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81A~120B)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1卷 A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1卷 A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煩惱、所知二障,是徹底解決。最後
p. 262 (5)
【隨順成熟有情增上數決定者,與前所說第三義同。】
那麼,整個的佛法,要為了成熟一切有情,這就是世俗啊,就世俗,真正菩薩所行的目的,就成熟一切有情,那 是前面六樣當中第三,第三呢?就是什麼?圓滿利他,已經說了。
【此是聖者無著所許,如獅賢論所立而說。】
啊!這也特別說明後面這幾樣,那就是,那,這個相宗,無著菩薩所傳的,這樣解釋法,不管怎樣解釋,總是這 六樣東西啊,不多不少,圓滿的包含所有其它的,其它的法門,戒定慧呀!二資糧呀!都沒有這個六度的廣泛,那麼 圓滿,能夠包含一切,所以啊!這個。
【對於六度引發定解,最為切要。】.
啊,那麼,從這個地方,我們了解了,剛開始修學的時候啊,對於這個六度啊,要策發決定不移的見解,有了這 個正確的認識以後,然後呢?我們去做,我們去做。前面,再提醒大家一下,我們正修的時候,不是說,碰到了那一 個啊,就去修,這樣做的話,不但沒有益處,結果,常常是一生善行,終成過失,大家還記得不記得?在前面四十五 頁上頭,說得很清楚,很明白。而且,到現在,我們更了解了,這不但是一生,由於自己的這個業、習性所使啊!後 面會生生世世的,就害這種毛病,所以有的人,習性就是這樣,他就是,叫他做出來,做事情啊,他剛開始,非常起 勁,啊!一股勁啊,比誰都大,噢,他又要這個,又要救苦眾生,又要發悲心,又要這個,然後,這個要做,那個要 做,過了三天啊!沒勁了,最多,再長一點啊,維持一個月,蠻好囉。這樣,到後來,塌在那邊,怎麼拉也拉不起來 了,啊!都是這一種毛病。所以,現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你不是急著去修,你先把你修的內涵,有一個正確的認 識。然後,這認識了以後,曉得為什麼你要去修?如何修法?正確的是如何?錯誤的怎麼辨別的清楚,一切的違緣啊 ,也都事先啊了解,準備好了,然後一步一步上去,自然沒問題,要不然的話,都是這個樣,所以在這個地方,一而 再,再而三,用種種不同的立場,用種種不同的角度,說明這一個要修學的內容。啊!現在我們了解了,前面是為什 麼?哪,我們要學的內容啊!就這個,六樣東西啊,這樣安立的。啊!這個內容,所以數量決定。第二呢,也順便說 一下,次第決定,它這個六樣東西,不但圓滿的包含所應學的一切,而且,這個六樣東西呀,安立這樣,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有它的次第,必定是從淺到深,數量錯了,固然不行,次第顛倒了也不成,所以,它進 一步說這個次第,啊!
【◎ 第二說生起次第者,若能布施於諸資財,不顧不貪則能受戒,若具尸羅善防惡行則於怨害而能堪忍,若有忍耐不 厭難行,退緣微少能發精進,若能晝夜發勤精進能發正定,心於善緣堪能安住,若心定者乃能如實通達真實。】
哪,這是第一個,依照我們修學的程序,怎麼樣一步一步的深入,能夠把修學的內容如理如量的生起來,有它的 必要的次第,有它的一定正確的次第,那個看,你能夠布施一切你有的東西,沒有一點貪著,沒有一點顧憐,那個時 候,你才受戒,要不然哪,戒是受了,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那個戒是沒有用場,不但沒有用場,反而受害 ,所以啊,第一個,先是能夠施,能夠施了以後,然後呢?持戒,然後呢?你能夠這樣的善巧的防護這個尸羅,種種 的惡行不去犯它,那個時候啊,人家來傷害你的話,你就能夠耐得住,能夠耐得住啦,因為你能夠耐得住了,所以啊 ,那個時候,困難啊,你就能夠擋得住,從那個消極的擋住,更進一步啊,才能夠策發精進,否則的話,自己連小小 的苦啊,都擋不住,退下來了,你還能夠進一步向前衝嗎?所以坐在那裏啊,你站都站不住,你說呀,我還向前啊! 快步走,那個不可能,所以,忍,下面才是精進,能夠精進的話,那個時候啊,才能夠學大、深入的定,所以晝夜精 進,才能發定,得了定以後啊,那個時候啊,這個心,能夠如你所欲的,你要怎麼,就怎麼,不會像我們一樣想,不 是胡思亂想,就是昏沉瞌睡,這樣的話,你那個心能夠很凝聚,很深細,集中起來,才能夠啊,深觀一切世間的法相 ,那個時候,才能夠如實通達這個真實的道理,這樣,所以這個生起必然的次第。說到這裏,隨便提一下,一個小事 情,這是因為我們常常啊,會誤解的,說學定,學定,這個定啊!現在,我們不必從理論上去講,我們從另外一點, 看看我們古代大祖師們,啊!那個禪宗大祖師們,你們看看那境界啊,哇!那真是,我現在有很多人學定了,為什麼 要學定?如何學定?定從那裏學?都不知道,看見別人家兩個腿一盤,坐在那裏,他一個開頭,也去學個不倒單,啊 !真是啊!然後呢?人是不倒下來了,一坐在那地方,呼呼大睡,然後呢?到了晚上嘛,不睡,然後呢?白天嘛,提 不起精神來,做那個,眼睛半開不閉,做那個,眼睛半開不閉,真是一點用場都沒有,這個,的的確確的,哦!你們 看看那個祖師的傳記上面 ,他這個真正精進的時候啊!他是有這個精神,然後到那個累得實在不得了啦,剛開始的時 候,是疲倦,疲倦了,他下去,睜睜眼睛,再不行了,下來,跑一轉,再不行了,用冷水沖沖面孔,再不行了……他 是這樣的全部精神提起來,他不在形相上的兩腳盤在這裏,而精神上面,全部精神貫注在這裏,他有任何的艱苦,決 定咬緊牙關,要堅持下去,所以,你沒有大精進的力量,絕無可能啊!現在,我們說,啊!哎呀!要學個般舟三昧啊 !那不簡單啊!那很不簡單,現在,我們常常這樣的,我以前看見了以後說,哦,這個般舟三昧,我也想學啊!幸好 沒有去做,那個時候,我還準備好了以後,拿了關房裡面去弄,結果啊!幸好事前有人告訴我,我還是先不聽,但是 他雖然不聽啊!他那個話,可落在我耳朵裡面了,我這就忙了一天,忙好了,環境弄好了,第二天哪,就跑了一下, 自己啊!發現啊!不行!不行!想想那個善知識的話,沒有錯啊!以後,我自己也遇見過這樣事情,後來,那個時候 ,在紐約,那有一個同學,他也想學,他倒沒有學般舟三昧啊!他來了以後啊!他先想學定,或者學什麼,我告訴他 ,你不要在那邊忙了,慢慢的來,他心裡看看非常著急,我說,好吧!既然,你這樣想,你試試看吧!那是在鄉下, 那個地方,很寬敞啊!哦!有一百英畝大,那一個大房子,幾十間,總共兩三個人住啊!那個!那個地方,有一個相 當大的一個佛堂,那個佛堂比我們這個房間這麼大,我說:那你這樣,告訴你一個方法,你也不必限定你啊!一定怎 麼樣,就是你告訴自己,今天除了吃飯以外,因為這裏邊,大小便都可以在裏頭啦,你今天一天不要出來,不要跟人 家講話,那怕你睡覺,你睡睡看,結果,在那裏弄了一天,第二天跑得來就不要了不要去了,這個千真萬確的事實哦 !他沒有精進的力量的話,絕無可能,現在我們啊,一點都不懂,就想這樣,想這樣的話,那的的確確是很有趣的事 情,也
【勝劣的次第者。】
那一個比較深細?那一個比較粗淺?
【前前微劣,後後殊勝。】
啊,前面那個比起後面那個,有這樣勝劣的差別。
【粗細次第者,前較後者易轉易作,故相粗顯。】
這個很明白,前面這個布施,那個比較容易,啊,定,這個東西的話,你看是看不出來,但是啊!這個東西啊! 越向後面的話,越細、越難。
【後較前者難轉難作,各較自前故為微細。】
它每一個向後的,每一個比前面的要來的深細,要來的難作,所以,一作的時候,一定是啊!容易的先做到了, 粗淺的做了,你才能夠一步一步的進入深細的、難作的,這個一定的次第。
【莊嚴經論云:「依前而生後,安住勝劣故,粗顯微細故,說如是次第。】
哪,這一個六度,不但是它內容包含無遺,而且,這個次第的必然性,也是這樣的,也是這樣的,不管,從它的 生起來說,不管它的勝劣來說,不管它的粗細來說,必然都是這樣的次第,所以十方一切諸佛,無不是這樣說,這樣 行啊!這樣修證,那麼,前面那個,大概的說完了,說完了以後,我們再重新溫習一下啊!在修學之前,不要先莽莽 撞撞的,我要修什麼?必定要先了解,你為什麼要修學?啊!然後呢?為了這個原因,要修學些什麼?修學的內容是 如何?一定要把握得住每一樣東西,你如果說,並不了解,為什麼修學,你根本後面沒有,像一個無頭的蒼蠅一樣
【第三學此次第分二,】
這個時候,它下面還說。
【① 初於總行學習道理,② 特於後二波羅密多學習道理。】
那麼我們正式開始學習這個六波羅密多了,那它還要分成二個部份,第一個呢,總的啊,布施、持戒、忍辱、精 進、禪定、智慧,而後面禪定、智慧,要特別說明,為什麼?因為整個的佛法,最後的結果,也可以說,總括起來, 無不都是止、觀,兩樣東西所獲得,所以,前面已經告訴我們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啊,那是後面兩樣的資糧 ,所以,它那個基礎說明了,有了這個資糧,正式開始學的時候啊,最後的這個,最重要的內容,還要特別詳細說明 ,所以,這是為什麼,總學以及特別對以後兩個波羅密多要深細講的道理,所以,了解了這裡啊,我們大概就不會再 犯以前的毛病,動不動,哎呀,我啊,要學一個定啊,等等啊,這種毛病啊,就不會犯了,不要說學定啊!乃至於啊 ,至少,最起碼的時候,哇隨便皈一個依啊,都可能要,要慢慢的啊,了解了才好。咦!昨天有幾位同修上來討論, 他已經啊,學了佛法很長一段時候,以他的學歷,是在這裏唸最好的學校,啊!最完整的課程,結果呢?接觸佛法, 也很多年,結果,由於這一次,以前當然,他宿生的善根,他能夠努力的去做,說:哎呀!我現在啊,才知道啊,什麼叫皈依啊,我現在啊,才知道啊,怎麼要去皈依。呶,這千真萬確的事實,那個時候,自然而然啊,你懂得了,去皈依的話,像經上告訴我們,皈依福有色,就是假定皈依了以後,那一個得到的福,可以衡量,可以看得見的話,拿 三界容器來衡量,都沒辦法衡量,因為,經過這樣的認真,圓滿,次第、數量的學習,他正確了解內容,了解內容, 照著去做,當然,他的果報,你可以圓滿得到啊,這是一個很清楚明白的一個道理。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初中分二:】
啊,這個又分成共,總學道理。
【① 學習六度熟自佛法,② 學習四攝熟他有情。】
自他二利嘛,啊,分兩部份,那麼先求自利部份。
【初中分六:】
分六部份,學習
【① 布施、② 持戒、③ 忍辱、④ 精進、⑤ 靜慮、⑥ 般若道理。】
那麼,現在呢六樣東西,一一的來說,先第一個講布施,這個布施當中啊!初就是布施波羅密。
p. 263
【初中分四,① 布施度性。】
啊!布施波羅密的特質。
【② 轉趣發起布施方便。】
了解了這個特質,怎麼樣才能夠啊!啟發你修的方法,你要了解了這個,然後照著這個方法去修的話,那麼就可 以了,然後呢,就布施的時候,它還有不同,所以。
【③ 布施的差別。】.
最後。
【④ 此等略義。今初。】
啊,把它綱要的說明一下,這樣。 換句話說,現在說,布施波羅密的特質,自性是什麼?
【菩薩地云,「云何施自性,謂諸菩薩不顧自身一切資具,所有無貪俱生之思,及此所發能捨施物身語二業。」 】
布施是什麼?它的自性,它的自體、特質是什麼?這樣,是說一切菩薩,學習大乘行者,能夠啊,不顧自身一切 資具,不但外面的一切,外面的財,乃至於自身,所有的內外一切,這些東西啊,無貪具生之思,說這個是一種思心 所,最主要的啊,這個思心所跟什麼無貪相應的,沒有自己一點點顧戀,不為一點點自己,這一種,及此,能及此所 發能捨施物身語二業,就從這個上面,然後,把自己的內身,乃至於滋養這身體的一切的財物等等啊,透過身語而施 捨給別人,這樣,所以這個才是布施的自性。
【謂善捨思,及此發起身語諸業。】
那就是說,施這個施是什麼?以前,我們是處處地方愛、取相應的這一種行,現在呢?恰恰相反,是由於善法欲 的策勵啊,是送給別人、捨給別人,由於這樣的思心所
【圓滿布施波羅密多,不待於他捨所施物,捐除眾生所有貧窮。】
那麼,下面特別說這一個概念,我們要了解,所謂布施波羅密多,波羅密多啊,就叫到彼岸,換句話說,究竟圓 滿的時候,我們從生死苦海這邊,到超越這個生死苦海的彼岸,安樂之處,什麼是圓滿呢?什麼是布施波羅密的圓滿 呢?不是說,那些人哪,一個一個都由於你的布施而不貧窮,不是的,不是的,所以,它不待於他捨所施物,不是說 ,看別人,別人怎麼講呀,耶,都是窮人,因為你去幫忙,幫了他啊,他啊,都富樂、安樂,不是從這個上面,不是 從這個上面看的。
【若不爾者,現有眾多貧乏眾生,過去諸佛所行布施,當非究竟。】
下面印證,為什麼說?不從外面的這一些眾生來看,假定是說,從外面的眾生來看的話,過去的每一個佛,都行 布施,都圓滿,所以假定布施一定要等到外面的眾生都得到富樂,才圓滿的話,那麼,現在這個時候,那個就應該沒 有不富樂的眾生,啊,所有的眾生,都絕不會再貧乏,但是現在還是有這麼多貧乏的眾生在,而佛陀的布施圓滿了。 所以,這個道理說明了,真正的布施的圓滿,不從外面的境況來看的。
【是故身語非為主要,唯心為主。】
身語本身啊,就是從行為上面,幫助別人,而這個布施的圓滿指什麼?指你的內心,不過,這個內心啊,我們到 現在漸漸了解了,不是前面說的空話,啊,我心裡好,就好了,絕對不是,有它一定的質,有它定的量,這個自己檢 查,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絕對啊,騙不了自己,騙不了人更騙不了因果,這我們了解的。
【謂自所有身財善根,一切慳執皆悉破除至心施他。】
是說,布施圓滿的時候,是以內心為主的,那個內心怎麼樣呢?對於我們自己所有的任何東西,外面是一切財物 ,裏邊是我們身根,乃至於種種所修的善,任何這一樣東西,沒有一點點捨不得,沒有一點點執著之心,徹底的破除, 而一心一意,至心的統統送給別人,統統送給別人,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不簡單哦,啊,真不簡單,我已經有 好幾,遇見好 幾位啊同修們,啊,說,這個大悲啊,不容易生起啊,咦,難得的這一些同修,居然他能夠生起,所以 ,他的的確確心心念念啊,是為了幫別人,可是等到你這個心念,一生起來了以後啊,下面就問題來了,真正要你送 給別人的時候啊,哦,那個時候有困難的。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1卷 B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1卷 B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什麼呀?啊!你所執著的財物啊,到那時候,雖然你想呀,送給別人,心裡覺得,嗯,有一點不大味道,乃至 於你身上受點苦惱的話,哇!到那時候,要捨那個頭目腦髓啊,這個又不行,是啊,平常比如說,我們做任何事情, 拜佛,總覺得,為什麼?供養,為什麼?啊,說這樣的有福報,事實上,你內心的深處還是有福報,所以平常說:唉 喲!這很有修行哦!你就去供養他,為什麼有修行才供養他啊?然後呢,這個是啊三寶,你才去供養他,一個窮人來 要的話,我們不一定願意給他,為什麼?說穿了,也就是,你做了這個,你可以得到回報,所以,它現在布施的善根 ,換句話說,布施完了以後,得到那個福報,它也不是我要的,也送給別人,那既然這樣的話,你管他那一個,只要 對人家有利嘛,你樣樣都送,啊,固然是他這個佛,我也供養他,他這個窮人,我也一樣供養他呀!這是為了他呀, 所以,這個地方啊,要了解啊,說對自己所有的身、財、根、善,沒有一樣東西,有一點點捨不得的心,要至心徹底 的破除慳貪,而且,從內心深處的,要送給人家。
【又非唯此,即諸捨報亦施有情。】
你布施以後,一定有功德,對不起,這個功德,也同樣的布施,自己沒有一點點貪著。
【由修此心到極圓滿,即滿布施波羅蜜多故。】
到圓滿的時候,那是圓滿布施波羅密多的時候,那個才是真正的圓滿,所以啊,所謂布施波羅密多,到那個時候 ,真是所以啊,三輪空了,不過,要這個三輪空,我們現在了解了,這是達到布施圓滿的時候的境相,不是一句空話 ,現在,我們不了解這因果的必然性,剛開頭下腳第一步,就說:哎呀!有相布施沒有用啊,你要三輪空啊!結果啊 ,固然,這是句最好的話,可是你沒有方便,不曉得因地上如何下手去努力的話,這句空,這句話,就變成一句空話 ,啊,我們因地當中,必定要怎麼樣,步步的走對,才能夠達到真正三輪空的,圓滿這個的境相,這前面已經一再說 明,這地方也大家提醒自己一下。
【如入行論云.『若除眾生貧,是施到彼岸,現有貧眾生,昔佛如何度。一切有及果,心與諸眾生,說名為施度, 以是施即心。』】
入行論上面,就提出來了,說,假定說,你為了啊,要解救一切眾生的苦惱、貧乏,所以要布施,這個叫布施圓 滿的話,請問,現在有這麼多窮苦的眾生,在那個世間,那以前那些佛,做些什麼呀?他以前,那一些佛,不是要度 他們嗎?結果呢?這麼多窮苦的眾生,還在這裏呀!嗯,下面告訴我們說,不是的呀!布施圓滿是什麼?是指一切有 ,你所有的一切啊,以及你所經過了布施的一切的果報,你那個心裡邊啊,沒有一點貪著,都捨給一切有情,這個叫 做布施波羅密,或叫施度,所以,這個地方說的布施波羅密,就是你的心相,達到這樣的究竟圓滿的狀態,這個是我 們要了解,說布施的自性是什麼。
【故修布施波羅密多,現無財物可施於他,當由多門引發捨心漸令增長。】
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現在就算我們沒有東西,可以送給別人,那個時候啊,我們照樣可修,為什麼?修的 心嘛,所以,你處處地方,使得自己的捨心增長,捨心增長,這個地方,我說一個小小的故事,平常啊,我們在家人 ,固然,在家人本身,就是只為自己忙,這個我們也不必談,應該的,現在說了,出了家,乃至於說大乘說利人,請 看,現在我們出了家,跑到廟宇來,不要說利人啊,我們說供佛,佛殿上面啊,大家肯捨棄自己時間啊,好好的,把 那個佛,伺候一下的,有幾個人,碰到嘛自己,自己的事情哦,弄得乾乾淨淨,啊,公家的事情啊,不一定,所以啊 我當年哪,的的確確剛出家的時候啊我始終感念我的老師,他告訴我說,私財如土,公財如命,對自己的東西啊,像 土一樣,公家的東西啊,像命一樣,這一句話,在別人嘴裡也聽見,雖然少,但是還聽得見,可是從他嘴巴裡聽見了 ,產生了絕大的力量,咦,我發現,他是在那兒去做,所以,我們剛去的時候,他也人少,有的時候,自己也來忙, 唉喲,他做常住的事情,做的很起勁,可是,他跑到他房間裡面啊,他髒得不得了,我有的時候,去幫他忙,啊,不 要!這個我自己來的,那個時候問他,你別的地方都弄得乾淨,這地方骯髒,哪有時間啊!一點都沒錯!他實在用功 得不得了,他房間裡面,弄得這得這麼髒,他不管,可是外面的事情啊,哦,他做起來,是非常認真,這一種地方啊 ,所以,我真正覺得那個善知識的重要,他不是個道理,他處處地 方,會使得你策發你,比如昨天來說啊,我在那兒 啊,
【第二者。】
第二是什麼呢?轉趣發起布施的方便,咦,現在我們曉得要布施,曉得布施的特質是什麼?但是呢?策發我們布 施,它還有一定的一個正確的方法?,有了這個方法,才能夠啊,有一種照著這個方法修學,會產生一種力量,所以, 不斷的會推動你,要這樣去做,要這樣去做,才能夠對治,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啊,自己停在那裏,只管自己,啊, 沒有這個後面推動你做的力量的話,你這個習性改不過來,儘管說布施,要布施嘴巴上面講,講了半天,坐在這地方 的話,哦,要忙輪到你的話,趕快縮在後頭,然後呢?讓人家找不到,這個心情,自然而然,你不一定想耶,它就會 到那地方啊,毛病又現起來了,好事在這地方的話,哦,耳朵豎得很大,唉喲,不要人家來,不要人家來,通知你, 你總歸跑得第一個,所以,他在這個地方啊,進一步告訴我們,怎麼樣有一個正確的方法,來策發我們,推動我們, 去做這一件事情,所以,這個是進一步講的。
【唯盡破除身財慳吝,猶非布施波羅密多,慳是貪分,小乘羅漢并其種子無餘斷故,故非為除慳執施障,須由至心 發心施他一切所有。】
這個才是,不僅僅是你對自己本身,以及你所有的資財等等的捨不得、慳、吝,這兩樣東西啊,就說你自己有的 東西捨不得,啊,說你能夠把自己的這些東西捨不得,統統不在乎,啊,我根本不在乎,這個還不是,為什麼呀?因 為這個慳,自己捨不得啊,那個是啊,貪煩惱,貪分所攝,用不著大乘啊,大乘裡邊去講,小乘這個阿羅漢啊,都能 夠把這個貪現行、種子都斷除,都斷除,所以,單單除掉這個慳吝,這一件事情啊,啊,這個障礙拿掉,不是布施波 羅密多,還要什麼?還要啊,至心發起,說你一心一意啊,要布施別人,一切所有,你自己所有的一切,要送給別人 ,這個才是,這個才是,所以,你先要認得,哪,內心的心裡行相是什麼,那麼怎樣才能夠產生這樣的一種力量呢?
【此須修習攝持過患,惠施勝利,故當宣說。】
那個地方啊,有一樣方便啊,先要好好的學,說你呀,攝持,自己有了這麼多東西啊,有多大的害處啊,平常啊 ,我們總是這個也捨不得,那個也捨不得,自己有的捨不得,沒有的,還要去貪著,想辦法弄得來,現在他告訴我們 ,呀!這個東西呀,種種的禍患,不曉得有多少害處,不但是這個害處,還要進一步告訴你,現在送給別人,以後的 話,唉,有多大的利,當你了解了這一點,心裡上面,的的確確升起來之後,你有了這個東西的害處,送給別人的好 處的話,那時候,你才肯努力去做,就像平常我們自己一向經驗到的,好東西,哎呀,叫你捨啊,就捨不得,看見別 人的羨慕,反過來,壞東西啊,叫你盛啊,你也不願意盛,誰都不願意,把那個髒東西,乃至於大糞擺在自己的房間 裡面,就有一點點,你忍不住,一定想盡辦法,把它清除出去,為什麼?因為這種東西擺在這裡有種種的過失,種種 的麻煩,然後把它清除出去了以後呀,啊,有大好處,他現在也是這樣,方便善巧,的的確確是重要極了,他現在就 告訴我們這個。
【月燈經云.】
啊,那個時候,你才能夠做得到,否則的話呢?儘管嘴巴上面講,懂得了道理,可是心裡面啊,始終背著無始的 習氣啊,就在那個地方,哎呀,這樣,我們不要說這個布施吧,比如說,平常我們哪,小乘,不要說小乘,實際上呢 ?是三乘的共基,啊,三乘的共基,不過呢?小乘特別重視,真正說起來啊,要上去的話,這個基礎一定要的,剛開 始叫五停心觀,為什麼要修五停心觀呢?就是因為我們一向無始以來的散亂、惡習,這心裡邊,隨煩惱轉的形相非常 粗猛,如果說,你那個粗猛的煩惱,沒有啊,把它降伏的話,沒有辦法深細的進入,那麼,那個粗猛的煩惱,有不同 的人哪,不同的根性哪,現出來的形相不一樣,有很多人貪特別煩惱,貪特別重,有很多人,嗔特別重,所以,貪、 嗔、癡、慢、疑,這力量非常強,那怎麼辦呢?他修貪的眾生,修不淨觀,那個貪有幾種,比如說,對身體的執著, 那麼,怎麼修法?對於男女、飲食的執著怎麼修法?它一定的,對於這個男女,飲食的執著,修不淨觀,平常你看見 這個東西,好的不得了,美的不得了,哎呀,種種好處,修這個大不淨觀以後啊,那個你一向歡喜的東西啊,就變得 醜惡不堪,他不是個道理,不是個道理,他有一套完整的修法,等到你如理如量修起來了以後啊,不管是你一向男女 上面的,或者是飲食上面的,你一看見啊,那個時候啊,又臭又髒,不但是你心裡上面的感受,乃至於你鼻子上面聞 到,心裡面反胃,你要吐啊,受不了,會這樣啊,這千真萬確的,所以啊,它就告訴我們哪,攝持的過患,你要幹什 麼?要修習這個東西,這個要修的哦,不是空講,然後呢?還要把它清除出去,你 把它排開掉了以後,哎呀,渾身清 涼,現在這個地方,勝利遠超過前面所說的,同樣的,過患是遠比前面所說的來的大,你如果對這一個,先能夠修習 的話,它有一股非常強有的力量啊,自然而然,會叫您去布施,那個時候啊,那個無始以來的習性,慳貪等等擋不住? 你了,所以,在正修之前,又告訴我們哪,你怎麼樣能夠發起布施,他有一個正確的方法,就這個經上面怎麼說啊。
【此腐爛色身,命亦動無主,如夢如幻化。愚夫由貪此,造極重惡業,而隨罪惡轉,不智被死乘,當往那洛迦。」 】
先引經上面,然後下面解說。
【說此身不清淨。】
哎呀,髒得啊,非常的髒啊,而且這個。
【命動搖如懸岩水。】
啊,這個命無常迅速啊,剎那剎那在那裏啊,而這個生命,都什麼?
【隨業自在,無我主宰,觀其虛妄猶如夢滅除貪著。】
我們根本沒有辦法主宰他啊,我們總覺得,我!我!我!完全錯了啊,完全被業啊,說你了解了這個,深入的觀 察,曉得他完全是虛妄的欺誑啊,就像夢當中啊,就像如幻如化的啊,你了解了這個業,無主的,根本沒有你在,而 這個東西又這麼無常迅速,而第三又這麼不清淨,骯髒啊,又造種種的惡業,這樣的你了解了,你就對他沒有什麼貪 著了,啊,沒有什麼貪著了,反過來,如果說。
【貪若未除則隨貪轉。】
你不能把這個貪除掉的話,你就跟著他轉,這個貪,這個東西前面說過,實際上呢,我們自己也了解,永無滿足 之時,不但沒有滿足,而且是越貪越烈,越貪越厲害,平常,我想我們都有這個經驗,很多小事情,第一次,你看見 了,也不覺得什麼啊,隨便一下,比如說,吃一點隨便東西吧,平常,我們咖啡啊,乃至於普通的酒啊,很多嗜好, 剛開始的時候,不覺得非吃不可耶,你隨便吃吃,到後來,覺得慢
【造大惡行,而往惡趣。】
啊,這樣的嚴重法,我們對這個道理啊,要努力的了解,認真的修習,如果說了解,修習了,那個時候,才能夠 說對治,下面另外一個經。
【修無邊陀羅尼經云,諸有情鬥諍,根本為攝持,故於境斷愛,斷愛得總持。】
我們三界之內,一切有情的真正的爭吵的根本,在什麼地方?就是貪著,捨不得,所以啊,你對於所貪愛的境界 啊,了解了真實狀態,知道它的過患,斷除的殊勝利益,照著它如法的修習,斷除它的這個無明相應的貪愛的話,那 麼,那個時候得總持,總持就是啊,持一切法,對了。
【集學論云;「如是我身心,一一剎那滅,若以無常身,垢穢常流注,得常淨菩提,豈非獲無價啊。」】
平常我們啊,對那個身心不瞭解啊,所以,貪著,難捨啊?現在,我正確的了解,這個東西啊,是一無可取,既 是不淨,又是動搖無常,而且也作不了主,反而是為貪它而造種種惡業啊,這樣,這個是一切罪垢髒垢啊,聚集之處 ,依止在這地方啊,流轉當中,這它有一個好處啊,唯一的好處是什麼?耶,修習佛法,還要非此莫屬,就這樣,非 此莫屬,所以,我們現在了解了,啊,那好啊,就把這個身心,以前一直顛倒的身心,轉過來了以後,修學的話,耶 ,也就可以得到無常消滅,不僅消滅,最主要的原因,與愚癡、迷惑解決,所以啊,常淨菩提,常淨菩提,所以啊, 苦、空、無常啊,變成常、樂、我、淨,豈不是獲得無價之寶嗎?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大大的認識,深刻的策勵自 己啊,猛省回頭。
【本生論云,無我易壞無堅身,眾苦無恩恆不淨,此身若能饒利他,不生歡喜非聰叡。】
耶,本生論上面告訴我們,我們現在,說這個我,說這個身體啊,什麼?這個身體什麼?叫做壞聚見,或者叫有 身見,啊,或者叫我身見,我見等等,我所見等等,有,真的有嗎?沒有啊,沒有啊,這個是不堅實的,容易壞的, 無常迅速,剎那剎那消滅,不但如此啊,而且是眾苦的根本,眾苦所依,不但是眾苦的根本,眾苦所依,而且造種種 苦,而且永遠在苦海當中輪轉,都是這個,這種東西,實在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而且是這麼髒,為什麼原因哪? 你把它看錯了,看錯了,假定我現在正確的了解,覺悟了,能夠利用他來幫忙別人的話,咦,自他俱利啊,所以,居 然把上面這樣一無可取的這一個虛假的東西,能夠透過正確的方法,利益別人,結果,自他俱利的話,啊,這個何等 好的事情啊!所以啊,聰明有智慧的人啊,都非常高興歡喜的做這個事情,反之,愚癡的人,對這個事情,就不了解 了,所以說不生歡喜啊,這個非聰叡。
【雖勤守護無堅實身,然定須捨。】
哪,這個很明白,啊,不管你怎麼努力,實際上,我們世間沒有一個人例外的,一天到晚,忙的就 是忙這個東西 ,哎喲!這個身體啊!要錢財積聚,衣食住行,無非忙這個東西,現在,我們講種種的飲食,種種的口味,種種的什 麼啊,然後呢?衣、食、住、行、安樂啊,無非是為這個,但是啊,對不起!不管你怎麼努力啊,這個身體,本身啊 ,並不堅實?啊,它最後啊,一定還要捨掉它,你忙了它半天,它到那時候不理你,反倒是,你忙了半天啊,它就是把 你送到地獄裡面去,真划不來啊,現在,我們了解了。
【若思施他能辦眾多自他義利。】
假定,你現在反過來,不為自己忙,趁現在這個,得到暇滿人身的時候,努力,像佛所說的,把一切啊,能夠幫 助他們,送給他們的話,一切的好處,自己的、別人的,都得到了。
【未能如是淨修其心,當自思擇我誠愚癡,故當發心施他身等。】
而現在,我們對於這個道理啊,居然不懂,或者懂得了以後,居然不能好好的修,修習了,而居然沒有產生清淨 的形相,什麼叫清淨的形相,換句話說,經過這樣修習以後啊,你心裡面,再也找不到一點點為自利的,一天到晚, 只為別人忙,那個時候,利他自性,清淨了,而現在假定說,我沒有做到這樣的話,想想看,唉,我這個人真是愚癡 ,真是愚癡極了,這個才是我們應該了解的,應該策勵的,就像一個大糞一樣,明明是這麼髒,這麼臭啊,又拼命拿 出去,不可以啊,你還寶貝的要命,唉喲,把它保護起來,放在你這個房間裡面,這樣去弄,沾到那裡啊,就害到那 裏啊,所以啊,故當發心施他身,所以啊,那個時候,內心當中,就策發了,要送給別人,要送給別人,這第一件事 情,就是這個,你有了這個,然後呢?慢慢慢慢去做,這才是。
【入行論云:「捨一切涅槃,我心修滅度,一切終等捨,施諸有為勝。」】
說,上面這些東西啊,對不起,無堅實,你本來怎麼弄它,它都沒有用,都要捨你而去,現在呢?我懂得了,啊 把那些東西啊,一切統統捨掉,然後呢?我能安住在這個上面,這何等好呀!這何等好啊!所以啊,一切終等捨,你 了解了,樣樣東西,一股腦兒的,唉!心裡面什麼都排開它,所有的世間的,這些一切有為的,都送出去,這個才是 真正對的,才是真正殊勝的,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哪,我們要修學布施的殊勝的利益,了解了。
【攝波羅密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知布施極順理。」】
這上面啊,經、論多方面的,告訴我們的道理。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2卷 A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2卷 A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那經論多方面的告訴我們的道理,啊我們也多方面的每一個地方去聽聞思惟,你如果能夠抓到一個跟你相應 的,馬上從這個地方深入,把它堅固起來,然後呢其他的地方也從多門的多門的,以這個已經產生堅固形相的或者升 起形相的為主,其他的一一緊跟著來思惟,觀察,產生哪這個有力的如理的布施之心,所以它前面用這麼多經論來說 ,下面又引這個啊論上面說,說我們眼前那些周圍很多東西啊這是無常的啊!難可保住的!不要講道理,很明白很清 楚就擺在這地方,太清楚,太明白了,啊你誰曉得有什麼變化?啊不要說三年五年以後不知道,今天突然之間一個小小 的風暴,一下股票漲跌,啊!昨天這個百萬富豪,明天啊身無立錐之地,欠了一屁股債,反過來也是如此,天下有的 是這種情形啊!眼前很明白可以啊!所以啊你了解了這個,啊!那絕對不會自己呀去攝持啊!那怎麼辦呢?照著如理 的正法呀,趁得到這個暇滿人身的時候好好的努力啊!由於前面的那個次第啊!然後呢生起這個大菩提心,那個時後 啊大悲幫助別人啊是任運,任運就是自然而然起心動念,要嘛不起,起來就是幫助別人,這個時候啊曉得唉!這個布 施啊太正確了,太對了,你不布施,忙了半天結果兩腳一伸,身體不是你的,卻造了業,這個業就送你下地獄去,現 在呢,你努力幫助別人啊,最後啊這個身本來要捨的,他還是捨,你卻圓滿無上菩提,所以這個太正確了,所以我們 記得前面那個啊,所以一個是餓鬼鞭屍記,還有天人禮屍記,餓鬼啊來打那個屍體,大家還記得嗎?旁人說它已經死 了這個很臭很爛的死屍你還打它幹什麼?啊!這就是我的前身,我一天到晚為它忙,忙了半天啊把它養的胖胖好好肥 肥的,卻它現在把我送到地獄裏,我想到它呀!切齒咬牙,今天又有空,還不要休息要來打它,那就這個樣;這個天 人啊,尤其生到天人美妙不得了的喔!跑著去看見繞著一個骨瘦如柴的骷髏在禮敬它,人家說這個骨瘦如柴的骷髏你 禮它幹什麼?唉正因為它骨瘦如柴啊!它在生前的時候一天到晚忙別人啊所以弄的骨瘦如柴,結果啊我卻是靠了它呀 !它就是我的前身,我生天!前天我們講我們本師釋迦世尊的捨身故事,記得嗎?所以我們多讀經典就有這個好處, 啊但我們想,唉喲這個事情很難做吧?不要怕!記得嗎?不要說修大乘行者,乃至於不要說修小乘行者,像俞淨 意公 他是一個世間的凡夫,他剛開始的做的時候啊怎麼也做不到,而且一惡習,前面從十幾歲開始到四十幾歲養成功這麼 嚴重的惡習,經過這一番警策以後啊,啊行之三年,他下面怎麼說啊?靜則一念不起,動則萬善相隨,記得嗎?唉心 定下來,一念不起,他能夠啊不胡思亂想,只要一動念,隨便一動,萬善相隨,心裏面任運都是起的善,這說明什麼 ?我們那不修,啊!所以前面啊自他換的時候就告訴我們那,啊這個困難不應退啊!皆於修力成啊!不要說困難,沒 有一個事情例外了,都是你修行了以後啊才能夠成功的,現在我們那修麼不修,唉喲!覺得難的不得了啊!這個真正 的毛病就在這裏,所以還沒有修,心裏上的障礙陷在這裏,唉喲!我不行啊!還沒有做打了退堂鼓了,你能做什麼? 所以這個地方啊我處處地方,用前面的這種概念來提醒我們,或者是無上的出世大法乃至於世間的沒有一個例外;那個 時候啊你布施什麼?
p. 264 (6)
【猶如他物寄自舍。若施由此啊無恐怖,置於自家生怖畏,無足共他恆須護,若施無此諸過失,由施能生他世樂, 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捨諸財物。】
嗯妙極了,這布施這個東西啊就像什麼?本來就是別人的嘛!這個就是啊他寄在我這裏啊!他要來拿耶,那來拿 嘛正好嘛!送給你嘛,啊為什麼就是本來是別人寄在我那裏?請問這個東西是我的嗎?本來不是我耶!這是千真萬確 的事實耶!這是業啊!啊這個,這身體本身是什麼?自己的業加上父母的液體,本來沒有一樣東西是你的,我們不了 解,啊然後忙了半天,忙了半天是別人的啊,現在我了解了,這本來就是別人的嗎,就這樣它寄在我家裏,好好,好 好好那麼你拿去,你拿去,本來我還代你保管耶,現在啊你拿去了,我就好了嘛!所以由是啊若施由此無恐怖,啊不要 ,平常我們世間人忙守護,忙爭取,現在這個都不要了,啊你擺在自己家裏面啊生種種的恐怖,第一個無足,這個貪 著這東西永遠不得滿足,還有呢說五家所共,我們的財物是五家所共的,水,火,子孫,兵難等等,對不對?啊你儘 管有保險櫃擺在這裏,一把火來了以後,保險櫃沒有用,等一下你保險櫃你拿開來看看啊也是灰,水來了也沒有用, 強盜,盜賊,子孫都能夠把你敗的乾乾淨淨,所以啊共他呀!還要擺在這裏一天到晚要去忙著守護呀!哎呀種種過患 ,你送的送出去了,哎!好了,這種問題都沒有了,而且送出去結果呢?嘿!眼前送一點小小的,他世得到大果報, 現在我們眼前想要賺一點點呀,噢喲花了一個十萬八萬,哦賺它個三千五千覺得很高興,你能夠布施的話,布施一點 點呀!賺回來是不曉得多多少少呀?不要說呀他世,眼前不施啊也生苦啊!這很明白啊!你要去守護他,就是你守護 的好好的還是把握不住啊!這個人間的財產像流星啊!啊無定的,快速的不得了呀!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啊!所以啊 絕對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夠保得穩啊!能夠不捨棄的,沒有這樣的事情啊!
【諸未施財無常滅由施反成有財庫,饒利有情所惠施,諸財無堅亦有實。】
這個哦你沒送給人家,對不起,無常很迅速,或者這個東西壞掉,或者啊東西雖然不壞,你死掉了!對不起不捨 也要捨,反過來呢,你布施了以後啊,反正有財庫,它變成你的庫藏,藏在那裏真堅固,是啊,所以啊你真正的能夠 懂得這個道理,為了利益有情而布施眾生的話,那個時候啊,這個不堅實的財物啊倒真正變成功堅實了,這個是我們 要了解的。
【若能惠施智者讚,此諸愚夫樂集財,攝持終無不離散,由施恆感諸盛事。】
你真的布施,啊那智者稱讚,實際上呢?真正有智慧呀才能夠布施,同時呢智者也稱讚,換句話說凡是有智慧的 人都這樣做的,而只有愚夫,愚痴的人啊樂集財物,為什麼呀?哪,你不管你怎麼,最後一定是離散,所以忙了半天 還是離散,你忙它幹什麼呢?這是愚痴到極點呀!你布施了以後呀嘿妙了!種種的好事由此而來。
【由捨不起染污執,慳非聖道生煩惱,若施即是道中尊,聖呵餘者為惡道。】
那麼進一步啊這個說你由於布施的關係,心裏面啊不會染污,不會執著,而不布施是什麼呢?慳貪啊,這個不是 聖者應走的正道,是生起的煩惱,而這個實際上慳執,貪著無非是煩惱,如果能夠布施的話,那個是修行這條路當中 最殊勝,最珍貴的,這個執著,這個煩惱這是聖者所呵,其他的呢對不起,你因為這樣的關係呀走惡道當中輪轉,哦 想想看,下面這樣的詳細的一再說明啊,這個啊執持的過患,布施的殊勝的利益,所以,
【隨修大小一切善根,至心迥向成辦有情,眼前究竟廣大利樂而行布施,則由依於一一有情得爾許福,速當圓滿福 德資糧。】
不但是前面的說外面的外財,裏面的身財,外財是資財啦,什麼等等啊!那是身體一切東西啊布施,布施了以後 啊所有的善根,這個善 根啊也啊迴向,說我這個布施的這個善根也迴向給有情,為了利益別人,這樣,那麼你能夠這 樣的眼前,究竟廣大利樂,不管是眼前的,是究竟的,能夠這樣的利樂一切有情而行那個布施,啊這樣的做法因為你 布施的時候一定先發菩提心,由於菩提心以後,然後呢到那個時候了解布施的特質,然後呢修這個布施的方便,然後 呢那個時候去布施,你布施的對象是什麼?法界一切有情,所以你能夠這樣做的話,很快的把你自己的福德資糧圓滿 了,很快的把我們的福德資糧圓滿了,前面哪,到這個地方我們不妨再停一下,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生,你只要去 修,啊一點都不困難,我們也可以想一想以前一再說的吃辣椒的公案,哎喲第一次嚐到辣得不得了,吐啊吐了個半天 ,啊哭啊鬧啊弄了水啊,哦到後來啊非辣不可,哎呀沒有辣啊今天沒有味道了,耶事情就這麼就這麼,啊所以現在我 們哪往往覺得哎呀這個難啊!你不要想到難,要從另一個方向去看,是,你難如果退,結果什麼呢?如果你這樣一想 的話,什麼事情也難不倒你了,所以你為了一點小難而退的結果啊是大難無窮的大苦等在後面,反過來呢你向前的話 呢克服了以後啊,耶雖然眼前一點小難小苦啊!無邊的大利益等在那地方,這個是他非常殊勝的善巧。
【如寶鬘論云:「如所說福德,假說有色相,盡殑伽沙數,世界難容納。此是世尊說,正因亦現成,有情界無量, 欲利亦復然。」】
那麼這個把論上面告訴我們說前面所說的布施的福德啦假定有行相可以看得見、可以衡量的話,啊盡恆河沙數的 世界,我們前面說皈依是什麼?三千大千世界,現在盡恆河沙數的這個世界都容、都容不下啊!不得了!那是無法想像的大,你看看有這麼大的殊勝的利益,啊這個是世尊親口說的啊!啊親口說的,這個是什麼呢?就是成就利樂一切自利利他的正因,這個是正因,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不但是自利利他無不在這個上頭,無不在這個上頭。
【又能障礙捨心增長,】
p. 265
【增長慳貪能令捨心未生不生,已生退失,所有眷屬及諸資財,先已有者不應攝持,若他施與亦不應 受。】
除了上面所說的那些道理以外,這個是從正面來說,另外呢還有一方面防止,在萬一我們現在要修的是捨心啊, 萬一有一些事情啊能夠障礙你這個捨心的話,啊這種障礙能夠使你的捨心啊,啊退失,而能夠增長你慳貪這種情況, 如果說有的話你要怎麼辦呢?啊不要接受他,所以說障礙捨心增長的,而反過來增長你慳貪的,能夠使你的捨心沒有 生、生不起來,一生就退失的所有的這些啊事情,譬如你眼前啊放不下的哎呀這些啊、這些啊那個東西啊趕快把它送 掉,擺著擺在這個地方的話增長你的過患,你已經有的啊都不可以,如果說別人來送你的啊更不應受,啊這個一方面 這個理論了解,一方面事實上面也在策勵我們,處處地方啊我們先把那個布施的心把它策發起來。菩提道次第廣論二 百六十五頁,那麼關於怎麼樣啟發那個啊布施,這個布施的方法啊,換句話說我們一步一步已經進入正式進到開始學 習六度,那麼在正式行持的時候,第一件事情了解所謂的六度當中這個布施度的特質是什麼?這個布施度跟我們平常 的布施有絕大的差別,同樣的布施,你同樣的把你的東西送給別人,形相上是一樣的,但是現在這個地方所說的布施 不但使我們能夠度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且可以幫助別人,凡是受者都得到這個好處,輾轉的影響,功德是無量無邊 ,如果這一點沒有、不認識的話,那麼你雖然布施,啊錢、財乃至於身體送給別人,為別人而忙,結果呢他得到的是 什麼?三世怨!這個第一個我們必定要認得很清楚的,這個裏邊的差別就是認識正知見,你想你同樣的花了好大的努 力送了別人東西卻得到這個果報,那根本完全不能比啊!啊我們現在世間常常說那個比喻,那個是無法比喻的說,一 個人做了半天啊賺一點,好像賺一點啊,小賺大虧!一個人賺了個百千萬,這個是總歸可以比的,實際上呢現在這個 地方根本不能比!在任何情況之下,不要說你啊這個小賺大虧,就是賺到了不虧都無法比啊!何況是你還要虧,所以 這一點啊這個布施度這個字指的特質啊波羅蜜多的這個特點我們第一個認識。然後呢曉得這個好處,怎麼樣策發我們 布施的這個內心動力這個第二現在我們正講這一部分,第二行、這一頁的第二行我們繼說下去,
【攝波羅蜜多論云:「由何增長慳吝過,或能不令捨心增,虛誑攝持為障礙,菩薩應當盡斷除。】
說現在既然你要布施,而布施的障礙啊、它根本障礙是自己的慳吝,有的東西捨不得,啊這個是第一個,樣樣東 西啊不但啊自己啊沒有一點的捨不得還要至心的捨給別人,所以凡是任何一樣東西能夠增長你那個慳吝心的,這個東 西啊要破除它,你這個東西啊把我們的捨心啊會損害,消極的是損害我的捨心,積極的是不能增長我的捨,捨就是布 施,這種東西由於我們不了解它的真相,為無明所覆,所以明明是虛假的來欺誑我們,由於這種虛誑的 這個概念,換 句話說無明哪,有這個的關係啊,而我們牢牢的不捨、把它攝持著這種障礙、這種障礙啊我們修學菩薩的人一定要徹 底的斷除、徹底的斷除。哦在這個地方啊對我們來說我們平常啊有太多的機會隨時隨地可以體驗這個東西,我好歡喜 的東西把它藏起來,人家來要的啊!覺得心裏面啊真是、你立刻就感受到你的心裏的行相就是這個,啊這個是一種財 ,然後呢更另外一種就是說我們的內身這個是更難捨,其實這個裏面最重要的見,我們的見解,當我們跟人家談論問 題的時候啊,我們每個人都根據我們的知見啊作為出發衡量的標準,外面的財固然是難捨,這個無量無邊以來無量劫 來的習氣、無始以來的習氣,而這個根本還在什麼見上面,你這個裏的正知見從根本拔除的下面就可以做的到,這順 便一提。那麼像這種事情啊我們修學菩薩的人要破除,怎麼破除?第一個重要的要認得,要認得必定要把以前遮蓋我 們,我們的這個錯誤的無明要拿掉,拿掉了以後你才曉得這個是虛假的、這是欺誑的。
【若諸能障惠施心,及障真正菩提道,如是財寶或王位,皆非菩薩所應取。」】
嗯任何一樣東西啊能夠障礙我們這個布施心的,這個東西啊一定就是障礙我們真正的菩提道,凡是在這種情況之 下任何財寶地位名譽等等啊,都不是修學菩薩的人所應該的,那麼這個地方要注意啊!我們要修學菩薩一定要增上生 ,要增上生哪這些東西都要的,前面講要圓滿的身的這個東西啊,不但是自己要有種種的暇滿的人身,跟他相應的財 位眷屬等等沒有一樣東西少得了,但是要那些東西的目的幹什麼?目的是求無上菩提,現在你以這個東西障礙你的菩 提對不對?錯了!所以在這個地方任何一個地方我們必定要把握住一個原則、目的,這個就是正知見,你有了這個正 知見那就對,反過來我們往往啊在這個地方又要產生種種諍論,有人說啊這個都不要的,啊不要對不對?不可以,修 學小乘只求解脫的話趕快解決問題是不要,大乘行者需要,少了還不行,但是要了這個東西絕對不是為了自己,這樣 所以這個時候正式的徹底的了解我這個東西啊什麼?我們無始以來第一生死大冤家就這個,耶絕對不是為了我,這個 對他有一個徹底的了解、認識,這叫─覺;而現在這個覺不僅僅是覺現在的小範圍之內,要大覺!自覺覺他、覺行圓 滿,要求這樣的一個果位,所以在因地當中要行這樣的布施,所以假定你要這樣去做的話一定要有這些圓滿,財寶、 王位,所以這個辨別的很清楚,但是我們必需要了解這個東西目的幹什麼?是為了要成就這個果所以要布施,結果你 得到了這個東西以後啊障礙你的布施心啊,那萬萬不可以,啊這個就是菩薩戒的根本所在,所以小乘戒絕對不可以碰 的,那麼在這個、這個大乘戒當中說的很清楚,你要受,可是要受的時候注意喔,這個菩薩戒的真正難持的地方,行 相騙人家、騙自己都容易,但是業這個一點都不能錯、一點都不能錯。繼說下去:
【如是行時,若由慳心貪著資具,應念能仁捨一切有而證菩提,我亦誓願隨佛學習。】
啊當我們布施的時候,照前面這樣去做的時候如果說生起了這個慳貪之心,對自己的哎呀心裏捨不得,好的也放 不下,啊然後呢對於種種的這種啊資生之具啊,如果心裏面生起這樣的障礙來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隨時應該努力提 起正念,說我們佛陀他怎麼做的?他捨一切,外捨財,內捨心,然後呢把捨的果位也一切捨掉,捨的硬是一點都不剩 、一點都不剩,這個才是圓滿的果位,那麼現在我既然了解了、發願而且立誓守這個菩薩戒,學這個菩薩行,怎麼可 以這樣做呢?啊我現在怎麼樣呢?
【我將身財一切善根,於有情所先已惠施,若我今者,仍貪資財而受用者,如同諸象為日所逼,入水洗沐至乾岸已 ,於地滾倒,見土沾身仍下水洗次復如前,如是思已當修無貪。】
圖檔
頭像
yehrussell
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
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1133
註冊時間: 2006-01-20 , 10:19
個人狀態: 非常忙碌中!
性別: 公仔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2卷 B面

未閱讀文章 yehrussell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2卷 B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現在的狀態是早已發了這個誓願,是什麼誓願,菩薩戒嘛。啊我一定要學菩薩、菩薩戒是什麼?將我一切自己的內身外面所聚的財、以及布施所得的善根,沒有一點餘遺的都施捨給一切有情早就先起誓,而我現在既然仍舊貪著這些東西的話,那不是顛倒了嗎,那顛倒了嗎?下面舉一個比喻,就譬如那大象一樣啊,唉呀在這個夏天啊被那太陽晒的熱惱得不得了,然後、幸運而找到一個清涼甘露之池,跑下去啊、把身上的泥巴髒垢洗的乾乾淨淨,就像我們無始以來被這個煩惱這個煩惱是貪染等等啊種種的髒垢沾得不得了啊,現在了解了以後修學佛法靠著三寶的威德得到了這個戒,就是解除了所有的髒垢那麼所以在這個情況洗乾淨以後再爬出來,爬到那個乾岸,那個乾淨的地方去,結果啊,哎你爬出來了以後,又滾在地上又沾了一身,再下去,你如果這樣的話,完了,你一直在那兒滾,滾來滾去仍舊跳不出這個輪迴啊!白費氣力,所以,要這樣的認識這樣的了解,然後呢根據這個了解思惟觀察,策勵自己啊!生起真實的對治,如理去行持,那麼那個時候的慳貪啊,自然而然就可以捨掉,如所以說,萬一我們碰到這種情況,那就是我們應該修的,前面這個論又說:
p. 265 (6)
【即前論云:「應念諸佛殊勝行,當自立誓思隨學,為除貪著攝持故,以善分別觀察心。】  
那個時候我們啊,應該憶念十方一切諸佛之所以為成佛的原因,他就有這種啊殊勝的功德、殊勝的行持,啊想想這麼個好法,他之所以好,因為這樣做,所以啊我也發誓要去跟他學,所以,把所有的這種為貪著而攝持的這種統統捨掉,現在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懂得了這種道理,把這種道理非常善巧的融會貫通,各方面了解的非常透徹,理、量、次第,整個內容根本何在?如何圓滿?把握住了,不斷的去深入思惟,把這個道理啊,拿來運用在自己內心上面,觀察自心,有則勸勉增上,啊好的方面,壞的方面,馬上把他淨除,這樣子步步上昇,
【我身已施諸眾生,施身果法我亦捨。我若反貪諸外物,如象洗垢非我理。」】  
像這個比喻,那我自己的身體啊,所有的東西以及布施身體感得的果報,凡是這東西,統統已經捨掉,身都捨當然財物也包括在裡面身受用也捨,乃至於布施以後所感得的這個善果也統統捨掉,既然這樣我還反而貪著外面這東西的話,那真是顛倒極了啦!顛倒極了,
【如是多思能捨勝利,若能引發廣大歡喜,及多思惟攝持過患,若能引發極大怖畏,則能任運生惠施心。】  
這個下面三項,就是總結起來,怎麼樣策發我們布施的最善巧最殊勝的方法,如果你能夠啊多思惟觀察布施的這個殊勝利益,這個地方的勝利,不是打仗的普通的勝利喔!這個殊勝也不是普通的殊勝喔!一開頭就說這個殊勝簡直你沒辦法比的,昨天晚上有位同學來問我說華嚴經上面啊這個普賢菩薩讚嘆諸佛的功德,說假始這個十方無量無邊的佛讚嘆不可說不可說的時間,這個佛的功德啊說不完,他就無法想像這個佛的功德這樣嗎?千真萬確,不要說我們凡夫不可能,佛他這麼了不起,他佛來讚嘆佛的功德,都讚說不盡,原因我們在任何情況之下,多是限在一個量當中,這個這個量你再怎麼樣大你沒有辦法超脫這個範圍,所以這個無量無限究竟是什麼樣的境界,法界,那是個究竟的, 我們無法想像你能夠想多大,他總歸比你大,還不曉得大多少,這個殊勝是這樣的殊勝的利益,這個眼前哪我們要經常思惟觀察,眼前一點點小小的好處,你把你沾住了那個時候啊,最好的事情就是你把那個好處啊,把它擴大加深加遠,千萬不要眼前這個小的地方被它沾住了,並不是叫我們放棄我們的利益,確確相反的告訴你啊,正因為要得到利益所以你要認得利益的真假,你眼前那些利益啊,是假的啊,一點點啊害了你得到大利益,深遠的利益,而且這個深 遠利益是無量無邊的,這個才是真正的殊勝的利益,這才是我們應該了解認識的,然後呢?根據這個認識多思惟觀察 ,否則的話宿世的這個業力,隨時隨地它會跑得來掩蓋著你,你跟著這個老脾氣就又跑掉了,能夠這樣做的話,那個時候你覺得,哎呀好啊!好啊你對眼前一點小的事情都這麼放不下,反過來說,多這麼喜好貪著,現在有這麼大殊勝的利益,當然會啟發我們的大歡喜,有這樣的大歡喜的話,作起事情來就起勁啦,眼前為這麼一點點的小好處,哎呀忙得不得了,人家作了一個障礙啊,要跟人家吵架乃至於拼命,現在得到了這麼大的利益的話你在任何情況之下啊,你都會去拼命,所以要發那個精進啊就很容易啦,這是第一個道理,反過來呢?你不捨,你把它攝持啦,結果啊,哈,對不起啦,這裡有絕大的過患,確確相反,也不曉得多大的害處,以及過患後患無窮,眼前有不曉得有多少,而這 個東西不管眼前,將來啊,啊那個是產生大恐怖的,你兩者一比較以後自然而然你那個心裡面啊,不要人家來勸你,自然啊,你一定升起這個心,乃至於人家勸你不要布施,你也絕對做不到,所以,我們看佛經上面很多典型的公案, 啊當佛陀在因地當中捨頭目腦髓的時候,有一次他是一個國王,是一個大國非常了不起的大國,這樣,那麼人家要來侵略他侵略他就這樣結果啊,他就送給別人了!啊乃至於有人啊要拿頭要拿眼睛,他那個施千頭王的那個公案啊,就是有人要頭,國王把那個頭啊送給人家,他是個國王耶,很多人啊大家都勸他呀,然後呢?種種的理由,他就說我多生多劫得到了這個東西一直為了自己啊,害了自己,前面已經告訴我們太多了,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忙自己,結果啊,你拼命保護這個東西,他就偏偏把你送下地獄去,現在我了解了絕對不做這個事,現在把這個東西把你送給別人了,你千萬不要為自己打算,我已經努力這麼多生了,現在這個時候,豈可以停止?不可以不可以,我在這裡的目的,就是這樣,啊,然後呢?不管人家怎麼勸,怎麼阻礙,啊,他就到後來把那個頭送給別人,就這樣啊,當然 這個叫我們剛開始第一步做不到,我們也不應該這樣做,後面說的很清楚,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什麼呢?就是上面二個多思惟觀察這樣的布施度,注意這個度字喔,殊勝的利益,以及你不布施貪著攝持這個的禍害,你對這個道理確定有了認識以後的話,你那個布施的心裡面自然就任運升起來了,那麼講到這裡啊,昨天晚上那位同修啊,也來跟我談起這個事情,他現在因為最近啊!我看見到他很用功,我也非常歡喜非常讚嘆,那麼啊他就說啊!好的時候的確很好,啊但是呢壞的時候啊,就很難抵擋,他也熬住啦,就這樣,熬住了,這、這努力的衝,結果呢?嗨!實在感覺得很辛苦。我想我們在座很多同修們大家都有這個經驗,啊,這樣高興的時候,固然高興,有的時候等到低潮的時候,你要想突破的話,啊,儘管這個環境大家帶著,然後呢上面是師長,周圍是同學再加上頭也剃的光光的你也沒辦法跑出去啊,放肆一下,啊,逼在那個地方啊,覺得很辛苦,這個地方啊,就告訴我們非常的善巧它真正的重要是外面的行相可以幫助我們,譬如說你現在在這個環境當中,你要想放鬆放縱一點啊,上面的師長、周圍的同學,這個環境乃至於你跑出去人家馬路上一看,你頭剃得光光的穿那個和尚衣服,你怎麼跑到這個地方來了,這是外面是有幫助我們的力量,而且是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初機修學,但是,最主要的什麼,就是你內心上頭那個正知見,這個東西太重要了,我自己啊,苦了一二十年啊,現在才多多少少體會到一點,這個味道真美,甜極了,可以說,嚐到那個甜頭,你嚐到這個甜頭,別的什
【◎ 如是修習慈悲之心,及善思惟諸佛菩薩傳記等後,亦當引發能捨之心。】  
啊那我們照著前面這麼一步一步來,當然必定會引發這個心,
【發起道理者,】  
下面說哪發起什麼樣的這個心情呀?
【如入行論云:「身及諸受用,三世一切善,為利諸有情,故當無惜施。」】  
身體以及身體所受用的一切的財物就是所有,然後呢?一切的善,自己所積聚的一切善根、好處,只有一件事情 利有情,所以,統統把這些好的東西,毫無顧惜的布施出去送出去,
【謂身受用善根三法,為所緣境,】  
這個三樣東西為所緣境,那就是我們啊把這個做為啊這個東西,
【思惟惠施一切有情。】  
把這三樣東西啊!都送給別人去,
【如是若於一切所有破我所愛,數數修習施他之心,是名菩薩。】  
這樣的做法,對我們一切所有的,不再自己啊,顧惜執著,不斷的去修習,布施利他,這個就是菩薩。這個就是菩薩,那麼這個數數兩個字你們要記著哦,這兩個字是形容詞,意思不是說一下做一下做,這樣,一直做,不停的做是這個意思,啊這是最重要的,數數數數就是一直,在那行相上面可能在不同,但是呢心裡的行為一直保持不斷,有東西的時候你用身口相應的思來送,沒有東西的時候身口盡管不動,我這個心還是緣念在這個上頭。然後呢?就算它不現行的時候在睡覺的時候,這個種子還在這裡,這個種子唯識上特別的名字,叫種子。我們另外一個名字叫習性,這強烈的習性,一直潛伏在那裡,如果說你這個習性是受了菩薩戒,這個叫菩薩戒的戒體,你證得了這個菩薩戒的戒體,只要不破他,如果要求往生的迴向是上品,最小上品下生,這麼有力哦,所以你要了解啊!這個這個真正佛法的玄妙精彩,殊勝實在我們無法想像的好,
【如攝波羅蜜多論云:「此等一切是汝物於此我無我所慢,數數觀察此希有,隨行正遍覺功德,誰有此德名菩薩, 難思勝士佛所說。」】  
說現在這些東西統統送給你們,都是你們的啦,在這個地方我再沒有我所,就是說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因為有了我,所以有我所,有了我所,所以就跟我相應的慢,不斷的去觀察,這個真是啊,希有難得啊,前面我們一開始修,修的時候啊,這個告訴我們自己具六想,然後呢對於這個說法的知識具五想,五想當中有個什麼啊,希有罕有,哎呀,這個法珍貴無比而又那麼難能可貴啊,這又難能可貴,又這麼希有啊,啊好啊,得到了以後,再也不肯放掉,沒有一樣事情啊有這麼重要,乃至於根本不能相比,所以呀,由於這樣的思惟,認識正確的養成我們的習性,或者說種子,或者作戒體,然後呢?跟著這個隨行,這個隨行啊普遍一般啦跟著來的行為來啦,實際上戒上面啊,然後呢?受了以後要隨行,就是這個,這個才是戒的法體行相的行,你有了這個行持以後啊,那麼,這個行相自然就表露 在外頭啦,這個行相我們就是儀則啊行為,正偏覺的功德,我們隨時隨地的跟著這一個啊,做什麼?哎呀,集佛的因,集佛果的因,增長這個功德,那麼誰啊,在這上面去真實的行持,這個德行叫做菩薩,啊,這個是不可思議的殊勝大事啊,這個是佛告訴我們的啊,好,前面告訴我們這種道理啊,了不起,下面告訴我們如何去正行持?這個話怎麼講呢?我們想哎呀!這個佛陀這麼了不起啊,我也跑過去送人家頭,我也這樣送眼睛,不是,不是,下面正式開始行的時候,他告訴我們方便善巧,
p. 266
【現在力弱勝解未熟,意樂將身已施有情,不當真實施彼肉等。】  
這句話,這個很重要的,這個道理是這麼講的,然後你根據這個道理,他所以告訴我們數數觀察,善巧分別,思惟修習,他並沒有叫你馬上去捨,為什麼呀?現在這個力量還弱,乃至於啊,連他這個習性本身啊還沒有養成,乃至於這個正確的知見都沒有建立,那個時候我們不忙這個,要一步一步的來,第一個建立正確的知見,有了這個正確的知見思惟觀察,養成功這個習性,使得這個習性堅固,非常強有力,那個才可以,現在力量不夠,這個殊勝的見解還沒有成熟,那怎麼辦呢?我們啊,就要這樣想照前面,我這個身體送給別人,我這個身體送給別人,所以這是意樂,意樂就是啊,心意所好要的,我所願望,現在我們心意所好要的,一天到晚忙這個,執取哎呀,這個我、我,好的總歸我,壞的送出去,現在不,壞的我來替代人家,好的送給別人,就這樣,所以是心裡面要這樣,不應該,不但是說不必要喔,不應該真的就把自己的肉捨給別人,不要,現在我們真的要修的,修這個,這一點非常重要喔,他下面一句話,
【然於身命,若不淨修能捨意樂,由未修故後亦不能惠施身命。】
六度梵行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3卷 A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3卷 A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266 (2)
【然於身命,若不淨修能捨意樂,由未修故後亦不能惠施身命。】  
所以我們現在不要說,那麼既然現在我們不要捨的話,那麼好了算了,我們忙別的吧!嘿不。我們現在正要忙的 就是啊實際上的行動還不要,可是啊,修心要努力哦!這是我們現在最重要的。這樣。所以假定說,你目前不照著上 面這樣在你的觀念、意樂當中這樣的修習,這個修習叫淨修,這個淨修就是如理如法,一點都不錯的。因為你沒有修 ,於是無始的習性,一廂的知見都老是在這個地方,老是在這個地方。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是隨著這種啊以前無明知 見而轉,隨著老習氣而轉,你永遠啊,不可能。所以集學論中作如是說,那個論當中告訴我們啊故從現在當修意樂。 哪這就是我們現在要修的。看見沒有?所以我們現在,正是什麼?關起門來好好的正確認識。等到你有一天,認識了 、生起了、堅固了,然後慢慢的開始去行持。這樣,這個是它必定的次第。
【集學論說,如是至心於有情所,已捨衣食及房舍等,若受用時當作是念。】  
那麼論上面又告訴我們,現在我們既然照著上面,至心,那個心裡的的確確不說,不說一個空話,以及確確實實 如實的一心一意的,把所有的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那送給別人的時候,結果是別人的你還自己去受用它,那怎麼辦 呢?他現在告訴我們,為利他故受用此等。哦!我現在這個東西都送給別人,都是別人的,別人的,卻我去受用它。 這下面還有個道理在哦。所以這句話說,因為你已經想成別人的。那個時候,你去受用它的時候,你就想,噯!我為 什麼受用啊?為利他故。我這個身體送給別人,既然送給別人要別人幫忙的話,要怎麼辦?希望這個身體產生最大的 功效去利益他。所以這樣的關係,把那個身體,不妨養得肥肥胖胖,啊!不妨養得非常健壯。不但不妨,而且需要。 前面告訴我們,所以你不圓滿的身體是不可能啊!因為你沒有一樣東西少得了的,為什麼啊?你要做最偉大的利他事 業。這個是我們應該了解的這一點。所以,一再本論提醒我們,你先不要在枝葉四周轉,根本因把握住了,你怎麼做 就對。就這個原因。不但世間世間的東西啊,我們做的還嫌少耶。世間做的現在那一個人能夠比得上,而現在我們說 死了以後,把眼睛送給別人,佛陀啊活生生的就把眼睛送給別人,頭送給別人,沒有一樣東西不送給別人。嗯!對我 們現在來說。不要說啊,活的不應該送,依我的話,我死了我也不送,這是老實話。這個為什麼原因?就是啊,你這 個次第弄得很清楚,假定說我今天內心當中已經確實曉得生起了,那沒有關係,我會寫遺囑,死的時候送。如果身心 裡面更強了,我眼前就送,巴不得就送出去。這個一定要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所以本論的真正的好處地 方,如是理,如是量,如是次第。它每一個地方,這麼明確,而這種道理啊。都是在我們自己內心上面,你只要如理 觀察的話,一一像天平上面秤出來,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若忘此心,愛著自利而受用者,是染違犯。】  
對不起,你已經送給別人,你之所以啊,受用這個東西啊,要幫別人忙,現在呢?你受用了,而既然忘記掉了利 別人的話 ,你為了自己的話,那個時候啊,什麼?犯了。犯了菩薩戒了。而且是有染污的。
【若無愛著或忘安住緣利一切有情之想,或貪利益餘一有情,非染違犯。】  
這個都是戒上面告訴我們的哦。等到真正講到瑜伽戒的時候,有很詳細說明。那麼!這個地方就是簡單的說,說 你啊!受用是受用。但是呢?那個時候,你忘記掉了,你為什麼受用。所以我們記得吧!前面說過,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就是這個。你前面這個忘失了以後,為了自己,那完全錯了。後面一種呢?你忘記了,安住利益一切有情,但是呢?你不是為了自己貪著。這是一時的忘念。或者你現在雖然利益,不是利益一切有情。利益於一個。譬如說嘿!這是我的親戚朋友,那我就去幫忙他去。是幫忙他,對不起,那個時候跟菩提心不相應,啊!利益一部份。菩提心它後面告訴我們,廣緣一切,廣利一切。雖然你送的時候,送一樣東西,送給一個人。可是你的心始終是,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這個心一切時候,遍緣的。所以為什麼?發了菩提心以後,作這個功德會這麼大。就是你這個心啊,是無比的大。因地當中有這樣清淨的心,所以自然而然感的果會大,這個原因在此。那麼在這種情況呢,雖然犯了,但是呢?非染違。這個染污就是心裡的染污。這個染污相就是什麼?自利,愛著。啊這個心拿掉的話,那麼這種無記性,無記性的話,實際上是犯。但是呢?並不染。這個我們要分得很清楚。
【於已施他,作他物想,為自受用成不與取,若價滿足,犯別解脫他勝處罪。】  
嗯!要注意哦!這個地方有人說,對啊!你實際上已經犯這個戒。說你實際上已經送給別人的東西,那麼這個東西你也是想,這個已經送給他了,結果你自己去受用。那不是變成用了別人的東西了嗎?照著戒上的規定,規則,你拿別人的東西,滿一定的數量的時候,你就犯了他勝處。他勝處是最重的重罪,這個就是破壞了菩薩戒體的,那麼關於這個論典啊,下面有幾種說法,這個要辨別得清楚的。
【此中有說,以迴施一切有情,待一有情價不能滿,故無他勝。】  
有人說,你現在要送給的,送給所有的一切眾生,這樣的,現在你單單送給他。啊!要送給一切有情,譬如說,我從一切有情方面盜了,譬如我們現在隨便說啦,現在國家的法律,盜了五塊錢沒關係,盜了十塊錢要關起來,盜了十五塊錢要殺頭,假定這麼樣說啦。這樣,那麼現在呢?我這個地方的布施,說送給一切人。然後單單從一個人上面算的話,不算。嗯!因為我現在好像說,啊送給你們,每個人你們都有。可是呢?我現在單單取了他,其他的我沒有犯你們了。第一點是這個,所以他說,不算。
【有餘師說,於一一有情,皆施全物,前說非理。】  
啊!另外一派呢?說不是全部的。說你對任何一個有情,任何一個人,你把你的全部的東西都送給他。不是說總的,而是每一個人來說,所以你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面用滿了這個錢的話,就犯了。又有人說。
【雖已施他他未攝受,故無他勝。】  
另外一種說呢?你雖然想送給他,但他並沒有接受啊。啊!所以並沒有犯。那麼種種的說法,現在呢?大師告訴我們。其密意者。說上面這個真實的意趣,是指什麼?
【謂於人趣至心迴施,他亦了知執我有時,作他物想為自利取,若價滿足可成他勝。】  
就是說,你布施的對象是人。然後呢?你的的確確要送給他了,他也曉得說是這個東西是你送給他,覺得這是他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之下,你拿它用,而滿這個犯罪的這個數量的話,那是犯了,那是犯了。譬如剛才說,偷了別人五塊錢,那麼就處罰一下。盜了十塊錢,就關起來。盜了十五塊錢,要怎麼,就是你偷滿了這個,盜滿了,那麼成這個罪。那是說,不但你自己送給他,他也曉得這個東西,你已經送給他,屬於他的,那才是。
【故說是為他部之義,亦不應理。】  
所以說,這個他這個前面所說的不合理的,我們要了解。這個才是正理的說明,前面說施別人的東西他物想的這 個正義。
【若謂受用他有情物作利他事,由作是念而受用者悉無違犯。】  
那麼?假定說你啊,這個東西都送給別人,然後你受用的東西都是別人的,你所以這樣的話,是為了什麼?為了利益別人。是的啊。你把這個東西,也送給別人,然後呢,你用這個東西利益別人,這個並不犯。下面,論上面,說 明這件事情。而且舉個比喻,這個比喻一看就很明白了。
【以有主財護有主身,若由是念受用無罪,僕使恆時為主作業,非自有財以為存活。】  
說這個現在那個東西啊,我這個財物啊,送給別人,所以這個財物啊是有主的,不是我的。然後呢?我現在這個身體也是送給別人。對吧!我這個身體也是送給別人,同樣的是啊。同樣的。那麼現在呢?接納別人的財,來保護,來維持這個別人的這個身,這樣。你能夠這樣去做的話,去受用,沒有罪過。就像下面說,做別人的佣人一樣,這個佣人啊!是的啊!我這個身體是屬於那個主人的。然後呢?所有的事情是忙主人的事情。結果呢?我受用,吃、住、穿都是主人的,對不起,沒關係,沒關係,應該的嘛,就是同樣的道理。現在我們學菩薩的人,也是這樣。這個心通通送給別人了,但是你還去受用它,因為為什麼?同樣的,你這個身體,送給別人了所以啊。為了要幫別人,所以你去受用它,還是為了他啊!那就對了。
【設作是念,此諸資具已施有情,他未聽許用當有罪。】  
無如是故。那麼有人這麼說啦。噯!你送給別人了,但是他沒有允許,或者你沒有跟他說明,這個不對啊!這個是沒有過錯的。他下面說就像僕使一樣。
【譬如有僕善勤主事,主因病等其心狂亂,雖未聽許受用無罪。】  
是的現在呢,我們哪待人家做僕人,那麼一心一意的努力,而且善巧的不是做壞事,好的,為主人而忙。結果這個主人啊,就是病,病的什麼?病得神經錯亂,神經失常,他可不知道,所以我儘管這樣做,噯那個世間的人,就不 同意我這樣做。你既然說你送給人家了,你這樣去做,那麼人家不同意,那你不是錯了嗎?那個沒關係啊!他下面,為什麼啊?那個人家就是你的主人那個心狂亂,他卻在迷糊當中,只要你了解得清清楚楚,你現在這樣做,對你那個主人是正確的話,那沒錯。所以雖然不要他聽許,你受用它,沒有罪過的。就個道理很清楚,這是我們世間來說。所以我們古人有一句話,要聽自命,不要聽亂命。這話怎麼講呢?說古人哪有的人哪,生前就是遺言,遺囑啊,相當於 現在的。將來啊我啊身後啊,這件事情該怎麼辦?那是他正常狀態當中,所說下來的遺命。到後來或者是臨終,或者受了特別的影響,神經錯亂的時候啊,他改變了他的原來正確的想法,這個叫做亂命。大家曉得不曉得?所以啊!他不聽呀!他不聽。這個中國古代有一個結草銜環的故事,在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好像是魏文侯,是那一個,我忘記掉了。他自己有一個非常得寵的一個宮妃,換句話說,諸侯天子多有很多女的啦,非常得寵,那麼他很歡喜她。所以平常的時候,都立下遺囑了,將來他身後嗎?就是怎麼排遣,怎麼安排那些,這樣。後來他到以後老了,生病了,他自己心裡面,放不下,他就又重新訂立一個,怎麼說啊?他說我死了以後,我很歡喜的那個要她殉葬,就是我死了以後,把那個活的,我歡喜的,活活的把她葬到我的墳墓當中去,後來沒多久死了。死了以後,他當然真正的這種大官,那個春秋的魏文侯,實際上就是諸侯了,那個時候,各小國的國君。那麼這個後來他那個兒子,嗣位的時候,看他的父親說臨終的遺命是如此,但是以前他父親立下的遺囑,告訴他,他身後如何安排。所以這個叫自命。自是自己的自。還有一個亂命,雖然是同樣的。一個是自命,一個是亂命。 雖然同樣的命令,可是他這個兒子腦筋很清楚,說他這個亂命不要聽,所以把他父親的那個後宮把她如理安排。以後他跟人家打戰,打戰了以後,打敗了。非常緊難的狀態當中,敵人追他的時候,嘿忽然之間看見那個敵人的馬前,有一個老人在那個地上啊,那個荒野當中打嘛,那個馬前面啊,有一個老人在那個敵人的馬前面,把那個草打了個結,所以啊,把那個馬蹄綁著了,敵人的馬就跌了跟斗,所以那個敵人就沒有追上來,救了他一命,後來這個老人在夢當中我告訴他,我就是某人的父親。這個就是女的。因為你生前聽從你父親的自命,沒有亂命,救了我女兒一命,這是非常正確的,你有這個德行,然後我也來報你這個答。世間的事情尚且如此。所以佛法也是如此,所以沒關係,現在世間人都是發了神經了,不是發神經啊,無始以來,為無明所縛,我現在覺醒了,你現在呢?的的確確覺醒了以後,你去侍候他們,雖然他們不聽,你做對了,沒錯。未繼續下去。
【現於有情一切不施,以心惠施實為欺誑,故如此修全無堅實,莫生不信。】  
嗯!上面曾經告訴我們說,布施的自性,特質是指什麼啊?是指我們的心,是我們的心裡面。結果呢?也有人這樣說,我這個心好就好了,我心施就好了,實際的行為上面也就不管它了,拿這個心施做為一個藉口,對不起,都是自欺欺人之談。所以啊!假定你真正有了至心要送給別人這種心裡,那一天到晚就想著要送,一有人來,馬上送都來不及,不可能說,啊心裡面說我要送的東西擺在那裏捨不得啊。所以說這個地方要辨別一下。眼前啊!對於有情啊什麼東西都捨不得,而說唉啊!這心惠施。啊!這個是什麼?這是欺誑。欺騙,欺誑,這樣的做法全無堅實,都是假的,都是空的,這個道理要正確的認識。要生起淨信心來。不要嘴巴上面自己說說。
【即前論云:「若有一類於如是行,諸菩薩前未見實施而不信解,不應道理。當知捨心最希有故,於此道理,有起疑惑,不應道理。」】  
上面就廣辯這一類啊,說,因為第一個說真正的學菩薩的行者,他並不是一開頭的時候啊,就捨頭目腦髓的,所以在這種狀態他覺得嗯菩薩是應該捨頭目腦髓,實際上他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不懂得道理,總覺得應該捨頭目腦 髓,現在看見那些人啊,沒有真實的去做啊,他不相信,這個不合理啊!這個是辯前面一半。所以眼前啊,我最近啊偶然聽見人家說,現在有人大家在辯論啊,說死了以後啊,這個眼睛等等啊要不要送,這個道理。各說各的,說得很 多,大家來問我。那麼我沒回答,所以不回答,現在這個地方最好的說明,問題不在捨不捨,前面已經說過了,這個內容知是如何?量是如何?次第是如何?你剛開始的時候,的的確確不但發了這個願心,而且受了這菩薩戒的行心。 所以這個時候,你要修的是什麼?內心的意樂,在這種狀態當中,你不捨不算犯。反過來,等到你那個意樂修了堅固了,當然捨,不但是啊,死了以後捨,眼前都要捨,何況死了。所以它的問題,不在形相上面。而在這個特質上面, 因為這樣的話,所以我們不能從那個形相上面看了就說他不是。反過來,如果我們不懂得道理,判斷別人是錯。反過來我們自己說,哎唷,我們現在也學菩薩行了,那麼這個時候,也要衡量衡量自己。如果說沒有達到足夠的量,那個 時候啊,你,不實際上的行動,對的。反過來,你如果說,自己心裡拿這個做為藉口,而實際上,根本沒有修這個捨心,這個說,耶,菩薩嗎?主要修心裡的意樂,我心可捨了,而那個時候啊,而實際上東西捨不得,乃至於根本沒有 修這個心,那就錯了。這個辯得非常清楚,非常清楚。所以本論從開頭到現在,一直下去,一直說,到那個時候,你只要觀察自心啊,非常清楚。更說,假定你聽懂了這個道理,不在實際的形相上去努力的話,那都是空話,沒有意思 。當知捨心最希有啊,故於此道理,有起疑惑,不應道理。前面就說了,所以這個地方再說,這捨心真正希有的在這裏。在這個地方。那麼這個捨心呢?所以為什麼?緊跟著前面,說單單說心思,而實際上行為捨不得,這是欺誑,說完了這個,下面就告訴我們捨心最希有。那個地方我們辨別的出來,這個心是什麼樣的心?如理如量,相應的心。而 不是嘴巴上面講講的,浮在嘴巴上面的空話。好了,那麼現在我們呢已經懂得了。怎麼來啟發布施的心念,這個善巧的方法,有了以後呢?下面就是布施。要去布施的時候,這個布施它又有不同的方法。所以。
p. 267 (2)
【第三布施差別。】  
那個布施的真正開始送的時候,它還有不同吧!那不同分三樣。
【① 總一切依當如何行,② 觀待別依所有差別,③ 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初】  
那麼,嗯!那麼我們布施做任何一件事情,有它的一個原因。你根據什麼原因,依據什麼而去做這個。整個的原則是如何?然後呢?觀待別依,等到你去布施的時候啊,由於你所布施所依制的這個特質,比如說,出家在家等等也有差別。最後就談到布施本身又有什麼不同。我們看一下下面就了解。三個項目當中,各別所指的是什麼?初中總一切依。換句話說,我去布施的時候,整個的大原則,根據這個,依據這個,是來布施的。那麼這個根據是什麼?分六點。這是我們布施的時候,應該有的正確的認識。換句話說,我們布施的時候,以這種心理,基於這種心理去布施的。這個心,就是我們所依的。有六樣東西,這六樣東西都是最殊勝的。第一個呢?
【◎ 初中具六殊勝者,依殊勝者,依菩提心,由此發起而行布施。】  
我們這個布施是依菩提心,由此發起而行布施。嗯!有這樣的心,平常我們送人家一點東西的話啊,都是為了自己。送禮,你為什麼送禮啊。要有所求。或者是他給你東西啊,你感恩。而且都陷在那一個圈子裡面。繞來繞去繞我,然後呢?進一步啊,你把我放掉了。那個慳貪的執著之心沒有了,但是沒有去想捨。他現在呢?要捨,而是什麼啊?要為利益一切有情,不但利益一切有情,得到世間的快樂。要共同圓成無上菩提。這個所依殊勝啊!這個叫菩提心。嗯!叫為利有情願成佛。以這個心,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跟它比的。第二物殊勝,你送的,所要用來送的東西,這個東西也是非常殊勝。同樣的東西,拿到了菩薩手上,就變得非常殊勝了。為什麼呀?
【總諸施物無餘行施,若於別物而行施時,亦應不忘總施意樂。所為殊勝者,為令一切有情現前安樂究竟利義而正惠施。】  
現在菩薩的布施啊,就說我發心那個時候開始,所有我的東西通通送給別人了。就是這樣,這樣的。所以他這個所依的物本身特別 。儘管我今天送給你一個銅板,任何一樣東西,但是呢它整個的說起來,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啊!它就是以這樣的心情,我的一切送給你們的,你要用多少,就給你多少,反正這個都是你們的。所以任何時候,他所施的內容,儘管是個別的一樣東西,一塊錢,一樣什麼東西,但是他內心當中,總是根據這個內心,所有的東西送給你們的。你要,來,拿去。就這樣。這第二個。還有第三個呢?所為殊勝。你為什麼要去施。你的目的。為利一切有情眼現前安樂究竟利義而正惠施。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3卷 B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3卷 B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利益一切有情,利益一切有情分兩方面,以同樣的是眼前是增上生,究竟決定
p. 267 (6)
【善巧方便殊勝者。】  
哎!送的這個方法是美極了,好極了,善極了,巧極了,為什麼啊?
【經說無分別智之所攝持。初發業者,當以通達法無性慧之所攝持。】  
嗯他以無分別所以施的時候啊三輪空,這不著這個事相,不會受染污,那麼初發業的呢?教我們剛才初心行人呢 當以空通達法無性慧之所攝持,雖然我們並沒有真實的證得,但是啊已經瞭解了法無自性,這個智慧,這種心理去送 ,我們前面講聞思修聞思修,這個真正的無分別智是修慧相應的,而我們現在剛開始的時候呢,聞思相應,前面我說 過幾次啊,前面都是方便說,真實的聞思慧的特質是什麼呢?慧的特質就是沒有錯,破煩惱,可是不是說隨隨便便的 啊枝葉上頭,他那個破煩惱啊後面告訴我們的,一定有他的重心,從根本上面破了枝葉自然破,但是呢?一下要找到 根本找不到,譬如說我們現在煩惱的不得了,你說一下啊要談一下細的題目你沒辦法,所以把粗的地方慢慢的弄,所 以廣義的來說啊,整個的廣義的來說,是的,對治煩惱,可是這個我們通常講毘缽舍那,那個慧的特質並不是講我們 普通的,哪眼前啊小小的吵一個架啊,說啊,這個破除了這個叫智慧啊,這個這個如果說這個講是智慧的話,應該這 樣說,就像說這個是不是麥,麥是穀類,沒錯,但是穀不一定是麥,啊這個辨別我們要清楚,好像說我是人,也沒錯 啊,但是呢人?就是我了,除了我以外不是人,這個是錯的,啊這個地方我們順便講一下,因為避免啊,大家對這個 聞思修的這個定義弄含糊,那麼這個已經說過,真實的這個嚴密的定義,一直到最後那個毗缽舍那部份,他會說得很 清楚,聞相應是什麼?思相應是什麼?修相應是什麼?那個地方說無分別智攝持,那是修相應的,而我們現在前面初 發業的人呢?就是聞思相應的,記得吧!前頭說八因三緣的時候,那個三緣,就是剛開始做的時候我們心理是什麼狀 態,那就是我們現在下腳第一步開始的時候,那麼這個是第四殊勝,所以我們送別人東西時候啊,心裡面要懷著這個 念頭,現在我送,是的這個都是迴向無上菩提,就這樣,那個菩提的翻成中文就是覺,覺些什麼?當然,這有兩樣東 西,啊!一個呢瞭解實際上的勝義諦,真實的狀態,一個瞭解世俗諦,那麼唯識法相上面叫如所有性,盡所有性這兩 個,對於這兩個的特質,你有了這個的認識,這個正確的認識,這個叫智慧,嗯,下面,五、
【迴向殊勝者,迴向施善於大菩提。】  
平常我們做了一定有功德的,啊,然後呢!我現在這些功德啊目的為什麼?為了這個求這個,不求別的,第六
【清淨殊勝者,攝大乘論說,滅煩惱障及所知障。】  
前面東西都是染污的,現在我這樣的做這個事情的話,能夠把這個煩惱障跟所知障徹底弄乾淨,所以啊,他的清淨,別的是染污,這個六點是他的殊勝的地方,哦!所以這個總一切事,換句話說布施的時候,哪,這個布施之所以成為波羅蜜,所以能夠渡這個生死大海到達彼岸的原因,根據這樣的特質,嗯,進一步,布施一度當中是
【具足六種波羅蜜多者,如行法施防止聲聞獨覺作意,名為持戒,】  
布施本生當然是就是布施度,那麼,然後呢?你行法施的時候啊,那個時候就是講說佛法修持等等,防止這個聲聞獨覺二乘作意,這個就是持的菩薩戒,
【於種智法信行堪忍。】  
那麼對於這 個無上的大菩提一切種子這個法,能夠信、能夠行、能夠忍,安住在這個上頭,我們這一點啊說起來啊是非常重要, 非常重要,昨天有一個同修啊,曾經問起我來,說現在有很多人啊,對這個啊大小乘之間啊有種種的不同的論點啊,啊就這樣,那麼我就跟他說,這個概念啊是呀,你說他重要是重要極了,但是啊你要真的幫助別人啊,是也難極了, 所以我們至少現在我們不必深談,對我們自己眼前修行第一步這個最重要的,建立這個正知見真難啊,我為什麼說幫助別人很難呢?我們不必從理論上,這個理論啊長篇大論不曉得說到那一天,佛在世的時候啊,耶他就是啊,處處地方希望把最圓滿的教法帶到世間來,但是真正接受他的人卻不多,「知」,至少是有人接受了,還有一些人,佛的這個公案當中有十四無記,大家曉得什麼 叫十四無記啊,這個十四種情況佛不回答,佛為什麼不回答,佛說明一個理由 ,就是啊,佛雖然啊具有不可思議的無窮妙辯,四無所畏,十力四無所畏,他沒有一點畏,啊在任何情況之下,瞭解一切事情,但是碰見這種事情啊他就不開口,對這種事情啊,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佛都莫奈何他,所以憑我們現 在就有力量能夠說服人家了嗎?所以在這個地方我隨便一說,啊真正重要的這個地方,我們眼前對我們真正重要,真要幫別人啊,還非自己啊對這個東西有正確的瞭解,絕不動搖,信得過,然後照著去做,能夠堪忍,要不然的話自己 啊弄得心動搖,懷懷疑疑哪動動搖搖,那你自己都站不穩腳跟,你怎麼能幫別人呢?啊所以這個對法的,然後呢?你要行布施的時候啊,對不起,你雖然去幫別人的忙,可是有的時候啊,別人就不一定領情啊,我想這件事情我們大家 都感受的到的,哎呀,你不做嘛,躲在後頭,但也沒關係,你去忙了半天啊,這個人覺得要你這樣做,那個人覺得要你這樣做,哎呀,你覺得我不做,沒關係,做了以後啊,這個人這樣,那個人這樣,你弄個啊暈天腦脹,這樣,
【忍恕他罵,】  
啊他們現在人家還沒罵我啊,嘀咕幾下我們就受不了了,這個什麼啊,忍啊,所以布施啊,你真正的要想做到 的話,一定裡邊具足了忍辱波羅蜜,還有呢?你要這樣去做,
【為令法施倍復增長,發起欲樂是名精進。】  
啊儘管這樣我還 努力去做,這個就是精進啊。
【心專一趣不雜小乘,迴向此善於大菩提,是名靜慮。】  
你專心一致不為其他的動搖,不夾雜其他的這是靜慮。
【了知能施所施受者悉如幻化,是名般若。具足六種力最強大,此是八千頌廣釋所說。】  
這個布施所以成波羅蜜的,就是由於這個前面所說的瞭解,你送給人家不是為了你
【◎ 第二者,總之經說在家菩薩應修財施,出家菩薩應行法施。菩薩別解脫經云:「舍利子,若有在家菩薩,以七珍寶充滿克伽沙數諸佛國土,供養如來應正等覺,】  
如果修菩薩的人在家人,那麼以七珍寶充滿克伽沙,克伽沙就是恒河沙,恒河沙數諸佛國土,供養如來應正等覺。啊那麼這個是出家菩薩所應該的,他上面所供養恒河沙佛,實際上呢,廣利一切,舍利子,若有出家菩薩,那麼出 家人怎麼辦呢?開示宣說一四句偈,此所生福極多於彼。
【舍利子,若有出家菩薩,開示宣說一四句頌,此所生福極多於彼。舍利子,如來未許出家菩薩修諸財施。」】  
這個是講戒,特別的是告訴我們,我們真正的修行,圓滿的僧相出家人,剛開始的尤其是,所以這個戒上面真正說,說這個菩薩戒,在家人是這樣的,然後呢?他這個地方是鼓勵強調法布施,那麼所以出家人的法布施的功德,這麼個殊勝,在家菩薩有這麼大的供養啊,不如出家菩薩說一四句偈,他的福多,下面一句話很重要,說出家人啊,如來並沒有教我們修財施哦,所以我們現在出了家以後,哎呀忙這麼多事情啊,對不起,這不一定是我們該做的,不是不要做,不一定,那麼什麼東西來判斷呢?在下面,
p. 268
【集學論說,此中密意,】  
這個裡面有一個內涵的,什麼內涵啊,
【障礙聞等,謂遮出家特集財寶而行布施,】  
因為你真正修學的內涵啊,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正知見,那個東西一定要靠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現在我們真正努要的要忙就是忙這個東西,啊,假定說你現在說哎呀修布施一天到晚忙別的事情,這個不管的話,那麼對我們正確的修行的這一條路是個大障礙,所以這個不可以,遮止的,這個遮止的,所以說你特別忙了去弄財,然後自己去布施,這個不可以的,而另外一種狀態。
【若無妨害自善所作,由宿福力所多所獲得,當行財施。】  
你自己並沒有忙這個,啊但是因為那是宿生的福德因緣,自然而然那個財就來了,來了以後這個東西你要送出去啊送出去的,譬如像我們老和尚一樣,他,我最佩服他的,他從來不忙這個事情,那個時候在這裏啊辦學,沒得飯吃,沒得飯吃嘛,我們出家人該幹什麼,討飯嘛,拿了缽到馬路上去討,這樣啊,這真了不起耶,但是現在哎唷現在那個財源滾滾而來,這是他什麼,他的修持,他從來沒求過,從來沒求過,這個好了不起,然後呢他一點都沒錯嘛,他只要看見什麼人家,哦,那個財拼命的送出去,對,就這樣,我們出家人要做的這樣的做,那就對了,這個有兩點啊分得非常清楚非常清楚,啊,所以說我們不要說哎呀我們哪!那好像做了很多功德啊,要曉得那個功德的特質在什麼地方。根本因一定要把握得住,不要在那個差別因,其他的上面啊弄,這一點分清楚啊,好重要好重要。
【霞惹瓦云:「我不為汝說施功德,我是宣說攝持過患。」】  
嘿那個祖師就告訴我們這一點,耶避免,他們都是出家人啊,避免他們忙這些事情啊,要告訴你啊,攝持的過患 ,你瞭解了去除他。
【是於出家辛勤追求,集積財寶而行布施啊,令其淨戒多生瘡尤不喜之語。】  
這個裡,這句話的意思什麼,就是說你出了家以後,你出家人的真正 特質要弘法嘛,要弘法你先要去瞭解,瞭解去如法,這個才是,結果你忙了半天你自己都不如法了,請問你還談什麼,不管行財施行法施,都是如此,財施固然不可以,法施也是如此啊,現在我們很多人啊,大家去弘法,我常常感覺的,哎呀,這個實在是也有一點啊,我不曉得怎麼說,所以很多人勸我,哎呀說你老人家怎麼不出來啊,哎呀,說種種道理好像你不去法施啊,我自己曉得我當然願意法施,可是我自己對佛法沒有懂耶,我不去施至少啊我沒有害人家,我自己對佛法沒有弄錯了,根本已經弄錯了,然後你告訴別人家,人家覺得,如果是個在家人,如果是個天主教徒,我寧可跟人家講佛法,那沒關係啊,人家說起來,他根本就是天主教徒亂講,不聽他的,那在家人他信仰了佛法就覺得那些法師們瞭解的道理,結果我一開口說錯了,結果呢?他們聽了把那個錯的當做對的,當這種情況產生了,他自己覺得這個就是法,先入為主的概念,正確的辦法倒是聽不進了,法就這樣衰了,我自己深深的感覺到這件事,所以我非常害怕,這真正講起來啊,我真慚愧啊,財施固然做不到啊,法施也做不到,所以你說我不做嘛,耶我正在做,因為我為了要幫忙別人,我至少自己要弄清楚耶,然後弄清楚了你才有機會幫忙耶,這不是很清楚嗎?所以不但佛法如此啊,世間沒有一個如此啊,世間所有的人說,哦!小孩子長大了以後,將來希望他發大財有高的名位,那個時候啊,不但是他沒有賺到錢,還送到學校裡邊去,還要在身上賠錢,對不對?耶,你說你養了這個兒子,希望他將來賺錢,你怎麼還賠他錢啊?正因為將來要賺錢,所以你得培養他,這道理不很明白嗎?然後你送到小學,這個叫小學一年級最低,正因為你將來希望他爬的很高嘛!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弄得清楚,弄得明白,我們談佛法,佛法靠什麼啊?如理如量的正確內容,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辨別的清楚啊,是在家的忙些什麼?出家的該做得如何,這個一定要辨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下面,
【◎ 施性差別有三,】  
嗯!施性差別,施性差別第三樣,那個布施自性他有不同的,那一個?財、法、無畏,那麼這個法施跟無畏施簡單,所以先說 財施比較內容廣泛,所以擺在最後,平常我們說的時候,是財施擺在前頭的,所以現在看
【法施者,謂無顛倒開示正法,】  
諾第一句話就說得清楚的,你那個法施是什麼啊無顛倒啊,要沒有一點點錯誤的,把正確的方法開示,說,剛才我說的我為什麼我不敢出去,因為我出了家以後,聽見的五花八門各說各的,啊是大乘小乘性宗相宗,啊然後呢?這個是淨土這個禪,這個什麼,唉!各說各的你不曉得怎麼辦?很清楚很明白,這個裡邊是有了問題了,如果說你聽見了隨便拿一點就拿出去,這是在混亂當中增加混亂,現在他告訴我們的法施是無顛倒,正確如理的,結果你不施還好,為什麼,垃圾少一點,你越施垃圾是越多,叫人家是根本沒辦法解決,所以一句話說得這麼清楚,前面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尤其是修學大乘佛法的,對那個大乘應該信,應該解,還要堪忍,在任何情況下絕不動搖,那個忍兩個字不容易喲!要具足兩個條件,第一個如理的認識,然後呢?如理的思惟,一切得到了正解,勝解以後,譬如說在天台講,大開圓解,到那個時在任何情況下絕不動搖了,那個時候,對了,不管人家怎麼說,天塌下來你心裡邊了不動搖,這樣哦,現在這個是談不到,我自己本人來說,由於啊得到善知識的攝持指示,至少有一點我自己覺得蠻高興的,不管外面說得天花亂墜,大家懷疑,我也沒有力量幫助人家解答,說服人家,可是至少我內心當中的的確確沒有,再沒有什麼疑問,不是說我開了圓解,不是,是因為啊,碰見這種問題,這善知識都告訴我了,我這個只是說,起碼的、有一點點,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開圓解的,我已經可以出去弘法了,現在沒有沒有,所以我把握得住這一點啊,所以自己安住在裡邊,自己修行,把穩了不敢動,否則連他修行不敢動這點做不到,你要不曉得怎麼辦是好,哎呀又要去動啊盪啊西啊弄啊一生空過,所以這個地方,尤其是做為我們出家的同修們,準備出家的同修,這點很重要,菩薩不但是對於這個法,菩薩是要廣通五明,還要對世間其他的,
【如理教誨工巧等明,世間無罪事業邊際,令受學處。 】  
哪、廣學五明,凡是世間所有東西啊,都要相應的,這世間法也要無罪的喔,要正確的喔,嗯所有的事情,那麼特別是受該菩薩所學的,這個是法施。
【無畏施者,謂從王賊等人間佈畏,獅虎鯨等非人怖畏,水及火等大種怖畏救護有情。】  
這個容易啊,這個無畏施,使人家能夠得到啊不恐怖,啊這樣,我們就是分這幾部份,那麼現在那個布施本身三項當中,法施,無畏施以及第三個,財施,因為財施要詳細的說,所以現在呢?緊跟著下面說財施,這個
【財施分二,① 實捨財施,② 唯意樂施。】  
第一個,實捨財施,啊實際上東西送,第二個唯意樂施,單 單心裡。下面這個廣辨啊真妙,我們看
【初中分三,① 捨財道理,② 若不能捨當如何行,③ 習近對治布施障礙。】  
第一個就是布施,他有布施的正確方法的哦,還有呢?如果 我們不能捨的時候,那麼應該怎麼辦?嘿他有,因為實際上的要捨嘛,有的時候碰見一些事情,的的確確你不能做,那麼再怎麼辦?他有一個正確的方法,還有呢?萬一有障礙的時候,你怎麼對治這個布施的障礙,一項一項,第一個 呢?就是捨財道理,這個送實際上的布施財物的時候分,
【初中分四,① 惠施何田,② 何心惠施,③ 如何行施,④ 施何等物。 今初】  
你布施的對象 是什麼,布施的時候心裡是什麼?應該以什麼樣的心裡去布施,以及,然後呢?以這一種心裡拿了這個東西送給別人 的時候怎麼個送法?以及送所送的東西,什麼東西可送不可送,他每一個地方都有很明確的說明,如理不如理,這樣,現在看第一個惠施何田
【◎ 略有十種,】  
這個比較容易。
【一諸親友於自有恩。】  
這個。
【二諸怨敵謂作損害。】  
第二個。
【三中庸者俱無恩怨。】  
平常我們送啊,自己好的啊就送,冤家不但不送,還害他,中庸的無關緊要,他現在真正布施的,三者一律平等。
【四有德者謂具戒等。五有過者謂戒犯等,】  
五。犯戒的反過來,哦,你看,
【六劣於己。 七與自等。八是勝於自。】  
不管任何。
【九是富樂。十是貧苦。】  
從這個裡邊看,他是包含了一切對象,不管是從你的感情上面來說,從他德行上來說,從他的富樂來說,從他的地位名聞來說,嗯一切這樣都是我們布施的對象,這個就是田,這個就是我們啊成佛的資糧田,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啊,說啊我們恭敬佛是為什麼,因為佛能夠使得我們究竟離苦得樂,但是真正究竟離苦得樂,你要廣行六度萬行,現在那些人就是能夠成就你究竟離苦得樂,你為什麼不敬他呢?正是我們要恭敬的呀,所以眼前我們平常要多觀察多思惟這個道理,尤其是我們出家的同修,啊,這個地方我也說,眼前我們這個團體真正和樂的原因,是任何一個團體啊,一定是龍蛇混雜,在普通世間上面啊,三個人在一塊的話,大家就不行了,所以人家說,一個嘛去擔水吃,兩個嘛是 扛水吃,三個啦就沒得吃了,嘿,現在我們不,人就是越多越好,啊我自己有力幫助別人,他沒有力,嘿這是我的資糧田啊,他懶惰啊成就我成佛的功德啊!我是越做越高興啊!就這樣,就是我現在力量不足的時候,心裡邊我們跑到這裏來學什麼?學這個嘛!就算你做了辛苦了,回頭想想,哎呀,好的興,好的是他呀,啊他現在啊,就是我雖然啊,多做一點點,可是至少我從他身上面,曉得我,我啊以前的心裡啊是如何的顛倒,看見他了使大家嫉妒障礙,啊他現在提醒我,你看,我這個心裡面啊,就什麼?慳貪啊!這麼厲害呀!是不會放人家不下的,第一個,這裏啊,說明了,萬一碰見這種情況,自己放不下人家的時候,那是自己學,我跑得來這裏來幹什麼呀?你去問他一下,問題就解決了,問題就馬上解決,如果不解決趕快到佛堂裡面多多,好好的多磕幾個頭,啊,說真正我們為什麼要懺悔就是這個,就是這個,啊這樣一來的話,自然而然啊嘿就算是不會做得很好,至少這個裡邊啊,大家沒有什麼爭論,對吧,從這個基礎上面,所以一定消極的防範,才有積極的增上。根本的意趣就在這裏,那麼現在呢?這個我們瞭解了,進一步啊說,施的時候心是什麼樣?
【◎ 意樂分二。 初當具足何等意樂者,緣所為事謂作是念,當依此故圓滿無上菩提資糧。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這個意樂就是,你實際上面把那個東西財物送給別人的時候,你的心裡狀態,剛才那個大科裡邊是啊,沒有東西的時候如何修心,這個兩個的不同啊這個我們要辨別的清楚,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4卷 A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4卷 A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268 (12)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當你布施的時候啊,那個時候你的心裡面啊就這麼想,我現在把那個東西送給別人,啊對我們出家人來說我現在說那個法,我現在做那個事情,啊我現在做那個事情或者是供養三寶的,莊嚴這個佛殿,或者我處理這件事情施人也具無畏,我忙了讓他省力,這是我們所做的事情,念頭怎麼念的?耶我因為這樣啊所以圓滿無上菩提資糧啊!所以越做越高興啊,圓滿布施波羅蜜多啊,會不會說就唉好像自己多做了一點,看見別人在那兒摸魚,心裡面就是嘀咕,你這個就沒有了,啊這樣,所以這個概念哪我們要了解的,處處地方提醒我們自己,你嘀咕了半天啊,事情照樣做了,結果呢?唉對不起啊!這真是冤枉了,所以常常記得:「君子是樂得為君子,小人是枉自為小人哪!」結果你還是白白辛苦了,結果心裡呢卻偏偏又再增長那種雜染,所以當你感果報的時候,為什麼我們現在會在這個世界上面?這很明白!你所以得到這個受用,當初你因地當中一定種了這因,就是說你也布施了,但是我們得到的果報的時候,為什麼心裡面啊還是呀要,要去動腦筋,要去什麼?就是你當初布施的時候心裡面就這麼沒有清清淨淨,如果說你一心一意的歡喜送給別人,到那時候人家來,財物回來的時候啊還是一樣的要不了一點點,所以你看古代那些人哪是妙極了,他就有這種寶藏,不曉得怎麼來的他自己也不曉得來,來了就歡歡喜喜很省力啊!我們現在幫助別人的也是這樣,你能夠歡歡喜喜無條件的幫助別人,心裡不要這樣想,將來那個果報還是你的,這是就世間來說喔!現在我們要求得無上菩提,那更是不曉得要比它超勝的多少,那個是不能比的呀!所以這個心我們一定要認識,把它建立起來,把它建立起來,不過這個地方不是說好了好了那些人偷懶的,對啦,讓他去享福吧!對不起我自己偷懶了以後啊,然後在這個地方穿了這身衣服的話,眼前貪了一點小便宜呀,將來這個後果的可怕不得了啊!這一點是我們每一個同修必定應該了解的,這個小便宜是絕對貪不得,這一個地方講布施,我們不講這個地方,布施的,就是前者講小便宜就是慳啊!對自己的放不下,財物放不下固然,心裡放不下,這個偷懶等等都是從這地方,這兩面都應該認識。
【緣所施物,謂於自物作他物解,所施之物如取寄存,當念菩薩一切所有,於有情所先已施故。】  
啊那麼對所做的事情是像前面的想法,那麼對我們送的東西呢?把這個東西送出去呢?平常就覺得這是我自己的,現在不是,說這個東西啊本來就是他的,已經送給別人,這是他暫時寄存在我這裏,這樣,如果已經送給別人了,所以啊財物嘛送給別人,然後我那個身體,我這個氣力也送給別人啊!對啊!既然是別人的話呢,就像前面說,耶這個現在啊他要我做嘛我當然高高興興做啊!這樣前面就是說那個僕為那個主而忙,現在我們就是如此啊!這個身體是什麼?僕人,這個主是什麼?無上圓滿佛果等著你啊!你只要這樣去做呀!你就為著這個而做呀!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嗎?所以我們現在心裡面要了解這一點啊,我們人人在那個地方必然會精進努力,啊盡我最大的力對啊我做,啊這個身體啊千萬不要等到你死了以後養了肥肥胖胖來打它,到那時候來不及了,啊,耶至少嗎要怎麼辦呢?要瘦瘦枯枯的跑著來禮它,最好的像佛一樣,啊!到那時成了佛啊還要向他還要禮敬,讓天人讚仰,所以說對於物作他物解,這樣想,是為了這個主,平常那個主人的話是這樣的主,現在我們這個主就是無上圓滿菩提果位。第三:
【緣行施田,為善知識。】  
現在呢你拿這個東西要做這樣的事情,要做這樣的事情一定有受者呀!這受者就是啊你的資糧田,那個啊是什麼 ?善知識。
【謂於來乞未乞諸田,應念此等滿我布施波羅蜜多,當具如是三種意樂。】  
那麼有的人跑的來向你要的什麼?你的資糧田嘛!他如果不來要的話還不能滿足你的菩提資糧耶!這很清楚啊! 你有一身的氣力,對不起你沒有地方去施氣,跑到了淨土,對不起!你還要掃什麼?你還要忙什麼?那個地方這麼乾 淨啊,所以你沒有集聚資糧的地方啊!所以為什麼在這地方修了個百年啊不如在這裏修一天,你沒資糧可集嗎!這個 不清楚明白嗎?有人來跟你要東西,以前則捨不得,喔現在好極了,喔,送給他,我圓滿菩提資糧,我擺在這個地方 的話,對不起啊這是虛誑的,反而還害我,送給他了,耶,安全而且堅實,你有的氣力也是一樣啊!一樣有啊!耶所 以我們這裏同修當中啊有一位啊他因為伺候老和尚,我曉得他是,你們不了解他實在是辛苦啊!啊,不但是白天,整 天的忙,嗯到了晚上啊,晚上還要起來幾次,嗯睡的時候呀睡墊上面冷的要命,我一直跟他說你這樣不行啊,嗯他也 沒關係,哦不是為你啊,這個老和尚是我們這裏的精神哪,靈魂啊你無論如何要保護他啊,你要好好的努力,啊他晚 上還睡的冷的要命,睡的時間比任何人少,做的事情比別人多,有的時候人家還這麼跟他這麼說,唉他心裡覺得還忙 了個半天,後來想唉沒關係,我在這裏修學他成就了我的忍辱,你看看就是這種心理,啊所以我讚歎啊,我真歡喜啊 ,這裏都是我的善知識,為什麼?他了解這個,哦他就這樣去做的話,他資糧田嘛,就是越做越高興越做越快樂,現 在我們在這地方啊佛在這地方,啊上面伺候佛,下面呢成就你資糧的,當然是越做越開心呀!耶所以不管啊你對於所 施的東西也怎麼樣,就是做的事情是如何以及你的對象是如何?三輪清淨,因地當中聞思相應,果位當中的話修證相 應,有這樣的因,感這樣的果啊!所以現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不是馬上叫你捨頭目腦髓,而是說我們第一步重要的把這 個道理啊聽懂,然後呢思惟觀察,所以當這些人來的時候呢你覺得噯,來來來來他成就我,啊他成就我,如果要你財 ,他成就你這方面的財施,他如果要做事情他讓你做 ,啊我們不必說這樣,他在偷懶,耶在成就你的無畏施啊!不但 成就你的無畏施,讓你多做了以後這個地方啊這個功德你佔了,這個都是你的功德田哪,資糧田哪,你感激都來不及 這是你的大善知識啊!他使你成佛的,你怎麼能不恭敬他呢?這不但歡喜而且恭敬呀,所以現在啊我心裡面經常就這 樣想,啊說實在我做不到,但是正因為我做不到所以這樣想!我就剛才告訴你了,因為做不到所以難免痛苦,這樣想 所以快樂,所以啊身上面雖然哪受一點苦啊,心裡卻是越來越快樂,啊我曉得我只要這樣就快樂下去的話是增上生, 這樣的增上生到最後的圓滿佛果就等在那裏,諸位啊,天下那有這樣好的事情,那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你不在這裏忙 ,請問你世間忙些什麼?哎呀世間人都是這樣,所以我一開頭曾經給你們說過,哦我當初出家的時候人人笑我,等到 我出了家多少年以後跟以前的老朋友碰見了,啊那老朋友都說:「某人啊算來算去還是你最好。」那當初我們在學校 裡唸書的時候大家都在想,哎呀要什麼啊?每一個人有偉大的志願,要成家立業,現在呢每一個人都五子登科,啊所 謂五子登科啊?嗯什麼?房子、什麼?車子、妻子、金子、還有什麼子啊?兒子,哦每個人都五子登科了,結果他忙 了半天問他幹什麼?哎呀還不是圖這個家,還不是為為了這些孩子!你說忙了半天,結果呢?哎他就是這個樣,現在 我們有幸把這個呢呢脫出來了,在這個地方集聚資糧,所以啊千萬要把這個正知見建立起來啊!正知見建立起來啊! 當剛才這種心裡現起的時候你就說:「諾諾諾諾這個無始以來無明相應的習氣又來了,這個真是我的冤家,我現在跑 到這裏真正要跟它鬥的什麼?就跟它鬥嘛!不是說已經成功了,前面告訴我們,耶!我就是被它冤家壓在下面了,我 啊在下面咬牙。」大家還記得這段話吧?這什麼意思啊?不是我是時時戰勝的,我自己很清楚嘛,我一直在敗,人家 說常勝將軍,我自己覺得我是個常敗將軍,這話怎麼講呀?普通一般人哪敗了一次就完了,啊那個就不行,我敗,敗 了以後我還再打,又敗,敗了再打,又敗,再打,所以啊叫做常敗,真正了不起的就是這個常字,你能夠這樣的倒下 去再打,倒下去再打,倒下去再打,你成功了,記著,我但願諸位能學這個,我現在就學這個常敗將軍,我在這裏只 是把我的敗的經驗告訴諸位,啊雖然敗啊,快樂的哦!啊美不可言,美不可言!好,那麼現在我們繼續下去,啊下面 就是引那個論上面。
p. 269
【攝波羅密多論云:「乞者現前諸佛子,為增菩提資糧故,當於自物住他想,於他應起知識想。」】  
諾!就是剛才這個道理,啊這個乞者現在我們前面,我們是學菩薩的人啊,啊這是會增長我的菩提資糧呀!哎呀 !高興呀他是我的善知識呀!這個東西本來啊就是他的呀,現在是滿足我的這個菩提資糧啦。
【施一一物,念為如是如是而施,緣所為事意樂廣說,如妙手問經及攝波羅密多論,應行了知。】  
不管你所送任何東西的時候要像這樣,這樣子做法,啊要這樣的做法,所以啊當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那個內心 啊,那就是這樣,詳細的內涵啊就在這個經論上面,這我們應該了解的,這個地方提個綱要,所以我們真正修行的時 候,他為什麼要教我們啊不斷的多讀多閱無垢經論,這個原因在什麼呢?這我們有這個經驗說,在這個地方啊我們大 部份同修聽的時候,聽得真起勁,書本一合沒有了,現在不!哦聽的時候聽的很起勁、很高興,然後呢出去的時候啊 休息幾分鐘,這個高興的這個概念還在,然後呢這個正知見的餘勢還在,休息了幾分鐘馬上再回來,不在這地方聽論 ,就是看那個經啊,然後繼續的,噢剛才這論上面怎麼講的?現在經上面怎麼著?噢你看,啊然後呢這個內心當中啊 不斷地薰習薰習,累了,然後再出去,出去休息的時候在這個跟法相應的這種快樂的心情,餘勢未盡之前休息一下, 讓眼睛休息休息,使身體鬆弛一下再進來,所以你這麼這樣不斷地做的話一定成功,這個道理後面的精進波羅密多當 中會告訴我們,所以你所以得到了如理的正確的方法是無有不成功者。繼續下去:
【如前所說緣田意樂,於一切境皆應起故,是總意樂。】  
像前面這個意樂啊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應該這樣,這個是啊整個的綱要;
【別意樂者。】  
那麼有不同的境界,它還有不同的方法,啊有不同的方法,下面看:
【於諸怨害以慈意樂、於諸有苦以悲意樂、於諸有德以喜意樂、於諸有恩以諸意樂而行惠施。】  
哪,他這個心就是這樣的,如果這個對我有怨害的話,我慈,啊慈!這不但行的布施啊而且還對治了你的瞋心, 不但對治了你的瞋心啊,而且啊增長了你那個無量慈悲,你看多苦多好啊!於這苦有情以悲意樂,啊然後呢於諸有德 以喜意樂,於諸有恩哪種種不管你那一個,我說到這個地方啊!有特別的講一下,於諸有 苦以悲意樂這一點,我們現 在說,在家那固然是啊布施,那你這個出家人他現在的重點是法施,那麼你怎麼個悲法啊?哎!要曉得苦有兩種,身 心二苦,現在我們哪好好的是,身容或不苦可是心啊大部份都很苦,我不敢說你們如何?我自己曉得我很苦,為什麼 ?我是個凡夫啊!雖然曉得佛果這麼美妙,啊!遠得很,我在努力,雖然我在追求,還是大部份心情啊都是跟凡夫的 雜染相應,因為我了解了這個雜染相應,這個雜染相應啊自然而然什麼?貪著難捨、偷懶茍且偷安,因為我自己很體 會到這種心情,所以我看見別人的時候啊有的時候是,我啊拿世間的量去衡量,這個傢伙又偷懶了!回頭一想,錯了 、錯了、錯了、錯了,他在苦惱當中,他在苦惱,什麼?被無明大苦所陷,這是一個真是苦惱眾生啊我現在不是修學 佛法?我不是要布施、我不是要成就?我那麼我自己覺得我修學佛法的,我都做不到,還談他嗎?啊!一方面策勵自 己,一方面說這個人真可憐啊!好啊!好啊!我正好趁這個機會然後幫忙他,你這樣一來的話,那這個意樂不是離開 前面的總意樂哦!剛才前面我們總意樂當中說:唉!人家偷懶啊你覺得啊怎麼去做?人家偷懶,他為什麼偷懶,他偷 懶有種種理由,也許他今天生了病,也許他心裏面是偷懶,他為什麼偷懶啊?啊!他還是心病苦啊!所以這個是可悲 眾生哪!咦!正好我不但增長我的菩提資糧,而且啊!增長我的大悲心啊!修學菩薩不是初要修、中要修嗎?所以你 看哪!我一面是增長資糧,一面又增長這個悲心,好在對面有這個人哪!到那個時候你越想越歡喜、是越做越高興, 因為你做了功德,你又歡喜了,做的當下是,這個歡喜的心情是個隨喜心情,所以他前面告訴我們哪,你思惟思惟, 坐在這裏思惟還思惟不起來,境界現起的時候啊你思惟是特別有力,這我們大家了解的,對不對?所以你看,這麼好 的環境大家不努力真是啊!如入寶山空手而回,現在我們這裏啊說來說去就是講這個,啊!所以我在這裏讚嘆,大師 真了不起,多少傳承的祖師、譯經大師,乃至於啊印這個書,那些郵差把那個送進來,都是感謝他們,我們才有這個 機會啊!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又於諸田當住捨心,行善施果,亦當迴施乞等有情,特於苦田當住悲愍。】  
啊!那麼所有這些做了以後啊,最後的心都是捨,啊!那麼乃至於啊布施的果啊也都迴向給他們,咦靠他成就了 ,當然你還是迴向,本來你要迴向一切有情成大菩提嗎?當然這樣,而這個地方特別是苦田當作悲愍喔!這個有他的 道理,剛才已經說過了,真正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悲!而大悲必定是要苦眾生,這個
【如月稱云:】  
月稱大論師,一個大菩薩。
【「施謂離慳貪,於諸器非器,平等心等施,此施施者淨,悲施及施果,二俱施來求,此施無慳吝,善士所稱讚。」 】  
施是什麼?離慳貪,這種情況之下不管他是器非器,就前面中說十種那種田你布施的時候啊!平等心,這個布施的施者是清淨的,你布施的時候啊以悲心去布施,還有呢!布施所得的果報,這兩樣東西呀都布施給人家,這個布施啊才是真正圓滿的,這個才是善士所稱讚的,這個我們要了解的,最後唸一下。
【無量功德讚云:「若見諸貧劣,眾生有求心,無悲希果報,尋餘有德器,意壞雖行施,等同諸乞丐,故尊由大悲 ,布施諸乞者。」】  
看看現在有的人啊!哎呀!說唉!布施有功德,唉!怎麼怎麼,要供養什麼?但是有窮人跑得來呀耶來求你啊! 他卻沒有悲心,啊為什麼呀就覺得這些窮人啊!布施啊!說供養什麼人有德,這個窮人沒有功德,不行,他把那個錢 集在那裏啊要布施有德者,這個時候啊他意壞,他的意樂已經不清淨了,雖然行布施啊,就像乞丐一樣,啊就像乞丐 一樣,而真正珍貴的世尊是什麼?有大悲。有大悲心,正因為看見他苦、貧窮所以布施,剛才這個苦是我特別說過啊 ,身心兩方面,對我們現在來說是特別注意對方心苦而行布施,這個話再說一遍,當他是貧窮的時候,固然,然後呢 他如果說啊有種種不如理的時候我們也是一樣,啊不要說哎喲這個老和尚之功德了不起,我處處地方去伺候討好他, 想辦法,這個傢伙莫名其妙我才不理他,哦不是這樣!我們修學菩薩道的人啊心裡面要了解,嗯不對不對!不是由於 他要不要,而是說我該不該,那個時候你很清楚地明白,這個境界現起了,不對不對,我要真正修改的就是我內心的 這種不如理的慳吝的狀態,這個拿掉,這就對了,這個是布施的時候的意樂。今天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296頁 ,上一次這個那一段啊最後一句,啊最後括弧裡這個唸一遍,有意思再說一下。
【若見諸貧劣,眾生有求心,無悲希果報,尋餘有德器,意壞雖行施,等同諸乞丐,故尊由大悲,布施諸乞者。」 】  
它下面說啊意雖壞行施,等同諸乞丐,他雖然布施了,但是這布施的意樂心裡狀態錯了,所以像乞丐一樣,這個乞丐是比什麼呢?比珍貴的意思,世間名位來講最尊重的是王者,最下賤的是乞丐,現在你雖
【◎ 次當斷除何等意樂中。】  
其次那一類概念啊那一類心理狀態這個不對的應該把它去掉?
【無惡見取意樂者。】  
第一個那是一定要有正知見,啊正知見,那麼這個相反的呢就是啊惡見取,這是就是見煩惱當中的狹義來說,廣義來說跟不正知相應的都是。
【謂念布施全無果報,及念殺害而行惠施以為正法,或計瑞相吉祥而施,或念唯由布施圓滿,便證世間出世離欲,莫如是施。】  
啊這種我們了解的,以為布施沒有果報的,啊這個世間啊不了解因果法則的人是斷滅見的人的是,還有呢由殺害而行惠施,這個也不可以,本來布施是除了除自己的慳以外,還有啊要滿人家願,現在你殺害當然不對,還,雖然布施了可是你傷害了這樣的,這個不對啊這個正法不相應,乃至於要求啊種種的吉祥啊等等,那麼這個我們容易了解,或者以為有了布施啊就可以得到圓滿的世間,出世間的種種離欲等等,這種不正知見,這應該斷除。 第二
【當無高舉意樂者,謂不毀求者。】  
是平常我們哪凡夫總是隨著我慢轉,我能夠有東西送給別人,自己心裡面總有一種啊高高在上的高慢之心,把那個啊高慢之心啊要拿掉,那麼來求的人也不輕視他,乃至於啊毀謗他,還有呢。
【不為勝他。】  
啊這個勝他啊也是一種慢的心裡面,憍慢的心裡,他好像這樣做了我要比他做的更好。
【亦不施已而起憍慢。謂我能施餘則不爾。】  
還有呢,布施了以後啊心裡不憍慢,自覺得唉!我能布施,那些人哪都不行,啊這個道理,下面經上面告訴我們 ,引經這段文。
【清淨業障經說:「若諸異生行布施時,於諸慳吝便生不信,他發憤恚而墮地獄,故於布施而為障礙。」】  
那麼這段話主要的意思就是說在平常啊對於世間的一般人來說,假定你布施的時候,而是像前面這些啊這個啊或者你布施完了以後你自己覺得我行別人不行,或者雖然你布施了以後啊然後呢這個毀謗別人,啊所以毀,毀不是毀謗啦,就是對來,來向你求東西的時候啊你給了他你還呵斥他,譬如說一個年輕人,你說那個年輕人好好的啊這個事情不去做,嗯啦啦啦送給你,你這種人真沒出息!送完,他雖然受了你,他心裡還在那裏嘀咕,啊這個不好,還有呢,勝他,為看見別人這樣做,他超勝於他,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使得不如你的那些人啊,啊或者其他的原因,乃至於你送了別人不送,那麼由於這個理由使得人家啊對於這個正法生起不信的不信的念頭,乃至於由此而引發啊瞋恚之心 。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4卷 B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4卷 B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至於由此而引發瞋恚之心,這樣的話呢,他就受到害處,那就墮地獄。所以這一件事情,是由你布施的時候不 如理,也就是高舉意樂,而影響到的。你原來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別人,結果因為你不如法,意樂不正,所以呀!使得 人家反而受了傷害,這個是布施的一種障礙。
p. 269 (13)
【又說:「守護戒時毀訾犯戒,令多有情起不信心,他由不信而墮惡趣,住忍等時毀訾安住,此等逆品故障戒等。 」】  
那麼除了這個布施以外啊!還有持戒、忍辱等,都是這樣。我們自己持戒,那麼說別人啊!不持戒。那個時候, 就使得很多人哪,起不信心。這個很多人哪!含意很廣,比如說,我持戒,那麼另外一個人不持戒,我說他不好,結 果說他不好,你可能對著他說,可能對著旁人而說,乃至告訴別人,那麼如果對著他說!他不持戒他固然是由於這樣 而跟你心裡邊彼此之間有嘀咕,或者你說給別人聽,那別人說了,喔!原來戒是這樣的,那麼他就對你一時恭敬了, 對那個毀戒的人就輕視了。要曉得這個佛經上面告訴我們很清楚,是對我們自己來說,策勵我們自己,可是對旁人來 說的話,我們並沒有責斥旁人的理由。啊!這個是一個特別,所以內明總說,處處地方來淨化自己的。那麼現在你自 己持戒,毀犯別人,這個本身錯了,而同時因為毀犯了別人,而那麼隨著我們現在目前這個狀態,常有的,那些信佛 的居士們來了以後啊!然後呢?自己很認真的持,然後呢啊自己說,他不一定是自己讚嘆啦!但是他自己會毀謗說別 人啊不持戒的。那居士聽了喔!原來這樣的。他就對這個不持戒的人哪!生起輕毀之心,因為生起輕毀之心的話,對 他的信心受了損害。因為有這樣的關係的話,乃至由此而遠離佛法,這樣。經上面告訴我們很清楚、很明白。說末法 的時候,他披了這件衣服,那怕會犯種種戒律,你還是不能輕視他。本來他並不了解,那麼而是你持戒的人 說了這個 話,他了解了去隨便的毀謗不信的話,他會墮惡趣,這個持戒是這樣,忍辱也是這樣。不過在這裏要說一下啊!我們 出家的同修不要以為啊人家不能罵我,天經地義的,唷,這個那是人家的事情喔!我們穿了這件衣服的話,那一定要 持啊!你如果做不好的話,非墮落不可啊,處處地方記住,處處地方記住。佛法講內明,每一點,每一個地方就告訴 我們哪,我們自己啊,自己來反省觀照,怎麼淨化自己,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內涵。所以不管站在那一個立場上來說 ,我們必定要分別得清楚,要不然,這個地方從在家人那邊,說他不應該毀謗出家人,那麼然後呢?自己犯了戒,還 自己覺得好唷!你不可以責備我,好像天經地義的樣子。那他下一層地獄,你就要下十八層地獄。他要下十八層地獄 ,你就要下三十六層地獄,不得了啊。喔!這個事情我們千萬要注意,千萬要注意。那麼反過來說,在家人的話,也 千千萬萬不要這樣說,啊!那個出了家應該怎麼樣的,應該怎麼樣的,不!那是他個人的事情,這件衣服是十方三世 一切諸佛的清淨幢相,他毀戒犯戒,那是他的事情。你能夠恭敬的話,你就得到無比的這個功德。這個精進就你自修 來說,到現在我們這個地方,我們說要行菩薩道,要幫助別人,那個時候更進一步,正因為看見這種不相應可憐的眾 生,你種種方式怎麼樣去同情憐憫幫助他,你看見他做錯了,不但不責備,你還得反過來反省,說我的目的幹什麼, 就要救他們出來。現在那些人做錯了,那不是我的責任嗎?這個才是我們這個地方應該有的特質。所以我們必定要在 任何一個地方,把握住這個原則,所以說當我們一啟發了大菩提心、行大乘行的話,你在世間就找不到一個惡人。你 在內心上面就生不起一點啊!貪瞋等煩惱相,他就有這麼好處,這個道理是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們學習大乘的行者 在這地方啊!應該特別認識的一點。那麼下面同樣的呢,對忍辱的時候也是一樣。像凡是這種東西的話,那都是對這 個持戒的障礙。啊!
p. 270
【故當如無量功德讚說而行。如云。】  
那應該怎麼作呢,應該做下面。
【如云:「汝聞慧大時,未嘗自讚歎。】  
那個夫字錯了,未嘗,沒有,唉。
【餘少德眾生,亦曾高恭敬,自住功德時,取自微惡行。」】  
說,不錯。你現在啊!能夠如理啊如法的跟善知識修學佛法,是這個叫聞慧大時,唷這個地方啊!它慧上面加一 個聞慧,要曉得到現在這地方,我們所學的是什麼?發了願心,然後受戒行心,那個是資糧位上的行者。那個資糧位 上的行者,相應的慧,這是聞慧,那個聞慧如果不大的話還做不到,所以那個地方的慧的特質,假定你真的有智慧, 那個智慧雖然是最起碼是聞的,如果說,你有思修相應的話,那自己就不會自己讚歎,那很清楚,那種煩惱都會對治 掉了。啊那麼在這個時候,絕對不會啊!自己讚歎自己的,啊!原因是下面,餘少  德眾生,那其他比較差的人,每一 個人都很重視,被恭敬。這樣,這世間人的形相如此。所以我們跟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話,千萬要自卑謙下,這樣,恭 敬別人不要自高,所以啊在這種狀態當中,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自己努力去修行啊!自住功德時,要不把自己的功德 沾沾自喜。沾沾自喜得少為足,拿出來誇耀別人的更是錯了了,啊所以要取自己的微惡行,啊!這樣,真正說起來呢 ?我們到了這個階段,如果說真實的如理的能夠走上去的時候,他心目當中具足的一個心相是什麼?大菩提心,一心 仰望無上菩提。因為有了這個心,所以行那個布施。在這種情況之下,他那個行持是有功德,可是比起他的目標來的 話,事實上確是差得天差地遠,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說你把握住這個根本目標的話,它自然而然不會出問題。 那個時候自己看看嘛!你自己看起來,還是覺得,唉呀差了一大截啊!雖然現在發了個心啊!那個資糧位剛剛離開凡 夫啊,一步兩步,離開那佛地還差得很遠很遠啊!所以它教我們一切時處,不要離開這個皈依跟菩提心。就有這樣的 特點在,雖然理論是如此,但是因為我們哪!無始以來的積習很重,所以剛開始初發業者,自然難免哪!仍舊被這個 惑業現行哪!在處處地方啊!來影響我們,那麼,那個時候就告訴我們,啊你自己是有功德,千萬不要哪!拿這個東 西啊!來自高驕人。啊而是處處地方啊!拿壞的地方拿出來,那麼我也聽見,我的善知識常常比喻給我聽,你要曉得 你現在這樣去做,是幹什麼呢?我們哪也是賺什麼法財。世間的人哪,賺世間有漏三世怨之財,我們現在增長要賺的 是無漏的佛法如理之財,那個時候啊!同樣的跟世間一樣,喔在這個五濁惡世就相當於在這個貧民窟裡面啊!你居然 賺了錢哪!那個時候,這個錢哪!萬萬不能露。啊!喔!在這個上面,錢財啊!在這地方千萬不能露,你啊外面哪也 是裝著一付窮酸相,那個很安全。要不然的話,這個會出毛病,這是千真萬確的,千真萬確的。 這個障礙啊!如果說 你不善巧的這樣做啊就都來了。所以啊!最近我們晚上那個溫習這個謙德之益這個效,對我們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啊!所以我也希望大家把這一部份哪,像四訓上面的故事啊!作為我們的輔助,都好好的看一看,好好的看一看, 你會處處體會,然後呢?從這一事實,從世間的淺近的這種狀態,這個故事裡邊,以及他所以能夠完成這個他的立命 、改過、積德、原因何在。把這個原因哪,運用在我們現在所講的這個道理上面的話,你馬上相應了。現在我們講一 個非常深刻圓滿的道理,但是下腳的起步卻是跟普通一樣,因為我們還是個凡夫啊,不同的呢?他同樣的起步,他的 目標,卻是很近,很短,我們同樣的起步目標卻是很高很遠。他有這樣的好處在。那麼我們繼續下去。第三個是。
【當無依止意樂者,謂不望名稱而行惠施。】  
它這個地方前面告訴我們依止。換句話說,我們要依止正確的意樂,而不應該依止這個不相應的這種意樂。內心 好樂,這個志趣所在。忘了名,忘了什麼?這些內心,不應該的,都應該斷除,再下面。
【當無怯弱意樂者,謂施前歡喜,施時心淨,施後無悔。】  
那麼布施的時候,心裡邊哪要這樣,怯弱不可以。反過來,應該怎麼辦呢?應該堅強,應該堅強,這個始終是最 重要的,那麼這個心裡邊哪,分三個層次,布施的時候啊!前面歡喜,平常啊!我們哪!有一點好東西擺在那地方, 自己啊捨不得。要捨給人家唉啊,心裡面啊!就先已經縮起來了,縮起來了,皺起來了,皺起來了,那這個不要。唉 呀!現在有這個因緣好啊!喔很歡喜的,送給別人。啊這樣那麼這個歡喜呢?一定是跟正法相應的。這種歡喜啊,這 是所謂法喜,這個在布施之前。布施的時候呢?心淨,這個淨是注意喔!這個是如理如法的,啊布施的時候如理如法 的,像前面所說的,送給別人,那是不。布施以後呢?心裡面還無悔,不但無悔,而且繼續的啊很歡喜,這個布施才 正確。否則的話,我們到那個時候,哎喲!心裡面覺得啊,哎呀怎麼懊悔起來了,覺得自己送給人家自己沒有了,等 等。
【聞諸菩薩廣大施時,莫自輕蔑恐怖退弱,增長勇悍。】  
對於自己是如此,然後呢?對於別人呢,聽見哪!這個諸佛在因地當中行菩薩行的時候,那種了不起的偉大的布 施啊!那個時候自己覺得,唉呀!這個大菩薩境界啊!我可不行啊!千萬不要生起這種心理。這個心裡面一生啊!註 定你只有向後退,因為你看見別人害怕,既然害怕的話,輪到你自己的話,你絕對啊闖不過去,闖不過去,那個時候 ,應該怎麼辦呢?增長勇悍,勇,那個勇氣,跟前面那個怯弱卻卻相反,悍是強悍,很強大的力量,所以這個地方我 們也可以呀回想一下,這個了凡四訓,後面所附的那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的那一個公案。他就說自己有力量可行時啊 !盡量去做。萬一力量不夠怎麼辦?一定要使得這個施心 圓滿。比如他今天哪!要我來幫忙幾萬塊錢,偏偏我是一個 窮光蛋,心裡面沒有,平常我們說我沒有,我沒辦法,那時候,我想,唉呀!我怎麼這沒有,我總要想辦法幫忙他, 我總要想辦法幫忙他,乃至於我自己沒辦法,給他怎麼打算,給他怎麼弄。就算你沒有實際上的行動,心裡面也是這 樣。好,我想我是有了,就要想。乃至於,好,我變賣了財物,想辦法去幫忙他,儘管你沒有行為,可是你心裡面要 這樣,啊要這樣。所以現在我們哪常常聽見一句話,唉呀!這個善門難開啊這句話。這句話啊對眼前事實上來說,那 是千真萬確的。啊!你開了那個善門啊!大家都來有求於你。但是呢?對行菩薩道的時候,這個話不應該這樣說。怎 麼應該呢?唉喲!善門易開。而且其樂無窮,其利無比。就這樣,要用這種心識啊來策勵自己。
【當無背棄意樂者,謂於親怨及諸中庸不隨朋黨,悲心而施。】  
那麼對於你布施的這個心意啊!一視平等啊。不可以說,啊!這個人跟你親,你就施,這個人跟你怨,你不施啊 ,你必定要施,某一些人,另外的一些人哪!跟你無關緊要的,中庸就是沒有關係的,你不施。那個就是啊,這現在 你的朋黨,黨就是同,就是共同的,就是朋友,圈子裡的。那就是違背了了,你自己的意思,以及背棄了來求者,這 個不相應,你布施只有一個原因--大菩提心。為什麼?要救人家。所以不在乎人家跟你親、怨、中庸,而是你自己 的悲心,這個是重要的,我們一定要把握得住。下面。
【當無望報意樂者,謂非望他報恩而施,觀諸眾生缺乏安樂,愛火所燒,無除苦力本性苦故。】  
你布施,不希望得到什麼果報,啊。我們真的不希望得到果報嗎?希望的。得什麼?無上菩提之果。這個無上菩 提之果,拿我們凡夫來說,好像有一樣東西,實際上是歸無所得。啊!不過在我們凡夫的時候,我們不是這樣說的, 我們不是這樣說,就是我們把那個要求的 目標放得最高最遠,這個東西才是究竟圓滿的,就這樣。為了這個,所以才 去行那個布施。不是像世間的這種,那麼這種情況,你去布施的時候,一定基於這個悲心。唉呀!說,那個眾生啊! 是都在痛苦當中啊!為貪欲之火所燒啊!沒有力量啊!去淨除自己,所以你幫忙他,這個布施,包括財施、法施、無 畏,全部在裡頭。
【當無希望異熟意樂者,謂不希望後世異熟身財圓滿,觀一切行悉無堅實,無上菩提有勝利故,非破現前希此諸果 ,是破唯以三界身財為所欲得。】  
那麼在下面呢?就是我布施的時候,並不希望得到異熟果報,說這一世我好好的努力,下一世升天,然後呢?得 什麼的大圓滿。這個注意,這個地方啊!他下面有解釋說,謂不希望後世異熟身財,不是要下一世、下一世,就是異 熟的,異熟的身財圓滿。因為這個,所以這些東西啊!都不實在的。我們要的什麼,只求無上菩提,這個才是真正的 殊勝利益,這個才是真正殊勝的利益。這個注意喔!這個前面啊曾經說過,前面曾經說過,我們真正要求的是眼前增 上生究竟決定勝。那個眼前增上生,我們還是要的。那麼這個地方說,他不希望。注意,這個不希望是什麼?那我們 布施的目的啊,是為了無上菩提,所以這個眼前增上生,要。但是呢?我們目的不在這眼前增上生,這眼前增上生, 還是個工具,它現在這裏所破的,就是你目的,不在獲得無上菩提果,而只是求這個,這樣。所以它這個地方所破的 是,這是布施以後,希望得到三界之內這個異熟的殊勝之身。所以說唯破這個,這個才是它所破的,這個我們要分別 的很清楚。像這個地方,現在以後啊!除了特別重要,我不詳細說了,因為前面說的很清楚,本論的真正殊勝的地方 ,它每一個重要的關鍵的地方啊!它都會分辨得非常仔細。如果我們沒有這種能力,或者是說不經過這種薰陶的話, 往往啊是非莫辨,啊是非莫辨。這往往差不多,總像差不多,世間尚且做不好,何況是要求圓滿無上菩提。一點點, 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這一點大家要了解的。啊!所以以後在這個概念上面,如果已經有這個能力,固然應該慶 幸增長。沒有這個能力,在這個地方要特別自己策發自己說,唉呀!我好幸運喔!跑到這裏來,現在居然了解認識了 ,可以從這地方層層深入。這同樣的,不要跑到那地方的時候,耶!因為自己不相應就怯弱,唉呀!說,這個這麼麻 煩啊!你退怯了。那這一點,這種心理對學佛是完全不相應,完全不相應。我們常常記住,事情真正的難易不在事情 的本身,而在你對這件事情的本身的心裡狀態。再容易的事情,你心裡面先已經萎縮了唉啊,那是一件什麼事情都做 不成功,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功。啊!這個地方,我再特別提醒一下。下面,我們哪!繼續說下去。
【復次當無邪命意樂。】  
那麼下面說,不要這種邪命,什麼邪命呢?
【謂念行施為國王等知其能施,而起敬事。】  
啊!這種是邪命。哎呀自己布施啦!那麼這個國王或者上面的人曉得,唉呀!這個人啊!能夠布施,啊!然後敬 重恭敬他,這個不要,這個都是錯的。
【不應慮貧而不行施。】  
還有呢?說送給別人,我自己沒有啦,不要去想。
【又於乞者無欺誑心,不喜忿恚,心行散亂。】  
那麼對於來求的人哪!心裡面不要欺誑他。對於求的人啊!不要不喜、不要忿恚、不要散亂,這個欺誑、不喜、 忿恚,那麼我們要了解,什麼心行散亂,這個什麼意思?在這一點啊在我們眼前不大容易體會得到的,要注意喲,這 個地方是什麼?已經是受了菩薩戒,行菩薩道的行者,所以他那個時候心裡狀態只有一樣東西,緣大菩提心,對不對 ,這是必須要的。平常的時候,我們現在的心裡呢!浮浮泛泛一直在那個散亂行當中,所以他說好像布施心不散亂, 心行散亂的,這一個,兩個標準,不一樣,這我們要了解,所以他一心一意呀!做這個事情,下面。
【乞者來作種種邪行應無厭患,雖見乞者欺誑等過,無宣布心。】 .
哪!這一點啊,這一點的的確確是菩薩真了不起。啊不要說像前面所講,乞的人啊!我們啊!不能輕慢他,乃至 於往往說他不是,就是那個來乞的人自己本身種種欺詐,什麼等等啊!耶那沒關係那是他的事情。啊!我總是依非常 歡喜的,大菩提心相應的大慈悲心,去布施幫助他,依大菩提心相應的恭敬心去布施他,為什麼要恭敬啊?他成就我 的布施功德。他是我成佛的資糧,你恭敬佛,你怎能不恭敬他呢?前面說的很清楚啊!所以他如何,他的事情,這個 是,這地方我們應該了解的,所以就算看見他欺詐,嗯!我們不去管他,他來,我總是幫他忙。那麼下面這兩句話看 。
【從別別施生別別果,深忍而施不為他動。】  
你布施的時候,個別個別不同的方式的 布施,你就生不同個別個別的果報,你拿這個手給他一塊錢,將來你從他 手上就還得你送他的錢,你拿這樣的心理,做這個行為,將來你圓滿你的意樂也是什麼,對象什麼等等,你分得清清 楚楚,所以現在呢?一方面身口行施,意樂呀!也跟菩提心相應的行施。所以當這樣的行施獲得果報的時候啊,你受 用的什麼,外面是報身報土,裡邊是法身圓滿、報身圓滿。嗯!就是這樣。所以,關於這個概念,如果弄清楚了以後 ,啊!那你就不為被他所動。所以深忍而施是不為他動啊!前面告訴我們叫我們這樣不要做,那樣不要做。唉唷!現 在在我們看起來,這個事情真難哪!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5卷 A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5卷 A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起來這個事情真難呀。如果你懂得了這個道理,然後如理思惟觀察修習,到最後,自然而然你曉得,那個東西就是這樣,你因地上面是什麼樣做,果位上面得什麼樣的報,所以你只注意現在你的心行相,這個事情再清楚不過,再明白不過,它既然是與法相應的你都做了,不相應的你都斷除了,自然而然你深深的安忍在這個上面,不管外面的境界天翻地覆,好的也好,壞的也好,詐的也好,欺的也好,什麼也好,你都不為它動,呀這樣,呀那麼,這個是第二點,引伸布施的時候,什麼樣的意樂,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再下面,
p. 270 (10)
【◎ 如何行施,】  
第三點,你布施的時候這個行為、加行,換句話說,
【分二,】  
它也是,什麼是不應該的應該斷除,什麼是應該的要去做,分二,先
【不以何等加行而施者,謂不速與稽留乃與,】  
不快的,等了個半天,人家跟你要,好好好,好了半天,拖了半天還是好好好,就是這樣。他要趕快去跟他做,把它先做好,施,那麼
【令起煩惱而後乃與,】  
你要布施給他,儘量地使他得到安樂,結果你送了半天,使他生煩惱,不相應。
【令行非法或違世間道理之業而後施與」,】  
這個不可以,你送了他東西,叫他去做不合理的事情,乃至於做不順世間理的那種都不可以,因為佛法一定隨順世間。
【先誓與此後減少給,或給下劣,】  
這個不以,先你決定一定要給他,後來給他減少了,或是好的變壞了。
【數思而與,一時能與而漸次少少相給。】  
這個給了他以後,說自己的,有怎麼樣的好處,這個東西好得不得了,怎麼怎麼呀,我自己省吃儉用 ,然後幫了你忙,諸如此類的事情啊這樣,數恩,說它有種種的好處。我們一下可以給的慢慢的給,少少的給。還有下面
【自為國王奪他妻子而為惠施,】  
或者自己身居高位,古代是國王,現在是高位,以前的國王可以任意所為的,來搶奪別人的東西,然後送給另外,這不可以。或者自己在下位
【逼取父母奴婢等財而與餘者,】  
這個普通一般的人,不是國王的普通一般人,上面嘛取父母的,下面嘛取你奴婢等等,然後你把不是你自己的東西取來了,去送這個不可以。
【由能損害他人方便而行惠施,】  
這個也不可以,你為了損害別人而去布施,這個不可以。
【自懶惰住教他行施,】  
你雖然想布施自己懶惰,叫人去做。
【於來求者呵責嗤笑,旁言輕弄粗言恐嚇而後給與,】  
來求的人,你呵責他嗤笑他,真是這是,這種現象我們平常容易見到,乃至於輕於輕視他,這種種 的不如理的,不是軟語相慰,不是針對著問題;所謂旁言就是不針對著問題,輕弄的話就是戲弄他輕視他。那麼
p. 271
【違越佛制學處而施,】  
這是我們出家人的要特別注意的,修學佛法的人要特別注意的,前面一再告訴我們,出家人是法師,出家人的財施只有一個條件,這只是你自己宿生的福報,或是自己不自求而得到的,這個求二個字大有學問,求要如法如理完全如律的,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在座的諸位同學特別注意,就是在家人也一樣,你信佛了一定由佛法告訴我們賺錢的原則,你違背了這個原則而去弄來的布施,不對!
【不能如有資財而施,長時積集然後頓施,是為應斷,】  
下面這一種也不可以,說你有錢就應該去布施,不要說有錢,積在那個地方,積了很久,然後一下去布施,不要!應該怎麼辦呢?隨有隨施,就是這樣,嘿它有有有!他要,要、要!送啊,這樣。
【故當捨離此等加行」,】  
關於這種情況都要放棄,都應該捨棄。
【又諸菩薩見積集施其施有罪,見隨得施其施無罪。】  
真正修學菩薩的人,看得很清楚,他所以要布施,對自己來說除慳貪,就是這樣,現在既然你把財物積聚起來,對不起,這個東西增長慳貪的,所以看見了積聚了財物布施,這個有罪。你隨得隨施,得到了馬上就送出去。
【謂若積集然後頓施,福并無多,及於集時退怯眾多求資具者,令生嫌恨後施諸餘 未求者故。】  
因為你有了財,擺在這地方藏積,這是積集了頓施,你的福並不見得多,因為你真就不要說別的,那個心對不對先不管,布施當中所謂你自己的捨心,布施的對象,就是以布施的財物等,單單三輪當中的一輪來說,你慢慢的布施跟一口氣積了很多布施,結果的數量是一樣的。說我現在的慢慢先不急一塊一塊一塊積了一百塊,變作一百塊,一百,一百塊錢布施,以前你一塊一塊送出去,積的數字總是那麼多,那麼所以這福一樣的,但是你聚積的時候,糟糕了有的人來求你的,沒有布施給他,所以使得很多來求的人,你把他排除掉了,結果他心裹面覺得求不到,生了嫌恨心,生了嫌恨心,這個不可以,這個不可以。
【菩薩地所中說此等極為重要,謂見集時生長慳等眾多煩惱,防等劬勞障多善行,多於中間發生損失,不能畢竟惠施事故。】  
關於這個道理在菩薩地當中特別強調,所以這一點很重要的,前面只是說,先來求的人,你把他拒絕掉了,讓他心裹面呀生起了不如理的這種心相,然後你布施後者,單單說這個;現在這個地方,實際上還是 ,你聚積東西的時候,增長了慳等,不單單是慳,還有其它的煩惱,我們把那個錢擺這裹嘛,要守護它,等一下防小偷,或擺在銀行裹生利息,或要怎麼樣,那都是煩惱,都是麻煩,所以增長劬勞,會障礙很多善行,時間浪費掉了,又增長煩惱,何況中間還要有種種的損失,而不能畢竟惠施事故,對這個究竟圓滿的布施不相應,究竟圓滿的,任何情況,任何時候,一切時處,都是增長功德自他的,這個不相應的,所以關於這種的加行不可以,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 當以何等加行而行捨者,謂舒顏平視,含笑先言,隨對何田,皆應恭敬。】  
舒顏呀,這個叫人家看起來呀看得很舒暢,很歡喜,你自己也歡喜呀,使別人吶也歡喜,呀所以這個大丈夫論上面告訴我們,說這個行菩薩道的人呀!他看見別人來向他要任何東西,結果他送給別人呀,實際上呢,他送給別人的,他內心上的歡喜呀比之這個受你布施的這個人呀,不曉得要超過多少倍,他那個內心的歡喜是無比的歡喜,這個道 理在我們普通人的確無法體會的,但是你了解了這個地方所說的菩提心,學菩薩道者,你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因為 現在你心裹所希望的祈求的什麼呀?無上菩提,你為什麼希求這個呀?因為你深深的了解,這個無上菩提果的殊勝的利益是不得了的,在世間任何情況之下絕對不能跟它相比,你沒有一點辦法可以得到,除了修學佛法以外,現在你正在修學,所以我們為了容易體會這個心情,就像做生意一樣,現在只有一條路,可以使你賺大錢,那個錢賺得不得了的大呀,現在你正忙這個事情呀,當然歡喜得不得了,偏偏別人不知道,就你知道,那個時候 心裹歡喜呀,就這個狀態。所以他來求你,你送給他的時候,他得到的最多只是一點眼前的錢財,他根本不了得不到你想象當中你心目當中所求的無上菩提果報,他怎麼有你這樣快樂呢,這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嗎?這樣, 所以這一點,雖然是在講布施,實際上我們修學佛法的人,任何一個人都應該如此。修學佛法除了這個,這個六度上五度一,每一度都是一樣。以外特別講精進,精進是告訴我們,做這種善事,要有一種強悍的這種心理狀態,現在叫我們做一點點,事情還未做,我心裡害怕,唉呀我不行,唉呀我頭痛,唉呀我這個我那個,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你不但精進一點都沒有,怯弱得不得了,為什麼?就是不能分辨那個是非好壞,他現前就是難捨貪著這一點小小的利害,對不對?或者是知見上的,或者習性上頭的,你正確的了解了佛法,嘿!正因為你要快樂,正因為你要這樣,你要不要嘛?要!這個大快樂呀大好處都在這裹呀,那有破不了的。這樣,所以處處地方,要注意一件事情,修學佛法真正的中心是什麼呀?正知見,你有了這個,自然樣樣破得了,你既然能夠破除了障礙,那個果報是一樣一樣的得到,這個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點。用這個道理去的話,你做起事情來, 沒有一點事情會障礙得住你,無往不利,無往不利。那麼,這個情況,這種精進的先是心理上面的認識,然後行持上面去表現出來,這個地方用在,第一個布施上頭,所以他會說看見了來求的人呀,好歡喜呀,先言含笑, 他來成就我無上菩提,真好呀,你是大善知識呀,所以當然對於上面的敬田等等,現在對那個悲田下面的窮人等等,也一樣的歡喜而且恭敬。他像佛一樣,佛使得我們成就佛,他也使得我們成就佛,我當然恭敬他,你布施的時候,能夠這樣恭敬,等到你成佛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呀不恭敬你,這個道理就這麼單純,前面告訴我們就是說,別別施生,別別果呀,呀這個別別不單是在事相上面,而且布施的當下,外面是這個事相,裹面是這個心裹,以及你的加行,每一樣東西當你怎麼做的,果報上面呀就感得什麼樣的一個回報。繼續下去
【親手應時,於他無損,耐難行苦而行惠施。】  
布施的時候要親自去做,還有送的時候呀要適時,這個很重要,他今天有求於你,到那個時候你不送,過兩天呀他已經沒有求了,你就送他了,這個不行,呀所以我們說我們送什麼呀,應該雪中送炭呀,不要錦上添花,這 是應時。那麼布施別人於他無損,還有布施的時候要忍耐種種難行苦,然後這個布施,呀這樣。凡是前面這個道理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做起來呀,我們就要自己的深加觀察思惟,然後你能夠把這個了解的道理去做的話,那就是功德無量無邊,功德無量無邊。所以我這個地方處處地方呀,總是一看到這個地方呀,啊我就想起來了,像德育古鑑呀,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古德們的種種語錄呀,乃至於最常提的了凡四訓等等,呢呢呢就這個樣,他也這麼說?他說不管是任何情況之下,他總歸呀能夠呀,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不管外面怎麼樣的難,怨他總歸委曲求全,就這樣。
【此等果者,如諦者品云:「由恭敬施感親友等而為敬重,由舒手施感得承事,由應時施感一切事應時成辦。」 】  
你能夠如上面這樣做的話,這個因感得什麼果呢?這個經上這麼說,你布施的時候能夠恭敬求者,哪到那個時候你的親友也來恭敬你,這是增上生當中的親友,乃至於究竟決定生的時候親友,他們都是恭敬你,所以他成佛的時候,任何情況之下,任何人一看佛呀,就無比的歡喜,無比的恭敬,這樣。乃至於佛在世的時候,你看不要說有情呀,他坐在那個地方,嘿結果那個樹自然也蓋過來遮在他頭上,那個太陽移過去了,那別的地方的影子呀跟著它移,他佛坐在那個樹底下的影子還不移,還遮在那裹呀,呀這樣不可思議的。這千真萬確的事實,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說這是布施的時候恭敬。由舒手施感得承事,你親手呀好好的去幫忙人家,到那個時候啊,人家也會來呀幫忙你所以現在我們常常怨,唉呀現在這個時候呀好像人情呀,很狡薄呀,嘿這是沒有錯,為什麼你會感得狡薄呀?就是你宿生因地當中呀,你沒有這樣做呀,呀真正懂得這因果的必然關係的話,當你看見眼前這種不如理的事情呀,你沒有一點抱怨,不但沒有一點抱怨呀,只有反躬自省,然後呢檢點自己,然後呢精進力行,沒有一個地方例外的。那麼要應時施,你能夠應時而施,你辦起事情來,也應時成辦。
【又云:「不損他施感得堅固資財,由忍苦施感知心眷屬。」】  
你能夠布施別人,不損害於他的話,那麼得到堅固的資財,堅固資財下面會解釋的,又耐苦能夠能難行,這個而去送給別人的話,那個時候你趕得的眷屬他會也知心,刻心刻意,盡心盡命的來為你。
【俱舍論說:「舒手惠施得廣大財。」】  
引那個論上面,那麼下面解釋堅固財是什麼呢?
【堅固資財者,如俱舍釋說:「他於資財不能障難,火等無毀。」】  
平常我們說我們感得的財物五家所共,這個都是不堅固的,或者是水漂,或者火燒,或者盜賊,或者王難,盜賊容易懂,王難是國家,古代的王帝跑到來,像現在譬如說我們的財物好好的,等一下政府裏邊說這個地方有一個什麼樣的事情,然後把你把你的東西拿掉了,諸如此類的,乃至於世間的屬於資生,這個是不堅固的,這是世間來說。你布施的時候,如果能夠這樣的就感得這個堅固之財。
【又助他施加行者,】  
這個很了不起,要幫助別人布施這樣的加行法。
【謂若自有可施財物,見有慳恪,曾未少施,應往其家,歡喜安慰如是告言,】  
那你看見呀這個有人啊很慳貪,他很少布施,也沒有布施過,而你自己呢有很多錢財可以布施,想布施,要布施,那個時候你怎麼辦呢?先不要忙著自己,直接就到那個小氣慳恪那個人家去,給他很歡喜安慰告訴他,說
【我家現在廣大資財,我為圓滿布施波羅密多,希欲乞者,若有求者與汝會過,莫令空返,可取我財惠施彼等,或是將彼引到我所,我行惠施當生隨喜。】  
你跑到那個小氣不捨得的人家去告訴他,說我現在家裹有好多錢,好多錢,這個東西我要送給人家,為什麼呀?圓滿這個布施波羅密多,這個東西有多少好處,我現在布施要求財呀,我是求人家來跟我要財的人呀,但是呢我又找不到,所以假定是有的人要來求財呀,跟你碰到了,你不要讓他空返,你就告訴他呀到我這個地方來,或者你不到這個地方來,把我的這個錢送給他,就是這樣。結果他自己是不肯送,也不想送,結果有人到他家裹去要的時候,他自己不損失,嘿嘿嘿好了你要錢到某人家裹面去,或者他自己到那人家裹去布施,他自己雖然錢沒有損失,他還是行那個布施,他看見了這個心裹也歡喜了。為什麼呀?譬如說有人來來找我,我自己捨不得,把這個人拒絕了,自己又覺得過不去,好好好來來來沒關係我正好帶你去,那隔壁那個人家,結果那個討的人也歡喜,隔壁的人家拜託我說幫他,他也歡喜,我也歡喜了,對不對?所以那時候,你布施,這個慳貪的人隨喜。說
【彼財無減,即便歡喜,】  
他又沒有損失呀卻也得到了歡喜。
【能如是行,如是令彼漸種能除慳垢種子,】  
你能夠這樣做的話,慢慢的幫助他呀能夠除掉他那個小氣的種子。
【由漸修習自施少財,依下無貪進得中品,依中無貪進得上品。】  
因為他能夠,由你這樣領導,本來這個慳垢,垢就是髒,就是煩惱相,雜染相,慳貪的雜染種子呀,自己不能住,因為被你這麼一來的話歡喜了,漸漸地對自己能夠稍稍的布施一點,這樣的話,他能夠下無貪,這個無貪是跟貪相反的,慢慢的進入中無貪,無貪是對治貪的,慢慢的升高了,又再由中無貪進入上品的無貪,進步了嘛,這個好了不起。
p. 272
【如是若自親教軌範弟子助伴,是慳貪性不能惠施,或雖非慳,然無資財與彼資財,令於三寶樹修布施自己不得, 由此因緣自所生福彌更弘多。】  
所以你像這樣去做,不管是你自己的周圍的什麼人,或者你的尊長,或者你的同伴,或者你的弟子等等,由於他們心裹面為慳貪所逼而不能布施,或者雖然不能布施,但是缺少資財,缺少資財,上面譬如說,那個親教軌範,通常他既然能親教軌範,他不會有慳貪,萬一有,可能,就是通常這種情況,他是沒有財,由於像前面他能夠使助他加行,這個真了不起呀,你不但自己布施,而且使這個慳恪難捨的人,因為你這樣的行為也成就了他,從不肯施,到少少施到中施大施,破除他的貪從下無貪進到中無貪,乃至於進到上品無貪,上品無貪就捨了,這樣。能夠這樣做,把這個原則用來,如是若自親教軌範弟子助伴,是慳貪性不能惠施,或是他因為向來的小氣慳貪呀不能布施,或者他雖然不小氣,但是沒有錢,那個時候,經過你這麼一來,他就能夠去布施供養,這樣他自己雖然不做而由此因,這樣一來,他也就得到了好處了,他得到了好處了,或布施的時候你自己雖然沒有施,而讓他幫你去施,不管自他,由此因緣自所生福呀彌更弘多,因為這樣的,得到的這個福德,比單單前面的得到還要多,還要多。
【令餘一類調伏煩惱,圓滿一類善法樂欲,攝受有情成熟有情。】  
這樣,說這樣一來,你令餘一類調伏煩惱,令餘一類是圓滿善法,他本來苦惱的沒有錢,或者什麼的話,你幫助他了,幫助他調伏了他的困擾,還有一類呢,另外一方面,他本來慳貪等等,從這個慳貪的煩惱,反變成布施的意樂,就是這樣,所以兩方面又能夠調伏煩惱,那個是一類,又能夠增長善法一類,這麼個好法,又能攝受有情又能成熟有情,攝受是教他調伏了煩惱,幫助了他攝受他,使他增長善法欲樂,是成就他,這樣好呀,所以前面這個加行布施當中,別人不能布施,你能夠這樣幫助他,那個真了不起。
【如是若自現無資助,應以工巧事業之處集財惠施,或於他所宣正法語,令諸貧者及慳吝者悉樂惠施,或諸求者教 往俱信富饒之家,躬詣其所隨力隨能助其惠施。又於施物擇勝妙施,及將所備可施財物圓滿惠施。】  
下面其它的等等,這都是我們呀應該做的,上面是自己有錢,假定是你自己沒有,沒有關係。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5卷 B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5卷 B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是自己有錢,假定是你自己沒有呢沒沒關係呀,那麼應該你的 工巧事業處,說二樣就是你的技術啦,你的了解啦,當你所了解的想辦法去賺了錢, 然後去送,或者你不必透過這個 ,只是說呀宣說正法─法施,呀那麼因為你這樣的法施的關係呀,使得那些本來不能施,本來不能施有二種,或者他 窮而不能施,或者是他有錢吝嗇而不能施,那種人使他呀也能施而且很樂意的去施,很樂意的去施。那麼還有呢,唔 是有的人呀不是施,反過來求,那麼如果有人缺少呀,雖然你自己沒有,但是你告訴他嘿某家什麼地方啊他有呀!那 個教他去求的那些人家,他又什麼俱信富饒之家。呀這個人雖然很有錢,但是呢他不具足佛法的信心,然後他跑得去 的話,嘿你呀教他跑去,他跑到去沒有求到呀,挨罵一頓,呀這個不是法施呀,或者呢你親自跑到那一個曉得他有錢 又俱信又肯送,那麼隨自己的力量能夠幫助他,種種的方法,使得這個布施這件事情能夠圓滿,你幫助人的話,你自 己幫助了想施的人也施無畏施,然後呢你助成其施是隨喜施呀,所以這個無非都由施上面增長的功德,所以這個地方 就是說種種這一方面,這個舉幾個例子,真正我們行持的時候,你就把握這個原則善巧行之是無往不利。那麼布施的 時候呢要把好的東西,不要說自己用不到了送給別人,這個不可以,這個不可以,所以說到這裹我又想到我這個善知 識,呀那時候剛出家不久,我們這裡東西呀很多呀,有的時候呀用不完,有的時候呀吃不完,我就說呀這個吃不完送 給別人去,或者用不完,呀用不完把差的送給別人去。我的老師說這什麼話,你用不完,你最多你只能說,對不起呀 ,我實在用不完了,請你們幫我忙呀,人家收的人呀也感激你。你明明是用不完,你真的想送人,你捨不得有好的東 西你送人,那個對呀,呀我一直到現在為止呀受用不盡,一直到現在為止受用不盡。所以我們現在往往自己都買了新 的,這個舊的沒用,好了送給別人,還要說這個好的送給你呀,呀這個不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應有的布施的態度。呀 那麼對於下面貧窮人尚且如此,呀我們呀對三寶的話,更應該注意,更應該注意呀。那麼把所備可施財物圓滿惠施, 呀下面圓滿這兩個字注意呀,這個裹面包含了三樣東西,你布施的心,以及你布施的加行,以及布施的對象,呀這個 布施的對象呀,下面會告訴我們。啊,那麼現在我們繼續下去看卷第十一卷,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一
p. 273
【第四施何等物分二,】  
前面是已經講了施何等田,布施什麼樣的田,呀那麼布施的時候以什麼心,第三呢行為,做那個布施的行為加行 的時候如何?現在呢應該所送的東西,怎麼個?那些東西可送不可送,它說
【① 略示應捨不應捨物,② 廣釋。 今初】  
簡單的說明那一個是可以送的,那一個是不應該送的,原則這個地方說,第二呢詳細的說明根據這個原則來一項 一項的應用這個原則。
【◎ 謂由施此物,能令現前離惡趣因,引生樂受究竟利益,能令斷惡或立善處。又於眼前雖無安樂,然於究意 能生義利,是則菩薩當施於他。】  
這個原則,它說,說呀經過你布施這樣東西以後,那個時候呀,嘿能令眼前離惡趣因,現在你造的因呀,這樣布 施了以後造了善業你能夠離開惡趣的,是眼前而且呢將來呀得到究竟利益的,所以眼前也對,將來也對,這個是第一 個,能令斷惡或離善處,總之不管是現後,這個壞的經過這個行為布施了東西以後,能夠呀斷除他的壞的,能夠使他 得到好的,這是前面說的,其次眼前雖然不一定得到安樂,但是呢他究竟能夠得到利益的。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呀,這 一點我們往往凡夫呀只看眼前呀,不能看得遠,不能看得遠,要從大處著眼,大處著眼。所以這個利害要分得很清楚 ,這樣的東西那麼我們就應該呀送給別人,這樣的東西就應該送給別人。
【若由施此,現生逼惱後亦無義,或雖現樂於後有害,不應施他。】  
如果你送給他的東西呀,眼前也沒有好處,後來呀更沒有好處,那個不要送,或者呢眼前雖然有一點好處,後來 有害的,這個不可以,這個原則,現在下面呢詳細的把這個原則去應用。
【第二分二,① 廣釋內物可捨不可捨,② 廣釋外物可捨不可捨。 今初】  
這是詳細的說明,第一個呢詳細的說明,內物呢,呀就是我們自己的內物,內身這個叫內物,外面是呀外財。
【◎ 若知不捨內物道理與此相違知是應捨,故當先說不捨道理。】  
所以你曉得了什麼時候,這個不可以捨這個道理了解了,反過來那就是應該捨的,所以把不應該捨的道理先說一下。
【此中分三,初就時門不應捨者,】    
第一呢就時間來說,這個怎麼講?
【菩薩身等雖已至心先施有情,然乃至未廣大悲意樂,不厭乞求肉等難行,縱有求者亦不應捨。】  
現在第一步就時間來說,那 個時候不可以,說我們修學菩薩的人呀,那個身體,就是內物呀,嘿雖然一開頭的時 候已經至心發了這個心,發了願心,當你修行心的時候的的確確這個願已經是夠了,我不管若內若外一切東西都送給 別人,心是對了,但是呀你這個大悲的這個意樂呀,大悲的心量呀,還沒有廣大,還沒有廣大,你還沒有廣大這個大 悲的心量的時候,就有人來求你的肉,而你不厭呀,對這個祈求人不厭,你就送給他的話,這個不要。所以在這種狀 態當中,雖然你自己不厭人家來要你,要你的身要你的肉,就算有人來求你,你也不厭,願意求,那時候不要捨,為 什麼呀?下面解釋了,
【集學論云:「由何能令精進厭患,謂由少力而持重物,或由長夜而發精進,或由勝解尚未成熟而行難行。」如施肉等,此雖將身己施有情,然於非時,唯應遮止不令現行。】  
這裏解釋,先就論上面的文字,下面是解釋這個,說你雖然要這樣去做,可是眼前為什麼要遮止你呢?因為不是 說做了這件事就算完了。你要行無量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積無邊資糧,這種情況之下,不是一件小事情,要想完成 這件事情必定要發大精進,大精進呀,絕對不是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那個不可以,像昨天晚上我們溫習的時 候說呀,一時一興爾,就是一時呀,他與趣來了呀好好好,呀沒有正確真實的充實的內內在的志向,呀興趣來了,就 把它忙一頓,忙過了以後,好了蹋在那裹。呀這個不是,精進這個東西呀是要有原則,要有遠大的目標,從微近的地 方,慢慢做越做越來,越做越好,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現在一開頭的時候呀,是你有,然後人家來求你,那時候人家 求的時候你心裹也不厭,然後送給,送給別人呀,完了以後呀,唉呀你痛得要命,這樣也不行,唉呀想想到的時候呀 ,就懊悔起來了,一懊悔呀,對不起你怯弱了,一怯弱那個精進就受了影響了。所以使得你精進退損的,呀這個什麼 狀態呢,就是厭患,這個情況下使不得,使不得呀就像什麼呀,你的力量很少,而你要拿重的東西,呀說呀你自己只 能扛他十斤,你呀要超過了力量扛他十五斤乃至二十斤,就算你有十斤扛的話,你不要扛他十斤,扛它七斤,這樣才 可以呀,呀為什麼呀?因為你真正要努力的是長夜發精進呀,你現在還是什麼?還在異生凡夫當中呀,還在無明長夜 當中呀。你克服這個東西要經過長時期的去發這個精進。當然你證得了大覺世尊以外,無精進無見,那時候已經智慧 明見的話,這個精進是絕對不難,而且絕對會行,現在你在長夜當中呀,要發這個精進的話,這個弄得不好的話,對 你的精進會損害,這是第一種。或者由勝解尚未成熟,呀那個時候雖然你一時呀,意氣很高,但是你的意志本身呀, 並沒有很堅強,原因是因為勝解,就是殊勝的見解,沒有建立起來,那個時候所行超過你能力,這個不可以。呀所以 這個時候呀,雖然你呀心裹覺得願意施呀,把我的什麼東西都送給別人,那時不是時候,所以這個要遮止的,現在不 要做,呀為什麼呀?
【若不爾者,能使菩薩厭諸有情,由此失壞菩提心種,故即失壞極大果聚。】  
那下面就解釋了,因為你時候不到,過分而去做的話,唉你就覺得,唉呀這個真是難弄呀,這個眾生真是難度呀 ,這個心一起來的話,那個菩提心種就壞了,這個種一壞的話,那個果當然就失壞了。所以真正修學佛法的人,這個 智慧,他決定是看得非常深遠。那麼下面關於這一點呀,再引經上面。
【是故聖虛空庫經云:「非時欲行,是名魔業。」】  
以前告訴我們,如果心裹面不相應是名魔業,就算是你心裹面己經到了這個認識,有了這個心,但是時間不對,還是不行,經是這麼說,論呢?說
【入行論云:「悲心未清淨,不應捨其身,】  
你雖然想捨,可是那個時候你的悲心呀沒有清淨,這個清淨呢作何解釋?什麼是悲心清淨?呀清淨有幾種相,說 聞相應的,思相應的,修相應的。就是說你的的確確產生了殊勝的勝解以後,你送完了以後雖然痛,呀但是你絕對不 動,這種狀態當中,那你可以送了,否則的話,你送完了以後呀那個心裹面又動搖了,那個就是不清淨,所以前面那 個悲心是什麼呀?是世俗的,所以叫做世俗菩提心,這個清淨的?一定是跟什麼?跟智慧相應的。那個時候呀,你才 可以捨,沒有到那個時候不可以,呀這是第一點,指你內心的狀態,這個標準。其次呢?
【若能成現後,大利因應捨。】  
假定說你現在這樣的布施呀,不但眼前而且以後也有絕大的利益,眼前是眼前增上生,究竟是究竟決定生,那個 時候才應該捨,所以前面這個事情呀,眼前好像很對,完了以退  後呀,後面這個東西不對了,這個就不應捨。這是第一 個,以時間來說,
p. 274
【就所為門不應捨,】  
那麼其次就是你所做的事情呀,那麼什麼情況之下不應該 捨的。
【若為小事不應捨身,】  
為了小事不可以捨身。
【即前論云:】  
這個入行論上面說
【「能行正法身,為小不應損,如果能速滿,諸有情意樂。」】  
說你現在這個身體呀,要行正法,把圓滿的佛法在世間呀深廣的弘展,結果為了一點點小事情,把身體送掉了, 這個圓滿的教法呀是個莫大的損失呀,呀這個不要去送給他,嘿你能夠這樣做的話,雖然你沒有送,確是在圓滿的正 法上面有了絕大的意義,這樣做的話,嘿很多人呀得到好處, 呀所以呀如是能速滿諸有情意樂,而不是在一件小事情 上面呀得到一點少好處。
【若就自分已離慳等布施障礙,而就他分若不捨身,能辦眾多有情利義大事之時,有求肢等亦不應施。】  
下面就說那你自己呀內心當中呀,己經離開了這個見,呀前面就是說時間還沒有到,因為什麼呀?你的施心沒有 清淨,現在呢你的施心己經清淨了,是啊這個布施的障礙啊已經去掉了,但這種情況之下還不一定捨,為什麼呢?不 是就你自己方面來看,而就別人的方面,而就他分,為什麼就他分呀?利益別人,因為你拿了你現在這個身體呀,能 夠承辦很多很多利益有情的大事情,所以少數一個人跑到來要你一個手,要你一個眼睛,說不不不!我呀要承辦眾多 有情的大利益,不為這個小小的小事而捨身。這是這個地方所做的事情的第一項。
【若為令作殺生等事,俱害自他諸惡行故來乞求者,則自不應暫施於他。」
還有一種呢?他是來求你,但是他求你你幫了他以後,所做的事情呀,就像什麼?你幫了他去殺生,結果呢害自 害他,關於這一類的惡行,呀這個來求的人呀,你可不要給他,呀你給了他以後呀,他去做壞事,結果他自己也損害 ,然後呢別人也損害,那不要給他。
【說第二個又求就求者門不應捨者,】  
這第三個就是來求的人呀,在這種狀能當中不合理的,這個不要捨。
【若魔眾天,或由彼天所使有情,懷惱亂心來求肢等,不應捨與。】  
這個魔來求的時候,或者雖然不是魔,或為魔所使的這個有情,呀這個有情被魔惱亂心,或者失壞了自己的本心 ,那個時候他跑到來跟你求的時候呀,不要給他,為什麼呀?
【勿令於彼有損害故。】  
你給了他呀這反而對他有害。
【若諸瘋狂心亂有情來乞求者,亦不應與,】  
這個不是文字呀,
【若諸瘋狂心亂的有情呀,】  
這樣,這些人呀瘋狂了,心亂了,那這種人來求的時候啊,你不要給。
【此等非是實心來求,】  
那因為他並不是實實在在的他己經是呀,心裹面亂掉了。
【唯於眾多浮妄言故。】  
這個情況,
【非但不施此等無罪,施則成犯。】  
不但不施沒有罪呀,反而施了以後還有罪的,
【除此等時來求身者,則應施與。】  
上面所說那些不應,不應該的去掉了,換句話說就應該的,應該的,你就應該送給他。
【此復有二,謂割身支等畢究施與,及為辦他如法事故,為作僕等暫施自在。】  
那麼施這個內身又有兩種,有一種呢就把你的身體呀,呀比喻說給他一個送他一個眼睛,送他一個什麼,乃至於 像佛陀因地當中呀,捨身飼虎,然後身上割肉餵鷹,他自己的身體送給他,或者幫別人忙呀身體還是你的,那麼暫時 幫他解決一下問題,這個都是捨內財的,就是指我們身體。
【第二廣釋外財捨不捨理分二,】  
那麼身體以外,外面的財物什麼應該捨,什麼不該捨,
【① 不捨外物道理,② 惠施外物道理。 今初】  
什麼情況之下不送,什麼情況之下該送。今初
【◎ 初中有五,一就時門不應捨者。如於出家及諸近住,施午後食。】  
第一個就時間來說,呀那個時間不合適不應該,出家人午後不可以,近住守八關齊戒,凡是這種人,過午了以後 ,他不再吃東西,所以過了午以後,你再送他這個不合理的這第一個,
【◎ 二就施境門不應捨者。】  
第二就施境門不應捨,你所施的對象,那一些不可以。
【於持戒者,施殘飲食,或與便穢涕唾變吐膿血所染飲食,】  
這個若真正持戒,這個這種人呀都是有功德的人,這種人呀你應該恭敬他,現在呢你殘食的東西,退  那等於好像是 乞丐一樣,這個不可以,呀或者這個東西呢當中為那個髒東西呀所染污了,這個
【於諸不食蔥蒜者,不飲酒者,縱欲飲食,然具律儀不當授彼,施與蒜等及所雜染。】  
那麼那一類人呀他或者蔥,蒜、肉、酒呀,嘿不吃的人,就算他想吃,來求你不可以,嘿還有呢具律儀的人不可 以,具律儀就是具戒,因為這個戒都是戒絕的不可以,你如果把這個東西送給他的話,那個就是犯了雜染。
【雖復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於施生歡喜心,然於怨家藥叉羅叉兇暴所覆,不知報恩,諸忘恩惠來乞求者,】  
那麼這個還有一類呢,就是呀你已經呀說呀如法去說明了他布施,然後呢願意布施,心裏也歡喜,但是有一類人 的呀,這個怨家藥叉羅叉等等呀,這種人是在什麼狀態當中啊兇暴所覆,他們那個心情呀,是跟這個心相應的,跟這 個心相應不知報恩,忘恩負義,而在為那種暴惡心裹面所使之下,如果這個情況之下來求的話,不要給,
【與子僕等,病人來求非宜飲食,或雖相宜,然不知量而與飲食,若已飽滿性極饞嗜,來求妙食惠施妙食。】  
那這個或者不是冤家對頭等等,或者指兒子,子女或者是親人呀,僕人呀,別人呀來求不相宜的,這個不相宜的 東西呀,不要給,或者是雖然相宜的不知量的不要給,譬如說什麼是不相宜的,嘿那個小孩子呀,現在的那個小孩子 呀,唉呀看見呀那個不應該吃的,唉呀人家現在呀,嘿嘿普通一般講那個叫什麼呀,大麻煙是吧!就是那一類,那一 類東西很清楚很明白不相宜的,那個不可以,哦或者呢雖然正餐飲食等等,但是他吃得不知量,呀這個不可以,或者 呢已經飽了,這個性極饞嗜,唉那個呀貪心非常強呀,呀來求妙好的東西,這個不要給,不要給。
p. 275
【若諸外道為求過端及非求知經典之義,以財貨想而來乞求,捨彼經典,】  
那麼還有呢,他求的東西,是求得經典,求得經典,但是他的目的呀,他不是要來了解這個經意,他要看你這個 東西,他要找你的麻煩,嘿看看它這個經,看看這個經裹面,挑剔它,呀如果這種情況之下,這個經不要給他,或者 呢他來求那個經不是挑剔,也不要了解,覺得你這本經是古裝古版絕版很值錢,嘿這種情況來求你,那你不要給他。 這個菩薩地中那麼大概這麼說,大概這麼說,嘿菩薩地它這個本地分當中,下面這個決擇分當中。
【廣如菩薩地攝決擇分應當了知。】  
那麼詳細的要分辨這個內涵呢,這個決擇分,呀前面是本地分,後面是決擇分,就是說,遇見一個情況,你如何 如理如何不如理,詳細分辨的,這就在決擇分當中。
【如云:「若是已寫完善經典,有嬰兒慧眾生來乞,若施與之當知有罪,】  
就是洗這個完好的經典,己經寫好了,現在來說的話,現在不用寫了,現在印刷很方便,古代這個經典啊唉呦! 好難呀,要硬是手一個字一個字抄起來的,在我們國內已經不見了,不過我在印度看見他們寫在那個貝葉上面,唉呀 有的人呀,那個工楷寫得真漂亮呀,唉整天是寫的,硬是一一寫出來的,真至寫好了,然後呢當然寫好了以後呀,是 專門供養別人呀,呀讓人家讀誦思惟觀察的,可是來求這個人呀,他不懂事,嬰兒慧是小孩子,他根本跟它不相應, 嘿這個不要送給他,你送給他反而有罪的,呀乃至你自己
【若為施彼轉向餘求,亦是有罪。】  
你自己沒有別人求也是不對,這個經典的目的是增長人家的智慧,他沒有智慧,你送給他,不是白白浪費嗎,呀 不要說像前面的來求你過什麼等等,就是他智慧不夠都不要送。
【若我令他持諸深法及觀彼能如實信解,唯以是思而惠施者,是為無罪。】  
說這樣的經典呀,是送了他以後嗯覺得他能夠照著它這個經裹面深入法義,這樣應該送,或者你覺得嘿他能夠如 實信解,這個時候,你就送給他。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6卷 A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6卷 A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覺得他能夠如是信解,這個時候你就送給他,這是無罪,這裡面有一點要注意啊,就是容或他像你所想的,他能 夠深入,或者他雖然不能而你覺得他能夠這樣,那個時候啊,你自己的意樂當中是正確的,說你現在送給他了以後啊 他能夠如實的真正的深入信、解,那個時候你送給他,那個時候那是沒罪。
p. 275 (4)
【若令諸具正信有情,書寫相似正法典籍,或外道論,或先已寫現在手中而行施者,或從他乞而施與者,是名有罪 。】  
下面這個注意一下,或者我們哪,令那個具正信的有情哪,寫,寫什麼啊,寫相似正法典籍,相似正法典籍,喔 ,也是正法喔,但是呢這是個相似法,或外道論,外道論嘛當然不可以囉,就是我們現在布施啊,布施那種外道,外 道正是啊對內道,對佛法有損害的,不可以,不但外道而且佛法當中相似典籍喔,現在把那個經送給別人都不可以, 這個是財施喔,如果我們講給別人家聽,法施也是同樣的道理喔,這一點我們現在啊往往很容易犯,啊,現在我們看 見各式各樣的經典,然後呢有很多啊什麼那 種偽造的經典哪,不談,還有呢就是不偽造的經典,有很多人現在知見不 成熟,啊說了一大堆道理,這個都是相似見解,這種不可以,送那個書固然不可以,說那個道理同樣的不可以,佛經 裡面尤其告訴我們破壞佛法,誰?不是那些外道,有兩種人,第一個說相似語,他,你說他不對嘛,嘿,他好像他也 講得對啊,說他對嘛,實際上似是而非,這個一點哪說起來容易辨好像很容易,說難辨是真難辨哪,所以我們真正修 學佛法的弟子啊要想開口,要想乃至於不開口,辯論如法與否的話,自己的的確確須要一點努力啊,能夠辨別出如理 以及非理,尤其是中間的似是而非的那種,那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那麼這種情況之下,你送給別人那是有罪的。
【手中現有已寫似典,菩薩應令改拭彼典書佛聖教,自亦應知彼無堅實亦應為他說其非善。】  
哪,不要說叫他寫不可以,就是現在已經有了那種似是而非的那種,那怎麼辦?把他改掉,啊改寫別的東西,改 寫什麼,改寫佛聖教正法相應的,自己曉得他錯誤的不堅實的,曉得了以後還要告訴他,這個不對的,這個不對的。 那麼關於這一點哪首先應該有一個能力,什麼,自己能夠辨別得出來事、證之間,事、證之間,對於目前有太多這種 情況,常常有人說,噯呀,某人啊,老法師啊!你該怎麼,怎麼辦哪?啊,我自己衡量衡量,我始終曉得的很清楚, 所以我告訴你們哪,我只是個常敗將軍,我只是把我的失敗經驗告訴你們,真正的正法我實在談不到正確的認識,在 座的諸位啊,如果說有這個經驗的話,我們互相共同勉勵,要想得到正確的知見是不容易啊,所以呀我們說動不動說 ,噯呀我去弘法啊,我常常有一個感覺,你法不弘啊,啊,這金字招牌固然人說藏之深山,然後呢等到一旦有時候的 話,傳之其人,他那個金字招牌不會壞,古來人就是這樣啊,那怕世間做生意的人,呃,他願意把那東西藏起來,等 到真正相應的人出來,拿出來這個金字招牌還在,現在我們忙著要想去傳哪,你不傳不壞,被你一傳,完了,為什麼 ?因為人家來學的人,他總覺得呃你是一個法師來傳那個法,他自己沒有能力,所以跟你學,他把你看成法師,所以 結果你所傳的是相似之法,他以為這個就是佛法,以後他就拿著這個做為佛法,這個相似的跟正確之間一定互相影響 的。真的好的東西來了,他就聽不進了,然後呢他就拿這個相似的來判斷、來行持,好了,完了,佛法的真正衰就衰 在這個地方啊,所以現在有太多人哪心是好啊,了凡四訓上面一再說啊,好心而行壞事啊,這是我們哪無論如何應該 避免的,絕對不因為你好心而得到的好報,好報究竟是會有的,但是這個外面的壞影響,你先要往往要先受這個果報 ,啊,乃至於你雖然一番好心,傳了個相似法害了人家,你把別人家先送下地獄去,這個是真的好心嗎?說到這地方 這「相似」兩個字,我們應該特別認識,本論一開頭就告訴我們,不要說我們現在自己做,就是要求善知識的時候也 是一樣,這個善知識,什麼是真善知識形象擺在那裡,而不是那些他略有知解,稍微碰到一點什麼,噯唷,好像乃至 於說得頭頭是道,這種是千萬不可以,啊,繼續下去。
【若諸紙葉猶未書寫,有來乞者,爾時菩薩應問彼言,汝今以此欲何所為,若云轉賣以充食用。】  
那麼假定那個紙葉,這個紙葉就是以前印度書寫那個佛經哪,是一種樹葉,啊,一種樹葉,就是這個樹葉就是相 當於我們現在紙張一樣,空白的還沒有寫,那麼有人要來求,好!你本來是寫經的,那就,這個菩薩就問他了,說你 啊來求這東西幹什麼啊?哦如果他說,噯呀我沒得吃啊,現在看見你有紙啊,我來向你求的這個紙啊,去賣掉了,然 後呢去吃飽肚子的,這種情況之下。
【菩薩若是將此紙葉預書正法,則不應施。】  
你本來你這個,這個紙張啊準備寫正法的,那不要送給他,不要送給他,不要送給他,那怎麼辦呢?
【若有財者應施價值,若無價值,二俱不施亦無有罪。】  
你有錢,他本來的目的就是要錢不是要紙,那麼你把那個紙相當的價值給他,如果說你沒有錢的話呢?你根本不 施,不施也沒有罪,這是第一種情況。換句話說,你那個紙是準備有大利益的用場的,那個時候為了小小的,這個前 面原則就說得很清楚,對吧,為了小小的這個,不送,這沒有罪。
【若非預為寫正法者,即應施與,令彼隨意受用安樂。】  
假定你原來這個紙不是為了正法的,哦那麼好了你就送給他了,送給他了,讓隨他的意,使他得到快樂。
【如是若乞欲書最極下劣典籍,不施無罪。】  
他拿去了這個紙,如果來求的人拿到了那個紙以後,幹什麼啊?寫那種很下等的、惡劣的這個書,那個時候不要 送給他,不要幫忙他造壞事。
【如欲書寫極惡典籍,如是欲修中典亦爾,若欲書寫最勝經典,不施求者,當知有罪。」】  
那就是說,下劣的不可以,罪惡的不可以,就算是中等的也是這樣,他總要有好處的,而反過來他如果說,拿了 這個紙張是寫殊勝的經典的,那個時候你不送給他,你有罪了,前面那個原則告訴我們很清楚,你送給人家的時候啊 ,看他的現在,看他的究竟,兩個都有利益,這個一定要有詳細的比較,那個時候再送,比如像前面那種,啊這個他 拿了去以後做壞事不可以,然後呢你送給人家,送給人家說相似法、寫相似法,不可以,這是害人的,眼前好像很動 聽,究竟的話不可以,這個是第二,對於你所布施的對象來說。
【◎ 三就自身門不應捨者。】  
那麼反過來,不是這個對象,所受你東西的你布施的對象,而是說你布施的自身,在什麼情況之下,不應該呢?
【若自了知,於經卷等意義未辨,又於經卷亦無慳垢而將經卷惠施求者。」 】  
你自己曉得啊,他要來求的這個經書,你自己還並未了解,有一本書你自己還沒有了解,他要來求,那個時候啊 ,下面加上一個條件,說你對這個經典本身啊,倒並沒有小氣,捨不得這個心,那時候你不要求給他,不要送給他, 不要送給他,這個條件注意喲,就是說第一個你自己心裡面並沒有捨不得,然後呢你自己並不了解,你要求了解他要 來求你的時候,你可以不要送給他。
【此不應施之理者,謂行如是法施,為成三種隨一所須,若不施者,尚有後二殊勝所須,施則無故。】  
你為什麼不送給他呀,因為呀你現在要想研究這個經典的深刻的內涵,了解了以後你才能夠如法行持,菩薩的如 法行持什麼?廣利一切有情,然後呢把佛法能夠流傳世間,他有這樣的殊勝的好處,你現在送給他了呢?最多滿了他 的一點的願,以及捨了你自己慳,所以這樣的做法的話,他雖然不捨,可是後面還有兩種殊勝的利益在,你一旦送給 他了,後面這兩個殊勝的利益就沒有了,所以他下面解釋。
【初一所須已辨訖故,謂我自心都無慳垢,故慳煩惱不須更除。】  
他這個布施有三種利益,第一個呢就是除掉我的慳貪之心,而像上面這個情況,我自己心裡面啊並沒有慳垢,既 然既沒有慳垢的話,嘿這事情不要更辦,所以並不違背,而同時如果你不施,不把那個經布施,能夠幹什麼呀。
【若不施者,見增眾多妙智資糧,施則無之。】  
所以你把這本經擺在這地方,自己研究的話增加的妙智資糧,送給別人就沒有了,如果反過來不施呢?
p. 276
【若不施者,便能修集妙智資糧,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即為愛念此一有情及餘一切,若施唯是愛此一故。】  
這個就辨別了,現在你不送給他的話,你就研讀深入這本經典的那個集聚勝妙智慧資糧,由於這樣的勝妙智慧資 糧,能夠安樂利益一切有情,這樣的,現在呢你如果送給他了,只是為了他一個有情,即為愛念此一有情及餘一切, 若施唯是愛此一故。你這樣的一比較的話,那就不捨了,那就不捨了,因為你不捨那是顧及一切有情,如果捨祇是他 一個,這個比較,所以不捨。
【菩薩地中所須輕重如是宣說。】  
哪菩薩地中就把這個輕重分別了,像上面這樣說清楚了。
【入行論亦云:「為小勿捨大。」】  
不但菩薩地,入行論也這麼說。
【故不施此非僅無罪。】  
所以呀不送給他有大利益,不但是沒有罪還有大利益喲,但是不施雖然不施哦,他還有個善巧的方法。
【不施方法者。】  
不是說隨隨便便的,他有一個善巧方便。
【不應直言此不施汝,要當施設方便善巧,曉喻遣發。】  
你要善巧方便的說明哪,打發他,打發他,那麼什麼是:
【方便善巧者,謂諸菩薩先於所有一切資具,以淨意樂迴向十方諸佛菩薩。】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用的方便是這樣的方便喲,不是為我們自己的煩惱啊,找一個藉口而開的方便喲,這個善巧的 怎麼說,這菩薩啊修學菩薩的人,把我所有的一切啊以及清淨意樂,統統送給迴向給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下面這個比 喻。
【譬如苾芻於法衣等為作淨故,捨與親教軌範師等而守持之。】  
出家人持那個三衣的時候啊有作淨法,就是我把這件衣服啊捨給某人,然後呢我代某人啊來持受這個,這個戒律 上面平常我們不大注意,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說你這樣做得清淨了,你如法受持,實際這個道理是為什麼?實際上 你了解這個大乘,了解的千真萬確,這個大乘行者你的一切受用為什麼?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因為要利益安樂一切 有情,所以你要利用這個暇滿的人身,內是自己的身,外面這個身所受用的資財,的的確確你要那 些東西,那麼現在 呢這個東西,不管是你捨給上面的尊長,不管是捨給別人,就像前面所說的為有主財呀!為以有主身,護有主財,哪 ,這個是有主的我已經捨給了,然後呢你拿這個身哪保護他們那些,所以呀這個苾芻的這個作淨,有他這麼特別的意 義在,有他這麼特別的意義在,所以說已經捨給那些人哪,你代他來持守而行如法事。
【由如是捨,雖復貯蓄眾多資具,亦名安住聖種菩薩,增無量福。】  
哪哪哪,這個對了,你像這樣的捨法,雖然你呀儲蓄了很多東西,但是的的確確這個是啊安住相應的聖種菩薩, 不是個敗壞菩薩,是一個菩薩而是如法如理的可以增無量福,這地方注意喔特別前面說明,就是說菩薩自己在增上生 當中,所以受用這些東西,他絕對不是增長自己的煩惱,絕對不是的,他把持這個東西,他要幫助別人,他要錢他要 財,他要身體,他要種種這個東西,所以為了這樣而去受持這個,所以他要作一個法,啊,實際上啊說現在我送給某 人了,現在是為某人而持,這個比丘戒當中羯摩當中的這個真實的意義,在這地方簡單的說明瞭了,所以。
【此於如是一切資具,如佛菩薩所寄護持。】  
現在你所有的一切資具啊,的的確確都是什麼啊,諸佛菩薩寄在那裡,寄在你那裡的,你是幫忙他而護持著。
【見乞者來,若施與彼此諸資具,稱正理者應作是念,諸佛菩薩無有少物不施有情,思已而施。】  
你有了這個上面的這個認識,有了這個了解以後,那麼有人來,向你討啦,討了以後啊,是的啊,沒錯,你是代 諸佛菩薩看守的,那時你就想,嘿,佛菩薩的目的幹什麼,佛菩薩的目的啊是無非利益有情,沒有一點點東西啊捨不 得的,那麼既然如此,他來要了,我代佛菩薩看,好好,他來我送給他,就是這樣,那個是說他來要的這個人是合理 的,如果他來要的不稱理,他來要你的人是不合理的,那麼怎麼辦呢?
【若不稱理,即當念先作淨施法。由已捨故,告言賢首,此是他物不許施汝。】  
如果他在求的人,或者你這樣送了以後不合理的話,那怎麼辦呢?你就想了,嘿,我這東西送給別人啊,那已經 捨給送給別人了,那當不是我了,所以對於來求
【輭言曉喻。】  
這個就是布施的方便,上面假定說他,來求那個書寫正法的紙等等,怎麼辦呢?那個紙不送給他,另外。
【或以紙價二倍三倍施與遣發。】  
這樣。
【令他了知菩薩於此非貪愛故不施於我,定於此經不自在故,不能施我。如是行者是巧慧施。】  
那麼所以他要來求那個,這個經典的話,你不送給他,而把這個經典相應的紙的價更超過幾倍的價錢來送給他, 讓他了解你呀的的確確不是貪愛難捨而不捨,而的的確確你沒有權力,所以對這個經哪不自在,自在就是說,那我可 以做得了主,是作不了主,所以既然做不了主,別人的,他怎麼可以把別人的東西送給我呢?這樣的作法那就是我們 行者的善巧,對的,所以他不送也有不送的方法喲。現在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276頁,第二段,第二段上面 這個關於外物捨不捨的道理,捨不捨的道理分兩個大段,一個呢外物不捨,第二個捨,那麼這個不捨當中又分五個小 段,前面三個已經講過,今天講第四。
【◎ 四就施物門不應捨者。】  
這個第四點啊,就是你所送的東西,說我是能送者,送給一個受者以及所施的東西,所施的東西有一類不應該送 的,下面說明他。
【若自父母,有蟲飲食,妻子,奴等未正曉喻,雖正曉喻若不信解。若自妻子形容輭弱,族姓之人,雖說此等不施為奴。然亦即是物之重者,故墮物數。】  
有些東西不應該捨的,儘管菩薩一切,已經是發心的時候,受戒的時候,送給別人,但是他所以送的原因是什麼 ,為了增長自他善法,所以凡是這一類不捨的就是說,他不能增長而反而有相反效果的,前面說的很清楚,所以他重 點哪在捨的原因、捨的目的,所以這樣去捨,當捨了以後對他的目的相反的話,那就是不捨的,第一個總則已經說明 ,那麼現在這裡呢,細則所以自己的父母,父母當然不能送給別人,有蟲的飲食,你送給別人是利人的,這個不但不 利人,而且有損,那麼平輩乃至於最親近的妻、子,自己的夫婦、子女,那麼以及下面的佣人等,雖然這也可以送人 ,但是你一定要如理的告訴他,如果不告訴他,或者雖然你如理的告訴他,他絕不能了解也信賴不過,這種情況之下 結果他固然是不服氣,受的人哪到那時候也會產生同樣的不合和的現象,所以這種情況之下,不送,還有呢就是不管 妻也是子,他很差形容軟弱,這有病哪,這樣如果送給別人的話,人家要派上種種用場啊,結果他身體又差啊有病, 乃至心力又差,這個不行,這個不行,還 有呢族姓之人,就是他出身很高貴,這個很高貴的出身的人哪你送給別人, 送給別人由人家支配啦,印度當年的習慣,那是就是奴隸一樣的,送給別人就是奴隸一樣的,他出身高貴的人做不來 這個事情,他雖然你送給他了以後,跟你的原來的原意達不到,產生了反效果,這個不送,那麼原則上呢?上面這一 類就是物之重者,故墮物數故,前面曾經哪講過,就是平常啊輕微的東西,稍微有一點損益,這個影響不大,現在這 種情況之下,你一點點弄得不好的話,就產生絕大的反效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避免,避免。
【菩薩地攝決擇分說,若是三衣及餘長物佛所聽許,無慳意樂於修善品極所須者,雖不施與亦無有罪。】  
那麼除了上面這個以外,在菩薩地攝決擇分當中,攝決擇分就是瑜伽師地論上面,講菩薩地修學菩薩的人,根本 意趣說明了以後,本地分就是說明根本意趣,然後呢決擇就是這個裡邊細辨,細辨,討論一些問題,那是說我們出家 人的三衣,這個是自己啊修學佛法必須要的東西,那麼除了三衣以外呢?跟我們日常生活必須要的其他的長物,就是 多餘出來的東西,這個佛所聽許的,那麼我自己本身哪修學是很用得上,所以呀能夠增長我們自己的善法的,所以呀 修善品哪非常須要的,而自己也並沒有對他,放不下「慳貪」的這種心情,這種情況之下不施也沒有罪,沒有罪。
p. 277
【如云:】  
下面就引:
【「出家菩薩除三衣外,所餘長物佛所聽許,身所受用順安樂住,若故思擇施來求者當知無罪。若顧善品非墮欲貪, 雖不施與亦唯無罪。」】  
說我們修學佛法的人,那麼在家菩薩當然沒有這個,沒有這個不須要,出家人那麼三衣就是我們這三衣,以及其 他的出家人,佛所聽許的那個,這個在我們出家修行的人,不要說菩薩就是聲聞也是如此,他受用的目的,不在乎長 養世間的若身若心的這一個哦生命以及染污,而是由於利用自己的暇滿人身,以及暇滿人身所必須要的外面的受用啊 ,修學佛法,修學佛法,所以這個必須要的,如果你對這個有了認識,那麼說這個是我必須要的,所以故思擇施來求者當知無罪啊。這個如果說你在這種狀態當中,是你覺得可以送。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6卷 B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6卷 B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他不是冒冒然的像別的東西,人家來要我就送給別人,所以你必須要了解,這樣子送了以後,是不是對人家 有利,對你自己也有利,對現在有利,對將來也有利,反過來說你是需要的,但是呢你並沒有慳貪的意思,我們布施 的真正最重要的,第一個在慳貪上面哪決定要去除,而且要至心與無貪的心去布施,現在,在這個慳上面我沒有,而 修學善品當中這是需要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呢?這個不施也沒有罪,不施也沒罪,換句話說我們在這地方要辨別 得清楚。
p. 277 (2)
【菩薩別解脫經云:「舍利子,若諸菩薩重來求者,捨與三衣,此非修習少欲。」故出家菩薩施自三衣,即是有犯 。】  
乃至於菩薩戒經上面說,特別說明說關於自己的三衣,就是人家怎麼來求你呀,這個不要捨,因為這是你自己必 須要的,我們少欲其他東西可以捨掉,這個三衣是出家人根本需要的,這個不算少欲,所以你把你自己必須要的三衣 捨掉了,那個反而有罪的,那上面就辨別有一些東西,東西來說那個不應該捨。最後第。
【◎ 五就所為門不應捨者。】  
就他為什麼要來乞這個東西,乞了這個東西去幹什麼?我們要了解,如果說他拿了這個東西做不合理的事情,那 個就不要送給他,所以下面就解釋。
【若有來乞毒火刀酒,或為自害或為害他即便施與。】  
那麼這些東西呀,來有毒的火、刀啊 、酒啊那些東西啊,不管他自己傷害或者傷害別人,這個不可以送給別人。
【若有來乞戲樂等具,能令增長墮惡趣因,是應呵止,反施彼物。】  
這個還有一種呢雖然不是傷害,眼前傷害,而是將來能夠墮落的、戲樂,這個沒有義理的事情,沒有義理的事情 ,眼前雖然不傷害,但是將來就是墮落惡趣的,這種事情啊是應該呵斥,不應該做的,那個不可以呀布施,不可以布 施。
【若有來求或來學習罩羅罝弶為害有情,教施彼等。由此顯示,凡害眾生身命資財,皆不應學彼等教授。】  
還有呢有的人來求,求這些東西,或者來學這些東西,求什麼?罩羅罝弶,那個就是捕捉鳥獸的東西,罩通常就 是竹子做的一種竹籠,擺在河裡面捕魚用的,羅就是羅網捕鳥的,罝也是種羅網,他不是捕天上飛的鳥捕走獸,通常 捕兔子什麼這些,弶就是種弓箭,那個弓箭上面有雕刻的特別的就是這樣,這個東西或者直接來求,或者是學這個東 西,他的目的幹什麼?這些東西都是傷害有情哪,你有不能送給別人,然後你知道了也不能教給別人,所以啊更從這 個地方說 明了,凡是傷害眾生的生命哪資財的話,哪皆不應學也不可以教。
【若為殺害或陸或水所住眾生,來乞水陸即施此等,若為損害此國人民或為害他,來求王位而行惠施,若有怨家來 求仇隙,施彼讎敵。】  
這些都不應該的,不管是水上或者陸上,那麼有眾生所以他來求這些,比如這一段我們現在說這個土地是你的,像我們目前在這裡,我覺得我們對這種概念不大清楚,比如說一個田荒在那裡,我們任何人就可以跑得去踩上去好像無關緊要的,在西方在美國,我就看見就不是,僅管一塊荒地在那個地方,荒地,你不能證明它是公家的,我們隨便決不踩上去,有的地方邊界上面就寫一個,比如說公路旁邊哪,他標一個他自己的姓名或者寫一個private這是私有的,在任何情況之下我們不會站到那地方去,萬一有的時候不小心踩過去了,沒有人無所謂,有人一定再跟他打個招呼:「對不起不方便」,「好好好」,不像我們現在這地方隨隨便便, 哎呀進來了,怎麼妨礙你呀?就是這樣,隨便這麼都不可以,何況你要,所以在那種地方,譬如說春天啦或者人家去打獵呀,打獵一定有一個區域,有一個範圍,凡是那個地方標了一個 "private",那個因為他那個地方 的地方很多啦,那個很多林野很多,那個我們跑過去看見那地方一標,那就不進去,打獵人都不會進去,所以像這個上面就說明如果這個地方有水、陸等等的東西,那麼人家要來為了傷害這東西,譬如說捕魚啊,那條河是你的,人家來要求,你不要讓給他,不要讓給他,不要傷害那有情,這是對畜生來說,那麼同樣地對國家來說有人求王位,求了王位而要傷害你這個國民,那不要,還有呢這冤家,這個冤家跑得來,不是為了目的,比如我們,現在有人呀說捨什麼身上的什麼東西呀,他可不是為了救命哪,他是來傷害你,那不可以給他,這個是,這些東西我們容易了解,那麼上面說的五項是不應該,下面呢什麼是應該施的?
【◎ 第二應施外物之道理者。若即此身非是大師所遮之時,於彼補特伽羅捨所施物,非不稱理,於彼相宜即應施與。 】  
他還是照著這個次第,上面第一個嘛就是說,我們剛開始呢雖然你發了大心啊,樣樣東西送給別人哪,但是你那 個悲心還沒堅固,捨心還沒培養,做的時候那個佛不讓你隨隨便便送的,說,如果說他不是佛所遮止的,這種情況之 下,所以說這個,就是對我們自己身體來說,你夠了這個條件,然後呢佛不遮止的時候,那麼那個時候啊是合理的, 合理的你能夠做得到的,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來要,對人家有用
【又若自身與前相違,於諸經卷有慳吝心,雖未已辨經典之義,應施來求樂勝智者。】  
那麼前面曾經說過,說有的人哪來求那個經典,可是你自己對那個經典的道理還沒弄通,還沒弄通,所以你修學 這個經典哪,有後面的大利益在,有大利益在,你現在送給了別人了以後啊,是的,你啊第一點哪對於慳貪捨那一點 做到了,可是後面的大利益卻不行,所以你可以不必送,但是現在呢情況不是一樣,說你是的你對這個經典的道理你 沒弄清楚,你應該去弄,可是你的這個慳貪心在,在修學布施的時候最重要的目的幹什麼?破除你的慳貪,結果你的 慳貪心,在這個地方的話,對不起,在這種狀態當中啊!那你就應該送給別人,要破除你的慳貪。
【此復若有二書即應施與,若無二者應與書價,價亦無者應作是念,我行此施,縱於現法而成癡呆,不忍慳貪,如是思已定當惠施。】  
下面就說這個道理,說這個時候假定你有兩本書的話,那就送給他哦,你自己還留著一本,假定是沒有兩本的時候,因為你要想辦法了解這個,所以你儘可能的想辦法,給他跟書相等的價值,如果說連這個也沒有的話,那個時候 你怎麼辦呢?就想是的呀,我送給了他了以後,那我自己呀沒辦法深入了解啊,就癡呆,但是呢我現在的目的是什麼 ?破除慳貪,破除慳貪,我拿了這個藉口,結果啊增長自己慳貪,我寧願癡呆,我不可以慳貪,這樣,結果還是把它 送出去,這個地方啊有一點我們很值得注意的,他在這個兩者取捨之間啊,碰到這種問題關鍵所在的話,他寧願送出 去不願意忍受自己的慳貪,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平常做很多事情的話,就是實際上呢自己煩惱,他現在的是慳貪,我們 哪什麼不一定,或者好戲論,或者好慳貪,或者好什麼,實際上呢內心真正的重點放不下,然後找藉口,說唉呀修行 哪要這個身體呀,然後呢所以你要講營養啊,要好好的睡呀,要好好的弄呀,結果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呀,哪就是這個 慳貪,看看菩薩怎麼做的,菩薩怎麼做的?換句話說我們真正想修行的話,你要自己內心檢點,如果說你那個慳貪心 在的話,在這個地方很明白的告訴我們,寧願把命送掉,不要讓那個慳貪長養它,大家了解不了解這個意思,所以 我 們往往拿一個很好聽的名詞,做一個藉口,保護自己的煩惱,修學佛法的真正的內涵是什麼?我們要全部精神去對治 煩惱,本來這個最好的藉口,不是藉口,是最好的方法,用來對治我們的煩惱的,結果卻是保護了你的煩惱,變成功 保護煩惱的藉口,這個是修學佛法嗎?這一點哪,我們務必要自己好好的反省,務必要好好的反省,不過前面已經一 再說過了,我們做有一個漸次,至少第一個理論上面要清楚,清楚了以後自己做不到,那個時候應該什麼呢?懷著慚 愧的心情,第一個,唉我怎麼做不到啊?我要好好的努力,單單這個慚愧的心情不夠,更應該了解,長養這個煩惱的 結果是什麼?對自己的傷害,對自己的傷害,為煩惱所使貪一點小便宜,結果受到絕大的大痛苦,受到絕大的大痛苦 ,你所以放不下是為了貪一點快樂,結果呢傷害了你自己,就是這樣,所以你覺得啊這個是不能忍耐,不能忍耐,然 後呢你要找種種方法去對治他,所以在這地方就特別把這個道理說出來,所以我特別欣賞了凡四訓的原因,了凡四訓 的改過之方當中起出三個辦法來,恥,然後呢畏,第三個勇。恥,恥些什麼,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覺得唉呀我怎麼 這麼差啊,這個佛法裡面說慚愧呀,慚愧兩個字啊一切百法的根本,又慚恥之服,遺教經上面,那就行了,如果你沒 有慚愧,那你就完了,什麼叫慚愧呢?就是說一個惡行的人,當他辨別清楚是非以後,一看,唉呀自己覺得我怎麼這 麼糟糕,噯,拿我們中國人來說,恥呀,自己呀,不如,不對,所以你一定要如理的辨明邪正是非,然後自己覺得唉 不好呀,自己不好呀,單單這個夠不夠?不夠,我們更要進一步,他這說「畏」,畏什麼呢?就是剛才這個,你了解 你的根本原因所以貪,為什麼呀?還是求快樂,結果你貪了半天的話,不但得不到快樂,反而大大的傷害你,噯唷, 那個時候啊就不但有恥而且有畏,前面哪旁邊哪都策勵你的力量,後面推動你的力量,那個時候啊,你有了這個正確 的認識以後啊,這個正確的認識叫正信,所以信為欲依,你那個善法欲就升起來,有了這善法欲,那勤精進就跟著來 了,所以就有一種精進的力量,世間聖人說知恥近乎勇,不是就是勇喲,近乎勇,這一點我們在這地方要特別說一下 ,他現在這地方,對法是如此,對其他的亦復如是,所以關於這一點哪,尤其是一心向上的出家同修們,在這一點務 必要三思而行。我們繼續下去。
【若所施物除前所說,又自作王時,終不抑奪餘妻子等,令離其主而轉惠施,唯持村等可施求者,如是不為墮惡趣因。】  
那麼這個,還有呢在上面所說的除前面所說的這一些東西,前面說的不應該送給別人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 你如果說自己是王者,古代的王者對於他屬下的一切東西,他有主權,他雖然有主權,但是呢不搶奪奪取人家的妻子 ,然後轉送給別人,這個不做,還有呢他可以任意的比如說,國王封下面的臣下,有功的或者什麼人哪,那些地噯呀 這個給你,有人來求他給他,不過跟上面相違背的,你送了他以後,他不會做壞事,因此他不會墮落,這種情況之下 ,你可以,下面。
p. 278
【諸戲樂具及罩羅等,不損於他眾生所居水陸之處,不傷眾生無蟲飲食應施求者。】  
這個容易懂,就是跟上面所說的恰恰相反。
【若有來求毒火刀酒,為自饒益或饒益他,即當施與。】  
前面說過的毒火刀酒這些東西,它不捨的道理,不在這幾樣東西本身,而是因為這個東西能夠傷人的,也能夠致 害的,他現在拿了這些東西,能夠自己饒益能夠利益他人,那就送給別人,那個送給別人。比如說毒,噯!毒這個東 西妙不可言,人家以毒攻毒,如果你身上面有了不好的東西,或者外面的瘡,或者裡面的病,往往啊要那個毒藥來攻 ,就把他弄好了,那個時候對啦,這樣,那麼下面的火呀、刀刀呀、酒呀,亦復如是。
【若如是行財施之時,來二求者,一貧一富應如何施。】  
嘿,你在布施的時候,兩個同時來求,那麼一個窮人,一個有錢的,那怎麼辦呢?
【先作是念,設二求者來至我所,若堪於二充足滿願,即當俱施滿願充足。】  
事先你心裡面哪先要有這個認識,說,假定說有兩個人同時到我那裡,我能夠同樣滿,滿他們的願,那最好,不能呢?
【若不堪者,則當圓滿貧者所願。】  
這個是不行的時候,那個取捨,先滿窮人之願。
【由其先作如是念故,若不能滿二所欲時,即當滿足貧者所願。】  
那麼因為他以前,先已經有了這樣的心念,所以到兩者不能滿的時候,先貧者所願。
【應以輭語曉喻富者,告曰賢首,我此資具於此貧者先已捨訖,切莫思為特不施汝。】  
這個既然你只送給一個人,另外的人得不到,那個時候他始終有一個原則,你 不能讓他啊過分失望,那時候啊你 呀輕言善巧的來給他這麼說,說噯呀這個大德呀,我這個東西呀先已經哪對這個窮人哪,已經送給他了,已經準備送 給他了,所以你來呀實在太對不起,太對不起,我倒不是不送給你。要這樣去做法,那麼他為什麼要先這樣想呢?這 個我們要了解,菩薩之所以為菩薩,他固然為利有情願成佛,這個大菩提願,這大菩提願的最中心、最堅固的什麼啊 ?大慈悲,大慈悲是看見人家苦,他要幫助人家拔除,要使得人家得到快樂,現在貧富兩者當中,當然是對這個貧者 來說更需要,他的痛苦更大,給他一點點利益更大,所以他這個取捨是這樣,但是他為什麼先想呢?因為先想了,他 心裡的的確確他存著這樣,如果先不想臨時這樣說的話,那他這個欺誑或者分配不公平,不好,所以這種小地方特別 說明了一個什麼事實呢?即便是菩薩,他平時的時候用一點方便,所以這個善巧方便哪,我們常常方便妄語方便妄語 ,實際上他不是妄語,他是方便而不妄語,因為他的的確確事先也已經想好了,我這個東西這樣分配的,他的確有這 個概念,所以他來的時候,哪,這個是真正叫做方便,我們現在常常講方便,方便,人家方便的結果是什麼?善法增 長,善法增長,增上生到決定勝,我們現在也說方便,說了方便以後開惡趣門,忍非說因,就是這樣,該忍的就不忍 ,這個是煩惱,然後呢不該忍的去忍他,長養這個煩惱,還找種種的藉口,這個地方我們務必要辨別得很清楚,這個 文字很容易懂,這個文字一看就懂,可是他為什麼要這樣,這個這樣安立法的這個特則,你必定要把握得住,這個才 是我們真正學佛法應該了解的這個基本概念。
【受菩薩律初發業者,如是學施極為緊要,故特錄出,凡無別義者,皆如菩薩地意趣而釋。】  
上面這些道理啊,這個對於剛開始學菩薩的人,受了菩薩戒以後,那麼第一件事情就學布施,這個事情非常重要 ,非常重要,所以特別從菩薩地,菩薩地就是廣說這個的,把他摘錄出來,如果你們要詳細的了解深刻的個別的意義,那可以到這地方去,我們這裡也有這個書,你們願意好好的看,那麼上面說這個外財應捨的這個呃道理,那麼下面我們緊跟著說明,當不能捨的時候該怎麼辦?在不能捨的時候。
【◎ 第二不能捨時當如何行者。若有求者正來求時,為慳覆者,應作是思,此可施物定當離我,此亦棄我我亦捨此, 故應捨此令意喜悅,攝取堅實以為命終,若捨此者,則臨終時不貪財物,無所憂悔發生喜樂。】  
那麼這是第一個,我們雖然學了大乘的佛法,乃至發了願,可是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性所使,願是發了,真正境界上的時候,心裡面就會捨不得,那怎麼辦啊?這樣告訴我們,說假定說境界當前人家來向你要東西,那個時候啊你呀為這個慳貪心所覆蓋,換句話說那個時候慳貪現行當中捨不得,捨不得,這個該怎麼辦呢?他下面告訴我們,我們應該這樣思惟觀察這件事情。注意哦這個思惟觀察,一定在事先學習的時候,先哪如理的思惟觀察,假定前面沒有善巧的話,到臨時你腦筋裡面道理的影子都沒有,這時候心裡面覺得唉喲給人家怎麼可以呀?他只想到那一方面,這個如理的思惟,這種正念絕不可能提起來的,所以境界現前所以能提起來,還必須要我們平常的時候多學習思惟觀察,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7卷 A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7卷 A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時候了,去享受了,歡喜啊,歡喜啊,所以,平常我們到臨終的時候,唉呀,這個也不行啊,那個也不行啊, 那個也不行啊,這樣,於是呢,就因為這種貪著,這種力量啊,就把我們牢牢的綁在這裡,所以關於這點啊,我們可 以把前面那個十二因緣當中那有支的力量啊,你們多多的去反省觀察,那時候你們就曉得了,嗯為什麼樸窮瓦那個大 善知識啊,在有支上面下功夫的,道理就在這裡,就在這個地方。
p. 278 (9)
【如是思已仍不能捨。】  
像上面這樣你思惟了以後啊,還不捨那怎麼辦啊?咦,他妙囉,這個佛菩薩啊真了不起啊,啊他倒不一定強迫你 ,啊他強不強迫你,還有一個更退一步的善巧。
【如勇利經說:「應以三事曉喻求者。】  
以這樣的三件事情來好好的給求的人說。
【謂我現今施力微弱善根未熟,於大乘中是初發業,隨不捨心自在而轉,住於取見我我所執,唯願善士忍許,不生 憂惱。如何能滿汝及一切有情意樂,我當如是漸次而為。」】  
第一個呢?是的,說我呀,雖然啊想修菩薩道,然後呢要學菩薩行,可是對布施這件事情啊,啊力量還不足,善 根還沒有成熟,在修學大乘當中啊,是剛剛開始,是剛剛開始,譬如說,我目的將來做一個什麼啊,醫生利人的。或 者做一個什麼利人利國的,乃至於做一個工程師,儘管你有這個目的,可是現在你在小學乃至於幼稚園,對不起,那 是將來 的事情,我將來要做到的,啊所以這個同樣的這樣道理,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目的是如此,咦,因為沒 有如理的修習,所以我在目前的狀態呀,還是呀被煩惱所捆住,是呀,所以啊這個煩惱就捨不得,被它所捆住。謂不 捨心自在而轉啊,這種情況之下,為什麼捨不得啊,住於取見,就是啊這個惡見當中的見取見,見取見大家還記得吧 !對於不是真實的殊勝的東西啊,他自己的見解覺得啊這個好的,這個重要的,這樣,所以他把那些啊,該捨的東西 由於世間一般無明相應的染污知見哪,他覺得這個對他很好,啊捨不得,至於這種見解啊被他自在,換句話說這種心 裡籠罩之下,以及我、我所這些概念,所以啊祈求你原諒啊,那你不要生憂惱啊,啊不要生憂惱啊,雖然如此,但是 這個布施的這件事情,要滿一切眾生,利樂的這件事情啊,這是我的志願,現在眼前我不能做,但是我正在努力做啊 ,將來我一定要這樣認真去好好、好好,做到,圓滿了,然後幫助你們的,這樣的啊去自己努力,去對這個呀對治這 個自己不能捨,以及來求的人。此是斷除。
【此是斷餘不信過失,非無慳過。】  
不過這地方要注意喔,這樣做,不是你沒有過失喔,你這個慳貪的過失是有的喔,不是沒有喔,只是說經過了這 樣的善巧的做法以後的話,免得人家啊在你的地方失去信心,這一點避免,所以你看這個地方啊,辯得實在好呀,在 一步一步,那個次第是一點不染,然後呢崇高,萬一你這個做不到,退一步該怎麼辦?這個做不到,退一步該怎麼辦 ?再退一步該怎麼辦?這樣,把我們做的這個次第啊,層層說明,還有呢?他做了以後,你的內涵啊也分析得清清楚 楚,所以他最後這兩句話就是這樣子,你這樣去做的話,至少有一個好處,人家來向你求乞的那個人啊,他不會失去 他的信心,啊,乃至於啊他不會啊生瞋心等等,這個至少做到了,但是你應該破除的這個慳貪那個過失,對不起,這 個過失是有的,你還得努力。
【集學論說,菩薩慳吝是應呵責。】  
關於你沒有破除的這個慳吝啊,這個是應該大大努力啊,呵責,你眼前雖然做不到,如果你在這種狀態之下你肯 努力呵責這個慳吝的話,將來你漸漸漸漸就,就能做到了。
【然如是行似能遮免:「由慳不施財法他勝。」】  
除了上面這個道理以外,還有一點,菩薩戒當中啊,有一條啊,這個慳貪財,慳貪自己的財法,犯那個他勝,他 勝是根本罪喔,你如果能夠這樣去做的話,把這個根本罪能夠遮止,噢,所以這個地方就特別說明這點。如果那個根 本罪不能遮止的話,對不起!你破了戒你就完了。
【攝波羅蜜多論亦云:「若有求者現在前,力極微故不能施,必令求者不退弱,應以軟語慰其意。」】  
那麼這個啊,攝波羅蜜多論上面啊也這麼說,若有人哪跑到你跟前來啊,來向你乞討,那個時候你的布施心啊還 ,還差,所以不能送他,那個時候啊你應該怎麼辦呢?應該溫言軟語來安慰他,不要讓求的人啊失望。不要讓求的人 失望,為什麼這地方要說這一點,我們重新再想一下,我們現在所以要布施的原因是為什麼?不是世間一般的,我們 是要求無上菩提果,無上菩提果的特質是什麼?為利益一切有情,今天他來向你求,即使你沒有直接的當下的圓滿他 的欲望,至少你不要使他失望,對不對,哪,所以這個層次很清楚,所以雖然我今天沒有圓滿他的意,但是那個時候 啊至少保護他,這點啊我們在修學菩薩道上面,多多少少也向前了一步,結下了一個下次見面的善緣,等他的好好好 ,那等到你呀,慢慢、慢慢的修習,啊然後呢?到那時候你力量強了再來,這個緣結下了,實際上呢我自己也是想, 我怎麼自己這麼慳吝的,呵斥自己,努力修學,心裡面也強了,下一次來了,那東西也會送出去了,自他倆啊都得到 利益啦!
p. 279
【以後若再來前乞,必定不應令失悔,當除慳吝諸過失,為斷愛故應勤修。】  
下面就說,若以後再來的話,那一定啊不可以呀再使他失悔、懊悔,也絕不可以再讓自己失掉這個機會,所以等 到他走了以後,努力的把慳貪那個過失啊,把它去掉,對治掉,然後呢在這種狀態當中,自己啊努力勤修,把這個貪 愛難捨啊斷除掉,這個是說萬一我們真正碰到境況,做不到的時候應該這個樣。在這裡布施是一個,其他的所有東西 都是這樣喔,所以凡是我們目前該學的東西,啊,做不到的時候該怎麼辦?注意哦這個地方,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非常認識的那一點啊,我們常常說,唉呀!我還差啊,是一種回答,還有一種呢,唉呀!這個是佛菩薩境界呀!這話 倒是沒錯,是佛菩薩境界,現在的問題,不在這個境界是不是佛菩薩,在那裡?請問你跑到這裡來幹什麼的?如果說 你忙的是忙世間那個,是,那是應該的,你本來應該忙世間的嘛,不必到這裡來,如果你到這裡來,你要學佛菩薩的 ,你應該怎麼 做,這個地方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時時告訴自己我來幹什麼的,我努力學這個,來對治我的煩惱,而 且前面那個也是一樣,不是等到境界來,而是說事先要學習,事先要認識,所以我剛才說昨天晚上,我們羯磨的時候 有個同學,在那地方啊懺悔,唉唉,我非常讚歎、非常高興,是啊,我覺得我也是這樣,我的確是個凡夫,但正因為 我凡夫絕不寬恕凡夫,啊我說我是個凡夫就這個樣,那你跑來幹什麼,我因為是凡夫所以跑得來,所以要努力地學, 這個時候就分得很清楚,因為我是凡夫啊,所以啊還沒學的之前一個不小心就犯了,但是呢?因為我是凡夫來學,來 學所以犯了以後,假定你保護你,說我該如此的,你趕快回去,唉,那時候心裡啊呵責自己呀,我一定要改過,一定 要改過,在我的經驗當中,我自己覺得自己學的以及看見佛菩薩,這是我們目前真正該做的就是如此,我們能夠這樣 的努力,不斷的策勵的話,自然而然將來會做到的,我們更進一步看看佛菩薩怎麼?佛菩薩說得清清楚楚耶,沒有一 個天生彌勒、自然釋迦,絕不是天生生下來的啊,祂,沒有一個佛菩薩例外的,最初的時候都是什麼?唉都是三惡道 當中眾生啊,祂然後呢也是如理如法的,所以啊勤勤懇懇努力多少阿僧祇劫,就這個樣嘛,照這件事情說,啊,一聽 就會了,那這無量阿僧祇劫算什麼啊,那些人真是笨得實在不能再笨了,當然不是,天下唯一真正了不起的就是他們 ,祂們這樣呢,那我現在所以要學祂們,哪我們也是這個狀態,所以,這個概念啊!我們要特別注意,啊,再說一遍 ,我們真正學本論的時候,這個才是我們跟著應該學的,這個是文字裡邊的真正的意思,你能夠把握住這一點,一定 學得成功,一定學得成功。實際上呢,我們現在真正應該學的也就是這麼一點,再下面。
【◎ 第三習近對治布施障。】  
唉!妙極了,不能捨是為什麼啊?由於障礙嘛,由於障礙嘛,所以呢,現在你好好的修習,怎麼樣對治這個障礙 ,怎麼樣對治那個障礙,呀,這地方雖然單說布施啊,實際上呢。所有一切的障礙同樣的,啊我們應該推而廣之,聞 一知十。
【障者如攝決擇分略說四種。】  
這個障礙有四種,這個障礙就是不能送,那四樣。
【謂未串習,匱乏,耽著,未見大果。】  
這四樣東西,第一個沒有習慣,這通一切毛病的,就是你還沒有好好的練習,修習這個障礙,老毛病嘛!習氣嘛 !我們所謂墮性嘛!第二呢你匱乏,就是你自己沒有東西。第三個呢?雖然你有啊,但是對你自己的東西呀耽著難捨 ,最後是啊未見大果,沒有了解,沒有正確的知道這樣做的殊勝,偉大的果報,現在一樣一樣來說,一樣一樣來說, 這個事件對我們很重要喔,我們要想修學就在這地方,啊,所以前面制戒的時候啊,講那個中士道的時候啊,他講戒 之前,他不說這個戒的體性特質,而是說犯戒四因,現在一樣的,所以要修布施之前的布施的時候啊,那個障礙的原 因,你能把那個障礙的原因找到了,能夠對治去掉它,那布施就行了,其他的亦復如是,第一個是什麼?
【其中初者,謂雖現有可施財物,然於求者不樂惠施,能治此者應速了知如此過患,是我於施先未串習,今若不施 ,則於後世亦不樂施,強思擇已而行惠施,不隨未習過失而轉。】  
這一點非常重要喔,嗯說眼前啊我有可以送的東西,但是呢?人家來求啊你就啊不願意送給別人,那這個毛病呢 ,什麼方法去對治它?對症下藥,什麼呢?要了解啊,不送的這個過失,不送的禍患,說,因為我以前啊沒有啊習慣 ,啊沒有練習,這個串呢就是繼續的,啊一串,繼續不斷的練習,因為沒有修習啊,所以不習慣,假定我現在還不開 始去做的話,對不起!這個布施的這個習慣啊,始終生不起來,這是第一個,倒是什麼,不送的這個習慣啊老在長養 ,所以註定你永遠墮在這個裡邊,害了,於是經過這樣的思惟觀察了,勉強自己、堅強自己,然後呢提起勇悍的心來 ,說,啊!我一定要去做,絕對啊不跟著這個老毛病,這個老毛病有禍害的,嗯,不要讓它這樣做,布施是如此,其 它一切都是如此,啊!所以我們前面經過了一段修學以後,以後啊現在有很多同學有好現象,他心裡就堅強起來,一 點都沒錯。啊,先心裡堅強起來,然後呢碰見小事上面去做,眼前我們看得見,處處地方都是如此,我想在座的各位 ,這是我最歡喜的一件事情,啊最讚歎的,大家這麼努力啊,做了這麼多功德啊,我沾了大家的光,可以說啊非常感 謝大家,沾什麼光啊?隨喜功德。儘管啊我啊坐在這地方,可是你們這麼努力啊,我真是感激不盡,我想啊,你們自 然也是更歡喜無窮,就是我們在這個地方啊,慢慢、慢慢一點啊,一點的積累起來,把我們啊,十足是的生死凡夫, 漸次漸次啊,轉向於超脫生死的聖賢,乃至於幫一切人解決都好,這是第一個,第二呢?
【第二者,由其財物極尠闕故不生捨心。】  
因為自己匱乏嘛,自己很少呀!啊自己都很少你怎麼送給別人呢?
【能治此者應作是念。】  
咦!妙了,要平常我們自己都窮的要命怎麼送給別人呢?他自己很窮啊,他有對治的方法,他說,他就應該這樣 想啊。
【我於生死流轉之時,或由宿業或繫屬他,於他人所未能饒益。令我具受眾多難忍飢渴等苦,設由利他,於現法中 發生眾苦乃至殞歿,此施於我猶為善哉。】  
嗯!對呀,說,就是你沒有東西啊,對不起,他還有一個正確的對治的方法,說:我啊,一向在無始生死當中流 轉啊,因為啊宿業,啊宿業所感啊,所以繫屬於他,繫屬於他通常指什麼?就是啊,被啊業力所綁,這是大原則,啊 ,那個別的來說呢?因為啊我宿業啊沒有造好事,做了壞事,所以啊被人家做庸工等等,就其自己啊乃至於做做不了主啊,啊這樣,所以呢?總不能真正的幫別人的忙,不但不能幫忙,自己呀受盡了種種痛苦、飢渴等苦。我們為什麼 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我宿生啊一直慳貪、一直不捨啊,假定我以前啊了解了不忙自利,能夠利他的話,啊,一定不會 這樣的,一定不會這樣的,所以眼前啊我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能夠轉一向這種無知的自利,而去利他的話,這樣, 就算啊眼前啊受種種的苦,乃至於命都送掉,好呀,還是好的呀,為什麼?因為所以眼前這樣不行的是宿業,假定這 個宿業,你還不努力轉的話是每況愈下,現在雖然窮啊,還把這個窮人啊再窮下去的話,你就是畜生再下去是餓鬼、 地獄了,啊,所以想到了這點啊,就要拼命了,啊不要說拼命,想到這地方啊,就算是再苦啊這也是值得的,所以我 們常常說的那個譬喻,平常啊躺在那裡,哼呀,哈呀站不起來,一下那個地震的時候,塌下來的話,哇逃出去,還是 有氣力啊,他這一身累啊,逃出去把命救出來了,就是的的確確我們應該這樣想,啊這個對治的方法之善巧啊,真是 讚歎、無限的讚歎。
【非空發遣諸來求者,縱無彼財尚有菜葉可以活命,如是思已,忍匱乏苦而行惠施。】  
嗯,既然這麼好的話,他今天來求了,不成就我的布施嗎。唉!絕對不讓他空手而返,我雖然少一點,啊他比我 更窮送給他,送給他了以後啊,那怕沒有米物,我還有一點菜葉子啊,唉呀還可以多多少少啊,啊自己活下來,這樣 的啊,忍受了自己的匱乏而行惠施。說實在啊現在我們遠比他好啊,啊遠比他好啊,所以剛才我們常常說到,唉呀, 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啊,實在是我們沒有如理的去思惟啊,沒有如理的思惟啊,你真正如理思惟的話,我們現在太多 的事情啊,絕對不會說,唉呀,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啊,我們會樣樣都行幾乎,啊這個就是啊,得、未得正知見,以 及是不是照著這個正知見去如理思惟,如理思惟。二百七十九頁,啊菩提道次第廣論279頁,嗯上一次已經講 到,第三習近對治布施障,說講那個六度布施的時候啊,他如果有障礙,那麼這個障礙啊,用什麼方法去對治。說這 個障礙一共有四種,前面二種沒有習慣,那麼我們曉得怎麼辦?還有呢?缺乏怎麼辦?上次特別說:沒有習慣的不但 是布施,我們做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啊,我們怎麼樣想辦法,現在最主要的啊要努力,如果現在放棄了不努力,那以 後永遠沒希望了,那麼呢第二,現在下面是第三,第三耽著過失。
【第三者貪可施物極為悅意最上勝妙,於來求者不能生起捨與之心,能治此者應速了達耽著過失。】  
啊就是對自己有的東西,啊這個本來應該捨的,居然耽著難捨,那麼對於這個自己難捨耽著的這個過失啊,我們 要了解,了解了以後啊,你就不會再耽著難捨了。
【我今於苦倒執樂想,由此能生當來眾苦,如是知已斷除耽著,即將此物而行惠施。】  
說,對於這個對治的方法這樣,你啊,先要看見他這個的過失,啊這是錯的,這是錯的,有種種的患害的,明明 這個是苦的因,我現在要除苦,卻不在苦因當中除,反而還增長那個苦因,請問這個苦除到那一年呀,豈不是愈除愈 多,愈弄愈錯唉,所以他說:明明這是苦的因哪,我現在顛倒了,而不但顛倒,而執著這個顛倒以為這是快樂的,這 是錯誤的妄想當中,如果說我對這個不能認識,以及雖然認識了還做不到,這樣的話,仍舊是為這個煩惱貪所使,造 了這個煩惱貪相應的惡業,是啊將來啊會感得啊眾苦,啊既然我現在怕苦而來的話,一點小苦都忍受不住,將來感得 這個大苦,而且輾轉的增長這怎麼可以忍受啊,唉呀!不可以,不可以,無
【第四者未見行施能生正等菩提勝利,觀見廣大資財勝利而發施心。】  
這個話應該這樣唸的,啊若,未見行施能成,能生正等菩提而發施心,是觀見廣大資財勝利。或者應該這樣唸, 但見廣大資財勝利,而未見行施能生正等菩提啊,所以啊,不能發那個布施之心, 這個意思就是這樣。你因為對法沒 有正知見,不如是的了解,所以你呀只看見啊,這個財物的好處,而你沒有看見啊,把這個財物送給人家,行布施波 羅蜜多,而得到這個殊勝菩提果的偉大的利益,所以你不能發心,這個道理。
【能治此者當速見其過。】  
要對治他的辦法呢?還是啊見到這個過失,啊上面是見到對於自己財物耽著的過失,現在是見到什麼啊,見到看 不見這個大利益的這個過失。平常我們只看見眼前的小利益,只看見眼前的小利益,是這個人的真正的可憐愚癡的地 方,我們為什麼要來學啊,來學就是說我們不知道,偏偏我們學了半天啊,真正他好的地方卻學不到,還始終在這地 方,纏著最可憐的一個地方,最可憐的地方,所以我們如果真的曉得了以後啊,我們這個罪啊叫你犯也不肯去犯,通 常很多事情啊我們啊譬如說,常容易見到啊,這個語言上的過錯,乃至於利害上的,都是啊不見他的真正的殊勝的大 利益,始終被自己的煩惱所捆,顛倒的眼前的啊只似是而非的小利益上面在轉,結果造了大罪還不知道。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7卷 B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7卷 B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造了大罪還不知道,啊這個真是好可怕啊,所以在這地方啊,我們特別要說明,我們要見到發無上菩提以及 信,跟這個廣行六度,所以跟菩提相應的行持這個偉大的鼓勵,對於這個道理,見不到這個過失,過錯啊是應該呀改 過來,怎麼改法呢?以最快的方式,想辦法觀察思惟看見它、認得它,我們看見有一個遠大的,好的果報在這地方的 話,那我們啊眼前這種小,很小的啊就擋不住了,擋不住了,這樣,所以平常我們總是唉唷,怕人家笑呀,怕人家什 麼呀,這個世間的人啊,因為你怕人家笑怕人家什麼啊,一天到晚就纏死在這個裡邊,你們看古來這種大德是屬於那 他們這種啊,那屬於用的這種真正了不起的大手段,都是啊超乎常情的,都是啊有絕遠大的眼光,這樣才談得上說啊 出家呢大丈夫事啊,非將相所能為啊,這是很明白的啊,我們眼前啊是目光如豆,唉呀,那只是看見一點點,唉呀總 覺得,喔唷這個也這麼說,那個人也這麼說,你在這裡學佛啊,還是學那些人,如果你學那些人,是嘛,你本來就不 必到這裡來嘛,你就跟他們去混在一塊兒去算了嘛,啊。如果說你要學佛的話,那一定要看,佛是怎麼做的,啊佛是 王帝喔,王子喔,啊他這個王位都捨呀,這樣,為什麼啊,他是見到這個啊絕大的鼓勵啊,啊唷,這樣,他哪眼前事 情都擋不住啦,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p. 279 (11)
【總應觀察一切諸行,皆念念滅,特觀資財速滅速離,一切所施皆當迴向廣大菩提。】  
那麼他觀察的時候怎麼辦呢?哪,就是啊從兩方面,整個的來說,諸行無常啊,這沒有一樣東西啊能夠啊保,保 得住的,這個無常這東西啊,有粗有細,現在我們這裡始終講的只是講粗相,那個細相我們這裡根本談不到,啊就是 一念一念,念念在滅當中,啊這樣,而特別是那個資財啊,更是啊很快的去捨離,所以,所以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以 後啊,樣樣東西趁他還可以利用的時候啊,趕快用來布施,趕快用來種下無上菩提大果的這個因,這樣就可以啊,把 不堅固的,毫無意義的這種事情啊耶換來,堅固的、廣大的大勝利。
【若唯顧視財等異熟,則唯能得廣大財位,不得解脫。】  
假定你只看眼前的異熟的話,你呀,就算你得到,得到了廣大的財位的話,這還是不能解脫啊。啊這個地方我們 要注意,啊特別看這點,固然這地方是講那個財物,其實世間,那一樣東西不是如此啊,啊那一樣東西不是如此啊, 所以我前幾天啊到台北去的時候啊,我那天啊我們這裡有個同學離開了,咦他雖然離開了,那離開那天他還說,唉呀 ,我聽了這個廣論是很歡喜啊,就是這樣,但是呢他說他家裡頭啊為了一些事情,啊結果我到台北去,事實這個同學 非常好,到台北去看見他的一切的行為也是,他去幹什麼啊,去請廣論這個帶子,他的的確確相應的,啊,實在他聽 了歡喜,他不只請一套咧,啊他要去送給別人去,那時候我心裡有個很大的感慨,唉,所以我覺得人哪,總是看不見 遠大的地方,是,他只看見眼前的這些東西,乃至於我們常常有人說啊哎唷要顧慮到那個,有人要顧慮到那個,這樣 啊,所以古來那些那些出家人啊他的確是一樣,啊我們常常說一句話,這個很有意思的,壯士斷臂,就好像被毒蛇咬 了以後,那個毒啊很快的啊循著心臟來,唉唷,我們痛惜,唉唷這個不行啊,對不起,你痛惜一個手指頭啊,最後那 條命就捨掉了,所以這個壯士最唯一的真正有智慧有勇氣的人,那時候曉得唯一的辦法拿起劍來叭一下,連手臂切斷 ,是啊,是要一點損失的啊,佛陀絕對沒有說天上掉下來的,你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天下沒有這樣的事情 啊,你要牠好,啊那個食量很大,你要牠不吃草對不起,這匹馬註定啊跑都跑不動,你要背牠都背不動,噢你還要騎 牠嗎?這樣,所以我們啊一 定要了解這個,不要為眼前這些啊小事情所捆住。
【如諸商賈為與價故,一切資財悉無悋惜捨與於他,此唯得利非能得福。】  
要曉得,假定你不了解這個菩提的無上的廣大的功德,啊那個時候啊,你呀所注意的只是啊異熟的財位,那就像 什麼?做生意人也是一樣,做生意人也是一樣,儘管你也布施,就像做生意人一樣那個東西也送給別人啊,但是他為 什麼啊,咦他把那個東西賣出去,又是毫不顧惜,喔,噢賣給人家,啊東西送給人家來得人高興喔,他也曉得什麼, 他賺到錢嘛,他得到了什麼,他那是得到的利益,世間的利益,不是得到福。
【四百頌曰:「云於此行施,能生大果利,為報而行施,如商利應呵。」】  
說我們現在這地方呢?行的這個波羅蜜多,布施波羅蜜多啊,要曉得它有無上大果,啊什麼果啊?菩提大果,就 這樣,不是為了一點點眼前的報,如果為了報而做的話,那就像做生意人也是一樣,那個呀應呵斥的,啊那個要呵斥 的,所以我們眼前啊千萬注意喔,啊,不要說求將來人天這種不要,眼前的不要,人天的不要,乃至於聲聞的小果都 不要,要求無上菩提大果,這是我們必須應該了解的,這個四點。第二,啊那麼下面繼續。
p. 280
【◎ 第二唯意樂布施者。】  
上面這一段啊,就是說啊將財施,財施當中的話呢,啊說,分辨這幾個項目。現在呢這個屬於第二的話,針對著 布施當中有二項,一個呢,實際上的東西來,第二個呢?單單我們觀念當中,所以這個是叫唯意樂布施,說。
【內居閑靜由淨意樂淳厚淨信,分別化現種種廣大無量財寶,勝解惠施一切有情,以少功用生無量福,亦名菩薩巧 慧布施,是菩薩地說。】  
那時候啊,我們不是在外面,以實際上的財物,自己送給別人,而這是啊自己啊,靜靜的安居在這個裡頭,而依 什麼啊?依淨意樂,啊這是內心清淨的淳厚的這個心情,啊還有啊淨信心,關於這個淨信心,我想我們大家都了解了 啊,這裡特別說明,我現在這個布施是為求無上大果利,所以這個財物是無條件的送給別人,還有呢,送給別人了以 後,絕對不望報,平常我們啊送給別人哪,總是覺得,唉唷,我幫了你的忙啊,好像啊就是做了一個好人一樣,這個 千萬要不得,不要求回報的,就是這樣,然後呢?不但不要求回報,而且呀這個布施了以後得到的一個善根也是啊一 起捨給一切眾生,一定是根據前面的這個大菩提心相應的一種心情,這個才是啊淳厚的淨信心,清淨信心,那麼以這 種信心,我們分別化現種種廣大無量財物,就是觀念當中啊去想有無量無邊的這種財物,啊,勝解惠施一切有情,以 這樣的殊勝的正確的認識,運用自己的思惟,來布施給一切有情,你這樣去做的話,不要花太大的氣力,不像我們啊 身口實際上的行為,辛苦得很,但是他也有無量的福德,啊這個地方的福啊,要注意啊我們往往啊把它看,在這個梁 武帝跟達摩祖師的這個公案,一個說福報,一個叫功德,把這個福看做福報,不是在本論上面啊,前面已經說過的, 一個利,世間的這個利益,現在這個地方的福的話,就是福智二資糧的福資糧,這個福資糧是一定有慧來攝持的,啊 所以這個,這地方的福資糧,就是將來圓滿報身寶土的資糧,這是慧攝持的,是成佛必不可少的,這一點我們要了解 啊。亦名菩薩巧慧布施,哪這個就是啊最善巧的,真正有智慧的布施方法,這是菩薩立場說的。
【妙手問經雖說此是無資財者所應修學,非有財者不應修習。】  
這個說法上面那個經典上面,雖然只是說你沒有資財的時候啊,要這樣修,但是呢不是說有財的人就不要喔,有 財的也要,這個意思是說,有財的人啊不但要實際上的財物施,還要拿意樂來施,如果說你沒有財物的時候,你就單 單意樂施,尤其其中有一點很重要的,如果是個出家人的話,我們真正應該的千萬不要以財施,啊現在有很多人啊, 出家人啊還要去忙財,那完全錯了,啊如果說你是已經說過了,如理如法以及你的宿業所感得的,那個時候啊你要毫 不顧惜的去布施,求來的布施那完全錯了,這個絕對不是佛法裡邊的事情。那麼繼續下去,繼續下去。
【無資財時巧慧布施,是為乃至未證增上清淨意樂初極喜地,若證此地,則諸資財定無匱乏。】  
上面這些啊,是沒有資財的善巧的布施的方法,是說只要在你還沒有證得初地,這個初地特別的說明叫增上清淨 意樂初歡喜地,這,這地方不詳細的說明它,換句話說這是見道以後,啊這個之前是這樣的,為什麼呀?說當你真的 修菩薩道,一旦真的證得了那個初地的話,這個初地的果報不得了的大,他的那個財位啊是一定不會缺乏的,一定不 會缺乏的,所以在這地方啊,這地方文上面並沒明確的說明啊,特別,但是旁邊有一點啊,證明一個事實,證明一個 什麼事實呢?就是現在,哦我們哪常常尤其是在我們,譬如說啊 國內我們是禪宗很盛的地方,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 這個大法,這是千真萬確,但禪這個法呀,很妙,從凡夫地一直通到佛地,都可以用的上,都可以用得上,所以它是 沒有漸次的漸次,所以是種最殊勝善巧的方法,所以單單用這個方法是不能判斷你的位置的,前面曾經說過了,大小 乘的判斷不在這個般若慧,而在你發心的方便,這個我們要了解。當菩薩證得初地的時候,他一定也見道,換句話說 那個時候他一定也是個開悟的狀態,這樣,但是呢他開悟了是不是算初地,還是二地啊,佛地啊乃至於還是個凡夫呀 ,加行啊,那個不在他見,而在他的行,前面記得吧,見是行,行是見,所以如果說,真正的地上菩薩的話,從初地 開始,這個十地經論上面有很多乃至於像那個入中論等等它都說,那個初地菩薩的福德是不得了的,不得了的大,他 絕對不會說啊證得了初地囉,還是窮光蛋一個,絕不可能的,這個我們要了解,啊但是,二乘果那是沒錯,見到的時 候啊,他見到的空性固然是可以,但是對不起,他如果說沒有修福的話,他可以窮的飯都吃不到,那這地方也是順便 提一下,繼續下去。
【如菩薩地云:「如是菩薩現無財寶,巧慧方便而行布施,此說乃至未證增上清淨意樂,若諸菩薩已證增上清淨意 樂,如已獲得超諸惡趣,如是生生必當獲得無盡財寶。」】  
他下面就引那個論上的文,那個是瑜伽師地論,菩薩地上面的,這個我們要學菩薩行的人,譬如說在資糧位啊, 加行位啊,那是容或現在我們資糧不具足嘛,那個時候,用上面這個意樂來布施,這是啊非常好的方法,假定你一但 真正的證得了這個初地以後的話,那絕定不會啊再窮,一定有啊無盡的財寶,那麼上面關於啊,布施的幾個特質都說 明了以後,最後。
【◎ 第四此等略義者。】  
這個啊,值得我們這地方啊很認真的研討一下,啊是上面大要都說完了以後,還有一個重點哪,這個地方重新, 也可以說是一個結論,也可以說,在布施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把握得住的,說。
【正受菩薩律儀已,學習大地布施道理,發願修學。】  
說是當我們啊發了願心,然後呢,正受了菩薩這個戒以後,開始學,學什麼?要學像地上菩薩那樣的,這個道理 ,我們啊雖然現在是凡夫,但是一定要發願去學,為什麼要這樣說,為什麼要這樣說,我們一定這個追根究底要把握 得住,反過來,我應該問一下自己說我為什麼到這裡來,我到這裡來是要求無上菩提之果,我們不妨更平舖直擺,更 確實的說要徹底解決一切痛苦,要究竟圓滿啊一切福德,對,如果是你要求這個果,請問你因地應該做些什麼,因地 當中第一個是:正知見,然後呢根據這個發這個廣大的願力,說我一心一意要求這個,一心一意要求這個,你有這樣 的這個心願力的話,自然而然不斷的增長,逢緣觸發,耶它就來囉,要不然你沒有這個心的話,你處處地方畏縮,唉 呀,我不行啊,我不行啊,我馬馬虎虎,算了,你平常一天到晚想著這個心的話,一個退緣來的話,你就退了,然後 呢?真正那個進的上緣,上來的時候啊,你又上不上,唉,總是反正我沒有份的,我就這個樣啊,因為為什麼啊?因 為你因地當中啊,播下去的那個種子,就是失敗的,退縮的這個因啊,所以遇到這個緣啊,長起來這個失敗退縮的那 個種子啊,都在這個地方啊,所以他這個地方儘管啊,我今天啊身體這麼衰,年紀也比較大,可是我自己一直告訴我 ,噢唷這個只要有一天命在,啊我一,真正能夠做到的就是這個,我一定要做到,一定做到,啊,絕對不是說等到下 一生,下一生,下一生,當下這一念,我牢牢把握住這一念,我絕對不放過,這一念「果」那我就不去管它,應該這 麼說,我正因為要得到這個果,所以我必須在當下一念上面這個因當中要把握的牢牢的,我發願要做到它,我一定要 做到它,我一定要做到它,就這樣,就這麼簡單哪。這個佛法你說它啊,深奧是深奧,但是呢它就這麼,這麼個踏實 法,就這麼個踏實法,然後你拿你這個心願你去念佛,念佛一定上品,你一去持戒,持戒一定上品,你去參禪,參禪 一定上品,不管你學那一個,所以我們千千萬萬啊,不要說唉呀我不行啊,我不行啊,啊前面一再告訴我們,乃至戲 笑,你乃至於笑,說笑話,你千萬不要說我不行,不,要懺悔的時候,同樣的是,懺悔的時候啊,不要說,唉呀,我 這個樣啊,我一定要是連根把它拔起,是不是現在能夠連根拔起,那沒關係,但是我這個因本身啊,要沒有一點點漏 洞擺進去,唉,一直加強這個因,所以外面的任何一個緣碰到的時候啊,一直碰到了,助長你那個連根拔起的,把惡 業連根徹底斷除的,反過來說呢,你一直發這個圓滿的圓成這個因,所以外面任何外緣碰到了時候啊,觸發的啊都增 長你那個圓滿得到這個,那個就是個直路,這個我們要了解的,這個我們要了解的,所以我們平常的最重要的是心裡 建設,千千萬萬不要把那個失敗主義擺在心裡。譬如我們上一堂課那個檢點等等啊,沒有別的無非說來說去,就是共 同的目標,所以你一定要把這個什麼,大的,殊勝的大利益擺在這裡,啊你有了這個的話,什麼小事情都擋不了你, 你如果沒有的話,唉呀,那風吹草動啊,就跟著人家,人家這個眼睛看你一眼呀,你心裡面又那麼嘀咕的半天,人家 要跟你說一下,噢唷,你又在那裡轉,那個弄了半天,你搞什麼呀,你要解決進入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之苦,現在 一點小事情你就纏在這地方,就轉不過來,唉,所以啊我這寫在黑板上面,所以這麼講啊,嗯,我來幹什麼啊,嗯記 得這個話,你時時記到,我要盡苦,乃至於要盡法界一切有情,虛空一切有情的苦,那苦的根源在那裡啊?惑業,所 以呢要發這個願,而且這個心啊你一定要非常強有力,要猛力,如果你能夠啊,正確而且是個猛力的話,哇這個力量 不得了的大,我告訴你,就是這麼不得了的大。
【如前所說布施之理,當先了知現在進修開遮之處而勤學習。】  
那麼前面已經說過了,那些對於第一步,這個地方特別講布施,那麼你真實發了這個願以後,這個願子能不能成 滿,還要如法行持,你要去如法行持啊,必定要了解正確的方法,所以什麼是該做的是開,什麼是不該做的是遮,了 解了以後啊精勤努力,照著去學這個原則,而在這個原則當中特別是什麼啊。
【特於慳吝身財善根而修對治,勵力增廣能捨之心。】  
對於壞的那一面,對自己的身財善根啊,這個捨不得的地方啊,要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如理如法的去針對的這 個毛病去治療它,要努力增廣能捨之心,正面的要把那個能捨的心啊,要把它增廣,這地方妙了,他叫我們是啊能捨 之心噢,你心真的能夠能捨的話物就能捨了,反過來呀,我們不了解這個特質,唉,這個什麼特質啊,我們把那個心 跟物啊,往往啊分開來看,在這點啊讓你們體會一下,這個心跟物呀,世間說是兩樣,佛法裡面說分不開的,看起來 是兩樣東西,但是那個彼此間啊,這麼個密切,譬如說,現在,我有一樣好東西,擺在那個地方,平常擺在那裡你不 覺得什麼,那有人啊要你的時候,你是最歡喜的東西,唉呀到那時候啊,你就心裡面啊什麼感受啊,那個感受你自己 去體會,自己去體會,所以那個心啊,難捨這個心啊,是從物上產生的,但是絕不是物,耶所以這個心,這個時候主 要的,假如說你真的了有了這個心以後,當人家來要你這東西的話,你就是平常以為你這,針對這個去想這個要是, 一旦有人來了哎唷很歡喜的送給別人,這樣,所以他前面一直告訴我們啊,說布施的特質在心,但是啊你不要誤解了 ,說啊,既然心的話由心送就可以了,實際上那財物積了一大堆,真是要送的時候又捨不得送,那個是騙自己,那沒 有這樣的事情,啊這個我們要分得清清楚楚,布施是這樣,講其它的都是這個道理,都是道理,下面兩句話。
【能如是修應自慶喜,心若未能如是薰修應生憂惱。】  
咦妙了,這兩句話,你能夠這樣做啊,他不僅僅是教我們做了就算,還有什麼,應生慶喜這四個字噢,這是個大 學問噢,前面我們一直說,隨喜功德,隨喜功德,要曉得真正修學佛法過程當中最善巧,最有幫助的就是隨喜一支, 啊真是美不可言啊,實在好啊,啊你自己的功德啊,也要隨喜,別人的功德啊也要隨喜,說,總之一句話,你一切事 處隨喜功德的話,那個本身的功德固然在無限的增長,而隨喜本身也就是無比的功德,而這功德又絕大的力量,這個 力量還是幫助你下面行持這件事情啊,會產生絕大的力量,布施如此,像我們剛才說改過等等也是如此,你一旦改過 了呀,你對自己改過還要隨喜,能做了,啊歡喜啊,唉呀,我居然做到了,你自己也歡喜呀,功德也增長啊,下次你 做的時候能力也增強,還有呢萬一不能做怎麼辦呢?咦他有一個巧妙的辦法,唉,應生憂惱,如果不能做的話,那個 時候要應生憂惱,平常我們現在啊,做的恰恰相反,不能做還歡喜,還找一個藉口,唉呀,我這個東西為什麼啊,我 本來要捨給你,應該這樣做的呀,可是如何如何呀,唉呀,他自己呀保護煩惱,就這樣,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啊,我們 跟煩惱鬥的時候啊,要什麼啊,要對這個煩惱啊不能忍耐,如果說這個煩惱留在你心裡啊應該生憂惱,應該總要想辦 法去除它,你能夠這樣做儘管眼前一時做不到,可是你這個心理狀態,你這樣的行持本身卻是在懺悔業障,對不對, 當你能夠這樣去做的話,慢慢慢慢的,自然而然這個障礙減小的話,那個時候啊你就能夠改善了。所以啊我們在整個 的修行過程當中,無非三件事情,淨除罪障、積聚資糧、增長廣大迴向無盡這三件事情,哪哪這個裡面就告訴我們, 就是這樣,而且如果你能夠善巧運用的話,所以它不管是好事也好,是壞事也好,沒關係,那事情是有好壞不同,可 是對我來說是一直增長功德,或者是用第三支的懺悔業障,或 者是用第四支的隨喜業障,你那一支做對的話是常隨佛 學,那一支做對的話是以法供養,對不對,而且這個裡邊,一定是啊有迴向無上菩提,這個事情實在好啊,因為你這 樣做,處處地方都是如法,處處地方都是增上,不管是好,是壞,實際上你能施,那麼是慶幸啊,是不能施,那麼是 憂惱懺悔啊!
【若如是者,則如妙手請問經說。】  
我們能夠這樣去做的話。
【於當來世,少用功力能滿布施波羅蜜多。】  
這句話最重要。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79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8卷 A面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118卷 A面
日常法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280 (11)
【少用功力能滿布施波羅密多。】  
這句話最重要,你能夠這樣做的話,耶!眼前先不管,將來啊你不要用太大的努力啊,就能夠滿布施波羅密多, 這個話哪裡啊,在經上面佛親口講的,那這地方很清楚,所以前面先告訴我們,先發願有了這個願,然後哪!正行持 ,正行持的時候,如果說你能做到了,那麼慶幸,如果你不能做的話,那麼憂惱而懺悔,所以我們在一切時處,都是 在這個上面,願一定有信解在裡頭,一定有正知見,下面這個行,既然是有見有行,修學佛法沒別的,見道然後修道 ,見、行俱足,嗯!圓滿的果就出來了,所以既然你這一世下的這個因,這麼的正確,這麼的圓滿,所以當來世自然 嘛少用功力,那個自然而然那個果報就現起來了,你那個波羅密多就滿了,說到這裡我們同樣的馬上要看看,如果我 們這一世不行的話,說明我們宿生沒有努力,既然如此的話,現在趕快努力,布施如此,其它的也是如此哦!任何一 件事情,凡是眼前不理想的境界,現起來的時候,千萬這地方要有一個認識,所以眼前為什麼不理想啊!就是我們啊 ,宿生因地當中沒有如理的認識,發正願,然後呢!得正見、行正行,所以現在趕快努力還來得及,將來自然有這一 天,如果你沒有這個認識,然後就抱怨,然後呢!在其它的次要的,乃至非理的事項去忙的話,越走越遠啊!是不曉 得錯到那裡去啦!所以它下面緊跟著反顯,前面是正面告訴我們怎麼做,反顯就是另外一方面。
【若此一切皆悉捨置,即於現法亦當恆為重過所染,於當來世心不趣入,極難趣入諸菩薩行。】  
假定我們不能這樣做的話,啊,把那些所說的道理啊,皆悉捨置,就擺在那裡就不去管它了,前面所說的分幾個 部分,第一個哪,發這個願,發了這個願以後哪!然後呢!努力去學,怎麼個做法,做了、學了以後呢!對治這個毛 病,增長那個功德,對治的時候是如此,增長的時候如此,假定這些道理我們擺在那裡不管的話,結果呢?現法也啊 一定會;恆、恆是一直啊,一直為什麼?重過,很大的過患所染污,這個是最嚴重的事情,實際上的的確確的,我們 碰見太多的情況,唉呀!我不行啊,那是不行啊!那不行,好了,結果呢?你就不要去做,請問不做的結果,你在做 什麼啊?這個馬上檢點一下就行了,啊,我們不做的結果呢噯呀在染污當中啊,真是阿彌陀佛啊!我現在所以、雖然 今天到了這個年齡,常常有人說,唉呀!某人啊,你啊這個年紀大了啊,然後呢!身體不好啊,我常常反過來想,正 因為我年紀大了啊,老了啊,身體不好啊,我再不努力的話,完了!啊,我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的努力啊,現在年紀 大了,如果還在那裡噯喲!這養老的話,那我這一生就完了,然後正因為身體不好啊,隨時隨地都有兩腳一伸就走了 啊,我趕快趁著身體還可用的時候,還要用它,啊,我覺得佛在因地當中都是這樣的啊,的的確確千真萬確的事實啊 ,所以千萬不要說噯呀!現在什麼原因而放在這裡,當然身上固然說,心上也是如此,啊我們常常說噯呀!我是凡夫 啊,我自己現在想到這地方,自己覺得啊,嗨!我這個常敗將軍的經驗啊,我就告訴你了,我以前一直在這上面敗, 可是啊;我正因為敗了,還肯站起來肯鬥,所以我自己啊!美其名曰將軍,我還再鬥,我鬥的經驗,我今天告訴你們 ,當年我一直這樣的,我總覺得噯呀!我是凡夫啊,噯!現在我完全反過來,對啊!我是凡夫我趕快努力啊,你們記 到這個話,我總算今年鬥到五、六十歲了,這個經驗有了,唉!是啊,僅管今天老了,身體差了,沒關係我要鬥下去 ,以前年輕的時候,已經浪費掉了,我還是凡夫,你看嘛!我跟你們凡夫是一樣的,可是你們年輕力壯,原比我來得 好啊,對不對!啊你看看我這麼老了,身體這麼差我還要鬥,何況你們現在年輕力壯啊,所以啊年輕力壯一點小病啊 ,我但願你們啊不要去管它,你趁著一口氣還在又鬥,好、這一生啊,成就與否啊,就靠我們現在的這個情況,這一 生的一切、一切都是宿生的這個宿業所感的,如果說你保護了這一生的話,對不起!你就完了,身體保護的好好的啊 ,結果它耽擱了你,啊、你能夠這樣去努力下去的話,到那個時候啊,你會啊、去對那個上了天到了極樂世界,然後 對那個骷髏頭啊;啊、去感謝它,我常常告訴自己,哦!千 萬不要到地獄裡面啊去拜那個;那個養得胖胖的那個,絕 對划不來、絕對划不來,在這地方我們必定要注意的,所以說要注意,假定我們現在不理的話,產生這麼大的毛病, 而這是我們最大的大毛病,通常我們的大毛病就在這裡,聽是聽見了,嗨呀!懂得了很多大道理,懂得了就擺在那裡 ,唉啊!好可惜啊,不懂嘛!還不信;不懂了,懂得了還擺在那裏,結果呢?又養成功了什麼毛病?平常我們為什麼 提不起來的原因就是這樣,不懂嘛!固然不懂了又不行,懂得了嘛!懂得了還是擺在那裡不動,結果這個串習了以後 ,就難改得過來,所以你沒有旁的辦法,修習佛法絕對沒有一點點,可以討巧的地方,咬緊牙關就提起來,咬緊牙關 就提起來,所以譬如說在這個地方,而我為什麼會很歡喜這個地方呢?因為我回臺北去兩天,啊那天回去啊,實在累 ,我想第二天啊要做這麼多的事情,我平常的時候,到了個早晨幾點鐘一定起來了,然後呢?我想唉!今天還做那麼 多事情,完了回去還要講課,好了,好了,然後把那個鬧鐘啊,就把它這樣,結果就睡著了,我回來想想,我真懊悔 ,結果我睡過了以後,又、又回來並沒有多長幾斤肉唉!到那時也並不見得怎麼樣唉!如果說這一個靠這個東西,而 延長生命的話,那個業感緣起的道理,就沒有用了,我們也不必來學佛法,越想越懊悔,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所 以這一點我特別說明啊,如果你不去真的當下去努力的話,對不起!眼前是什麼?恆為重過所染啊,不管生理啊、心 理啊,所以這一點啊,我們必定要注意,如果你心裡面真正提起來的話,就算你不做你正念擺在這地方,你剎那、剎 那什麼?增長善法。剎那、剎那盡除惡法,沒有一刻在那兒浪費掉的,只要你這樣去做的話,自然嘛!你那個因地當 中都是這樣的,到下一次來生的時候,結出來的果就這樣耶!所以這個當來世啊自然行,因為現在你反過來,既然不 做的話,當來世你養成了習慣什麼?就是這個,到那個時候啊,你就沒辦法趣入了,眼前有了這個機會,你都放棄了 ,將來這個惡習,越來越重、越來越重,你就有力量了嗎?眼前叫你拿個三斤,你說拿不動啊、擺在那裡,擺著五斤 ,變成十斤、五十斤,你就拿得動了嗎?我們常常有這個事情,噯呀!擺在明天,今天嘛!拖一點事情擺在明天,明 天嘛!又拖一點事情擺在明天,越拖越多,眼前這麼一點點事情,都解決不了啦!你能解決得掉了嗎?天下任何一件 都是如此啊,到那時候啊,絕難趣入啊,你就越來越難啊,天下沒有一點點投機取巧的辦法,就在這地方,注意!就 在這地方,所以咬緊牙關來,咬緊牙關來。
【又如攝波羅密多論云:「布施根本菩提心,勿棄如此能施欲,世間具此能施欲,佛說此為施中尊。」】  
布施的根本什麼?這個地方的布施是布施波羅密度,他的根本在菩提心,這個、這個布施的根本在菩提心,這個 心啊、千千萬萬不要輕輕的棄捨,這個心就是什麼?能布施的這個好樂之心,如果說你能夠有這個好樂之心的話,這 個是啊布施當中最珍貴的,世間做任何事情,拿這個菩提心相應的話,就是任何事情當中最珍貴的,實際上呢?也是 唯一珍貴的。
【此說應當憶念修習菩提心,為諸行所依。】  
那麼總括起來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啊,憶念,這個我們現在要行的真正的重心什麼?菩提心。而菩提心是啊,是 我們現在一切行持的根本依據,所以這地方就用得上這句話:「妄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現在了解得清清楚 楚,一切時處,我們真正重要的,就是這個啊,實際上哪!現在你們慢慢的、慢慢的會注意,你只要肯去,只要肯去 做,你會發現真正得到好處的啊,就是、還是為你自己,還是為你自己,一旦啊你忘掉了以後啊,噯呀!那時候煩惱 叢生,你還自己覺得很有道理的,真是顛倒啊,真是顛倒啊,啊表示、下面:
p. 281
【願證菩提即是一切能捨根本,是為一切能捨之尊。】  
因為你依止的這個菩提心啊,所以這個菩提心的特質是什麼?說為利有情願成佛,乃至於不管是自他二利,究竟 圓滿之處是唯有這個,所以你發這個心,一心要這樣,為了你要滿這個願,那個就是啊策動你,做一切事情的根本, 現在這地方是布施,這也就是布施的根本,那麼這個啊也就是啊,最珍貴的。
【故於此心應勵力學,此即總攝妙手問經勝扼要義。】  
這個是啊把妙手請問經上面,最殊勝的重要的經義啊,總括的來說。前面這地方是此等略義,所以這個略義是好重要、好重要的一點。啊前面大概的以及仔細的總略的說明了以後,最後、啊,又、這綱要提起來,這麼重要,布施 如此;其他的一切都是如此,總之這一句話,大家千萬注意,發願,然後呢?如實的正學習,努力的行持,行持的時 候,正面的應該怎麼做;反面的應該怎麼做,這樣、正面的時候說,啊、能修慶幸,不能修應該如何?這個是所以這 一方面的, 然後呢?如果說我們不能做的時候,要了解他的大的禍患,兩個這樣的一對比的話,那自然而然,這樣平 常我們真正空閒的時候啊,如果要自己坐在那裡思惟,就應該思惟這個,開起口來討論,就應該討論這個,然後呢! 站起來的行為、行為就要這個,你能夠這樣做就好了,否則的話!僅管你講的太多的道理,等到真正行持的時候,他總在那地方為自己的煩惱找藉口,總在那找煩惱找藉口,啊、所以啊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噯呀!你做什麼事情啊, 做的很起勁,但是呢!對不起,就是那個修行的時候啊,他有種種的理由的,種種的理由的,這個就是跟法不相應, 如果說你能夠把上面所說的這種道理,建立起正知見以後啊,然後呢!這個正知見不是說建立起一下就算了哦!你要 不斷的把它堅固,不斷的薰習,隨時隨地讓那個正知見引導你的話,你那個行持的一點不會有難關,什麼東西都衝破 了,為什麼呀!因為你平常的時候啊,你沒有養成功這個薰習,所以它起心動念一定都什麼?無始的妄習、顛倒的錯 誤概念,你還沒動心,覺得噯呀!嗨今天這個不行啊、這樣,今天那個不行啊,今天又這個不行啊!哈!哈!所以那個菩薩八進八退之法,上面那一段話,我現在想起來,覺得!也可以說很好笑;也可以說很有意思,它說啊、吃飽了 啊就覺得噯呀!吃得太飽了,身體覺得疲倦,然後呢!肚子餓了啊,一直直肚子餓了太虛,就這樣,啊、這個吃飽又 不好啊,這肚子餓又不好,反過來的話,吃飽了、哦!吃飽了那麼正好努力啊,就這樣;然後呢!然後呢!肚子空了 ,空了嘛!正好嘛!現在呢?輕力啊,就這樣,啊他又說等下跑完了以後呢!跑完了以後覺得累了也不行,就這樣啊 ,就這樣他總是處處地方,反過來他是這樣講,噯喲!我今天跑了一天啦!耽擱了這個事情啊,趕快停下來努力去做 啊,啊生病了嘛!生病了又不好,老了嘛!老了又不行,他反過來又說,嗨喲!病是死因啊!趕快正因為生病啊,趕 快努力啊,老了啊,時日無多啊趕快努力啊,那個進退之間啊,就差這麼一點點,啊、所以絕對不再這個事項上頭, 處處地方注意啊!處處地方能夠注意,就是你怎麼樣自己去心理建設,處處地方注意心理建設,所以我始終記得這一 句話,當知善知識如寶不可捨,這個善知識啊,是最寶貝的東西,在任何情況之下,不能捨棄,這個善知識有兩種: 人跟法。當然實際上呢!都是人,就是這個佛我們最大的善知識,他現在把這個他告、教誡的給我們,現在我們旁邊 的人也是這樣,反過來就是惡知識,所以這個真正的世間的來說,我們一定要注意到的,一定要注意到的--人;彼 此間在這個團體當中,應該以法共同策勵,怎麼樣使得彼此之間,互相成為善知識,從心理建設開始,到行持上面的 步步增上,千萬不要被這個顛倒的錯誤,這種走這個八退之法,在任何情況之下,要走那個八進之法,那麼上面這一點呢!就是關於這個布施,啊、關於這個布施,在下面嘛!啊,尸羅就是持戒,唉!在這個地方啊,啊它持戒那一點 啊,它並沒有說的很多,並沒有說的很多,不過這地方要特別了解一點;一點特質,這個戒,我們平常啊,用四個啊 ,概念去了解它,所謂戒法、戒體、戒行、戒相,說法、體、行、相,所以這地方它不詳細的說明的話,它有一個最 大的理由,這地方我們啊!真正要把握住它的中心的根本問題所在,根本問題所在,那麼這個根本問題什麼呢?就是 大菩提心;大菩提心,所以你能夠把握住這一個;認識了這一個,然後呢!能夠跟這個相應的話,那個時候我們所謂 得到的這個叫戒體,這個概念是我們第一重要的那一點,所以在正式講那個文的之前啊,我希望諸位啊,把它事先把它好好的看一遍,把它事先好好的看一遍,尤其是啊在這個環境之下,我們現在啊是以出家為主的,戒是我們的根本 ,實際上整個的修學佛法過程當中,能不能成就一切都是靠這個戒,我之所以在這地方,特別說的話,現在大部份人 ,是啊,很難得的難能可貴,了解這個戒的重要,大家總是說噯呀!這個戒是最重要啊!然後呢!說出家五年啊一定 要通戒啊,這已經是好難得、好難得;好難能可貴的,可是他往往不了解,戒的制、真正的精神在什麼地方?他始終 啊!這一個概念上面弄不清楚,假定你能夠自己曉得說我是個凡夫,我無條件的尊 --對了、對了,或者你還沒達到那個果位,你全部的精神,你一心一意的參個唸佛是誰,或者一句阿彌陀佛;天塌下 來你不管,那、不錯;是因為你現在全部精神這樣做啊,如果是你沒有這個,拿了這個做為藉口的話,那你就完全錯 誤、完全錯了;完全錯、完全錯了,所以說我們正規學戒的人啊,一定應該了解,它戒的特質為什麼?從那裡戒起? 為什麼制戒?這個簡單的說一下,我們要修學佛法所以要制戒,修學佛法的目的是除痛苦、破煩惱,而破煩惱的根本 在這地方,所以戒是從煩惱上面說起的,這一點你們要把握得住,那個時候啊、下面的都對了,如果說這一點認不清 楚的話,對不起!你都錯了,所以如 果這一點弄不清楚的話,我們拿這個戒相,大家去爭論你說這樣;我說那樣結果 是越爭啊,這個煩惱越大,嗨!大家還覺得講這持戒。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貳百捌拾壹頁,那麼上面講完了布施一 度,這個布施一度最後,第四此等略義。啊,這一點啊、我特別的強調啊,所以你們啊關於這個概念啊,啊、要很認 真的體會一下,在,我們不妨溫習一下,在我們前面講到業的時候,大家還注意到沒有,還回憶起來沒有,講業的四 種現象的時候,業決定一切、業會增長廣大,曾經有這麼幾句話,它說、很多人啊諸人由修善、不善諸業,這個修就是我們平常的行持啦,這個所謂修行、修行,善業是修行,惡業不要修行的,那麼也可以說,就是我們平常的起心動念的心裡的行為啊,就是這個樣,你們、不、不寫啊,在前面壹百壹拾玖頁上面,我可以指給你們看,那一段話在哪裡,你們重新溫習啊,所以要溫故知新就曉得了,壹佰壹拾玖頁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個字,它前面所告訴我們啊,不管 啊大小啊、小的善也好;小的惡也好,一點、一點點,集到最後集的大的不得了,這個地方是最後一個字,由修善不 善諸業,這個修就是我們的行持,啊、善當然要修,就是不善還要修嗎?換句話說那不管你的行為是做些什麼?諸人即成慣習性,他養成功了習慣,養成功了習慣以後呢?這一世固然習慣,如是雖不特策勵,他世現行猶如夢,他這樣的話,雖然不特別的去努力什麼,到下一世生起那個現行啊,就像夢中一樣,那麼你到這個地方,跟現在我們這一對比就曉得了,它這地方告訴我們啊,說假定我們布施這一度;不馬上修的話,將來啊,你沒有機會!而你現在雖然做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