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溜穴 LI-7 {手陽明大腸經}
溫溜(郄穴)
【定位】在陽谿穴與曲池穴聯機之間,陽谿穴上 5 寸。
【主治】口喎,面腫,咽喉腫痛,頭痛,口舌腫痛,手臂疼痛。
【刺灸法】直刺 0.5-0.8 寸。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溫溜穴 LI-7 {手陽明大腸經}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5
- 文章: 33490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溫溜穴 LI-7 {手陽明大腸經}
溫溜
側腕屈肘,陽谿與曲池的連線上,陽谿上5寸,橈骨外側取穴。
清熱消腫、安神通腑 頭痛、面腫、鼻衄、口舌腫痛、咽喉腫痛、吐舌、腸鳴腹痛、癲狂、肩背酸痛。 郄穴
溫溜 Wēnliū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谿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處。
[解剖] 在橈側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
[主治] 頭痛 ,面腫 ,咽喉腫痛 ,疔瘡,肩背痠痛,腸鳴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頭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註] 手陽明經郄穴。
側腕屈肘,陽谿與曲池的連線上,陽谿上5寸,橈骨外側取穴。
清熱消腫、安神通腑 頭痛、面腫、鼻衄、口舌腫痛、咽喉腫痛、吐舌、腸鳴腹痛、癲狂、肩背酸痛。 郄穴
溫溜 Wēnliū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谿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處。
[解剖] 在橈側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
[主治] 頭痛 ,面腫 ,咽喉腫痛 ,疔瘡,肩背痠痛,腸鳴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頭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註] 手陽明經郄穴。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5
- 文章: 33490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溫溜穴 LI-7 {手陽明大腸經}
溫溜
郄穴。
[別名] 逆注,蛇頭,池頭,地頭,通注。
[穴義] 大腸經的陽熱經氣在此聚集並緩慢蒸散。
[名解]
1)溫溜。溫,溫熱也,是對穴內氣血物質性狀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溫溜名意指偏歷穴傳來的天部之氣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質由偏歷穴傳來,為吸熱後上昇於天之天部的陽熱之氣。氣血行至本穴後,因其所處為天之天部,外部環境對其的升溫作用少,氣態物質仍保留原來的餘熱而緩緩地散熱蒸發,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溫溜。
2)逆注。逆,反也。注,灌注也。逆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上行。注是對有形之物的形容,其運動方向向下。逆注即是與有形之物向下的灌注方向相反,而本穴氣態物的執行方向正是如此,故名逆注。
3)蛇頭、池頭、地頭。蛇,頭小身大之動物也。池,水池也。地,田地也。頭,首也。蛇頭、池頭、地頭皆是對本穴氣血物質總量與輸出量的比喻,意指輸出量小也。蛇頭與其身相比為小、池之頭與其池相比為小、地之頭與其地相比為小,故名。
4)通注。通,通過、通行也。注,灌注也。通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不光有悄悄地溜走散失的變化,氣態物同時也不斷地散熱縮合如細雨之降歸走本經,故名通注。
5)大腸經郄穴。郄,空隙也。本穴物質為天部之氣,其變化為不斷地散失,微觀下的穴位四周如有眾多細小的空隙一般,故為大腸經郄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水濕雲氣,其性較乾燥。
[執行規律] 水濕雲氣以緩慢的蒸散之狀循大腸經向上傳輸。
[功能作用] 散發大腸經氣血之熱,向大腸經以外的天部提供水濕。
[治法] 有餘於氣則瀉,不足則補,偏寒加灸。
郄穴。
[別名] 逆注,蛇頭,池頭,地頭,通注。
[穴義] 大腸經的陽熱經氣在此聚集並緩慢蒸散。
[名解]
1)溫溜。溫,溫熱也,是對穴內氣血物質性狀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溫溜名意指偏歷穴傳來的天部之氣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質由偏歷穴傳來,為吸熱後上昇於天之天部的陽熱之氣。氣血行至本穴後,因其所處為天之天部,外部環境對其的升溫作用少,氣態物質仍保留原來的餘熱而緩緩地散熱蒸發,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溫溜。
2)逆注。逆,反也。注,灌注也。逆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上行。注是對有形之物的形容,其運動方向向下。逆注即是與有形之物向下的灌注方向相反,而本穴氣態物的執行方向正是如此,故名逆注。
3)蛇頭、池頭、地頭。蛇,頭小身大之動物也。池,水池也。地,田地也。頭,首也。蛇頭、池頭、地頭皆是對本穴氣血物質總量與輸出量的比喻,意指輸出量小也。蛇頭與其身相比為小、池之頭與其池相比為小、地之頭與其地相比為小,故名。
4)通注。通,通過、通行也。注,灌注也。通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不光有悄悄地溜走散失的變化,氣態物同時也不斷地散熱縮合如細雨之降歸走本經,故名通注。
5)大腸經郄穴。郄,空隙也。本穴物質為天部之氣,其變化為不斷地散失,微觀下的穴位四周如有眾多細小的空隙一般,故為大腸經郄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水濕雲氣,其性較乾燥。
[執行規律] 水濕雲氣以緩慢的蒸散之狀循大腸經向上傳輸。
[功能作用] 散發大腸經氣血之熱,向大腸經以外的天部提供水濕。
[治法] 有餘於氣則瀉,不足則補,偏寒加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