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痺證(掌握)
一、痺證的含義 痺證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
導致的,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痠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二、痺證的病因病機 痺證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所致。內因是痺證發生的基礎。素體虛弱,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是引起痺證的內在因素。因其易受外邪侵襲,且在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後,易使肌肉、關節、經絡痺阻而形成痺證。 痺證日久,可以產生三種病理變化:一是痺日久造成血瘀,二是耗傷氣血,三是內合於臟腑。
三、痺證的類證鑒別 痺證與痿證的鑒別可參見痿證。
四、痺證的辨証論治
(一)痺證的辨證首先辨風寒濕痺與風濕熱痺,其次辨風、寒、濕之偏盛,再辨痰瘀互阻經脈,更不宜忽略辨虛實。
(二)治療原則:袪風、散寒、袪濕、清熱、舒經活絡為治療痺的基本原則。
1風寒濕痺
行痺:以肢體關節酸痛,游走不定為臨床特點,治宜袪風通絡,散寒除濕,方用防風湯加減。
痛痺:以疼痛較劇,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寒痛增,關節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紅為特點,治宜溫經散寒,袪風除濕,方用烏頭湯加減。
著痺:重著,酸痛,或有腫脹,肌膚麻木不仁為特點,治宜除濕通絡,袪風散寒,方用薏苡仁湯加減。
2風濕熱:以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冷稍舒,痛不可觸為特點,治宜
清熱通絡,袪風除濕,方用白虎桂枝湯加味,如果熱入營血,可用犀解散合白虎湯化裁。 酸痛以肩肘等上肢關節為主者,可選加羌活、白芷、威靈仙、姜黃、川芎袪 風通絡止痛。 酸痛以膝踝等下肢關節為主者,選加獨活、牛膝、防己、箄解通經活絡袪濕止痛。 酸痛以腰背關節為主者,多與腎氣不足有關,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 天、續斷等溫補腎元。
3對於風寒濕偏盛不明顯者,可用蠲痺湯作為風寒濕痺通用的基礎方進行治療。
中醫內科學常見疾病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49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中醫內科學常見疾病47、痿證
47、痿證(掌握)
一、痿證的涵義 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日久因不能隨意運動而致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素問.痿論篇》中作為專題論述,指出本病主要病理為“肺熱葉焦”,肺燥不能輸精於五臟,因而五體失養,產生痿軟證候。在治療法則上,《痿論篇》提出“治痿者獨取陽明”之說,朱丹溪提出“瀉南方、補北方”的治痿原則。
二、痿證的病因病機 痿證的病因病機有︰外受毒熱,肺熱傷津,津傷不導致五臟失濡,筋脈失養﹔久處濕地,或冒雨露,浸淫經脈,使營衛運行受阻,郁遏生熱,久則氣血運行不利,筋脈肌肉失卻濡養而弛縱不收﹔素體脾胃虛弱,或久病成虛,中氣受損,則受納、運化、輸布的功能失常,氣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無以濡養五臟,運行氣血,以致筋骨失養,關節不利,肌肉瘦削;素來腎虛,或因房色太過,乘醉入房,津損難復,或因勞役太過,罷極本傷,陰精虧損,導致腎中水虧火旺,筋脈失其營養,而產生痿證。 外感多實,內傷多虛。病久耗傷肝腎精血,筋脈失於濡養。 總的來說,肝藏血主筋,腎藏精生髓,津生於胃散布於肺,本病與肝腎肺胃關係最為密切。
三、痿證的類證鑒別 痿證須與痺證作鑒別 因痺證後期,由於肢體關節疼痛,不能運動,肢體長期廢用,亦有類似痿證瘦削枯萎者。但痿證肢體關節一般不痛,痺證則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機也與痿證有異,治法也各不相同,二者不可混淆。
四、痿證的辨證論治 痿證的治療原則是:“治痿獨取陽明”包括袪陽明之邪和補陽明之虛兩個方面,因肺之津液來源於脾胃,肝腎的精血有賴於脾胃的生化。若脾胃虛弱,受納運化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利,肌肉筋脈失養,則肢體痿軟,不易恢復。若脾胃功能健旺,飲食得增,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功能轉運,筋脈得以濡養,有利於痿證的恢復。故迄今在臨床治療時,不論選方用藥、針灸取穴,一般都重視調理脾胃這一治療原則,但不能單以“獨取陽明”的法則治療各種類型的痿證,臨床上仍須辨證施治。
肺熱津傷、筋失濡潤:病起發熱,或熱後突然出現肢體軟弱無力,心煩口渴,
咳嗆少痰,咽乾不利,舌紅脈細數,治宜清熱潤燥,養
肺生津,方用清燥救肺湯加減。 濕熱浸淫,氣血不運:四肢痿軟,身體困重,或麻木、微腫,下肢多見,胸痞
脘悶,苔黃膩,脈細數,治宜清熱利濕,通利經脈,方
用加味二妙散化裁。 脾胃虧虛,精微不運:肢體痿軟無力,逐漸加重,食少,便溏,腹脹,神疲乏
力,治宜補脾益氣,轉運升清,方用參苓白朮散加減。 肝腎虧損,髓枯筋痿:起病緩慢,下肢痿軟無力,腰脊酸軟,不能久立,或伴
目眩髮落,咽乾耳鳴,遺精或遺尿,或婦女月經不調,
甚至步履全廢,腿脛大肉漸脫,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補益肝腎,滋陰清熱,方用虎潛丸加減。
一、痿證的涵義 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日久因不能隨意運動而致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素問.痿論篇》中作為專題論述,指出本病主要病理為“肺熱葉焦”,肺燥不能輸精於五臟,因而五體失養,產生痿軟證候。在治療法則上,《痿論篇》提出“治痿者獨取陽明”之說,朱丹溪提出“瀉南方、補北方”的治痿原則。
二、痿證的病因病機 痿證的病因病機有︰外受毒熱,肺熱傷津,津傷不導致五臟失濡,筋脈失養﹔久處濕地,或冒雨露,浸淫經脈,使營衛運行受阻,郁遏生熱,久則氣血運行不利,筋脈肌肉失卻濡養而弛縱不收﹔素體脾胃虛弱,或久病成虛,中氣受損,則受納、運化、輸布的功能失常,氣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無以濡養五臟,運行氣血,以致筋骨失養,關節不利,肌肉瘦削;素來腎虛,或因房色太過,乘醉入房,津損難復,或因勞役太過,罷極本傷,陰精虧損,導致腎中水虧火旺,筋脈失其營養,而產生痿證。 外感多實,內傷多虛。病久耗傷肝腎精血,筋脈失於濡養。 總的來說,肝藏血主筋,腎藏精生髓,津生於胃散布於肺,本病與肝腎肺胃關係最為密切。
三、痿證的類證鑒別 痿證須與痺證作鑒別 因痺證後期,由於肢體關節疼痛,不能運動,肢體長期廢用,亦有類似痿證瘦削枯萎者。但痿證肢體關節一般不痛,痺證則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機也與痿證有異,治法也各不相同,二者不可混淆。
四、痿證的辨證論治 痿證的治療原則是:“治痿獨取陽明”包括袪陽明之邪和補陽明之虛兩個方面,因肺之津液來源於脾胃,肝腎的精血有賴於脾胃的生化。若脾胃虛弱,受納運化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利,肌肉筋脈失養,則肢體痿軟,不易恢復。若脾胃功能健旺,飲食得增,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功能轉運,筋脈得以濡養,有利於痿證的恢復。故迄今在臨床治療時,不論選方用藥、針灸取穴,一般都重視調理脾胃這一治療原則,但不能單以“獨取陽明”的法則治療各種類型的痿證,臨床上仍須辨證施治。
肺熱津傷、筋失濡潤:病起發熱,或熱後突然出現肢體軟弱無力,心煩口渴,
咳嗆少痰,咽乾不利,舌紅脈細數,治宜清熱潤燥,養
肺生津,方用清燥救肺湯加減。 濕熱浸淫,氣血不運:四肢痿軟,身體困重,或麻木、微腫,下肢多見,胸痞
脘悶,苔黃膩,脈細數,治宜清熱利濕,通利經脈,方
用加味二妙散化裁。 脾胃虧虛,精微不運:肢體痿軟無力,逐漸加重,食少,便溏,腹脹,神疲乏
力,治宜補脾益氣,轉運升清,方用參苓白朮散加減。 肝腎虧損,髓枯筋痿:起病緩慢,下肢痿軟無力,腰脊酸軟,不能久立,或伴
目眩髮落,咽乾耳鳴,遺精或遺尿,或婦女月經不調,
甚至步履全廢,腿脛大肉漸脫,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補益肝腎,滋陰清熱,方用虎潛丸加減。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49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中醫內科學常見疾病48、內傷發熱
48、內傷發熱(掌握)
一、內傷發熱的含義 內傷發熱:是指以內傷為病因,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虧損為病機的發熱,稱為內傷發熱。包括以下幾種情況:自覺發熱而體溫不高、低熱、高熱,其中以低熱居多。 《內經》中已經有“陰虛則內熱”的記載;《金匱要略》以小建中湯治療虛勞所致的“手足心熱”﹔《小兒藥證直訣》繼承《內經》五臟發熱理論,以導赤散治療心熱,瀉青丸治療肝熱,瀉黃散治療脾熱,六味地黃丸治療陰虛內熱;金元時代的李東垣創補中益氣湯治療氣虛發熱,為甘溫除熱治法的具體體現。
二、內傷發熱的病因病機 內傷發熱可由情志失調、飲食失節、勞倦內傷所引起,也可因外感日久不愈,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產生,內傷發熱的共同病機是氣血陰精虧損,臟腑功能失調所致。 可以歸納為陰精虧虛、肝經郁熱、中氣不足、血虛失養、瘀血阻滯五個方面。其中氣郁、血瘀屬於實證,氣虛、血虛、陰虛屬於虛證,日久可以由實變虛,由氣及血,陰損及陽等。
四、內傷發熱的辨證論治
治療原則:針對不同病機進行治療是治療的基本原則。
肝郁發熱:發熱,隨情緒變化而波動,兼有肝郁症狀。治宜疏肝解郁清熱,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瘀血發熱:下午或夜間發熱或自覺發熱但體溫不高,口乾咽燥不欲飲,兼瘀血表現。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氣虛發熱:發熱,勞累時發生或加重,兼有氣虛表現如氣短懶言、自汗無力等。
治宜益氣補脾,甘溫除熱,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血虛發熱:發熱,面色不華,唇甲色淡,頭暈眼花,舌質淡,脈細弱。治宜益
氣養血,方用歸脾湯、當歸補血湯加減。 陰虛發熱:午後低熱或夜間肆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舌紅少苔或無苔,脈
細數。治宜滋陰清熱,方用清骨散加減。
一、內傷發熱的含義 內傷發熱:是指以內傷為病因,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虧損為病機的發熱,稱為內傷發熱。包括以下幾種情況:自覺發熱而體溫不高、低熱、高熱,其中以低熱居多。 《內經》中已經有“陰虛則內熱”的記載;《金匱要略》以小建中湯治療虛勞所致的“手足心熱”﹔《小兒藥證直訣》繼承《內經》五臟發熱理論,以導赤散治療心熱,瀉青丸治療肝熱,瀉黃散治療脾熱,六味地黃丸治療陰虛內熱;金元時代的李東垣創補中益氣湯治療氣虛發熱,為甘溫除熱治法的具體體現。
二、內傷發熱的病因病機 內傷發熱可由情志失調、飲食失節、勞倦內傷所引起,也可因外感日久不愈,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產生,內傷發熱的共同病機是氣血陰精虧損,臟腑功能失調所致。 可以歸納為陰精虧虛、肝經郁熱、中氣不足、血虛失養、瘀血阻滯五個方面。其中氣郁、血瘀屬於實證,氣虛、血虛、陰虛屬於虛證,日久可以由實變虛,由氣及血,陰損及陽等。
四、內傷發熱的辨證論治
治療原則:針對不同病機進行治療是治療的基本原則。
肝郁發熱:發熱,隨情緒變化而波動,兼有肝郁症狀。治宜疏肝解郁清熱,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瘀血發熱:下午或夜間發熱或自覺發熱但體溫不高,口乾咽燥不欲飲,兼瘀血表現。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氣虛發熱:發熱,勞累時發生或加重,兼有氣虛表現如氣短懶言、自汗無力等。
治宜益氣補脾,甘溫除熱,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血虛發熱:發熱,面色不華,唇甲色淡,頭暈眼花,舌質淡,脈細弱。治宜益
氣養血,方用歸脾湯、當歸補血湯加減。 陰虛發熱:午後低熱或夜間肆熱,五心煩熱,盜汗顴紅,舌紅少苔或無苔,脈
細數。治宜滋陰清熱,方用清骨散加減。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49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中醫內科學常見疾病49、虛勞
49、虛勞(掌握)
一、虛勞的含義 虛勞:是由稟賦薄弱、後天失調、病後失養、積勞內傷、久虛不復等多種原
因引起的以臟腑虧損,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以病勢纏綿,病程較久,諸虛不足嚴重而兼見為臨床特點的慢性虛弱性證候的總稱,又稱為虛損。 《理虛元鑒》為治療虛勞的專著,提出“治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腎,治虛之道畢也”。
二、虛勞的病因病機
虛勞的病因包括稟賦薄弱、體質不強、煩勞過度、損及五臟、飲食不節、損
傷脾胃、大病久病、失於調理。 虛勞以五臟虧損,氣血陰陽俱不足為主要病機,在五臟之中,脾腎最為緊要。
因為脾為水谷之海、氣血化生之源,故稱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就可以\r
運化水谷之精以化生氣血,滋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腎為精血之海,內藏元陰
元陽,為五臟六腑陰陽之根,腎中精氣稟受於先天,故又稱為先天之本。脾腎功r
能在維持正常人體生命活動至關重要,所以在虛勞的病理過程中,脾腎的虛損是
病機演變的主導環節。
三、虛勞的類證鑒別
虛勞與一般虛證區別:關鍵在於虛勞的虛損證候嚴重,是由於久虛不復所致,而虛證的證候輕,容易恢復。 虛勞與肺癆區別:在於肺癆病位主要在肺,日久波及脾腎,以陰虛為本,有傳染性,而虛勞虛損在五臟,陰陽虛損均可出現,且無傳染性。 四、虛勞的辨證論治 (一)虛勞的辨證以氣、血、陰陽為綱、五臟為目,全面分析。
(二)虛勞的治療原則:以補益為原則。“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
以味”,“虛則補之,勞者溫之”。 1氣虛 肺氣虛: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平素易於感冒為主症,治宜補肺益氣,方用
補肺湯。 脾氣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食後胃脘不適,面色萎黃為主症,治宜健脾
益氣,方用六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加減。
兼心悸氣短,用《醫方集解》六君子湯加五味子、黃精;兼腎氣虛,腎失攝
納,症見喘息,小便頻數,大便溏泄,腰膝酸軟,治宜益氣固腎,方用《醫
方集解》六君子湯加杜仲、川斷、菟絲子等。
2血虛
心血虛:心悸怔忡,健忘頭暈,面色不華,失眠多夢,治宜養心安神,方用養心湯加減。
肝血虛:頭暈目眩,脅痛隱隱,肢體麻木,筋脈拘急,婦女月經不調,甚則閉經,脈弦細,治宜補血養肝,方用四物湯加減。
3氣血兩虛者用歸脾湯治療。
4陰虛
肺陰虛:乾咳,咳血,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潤肺,方用沙參麥冬湯加減。
心陰虛:以心悸失眠,煩躁盜汗,口舌生瘡,舌紅少津,脈細數為主症,治宜滋陰養心,方用天王補心丹加減。
脾腎陰虛:以口乾唇燥,大便燥結,不思飲食,舌光紅無苔,脈細數為主症,
治宜養陰益胃,方用益胃湯加減。
肝陰虛:頭暈頭痛,雙目乾澀,肢體麻木,急躁易怒,面色潮紅,舌乾紅絳,
脈弦細數為主症,治宜滋養肝陰,方用補肝湯加減。
腎陰虛:以腰酸耳鳴,遺精,潮熱,顴紅盜汗,五心煩熱為主症,治宜滋補腎陰,方用左歸丸加減。
5陽虛
心陽虛:心悸自汗,形寒肢冷,心胸憋悶疼痛,面色蒼白,舌淡或紫暗,脈細弱,治宜益氣溫陽養心,方用拯陽理勞湯加減。
脾陽虛:大便溏泄,腸鳴腹痛,食少形寒,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溫中健脾,方用理中湯加減。
腎陽虛:腰背酸痛,遺精陽萎,五更泄瀉,夜尿頻多,舌淡體胖有齒痕,脈沉遲,治宜溫補腎陽,兼養精血,方用右歸丸加減。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關於“考試內容與考核目標”中有關提法的說明
大綱在“考核要求”中提出的三個能力層次要求:“了解”、“熟悉”、“掌握”,三個層次是遞進等級關係,後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各層次的含義是:
“了解”: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意義,並能正確認識和表述。
“熟悉”:在了解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關概念和原理的區別與聯繫。
“掌握”:在熟悉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關於學習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學習教材《中醫內科學》
一、虛勞的含義 虛勞:是由稟賦薄弱、後天失調、病後失養、積勞內傷、久虛不復等多種原
因引起的以臟腑虧損,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以病勢纏綿,病程較久,諸虛不足嚴重而兼見為臨床特點的慢性虛弱性證候的總稱,又稱為虛損。 《理虛元鑒》為治療虛勞的專著,提出“治虛有三本,肺、脾、腎是也,肺為五臟之天,脾為百骸之母,腎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腎,治虛之道畢也”。
二、虛勞的病因病機
虛勞的病因包括稟賦薄弱、體質不強、煩勞過度、損及五臟、飲食不節、損
傷脾胃、大病久病、失於調理。 虛勞以五臟虧損,氣血陰陽俱不足為主要病機,在五臟之中,脾腎最為緊要。
因為脾為水谷之海、氣血化生之源,故稱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就可以\r
運化水谷之精以化生氣血,滋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腎為精血之海,內藏元陰
元陽,為五臟六腑陰陽之根,腎中精氣稟受於先天,故又稱為先天之本。脾腎功r
能在維持正常人體生命活動至關重要,所以在虛勞的病理過程中,脾腎的虛損是
病機演變的主導環節。
三、虛勞的類證鑒別
虛勞與一般虛證區別:關鍵在於虛勞的虛損證候嚴重,是由於久虛不復所致,而虛證的證候輕,容易恢復。 虛勞與肺癆區別:在於肺癆病位主要在肺,日久波及脾腎,以陰虛為本,有傳染性,而虛勞虛損在五臟,陰陽虛損均可出現,且無傳染性。 四、虛勞的辨證論治 (一)虛勞的辨證以氣、血、陰陽為綱、五臟為目,全面分析。
(二)虛勞的治療原則:以補益為原則。“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
以味”,“虛則補之,勞者溫之”。 1氣虛 肺氣虛:短氣自汗、聲音低怯,平素易於感冒為主症,治宜補肺益氣,方用
補肺湯。 脾氣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食後胃脘不適,面色萎黃為主症,治宜健脾
益氣,方用六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加減。
兼心悸氣短,用《醫方集解》六君子湯加五味子、黃精;兼腎氣虛,腎失攝
納,症見喘息,小便頻數,大便溏泄,腰膝酸軟,治宜益氣固腎,方用《醫
方集解》六君子湯加杜仲、川斷、菟絲子等。
2血虛
心血虛:心悸怔忡,健忘頭暈,面色不華,失眠多夢,治宜養心安神,方用養心湯加減。
肝血虛:頭暈目眩,脅痛隱隱,肢體麻木,筋脈拘急,婦女月經不調,甚則閉經,脈弦細,治宜補血養肝,方用四物湯加減。
3氣血兩虛者用歸脾湯治療。
4陰虛
肺陰虛:乾咳,咳血,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潤肺,方用沙參麥冬湯加減。
心陰虛:以心悸失眠,煩躁盜汗,口舌生瘡,舌紅少津,脈細數為主症,治宜滋陰養心,方用天王補心丹加減。
脾腎陰虛:以口乾唇燥,大便燥結,不思飲食,舌光紅無苔,脈細數為主症,
治宜養陰益胃,方用益胃湯加減。
肝陰虛:頭暈頭痛,雙目乾澀,肢體麻木,急躁易怒,面色潮紅,舌乾紅絳,
脈弦細數為主症,治宜滋養肝陰,方用補肝湯加減。
腎陰虛:以腰酸耳鳴,遺精,潮熱,顴紅盜汗,五心煩熱為主症,治宜滋補腎陰,方用左歸丸加減。
5陽虛
心陽虛:心悸自汗,形寒肢冷,心胸憋悶疼痛,面色蒼白,舌淡或紫暗,脈細弱,治宜益氣溫陽養心,方用拯陽理勞湯加減。
脾陽虛:大便溏泄,腸鳴腹痛,食少形寒,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溫中健脾,方用理中湯加減。
腎陽虛:腰背酸痛,遺精陽萎,五更泄瀉,夜尿頻多,舌淡體胖有齒痕,脈沉遲,治宜溫補腎陽,兼養精血,方用右歸丸加減。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關於“考試內容與考核目標”中有關提法的說明
大綱在“考核要求”中提出的三個能力層次要求:“了解”、“熟悉”、“掌握”,三個層次是遞進等級關係,後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各層次的含義是:
“了解”: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意義,並能正確認識和表述。
“熟悉”:在了解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關概念和原理的區別與聯繫。
“掌握”:在熟悉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關於學習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學習教材《中醫內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