗而帶滯澀,或夾疹(惟表痘出而疹自消,)或見乾紅紫黑,大便
秘結。微下之(不然,恐毒火不暫泄而變黑陷。)痘色紅紫,忌升麻,但宜發表(勿謂有火用芩
、連、翹、芥。)忌涼藥(寒則凝滯難出。)或有虛候,忌補氣藥(參、 補,則熱毒愈甚,而
腠理閉密,痘難出。)或吐血者,服藥可愈(犀角地黃湯之類。)痘至腳底,方為出齊。
\x主方\x 川芎 前胡 桔梗 山楂 陳皮 木通 枳殼(等分) 甘草(減半)水煎服。
大便不實去枳殼。熱甚加乾葛根,後劑加防風、牛蒡、蟬蛻。色紅加生地(酒洗、)紅花、
當歸。小瀉去當歸、生地。如不甚熱,面容青慘見 白,精神懶怯,痘出不振, 乳、便溏瀉,
屬虛寒證。前方去前胡、木通、枳殼,加白芷。瀉加白朮、生薑煎。
如毒火壅遏,身熱面赤,毛焦皮燥,睡臥不寧,大便秘,小便赤,此屬實熱之證。
防風 荊芥 桔梗 川芎 連翹 黃芩 牛蒡子 甘草 生地 葛根 羌活 木通 燈心
或升麻葛根湯合導赤散,隨服羌活散郁湯(方見後。)
如初發壯熱,腮紅臉赤,毛焦色枯,渴欲飲水,日夜啼哭,好睡冷處,此屬血熱之證。
川芎 桔梗 木通 連翹 丹皮 赤芍 歸尾 紅花(酒洗) 大腹皮 生地黃 加燈心煎。
熱極便實,暫加大黃。渴不止,加天粉、滑石,或退火回生丹。但乾紅紫色,二便不利,即
宜疏利,導赤散加酒製芩、連、大黃,或四順清涼飲。不然,後成黑陷(出之太驟,毒火極盛者,
用冰肌散一服略斂之。輕者戒用。)
逆大熱烙手,一日見痘,一齊壅出,如 如麩,如蠶種稠密成片,不分顆粒,紅紫焦枯。報
痘即叢出,見于天庭、方廣、司空、太陽。毒邪太盛,妄參于面之上截陽位。頭額多,謂之蒙頭
;頸項多,
謂之瑣項;兩腮多,謂之托腮;口唇多,謂之攢口。或隱隱不起,或出而複沒,譫語狂言,胸滿
喘急,飲食不進,唇焦音啞,不能言語,眼目無神,大小便秘,大渴吐蛔,舌卷囊縮。痘色青乾
或紅紫黑陷,或夾斑疔、賊痘(後各有條)。前證姑從實熱治。
<目錄>卷之六
<篇名>起脹三朝證治
內容:順 顆粒漸長,粗肥圓綻,高聳結實,根窠紅潤,一圈紅暈,緊附痘根;痘頂壯滿,光澤明亮,
腳地疏朗,內外平正,漸至根紅項白,毒化水色。乃氣充血盛,血氣歸附。
險 痘雖起發,昏滯枯澀;或平塌灰白,而頂不圓綻;或根腳雖紅,而暈不緊附。蓋痘之形由
氣,根之色由血,必賴氣血而始終其功,然而解毒尤為急務。痘于六日乃為界限,六日前清盡毒
火,六日後溫補助漿。至此失治,欲溫補,又助毒邪熾盛,反不化漿;欲清涼,複恐漿滯不行,
遂成掣肘。然臨證又不可固執。六日前,毒火已清,即兼補益;六日後,熱邪未盛,少兼清解。
如痘不光澤飽滿,亦有二焉。如花卉遇陰天,則艷麗華美;逢烈日,則焦萎乾枯,誠不系于樹力
之強弱耳。痘不綻,看余證。有躁煩熱渴,二便秘澀等熱候,宜清涼;有體倦熱緩,二便清利等
虛候,宜溫補。最宜細察,豈可概謂不綻,便行補益,而蹈實實虛虛殺人之罪乎﹗凡口渴多飲,
急宜清胃火。失治則外雖收斂,胃受火毒,爛潰內攻,致穿胸背而死。輕者遍身赤斑,亦危。
\x主方\x 當歸 川芎 芍藥(酒炒) 蟬蛻 殭蠶 山楂 牛蒡子 白芷 桔梗(等分)
甘草(減半) 上水煎服。
有虛寒證,六日加人參、黃 、肉桂、糯米,少加陳皮。無則七日用。
又方 治虛寒證。川芎 白芷 山楂 陳皮 當歸 桔梗 甘草(等分)漸加溫補,加棗水
煎。
又方 治實熱證。川芎 蟬蛻 山楂 牛蒡子 桔梗 木通 防風 加燈心、大棗,水煎服。
又方 治血熱證。歸尾 生地 木通 桔梗 連翹 川芎 蟬蛻 殭蠶 水煎服。
夾斑 加黃芩、黃連、紅花、丹皮(酒炒、)生地。小便清長去木通。便澀、腹脹加腹皮。不潤加
當歸;不快加牛蒡。陷塌,黃 。痛加白芷。不勻,防風。細斑難治,大斑令人呼出毒血。口渴
服六一散,甚,白虎湯(方見傷寒。)
逆 痘不起而平塌虛浮,色不澤而根窠無暈,腹脹不食,氣促神昏。或痘粒遍體過頭,紅紫如
胭脂;或頭面紅腫,而痘反退伏;或痘中陷眼如針孔而黑紫;或如粟粥皮面,或口唇上下腫甚,
俗名判官嘴。皆氣澀血凝,或氣離血散為逆。逆者,交會不足,致毒乘機而內攻也。又邪視,面
如橘皮,不分肉地,或腰下有痘,腰上無痘,皆不治證。
<目錄>卷之六
<篇名>貫漿三朝證治
內容:順 痘初貫膿,先作水色,漸轉白亮,濃濃飽滿,變黃蠟色,根圈紅活,緊附痘腳,飲食、二
便如常。
險 痘雖行漿,不濃濃滿足;或皮薄嬌紅,淡白闊塌,必然發痒而有後患。急宜保元湯溫補,
自然
濃濃。猶有熱毒,略兼清涼。或如白飯色,平塌不起,四圍淡白,乾澀不紅活,血虛;頂不起,
氣虛。保元東加川芎、當歸、肉桂、木香(人乳、好酒)。或見諸惡候,煩躁不安,但得痘色不變,
飲食如前,不妨。痒塌(後另有條)抓破有膿血吉,空殼、無膿血凶。
\x主方\x 人參(一錢) 黃 (一錢) 甘草(四分) 肉桂(三分) 當歸(八分) 川
芎(七分) 白芍(首尾,酒炒)糯米百粒,水煎服。
如兼解毒,加白芷、防風、牛蒡之類。用人參,少加山楂,以消參、 之膩;加木香,行氣
血之滯。恐參作飽,少加陳皮以製之。如多用或再用枳殼、青皮之類,則人參無功矣。脹痛雖為
順候,不止,加木香、山楂。或行漿半足,忽然乾紫,腫消眼開,名為倒靨(後另有條)。或停食、
泄瀉等,加消食止瀉,隨證治之。或過用涼藥,遏而不進,身不熱,遂成冰伏之證,大劑溫補(異
功散、木香散之類。)或頂平腳闊漿清,十全大補加木香、乾薑。痘毒盛者,十日外漿未足,大
補氣血,略兼解毒,恐後有癰毒之患。或上身成膿,腿足成大水泡,毒亦解矣。
逆 痘色焦枯黑陷,不得貫膿,或紅色變紫,紫變黑,或如水晶,全無紅色,皆毒未盡,氣血
已竭,死證。或發驚寒戰,切牙不食等證。(惡候,姑補氣血。)
<目錄>卷之六
<篇名>結靨三朝證治
內容:順 飲食如常,氣調血和,毒解漿回,老色收斂,次轉黃蠟色,漸變醬褐色。結靨從口唇、人
中起,
頭面周身,未至腿足,紫黑色堅濃之痂。惟宜節飲食,慎風寒。
險 氣血已竭,未易收靨,停漿不斂,身重發熱(補脾利水解毒。)凡曾經泄瀉後,所見諸證
皆作虛治(十全大補、異功、木香參酌。)泄瀉而煩渴不止,大用升提。漿足難收,大便結實,
略宜疏通。或風冷入胃,下利膿粘,熱滲膀胱,小便尿血,並宜清利。痘後發熱,午前是陽盛,
宜清熱;午後是陰虛,宜滋陰。大熱便實,恐變急驚,微熱便溏,恐變慢驚。
\x主方\x 當歸 芍藥(酒炒) 白朮 茯苓 山藥 苡仁 桔梗(等分) 甘草(減半)
蓮肉(七個)
口渴加麥冬、五味;虛加人參,不斂加木通。水煎服。
逆 氣滯而血凝,毒留而漿薄。不能回水結靨,則為乾枯外剝。
<目錄>卷之六
<篇名>落痂三朝證治
內容:順 疤痕綻凸,色見桃紅,光澤鮮明,神氣清爽。
險 疤痕淡紅而不綻,宜補氣血。如全白者,急用大補,則數月猶危。從發熱至此,身常溫熱
(不熱為水伏證。)如大熱疤紫乾焦,大宜清涼解熱。如稠密危痘,賴能飲食,外收結靨,成片
落者,切勿剝傷。見風太早,變成瘡瘍,年年生發。若痂後身弱,立則戰搖等證,宜後方。
\x主方\x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黃 知母 麥冬(等分) 甘草
(減半)水煎服。
小便澀加木通;大便瀉加肉果。痂當落不落乃火盛也,柴苓湯調辰砂六一散,外以蜜水調滑
石末敷之。
逆 痂若竹衣,大便膿血,若發慢驚,目無神而面青。或發牙疳;或生癰毒,後另有條。
<目錄>卷之六
<篇名>表裡虛實寒熱
內容:凡痘灰白,不紅綻,不起發,昏暗頂陷,為表寒而虛,參 補氣,兼四物養血。凡二便清
利,身涼,口氣冷,少食,唇白,涕清,為裡寒而虛,四物養血,兼參 補氣。皆宜溫脾胃、補
氣血,加木香、肉桂之類,助成漿收靨。凡紅紫乾滯,黑陷焦枯,屬表熱而實,清涼兼解毒。次
分利小便(導赤散之類)凡二便秘澀,身熱氣盛,鼻乾燥渴,屬裡熱而實,解毒兼清涼,微通
利大便(四順飲之類。)皆宜化毒湯、六一散,黃芩、黃連、丹皮、紅花、蟬蛻、荊芥之類。
<目錄>卷之六
<篇名>氣血虛實寒熱
內容:寒則虛,實則熱。虛寒溫補,實熱清利,氣虛補氣,血虛補血。氣熱則清涼,血熱則解毒。
凡頂陷不起,不堅實、不礙手、不起脹、不行漿,皆氣虛。保元湯倍酒炒黃 、川芎、肉桂、木
香,人乳、好酒漿同服。凡根窠不紅,或紅色不緊圈痘根而鋪散,手摸過變白色,痘上如寒毛豎
起,枯澀不紅潤,皆血虛。保元東加歸、芎、酒洗紅花;加山楂消參、 之滯;加木香少許,行
氣活血。凡用參、 ,在痘盡出之後。凡用丁香、木香、桂,在毒盡解之時。凡用地黃(薑製,)
芍藥(酒炒,) 當歸(酒洗;泄瀉,土炒。) 其大黃、車前、滑石、生地、牛蒡、枳殼,過
用則氣陷內攻。麻黃、乾葛、升麻、羌活、防風、荊芥、蟬蛻、穿山甲、人牙(火 ,用一、二厘,)過用則表虛痒塌。
<目錄>卷之六
<篇名>血熱痘證
內容:初發壯熱,腮紅面赤,毛焦色枯,煩躁,渴欲飲水,啼哭不寧,喜臥涼處,揭去衣被,大便
秘結,小便赤澀,宜升麻葛根湯合十神解毒湯服。熱證悉平,太乙保和湯助漿;漿足後,保嬰百
補湯。八、九日紫黑乾陷,獨勝、人牙之類。惟泄瀉後熱證已除,見虛寒證,異功散、木香散可
用矣。
<篇名>語遲
內容:言乃心之聲。兒在胎時,母驚邪乘心,兒感母氣,心宮不守,舌本不通,故四、五歲不言。
\x主方\x 石菖蒲(九節者妙) 人參 麥門冬 遠志 當歸 川芎(各三錢) 乳香 朱
砂(五錢) 上為末,蜜丸麻子大,每十丸臨臥米湯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齒遲
內容:齒乃骨之余,骨乃腎之候。腎氣不足,骨痿少力,故齒遲生。
\x主方\x 川芎(五錢) 當歸 白芍 生地黃 山藥 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
一錢,食前白湯調下,更調敷齒根。
<目錄>卷之六
<篇名>行遲
內容:周歲膝骨成乃行。不能行者,由父精母血虛弱,胎氣不強,骨髓軟弱。
\x主方\x 五加皮 川牛膝 宣木瓜(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入好酒調,空心,米湯送
下。未效,服大補氣血、滋腎壯筋藥。
<目錄>卷之六
<篇名>鶴膝
內容:稟受不足,故肌肉瘦薄,骨節呈露,狀如鶴膝,亦腎虛髓虧,日乾枯悴。
\x主方\x 熟地(四兩) 山茱萸 山藥(各二兩) 白茯苓 澤瀉(各一兩) 丹皮(一兩
)鹿茸(一對) 川牛膝(二兩) 上為末,蜜丸,空心,酒或白湯下。
<目錄>卷之六
<篇名>赤游丹毒
內容:由乳母食酒、面、煎炙、熱毒,與夫烘衣兒穿。或發于手足,或發于頭面胸背,令兒躁悶,
腹脹如火,痛不可言,入腹者死。周內不可頻浴,濕熱之氣郁蒸不散而成。或片片如胭脂涂染,
腫而壯熱,急用蜞針法得生。姑以法附後,極危篤始用,萬不可輕施。
\x主方\x 防風 荊芥 牛蒡子 犀角(另磨) 梔子 木通 黃芩 連翹 玄參(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加竹葉,水煎,空心服。熱極加大黃(少緩去之),加麥冬、天粉。
\x敷方\x 大黃末二錢,綠豆粉、薑汁、薄荷汁,蜜調,涂患處。
又方 滑石、寒水石(等分)為末,水調涂。或用大黃(一錢),土硝(五分),敷。
\x蜞針法\x 先用濕紙搭毒上,看腫處一點先乾即是正頂。以大筆管一個,安于頂上,以水蜞
一條于管中,頻以冷水灌之,吮其膿血,其毒自散。如毒甚,可再用。若不去,十無一生。
血出不止︰藕節泥涂之。又以瓷器打碎,鋒利去惡血亦妙。
又方 灶心土研細末,新汲水調涂,乾再敷。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癰毒腫節
內容:皆由氣血凝滯,而蘊熱之氣乘之,故結聚成毒。凡始初,微見細 起,急用不語唾,夜半頻
涂即消。
不退,用萬病解毒丸磨涂患處,並以酒磨服,立效。化毒丹(方見胎毒)唾舐掌後,多揉至散。
\x主方\x 漏蘆 麻黃 連翹 升麻 黃芩 甘草 芒硝(各二錢) 白蘞(七錢) 大黃(
一兩) 上為末,每二錢,水煎服。
圍方(涂一切腫毒) 南星 草烏 赤小豆 黃柏(等分)
上為末,如紅腫以醋調,白腫以薑汁調,圍患處四畔。
\x解毒丸\x 治兒一切瘡腫癤毒,丹游周身, 瘡及痘疹余毒。
玄參 連翹 升麻 黃芩 芍藥 當歸 羌活 防風 生地 荊芥 甘草(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彈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
\x青解丸\x 治兒五臟積熱,毒瓦斯上攻,胸腫喉痛,頭面瘍疹,口唇乾燥,面頰生瘡,驚風
潮熱,痰壅,陽明胃火、渴等證。
寒水石( ) 石膏(水飛。各四兩) 青黛(一兩)
上為極細末,水浸蒸餅,打糊丸如芡實大,每一丸,薄荷湯下。
又方 大枳殼(一枚,去穰)石上磨平,以面糊搭四圍,粘在癤上自破,膿出盡,更無瘢痕。
又 軟癤久不愈,用新磚為末,醋調敷。
<目錄>卷之六
<篇名>懸癰
內容:初生口內上 及舌上,有泡如癤,或如蘆 。有此,急以針用綿裹,留針尖如粟米許。刺泡上,出黃赤血汁
,用淡鹽湯拭淨;次以朱砂、硼砂(各五分),冰片(少許),研勻蜜調敷患處,咽下無妨。若再發,仍用刺法及
敷藥,即安矣。更以涼膈散服之尤佳。
<目錄>卷之六
<篇名>停耳
內容:耳者腎之候。小兒腎氣實,其熱上攻于耳,由津液壅滯,為膿汁出矣。亦有沐浴水入耳中,傳于氣血釀成。
有久不愈,變成耳重。
\x主方\x 防風 荊芥 薄荷 梔子 黃芩 玄參 黃柏 蔓荊 連翹 甘草 水煎服。
\x吹藥\x 枯礬 龍骨 黃丹 (一錢) 乾胭脂(一錢) 麝香(少許)
上研勻,先用綿紙條捻,滲膿水乾,吹以蘆管或鵝毛管(吹入耳內。)
又方 枯礬(一錢) 乾胭脂(大紅膏子用粉吸者,三分) 麝香(少許) 研勻,吹法同前。
耳內外爛︰黃連 蛇床子(各一錢)
上為末,入輕粉二分,研勻。內吹入;外油調。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白瘡
內容:胎中熱毒,或生後感熱毒,上攻頭額成瘡,致白屑燥痒,或黃汁流爛。
\x敷方\x 瀝青(一兩) 苦參末 川椒末 水銀(各五錢) 杏仁(研如泥) 百草霜(各
三錢)
先入地瀝青少許,百草霜、杏仁同水銀研,不見星;再入眾藥,添地瀝青,研如糊。先以蔥、椒
煎,米泔或濃茶洗,剃發搽之。忌發氣、熱毒之物。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諸瘡
內容:小兒 瘡,皆因乳母飲食熱毒、七情之火,發于內為驚痰身熱,發于外為瘡瘍疥癬。必先令
乳母服清火解毒煎餌。小兒服解毒丸、化毒丹之類(方見前門),次用敷藥(二方見前)。
月蝕瘡(小兒指月耳前後瘡︰)薔薇根(四錢) 地榆皮(二錢) 輕粉(五分) 上研末,
敷。
眉瘡(生眉上)︰用傾銀罐研為極細末,加輕粉少許,麻油調敷。
鼻匿瘡(鼻外四邊生瘡︰)枯礬 海螵蛸 雄黃(各一錢) 赤石脂 鉛粉 黃丹(各二錢)
孩兒茶(五分) 輕粉(五分)
上研極細末,濕者乾摻,乾者油調搽。
鼻下爛(鉛粉油敷︰)澤瀉 鬱金 山梔 甘草(等分) 上水煎服。
火灼瘡(小兒遍身赤爛,如無皮︰)木鱉子(去殼)封半切開,用香油一鐘,煎至木鱉焦(切
開無白心,)濾淨碗內,坐水
中(過夜出火毒,)鵝毛搽患處。
魚臍瘡(頭黑,深黃,水四畔流出︰)蛇蛻燒存性為末,雞子清調搽。
溜膿瘡(膿流至即成瘡︰)綠豆粉(一兩) 黃丹(三錢) 枯礬(三錢) 輕粉(一錢)
香油調搽。
賴頭瘡(滿頭生瘡︰)牛皮煙膠(熏皮煙出,口上刮起者為末,一兩)加黃丹、枯礬各三錢
,輕粉、香油調搽。
滿頭遍身瘡爛痒痛︰黃連末(五錢) 蛇床子末(二錢半) 五倍子末(一錢) 輕粉(三
分)
上研勻,先以荊芥、蔥、椒煎湯,沖化白礬、朴硝(各一撮,)洗淨,次將前末香油調搽。
又 楝樹根皮炒、研末,豬油調搽。
頭瘡︰地瀝青(山西來者)搽,或調苦杖根末搽。前藥用地瀝青調尤效。
頭至足諸熱瘡︰滑石(水飛,一兩) 大黃末(二錢) 大黃末 黃柏末(各一錢五分)
青黛(二錢)
研勻,冬青葉搗汁,調搽。
周身有膿結靨諸瘡,用外科萬靈膏加乳香、銀、朱等者,攤貼即效,且不污衣。
諸瘡久不愈︰白膠香(即楓樹脂,五錢) 輕粉(二錢)
上研勻,細末,豬骨髓或油調搽。
癬瘡︰羊蹄根、明礬同搗,絹包,搽。或川槿皮醋磨;或馬鞭草葉搽。
漏疳︰松香(蔥、椒煮,晒燥,研末) 頭發(燒灰) 黃丹(等分)
上研勻,油調,敷患處。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痘疹總要
內容:夫太極而生兩儀,人道而有夫婦,男女交合,無欲不行,無火不動。恣情縱欲,而火毒遺
于精血之間,小兒痘疹之毒,由此而成。然痘之與疹,雖皆胎毒,原同而證異。孕成之初,先有
臟而後有腑,腑屬陽而臟屬陰。痘在裡,從肌肉內起,故難;疹在表,從皮膚間出,故易。痘屬
陰,陰主靜,有形有汁,顆粒不動而合偶數;疹屬陽,陽主動,有形無汁,乍出乍收,一日三見
,三日九發而合奇數也。其見證之不同者,痘則首尾不可吐瀉,能進飲食為吉。如吐瀉,乃毒火
盛極而攻沖;不食,由毒火郁遏而壅滯,藥不可治。疹則吐瀉並作,飲食不進為吉。得吐瀉,則
毒火由此而泄;不食,則空虛而毒火疏通。痘宜益氣生血,藥用補托而求內實;疹宜養陰製陽,
藥用解散而忌內實。痘則有平順、有虛寒、有實熱、有血熱。疹則皆屬實熱。毒火一從清涼,忌
辛溫藥。痘以頭面多為逆;疹以頭面多為順。皆宜房室固密,衣衾濃覆,常令和暖則腠理疏豁而
易出,又須嚴守禁戒。如或風寒外襲,觸犯避忌,皆能以輕變重,以安易危。但疹之日數少,痘
之日數多。若謂痘重而疹輕,不知疹之變態,作于頃刻,危亡之機,甚于痘也。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論痘
內容:(即天瘡、百歲瘡)
凡看痘之法,治痘之方,當知有順、逆、險三種之分。順候但宜謹慎調理,不必服藥。如不
宜表而
表,則成斑爛難收之患;不須補而補,則有助毒發癰之愆。或痘未出而藥用清涼,痘得寒而反為
凝滯;毒未解而妄行溫補,毒得熱而反不化漿,轉增他劇,豈非藥之過歟,設謂痘輕不加敬謹,
有犯禁戒,變而為重,誠非失藥之咎矣﹗逆候服藥,誠然無功,若以仁術論之,姑與立方,勉強
治療,十中幸得生一,寧非無量功德乎?險證全籍藥餌合宜,調理謹慎。父母保護如法則從順,
不爾則從逆矣。其始也,必遇歲火太過,熱毒流行,則痘毒因之而發。為證之初,與傷寒相似。
發熱煩躁,面赤唇紅,頭疼身痛,噴嚏呵欠,咳嗽痰涎。有因外感風寒;有因傷食吐瀉,有因時
氣傳染,有因跌撲驚恐致成。蓋痘疹之毒伏于腎經,痘毒既發,腎經應無證矣。故必預驗耳冷、
尻冷(尻,尾 骨、)足冷(是知腎經無證,若三處熱而腰疼,見痘必凶。當知毒火極盛,腎經傳之
不出也、)中指冷、鼻尖冷、耳後筋紋(淡紅,少而輕;深紅,多而重、)眼目困倦,而顴有紅紋
,皆出痘之候。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痘疹無醫
內容:若鄉居,若宦邸,無醫之處,忽患痘與疹,最宜房室固密,謹避風寒,衣衾溫濃,懷抱和暖
。父母、乳母須赤身與臥,令患兒融和如春,大助發生之力。又不宜烈火熏蒸,以助火毒。經雲
︰寒主收引。人之腠理(即毛孔)暖則疏通快暢,在痘則易于發出,起脹貫膿,收斂結靨,落痂
無滯;在疹則依時發出,依時收斂,三日毒盡,疹散斑消。寒則閉塞不通,在痘則不能盡出,
有陷伏、內攻、倒靨等證作焉,在疹則發不透徹,有喘急、腹脹、昏亂等證生焉。蓋痘之與疹,
內之本原,雖有輕重寒熱之殊,外之調護,當
知宜忌,始終則一。倘遇寒天,和暖最為急務;若逢暄日,清涼必為要詮。用意調理,可保無虞
。今之變壞者,原犯逆證者有之,常因風寒觸犯,而 枉者亦多矣,深可痛惜,大凡兒至十歲外
,氣血壯盛,飲食寒暖自知保護,肯聽教戒,保全為易。所以嬰兒值遇痘疹天行,勿令出外,恐
傳染流殃。及避風寒節飲食,更令歡悅,勿焦煩怒哭,致動心肝之火,及跌撲驚恐,庶可延免。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發熱三朝證治
內容:順 身熱和緩,不時發驚(忽然跳動也),神色清爽,氣息和平,睡臥安寧,飲食不減,二便
如常,不必服藥。疑似難明,通治方一劑,略表微汗,令痘易出。若因風寒,汗出即愈(但令兩
足暖,微有汗出,微有吐瀉,痘出止。)
險 身體壯熱,乍盛乍輕,神昏汗出,口渴嘔瀉,飲食減少。或二便秘澀,宜服散邪發表之藥。或發驚搐,宜服平
肝木、利小水之劑。勿服涼心藥,恐寒閉腠理。
\x主方\x 升麻 乾葛 前胡 桔梗 山楂 陳皮 枳殼 川芎 羌活(等分) 甘草(減半)
水煎服。
熱甚加木通、防風。聲音忽變,倍甘草、桔梗,加玄參、牛蒡、荊芥,或加清肺飲。熱盛合
導赤散,或消毒飲(方俱見後)。
逆 身發大熱,絕不飲食(但宜消毒火,勿誤用養胃進食熱藥殺人,)腹脹啼叫,喘急悶亂。
或飲食入口,即大吐不止(此乃毒火不能發越,攻沖胃口,故忌熱藥)。或泄瀉(只宜升提發表
,亦忌止瀉熱藥。)或腰疼腹痛,不能站立(乃命門毒火盛,不能
傳出,故極為惡候。若能飲食有愈者,大宜清涼解毒,痘出痛止。)頭面一片如胭脂,及照心胸
肉裡,或周身有紅塊者死。頭溫足冷,昏悶如痴,凶。
<目錄>卷之六
<篇名>報痘三朝證治
內容:順 發熱始終溫和,三日見痘,標于年壽、鼻準、人中、口角、唇吻、腮頰、兩耳、面之下
部。單粒圓綻,如珠如粟,陸續增出,大小不等,淡紅潤澤,頂尖光彩,礙手出快,根窠紅活。
頭面稀少,胸背全無。乳食如常,神氣清朗,四肢溫和,二便如前,不必服藥,嚴守禁忌,依法
調理。
胡荽懸床前,並作湯飲,泡酒噴房內,切避風寒,毋令痘兒怒氣助火。飲食宜淡,忌辛辣、
甘甜、雞、魚、豬肉、棗、柿、栗、蔥、蒜、醋及荔枝與酒(皆能發痒、)難化濃味。房中宜燒
乳香、蒼朮、大棗。
老幼伏侍︰戒少年男婦(恐犯淫穢) 房事、月經(用東向土炒黃,囊懸陰前、)生人、家人遠歸
、糞穢氣、腋臭、瘡毒人、蚊煙、吹滅燈燭、誤燒發骨、煎炒氣、蔥韭腥氣、麝香、叫罵、梳頭
、瘙痒、荒急言、飲食、歌樂、掃地。
輕變重︰不忌口,常泄瀉,冒風寒,犯房事,過服涼藥,穢氣相觸,生人輒至。
重變輕︰節飲食、避風寒,常和暖,嚴禁忌。用藥得宜(能戒煎炒、調理謹慎。)
險 壯熱,二日見痘,氣粗胸滿,煩躁不寧,飲食減少,口渴泄瀉,痘標叢出,見于頭額、天
庭、山根、印堂、眉棱、方廣、兩顴、耳後、項頸、面之上部,心胸稀少。痘粒雖多而成顆分;
頭雖瑣碎而
陸續增出,但乾枯而不紅潤。或昏暗而帶滯澀,或夾疹(惟表痘出而疹自消,)或見乾紅紫黑,大便
秘結。微下之(不然,恐毒火不暫泄而變黑陷。)痘色紅紫,忌升麻,但宜發表(勿謂有火用芩
、連、翹、芥。)忌涼藥(寒則凝滯難出。)或有虛候,忌補氣藥(參、 補,則熱毒愈甚,而
腠理閉密,痘難出。)或吐血者,服藥可愈(犀角地黃湯之類。)痘至腳底,方為出齊。
\x主方\x 川芎 前胡 桔梗 山楂 陳皮 木通 枳殼(等分) 甘草(減半)水煎服。
大便不實去枳殼。熱甚加乾葛根,後劑加防風、牛蒡、蟬蛻。色紅加生地(酒洗、)紅花、
當歸。小瀉去當歸、生地。如不甚熱,面容青慘見 白,精神懶怯,痘出不振, 乳、便溏瀉,
屬虛寒證。前方去前胡、木通、枳殼,加白芷。瀉加白朮、生薑煎。
如毒火壅遏,身熱面赤,毛焦皮燥,睡臥不寧,大便秘,小便赤,此屬實熱之證。
防風 荊芥 桔梗 川芎 連翹 黃芩 牛蒡子 甘草 生地 葛根 羌活 木通 燈心
或升麻葛根湯合導赤散,隨服羌活散郁湯(方見後。)
如初發壯熱,腮紅臉赤,毛焦色枯,渴欲飲水,日夜啼哭,好睡冷處,此屬血熱之證。
川芎 桔梗 木通 連翹 丹皮 赤芍 歸尾 紅花(酒洗) 大腹皮 生地黃 加燈心煎。
熱極便實,暫加大黃。渴不止,加天粉、滑石,或退火回生丹。但乾紅紫色,二便不利,即
宜疏利,導赤散加酒製芩、連、大黃,或四順清涼飲。不然,後成黑陷(出之太驟,毒火極盛者,
用冰肌散一服略斂之。輕者戒用。)
逆大熱烙手,一日見痘,一齊壅出,如 如麩,如蠶種稠密成片,不分顆粒,紅紫焦枯。報
痘即叢出,見于天庭、方廣、司空、太陽。毒邪太盛,妄參于面之上截陽位。頭額多,謂之蒙頭
;頸項多,
謂之瑣項;兩腮多,謂之托腮;口唇多,謂之攢口。或隱隱不起,或出而複沒,譫語狂言,胸滿
喘急,飲食不進,唇焦音啞,不能言語,眼目無神,大小便秘,大渴吐蛔,舌卷囊縮。痘色青乾
或紅紫黑陷,或夾斑疔、賊痘(後各有條)。前證姑從實熱治。
<目錄>卷之六
<篇名>起脹三朝證治
內容:順 顆粒漸長,粗肥圓綻,高聳結實,根窠紅潤,一圈紅暈,緊附痘根;痘頂壯滿,光澤明亮,
腳地疏朗,內外平正,漸至根紅項白,毒化水色。乃氣充血盛,血氣歸附。
險 痘雖起發,昏滯枯澀;或平塌灰白,而頂不圓綻;或根腳雖紅,而暈不緊附。蓋痘之形由
氣,根之色由血,必賴氣血而始終其功,然而解毒尤為急務。痘于六日乃為界限,六日前清盡毒
火,六日後溫補助漿。至此失治,欲溫補,又助毒邪熾盛,反不化漿;欲清涼,複恐漿滯不行,
遂成掣肘。然臨證又不可固執。六日前,毒火已清,即兼補益;六日後,熱邪未盛,少兼清解。
如痘不光澤飽滿,亦有二焉。如花卉遇陰天,則艷麗華美;逢烈日,則焦萎乾枯,誠不系于樹力
之強弱耳。痘不綻,看余證。有躁煩熱渴,二便秘澀等熱候,宜清涼;有體倦熱緩,二便清利等
虛候,宜溫補。最宜細察,豈可概謂不綻,便行補益,而蹈實實虛虛殺人之罪乎﹗凡口渴多飲,
急宜清胃火。失治則外雖收斂,胃受火毒,爛潰內攻,致穿胸背而死。輕者遍身赤斑,亦危。
\x主方\x 當歸 川芎 芍藥(酒炒) 蟬蛻 殭蠶 山楂 牛蒡子 白芷 桔梗(等分)
甘草(減半) 上水煎服。
有虛寒證,六日加人參、黃 、肉桂、糯米,少加陳皮。無則七日用。
又方 治虛寒證。川芎 白芷 山楂 陳皮 當歸 桔梗 甘草(等分)漸加溫補,加棗水
煎。
又方 治實熱證。川芎 蟬蛻 山楂 牛蒡子 桔梗 木通 防風 加燈心、大棗,水煎服。
又方 治血熱證。歸尾 生地 木通 桔梗 連翹 川芎 蟬蛻 殭蠶 水煎服。
夾斑 加黃芩、黃連、紅花、丹皮(酒炒、)生地。小便清長去木通。便澀、腹脹加腹皮。不潤加
當歸;不快加牛蒡。陷塌,黃 。痛加白芷。不勻,防風。細斑難治,大斑令人呼出毒血。口渴
服六一散,甚,白虎湯(方見傷寒。)
逆 痘不起而平塌虛浮,色不澤而根窠無暈,腹脹不食,氣促神昏。或痘粒遍體過頭,紅紫如
胭脂;或頭面紅腫,而痘反退伏;或痘中陷眼如針孔而黑紫;或如粟粥皮面,或口唇上下腫甚,
俗名判官嘴。皆氣澀血凝,或氣離血散為逆。逆者,交會不足,致毒乘機而內攻也。又邪視,面
如橘皮,不分肉地,或腰下有痘,腰上無痘,皆不治證。
<目錄>卷之六
<篇名>貫漿三朝證治
內容:順 痘初貫膿,先作水色,漸轉白亮,濃濃飽滿,變黃蠟色,根圈紅活,緊附痘腳,飲食、二
便如常。
險 痘雖行漿,不濃濃滿足;或皮薄嬌紅,淡白闊塌,必然發痒而有後患。急宜保元湯溫補,
自然
濃濃。猶有熱毒,略兼清涼。或如白飯色,平塌不起,四圍淡白,乾澀不紅活,血虛;頂不起,
氣虛。保元東加川芎、當歸、肉桂、木香(人乳、好酒)。或見諸惡候,煩躁不安,但得痘色不變,
飲食如前,不妨。痒塌(後另有條)抓破有膿血吉,空殼、無膿血凶。
\x主方\x 人參(一錢) 黃 (一錢) 甘草(四分) 肉桂(三分) 當歸(八分) 川
芎(七分) 白芍(首尾,酒炒)糯米百粒,水煎服。
如兼解毒,加白芷、防風、牛蒡之類。用人參,少加山楂,以消參、 之膩;加木香,行氣
血之滯。恐參作飽,少加陳皮以製之。如多用或再用枳殼、青皮之類,則人參無功矣。脹痛雖為
順候,不止,加木香、山楂。或行漿半足,忽然乾紫,腫消眼開,名為倒靨(後另有條)。或停食、
泄瀉等,加消食止瀉,隨證治之。或過用涼藥,遏而不進,身不熱,遂成冰伏之證,大劑溫補(異
功散、木香散之類。)或頂平腳闊漿清,十全大補加木香、乾薑。痘毒盛者,十日外漿未足,大
補氣血,略兼解毒,恐後有癰毒之患。或上身成膿,腿足成大水泡,毒亦解矣。
逆 痘色焦枯黑陷,不得貫膿,或紅色變紫,紫變黑,或如水晶,全無紅色,皆毒未盡,氣血
已竭,死證。或發驚寒戰,切牙不食等證。(惡候,姑補氣血。)
<目錄>卷之六
<篇名>結靨三朝證治
內容:順 飲食如常,氣調血和,毒解漿回,老色收斂,次轉黃蠟色,漸變醬褐色。結靨從口唇、人
中起,
頭面周身,未至腿足,紫黑色堅濃之痂。惟宜節飲食,慎風寒。
險 氣血已竭,未易收靨,停漿不斂,身重發熱(補脾利水解毒。)凡曾經泄瀉後,所見諸證
皆作虛治(十全大補、異功、木香參酌。)泄瀉而煩渴不止,大用升提。漿足難收,大便結實,
略宜疏通。或風冷入胃,下利膿粘,熱滲膀胱,小便尿血,並宜清利。痘後發熱,午前是陽盛,
宜清熱;午後是陰虛,宜滋陰。大熱便實,恐變急驚,微熱便溏,恐變慢驚。
\x主方\x 當歸 芍藥(酒炒) 白朮 茯苓 山藥 苡仁 桔梗(等分) 甘草(減半)
蓮肉(七個)
口渴加麥冬、五味;虛加人參,不斂加木通。水煎服。
逆 氣滯而血凝,毒留而漿薄。不能回水結靨,則為乾枯外剝。
<目錄>卷之六
<篇名>落痂三朝證治
內容:順 疤痕綻凸,色見桃紅,光澤鮮明,神氣清爽。
險 疤痕淡紅而不綻,宜補氣血。如全白者,急用大補,則數月猶危。從發熱至此,身常溫熱
(不熱為水伏證。)如大熱疤紫乾焦,大宜清涼解熱。如稠密危痘,賴能飲食,外收結靨,成片
落者,切勿剝傷。見風太早,變成瘡瘍,年年生發。若痂後身弱,立則戰搖等證,宜後方。
\x主方\x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黃 知母 麥冬(等分) 甘草
(減半)水煎服。
小便澀加木通;大便瀉加肉果。痂當落不落乃火盛也,柴苓湯調辰砂六一散,外以蜜水調滑
石末敷之。
逆 痂若竹衣,大便膿血,若發慢驚,目無神而面青。或發牙疳;或生癰毒,後另有條。
<目錄>卷之六
<篇名>表裡虛實寒熱
內容:凡痘灰白,不紅綻,不起發,昏暗頂陷,為表寒而虛,參 補氣,兼四物養血。凡二便清
利,身涼,口氣冷,少食,唇白,涕清,為裡寒而虛,四物養血,兼參 補氣。皆宜溫脾胃、補
氣血,加木香、肉桂之類,助成漿收靨。凡紅紫乾滯,黑陷焦枯,屬表熱而實,清涼兼解毒。次
分利小便(導赤散之類)凡二便秘澀,身熱氣盛,鼻乾燥渴,屬裡熱而實,解毒兼清涼,微通
利大便(四順飲之類。)皆宜化毒湯、六一散,黃芩、黃連、丹皮、紅花、蟬蛻、荊芥之類。
<目錄>卷之六
<篇名>氣血虛實寒熱
內容:寒則虛,實則熱。虛寒溫補,實熱清利,氣虛補氣,血虛補血。氣熱則清涼,血熱則解毒。
凡頂陷不起,不堅實、不礙手、不起脹、不行漿,皆氣虛。保元湯倍酒炒黃 、川芎、肉桂、木
香,人乳、好酒漿同服。凡根窠不紅,或紅色不緊圈痘根而鋪散,手摸過變白色,痘上如寒毛豎
起,枯澀不紅潤,皆血虛。保元東加歸、芎、酒洗紅花;加山楂消參、 之滯;加木香少許,行
氣活血。凡用參、 ,在痘盡出之後。凡用丁香、木香、桂,在毒盡解之時。凡用地黃(薑製,)
芍藥(酒炒,) 當歸(酒洗;泄瀉,土炒。) 其大黃、車前、滑石、生地、牛蒡、枳殼,過
用則氣陷內攻。麻黃、乾葛、升麻、羌活、防風、荊芥、蟬蛻、穿山甲、人牙(火 ,用一、二厘,)過用則表虛痒塌。
<目錄>卷之六
<篇名>血熱痘證
內容:初發壯熱,腮紅面赤,毛焦色枯,煩躁,渴欲飲水,啼哭不寧,喜臥涼處,揭去衣被,大便
秘結,小便赤澀,宜升麻葛根湯合十神解毒湯服。熱證悉平,太乙保和湯助漿;漿足後,保嬰百
補湯。八、九日紫黑乾陷,獨勝、人牙之類。惟泄瀉後熱證已除,見虛寒證,異功散、木香散可
用矣。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六
<篇名>氣虛痘證
內容:凡兒久病之後,或元氣極弱,發熱和緩,或乍熱乍涼,手足時冷,面青神倦,食少昏睡,二
便清利。輕用發表,宜紫蘇、川芎、防風、白芷、桔梗、大腹皮,少加白朮、茯苓、甘草,略佐
升麻。痘出齊後,即加參、 、芎、桔之類。如漿清,痘灰白色、自汗,保元湯為主,或十全大
補去川芎,加山楂。如見泄瀉,足冷寒戰,切牙,虛寒證,則異功、木香可擇用。
<目錄>卷之六
<篇名>實熱痘證
內容:初發壯熱,猶如火烙,紅赤毛焦,氣粗燥渴,腹脹怒哭,狂言譫語,二便秘澀,面浮眼腫,
宜升麻葛根東加發表藥一服,隨用羌活散郁湯。熱毒已平,益元透肌湯、保嬰百補湯。後治法與
血熱同。表裡
熱盛者,但宜安表、和中、勻氣、透肌、解毒,五者不失,雖甚可痊。
<目錄>卷之六
<篇名>咽啞水嗆
內容:音聲出于肺,肺金為火所克,毒壅氣道,音不出也。作痛者亦由此耳。甘桔湯、玄參、牛蒡
之類。水嗆者,蓋氣喉居前,食喉在後,氣喉有痘壅礙,茶湯誤入,故嗽也。甘桔湯解毒為主,
加玄參、牛蒡、麥門冬、杏仁、荊芥之類。但痘斂自安矣。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痒塌灰白
內容:是證由氣血兩虛也,陽氣虛則陰血乘之。血味咸,腌蜇肌肉,故痒,宜溫補兼芍藥酸斂。陰
血虛則陽氣乘之,氣性熱猶灼火,故痛,養血兼清涼。灰白者,因氣虛,故灰色而不光澤,血虛
,故白色而不紅潤。
<目錄>卷之六
<篇名>寒戰切牙
內容:斯證見于七日之前寒戰者,乃心火亢盛,上熏肺金,九竅閉塞,火極之故,宜解表諸熱;
切牙者,乃陽明熱甚,宜清胃火。七日之後,皆屬虛寒。寒戰者,溫補陽氣,兼養血;切牙者,
大培陰血兼補氣。
<目錄>卷之六
<篇名>乾枯倒陷
內容:是證尤有陷伏倒靨之類,形略似而證不同也。痘色乾紅變紫,紫變黑,名曰乾枯,熱極也。
當于乾紅時,急宜清涼解毒,防風、白芷、連翹、荊芥、牛蒡、升麻、乾葛之類,兼利小便。如
胃虛不能納食,副榮衛不能盡出,雖出而複沒,故根暈白色或黑,此內虛所致。手足微冷,或嘔
或倦,名曰陷伏。宜辛溫之藥,如理中湯之類,甚則異功、木香。如被風寒所觸,或香臭惡氣,
生人、房事,月經沖觸,痘色忽變,名曰倒陷。風寒,參、蘇之類加羌、防、蠶蛻。沖觸,加味
四聖飲。如貫膿七、八日間,氣血兩虛,不能漿老結靨;或因泄瀉不食,忽然痘色乾紫,腫消開
眼,名曰倒靨。毒伏內攻,非結痂也,急宜大補氣血,倍用人參、黃 (酒炒、)白朮、當歸、
川芎、肉桂、炙甘草、丁香、木香(二味為末,)加山甲(炒、研一錢、)人牙(火 研,二厘)
攻補。或得頭面數粒結靨,或攻潰成外收,或出細痘數粒,或生癰毒,皆生機矣。
<目錄>卷之六
<篇名>口渴內潰
內容:口渴者,因毒熱攻沖,致胃火上炎,口作大渴也。內潰者,胃脘潰爛,穿出胸背而死,慘傷
莫此為甚。群書皆謂風寒外襲,腠理固密,壅塞不通,陽氣挾同毒火,內攻而潰。如無大渴,有
惡寒狀,宜升麻葛根東加羌、防、芎、芷散風寒。如見渴證,即勿專于畏縮,但用麥冬、五味之
類止渴,則杯水之力,豈能救車薪烈火也耶?凡小渴,六一散;大渴,大劑白虎湯。大便秘,兼
涼膈散一劑,必令渴止,方免
大害。安可坐視生靈之斃乎?如痘後渴不甚者,保元東加麥冬、五味、天粉,或參苓白朮散之類
。口舌白色,胸痘灰色,乃內潰預驗。
<目錄>卷之六
<篇名>煩躁啼叫
內容:心經有熱則煩躁。蓋痘毒之熱,蘊蓄于心,所以煩躁啼叫、悶亂狂言也。宜解毒湯及辰砂六
一散,使二便清利,火泄自可。有因痛痒煩躁者,隨證治之。痘後煩躁,虛而有餘毒也,大補氣
血為主,兼解余毒。
<目錄>卷之六
<篇名>咳嗽痰涎
內容:是證由熱毒壅遏而克肺金,或風邪乘虛而入。或解毒,或發散,暫加止嗽清痰之藥,桑皮、
杏仁、枳殼、桔梗、前胡、貝母、陳皮、茯苓之類。半夏、南星戒之。有藥入口即嗽吐出者,毒
熱停積于肺胃也,隨證治之。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痘內夾斑
內容:斑者,血之余也。有點而無頭,粒如筆尖點脂,如蚊蟲所咬。然痘隨臟而出,其勢迅速,如
熱毒熾盛,痘有太過之血,夾毒上浮,乘痘毒之熱而發為斑也。如痘毒起齊,內必虛矣。內虛則
斑從內解,如
不解,當散其火邪。涼血活血解毒之藥,宜玄參升麻東加黃芩、黃連、紅花(三味酒炒)、丹皮
、荊芥、當歸、川芎、白芍。在初起宜用表散,次宜解利。如得斑退血附,則當補益,猶防損陷
。但痘中夾斑,亦危惡之候,十救一、二。紫斑不過三日,青、黑斑不出周時,斑如錦紋,六日
而斃。
<目錄>卷之六
<篇名>水泡失血
內容:水泡者,毒盛之時,火不能炎上,水不能潤下,搏激于皮膚之間而成者也。宜理脾順氣。然
而起于腿足之處,毒亦由此而化,痘收泡亦斂。帶紅紫色,乃熱極也。失血者,毒火逼血妄行也
。鼻出易治,口及大小便出者難治。
<目錄>卷之六
<篇名>不食能食
內容:經曰︰得 則昌,絕 則亡。凡痘見危惡諸候,但脾胃強健而能飲食,從首至尾,皆可扶持
收功。極篤者,切勿棄舍,用意作外收,不過麻面而已。如不食在一、二日者,痘出自食。若在
五、六日不食,乃危候也。雖用補藥,多不奏功。有因唇口痘脹,不能吮乳進食者,可用糯粉作
細圓,拌砂糖少許,逐粒喂之,兼以湯送。欲補者,和人參于內亦可。如能食太過,乃胃火盛,
藥中加石膏之類,以清胃火。失治能為大害,愈後能食者宜矣。但勿過食。
<目錄>卷之六
<篇名>余毒癰腫
內容:險痘雖愈,身熱不退,發毒之預征也。急宜服大連翹飲(作丸亦可。)如發出頭頂上,或兩
臂肘曲池穴,或兩膝腕委中穴,俱無妨害。發于胸背者死。切勿嚼生豆之類 散,則攻于內矣﹗
惟宜前方,或真人活命飲治之。甚而腫軟有膿,不得穿破者,以皂角刺針深入,血出見膿為止(以
綿紙捻納孔內,留出紙捻頭,分開貼拔毒膏,膿盡長肉。如臂直不能曲,日久自屈。)又氣急痰
嗽,毒在肺;口臭泄瀉,毒在脾胃;盜汗熱渴,毒在心;睡中驚跳,熱在肝;耳KT 尚熱,毒在
腎,藥中兼治之。又眼稱身熱,不樂,皆余毒。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痘疔賊痘
內容:報痘之時,如痘不出不長,恐有痘疔(遍身細照看,獨大色黑者是疔。貫漿之時,留滯不行
,)須防賊痘(大而黃色者是。)二者皆以銀簪挑破,口含清水,吸去穢血,珍珠研末,頭發燒
灰,蠟胭脂調勻,填入破處。無脂,乾摻或後灸法亦可。
<目錄>卷之六
<篇名>紙捻照法
內容:患痘疹,房室、門窗密閉,小孔亦遮蔽之。凡看時用草紅紙,或用方高,烘燥捻條如小指,
蘸油燈上烘乾,勿令油滴兒身。點火照頭、面、眼、鼻、口、耳及遍身皮膚之內,細加認辨,
曉然明白。屢有看痘者,要抱兒房外,就天日光,觸冒風寒,痘疹由此隱沒,為害多矣﹗惟知痘之有變證,豈知
看誤之過。若看婦人之痘,額可驗胸;鼻可驗腹;兩顴,臂;兩腮驗腿。徐體之皆應。
<目錄>卷之六
<篇名>調護得宜
內容:兒出痘疹之時,必服發表疏散之藥。腠理開豁,風寒易侵,及飲食起居,百凡嚴禁。天寒,
被褥宜濃,乳母當赤身伴臥,不宜烈火烘蒸。如過天暖,被褥不宜太濃,恐反助火毒。如此則重
痘可生,否則輕痘變重,悔恨何及。
<目錄>卷之六
<篇名>乳母服藥
內容:蓋小兒都不肯服藥,病值猖獗,非藥不痊,強之益增驚恐。無法與服,切勿惜藥,但須大劑
濃煎,頭汁兒多寡服之。余藥及渣再煎汁,小兒吮乳時,乳母服之。如大劑藥,于兒前煎熏有效。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諸證治方
內容:\x三豆湯\x 治痘蘊熱煩躁。
以下十方可預服,或天行時即服。
赤小豆(出廣東) 黑豆(即馬料豆) 綠豆
加甘草煎熟,令兒飲汁食豆。
\x四脫丹\x 蟬蛻(去土) 鳳凰蛻(即抱出雞子殼) 神仙脫(即父母爪甲,火炙) 蛇蛻(火焙)
上四味各為細末,等分,每服一錢。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年除夜甘草湯服,三年痘毒消。
\x玄菟丹\x 玄參(去蘆,木杵,石臼搗,晒燥,研細末。四兩) 菟絲子(絹袋,水淘淨,
好酒浸二日,煮絲出,搗、捏餅,晒、研,八兩) 二味俱勿犯鐵器。黑砂糖和丸如彈子大,每
日服三丸,砂糖湯化下,無時。
\x朱砂丹\x 朱砂(大塊如牆壁,鮮紅光明似雲母色者。細研、水飛,澄去水,晒、研萬下。
五錢) 牛黃(陝西,千層者。二分,勻) 每服五分,蜜調服。痘將發時,用豬糞調水,濾清
汁調朱砂服,大解痘毒。
\x甘草散\x 預服消毒,痘出不太盛。
大甘草(炙) 為末,每日食後白湯調下五分。人中黃尤佳。
\x生油劑\x 治小兒臟腑伏熱,未成痘疹,四肢、頭額微熱。用生油一小盞,旋入鐵銚內,
用溫水一小盞傾和入,以杖攪之,煎令水盡,更令攪勻,如蜜則止。夜臥時,百日至三歲,每服
一蜆殼;五、七歲三蜆殼;八歲至十五歲半合;大人一合,量增減。服後良久令臥,少時大小便
通利,熱毒退,痘疹不生。
\x苦楝子湯\x 取楝樹子煎湯浴兒,痘疹不出,出亦稀少。
\x麻油擦法\x 痘發時,每夜臨臥用手中三指蘸麻油,擦兒頭至足遍身,然後睡,即可以使輕
。此亦暢達流通,升脫凝滯之義也。
\x稀痘飲\x (天行將發痘時預服)
山楂 紫草 牛蒡子(各一錢) 防風 荊芥(各一錢二分) 甘草(五分)
生薑一片,水一鐘,煎服。
瑣瑣葡萄(出回回國。進貢年陝西、北京皆有。)小兒食之,稀痘。
\x升麻葛根湯\x 治初熱壯盛,疑似難明,服之。末見痘,表熱甚者。
升麻(一錢) 葛根(二錢) 甘草(一錢) 白芍藥(一錢) 加薑、蔥煎服。
或加紫蘇、山楂、牛蒡子、筍尖(各一錢,)冬加麻黃(一錢。)
\x消毒飲\x (治痘已出,上焦壅熱,胸膈不快。)
荊芥(二錢) 牛蒡子(二錢) 甘草(一錢) 薑(二片) 水煎服。
\x清肺飲\x 咽乾聲啞。
麻黃(一錢二分) 麥門冬(一錢五分) 知母 天花粉 荊芥(各八分) 訶子(取肉)
菖蒲(各六分)
水煎,加竹瀝小半鐘,薑汁三匙,服。
\x羌活散郁湯\x 治實熱痘初發,身熱壯盛,腮紅面赤,毛焦躁亂,咳嗽喘急,實熱等證。
防風 羌活 白芷 荊芥 桔梗 地骨皮 川芎 連翹 牛蒡子 紫草 大腹皮 甘草(等
分)
上為粗末,每五錢加燈心十四枝,水煎服。
熱郁難發加升麻。渴加葛根、天粉。腹脹鼻塞,面赤若怒,毛直枯加麻黃。大便秘加枳殼、
當歸。甚不通加大黃。嘔吐加陳皮、豬苓、澤瀉。(禁用生薑、半夏、丁香、木香。)洞泄加升麻(禁
用白朮、茯苓、肉果。)咳嗽惡
風加紫蘇、桑皮。失血加犀角、地黃、黃連。發斑加黃連、黃芩、山梔。小便赤加滑石、梔子、
地黃、芍藥。鼻衄加犀角、黃芩。驚悸加木通、山梔。搐加青皮。不食加山楂、麥芽、神曲。出
不快加牛蒡、山楂、蟬蛻。痘紅赤色加生地、紅花、丹皮。熱壯甚加葛根、前胡。見點三日內依
方加減;三日後另有方。
\x退火回生湯\x (熱極枯澀)
滑石 辰砂(各一錢) 冰片(三厘)
研勻,每一分溫水調服。
\x四順清涼飲\x (壯熱便閉)
當歸 芍藥 甘草 大黃(等分) 水煎服。
\x冰肌散\x 治痘一齊涌出,一服略斂。熱極者用,熱輕者戒之。
柴胡 前胡 黃芩 梔子 連翹 澤瀉 黃連 黃柏 犀角 地骨皮 牡丹皮 為粗末,每
三錢,水煎服。
\x保元湯\x (即參 飲) 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飲食少進,面青 白,睡
臥寧靜,痘頂不起,漿不足及有雜證,皆屬虛弱,宜服。(血熱、毒壅、火證禁用。)
人參(一錢) 黃 (二錢) 甘草(五分,前生用,後炙用) 桂(二分,虛寒加用)
上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初起的屬虛寒,本方加川芎、桔梗。起脹便兼服。漿足後助收斂,方可加白朮、茯苓、白芍
之類。出不快加川芎、官桂。禁蟬蛻、牛蒡、人牙。小便赤加木通、腹皮、茯苓。禁車前、滑石、
山梔。泄瀉
加白朮、茯苓、木香、肉果。禁豬苓、訶子、龍骨、石脂。大便秘加當歸。禁大黃、枳殼、生地
。嘔吐加橘皮、乾薑、丁香。禁半夏。痰,貝母、杏仁。減食加白朮、人參、神曲。禁山楂、砂
仁。傷食加山楂、神曲、麥芽。禁枳實、三棱、蓬術。煩渴加麥冬、五味子。禁加山楂、砂仁。
風則微散,加紫蘇、防風、枳殼。喘急,三、四日前加桔梗、杏仁、蟬蛻。有虛證見者,決非實喘
,乃毒不得外達,上乘于肺。禁麻黃、蘿蔔子,枳殼諸下氣藥。喘嗽加麥冬、杏仁、五味。禁天
粉、桑皮,六、七日間曾經泄瀉,後氣喘,乃短氣虛極,加人參則喘自止。腹脹加腹皮、厚朴。
可兼發散。有傷生冷,寒氣郁遏,從內傷、外感治。內傷用丁香、肉桂、神曲、木香。外感用防
風等藥。四、五日手足厥冷加丁香、肉桂、川芎,倍用黃 。夏月去丁香。四肢不起加防風,減
川芎。漿不足加白朮、當歸、川芎。發痒加川芎、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禁殭蠶、蒺藜。痒
甚,燒茵陳熏。禁沐浴發散。
\x異攻散\x 治痘表虛痒塌,裡虛泄瀉,腹脹喘嗽,悶亂煩渴,寒戰切牙,頭溫足冷。凡曾經
泄瀉後見證,皆屬虛寒,宜急服之。有始初血熱毒火證,過服涼藥變虛寒者亦服。
木香 官桂 當歸 人參 茯苓 陳皮 厚朴 丁香 肉果(各七分) 附子(寒甚者加)
半夏(各五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一大鐘,煎至六分服。
\x木香散\x 治痘表虛灰白,內虛泄瀉,腹脹,其效如神。(如無灰白,泄瀉等證,勿服。)
木香 人參 肉桂 赤茯苓 大腹皮 青皮 前胡 訶子(取肉) 半夏 丁香 甘草(各
等分)
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水一大鐘,煎六分溫服。
\x四君子湯\x (補元氣,養脾胃)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薑、棗煎服。
\x四物湯\x (養血水方,配四君子名八珍湯)
當歸 白芍 川芎 熟地 七日後酒炒,水煎服。
\x十全大補湯\x 大補血氣(痘頂平腳闊,漿不滿足,即四君子、四物名八珍湯,更加黃 、
肉桂。)
\x化毒湯\x 治痘已出,清熱涼血。(毒一解,不至黑陷;血一涼,不至紅紫。)
紫草(無真者,不必用) 升麻 蟬蛻 地骨皮 黃芩(酒炒) 甘草 加木通等分,水煎
服。
\x十神解毒湯\x 治血熱痘證,身如火烙,腮紅臉赤,毛焦色枯,已出未出。三日前痘點煩紅,
燥渴多飲,睡臥不寧,小便赤澀者,此血熱也。並宜服。
生地 紅花 當歸尾 桔梗 牡丹皮 赤芍藥 木通 大腹皮 連翹 川芎(等分) 上加
燈心十枝,水煎服。
身熱盛加葛根、前胡。毒盛綿密加荊芥、牛蒡。渴加天粉、竹葉、滑石。嘔加橘皮。瀉加豬
苓,澤瀉、防風。大便閉加枳殼、前胡。喘加蔞仁。便黑加犀角、黃連或桃仁。小便短加木通、
澤瀉,赤加梔子、滑石。發紅斑加犀角、黃芩、黃連、山梔、玄參。煩渴狂亂、譫語加知母、石
膏、麥門冬、天粉。嘔、瀉加黃連、豬苓、澤瀉。咽痛加甘草、牛蒡、荊芥。
痘證屬血熱者多,乃製前方。此證認明,只宜重用升提、發散,使毒得以達表而從外解;引
以滲泄,使熱得以下行而從內消。佐以清涼解毒,行血涼血之劑。則雖稠密,亦能消散易,漿易
斂,此方之功也。用至痘頂白光,接用太乙保和湯,切勿誤用補藥、熱藥及兜塞藥,則變危急不
救。
\x太乙保和湯\x 治血熱痘,服十神解毒湯,熱證悉去。三日之後,不易長大,用之成漿收靨
。
桔梗 川芎 山楂 木通 人參 紅花 生地 糯米(五十粒) 燈心(七枝) 生薑(一
片) 水煎服。
起不快加牛蒡子。便澀腹脹加大腹皮。繁紅不潤加當歸、蟬蛻。陷塌加黃 。痛加白芷。不
勻加防風。嗽、渴加麥門冬、五味。痒及水泡加白芷、白芍藥。七、八日漿足,接用保嬰百補湯
。
\x益元透肌湯\x 治實熱痘。服羌活散郁湯後壅熱悉開,三、四日後不肥大,用之成漿收靨。
即太乙保和湯去生地、紅花,加蟬蛻、牛蒡、陳皮煎服,加減悉同。七、八日漿足,接服保嬰百
補湯。
\x保嬰百補湯\x 治實熱血熱痘。八、九日無他證,並以此方調理。蓋痘證平順者,不必藥;
惡逆者,藥無功。險證宜藥。虛寒者少,二熱證多,特另出此五方。此方後用。
當歸 芍藥 地黃 白朮 人參 茯苓 山藥 甘草(等分) 棗二枚,水煎服。
氣虛加黃 、官桂。有別證,虛實加減。
\x加味四聖飲\x 治痘出不快,及變陷倒靨,小便赤,身熱未退,或風吹複冒者。
紫草 黃 人參 川芎 蟬蛻 木通 木香 甘草
大便秘加枳殼。上加糯米百粒,水煎服。
\x活血解毒湯\x (解余毒)
防風 荊芥 生地 赤芍 當歸 連翹 黃連 牛蒡 紫草 白朮 薄荷 川芎 木通 甘
草(等分)水煎服。
\x玄參升麻湯\x (溫毒發斑)
玄參 升麻 甘草(等分)水煎服。
\x大連翹飲\x (痘後一切熱毒癰腫)
連翹 防風 荊芥 牛蒡 當歸 柴胡 黃芩 梔子 蟬蛻 赤芍 木通 玄參 滑石 甘
草(等分)上加薑一片,水煎服。
\x獨聖散\x (發痘) 穿山甲(炒,研極細末)
每服五分,兒大加服,酒漿調。
\x人牙散\x (痘不起發) 老人牙(火 ,研極細末) 每服二厘,酒漿調下,勿多服。
\x參蘇飲\x (方見傷風) 犀角地黃湯(方見血門) 六一散(方見暑門) 白虎湯(方見
傷寒)
\x柴苓湯\x 即小柴胡湯(方見傷寒。)配四苓散(方見便癃) 甘桔湯(方見咽喉) 理
中湯(方見中寒) 真人活命飲(方見癰毒)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論疹
內容:(即麻 痧 斑)
麻疹之發,必在天行厲氣。傳染之時,沿門遍戶,輕重不等。其始也,身體發熱,面腫腮赤
,眼泡
浮腫,淚出汪汪,鼻流清涕,嘔吐惡心,大便泄瀉,即是疹候。便宜發表散邪,行氣解毒,
必兼泄火清肺之藥,次清胃火,次宜滋陰養血。蓋疹乃陽毒,火邪熾盛,肺金受克,所以疹證必
有咳嗽痰涎、胸滿喘急之患,皆肺家之證也。若見口乾作渴,乃胃火也,即宜白虎湯之類,隨輕
重用。失治則陽明火盛,後有走馬牙疳、齒齦臭爛之證,傷人最多。滋陰者,疹毒熱甚,則陰血
受其煎熬而虛耗也。表發既出,必子後出而午後收,午後出而子後收,以六小時為度,此陽生陰
成,陰生陽成之妙也。如吐瀉不食、鼻衄、滯下之證,皆不必用藥。諺雲︰吐不殺,瀉不殺,餓
不殺。誠哉斯言也。吐瀉則毒火得泄,不食則內虛易出。鼻衄、滯下,肺與大腸之火由此疏通,
惟宜表發。疹出之後,諸證可安,飲食自進,最宜避風寒,忌腥酒濃味、咸酸生冷、糟物海味,
守禁忌服藥。所謂疹有六閉︰觸冒風寒,毒火熾盛,飲食填塞,皮膚粗濃,出而複沒,藥誤辛熱
是也。但宜古方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通治有效。世傳痘重而疹輕,殊不知死生系于反掌,
豈可忽諸﹗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發熱五朝證治
內容:發熱之初,憎寒壯熱,鼻流清涕,嘔吐泄瀉,咳嗽氣急,腮紅眼倦,即當解表。得微汗則
皮膚通暢,腠理開豁,麻疹易出。寧有閉悶、腹脹、喘急之患哉?初起全似傷寒,但面赤、中指
冷為異。
\x主方\x (次劑依後加減) 升麻 葛根 防風 荊芥 桔梗 枳殼 前胡 桑皮 杏仁
(等分) 甘草(減半) 加連須、蔥頭,水煎服。
暄熱加黃芩、黃連、梔子、玄參、木通、石膏、知母,減升麻、葛根,入淡竹葉、燈心煎。
和暖加石膏、知母、牛蒡、薄荷、連翹、木通,減升麻、葛根、燈心十枝,水煎。
時暖時寒加羌活、牛蒡、連翹、赤芍,減枳殼。水煎服。
大寒加麻黃(酒炒、) 羌活、川芎(少加桂枝,) 去升麻、葛根。水煎服。
四方加桑皮、杏仁。
凡吐瀉不食,不必治。惟發散表,疹出透,諸證自安。如大便秘加大黃五、七分,以通為度
。
<篇名>氣虛痘證
內容:凡兒久病之後,或元氣極弱,發熱和緩,或乍熱乍涼,手足時冷,面青神倦,食少昏睡,二
便清利。輕用發表,宜紫蘇、川芎、防風、白芷、桔梗、大腹皮,少加白朮、茯苓、甘草,略佐
升麻。痘出齊後,即加參、 、芎、桔之類。如漿清,痘灰白色、自汗,保元湯為主,或十全大
補去川芎,加山楂。如見泄瀉,足冷寒戰,切牙,虛寒證,則異功、木香可擇用。
<目錄>卷之六
<篇名>實熱痘證
內容:初發壯熱,猶如火烙,紅赤毛焦,氣粗燥渴,腹脹怒哭,狂言譫語,二便秘澀,面浮眼腫,
宜升麻葛根東加發表藥一服,隨用羌活散郁湯。熱毒已平,益元透肌湯、保嬰百補湯。後治法與
血熱同。表裡
熱盛者,但宜安表、和中、勻氣、透肌、解毒,五者不失,雖甚可痊。
<目錄>卷之六
<篇名>咽啞水嗆
內容:音聲出于肺,肺金為火所克,毒壅氣道,音不出也。作痛者亦由此耳。甘桔湯、玄參、牛蒡
之類。水嗆者,蓋氣喉居前,食喉在後,氣喉有痘壅礙,茶湯誤入,故嗽也。甘桔湯解毒為主,
加玄參、牛蒡、麥門冬、杏仁、荊芥之類。但痘斂自安矣。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痒塌灰白
內容:是證由氣血兩虛也,陽氣虛則陰血乘之。血味咸,腌蜇肌肉,故痒,宜溫補兼芍藥酸斂。陰
血虛則陽氣乘之,氣性熱猶灼火,故痛,養血兼清涼。灰白者,因氣虛,故灰色而不光澤,血虛
,故白色而不紅潤。
<目錄>卷之六
<篇名>寒戰切牙
內容:斯證見于七日之前寒戰者,乃心火亢盛,上熏肺金,九竅閉塞,火極之故,宜解表諸熱;
切牙者,乃陽明熱甚,宜清胃火。七日之後,皆屬虛寒。寒戰者,溫補陽氣,兼養血;切牙者,
大培陰血兼補氣。
<目錄>卷之六
<篇名>乾枯倒陷
內容:是證尤有陷伏倒靨之類,形略似而證不同也。痘色乾紅變紫,紫變黑,名曰乾枯,熱極也。
當于乾紅時,急宜清涼解毒,防風、白芷、連翹、荊芥、牛蒡、升麻、乾葛之類,兼利小便。如
胃虛不能納食,副榮衛不能盡出,雖出而複沒,故根暈白色或黑,此內虛所致。手足微冷,或嘔
或倦,名曰陷伏。宜辛溫之藥,如理中湯之類,甚則異功、木香。如被風寒所觸,或香臭惡氣,
生人、房事,月經沖觸,痘色忽變,名曰倒陷。風寒,參、蘇之類加羌、防、蠶蛻。沖觸,加味
四聖飲。如貫膿七、八日間,氣血兩虛,不能漿老結靨;或因泄瀉不食,忽然痘色乾紫,腫消開
眼,名曰倒靨。毒伏內攻,非結痂也,急宜大補氣血,倍用人參、黃 (酒炒、)白朮、當歸、
川芎、肉桂、炙甘草、丁香、木香(二味為末,)加山甲(炒、研一錢、)人牙(火 研,二厘)
攻補。或得頭面數粒結靨,或攻潰成外收,或出細痘數粒,或生癰毒,皆生機矣。
<目錄>卷之六
<篇名>口渴內潰
內容:口渴者,因毒熱攻沖,致胃火上炎,口作大渴也。內潰者,胃脘潰爛,穿出胸背而死,慘傷
莫此為甚。群書皆謂風寒外襲,腠理固密,壅塞不通,陽氣挾同毒火,內攻而潰。如無大渴,有
惡寒狀,宜升麻葛根東加羌、防、芎、芷散風寒。如見渴證,即勿專于畏縮,但用麥冬、五味之
類止渴,則杯水之力,豈能救車薪烈火也耶?凡小渴,六一散;大渴,大劑白虎湯。大便秘,兼
涼膈散一劑,必令渴止,方免
大害。安可坐視生靈之斃乎?如痘後渴不甚者,保元東加麥冬、五味、天粉,或參苓白朮散之類
。口舌白色,胸痘灰色,乃內潰預驗。
<目錄>卷之六
<篇名>煩躁啼叫
內容:心經有熱則煩躁。蓋痘毒之熱,蘊蓄于心,所以煩躁啼叫、悶亂狂言也。宜解毒湯及辰砂六
一散,使二便清利,火泄自可。有因痛痒煩躁者,隨證治之。痘後煩躁,虛而有餘毒也,大補氣
血為主,兼解余毒。
<目錄>卷之六
<篇名>咳嗽痰涎
內容:是證由熱毒壅遏而克肺金,或風邪乘虛而入。或解毒,或發散,暫加止嗽清痰之藥,桑皮、
杏仁、枳殼、桔梗、前胡、貝母、陳皮、茯苓之類。半夏、南星戒之。有藥入口即嗽吐出者,毒
熱停積于肺胃也,隨證治之。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痘內夾斑
內容:斑者,血之余也。有點而無頭,粒如筆尖點脂,如蚊蟲所咬。然痘隨臟而出,其勢迅速,如
熱毒熾盛,痘有太過之血,夾毒上浮,乘痘毒之熱而發為斑也。如痘毒起齊,內必虛矣。內虛則
斑從內解,如
不解,當散其火邪。涼血活血解毒之藥,宜玄參升麻東加黃芩、黃連、紅花(三味酒炒)、丹皮
、荊芥、當歸、川芎、白芍。在初起宜用表散,次宜解利。如得斑退血附,則當補益,猶防損陷
。但痘中夾斑,亦危惡之候,十救一、二。紫斑不過三日,青、黑斑不出周時,斑如錦紋,六日
而斃。
<目錄>卷之六
<篇名>水泡失血
內容:水泡者,毒盛之時,火不能炎上,水不能潤下,搏激于皮膚之間而成者也。宜理脾順氣。然
而起于腿足之處,毒亦由此而化,痘收泡亦斂。帶紅紫色,乃熱極也。失血者,毒火逼血妄行也
。鼻出易治,口及大小便出者難治。
<目錄>卷之六
<篇名>不食能食
內容:經曰︰得 則昌,絕 則亡。凡痘見危惡諸候,但脾胃強健而能飲食,從首至尾,皆可扶持
收功。極篤者,切勿棄舍,用意作外收,不過麻面而已。如不食在一、二日者,痘出自食。若在
五、六日不食,乃危候也。雖用補藥,多不奏功。有因唇口痘脹,不能吮乳進食者,可用糯粉作
細圓,拌砂糖少許,逐粒喂之,兼以湯送。欲補者,和人參于內亦可。如能食太過,乃胃火盛,
藥中加石膏之類,以清胃火。失治能為大害,愈後能食者宜矣。但勿過食。
<目錄>卷之六
<篇名>余毒癰腫
內容:險痘雖愈,身熱不退,發毒之預征也。急宜服大連翹飲(作丸亦可。)如發出頭頂上,或兩
臂肘曲池穴,或兩膝腕委中穴,俱無妨害。發于胸背者死。切勿嚼生豆之類 散,則攻于內矣﹗
惟宜前方,或真人活命飲治之。甚而腫軟有膿,不得穿破者,以皂角刺針深入,血出見膿為止(以
綿紙捻納孔內,留出紙捻頭,分開貼拔毒膏,膿盡長肉。如臂直不能曲,日久自屈。)又氣急痰
嗽,毒在肺;口臭泄瀉,毒在脾胃;盜汗熱渴,毒在心;睡中驚跳,熱在肝;耳KT 尚熱,毒在
腎,藥中兼治之。又眼稱身熱,不樂,皆余毒。
<目錄>卷之六
<篇名>痘疔賊痘
內容:報痘之時,如痘不出不長,恐有痘疔(遍身細照看,獨大色黑者是疔。貫漿之時,留滯不行
,)須防賊痘(大而黃色者是。)二者皆以銀簪挑破,口含清水,吸去穢血,珍珠研末,頭發燒
灰,蠟胭脂調勻,填入破處。無脂,乾摻或後灸法亦可。
<目錄>卷之六
<篇名>紙捻照法
內容:患痘疹,房室、門窗密閉,小孔亦遮蔽之。凡看時用草紅紙,或用方高,烘燥捻條如小指,
蘸油燈上烘乾,勿令油滴兒身。點火照頭、面、眼、鼻、口、耳及遍身皮膚之內,細加認辨,
曉然明白。屢有看痘者,要抱兒房外,就天日光,觸冒風寒,痘疹由此隱沒,為害多矣﹗惟知痘之有變證,豈知
看誤之過。若看婦人之痘,額可驗胸;鼻可驗腹;兩顴,臂;兩腮驗腿。徐體之皆應。
<目錄>卷之六
<篇名>調護得宜
內容:兒出痘疹之時,必服發表疏散之藥。腠理開豁,風寒易侵,及飲食起居,百凡嚴禁。天寒,
被褥宜濃,乳母當赤身伴臥,不宜烈火烘蒸。如過天暖,被褥不宜太濃,恐反助火毒。如此則重
痘可生,否則輕痘變重,悔恨何及。
<目錄>卷之六
<篇名>乳母服藥
內容:蓋小兒都不肯服藥,病值猖獗,非藥不痊,強之益增驚恐。無法與服,切勿惜藥,但須大劑
濃煎,頭汁兒多寡服之。余藥及渣再煎汁,小兒吮乳時,乳母服之。如大劑藥,于兒前煎熏有效。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諸證治方
內容:\x三豆湯\x 治痘蘊熱煩躁。
以下十方可預服,或天行時即服。
赤小豆(出廣東) 黑豆(即馬料豆) 綠豆
加甘草煎熟,令兒飲汁食豆。
\x四脫丹\x 蟬蛻(去土) 鳳凰蛻(即抱出雞子殼) 神仙脫(即父母爪甲,火炙) 蛇蛻(火焙)
上四味各為細末,等分,每服一錢。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年除夜甘草湯服,三年痘毒消。
\x玄菟丹\x 玄參(去蘆,木杵,石臼搗,晒燥,研細末。四兩) 菟絲子(絹袋,水淘淨,
好酒浸二日,煮絲出,搗、捏餅,晒、研,八兩) 二味俱勿犯鐵器。黑砂糖和丸如彈子大,每
日服三丸,砂糖湯化下,無時。
\x朱砂丹\x 朱砂(大塊如牆壁,鮮紅光明似雲母色者。細研、水飛,澄去水,晒、研萬下。
五錢) 牛黃(陝西,千層者。二分,勻) 每服五分,蜜調服。痘將發時,用豬糞調水,濾清
汁調朱砂服,大解痘毒。
\x甘草散\x 預服消毒,痘出不太盛。
大甘草(炙) 為末,每日食後白湯調下五分。人中黃尤佳。
\x生油劑\x 治小兒臟腑伏熱,未成痘疹,四肢、頭額微熱。用生油一小盞,旋入鐵銚內,
用溫水一小盞傾和入,以杖攪之,煎令水盡,更令攪勻,如蜜則止。夜臥時,百日至三歲,每服
一蜆殼;五、七歲三蜆殼;八歲至十五歲半合;大人一合,量增減。服後良久令臥,少時大小便
通利,熱毒退,痘疹不生。
\x苦楝子湯\x 取楝樹子煎湯浴兒,痘疹不出,出亦稀少。
\x麻油擦法\x 痘發時,每夜臨臥用手中三指蘸麻油,擦兒頭至足遍身,然後睡,即可以使輕
。此亦暢達流通,升脫凝滯之義也。
\x稀痘飲\x (天行將發痘時預服)
山楂 紫草 牛蒡子(各一錢) 防風 荊芥(各一錢二分) 甘草(五分)
生薑一片,水一鐘,煎服。
瑣瑣葡萄(出回回國。進貢年陝西、北京皆有。)小兒食之,稀痘。
\x升麻葛根湯\x 治初熱壯盛,疑似難明,服之。末見痘,表熱甚者。
升麻(一錢) 葛根(二錢) 甘草(一錢) 白芍藥(一錢) 加薑、蔥煎服。
或加紫蘇、山楂、牛蒡子、筍尖(各一錢,)冬加麻黃(一錢。)
\x消毒飲\x (治痘已出,上焦壅熱,胸膈不快。)
荊芥(二錢) 牛蒡子(二錢) 甘草(一錢) 薑(二片) 水煎服。
\x清肺飲\x 咽乾聲啞。
麻黃(一錢二分) 麥門冬(一錢五分) 知母 天花粉 荊芥(各八分) 訶子(取肉)
菖蒲(各六分)
水煎,加竹瀝小半鐘,薑汁三匙,服。
\x羌活散郁湯\x 治實熱痘初發,身熱壯盛,腮紅面赤,毛焦躁亂,咳嗽喘急,實熱等證。
防風 羌活 白芷 荊芥 桔梗 地骨皮 川芎 連翹 牛蒡子 紫草 大腹皮 甘草(等
分)
上為粗末,每五錢加燈心十四枝,水煎服。
熱郁難發加升麻。渴加葛根、天粉。腹脹鼻塞,面赤若怒,毛直枯加麻黃。大便秘加枳殼、
當歸。甚不通加大黃。嘔吐加陳皮、豬苓、澤瀉。(禁用生薑、半夏、丁香、木香。)洞泄加升麻(禁
用白朮、茯苓、肉果。)咳嗽惡
風加紫蘇、桑皮。失血加犀角、地黃、黃連。發斑加黃連、黃芩、山梔。小便赤加滑石、梔子、
地黃、芍藥。鼻衄加犀角、黃芩。驚悸加木通、山梔。搐加青皮。不食加山楂、麥芽、神曲。出
不快加牛蒡、山楂、蟬蛻。痘紅赤色加生地、紅花、丹皮。熱壯甚加葛根、前胡。見點三日內依
方加減;三日後另有方。
\x退火回生湯\x (熱極枯澀)
滑石 辰砂(各一錢) 冰片(三厘)
研勻,每一分溫水調服。
\x四順清涼飲\x (壯熱便閉)
當歸 芍藥 甘草 大黃(等分) 水煎服。
\x冰肌散\x 治痘一齊涌出,一服略斂。熱極者用,熱輕者戒之。
柴胡 前胡 黃芩 梔子 連翹 澤瀉 黃連 黃柏 犀角 地骨皮 牡丹皮 為粗末,每
三錢,水煎服。
\x保元湯\x (即參 飲) 治元氣虛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飲食少進,面青 白,睡
臥寧靜,痘頂不起,漿不足及有雜證,皆屬虛弱,宜服。(血熱、毒壅、火證禁用。)
人參(一錢) 黃 (二錢) 甘草(五分,前生用,後炙用) 桂(二分,虛寒加用)
上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初起的屬虛寒,本方加川芎、桔梗。起脹便兼服。漿足後助收斂,方可加白朮、茯苓、白芍
之類。出不快加川芎、官桂。禁蟬蛻、牛蒡、人牙。小便赤加木通、腹皮、茯苓。禁車前、滑石、
山梔。泄瀉
加白朮、茯苓、木香、肉果。禁豬苓、訶子、龍骨、石脂。大便秘加當歸。禁大黃、枳殼、生地
。嘔吐加橘皮、乾薑、丁香。禁半夏。痰,貝母、杏仁。減食加白朮、人參、神曲。禁山楂、砂
仁。傷食加山楂、神曲、麥芽。禁枳實、三棱、蓬術。煩渴加麥冬、五味子。禁加山楂、砂仁。
風則微散,加紫蘇、防風、枳殼。喘急,三、四日前加桔梗、杏仁、蟬蛻。有虛證見者,決非實喘
,乃毒不得外達,上乘于肺。禁麻黃、蘿蔔子,枳殼諸下氣藥。喘嗽加麥冬、杏仁、五味。禁天
粉、桑皮,六、七日間曾經泄瀉,後氣喘,乃短氣虛極,加人參則喘自止。腹脹加腹皮、厚朴。
可兼發散。有傷生冷,寒氣郁遏,從內傷、外感治。內傷用丁香、肉桂、神曲、木香。外感用防
風等藥。四、五日手足厥冷加丁香、肉桂、川芎,倍用黃 。夏月去丁香。四肢不起加防風,減
川芎。漿不足加白朮、當歸、川芎。發痒加川芎、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禁殭蠶、蒺藜。痒
甚,燒茵陳熏。禁沐浴發散。
\x異攻散\x 治痘表虛痒塌,裡虛泄瀉,腹脹喘嗽,悶亂煩渴,寒戰切牙,頭溫足冷。凡曾經
泄瀉後見證,皆屬虛寒,宜急服之。有始初血熱毒火證,過服涼藥變虛寒者亦服。
木香 官桂 當歸 人參 茯苓 陳皮 厚朴 丁香 肉果(各七分) 附子(寒甚者加)
半夏(各五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一大鐘,煎至六分服。
\x木香散\x 治痘表虛灰白,內虛泄瀉,腹脹,其效如神。(如無灰白,泄瀉等證,勿服。)
木香 人參 肉桂 赤茯苓 大腹皮 青皮 前胡 訶子(取肉) 半夏 丁香 甘草(各
等分)
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水一大鐘,煎六分溫服。
\x四君子湯\x (補元氣,養脾胃)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薑、棗煎服。
\x四物湯\x (養血水方,配四君子名八珍湯)
當歸 白芍 川芎 熟地 七日後酒炒,水煎服。
\x十全大補湯\x 大補血氣(痘頂平腳闊,漿不滿足,即四君子、四物名八珍湯,更加黃 、
肉桂。)
\x化毒湯\x 治痘已出,清熱涼血。(毒一解,不至黑陷;血一涼,不至紅紫。)
紫草(無真者,不必用) 升麻 蟬蛻 地骨皮 黃芩(酒炒) 甘草 加木通等分,水煎
服。
\x十神解毒湯\x 治血熱痘證,身如火烙,腮紅臉赤,毛焦色枯,已出未出。三日前痘點煩紅,
燥渴多飲,睡臥不寧,小便赤澀者,此血熱也。並宜服。
生地 紅花 當歸尾 桔梗 牡丹皮 赤芍藥 木通 大腹皮 連翹 川芎(等分) 上加
燈心十枝,水煎服。
身熱盛加葛根、前胡。毒盛綿密加荊芥、牛蒡。渴加天粉、竹葉、滑石。嘔加橘皮。瀉加豬
苓,澤瀉、防風。大便閉加枳殼、前胡。喘加蔞仁。便黑加犀角、黃連或桃仁。小便短加木通、
澤瀉,赤加梔子、滑石。發紅斑加犀角、黃芩、黃連、山梔、玄參。煩渴狂亂、譫語加知母、石
膏、麥門冬、天粉。嘔、瀉加黃連、豬苓、澤瀉。咽痛加甘草、牛蒡、荊芥。
痘證屬血熱者多,乃製前方。此證認明,只宜重用升提、發散,使毒得以達表而從外解;引
以滲泄,使熱得以下行而從內消。佐以清涼解毒,行血涼血之劑。則雖稠密,亦能消散易,漿易
斂,此方之功也。用至痘頂白光,接用太乙保和湯,切勿誤用補藥、熱藥及兜塞藥,則變危急不
救。
\x太乙保和湯\x 治血熱痘,服十神解毒湯,熱證悉去。三日之後,不易長大,用之成漿收靨
。
桔梗 川芎 山楂 木通 人參 紅花 生地 糯米(五十粒) 燈心(七枝) 生薑(一
片) 水煎服。
起不快加牛蒡子。便澀腹脹加大腹皮。繁紅不潤加當歸、蟬蛻。陷塌加黃 。痛加白芷。不
勻加防風。嗽、渴加麥門冬、五味。痒及水泡加白芷、白芍藥。七、八日漿足,接用保嬰百補湯
。
\x益元透肌湯\x 治實熱痘。服羌活散郁湯後壅熱悉開,三、四日後不肥大,用之成漿收靨。
即太乙保和湯去生地、紅花,加蟬蛻、牛蒡、陳皮煎服,加減悉同。七、八日漿足,接服保嬰百
補湯。
\x保嬰百補湯\x 治實熱血熱痘。八、九日無他證,並以此方調理。蓋痘證平順者,不必藥;
惡逆者,藥無功。險證宜藥。虛寒者少,二熱證多,特另出此五方。此方後用。
當歸 芍藥 地黃 白朮 人參 茯苓 山藥 甘草(等分) 棗二枚,水煎服。
氣虛加黃 、官桂。有別證,虛實加減。
\x加味四聖飲\x 治痘出不快,及變陷倒靨,小便赤,身熱未退,或風吹複冒者。
紫草 黃 人參 川芎 蟬蛻 木通 木香 甘草
大便秘加枳殼。上加糯米百粒,水煎服。
\x活血解毒湯\x (解余毒)
防風 荊芥 生地 赤芍 當歸 連翹 黃連 牛蒡 紫草 白朮 薄荷 川芎 木通 甘
草(等分)水煎服。
\x玄參升麻湯\x (溫毒發斑)
玄參 升麻 甘草(等分)水煎服。
\x大連翹飲\x (痘後一切熱毒癰腫)
連翹 防風 荊芥 牛蒡 當歸 柴胡 黃芩 梔子 蟬蛻 赤芍 木通 玄參 滑石 甘
草(等分)上加薑一片,水煎服。
\x獨聖散\x (發痘) 穿山甲(炒,研極細末)
每服五分,兒大加服,酒漿調。
\x人牙散\x (痘不起發) 老人牙(火 ,研極細末) 每服二厘,酒漿調下,勿多服。
\x參蘇飲\x (方見傷風) 犀角地黃湯(方見血門) 六一散(方見暑門) 白虎湯(方見
傷寒)
\x柴苓湯\x 即小柴胡湯(方見傷寒。)配四苓散(方見便癃) 甘桔湯(方見咽喉) 理
中湯(方見中寒) 真人活命飲(方見癰毒)
<目錄>卷之六
<篇名>論疹
內容:(即麻 痧 斑)
麻疹之發,必在天行厲氣。傳染之時,沿門遍戶,輕重不等。其始也,身體發熱,面腫腮赤
,眼泡
浮腫,淚出汪汪,鼻流清涕,嘔吐惡心,大便泄瀉,即是疹候。便宜發表散邪,行氣解毒,
必兼泄火清肺之藥,次清胃火,次宜滋陰養血。蓋疹乃陽毒,火邪熾盛,肺金受克,所以疹證必
有咳嗽痰涎、胸滿喘急之患,皆肺家之證也。若見口乾作渴,乃胃火也,即宜白虎湯之類,隨輕
重用。失治則陽明火盛,後有走馬牙疳、齒齦臭爛之證,傷人最多。滋陰者,疹毒熱甚,則陰血
受其煎熬而虛耗也。表發既出,必子後出而午後收,午後出而子後收,以六小時為度,此陽生陰
成,陰生陽成之妙也。如吐瀉不食、鼻衄、滯下之證,皆不必用藥。諺雲︰吐不殺,瀉不殺,餓
不殺。誠哉斯言也。吐瀉則毒火得泄,不食則內虛易出。鼻衄、滯下,肺與大腸之火由此疏通,
惟宜表發。疹出之後,諸證可安,飲食自進,最宜避風寒,忌腥酒濃味、咸酸生冷、糟物海味,
守禁忌服藥。所謂疹有六閉︰觸冒風寒,毒火熾盛,飲食填塞,皮膚粗濃,出而複沒,藥誤辛熱
是也。但宜古方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通治有效。世傳痘重而疹輕,殊不知死生系于反掌,
豈可忽諸﹗
<目錄>卷之六
<篇名>發熱五朝證治
內容:發熱之初,憎寒壯熱,鼻流清涕,嘔吐泄瀉,咳嗽氣急,腮紅眼倦,即當解表。得微汗則
皮膚通暢,腠理開豁,麻疹易出。寧有閉悶、腹脹、喘急之患哉?初起全似傷寒,但面赤、中指
冷為異。
\x主方\x (次劑依後加減) 升麻 葛根 防風 荊芥 桔梗 枳殼 前胡 桑皮 杏仁
(等分) 甘草(減半) 加連須、蔥頭,水煎服。
暄熱加黃芩、黃連、梔子、玄參、木通、石膏、知母,減升麻、葛根,入淡竹葉、燈心煎。
和暖加石膏、知母、牛蒡、薄荷、連翹、木通,減升麻、葛根、燈心十枝,水煎。
時暖時寒加羌活、牛蒡、連翹、赤芍,減枳殼。水煎服。
大寒加麻黃(酒炒、) 羌活、川芎(少加桂枝,) 去升麻、葛根。水煎服。
四方加桑皮、杏仁。
凡吐瀉不食,不必治。惟發散表,疹出透,諸證自安。如大便秘加大黃五、七分,以通為度
。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六
<篇名>見疹三朝證治
內容:疹之初出,多于耳後,項上及腰腿先見。其頂尖而不長、其形小而勻淨者吉。既出之時,色
宜淡紅、疏朗,如深紅紫色,兼火化也。若紫紅乾燥,昏暗無光,乃火盛毒熾也。服表藥後,紙
捻照之,紅影出于肌膚,成片而將起。切戒風寒、生冷及諸禁忌。一有觸犯即反收沒,多致不救
。遇此急宜表出,如不出,猛加發藥,外用擦法。若毒內攻,則致痒塌,難救。或皮膚閉塞,毒
氣壅滯,遂變為渾身青紫,煩躁腹痛,喘急悶亂而死。若自利不止,或小便頻數,雖為惡候,如
疹稠密,深紅紫色,則又無妨。但至三日後,熱不退、疹不收者,毒火太盛,余邪未盡也。宜服
清火解毒之藥,自收。依後方︰
輕︰或熱或退,五、六日後出疹,色淡紅滋潤,頭面勻淨而多,依時發透,三日漸收。
重︰頭面不出,紅紫黯燥,咽喉腫痛,不能食,冒風寒沒早,移熱變痢。
\x主方\x 防風 前胡 川芎 枳殼 桔梗 桑皮 杏仁 陳皮(等分) 甘草(減半) 水煎
服。
發未透加升麻、麻黃,夏少用。出透加連翹、牛蒡。毒火、渴甚加石膏、知母、玄參、黃連
、黃芩、梔子。喘嗽加蘇子、栝蔞仁、蘿蔔子。 火閉加大黃。色白加紅花(酒炒)、赤芍藥(酒炒)。
疹色深紅而渴︰石膏(二錢) 知母(一錢) 牛蒡 連翹 升麻 地骨皮 淡竹葉 甘草
(各七分) 上加糯米(百粒,)水煎服。
天熱、大渴引飲不止加梔子、麥冬、天粉,與綠豆燈心湯飲。
風寒閉塞,疹出不透︰麻黃(酒洗,一錢或二錢。發為度) 升麻(酒洗,一錢) 人中黃
(如無,用童便拌甘草) 蟬蛻 牛蒡子(各一錢)
薑、蔥煎服。外用胡荽同酒糟蒸熱,于無風暖處,周身頭至足擦,令熱汗出為度。
紫赤乾燥︰川芎 生地 紅花(酒洗) 乾葛 黃芩 連翹 牛蒡子 上水煎成,調六一散
服。
將出複沒︰麻黃(酒洗,二錢) 升麻 葛根 羌活 防風 荊芥 牛蒡子 前胡 桔梗
甘草 水煎服。
孕婦出疹︰主方加川芎、生地、條芩、艾葉,安胎為主,兼解毒藥,宜多服。如胎氣上沖,
急用苧根、艾葉煎湯,磨生檳榔服。
熱毒蒸胎︰胎多受傷,內服藥,外用護胎法保全。倘失治胎墜,母可無恙。蓋痘宜內實,胎
落母亡;疹宜內虛,故母可安(必宜母子俱生。)
護胎法︰靛青 灶心土 井底泥研勻,涂臍腹寸濃,頻敷。
不治證︰黑黯焦枯,忽見紫點,一出即沒,鼻扇口張,目直無神,鼻青糞黑,氣喘前心吸
,疹後牙疳臭爛。
<目錄>卷之六
<篇名>疹後余毒證治
內容:疹屬陽毒,感之則暴悍酷烈,為害匪細,變態頃刻。所以發熱時,最宜解表散邪,必令發出
透徹,乃無余毒蘊熱之患。或表發不透,或風寒阻塞,或誤飲食,或犯禁忌,疹雖收而余證作者
多矣。疹後自宜熱退,若拂熱猶在,隨證詳審。如嘔吐,仍用前方。便秘加製大黃。若胸高如圭
,肩聳而喘,口鼻出血,面紅或青枯黯,皆為惡候。然亦有肺虛,為毒所遏而發喘,連聲不已,
用止嗽清肺方參酌。如日夜煩躁,譫語狂亂,主方調六一散(方見暑門)加辰砂燈心湯下。小
便赤短,五苓散(方見便癃)加芩連煎調辰砂服。
煩躁譫語,升麻葛根湯、辰砂六一散服。隨所見證,以後方酌用。
止嗽清肺︰知母 貝母 天門冬 麥冬 桔梗 軟石膏 杏仁 馬兜鈴(等分) 糯米百粒
,水煎服。熱加連翹。
氣熱鼻燥,毛焦咳嗽︰麥門冬 桔梗(各二錢) 知母(一錢) 荊芥(取穗一錢) 天粉
石菖蒲(一寸,九節者) 訶子肉(各四分) 水煎服。
余毒不盡加防風、牛蒡、甘草。
熱乘肺金,聲啞咳喘︰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生地黃(酒洗) 陳皮 貝母 栝蔞
仁白茯苓 片黃芩(酒炒) 梔子(炒) 天門冬 玄參 麥門冬 桑皮 杏仁 熱加黃連、
石膏、蘇梗、甘草。水煎服。
嗽不止︰陳皮 半夏 茯苓 黃連(薑炒) 甘草 竹茹水煎服。
瀉不止︰豬苓 澤瀉 滑石 赤芍 黃連(薑炒) 升麻 甘草 水煎服。未止,加止瀉藥。
痢不止︰黃芩 芍藥(各一錢半) 黃連 枳殼 當歸 木通 生地(各七分)
不通加酒大黃。後重,木香,另磨檳榔。水煎。
汗不止︰黃 黃連 黃柏 黃芩 生地 熟地黃 酸棗仁 當歸 加浮小麥一撮,水煎服。
鼻衄出血︰玄參 丹皮 生地 茅花(無,用根汁) 片黃芩 梔子 石膏(等分) 甘草
(減半) 水煎,調百草霜服。
咽喉腫痛︰黃連(二錢) 黃芩(二錢) 黃柏(一錢五分) 苦參(一錢) 玄胡索 乳
香(各三分) 雄黃 孩兒茶(各五分)上各為細末,研勻,蘆管吹入喉中。
心神恍惚,夜臥不安︰黃連(二錢) 當歸 生地 遠志(甘草煮,剝) 茯神 人參 酸
棗仁(炒) 丹參 柏子仁 石菖蒲 麥冬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入金箔三張,山藥
糊丸,朱砂為衣,每服一錢,燈心竹葉湯送下。
疹後癰毒,肢節腫痛︰羌活 穿山甲(炒,研末。各一兩) 金銀花 白芷梢 大黃(各五錢)
甘草節(一錢) 乳香(製研,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牙皂角刺同煎,酒調下,發汗出
為度。
咽喉腫痛,不能飲食︰甘草 桔梗(各二錢) 玄參(一錢) 連翹 牛蒡子 射乾 山豆根
(各五分) 上水煎服。
(前吹葉入薄荷、甘草、桔梗、玄參、山根末,蜜丸噙化,效。)
走馬牙疳,齦肉黑爛︰人中白 蘆薈 使君子肉 龍膽草 胡黃連 五靈脂(等分) 上
為末,蒸餅,糊丸黍米大,每服一錢,臨睡白湯下。
\x敷方\x (牙疳黑爛) 雄黃(水飛,一錢) 黃柏(研末,二錢) 麝香(五厘) 上研
勻,先用艾煎湯洗淨,次敷藥。
又方 五倍子(研末,二錢) 雄黃(水飛,五錢) 枯礬(八分) 蠶蛻紙(燒灰,一錢
)上研勻,先溫米泔、亂發洗淨,敷藥。(痘前後牙疳急,宜敷。服。有傳于兩頰浮腫,穿潰
死者)
疹後水蓄證,因渴時多飲所致。水停于胃為嘔噦,入脾為腫脹,宜利水實脾,豬苓、澤瀉、
茯苓、白朮。入肺為喘咳,加葶藶。入心驚悸,宜赤苓、木通。入肝脅痛,加芫花。入腎、膀胱
,小便不利,車前子。疹後晝夜發熱,毛發焦枯,皮膚乾槁,肌肉羸瘦,清熱丸(方見牙疳門
主方。)如忽然心腹絞痛汗出,乃元氣虧損,失于補養,外雖似安,內虛未實,偶中惡氣,多致
不救。及睡中露睛,手足厥冷,欲作慢脾風,不救之證。
熱甚失血︰犀角地黃湯(方見血門)加三黃、梔子、茵陳、木通,小便泄火。
疹時食雞、魚,終身皮膚粟起,天行疹時重出。食豬肉,每歲出疹之月下痢。食鹽醋,每歲
月咳嗽。食五辛,則生驚、熱不時,必四十九日或百日無忌。
(賀千秋傳)痘痒或痛︰樺皮、乳香、茵陳和勻,燒熏及熏被蓋,立止。
痘瀉,三日前毒火發,藥重加黃連,愈。三日無功,痘疹後余毒瀉,乾柯根(即刀茅,)
煎汁服安。
痘喘,白花地丁煎服,愈。火痘毒盛,搗絞汁和白酒漿少許服,效。
\x稀痘神方︰\x金銀花為末,砂糖調,經年服。或再花連藤煎湯作飲。
痧疹喘急悶亂︰西河柳研末(四錢,)水調服愈(發疹藥中重加,大效。疹後痢,砂糖調柳
服。)
\x〔補遺〕惺惺散\x 小兒變蒸發熱,痰嗽,風寒時疫,痘疹大行,氣不和。
人參 白朮 茯苓 芍藥 桔梗 天粉 細辛 甘草(等分) 為末二錢,生薑、薄荷煎
。熱,柴胡。隨證加。
<目錄>卷之七
<篇名>婦科總論
內容:夫天地造端乎夫婦,乾坤配合于陰陽,雖清濁動靜之不同,而成象效法之有類。原茲婦人之
病,如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外侵;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之內擾,與夫飲
食勞役諸患,悉與男子同法治理。其不同者三焉。一、婦人氣習偏僻,執滯難移,情志抑遏不舒
,心思郁結不暢。丹溪所謂婦人之病,因于郁者,十常八九,富貴貧賤皆有之,何也?蓋貪、戀
、慈、愛、妒、嫉、憂、忌八者之中,一有所染,則蒂固根深,堅牢不破,是以有郁也。故多胸
滿痞膈,脅脹腹膨諸證,醫難豁然快效,此性質之不同也。二、婦人常多諱疾之弊,雖問之未必
盡吐。若豪貴之婦,深居奧室之中,覆護幃幔之內,不可望色聞聲,則治病之法,闕其二焉。黃
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已孚,謂之易已。形氣相失,謂之難
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又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虛實,以為診法。若
婦人脈病不相應,既不見其形,醫惟據脈供藥;或未得其病情,欲究感受根源,不免瑣屑繁問,
逮為醫學不精故耳。往往得藥,反不深加敬信,可謂最難,此治療之不同也。三、婦人之病多于
男子者,經脈愆期,淋、帶、崩漏,孕育胎產,乳、陰諸患,及妊娠所挾之證,此為病之不同也
。故診視用藥之際,難于調理。古人雲︰寧醫十男子,莫醫一婦人。斯言誠然也。《脈經》曰︰
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其息短,其形燥;澀則榮氣不足,其形逆。榮衛俱虛,言語乏力
。微弱而澀,少年無子,中年絕產。六脈沉弦細澀急數,皆病脈。婦人之病,氣多血少而成,治
法以理氣養血為主。
\x主方\x 香附子(打細。行氣生用,內熱童便;郁氣醋炒。三錢) 當歸(二錢) 地黃(有
熱用生,補血用熟) 白芍藥(涼血用生,補血酒炒。各一錢半) 川芎(一錢) 水煎,空心
服。
調和氣血,加烏藥、砂仁,丸服亦可。胸膈郁悶不寬,減地黃,加陳皮、茯苓、枳殼、蘇梗
、蒼朮;甚者加木香、砂仁、厚朴、蘿蔔子。氣滯加烏藥、三棱、蓬術。腹痛,加赤芍藥。胃脘
痛加玄胡、五靈脂、草豆蔻。食不消,山楂、神曲、麥芽。痰加陳皮、半夏、茯苓、貝母。風加
防風、羌活。風濕痛,秦艽。遍身痛,蒼朮、羌活、酒芩。嘔吐,陳皮、半夏、茯苓、藿香、生
薑、炒黃連。胃虛加白朮。熱嘔,黃連(薑炒)。血虛頭眩,體倦懶言動加人參、黃 、白朮、炙草
。自汗,黃 。盜汗加酸棗仁(炒、研)浮小麥。有熱心煩加梔子、黃連。陰虛內熱,手足心熱,口
燥咽乾加麥冬、知母、地骨皮、黃柏(鹽水炒。)骨蒸勞熱,胡黃連、銀柴胡、青蒿、鱉甲(醋炙
,打細。)口渴,麥冬、五味子、天花粉、烏梅。煩渴喜冷,石膏、知母。心氣虛,丹參、人參
。神不安,茯神、遠志、麥冬、棗仁、柏子仁,金與銀同煎,調朱砂(水飛)服。不寐,黃連、
酸棗仁(炒香熟,研、)炙甘草。虛弱乾嗽,減香附、川芎,加天、麥冬,百部、百合、冬花、
紫菀,上焦風熱,黃芩、黃連、梔子、玄參、薄荷。風痰眩運加天麻、荊芥、秦艽、羌活。子宮
閉冷不孕,乾薑、肉桂、蘄艾(醋煮。)赤白帶下,臭椿根皮、牡蠣(火 、醋淬)赤石脂、烏
梅。血積成塊加三棱、蓬術、官桂、乾漆(炒)、蘇木、紅花,丸服。
\x艾附女珍丸\x︰治婦人氣盛血衰,經期不準,或前或後,紫淡多少,赤白帶下,崩漏淋
瀝,面黃肌瘦,四肢無力,倦怠嗜臥,精神短少,目暗耳鳴,頭眩懶言,五心煩熱,咽乾口燥,
夜寐不安等證,並皆治之。
香附(五兩,分四份︰一童便、一米醋、一人乳、一鹽酒浸) 蘄艾(醋煮) 當歸(各二
兩) 川芎 白芍 熟地黃(酒蒸) 黃芩(條,各兩半) 阿膠(酒蒸) 臭椿根皮(各一兩)
上為末,搗地黃、阿膠(酒蒸,)和勻,加醋糊丸如桐子大,每百丸,空心米湯下。
\x八珍益母丸\x 治氣血兩虛,脾胃並弱,飲食少思,四肢無力。月經違期,或先期而至,或
腰疼腹脹,愆期不收,赤白帶下,身作寒熱。服之罔不獲效,一月之後即可受胎。虛甚者,用藥
一斤,必能對期受孕。
益母草(四兩,不見鐵器,止用上半截帶葉者) 人參(去蘆) 白朮(土炒) 茯苓(去
皮。各兩半) 炙甘草(去皮,一兩) 當歸(酒洗) 白芍藥(醋炒) 川芎 熟地(酒洗。
各二兩)
上為末,蜂蜜和丸如彈子大,空心蜜湯下一丸。或丸如小豆大,每服七十丸。
脾胃虛寒者,加砂仁(一兩,薑炒)。胸滿加山楂肉(一兩。)多氣郁加香附子(二兩,童便製。
)
\x丹參散\x 補新血,破瘀血,安生胎,下死胎,止崩帶,調經脈。逐產後惡血,治冷熱勞、
腰脊痛,骨節煩疼。與四物湯同功。
丹參(酒洗淨,切)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x艾附暖宮丸\x 治經水不調,小腹時痛,赤白帶下,子宮虛寒。
香附(一斤,四兩醋浸,四兩酒浸,四兩童便浸,四兩人乳浸。如無人乳,鹽酒浸。夏一日
,春秋二日,冬三日。晒乾) 當歸(二兩) 蘄艾(四兩,醋煮) 川芎 白芍(酒炒) 熟
地黃(薑製) 玄胡(各二兩) 甘草(八錢)
上為末,醋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下,或酒下。
\x全元百補丸\x 婦女勞傷氣血,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少食乏力。
香附(一斤,四製法如前) 當歸(六兩) 川芎 熟地(各四兩) 茯苓 玄胡索(各二兩
)白朮(四兩) 甘草(炙,一兩) 益母草葉(八兩,端五日采佳)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砂仁湯下;醋湯、酒、滾水任下。
\x四物益母丸\x 婦人經水不調,小腹有塊,久服痊愈,且有孕。
當歸 熟地(各四兩) 益母草(勿見鐵) 香附子(製。各半斤) 白芍藥(炒) 川芎
吳萸(各二兩)
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空心酒下(作小丸服亦可。)
\x十全大補湯\x 治氣血兩虛,肢體無力,脾胃怯弱,飲食少思,一切虛羸之證並效。四君子
、四物東加黃 、肉桂(方見虛損。)
<目錄>卷之七
<篇名>調經
內容:(附︰經閉)
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則有子。蓋任主胞胎,通以陰
道之泰也;沖為血海,盛則氣血俱盛也。婦人稟陰柔之體,以血為主。陰血充足,腎氣全盛,沖
任周流,如月之虧盈,應期行止,而有常度日調,遇交合則有子矣。否則三五錯綜,皆所謂不調
也。不調則百病變生,甚至不治,孕暇言乎?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況心屬陽而主血,脾裹血以行氣。若月經不通,未必不由
心事不足。思慮傷脾,適有勞役,谷氣不輸,肺金失養,腎水無滋,經血津液,日以枯涸,以致
三五不調,漸至閉絕。虛損內熱,骨蒸勞瘵之證作,則卒難于治也。有稟賦薄弱,自幼 羸多病。
或飲食不節,起居不常,性情急暴,素多忿怒;或生而明敏,性質聰慧,用心太過,精神耗損;
或行經時,手掬水漿,口食生冷,留阻敗血;或婦人有犯房室,血去不淨,皆致後期小腹作痛。
經未行而先疼,既來而斷續,漸成崩漏淋瀝之證,孕育不成。或憂愁郁結,累月經年不能發越,
稍不治理,致氣滯血凝(蓋陽氣之虛實、寒熱、升降,通塞,而陰血悉隨之以消長行止也,)為
瘕癖塊,血枯經閉,變患無涯,豈勝枚舉﹗無非經愆之所致矣。婦人乏孕,多服種子肇娠之餌
,而不專于調經,是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也。調經之要,莫先于益血滋陰;益血之道,必先補心健
脾。所謂寧其心,則血生;實其脾,則血足。又曰︰養心則血生,健脾則氣布,二者胥和,則氣
暢血行,而調經之要,斯其至矣。蓋婦人調理急務,莫甚于此,能經前無閉阻腹痛之患,經後無
遷延斷續之尤,亦無遲速
之愆期,不致紫淡之異色,何患胎孕之不受哉﹗凡欲孕之脈,宜六部和而帶滑,忌微弱遲澀。微
則無精,弱為榮虛,遲是陰中寒,澀乃血不流而經閉。或三月一來,此謂居經。少年脈微,氣血
兩虛,治宜補血為主。
\x主方\x 當歸(二錢) 白芍藥 生地(各一錢半) 川芎(一錢) 吳茱萸(七分)
上水煎服。加吳茱萸者,恐芍藥酸寒,地黃涼滯。素有熱者去之,或但以芍藥(酒炒) 生
地(薑製) 則無害于脾胃也。經水不及期而來者,血虛有熱也。加黃連、條芩、香附(醋炒。各
一錢) 黃柏、知母(炒,各五分) 蘄艾(醋煮、) 甘草(各三分) 水煎成,化入阿膠(
一錢)服。
經水過期不行或腹痛者,血少有寒或氣滯也。去生地,加熟地、香附、蓬術、蘇木(各一錢、
)木通(八分) 肉桂(五分) 桃仁(去皮尖,十個研) 紅花(三分)
肥人多痰,色淡加蒼朮(製)、南星、半夏(製)、陳皮、海石、貝母(各八分)
瘦人多火,加黃芩、白朮。過期倍當歸、芍藥;少佐桃仁、紅花。
經水閉絕不通者,血枯也。倍當歸,加桃仁、紅花,牛膝。熱加黃芩,寒加肉桂。
經阻發腫者,瘀血入脾也。加丹皮、乾薑、香附、厚朴、玄胡、枳殼、木香。
經阻腹脅有塊者,加砂仁、木香、小茴香、枳實、厚朴、玄胡、香附、牛膝。
過期色淡,挾虛有痰。宜活血化痰,本方倍當歸、合二陳,加蒼朮。
過期紫黑成塊者,氣郁血滯也。加桃仁、紅花、青皮、玄胡、丹皮、香附,蓬術。
將來腹痛者,氣滯血實也。加香附、桃仁、紅花、青皮、玄胡索,牡丹皮、木香、五靈脂,
痛甚者加彭術、烏藥、酒煮大黃。有熱加柴胡、黃芩。
經後作痛者,氣血兩虛也。倍當歸,合四君子湯;寒加黃 、乾薑、肉桂。
肥胖體盛,月經不通,或三月一行者,由痰多軀脂滿礙。合二陳東加南星、枳實、蒼朮、白
術、黃連、香附。
瘦弱體虛,月經不調,不能成孕,乃陰虛少血。倍當歸,加熟地、丹參,兼補氣,加人參、
白朮、黃 、茯苓。
經水過多,日久不止,將成血崩。加白朮、條芩、白茯苓、山梔、地榆、香附(童便)炒、蒲黃
、荊芥(並炒焦黑),水煎,化入阿膠(一錢),不止,磨入京墨、茅草根汁。
久不止發腫滿者,脾敗血虛也。加茯苓、白朮、砂仁、大腹皮、陳皮、木香、厚朴、蘇子(
炒研) 豬苓、木通、香附子、蘿蔔子(炒研。)
經行著怒氣,心腹腰脅痛,乃瘀血也。加桃仁、紅花、玄胡索、蓬術、青皮。
錯經妄行,出于口鼻,乃火載血上,氣之亂也。加條芩、山梔、丹皮、犀角、阿膠、麥冬、
黃連、大薊、鬱金、焦荊芥、焦蒲黃、山茶花。水煎成,和入藕節汁、童便、茅根汁,甚者加薑
汁二匙從治,磨京墨、發灰服。
經行身痛麻痺、寒熱頭疼,乃觸經感冒也。加羌活、白芷、蒼朮、防風、紫蘇、香附。
\x調經至寶湯\x 理赤白帶下,崩漏淋瀝,惡寒發熱,口渴,腹痛,小腹急疼,五心煩熱,久不成孕。
當歸(三錢) 白芍藥(酒炒) 熟地黃 川芎(各二錢) 人參 吳茱萸(炒) 丹皮
半夏(製) 阿膠(各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肉桂(五分) 加薑、棗煎服。
\x大補調經湯\x 治婦人氣血虛損,血海虛寒,經水不調;或心腹作痛,帶下淋瀝,面黃肢瘦
,頭眩肌羸虛證,悉皆療之。
當歸 熟地黃 白芍藥 川芎(各二錢) 香附(製) 白朮 茯苓 黃 (蜜炒) 阿膠(
各一錢) 人參 砂仁 吳茱萸(炒) 陳皮 小茴香 玄胡(各五分) 肉桂 炙草(各三分) 薑、棗煎服。
\x婦寶調經湯\x 治經期不準,或前或後,紫淡不同,多少不等。
當歸(二錢) 熟地黃 白芍藥 川芎(各一錢半) 香附(一錢二分) 大腹皮 吳萸
紫金皮 肉蓯蓉(洗淨) 條芩(各一錢) 甘草(五分) 薑、棗煎,經時服。
\x丹桂散\x 治氣血虛損,內則經閉不行,外則肢髓羸瘦,潮熱,漸成骨蒸。
丹皮 桂心 蓬莪術 京三棱 玄胡(炒,各八分) 當歸(酒洗,錢半) 陳皮(去白)
赤芍藥 甘草(各五分) 乾漆(炒) 沒藥 紅花 蘇木(各四分) 鬼箭(三分) 烏藥(
一錢) 上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服。
\x理氣調榮湯\x 治室女氣血不和,致生諸病。
香附(醋炒) 當歸(各二錢)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各一錢半) 烏藥 陳皮
砂仁(研細) 茯苓(各一錢) 甘草(三分) 薑、棗煎,空心服(作丸亦可。)
\x調經八物丸\x 養血調經,除赤白帶,久服如期自然成孕。
白朮 熟地黃(酒蒸) 當歸(各二兩) 川芎(鹽湯浸、切) 白芍(各兩半) 白茯苓
條芩(酒炒) 陳皮(鹽水拌,炒) 玄胡索 丹皮(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鹽湯下。寒月酒下。
\x鎮經湯\x 經水先期而來,過多不止。蓋因腎損陰虛,不能鎮守,待時相火助行故也。
當歸(錢半) 白芍藥 生地黃 黃柏(各七分) 阿膠 條黃芩 知母 甘草 川芎(各
五分) 香附子(製) 黃連(薑各八分) 白芷(三分)
上水盞半,煎七分,空心服。
\x活血通經散\x 氣虛留滯,瘀血不行,過期斷續,時作腹痛,漸至閉絕。
白芷 肉桂(各一兩半) 劉寄奴(取穗) 赤芍(各五兩) 凌霄花 蘇木 紅花 牛膝
(土者尤可) 甘草 香附(各二兩) 木通 桃仁(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熱好酒下,午晚再服。未效,紅花酒下。
\x樗白固經丸\x 經水過多不止,及赤白帶下,崩漏淋瀝。
龜板(炙) 臭椿根皮 黃芩(條,各一兩) 白芍藥(七錢) 香附(醋炒) 黃柏(各
二錢半)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烏梅或醋湯下。
<目錄>卷之七\調經
<篇名>經閉
內容:婦女經閉之證,始因憂愁怒氣,郁結不舒,抑遏成火。致成五心煩熱,咽乾口渴,大便
秘結,小便短赤諸證。經水參前,或一月兩至,妄行去多,皆火逼之也。血既去多,又因內熱耗
涸,遂至二、三月一行,即閉之漸也。則寒熱煩躁,盜汗咳嗽,飲食進少,不食雖嘈,食已難
化,胸膈痞悶等證。乃至腹中結塊,或動或痛,似孕非孕,乃血枯經閉,俗謂乾血勞是也。此際
神丹莫療,大培陰血,寧心理脾,不致陰陽失度、氣血乖離,望生十一,再與香附、桂枝、三棱
、蓬術、砂仁、豆蔻、蘿蔔子、烏藥、玄胡、桃仁、紅花強逼其行,是速其死也。脈必細數急澀
。
\x主方\x 當歸(三錢) 芍藥 生地(各二錢) 白朮 白茯苓 麥冬 牡丹皮 地骨皮
丹參 谷芽(各一錢) 陳皮(五分) 上加蓮子七枚,薑一片、棗一枚,水煎,早晚服。
肺虛加沙參、天門冬;痰中見血加側柏葉及止血藥;夜熱加知母、柴胡梢;煩躁口渴加炒山
梔,倍麥冬;脅下脹疼加青皮、川芎;胸膈滿悶加黃連(薑炒)、枳實、桔梗,去麥門冬、地骨
;盜汗加黃連、黃 ,去柴胡、桔梗;大便悶結加桃仁,倍當歸;咳嗽不已加栝蔞、阿膠、沙參
;頭眩頭痛加天麻、川芎;小水不利加木通、茯苓;煩渴不利加滑石,倍麥冬之類,隨證加減。
\x簡便方\x 桃仁(七個,去皮,研如泥) 大黃末(七分) 斑蝥(三個,糯米炒)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血枯經閉,四物湯送下。或單桃仁搗為丸服。
<目錄>卷之七
<篇名>廣嗣
內容:《易》曰︰天地 ,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又曰︰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正所
謂獨陽不生,獨陰不成是也。蓋人之夫婦,猶天地然。天地之道,陰陽和而萬物育;夫婦之道,
陰陽和而男女生。苟或父精母血,一有不及,而謂有胎孕者,未之見也。是故欲求子者,必先審
其婦之月經調否。經者,常也。如月月應期而來,按期而止,無易常也,故曰月經。經或不調,
先後、頻閉、紫淡、多少,而致赤白帶下,崩漏淋瀝,兼以夜熱諸證,斷不成孕。雖得成孕,半
產墮胎,坐蓐不育,或兒致疾苦,常有之矣。此所以論經血之病也。更有三因之雜證,必宜調之
。若六淫外侵,七情內擾,及不內外因,則起居作勞,飲食失節諸證,尤當療于經血之前。如氣
體不充,榮衛虛弱,則風冷乘虛而乾之。或受于經絡;或循于腸腹。或致脾胃不和,則不能司消
運之令,飲食必減,生化之道有虧,則四臟百骸失養。故榮衛凝滯,肌膚黃燥,面不光澤;或兼
大腸氣虛,則為泄瀉、不利。若流入關元,致絕子嗣。隨有所傷,臟腑悉能致疾,此舉一外感風
冷而言也。其如暑濕燥火,內傷諸患,皆類此而推之矣。經曰︰婦人三十六病,皆因六邪外傷,
七情內郁,加以勞役等因。是故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故婦人之病,皆見于少陰、太陽之
經而致焉。能先愈其病,將攝順理,則榮衛充足,腠理固密,何六邪之襲乎?氣血和暢,性靜神
怡,何七情之擾乎?若此則陰陽沖葉而經調,經既調而服以肇妊之丸,引以種子之法,
則自然受孕無惑矣。及夫男子之病,亦當詳審,如或精氣不足,子嗣難成。有腎虛精滑,精少精
清;或臨事痿弱;或盜汗精遺、便濁腰憊,好色陰虛等證,皆致精髓虧損。更有男子不誠實謹守
,妄作外淫,又不足言也。欲求嗣者,必至夫婦無病,一一謹節,血盈精足,何難誕育乎?如服
藥必宜久久滋培,不可斷續,致腎氣充足,精髓盈滿,子生藥止。
\x主方\x (男服五方) 肉蓯蓉(一個重斤許,實者酒洗,竹刀刮去浮鱗,淨;晒乾八兩余
,同五味子搗成膏擦藥末,晒,磨細) 五味子(遼者,紫色肥潤,去梗,淨。六兩) 懷地黃
(極大者,酒煮、蒸熟,搗膏) 山茱萸肉 人參(明大) 枸杞子(甘州佳) 鹿角膠 懷山藥
菟絲餅(製) 當歸身(各四兩) 巴戟肉 遠志肉 茯神 杜仲(薑炒) 牛膝 益智仁 覆
盆子 蛇床子(淘取堅實者,酒浸。各二兩) 鹿茸(一對,法煮) 附子(一枚,製熟)
上依法製成,除蓉、味、膠、茸、地外,共為細末,入蓉、味、地、膏擦勻,重晒磨末。次
製茸,將鹿膠酒蒸,化膠、茸和,添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九十丸,空心鹽酒或鹽湯送下。
金水生時,日三服。精不固加蓮蕊、芡實、龍骨、牡蠣(法製。)
\x巨勝子丸\x (又名延壽丹) 左尺脈微而弱,陽虛不舉宜服。
胡麻(逐粒揀,酒拌,九蒸九晒) 白茯苓 何首烏(拌黑豆,九蒸九晒) 牛膝 熟地(四
兩) 生地 肉蓯蓉(酒洗) 菟絲子(製餅) 天門冬 枸杞子 天雄(製) 柏子仁 酸棗
仁破故紙 北五味 巴戟天 韭子 山藥 楮實子 川續斷(各一兩) 芡實肉 覆盆子 川
椒(去目及合口者) 胡蘆巴 蓮蕊(各五錢) 南木香(二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食物壓之。
\x滋陰大補丸\x 腎脈微弱,陰陽兩虛,與虎潛丸(方見虛損) 相間服之。所謂補陰和陽,
生益精血,潤澤肌膚,強筋骨,性不寒不熱,有效。
牛膝 山藥(各一兩半) 杜仲(薑汁炒斷絲) 巴戟(去心) 肉蓯蓉(酒洗,去甲、眼
乾,搗入) 茴香(炒) 白茯苓 五味子 遠志(甘草湯泡透取肉) 枸杞子(各五錢) 熟
地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紅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或淡鹽湯送下。
\x五子衍宗丸︰\x 男子服此藥,添精補髓,疏利腎氣。不問下焦虛實寒熱,服之自能平秘。
獨稱古今第一名方,有世服此藥,子孫蕃衍,遂成村落之說,故名“衍宗”。
甘州枸杞子 菟絲子(各八兩,酒煮,搗作餅,晒乾) 北五味子 車前子(各二兩,微炒、
研) 覆盆子(四兩,酒洗淨)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九十丸,臨臥服五十丸,白沸湯送下。修合日春取丙丁、
巳午;夏取戊己、辰戌、丑未;秋取壬癸、亥子;冬取甲乙、寅卯。
\x補陰丸\x 左尺脈浮洪大虛。此藥固精元,滋陰降火,壯水益腎。
黃柏 知母(俱鹽酒炒。各半斤) 熟地黃(三兩) 白芍藥(炒) 川牛膝(炒) 陳皮
瑣陽 當歸(各兩半) 龜板(酥炙,四兩) 虎脛骨(兩半) 冬加乾薑(五錢)
為末,酒煮羊肉爛,搗和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鹽酒下,或鹽湯送下。
\x主方\x 女服十方 杜仲(薑炒) 桂心 防風 秦艽 厚朴(各五錢) 人參(一兩)
白茯苓 細辛 白薇 沙參
牛膝 乾薑(炮) 半夏(製。 各一兩五錢) 附子(一個,面裹煨,去皮臍)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或酒下。覺有孕止服。
\x墨香丸\x 婦人久無孕育,月經不調及數月墮胎、半產甚效。
香附米(一斤,分四製︰酒、醋、童便、米泔,各浸一周時,晒乾用。) 蘄艾(去梗,四兩,好
醋數碗煮乾,搗成餅,晒燥) 上品青煙墨(一兩, ,煙盡,醋淬、研細入藥) 當歸 川芎
人參 熟地黃(酒拌,飯上蒸) 白茯苓 木香(各一兩)
上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溫酒或醋湯下。
\x滋血暖宮丸\x (一名百子附歸丸) 陰陽不和,氣血不足,服此藥無不孕者。
香附(十二兩,如前四製)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藥(酒炒) 熟地黃(酒洗) 真
阿膠(酒蒸化和入) 艾葉(醋煮晒乾。各二兩) 白朮(二兩) 澤蘭葉(二兩) 甘草(酒
炒,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醋點湯下,食物壓之。
<篇名>見疹三朝證治
內容:疹之初出,多于耳後,項上及腰腿先見。其頂尖而不長、其形小而勻淨者吉。既出之時,色
宜淡紅、疏朗,如深紅紫色,兼火化也。若紫紅乾燥,昏暗無光,乃火盛毒熾也。服表藥後,紙
捻照之,紅影出于肌膚,成片而將起。切戒風寒、生冷及諸禁忌。一有觸犯即反收沒,多致不救
。遇此急宜表出,如不出,猛加發藥,外用擦法。若毒內攻,則致痒塌,難救。或皮膚閉塞,毒
氣壅滯,遂變為渾身青紫,煩躁腹痛,喘急悶亂而死。若自利不止,或小便頻數,雖為惡候,如
疹稠密,深紅紫色,則又無妨。但至三日後,熱不退、疹不收者,毒火太盛,余邪未盡也。宜服
清火解毒之藥,自收。依後方︰
輕︰或熱或退,五、六日後出疹,色淡紅滋潤,頭面勻淨而多,依時發透,三日漸收。
重︰頭面不出,紅紫黯燥,咽喉腫痛,不能食,冒風寒沒早,移熱變痢。
\x主方\x 防風 前胡 川芎 枳殼 桔梗 桑皮 杏仁 陳皮(等分) 甘草(減半) 水煎
服。
發未透加升麻、麻黃,夏少用。出透加連翹、牛蒡。毒火、渴甚加石膏、知母、玄參、黃連
、黃芩、梔子。喘嗽加蘇子、栝蔞仁、蘿蔔子。 火閉加大黃。色白加紅花(酒炒)、赤芍藥(酒炒)。
疹色深紅而渴︰石膏(二錢) 知母(一錢) 牛蒡 連翹 升麻 地骨皮 淡竹葉 甘草
(各七分) 上加糯米(百粒,)水煎服。
天熱、大渴引飲不止加梔子、麥冬、天粉,與綠豆燈心湯飲。
風寒閉塞,疹出不透︰麻黃(酒洗,一錢或二錢。發為度) 升麻(酒洗,一錢) 人中黃
(如無,用童便拌甘草) 蟬蛻 牛蒡子(各一錢)
薑、蔥煎服。外用胡荽同酒糟蒸熱,于無風暖處,周身頭至足擦,令熱汗出為度。
紫赤乾燥︰川芎 生地 紅花(酒洗) 乾葛 黃芩 連翹 牛蒡子 上水煎成,調六一散
服。
將出複沒︰麻黃(酒洗,二錢) 升麻 葛根 羌活 防風 荊芥 牛蒡子 前胡 桔梗
甘草 水煎服。
孕婦出疹︰主方加川芎、生地、條芩、艾葉,安胎為主,兼解毒藥,宜多服。如胎氣上沖,
急用苧根、艾葉煎湯,磨生檳榔服。
熱毒蒸胎︰胎多受傷,內服藥,外用護胎法保全。倘失治胎墜,母可無恙。蓋痘宜內實,胎
落母亡;疹宜內虛,故母可安(必宜母子俱生。)
護胎法︰靛青 灶心土 井底泥研勻,涂臍腹寸濃,頻敷。
不治證︰黑黯焦枯,忽見紫點,一出即沒,鼻扇口張,目直無神,鼻青糞黑,氣喘前心吸
,疹後牙疳臭爛。
<目錄>卷之六
<篇名>疹後余毒證治
內容:疹屬陽毒,感之則暴悍酷烈,為害匪細,變態頃刻。所以發熱時,最宜解表散邪,必令發出
透徹,乃無余毒蘊熱之患。或表發不透,或風寒阻塞,或誤飲食,或犯禁忌,疹雖收而余證作者
多矣。疹後自宜熱退,若拂熱猶在,隨證詳審。如嘔吐,仍用前方。便秘加製大黃。若胸高如圭
,肩聳而喘,口鼻出血,面紅或青枯黯,皆為惡候。然亦有肺虛,為毒所遏而發喘,連聲不已,
用止嗽清肺方參酌。如日夜煩躁,譫語狂亂,主方調六一散(方見暑門)加辰砂燈心湯下。小
便赤短,五苓散(方見便癃)加芩連煎調辰砂服。
煩躁譫語,升麻葛根湯、辰砂六一散服。隨所見證,以後方酌用。
止嗽清肺︰知母 貝母 天門冬 麥冬 桔梗 軟石膏 杏仁 馬兜鈴(等分) 糯米百粒
,水煎服。熱加連翹。
氣熱鼻燥,毛焦咳嗽︰麥門冬 桔梗(各二錢) 知母(一錢) 荊芥(取穗一錢) 天粉
石菖蒲(一寸,九節者) 訶子肉(各四分) 水煎服。
余毒不盡加防風、牛蒡、甘草。
熱乘肺金,聲啞咳喘︰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生地黃(酒洗) 陳皮 貝母 栝蔞
仁白茯苓 片黃芩(酒炒) 梔子(炒) 天門冬 玄參 麥門冬 桑皮 杏仁 熱加黃連、
石膏、蘇梗、甘草。水煎服。
嗽不止︰陳皮 半夏 茯苓 黃連(薑炒) 甘草 竹茹水煎服。
瀉不止︰豬苓 澤瀉 滑石 赤芍 黃連(薑炒) 升麻 甘草 水煎服。未止,加止瀉藥。
痢不止︰黃芩 芍藥(各一錢半) 黃連 枳殼 當歸 木通 生地(各七分)
不通加酒大黃。後重,木香,另磨檳榔。水煎。
汗不止︰黃 黃連 黃柏 黃芩 生地 熟地黃 酸棗仁 當歸 加浮小麥一撮,水煎服。
鼻衄出血︰玄參 丹皮 生地 茅花(無,用根汁) 片黃芩 梔子 石膏(等分) 甘草
(減半) 水煎,調百草霜服。
咽喉腫痛︰黃連(二錢) 黃芩(二錢) 黃柏(一錢五分) 苦參(一錢) 玄胡索 乳
香(各三分) 雄黃 孩兒茶(各五分)上各為細末,研勻,蘆管吹入喉中。
心神恍惚,夜臥不安︰黃連(二錢) 當歸 生地 遠志(甘草煮,剝) 茯神 人參 酸
棗仁(炒) 丹參 柏子仁 石菖蒲 麥冬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入金箔三張,山藥
糊丸,朱砂為衣,每服一錢,燈心竹葉湯送下。
疹後癰毒,肢節腫痛︰羌活 穿山甲(炒,研末。各一兩) 金銀花 白芷梢 大黃(各五錢)
甘草節(一錢) 乳香(製研,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牙皂角刺同煎,酒調下,發汗出
為度。
咽喉腫痛,不能飲食︰甘草 桔梗(各二錢) 玄參(一錢) 連翹 牛蒡子 射乾 山豆根
(各五分) 上水煎服。
(前吹葉入薄荷、甘草、桔梗、玄參、山根末,蜜丸噙化,效。)
走馬牙疳,齦肉黑爛︰人中白 蘆薈 使君子肉 龍膽草 胡黃連 五靈脂(等分) 上
為末,蒸餅,糊丸黍米大,每服一錢,臨睡白湯下。
\x敷方\x (牙疳黑爛) 雄黃(水飛,一錢) 黃柏(研末,二錢) 麝香(五厘) 上研
勻,先用艾煎湯洗淨,次敷藥。
又方 五倍子(研末,二錢) 雄黃(水飛,五錢) 枯礬(八分) 蠶蛻紙(燒灰,一錢
)上研勻,先溫米泔、亂發洗淨,敷藥。(痘前後牙疳急,宜敷。服。有傳于兩頰浮腫,穿潰
死者)
疹後水蓄證,因渴時多飲所致。水停于胃為嘔噦,入脾為腫脹,宜利水實脾,豬苓、澤瀉、
茯苓、白朮。入肺為喘咳,加葶藶。入心驚悸,宜赤苓、木通。入肝脅痛,加芫花。入腎、膀胱
,小便不利,車前子。疹後晝夜發熱,毛發焦枯,皮膚乾槁,肌肉羸瘦,清熱丸(方見牙疳門
主方。)如忽然心腹絞痛汗出,乃元氣虧損,失于補養,外雖似安,內虛未實,偶中惡氣,多致
不救。及睡中露睛,手足厥冷,欲作慢脾風,不救之證。
熱甚失血︰犀角地黃湯(方見血門)加三黃、梔子、茵陳、木通,小便泄火。
疹時食雞、魚,終身皮膚粟起,天行疹時重出。食豬肉,每歲出疹之月下痢。食鹽醋,每歲
月咳嗽。食五辛,則生驚、熱不時,必四十九日或百日無忌。
(賀千秋傳)痘痒或痛︰樺皮、乳香、茵陳和勻,燒熏及熏被蓋,立止。
痘瀉,三日前毒火發,藥重加黃連,愈。三日無功,痘疹後余毒瀉,乾柯根(即刀茅,)
煎汁服安。
痘喘,白花地丁煎服,愈。火痘毒盛,搗絞汁和白酒漿少許服,效。
\x稀痘神方︰\x金銀花為末,砂糖調,經年服。或再花連藤煎湯作飲。
痧疹喘急悶亂︰西河柳研末(四錢,)水調服愈(發疹藥中重加,大效。疹後痢,砂糖調柳
服。)
\x〔補遺〕惺惺散\x 小兒變蒸發熱,痰嗽,風寒時疫,痘疹大行,氣不和。
人參 白朮 茯苓 芍藥 桔梗 天粉 細辛 甘草(等分) 為末二錢,生薑、薄荷煎
。熱,柴胡。隨證加。
<目錄>卷之七
<篇名>婦科總論
內容:夫天地造端乎夫婦,乾坤配合于陰陽,雖清濁動靜之不同,而成象效法之有類。原茲婦人之
病,如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外侵;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之內擾,與夫飲
食勞役諸患,悉與男子同法治理。其不同者三焉。一、婦人氣習偏僻,執滯難移,情志抑遏不舒
,心思郁結不暢。丹溪所謂婦人之病,因于郁者,十常八九,富貴貧賤皆有之,何也?蓋貪、戀
、慈、愛、妒、嫉、憂、忌八者之中,一有所染,則蒂固根深,堅牢不破,是以有郁也。故多胸
滿痞膈,脅脹腹膨諸證,醫難豁然快效,此性質之不同也。二、婦人常多諱疾之弊,雖問之未必
盡吐。若豪貴之婦,深居奧室之中,覆護幃幔之內,不可望色聞聲,則治病之法,闕其二焉。黃
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已孚,謂之易已。形氣相失,謂之難
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又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虛實,以為診法。若
婦人脈病不相應,既不見其形,醫惟據脈供藥;或未得其病情,欲究感受根源,不免瑣屑繁問,
逮為醫學不精故耳。往往得藥,反不深加敬信,可謂最難,此治療之不同也。三、婦人之病多于
男子者,經脈愆期,淋、帶、崩漏,孕育胎產,乳、陰諸患,及妊娠所挾之證,此為病之不同也
。故診視用藥之際,難于調理。古人雲︰寧醫十男子,莫醫一婦人。斯言誠然也。《脈經》曰︰
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其息短,其形燥;澀則榮氣不足,其形逆。榮衛俱虛,言語乏力
。微弱而澀,少年無子,中年絕產。六脈沉弦細澀急數,皆病脈。婦人之病,氣多血少而成,治
法以理氣養血為主。
\x主方\x 香附子(打細。行氣生用,內熱童便;郁氣醋炒。三錢) 當歸(二錢) 地黃(有
熱用生,補血用熟) 白芍藥(涼血用生,補血酒炒。各一錢半) 川芎(一錢) 水煎,空心
服。
調和氣血,加烏藥、砂仁,丸服亦可。胸膈郁悶不寬,減地黃,加陳皮、茯苓、枳殼、蘇梗
、蒼朮;甚者加木香、砂仁、厚朴、蘿蔔子。氣滯加烏藥、三棱、蓬術。腹痛,加赤芍藥。胃脘
痛加玄胡、五靈脂、草豆蔻。食不消,山楂、神曲、麥芽。痰加陳皮、半夏、茯苓、貝母。風加
防風、羌活。風濕痛,秦艽。遍身痛,蒼朮、羌活、酒芩。嘔吐,陳皮、半夏、茯苓、藿香、生
薑、炒黃連。胃虛加白朮。熱嘔,黃連(薑炒)。血虛頭眩,體倦懶言動加人參、黃 、白朮、炙草
。自汗,黃 。盜汗加酸棗仁(炒、研)浮小麥。有熱心煩加梔子、黃連。陰虛內熱,手足心熱,口
燥咽乾加麥冬、知母、地骨皮、黃柏(鹽水炒。)骨蒸勞熱,胡黃連、銀柴胡、青蒿、鱉甲(醋炙
,打細。)口渴,麥冬、五味子、天花粉、烏梅。煩渴喜冷,石膏、知母。心氣虛,丹參、人參
。神不安,茯神、遠志、麥冬、棗仁、柏子仁,金與銀同煎,調朱砂(水飛)服。不寐,黃連、
酸棗仁(炒香熟,研、)炙甘草。虛弱乾嗽,減香附、川芎,加天、麥冬,百部、百合、冬花、
紫菀,上焦風熱,黃芩、黃連、梔子、玄參、薄荷。風痰眩運加天麻、荊芥、秦艽、羌活。子宮
閉冷不孕,乾薑、肉桂、蘄艾(醋煮。)赤白帶下,臭椿根皮、牡蠣(火 、醋淬)赤石脂、烏
梅。血積成塊加三棱、蓬術、官桂、乾漆(炒)、蘇木、紅花,丸服。
\x艾附女珍丸\x︰治婦人氣盛血衰,經期不準,或前或後,紫淡多少,赤白帶下,崩漏淋
瀝,面黃肌瘦,四肢無力,倦怠嗜臥,精神短少,目暗耳鳴,頭眩懶言,五心煩熱,咽乾口燥,
夜寐不安等證,並皆治之。
香附(五兩,分四份︰一童便、一米醋、一人乳、一鹽酒浸) 蘄艾(醋煮) 當歸(各二
兩) 川芎 白芍 熟地黃(酒蒸) 黃芩(條,各兩半) 阿膠(酒蒸) 臭椿根皮(各一兩)
上為末,搗地黃、阿膠(酒蒸,)和勻,加醋糊丸如桐子大,每百丸,空心米湯下。
\x八珍益母丸\x 治氣血兩虛,脾胃並弱,飲食少思,四肢無力。月經違期,或先期而至,或
腰疼腹脹,愆期不收,赤白帶下,身作寒熱。服之罔不獲效,一月之後即可受胎。虛甚者,用藥
一斤,必能對期受孕。
益母草(四兩,不見鐵器,止用上半截帶葉者) 人參(去蘆) 白朮(土炒) 茯苓(去
皮。各兩半) 炙甘草(去皮,一兩) 當歸(酒洗) 白芍藥(醋炒) 川芎 熟地(酒洗。
各二兩)
上為末,蜂蜜和丸如彈子大,空心蜜湯下一丸。或丸如小豆大,每服七十丸。
脾胃虛寒者,加砂仁(一兩,薑炒)。胸滿加山楂肉(一兩。)多氣郁加香附子(二兩,童便製。
)
\x丹參散\x 補新血,破瘀血,安生胎,下死胎,止崩帶,調經脈。逐產後惡血,治冷熱勞、
腰脊痛,骨節煩疼。與四物湯同功。
丹參(酒洗淨,切)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x艾附暖宮丸\x 治經水不調,小腹時痛,赤白帶下,子宮虛寒。
香附(一斤,四兩醋浸,四兩酒浸,四兩童便浸,四兩人乳浸。如無人乳,鹽酒浸。夏一日
,春秋二日,冬三日。晒乾) 當歸(二兩) 蘄艾(四兩,醋煮) 川芎 白芍(酒炒) 熟
地黃(薑製) 玄胡(各二兩) 甘草(八錢)
上為末,醋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下,或酒下。
\x全元百補丸\x 婦女勞傷氣血,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少食乏力。
香附(一斤,四製法如前) 當歸(六兩) 川芎 熟地(各四兩) 茯苓 玄胡索(各二兩
)白朮(四兩) 甘草(炙,一兩) 益母草葉(八兩,端五日采佳)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砂仁湯下;醋湯、酒、滾水任下。
\x四物益母丸\x 婦人經水不調,小腹有塊,久服痊愈,且有孕。
當歸 熟地(各四兩) 益母草(勿見鐵) 香附子(製。各半斤) 白芍藥(炒) 川芎
吳萸(各二兩)
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空心酒下(作小丸服亦可。)
\x十全大補湯\x 治氣血兩虛,肢體無力,脾胃怯弱,飲食少思,一切虛羸之證並效。四君子
、四物東加黃 、肉桂(方見虛損。)
<目錄>卷之七
<篇名>調經
內容:(附︰經閉)
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則有子。蓋任主胞胎,通以陰
道之泰也;沖為血海,盛則氣血俱盛也。婦人稟陰柔之體,以血為主。陰血充足,腎氣全盛,沖
任周流,如月之虧盈,應期行止,而有常度日調,遇交合則有子矣。否則三五錯綜,皆所謂不調
也。不調則百病變生,甚至不治,孕暇言乎?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況心屬陽而主血,脾裹血以行氣。若月經不通,未必不由
心事不足。思慮傷脾,適有勞役,谷氣不輸,肺金失養,腎水無滋,經血津液,日以枯涸,以致
三五不調,漸至閉絕。虛損內熱,骨蒸勞瘵之證作,則卒難于治也。有稟賦薄弱,自幼 羸多病。
或飲食不節,起居不常,性情急暴,素多忿怒;或生而明敏,性質聰慧,用心太過,精神耗損;
或行經時,手掬水漿,口食生冷,留阻敗血;或婦人有犯房室,血去不淨,皆致後期小腹作痛。
經未行而先疼,既來而斷續,漸成崩漏淋瀝之證,孕育不成。或憂愁郁結,累月經年不能發越,
稍不治理,致氣滯血凝(蓋陽氣之虛實、寒熱、升降,通塞,而陰血悉隨之以消長行止也,)為
瘕癖塊,血枯經閉,變患無涯,豈勝枚舉﹗無非經愆之所致矣。婦人乏孕,多服種子肇娠之餌
,而不專于調經,是不揣其本而齊其末也。調經之要,莫先于益血滋陰;益血之道,必先補心健
脾。所謂寧其心,則血生;實其脾,則血足。又曰︰養心則血生,健脾則氣布,二者胥和,則氣
暢血行,而調經之要,斯其至矣。蓋婦人調理急務,莫甚于此,能經前無閉阻腹痛之患,經後無
遷延斷續之尤,亦無遲速
之愆期,不致紫淡之異色,何患胎孕之不受哉﹗凡欲孕之脈,宜六部和而帶滑,忌微弱遲澀。微
則無精,弱為榮虛,遲是陰中寒,澀乃血不流而經閉。或三月一來,此謂居經。少年脈微,氣血
兩虛,治宜補血為主。
\x主方\x 當歸(二錢) 白芍藥 生地(各一錢半) 川芎(一錢) 吳茱萸(七分)
上水煎服。加吳茱萸者,恐芍藥酸寒,地黃涼滯。素有熱者去之,或但以芍藥(酒炒) 生
地(薑製) 則無害于脾胃也。經水不及期而來者,血虛有熱也。加黃連、條芩、香附(醋炒。各
一錢) 黃柏、知母(炒,各五分) 蘄艾(醋煮、) 甘草(各三分) 水煎成,化入阿膠(
一錢)服。
經水過期不行或腹痛者,血少有寒或氣滯也。去生地,加熟地、香附、蓬術、蘇木(各一錢、
)木通(八分) 肉桂(五分) 桃仁(去皮尖,十個研) 紅花(三分)
肥人多痰,色淡加蒼朮(製)、南星、半夏(製)、陳皮、海石、貝母(各八分)
瘦人多火,加黃芩、白朮。過期倍當歸、芍藥;少佐桃仁、紅花。
經水閉絕不通者,血枯也。倍當歸,加桃仁、紅花,牛膝。熱加黃芩,寒加肉桂。
經阻發腫者,瘀血入脾也。加丹皮、乾薑、香附、厚朴、玄胡、枳殼、木香。
經阻腹脅有塊者,加砂仁、木香、小茴香、枳實、厚朴、玄胡、香附、牛膝。
過期色淡,挾虛有痰。宜活血化痰,本方倍當歸、合二陳,加蒼朮。
過期紫黑成塊者,氣郁血滯也。加桃仁、紅花、青皮、玄胡、丹皮、香附,蓬術。
將來腹痛者,氣滯血實也。加香附、桃仁、紅花、青皮、玄胡索,牡丹皮、木香、五靈脂,
痛甚者加彭術、烏藥、酒煮大黃。有熱加柴胡、黃芩。
經後作痛者,氣血兩虛也。倍當歸,合四君子湯;寒加黃 、乾薑、肉桂。
肥胖體盛,月經不通,或三月一行者,由痰多軀脂滿礙。合二陳東加南星、枳實、蒼朮、白
術、黃連、香附。
瘦弱體虛,月經不調,不能成孕,乃陰虛少血。倍當歸,加熟地、丹參,兼補氣,加人參、
白朮、黃 、茯苓。
經水過多,日久不止,將成血崩。加白朮、條芩、白茯苓、山梔、地榆、香附(童便)炒、蒲黃
、荊芥(並炒焦黑),水煎,化入阿膠(一錢),不止,磨入京墨、茅草根汁。
久不止發腫滿者,脾敗血虛也。加茯苓、白朮、砂仁、大腹皮、陳皮、木香、厚朴、蘇子(
炒研) 豬苓、木通、香附子、蘿蔔子(炒研。)
經行著怒氣,心腹腰脅痛,乃瘀血也。加桃仁、紅花、玄胡索、蓬術、青皮。
錯經妄行,出于口鼻,乃火載血上,氣之亂也。加條芩、山梔、丹皮、犀角、阿膠、麥冬、
黃連、大薊、鬱金、焦荊芥、焦蒲黃、山茶花。水煎成,和入藕節汁、童便、茅根汁,甚者加薑
汁二匙從治,磨京墨、發灰服。
經行身痛麻痺、寒熱頭疼,乃觸經感冒也。加羌活、白芷、蒼朮、防風、紫蘇、香附。
\x調經至寶湯\x 理赤白帶下,崩漏淋瀝,惡寒發熱,口渴,腹痛,小腹急疼,五心煩熱,久不成孕。
當歸(三錢) 白芍藥(酒炒) 熟地黃 川芎(各二錢) 人參 吳茱萸(炒) 丹皮
半夏(製) 阿膠(各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肉桂(五分) 加薑、棗煎服。
\x大補調經湯\x 治婦人氣血虛損,血海虛寒,經水不調;或心腹作痛,帶下淋瀝,面黃肢瘦
,頭眩肌羸虛證,悉皆療之。
當歸 熟地黃 白芍藥 川芎(各二錢) 香附(製) 白朮 茯苓 黃 (蜜炒) 阿膠(
各一錢) 人參 砂仁 吳茱萸(炒) 陳皮 小茴香 玄胡(各五分) 肉桂 炙草(各三分) 薑、棗煎服。
\x婦寶調經湯\x 治經期不準,或前或後,紫淡不同,多少不等。
當歸(二錢) 熟地黃 白芍藥 川芎(各一錢半) 香附(一錢二分) 大腹皮 吳萸
紫金皮 肉蓯蓉(洗淨) 條芩(各一錢) 甘草(五分) 薑、棗煎,經時服。
\x丹桂散\x 治氣血虛損,內則經閉不行,外則肢髓羸瘦,潮熱,漸成骨蒸。
丹皮 桂心 蓬莪術 京三棱 玄胡(炒,各八分) 當歸(酒洗,錢半) 陳皮(去白)
赤芍藥 甘草(各五分) 乾漆(炒) 沒藥 紅花 蘇木(各四分) 鬼箭(三分) 烏藥(
一錢) 上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服。
\x理氣調榮湯\x 治室女氣血不和,致生諸病。
香附(醋炒) 當歸(各二錢)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各一錢半) 烏藥 陳皮
砂仁(研細) 茯苓(各一錢) 甘草(三分) 薑、棗煎,空心服(作丸亦可。)
\x調經八物丸\x 養血調經,除赤白帶,久服如期自然成孕。
白朮 熟地黃(酒蒸) 當歸(各二兩) 川芎(鹽湯浸、切) 白芍(各兩半) 白茯苓
條芩(酒炒) 陳皮(鹽水拌,炒) 玄胡索 丹皮(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鹽湯下。寒月酒下。
\x鎮經湯\x 經水先期而來,過多不止。蓋因腎損陰虛,不能鎮守,待時相火助行故也。
當歸(錢半) 白芍藥 生地黃 黃柏(各七分) 阿膠 條黃芩 知母 甘草 川芎(各
五分) 香附子(製) 黃連(薑各八分) 白芷(三分)
上水盞半,煎七分,空心服。
\x活血通經散\x 氣虛留滯,瘀血不行,過期斷續,時作腹痛,漸至閉絕。
白芷 肉桂(各一兩半) 劉寄奴(取穗) 赤芍(各五兩) 凌霄花 蘇木 紅花 牛膝
(土者尤可) 甘草 香附(各二兩) 木通 桃仁(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熱好酒下,午晚再服。未效,紅花酒下。
\x樗白固經丸\x 經水過多不止,及赤白帶下,崩漏淋瀝。
龜板(炙) 臭椿根皮 黃芩(條,各一兩) 白芍藥(七錢) 香附(醋炒) 黃柏(各
二錢半)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烏梅或醋湯下。
<目錄>卷之七\調經
<篇名>經閉
內容:婦女經閉之證,始因憂愁怒氣,郁結不舒,抑遏成火。致成五心煩熱,咽乾口渴,大便
秘結,小便短赤諸證。經水參前,或一月兩至,妄行去多,皆火逼之也。血既去多,又因內熱耗
涸,遂至二、三月一行,即閉之漸也。則寒熱煩躁,盜汗咳嗽,飲食進少,不食雖嘈,食已難
化,胸膈痞悶等證。乃至腹中結塊,或動或痛,似孕非孕,乃血枯經閉,俗謂乾血勞是也。此際
神丹莫療,大培陰血,寧心理脾,不致陰陽失度、氣血乖離,望生十一,再與香附、桂枝、三棱
、蓬術、砂仁、豆蔻、蘿蔔子、烏藥、玄胡、桃仁、紅花強逼其行,是速其死也。脈必細數急澀
。
\x主方\x 當歸(三錢) 芍藥 生地(各二錢) 白朮 白茯苓 麥冬 牡丹皮 地骨皮
丹參 谷芽(各一錢) 陳皮(五分) 上加蓮子七枚,薑一片、棗一枚,水煎,早晚服。
肺虛加沙參、天門冬;痰中見血加側柏葉及止血藥;夜熱加知母、柴胡梢;煩躁口渴加炒山
梔,倍麥冬;脅下脹疼加青皮、川芎;胸膈滿悶加黃連(薑炒)、枳實、桔梗,去麥門冬、地骨
;盜汗加黃連、黃 ,去柴胡、桔梗;大便悶結加桃仁,倍當歸;咳嗽不已加栝蔞、阿膠、沙參
;頭眩頭痛加天麻、川芎;小水不利加木通、茯苓;煩渴不利加滑石,倍麥冬之類,隨證加減。
\x簡便方\x 桃仁(七個,去皮,研如泥) 大黃末(七分) 斑蝥(三個,糯米炒)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血枯經閉,四物湯送下。或單桃仁搗為丸服。
<目錄>卷之七
<篇名>廣嗣
內容:《易》曰︰天地 ,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又曰︰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正所
謂獨陽不生,獨陰不成是也。蓋人之夫婦,猶天地然。天地之道,陰陽和而萬物育;夫婦之道,
陰陽和而男女生。苟或父精母血,一有不及,而謂有胎孕者,未之見也。是故欲求子者,必先審
其婦之月經調否。經者,常也。如月月應期而來,按期而止,無易常也,故曰月經。經或不調,
先後、頻閉、紫淡、多少,而致赤白帶下,崩漏淋瀝,兼以夜熱諸證,斷不成孕。雖得成孕,半
產墮胎,坐蓐不育,或兒致疾苦,常有之矣。此所以論經血之病也。更有三因之雜證,必宜調之
。若六淫外侵,七情內擾,及不內外因,則起居作勞,飲食失節諸證,尤當療于經血之前。如氣
體不充,榮衛虛弱,則風冷乘虛而乾之。或受于經絡;或循于腸腹。或致脾胃不和,則不能司消
運之令,飲食必減,生化之道有虧,則四臟百骸失養。故榮衛凝滯,肌膚黃燥,面不光澤;或兼
大腸氣虛,則為泄瀉、不利。若流入關元,致絕子嗣。隨有所傷,臟腑悉能致疾,此舉一外感風
冷而言也。其如暑濕燥火,內傷諸患,皆類此而推之矣。經曰︰婦人三十六病,皆因六邪外傷,
七情內郁,加以勞役等因。是故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故婦人之病,皆見于少陰、太陽之
經而致焉。能先愈其病,將攝順理,則榮衛充足,腠理固密,何六邪之襲乎?氣血和暢,性靜神
怡,何七情之擾乎?若此則陰陽沖葉而經調,經既調而服以肇妊之丸,引以種子之法,
則自然受孕無惑矣。及夫男子之病,亦當詳審,如或精氣不足,子嗣難成。有腎虛精滑,精少精
清;或臨事痿弱;或盜汗精遺、便濁腰憊,好色陰虛等證,皆致精髓虧損。更有男子不誠實謹守
,妄作外淫,又不足言也。欲求嗣者,必至夫婦無病,一一謹節,血盈精足,何難誕育乎?如服
藥必宜久久滋培,不可斷續,致腎氣充足,精髓盈滿,子生藥止。
\x主方\x (男服五方) 肉蓯蓉(一個重斤許,實者酒洗,竹刀刮去浮鱗,淨;晒乾八兩余
,同五味子搗成膏擦藥末,晒,磨細) 五味子(遼者,紫色肥潤,去梗,淨。六兩) 懷地黃
(極大者,酒煮、蒸熟,搗膏) 山茱萸肉 人參(明大) 枸杞子(甘州佳) 鹿角膠 懷山藥
菟絲餅(製) 當歸身(各四兩) 巴戟肉 遠志肉 茯神 杜仲(薑炒) 牛膝 益智仁 覆
盆子 蛇床子(淘取堅實者,酒浸。各二兩) 鹿茸(一對,法煮) 附子(一枚,製熟)
上依法製成,除蓉、味、膠、茸、地外,共為細末,入蓉、味、地、膏擦勻,重晒磨末。次
製茸,將鹿膠酒蒸,化膠、茸和,添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九十丸,空心鹽酒或鹽湯送下。
金水生時,日三服。精不固加蓮蕊、芡實、龍骨、牡蠣(法製。)
\x巨勝子丸\x (又名延壽丹) 左尺脈微而弱,陽虛不舉宜服。
胡麻(逐粒揀,酒拌,九蒸九晒) 白茯苓 何首烏(拌黑豆,九蒸九晒) 牛膝 熟地(四
兩) 生地 肉蓯蓉(酒洗) 菟絲子(製餅) 天門冬 枸杞子 天雄(製) 柏子仁 酸棗
仁破故紙 北五味 巴戟天 韭子 山藥 楮實子 川續斷(各一兩) 芡實肉 覆盆子 川
椒(去目及合口者) 胡蘆巴 蓮蕊(各五錢) 南木香(二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食物壓之。
\x滋陰大補丸\x 腎脈微弱,陰陽兩虛,與虎潛丸(方見虛損) 相間服之。所謂補陰和陽,
生益精血,潤澤肌膚,強筋骨,性不寒不熱,有效。
牛膝 山藥(各一兩半) 杜仲(薑汁炒斷絲) 巴戟(去心) 肉蓯蓉(酒洗,去甲、眼
乾,搗入) 茴香(炒) 白茯苓 五味子 遠志(甘草湯泡透取肉) 枸杞子(各五錢) 熟
地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紅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或淡鹽湯送下。
\x五子衍宗丸︰\x 男子服此藥,添精補髓,疏利腎氣。不問下焦虛實寒熱,服之自能平秘。
獨稱古今第一名方,有世服此藥,子孫蕃衍,遂成村落之說,故名“衍宗”。
甘州枸杞子 菟絲子(各八兩,酒煮,搗作餅,晒乾) 北五味子 車前子(各二兩,微炒、
研) 覆盆子(四兩,酒洗淨)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九十丸,臨臥服五十丸,白沸湯送下。修合日春取丙丁、
巳午;夏取戊己、辰戌、丑未;秋取壬癸、亥子;冬取甲乙、寅卯。
\x補陰丸\x 左尺脈浮洪大虛。此藥固精元,滋陰降火,壯水益腎。
黃柏 知母(俱鹽酒炒。各半斤) 熟地黃(三兩) 白芍藥(炒) 川牛膝(炒) 陳皮
瑣陽 當歸(各兩半) 龜板(酥炙,四兩) 虎脛骨(兩半) 冬加乾薑(五錢)
為末,酒煮羊肉爛,搗和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鹽酒下,或鹽湯送下。
\x主方\x 女服十方 杜仲(薑炒) 桂心 防風 秦艽 厚朴(各五錢) 人參(一兩)
白茯苓 細辛 白薇 沙參
牛膝 乾薑(炮) 半夏(製。 各一兩五錢) 附子(一個,面裹煨,去皮臍)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或酒下。覺有孕止服。
\x墨香丸\x 婦人久無孕育,月經不調及數月墮胎、半產甚效。
香附米(一斤,分四製︰酒、醋、童便、米泔,各浸一周時,晒乾用。) 蘄艾(去梗,四兩,好
醋數碗煮乾,搗成餅,晒燥) 上品青煙墨(一兩, ,煙盡,醋淬、研細入藥) 當歸 川芎
人參 熟地黃(酒拌,飯上蒸) 白茯苓 木香(各一兩)
上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溫酒或醋湯下。
\x滋血暖宮丸\x (一名百子附歸丸) 陰陽不和,氣血不足,服此藥無不孕者。
香附(十二兩,如前四製)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藥(酒炒) 熟地黃(酒洗) 真
阿膠(酒蒸化和入) 艾葉(醋煮晒乾。各二兩) 白朮(二兩) 澤蘭葉(二兩) 甘草(酒
炒,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醋點湯下,食物壓之。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x濟陰丸\x 婦人血虛挾火,子宮乾澀不能攝精,久無子。服此滋陰養血有孕。
當歸 熟地黃 生地黃 川芎 芍藥(各二兩) 香附(八兩,法製) 人參(八錢) 肉
桂(七錢) 黃芩(一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食前米湯或酒下五十丸。
\x妙應丸\x 婦人氣虛痰盛,滿溢子宮,不能受精。肥胖婦人無子服此,效。
人參 黃 (蜜炙) 白朮(土炒) 地黃(酒洗) 陳皮(去白) 半夏(製) 當歸(
酒洗) 茯苓 蒼朮(米泔水浸,酒炒。各一兩) 滑石 炙草(各七錢)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薑湯下。
\x加味養榮丸\x 此藥能助婦人速孕,且無小產之患。
熟地 當歸(酒洗) 白朮(各三兩) 白芍藥 川芎 黃芩(炒。各兩半) 人參 茯苓
香附子 陳皮(去白) 麥門冬 知母(各一兩) 阿膠(蒸化和,七錢) 炙甘草(五錢) 黑
豆(四十九粒,炒,去殼)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前溫酒或鹽湯下。忌食諸血。
\x勝金丸\x 婦人久虛無子及胎前產後一切病患。此藥能安胎催生,妊娠臨月服數丸,產時痛
減。亢治積年麻痺,半身不遂,赤白帶、崩、淋、月閉,婦人諸病,新久皆效。男子下虛無力並
治之。
當歸(酒洗) 芍藥 川芎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白芷 炙甘草 白薇(酒洗)
牡丹皮 玄胡索 桂心(妊,後微炒) 本 沒藥(一兩,除石脂、沒藥二味另研外,余皆一
處磨,羅) 香附子(醋浸三日炒,晒乾為末,十五兩)
上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瓷瓶藏,空心,溫酒化下。受孕及產後三日一丸,醋湯下猶妙。
加赤石脂(俱各一兩。)
\x續嗣降生丹\x 凡婦人稟受氣弱,胎臟虛寒,服必孕。
當歸(酒洗) 桂心 烏藥(天台者) 秦艽 杜仲(炒斷絲) 吳茱萸 龍骨 益智仁
茯神(各一兩) 防風 石菖蒲(去毛) 細辛 桔梗 半夏(製) 川牛膝(酒浸) 白芍
(各五錢) 乾薑(一兩五錢,半生半煨) 川椒(一兩,去目) 附子(一枚,臍開竅。入朱砂
末一錢,濕紙裹。煨) 牡蠣(大者,童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換,取出用硫黃半兩為末,酒
浸涂遍,皮紙包,醋浸濕,鹽泥固濃,待乾,炭火 紅,以二兩研細入藥)
上為末,留附子內,朱砂為衣,酒調米粉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七十丸,空
心淡醋湯或酒、鹽湯任下。
\x芡實粥\x 健脾土,生萬物,精氣神皆盛,多子神效。老服愈健。
芡實(一升,淨) 白粱米(三合) 蓮肉(泡去皮心) 薏苡仁(鮮者) 山藥末(各一
合)
共為末,和白糖四兩研勻,每日早,調數盞服,以代早粥。
\x壬子丸\x 此藥要壬日修合。
白芨 白蘞 吳茱萸 白茯神(各一兩) 牛膝 細辛 菖蒲 白附子 桂心(各五錢)
厚朴 人參 當歸(各四兩) 乳香(二兩) 沒藥(三兩)
上為末,蜜丸豆大,每服十丸,空心溫酒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交感
內容:黃帝曰︰婦人有徹老不生男女,何也?曰︰因多房事,損動臟腑;或天癸不通,子宮挾寒;
或男子事狂,陽弱精少,清寒不能射,又不既濟而相接,此所以不生也。或有正生產,斷六、七
年,數歲不生,何也?亦由女人有上數疾,勞損身體,以致經脈不調,雖有亦微弱,難以容納陽
精也。且夫婦之道,交合以時,生子必壯,聰慧永壽。古人有圖,擇生男之月,而王隱君謂春取
甲乙日,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月後各十八日。取戊己為旺相日,及天月二德諸吉日,
論時,則取婦人經行適當三十時。訣
雲︰三十時辰兩日半,二十八、九君須算,落紅滿地是佳期,金水過時空霍亂。霍亂之時枉費工
,樹頭樹底覓殘紅,但解花開能結子,何愁丹桂不成叢。此雲婦人月經方止,金水初生時,子宮
正開,乃受精結胎之候,妙合太和之際,宜以人事副之,庶不失造化之理也。過此佳期,則子宮
閉而不受胎矣。然婦人經水耒時,有兩日半淨者,有三、五、七日淨者,惟以敗血去盡,新血初
生,但以潔白布帛拭之。如鮮紅者,未盡也;淺淡者,太過也;看新血如金色者,正當時也,交
合無不成孕。更宜淨後一、三、五日成男,雙日成女,宜子時後,得遇天月二德及諸吉辰,不近
穢污,擇淨潔之處,則有福德善慧靈光托化,得子必神氣清秀,聰慧勝人。又雲︰男子施精向左
,女子屈左足,而左側臥成男。胎成之後,不宜連續交合,最宜安靜調養,乃保彌月而誕生福壽
之子嗣矣。或曰︰女子受孕,此常道也,何苦是之難乎?曰︰大矣哉﹗人之有生也,其陰陽造化
之妙乎。夫陰陽生生不息之德,其在于物,則本乎乾坤;其在于人,則根乎精血。是故雖有道體
之妙,而實遇修用之機。自其常而觀之,則愚夫愚婦無不知也;自其變而言之,雖博綜之士,亦
有所不能焉。是故體則陰陽精血,用則陰陽配合也。精血盈足;配合中時,此其常也,及其變也
,當忝所以變之理。達人君子,可不于有變之際而加意焉。子嗣之求,研究聖賢之蘊,以贊化育
之機者也。世之人知所以用,則螽斯兆于此矣。錫祚永之胤,終大地之功,豈小補雲。俗有男子
精氣未足,女子經脈未通,而成合HT 之體,男子有成勞怯,女子多成崩淋。雖不能如古人男子三
十,女子二十為父母者,必待男成冠納室,女及笄于歸,自成孕育,分娩無虞。蕃衍胤嗣,更何
病之有哉?
婦人不孕,不可概謂子宮虛寒冷閉,而通用溫熱之藥。有體瘦而多氣郁,全是內火煎熬,陰
血津液
枯涸,但宜滋陰養血,兼以清熱乃效。若全用溫熱之藥,則陰血愈虧,非惟無孕,變生他病,禍
不旋踵矣。脈法沉澀,氣郁;洪數,內火;微遲,虛寒。微弱細澀,氣血兩虛,少年無孕,中年
絕產。六脈相停,滑而和乃成孕。
\x主方\x (男服) 秋石(四兩) 鹿角霜(四兩) 人參 枸杞子(甘州) 山茱萸肉
麥冬 天門冬 杜仲(薑炒斷絲) 生地黃 熟地黃(酒蒸。各二兩) 上為末,老米粉作糊丸
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一月後候女子月經過,金水正生時,男子空心服車前子湯半盞,夜交合得孕。隨時更以前方
參酌修合兼服。
\x主方\x (女服) 香附子(一斤,四製︰春、秋三;夏二;冬七日;晒乾為末,篩去頭末,取中
末半斤用) 當歸(酒浸) 白朮(土炒。各三兩)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生地黃 阿膠
丹皮 黃芩(炒) 益母草 柴胡 臭椿根白皮(各二兩) 上末,醋糊丸桐子大,每六十丸空
心淡醋湯下,乾物壓之。
<目錄>卷之七
<篇名>妊娠
內容:(附︰轉男 驗胎法 驗男女 半產 惡阻 漏胎 鬼胎 妊娠藥忌 妊娠食忌)
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何為也?岐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胳絡者,系于腎,少陰之
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當十月而複(十月胎產,胞絡複通,不治而語音自出也。)又曰︰婦
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對曰︰有故無殞,
亦無殞也,衰其大半而已。蓋妊婦有疾,不可不投藥也。必在醫者審度疾勢輕重,量度藥性高下
,處以中庸,不必多品。視其疾勢已衰,藥宜止服,則病去母安,子亦無損,複何懼于攻治哉﹗
夫妊娠受孕之始,其說見于古書。一月名始胎,二月名始膏,三月名始胚。血不流行,形象始化
,未有定儀,見物而變。母宜見賢良貴人。欲男操弓矢,玩美玉、觀孔雀。四月始受水精,以成
血脈。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八月始
受土精,以成其膚。九月始受石精,以成其毛發。十月五臟六腑、關節人神皆備。古人胎教之法
,寢不側,坐不偏,立不蹕。不食邪味,動止端嚴,情性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聆人講讀
詩書,陳禮說樂。耳不聽淫聲,目不視惡色。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力過人,忠孝賢達,智慧
聰明,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最宜淨房幃,兒不受淫人之毒,無危惡之痘疹,尤免半產墮胎之
憂,不慮臨盆橫逆之害。母受驚,恐兒有胎驚諸證;母食熱毒,兒成胎熱 賴瘡瘍;母受風冷,
兒致胎寒嘔泄諸尤。兒生月內諸患,皆母懷娠之失調也。孕婦若發動喜怒憂悲,感風寒暑濕及多
沐浴,掬冷水,妄作勞,輕舉動。受胎之後,身體不安而腰酸腹痛,甚至下墜;及身熱倦怠,少
食吐嘔,胸膈滿悶,至于行動少力等證,皆由氣血兩虧,無所榮養而使然也。有懷孕而仍行經者
,名盛胎,血盛故也。有逾月不產,十二、三至二十四、五月生者亦有之,由氣血不足故也。惟
宜服大補氣血藥。有貴人多在十一、二月生。
\x主方\x 白朮 黃芩(條) 當歸 香附(醋炒) 生地(各二錢) 川芎 白芍藥(各一錢)
上水煎服。胎痛,加紫蘇;胎動,砂仁(一錢)調服。胎漏,加牡蠣(醋 一錢,) 桑寄
生(一錢。) 房室動加阿膠(一錢服)。
\x安胎飲\x 妊娠胎氣不安,腰腹微痛,飲食少進。
白朮 條芩 當歸(各一錢半) 白芍藥(酒炒) 熟地(各一錢) 人參 川芎 陳皮(各
五分) 砂仁 甘草 紫蘇(各三分)
上水煎服。下血 加阿膠,甚加艾葉。腹痛,倍芍藥。腰痛,杜仲、枸杞。
\x保胎丸\x 三月胎墮,氣血不足,中沖脈傷,宜戒怒少勞,節飲食。
香附子(四製法,見前) 當歸身 條芩(無熱減半) 白朮 熟地(各四兩) 川芎 白
芍藥 艾葉(醋煮) 阿膠(酒蒸) 川續斷 益母草 陳皮 砂仁(各一兩,有熱減半)
上為末,煮棗肉和丸,桐子大,每二錢,米湯下。
\x白朮散\x 妊娠四肢浮腫,或面目遍身俱浮,名子腫。
白朮(一兩) 大腹皮 白茯苓 生薑皮 陳皮 上末,每二錢,米湯調下。
未安加木通、條芩、檳榔、木香。足腫加青木香、蒼朮。
\x消痰利氣湯\x 四肢不能轉側,痰氣喘促,飲食不進,腹脹甚者。
陳皮 貝母 茯苓(各一錢半) 杏仁 荊芥(各一錢) 紫蘇 枳殼 桑皮(鮮者尤妙)
澤瀉(各八分)
先服二帖,痰消喘定,去貝母、荊芥、枳殼、杏仁,加荊芥子,倍茯苓。下體安,去荊芥子
、澤瀉,加白朮、條芩、當歸、川芎、芍藥。有熱加梔子(連皮炒。為末,)米湯下。
\x竹葉湯\x 妊婦煩悶不安,名子煩。
當歸 茯神 麥冬(各錢半) 防風 黃芩 梔子
加竹葉二十片煎。未安加人參、生地、犀角、甘草,去防風、梔子,加蓮肉煎服。
\x澤瀉散\x 喘急胸滿,小水不利,名子滿。
澤瀉 赤茯苓 木通(各一錢) 枳殼 桑皮 檳榔 陳皮(各八分)
加生薑三片煎服。不食加白朮、腹皮、紫蘇、桑皮煎。
\x車前散\x 妊婦小便頻澀作痛,下焦有熱,名子淋。
當歸 枳殼 梔子(各八分) 車前子(研) 赤苓(各一錢) 木通(五分) 赤芍(五
分) 石葦(炙,去毛) 陳皮 檳榔 川芎(各四分) 甘草(三分)
加燈心煎服。未安加澤瀉、石蓮肉、地膚、淡竹葉、 蓄、瞿麥。
又 地膚草(四兩,)水煎或搗汁服(可治諸淋。)或鮮地黃搗汁,入蜜二匙,服。
\x羚角散\x 忽然冒悶不省人事,四肢角弓反張,痰壅盛,名子癇。
羚羊角(銼) 當歸 川芎 酸棗仁(炒、研) 茯神(各一錢) 五加皮 防風 薏苡仁
杏仁(各五分) 木香 甘草(各三分) 加薑煎服。
\x瀉肝飲\x 人事不省,目直上視,譫語,罵詈、狂叫,關脈洪數。
貝母(三錢) 白芍藥 茯苓(各一錢半) 黃連 天麻 橘紅 龍膽草 梔子(各一錢)
青皮(八分) 上水煎成,調青黛五分服。
\x紫蘇飲\x 妊娠胎元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名子懸。
香附 當歸(各一錢) 紫蘇 大腹皮 陳皮(各八分) 白芍藥 川芎(各五分) 甘草(三
分) 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可服。
又 紫蘇、橘紅、麥冬等分為末,每服四錢,加枇杷葉、竹茹一錢五分煎。
\x當歸湯\x 胎動沖心,悶躁口渴,上沖下築,唇口青黑,手足厥冷。
當歸 人參 阿膠(各二錢) 甘草(一錢) 蔥白(帶根一握) 連煎二劑。
\x四聖散\x 妊娠不能飲食,沖心欲死,遍身疼痛。
白朮 黃芩 白芍(各一兩) 砂仁(五錢) 上分四帖,水煎服。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轉男
內容:凡妊娠未滿三月,形象未著男女,宜用方術轉女成男,多驗。特錄。
法取明雄黃(一塊,重兩余者,)用絳囊盛之,佩于孕婦身左,更以弓弦同貯佩之。或萱花
同佩(名宜男草。)
又 常張弓弦于其父側,懸弧以視母。
又 鉞戈、斧斤,密置于床席之下,勿令人知,當誦詩書之聲。
又 孕婦著夫衣冠,于井中左顧井內影三日,封並,半月方開,生男。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驗胎法
內容:三個月足用白大川芎一個,研末三錢,空心溫酒或艾湯調下,微動是。胎不動者,血阻也。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驗男女
內容:胎動時,頭向左動者是男,頭向右動者是女。診左尺脈洪盛是男,右尺脈沉實是女。五月作
偶遣妊婦面南行,忽呼之,左 者男,右 者女。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半產
內容:夫半產墮胎之患,每至三月而落。蓋妊娠三月名始胚,至此則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
儀,易于傷墮,皆由氣血不充,肌體薄弱。有稟賦而致者,有勞損而致者,胎元雖成,而無以滋
養之故也。或因七情火熾,逼血妄行,或因行動跌磕致傷而墮,皆宜隨證用藥調理,最宜安靜為
貴。蓋胎元(說見胎前)僅得臍帶系母腰腎,名紫河車蒂,甚微甚脆。有孕婦氣血充足,胎元安
穩,飲食起居如常,忽然小產,實非產也。乃少年男婦,不諳事理,惟恣情欲, 褥妄為,致婦
蜷腰曲腹,忽斷此蒂,瞬息母死胎亡,若此甚多,深可痛憫。
\x主方\x (三個月服) 人參 黃 白朮 條芩(各二錢) 當歸身(一錢) 熟地 川
芎白芍(各七分) 陳皮(五分) 黃連
升麻 柴胡(各三分) 糯米八十一粒,水煎服。為丸亦可。
\x磐石散\x 因瘦而血虛有熱,肥而氣虛不實,少食體羸而致墮胎者。此方平和氣血,補益脾
胃。有熱倍芩,減砂仁,無熱反之。
人參 黃 當歸 川續斷 熟地(各一錢) 白朮(二錢) 川芎 白芍(各八分) 糯
米(一撮) 炙甘草(五分) 黃芩(一錢) 砂仁(五分)
上水鐘半,煎七分,食遠服。二、三、四月間日服。丸亦可。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惡阻
內容:謂孕婦嘔吐惡心,氣逆胸滿,不能飲食,四肢倦怠。
\x主方\x 橘紅 半夏(製) 茯苓 木瓜 麥冬(各二錢) 人參(一錢) 藿香(五分)
加竹茹一團,枇杷葉(三大片,去毛),生薑水煎服。
\x安胃飲\x 妊娠惡阻不食。
半夏(薑汁浸透,香油拌炒,不傷胎) 藿香 白茯苓 陳皮 神曲 白朮 香附(炒)
當歸 白芍藥 砂仁(等分) 薑、棗水煎。
\x烏附湯\x 孕婦惡心阻食,養胃調和元氣。
烏藥 香附 白朮 陳皮 人參(等分) 炙甘草(減半)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時另以薑汁入糯米(炒,一撮,泡湯送;或加丁香、砂仁。)
\x蘇梗飲\x 治血熱氣逆,嘔噦異常,湯藥難進。
蘇梗(五錢) 山楂 芍藥(各二錢) 茯苓(一錢二分) 黃連(鹽酒炒) 木瓜(各錢
半) 橘紅(一錢) 水煎,徐徐熱服。
未止去蘇梗、山楂、芍藥、茯苓、黃連,加麥冬、人參、竹茹(各一錢),枇杷葉(三片)
真藿香(五分),即安。
\x參橘散\x 妊娠胃虛,惡阻嘔吐,飲食少進,益胃和中。
人參 橘皮 白朮 茯苓 麥芽(各一錢) 炙草(五分) 生薑(二錢) 竹茹一團
粳米(一撮)
上水煎服。未止,加製半夏。
\x安妊進食湯\x 治不食。胎氣沖心,遍身疼痛欲死。
黃芩(條實) 白芍藥 白朮(各一兩) 砂仁(五錢)
上分四劑,水煎服。次服藿香正氣散,易產。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漏胎
內容:婦人懷孕,胞內惟有水,水涵兒身。胞兒臍帶系母左腎,即猶果蒂在枝,賴母之元氣生長,
胞之外皆是血養。若母因憂悲怒郁以動其血,或飲食辛熱、老酒濃味,其鮮豬肉尤忌(諸失血證,
食之即甚。)經曰︰形役則陽亢。或因作勞所致,或跌撲振擊胎元,致傷沖任之脈。先則微下,
後略有傷動則源源而來。有
至八、九個月血大行,僅存胞兒,視之如無孕者,能服參、歸大補之藥,將理得宜,仍得分娩無
虞,母子皆安。有不得藥餌、飲食補益,致胎乾難產,母子俱損者亦有之。有逐月血微下,謂之
記月。有少壯者,懷孕而複行經,名曰盛胎。有過月不產,十八、九,二十三、四月而產者,惟
宜大補氣血可也。
\x主方\x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阿膠 山藥 條芩 白朮 砂仁 香附(童便
製) 艾葉(等分) 糯米(一撮)水煎服。
不止 加蒲黃、荊芥(俱炒焦、)地榆之類。
有八、九月兒哭者,因母仰身承高取物,致兒口含臍帶脫出故也,仍曲身令兒含之即安。或
煎黃連湯啜之。胎不安之故,非有觸犯,不外虛熱二字。虛者,氣血之虛;熱者,非五志之火,
則欲念之火,亦致不安。當加製相火之藥治之。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鬼胎
內容:婦人鬼胎之說,非實有鬼交而成胎也。皆本婦自心所現之境也。凡人晝之所思,即為夜之所
見,亦猶男子之夢遺。因女子血盛思欲所致,或虛而有欲念者,則相火無時不起。故淫津血液流
入子官,結聚成塊者也。遂至腹中脹滿,儼若胎形,因而精神氣血相感,亦能轉動,世俗謂之鬼
胎也。古良醫治一女,因抵暮入廟,見黃衣神,忽然心動,是夜夢神與交,腹大似孕。母告其由
,醫以破血墮胎藥進之,下如蝌蚪魚目者二升許而安。噫﹗非神之感女,乃女感于神。智者明之
。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妊娠藥忌
內容:雄黃、雌黃、水銀、鉛粉、麝香、朴硝、芫花、大戟、牛黃、巴豆、野葛、牛膝、薏苡、皂
角、藜蘆、槐子、瞿麥、附子、烏頭、天雄、蜈蚣、斑蝥、水蛭、虻蟲、螻蛄、蠐螬、 皮、蟬
蛻、蛇蛻、蟹甲、半夏、南星、牽牛、代赭、大黃、滑石、木鱉、紅花、蘇木、三棱、蓬術、甘
遂、乾漆、桃仁、官桂、丹皮。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妊娠食忌
內容:螃蟹、兔肉、蝦、羊肝、羊眼、犬肉、鱉肉、鱔魚、田雞、雀、驢、馬肉、菌、茨菰、無鱗
魚、燒酒、薑、椒、蒜、辣、煎爆、熱毒。忌鵝肉、HT 鯉、鴨子、糯米、雞子、桑椹同食。孕婦
喜食桃、梅、李、杏、楊梅、酸醋之類。經曰︰心出血,肝納血,肝味酸,血養胎。肝虛而求外
之酸味以補之耳,亦不宜過多,恐肝木盛,克製脾土也。亦有過食酸物聚痰而成子癇者。
<目錄>卷之七
<篇名>胎前
內容:(附︰論胎元 論自產 論收遲 胎前十要 盤腸產)
《詩》雲︰誕彌厥月,先生如達(惟彌滿其月,雖首產,亦如羊子之易。)夫孕婦生育之難
易,母子性命之安危,
全賴人事調護之。其最者至八、九個月,極宜保養氣血,安和臟腑,謹慎起居,嚴避風寒,不妄
作勞。加餐飲食,棲止適宜,身心悅逸,乃得胎元穩足。尤宜禁戒房幃,自然十月彌滿,此生生
之道得也。設若孕婦氣血不充,形體 羸,而複無藥餌之補益,飲食之滋養,反致勞役不息,怒
忿憂愁,諸法乖違,必至危殆而生矣。凡能依十法調理,可保萬無一失,明者細心體行。
<目錄>卷之七\胎前
<篇名>論胎元
內容:夫胎元之形,不可不知。兒在母腹胞衣之中,惟水涵兒形,團身胞內,男頭向左,女頭向右
,兩手抱耳,兩膝抵頷,胞外血護。兒之臍帶連胞系母左腎,即命門也,名紫河車蒂。正產者,
即猶果熟自落;半產者,因氣血兩虛,猶樹木無力,花果脫落,觸損胎墮者,即此喻也。至若房
室放縱,蒂斷腎傷,及未當產而強收,致損母子,猶摘生果而枝折也。
<目錄>卷之七\胎前
<篇名>論自產
內容:鄉居無穩婆處,皆當自產。先以浴盆內置草,扶產婦坐于上,背後令人抱之,候時至則兒自
然出矣 。無收早,過時壞兒之咎。古書催生之藥,必待臨盆坐草始服,此正合古意。穩婆之設,
亦無不可,但全藉為主宰,反致遲速之愆。蓋兒產時,至十月足,腹中痛陣,兒如夢覺,轉頭向
下,母腹漸收,兒能拆,胞自出,頭對產門,隨水而下;產婦用力一逼,兒胞齊落,惟令穩婆接
取,此最宜之法也。世多不明此
理,產婦初覺腹痛,即喚穩婆。或彼有富貴家欲產,行止倉忙,但雲取湯試之,詒謂產門已開,
幾乎悶壞,即令產婦坐上圊桶,產婦無知,用力努掙,兒如未覺,隨力亂出,橫生逆產,由此故
耳。或穩婆手入掐斷其蒂而強收之,致產婦痛苦萬狀,重則傷命,輕則臥病累月。豈若自然生者
,無大痛苦,數日即安,動作如故。上帝好生,本不傷人,人之矯拂者,自取之耳。
<目錄>卷之七\胎前
<篇名>論收遲
內容:世俗皆謂收遲致兒悶死,死胎難下,母子俱亡,其故何也?由產婦諸人,不知生產自然,母
子無恙。因藉穩婆為主,彼倘來遲,兒本欲出,不知自然之理,家眾彷徨,反教產婦寧耐,按捺
產門,不令兒出,以致悶死。諸人驚駭,產婦神魂已離,死胎難下,危亡必矣。凡欲產之婦,預
當說明此理。如初產尤宜詳告,所謂天生天化者也。但宜安心守至胞破水下。穩婆未至,先以圊
桶滌淨,納襯草紙一,二百(不能接取,恐傷兒頭,)產婦坐其上,後人抱靠,任兒自出。倘胞
衣不下,婦將自發含嚼,一噦而下。預備小腳箱,紙絮作窩,將兒胞急取起放于內,上以紙絮蓋
覆,勿掩兒口(天寒,下置微火) 自不能斷臍洗浴,候穩婆至可也。
<目錄>卷之七\胎前
<篇名>胎前十要
內容:一、胎前宜絕房室情欲,一動氣血皆燔,臟腑皆為之不寧,胎息因之而弗安。且誤損其胎,
多致傷
生(說見小產。)產母能清淨斷欲,子無 癩,頭瘡、熱毒諸患,懷孕即能戒,必無危惡痘疹。
二、飲食忌煎炒炙爆、薑椒雞魚、蝦蟹海鮮、羊肉豬首、醇酒辛辣、一切熱毒之物。兒無眼赤
,便秘、瘡瘍,胎熱、胎毒諸患(並妊娠忌)。
三、起居行動、切宜謹慎。忌登高涉險,仰身攀物。尤不宜跌撲,響聲驚恐(如母敲響一下,
兒必一驚跳,)致兒胎驚諸疾,最為嬰兒重病。
四、避風寒。孕婦傷寒,治理最難。發表攻裡,如芒硝、大黃、桂枝之類,用則妨胎,不用
病劇,誠為掣肘。邪入大熱,多致胎下,雖強存之,後多不育。
五、七情五志,皆能動火,逼血妄行,致半產、胎漏。故安胎必用條黃芩等清涼之藥,蓋血
熱行、冷凝也。如首產者,必有恐怖之憂,宜預說天然之理、生育自然容易,以安其心,不致慌
懼。
六、孕婦最宜安靜。經曰︰神靜則陰生(血足養胎易產,)形役則陽亢(陽火行,血耗涸。)一
切女工,皆當暫止,常令挺身舒步,行止自由。
七、節飲食。得谷則昌,絕谷則亡。人生全賴谷味運化精微,生養氣血。勿因不甘美而不節
養,致飢飽失時,胎元不長。氣血不足,必為難產之征。
八、不宜無故占卜。如小有不安,只宜安靜調養,如問卜師巫,必雲禳解災咎,則宰殺牲命
,妄費資財。或備辦不周,家人聒噪,反致產婦疑惑憂懼,以成大病大害。
九、預擇老練寧耐穩婆,擬定安靜誠謹媼婦,臨時毋得錯雜違誤。將十月腹痛,或胎元轉動
,名曰弄胎(俗名轉換。)未為產時,若無母姑輩老成經歷者,少年不諳事理,誤喚穩婆,彼或恐
後日他喚,惟圖一時之利,詒謂當產而嘗試之,如摘生果之喻,小則致病,大則傷生。
十、將欲生產之候,急備藥餌、飲食、酒醋、童便、薑糖之類、置辦器具,炭火諸物。房中
切宜安靜,產婦可進如意濃味,但忌糯粉滯膩難化之物。惟徐步舒身正立,令人緩覆胸腹兩旁,
多耐痛陣,直候胞破水下,方可坐蓐。
當歸 熟地黃 生地黃 川芎 芍藥(各二兩) 香附(八兩,法製) 人參(八錢) 肉
桂(七錢) 黃芩(一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食前米湯或酒下五十丸。
\x妙應丸\x 婦人氣虛痰盛,滿溢子宮,不能受精。肥胖婦人無子服此,效。
人參 黃 (蜜炙) 白朮(土炒) 地黃(酒洗) 陳皮(去白) 半夏(製) 當歸(
酒洗) 茯苓 蒼朮(米泔水浸,酒炒。各一兩) 滑石 炙草(各七錢)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薑湯下。
\x加味養榮丸\x 此藥能助婦人速孕,且無小產之患。
熟地 當歸(酒洗) 白朮(各三兩) 白芍藥 川芎 黃芩(炒。各兩半) 人參 茯苓
香附子 陳皮(去白) 麥門冬 知母(各一兩) 阿膠(蒸化和,七錢) 炙甘草(五錢) 黑
豆(四十九粒,炒,去殼)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前溫酒或鹽湯下。忌食諸血。
\x勝金丸\x 婦人久虛無子及胎前產後一切病患。此藥能安胎催生,妊娠臨月服數丸,產時痛
減。亢治積年麻痺,半身不遂,赤白帶、崩、淋、月閉,婦人諸病,新久皆效。男子下虛無力並
治之。
當歸(酒洗) 芍藥 川芎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白芷 炙甘草 白薇(酒洗)
牡丹皮 玄胡索 桂心(妊,後微炒) 本 沒藥(一兩,除石脂、沒藥二味另研外,余皆一
處磨,羅) 香附子(醋浸三日炒,晒乾為末,十五兩)
上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瓷瓶藏,空心,溫酒化下。受孕及產後三日一丸,醋湯下猶妙。
加赤石脂(俱各一兩。)
\x續嗣降生丹\x 凡婦人稟受氣弱,胎臟虛寒,服必孕。
當歸(酒洗) 桂心 烏藥(天台者) 秦艽 杜仲(炒斷絲) 吳茱萸 龍骨 益智仁
茯神(各一兩) 防風 石菖蒲(去毛) 細辛 桔梗 半夏(製) 川牛膝(酒浸) 白芍
(各五錢) 乾薑(一兩五錢,半生半煨) 川椒(一兩,去目) 附子(一枚,臍開竅。入朱砂
末一錢,濕紙裹。煨) 牡蠣(大者,童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換,取出用硫黃半兩為末,酒
浸涂遍,皮紙包,醋浸濕,鹽泥固濃,待乾,炭火 紅,以二兩研細入藥)
上為末,留附子內,朱砂為衣,酒調米粉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七十丸,空
心淡醋湯或酒、鹽湯任下。
\x芡實粥\x 健脾土,生萬物,精氣神皆盛,多子神效。老服愈健。
芡實(一升,淨) 白粱米(三合) 蓮肉(泡去皮心) 薏苡仁(鮮者) 山藥末(各一
合)
共為末,和白糖四兩研勻,每日早,調數盞服,以代早粥。
\x壬子丸\x 此藥要壬日修合。
白芨 白蘞 吳茱萸 白茯神(各一兩) 牛膝 細辛 菖蒲 白附子 桂心(各五錢)
厚朴 人參 當歸(各四兩) 乳香(二兩) 沒藥(三兩)
上為末,蜜丸豆大,每服十丸,空心溫酒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交感
內容:黃帝曰︰婦人有徹老不生男女,何也?曰︰因多房事,損動臟腑;或天癸不通,子宮挾寒;
或男子事狂,陽弱精少,清寒不能射,又不既濟而相接,此所以不生也。或有正生產,斷六、七
年,數歲不生,何也?亦由女人有上數疾,勞損身體,以致經脈不調,雖有亦微弱,難以容納陽
精也。且夫婦之道,交合以時,生子必壯,聰慧永壽。古人有圖,擇生男之月,而王隱君謂春取
甲乙日,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月後各十八日。取戊己為旺相日,及天月二德諸吉日,
論時,則取婦人經行適當三十時。訣
雲︰三十時辰兩日半,二十八、九君須算,落紅滿地是佳期,金水過時空霍亂。霍亂之時枉費工
,樹頭樹底覓殘紅,但解花開能結子,何愁丹桂不成叢。此雲婦人月經方止,金水初生時,子宮
正開,乃受精結胎之候,妙合太和之際,宜以人事副之,庶不失造化之理也。過此佳期,則子宮
閉而不受胎矣。然婦人經水耒時,有兩日半淨者,有三、五、七日淨者,惟以敗血去盡,新血初
生,但以潔白布帛拭之。如鮮紅者,未盡也;淺淡者,太過也;看新血如金色者,正當時也,交
合無不成孕。更宜淨後一、三、五日成男,雙日成女,宜子時後,得遇天月二德及諸吉辰,不近
穢污,擇淨潔之處,則有福德善慧靈光托化,得子必神氣清秀,聰慧勝人。又雲︰男子施精向左
,女子屈左足,而左側臥成男。胎成之後,不宜連續交合,最宜安靜調養,乃保彌月而誕生福壽
之子嗣矣。或曰︰女子受孕,此常道也,何苦是之難乎?曰︰大矣哉﹗人之有生也,其陰陽造化
之妙乎。夫陰陽生生不息之德,其在于物,則本乎乾坤;其在于人,則根乎精血。是故雖有道體
之妙,而實遇修用之機。自其常而觀之,則愚夫愚婦無不知也;自其變而言之,雖博綜之士,亦
有所不能焉。是故體則陰陽精血,用則陰陽配合也。精血盈足;配合中時,此其常也,及其變也
,當忝所以變之理。達人君子,可不于有變之際而加意焉。子嗣之求,研究聖賢之蘊,以贊化育
之機者也。世之人知所以用,則螽斯兆于此矣。錫祚永之胤,終大地之功,豈小補雲。俗有男子
精氣未足,女子經脈未通,而成合HT 之體,男子有成勞怯,女子多成崩淋。雖不能如古人男子三
十,女子二十為父母者,必待男成冠納室,女及笄于歸,自成孕育,分娩無虞。蕃衍胤嗣,更何
病之有哉?
婦人不孕,不可概謂子宮虛寒冷閉,而通用溫熱之藥。有體瘦而多氣郁,全是內火煎熬,陰
血津液
枯涸,但宜滋陰養血,兼以清熱乃效。若全用溫熱之藥,則陰血愈虧,非惟無孕,變生他病,禍
不旋踵矣。脈法沉澀,氣郁;洪數,內火;微遲,虛寒。微弱細澀,氣血兩虛,少年無孕,中年
絕產。六脈相停,滑而和乃成孕。
\x主方\x (男服) 秋石(四兩) 鹿角霜(四兩) 人參 枸杞子(甘州) 山茱萸肉
麥冬 天門冬 杜仲(薑炒斷絲) 生地黃 熟地黃(酒蒸。各二兩) 上為末,老米粉作糊丸
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一月後候女子月經過,金水正生時,男子空心服車前子湯半盞,夜交合得孕。隨時更以前方
參酌修合兼服。
\x主方\x (女服) 香附子(一斤,四製︰春、秋三;夏二;冬七日;晒乾為末,篩去頭末,取中
末半斤用) 當歸(酒浸) 白朮(土炒。各三兩)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生地黃 阿膠
丹皮 黃芩(炒) 益母草 柴胡 臭椿根白皮(各二兩) 上末,醋糊丸桐子大,每六十丸空
心淡醋湯下,乾物壓之。
<目錄>卷之七
<篇名>妊娠
內容:(附︰轉男 驗胎法 驗男女 半產 惡阻 漏胎 鬼胎 妊娠藥忌 妊娠食忌)
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何為也?岐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胳絡者,系于腎,少陰之
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當十月而複(十月胎產,胞絡複通,不治而語音自出也。)又曰︰婦
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對曰︰有故無殞,
亦無殞也,衰其大半而已。蓋妊婦有疾,不可不投藥也。必在醫者審度疾勢輕重,量度藥性高下
,處以中庸,不必多品。視其疾勢已衰,藥宜止服,則病去母安,子亦無損,複何懼于攻治哉﹗
夫妊娠受孕之始,其說見于古書。一月名始胎,二月名始膏,三月名始胚。血不流行,形象始化
,未有定儀,見物而變。母宜見賢良貴人。欲男操弓矢,玩美玉、觀孔雀。四月始受水精,以成
血脈。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八月始
受土精,以成其膚。九月始受石精,以成其毛發。十月五臟六腑、關節人神皆備。古人胎教之法
,寢不側,坐不偏,立不蹕。不食邪味,動止端嚴,情性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聆人講讀
詩書,陳禮說樂。耳不聽淫聲,目不視惡色。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力過人,忠孝賢達,智慧
聰明,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最宜淨房幃,兒不受淫人之毒,無危惡之痘疹,尤免半產墮胎之
憂,不慮臨盆橫逆之害。母受驚,恐兒有胎驚諸證;母食熱毒,兒成胎熱 賴瘡瘍;母受風冷,
兒致胎寒嘔泄諸尤。兒生月內諸患,皆母懷娠之失調也。孕婦若發動喜怒憂悲,感風寒暑濕及多
沐浴,掬冷水,妄作勞,輕舉動。受胎之後,身體不安而腰酸腹痛,甚至下墜;及身熱倦怠,少
食吐嘔,胸膈滿悶,至于行動少力等證,皆由氣血兩虧,無所榮養而使然也。有懷孕而仍行經者
,名盛胎,血盛故也。有逾月不產,十二、三至二十四、五月生者亦有之,由氣血不足故也。惟
宜服大補氣血藥。有貴人多在十一、二月生。
\x主方\x 白朮 黃芩(條) 當歸 香附(醋炒) 生地(各二錢) 川芎 白芍藥(各一錢)
上水煎服。胎痛,加紫蘇;胎動,砂仁(一錢)調服。胎漏,加牡蠣(醋 一錢,) 桑寄
生(一錢。) 房室動加阿膠(一錢服)。
\x安胎飲\x 妊娠胎氣不安,腰腹微痛,飲食少進。
白朮 條芩 當歸(各一錢半) 白芍藥(酒炒) 熟地(各一錢) 人參 川芎 陳皮(各
五分) 砂仁 甘草 紫蘇(各三分)
上水煎服。下血 加阿膠,甚加艾葉。腹痛,倍芍藥。腰痛,杜仲、枸杞。
\x保胎丸\x 三月胎墮,氣血不足,中沖脈傷,宜戒怒少勞,節飲食。
香附子(四製法,見前) 當歸身 條芩(無熱減半) 白朮 熟地(各四兩) 川芎 白
芍藥 艾葉(醋煮) 阿膠(酒蒸) 川續斷 益母草 陳皮 砂仁(各一兩,有熱減半)
上為末,煮棗肉和丸,桐子大,每二錢,米湯下。
\x白朮散\x 妊娠四肢浮腫,或面目遍身俱浮,名子腫。
白朮(一兩) 大腹皮 白茯苓 生薑皮 陳皮 上末,每二錢,米湯調下。
未安加木通、條芩、檳榔、木香。足腫加青木香、蒼朮。
\x消痰利氣湯\x 四肢不能轉側,痰氣喘促,飲食不進,腹脹甚者。
陳皮 貝母 茯苓(各一錢半) 杏仁 荊芥(各一錢) 紫蘇 枳殼 桑皮(鮮者尤妙)
澤瀉(各八分)
先服二帖,痰消喘定,去貝母、荊芥、枳殼、杏仁,加荊芥子,倍茯苓。下體安,去荊芥子
、澤瀉,加白朮、條芩、當歸、川芎、芍藥。有熱加梔子(連皮炒。為末,)米湯下。
\x竹葉湯\x 妊婦煩悶不安,名子煩。
當歸 茯神 麥冬(各錢半) 防風 黃芩 梔子
加竹葉二十片煎。未安加人參、生地、犀角、甘草,去防風、梔子,加蓮肉煎服。
\x澤瀉散\x 喘急胸滿,小水不利,名子滿。
澤瀉 赤茯苓 木通(各一錢) 枳殼 桑皮 檳榔 陳皮(各八分)
加生薑三片煎服。不食加白朮、腹皮、紫蘇、桑皮煎。
\x車前散\x 妊婦小便頻澀作痛,下焦有熱,名子淋。
當歸 枳殼 梔子(各八分) 車前子(研) 赤苓(各一錢) 木通(五分) 赤芍(五
分) 石葦(炙,去毛) 陳皮 檳榔 川芎(各四分) 甘草(三分)
加燈心煎服。未安加澤瀉、石蓮肉、地膚、淡竹葉、 蓄、瞿麥。
又 地膚草(四兩,)水煎或搗汁服(可治諸淋。)或鮮地黃搗汁,入蜜二匙,服。
\x羚角散\x 忽然冒悶不省人事,四肢角弓反張,痰壅盛,名子癇。
羚羊角(銼) 當歸 川芎 酸棗仁(炒、研) 茯神(各一錢) 五加皮 防風 薏苡仁
杏仁(各五分) 木香 甘草(各三分) 加薑煎服。
\x瀉肝飲\x 人事不省,目直上視,譫語,罵詈、狂叫,關脈洪數。
貝母(三錢) 白芍藥 茯苓(各一錢半) 黃連 天麻 橘紅 龍膽草 梔子(各一錢)
青皮(八分) 上水煎成,調青黛五分服。
\x紫蘇飲\x 妊娠胎元不和,上湊心腹脹滿疼痛,名子懸。
香附 當歸(各一錢) 紫蘇 大腹皮 陳皮(各八分) 白芍藥 川芎(各五分) 甘草(三
分) 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可服。
又 紫蘇、橘紅、麥冬等分為末,每服四錢,加枇杷葉、竹茹一錢五分煎。
\x當歸湯\x 胎動沖心,悶躁口渴,上沖下築,唇口青黑,手足厥冷。
當歸 人參 阿膠(各二錢) 甘草(一錢) 蔥白(帶根一握) 連煎二劑。
\x四聖散\x 妊娠不能飲食,沖心欲死,遍身疼痛。
白朮 黃芩 白芍(各一兩) 砂仁(五錢) 上分四帖,水煎服。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轉男
內容:凡妊娠未滿三月,形象未著男女,宜用方術轉女成男,多驗。特錄。
法取明雄黃(一塊,重兩余者,)用絳囊盛之,佩于孕婦身左,更以弓弦同貯佩之。或萱花
同佩(名宜男草。)
又 常張弓弦于其父側,懸弧以視母。
又 鉞戈、斧斤,密置于床席之下,勿令人知,當誦詩書之聲。
又 孕婦著夫衣冠,于井中左顧井內影三日,封並,半月方開,生男。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驗胎法
內容:三個月足用白大川芎一個,研末三錢,空心溫酒或艾湯調下,微動是。胎不動者,血阻也。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驗男女
內容:胎動時,頭向左動者是男,頭向右動者是女。診左尺脈洪盛是男,右尺脈沉實是女。五月作
偶遣妊婦面南行,忽呼之,左 者男,右 者女。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半產
內容:夫半產墮胎之患,每至三月而落。蓋妊娠三月名始胚,至此則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
儀,易于傷墮,皆由氣血不充,肌體薄弱。有稟賦而致者,有勞損而致者,胎元雖成,而無以滋
養之故也。或因七情火熾,逼血妄行,或因行動跌磕致傷而墮,皆宜隨證用藥調理,最宜安靜為
貴。蓋胎元(說見胎前)僅得臍帶系母腰腎,名紫河車蒂,甚微甚脆。有孕婦氣血充足,胎元安
穩,飲食起居如常,忽然小產,實非產也。乃少年男婦,不諳事理,惟恣情欲, 褥妄為,致婦
蜷腰曲腹,忽斷此蒂,瞬息母死胎亡,若此甚多,深可痛憫。
\x主方\x (三個月服) 人參 黃 白朮 條芩(各二錢) 當歸身(一錢) 熟地 川
芎白芍(各七分) 陳皮(五分) 黃連
升麻 柴胡(各三分) 糯米八十一粒,水煎服。為丸亦可。
\x磐石散\x 因瘦而血虛有熱,肥而氣虛不實,少食體羸而致墮胎者。此方平和氣血,補益脾
胃。有熱倍芩,減砂仁,無熱反之。
人參 黃 當歸 川續斷 熟地(各一錢) 白朮(二錢) 川芎 白芍(各八分) 糯
米(一撮) 炙甘草(五分) 黃芩(一錢) 砂仁(五分)
上水鐘半,煎七分,食遠服。二、三、四月間日服。丸亦可。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惡阻
內容:謂孕婦嘔吐惡心,氣逆胸滿,不能飲食,四肢倦怠。
\x主方\x 橘紅 半夏(製) 茯苓 木瓜 麥冬(各二錢) 人參(一錢) 藿香(五分)
加竹茹一團,枇杷葉(三大片,去毛),生薑水煎服。
\x安胃飲\x 妊娠惡阻不食。
半夏(薑汁浸透,香油拌炒,不傷胎) 藿香 白茯苓 陳皮 神曲 白朮 香附(炒)
當歸 白芍藥 砂仁(等分) 薑、棗水煎。
\x烏附湯\x 孕婦惡心阻食,養胃調和元氣。
烏藥 香附 白朮 陳皮 人參(等分) 炙甘草(減半) 上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時另以薑汁入糯米(炒,一撮,泡湯送;或加丁香、砂仁。)
\x蘇梗飲\x 治血熱氣逆,嘔噦異常,湯藥難進。
蘇梗(五錢) 山楂 芍藥(各二錢) 茯苓(一錢二分) 黃連(鹽酒炒) 木瓜(各錢
半) 橘紅(一錢) 水煎,徐徐熱服。
未止去蘇梗、山楂、芍藥、茯苓、黃連,加麥冬、人參、竹茹(各一錢),枇杷葉(三片)
真藿香(五分),即安。
\x參橘散\x 妊娠胃虛,惡阻嘔吐,飲食少進,益胃和中。
人參 橘皮 白朮 茯苓 麥芽(各一錢) 炙草(五分) 生薑(二錢) 竹茹一團
粳米(一撮)
上水煎服。未止,加製半夏。
\x安妊進食湯\x 治不食。胎氣沖心,遍身疼痛欲死。
黃芩(條實) 白芍藥 白朮(各一兩) 砂仁(五錢)
上分四劑,水煎服。次服藿香正氣散,易產。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漏胎
內容:婦人懷孕,胞內惟有水,水涵兒身。胞兒臍帶系母左腎,即猶果蒂在枝,賴母之元氣生長,
胞之外皆是血養。若母因憂悲怒郁以動其血,或飲食辛熱、老酒濃味,其鮮豬肉尤忌(諸失血證,
食之即甚。)經曰︰形役則陽亢。或因作勞所致,或跌撲振擊胎元,致傷沖任之脈。先則微下,
後略有傷動則源源而來。有
至八、九個月血大行,僅存胞兒,視之如無孕者,能服參、歸大補之藥,將理得宜,仍得分娩無
虞,母子皆安。有不得藥餌、飲食補益,致胎乾難產,母子俱損者亦有之。有逐月血微下,謂之
記月。有少壯者,懷孕而複行經,名曰盛胎。有過月不產,十八、九,二十三、四月而產者,惟
宜大補氣血可也。
\x主方\x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阿膠 山藥 條芩 白朮 砂仁 香附(童便
製) 艾葉(等分) 糯米(一撮)水煎服。
不止 加蒲黃、荊芥(俱炒焦、)地榆之類。
有八、九月兒哭者,因母仰身承高取物,致兒口含臍帶脫出故也,仍曲身令兒含之即安。或
煎黃連湯啜之。胎不安之故,非有觸犯,不外虛熱二字。虛者,氣血之虛;熱者,非五志之火,
則欲念之火,亦致不安。當加製相火之藥治之。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鬼胎
內容:婦人鬼胎之說,非實有鬼交而成胎也。皆本婦自心所現之境也。凡人晝之所思,即為夜之所
見,亦猶男子之夢遺。因女子血盛思欲所致,或虛而有欲念者,則相火無時不起。故淫津血液流
入子官,結聚成塊者也。遂至腹中脹滿,儼若胎形,因而精神氣血相感,亦能轉動,世俗謂之鬼
胎也。古良醫治一女,因抵暮入廟,見黃衣神,忽然心動,是夜夢神與交,腹大似孕。母告其由
,醫以破血墮胎藥進之,下如蝌蚪魚目者二升許而安。噫﹗非神之感女,乃女感于神。智者明之
。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妊娠藥忌
內容:雄黃、雌黃、水銀、鉛粉、麝香、朴硝、芫花、大戟、牛黃、巴豆、野葛、牛膝、薏苡、皂
角、藜蘆、槐子、瞿麥、附子、烏頭、天雄、蜈蚣、斑蝥、水蛭、虻蟲、螻蛄、蠐螬、 皮、蟬
蛻、蛇蛻、蟹甲、半夏、南星、牽牛、代赭、大黃、滑石、木鱉、紅花、蘇木、三棱、蓬術、甘
遂、乾漆、桃仁、官桂、丹皮。
<目錄>卷之七\妊娠
<篇名>妊娠食忌
內容:螃蟹、兔肉、蝦、羊肝、羊眼、犬肉、鱉肉、鱔魚、田雞、雀、驢、馬肉、菌、茨菰、無鱗
魚、燒酒、薑、椒、蒜、辣、煎爆、熱毒。忌鵝肉、HT 鯉、鴨子、糯米、雞子、桑椹同食。孕婦
喜食桃、梅、李、杏、楊梅、酸醋之類。經曰︰心出血,肝納血,肝味酸,血養胎。肝虛而求外
之酸味以補之耳,亦不宜過多,恐肝木盛,克製脾土也。亦有過食酸物聚痰而成子癇者。
<目錄>卷之七
<篇名>胎前
內容:(附︰論胎元 論自產 論收遲 胎前十要 盤腸產)
《詩》雲︰誕彌厥月,先生如達(惟彌滿其月,雖首產,亦如羊子之易。)夫孕婦生育之難
易,母子性命之安危,
全賴人事調護之。其最者至八、九個月,極宜保養氣血,安和臟腑,謹慎起居,嚴避風寒,不妄
作勞。加餐飲食,棲止適宜,身心悅逸,乃得胎元穩足。尤宜禁戒房幃,自然十月彌滿,此生生
之道得也。設若孕婦氣血不充,形體 羸,而複無藥餌之補益,飲食之滋養,反致勞役不息,怒
忿憂愁,諸法乖違,必至危殆而生矣。凡能依十法調理,可保萬無一失,明者細心體行。
<目錄>卷之七\胎前
<篇名>論胎元
內容:夫胎元之形,不可不知。兒在母腹胞衣之中,惟水涵兒形,團身胞內,男頭向左,女頭向右
,兩手抱耳,兩膝抵頷,胞外血護。兒之臍帶連胞系母左腎,即命門也,名紫河車蒂。正產者,
即猶果熟自落;半產者,因氣血兩虛,猶樹木無力,花果脫落,觸損胎墮者,即此喻也。至若房
室放縱,蒂斷腎傷,及未當產而強收,致損母子,猶摘生果而枝折也。
<目錄>卷之七\胎前
<篇名>論自產
內容:鄉居無穩婆處,皆當自產。先以浴盆內置草,扶產婦坐于上,背後令人抱之,候時至則兒自
然出矣 。無收早,過時壞兒之咎。古書催生之藥,必待臨盆坐草始服,此正合古意。穩婆之設,
亦無不可,但全藉為主宰,反致遲速之愆。蓋兒產時,至十月足,腹中痛陣,兒如夢覺,轉頭向
下,母腹漸收,兒能拆,胞自出,頭對產門,隨水而下;產婦用力一逼,兒胞齊落,惟令穩婆接
取,此最宜之法也。世多不明此
理,產婦初覺腹痛,即喚穩婆。或彼有富貴家欲產,行止倉忙,但雲取湯試之,詒謂產門已開,
幾乎悶壞,即令產婦坐上圊桶,產婦無知,用力努掙,兒如未覺,隨力亂出,橫生逆產,由此故
耳。或穩婆手入掐斷其蒂而強收之,致產婦痛苦萬狀,重則傷命,輕則臥病累月。豈若自然生者
,無大痛苦,數日即安,動作如故。上帝好生,本不傷人,人之矯拂者,自取之耳。
<目錄>卷之七\胎前
<篇名>論收遲
內容:世俗皆謂收遲致兒悶死,死胎難下,母子俱亡,其故何也?由產婦諸人,不知生產自然,母
子無恙。因藉穩婆為主,彼倘來遲,兒本欲出,不知自然之理,家眾彷徨,反教產婦寧耐,按捺
產門,不令兒出,以致悶死。諸人驚駭,產婦神魂已離,死胎難下,危亡必矣。凡欲產之婦,預
當說明此理。如初產尤宜詳告,所謂天生天化者也。但宜安心守至胞破水下。穩婆未至,先以圊
桶滌淨,納襯草紙一,二百(不能接取,恐傷兒頭,)產婦坐其上,後人抱靠,任兒自出。倘胞
衣不下,婦將自發含嚼,一噦而下。預備小腳箱,紙絮作窩,將兒胞急取起放于內,上以紙絮蓋
覆,勿掩兒口(天寒,下置微火) 自不能斷臍洗浴,候穩婆至可也。
<目錄>卷之七\胎前
<篇名>胎前十要
內容:一、胎前宜絕房室情欲,一動氣血皆燔,臟腑皆為之不寧,胎息因之而弗安。且誤損其胎,
多致傷
生(說見小產。)產母能清淨斷欲,子無 癩,頭瘡、熱毒諸患,懷孕即能戒,必無危惡痘疹。
二、飲食忌煎炒炙爆、薑椒雞魚、蝦蟹海鮮、羊肉豬首、醇酒辛辣、一切熱毒之物。兒無眼赤
,便秘、瘡瘍,胎熱、胎毒諸患(並妊娠忌)。
三、起居行動、切宜謹慎。忌登高涉險,仰身攀物。尤不宜跌撲,響聲驚恐(如母敲響一下,
兒必一驚跳,)致兒胎驚諸疾,最為嬰兒重病。
四、避風寒。孕婦傷寒,治理最難。發表攻裡,如芒硝、大黃、桂枝之類,用則妨胎,不用
病劇,誠為掣肘。邪入大熱,多致胎下,雖強存之,後多不育。
五、七情五志,皆能動火,逼血妄行,致半產、胎漏。故安胎必用條黃芩等清涼之藥,蓋血
熱行、冷凝也。如首產者,必有恐怖之憂,宜預說天然之理、生育自然容易,以安其心,不致慌
懼。
六、孕婦最宜安靜。經曰︰神靜則陰生(血足養胎易產,)形役則陽亢(陽火行,血耗涸。)一
切女工,皆當暫止,常令挺身舒步,行止自由。
七、節飲食。得谷則昌,絕谷則亡。人生全賴谷味運化精微,生養氣血。勿因不甘美而不節
養,致飢飽失時,胎元不長。氣血不足,必為難產之征。
八、不宜無故占卜。如小有不安,只宜安靜調養,如問卜師巫,必雲禳解災咎,則宰殺牲命
,妄費資財。或備辦不周,家人聒噪,反致產婦疑惑憂懼,以成大病大害。
九、預擇老練寧耐穩婆,擬定安靜誠謹媼婦,臨時毋得錯雜違誤。將十月腹痛,或胎元轉動
,名曰弄胎(俗名轉換。)未為產時,若無母姑輩老成經歷者,少年不諳事理,誤喚穩婆,彼或恐
後日他喚,惟圖一時之利,詒謂當產而嘗試之,如摘生果之喻,小則致病,大則傷生。
十、將欲生產之候,急備藥餌、飲食、酒醋、童便、薑糖之類、置辦器具,炭火諸物。房中
切宜安靜,產婦可進如意濃味,但忌糯粉滯膩難化之物。惟徐步舒身正立,令人緩覆胸腹兩旁,
多耐痛陣,直候胞破水下,方可坐蓐。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七\胎前
<篇名>盤腸產
內容:臨產腸先出,胎後下,宜先安產婦心,切勿驚慌。用淨盆或漆器盛之,取黃 或枳殼煎湯浸
,或溫水養之。產畢,令婦仰臥,以米醋半碗,和溫水七分,哈 婦面。每一 ,腸一收、至完。
或搗蓖麻子四十九粒涂頂心,收盡即去之。或以大紙捻香油點吹滅,煙熏入鼻即收。或半夏末。
或皂角末搐鼻取嚏。
若乾難收,用香油五斤,盆盛頓溫,坐一時,潤之可收。
\x主方\x (達生散) 大腹皮(洗) 白朮 白芍藥 當歸(各七分) 人參 陳皮 紫蘇(
各五分) 甘草(四分) 加黃楊腦、蔥三葉。春加川芎、防風;夏加黃芩、五味子;秋加澤瀉
;冬加砂仁。
胸滿加枳殼、砂仁。胎動加金銀湯,野苧根。多怒加柴胡、芩、連。少食加神曲、砂仁。渴
加麥門冬、葛根。有痰加貝母、半夏(薑製)。九個月多服之。
\x束胎散\x 順氣滑胎易產。
香附(二兩) 枳殼(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上為末,每二錢,空心白湯下。
\x催生散\x 直至臨盆坐草,見胞水破,服之。
滑石 百草霜 白芷各研細末,等分和勻,每服二錢。童便、老酒調勻、入醋一匙,白湯送
下。
\x佛手散\x 將臨盆時服,早多服尤佳。
當歸 川芎 益母草(各五錢) 上水二鐘,煎,頓服。
\x縮地湯\x 治胎動必欲下者,服之即安。
砂仁(一兩,研細) 懷地黃(二兩、酒炒) 上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分二次服。
\x金銀湯\x 治胎動作痛,欲下者效。
金、銀共兩許,煎湯調砂仁末服。
\x獨聖散\x 妊娠有所傷觸,激動胎元,腹痛下血極效。安胎易產。
砂仁(帶殼炒令黃,剝取仁為末,熱酒調服;不飲酒,米湯下) 此一味乃妊娠之聖藥。
\x簡便方\x 胎產百病,益母草煎服。
妊娠轉胞,不得小便︰秋葵子、梔子、滑石(各五錢,) 木通(三錢,)水煎服。
外以前藥為末,蔥汁調膏堆臍中即通。前藥分二次。
大便不通︰大黃 枳實 黃芩 白芍 厚朴(等分) 煎服即通。
胎逆喘急︰黃芩(條) 香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下。
傷寒護胎法︰灶心土(研末)靛青、井底泥,調勻涂臍腹,頻加濃。
<目錄>卷之七
<篇名>產後
內容:(附︰初產十要 產後狂言 夜臥不安 產後不語 惡露下少)
丹溪雲︰產後如有雜證相仍,以末治之,惟以大補氣血為主。雖然先生一代之良師,一言之
下,後人亦當圓融。若惡露去盡,腹中不疼,手按臍至小腹,亦無梗礙,亦無風寒、頭疼、發熱
、傷食、胸滿等證,惟是氣血兩虛,大補宜矣。如神氣清爽,飲食可進,猶有腹中梗痛,敗血未
盡,宜服行血之藥,黑神散之類。如感風寒頭疼骨痛,畏寒拘急,即當服散邪藥,故必穿衣而起
。正氣虛時,腿足微露,風寒易侵,古方用茯苓補心湯常不能速效,亦當傷寒沖和湯之類,取微
汗易愈。如傷飲食,胸膈脹悶 加山楂、麥芽、神曲之類。產後忌芍藥,恐酸寒伐發生之氣。如白
芍藥酒炒,產後止腹痛之妙品;赤芍藥加用,產後行敗血之良藥。可不用乎?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初產十要
內容:產婦坐靠床中。
一、人頻覆臍腹,庶令惡露易下。大略一晝夜後 敗血下盡,方才睡倒乃安。
二、房中伏侍宜老媼,曾有經歷者。行步輕緩,語言低悄,百凡謹慎,細心安妥。忌少婦、幼婢,
輕舉妄動,多言高聲,致產婦動怒,變生不測。
三、床前置炭火爐,頻燒乾漆渣、破漆器,漆消敗血,常令嗅其氣味,不令惡血上逆。
四、宜備醋一碗,頻令婦嗅,知醋味則無事,不知醋味,乃耳中聞如烹茶聲,乃血運之候。
預以鐵器燒炭內令紅,仍置醋半壺,以韭菜一握,揉浸醋內。連作時,提起頂發,掐住人中,急
取赤鐵投醋壺內,蓋定口,令熱氣從壺嘴出,對鼻孔熏;取炭火醋沃熏面,肅靜則神複而蘇;若
驚慌叫哭,則不複矣。急灸關元(臍下三寸)、氣海(臍下二寸。)
五、頻與砂糖湯行惡血,兼與薑湯。天熱與綠豆湯;心煩與白蜜調湯;腹中兒枕痛與山楂湯
。
六、預備清魂散治血運;益母返魂丹治百疾;保生錠鎮心神;黑神散治胞衣不下。惡露不行
、腹痛及兒枕痛,用童便煮酒調下。
七、冬月床前多置火爐御寒,房中固密,勿有小隙入風。起身便溺,腿足勿露,虛時寒邪易
入,難治,多致危殆。
八、夏月床前勿置火爐,不可搖扇冒風,臥房樓上者尤熱,多致血崩傷人,必當預移樓下,
床下多置水盆。
九、月內勿令洗浴,每見少婦欲淨,因浴作勞,致病危篤。夏月七日後可浴。
十、產婦頻與熱粥湯,漸與薄粥,切戒腥酒。各方風俗,有產即食蛋二枚煮湯者,有食煮豬
血一碗者,多致傷食為病,皆不宜。尤不宜為產婦宰殺牲命及宴客,則母安子壽。
產後數日間,必探其血盡、腹軟不痛為安。否此,即服行血藥。多因失看,十數日忽然崩下不救。
次傷食冒寒,次恃健勞早。且產中成病,治亦難效,多成痼疾。更勿多飲酒,引敗血流入遂道及
四肢關節,永久疼痛。古雲︰產婦致患,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地藏經》雲︰殺生致母子
不安。俗雲︰產亡者,受血湖地獄,此獄殺業重者受之。婦女預釋其疑。
\x主方\x (惡露下,少腹痛)當歸尾 赤芍藥 益母草 澤蘭葉 玄胡索 焦薑 熟地黃
山楂(各一錢) 蒲黃(七分) 官桂(五分) 甘草(三分) 上加薑、棗煎成。用黑豆炒焦
,淋入好酒一杯,去豆用酒,並童便和服。
血不下加蘇木、紅花、丹皮、桃仁、香附、五靈脂、荊芥之類。敗血去盡,腹不痛加補藥。
血去多不止者,去歸尾、玄胡、赤芍、蒲黃、官桂,加參、 、生地、阿膠、梔子(炒),烏
梅、荊芥(炒、)地榆,作血崩治。另以當歸(五錢,)荊芥(炒,二錢),山楂(一兩)煎服
,無他患。
\x黑神散\x 產後惡露不盡,胎死難產,胞衣不下,敗血攻心,腹痛。
黑豆(半升,炒熟) 熟地黃 當歸尾 肉桂(各二兩) 乾薑(炒焦,三兩) 甘草(二
兩) 赤芍藥 蒲黃(生,二兩)
為末,每服二錢。童便煮酒下,血盡止服。
\x益母丸\x 胎前產後百疾皆治。
益母草(端午日采取葉,陰乾,八兩,搗末) 蜜丸彈大,每服三丸,臨產白湯、童便、酒
化下。加四物湯各二兩尤效。搗絞汁煉膏服更佳。
\x烏玄湯\x 治惡露不下,腹痛,乍寒乍熱,不時作運。
何首烏(二兩) 玄胡索(一兩) 荊芥(五錢)
上煎汁二碗,重滾熱,用橘紅(一兩,)置碗中,熱汁泡入,蓋少時去橘紅,取汁服,血行
痛止。
\x清魂散\x 產後血運昏迷。去瘀血,生新血。
川芎(二錢) 澤蘭葉 荊芥(各四錢) 人參(一錢) 甘草(八分) 共為末,每二錢酒下。
\x奪命丸\x 血寒凝滯,胞衣不下。
丹皮(八錢) 當歸尾 黑附子 乾漆(炒,各五錢)
上為末,用大黃(為末,八錢),醋煮成膏,加雞子白搗勻,和丸桐子大,酒吞五十丸即下。
\x歸膝湯\x 治胞衣不下,服此即下。
歸尾(二錢) 牛膝 木通 滑石(各五錢) 冬葵子(研,三錢半) 水煎服。
\x八味理中湯\x 產後氣血俱虛,汗出,嘔吐。
白朮(一兩) 炙甘草(七錢) 人參 茯苓 乾薑(炒) 滑石 麥芽 神曲(各五錢)
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薑湯下。
\x返元湯\x 惡露上逆,神昏不省,二便不通,脈洪。
當歸(五錢) 川芎(三錢) 五靈脂 桃仁(各錢半) 大黃(二錢) 芍藥(一錢)
肉桂(六分) 人參(五分) 上水煎,加童便,砂糖、酒服。
\x保生錠\x 產後鎮養心神。更以山楂(一兩、)當歸(五錢、) 荊芥(炒,二錢,)水煎
服。
辰砂(上好,水飛) 當歸 川芎(等分)為末,蜜和,印定金銀,煎湯化下。
\x歸竭丸\x 產後血積腹中成塊,單用五靈脂為末,每服二錢,酒下亦效。
當歸 血竭 蓬術(煨) 白芍(酒炒,二兩) 五靈脂(四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酒送下。
神昏氣促自汗︰人參(二錢) 核桃肉 麥門冬(各五錢)上水煎服。
元氣脫,血上逆︰人參(五錢) 蘇木(一兩) 上童便煎服。
血運︰荊芥(炒,五錢) 童便煎服。氣虛加當歸、人參;血虛,川芎各二錢。
胞衣不下︰最宜產時婦自發嚼,一嘔而下,稍遲,敗血入胞矣。
砂仁(五錢,炒,研、) 當歸尾(五錢,)水煎服。
血未盡,悶亂欲絕︰紅花(一兩)、酒二鐘,烏梅湯二匙和服。
惡血未盡,腹痛︰當歸、赤芍(各二錢、) 肉桂(一錢,) 薑三片,水煎服。
產後隨處作痛︰當歸、玄胡(為末、) 血竭、沒藥(另研、等分)。共末,每二錢酒下。
玉門不斂,陰戶突出︰硫黃(二錢,) 菟絲子、吳茱萸、蛇床子(各一錢,)水煎洗。
\x簡便方\x 子宮不合。
藿香、荊芥、臭椿根皮,煎湯熏洗。
難產數日不下,體俱冷︰椒橙葉煎湯一盆,小凳,令產婦坐盆中熏洗,良久腿腹熱,氣溫血
行而產。
胞衣不下︰黑豆(一合,)炒熟入醋煮六、七沸、去豆,用醋三次,以熱手摩婦小腹下。
又 取夫單衣蓋井上。
又 澤蘭葉浸酒中,鐵錘燒熱 飲。
產後百病血不下︰用血竭、沒藥為末,每二錢童便酒下。
血不止︰百草霜(二錢),童便、酒下,或桑白皮煎湯,入薑汁二匙飲。
一月血水不乾︰竹紙、綿皮紙(各七張,燒灰,) 荊芥(一握,炒焦、) 半夏(五分,)
水、酒煎服。
子腸不收︰枳殼、訶子、五倍子、白礬,煎湯熏洗。或頭頂心灸數壯,收。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產後狂言
內容:產婦妄見鬼祟,因驚恐動其心神,致敗血沖心,昏憒狂亂;或因去血過多,心無所養,敗血
上乾于心,造命丹效。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夜臥不安
內容:乾荷葉、生地黃、牡丹皮(等分)煎,調生蒲黃服,即安;或芎歸益母煎,調水飛朱砂服;
或幼科驚門,牛黃造命丹尤效。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產後不語
內容:蓋聲言出于心,心主血,血去心虛故也。宜芎、歸、益母、麥冬、遠志、茯神、人參,加紅
花少許,同金與銀煎成,調朱砂服。造命丹可服。或用白礬末一錢,熱湯調下。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惡露下少
內容:欲知敗血有無,但看腹中痛否,腹軟不痛去盡矣。痛之微甚,驗血多少。如小腹痛劇,服主
方及黑神散,外用綿衣裹手,烘熱揉痛處。若失治,忽然血崩昏運而絕矣。
<目錄>卷之七
<篇名>崩中
內容:婦人崩中,最為沉 。年少之婦女,火熾血熱,幃 恣情,或經未盡而犯交感;或郁怒氣逆
,手掬冷水;或飲食生冷,皆致敗血留阻。遇勞役陽亢,七情火炎,敗血妄行,紅紫不同;或紫
黑成塊,致成斯疾。大都涼血固澀,升氣養榮可愈。中年以上及高年婺婦,多屬憂愁過度。怒氣
傷肝,肝傷不能藏血,以致錯經妄行,先後愆期。或欲來而先痛,既來而斷續;或年近七七,天
癸當止而不止。皆由郁火不能發越,攻沖臟腑,逼血妄下,或反倍常,皆為血山崩漏之證。此氣
血兩虛,難以速愈。必涼血止血,散郁火,和肝氣,隨兼大補氣血,庶可奏功。
\x主方\x 當歸頭 白芍 生地 川芎 黃芩條 地榆 梔子 黃連 黃柏(各錢半) 水煎
服,未止去當歸,加炒黑荊芥。
\x涼血地黃湯\x 婦人陰虛,不能製火,火激其血,妄行不止。
生地 當歸頭 條黃芩 荊芥(炒,各一錢) 黃柏 知母 本 川芎 黃連 甘草(各
五分) 升麻 柴胡 防風 蔓荊(各三分)
水煎服。未止加蒲黃(炒黑)、玄參、阿膠、醋炒香附。
\x固源湯\x 血崩日久不止。
條芩(錢半) 臭椿根皮(二錢) 灶心土 當歸頭 熟地黃 白芍藥 地榆 川芎(各一
錢) 艾葉 荊芥(炒,各五分)加烏梅煎服。
\x參 湯\x 治血崩虛甚者。
人參 黃 麥冬(各三錢) 五味子(七分) 杜仲 熟地黃 山茱萸(各二錢) 枸杞
子(三錢) 川續斷(一錢) 荊芥(炒,八分) 阿膠(二錢)
上河水煎三次,一日服。
\x一赤八烏丸\x 治血崩甚者。
血竭 京墨(火 ) 發灰 百草霜 蓮蓬殼 黃絹 敗棕(俱燒灰) 蒲黃 梔子(俱炒
黑)
共為末,蜜丸綠豆大。每服百丸,米湯送下,或米湯調服亦可。
\x簡便方\x(止血崩) 棉花子仁(炒黃、) 條芩、甘草(等分,)為末,每二錢空心酒下。
又 京墨( 煙盡,研,為末,)二錢酒下。
又 柿餅燒灰,二錢白湯下。
又 乾漆(燒煙盡,三錢) 五靈脂(五分),為末,二錢酒下;或貫眾燒灰服。
又 乾黑驢屎研,入壇中燒煙,崩婦坐上熏,止。或槐子燒,研服。
又 龍骨(研)、當歸、香附(製。各一兩) 棕灰(五錢) 為末,每四錢,空心米湯下。
又 烏梅肉(炒),研末,二錢酒下;或棕燒灰,加枯礬末酒下。
又 蒼耳草燒灰,三錢酒下。或槐花、地榆(炒、研)酒下或煎服。或荊芥穗,香油燈上燒焦
,研末,童便、酒下。或烏金、木耳炒存性,研末三錢,阿膠(炒)研末二錢,烏梅湯調服。
<目錄>卷之七
<篇名>赤白帶下
內容:經曰︰濕痰流下,滲入膀胱經為帶,此言肥人也。瘦人由內火煎熬津液而成。然而婦人、女
子帶下之證,又多由脾胃濕熱所致。白多為氣虛,赤多為血熱。患久則漸次虛寒,面黃體瘦,肌
膚憔悴,形容枯槁,行動懶怯,多因帶證而致焉。何則?但因感此者,外無病患之形,內無痛楚
之苦,隱而不覺,歲月遷延。《脈訣》雲︰崩中日久成白帶,漏下多時骨木枯。是以氣血漸損,
形體漸羸而變成大病者多矣。
調理之要︰治標必以止塞為主,肥人兼消痰,瘦人兼清火,少佐升提固斂。治本必理氣和血
,次健脾滲
濕,六君子、五苓,薑炒黃連。大補氣血,多不以為急,患之既久,脾胃虛弱。至于月經不調,
甚者淋 崩漏,遂成危疾,難為攻治矣。方藥合宜,庶可獲效。如日久不止者,專以補氣血為主
,先以主方治之;次服十全大補湯去桂,加醋炒芍藥,牡蠣粉,禹余糧(補中益氣湯見脾胃。)
\x主方\x 當歸 川芎 赤芍 熟地 艾葉 茯苓 牡丹皮 臭椿根皮 香附(醋炒) 山藥(
各一錢) 升麻(三分)上加烏梅兩個水煎。另用牡蠣(火 ,醋淬,)龍骨、赤石脂(各七分),研成
末調服,或作丸服亦可。
\x固真丸\x 帶久不止,腹痛,眼昏溜火,陽明伏火,此丸大瀉寒濕。
乾薑(炮,一兩) 柴胡 白石脂(另研) 白龍骨(另研) 當歸(各五錢) 白芍(酒
炒) 黃柏(酒炒) 白朮(各二錢)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醋湯下,以乾物壓之,不令熱藥犯胃。
\x斂帶丸\x 帶久氣血兩虛,面黃肌瘦,無力身熱,飲食無味,四肢倦怠。
當歸 川芎 茯苓 白朮 香附(醋炒) 山藥 臭椿根皮 杜仲(薑汁、酒炒) 牡蠣(
火、醋淬) 鹿角霜(另研) 破故紙(酒炒) 白芍(酒炒) 人參(各等分)
上為末,烏梅肉蒸搗和入,加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下。
虛加黃 、地黃;熱加地骨皮、青黛;痰加陳皮、半夏、南星。小便澀加車前子。瘦人加黃
柏。胸滿去人參,加砂仁。腹痛去參,加玄胡、小茴香;冬加炮薑。久加升麻、柴胡。
\x收帶丸\x 赤白帶因濕痰腹痛,燥中宮之濕,提陷下之氣。
蒼朮 白朮 白茯苓 陳皮(鹽水去白) 當歸 白芍(酒炒) 熟地 半夏(薑製) 椿
根皮(各一兩) 牡丹皮 黃柏(酒炒) 甘草(炙) 防風(各五錢) 升麻(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米湯下。
\x簡便方\x (止白帶) 鍛石(風化一兩) 白茯苓(二兩) 為末,水丸。每三十丸白湯
下。亦止水瀉。
又 赤白帶下。蕎麥面、雞子清為丸,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
又 香附子(醋煮),臭椿根皮(去粗皮),等分為末,醋糊丸桐子大,百丸空心醋湯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淋瀝
內容:是證頻有穢血,點滴淋漓不淨,非若崩中頓而多也。甚至經年累月,不能起身, 倦臥。
飲食雖進,面色痿黃,無力行動,四肢困乏(俗名血癱。)有因于女子未笄早嫁,甚而天癸未至
,沖任未盛,血海未充,竟以合HT 。後月水雖降,顛倒錯亂,孕育不成,最可憫惜。
\x主方\x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丹參 艾葉(醋煮) 牡丹皮 阿膠(沖化服) 臭椿
皮地榆(等分) 加烏梅肉一個,水煎服。
\x七灰散\x 治婦女崩漏,淋瀝。
蓮蓬殼 益母草 旱蓮草 粟殼 蟹殼 棕毛 藕節(七味燒灰,等分)
每服三錢,醋湯調下。崩中方可互用。
\x簡便方\x 淋瀝。
黃芩條(沉水者,)為末,每服三錢,燒秤錘淬酒下。
又 崩淋、棕灰、烏梅肉、乾薑(炒焦),等分俱為末,每二錢,烏梅湯下。
又 烏梅肉(炒,)研末二錢;或棕灰、枯礬為末;或蒼耳草(燒灰,三錢) 或荊芥(燈上
燒焦)為末;或槐角、地榆為末、並用酒或童便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畏寒
內容:婦人稟陰柔之體,畏寒常甚于男子,此概言之也。婦人尤多感寒之由,故特另條以明之。如
乳子則不時開懷解衣進風;如夜臥,兒在身側,肩臂常露,或兒便溺,即時起身,因此感冒風寒
。但婦人畏寒有兩種,若霄壤不侔,最宜詳察。一外感風寒,惡寒則頭疼、骨痛、拘急,腰膝酸
軟,惡心,此言暴感也。宜從傷寒門用發表取汗藥。或微惡寒,朝涼夜熱,皮膚熱,內不甚,雖累
月如是,脈浮而緊,宜服發表藥一帖取微汗。一陽虛生外寒,陰虛內熱,五心煩熱,口乾舌燥,夜
臥不安,乾嗽紅痰,漸至午後陰分微微惡寒,晡時手足心熱,黃昏漸加,皮膚不甚,重按骨裡蒸
蒸大熱,脈必細數急澀,此宜主方治之。二者差誤,系人之死生,最宜斟酌。
\x主方\x 當歸 白芍藥 懷生地 麥門冬 地骨皮 知母 牡丹皮(等分) 水煎服。
氣郁加香附(童便炒)、撫芎、連翹;口渴加天花粉、五味子;嗽加天門冬、紫菀、冬花;
熱甚加銀柴、胡連、青蒿、鱉甲;有痰加貝母、陳皮、茯苓、甘草。
\x啟脾湯\x 寡婦、室女思欲不遂,脾傷食少、寒熱似瘧,面黃時紅。
當歸 白朮(各一錢半) 香附(製) 鬱金 玄胡 柴胡梢 川芎 人參(各一錢) 甘
草梢 青皮(各五分) 上水煎服。
<目錄>卷之七
<篇名>癖
內容:是證氣結而成。 者,腹之左右,各有一條,大者如臂,小者如指,亦名弦氣。癖者,肋之
兩旁,有塊作痛。二者遇風冷怒氣則發,脈多沉澀。治法須久服丸藥消之,兼積聚門治。
\x主方\x 當歸 檳榔 蓬術 三棱 芫花(醋炒) 桃仁 五靈脂 木香 沒藥(另研)
肉桂(各三錢) 阿魏(一錢) 麝香(五分) 上為末,入沒藥、麝香、阿魏(醋研化入,)
飯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淡醋湯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瘕
內容:是證由七情時動,飲食失節,寒溫不調,氣血凝滯而成。故 者,臟腑氣結有形可征也。瘕
者,痛處無定,浮假可移也。發則氣壅腹痛,相引兩脅,煩悶。滯于經絡,月水不通,亦當丸藥
治之。
\x主方\x 當歸 川芎 乾漆(炒煙盡) 木香 芫花(醋炒) 肉桂 赤芍藥 琥珀(各五
錢) 大黃 牛膝(各三錢) 桃仁(一兩) 麝香(五分) 上為末或丸,每服一錢,空心,
熱好酒送下。
\x流氣散\x 臟腑虛弱,氣血不調,或兼外邪,成形作痛,攻注上下。
當歸 延胡索 川芎 烏藥 肉桂 桃仁 木香 赤芍藥 枳殼 蓬術 青皮(等分) 為
末,二錢酒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小腹痛
內容:婦人小腹為沖任之脈,血之海。忽感嚴凝之寒,客于脈絡則氣血留滯,激搏而痛;得溫暖則
氣血和通而痛止。內服溫散之藥,外炒鹽熨,或燒熱物熨之。脈多沉緊。如臨經時腹痛,調經門
撿方治。
\x主方\x 玄胡索 五靈脂 吳茱萸(湯泡) 肉桂 木香 茴香 陳皮(各一兩) 白豆蔻(
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酒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心腹痛
內容:婦人患此,皆由臟腑虧虛及氣滯不暢,兼以七情動于中,六淫襲于外,邪氣乾之故痛作。隨
氣升降,沖上則心膈疼,攻下則臍腹痛,皆邪正相搏而使然也。內服藥,外得暖氣則痛止,脈沉
緊實。
\x主方\x 延胡索 烏藥 香附 肉桂 當歸 川芎 木香(另磨) 桃仁(各八分) 赤芍(
一錢五分)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目錄>卷之七
<篇名>轉脬便閉
內容:是證孕婦因胞胎所壓,或承高取物,以致尿脬轉而小便不通。或由膀胱有熱;或忍小便久之
故。小
腹急痛,兼小便不通門治。
\x主方\x 木通 寒水石 秋葵子 車前子 石葦(等分) 上研細,水煎服,見效即止。或
秋葵子、車前子、亂發燒灰為末,每服兩錢,茶下。或五苓散,取鮮車前草搗汁調服;或紫菀為末
,蔥湯下。一法用鹽炒熱,包熨小腹自通。
<目錄>卷之七
<篇名>遺尿失禁
內容:是證屬心腎氣虛,傳送失度。如婦人產理不順,致傷膀胱,亦無時而出。或因脬寒臟冷而致
,宜詳察之。先用補中益氣湯合六味地黃丸方煎服。
\x主方\x (次服) 白龍骨 赤石脂 牡蠣(火 、醋淬) 益智(各一兩) 枯礬 訶子(
煨,去核) 砂仁(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丸服亦可。
\x鹿茸丸\x 婦人久虛,小便稠濁,滑泄不禁。
鹿茸(一對) 川椒 桂心 附子(製) 牡蠣(製) 石斛 肉蓯蓉 雞肫(內黃皮)
沉香(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每三十丸酒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陰挺
內容:(附︰陰冷、陰腫、陰痒)
婦人隱處之疾,雖夫婦未必盡吐,肯告醫索藥乎?故醫書多不論。寧知陰中之患,有致傷生者,醫
書可獨遺哉﹗蓋陰挺之證,因于郁怒傷肝,積久不舒,肝氣亢極。致陰中突出長數寸,痛痒水濕,
牽引腰股,小便澀短。先服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方見脅痛),次兼主方及補中益氣湯、歸
脾東加柴胡、青皮、川芎、茯苓、山梔、黃柏之類。又有陰中如茄墜出,直身則收入(俗名“子
袋”)前方加升麻、柴胡、 本。
有多怒 思淫者,出赤筋大痛。蓋陰戶屬肝經,肝主筋故也。
\x主方\x 當歸 芍藥 熟地黃 川芎 桂心 白薇 凌霄花 澤蘭葉 牡丹皮 蒼朮 甘草(
等分)上咀,每七錢,水煎服。更用金毛狗脊、五倍子、黃連、魚腥草,枯礬(各一兩) 分四
帖,每加水楊柳根一握煎湯用,有嘴瓶盛,再以竹管去節,引熱氣入陰內熏,待溫頻洗。
突出作痒者,用臭椿根皮、荊芥穗、藿香(各等分,)煎湯熏洗至收。前方未效,加柴胡、
青皮、龍膽草。
<目錄>卷之七\陰挺
<篇名>陰冷
內容:證因沖任虛損,風冷客之,故陰中冷襲,不受胎孕。久不治,則面黃肌瘦,腹痛吐清水等冷
證作矣。
\x主方\x 五加皮 乾薑 肉桂 杜仲(薑汁炒) 蛇床子 丹參 天門冬 熟地黃 鐘乳粉(
研) 地骨皮(各二兩) 上銼,生絹袋藥懸壇心,貯黃酒滿浸三日,蒸熟早晚溫飲。
洗方 用硫黃、枯礬(等分),煎湯頻洗。未安,製桂附八味丸服。
<目錄>卷之七\陰挺
<篇名>陰腫
內容:陰戶腫痛,由正氣不足,風邪客之不去,乘于陰與氣血相搏,氣血痞滯,腠理壅閉,不得泄
越而為腫矣。
\x主方\x 石菖蒲 當歸(各一兩) 吳茱萸(炒) 秦艽(各五錢)
上咀,每五錢加蔥白五寸,水煎,空心服。用枳殼(銼、炒)包熨,冷,再炒,熨腫處。
\x洗方\x 艾葉、防風、大戟煎洗。或加麻黃、蛇床、烏梅,去大戟,煎洗。
又 甘菊苗或馬鞭草煎洗。或小麥、五倍子、蔥白煎湯,化入礬、硝洗。或白礬(五錢、)大
黃(一錢)、甘草(五分),為末,薄綿裹納入,日三換。
<目錄>卷之七\陰挺
<篇名>陰痒
內容:始因濕熱生蟲,蝕于陰中,痛痒不已。有寡婦、室女思想不息,濕火淫津,日久而成。或房
室太過,毒火壅積為癰,潰爛致傷人者,亦可用陰挺洗方。
\x主方\x 黃 黃芩 大黃(各一兩) 赤芍藥 玄參 丹參 山茱萸 蛇床子(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下。
\x洗方\x (痒不可忍) 花椒、吳茱萸(各一兩)、蛇床子、藜蘆(各五錢)、陳茶葉(一
撮)水煎,入煨鹽(二兩),加明礬、朴
硝,尤好熏洗。次用杏仁(炒、研)加雄黃、礬,入麝香少許,稀絹包,烘熱納陰中。
陰中生蟲︰用熟牛肝或豬肝(切,三寸,)炙熱,納陰中,引蟲出盡。
又 肝拌平胃散、貫眾末納。或桃葉搗,綿裹納,一日換五次。
陰中出血︰百草霜(研)、葫蘆搗汁和納。或發灰,青布灰和敷。
陰瘡(濕熱所致)︰蛇蛻(一條、炙)、枯礬、黃丹、 蓄、 本(各一兩)、硫黃、荊芥
、蛇床子(各五錢) 為末,香油調搽,濕者乾摻。先用荊芥、蛇床子煎湯熏洗,後敷。
<目錄>卷之七
<篇名>乳岩
內容:(附︰乳癰、吹乳、乳汁不通、乳閉)
婦人情思拂逆。久含郁怒,無由散越,致肝木氣盛,乳房屬肝,發于此也。始有小核如豆,
漸漸長大,經年累月,發則大痛腫潰,故如岩穴之狀,血膿赤水淋漓,甚穿五內,終致不救。宜
如小棋子時,先服十六味流氣飲(方見外科),次服主方。有穿潰者,姑與解毒托裡散,外用去
腐生肌藥治之。未破、已破,兼服蠟礬丸。
\x主方\x 貝母 栝蔞仁 青皮 柴胡 赤芍 當歸 撫芎 木通(等分)水煎服。痛加乳香
、沒藥。
<目錄>卷之七\乳岩
<篇名>乳癰
內容:由暴感郁怒,氣滯血凝而成。先宜忍痛用熱手或手裹綿衣烘熱重揉;次用蔥熨、蒜灸、淋洗
諸法(見外科),必宜速散為妙。婦人因苦痛延挨,遂成大患。
\x主方\x 栝蔞仁(研) 金銀花 貝母(各二錢) 天花粉 皂角刺 當歸尾 穿山甲(研
)白芷梢 甘草節(各一錢)酒煎服。甚加乳香。
\x神效栝蔞散\x 乳癰未成即消,已成化水。瘰 、諸毒皆效(方見腸癰)
又方 栝蔞(二個),搗炒、研末,酒下效。或蛇蛻(一錢,燒),甘草末(五分),酒送
下。香油調敷。
\x蔥熨法\x 蔥搗,炒熱,作餅罨患處,上用銅杓微火熨,汗出腫消。
\x敷方\x 蒲公英(春生路邊,黃花如菊,後結絨球,莖至三寸)搗絞汁和酒飲,渣敷。
又 馬鞭草,酒擂絞,加捶碎薑一塊,熱服一、二碗,渣敷患處。
又 五月五日粽箬燒灰,酒調二服安。吹乳亦宜蔥熨揉散。
<篇名>盤腸產
內容:臨產腸先出,胎後下,宜先安產婦心,切勿驚慌。用淨盆或漆器盛之,取黃 或枳殼煎湯浸
,或溫水養之。產畢,令婦仰臥,以米醋半碗,和溫水七分,哈 婦面。每一 ,腸一收、至完。
或搗蓖麻子四十九粒涂頂心,收盡即去之。或以大紙捻香油點吹滅,煙熏入鼻即收。或半夏末。
或皂角末搐鼻取嚏。
若乾難收,用香油五斤,盆盛頓溫,坐一時,潤之可收。
\x主方\x (達生散) 大腹皮(洗) 白朮 白芍藥 當歸(各七分) 人參 陳皮 紫蘇(
各五分) 甘草(四分) 加黃楊腦、蔥三葉。春加川芎、防風;夏加黃芩、五味子;秋加澤瀉
;冬加砂仁。
胸滿加枳殼、砂仁。胎動加金銀湯,野苧根。多怒加柴胡、芩、連。少食加神曲、砂仁。渴
加麥門冬、葛根。有痰加貝母、半夏(薑製)。九個月多服之。
\x束胎散\x 順氣滑胎易產。
香附(二兩) 枳殼(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上為末,每二錢,空心白湯下。
\x催生散\x 直至臨盆坐草,見胞水破,服之。
滑石 百草霜 白芷各研細末,等分和勻,每服二錢。童便、老酒調勻、入醋一匙,白湯送
下。
\x佛手散\x 將臨盆時服,早多服尤佳。
當歸 川芎 益母草(各五錢) 上水二鐘,煎,頓服。
\x縮地湯\x 治胎動必欲下者,服之即安。
砂仁(一兩,研細) 懷地黃(二兩、酒炒) 上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分二次服。
\x金銀湯\x 治胎動作痛,欲下者效。
金、銀共兩許,煎湯調砂仁末服。
\x獨聖散\x 妊娠有所傷觸,激動胎元,腹痛下血極效。安胎易產。
砂仁(帶殼炒令黃,剝取仁為末,熱酒調服;不飲酒,米湯下) 此一味乃妊娠之聖藥。
\x簡便方\x 胎產百病,益母草煎服。
妊娠轉胞,不得小便︰秋葵子、梔子、滑石(各五錢,) 木通(三錢,)水煎服。
外以前藥為末,蔥汁調膏堆臍中即通。前藥分二次。
大便不通︰大黃 枳實 黃芩 白芍 厚朴(等分) 煎服即通。
胎逆喘急︰黃芩(條) 香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下。
傷寒護胎法︰灶心土(研末)靛青、井底泥,調勻涂臍腹,頻加濃。
<目錄>卷之七
<篇名>產後
內容:(附︰初產十要 產後狂言 夜臥不安 產後不語 惡露下少)
丹溪雲︰產後如有雜證相仍,以末治之,惟以大補氣血為主。雖然先生一代之良師,一言之
下,後人亦當圓融。若惡露去盡,腹中不疼,手按臍至小腹,亦無梗礙,亦無風寒、頭疼、發熱
、傷食、胸滿等證,惟是氣血兩虛,大補宜矣。如神氣清爽,飲食可進,猶有腹中梗痛,敗血未
盡,宜服行血之藥,黑神散之類。如感風寒頭疼骨痛,畏寒拘急,即當服散邪藥,故必穿衣而起
。正氣虛時,腿足微露,風寒易侵,古方用茯苓補心湯常不能速效,亦當傷寒沖和湯之類,取微
汗易愈。如傷飲食,胸膈脹悶 加山楂、麥芽、神曲之類。產後忌芍藥,恐酸寒伐發生之氣。如白
芍藥酒炒,產後止腹痛之妙品;赤芍藥加用,產後行敗血之良藥。可不用乎?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初產十要
內容:產婦坐靠床中。
一、人頻覆臍腹,庶令惡露易下。大略一晝夜後 敗血下盡,方才睡倒乃安。
二、房中伏侍宜老媼,曾有經歷者。行步輕緩,語言低悄,百凡謹慎,細心安妥。忌少婦、幼婢,
輕舉妄動,多言高聲,致產婦動怒,變生不測。
三、床前置炭火爐,頻燒乾漆渣、破漆器,漆消敗血,常令嗅其氣味,不令惡血上逆。
四、宜備醋一碗,頻令婦嗅,知醋味則無事,不知醋味,乃耳中聞如烹茶聲,乃血運之候。
預以鐵器燒炭內令紅,仍置醋半壺,以韭菜一握,揉浸醋內。連作時,提起頂發,掐住人中,急
取赤鐵投醋壺內,蓋定口,令熱氣從壺嘴出,對鼻孔熏;取炭火醋沃熏面,肅靜則神複而蘇;若
驚慌叫哭,則不複矣。急灸關元(臍下三寸)、氣海(臍下二寸。)
五、頻與砂糖湯行惡血,兼與薑湯。天熱與綠豆湯;心煩與白蜜調湯;腹中兒枕痛與山楂湯
。
六、預備清魂散治血運;益母返魂丹治百疾;保生錠鎮心神;黑神散治胞衣不下。惡露不行
、腹痛及兒枕痛,用童便煮酒調下。
七、冬月床前多置火爐御寒,房中固密,勿有小隙入風。起身便溺,腿足勿露,虛時寒邪易
入,難治,多致危殆。
八、夏月床前勿置火爐,不可搖扇冒風,臥房樓上者尤熱,多致血崩傷人,必當預移樓下,
床下多置水盆。
九、月內勿令洗浴,每見少婦欲淨,因浴作勞,致病危篤。夏月七日後可浴。
十、產婦頻與熱粥湯,漸與薄粥,切戒腥酒。各方風俗,有產即食蛋二枚煮湯者,有食煮豬
血一碗者,多致傷食為病,皆不宜。尤不宜為產婦宰殺牲命及宴客,則母安子壽。
產後數日間,必探其血盡、腹軟不痛為安。否此,即服行血藥。多因失看,十數日忽然崩下不救。
次傷食冒寒,次恃健勞早。且產中成病,治亦難效,多成痼疾。更勿多飲酒,引敗血流入遂道及
四肢關節,永久疼痛。古雲︰產婦致患,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地藏經》雲︰殺生致母子
不安。俗雲︰產亡者,受血湖地獄,此獄殺業重者受之。婦女預釋其疑。
\x主方\x (惡露下,少腹痛)當歸尾 赤芍藥 益母草 澤蘭葉 玄胡索 焦薑 熟地黃
山楂(各一錢) 蒲黃(七分) 官桂(五分) 甘草(三分) 上加薑、棗煎成。用黑豆炒焦
,淋入好酒一杯,去豆用酒,並童便和服。
血不下加蘇木、紅花、丹皮、桃仁、香附、五靈脂、荊芥之類。敗血去盡,腹不痛加補藥。
血去多不止者,去歸尾、玄胡、赤芍、蒲黃、官桂,加參、 、生地、阿膠、梔子(炒),烏
梅、荊芥(炒、)地榆,作血崩治。另以當歸(五錢,)荊芥(炒,二錢),山楂(一兩)煎服
,無他患。
\x黑神散\x 產後惡露不盡,胎死難產,胞衣不下,敗血攻心,腹痛。
黑豆(半升,炒熟) 熟地黃 當歸尾 肉桂(各二兩) 乾薑(炒焦,三兩) 甘草(二
兩) 赤芍藥 蒲黃(生,二兩)
為末,每服二錢。童便煮酒下,血盡止服。
\x益母丸\x 胎前產後百疾皆治。
益母草(端午日采取葉,陰乾,八兩,搗末) 蜜丸彈大,每服三丸,臨產白湯、童便、酒
化下。加四物湯各二兩尤效。搗絞汁煉膏服更佳。
\x烏玄湯\x 治惡露不下,腹痛,乍寒乍熱,不時作運。
何首烏(二兩) 玄胡索(一兩) 荊芥(五錢)
上煎汁二碗,重滾熱,用橘紅(一兩,)置碗中,熱汁泡入,蓋少時去橘紅,取汁服,血行
痛止。
\x清魂散\x 產後血運昏迷。去瘀血,生新血。
川芎(二錢) 澤蘭葉 荊芥(各四錢) 人參(一錢) 甘草(八分) 共為末,每二錢酒下。
\x奪命丸\x 血寒凝滯,胞衣不下。
丹皮(八錢) 當歸尾 黑附子 乾漆(炒,各五錢)
上為末,用大黃(為末,八錢),醋煮成膏,加雞子白搗勻,和丸桐子大,酒吞五十丸即下。
\x歸膝湯\x 治胞衣不下,服此即下。
歸尾(二錢) 牛膝 木通 滑石(各五錢) 冬葵子(研,三錢半) 水煎服。
\x八味理中湯\x 產後氣血俱虛,汗出,嘔吐。
白朮(一兩) 炙甘草(七錢) 人參 茯苓 乾薑(炒) 滑石 麥芽 神曲(各五錢)
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薑湯下。
\x返元湯\x 惡露上逆,神昏不省,二便不通,脈洪。
當歸(五錢) 川芎(三錢) 五靈脂 桃仁(各錢半) 大黃(二錢) 芍藥(一錢)
肉桂(六分) 人參(五分) 上水煎,加童便,砂糖、酒服。
\x保生錠\x 產後鎮養心神。更以山楂(一兩、)當歸(五錢、) 荊芥(炒,二錢,)水煎
服。
辰砂(上好,水飛) 當歸 川芎(等分)為末,蜜和,印定金銀,煎湯化下。
\x歸竭丸\x 產後血積腹中成塊,單用五靈脂為末,每服二錢,酒下亦效。
當歸 血竭 蓬術(煨) 白芍(酒炒,二兩) 五靈脂(四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酒送下。
神昏氣促自汗︰人參(二錢) 核桃肉 麥門冬(各五錢)上水煎服。
元氣脫,血上逆︰人參(五錢) 蘇木(一兩) 上童便煎服。
血運︰荊芥(炒,五錢) 童便煎服。氣虛加當歸、人參;血虛,川芎各二錢。
胞衣不下︰最宜產時婦自發嚼,一嘔而下,稍遲,敗血入胞矣。
砂仁(五錢,炒,研、) 當歸尾(五錢,)水煎服。
血未盡,悶亂欲絕︰紅花(一兩)、酒二鐘,烏梅湯二匙和服。
惡血未盡,腹痛︰當歸、赤芍(各二錢、) 肉桂(一錢,) 薑三片,水煎服。
產後隨處作痛︰當歸、玄胡(為末、) 血竭、沒藥(另研、等分)。共末,每二錢酒下。
玉門不斂,陰戶突出︰硫黃(二錢,) 菟絲子、吳茱萸、蛇床子(各一錢,)水煎洗。
\x簡便方\x 子宮不合。
藿香、荊芥、臭椿根皮,煎湯熏洗。
難產數日不下,體俱冷︰椒橙葉煎湯一盆,小凳,令產婦坐盆中熏洗,良久腿腹熱,氣溫血
行而產。
胞衣不下︰黑豆(一合,)炒熟入醋煮六、七沸、去豆,用醋三次,以熱手摩婦小腹下。
又 取夫單衣蓋井上。
又 澤蘭葉浸酒中,鐵錘燒熱 飲。
產後百病血不下︰用血竭、沒藥為末,每二錢童便酒下。
血不止︰百草霜(二錢),童便、酒下,或桑白皮煎湯,入薑汁二匙飲。
一月血水不乾︰竹紙、綿皮紙(各七張,燒灰,) 荊芥(一握,炒焦、) 半夏(五分,)
水、酒煎服。
子腸不收︰枳殼、訶子、五倍子、白礬,煎湯熏洗。或頭頂心灸數壯,收。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產後狂言
內容:產婦妄見鬼祟,因驚恐動其心神,致敗血沖心,昏憒狂亂;或因去血過多,心無所養,敗血
上乾于心,造命丹效。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夜臥不安
內容:乾荷葉、生地黃、牡丹皮(等分)煎,調生蒲黃服,即安;或芎歸益母煎,調水飛朱砂服;
或幼科驚門,牛黃造命丹尤效。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產後不語
內容:蓋聲言出于心,心主血,血去心虛故也。宜芎、歸、益母、麥冬、遠志、茯神、人參,加紅
花少許,同金與銀煎成,調朱砂服。造命丹可服。或用白礬末一錢,熱湯調下。
<目錄>卷之七\產後
<篇名>惡露下少
內容:欲知敗血有無,但看腹中痛否,腹軟不痛去盡矣。痛之微甚,驗血多少。如小腹痛劇,服主
方及黑神散,外用綿衣裹手,烘熱揉痛處。若失治,忽然血崩昏運而絕矣。
<目錄>卷之七
<篇名>崩中
內容:婦人崩中,最為沉 。年少之婦女,火熾血熱,幃 恣情,或經未盡而犯交感;或郁怒氣逆
,手掬冷水;或飲食生冷,皆致敗血留阻。遇勞役陽亢,七情火炎,敗血妄行,紅紫不同;或紫
黑成塊,致成斯疾。大都涼血固澀,升氣養榮可愈。中年以上及高年婺婦,多屬憂愁過度。怒氣
傷肝,肝傷不能藏血,以致錯經妄行,先後愆期。或欲來而先痛,既來而斷續;或年近七七,天
癸當止而不止。皆由郁火不能發越,攻沖臟腑,逼血妄下,或反倍常,皆為血山崩漏之證。此氣
血兩虛,難以速愈。必涼血止血,散郁火,和肝氣,隨兼大補氣血,庶可奏功。
\x主方\x 當歸頭 白芍 生地 川芎 黃芩條 地榆 梔子 黃連 黃柏(各錢半) 水煎
服,未止去當歸,加炒黑荊芥。
\x涼血地黃湯\x 婦人陰虛,不能製火,火激其血,妄行不止。
生地 當歸頭 條黃芩 荊芥(炒,各一錢) 黃柏 知母 本 川芎 黃連 甘草(各
五分) 升麻 柴胡 防風 蔓荊(各三分)
水煎服。未止加蒲黃(炒黑)、玄參、阿膠、醋炒香附。
\x固源湯\x 血崩日久不止。
條芩(錢半) 臭椿根皮(二錢) 灶心土 當歸頭 熟地黃 白芍藥 地榆 川芎(各一
錢) 艾葉 荊芥(炒,各五分)加烏梅煎服。
\x參 湯\x 治血崩虛甚者。
人參 黃 麥冬(各三錢) 五味子(七分) 杜仲 熟地黃 山茱萸(各二錢) 枸杞
子(三錢) 川續斷(一錢) 荊芥(炒,八分) 阿膠(二錢)
上河水煎三次,一日服。
\x一赤八烏丸\x 治血崩甚者。
血竭 京墨(火 ) 發灰 百草霜 蓮蓬殼 黃絹 敗棕(俱燒灰) 蒲黃 梔子(俱炒
黑)
共為末,蜜丸綠豆大。每服百丸,米湯送下,或米湯調服亦可。
\x簡便方\x(止血崩) 棉花子仁(炒黃、) 條芩、甘草(等分,)為末,每二錢空心酒下。
又 京墨( 煙盡,研,為末,)二錢酒下。
又 柿餅燒灰,二錢白湯下。
又 乾漆(燒煙盡,三錢) 五靈脂(五分),為末,二錢酒下;或貫眾燒灰服。
又 乾黑驢屎研,入壇中燒煙,崩婦坐上熏,止。或槐子燒,研服。
又 龍骨(研)、當歸、香附(製。各一兩) 棕灰(五錢) 為末,每四錢,空心米湯下。
又 烏梅肉(炒),研末,二錢酒下;或棕燒灰,加枯礬末酒下。
又 蒼耳草燒灰,三錢酒下。或槐花、地榆(炒、研)酒下或煎服。或荊芥穗,香油燈上燒焦
,研末,童便、酒下。或烏金、木耳炒存性,研末三錢,阿膠(炒)研末二錢,烏梅湯調服。
<目錄>卷之七
<篇名>赤白帶下
內容:經曰︰濕痰流下,滲入膀胱經為帶,此言肥人也。瘦人由內火煎熬津液而成。然而婦人、女
子帶下之證,又多由脾胃濕熱所致。白多為氣虛,赤多為血熱。患久則漸次虛寒,面黃體瘦,肌
膚憔悴,形容枯槁,行動懶怯,多因帶證而致焉。何則?但因感此者,外無病患之形,內無痛楚
之苦,隱而不覺,歲月遷延。《脈訣》雲︰崩中日久成白帶,漏下多時骨木枯。是以氣血漸損,
形體漸羸而變成大病者多矣。
調理之要︰治標必以止塞為主,肥人兼消痰,瘦人兼清火,少佐升提固斂。治本必理氣和血
,次健脾滲
濕,六君子、五苓,薑炒黃連。大補氣血,多不以為急,患之既久,脾胃虛弱。至于月經不調,
甚者淋 崩漏,遂成危疾,難為攻治矣。方藥合宜,庶可獲效。如日久不止者,專以補氣血為主
,先以主方治之;次服十全大補湯去桂,加醋炒芍藥,牡蠣粉,禹余糧(補中益氣湯見脾胃。)
\x主方\x 當歸 川芎 赤芍 熟地 艾葉 茯苓 牡丹皮 臭椿根皮 香附(醋炒) 山藥(
各一錢) 升麻(三分)上加烏梅兩個水煎。另用牡蠣(火 ,醋淬,)龍骨、赤石脂(各七分),研成
末調服,或作丸服亦可。
\x固真丸\x 帶久不止,腹痛,眼昏溜火,陽明伏火,此丸大瀉寒濕。
乾薑(炮,一兩) 柴胡 白石脂(另研) 白龍骨(另研) 當歸(各五錢) 白芍(酒
炒) 黃柏(酒炒) 白朮(各二錢)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醋湯下,以乾物壓之,不令熱藥犯胃。
\x斂帶丸\x 帶久氣血兩虛,面黃肌瘦,無力身熱,飲食無味,四肢倦怠。
當歸 川芎 茯苓 白朮 香附(醋炒) 山藥 臭椿根皮 杜仲(薑汁、酒炒) 牡蠣(
火、醋淬) 鹿角霜(另研) 破故紙(酒炒) 白芍(酒炒) 人參(各等分)
上為末,烏梅肉蒸搗和入,加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下。
虛加黃 、地黃;熱加地骨皮、青黛;痰加陳皮、半夏、南星。小便澀加車前子。瘦人加黃
柏。胸滿去人參,加砂仁。腹痛去參,加玄胡、小茴香;冬加炮薑。久加升麻、柴胡。
\x收帶丸\x 赤白帶因濕痰腹痛,燥中宮之濕,提陷下之氣。
蒼朮 白朮 白茯苓 陳皮(鹽水去白) 當歸 白芍(酒炒) 熟地 半夏(薑製) 椿
根皮(各一兩) 牡丹皮 黃柏(酒炒) 甘草(炙) 防風(各五錢) 升麻(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米湯下。
\x簡便方\x (止白帶) 鍛石(風化一兩) 白茯苓(二兩) 為末,水丸。每三十丸白湯
下。亦止水瀉。
又 赤白帶下。蕎麥面、雞子清為丸,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
又 香附子(醋煮),臭椿根皮(去粗皮),等分為末,醋糊丸桐子大,百丸空心醋湯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淋瀝
內容:是證頻有穢血,點滴淋漓不淨,非若崩中頓而多也。甚至經年累月,不能起身, 倦臥。
飲食雖進,面色痿黃,無力行動,四肢困乏(俗名血癱。)有因于女子未笄早嫁,甚而天癸未至
,沖任未盛,血海未充,竟以合HT 。後月水雖降,顛倒錯亂,孕育不成,最可憫惜。
\x主方\x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丹參 艾葉(醋煮) 牡丹皮 阿膠(沖化服) 臭椿
皮地榆(等分) 加烏梅肉一個,水煎服。
\x七灰散\x 治婦女崩漏,淋瀝。
蓮蓬殼 益母草 旱蓮草 粟殼 蟹殼 棕毛 藕節(七味燒灰,等分)
每服三錢,醋湯調下。崩中方可互用。
\x簡便方\x 淋瀝。
黃芩條(沉水者,)為末,每服三錢,燒秤錘淬酒下。
又 崩淋、棕灰、烏梅肉、乾薑(炒焦),等分俱為末,每二錢,烏梅湯下。
又 烏梅肉(炒,)研末二錢;或棕灰、枯礬為末;或蒼耳草(燒灰,三錢) 或荊芥(燈上
燒焦)為末;或槐角、地榆為末、並用酒或童便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畏寒
內容:婦人稟陰柔之體,畏寒常甚于男子,此概言之也。婦人尤多感寒之由,故特另條以明之。如
乳子則不時開懷解衣進風;如夜臥,兒在身側,肩臂常露,或兒便溺,即時起身,因此感冒風寒
。但婦人畏寒有兩種,若霄壤不侔,最宜詳察。一外感風寒,惡寒則頭疼、骨痛、拘急,腰膝酸
軟,惡心,此言暴感也。宜從傷寒門用發表取汗藥。或微惡寒,朝涼夜熱,皮膚熱,內不甚,雖累
月如是,脈浮而緊,宜服發表藥一帖取微汗。一陽虛生外寒,陰虛內熱,五心煩熱,口乾舌燥,夜
臥不安,乾嗽紅痰,漸至午後陰分微微惡寒,晡時手足心熱,黃昏漸加,皮膚不甚,重按骨裡蒸
蒸大熱,脈必細數急澀,此宜主方治之。二者差誤,系人之死生,最宜斟酌。
\x主方\x 當歸 白芍藥 懷生地 麥門冬 地骨皮 知母 牡丹皮(等分) 水煎服。
氣郁加香附(童便炒)、撫芎、連翹;口渴加天花粉、五味子;嗽加天門冬、紫菀、冬花;
熱甚加銀柴、胡連、青蒿、鱉甲;有痰加貝母、陳皮、茯苓、甘草。
\x啟脾湯\x 寡婦、室女思欲不遂,脾傷食少、寒熱似瘧,面黃時紅。
當歸 白朮(各一錢半) 香附(製) 鬱金 玄胡 柴胡梢 川芎 人參(各一錢) 甘
草梢 青皮(各五分) 上水煎服。
<目錄>卷之七
<篇名>癖
內容:是證氣結而成。 者,腹之左右,各有一條,大者如臂,小者如指,亦名弦氣。癖者,肋之
兩旁,有塊作痛。二者遇風冷怒氣則發,脈多沉澀。治法須久服丸藥消之,兼積聚門治。
\x主方\x 當歸 檳榔 蓬術 三棱 芫花(醋炒) 桃仁 五靈脂 木香 沒藥(另研)
肉桂(各三錢) 阿魏(一錢) 麝香(五分) 上為末,入沒藥、麝香、阿魏(醋研化入,)
飯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淡醋湯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瘕
內容:是證由七情時動,飲食失節,寒溫不調,氣血凝滯而成。故 者,臟腑氣結有形可征也。瘕
者,痛處無定,浮假可移也。發則氣壅腹痛,相引兩脅,煩悶。滯于經絡,月水不通,亦當丸藥
治之。
\x主方\x 當歸 川芎 乾漆(炒煙盡) 木香 芫花(醋炒) 肉桂 赤芍藥 琥珀(各五
錢) 大黃 牛膝(各三錢) 桃仁(一兩) 麝香(五分) 上為末或丸,每服一錢,空心,
熱好酒送下。
\x流氣散\x 臟腑虛弱,氣血不調,或兼外邪,成形作痛,攻注上下。
當歸 延胡索 川芎 烏藥 肉桂 桃仁 木香 赤芍藥 枳殼 蓬術 青皮(等分) 為
末,二錢酒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小腹痛
內容:婦人小腹為沖任之脈,血之海。忽感嚴凝之寒,客于脈絡則氣血留滯,激搏而痛;得溫暖則
氣血和通而痛止。內服溫散之藥,外炒鹽熨,或燒熱物熨之。脈多沉緊。如臨經時腹痛,調經門
撿方治。
\x主方\x 玄胡索 五靈脂 吳茱萸(湯泡) 肉桂 木香 茴香 陳皮(各一兩) 白豆蔻(
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酒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心腹痛
內容:婦人患此,皆由臟腑虧虛及氣滯不暢,兼以七情動于中,六淫襲于外,邪氣乾之故痛作。隨
氣升降,沖上則心膈疼,攻下則臍腹痛,皆邪正相搏而使然也。內服藥,外得暖氣則痛止,脈沉
緊實。
\x主方\x 延胡索 烏藥 香附 肉桂 當歸 川芎 木香(另磨) 桃仁(各八分) 赤芍(
一錢五分)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目錄>卷之七
<篇名>轉脬便閉
內容:是證孕婦因胞胎所壓,或承高取物,以致尿脬轉而小便不通。或由膀胱有熱;或忍小便久之
故。小
腹急痛,兼小便不通門治。
\x主方\x 木通 寒水石 秋葵子 車前子 石葦(等分) 上研細,水煎服,見效即止。或
秋葵子、車前子、亂發燒灰為末,每服兩錢,茶下。或五苓散,取鮮車前草搗汁調服;或紫菀為末
,蔥湯下。一法用鹽炒熱,包熨小腹自通。
<目錄>卷之七
<篇名>遺尿失禁
內容:是證屬心腎氣虛,傳送失度。如婦人產理不順,致傷膀胱,亦無時而出。或因脬寒臟冷而致
,宜詳察之。先用補中益氣湯合六味地黃丸方煎服。
\x主方\x (次服) 白龍骨 赤石脂 牡蠣(火 、醋淬) 益智(各一兩) 枯礬 訶子(
煨,去核) 砂仁(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丸服亦可。
\x鹿茸丸\x 婦人久虛,小便稠濁,滑泄不禁。
鹿茸(一對) 川椒 桂心 附子(製) 牡蠣(製) 石斛 肉蓯蓉 雞肫(內黃皮)
沉香(各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每三十丸酒下。
<目錄>卷之七
<篇名>陰挺
內容:(附︰陰冷、陰腫、陰痒)
婦人隱處之疾,雖夫婦未必盡吐,肯告醫索藥乎?故醫書多不論。寧知陰中之患,有致傷生者,醫
書可獨遺哉﹗蓋陰挺之證,因于郁怒傷肝,積久不舒,肝氣亢極。致陰中突出長數寸,痛痒水濕,
牽引腰股,小便澀短。先服龍膽瀉肝湯或當歸龍薈丸(方見脅痛),次兼主方及補中益氣湯、歸
脾東加柴胡、青皮、川芎、茯苓、山梔、黃柏之類。又有陰中如茄墜出,直身則收入(俗名“子
袋”)前方加升麻、柴胡、 本。
有多怒 思淫者,出赤筋大痛。蓋陰戶屬肝經,肝主筋故也。
\x主方\x 當歸 芍藥 熟地黃 川芎 桂心 白薇 凌霄花 澤蘭葉 牡丹皮 蒼朮 甘草(
等分)上咀,每七錢,水煎服。更用金毛狗脊、五倍子、黃連、魚腥草,枯礬(各一兩) 分四
帖,每加水楊柳根一握煎湯用,有嘴瓶盛,再以竹管去節,引熱氣入陰內熏,待溫頻洗。
突出作痒者,用臭椿根皮、荊芥穗、藿香(各等分,)煎湯熏洗至收。前方未效,加柴胡、
青皮、龍膽草。
<目錄>卷之七\陰挺
<篇名>陰冷
內容:證因沖任虛損,風冷客之,故陰中冷襲,不受胎孕。久不治,則面黃肌瘦,腹痛吐清水等冷
證作矣。
\x主方\x 五加皮 乾薑 肉桂 杜仲(薑汁炒) 蛇床子 丹參 天門冬 熟地黃 鐘乳粉(
研) 地骨皮(各二兩) 上銼,生絹袋藥懸壇心,貯黃酒滿浸三日,蒸熟早晚溫飲。
洗方 用硫黃、枯礬(等分),煎湯頻洗。未安,製桂附八味丸服。
<目錄>卷之七\陰挺
<篇名>陰腫
內容:陰戶腫痛,由正氣不足,風邪客之不去,乘于陰與氣血相搏,氣血痞滯,腠理壅閉,不得泄
越而為腫矣。
\x主方\x 石菖蒲 當歸(各一兩) 吳茱萸(炒) 秦艽(各五錢)
上咀,每五錢加蔥白五寸,水煎,空心服。用枳殼(銼、炒)包熨,冷,再炒,熨腫處。
\x洗方\x 艾葉、防風、大戟煎洗。或加麻黃、蛇床、烏梅,去大戟,煎洗。
又 甘菊苗或馬鞭草煎洗。或小麥、五倍子、蔥白煎湯,化入礬、硝洗。或白礬(五錢、)大
黃(一錢)、甘草(五分),為末,薄綿裹納入,日三換。
<目錄>卷之七\陰挺
<篇名>陰痒
內容:始因濕熱生蟲,蝕于陰中,痛痒不已。有寡婦、室女思想不息,濕火淫津,日久而成。或房
室太過,毒火壅積為癰,潰爛致傷人者,亦可用陰挺洗方。
\x主方\x 黃 黃芩 大黃(各一兩) 赤芍藥 玄參 丹參 山茱萸 蛇床子(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下。
\x洗方\x (痒不可忍) 花椒、吳茱萸(各一兩)、蛇床子、藜蘆(各五錢)、陳茶葉(一
撮)水煎,入煨鹽(二兩),加明礬、朴
硝,尤好熏洗。次用杏仁(炒、研)加雄黃、礬,入麝香少許,稀絹包,烘熱納陰中。
陰中生蟲︰用熟牛肝或豬肝(切,三寸,)炙熱,納陰中,引蟲出盡。
又 肝拌平胃散、貫眾末納。或桃葉搗,綿裹納,一日換五次。
陰中出血︰百草霜(研)、葫蘆搗汁和納。或發灰,青布灰和敷。
陰瘡(濕熱所致)︰蛇蛻(一條、炙)、枯礬、黃丹、 蓄、 本(各一兩)、硫黃、荊芥
、蛇床子(各五錢) 為末,香油調搽,濕者乾摻。先用荊芥、蛇床子煎湯熏洗,後敷。
<目錄>卷之七
<篇名>乳岩
內容:(附︰乳癰、吹乳、乳汁不通、乳閉)
婦人情思拂逆。久含郁怒,無由散越,致肝木氣盛,乳房屬肝,發于此也。始有小核如豆,
漸漸長大,經年累月,發則大痛腫潰,故如岩穴之狀,血膿赤水淋漓,甚穿五內,終致不救。宜
如小棋子時,先服十六味流氣飲(方見外科),次服主方。有穿潰者,姑與解毒托裡散,外用去
腐生肌藥治之。未破、已破,兼服蠟礬丸。
\x主方\x 貝母 栝蔞仁 青皮 柴胡 赤芍 當歸 撫芎 木通(等分)水煎服。痛加乳香
、沒藥。
<目錄>卷之七\乳岩
<篇名>乳癰
內容:由暴感郁怒,氣滯血凝而成。先宜忍痛用熱手或手裹綿衣烘熱重揉;次用蔥熨、蒜灸、淋洗
諸法(見外科),必宜速散為妙。婦人因苦痛延挨,遂成大患。
\x主方\x 栝蔞仁(研) 金銀花 貝母(各二錢) 天花粉 皂角刺 當歸尾 穿山甲(研
)白芷梢 甘草節(各一錢)酒煎服。甚加乳香。
\x神效栝蔞散\x 乳癰未成即消,已成化水。瘰 、諸毒皆效(方見腸癰)
又方 栝蔞(二個),搗炒、研末,酒下效。或蛇蛻(一錢,燒),甘草末(五分),酒送
下。香油調敷。
\x蔥熨法\x 蔥搗,炒熱,作餅罨患處,上用銅杓微火熨,汗出腫消。
\x敷方\x 蒲公英(春生路邊,黃花如菊,後結絨球,莖至三寸)搗絞汁和酒飲,渣敷。
又 馬鞭草,酒擂絞,加捶碎薑一塊,熱服一、二碗,渣敷患處。
又 五月五日粽箬燒灰,酒調二服安。吹乳亦宜蔥熨揉散。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七\乳岩
<篇名>吹乳
內容:因兒吮乳,母子睡熟,兒口熱氣吹腫痛,名外吹;孕婦乳腫病,名內吹。亦宜前方及栝蔞散
治之。或黍子(一合),好酒下。
又 鹿角(一兩,炭火 ,研細),分兩次用,無灰酒滾熱,飲盡汗出安。
<目錄>卷之七\乳岩
<篇名>乳汁不通
內容:初覺急宜揉散,及搗蔥作餅熨。結核成餅,即為乳癰。
\x主方\x 天花粉 柴胡 桔梗 瞿麥 木通(各錢半) 連翹 赤芍藥 白芷 青皮(各七
分) 甘草(五分) 上加通草(二錢,做花者),水煎服。頻用油木梳烘熨乳房。
<目錄>卷之七\乳岩
<篇名>乳閉
內容:新產之婦,乳頭陷者,筆管捺之呼出,汁不通,宜主方。
\x主方\x 漏蘆 木通 穿山甲(炙,研) 天花粉 王不留行 當歸(各二錢) 皂角(五
分) 上加通草三錢,用豬前蹄足五寸同煮,至蹄熟,食蹄與汁。或為末,用蹄汁調下。
又 芝麻(半升,炒,研) 胡桃肉(四兩、另研) 皂角(五錢) 穿山甲(炒) 殭蠶(炒。各
四兩) 肉果(面包煨熟,三錢)
上共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一日五服。
又 豬前足、通蔥草(做花切下者煮),食蹄汁。
又 赤小豆煮汁飲。
又 肥胖婦人因痰氣壅盛,乳閉滯塞,消痰藥加漏蘆之類。
又 天花粉(研末,)二錢酒下。或飲萵苣湯,並食炒菜子,同穿山甲研服。
乳頭裂痛︰苧麻根搗敷。
<目錄>卷之七
<篇名>補遺胎產諸方
內容:乳岩︰夏枯草 蒲公英(乾。各二兩) 金銀花 漏蘆(各兩半) 貝母 橘葉 菊花 鼠
糞(尖者) 連翹 白芷 紫花地丁 山慈菰 炙甘草 栝蔞 茜根 陳皮(各一兩) 乳香
沒藥(各研,七錢)上為末,用夏枯五斤、公英二斤,搗絞汁煎濃為丸,每二錢,食遠湯下,日
淺半料。
乳 ︰潰爛經年者。鼠糞(尖者) 土楝子(經霜者,忌川楝) 露蜂房(各三錢,俱 過)
取淨末和勻,分三次酒下,間兩日一服,完即愈。
乳癖︰白芷、鼠糞(各一錢),為末,好酒下至醉;外用白芨末,水調敷。
胎痛少血︰四物東加香附(童便浸),共為末,每服三錢,紫蘇湯調下。
火逼胎動︰四物東加條黃芩、黃連;逆上氣急 加香附。
房事胎動︰四物、阿膠、蘄艾、白朮、條芩煎服。動而痛,當歸六錢、川芎四錢,煎服。
難產胞乾︰滑石(水飛,一兩),白蜜、香油(各半杯),慢火略熬,調石頓服。煎調一兩
摩涂臍腹上下,未產,更以榆白皮、秋葵子、蔥煎;調豬油、牛乳、油、蜜服。
交骨不開難產︰當歸、川芎(各五錢),生育婦人發(燒,三錢),龜板(炙,研,五錢)
煎服。或十全大補湯服。
難產多日欲死︰人參(五錢)、當歸(一兩)、炮薑(二錢),水煎服。夏月難產,益元、
五苓和服。
子死腹中︰唇紅舌黑子死;唇黑舌紅母死。俱紅並生,俱黑同死。平胃散一大帖,煎一鐘,入
芒硝三錢服。再煎大帖,入硝洗腹,胎下。
又 肉桂(三錢,研末)、麝香(五分),作一服酒下。或百草霜、灶心土、白芷等分研末,
童便、酒下;或蔥白二、七莖煎服,加童便、酒更好。
\x催生驗方\x 魚膘(四錢,切,以針刺,燈上炙脆,研) 柘枝(一兩,一葉一刺,五月開
白花,蠶食者真) 白芷(一錢半) 百草霜(山家者,一錢,研) 千裡馬(男左足舊草鞋燒
灰,二錢) 上以柘、芷、水、酒各一鐘,煎一鐘,去渣,入膘煮化,調二末服。
產不快順︰雲母(水飛,五錢),用溫酒調服即生。胞不下,芒硝三錢酒服。
催生︰魚膠,燈上燒焦一錢,或香油炒三錢,研服。敗筆頭燒灰,溶蠟丸服。
貝母(一錢,去心,研末) 秋葵子(七十粒,炒、研末) 鳳仙花子(炒,研) 路旁草
鞋鼻(燒灰,二錢) 乳香(出汗、研末,一錢) 白蒺藜 貝母(等分為末,三錢) 灶心土(
為末,二錢) 隨取一味,酒下或米湯下。弩牙燒赤,淬酒飲,鑿柄蓬頭燒灰;或槐子七枚;或
細艾炷灸右足小指尖三壯;或蓖麻肉搗,貼腳心(產下即去;)或赤小豆煮汁服。
橫生︰益母草(六兩),童便、酒煎服。天寒難下,五積散加牛膝、葵子、蛇蛻煎服。觸犯
禁忌,朱砂符燒灰酒下。
產後氣脫︰人參(五錢)、乾薑(二錢)、肉桂(二錢),煎服。虛甚,倍參,加製附一錢
。
產後虛喘︰人參(五錢)、附子(五分),煎服。有漸加參至三兩,附三錢效。
產後喘、汗,用參、 ;不效,宜補心腎。棗仁(一兩)、懷生地、白芍、麥冬、五味、枸杞、
牛膝、杜仲、當歸身、阿膠、牡蠣、龍眼肉,至數十劑全安。
\x種子丹\x 海鹽都諫陳海洋公五十無子,服此連舉五子、五女。
何首烏(八兩) 仙茅(川者,四兩) 牛膝(酒浸) 白茯苓(人乳、砂鍋煮、蒸) 赤
茯苓(牛乳同法) 生地黃(酒浸,蒸、搗) 枸杞(甘州,紅細) 人參(堅明) 當歸身(
酒浸) 杜仲(薑汁拌,鹽酒炒去絲) 遠志(甘草汁浸,剝肉) 柏子仁(去油) 山茱萸肉
菟絲子(煮餅) 破故紙(鹽酒炒香) 大胡麻(酒蒸九次) 核桃仁 松子仁(俱另研。各一
兩) 上各為末,稱配,入地黃,重晒、磨,加二仁煉蜜丸桐子大,每百丸空心酒下。夏,鹽湯
。
製首烏︰八月采赤、白各半,極大如龜、蛇形尤佳。竹刀刮去皮,切片,米泔水浸一宿,濾
、晒三次,木臼搗末。
\x肇妊丸\x 調經養血,順氣健脾。男子預宜脾健腎足,精滿氣充。
香附(一斤四分。鹽、酒、童便搗光,人乳、米醋各浸三日,晒乾) 當歸(酒浸) 熟地(
酒蒸薑汁拌) 川芎 白芍藥(酒炒。各四兩) 白朮(土炒) 澤蘭葉 陳皮(各二兩) 黃
柏(酒炒) 甘草(酒炒) 阿膠(酒蒸化。各一兩) 上為末,磨地入膠,酒糊丸,每服百丸,
空心米湯下。
男忌六錯︰一、甲子庚申,本命朔望。二、奔走作勞,力疲氣乏。三、醉酒病後,憂怒驚恐
。四、交接頻數,起早睡遲。五、神聖座近,星月風雷。六、大寒大熱,大飽大飢。
女忌五迷︰一、經愆多病,帶下崩淋。二、皮粗肉燥,口大氣雄。三、勞弱羸怯,瘢風暗疾
。四、肥胖、太瘦,多產少食。五、形質不全,陰妒不良。巧奪天機之妙,孕嗣人倫大端,得人
不傳失人,非人而傳失巧。但敬授慎默,廣為善事耶。
<目錄>卷之八
<篇名>外科總論
內容: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膏粱濃味,熱毒內積,其變多生大疽。其受毒部分
,則毒從虛處受之,大疔、大疽也,以其根深在內也。又曰︰榮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
夫瘡瘍之證,初成之時,當察經之傳變,病之表裡,人之虛實,受之淺深而攻補之。如腫病熱渴
,大便閉結,邪在裡也,疏通之。腫 赤痛,寒熱頭疼,邪在表也,發散之。 腫痛甚者,邪在
經絡也,和解之。微腫微痛而不作膿者,氣血虛也,補托之。漫腫不痛,或不作膿,或膿成不潰
者,氣血虛甚也,峻補之。色黯而微覺腫痛,或膿成不出,或腐肉不潰者,陽氣虛寒也,溫補之
。若泥于未潰,而概用敗毒之藥,複損脾胃,不惟腫者亦不能成膿,而潰者也難收斂。七惡之候
蜂起,多致不救,此其大略而已。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論陰陽
內容:癰疽之證有二十余種,最切要者,分別陰陽是也。發于陽者,屬六腑,為表為火為實;發于
陰者,屬五臟,為裡為郁為虛。故陽發則大而高起,皮薄色赤,發有椒眼數十,輕按即痛,形大
而淺為癰。故陰發則平而內作,皮濃色淡,腫硬不起,狀如頑膚,重按隱木而痛,形小而深為疽
。又有陽中之陰,似
熱非熱,雖腫而實虛。若赤而不躁,雖痛而無膿,即浮而複隱,外盛而內腐;其人多肥,肉緊而
內虛。有陰中之陽,似冷非冷,不腫而實,赤微而躁,有膿而痛,形雖不盛,而內實煩悶,其人
多瘦,肉緩而內實。有陽變為陰者,病發于陽而極熱,則當順氣勻血。因有赤腫發熱,便閉躁渴
之熱證,脈洪數而實,雖嚴冬,惟當暫用苦寒之藥以瀉熱毒。如過用寒涼,或誤草藥性冷,則氣
滯血凝而危,急用溫熱藥,使氣行血和,乃可成膿。有陰變為陽者,病發于陰而極冷,則當內用
平補,兼以宣氣滋血助陽,健脾進食。或不腫不赤,皮寒肢冷,瀉利腸鳴,飲食不入,不時嘔逆
等冷證,脈微弱而遲,雖盛暑,亦當暫用辛溫之藥以助陽氣。倘又誤涼藥,急用大熱之劑回陽,
不回者死。蓋陽者,氣也;陰者,血也。陰不足,陽有餘。血澀氣滯,榮衛不行,而邪熱相搏則
患成。數日後漸宜溫和氣血,使陽動而陰隨,氣運而血行,則出膿而收斂。若專于清涼,氣血凝
結則血死,血死則肌死而斃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論虛實
內容:寒熱作痛,皮膚壯熱,口渴煩躁,飲食如常,大便秘硬,小便赤澀,膿出稠粘,膿盡收斂,
為實證易治。氣血虛弱者,塌而不起,雖腫不赤而軟慢,肌寒肢冷,自汗色脫,食少懶言,小便
自利,大便滑泄,不起不腐,膿少而清,極難收斂。切忌攻伐,專宜溫補,此虛寒證難治。小按
即痛者,膿淺為實;重按乃痛者,膿深為虛。按之不複起者無膿,乃清水也。按之即複者,有膿
也。膿出反痛者,虛也,宜補。有膿多者,亦氣血虛而不能禁固也。有腫高而軟者,此膀胱經絡
從背起也。豈可概以為熱而用涼藥?
潰後脈澀遲緩者易愈,細而沉、時直者裡虛。若痛尚未痊,脈洪滑粗散者難治,以正虛邪實也。
發熱而渴,脈虛而大,乃真氣虛、邪氣盛,不治。凡腫堅硬而無光澤,皮濃瘡頭如粟,脈洪大,
按之澀,此精氣已絕,不治。如未穿破,毒攻臟腑,一毫熱藥不可用;若已破潰,臟腑既傷,飲
食少進,一毫冷藥不可用。此亦言其常也,變者又宜斟酌。如毒成膿管寸長深滿,膿血膠粘易治
,臭穢清水,血敗氣衰,陽絕陰盛不治。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論感受
內容:夫人之一身,本于五臟,五臟皆本于胃氣。邪氣郁于胃中,胃氣盛而體實,則邪氣相搏而流
注于經絡。澀于所滯,血脈會聚,結而為癰。胃氣弱而體虛,則邪氣盛而宿于經絡,阻于所行,
血脈凝留,結而為疽。故曰︰外如粟,內如 ;外如錢,內著拳。雖因榮衛不調,經絡凝滯,致病
之由,非止于此。究其源有五︰一、天行時氣。二、七情氣郁。三、體虛外感。四、蘊熱搏于風
冷。五、食膏粱濃味,腥膻熱毒。又雲︰一、天行。二、疲弱氣滯。三、怒氣。四、腎經虛,五
、服法酒,服丹藥,食炙爆物,及大怒郁憤,盡力房勞,精虛氣耗。皆能致發背、搭手、腦疽、
大疔、懸癰、腳發、乳癰諸般腫毒之證。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論治法
內容:經曰︰汗之則瘡已,所謂疏泄榮衛之邪,此大法也。故初感脈浮數, 腫赤痛,加減敗毒散
發散之。脈沉實,煩熱躁渴,腫硬痛深,大便秘,邪在裡,宜下之,黃連湯之類疏通之,仙方活
命飲。外無 腫,內無便秘,邪在經絡也,宜調和榮衛,托裡養榮湯、白芷升麻湯。腫高 痛,
脈浮,宜托裡藥治,內托複煎散。大痛或不痛, 腫不作膿者,邪氣凝結也,宜解散之,內服仙
方活命飲。煩躁飲冷, 痛脈數者,邪在上也,宜清利之,清涼飲、金銀花散。惡瘡久而不潰,
氣實兼寒邪也,宜宣而補之,十宣散也。如發熱汗多,大渴、便閉、譫語者,結陽證也,宜下之
,黃連內疏湯、破棺丹是也。不作膿而不潰者,虛也,大補之,補中益氣或十全大補湯。腫痛飲
冷,發熱睡語者,火也,宜清降之,清心湯(即防風通聖散加黃連。)不作膿,或不潰及不斂,
陽氣虛也,托補之,托裡消毒散。微腫微痛不作膿,及漫腫不痛,膿成不潰,俱宜大補;色黯加
助陽藥,亦宜補之。有陰證而又誤涼藥,急宜大熱藥回陽,薑附湯、三建湯之類。首先宜服乳香
、綠豆粉、救心護膜。初病作嘔,毒攻心胞絡,救其心神安寧。雖有重病不死,世有輕病反死者
,因透膜而元氣泄也,故救心護膜為第一義。如按之上下不熱不軟,都牽強者,尚未有膿,急消
之;凡按之軟,實有膿而不潰,宜急破之,不然則內潰日久,難于收斂。若未有膿,切不可針破
。
<目錄>卷之八
<篇名>五善七惡
內容:動息自寧,飲食知味一;大小便調二;膿潰腫消水鮮不臭三;神彩精明,語聲清亮四;體氣
和平五善也。大渴發熱,泄瀉或閉一(黃 竹葉湯。氣血俱虛,八珍東加黃 、麥冬、五味、山
藥。或八味丸方, 咀煎服。)膿血既泄,腫痛尤甚,膿色敗臭二(人參黃 湯,或十全大補湯
加麥冬、五味。)目視不正,黑睛緊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視三(六味丸加山梔、麥冬、五味。
如未效,八珍東加山梔、麥冬、五味子。)喘粗短氣,恍惚嗜臥四(六君子加薑、棗。如未效,
補中益氣東加山藥、山萸、五味、赤茯苓。十全大補東加山藥、山萸、五味之類。) 肩背不便
,四肢沉重五(補中益氣加山萸、山藥、五味。如未效,十全大補加山萸、山藥、五味子。)不
能服藥,飲食不下,舌不知味六(六君子加木香、砂仁。如未效,加附子。)聲嘶色敗,唇鼻青
赤,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補中益氣加薑,棗。未效,六君子加炮薑。甚者加附子,或十全加
附子,炮薑。)若腹痛泄瀉,咳逆昏潰,救裡溫中湯。後用六君子加附子、薑、桂。若潰後寒熱
作渴,怔忡驚悸,寤寐不寧,牙關緊急,自汗、脈洪大,按之如無。或身熱惡衣,欲投于水,或
濃衣仍寒,或手足逆冷,腰背反張,頸項勁強,急用參、苓、歸、術、附子救之。五善見三則吉
,七惡見四則危。實證見惡候可治,虛證見惡候不可治。
<目錄>卷之八
<篇名>內消
內容:經曰︰汗之則瘡已。又曰︰發表不遠熱。故瘡瘍初感,必以消散為最勝。內服發汗之劑,外
用蒜灸之法,靡不奏功。惟當審經絡處所,形脈虛實,深淺大小,而兼引經之藥。如腦、背、腰
、項、臀、 、
皆太陽經,宜黃連、羌活。脊背連脅處,為近少陽,宜敗毒散。形實脈實者,宜漏蘆湯、五利大
黃湯等疏利之。氣虛,參、 為主;血虛,參、歸為主。佐以消毒,加以引經,而行補瀉。惟少
陽一經,與氣血虛同法治。凡栝蔞、射乾、山甲、蟾酥、連翹、地丁、牛蒡子、金銀花、木鱉之
類,皆內消之藥。
<目錄>卷之八
<篇名>托裡
內容:凡癰疽血氣虛者,則邪氣入深而散漫不能突起,亦難潰膿。或潰後膿少,或膿清稀,或堅硬
不軟,或根腳雖紅而膿不開大者,皆氣血兩虛。必用內托,以補藥為君,活血驅邪為臣,辛香行
滯為佐,加溫藥以御虛寒。亦有一、二日便覺,脈沉細而煩悶,臟腑弱而皮寒,恍惚不寧。外證
深沉者,即當用托裡諸方采擇,兼溫熱之劑從治之。
<目錄>卷之八
<篇名>膿蝕
內容:瘡瘍穿破,膿血潰出,則重者亦覺輕可,甚不得已乃用刀針。若勢緩證輕,以藥餌破之。後
有替針丸之類,皆可用以咬頭出膿。
<目錄>卷之八
<篇名>定痛
內容:經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後有止痛諸方。痛甚者,必宜苦寒藥為主。虛弱者,補中益
氣東加
苦寒藥,量輕重用。血熱者,四物東加牛蒡、黃芩、連翹、在下加黃柏。肥人加羌、防、荊、芷
。大便秘加大黃。諸藥中兼乳香、沒藥,痛可定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惡肉
內容:去惡肉者,腐肉也,必宜去之,推陳致新。壯人自去,老弱必取之,不去則腐爛筋膜,結成
多骨。有致大潰而死者,用大補氣血藥收斂;或可用手法去之;或用雄黃,輕粉敷之。蠹肉努出
,或用遠志末,酒調涂之。又法︰息肉突出,烏頭半兩,醋三碗,浸三周時洗之,日夜三、四次
。諸瘡 肉如蛇,突出數寸,硫黃末敷之即落。宿膿潰久,蠹肉不腐,亦用硫黃、輕粉敷之。四
圍仍有腫 處,用毫針燒赤刺之約一米深,紅腫即縮。
<目錄>卷之八
<篇名>生肌
內容:潰後收斂遲速,在氣血之盛衰也。然龍、竭、乳、沒、赤石脂( )、寒水石、象皮、水銀、輕
粉之類,雖可收斂,必宜內服參、 、當歸、白朮、白芷之類以助之。如色赤血熱不收,四物加
山梔、連翹。色白,宜補托。或潰後而根腳赤暈,反開展不收,宜大補十宣散去朴、桂,倍參、
、當歸,加金銀花、白芷、連翹、犀角、栝蔞根。夏秋加三黃、羌活。破後不潰,瘡口堅硬者
風也。蠹肉不腐者,雄黃、輕粉研勻敷之。如癰疽腐爛及諸瘡毒,滑石一兩、雄黃五錢,研細。
先洗淨,敷上,外以綿紙蓋覆。未收,
再用生肌散之類。
<目錄>卷之八
<篇名>避忌
內容:患諸毒者,宜慎風寒,謹口腹,適起居,減言動。藥餌精潔,飲食以時,雖小愈,尤宜絕戒
房室。犯之必不合口,存細孔如簪腳,津津水出而成漏,累月經年不收,多變小便澀數,消渴、消
中等證。致津液枯涸,肌肉瘦削諸患而死,可不慎歟﹗又有發背之證,腥穢尤其,常有小蜈蚣潛
入則大病大潰,必至于死。切宜置臥榻于室之中,榻下縛雄雞數只,得免此害。凡血氣聞香則行
,得臭則逆,且香氣入脾,而醒脾進食。患人臥處宜香氣,忌穢氣。
<目錄>卷之八
<篇名>食肉
內容: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此言富貴人也。日食濃味以助其陽,不能走空竅以行陽道,反
行陰道,則脾土濕氣大勝;子能令母實,則心火大熾。火土既盛,腎水虧傷,濕熱上行,必出于
太陽膀胱之經,為腦疽。為發背等諸最重之證。故患時不宜再食濃味,以助宿積之蘊熱也。若貧
家則不然,無過氣郁而成。蓋諸 補陰,諸肉補陽。素不得 肉之養,再泥以諸毒戒肉,何所賴
以補益乎?故不可一途而論也。
(一貧士患發背,無力買人參補藥,日食肉餛飩而愈。)
<目錄>卷之八
<篇名>作渴
內容:(附︰預防)
瘡瘍之證,必因膏粱濃味,或恚怒郁結,致毒火蘊蓄。漸覺心煩躁熱,口作大渴,引飲不休
,食已即飢,乃欲發癰疽之候。當急服清火解毒之藥而預防之,可免斯患。如患後因膿水泄其津
液,亦至口渴不已,無問初重,潰後作渴,竹葉黃 湯;脈數無力,口乾,補中益氣湯;便秘,
清涼飲;尺脈洪大,按之無力,用加減八味丸。若口燥舌黃,渴欲飲水,此丸尤妙。渴與口乾不
同,若用丹藥鎮墜,禍不旋踵。惟截嫩桑枝同五味子煎湯飲,可以救陽水。
<目錄>卷之八
<篇名>灸法
內容:(隔蒜灸、豆豉餅灸、淨土灸)
瘡瘍用灸,有回生之功。一切癰毒發背初起,赤熱腫痛,可拔引郁結滯氣,及攻散沉凝留血
,必能取效。老弱元氣虛寒者,不灸必至敗亡。先以濕紙覆其上,立視紙先乾處,即癰頭也。取
蒜炙,獨蒜猶佳。切片如三文錢濃,安瘡頭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壯換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
灸至痛。一、二日,十灸十愈;二、四日,灸六、七愈;五、六日,灸三、四愈;十數日,灸無
功。若有十數頭,蒜研成餅,聚艾灸之亦愈。如瘡大,日夜灸;若有椒眼一、二十,逐眼灸之,
用蒜並淡豆豉、乳香、搗作餅灸尤效。初起中有一黃粟米頭,用獨蒜切去兩頭,安瘡上灸十四壯
,多至四十九壯。一人背疽,逾月益甚,艾加瘡上,早灸至晚,百五十壯知痛。明日鑷去黑痂,
敷藥服藥即安。如無蒜,用豆豉搗作餅;如俱無,用
淨土以眾人唾,或加蔥汁,或嗽口水,和捏作餅,大小依瘡,濃一、二分。痛則加濃,不大熱,
減薄。一壯一換,灸四十九壯,以驗為度。
<目錄>卷之八
<篇名>明灸
內容:明灸者,著肉灸也。患人勿畏痛楚而失之,能耐一時之痛,免多日之大痛苦也。人年四十以
上,患發背等毒,急宜早治。為治之要,莫過灼艾之功,勝于用藥。使毒瓦斯外泄,而有行散之力
;使熱氣內攻,而有消逐之能,則凝血滯氣由此而解矣。若處鄉居僻境,深山窮谷,及游宦行商
,舟車驛邸,無醫藥之處,尤宜行此灸法,其效甚捷。明灸之法,亦施于陰毒、頑木不痛惡瘡。
在陽證瘡瘍腫毒,隔蒜可也。最勝者,獨蒜大顆,切片三分濃;次赤皮蒜搗爛作餅,或切片。古
有豆豉、椒、薑、鹽、蔥,相和搗爛捻餅灸法。其硫黃灸,豆豉餅灸,淨土灸,皆良法也,取其
便而用之。初起攻散,已潰接補陽氣。如瘡不開大,肉不敗壞,瘡口易斂,皆一灸之神力也。灸
後依次采取方法,隨證而治之,庶幾可雲十全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桑枝灸法
內容:發背不起,或瘀肉不潰,乃陽氣虛。用桑枝燃火吹息稍近肉,取其火氣,灸患處片時。日三
、五次,助腫潰。若已腐潰,新肉生遲,宜四畔灸之。瘰 、流注、 瘡、惡瘡、久不愈者,亦
宜此法。未潰,解毒止痛消瘀;已潰,補氣、散余毒,生肌肉。陽證初起,用此即出毒水內消;
日久用之,雖潰亦淺,大有神功。勿以平易而賤忽之。
<目錄>卷之八
<篇名>騎竹馬灸法
內容:\r竹馬灸圖\ps46a15.bmp\r
治一切癰疽腫毒,按諸項灸法皆好,惟此尤能消患于未形。諸師首取,惜乎近世少用,是不
知其妙也。其法令患人以肘憑幾案豎臂腕,腰直,用篾一條,自臂腕中曲紋盡處,男左女右,貼
臂肉量起,直至中指尖,不連指甲。用竹杠一條,患人脫衣騎定,身正直前行,二人扛起,令腳
不著地,使二人扶定,勿令仰覆。將量臂腕篾,從竹杠坐處尾 骨盡邊,直豎竹杠上,貼脊背量
至篾盡為則,用墨點記,此只是取中,非灸穴也。另用薄篾量病患中指中節,相去兩橫紋尖為則,
截為一寸,就前所點記處,兩邊各量開指篾盡處,乃是灸處。兩穴各
灸五壯或七壯,不可多灸。不問癰生何處,及乳癰,並用此法灸之,無不愈者。如疽發身左,灸
左;發身右,灸右;甚者,左右皆灸。蓋此二穴,心脈所過。經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又
雲︰心主血,心氣滯則血不行,故逆于肉理而生癰。灸此使心火調暢、血脈流通,即能奏效,起
死回生。
<篇名>吹乳
內容:因兒吮乳,母子睡熟,兒口熱氣吹腫痛,名外吹;孕婦乳腫病,名內吹。亦宜前方及栝蔞散
治之。或黍子(一合),好酒下。
又 鹿角(一兩,炭火 ,研細),分兩次用,無灰酒滾熱,飲盡汗出安。
<目錄>卷之七\乳岩
<篇名>乳汁不通
內容:初覺急宜揉散,及搗蔥作餅熨。結核成餅,即為乳癰。
\x主方\x 天花粉 柴胡 桔梗 瞿麥 木通(各錢半) 連翹 赤芍藥 白芷 青皮(各七
分) 甘草(五分) 上加通草(二錢,做花者),水煎服。頻用油木梳烘熨乳房。
<目錄>卷之七\乳岩
<篇名>乳閉
內容:新產之婦,乳頭陷者,筆管捺之呼出,汁不通,宜主方。
\x主方\x 漏蘆 木通 穿山甲(炙,研) 天花粉 王不留行 當歸(各二錢) 皂角(五
分) 上加通草三錢,用豬前蹄足五寸同煮,至蹄熟,食蹄與汁。或為末,用蹄汁調下。
又 芝麻(半升,炒,研) 胡桃肉(四兩、另研) 皂角(五錢) 穿山甲(炒) 殭蠶(炒。各
四兩) 肉果(面包煨熟,三錢)
上共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一日五服。
又 豬前足、通蔥草(做花切下者煮),食蹄汁。
又 赤小豆煮汁飲。
又 肥胖婦人因痰氣壅盛,乳閉滯塞,消痰藥加漏蘆之類。
又 天花粉(研末,)二錢酒下。或飲萵苣湯,並食炒菜子,同穿山甲研服。
乳頭裂痛︰苧麻根搗敷。
<目錄>卷之七
<篇名>補遺胎產諸方
內容:乳岩︰夏枯草 蒲公英(乾。各二兩) 金銀花 漏蘆(各兩半) 貝母 橘葉 菊花 鼠
糞(尖者) 連翹 白芷 紫花地丁 山慈菰 炙甘草 栝蔞 茜根 陳皮(各一兩) 乳香
沒藥(各研,七錢)上為末,用夏枯五斤、公英二斤,搗絞汁煎濃為丸,每二錢,食遠湯下,日
淺半料。
乳 ︰潰爛經年者。鼠糞(尖者) 土楝子(經霜者,忌川楝) 露蜂房(各三錢,俱 過)
取淨末和勻,分三次酒下,間兩日一服,完即愈。
乳癖︰白芷、鼠糞(各一錢),為末,好酒下至醉;外用白芨末,水調敷。
胎痛少血︰四物東加香附(童便浸),共為末,每服三錢,紫蘇湯調下。
火逼胎動︰四物東加條黃芩、黃連;逆上氣急 加香附。
房事胎動︰四物、阿膠、蘄艾、白朮、條芩煎服。動而痛,當歸六錢、川芎四錢,煎服。
難產胞乾︰滑石(水飛,一兩),白蜜、香油(各半杯),慢火略熬,調石頓服。煎調一兩
摩涂臍腹上下,未產,更以榆白皮、秋葵子、蔥煎;調豬油、牛乳、油、蜜服。
交骨不開難產︰當歸、川芎(各五錢),生育婦人發(燒,三錢),龜板(炙,研,五錢)
煎服。或十全大補湯服。
難產多日欲死︰人參(五錢)、當歸(一兩)、炮薑(二錢),水煎服。夏月難產,益元、
五苓和服。
子死腹中︰唇紅舌黑子死;唇黑舌紅母死。俱紅並生,俱黑同死。平胃散一大帖,煎一鐘,入
芒硝三錢服。再煎大帖,入硝洗腹,胎下。
又 肉桂(三錢,研末)、麝香(五分),作一服酒下。或百草霜、灶心土、白芷等分研末,
童便、酒下;或蔥白二、七莖煎服,加童便、酒更好。
\x催生驗方\x 魚膘(四錢,切,以針刺,燈上炙脆,研) 柘枝(一兩,一葉一刺,五月開
白花,蠶食者真) 白芷(一錢半) 百草霜(山家者,一錢,研) 千裡馬(男左足舊草鞋燒
灰,二錢) 上以柘、芷、水、酒各一鐘,煎一鐘,去渣,入膘煮化,調二末服。
產不快順︰雲母(水飛,五錢),用溫酒調服即生。胞不下,芒硝三錢酒服。
催生︰魚膠,燈上燒焦一錢,或香油炒三錢,研服。敗筆頭燒灰,溶蠟丸服。
貝母(一錢,去心,研末) 秋葵子(七十粒,炒、研末) 鳳仙花子(炒,研) 路旁草
鞋鼻(燒灰,二錢) 乳香(出汗、研末,一錢) 白蒺藜 貝母(等分為末,三錢) 灶心土(
為末,二錢) 隨取一味,酒下或米湯下。弩牙燒赤,淬酒飲,鑿柄蓬頭燒灰;或槐子七枚;或
細艾炷灸右足小指尖三壯;或蓖麻肉搗,貼腳心(產下即去;)或赤小豆煮汁服。
橫生︰益母草(六兩),童便、酒煎服。天寒難下,五積散加牛膝、葵子、蛇蛻煎服。觸犯
禁忌,朱砂符燒灰酒下。
產後氣脫︰人參(五錢)、乾薑(二錢)、肉桂(二錢),煎服。虛甚,倍參,加製附一錢
。
產後虛喘︰人參(五錢)、附子(五分),煎服。有漸加參至三兩,附三錢效。
產後喘、汗,用參、 ;不效,宜補心腎。棗仁(一兩)、懷生地、白芍、麥冬、五味、枸杞、
牛膝、杜仲、當歸身、阿膠、牡蠣、龍眼肉,至數十劑全安。
\x種子丹\x 海鹽都諫陳海洋公五十無子,服此連舉五子、五女。
何首烏(八兩) 仙茅(川者,四兩) 牛膝(酒浸) 白茯苓(人乳、砂鍋煮、蒸) 赤
茯苓(牛乳同法) 生地黃(酒浸,蒸、搗) 枸杞(甘州,紅細) 人參(堅明) 當歸身(
酒浸) 杜仲(薑汁拌,鹽酒炒去絲) 遠志(甘草汁浸,剝肉) 柏子仁(去油) 山茱萸肉
菟絲子(煮餅) 破故紙(鹽酒炒香) 大胡麻(酒蒸九次) 核桃仁 松子仁(俱另研。各一
兩) 上各為末,稱配,入地黃,重晒、磨,加二仁煉蜜丸桐子大,每百丸空心酒下。夏,鹽湯
。
製首烏︰八月采赤、白各半,極大如龜、蛇形尤佳。竹刀刮去皮,切片,米泔水浸一宿,濾
、晒三次,木臼搗末。
\x肇妊丸\x 調經養血,順氣健脾。男子預宜脾健腎足,精滿氣充。
香附(一斤四分。鹽、酒、童便搗光,人乳、米醋各浸三日,晒乾) 當歸(酒浸) 熟地(
酒蒸薑汁拌) 川芎 白芍藥(酒炒。各四兩) 白朮(土炒) 澤蘭葉 陳皮(各二兩) 黃
柏(酒炒) 甘草(酒炒) 阿膠(酒蒸化。各一兩) 上為末,磨地入膠,酒糊丸,每服百丸,
空心米湯下。
男忌六錯︰一、甲子庚申,本命朔望。二、奔走作勞,力疲氣乏。三、醉酒病後,憂怒驚恐
。四、交接頻數,起早睡遲。五、神聖座近,星月風雷。六、大寒大熱,大飽大飢。
女忌五迷︰一、經愆多病,帶下崩淋。二、皮粗肉燥,口大氣雄。三、勞弱羸怯,瘢風暗疾
。四、肥胖、太瘦,多產少食。五、形質不全,陰妒不良。巧奪天機之妙,孕嗣人倫大端,得人
不傳失人,非人而傳失巧。但敬授慎默,廣為善事耶。
<目錄>卷之八
<篇名>外科總論
內容: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膏粱濃味,熱毒內積,其變多生大疽。其受毒部分
,則毒從虛處受之,大疔、大疽也,以其根深在內也。又曰︰榮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
夫瘡瘍之證,初成之時,當察經之傳變,病之表裡,人之虛實,受之淺深而攻補之。如腫病熱渴
,大便閉結,邪在裡也,疏通之。腫 赤痛,寒熱頭疼,邪在表也,發散之。 腫痛甚者,邪在
經絡也,和解之。微腫微痛而不作膿者,氣血虛也,補托之。漫腫不痛,或不作膿,或膿成不潰
者,氣血虛甚也,峻補之。色黯而微覺腫痛,或膿成不出,或腐肉不潰者,陽氣虛寒也,溫補之
。若泥于未潰,而概用敗毒之藥,複損脾胃,不惟腫者亦不能成膿,而潰者也難收斂。七惡之候
蜂起,多致不救,此其大略而已。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論陰陽
內容:癰疽之證有二十余種,最切要者,分別陰陽是也。發于陽者,屬六腑,為表為火為實;發于
陰者,屬五臟,為裡為郁為虛。故陽發則大而高起,皮薄色赤,發有椒眼數十,輕按即痛,形大
而淺為癰。故陰發則平而內作,皮濃色淡,腫硬不起,狀如頑膚,重按隱木而痛,形小而深為疽
。又有陽中之陰,似
熱非熱,雖腫而實虛。若赤而不躁,雖痛而無膿,即浮而複隱,外盛而內腐;其人多肥,肉緊而
內虛。有陰中之陽,似冷非冷,不腫而實,赤微而躁,有膿而痛,形雖不盛,而內實煩悶,其人
多瘦,肉緩而內實。有陽變為陰者,病發于陽而極熱,則當順氣勻血。因有赤腫發熱,便閉躁渴
之熱證,脈洪數而實,雖嚴冬,惟當暫用苦寒之藥以瀉熱毒。如過用寒涼,或誤草藥性冷,則氣
滯血凝而危,急用溫熱藥,使氣行血和,乃可成膿。有陰變為陽者,病發于陰而極冷,則當內用
平補,兼以宣氣滋血助陽,健脾進食。或不腫不赤,皮寒肢冷,瀉利腸鳴,飲食不入,不時嘔逆
等冷證,脈微弱而遲,雖盛暑,亦當暫用辛溫之藥以助陽氣。倘又誤涼藥,急用大熱之劑回陽,
不回者死。蓋陽者,氣也;陰者,血也。陰不足,陽有餘。血澀氣滯,榮衛不行,而邪熱相搏則
患成。數日後漸宜溫和氣血,使陽動而陰隨,氣運而血行,則出膿而收斂。若專于清涼,氣血凝
結則血死,血死則肌死而斃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論虛實
內容:寒熱作痛,皮膚壯熱,口渴煩躁,飲食如常,大便秘硬,小便赤澀,膿出稠粘,膿盡收斂,
為實證易治。氣血虛弱者,塌而不起,雖腫不赤而軟慢,肌寒肢冷,自汗色脫,食少懶言,小便
自利,大便滑泄,不起不腐,膿少而清,極難收斂。切忌攻伐,專宜溫補,此虛寒證難治。小按
即痛者,膿淺為實;重按乃痛者,膿深為虛。按之不複起者無膿,乃清水也。按之即複者,有膿
也。膿出反痛者,虛也,宜補。有膿多者,亦氣血虛而不能禁固也。有腫高而軟者,此膀胱經絡
從背起也。豈可概以為熱而用涼藥?
潰後脈澀遲緩者易愈,細而沉、時直者裡虛。若痛尚未痊,脈洪滑粗散者難治,以正虛邪實也。
發熱而渴,脈虛而大,乃真氣虛、邪氣盛,不治。凡腫堅硬而無光澤,皮濃瘡頭如粟,脈洪大,
按之澀,此精氣已絕,不治。如未穿破,毒攻臟腑,一毫熱藥不可用;若已破潰,臟腑既傷,飲
食少進,一毫冷藥不可用。此亦言其常也,變者又宜斟酌。如毒成膿管寸長深滿,膿血膠粘易治
,臭穢清水,血敗氣衰,陽絕陰盛不治。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論感受
內容:夫人之一身,本于五臟,五臟皆本于胃氣。邪氣郁于胃中,胃氣盛而體實,則邪氣相搏而流
注于經絡。澀于所滯,血脈會聚,結而為癰。胃氣弱而體虛,則邪氣盛而宿于經絡,阻于所行,
血脈凝留,結而為疽。故曰︰外如粟,內如 ;外如錢,內著拳。雖因榮衛不調,經絡凝滯,致病
之由,非止于此。究其源有五︰一、天行時氣。二、七情氣郁。三、體虛外感。四、蘊熱搏于風
冷。五、食膏粱濃味,腥膻熱毒。又雲︰一、天行。二、疲弱氣滯。三、怒氣。四、腎經虛,五
、服法酒,服丹藥,食炙爆物,及大怒郁憤,盡力房勞,精虛氣耗。皆能致發背、搭手、腦疽、
大疔、懸癰、腳發、乳癰諸般腫毒之證。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論治法
內容:經曰︰汗之則瘡已,所謂疏泄榮衛之邪,此大法也。故初感脈浮數, 腫赤痛,加減敗毒散
發散之。脈沉實,煩熱躁渴,腫硬痛深,大便秘,邪在裡,宜下之,黃連湯之類疏通之,仙方活
命飲。外無 腫,內無便秘,邪在經絡也,宜調和榮衛,托裡養榮湯、白芷升麻湯。腫高 痛,
脈浮,宜托裡藥治,內托複煎散。大痛或不痛, 腫不作膿者,邪氣凝結也,宜解散之,內服仙
方活命飲。煩躁飲冷, 痛脈數者,邪在上也,宜清利之,清涼飲、金銀花散。惡瘡久而不潰,
氣實兼寒邪也,宜宣而補之,十宣散也。如發熱汗多,大渴、便閉、譫語者,結陽證也,宜下之
,黃連內疏湯、破棺丹是也。不作膿而不潰者,虛也,大補之,補中益氣或十全大補湯。腫痛飲
冷,發熱睡語者,火也,宜清降之,清心湯(即防風通聖散加黃連。)不作膿,或不潰及不斂,
陽氣虛也,托補之,托裡消毒散。微腫微痛不作膿,及漫腫不痛,膿成不潰,俱宜大補;色黯加
助陽藥,亦宜補之。有陰證而又誤涼藥,急宜大熱藥回陽,薑附湯、三建湯之類。首先宜服乳香
、綠豆粉、救心護膜。初病作嘔,毒攻心胞絡,救其心神安寧。雖有重病不死,世有輕病反死者
,因透膜而元氣泄也,故救心護膜為第一義。如按之上下不熱不軟,都牽強者,尚未有膿,急消
之;凡按之軟,實有膿而不潰,宜急破之,不然則內潰日久,難于收斂。若未有膿,切不可針破
。
<目錄>卷之八
<篇名>五善七惡
內容:動息自寧,飲食知味一;大小便調二;膿潰腫消水鮮不臭三;神彩精明,語聲清亮四;體氣
和平五善也。大渴發熱,泄瀉或閉一(黃 竹葉湯。氣血俱虛,八珍東加黃 、麥冬、五味、山
藥。或八味丸方, 咀煎服。)膿血既泄,腫痛尤甚,膿色敗臭二(人參黃 湯,或十全大補湯
加麥冬、五味。)目視不正,黑睛緊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視三(六味丸加山梔、麥冬、五味。
如未效,八珍東加山梔、麥冬、五味子。)喘粗短氣,恍惚嗜臥四(六君子加薑、棗。如未效,
補中益氣東加山藥、山萸、五味、赤茯苓。十全大補東加山藥、山萸、五味之類。) 肩背不便
,四肢沉重五(補中益氣加山萸、山藥、五味。如未效,十全大補加山萸、山藥、五味子。)不
能服藥,飲食不下,舌不知味六(六君子加木香、砂仁。如未效,加附子。)聲嘶色敗,唇鼻青
赤,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補中益氣加薑,棗。未效,六君子加炮薑。甚者加附子,或十全加
附子,炮薑。)若腹痛泄瀉,咳逆昏潰,救裡溫中湯。後用六君子加附子、薑、桂。若潰後寒熱
作渴,怔忡驚悸,寤寐不寧,牙關緊急,自汗、脈洪大,按之如無。或身熱惡衣,欲投于水,或
濃衣仍寒,或手足逆冷,腰背反張,頸項勁強,急用參、苓、歸、術、附子救之。五善見三則吉
,七惡見四則危。實證見惡候可治,虛證見惡候不可治。
<目錄>卷之八
<篇名>內消
內容:經曰︰汗之則瘡已。又曰︰發表不遠熱。故瘡瘍初感,必以消散為最勝。內服發汗之劑,外
用蒜灸之法,靡不奏功。惟當審經絡處所,形脈虛實,深淺大小,而兼引經之藥。如腦、背、腰
、項、臀、 、
皆太陽經,宜黃連、羌活。脊背連脅處,為近少陽,宜敗毒散。形實脈實者,宜漏蘆湯、五利大
黃湯等疏利之。氣虛,參、 為主;血虛,參、歸為主。佐以消毒,加以引經,而行補瀉。惟少
陽一經,與氣血虛同法治。凡栝蔞、射乾、山甲、蟾酥、連翹、地丁、牛蒡子、金銀花、木鱉之
類,皆內消之藥。
<目錄>卷之八
<篇名>托裡
內容:凡癰疽血氣虛者,則邪氣入深而散漫不能突起,亦難潰膿。或潰後膿少,或膿清稀,或堅硬
不軟,或根腳雖紅而膿不開大者,皆氣血兩虛。必用內托,以補藥為君,活血驅邪為臣,辛香行
滯為佐,加溫藥以御虛寒。亦有一、二日便覺,脈沉細而煩悶,臟腑弱而皮寒,恍惚不寧。外證
深沉者,即當用托裡諸方采擇,兼溫熱之劑從治之。
<目錄>卷之八
<篇名>膿蝕
內容:瘡瘍穿破,膿血潰出,則重者亦覺輕可,甚不得已乃用刀針。若勢緩證輕,以藥餌破之。後
有替針丸之類,皆可用以咬頭出膿。
<目錄>卷之八
<篇名>定痛
內容:經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後有止痛諸方。痛甚者,必宜苦寒藥為主。虛弱者,補中益
氣東加
苦寒藥,量輕重用。血熱者,四物東加牛蒡、黃芩、連翹、在下加黃柏。肥人加羌、防、荊、芷
。大便秘加大黃。諸藥中兼乳香、沒藥,痛可定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惡肉
內容:去惡肉者,腐肉也,必宜去之,推陳致新。壯人自去,老弱必取之,不去則腐爛筋膜,結成
多骨。有致大潰而死者,用大補氣血藥收斂;或可用手法去之;或用雄黃,輕粉敷之。蠹肉努出
,或用遠志末,酒調涂之。又法︰息肉突出,烏頭半兩,醋三碗,浸三周時洗之,日夜三、四次
。諸瘡 肉如蛇,突出數寸,硫黃末敷之即落。宿膿潰久,蠹肉不腐,亦用硫黃、輕粉敷之。四
圍仍有腫 處,用毫針燒赤刺之約一米深,紅腫即縮。
<目錄>卷之八
<篇名>生肌
內容:潰後收斂遲速,在氣血之盛衰也。然龍、竭、乳、沒、赤石脂( )、寒水石、象皮、水銀、輕
粉之類,雖可收斂,必宜內服參、 、當歸、白朮、白芷之類以助之。如色赤血熱不收,四物加
山梔、連翹。色白,宜補托。或潰後而根腳赤暈,反開展不收,宜大補十宣散去朴、桂,倍參、
、當歸,加金銀花、白芷、連翹、犀角、栝蔞根。夏秋加三黃、羌活。破後不潰,瘡口堅硬者
風也。蠹肉不腐者,雄黃、輕粉研勻敷之。如癰疽腐爛及諸瘡毒,滑石一兩、雄黃五錢,研細。
先洗淨,敷上,外以綿紙蓋覆。未收,
再用生肌散之類。
<目錄>卷之八
<篇名>避忌
內容:患諸毒者,宜慎風寒,謹口腹,適起居,減言動。藥餌精潔,飲食以時,雖小愈,尤宜絕戒
房室。犯之必不合口,存細孔如簪腳,津津水出而成漏,累月經年不收,多變小便澀數,消渴、消
中等證。致津液枯涸,肌肉瘦削諸患而死,可不慎歟﹗又有發背之證,腥穢尤其,常有小蜈蚣潛
入則大病大潰,必至于死。切宜置臥榻于室之中,榻下縛雄雞數只,得免此害。凡血氣聞香則行
,得臭則逆,且香氣入脾,而醒脾進食。患人臥處宜香氣,忌穢氣。
<目錄>卷之八
<篇名>食肉
內容: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此言富貴人也。日食濃味以助其陽,不能走空竅以行陽道,反
行陰道,則脾土濕氣大勝;子能令母實,則心火大熾。火土既盛,腎水虧傷,濕熱上行,必出于
太陽膀胱之經,為腦疽。為發背等諸最重之證。故患時不宜再食濃味,以助宿積之蘊熱也。若貧
家則不然,無過氣郁而成。蓋諸 補陰,諸肉補陽。素不得 肉之養,再泥以諸毒戒肉,何所賴
以補益乎?故不可一途而論也。
(一貧士患發背,無力買人參補藥,日食肉餛飩而愈。)
<目錄>卷之八
<篇名>作渴
內容:(附︰預防)
瘡瘍之證,必因膏粱濃味,或恚怒郁結,致毒火蘊蓄。漸覺心煩躁熱,口作大渴,引飲不休
,食已即飢,乃欲發癰疽之候。當急服清火解毒之藥而預防之,可免斯患。如患後因膿水泄其津
液,亦至口渴不已,無問初重,潰後作渴,竹葉黃 湯;脈數無力,口乾,補中益氣湯;便秘,
清涼飲;尺脈洪大,按之無力,用加減八味丸。若口燥舌黃,渴欲飲水,此丸尤妙。渴與口乾不
同,若用丹藥鎮墜,禍不旋踵。惟截嫩桑枝同五味子煎湯飲,可以救陽水。
<目錄>卷之八
<篇名>灸法
內容:(隔蒜灸、豆豉餅灸、淨土灸)
瘡瘍用灸,有回生之功。一切癰毒發背初起,赤熱腫痛,可拔引郁結滯氣,及攻散沉凝留血
,必能取效。老弱元氣虛寒者,不灸必至敗亡。先以濕紙覆其上,立視紙先乾處,即癰頭也。取
蒜炙,獨蒜猶佳。切片如三文錢濃,安瘡頭上,用大艾炷灸之,三壯換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
灸至痛。一、二日,十灸十愈;二、四日,灸六、七愈;五、六日,灸三、四愈;十數日,灸無
功。若有十數頭,蒜研成餅,聚艾灸之亦愈。如瘡大,日夜灸;若有椒眼一、二十,逐眼灸之,
用蒜並淡豆豉、乳香、搗作餅灸尤效。初起中有一黃粟米頭,用獨蒜切去兩頭,安瘡上灸十四壯
,多至四十九壯。一人背疽,逾月益甚,艾加瘡上,早灸至晚,百五十壯知痛。明日鑷去黑痂,
敷藥服藥即安。如無蒜,用豆豉搗作餅;如俱無,用
淨土以眾人唾,或加蔥汁,或嗽口水,和捏作餅,大小依瘡,濃一、二分。痛則加濃,不大熱,
減薄。一壯一換,灸四十九壯,以驗為度。
<目錄>卷之八
<篇名>明灸
內容:明灸者,著肉灸也。患人勿畏痛楚而失之,能耐一時之痛,免多日之大痛苦也。人年四十以
上,患發背等毒,急宜早治。為治之要,莫過灼艾之功,勝于用藥。使毒瓦斯外泄,而有行散之力
;使熱氣內攻,而有消逐之能,則凝血滯氣由此而解矣。若處鄉居僻境,深山窮谷,及游宦行商
,舟車驛邸,無醫藥之處,尤宜行此灸法,其效甚捷。明灸之法,亦施于陰毒、頑木不痛惡瘡。
在陽證瘡瘍腫毒,隔蒜可也。最勝者,獨蒜大顆,切片三分濃;次赤皮蒜搗爛作餅,或切片。古
有豆豉、椒、薑、鹽、蔥,相和搗爛捻餅灸法。其硫黃灸,豆豉餅灸,淨土灸,皆良法也,取其
便而用之。初起攻散,已潰接補陽氣。如瘡不開大,肉不敗壞,瘡口易斂,皆一灸之神力也。灸
後依次采取方法,隨證而治之,庶幾可雲十全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桑枝灸法
內容:發背不起,或瘀肉不潰,乃陽氣虛。用桑枝燃火吹息稍近肉,取其火氣,灸患處片時。日三
、五次,助腫潰。若已腐潰,新肉生遲,宜四畔灸之。瘰 、流注、 瘡、惡瘡、久不愈者,亦
宜此法。未潰,解毒止痛消瘀;已潰,補氣、散余毒,生肌肉。陽證初起,用此即出毒水內消;
日久用之,雖潰亦淺,大有神功。勿以平易而賤忽之。
<目錄>卷之八
<篇名>騎竹馬灸法
內容:\r竹馬灸圖\ps46a15.bmp\r
治一切癰疽腫毒,按諸項灸法皆好,惟此尤能消患于未形。諸師首取,惜乎近世少用,是不
知其妙也。其法令患人以肘憑幾案豎臂腕,腰直,用篾一條,自臂腕中曲紋盡處,男左女右,貼
臂肉量起,直至中指尖,不連指甲。用竹杠一條,患人脫衣騎定,身正直前行,二人扛起,令腳
不著地,使二人扶定,勿令仰覆。將量臂腕篾,從竹杠坐處尾 骨盡邊,直豎竹杠上,貼脊背量
至篾盡為則,用墨點記,此只是取中,非灸穴也。另用薄篾量病患中指中節,相去兩橫紋尖為則,
截為一寸,就前所點記處,兩邊各量開指篾盡處,乃是灸處。兩穴各
灸五壯或七壯,不可多灸。不問癰生何處,及乳癰,並用此法灸之,無不愈者。如疽發身左,灸
左;發身右,灸右;甚者,左右皆灸。蓋此二穴,心脈所過。經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又
雲︰心主血,心氣滯則血不行,故逆于肉理而生癰。灸此使心火調暢、血脈流通,即能奏效,起
死回生。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八
<篇名>神燈照疽法
內容:雄黃 朱砂 血竭 沒藥(各一錢) 麝香(等分) 共研,摻綿紙十四條作燃潤麻油點,
照瘡毒,離半寸,自外而內周遭照藥氣熏毒令熱,先三條起,漸消用敷藥。車前草、 草、五
龍草、金銀花(俱鮮者)同搗細,加陳年小粉、飛鹽少許,又搗如糊,頻敷,中留頭。早可散,
遲略潰。諸草缺鮮者,取根或乾者為末,加陳醋調,內兼服敗毒散、護心散、活命飲、十宣散尤
效,忌涼藥。
<目錄>卷之八
<篇名>灸漏
內容:凡瘡瘍日久成漏者,非止一端。有因生于虛軟卑下之處,其氣脈下行而難于收口;或氣血虧
傷,遷延不收;或患瘡毒未平複,因犯房室成漏,小孔出水不已,漸成不救之患。用大附子一個
,重一兩者氣足,為末,津唾調作餅。如漏孔大,三文錢濃,用艾炷于餅上灸;內服大劑十全大
補湯助之,至孔合為度。如無附子,用淡豆豉搗作薄餅灸。或猶在穿潰時,難于生肌,疽毒根深
,水從內出,用硫黃為末,和入白面,以大蒜搗捻成餅。如孔大,濃三分艾灸,勿令痛,要令大
熱,至二十一壯,每壯一換。隔五
日,用翠雲錠、信效錠子,以些許用入瘡口,歹肉去,好肉生。次上生肌散,內服大補托之藥。
<目錄>卷之八
<篇名>針法
內容:瘡瘍用針為貴。有肉已潰,膿不出,必宜針之,惟審淺深。若皮薄針深,恐傷良肉;肉濃針
淺,膿毒不出。如先見血、後見膿,綿紙條捻塞口。若附骨疽、氣毒流注,及其經久不消內潰者
,用針開之。若治咽喉,宜用三棱針。及癰 痛而四畔赤腫如灼,用瓷鋒砭破,皂角刺亦可(毒
破膿出,重者即輕,切勿見風。)癰若皮薄,而多有椒眼、蜂窠之狀、膿血不出者,用針橫直裂
之。凡瘡不起可托,不膿可補,膿成不出,及時針之,但不宜早。如在虛處近筋骨,未可針,若
畏痛而不針則誤矣。恐傷良肉則惑矣。瘡發于肉薄之處,腫高寸許,針入二分;發背高三、四寸
,針入寸許(附骨疽同)。況患處肉已腐,何痛之有?怯弱人,及附骨疽不破,遷延日久,膿變
臭水而透內膜,必致大潰而死。
<目錄>卷之八
<篇名>火烙針法
內容:如附骨疽、氣毒流注及其經久不消,內潰不痛,宜火針開之。鐵箸一焙,極為快意,烙後膿
水流通,名曰熟瘡(此法必用于日久頑木不痛者。)如用尖針,恐口再合。必如箸大頭圓,長六
、七寸一樣兩枚。捻時蘸香油于炭火上燒紅,于瘡頭近下烙,宜斜入向軟處,一烙不透再烙,必
得膿水流出。不假按抑,須用真綿紙作捻,折轉如索樣,隨深淺入瘡口,余紙分開,瘡外貼膏藥
,焙直入恐透膜,宜斜入之。
<目錄>卷之八
<篇名>吸法
內容:諸毒初感,用苦竹長一、二寸,用頭節妙,削去青皮,似紙薄為佳,其大小隨瘡斟酌。當毒
瘡初發時,用白蒺藜、蒼朮、厚朴、烏 皮各五錢銼片,用水一碗,藥與竹筒同煮,以藥將乾為
度。乘竹筒熱,以手按之于患處,須待其筒自粘在瘡上,不必手按。須臾用前藥分兩再煮,候
前竹筒冷,以手拔去,再將熱者如前法,其膿自吸入筒中而瘡愈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蔥熨法
內容:治瘡瘍、腫毒、癰疽及流注、結核、鶴膝風、附骨疽等,及婦人乳癰。若先已用灼艾等法,
而余腫猶未消,或輕者未經艾灼,皆宜用此法。以蔥連白頭根須搗爛炒熱,勿畏痛楚,須布包著
實熨之,必用二包輪轉炒熨。痛者熨至不痛,硬者熨揉至軟為度。大抵此法必用于微覺之時,且
熨且揉,必至于散而後已,最有大功。若跌撲傷損,瘀血凝滯,亦用此法。更以南星、草烏為末
,拌入爛蔥內熱熨,尤為神效。蔥與生薑搗、炒、布包熨。傷寒結胸及男、婦、老、幼,一切食
積氣滯,胸膈滿脹痞悶,大有功力,頃刻見效。
<目錄>卷之八
<篇名>漬法
內容:凡瘡腫諸毒,無出氣血凝滯而然,所謂熱則行,冷則凝。又雲︰熱則流通,寒則凝結。必使
熱氣攻之,使腠理疏通,經絡融暢,誠至理也。古人有此方焉,其法以藥濃煎成汁。如瘡在四肢
,則 漬之;在腰腹者,則淋洗之;下部者,則蕩浴之。仍以淨布蘸汁多淋患處,冷則再熱。日
用十余次,夜亦不息,乃效。藥方見後。
<目錄>卷之八
<篇名>圍法
內容:發表不遠熱,敷圍亦發之意。又雲︰熱則行,冷則凝。不可一于寒涼,當隨陰陽寒熱,各適
其宜。如果極熱陽證,清涼可用,大都寒兼之。若非極熱,必從溫治。如大涼非特氣血凝滯,致
令腠理閉塞而毒攻內矣。如圍藥時,但宜斂其根腳,必不可當頭敷遏,所謂避其來銳是也。
<目錄>卷之八
<篇名>砭法
內容:治背癰等證及小兒丹毒腫赤,游走不定。用細瓷器打碎,取有鋒 者一塊,以竹箸劈開頭寸
許,夾住瓷鋒,用線扎定,以兩指輕撮箸梢,將鋒 對患處懸寸許,再用箸擊之, 刺其毒,血
出自愈。若如是而痊者,不可怠緩。不然毒入心胞,多致不救。按心屬火,毒亦火,同氣相求,
故獨攻心。
<目錄>卷之八
<篇名>刺法
內容:諸毒宜刺此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刺三分許,以手自按至刺處,血出則消。若
重者及成膿者,須再灸患處。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諸方法
內容:\x主方\x (加減敗毒散) 治癰疽、疔腫、發背、乳癰等證。憎寒壯熱,其狀似傷寒。一、二
日至五日,連進二、三服。重者輕,輕者散,諸毒首服。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茯苓 枳殼 川芎 金銀花 連翹 防風 荊芥 甘草節
薄荷等分 加生薑三片,連須蔥頭三個,水煎熱服。濃蓋,取汗出透徹可散。
毒在上,食後;在下,食前。諸藥皆然。冬加麻黃、升麻;熱甚加黃芩、連翹;大便秘加大
黃、芒硝。
\x追風通聖散\x 治癰疽、發背、腦疽、流注、腫毒、壞病、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毒于
既成之後,順氣勻血,扶植胃本。並折傷、疝氣、血疝、香港腳、諸般瘡毒腫痛,腰疼痰飲皆治。
當歸尾 何首烏(忌鐵) 木通(去皮節) 赤芍藥 白芷 小茴香 烏藥 枳殼 甘草(
等分)
水、酒各一鐘,照前煎服。
壯人去當歸;腦疽、發背去木通。有痰加半夏、風痰加桔梗、生薑;流注加川、獨活。傷寒
變流注,尚有熱邪加蘇葉、升麻、葛根;頭痛加川芎。發背已久,涼藥太過去木通,加厚朴、陳皮,甚者
加白豆蔻。腸癰宜十宣散與此間服,加金銀花藤。腫毒堅硬不穿加川芎、獨活、麻黃、蔥頭,出汗
即穿。折傷去木通,加川芎、陳皮。經年腰痛加川萆 ,玄胡索酒煎,香港腳,木瓜,檳榔,山果水煎,濕痰流注,
遍身拘急,喘咳,腫硬不赤,南星、半夏。
\x真人活命飲\x 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腫毒。不問陰陽虛實善惡,赤腫大痛,或不痛。然
當服于未潰之先與初潰之際,毒已大潰,勿服。發痛惡毒甚者,須一日夜服二、三劑可消。
金銀花(三錢) 穿山甲(三大片,火炙,研細) 當歸尾 陳皮(各一錢半) 天花粉
甘草節 赤芍藥 乳香(另研) 白芷(各一錢) 貝母 防風 (各七錢) 沒藥(另研) 皂
角刺(各五分)
好酒二鐘,煎成充化乳香,沒藥。上身,食後服;下體,食前服。渣再煎,多飲酒。蓋汗出
為度。在背,倍皂角刺;胸加栝蔞仁;腹倍白芷;手足倍金銀花;老弱病後加參、 ;疔瘡加紫花
地丁。發背惡毒初起,每帖調化牛黃二分服,大效。
\x托裡消毒飲\x 一切癰疽,六、七日服此,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能壯氣血、固脾胃,使毒瓦斯
不內攻,膿易出,肌易生。膿未盡,切忌生肌藥。收口早。必複內攻。
金銀花(三錢) 黃 (鹽水炒) 天粉(各二錢) 防風 當歸 川芎 皂角刺 穿山甲(
炒,研) 厚朴(薑炒) 桔梗 白芷(各二錢) 陳皮(三錢)
水、酒煎服。一方用參、苓、術、翹,去枳、朴、粉、風。
\x托裡十宣散\x 治癰疽、疔瘡、發背。未成膿猶可散,已成速潰,膿出切勿手擠,惡肉自去
,不必用針,此藥用于前藥之後八、九日間。
人參 黃 (蜜炒) 當歸(酒。各一錢) 川芎 防風 桔梗 白芷 厚朴 薄桂 甘草(
生。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黃酒調下,不飲酒,木香湯調下,煎亦可。
癰疽腫毒,倍白芷;不腫痛,倍官桂;不食加砂仁、香附;痛甚加乳香、沒藥;水不乾,知
母、貝母;不破,皂刺;咳,陳皮、杏仁、生薑;大便秘,大黃、枳殼;小便澀,麥冬、車前、
木通、燈心。
\x十六味流氣飲\x 流注因一切恚怒氣結,腫硬作痛。或胸膈痞滿,風寒濕毒,血氣不和,結
成腫塊,肉色不變;或漫腫無頭。婦人乳中結核,恐成乳癌。
人參 桔梗 當歸 官桂 甘草(炙) 黃 (炙) 厚朴 防風 紫蘇 芍藥 烏藥 枳
殼檳榔 木香 川芎 白芷(各五分)水煎,食遠服。
\x五香連翹湯\x 諸瘡初覺一、二日便厥逆。咽喉閉塞,發寒熱(些小寒熱,不可輕用。)
連翹 升麻 獨活 甘草(炙) 桑寄生 木通 黃 (各等分)大便秘加大黃。
上為末,每五錢水煎。沉香、木香、丁香、乳香為末,麝調服,取利。
\x當歸黃 湯\x 瘡瘍臟腑已行,如痛不可忍,宜和榮衛。
當歸 黃 生地 地骨皮 川芎 芍藥(等分)熱加黃芩;不臥加梔子;嘔乃濕氣侵胃,
加白朮,
水煎服。
\x內疏黃連湯\x 瘡毒腫熱作嘔,大便秘,煩躁飲冷,心煩脈實。邪在臟,宜服此疏通之。
黃連 梔子 當歸 芍藥 木香 檳榔 黃芩 薄荷 桔梗 連翹 大黃 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x黃 竹葉湯\x 癰疽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乾嘔。
淡竹葉 生地(各二錢) 麥門冬 當歸 川芎 黃芩 芍藥 人參 半夏 軟石膏( )
黃 加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x內托複煎散\x 腫 于外,根盤不深,形證在表。脈浮,痛在皮肉,此因邪甚,宜急服救裡
。
防風 地骨皮 黃 芍藥 黃芩 白朮 人參 茯苓 當歸 防風 甘草(各五錢) 桂(
二錢)上咀。先將蒼朮半斤,水五升,煎四升,去蒼朮。入前藥煎至四盞,作四次終日服完。又
煎蒼渣,複煎前藥。未效,再半料。(大便秘,煩熱,再少服黃連湯。)
\x奪命丹\x 惡瘡,腦疽,發背等諸熱毒。
大黃 牡蠣(各一兩,研) 乳香(五錢) 沒藥(五錢) 上分二服,加生薑、好酒一碗
,熬數沸,去渣調入乳、沒,露一宿,空心溫服。
\x護心散\x 一日至三日連進數服,內托不透膜,雖甚無妨(透膜者死。)
真綠豆粉(一兩) 明乳香(半兩,慢火瓦上出汗,研末)
上研,每服三錢,濃煎甘草汁調下,時時細呷,要藥在心膈。若毒沖心嘔逆,宜多服。或因
受寒嘔,另用溫藥止嘔。陰毒冷證及老弱,非因丹石致病,三日外皆不宜服。
\x人參養榮湯\x 潰瘍發熱倦怠,黃瘦少食,氣血不足,不能收口。
黃 天粉 陳皮 當歸 皂角刺 厚朴 穿山甲 桔梗 防風 熟地黃 五味子 桂心
遠志肉 (甘草煮,剝。各等分)上加薑、棗,水煎服。
\x定痛托裡散\x (定諸腫毒瘡痛聖藥)
當歸 白芍(各五分) 肉桂 乳香 沒藥(俱出汗,研。各一錢) 粟殼(去蒂,二錢)
上水煎服。
\x內托黃 湯\x 潰瘍作痛,少睡口乾。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甘草 黃 麥冬 遠志 官桂(各等分)
上加薑、棗,水煎服。
\x乳香定痛散\x 乳香 沒藥(各二錢) 寒水石( ) 滑石(各四錢) 冰片(一分)
上為細末,諸痛不可忍者,敷上患處,寒熱痛皆止。
\x獨聖散\x 諸癰疽、發背,因氣滯血凝,或因郁怒所致(服此非膏粱人。)
香附子(打碎,去毛,生薑汁腌一宿,晒焙。)
上為末,每三錢白湯送下。若非郁怒,切不可服,服反增甚。
\x千金托裡散\x 一切癰疽、發背、疔瘡。
黃 (一兩半) 川芎 白芷 芍藥 官桂 甘草節 人參(各一兩) 厚朴 防風 桔梗
連翹(各二兩) 當歸(五錢)
木香 乳香 沒藥(各二錢)上為末,每服三錢,酒一大盞,煎二、三沸,和渣熱服。
\x托裡消毒散\x 胃氣虛弱,或因克伐不能潰散,服此。無膿可消,有膿即潰,去腐生新。
人參 黃 (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 白芍(酒炒) 白茯苓 川芎 白朮(炒。各一
錢) 金銀花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連翹(五分)
水煎服。高腫 痛加黃連;漫腫微痛,去銀花、連翹,倍參、術;頭痛加羌活、川芎;渴煩
,大便秘去參、術、 、歸,加大黃。
\x針頭散\x 一切頑瘡瘀肉不化, 根不消,潰久成管,兼托裡藥。
赤石脂 白丁香 沉香(各二錢) 黃丹(飛) 人言(各一錢) 輕粉 麝香(各五分)
蜈蚣(一條,炙)上末,搽瘀肉等。瘡口小,或腐管,用蠟和成條 之。
\x托裡養榮湯\x 瘰 流注及一切不足證。不作膿或不潰,或潰後發熱惡寒,肌肉消瘦,飲食
少思,臥不寧,盜汗不止。
人參 黃 生地(酒蒸)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朮(各一錢) 五味子 麥冬 甘草(
五分)上加薑三片,水煎服。
\x白芷升麻湯\x 治臂癰腫痛,右手脈大,未成膿者。
白芷(一錢五分) 升麻 桔梗(各一錢) 黃芩(三錢,生用) 甘草(炙) 紅花(各
五分) 黃芩(四錢,酒炒) 上水一鐘,酒半鐘,煎服。
\x漏蘆湯\x 一切惡瘡腫毒、瘰 、疔瘡、五發、癰疽。初覺一、二日,便如傷寒頭痛,煩渴
拘急,惡寒身痛,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臥不寧,皮膚壯熱,大便秘結,小便黃赤並治。孕婦
勿服。
漏蘆 白蘞 黃芩 麻黃 枳實 升麻 芍藥 甘草(炙) 大黃 芒硝 連翹 上水煎服。
\x蟾酥丸\x 疔瘡多種,至遍身麻子細疔,發病諸毒( 危者,兼服八寶散,見疔門)
朱砂 雄黃(飛,研) 蟾酥(酒研,化和) 丸如蘿蔔子大,每二丸用金銀花、紫花地丁
、 、夏枯、車前、鐵筲帚、草木賊、過山龍(各二錢) 陳煮酒二碗,前八分吞。下渣,水煎
熱服。火烘濃蓋,汗出、大便瀉、小便長,愈。未效,再多服,漸與粥湯。
\x神仙解毒丸\x 一切疔瘡發背,便毒諸般惡疳,無名腫毒。初起者即服,神效。
明礬溶化,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連須蔥頭七個,煎湯熱服,蓋汗出,即消
。
\x清涼飲\x 熱毒秘結。
大黃(炒) 赤芍藥 當歸 甘草(各二錢)水煎服。
\x蠟礬丸\x 一切癰疽腫毒,陰陽虛實,肺癰、腸癰、乳癰、乳癌等證。未潰,消腫解散;已
破,護心托裡,潰後收斂生肌,多服有效。粉瘤、痰核、惡瘡,三、五年者可消。
白礬(三兩,生,研) 黃蠟(二兩)溶化,和礬末為丸,但易冷難丸,一新瓦焙熱,上鋪
濕布數層,放布上蒸軟,眾手丸;一以蠟煮湯中,乘軟熱撈起,和礬,丸;一再入銀花末(一兩,)
蜜(一兩,)搗勻,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米湯任下。
\x國老膏\x 治一切癰疽腫毒,懸癰,附骨疽,初覺即服。
甘草(大者八兩,捶碎) 河水四碗,浸二宿,令漿汁出,再煎,去渣,慢火砂鍋熬成膏,
酒或湯點服。
\x牛膠酒\x 截癰疽惡瘡,外涂患處,內可服之,使毒瓦斯不攻于內。
牛皮膠(四兩),用好酒一大碗,入膠,內重湯煮烊,攪化傾出浸酒,飲醉為度。銼碎為丸
,服亦可。
\x遠志酒\x 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候有死血。陰毒則不痛,敷之即痛。有憂、怒等氣積而
內攻,則痛不可忍,敷之則不痛。若蘊熱在內,熱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則清涼。或氣虛血冷,潰
而不斂,敷之則斂。若七情內郁,治之必愈。
遠志(甘草湯浸透,捶去骨取肉) 晒研末,每三錢酒一盞調澄飲,渣敷患處。
\x麻油酒\x 疔瘡、發背諸毒。
真芝麻油(一斤)熬滾,取起,陸續和好酒飲。
\x銀花酒\x 治癰疽發背、乳癰疔瘡、一切腫毒。
金銀花(鮮者、連藤葉,乾者亦可)瓷器內搗,入無灰酒和,絞汁飲,渣敷患處(乾者煎,
搗或取五兩,甘草節一兩酒煎,日夜飲,初起服。大、小便通,愈。)
\x槐花酒\x 治同銀花。
槐花(揀淨,四兩,)微炒黃,乘熱入酒二碗,煎十余沸,去渣服。凡癰毒,先飲槐花,或
銀花酒,外用灸法。次以銀花、黃 、甘草節煎服。效非他藥比。
\x回陽酒\x 治陰毒,誤服涼藥,不腫不腐,吐瀉氣脫。
附子(炮) 乾薑(各二錢) 人參 白朮 黃 (各三錢) 當歸 甘草(炙) 陳皮(
各二錢)
上用酒、水各半,煎服。不效,倍參附。
\x十全大補丸\x 治癰疽潰後,補氣血,進飲食,最為切要。凡膿血出多,有回生起死之功。或
有腫平痛寬,遂以為安。謾不知補養,後變他病。
\x桂附地黃丸\x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致脾土虛寒,而患流注等證。及癰疽潰後虛寒,七
惡證見,並宜服。如虛熱者,去附子加五味子(二兩。)未得成丸,加減煎服。潰後調理,如補
中益氣,四君子、四物、八珍,皆可間服(諸湯方見虛損。)合宜則用六君子湯(即四君子加陳、
半。)
\x雄黃解毒散\x 一切癰疽、腫毒勢甚,雖用此藥二、三次後,用豬蹄湯。
明礬(四兩) 寒水石( ) 雄黃(飛。各一兩) 水三碗,入前末(五錢) 淋洗,貼
膏藥。
\x豬蹄湯\x 消腫毒,去惡肉,潤瘡口、止痛。用豬蹄一只煮汁五碗,煎藥。
白芷 黃芩 蜂房(陳年者佳) 當歸 赤芍藥 甘草(各五錢) 上銼,以蹄汁煎藥,去
渣,淋洗患處。以下俱洗方。
\x 腫湯\x
升麻 黃 防風 生地黃 細辛 川芎(各三錢)上用水五碗,煎十余沸,稍熱淋 ,內
消如神。
又方 漏蘆 升麻 芒硝 梔子仁 蒴 黃芩(各三錢)上用水五碗,煎十余沸,稍熱淋
,或以
淨布蘸 ,效。
又方 苦參 防風 甘草 露蜂房 照前法洗。
\x大鐵箍散\x 敷一切腫毒。以下皆圍方。
芙蓉葉 木鱉(各四兩) 寒水石 白芷 赤小豆 黃柏 白蘞(各二兩) 紫荊皮 貝母
大黃 地青 羌活 白芨(各一兩) 防風(五錢)
上為末,水調圍四畔,如肉脆去白蘞、白芨,加生地、地榆,芭蕉汁調。
敷極熱證 寒水石 大黃 焰硝 梔子(炒) 朴硝(研) 南星
上為末,生地黃汁或芙蓉葉汁調敷亦可。
\x南星膏\x 治毒發險處,以此藥圍之,可使移之不險處。
五倍子(一兩,炒) 南星 草烏 黃柏 白芨(各二兩)為末,醋調圍漸收。
\x四虎散\x 治發背初生,筋脈緊急不舒。
附子(生,去皮,一兩) 天南星(泡) 半夏(湯洗七次) 野狼毒(各五錢)上為細末,
熱酒調成膏涂腫處,以帛掩定,雖覺熱,如火燒無礙。
\x神效散\x 治癰疽發背,一切疔毒並瘰 等證。已成未成,皆可敷之。
川烏(炮去皮臍) 川黃柏(炙去粗皮)
上為末,唾調;唾少,漱口水調,敷患處。四圍留頭,藥乾用米泔不住潤濕。已成潰爛,先
以槐枝、
艾葉煎湯洗淨,以香油潤之,日換一次。膿出無擠,痛減生肌,腐肉自落。不落剪去,不宜用針
。發背不宜貼膏藥。忌怒氣、房室、孝服、體氣、飲酒人。忌一切發氣熱毒物。腦疽、對口不必
洗,逐次添藥,恐進風。
又 白鳳仙花科根、葉搗爛,先以陳醋洗,後敷藥。一日一換,將好桑葉醋煮,貼,收口。
又 初起以風化鍛石(二兩) 細辛(一兩)為末,醋調,敷三次。或白芷末,水調敷。
又 南星、赤小豆為末,醋調,或薑汁調圍,或野苧麻根根搗圍。
又 鼓捶草根(即土牛膝)搗圍;或蒲公英(路邊黃,花如菊)或羊蹄根搗敷。
\x神奇無敵膏\x 一切癰疽危毒,兼服紫金錠(蠱門),諸解毒,煎丸藥。
桑柴灰(五升,綿紙襯淘籮內,滾水淋汁,缽盛,味淡則止;入碗重湯 濃如稀糊,)茄
灰、鍛石(各五升,依前法取汁)三汁熬成膏(亦可點輕毒,) 每膏一兩調細,藥取極真好者。
朱砂、雄黃、珍珠(綿裹打細,俱水飛,晒,重研萬下、)冰片、硼砂、輕粉、乳香、沒藥
(俱人乳研化。各四分、)蟾酥(酒研,五分、)銅青(三分)、明礬、火硝(各六分、)牛黃
、麝香(各二分) 鹵砂(五厘)。和研萬下,膏攪極勻,入小口瓶塞緊,黃蠟濃封。每用少許,
涂毒正頂(勿著好肉,)藥乾,醋蜜潤化,其毒爆出黑血、毒水,即時松解。疔瘡加鐵鏽黃(細研
)涂頂,經宿,根出。
\x替針丸\x 膿成不得穿破者,可咬頭出膿,潰後無內攻之患。
白丁香 鹵砂(另研) 沒藥(另研) 乳香(研,各一錢) 糯米(四十粒) 用礦灰如
拳大,貯碗內量入井水化,待熱
氣將息,以米排灰中;良久米如水晶,取出候用。上各為末,和勻,以米粒研丸綠豆大,用一粒
安毒頭上,將拔毒膏貼于外,膿自出。
又方(膿成不潰) 巴豆肉(一粒,不去油) 油鹽豆豉(十四粒,含去皮,令軟) 同研
爛, 入真麝香(少許),捏小餅安頭上。
如有孔不大,潰出膿,捻作小麥樣,用紙燃送入,痛少時膿大出,肉色黯不得去,用巴豆肉
炒黑,搗成膏涂之。
又 用鵝口繭(一個),燒灰酒調服,頭破。
又 牛蒡子(一粒),酒吞下,可破。
\x巴油膏\x 解一切瘡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陳致新。
巴豆(去殼,炒焦,研如膏) 香油(少許) 共研勻,點些少于腫處(瘀肉自化,亦取收
斂。)
\x乳沒生肌散\x 治諸般瘡瘍癰疽毒,凡一切新久諸瘡,生肌收口。
軟石膏(紅色者尤佳,炭火 紅,待冷去灰土,取研細,一兩) 龍骨(三錢) 乳香、沒
藥(俱出汗,研末) 血竭 赤石脂(各一錢) 輕粉(五分) 上各研極細末,和勻重研,入
瓷罐,塞緊勿出氣。瘡毒洗淨,挹乾摻上,外貼膏藥或護紙。
\x烏龍膏\x 治癰疽發背,疔毒瘡瘍,一切無名腫毒,HT 頭,癤毒,跌撲損傷,流注,諸毒
惡瘡。凡已破潰,不能生肌收口,悉宜貼之,抽膿拔毒,去腐生肌。及 瘡、凍瘡,湯火、灸瘡
、杖傷、腳裂,楊梅毒久爛不收者,悉效。及五內諸癰,並宜為丸,蛤粉為衣,酒下;熱毒,水
下;赤白帶,當歸湯;咳嗽,喉疾,綿裹含咽;一切頭風赤眼,梔子湯下,仍貼太陽穴。跌打傷
,陳皮湯下;膝痛,鹽湯下。
仍治婦人經閉血塊,貼臍腹。虎犬傷、金瘡、瘰 、梅毒,鹽湯洗淨,貼上。
當歸 赤芍藥 官桂 大黃 生地黃 白芷 玄參(各一兩)
銼細。芝麻油(二斤),浸藥三日,入鍋煎至藥焦,以苧布濾去渣,淨油再熬熱滾。桃、柳
、槐三枝扎緊,不住手絞轉,看青煙起,入水飛丹十二兩(夏增冬減,)陸續傾入油,不住攪轉
,滴水中成珠,不拈手為度。掇起安定缸上攪,噴水三口,扇令煙盡,薄綿濾入缽內,待冷,攪
入乳香、沒藥末(各五錢),數年不壞。
\x萬靈膏\x 治風寒濕氣,跌撲損傷,風毒香港腳,遍身疼痛,挫氣閃肭,筋骨酸疼;及血風、
膿窠,裙邊、 瘡,手足一切諸瘡毒,立效。
木鱉(去殼,二十個) 蓖麻(去殼,百粒) 威靈仙 當歸 川芎 赤芍 防風 荊芥
羌活 獨活 生地黃 白芷 黃芩 黃連 黃柏 薑黃(各二錢) 蛇蛻(一條) 麻油(冬七
兩,夏五兩,秋六兩) 浸藥一日,煎藥焦,濾去渣,油入鍋煎滾,下黃蠟(二兩),次入嫩松
香(二斤,老松添油)。桃、柳枝攪化,滴水成珠,不拈手。預備水半缸,稀麻布一幅,鋪綿少
許,二人扯定,將膏傾于布上,濾入水中,二人對扯黃色入缽,陸續置小器中微火燉,攤油紙或
布。如風氣閃挫,搗,炒薑、蔥擦患處。次貼膏藥。泄瀉、腹痛,貼臍上。
\x朱竭膏\x 貼諸瘡尤效。
血竭 銀朱 輕粉 乳香 沒藥(各二錢) 上各研細末和勻,以前萬靈膏(四兩),以手
蘸水,將諸末拌扯紅色。
\x散毒膏\x 治一切癰疽發背,諸般腫毒熱癤,HT 頭毒、周身諸毒。初起貼之即消。有膿者
咬頭出膿,去腐消腫,抽膿拔毒,膿盡亦能收口。前膏木鱉至蛇蛻,再加金銀花、皂角刺、川山
甲(切碎)、麻油、黃蠟、松香,煎法相同。略不拈手,即取起扯黃,每斤用真銅青二兩(米醋
少許研化、)真蟾酥二錢(酒少許研,)二味拌扯入膏內。用隨大小捏薄,捺布上貼。如小者,
油紙攤。
\x神異膏\x 治癰疽、瘡瘍、腫毒,一切諸毒,甚效。
露蜂房(有子者一兩,勿用新鮮者) 蛇蛻(鹽水洗,焙,半兩) 飛丹(拾二兩) 真麻
油(二斤),先用黃 、玄參、杏仁(各一兩),入油煎至黑色。方入蜂、蛇,男發一團,再煎
一時。不住以柳枝攪,將稀麻布一方,鋪綿少許,幔缽口濾去渣,淨油入鍋,徐下飛丹,柳枝攪;
滴水捻,不沾為度。
<篇名>神燈照疽法
內容:雄黃 朱砂 血竭 沒藥(各一錢) 麝香(等分) 共研,摻綿紙十四條作燃潤麻油點,
照瘡毒,離半寸,自外而內周遭照藥氣熏毒令熱,先三條起,漸消用敷藥。車前草、 草、五
龍草、金銀花(俱鮮者)同搗細,加陳年小粉、飛鹽少許,又搗如糊,頻敷,中留頭。早可散,
遲略潰。諸草缺鮮者,取根或乾者為末,加陳醋調,內兼服敗毒散、護心散、活命飲、十宣散尤
效,忌涼藥。
<目錄>卷之八
<篇名>灸漏
內容:凡瘡瘍日久成漏者,非止一端。有因生于虛軟卑下之處,其氣脈下行而難于收口;或氣血虧
傷,遷延不收;或患瘡毒未平複,因犯房室成漏,小孔出水不已,漸成不救之患。用大附子一個
,重一兩者氣足,為末,津唾調作餅。如漏孔大,三文錢濃,用艾炷于餅上灸;內服大劑十全大
補湯助之,至孔合為度。如無附子,用淡豆豉搗作薄餅灸。或猶在穿潰時,難于生肌,疽毒根深
,水從內出,用硫黃為末,和入白面,以大蒜搗捻成餅。如孔大,濃三分艾灸,勿令痛,要令大
熱,至二十一壯,每壯一換。隔五
日,用翠雲錠、信效錠子,以些許用入瘡口,歹肉去,好肉生。次上生肌散,內服大補托之藥。
<目錄>卷之八
<篇名>針法
內容:瘡瘍用針為貴。有肉已潰,膿不出,必宜針之,惟審淺深。若皮薄針深,恐傷良肉;肉濃針
淺,膿毒不出。如先見血、後見膿,綿紙條捻塞口。若附骨疽、氣毒流注,及其經久不消內潰者
,用針開之。若治咽喉,宜用三棱針。及癰 痛而四畔赤腫如灼,用瓷鋒砭破,皂角刺亦可(毒
破膿出,重者即輕,切勿見風。)癰若皮薄,而多有椒眼、蜂窠之狀、膿血不出者,用針橫直裂
之。凡瘡不起可托,不膿可補,膿成不出,及時針之,但不宜早。如在虛處近筋骨,未可針,若
畏痛而不針則誤矣。恐傷良肉則惑矣。瘡發于肉薄之處,腫高寸許,針入二分;發背高三、四寸
,針入寸許(附骨疽同)。況患處肉已腐,何痛之有?怯弱人,及附骨疽不破,遷延日久,膿變
臭水而透內膜,必致大潰而死。
<目錄>卷之八
<篇名>火烙針法
內容:如附骨疽、氣毒流注及其經久不消,內潰不痛,宜火針開之。鐵箸一焙,極為快意,烙後膿
水流通,名曰熟瘡(此法必用于日久頑木不痛者。)如用尖針,恐口再合。必如箸大頭圓,長六
、七寸一樣兩枚。捻時蘸香油于炭火上燒紅,于瘡頭近下烙,宜斜入向軟處,一烙不透再烙,必
得膿水流出。不假按抑,須用真綿紙作捻,折轉如索樣,隨深淺入瘡口,余紙分開,瘡外貼膏藥
,焙直入恐透膜,宜斜入之。
<目錄>卷之八
<篇名>吸法
內容:諸毒初感,用苦竹長一、二寸,用頭節妙,削去青皮,似紙薄為佳,其大小隨瘡斟酌。當毒
瘡初發時,用白蒺藜、蒼朮、厚朴、烏 皮各五錢銼片,用水一碗,藥與竹筒同煮,以藥將乾為
度。乘竹筒熱,以手按之于患處,須待其筒自粘在瘡上,不必手按。須臾用前藥分兩再煮,候
前竹筒冷,以手拔去,再將熱者如前法,其膿自吸入筒中而瘡愈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蔥熨法
內容:治瘡瘍、腫毒、癰疽及流注、結核、鶴膝風、附骨疽等,及婦人乳癰。若先已用灼艾等法,
而余腫猶未消,或輕者未經艾灼,皆宜用此法。以蔥連白頭根須搗爛炒熱,勿畏痛楚,須布包著
實熨之,必用二包輪轉炒熨。痛者熨至不痛,硬者熨揉至軟為度。大抵此法必用于微覺之時,且
熨且揉,必至于散而後已,最有大功。若跌撲傷損,瘀血凝滯,亦用此法。更以南星、草烏為末
,拌入爛蔥內熱熨,尤為神效。蔥與生薑搗、炒、布包熨。傷寒結胸及男、婦、老、幼,一切食
積氣滯,胸膈滿脹痞悶,大有功力,頃刻見效。
<目錄>卷之八
<篇名>漬法
內容:凡瘡腫諸毒,無出氣血凝滯而然,所謂熱則行,冷則凝。又雲︰熱則流通,寒則凝結。必使
熱氣攻之,使腠理疏通,經絡融暢,誠至理也。古人有此方焉,其法以藥濃煎成汁。如瘡在四肢
,則 漬之;在腰腹者,則淋洗之;下部者,則蕩浴之。仍以淨布蘸汁多淋患處,冷則再熱。日
用十余次,夜亦不息,乃效。藥方見後。
<目錄>卷之八
<篇名>圍法
內容:發表不遠熱,敷圍亦發之意。又雲︰熱則行,冷則凝。不可一于寒涼,當隨陰陽寒熱,各適
其宜。如果極熱陽證,清涼可用,大都寒兼之。若非極熱,必從溫治。如大涼非特氣血凝滯,致
令腠理閉塞而毒攻內矣。如圍藥時,但宜斂其根腳,必不可當頭敷遏,所謂避其來銳是也。
<目錄>卷之八
<篇名>砭法
內容:治背癰等證及小兒丹毒腫赤,游走不定。用細瓷器打碎,取有鋒 者一塊,以竹箸劈開頭寸
許,夾住瓷鋒,用線扎定,以兩指輕撮箸梢,將鋒 對患處懸寸許,再用箸擊之, 刺其毒,血
出自愈。若如是而痊者,不可怠緩。不然毒入心胞,多致不救。按心屬火,毒亦火,同氣相求,
故獨攻心。
<目錄>卷之八
<篇名>刺法
內容:諸毒宜刺此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刺三分許,以手自按至刺處,血出則消。若
重者及成膿者,須再灸患處。
<目錄>卷之八
<篇名>諸方法
內容:\x主方\x (加減敗毒散) 治癰疽、疔腫、發背、乳癰等證。憎寒壯熱,其狀似傷寒。一、二
日至五日,連進二、三服。重者輕,輕者散,諸毒首服。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茯苓 枳殼 川芎 金銀花 連翹 防風 荊芥 甘草節
薄荷等分 加生薑三片,連須蔥頭三個,水煎熱服。濃蓋,取汗出透徹可散。
毒在上,食後;在下,食前。諸藥皆然。冬加麻黃、升麻;熱甚加黃芩、連翹;大便秘加大
黃、芒硝。
\x追風通聖散\x 治癰疽、發背、腦疽、流注、腫毒、壞病、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毒于
既成之後,順氣勻血,扶植胃本。並折傷、疝氣、血疝、香港腳、諸般瘡毒腫痛,腰疼痰飲皆治。
當歸尾 何首烏(忌鐵) 木通(去皮節) 赤芍藥 白芷 小茴香 烏藥 枳殼 甘草(
等分)
水、酒各一鐘,照前煎服。
壯人去當歸;腦疽、發背去木通。有痰加半夏、風痰加桔梗、生薑;流注加川、獨活。傷寒
變流注,尚有熱邪加蘇葉、升麻、葛根;頭痛加川芎。發背已久,涼藥太過去木通,加厚朴、陳皮,甚者
加白豆蔻。腸癰宜十宣散與此間服,加金銀花藤。腫毒堅硬不穿加川芎、獨活、麻黃、蔥頭,出汗
即穿。折傷去木通,加川芎、陳皮。經年腰痛加川萆 ,玄胡索酒煎,香港腳,木瓜,檳榔,山果水煎,濕痰流注,
遍身拘急,喘咳,腫硬不赤,南星、半夏。
\x真人活命飲\x 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腫毒。不問陰陽虛實善惡,赤腫大痛,或不痛。然
當服于未潰之先與初潰之際,毒已大潰,勿服。發痛惡毒甚者,須一日夜服二、三劑可消。
金銀花(三錢) 穿山甲(三大片,火炙,研細) 當歸尾 陳皮(各一錢半) 天花粉
甘草節 赤芍藥 乳香(另研) 白芷(各一錢) 貝母 防風 (各七錢) 沒藥(另研) 皂
角刺(各五分)
好酒二鐘,煎成充化乳香,沒藥。上身,食後服;下體,食前服。渣再煎,多飲酒。蓋汗出
為度。在背,倍皂角刺;胸加栝蔞仁;腹倍白芷;手足倍金銀花;老弱病後加參、 ;疔瘡加紫花
地丁。發背惡毒初起,每帖調化牛黃二分服,大效。
\x托裡消毒飲\x 一切癰疽,六、七日服此,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能壯氣血、固脾胃,使毒瓦斯
不內攻,膿易出,肌易生。膿未盡,切忌生肌藥。收口早。必複內攻。
金銀花(三錢) 黃 (鹽水炒) 天粉(各二錢) 防風 當歸 川芎 皂角刺 穿山甲(
炒,研) 厚朴(薑炒) 桔梗 白芷(各二錢) 陳皮(三錢)
水、酒煎服。一方用參、苓、術、翹,去枳、朴、粉、風。
\x托裡十宣散\x 治癰疽、疔瘡、發背。未成膿猶可散,已成速潰,膿出切勿手擠,惡肉自去
,不必用針,此藥用于前藥之後八、九日間。
人參 黃 (蜜炒) 當歸(酒。各一錢) 川芎 防風 桔梗 白芷 厚朴 薄桂 甘草(
生。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黃酒調下,不飲酒,木香湯調下,煎亦可。
癰疽腫毒,倍白芷;不腫痛,倍官桂;不食加砂仁、香附;痛甚加乳香、沒藥;水不乾,知
母、貝母;不破,皂刺;咳,陳皮、杏仁、生薑;大便秘,大黃、枳殼;小便澀,麥冬、車前、
木通、燈心。
\x十六味流氣飲\x 流注因一切恚怒氣結,腫硬作痛。或胸膈痞滿,風寒濕毒,血氣不和,結
成腫塊,肉色不變;或漫腫無頭。婦人乳中結核,恐成乳癌。
人參 桔梗 當歸 官桂 甘草(炙) 黃 (炙) 厚朴 防風 紫蘇 芍藥 烏藥 枳
殼檳榔 木香 川芎 白芷(各五分)水煎,食遠服。
\x五香連翹湯\x 諸瘡初覺一、二日便厥逆。咽喉閉塞,發寒熱(些小寒熱,不可輕用。)
連翹 升麻 獨活 甘草(炙) 桑寄生 木通 黃 (各等分)大便秘加大黃。
上為末,每五錢水煎。沉香、木香、丁香、乳香為末,麝調服,取利。
\x當歸黃 湯\x 瘡瘍臟腑已行,如痛不可忍,宜和榮衛。
當歸 黃 生地 地骨皮 川芎 芍藥(等分)熱加黃芩;不臥加梔子;嘔乃濕氣侵胃,
加白朮,
水煎服。
\x內疏黃連湯\x 瘡毒腫熱作嘔,大便秘,煩躁飲冷,心煩脈實。邪在臟,宜服此疏通之。
黃連 梔子 當歸 芍藥 木香 檳榔 黃芩 薄荷 桔梗 連翹 大黃 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x黃 竹葉湯\x 癰疽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乾嘔。
淡竹葉 生地(各二錢) 麥門冬 當歸 川芎 黃芩 芍藥 人參 半夏 軟石膏( )
黃 加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x內托複煎散\x 腫 于外,根盤不深,形證在表。脈浮,痛在皮肉,此因邪甚,宜急服救裡
。
防風 地骨皮 黃 芍藥 黃芩 白朮 人參 茯苓 當歸 防風 甘草(各五錢) 桂(
二錢)上咀。先將蒼朮半斤,水五升,煎四升,去蒼朮。入前藥煎至四盞,作四次終日服完。又
煎蒼渣,複煎前藥。未效,再半料。(大便秘,煩熱,再少服黃連湯。)
\x奪命丹\x 惡瘡,腦疽,發背等諸熱毒。
大黃 牡蠣(各一兩,研) 乳香(五錢) 沒藥(五錢) 上分二服,加生薑、好酒一碗
,熬數沸,去渣調入乳、沒,露一宿,空心溫服。
\x護心散\x 一日至三日連進數服,內托不透膜,雖甚無妨(透膜者死。)
真綠豆粉(一兩) 明乳香(半兩,慢火瓦上出汗,研末)
上研,每服三錢,濃煎甘草汁調下,時時細呷,要藥在心膈。若毒沖心嘔逆,宜多服。或因
受寒嘔,另用溫藥止嘔。陰毒冷證及老弱,非因丹石致病,三日外皆不宜服。
\x人參養榮湯\x 潰瘍發熱倦怠,黃瘦少食,氣血不足,不能收口。
黃 天粉 陳皮 當歸 皂角刺 厚朴 穿山甲 桔梗 防風 熟地黃 五味子 桂心
遠志肉 (甘草煮,剝。各等分)上加薑、棗,水煎服。
\x定痛托裡散\x (定諸腫毒瘡痛聖藥)
當歸 白芍(各五分) 肉桂 乳香 沒藥(俱出汗,研。各一錢) 粟殼(去蒂,二錢)
上水煎服。
\x內托黃 湯\x 潰瘍作痛,少睡口乾。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甘草 黃 麥冬 遠志 官桂(各等分)
上加薑、棗,水煎服。
\x乳香定痛散\x 乳香 沒藥(各二錢) 寒水石( ) 滑石(各四錢) 冰片(一分)
上為細末,諸痛不可忍者,敷上患處,寒熱痛皆止。
\x獨聖散\x 諸癰疽、發背,因氣滯血凝,或因郁怒所致(服此非膏粱人。)
香附子(打碎,去毛,生薑汁腌一宿,晒焙。)
上為末,每三錢白湯送下。若非郁怒,切不可服,服反增甚。
\x千金托裡散\x 一切癰疽、發背、疔瘡。
黃 (一兩半) 川芎 白芷 芍藥 官桂 甘草節 人參(各一兩) 厚朴 防風 桔梗
連翹(各二兩) 當歸(五錢)
木香 乳香 沒藥(各二錢)上為末,每服三錢,酒一大盞,煎二、三沸,和渣熱服。
\x托裡消毒散\x 胃氣虛弱,或因克伐不能潰散,服此。無膿可消,有膿即潰,去腐生新。
人參 黃 (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 白芍(酒炒) 白茯苓 川芎 白朮(炒。各一
錢) 金銀花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連翹(五分)
水煎服。高腫 痛加黃連;漫腫微痛,去銀花、連翹,倍參、術;頭痛加羌活、川芎;渴煩
,大便秘去參、術、 、歸,加大黃。
\x針頭散\x 一切頑瘡瘀肉不化, 根不消,潰久成管,兼托裡藥。
赤石脂 白丁香 沉香(各二錢) 黃丹(飛) 人言(各一錢) 輕粉 麝香(各五分)
蜈蚣(一條,炙)上末,搽瘀肉等。瘡口小,或腐管,用蠟和成條 之。
\x托裡養榮湯\x 瘰 流注及一切不足證。不作膿或不潰,或潰後發熱惡寒,肌肉消瘦,飲食
少思,臥不寧,盜汗不止。
人參 黃 生地(酒蒸)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朮(各一錢) 五味子 麥冬 甘草(
五分)上加薑三片,水煎服。
\x白芷升麻湯\x 治臂癰腫痛,右手脈大,未成膿者。
白芷(一錢五分) 升麻 桔梗(各一錢) 黃芩(三錢,生用) 甘草(炙) 紅花(各
五分) 黃芩(四錢,酒炒) 上水一鐘,酒半鐘,煎服。
\x漏蘆湯\x 一切惡瘡腫毒、瘰 、疔瘡、五發、癰疽。初覺一、二日,便如傷寒頭痛,煩渴
拘急,惡寒身痛,四肢沉重,恍惚悶亂,坐臥不寧,皮膚壯熱,大便秘結,小便黃赤並治。孕婦
勿服。
漏蘆 白蘞 黃芩 麻黃 枳實 升麻 芍藥 甘草(炙) 大黃 芒硝 連翹 上水煎服。
\x蟾酥丸\x 疔瘡多種,至遍身麻子細疔,發病諸毒( 危者,兼服八寶散,見疔門)
朱砂 雄黃(飛,研) 蟾酥(酒研,化和) 丸如蘿蔔子大,每二丸用金銀花、紫花地丁
、 、夏枯、車前、鐵筲帚、草木賊、過山龍(各二錢) 陳煮酒二碗,前八分吞。下渣,水煎
熱服。火烘濃蓋,汗出、大便瀉、小便長,愈。未效,再多服,漸與粥湯。
\x神仙解毒丸\x 一切疔瘡發背,便毒諸般惡疳,無名腫毒。初起者即服,神效。
明礬溶化,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連須蔥頭七個,煎湯熱服,蓋汗出,即消
。
\x清涼飲\x 熱毒秘結。
大黃(炒) 赤芍藥 當歸 甘草(各二錢)水煎服。
\x蠟礬丸\x 一切癰疽腫毒,陰陽虛實,肺癰、腸癰、乳癰、乳癌等證。未潰,消腫解散;已
破,護心托裡,潰後收斂生肌,多服有效。粉瘤、痰核、惡瘡,三、五年者可消。
白礬(三兩,生,研) 黃蠟(二兩)溶化,和礬末為丸,但易冷難丸,一新瓦焙熱,上鋪
濕布數層,放布上蒸軟,眾手丸;一以蠟煮湯中,乘軟熱撈起,和礬,丸;一再入銀花末(一兩,)
蜜(一兩,)搗勻,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米湯任下。
\x國老膏\x 治一切癰疽腫毒,懸癰,附骨疽,初覺即服。
甘草(大者八兩,捶碎) 河水四碗,浸二宿,令漿汁出,再煎,去渣,慢火砂鍋熬成膏,
酒或湯點服。
\x牛膠酒\x 截癰疽惡瘡,外涂患處,內可服之,使毒瓦斯不攻于內。
牛皮膠(四兩),用好酒一大碗,入膠,內重湯煮烊,攪化傾出浸酒,飲醉為度。銼碎為丸
,服亦可。
\x遠志酒\x 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候有死血。陰毒則不痛,敷之即痛。有憂、怒等氣積而
內攻,則痛不可忍,敷之則不痛。若蘊熱在內,熱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則清涼。或氣虛血冷,潰
而不斂,敷之則斂。若七情內郁,治之必愈。
遠志(甘草湯浸透,捶去骨取肉) 晒研末,每三錢酒一盞調澄飲,渣敷患處。
\x麻油酒\x 疔瘡、發背諸毒。
真芝麻油(一斤)熬滾,取起,陸續和好酒飲。
\x銀花酒\x 治癰疽發背、乳癰疔瘡、一切腫毒。
金銀花(鮮者、連藤葉,乾者亦可)瓷器內搗,入無灰酒和,絞汁飲,渣敷患處(乾者煎,
搗或取五兩,甘草節一兩酒煎,日夜飲,初起服。大、小便通,愈。)
\x槐花酒\x 治同銀花。
槐花(揀淨,四兩,)微炒黃,乘熱入酒二碗,煎十余沸,去渣服。凡癰毒,先飲槐花,或
銀花酒,外用灸法。次以銀花、黃 、甘草節煎服。效非他藥比。
\x回陽酒\x 治陰毒,誤服涼藥,不腫不腐,吐瀉氣脫。
附子(炮) 乾薑(各二錢) 人參 白朮 黃 (各三錢) 當歸 甘草(炙) 陳皮(
各二錢)
上用酒、水各半,煎服。不效,倍參附。
\x十全大補丸\x 治癰疽潰後,補氣血,進飲食,最為切要。凡膿血出多,有回生起死之功。或
有腫平痛寬,遂以為安。謾不知補養,後變他病。
\x桂附地黃丸\x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致脾土虛寒,而患流注等證。及癰疽潰後虛寒,七
惡證見,並宜服。如虛熱者,去附子加五味子(二兩。)未得成丸,加減煎服。潰後調理,如補
中益氣,四君子、四物、八珍,皆可間服(諸湯方見虛損。)合宜則用六君子湯(即四君子加陳、
半。)
\x雄黃解毒散\x 一切癰疽、腫毒勢甚,雖用此藥二、三次後,用豬蹄湯。
明礬(四兩) 寒水石( ) 雄黃(飛。各一兩) 水三碗,入前末(五錢) 淋洗,貼
膏藥。
\x豬蹄湯\x 消腫毒,去惡肉,潤瘡口、止痛。用豬蹄一只煮汁五碗,煎藥。
白芷 黃芩 蜂房(陳年者佳) 當歸 赤芍藥 甘草(各五錢) 上銼,以蹄汁煎藥,去
渣,淋洗患處。以下俱洗方。
\x 腫湯\x
升麻 黃 防風 生地黃 細辛 川芎(各三錢)上用水五碗,煎十余沸,稍熱淋 ,內
消如神。
又方 漏蘆 升麻 芒硝 梔子仁 蒴 黃芩(各三錢)上用水五碗,煎十余沸,稍熱淋
,或以
淨布蘸 ,效。
又方 苦參 防風 甘草 露蜂房 照前法洗。
\x大鐵箍散\x 敷一切腫毒。以下皆圍方。
芙蓉葉 木鱉(各四兩) 寒水石 白芷 赤小豆 黃柏 白蘞(各二兩) 紫荊皮 貝母
大黃 地青 羌活 白芨(各一兩) 防風(五錢)
上為末,水調圍四畔,如肉脆去白蘞、白芨,加生地、地榆,芭蕉汁調。
敷極熱證 寒水石 大黃 焰硝 梔子(炒) 朴硝(研) 南星
上為末,生地黃汁或芙蓉葉汁調敷亦可。
\x南星膏\x 治毒發險處,以此藥圍之,可使移之不險處。
五倍子(一兩,炒) 南星 草烏 黃柏 白芨(各二兩)為末,醋調圍漸收。
\x四虎散\x 治發背初生,筋脈緊急不舒。
附子(生,去皮,一兩) 天南星(泡) 半夏(湯洗七次) 野狼毒(各五錢)上為細末,
熱酒調成膏涂腫處,以帛掩定,雖覺熱,如火燒無礙。
\x神效散\x 治癰疽發背,一切疔毒並瘰 等證。已成未成,皆可敷之。
川烏(炮去皮臍) 川黃柏(炙去粗皮)
上為末,唾調;唾少,漱口水調,敷患處。四圍留頭,藥乾用米泔不住潤濕。已成潰爛,先
以槐枝、
艾葉煎湯洗淨,以香油潤之,日換一次。膿出無擠,痛減生肌,腐肉自落。不落剪去,不宜用針
。發背不宜貼膏藥。忌怒氣、房室、孝服、體氣、飲酒人。忌一切發氣熱毒物。腦疽、對口不必
洗,逐次添藥,恐進風。
又 白鳳仙花科根、葉搗爛,先以陳醋洗,後敷藥。一日一換,將好桑葉醋煮,貼,收口。
又 初起以風化鍛石(二兩) 細辛(一兩)為末,醋調,敷三次。或白芷末,水調敷。
又 南星、赤小豆為末,醋調,或薑汁調圍,或野苧麻根根搗圍。
又 鼓捶草根(即土牛膝)搗圍;或蒲公英(路邊黃,花如菊)或羊蹄根搗敷。
\x神奇無敵膏\x 一切癰疽危毒,兼服紫金錠(蠱門),諸解毒,煎丸藥。
桑柴灰(五升,綿紙襯淘籮內,滾水淋汁,缽盛,味淡則止;入碗重湯 濃如稀糊,)茄
灰、鍛石(各五升,依前法取汁)三汁熬成膏(亦可點輕毒,) 每膏一兩調細,藥取極真好者。
朱砂、雄黃、珍珠(綿裹打細,俱水飛,晒,重研萬下、)冰片、硼砂、輕粉、乳香、沒藥
(俱人乳研化。各四分、)蟾酥(酒研,五分、)銅青(三分)、明礬、火硝(各六分、)牛黃
、麝香(各二分) 鹵砂(五厘)。和研萬下,膏攪極勻,入小口瓶塞緊,黃蠟濃封。每用少許,
涂毒正頂(勿著好肉,)藥乾,醋蜜潤化,其毒爆出黑血、毒水,即時松解。疔瘡加鐵鏽黃(細研
)涂頂,經宿,根出。
\x替針丸\x 膿成不得穿破者,可咬頭出膿,潰後無內攻之患。
白丁香 鹵砂(另研) 沒藥(另研) 乳香(研,各一錢) 糯米(四十粒) 用礦灰如
拳大,貯碗內量入井水化,待熱
氣將息,以米排灰中;良久米如水晶,取出候用。上各為末,和勻,以米粒研丸綠豆大,用一粒
安毒頭上,將拔毒膏貼于外,膿自出。
又方(膿成不潰) 巴豆肉(一粒,不去油) 油鹽豆豉(十四粒,含去皮,令軟) 同研
爛, 入真麝香(少許),捏小餅安頭上。
如有孔不大,潰出膿,捻作小麥樣,用紙燃送入,痛少時膿大出,肉色黯不得去,用巴豆肉
炒黑,搗成膏涂之。
又 用鵝口繭(一個),燒灰酒調服,頭破。
又 牛蒡子(一粒),酒吞下,可破。
\x巴油膏\x 解一切瘡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陳致新。
巴豆(去殼,炒焦,研如膏) 香油(少許) 共研勻,點些少于腫處(瘀肉自化,亦取收
斂。)
\x乳沒生肌散\x 治諸般瘡瘍癰疽毒,凡一切新久諸瘡,生肌收口。
軟石膏(紅色者尤佳,炭火 紅,待冷去灰土,取研細,一兩) 龍骨(三錢) 乳香、沒
藥(俱出汗,研末) 血竭 赤石脂(各一錢) 輕粉(五分) 上各研極細末,和勻重研,入
瓷罐,塞緊勿出氣。瘡毒洗淨,挹乾摻上,外貼膏藥或護紙。
\x烏龍膏\x 治癰疽發背,疔毒瘡瘍,一切無名腫毒,HT 頭,癤毒,跌撲損傷,流注,諸毒
惡瘡。凡已破潰,不能生肌收口,悉宜貼之,抽膿拔毒,去腐生肌。及 瘡、凍瘡,湯火、灸瘡
、杖傷、腳裂,楊梅毒久爛不收者,悉效。及五內諸癰,並宜為丸,蛤粉為衣,酒下;熱毒,水
下;赤白帶,當歸湯;咳嗽,喉疾,綿裹含咽;一切頭風赤眼,梔子湯下,仍貼太陽穴。跌打傷
,陳皮湯下;膝痛,鹽湯下。
仍治婦人經閉血塊,貼臍腹。虎犬傷、金瘡、瘰 、梅毒,鹽湯洗淨,貼上。
當歸 赤芍藥 官桂 大黃 生地黃 白芷 玄參(各一兩)
銼細。芝麻油(二斤),浸藥三日,入鍋煎至藥焦,以苧布濾去渣,淨油再熬熱滾。桃、柳
、槐三枝扎緊,不住手絞轉,看青煙起,入水飛丹十二兩(夏增冬減,)陸續傾入油,不住攪轉
,滴水中成珠,不拈手為度。掇起安定缸上攪,噴水三口,扇令煙盡,薄綿濾入缽內,待冷,攪
入乳香、沒藥末(各五錢),數年不壞。
\x萬靈膏\x 治風寒濕氣,跌撲損傷,風毒香港腳,遍身疼痛,挫氣閃肭,筋骨酸疼;及血風、
膿窠,裙邊、 瘡,手足一切諸瘡毒,立效。
木鱉(去殼,二十個) 蓖麻(去殼,百粒) 威靈仙 當歸 川芎 赤芍 防風 荊芥
羌活 獨活 生地黃 白芷 黃芩 黃連 黃柏 薑黃(各二錢) 蛇蛻(一條) 麻油(冬七
兩,夏五兩,秋六兩) 浸藥一日,煎藥焦,濾去渣,油入鍋煎滾,下黃蠟(二兩),次入嫩松
香(二斤,老松添油)。桃、柳枝攪化,滴水成珠,不拈手。預備水半缸,稀麻布一幅,鋪綿少
許,二人扯定,將膏傾于布上,濾入水中,二人對扯黃色入缽,陸續置小器中微火燉,攤油紙或
布。如風氣閃挫,搗,炒薑、蔥擦患處。次貼膏藥。泄瀉、腹痛,貼臍上。
\x朱竭膏\x 貼諸瘡尤效。
血竭 銀朱 輕粉 乳香 沒藥(各二錢) 上各研細末和勻,以前萬靈膏(四兩),以手
蘸水,將諸末拌扯紅色。
\x散毒膏\x 治一切癰疽發背,諸般腫毒熱癤,HT 頭毒、周身諸毒。初起貼之即消。有膿者
咬頭出膿,去腐消腫,抽膿拔毒,膿盡亦能收口。前膏木鱉至蛇蛻,再加金銀花、皂角刺、川山
甲(切碎)、麻油、黃蠟、松香,煎法相同。略不拈手,即取起扯黃,每斤用真銅青二兩(米醋
少許研化、)真蟾酥二錢(酒少許研,)二味拌扯入膏內。用隨大小捏薄,捺布上貼。如小者,
油紙攤。
\x神異膏\x 治癰疽、瘡瘍、腫毒,一切諸毒,甚效。
露蜂房(有子者一兩,勿用新鮮者) 蛇蛻(鹽水洗,焙,半兩) 飛丹(拾二兩) 真麻
油(二斤),先用黃 、玄參、杏仁(各一兩),入油煎至黑色。方入蜂、蛇,男發一團,再煎
一時。不住以柳枝攪,將稀麻布一方,鋪綿少許,幔缽口濾去渣,淨油入鍋,徐下飛丹,柳枝攪;
滴水捻,不沾為度。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八
<篇名>疔瘡
內容: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此證因于肥甘濃味,煎爆熱毒,醇酒房室,以致邪穢蘊蓄而成
此患。亦有誤食死牛、馬肉,及夏月烹調肉食, 人汗滴肉中;或造豆腐者汗滴;或人家水缸中
飯糝墮于缸底,數日泛起,水煮飲食,人偶食此糝(水缸置有須、貫眾,免此患),多發頭面、
額眉、唇吻、四肢臂膝。初生雖腫,而形小頭凹,赤黃紫黑,常無定色。或如黃泡,中有黑水,
但如小瘡,按之內硬,或麻或痒,先寒後熱,心胸煩悶,頭疼拘急,嘔吐眩運,神思昏憒,遍身
麻木,四肢沉重,甚則心悸眼花等證,是其候也。急取生豆嚼之不腥,生礬嚼之不澀,為的是無
疑。速宜調治。瘡毒致害,莫此為甚。慢疔七日,急疔三日
而死。人不早覺者,因形小而無大痛,故常忽之(初起不覺,複犯腥、酒、房室者,速死。)此
證雖有多種,為治則一。倉卒無藥,則取蒜灸。不痛,去蒜明灸;數十壯不痛,用肥針箸,炭火
燒赤烙之如焦炭,取痛為度。四邊用針刺令出血,更看瘡邊有紅絲。如瘡在唇口,入于喉;生手
者,入于心;生足者,入于腹即死。細尋紅絲盡處,針刺出毒血,以蟾酥少許,酒研化涂入。尤
宜瘡頭用銀簪腳撥破,入酒化蟾酥。得四圍腫起,或有細瘡,名護場,易治;不起難治。內服加
減敗毒散及漏蘆湯取微汗,隨服追疔奪命湯,兼真人活命飲,萬病紫金錠及諸方法急治。藥力少
緩,毒攻心,患人眼黑,如見火光,必不可救矣。
\x主方\x (追疔奪命湯) 羌活 何首烏 黃連(各一錢) 甘草節(一錢) 殭蠶(一錢)
北細辛 防風(各八分) 金銀花 青皮(各七分) 草河車(即金線重樓) 赤芍(各六分)
澤蘭(五分) 蟬蛻(四分) 加紫花地丁、藕節(各一錢) 尤可。
上銼,首服倍金銀花一兩、澤蘭一兩,蔥頭三個,生薑五片,同搗爛,好酒鏃熱泡之,去渣
熱服。
不飲酒者,用水、酒各一半,或水煎生薑十片,熱服。出汗病減,後再加大黃三錢,弱人減
半。同煎熱服,利數次去余毒。若有膿,加何首烏、白芷梢;在腳,加木瓜、檳榔;要通利,加
大黃、梔子、黑丑、青皮、木香。
\x聖功丸\x 一切癰疽、疔毒、發背初起,小兒痘瘡黑陷、喉閉、蠱毒、破傷風等證。
血竭(二錢) 蟾酥(真者,一錢) 雄黃 朱砂 冰片 乳香 沒藥(各五分) 輕粉(
三分) 真麝香(二分)
上為末,用人乳研化,蟾酥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一丸,嚼化,好酒咽下。
\x神仙解毒丸\x (妙方見前)
\x八寶散\x 疔如白泡輕。黃黑根紫,脹痛,頭疼,寒熱煩嘔,指冷,狂躁,胸滿,危急將死
,服。戒谷味。
牛黃 珍珠、琥珀、朱砂、雄黃、犀角、金箔、麝香 冰片(研極細) 金與銀煎湯調下。
\x二活散\x (與奪命湯間服)
羌活 獨活 當歸 烏藥 連翹 金銀花(酒洗) 赤芍 天花粉 甘草節(各五錢) 白
芷(五錢) 紅花 蘇木 荊芥 蟬蛻 乾葛(各三錢) 檀香(二錢)
上共為細末,每服三錢,煎蒼耳湯調下。
\x賽奪命丹\x 治癱疽、發背、疔瘡、乳癰、便毒及一切無名腫毒。
蟾酥 辰砂 雄黃 膽礬 血竭 乳香 沒藥(各三錢) 蜈蚣 麝香(各五分) 細辛
全蜴 蟬蛻 穿山甲 殭蠶 牙皂(各六錢) 片腦 白礬(各五分,用信少許同枯)
上為末,端午日酒糊丸綠豆大。每三丸,蔥酒一小鐘吞下。衣覆取汗,或汗或不汗,再進一
服,後吃白粥。忌黃瓜、水茄。
\x內托連翹散\x 治疔瘡初發,色不變,不痛,身發寒熱者,看有黃泡處,即是瘡頭。用針刺
出惡血,服此藥內托。
生地黃 赤芍藥 連翹 白芷(各一兩) 大黃(五錢) 黃芩(五錢) 梔子 薄荷(各
七錢) 朴硝(二兩) 甘草(一兩五錢)
上研,每服一兩,加竹葉、燈心煎。大病只三、四服愈。如喘加人參少許(硝泡化。)
治疔方 用 油樹葉搗爛,絞汁二碗,頓服,得大瀉愈。冬月取枝搗,水頓溫服,瀉為度。
又 千頭子(即掃帚子) 槐花子、紫花地丁。水煎服,加蟾酥少許。
又 古文錢一個,核桃仁同嚼細,黃酒送下,至死不過二服愈。
\x圍毒散\x (疔癰諸毒)
川烏 草烏 蒼朮 細辛 白芷 薄荷 防風 甘草各等分為末,雞子清調,留頭。
又 經霜芙蓉葉 白芨(各四兩) 兒茶(二錢) 乳香 沒藥 血竭 青木香 廣木香(各
一錢)
上為細末,用生蜜、米醋調涂患處,綿紙貼之,數次消。
又 用針刺破蔥白,搗爛,敷上,手帕系住,人行五裡,其疔白出,熱醋洗。
又 歇鐵石為細末,醋調敷,疔出加巴豆(半粒)研,蔥涎、蜜搗敷尤妙。
又 玉簪花根、粟根,各搗,絞汁。首用二汁共半碗,取甘草(二錢),綠豆一撮,水八分,煎半
碗,合前汁飲。次二汁共半碗,取甘草、綠豆,加麻黃一兩,水二鐘,煎八分,合前汁服。蓋汗
出。未愈,再用前二汁半碗,取甘草、綠豆,加大黃一兩煎,和服愈。
\x簡便方\x 治疔毒。
萵苣搗汁敷,冬用苗為末,水調。
又︰ 核桃殼半個,入雞溏糞合瘡上,殼外灸。便毒等皆效。
又 蒼耳草或子,同白梅搗敷,疔出。根葉搗,加童便絞汁飲。
又 殭蠶、蟬蛻為末,醋調涂四圍,疔出去之,再涂。
又 疔毒垂死。
菊花葉搗汁一碗,入口即活。
<目錄>卷之八
<篇名>發背
內容:經曰︰氣傷痛,形傷腫。發背之證,感受有五。酒肉肥鮮,幃幕恣意一;陽熱熾盛,傷寒余
毒二;誤服金石,燒煉熱藥三;陰毒瓦斯冷,深隱漸發四;山嵐瘴氣,冒蓄臟腑五也。大都富貴家
,多因法酒肥羊,膏粱濃味。寒薄者,大怒憂憤,郁結不舒。屬于督脈及足太陽膀胱之經。或痒
或麻,或痛或不痛,有陰陽,腑臟之別焉。感于六腑積熱,舉發于膚肉之間。其候暴速,腫皮高
軟,侵展闊大,炎灼于表,如碗如盆, 赤熱痛,名曰背癰。乃邪氣壅遏于經絡,證屬于陽,故
其毒專攻于外,勢雖盛而骨髓終不枯竭,臟腑亦不致傷,此為易治。惟難調護而愈遲,十無一死
。感于五臟積熱,攻注于肌骨之內,其發遲緩,內外俱平,微作赤色,如粟如錢,時作痒痛,名
曰背疽。乃邪氣隱伏于筋膜,證屬于陰,故其毒專于內,形雖微而精氣皆已敗壞,榮衛必不能固
斂,此為難治。雖然極力而罔效,十無一生。所謂外如粟,內如谷;外如錢,內著拳是也。治法
宜先用蒜搗餅,多艾灸之(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或去蒜明灸。先以加減敗毒散大劑汗之
,接服真人活命飲,日二、三劑。其銀花酒,槐花酒,蠟礬丸,皆可兼用。次服托裡
諸方,十宣、八珍、十全大補之類。便秘服黃連內疏湯,清涼飲(忌木通。)必服護心散,外用敷藥
。膿成不得穿破者,用替針丸;不穿,用針法(方見前。)
\x主方\x 真人活命飲,倍皂角刺,加羌活(二錢)、肉桂(三分),好酒煎服。如不飲酒,水、酒同
煎。前後宜用諸方,皆于總論中采用。
男子五十外患此,四、五日 腫大病,赤暈尺許,重如負石。勢熾當峻攻,察其脈虛,先砭
赤處,出黑血碗許;稍輕,外圍藥,內多服真人活命飲,砭處出黑水而消。
<目錄>卷之八
<篇名>瘰
內容:帝曰︰寒熱瘰 在項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皆鼠 寒熱之毒瓦斯,留于脈而不去者也。
帝日︰去之奈何?岐伯曰︰鼠 之本,皆在臟,其末上出于頸腋之間。浮于脈中,尚未內著于肌
肉,而外為膿血者易去也。瘰 者,結核連續是也;形長如蛤者,為馬刀也。必起于少陽一經,
不守禁忌,延及陽明。大抵原屬氣血不足,複感恚怒氣逆,憂思郁結,風熱邪氣,內搏于肝,食
味之濃,曰毒、曰風、曰熱,皆此三端,招引變換。須分虛實,實者易治,虛者兼補。以其三焦
相火、氣多血少所致。婦人患此則月經不調,寒熱變生;稍久轉為潮熱等證漸寬,則俗謂 怯是
矣。宜隔蒜灸之,服敗毒散十帖。不消,服後方。必宜戒怒寡欲,斷絕濃味可治。脈浮數,清熱
涼血;脈沉伏,散郁行氣。經曰︰火淫所勝,治以
鹵寒。先用食鹽一、二兩炒熱,入長流水數碗頻飲。以鵝翎于喉中探引,得吐涎三、二碗。先服
五香連翹飲加牡蠣,便實加大黃數錢。攻動作痛作熱,次用消散之藥。接服涼血通經藥,加玉燭
散、四物湯(方見婦科)、涼膈散、黃連解毒湯(方見火門。)
\x主方\x 桔梗 甘草(炙) 防風 海藻 昆布(各五錢) 連翹 柴胡梢 三棱 龍膽草
條芩(半生半酒) 蓬術(各三錢) 黃連 白芍藥 黃柏(酒炒) 知母(炒) 天粉 葛根(
各三錢) 升麻 當歸尾(各五錢)
上銼,每服一兩,水二鐘,浸半日,煎至一鐘,去渣。臥床去枕,頭著席,患處向下,足伸
高,頓熱呷一口,作十次咽。用後方亦如此服法。另配一料,水法丸綠豆大,留前藥汁一口,咽
下即安臥,藥氣在咽。
\x甘桔散 湯\x 治瘰 先從喉下起。
甘草 桔梗 枳殼 羌活 川芎 芍藥 前胡 大腹皮 紫蘇 黃芩 柴胡(各等分)水煎
服。
\x羌獨破結湯\x 治先從項中起。
羌活 獨活 防風 紫蘇 連翹 川芎 芍藥 桔梗 前胡 蒼朮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x疏肝消滯湯\x 治先從左起。
柴胡 青皮 羌活 防風 枳殼 桔梗 當歸 芍藥 龍膽草 川芎 甘草(各等分)水煎
服。
\x導氣抑留湯\x 治先從右起。
香附子 蘿蔔子 烏藥 蘇子 厚朴 桔梗 羌活 防風 半夏(製) 茯苓 甘草(等分)
上水煎服。
\x玉燭散\x 治瘰 自消,和血通經。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熟地黃 大黃 黃芩 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三錢加薑三片,水
煎,入芒硝三分,連渣服。
\x清肝飲\x 治馬刀生脅下。
柴胡 桔梗 連翹 當歸尾 黃芩 黃連 牛蒡子 三棱(各二錢) 甘草(一錢) 紅花(
少許)上水煎服。
\x連翹潰堅湯\x 治瘰 、馬刀。
柴胡(一兩二錢) 天粉(一兩,酒炒) 龍膽草 黃芩(俱酒炒) 防風 羌活(各七錢)
連翹 當歸尾 芍藥(各五錢) 三棱(酒炒) 蓬術(酒炒) 黃連(酒炒) 蒼朮 甘草(炙
。各二錢)
上銼一料為粗末,每服一兩。水煎一料為末,水法丸,藥汁送下。
又 連翹(一斤) 瞿麥(八兩) 大黃(酒煮,三兩) 甘草(二兩) 分六十服,每日水
煎,臥床服,法同前。
又 夏枯草大治瘰 ,散滯氣,補養厥陰血脈,退寒熱。虛者,盡可倚仗;實者,行散。佐之
艾灸,取效。草高尺許,枝頭密,開紫花,夏至即枯,鮮者搗汁煎膏,枯者煎服。
又 桑椹黑者,搗汁,桑柴火,砂鍋熬膏,臥床服。
又 五倍子、大黃、南星、芒硝為末,等分。初起時用米醋,蜜調圍,日數次,散為度。 、馬刀、結核皆消。
又 皂角刺(一升)、玄參、連翹(各一兩)。水五碗,砂鍋慢火熬,水盡為度。用煮皂子軟者,每夜嚼三粒,
津唾咽下。硬者為末,蜜丸噙化。
<目錄>卷之八
<篇名>流注
內容:經曰︰精氣奪則虛,邪氣盛則實。流注之證,因于怒氣郁結;或濕痰流積,或飲食勞倦,脾
胃傷損;或房室陰虛,陽氣湊襲;或腠理不密,外邪客之;或閃肭折挫,跌撲血滯;或脾虛氣弱
,風濕相搏;或傷寒失汗,邪留經絡;或榮氣不從,逆于肉理;或產後敗血,流入關節,皆能致
此。或發胸背腰臀,或生四肢臂膝,或結塊、或漫腫、或作痛、或潰膿。若氣凝滯者,散之攻之
;腠疏脾虛者,驅之補之。最宜先散外邪,次調氣血,又次生肌收口。有風濕筋攣骨痛,宜溫
經絡。有膿管或瘀血者,用去惡肉方法治。如久而瘡口寒不收者,更宜附子餅灸。慎起居,節飲
食,除七情,戒房事,可安。初起用蔥熨法,隨服主方,驅逐寒邪,接補陽氣,更宜參酌加減。
未成者令散,已成者令潰。如抑郁所致而不痛者,宜散郁行經絡;腫硬作痛者,通氣和血為主;
潰而不斂者,益氣養血為主;傷寒余邪未盡者,和解為主;暴怒所致,胸膈不寬者,調氣為主;
脾虛濕熱,凝滯肉理而然,健脾除濕為主;閃肭瘀血,活血調氣為主;寒邪筋攣骨痛,宜溫經絡
、養氣血為主。
\x主方\x 何首烏 烏藥 羌活 白芷 防風 川芎 枳殼 當歸 紫蘇(各一錢) 檳榔(
七分)水煎服。漫腫、木悶,加官桂、木香。氣郁加香附、陳皮、厚朴。濕加蒼朮、秦艽。痰加
二陳湯(方見痰門)。傷寒余邪,加減敗毒散加小柴胡湯。寒加五積散(方見寒門)。氣血虛,
加人參、黃 、白朮、芍藥。腫在下部加牛膝、杜仲。
一人因怒,脅下作痛,以小柴胡對四物東加青皮、枳殼、桔梗,愈。
一人腿腫,肉色不變、不痛,以補中益氣東加生薑、茯苓、枳殼、木香,煎。以附子餅熨之。
後服流氣飲,愈。虛,始用六君子東加當歸,愈。
<目錄>卷之八
<篇名>胃癰
內容:證由寒氣隔陽,熱聚胃腕,寒熱不調,血肉腐壞,氣逆于胃,令人寒熱如瘧,咳嗽嘔膿、吐
血。脈洪數,膿已成,急宜排膿之劑;脈遲緊,屬瘀血,可下之。否則毒瓦斯內攻,為害非細。
\x主方\x 射乾 山梔 赤茯苓 升麻(各一錢) 赤芍(一錢五分) 白朮 連翹(各五分)
上水煎服。
\x薏苡仁湯\x 治風熱唇口潤動,或結核,或浮腫。
防風 薏苡仁 赤小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水煎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肺癰
內容:肺癰者,由風寒傷于肺經,其氣結聚所成也。肺主氣,候皮毛,勞傷氣血,則腠理開豁,而
寒邪乘虛入之,寒搏于血,蘊結成癰。積熱不散,敗血為膿。其人喘咳,則胸內滿,隱隱痛,兼
右脅痛而戰動,咽乾,口內辟辟燥而不渴,時時出濁吐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難治。上寸脈緊
數而實為肺癰。治法︰
初起宜先服小青龍湯(方見寒門),只一劑,以散風邪;次服
\x主方\x 黃 桔梗 貝母 薏苡仁 百合(各一錢) 當歸 枳殼 栝蔞 桑皮 防己
杏仁(去皮尖) 甘草節(各七分)上加薑五片,水二鐘,煎服。大便秘加大黃(五分)。
又方 知母 貝母 生地 阿膠 桑皮 射乾 桔梗 天門冬 杏仁 薄荷 白芨(各七分)
甘草(五分) 烏梅(一個)
薑三,棗二,水煎,食後服。痰盛加南星、半夏。風寒加防風、白芷、紫蘇。
排膿補肺︰黃 (一兩)水煎服。或甘草、桔梗多煎服。
又 葶藶棗湯宜服(方見喘門。)
\x簡便方\x 槿樹皮水煎服。或烏農樹皮煎服。或薏苡仁煮粥食。
又 白芨為末,每二錢白湯下。或槿皮、白蘞煎服。或葦葉煎湯作飲。
<目錄>卷之八
<篇名>臂癰
內容:證發臂上如鴨蛋狀,皆由榮衛不調所致。急宜消散,否則上下筋骨交連,舉動不便,垂手墜
痛,痛極徹骨,或致筋傷拳縮。若發臂內,名曰魚肚,宜活命飲加羌、獨活、桂枝、桔梗,水、
酒各半,煎服。或奪命丹、紫金錠兼用,壯者可下。若漫腫無頭,服敗毒藥不散者,十全大補加
桂枝、桔梗托之。若肘之內生癰,屬三陰經,乃心胞絡郁火,引經用黃連、升、柴。肘之外生癰
,屬三陽經,乃手大、小腸
積毒,引經用 本、升、柴。並用黃連消毒散、活命飲之類;後用托裡大補之藥。又有 臂表裡
俱赤,惟肘節處差小,俗名藕包,以內外分陰陽,俱同上治。
\x主方\x 赤芍 羌活 防風 金銀花 獨活 桔梗 桂枝 水、酒煎服。接服白芷升麻湯(
方見總門。)
\x油泥膏\x 治藕包。
桐油(三兩) 鹽泥信(鹽泥裹信, ,一兩和勻,)鵝毛頻掃。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腹癰
內容:證困膏粱之變,七情久郁,脾虛氣滯而成。發于肚腹,皮裡膜外,腹腫痛甚,易至潰腐。先
宜隔蒜灸法,內服活命飲,次用托裡藥。若紅腫無膿,托裡消毒散速其潰;如不潰,代針丸或針
刺破。如漫腫堅硬,色不紅腫,用托裡十宣散,次服主方。戒克伐涼藥。如潰後,必用十全大補
湯,倍人參、黃 ,加乾薑、附子補托。
\x主方\x 人參 白朮 茯苓 白芷 枳殼 當歸 川芎 黃 (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上水煎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臀癰
內容:證屬太陽膀胱部分,陰中之陰,位僻道遠,氣血難及,宜急治之。切宜慎起居,絕房室,旬
日平複,乃保無虞。稍遲多成冷漏,則難治矣。始用蔥熨、蒜灸等法,內服敗毒散、活命飲、次
托裡消毒飲,次
十全大補湯之類兼服之。
\x主方\x (治臀癰腫痛) 羌活 黃柏(各一錢) 防風 本 肉桂 連翹 甘草(炙)
蒼朮(各八分)上水、酒各半煎,空心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腸癰
內容:證因榮衛不調,或瘀血停滯,或下焦積熱,多患婦人、處子。致臍腹強急,按之若有水聲,
小便如淋,時時汗出,微覺惡寒,身皮甲錯,大腹如鼓,或繞臍生瘡,二便不通,口渴引飲,甚
則痛如刀剜,小腹硬痛。脈遲緊小者,有瘀血,未有膿也。用大黃湯下之,次兼敗毒散加秦艽、
連翹。脈芤澀,四物東加桃仁、紅花、玄胡索、木香。小腹軟痛,脈洪數者,已有膿也,用薏苡
湯排之,次用諸方。膿從臍出,或大便出,為害匪輕,急服藥消之,不出膿為愈。
\x主方\x (初起臍腹腫痛) 大黃 芒硝(各一錢) 牡丹皮 桃仁 栝蔞仁 薏苡仁(各
二錢)水煎服。
大便未通,硝、黃加用,以通為度。小便不通加滑石。痛甚加玄胡索、五靈脂、赤芍藥。口
渴,食雪梨或蘿蔔。
\x薏苡仁湯\x 治腸癰。煩躁渴,腹滿不食。
薏苡仁 栝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 桃仁(各二錢)上水煎服。
\x神效栝蔞散\x 腸癰、瘰 、便毒、一切腫毒,效。乳癰尤為最神驗。
栝蔞(大者二個,連殼搗細) 當歸 甘草(各五錢) 乳香 沒藥(俱另研。各一錢)
上作二帖,用好酒三碗,煎二碗,分二次,調乳、沒服,渣罨患處。
\x龍膽瀉肝湯\x 懸癰、下疳及腸癰、乳癰,因郁怒致肝經邪實者。
柴胡 澤瀉(各一錢) 車前子 木通(各五分) 生地黃 歸尾 龍膽草(酒浸,炒黃。
各三錢)
上加燈心二十枝,水煎,食前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懸癰
內容:經曰︰氣傷痛,形傷腫。患于肛門之前、陰囊之後者,懸癰也。因于七情郁怒,氣滯血凝,
有強忍敗精,有情欲不遂,皆能致此。治之不早,鮮不傷生。凡覺腫痛,急用大赤皮甘草連節數
兩,取長流水煎汁,空心飲。更製入藥。先服敗毒散,如寒熱 痛,清肝解熱,小柴胡湯;如痛
腫之甚,肝經濕熱,龍膽瀉肝湯。諸方皆製甘草為君,外用隔蒜灸法,膿成不穿,針之。
\x主方\x 甘草(五錢) 龍膽草 當歸尾 金銀花 生地黃 柴胡(各三錢) 澤瀉 車前
子木通(各五分)水煎,空心服。
小便澀,倍車前子、木通、澤瀉,加茯苓、黃柏、知母。發熱加黃連、青皮。陰虛加四物湯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次服此方,以製甘草為主。不潰,用八珍東加製甘草。無力,清心蓮
子飲(方見便濁。)以上諸方,悉製甘草為君。久不收,服大補藥,外用豆豉餅灸。
\x製甘草法\x 治懸癰腫痛,發熱,不問腫潰,俱效。
甘草(赤皮,大者用四兩,切十段) 用澗流水一大盞浸透,慢火炙乾,又浸又炙,水盡為
度。每服一兩,無灰好酒一碗,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囊癰
內容:證屬厥陰肝經。陰道虧虛,濕熱不利,濁氣下注,流入滲道而然;有腹腫漸流入囊,水液不
分而致。甚有膿潰皮脫,睪丸懸掛,囊裂水流。惟在治理得宜,亦可平複。先疏肝除濕,次滋陰
補養氣血。有醉後飲水入房,乃汗出遇風寒濕毒,乘聚于囊,先以導水丸二服,水去小便如常,
以胃苓湯倍白朮、茯苓。
\x主方\x 歸尾 龍膽草 生地(各三錢) 柴胡 澤瀉 木通 車前子 茯苓(各一錢)上
加燈心,水煎,空心服。
未效加黃柏、金銀花、皂角刺、白芷。膿成不破,針之。次服參、 、歸、術、四物東加知
母、黃柏。外用紫蘇末敷。或杉炭末敷,紫蘇葉包裹,仰臥養之。久不收斂,服大補藥,外以附
子餅灸。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腦疽
內容:腦後 腫,屬太陽膀胱經積熱,或濕毒上壅,或腎虛陰涸。初腫痛甚,煩渴,脈洪數。腫硬
未作膿者,宜除濕解毒。痛甚屬濕熱,宜黃連消毒飲之類。大痛或不痛,隔蒜灸,服真人活命飲
(方見前)。如便
秘,邪在內,宜瀉之。不甚痛,不作膿,宜四君子東加當歸、黃 補托。膿成而痛,針之兼托裡
。膿多不斂,大補氣血。喜飲冷,宜瀉火。毒盛便秘者,防風通聖散(方見風門)。此證亦用騎
竹馬灸法。
\x主方\x 黃連(酒製) 羌活 生地 當歸身 連翹 黃 黃柏 獨活 防風 本 防
己蘇木 陳桔梗(各一錢) 澤瀉(七分) 知母(酒炒,四分) 人參 甘草(各五分)上
水煎成,入酒少許,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鬢疽
內容:是證多因怒氣而成,或肝、膽、三焦風熱,血虛所致。 腫大痛,寒熱拘急,先服加減敗毒
散,發散表邪。因于怒動肝火,小柴胡東加連翹、桔梗、金銀花,次服活命飲之類。不作膿不潰
,宜托裡。如作膿大痛,托裡解毒。膿成不破,針之。膿潰不斂,大補氣血。
\x主方\x (清肝) 柴胡 山梔(炒。各錢半) 黃芩 川芎 人參(各一錢) 連翹 桔
梗(各八分) 甘草(五分)上水煎,食後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胸疽
內容:疽發于胸,初如黃豆,肉色不變。若冷氣攻心,精神恍惚,嘔吐冷痰,毒瓦斯內陷,腹脹者死
。若心煩身躁,肌如火熱,汗出唇焦,渴飲冷水,是其候也。急服活命飲加黃連、桔梗,及奪命
丹之類汗之,下之。惡證見,犀角解毒湯。疽發于膺,在胸兩旁高處,名臆疽。色青,寒熱,治
同上法。
心窩上兩乳間生者,名膻中疽,發于氣之海,分布陰陽之所,由臟腑不和,七情郁結而成,
宜活命飲加紫蘇、薄荷汗之,再兼紫金錠選用。
脾發疽,生心窩下,兩旁皆有,乃過食煎爆,醉飽入房所致,治法大同小異。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腰疽(附︰石疽)
內容:證發脊骨第十四椎之旁,乃腰腎之位,名曰腰疽,即下搭手也。由于房勞過度,腎水虧傷而
致。其證口乾舌燥,寒熱交作,百節疼痛,急服敗毒散、活命飲及黃 托裡之類。若穿潰透膜者
,不可救矣。
有在腰胯之間,患疽如石不潰者,名石疽,屬少陽、陽明二經之積熱。邪毒內結,元氣不
足,不能起發,急服活命飲加羌活、獨活、柴胡、黃芩,及紫金錠汗之。實者一粒金丹,或黃連
內疏湯下之,隨服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托之。
<目錄>卷之八
<篇名>附骨疽
內容:(俗名貼骨癰)
證因風露寒濕所侵,或夏月貪涼,腠理開豁,臥于漆凳泥地而成。蘊蓄日久,變而為熱。或
因醇酒濃味,留積熱毒下注;或濕痰瘀血相搏而成。始則環跳穴作痛(穴在臀之側,屬厥陰肝經,)
不便行動,臥難轉側,疽生骨之上、肉之內,多至不救,急宜治療,外用取汗法,內服追風散,
兼漏蘆湯(方見總論)、敗毒散、活命飲皆可服,攻散為愈。稍緩則膿成,外無赤腫之狀,必宜
針破。如待潰穿,多難收斂而殂,針破後宜
托裡排膿、補養氣血,十全大補湯之類。
\x主方\x 蒼朮(製) 黃柏(炒。各五錢) 青皮(三錢) 甘草節(一錢) 金銀花(一
錢)上用水煎,入薑汁少許,服。
生于腿 加牛膝(一錢)、薏苡仁(一錢),冬月加肉桂(七分);夏加黃芩(一錢)。無汗
加麻黃(一錢)。
又方 足太陰、厥陰經分,瘡生腿內近膝股,或癰、或附骨疽,初起腫痛勢大。
黃 (二錢) 柴胡(一錢) 羌活(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歸尾(七分半) 肉桂(
三分) 生地 黃柏(各二分) 土瓜根(酒洗。一錢)上水酒三盞煎,熱服,二帖愈。
又方 治足少陰經分,癰生腿外側。或因寒濕得附骨疽;或微侵陽明經分,堅硬腫痛,不能
行動等證。
黃 (二錢) 當歸尾(二錢) 柴胡(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 肉桂(一錢) 大力
子(一錢) 白芷(一錢) 升麻(七分) 黃柏(五分) 甘草(五分)上水、酒各一鐘,煎
服。
\x取汗法\x 掘地坑深數尺,柴炭燒紅,將小便一桶潑之,急放小凳,令患人赤身坐定;坑上
放木板,鋪濃被,勿出氣,止露出患人頭面。或以大桶令患人赤身竹椅坐下,置盆盛燒赤鵝卵石
或鍛石,用荊芥末調米醋沃之,桶口用綿被蓋覆,止露頭出,令熱氣熏蒸,汗出毒散,未效再汗
。
<目錄>卷之八
<篇名>耳發
內容:經曰︰耳為腎之外候。又曰︰腎通竅于耳。亦因大怒,動厥陰肝經,風熱燥火,瘡生耳葉,
作熱痛
痒,用柴胡清肝之類兼小柴胡湯,次服加味地黃丸。耳內生毒,皆由手少陽、足少陰二經風熱。
耳證有五︰日 耳;曰濕耳,常出黃膿水;曰風耳,常出紅膿;曰纏耳,出白膿;曰耳疳,生瘡
臭穢;曰震耳,耳內虛鳴,時出清水。證雖有五,其源則一。又有耳蕈、耳痔閉塞不通,用黃連
消毒飲、活命飲治之。有為耳癰,用活命飲加升麻、桔梗、蔓荊子。有大痛為疔者,先以經絲草(
俗名天荷葉、延紅絲,到處生石砌邊)。搗汁滴入,失治,則頭腫極大而死。
\x主方\x (若耳後一寸三分生疽,急服解毒之藥,遲多不救。)柴胡 梔子 丹皮 芍藥
當歸 蔓荊子 川芎 生地 龍膽草 上銼,水煎,食後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面瘍
內容:(附︰ 腮)
面瘡之發,見于眉、頤、腮、頰、鼻、髭、地角諸瘍,皆屬上焦郁火,諸經積熱,風濕壅結
、陰陽相滯而生。宜萬病解毒丹之類。 腫赤痛,先服加減敗毒散發汗,次用真人活命飲加黃芩
、黃連、梔子、玄參、桔梗、木通之類。
\x主方\x 治口唇、頰車、發鬢腫痛、鼻額連頭痛。
犀角(七錢五分) 升麻(五錢) 白芷(二錢五分) 防風 黃芩(各三錢半) 白附子
川芎(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五分) 羌活(三錢)上作一服,水五盞,煎至三盞,去滓,分
作三服。一日一服,熱減,製輕劑服之。
<目錄>卷之八\面瘍
<篇名>腮
內容:證屬陽明胃經,或因風熱所乘,或因積熱而致。內熱腫痛,外用敷方,內服祛風清火之藥。
\x主方\x 治風熱上攻,面目腫痛,牙關緊急。
白芷 升麻(各二錢半) 當歸(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蒼朮(八分) 葛根(七分)
草豆蔻 柴胡 黃柏 本 羌活(各四分) 蔓荊子 殭蠶(各三分) 麻黃(七分)上水煎服。
\x敷方\x 靛青、蚯蚓泥(水研) 井底泥。隨取一味,敷患處。
<篇名>疔瘡
內容: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此證因于肥甘濃味,煎爆熱毒,醇酒房室,以致邪穢蘊蓄而成
此患。亦有誤食死牛、馬肉,及夏月烹調肉食, 人汗滴肉中;或造豆腐者汗滴;或人家水缸中
飯糝墮于缸底,數日泛起,水煮飲食,人偶食此糝(水缸置有須、貫眾,免此患),多發頭面、
額眉、唇吻、四肢臂膝。初生雖腫,而形小頭凹,赤黃紫黑,常無定色。或如黃泡,中有黑水,
但如小瘡,按之內硬,或麻或痒,先寒後熱,心胸煩悶,頭疼拘急,嘔吐眩運,神思昏憒,遍身
麻木,四肢沉重,甚則心悸眼花等證,是其候也。急取生豆嚼之不腥,生礬嚼之不澀,為的是無
疑。速宜調治。瘡毒致害,莫此為甚。慢疔七日,急疔三日
而死。人不早覺者,因形小而無大痛,故常忽之(初起不覺,複犯腥、酒、房室者,速死。)此
證雖有多種,為治則一。倉卒無藥,則取蒜灸。不痛,去蒜明灸;數十壯不痛,用肥針箸,炭火
燒赤烙之如焦炭,取痛為度。四邊用針刺令出血,更看瘡邊有紅絲。如瘡在唇口,入于喉;生手
者,入于心;生足者,入于腹即死。細尋紅絲盡處,針刺出毒血,以蟾酥少許,酒研化涂入。尤
宜瘡頭用銀簪腳撥破,入酒化蟾酥。得四圍腫起,或有細瘡,名護場,易治;不起難治。內服加
減敗毒散及漏蘆湯取微汗,隨服追疔奪命湯,兼真人活命飲,萬病紫金錠及諸方法急治。藥力少
緩,毒攻心,患人眼黑,如見火光,必不可救矣。
\x主方\x (追疔奪命湯) 羌活 何首烏 黃連(各一錢) 甘草節(一錢) 殭蠶(一錢)
北細辛 防風(各八分) 金銀花 青皮(各七分) 草河車(即金線重樓) 赤芍(各六分)
澤蘭(五分) 蟬蛻(四分) 加紫花地丁、藕節(各一錢) 尤可。
上銼,首服倍金銀花一兩、澤蘭一兩,蔥頭三個,生薑五片,同搗爛,好酒鏃熱泡之,去渣
熱服。
不飲酒者,用水、酒各一半,或水煎生薑十片,熱服。出汗病減,後再加大黃三錢,弱人減
半。同煎熱服,利數次去余毒。若有膿,加何首烏、白芷梢;在腳,加木瓜、檳榔;要通利,加
大黃、梔子、黑丑、青皮、木香。
\x聖功丸\x 一切癰疽、疔毒、發背初起,小兒痘瘡黑陷、喉閉、蠱毒、破傷風等證。
血竭(二錢) 蟾酥(真者,一錢) 雄黃 朱砂 冰片 乳香 沒藥(各五分) 輕粉(
三分) 真麝香(二分)
上為末,用人乳研化,蟾酥為丸如黃豆大。每服一丸,嚼化,好酒咽下。
\x神仙解毒丸\x (妙方見前)
\x八寶散\x 疔如白泡輕。黃黑根紫,脹痛,頭疼,寒熱煩嘔,指冷,狂躁,胸滿,危急將死
,服。戒谷味。
牛黃 珍珠、琥珀、朱砂、雄黃、犀角、金箔、麝香 冰片(研極細) 金與銀煎湯調下。
\x二活散\x (與奪命湯間服)
羌活 獨活 當歸 烏藥 連翹 金銀花(酒洗) 赤芍 天花粉 甘草節(各五錢) 白
芷(五錢) 紅花 蘇木 荊芥 蟬蛻 乾葛(各三錢) 檀香(二錢)
上共為細末,每服三錢,煎蒼耳湯調下。
\x賽奪命丹\x 治癱疽、發背、疔瘡、乳癰、便毒及一切無名腫毒。
蟾酥 辰砂 雄黃 膽礬 血竭 乳香 沒藥(各三錢) 蜈蚣 麝香(各五分) 細辛
全蜴 蟬蛻 穿山甲 殭蠶 牙皂(各六錢) 片腦 白礬(各五分,用信少許同枯)
上為末,端午日酒糊丸綠豆大。每三丸,蔥酒一小鐘吞下。衣覆取汗,或汗或不汗,再進一
服,後吃白粥。忌黃瓜、水茄。
\x內托連翹散\x 治疔瘡初發,色不變,不痛,身發寒熱者,看有黃泡處,即是瘡頭。用針刺
出惡血,服此藥內托。
生地黃 赤芍藥 連翹 白芷(各一兩) 大黃(五錢) 黃芩(五錢) 梔子 薄荷(各
七錢) 朴硝(二兩) 甘草(一兩五錢)
上研,每服一兩,加竹葉、燈心煎。大病只三、四服愈。如喘加人參少許(硝泡化。)
治疔方 用 油樹葉搗爛,絞汁二碗,頓服,得大瀉愈。冬月取枝搗,水頓溫服,瀉為度。
又 千頭子(即掃帚子) 槐花子、紫花地丁。水煎服,加蟾酥少許。
又 古文錢一個,核桃仁同嚼細,黃酒送下,至死不過二服愈。
\x圍毒散\x (疔癰諸毒)
川烏 草烏 蒼朮 細辛 白芷 薄荷 防風 甘草各等分為末,雞子清調,留頭。
又 經霜芙蓉葉 白芨(各四兩) 兒茶(二錢) 乳香 沒藥 血竭 青木香 廣木香(各
一錢)
上為細末,用生蜜、米醋調涂患處,綿紙貼之,數次消。
又 用針刺破蔥白,搗爛,敷上,手帕系住,人行五裡,其疔白出,熱醋洗。
又 歇鐵石為細末,醋調敷,疔出加巴豆(半粒)研,蔥涎、蜜搗敷尤妙。
又 玉簪花根、粟根,各搗,絞汁。首用二汁共半碗,取甘草(二錢),綠豆一撮,水八分,煎半
碗,合前汁飲。次二汁共半碗,取甘草、綠豆,加麻黃一兩,水二鐘,煎八分,合前汁服。蓋汗
出。未愈,再用前二汁半碗,取甘草、綠豆,加大黃一兩煎,和服愈。
\x簡便方\x 治疔毒。
萵苣搗汁敷,冬用苗為末,水調。
又︰ 核桃殼半個,入雞溏糞合瘡上,殼外灸。便毒等皆效。
又 蒼耳草或子,同白梅搗敷,疔出。根葉搗,加童便絞汁飲。
又 殭蠶、蟬蛻為末,醋調涂四圍,疔出去之,再涂。
又 疔毒垂死。
菊花葉搗汁一碗,入口即活。
<目錄>卷之八
<篇名>發背
內容:經曰︰氣傷痛,形傷腫。發背之證,感受有五。酒肉肥鮮,幃幕恣意一;陽熱熾盛,傷寒余
毒二;誤服金石,燒煉熱藥三;陰毒瓦斯冷,深隱漸發四;山嵐瘴氣,冒蓄臟腑五也。大都富貴家
,多因法酒肥羊,膏粱濃味。寒薄者,大怒憂憤,郁結不舒。屬于督脈及足太陽膀胱之經。或痒
或麻,或痛或不痛,有陰陽,腑臟之別焉。感于六腑積熱,舉發于膚肉之間。其候暴速,腫皮高
軟,侵展闊大,炎灼于表,如碗如盆, 赤熱痛,名曰背癰。乃邪氣壅遏于經絡,證屬于陽,故
其毒專攻于外,勢雖盛而骨髓終不枯竭,臟腑亦不致傷,此為易治。惟難調護而愈遲,十無一死
。感于五臟積熱,攻注于肌骨之內,其發遲緩,內外俱平,微作赤色,如粟如錢,時作痒痛,名
曰背疽。乃邪氣隱伏于筋膜,證屬于陰,故其毒專于內,形雖微而精氣皆已敗壞,榮衛必不能固
斂,此為難治。雖然極力而罔效,十無一生。所謂外如粟,內如谷;外如錢,內著拳是也。治法
宜先用蒜搗餅,多艾灸之(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或去蒜明灸。先以加減敗毒散大劑汗之
,接服真人活命飲,日二、三劑。其銀花酒,槐花酒,蠟礬丸,皆可兼用。次服托裡
諸方,十宣、八珍、十全大補之類。便秘服黃連內疏湯,清涼飲(忌木通。)必服護心散,外用敷藥
。膿成不得穿破者,用替針丸;不穿,用針法(方見前。)
\x主方\x 真人活命飲,倍皂角刺,加羌活(二錢)、肉桂(三分),好酒煎服。如不飲酒,水、酒同
煎。前後宜用諸方,皆于總論中采用。
男子五十外患此,四、五日 腫大病,赤暈尺許,重如負石。勢熾當峻攻,察其脈虛,先砭
赤處,出黑血碗許;稍輕,外圍藥,內多服真人活命飲,砭處出黑水而消。
<目錄>卷之八
<篇名>瘰
內容:帝曰︰寒熱瘰 在項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皆鼠 寒熱之毒瓦斯,留于脈而不去者也。
帝日︰去之奈何?岐伯曰︰鼠 之本,皆在臟,其末上出于頸腋之間。浮于脈中,尚未內著于肌
肉,而外為膿血者易去也。瘰 者,結核連續是也;形長如蛤者,為馬刀也。必起于少陽一經,
不守禁忌,延及陽明。大抵原屬氣血不足,複感恚怒氣逆,憂思郁結,風熱邪氣,內搏于肝,食
味之濃,曰毒、曰風、曰熱,皆此三端,招引變換。須分虛實,實者易治,虛者兼補。以其三焦
相火、氣多血少所致。婦人患此則月經不調,寒熱變生;稍久轉為潮熱等證漸寬,則俗謂 怯是
矣。宜隔蒜灸之,服敗毒散十帖。不消,服後方。必宜戒怒寡欲,斷絕濃味可治。脈浮數,清熱
涼血;脈沉伏,散郁行氣。經曰︰火淫所勝,治以
鹵寒。先用食鹽一、二兩炒熱,入長流水數碗頻飲。以鵝翎于喉中探引,得吐涎三、二碗。先服
五香連翹飲加牡蠣,便實加大黃數錢。攻動作痛作熱,次用消散之藥。接服涼血通經藥,加玉燭
散、四物湯(方見婦科)、涼膈散、黃連解毒湯(方見火門。)
\x主方\x 桔梗 甘草(炙) 防風 海藻 昆布(各五錢) 連翹 柴胡梢 三棱 龍膽草
條芩(半生半酒) 蓬術(各三錢) 黃連 白芍藥 黃柏(酒炒) 知母(炒) 天粉 葛根(
各三錢) 升麻 當歸尾(各五錢)
上銼,每服一兩,水二鐘,浸半日,煎至一鐘,去渣。臥床去枕,頭著席,患處向下,足伸
高,頓熱呷一口,作十次咽。用後方亦如此服法。另配一料,水法丸綠豆大,留前藥汁一口,咽
下即安臥,藥氣在咽。
\x甘桔散 湯\x 治瘰 先從喉下起。
甘草 桔梗 枳殼 羌活 川芎 芍藥 前胡 大腹皮 紫蘇 黃芩 柴胡(各等分)水煎
服。
\x羌獨破結湯\x 治先從項中起。
羌活 獨活 防風 紫蘇 連翹 川芎 芍藥 桔梗 前胡 蒼朮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x疏肝消滯湯\x 治先從左起。
柴胡 青皮 羌活 防風 枳殼 桔梗 當歸 芍藥 龍膽草 川芎 甘草(各等分)水煎
服。
\x導氣抑留湯\x 治先從右起。
香附子 蘿蔔子 烏藥 蘇子 厚朴 桔梗 羌活 防風 半夏(製) 茯苓 甘草(等分)
上水煎服。
\x玉燭散\x 治瘰 自消,和血通經。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熟地黃 大黃 黃芩 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三錢加薑三片,水
煎,入芒硝三分,連渣服。
\x清肝飲\x 治馬刀生脅下。
柴胡 桔梗 連翹 當歸尾 黃芩 黃連 牛蒡子 三棱(各二錢) 甘草(一錢) 紅花(
少許)上水煎服。
\x連翹潰堅湯\x 治瘰 、馬刀。
柴胡(一兩二錢) 天粉(一兩,酒炒) 龍膽草 黃芩(俱酒炒) 防風 羌活(各七錢)
連翹 當歸尾 芍藥(各五錢) 三棱(酒炒) 蓬術(酒炒) 黃連(酒炒) 蒼朮 甘草(炙
。各二錢)
上銼一料為粗末,每服一兩。水煎一料為末,水法丸,藥汁送下。
又 連翹(一斤) 瞿麥(八兩) 大黃(酒煮,三兩) 甘草(二兩) 分六十服,每日水
煎,臥床服,法同前。
又 夏枯草大治瘰 ,散滯氣,補養厥陰血脈,退寒熱。虛者,盡可倚仗;實者,行散。佐之
艾灸,取效。草高尺許,枝頭密,開紫花,夏至即枯,鮮者搗汁煎膏,枯者煎服。
又 桑椹黑者,搗汁,桑柴火,砂鍋熬膏,臥床服。
又 五倍子、大黃、南星、芒硝為末,等分。初起時用米醋,蜜調圍,日數次,散為度。 、馬刀、結核皆消。
又 皂角刺(一升)、玄參、連翹(各一兩)。水五碗,砂鍋慢火熬,水盡為度。用煮皂子軟者,每夜嚼三粒,
津唾咽下。硬者為末,蜜丸噙化。
<目錄>卷之八
<篇名>流注
內容:經曰︰精氣奪則虛,邪氣盛則實。流注之證,因于怒氣郁結;或濕痰流積,或飲食勞倦,脾
胃傷損;或房室陰虛,陽氣湊襲;或腠理不密,外邪客之;或閃肭折挫,跌撲血滯;或脾虛氣弱
,風濕相搏;或傷寒失汗,邪留經絡;或榮氣不從,逆于肉理;或產後敗血,流入關節,皆能致
此。或發胸背腰臀,或生四肢臂膝,或結塊、或漫腫、或作痛、或潰膿。若氣凝滯者,散之攻之
;腠疏脾虛者,驅之補之。最宜先散外邪,次調氣血,又次生肌收口。有風濕筋攣骨痛,宜溫
經絡。有膿管或瘀血者,用去惡肉方法治。如久而瘡口寒不收者,更宜附子餅灸。慎起居,節飲
食,除七情,戒房事,可安。初起用蔥熨法,隨服主方,驅逐寒邪,接補陽氣,更宜參酌加減。
未成者令散,已成者令潰。如抑郁所致而不痛者,宜散郁行經絡;腫硬作痛者,通氣和血為主;
潰而不斂者,益氣養血為主;傷寒余邪未盡者,和解為主;暴怒所致,胸膈不寬者,調氣為主;
脾虛濕熱,凝滯肉理而然,健脾除濕為主;閃肭瘀血,活血調氣為主;寒邪筋攣骨痛,宜溫經絡
、養氣血為主。
\x主方\x 何首烏 烏藥 羌活 白芷 防風 川芎 枳殼 當歸 紫蘇(各一錢) 檳榔(
七分)水煎服。漫腫、木悶,加官桂、木香。氣郁加香附、陳皮、厚朴。濕加蒼朮、秦艽。痰加
二陳湯(方見痰門)。傷寒余邪,加減敗毒散加小柴胡湯。寒加五積散(方見寒門)。氣血虛,
加人參、黃 、白朮、芍藥。腫在下部加牛膝、杜仲。
一人因怒,脅下作痛,以小柴胡對四物東加青皮、枳殼、桔梗,愈。
一人腿腫,肉色不變、不痛,以補中益氣東加生薑、茯苓、枳殼、木香,煎。以附子餅熨之。
後服流氣飲,愈。虛,始用六君子東加當歸,愈。
<目錄>卷之八
<篇名>胃癰
內容:證由寒氣隔陽,熱聚胃腕,寒熱不調,血肉腐壞,氣逆于胃,令人寒熱如瘧,咳嗽嘔膿、吐
血。脈洪數,膿已成,急宜排膿之劑;脈遲緊,屬瘀血,可下之。否則毒瓦斯內攻,為害非細。
\x主方\x 射乾 山梔 赤茯苓 升麻(各一錢) 赤芍(一錢五分) 白朮 連翹(各五分)
上水煎服。
\x薏苡仁湯\x 治風熱唇口潤動,或結核,或浮腫。
防風 薏苡仁 赤小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水煎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肺癰
內容:肺癰者,由風寒傷于肺經,其氣結聚所成也。肺主氣,候皮毛,勞傷氣血,則腠理開豁,而
寒邪乘虛入之,寒搏于血,蘊結成癰。積熱不散,敗血為膿。其人喘咳,則胸內滿,隱隱痛,兼
右脅痛而戰動,咽乾,口內辟辟燥而不渴,時時出濁吐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難治。上寸脈緊
數而實為肺癰。治法︰
初起宜先服小青龍湯(方見寒門),只一劑,以散風邪;次服
\x主方\x 黃 桔梗 貝母 薏苡仁 百合(各一錢) 當歸 枳殼 栝蔞 桑皮 防己
杏仁(去皮尖) 甘草節(各七分)上加薑五片,水二鐘,煎服。大便秘加大黃(五分)。
又方 知母 貝母 生地 阿膠 桑皮 射乾 桔梗 天門冬 杏仁 薄荷 白芨(各七分)
甘草(五分) 烏梅(一個)
薑三,棗二,水煎,食後服。痰盛加南星、半夏。風寒加防風、白芷、紫蘇。
排膿補肺︰黃 (一兩)水煎服。或甘草、桔梗多煎服。
又 葶藶棗湯宜服(方見喘門。)
\x簡便方\x 槿樹皮水煎服。或烏農樹皮煎服。或薏苡仁煮粥食。
又 白芨為末,每二錢白湯下。或槿皮、白蘞煎服。或葦葉煎湯作飲。
<目錄>卷之八
<篇名>臂癰
內容:證發臂上如鴨蛋狀,皆由榮衛不調所致。急宜消散,否則上下筋骨交連,舉動不便,垂手墜
痛,痛極徹骨,或致筋傷拳縮。若發臂內,名曰魚肚,宜活命飲加羌、獨活、桂枝、桔梗,水、
酒各半,煎服。或奪命丹、紫金錠兼用,壯者可下。若漫腫無頭,服敗毒藥不散者,十全大補加
桂枝、桔梗托之。若肘之內生癰,屬三陰經,乃心胞絡郁火,引經用黃連、升、柴。肘之外生癰
,屬三陽經,乃手大、小腸
積毒,引經用 本、升、柴。並用黃連消毒散、活命飲之類;後用托裡大補之藥。又有 臂表裡
俱赤,惟肘節處差小,俗名藕包,以內外分陰陽,俱同上治。
\x主方\x 赤芍 羌活 防風 金銀花 獨活 桔梗 桂枝 水、酒煎服。接服白芷升麻湯(
方見總門。)
\x油泥膏\x 治藕包。
桐油(三兩) 鹽泥信(鹽泥裹信, ,一兩和勻,)鵝毛頻掃。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腹癰
內容:證困膏粱之變,七情久郁,脾虛氣滯而成。發于肚腹,皮裡膜外,腹腫痛甚,易至潰腐。先
宜隔蒜灸法,內服活命飲,次用托裡藥。若紅腫無膿,托裡消毒散速其潰;如不潰,代針丸或針
刺破。如漫腫堅硬,色不紅腫,用托裡十宣散,次服主方。戒克伐涼藥。如潰後,必用十全大補
湯,倍人參、黃 ,加乾薑、附子補托。
\x主方\x 人參 白朮 茯苓 白芷 枳殼 當歸 川芎 黃 (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上水煎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臀癰
內容:證屬太陽膀胱部分,陰中之陰,位僻道遠,氣血難及,宜急治之。切宜慎起居,絕房室,旬
日平複,乃保無虞。稍遲多成冷漏,則難治矣。始用蔥熨、蒜灸等法,內服敗毒散、活命飲、次
托裡消毒飲,次
十全大補湯之類兼服之。
\x主方\x (治臀癰腫痛) 羌活 黃柏(各一錢) 防風 本 肉桂 連翹 甘草(炙)
蒼朮(各八分)上水、酒各半煎,空心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腸癰
內容:證因榮衛不調,或瘀血停滯,或下焦積熱,多患婦人、處子。致臍腹強急,按之若有水聲,
小便如淋,時時汗出,微覺惡寒,身皮甲錯,大腹如鼓,或繞臍生瘡,二便不通,口渴引飲,甚
則痛如刀剜,小腹硬痛。脈遲緊小者,有瘀血,未有膿也。用大黃湯下之,次兼敗毒散加秦艽、
連翹。脈芤澀,四物東加桃仁、紅花、玄胡索、木香。小腹軟痛,脈洪數者,已有膿也,用薏苡
湯排之,次用諸方。膿從臍出,或大便出,為害匪輕,急服藥消之,不出膿為愈。
\x主方\x (初起臍腹腫痛) 大黃 芒硝(各一錢) 牡丹皮 桃仁 栝蔞仁 薏苡仁(各
二錢)水煎服。
大便未通,硝、黃加用,以通為度。小便不通加滑石。痛甚加玄胡索、五靈脂、赤芍藥。口
渴,食雪梨或蘿蔔。
\x薏苡仁湯\x 治腸癰。煩躁渴,腹滿不食。
薏苡仁 栝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 桃仁(各二錢)上水煎服。
\x神效栝蔞散\x 腸癰、瘰 、便毒、一切腫毒,效。乳癰尤為最神驗。
栝蔞(大者二個,連殼搗細) 當歸 甘草(各五錢) 乳香 沒藥(俱另研。各一錢)
上作二帖,用好酒三碗,煎二碗,分二次,調乳、沒服,渣罨患處。
\x龍膽瀉肝湯\x 懸癰、下疳及腸癰、乳癰,因郁怒致肝經邪實者。
柴胡 澤瀉(各一錢) 車前子 木通(各五分) 生地黃 歸尾 龍膽草(酒浸,炒黃。
各三錢)
上加燈心二十枝,水煎,食前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懸癰
內容:經曰︰氣傷痛,形傷腫。患于肛門之前、陰囊之後者,懸癰也。因于七情郁怒,氣滯血凝,
有強忍敗精,有情欲不遂,皆能致此。治之不早,鮮不傷生。凡覺腫痛,急用大赤皮甘草連節數
兩,取長流水煎汁,空心飲。更製入藥。先服敗毒散,如寒熱 痛,清肝解熱,小柴胡湯;如痛
腫之甚,肝經濕熱,龍膽瀉肝湯。諸方皆製甘草為君,外用隔蒜灸法,膿成不穿,針之。
\x主方\x 甘草(五錢) 龍膽草 當歸尾 金銀花 生地黃 柴胡(各三錢) 澤瀉 車前
子木通(各五分)水煎,空心服。
小便澀,倍車前子、木通、澤瀉,加茯苓、黃柏、知母。發熱加黃連、青皮。陰虛加四物湯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次服此方,以製甘草為主。不潰,用八珍東加製甘草。無力,清心蓮
子飲(方見便濁。)以上諸方,悉製甘草為君。久不收,服大補藥,外用豆豉餅灸。
\x製甘草法\x 治懸癰腫痛,發熱,不問腫潰,俱效。
甘草(赤皮,大者用四兩,切十段) 用澗流水一大盞浸透,慢火炙乾,又浸又炙,水盡為
度。每服一兩,無灰好酒一碗,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囊癰
內容:證屬厥陰肝經。陰道虧虛,濕熱不利,濁氣下注,流入滲道而然;有腹腫漸流入囊,水液不
分而致。甚有膿潰皮脫,睪丸懸掛,囊裂水流。惟在治理得宜,亦可平複。先疏肝除濕,次滋陰
補養氣血。有醉後飲水入房,乃汗出遇風寒濕毒,乘聚于囊,先以導水丸二服,水去小便如常,
以胃苓湯倍白朮、茯苓。
\x主方\x 歸尾 龍膽草 生地(各三錢) 柴胡 澤瀉 木通 車前子 茯苓(各一錢)上
加燈心,水煎,空心服。
未效加黃柏、金銀花、皂角刺、白芷。膿成不破,針之。次服參、 、歸、術、四物東加知
母、黃柏。外用紫蘇末敷。或杉炭末敷,紫蘇葉包裹,仰臥養之。久不收斂,服大補藥,外以附
子餅灸。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腦疽
內容:腦後 腫,屬太陽膀胱經積熱,或濕毒上壅,或腎虛陰涸。初腫痛甚,煩渴,脈洪數。腫硬
未作膿者,宜除濕解毒。痛甚屬濕熱,宜黃連消毒飲之類。大痛或不痛,隔蒜灸,服真人活命飲
(方見前)。如便
秘,邪在內,宜瀉之。不甚痛,不作膿,宜四君子東加當歸、黃 補托。膿成而痛,針之兼托裡
。膿多不斂,大補氣血。喜飲冷,宜瀉火。毒盛便秘者,防風通聖散(方見風門)。此證亦用騎
竹馬灸法。
\x主方\x 黃連(酒製) 羌活 生地 當歸身 連翹 黃 黃柏 獨活 防風 本 防
己蘇木 陳桔梗(各一錢) 澤瀉(七分) 知母(酒炒,四分) 人參 甘草(各五分)上
水煎成,入酒少許,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鬢疽
內容:是證多因怒氣而成,或肝、膽、三焦風熱,血虛所致。 腫大痛,寒熱拘急,先服加減敗毒
散,發散表邪。因于怒動肝火,小柴胡東加連翹、桔梗、金銀花,次服活命飲之類。不作膿不潰
,宜托裡。如作膿大痛,托裡解毒。膿成不破,針之。膿潰不斂,大補氣血。
\x主方\x (清肝) 柴胡 山梔(炒。各錢半) 黃芩 川芎 人參(各一錢) 連翹 桔
梗(各八分) 甘草(五分)上水煎,食後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胸疽
內容:疽發于胸,初如黃豆,肉色不變。若冷氣攻心,精神恍惚,嘔吐冷痰,毒瓦斯內陷,腹脹者死
。若心煩身躁,肌如火熱,汗出唇焦,渴飲冷水,是其候也。急服活命飲加黃連、桔梗,及奪命
丹之類汗之,下之。惡證見,犀角解毒湯。疽發于膺,在胸兩旁高處,名臆疽。色青,寒熱,治
同上法。
心窩上兩乳間生者,名膻中疽,發于氣之海,分布陰陽之所,由臟腑不和,七情郁結而成,
宜活命飲加紫蘇、薄荷汗之,再兼紫金錠選用。
脾發疽,生心窩下,兩旁皆有,乃過食煎爆,醉飽入房所致,治法大同小異。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腰疽(附︰石疽)
內容:證發脊骨第十四椎之旁,乃腰腎之位,名曰腰疽,即下搭手也。由于房勞過度,腎水虧傷而
致。其證口乾舌燥,寒熱交作,百節疼痛,急服敗毒散、活命飲及黃 托裡之類。若穿潰透膜者
,不可救矣。
有在腰胯之間,患疽如石不潰者,名石疽,屬少陽、陽明二經之積熱。邪毒內結,元氣不
足,不能起發,急服活命飲加羌活、獨活、柴胡、黃芩,及紫金錠汗之。實者一粒金丹,或黃連
內疏湯下之,隨服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托之。
<目錄>卷之八
<篇名>附骨疽
內容:(俗名貼骨癰)
證因風露寒濕所侵,或夏月貪涼,腠理開豁,臥于漆凳泥地而成。蘊蓄日久,變而為熱。或
因醇酒濃味,留積熱毒下注;或濕痰瘀血相搏而成。始則環跳穴作痛(穴在臀之側,屬厥陰肝經,)
不便行動,臥難轉側,疽生骨之上、肉之內,多至不救,急宜治療,外用取汗法,內服追風散,
兼漏蘆湯(方見總論)、敗毒散、活命飲皆可服,攻散為愈。稍緩則膿成,外無赤腫之狀,必宜
針破。如待潰穿,多難收斂而殂,針破後宜
托裡排膿、補養氣血,十全大補湯之類。
\x主方\x 蒼朮(製) 黃柏(炒。各五錢) 青皮(三錢) 甘草節(一錢) 金銀花(一
錢)上用水煎,入薑汁少許,服。
生于腿 加牛膝(一錢)、薏苡仁(一錢),冬月加肉桂(七分);夏加黃芩(一錢)。無汗
加麻黃(一錢)。
又方 足太陰、厥陰經分,瘡生腿內近膝股,或癰、或附骨疽,初起腫痛勢大。
黃 (二錢) 柴胡(一錢) 羌活(五分) 連翹(一錢五分) 歸尾(七分半) 肉桂(
三分) 生地 黃柏(各二分) 土瓜根(酒洗。一錢)上水酒三盞煎,熱服,二帖愈。
又方 治足少陰經分,癰生腿外側。或因寒濕得附骨疽;或微侵陽明經分,堅硬腫痛,不能
行動等證。
黃 (二錢) 當歸尾(二錢) 柴胡(一錢五分) 連翹(一錢) 肉桂(一錢) 大力
子(一錢) 白芷(一錢) 升麻(七分) 黃柏(五分) 甘草(五分)上水、酒各一鐘,煎
服。
\x取汗法\x 掘地坑深數尺,柴炭燒紅,將小便一桶潑之,急放小凳,令患人赤身坐定;坑上
放木板,鋪濃被,勿出氣,止露出患人頭面。或以大桶令患人赤身竹椅坐下,置盆盛燒赤鵝卵石
或鍛石,用荊芥末調米醋沃之,桶口用綿被蓋覆,止露頭出,令熱氣熏蒸,汗出毒散,未效再汗
。
<目錄>卷之八
<篇名>耳發
內容:經曰︰耳為腎之外候。又曰︰腎通竅于耳。亦因大怒,動厥陰肝經,風熱燥火,瘡生耳葉,
作熱痛
痒,用柴胡清肝之類兼小柴胡湯,次服加味地黃丸。耳內生毒,皆由手少陽、足少陰二經風熱。
耳證有五︰日 耳;曰濕耳,常出黃膿水;曰風耳,常出紅膿;曰纏耳,出白膿;曰耳疳,生瘡
臭穢;曰震耳,耳內虛鳴,時出清水。證雖有五,其源則一。又有耳蕈、耳痔閉塞不通,用黃連
消毒飲、活命飲治之。有為耳癰,用活命飲加升麻、桔梗、蔓荊子。有大痛為疔者,先以經絲草(
俗名天荷葉、延紅絲,到處生石砌邊)。搗汁滴入,失治,則頭腫極大而死。
\x主方\x (若耳後一寸三分生疽,急服解毒之藥,遲多不救。)柴胡 梔子 丹皮 芍藥
當歸 蔓荊子 川芎 生地 龍膽草 上銼,水煎,食後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面瘍
內容:(附︰ 腮)
面瘡之發,見于眉、頤、腮、頰、鼻、髭、地角諸瘍,皆屬上焦郁火,諸經積熱,風濕壅結
、陰陽相滯而生。宜萬病解毒丹之類。 腫赤痛,先服加減敗毒散發汗,次用真人活命飲加黃芩
、黃連、梔子、玄參、桔梗、木通之類。
\x主方\x 治口唇、頰車、發鬢腫痛、鼻額連頭痛。
犀角(七錢五分) 升麻(五錢) 白芷(二錢五分) 防風 黃芩(各三錢半) 白附子
川芎(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五分) 羌活(三錢)上作一服,水五盞,煎至三盞,去滓,分
作三服。一日一服,熱減,製輕劑服之。
<目錄>卷之八\面瘍
<篇名>腮
內容:證屬陽明胃經,或因風熱所乘,或因積熱而致。內熱腫痛,外用敷方,內服祛風清火之藥。
\x主方\x 治風熱上攻,面目腫痛,牙關緊急。
白芷 升麻(各二錢半) 當歸(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蒼朮(八分) 葛根(七分)
草豆蔻 柴胡 黃柏 本 羌活(各四分) 蔓荊子 殭蠶(各三分) 麻黃(七分)上水煎服。
\x敷方\x 靛青、蚯蚓泥(水研) 井底泥。隨取一味,敷患處。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8
- 文章: 33941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簡明醫彀
<目錄>卷之八
<篇名>穿腮
內容:證由憂愁思慮,驚恐悲傷,或過熱毒藥物。初生下連頸項隱痛,內有小核漸大,牙齦腫痛,
寒熱間作,穿潰腐爛淋漓不已。或左或右,牙關不開,飲食難進。始宜鵝翎蘸生桐油探吐,多去
痰熱。切忌刀針。已破,切勿入風,多致不救。
\x主方\x (宜接服活命飲)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 玄參 桔梗 柴胡 甘草(等分)
升麻(減半)上水煎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頸癰
內容:證因怒郁、驚惶、積憤而成。屬手少陽三焦經。初覺宜隔蒜灸多壯。內服活命飲加玄參、桔
梗之類。
壯者攻下,老弱補托。神勞多怒,頸項腫硬,用八珍東加柴胡、香附。勞心過度,宜服補中益氣
湯。
<目錄>卷之八
<篇名>喉癰
內容:癰發嗌中,憂憤積熱所致。屬任脈及手太陽少陰,宜清熱攻毒,用真人活命飲、黃連消毒散
、紫金錠。壯人攻下,若過時失治,穿潰咽嗌者死。
<目錄>卷之八
<篇名>對口
內容:證由熱毒上攻,屬足太陽膀胱之經。甚者,類腦癰治;輕者取鮮白茄蒂七個,鮮何首烏對稱
準,水鐘半,煎服。如出膿,再一服收口。如無鮮者,乾者亦可。
<目錄>卷之八
<篇名>夾疽
內容:夾喉兩旁而生。屬手少陰、足太陰、足厥陰,火熱蘊毒上攻而發。宜加減敗毒散及黃連消毒
散(見腦癰),活命飲加玄參、桔梗、黃連。潰內者危。
<目錄>卷之八
<篇名>脅疽
內容:證由心肝二經火盛,虛中有熱,而發于兩脅下,名發脅,屬手、足厥陰經。初宜神效栝蔞散
(方見乳癰)、
柴胡清肝湯(方見鬢疽)或活命飲加柴胡。漬後宜清熱、托裡、滋腎水;有熱當歸龍薈丸(方見
脅痛。)脅下至腰及遍身紅紫,宜砭出惡血,內服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紫金錠涂、服。
\x簡便方\x 雞糞搗入,鹽少許,醋和,敷患處。腫消痛止,膿成有效。
<目錄>卷之八
<篇名>手疽
內容:(附︰手發背 丫刺 指疽 天蛇頭 穿掌疽 腕癰 代指)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手發背
內容:兩手背發癰,無頭漫腫,乃三陽風熱郁滯,宜活命飲加黃芩、梔子、桔梗、升麻。寒加桂枝
,熱加薑黃,水、酒煎服。或紫金錠、奪命丹。老弱者大補之。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丫刺
內容:虎口內結毒 腫,又名合骨疽。屬陽明大腸風熱積毒,始宜隔蒜灸,內服真人活命飲加桂枝
、薑黃、桔梗、升麻,煎服。外以玉樞丹水磨涂之。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指疽
內容:證發大指頭,亦名指發。如粟漸大,青紫黃黑,麻木作痒,或大痛徹心,屬手太陰經。外以
玉樞丹
濃敷,內服更用發汗、攻下諸方;次托裡補益,悉如前法。此證切勿怠緩,若攻心嘔吐不食,齒
縫出血者,不治。指變黑色,急宜截去,可生。若黑至臂,必死。別指猶可。
\x拔毒散\x 泥蜂窩(壁間) 乳香 上為末,米醋調,頻涂痛止。
又方 蜈蚣(乾者)燒煙熏。
又方 雞子清浸指,痛止。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天蛇頭
內容:指頭結毒, 赤腫痛,膿潰裂開,形如蛇頭,故以為名。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積熱。宜服活命
飲加柴胡、羌活、桔梗、黃連消毒飲、玉樞丹之類。
\x敷方\x 雄黃 蜈蚣 全蠍(各一錢)為末,摻入瘡。抹油,帛包扎,乾痛油潤。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穿掌疽
內容:手心赤腫,偏者名曰穿邊,屬手厥陰心胞絡經積熱。初宜隔蒜灸法,內服活命飲加桂枝、薑
黃。實人宜斟酌表裡而汗、下之,次托裡補益,大同小異。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腕癰
內容:手屈處 腫。治法同前。更以玉樞丹加蟾酥少許涂之。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代指
內容:患于指甲內,冷藥 潰為快。蓋爪者,筋之余。筋賴血養,血熱毒成,流注于指端,故指赤
腫成膿,證類指疽。然無蘊毒,不致傷人。
治代指 麻黃煎汁,入芒硝熱浸之。
又 甘草煎濃汁,浸之。
又 酸漿水入,鹽熱浸冷,再換。
又 烏梅肉蒸爛,醋研浸。
\x英蒼散\x 治手指結毒及天蛇頭。
蒲公英(解諸毒,神效。路邊、田畔開黃花如菊) 蒼耳草 共為末,酒服。更以米醋濃
煎,浸之效。或蒲公英同金銀花藤煎,酒服。
又 蒲公英鮮者搗汁,酒服。渣 患處。
<目錄>卷之八
<篇名>足瘍
內容:(附︰脫疸 香港腳瘡 甲疽 代指 足發背 足跟疽 手足裂)
足部之證,屬三陽經濕熱,或三陰經精血虧損,微赤而腫,膿出而清,難治。若赤腫 痛而
潰膿者,
屬濕熱,易治。若色黯不腫,不痛,不潰膿,煩熱作渴,小便澀短者,陰氣敗絕之惡候。
初宜蒜灸,內服活命飲,次服托裡;次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色黯不痛者,著肉用桑枝
灸,內服十全大補、八味地黃丸之類。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脫疽
內容:足大趾漬而自脫,難治。如色變赤黑者,死,宜急截去。余指易治。初起以萬病解毒丹,醋
磨濃涂;未成者,宜蒜灸,次托裡消毒,用引經藥,或敗毒散加銀花、牛膝、白芷、大黃或活命
飲。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香港腳瘡
內容:因腎虛風濕所搏,氣血壅滯,毒在膚腠,不得宣通,腳上生瘡。若風毒不散,遷延日久,黃
水淋漓,氣血虧傷,難治。
\x主方\x (風濕腫潰) 漏蘆 五加皮 槐皮 白蘞 甘草(各七錢半) 蒺藜子(二兩)
水煎,無風處淋洗。
\x敷腳瘡\x 氈灰 紅棗(燒灰) 竹蛀屑 黃丹 枯礬 韶粉 上各等分,研勻摻之。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甲疽
內容:指甲內潰爛。因于濕熱,或剪傷,或履窄。勿涼藥敷。
\x敷方\x 綠礬(鐵器內炭火封 溶化,令汁乾,取赤者研,五錢) 蘆薈(一錢五分) 麝香
(三分)
上研細和勻,製一絹袋盛藥,套指上,線扎定,日摻自愈。
腳指四邊腫爛,以前礬末一錢,入乳香末三分,敷愈。
又方 牡蠣頭生研極細,每服二錢,靛花研酒調下,仍敷患處。
又方 烏梅或白梅,取肉蒸爛裹,或燒灰調敷。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代指
內容:指頭腫爛,爪甲結膿,用烏梅核中仁為末,米醋調膏,另以朴硝泡湯洗,漬指于前膏內,或
以豬油調蚯蚓糞涂。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足發背
內容:足面生疽,屬足厥陰、陽明二經之會。由濕熱乘虛下注。活命飲加木瓜、肉桂、牛膝。先蒜
灸,次托裡,再用十全之類。用羊糞瓦上炙乾,煙盡羅末,麻油調敷。痒加輕粉,痛加麝少許,
敷。外以山茶葉,或冬青葉裹之,絹條才定。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足跟疽
內容:屬太陽經,乃陰、陽二蹺發源之所。由臟腑積熱所致。忌毒藥敷,外宜蒜灸,內服活命飲加
牛膝、肉桂,或紫金錠之類。陰虛服補陰諸丸,煎服。
婦人足跟、足趾腫痛,足心發熱,腫處潰膿,皆宜八珍湯、六味丸;內熱,逍遙散之類。
\x敷方\x 白朮為細末,先以鹽湯洗淨,乾摻上,一日一換,效。
治腿肚上瘡,水出作痒,用貫眾煎湯洗,後用百藥煎末,唾調敷。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手足裂
內容:乃手足皴澀,皮膚裂開,疼痛不能見風。
\x膏方\x 瀝青(四兩) 白色黃蠟(八錢) 乳香(二錢,另研末)
上用鐵器先熬麻油(一兩),煎熟,次下瀝青,即下黃蠟,以麻布濾入水中,扯拽黃色(揉入
乳末)。瓷器收貯。每用以藥火上烘軟涂之,外貼紙,其縫自合。
又方 手足裂痛,用清油(五錢),慢火煎沸,入黃蠟一塊,再煎溶,入水粉、五倍末各少
許,熬紫色為度,以熱水洗手足軟,用藥敷,以紙貼痛止。
又 腳縫濕爛,用枯礬三錢,黃丹五分為末,糝。
又 指縫搔痒成瘡,血出不止,用多年糞桶箍燒灰敷之。
又 腳裂爛,以蒸熟藕研成膏,敷之。
又 腳裂縫,以五倍子為末,同牛骨髓填縫內即愈。
冬月腳跟裂,大開出血,用白芨(要明亮堅,勿枯燥者)研細末,水調如糊,先以裂熱湯洗
淨,抿藥,外用紙蓋,裹腳,過夜愈。冬月施人,大有利益。
通論以上諸毒︰
凡諸般腫毒初見, 赤腫痛,高碩速起,屬陽證易治。惡寒發熱表證,宜加減敗毒散,發汗
消解。煩躁口渴,裡證,宜黃連內疏湯攻下大便。無表裡證,惟作大痛,邪在經絡,先宜真人活
命飲解毒定痛,次托裡養榮湯調和臟腑。若微赤腫痛,平塌不起,屬陰經,難治。急宜十宣散、
托裡散之類溫補助陽。外治可灸、可圍、可洗,惟不可針。或攻散,或穿潰、托裡、排膿、生肌
、收口諸方諸法,悉于總論采用。其諸癰疽瘡瘍治法,亦大同小異。但宜各證加引經藥,如患在上
,入升上之品;在下,兼降下之味。潰後溫補氣血,寒熱虛實,隨證參酌,可獲十全之功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惡瘡
內容:(附︰人面瘡、翻花瘡)
經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心主血,脾主肉。血熱肉濕,濕熱相
搏,潰散肌膚,浸淫不休,不可定名,故曰惡瘡。然亦有辯焉。如氣血郁于皮膚腠理,可以表而
散者,如疥、
癬、瘍、疹之類是也。汗之,瘡即已。若氣血郁于肌肉之分,外連皮膚,作寒發熱而生膿;或七
情所招,或膏粱所致,皆宜內托,不宜發汗,汗之則發 證。故瘡成于皮膚之間,則因其輕而揚
之,故汗之,用殺蟲潤燥藥敷之。若瘡成于肌肉之內,當因其重而減之,瀉經絡之熱,清涼氣血
,外以化膿生肌膏 之。瘡在頭巔,則升而取之,用酒製寒涼藥,更以風藥升而上之,外以殺蟲
解熱藥敷之。明此三者,其于治瘍,思過半矣。
\x主方\x 連翹 當歸 栝蔞根 生地 荊芥 黃芩 赤芍 麥冬 牛蒡子 瞿麥 木通 梔
子防風 川芎 甘草(各等分)為粗末,每四錢,水煎服。
\x敷方\x (一切惡瘡) 白礬(一錢) 乳香(七分) 輕粉(三分) 沒藥(三分) 上
研勻敷。
\x洗方\x (一切惡瘡) 貫眾 川芎 茵陳 地骨皮 荊芥 獨活 防風 蓄 當歸 甘草
上水煎洗。
\x地丁散\x (惡瘡腫痛)
地丁 當歸 大黃 赤芍 金銀花 甘草(減半)上用水煎服。
<目錄>卷之八\惡瘡
<篇名>人面瘡
內容:多生于膝上或臂間,狀如人面,眼、鼻、口俱全,此為冤業所致。內服十六味流氣飲、苦參丸
,外用貝母末敷之,次用生肌散。
<目錄>卷之八\惡瘡
<篇名>翻花瘡
內容:瘡潰從中翻出 肉如蛇頭狀,大小不一,證由肝經血燥所致。宜內服清肝養血之藥,次八珍
湯、十全大補東加麥冬、五味之類。
<目錄>卷之八
<篇名>丹毒
內容:人身忽然變赤如丹,乃血熱肌虛。風邪所搏而成。宜防風通聖散之類治之。
\x主方\x (一切丹毒)薄荷 連翹 鬱金 黃芩 黃連 梔子 大黃 甘草 糯米(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蜜湯調服。
\x敷方\x (丹毒痛甚) 車前草 益母草 地膽草 共搗爛,涂患處。
又方 赤小豆(研末) 羊角(燒灰)上研勻,雞子清調敷。
又方 治丹毒。大蒜搗如泥,濃涂患處,乾即易。
又單方 水苔 慎火草 浮萍 豆葉 生地黃 隨取一味,搗敷患處。
灶心土 靛青 大黃 蚯蚓泥 隨取一味研末,雞子清調涂。
<目錄>卷之八
<篇名>楊梅瘡
內容:此瘡乃濕熱邪毒所成。或共處者患此傳染;或同飲食、坑廁、圊桶;或于淫室熏惹穢氣;
或患下疳、便毒而起。治當察其表裡虛實,先須發散表邪,如防風通聖散、加減敗毒散。濕熱,
羌活蒼朮湯;次清裡熱,內疏黃連湯之類,隨證連服數帖。大勢略緩,次服主方解毒,次調和氣
血。最不宜妄求速效,誤服輕粉、粉霜之藥,反收熱毒,沉凝骨髓,日久毒發,頭面周身潰爛不
已,痛苦萬狀,悔之不及,致成終身痼疾。初患者,後有羊酒方可用。
\x主方\x 當歸尾 川芎 赤芍 生地 升麻 葛根 黃芩(各一錢) 黃連 金銀花 黃柏
連翹(各八分) 防風(八分) 羌活 甘草(各五分) 蟬蛻(二個) 大黃(二錢)上劑煎
成,入芒硝一錢服。大便已通,減去硝、黃。
又方 防風 荊芥 連翹 白芷梢 地骨皮 當歸尾 川芎(上部倍用)木通(下部倍用)
黃陣 赤芍藥 五加皮 黃芩 梔子 白蘚皮 金銀花 木瓜 薏苡(下體多用) 苦參 皂角
刺蟬蛻 殭蠶 黃柏 白蒺藜 甘草(各四兩) 土茯苓(三斤) 痛加羌活、獨活。虛加
人參、茯苓,去梔子。
上銼,作五十帖,每日二帖,水煎服。忌牛肉、燒酒,鹽,煎炒,食之生癬。
又方(治一切楊梅瘡,不俱始終虛實) 金銀花 黃連 連翹(各一錢) 當歸 生地 防
風木通 薏苡(各八分) 白蘚皮 白朮 皂角刺(各七分) 甘草(四分)
上劑加燈心二十枚,用仙遺糧(二兩,即土茯苓),石 捶碎,煎汁二碗,入眾藥煎服。土茯苓二汁,再煎眾
藥渣服。
\x茯苓餅\x (遠近頑癬,搔爛不痊,並治)
防風 人參 五加皮 白蘚皮 當歸 丁皮(久無真者,丁香代之) 木瓜 皂角刺 海桐皮 川芎 金銀
花甘草 乳香(出汗,研) 沒藥(出汗,研。各一錢)
上為末,對和面作餅,蒸熟拌乳香、沒藥末,嚼食,白湯送下。
\x西聖複煎丸\x 治瘡後腫塊,經年破爛,諸藥不愈。
乳香 孩兒茶 沒藥 丁香(各一兩) 阿魏 白花蛇 血竭(各四錢,各為末) 白面(
一斤,炒熟) 蜂蜜(六兩,煉熟) 香油(四兩,煎熟) 棗(水煮乾,去皮核)
上為一處,搗千余下,丸如彈大。每服二丸,土茯苓煎汁化服,一日三次。
\x拔毒糕\x 土茯苓(去皮為末,一斤) 白蜜(一斤) 糯米粉(一升)
上和勻,蒸糕,食土茯苓汁送下,忌飲茶湯。
\x羊酒方\x 治楊梅瘡,初覺即宜服此。
大黃 麻黃(天熱減半) 蟬蛻(各一兩) 羊肉(斤許,煮汁,三飯碗聽用。)
同好酒三碗,煎藥至三碗,先以羊肉同飯吃完,次服藥汁完,濃蓋臥,頭至足出大汗,欲瀉
至空地,連解連移,勿令氣複入肛門,內外毒盡出,無後患。
\x玉脂膏\x 治楊梅瘡。愈後發鵝掌風,手上白皮層起。
牛油 香油 油 黃蠟(各五錢,同熬化,待冷) 銀珠(五錢) 官粉(一錢) 麝香(
二分,同研) 油藥和勻,火拷掌熱擦,再烘頻擦。
又方 治楊梅瘡,不論久近,及癰毒、鵝掌風,亦須內服解毒方。
灶心土(二錢) 水銀(一錢) 枯礬(三分) 百草霜(一分) 白蘚皮末(七分) 香油(少許)
上四味研至不見星,入蘚,油和勻,無風處擦手足心。藥完吃蔥湯二碗,濃蓋臥出汗,三日
一擦,三次愈。
\x點藥\x 銀朱 輕粉 杏仁 雄黃(各等分)
上研細末,豬膽調搽,或摻膏藥上貼,加冰片尤妙。
\x導水丸\x 治便毒、下疳 、楊梅毒、大小便閉、濕熱為甚。
大黃(二兩) 黃芩(二兩) 黑丑(炒) 滑石(研,各四兩)上為末,水丸或糊丸,每
服二錢,臨臥湯下。
\x簡便方\x 官粉(二錢) 豆腐(八兩) 以官粉摻入腐,重湯煮食。
又方 土茯苓(新鮮白者佳) 石 捶碎煎湯,代茶湯任意飲之。
\x灸法\x 楊梅瘡初發數個,逐個灸三、五壯,愈。隔蒜灸亦可。
<目錄>卷之八
<篇名>下疳
內容:人之前陰,屬足厥陰肝經。多因郁怒日久,抑遏不舒,致成此患。或淫家交接至傷,或硬衣
擦損而起,陰頭破爛,不速愈,延及玉莖,名曰蛀梗。治法相同,切宜防微杜漸。有腐去玉莖,塊塊累累,全失
本形,數年而斃者。脈多尺部洪數。先服加減敗毒散,次龍膽瀉肝湯(方見懸癰)、小柴胡湯之
類。腫痛甚者,宜清肝火,除濕熱;小便赤澀,利小便;如不澀而自汗者,不可利,若利之,榮
衛枯竭,無以製火,瘡益甚。
\x主方\x 柴胡(一錢五分) 黃柏 赤芍藥 赤茯苓 膽草(各九分) 蒼朮 知母 黃連
荊芥 連翹 木通(各七分) 防風 獨活(各六分) 甘草梢(三分)上加燈心二十枝,水煎,空心服。
發便毒加大黃;熱甚加梔子、滑石,去蒼朮;寒熱往來加黃芩、澤瀉;二便不利,宜服八正
散(方見淋門)
\x涼血解毒丸\x 先服敗毒散,次主方。未全可再製此丸服。
苦參(八兩) 黃連(四兩) 連翹 防風 石膏(各兩半) 牛蒡子 生地 白芷 大黃(各一兩)
上為末,荊芥煎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送下。久不愈,宜服六味地黃丸。
\x敷方\x 雞肫內黃皮(不見水、取淨,火炙,研細末,一錢) 孩兒茶(另研,八分) 珍珠(
另研,三分) 冰片(二分) 上研勻,米泔淨洗敷。
又方 枯礬 雄黃 珍珠 黃柏(另研) 鉛粉( 。各等分)上為極細末,米泔洗,拭乾
,豬膽汁調搽。
又方 抱腿雞子殼(略炒,研末) 孩兒茶(研細,等分)
上研勻,細末,茶洗淨。濕者乾摻,乾者豬膽汁調搽。
\x玄霜散\x 下疳蛀梗,莖爛亦能長全,及諸瘡毒 瘡,久不愈者,可收斂。舌傷,乳沒湯
含,止痛,敷此藥。
黑鉛(五錢)。銅杓溶化入水銀(二錢五分),攪勻傾出,研不見星,入軟石膏(火 ,三
錢五分) 真輕粉(二錢五分),明硼砂(一錢) 珍珠(另研極細,五分) 冰片(三分。)
上共研勻,入瓷瓶內,用時蔥、椒、艾煎湯,入壇先熏至溫,洗淨敷藥。乾者,豬膽潤濕摻
上。
\x洗方\x 黃連 黃柏 當歸 白芷 羌活 防風 荊芥 苦參(等分)
加烏梅肉五個,銅錢五十文,水煎,入皮硝,明礬,先熏後洗,一日五次。
又方 黃連 瓦松 花椒 蔥根 川萆 艾葉(等分)上用水煎湯,青布洗拭。痒加硝、
礬,少時重頓。
\x簡便方\x 六一散加輕粉、冰片,研勻。濕者乾摻,乾者豬膽汁調搽。
又 用亂發洗淨,燒灰敷。
又 用雞肫皮炙,研細末,敷。
一人莖腫不消,一潰而腫痛發熱,便澀;一小兒腫痛,各煎小柴胡湯(方見傷寒),吞當歸
龍薈丸(方見脅痛)而安。
<目錄>卷之八
<篇名>便毒
內容:騎馬癰、魚口、血疝(名四,實一,)生于兩腿合縫之間,屬沖任為病,見于厥陰肝經之旁
絡。皆郁怒蘊熱,血聚成毒。有因勞役而致者;或不遂交感,精離不泄;或強固敗精,留結而致
;或先下疳而繼生,常有接發楊梅瘡者。微覺,前羊酒方可用。初宜發散,即行疏利而兼解毒。
一服已瀉,不必再服。次清濕熱,疏肝火。如不散,先托裡,次調養氣血。
\x主方\x 大黃(三錢,虛人減用) 殭蠶(二錢) 當歸尾 赤芍藥 金銀花 白芷梢(
各一錢) 芒硝(一錢) 木鱉子(三個) 穿山甲(三片,炒研) 天粉(一錢)上用好酒二
碗,煎至一碗,入大黃、芒硝滾一沸,連罐露一宿,五更溫服, 濃蓋臥出汗,通利一、二次愈。
治便毒︰山甲(三片,土炒) 木鱉(三個,切碎) 牡蠣( ) 大黃(三分) 金銀花
黃連 黃柏 黃芩 連翹(各一錢半) 黃蠟(二錢) 好酒煎,入蠟,空心服。
又方 便毒初起可消 大黃 皂角刺 金銀花 防風 當歸尾 甘草節 栝蔞仁(各等分)
上用水、酒各半煎,空心服。仍頻提掣頂中發。
又方 三方皆可消散 殭蠶 槐花(各三錢)上為末,酒下。欲疏利,加大黃。
又方 龍膽草 大黃 栝蔞仁 桃仁(各一錢) 木鱉(三個)上用水酒濃煎,露一宿,溫
服。
又方 代赭石(另研) 梔子 大黃(各一錢) 當歸(五分)上用水煎,調乳香、沒藥末
各一錢服。
又方 毒將成膿 大黃 連翹(各五錢) 枳實(三錢) 厚朴 甘草(各二錢) 桃仁(
二十一粒)
上分三帖,酒煎服。
又方 勞役而成 射乾(三寸),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服。未利,加大黃煎服。
灸法︰用核桃殼半個,以人糞填滿,合毒上,殼外艾炷灸至消為度。
一人腫痛,服疏利藥不消亦不潰,用人參、黃 、當歸、白朮、柴胡、白芷、甘草、皂角刺
,並八珍湯而愈。
一人潰而腫不消,脈浮澀,以豆豉餅灸,內服十全大補湯而愈。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腎臟風
內容:證由風濕所襲,濕熱汗潤,致陰囊抓痒。或腎水虧虛,火炎血燥,隱處瘙痒成瘡,致黃水浸
淫。此方亦治腳汗,擦腳底、鋪鞋中,及腳指縫爛。
\x敷方\x 枯礬(一兩) 牡蠣( ) 黃丹(炒。各五錢) 為末,夜擦數遍。
<目錄>卷之八
<篇名>瘡
內容:按外 屬足三陽,內 屬足三陰。此瘡皆由濕熱下注,瘀血凝滯;或寒濕裙邊,血風傷手細
瘡而始。不守禁忌,恣啖熱毒,朝傷暮損;遷延日久,濕淤生熱,濕熱相蒸,漸成斯患。亦有跌
磕破損而成,惟鍋口割傷者,竟為終身之患,皆由行動勞傷,氣從下流,難于收斂。外用膏藥摻
藥,內服當歸拈痛湯。
如氣血虛,宜補托之藥,更忌熱毒發氣之物。
\x膏方\x 阿魏(一錢五分,少酒研化) 黃丹(二錢) 兒茶 龍骨(各一錢半) 乳香
海螵硝(水煮,晒。各二錢) 赤石脂 血竭(各一錢半) 水銀(一錢,鉛製) 輕粉(二錢)
沒藥(出汗,研細。二錢)上各研極細末,加冰片三分,研勻聽用。麻油(二兩五錢,)銅杓熬
老,柳棍覺轉,化入黃白蠟(各五錢)次入嫩松香(二兩)熬化,綿濾碗內,坐水中過夜,將前
藥調勻,以薄油紙二層,中夾膏藥。如瘡口大,四邊折轉,膏上簪腳密透眼,瘡用洗方,或蔥、
椒煎米泔,洗冷挹乾,先摻玄霜散,更生肌散護之。外縛膏藥,每日導轉。
\x隔紙膏\x 黃 末(五錢) 輕粉 乳香 沒藥 銀朱(各一錢) 血竭(五分) 銅青(
二分)
上各研細末和勻,香油調膏,薄油紙如前法。
又方 隨瘡口大,裁好綿紙十二張,四角小紙捻釘住聽用。
香油(二兩)銅杓熬,下川椒(四十九粒)煎黑取起,次下槐枝(長一寸,四十九)煎焦黑
取起,次下黃蠟(一兩)、輕粉(二分) 枯礬(五分),煮前紙令透,勿焦,取起。用槐枝、
蔥、椒煎湯,洗瘡暖透,拭乾,以膏紙貼,外以油單紙掩護,絹帛縛定,一日揭下,近瘡一張盡
,十二日愈。
又方 松香(三錢) 乳香(二錢)各為末,香油調敷患處。外用筍箬密刺孔縛之。或冬青
葉縛,每日導轉。
又方 黃柏末(一兩) 輕粉(三錢) 豬膽汁調敷,濕者乾摻。
又方 五倍子末(一兩) 香油(一兩) 百草霜(一錢) 熬滾,下黃蠟一兩化勻,調前
末為隔紙膏貼。
又方 川椒末 枯礬 百草霜 研勻,調桐油敷;蔥、椒煎,米泔水洗。
又方 灶心土 黃丹 輕粉 黃柏末 乳香 沒藥(俱研末,等分)上研勻,清油調膏,薄
油紙(甘草水煮,)夾膏透眼貼患處,每日導轉頻,勿傷動,守禁忌。加赤石脂妙。
又方 爐甘石(火 至黃色),淬入黃連、黃柏汁內,晒燥,研細末,一兩 白占(五錢,
研) 象牙末(三錢)上研勻,香油調敷。
\x簡便方\x 陳小粉(研) 芝麻(炒研) 細茶研末,用香油調勻,攤紙貼,外縛油紙,一
日一換,藥包裹。
<目錄>卷之八
<篇名>天泡瘡
內容:此瘡濕熱為本,風邪為標,脈浮緩,發熱拘急,加減敗毒散發散諸邪。脈沉實,二便秘澀,
防風通聖散疏通表裡。為末,敷瘡亦效。
\x敷方\x 滑石 黃柏(各二錢)上為末,先以皂角刺挑破,靛青調搽。
又 大黃末(一兩) 海金沙(半兩)上為末,以新汲水調搽患處。
\x簡便方\x 靛青 滑石末 蚯蚓泥 井底泥 隨取一味敷。
<目錄>卷之八
<篇名>疥瘡
內容:經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雖然亦由五臟蘊積熱毒,兼血虛風濕而發。疥有五種,曰乾
、濕、蟲、砂、膿是也。乾者,枯槁燥痒。濕者,濕熱多水;蟲者,有蟲傳人;砂者,細而痒甚
;膿者,脹滿膿窠。治宜先服發汗疏風、涼血解毒、清臟腑熱毒之藥,釜底抽薪;次用敷藥。宜用防風通聖
散(方見,中風) 減硝、黃、枯、術、加黃連、黃柏、金銀花、苦參煎服。
\x敷方\x 水銀 硫黃 雄黃(各一錢) 蛇床子末 大楓子(取肉) 杏仁(去皮,各三錢)
同楓搗如泥 川椒末 檳榔末 樟冰(各錢半) 枯礬(一兩)
上先以銀、硫、礬、雄加信(五厘),研至不見星,再添礬研,次入楓、杏研,次入諸末研
勻, 油(二兩)缽中,燉半烊掇起,調諸藥勻,抓破擦。
又方 諸般疥瘡 荊芥(二兩) 苦杖皮(一兩) 白芷 苦參(各五錢) 大黃 檳榔
黃柏(各三錢)為末,入枯礬末(二兩),硫黃(五錢),以腌豬油搗勻,擦。
膿窠瘡︰輕粉 枯礬 硫黃(各二錢) 用雞子一個,香油一兩,煎蛋焦取油,調前三末搽。
又方 枯礬(一兩) 硫黃(七錢) 五倍子末 川椒末(各五錢) 人言(二分) 上為
細末,用香油二兩,依前煎蛋油調搽。
諸瘡蟲︰蛇床子末 楓子肉(各五錢) 水銀(二錢) 白錫 枯礬(各一錢) 上將錫入
銅杓溶化,水銀和勻,加礬研細,楓子搗如泥,和豬油或 油,同前藥研勻擦。
疥瘡經年不愈︰威靈仙 蔓荊子 何首烏 荊芥穗 苦參(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
前溫酒調下,或湯。一日三服,忌熱毒等物。
\x洗方\x 防風 荊芥 馬鞭草 野菊花 苦參(等分) 川椒一撮 上加蔥,水煎湯,化入明
礬、朴硝,日洗數次。
<目錄>卷之八
<篇名>癬瘡
內容:癬有五種︰曰濕、頑、風、馬、牛是也。皆因血分燥熱,以致風毒克于皮膚,浮淺于疥,多
挾風濕熱毒而成,亦有日久生蟲,致多年不愈者。宜內外用藥,或防風通聖散減硝黃,加浮萍、
皂角刺,服之有效,外用擦藥。
\x主方\x 浮萍 當歸 川芎 赤芍 麻黃(天熱減半) 荊芥 防風 甘草(各二錢)
淡豆豉(六十粒) 上加蔥白(二根),水煎服,取汗出。
\x敷方\x 雄黃(一錢) 斑蝥(十個) 蛇床子(末) 寒水石 金毛狗脊 輕粉 硫黃
朴硝(各五分)上各研細末和勻,香油調搽,淫者乾敷。
又方 白蘞(一兩) 川槿皮(五錢) 雄黃(三錢)上為細末,以無根水調,飯上蒸赤色
為度。癬不可抓破搽藥,七日勿洗。
又方 枯礬(四錢) 樟腦(二錢)上為細末,以醋調,抓傷擦。
\x簡便方\x 黑棗一枚,巴豆肉三粒,搗勻擦。
又 蒜搗碎煮水。洗浴拭乾,再用生桐油搽上,火烘乾,愈為度。
<目錄>卷之八
<篇名>漆瘡
內容:近新漆器,或漆污身,感其氣,則面身腫熱痛痒。或謂木形人,患漆毒。
\x主方\x 甘草 滑石(各三錢) 連翹(錢半)
水煎成,調雄黃、青黛服。
簡便方 鐵店磨刀水,盆底垢腳涂。或杉木屑煎湯洗,效。或蟹殼炙、研末,水調涂。或面
身俱患,甘草煎湯浴,安。
<目錄>
<篇名>跋
內容:嘗按軒岐之理,通乎性命,入乎聖神。自秦越人,既往剖胸探心,幻不可追,而方書始汗牛
充棟于世。然以生人表裡之缺陷,止假草木之英,金石之屑,欲以摶 造物,補泄五行,此其玄
機妙解,蓋亦難言之矣。古今來惟《素問》、《難經》諸篇,為法門指南,然非淺夫濁眼便能洞
徹。于是人持一說,家持一篇,莫不以生,嘗試則曷以故,取途紆回而逞臆汶暗也。台石先生承
桂岩先生衣缽淵源,夙有紹明,負菩提心。居恆念窮陬 人子偶罹疾苦,盼藥餌不翅丹砂甘露,
而市阿堵者,未嘗過而問焉。乃攜壺中術,利濟三吳、兩 間,名噪甚,于武原尤活人多。複以
不酌其徑省則惠不溥;不壽之剞劂則澤不永。五閱寒暑,構成一編,顏以《簡明醫彀》。夫簡則
不明,明則不簡,先生胡以兼收之也?余知之矣。先生從儒理解入,從禪理參透,故不即不離,
打破葛藤,心胸了了,見垣照膽,罔不悉中肯綮。每論一證,先攻其受病之原,次定其瘳治之法
,又次調其加減之宜。俾人人通曉,在在易給,而沙界眾生開卷引睫,七返大還,現前具足。公
家思邈之傳,不在是乎?則謂此書即迷津之覺路,苦海之慈航可也。壽國壽民,功德當作無量觀。
\x賜進士出身江西道監察御史,奉敕巡按直隸督理長蘆監課河道驛傳轄山東河南開歸等處前四
奉札巡視皇城蘆溝橋城工廣渠門通家眷侍生吳興施梁頓首撰。\x
全文完
<篇名>穿腮
內容:證由憂愁思慮,驚恐悲傷,或過熱毒藥物。初生下連頸項隱痛,內有小核漸大,牙齦腫痛,
寒熱間作,穿潰腐爛淋漓不已。或左或右,牙關不開,飲食難進。始宜鵝翎蘸生桐油探吐,多去
痰熱。切忌刀針。已破,切勿入風,多致不救。
\x主方\x (宜接服活命飲)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 玄參 桔梗 柴胡 甘草(等分)
升麻(減半)上水煎服。
<目錄>卷之八
<篇名>頸癰
內容:證因怒郁、驚惶、積憤而成。屬手少陽三焦經。初覺宜隔蒜灸多壯。內服活命飲加玄參、桔
梗之類。
壯者攻下,老弱補托。神勞多怒,頸項腫硬,用八珍東加柴胡、香附。勞心過度,宜服補中益氣
湯。
<目錄>卷之八
<篇名>喉癰
內容:癰發嗌中,憂憤積熱所致。屬任脈及手太陽少陰,宜清熱攻毒,用真人活命飲、黃連消毒散
、紫金錠。壯人攻下,若過時失治,穿潰咽嗌者死。
<目錄>卷之八
<篇名>對口
內容:證由熱毒上攻,屬足太陽膀胱之經。甚者,類腦癰治;輕者取鮮白茄蒂七個,鮮何首烏對稱
準,水鐘半,煎服。如出膿,再一服收口。如無鮮者,乾者亦可。
<目錄>卷之八
<篇名>夾疽
內容:夾喉兩旁而生。屬手少陰、足太陰、足厥陰,火熱蘊毒上攻而發。宜加減敗毒散及黃連消毒
散(見腦癰),活命飲加玄參、桔梗、黃連。潰內者危。
<目錄>卷之八
<篇名>脅疽
內容:證由心肝二經火盛,虛中有熱,而發于兩脅下,名發脅,屬手、足厥陰經。初宜神效栝蔞散
(方見乳癰)、
柴胡清肝湯(方見鬢疽)或活命飲加柴胡。漬後宜清熱、托裡、滋腎水;有熱當歸龍薈丸(方見
脅痛。)脅下至腰及遍身紅紫,宜砭出惡血,內服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紫金錠涂、服。
\x簡便方\x 雞糞搗入,鹽少許,醋和,敷患處。腫消痛止,膿成有效。
<目錄>卷之八
<篇名>手疽
內容:(附︰手發背 丫刺 指疽 天蛇頭 穿掌疽 腕癰 代指)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手發背
內容:兩手背發癰,無頭漫腫,乃三陽風熱郁滯,宜活命飲加黃芩、梔子、桔梗、升麻。寒加桂枝
,熱加薑黃,水、酒煎服。或紫金錠、奪命丹。老弱者大補之。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丫刺
內容:虎口內結毒 腫,又名合骨疽。屬陽明大腸風熱積毒,始宜隔蒜灸,內服真人活命飲加桂枝
、薑黃、桔梗、升麻,煎服。外以玉樞丹水磨涂之。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指疽
內容:證發大指頭,亦名指發。如粟漸大,青紫黃黑,麻木作痒,或大痛徹心,屬手太陰經。外以
玉樞丹
濃敷,內服更用發汗、攻下諸方;次托裡補益,悉如前法。此證切勿怠緩,若攻心嘔吐不食,齒
縫出血者,不治。指變黑色,急宜截去,可生。若黑至臂,必死。別指猶可。
\x拔毒散\x 泥蜂窩(壁間) 乳香 上為末,米醋調,頻涂痛止。
又方 蜈蚣(乾者)燒煙熏。
又方 雞子清浸指,痛止。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天蛇頭
內容:指頭結毒, 赤腫痛,膿潰裂開,形如蛇頭,故以為名。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積熱。宜服活命
飲加柴胡、羌活、桔梗、黃連消毒飲、玉樞丹之類。
\x敷方\x 雄黃 蜈蚣 全蠍(各一錢)為末,摻入瘡。抹油,帛包扎,乾痛油潤。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穿掌疽
內容:手心赤腫,偏者名曰穿邊,屬手厥陰心胞絡經積熱。初宜隔蒜灸法,內服活命飲加桂枝、薑
黃。實人宜斟酌表裡而汗、下之,次托裡補益,大同小異。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腕癰
內容:手屈處 腫。治法同前。更以玉樞丹加蟾酥少許涂之。
<目錄>卷之八\手疽
<篇名>代指
內容:患于指甲內,冷藥 潰為快。蓋爪者,筋之余。筋賴血養,血熱毒成,流注于指端,故指赤
腫成膿,證類指疽。然無蘊毒,不致傷人。
治代指 麻黃煎汁,入芒硝熱浸之。
又 甘草煎濃汁,浸之。
又 酸漿水入,鹽熱浸冷,再換。
又 烏梅肉蒸爛,醋研浸。
\x英蒼散\x 治手指結毒及天蛇頭。
蒲公英(解諸毒,神效。路邊、田畔開黃花如菊) 蒼耳草 共為末,酒服。更以米醋濃
煎,浸之效。或蒲公英同金銀花藤煎,酒服。
又 蒲公英鮮者搗汁,酒服。渣 患處。
<目錄>卷之八
<篇名>足瘍
內容:(附︰脫疸 香港腳瘡 甲疽 代指 足發背 足跟疽 手足裂)
足部之證,屬三陽經濕熱,或三陰經精血虧損,微赤而腫,膿出而清,難治。若赤腫 痛而
潰膿者,
屬濕熱,易治。若色黯不腫,不痛,不潰膿,煩熱作渴,小便澀短者,陰氣敗絕之惡候。
初宜蒜灸,內服活命飲,次服托裡;次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色黯不痛者,著肉用桑枝
灸,內服十全大補、八味地黃丸之類。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脫疽
內容:足大趾漬而自脫,難治。如色變赤黑者,死,宜急截去。余指易治。初起以萬病解毒丹,醋
磨濃涂;未成者,宜蒜灸,次托裡消毒,用引經藥,或敗毒散加銀花、牛膝、白芷、大黃或活命
飲。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香港腳瘡
內容:因腎虛風濕所搏,氣血壅滯,毒在膚腠,不得宣通,腳上生瘡。若風毒不散,遷延日久,黃
水淋漓,氣血虧傷,難治。
\x主方\x (風濕腫潰) 漏蘆 五加皮 槐皮 白蘞 甘草(各七錢半) 蒺藜子(二兩)
水煎,無風處淋洗。
\x敷腳瘡\x 氈灰 紅棗(燒灰) 竹蛀屑 黃丹 枯礬 韶粉 上各等分,研勻摻之。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甲疽
內容:指甲內潰爛。因于濕熱,或剪傷,或履窄。勿涼藥敷。
\x敷方\x 綠礬(鐵器內炭火封 溶化,令汁乾,取赤者研,五錢) 蘆薈(一錢五分) 麝香
(三分)
上研細和勻,製一絹袋盛藥,套指上,線扎定,日摻自愈。
腳指四邊腫爛,以前礬末一錢,入乳香末三分,敷愈。
又方 牡蠣頭生研極細,每服二錢,靛花研酒調下,仍敷患處。
又方 烏梅或白梅,取肉蒸爛裹,或燒灰調敷。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代指
內容:指頭腫爛,爪甲結膿,用烏梅核中仁為末,米醋調膏,另以朴硝泡湯洗,漬指于前膏內,或
以豬油調蚯蚓糞涂。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足發背
內容:足面生疽,屬足厥陰、陽明二經之會。由濕熱乘虛下注。活命飲加木瓜、肉桂、牛膝。先蒜
灸,次托裡,再用十全之類。用羊糞瓦上炙乾,煙盡羅末,麻油調敷。痒加輕粉,痛加麝少許,
敷。外以山茶葉,或冬青葉裹之,絹條才定。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足跟疽
內容:屬太陽經,乃陰、陽二蹺發源之所。由臟腑積熱所致。忌毒藥敷,外宜蒜灸,內服活命飲加
牛膝、肉桂,或紫金錠之類。陰虛服補陰諸丸,煎服。
婦人足跟、足趾腫痛,足心發熱,腫處潰膿,皆宜八珍湯、六味丸;內熱,逍遙散之類。
\x敷方\x 白朮為細末,先以鹽湯洗淨,乾摻上,一日一換,效。
治腿肚上瘡,水出作痒,用貫眾煎湯洗,後用百藥煎末,唾調敷。
<目錄>卷之八\足瘍
<篇名>手足裂
內容:乃手足皴澀,皮膚裂開,疼痛不能見風。
\x膏方\x 瀝青(四兩) 白色黃蠟(八錢) 乳香(二錢,另研末)
上用鐵器先熬麻油(一兩),煎熟,次下瀝青,即下黃蠟,以麻布濾入水中,扯拽黃色(揉入
乳末)。瓷器收貯。每用以藥火上烘軟涂之,外貼紙,其縫自合。
又方 手足裂痛,用清油(五錢),慢火煎沸,入黃蠟一塊,再煎溶,入水粉、五倍末各少
許,熬紫色為度,以熱水洗手足軟,用藥敷,以紙貼痛止。
又 腳縫濕爛,用枯礬三錢,黃丹五分為末,糝。
又 指縫搔痒成瘡,血出不止,用多年糞桶箍燒灰敷之。
又 腳裂爛,以蒸熟藕研成膏,敷之。
又 腳裂縫,以五倍子為末,同牛骨髓填縫內即愈。
冬月腳跟裂,大開出血,用白芨(要明亮堅,勿枯燥者)研細末,水調如糊,先以裂熱湯洗
淨,抿藥,外用紙蓋,裹腳,過夜愈。冬月施人,大有利益。
通論以上諸毒︰
凡諸般腫毒初見, 赤腫痛,高碩速起,屬陽證易治。惡寒發熱表證,宜加減敗毒散,發汗
消解。煩躁口渴,裡證,宜黃連內疏湯攻下大便。無表裡證,惟作大痛,邪在經絡,先宜真人活
命飲解毒定痛,次托裡養榮湯調和臟腑。若微赤腫痛,平塌不起,屬陰經,難治。急宜十宣散、
托裡散之類溫補助陽。外治可灸、可圍、可洗,惟不可針。或攻散,或穿潰、托裡、排膿、生肌
、收口諸方諸法,悉于總論采用。其諸癰疽瘡瘍治法,亦大同小異。但宜各證加引經藥,如患在上
,入升上之品;在下,兼降下之味。潰後溫補氣血,寒熱虛實,隨證參酌,可獲十全之功矣。
<目錄>卷之八
<篇名>惡瘡
內容:(附︰人面瘡、翻花瘡)
經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心主血,脾主肉。血熱肉濕,濕熱相
搏,潰散肌膚,浸淫不休,不可定名,故曰惡瘡。然亦有辯焉。如氣血郁于皮膚腠理,可以表而
散者,如疥、
癬、瘍、疹之類是也。汗之,瘡即已。若氣血郁于肌肉之分,外連皮膚,作寒發熱而生膿;或七
情所招,或膏粱所致,皆宜內托,不宜發汗,汗之則發 證。故瘡成于皮膚之間,則因其輕而揚
之,故汗之,用殺蟲潤燥藥敷之。若瘡成于肌肉之內,當因其重而減之,瀉經絡之熱,清涼氣血
,外以化膿生肌膏 之。瘡在頭巔,則升而取之,用酒製寒涼藥,更以風藥升而上之,外以殺蟲
解熱藥敷之。明此三者,其于治瘍,思過半矣。
\x主方\x 連翹 當歸 栝蔞根 生地 荊芥 黃芩 赤芍 麥冬 牛蒡子 瞿麥 木通 梔
子防風 川芎 甘草(各等分)為粗末,每四錢,水煎服。
\x敷方\x (一切惡瘡) 白礬(一錢) 乳香(七分) 輕粉(三分) 沒藥(三分) 上
研勻敷。
\x洗方\x (一切惡瘡) 貫眾 川芎 茵陳 地骨皮 荊芥 獨活 防風 蓄 當歸 甘草
上水煎洗。
\x地丁散\x (惡瘡腫痛)
地丁 當歸 大黃 赤芍 金銀花 甘草(減半)上用水煎服。
<目錄>卷之八\惡瘡
<篇名>人面瘡
內容:多生于膝上或臂間,狀如人面,眼、鼻、口俱全,此為冤業所致。內服十六味流氣飲、苦參丸
,外用貝母末敷之,次用生肌散。
<目錄>卷之八\惡瘡
<篇名>翻花瘡
內容:瘡潰從中翻出 肉如蛇頭狀,大小不一,證由肝經血燥所致。宜內服清肝養血之藥,次八珍
湯、十全大補東加麥冬、五味之類。
<目錄>卷之八
<篇名>丹毒
內容:人身忽然變赤如丹,乃血熱肌虛。風邪所搏而成。宜防風通聖散之類治之。
\x主方\x (一切丹毒)薄荷 連翹 鬱金 黃芩 黃連 梔子 大黃 甘草 糯米(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蜜湯調服。
\x敷方\x (丹毒痛甚) 車前草 益母草 地膽草 共搗爛,涂患處。
又方 赤小豆(研末) 羊角(燒灰)上研勻,雞子清調敷。
又方 治丹毒。大蒜搗如泥,濃涂患處,乾即易。
又單方 水苔 慎火草 浮萍 豆葉 生地黃 隨取一味,搗敷患處。
灶心土 靛青 大黃 蚯蚓泥 隨取一味研末,雞子清調涂。
<目錄>卷之八
<篇名>楊梅瘡
內容:此瘡乃濕熱邪毒所成。或共處者患此傳染;或同飲食、坑廁、圊桶;或于淫室熏惹穢氣;
或患下疳、便毒而起。治當察其表裡虛實,先須發散表邪,如防風通聖散、加減敗毒散。濕熱,
羌活蒼朮湯;次清裡熱,內疏黃連湯之類,隨證連服數帖。大勢略緩,次服主方解毒,次調和氣
血。最不宜妄求速效,誤服輕粉、粉霜之藥,反收熱毒,沉凝骨髓,日久毒發,頭面周身潰爛不
已,痛苦萬狀,悔之不及,致成終身痼疾。初患者,後有羊酒方可用。
\x主方\x 當歸尾 川芎 赤芍 生地 升麻 葛根 黃芩(各一錢) 黃連 金銀花 黃柏
連翹(各八分) 防風(八分) 羌活 甘草(各五分) 蟬蛻(二個) 大黃(二錢)上劑煎
成,入芒硝一錢服。大便已通,減去硝、黃。
又方 防風 荊芥 連翹 白芷梢 地骨皮 當歸尾 川芎(上部倍用)木通(下部倍用)
黃陣 赤芍藥 五加皮 黃芩 梔子 白蘚皮 金銀花 木瓜 薏苡(下體多用) 苦參 皂角
刺蟬蛻 殭蠶 黃柏 白蒺藜 甘草(各四兩) 土茯苓(三斤) 痛加羌活、獨活。虛加
人參、茯苓,去梔子。
上銼,作五十帖,每日二帖,水煎服。忌牛肉、燒酒,鹽,煎炒,食之生癬。
又方(治一切楊梅瘡,不俱始終虛實) 金銀花 黃連 連翹(各一錢) 當歸 生地 防
風木通 薏苡(各八分) 白蘚皮 白朮 皂角刺(各七分) 甘草(四分)
上劑加燈心二十枚,用仙遺糧(二兩,即土茯苓),石 捶碎,煎汁二碗,入眾藥煎服。土茯苓二汁,再煎眾
藥渣服。
\x茯苓餅\x (遠近頑癬,搔爛不痊,並治)
防風 人參 五加皮 白蘚皮 當歸 丁皮(久無真者,丁香代之) 木瓜 皂角刺 海桐皮 川芎 金銀
花甘草 乳香(出汗,研) 沒藥(出汗,研。各一錢)
上為末,對和面作餅,蒸熟拌乳香、沒藥末,嚼食,白湯送下。
\x西聖複煎丸\x 治瘡後腫塊,經年破爛,諸藥不愈。
乳香 孩兒茶 沒藥 丁香(各一兩) 阿魏 白花蛇 血竭(各四錢,各為末) 白面(
一斤,炒熟) 蜂蜜(六兩,煉熟) 香油(四兩,煎熟) 棗(水煮乾,去皮核)
上為一處,搗千余下,丸如彈大。每服二丸,土茯苓煎汁化服,一日三次。
\x拔毒糕\x 土茯苓(去皮為末,一斤) 白蜜(一斤) 糯米粉(一升)
上和勻,蒸糕,食土茯苓汁送下,忌飲茶湯。
\x羊酒方\x 治楊梅瘡,初覺即宜服此。
大黃 麻黃(天熱減半) 蟬蛻(各一兩) 羊肉(斤許,煮汁,三飯碗聽用。)
同好酒三碗,煎藥至三碗,先以羊肉同飯吃完,次服藥汁完,濃蓋臥,頭至足出大汗,欲瀉
至空地,連解連移,勿令氣複入肛門,內外毒盡出,無後患。
\x玉脂膏\x 治楊梅瘡。愈後發鵝掌風,手上白皮層起。
牛油 香油 油 黃蠟(各五錢,同熬化,待冷) 銀珠(五錢) 官粉(一錢) 麝香(
二分,同研) 油藥和勻,火拷掌熱擦,再烘頻擦。
又方 治楊梅瘡,不論久近,及癰毒、鵝掌風,亦須內服解毒方。
灶心土(二錢) 水銀(一錢) 枯礬(三分) 百草霜(一分) 白蘚皮末(七分) 香油(少許)
上四味研至不見星,入蘚,油和勻,無風處擦手足心。藥完吃蔥湯二碗,濃蓋臥出汗,三日
一擦,三次愈。
\x點藥\x 銀朱 輕粉 杏仁 雄黃(各等分)
上研細末,豬膽調搽,或摻膏藥上貼,加冰片尤妙。
\x導水丸\x 治便毒、下疳 、楊梅毒、大小便閉、濕熱為甚。
大黃(二兩) 黃芩(二兩) 黑丑(炒) 滑石(研,各四兩)上為末,水丸或糊丸,每
服二錢,臨臥湯下。
\x簡便方\x 官粉(二錢) 豆腐(八兩) 以官粉摻入腐,重湯煮食。
又方 土茯苓(新鮮白者佳) 石 捶碎煎湯,代茶湯任意飲之。
\x灸法\x 楊梅瘡初發數個,逐個灸三、五壯,愈。隔蒜灸亦可。
<目錄>卷之八
<篇名>下疳
內容:人之前陰,屬足厥陰肝經。多因郁怒日久,抑遏不舒,致成此患。或淫家交接至傷,或硬衣
擦損而起,陰頭破爛,不速愈,延及玉莖,名曰蛀梗。治法相同,切宜防微杜漸。有腐去玉莖,塊塊累累,全失
本形,數年而斃者。脈多尺部洪數。先服加減敗毒散,次龍膽瀉肝湯(方見懸癰)、小柴胡湯之
類。腫痛甚者,宜清肝火,除濕熱;小便赤澀,利小便;如不澀而自汗者,不可利,若利之,榮
衛枯竭,無以製火,瘡益甚。
\x主方\x 柴胡(一錢五分) 黃柏 赤芍藥 赤茯苓 膽草(各九分) 蒼朮 知母 黃連
荊芥 連翹 木通(各七分) 防風 獨活(各六分) 甘草梢(三分)上加燈心二十枝,水煎,空心服。
發便毒加大黃;熱甚加梔子、滑石,去蒼朮;寒熱往來加黃芩、澤瀉;二便不利,宜服八正
散(方見淋門)
\x涼血解毒丸\x 先服敗毒散,次主方。未全可再製此丸服。
苦參(八兩) 黃連(四兩) 連翹 防風 石膏(各兩半) 牛蒡子 生地 白芷 大黃(各一兩)
上為末,荊芥煎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送下。久不愈,宜服六味地黃丸。
\x敷方\x 雞肫內黃皮(不見水、取淨,火炙,研細末,一錢) 孩兒茶(另研,八分) 珍珠(
另研,三分) 冰片(二分) 上研勻,米泔淨洗敷。
又方 枯礬 雄黃 珍珠 黃柏(另研) 鉛粉( 。各等分)上為極細末,米泔洗,拭乾
,豬膽汁調搽。
又方 抱腿雞子殼(略炒,研末) 孩兒茶(研細,等分)
上研勻,細末,茶洗淨。濕者乾摻,乾者豬膽汁調搽。
\x玄霜散\x 下疳蛀梗,莖爛亦能長全,及諸瘡毒 瘡,久不愈者,可收斂。舌傷,乳沒湯
含,止痛,敷此藥。
黑鉛(五錢)。銅杓溶化入水銀(二錢五分),攪勻傾出,研不見星,入軟石膏(火 ,三
錢五分) 真輕粉(二錢五分),明硼砂(一錢) 珍珠(另研極細,五分) 冰片(三分。)
上共研勻,入瓷瓶內,用時蔥、椒、艾煎湯,入壇先熏至溫,洗淨敷藥。乾者,豬膽潤濕摻
上。
\x洗方\x 黃連 黃柏 當歸 白芷 羌活 防風 荊芥 苦參(等分)
加烏梅肉五個,銅錢五十文,水煎,入皮硝,明礬,先熏後洗,一日五次。
又方 黃連 瓦松 花椒 蔥根 川萆 艾葉(等分)上用水煎湯,青布洗拭。痒加硝、
礬,少時重頓。
\x簡便方\x 六一散加輕粉、冰片,研勻。濕者乾摻,乾者豬膽汁調搽。
又 用亂發洗淨,燒灰敷。
又 用雞肫皮炙,研細末,敷。
一人莖腫不消,一潰而腫痛發熱,便澀;一小兒腫痛,各煎小柴胡湯(方見傷寒),吞當歸
龍薈丸(方見脅痛)而安。
<目錄>卷之八
<篇名>便毒
內容:騎馬癰、魚口、血疝(名四,實一,)生于兩腿合縫之間,屬沖任為病,見于厥陰肝經之旁
絡。皆郁怒蘊熱,血聚成毒。有因勞役而致者;或不遂交感,精離不泄;或強固敗精,留結而致
;或先下疳而繼生,常有接發楊梅瘡者。微覺,前羊酒方可用。初宜發散,即行疏利而兼解毒。
一服已瀉,不必再服。次清濕熱,疏肝火。如不散,先托裡,次調養氣血。
\x主方\x 大黃(三錢,虛人減用) 殭蠶(二錢) 當歸尾 赤芍藥 金銀花 白芷梢(
各一錢) 芒硝(一錢) 木鱉子(三個) 穿山甲(三片,炒研) 天粉(一錢)上用好酒二
碗,煎至一碗,入大黃、芒硝滾一沸,連罐露一宿,五更溫服, 濃蓋臥出汗,通利一、二次愈。
治便毒︰山甲(三片,土炒) 木鱉(三個,切碎) 牡蠣( ) 大黃(三分) 金銀花
黃連 黃柏 黃芩 連翹(各一錢半) 黃蠟(二錢) 好酒煎,入蠟,空心服。
又方 便毒初起可消 大黃 皂角刺 金銀花 防風 當歸尾 甘草節 栝蔞仁(各等分)
上用水、酒各半煎,空心服。仍頻提掣頂中發。
又方 三方皆可消散 殭蠶 槐花(各三錢)上為末,酒下。欲疏利,加大黃。
又方 龍膽草 大黃 栝蔞仁 桃仁(各一錢) 木鱉(三個)上用水酒濃煎,露一宿,溫
服。
又方 代赭石(另研) 梔子 大黃(各一錢) 當歸(五分)上用水煎,調乳香、沒藥末
各一錢服。
又方 毒將成膿 大黃 連翹(各五錢) 枳實(三錢) 厚朴 甘草(各二錢) 桃仁(
二十一粒)
上分三帖,酒煎服。
又方 勞役而成 射乾(三寸),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服。未利,加大黃煎服。
灸法︰用核桃殼半個,以人糞填滿,合毒上,殼外艾炷灸至消為度。
一人腫痛,服疏利藥不消亦不潰,用人參、黃 、當歸、白朮、柴胡、白芷、甘草、皂角刺
,並八珍湯而愈。
一人潰而腫不消,脈浮澀,以豆豉餅灸,內服十全大補湯而愈。
<目錄>卷之八
<篇名>腎臟風
內容:證由風濕所襲,濕熱汗潤,致陰囊抓痒。或腎水虧虛,火炎血燥,隱處瘙痒成瘡,致黃水浸
淫。此方亦治腳汗,擦腳底、鋪鞋中,及腳指縫爛。
\x敷方\x 枯礬(一兩) 牡蠣( ) 黃丹(炒。各五錢) 為末,夜擦數遍。
<目錄>卷之八
<篇名>瘡
內容:按外 屬足三陽,內 屬足三陰。此瘡皆由濕熱下注,瘀血凝滯;或寒濕裙邊,血風傷手細
瘡而始。不守禁忌,恣啖熱毒,朝傷暮損;遷延日久,濕淤生熱,濕熱相蒸,漸成斯患。亦有跌
磕破損而成,惟鍋口割傷者,竟為終身之患,皆由行動勞傷,氣從下流,難于收斂。外用膏藥摻
藥,內服當歸拈痛湯。
如氣血虛,宜補托之藥,更忌熱毒發氣之物。
\x膏方\x 阿魏(一錢五分,少酒研化) 黃丹(二錢) 兒茶 龍骨(各一錢半) 乳香
海螵硝(水煮,晒。各二錢) 赤石脂 血竭(各一錢半) 水銀(一錢,鉛製) 輕粉(二錢)
沒藥(出汗,研細。二錢)上各研極細末,加冰片三分,研勻聽用。麻油(二兩五錢,)銅杓熬
老,柳棍覺轉,化入黃白蠟(各五錢)次入嫩松香(二兩)熬化,綿濾碗內,坐水中過夜,將前
藥調勻,以薄油紙二層,中夾膏藥。如瘡口大,四邊折轉,膏上簪腳密透眼,瘡用洗方,或蔥、
椒煎米泔,洗冷挹乾,先摻玄霜散,更生肌散護之。外縛膏藥,每日導轉。
\x隔紙膏\x 黃 末(五錢) 輕粉 乳香 沒藥 銀朱(各一錢) 血竭(五分) 銅青(
二分)
上各研細末和勻,香油調膏,薄油紙如前法。
又方 隨瘡口大,裁好綿紙十二張,四角小紙捻釘住聽用。
香油(二兩)銅杓熬,下川椒(四十九粒)煎黑取起,次下槐枝(長一寸,四十九)煎焦黑
取起,次下黃蠟(一兩)、輕粉(二分) 枯礬(五分),煮前紙令透,勿焦,取起。用槐枝、
蔥、椒煎湯,洗瘡暖透,拭乾,以膏紙貼,外以油單紙掩護,絹帛縛定,一日揭下,近瘡一張盡
,十二日愈。
又方 松香(三錢) 乳香(二錢)各為末,香油調敷患處。外用筍箬密刺孔縛之。或冬青
葉縛,每日導轉。
又方 黃柏末(一兩) 輕粉(三錢) 豬膽汁調敷,濕者乾摻。
又方 五倍子末(一兩) 香油(一兩) 百草霜(一錢) 熬滾,下黃蠟一兩化勻,調前
末為隔紙膏貼。
又方 川椒末 枯礬 百草霜 研勻,調桐油敷;蔥、椒煎,米泔水洗。
又方 灶心土 黃丹 輕粉 黃柏末 乳香 沒藥(俱研末,等分)上研勻,清油調膏,薄
油紙(甘草水煮,)夾膏透眼貼患處,每日導轉頻,勿傷動,守禁忌。加赤石脂妙。
又方 爐甘石(火 至黃色),淬入黃連、黃柏汁內,晒燥,研細末,一兩 白占(五錢,
研) 象牙末(三錢)上研勻,香油調敷。
\x簡便方\x 陳小粉(研) 芝麻(炒研) 細茶研末,用香油調勻,攤紙貼,外縛油紙,一
日一換,藥包裹。
<目錄>卷之八
<篇名>天泡瘡
內容:此瘡濕熱為本,風邪為標,脈浮緩,發熱拘急,加減敗毒散發散諸邪。脈沉實,二便秘澀,
防風通聖散疏通表裡。為末,敷瘡亦效。
\x敷方\x 滑石 黃柏(各二錢)上為末,先以皂角刺挑破,靛青調搽。
又 大黃末(一兩) 海金沙(半兩)上為末,以新汲水調搽患處。
\x簡便方\x 靛青 滑石末 蚯蚓泥 井底泥 隨取一味敷。
<目錄>卷之八
<篇名>疥瘡
內容:經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雖然亦由五臟蘊積熱毒,兼血虛風濕而發。疥有五種,曰乾
、濕、蟲、砂、膿是也。乾者,枯槁燥痒。濕者,濕熱多水;蟲者,有蟲傳人;砂者,細而痒甚
;膿者,脹滿膿窠。治宜先服發汗疏風、涼血解毒、清臟腑熱毒之藥,釜底抽薪;次用敷藥。宜用防風通聖
散(方見,中風) 減硝、黃、枯、術、加黃連、黃柏、金銀花、苦參煎服。
\x敷方\x 水銀 硫黃 雄黃(各一錢) 蛇床子末 大楓子(取肉) 杏仁(去皮,各三錢)
同楓搗如泥 川椒末 檳榔末 樟冰(各錢半) 枯礬(一兩)
上先以銀、硫、礬、雄加信(五厘),研至不見星,再添礬研,次入楓、杏研,次入諸末研
勻, 油(二兩)缽中,燉半烊掇起,調諸藥勻,抓破擦。
又方 諸般疥瘡 荊芥(二兩) 苦杖皮(一兩) 白芷 苦參(各五錢) 大黃 檳榔
黃柏(各三錢)為末,入枯礬末(二兩),硫黃(五錢),以腌豬油搗勻,擦。
膿窠瘡︰輕粉 枯礬 硫黃(各二錢) 用雞子一個,香油一兩,煎蛋焦取油,調前三末搽。
又方 枯礬(一兩) 硫黃(七錢) 五倍子末 川椒末(各五錢) 人言(二分) 上為
細末,用香油二兩,依前煎蛋油調搽。
諸瘡蟲︰蛇床子末 楓子肉(各五錢) 水銀(二錢) 白錫 枯礬(各一錢) 上將錫入
銅杓溶化,水銀和勻,加礬研細,楓子搗如泥,和豬油或 油,同前藥研勻擦。
疥瘡經年不愈︰威靈仙 蔓荊子 何首烏 荊芥穗 苦參(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
前溫酒調下,或湯。一日三服,忌熱毒等物。
\x洗方\x 防風 荊芥 馬鞭草 野菊花 苦參(等分) 川椒一撮 上加蔥,水煎湯,化入明
礬、朴硝,日洗數次。
<目錄>卷之八
<篇名>癬瘡
內容:癬有五種︰曰濕、頑、風、馬、牛是也。皆因血分燥熱,以致風毒克于皮膚,浮淺于疥,多
挾風濕熱毒而成,亦有日久生蟲,致多年不愈者。宜內外用藥,或防風通聖散減硝黃,加浮萍、
皂角刺,服之有效,外用擦藥。
\x主方\x 浮萍 當歸 川芎 赤芍 麻黃(天熱減半) 荊芥 防風 甘草(各二錢)
淡豆豉(六十粒) 上加蔥白(二根),水煎服,取汗出。
\x敷方\x 雄黃(一錢) 斑蝥(十個) 蛇床子(末) 寒水石 金毛狗脊 輕粉 硫黃
朴硝(各五分)上各研細末和勻,香油調搽,淫者乾敷。
又方 白蘞(一兩) 川槿皮(五錢) 雄黃(三錢)上為細末,以無根水調,飯上蒸赤色
為度。癬不可抓破搽藥,七日勿洗。
又方 枯礬(四錢) 樟腦(二錢)上為細末,以醋調,抓傷擦。
\x簡便方\x 黑棗一枚,巴豆肉三粒,搗勻擦。
又 蒜搗碎煮水。洗浴拭乾,再用生桐油搽上,火烘乾,愈為度。
<目錄>卷之八
<篇名>漆瘡
內容:近新漆器,或漆污身,感其氣,則面身腫熱痛痒。或謂木形人,患漆毒。
\x主方\x 甘草 滑石(各三錢) 連翹(錢半)
水煎成,調雄黃、青黛服。
簡便方 鐵店磨刀水,盆底垢腳涂。或杉木屑煎湯洗,效。或蟹殼炙、研末,水調涂。或面
身俱患,甘草煎湯浴,安。
<目錄>
<篇名>跋
內容:嘗按軒岐之理,通乎性命,入乎聖神。自秦越人,既往剖胸探心,幻不可追,而方書始汗牛
充棟于世。然以生人表裡之缺陷,止假草木之英,金石之屑,欲以摶 造物,補泄五行,此其玄
機妙解,蓋亦難言之矣。古今來惟《素問》、《難經》諸篇,為法門指南,然非淺夫濁眼便能洞
徹。于是人持一說,家持一篇,莫不以生,嘗試則曷以故,取途紆回而逞臆汶暗也。台石先生承
桂岩先生衣缽淵源,夙有紹明,負菩提心。居恆念窮陬 人子偶罹疾苦,盼藥餌不翅丹砂甘露,
而市阿堵者,未嘗過而問焉。乃攜壺中術,利濟三吳、兩 間,名噪甚,于武原尤活人多。複以
不酌其徑省則惠不溥;不壽之剞劂則澤不永。五閱寒暑,構成一編,顏以《簡明醫彀》。夫簡則
不明,明則不簡,先生胡以兼收之也?余知之矣。先生從儒理解入,從禪理參透,故不即不離,
打破葛藤,心胸了了,見垣照膽,罔不悉中肯綮。每論一證,先攻其受病之原,次定其瘳治之法
,又次調其加減之宜。俾人人通曉,在在易給,而沙界眾生開卷引睫,七返大還,現前具足。公
家思邈之傳,不在是乎?則謂此書即迷津之覺路,苦海之慈航可也。壽國壽民,功德當作無量觀。
\x賜進士出身江西道監察御史,奉敕巡按直隸督理長蘆監課河道驛傳轄山東河南開歸等處前四
奉札巡視皇城蘆溝橋城工廣渠門通家眷侍生吳興施梁頓首撰。\x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