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瀉心湯
【組成】 黃連1.2、大黃2.2、黃芩1.2。
〔金匱〕治心下痞熱,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大黃用酒蒸曬九次,蜜丸,名三黃丸治三焦積熱,頭項腫痛,
目赤口瘡,心膈煩躁,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及消渴羸瘦。{消渴嬴瘦,
由於火炎水乾,或問心氣不足而吐衄,何以不補心而反瀉心,丹溪曰,少陰不足,
亢陽無輔,致陰血妄行,故用大黃瀉其亢害之火,又心本不足,肺肝各受火邪而病作,
故用黃芩救肺,黃連救肝,肺者陰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舍也,肺肝火退,
則血歸經而自安矣,寇宗奭曰,以苦泄其熱,就以苦補其心,蓋一舉而兩得之,
吳鶴皋曰,治病必求其本,陽毒上攻出血,則熱為本,血為標,能去其熱,
則血不治而自歸經矣,李士材曰,古人用大黃治虛勞吐血,意甚深微,蓋濁陰不降,
則清陽不化,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也,昂按此乃傷寒外感移熱而吐衄,
故用三黃寒瀉之劑,若虛寒內傷吐衄而誤服此,則殺人矣,楊仁齋曰,血遇熱則宜流,
故止血多用涼藥,然亦有氣虛挾寒,營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陰必走是已,
法當溫中,使血自歸經,宜理中湯加木香,七氣湯加川芎,或甘草乾薑湯甚效。
醫方集解 清朝 汪昂
【加減】
1.諸出血症:加當歸、生地。
2.口渴燥熱:加石骨、知母。
3.大便秘結:加枳實、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