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476-斷除「顯密相違」的諍難
發表於 : 2024-01-25 , 7:33
廣海明月 0476講斷除「顯密相違」的諍難
477講 478講 479講 480講 481講 482講
483講 484講 485講 486講 487講 488講
489講 490講
廣海明月0476 斷除「顯密相違」的諍難
講次 | 0476 (2024-01-25 ~ 2024-01-31)
標題 | 斷除「顯密相違」的諍難
廣論段落 | P10-L4 ~ P10-L7 設作是云……宣說非一。
四家合註入門段 | 第1冊 P178-LL5 ~ P183-LL1 第五、斷諍……就像這樣。
請大家把書翻到178頁,《四家合註入門》,看最後一段。大家要集中心力,因為每一講的時間不是很長,要學會一秒就把你的注意力集中。00:17
這種說法對不對呢?這是不對的。這裡邊有個箋注,「貪欲」,是指貪著欲界的功德。這種貪欲在波羅蜜多乘是什麼呀?是一定要遮止的,就是它是所斷品,我們的貪欲心在波羅蜜多乘來講,必須要斷除的。於是產生了這個諍論,說:「波羅蜜多乘沒有這個,這兩個道不同呀!所以沒有將波羅蜜多乘作為密乘共道的道理。」他認為顯乘不是密乘的共道。02:45
說:雖然有這樣的疑難,但是「此極非理」!這宗大師承許嗎?不承許,不是這樣的!02:54
「以度彼岸道之體性,悉皆攝入」什麼?意樂和行,比如說「意樂」就是謂於菩提發心,「行」是修學六到彼岸,這是波羅蜜多道的體性,就含攝在其中。意樂和行為中,意樂就是指菩提發心,行為就是修學六度,都含攝在這個道當中。「是則趣入金剛乘者」,所以要趣入金剛乘的話,「亦一切定應習近」,在許多密續中也有說到這點。03:31
在無等覺窩阿底峽尊者入藏,就是進入藏區之後,我們才知道顯密的教法沒有很大的相違。以前是不了解的,於是修持密咒的就詆毀顯教,不承許顯教所說的這一切,就自己修甚深的密咒;而修學顯教波羅蜜多的也有詆毀密法,說:「密法不是純正的佛法。」仁波切說那時候是這樣的。現在阿底峽尊者講完後對我們就很容易了,我們會了解這是這樣子,但是在阿底峽尊者沒有進入藏區以前,這是非常大的難點,認為顯教和密教就像冷熱、就像水火一般是完全不能容納的。04:22
這一點不僅僅是對西藏的求法者,對我們全人類、對整個世界的求法者都很重要!如果你認為密法不是純正的佛法,那是佛所說的,你就誹謗了密教;如果認為它們兩個不是共道,你就誹謗了顯乘。所以總得誹謗一個,你說這修行人多悲慘?但是阿底峽尊者來講了道次第之後,真的是救命,他不是救一時的命啊!大家認為呢?在之前阿底峽尊者沒來的時候,是非常大的難點,看現在我們透過《菩提道次第廣論》都能夠學會,好像這並非是難點,一聽好像就能夠理解,真是尊者的深恩啊!阿底峽尊者的深恩啊!也是上師們的深恩!05:07
要知道現在就很容易了解了,以前就沒辦法證知,所以這非常重要!很容易了解的原因就是因為善知識講了,對不對?講了清淨的傳承教授是怎樣、佛陀的密意是怎樣,我們好像輕易地聽來了,然後就領會在其中,就沿著這樣的宗見、這樣的見解修行,這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情!不容易一開始就造這麼大的惡業。仁波切接著說:現在我們稍作學習就能了解這一點。稍作學習──是易於獲得勝者密意。05:45
接下來仁波切要講一個不同的觀點。05:48
說:現今一些阿闍黎們,不清楚西藏佛法是不是清淨教法,他們還是懷疑密教是不是清淨教法。將密教放在一邊,顯教放在另一處,說:「喔!西藏的佛教是密法。」會懷疑這不是純正的。如果不知道這個關鍵,是很容易生起懷疑的。06:09
有沒有發現?我們學了《廣論》之後,就會清楚地知道這種懷疑是怎麼去消除的。06:18
這裡邊仁波切也提了:對我們來說,也不能忽視漢傳佛教,漢傳佛教也是相當了不起的!過去漢地的這些大成就者,土觀仁波切著的《土觀宗派源流》當中是贊成的。就是對那些大德非常非常地恭敬。宗大師也在《辨了不了義》的著作上,引過漢地法師們的論著。所以只要是真正清淨的佛法,《廣論》上說什麼?要一視同仁,因為是佛陀講的,所以都要用恭敬的心來對待。有沒有發現?仁波切這樣叮嚀我們:對漢傳也好、小乘也好、密乘也好,只要是佛親口講的,那就一樣地對待。怎麼樣地對待呀?依教奉行。07:04
仁波切會常常教誡我們說:要小心自己!就是不僅僅要擔心別人,對自己要非常非常地小心。說:「這個不注意的話,不學這個法門就很容易犯這個錯。只要是真正的佛法,要一樣地對待、一樣地要有恭敬心,這是很重要的!」07:29
所以恭敬法寶,只要是佛所說的──大乘、小乘、顯乘、密乘──釋迦牟尼佛有宣說密法,它是非常難得的。賢劫中宣說密法的只有四尊佛,我們值遇到了釋迦牟尼佛,是非常難可值遇的因緣。由於不理解密法的深度,所以要跟真正的上師學習過,你才知道是有多了不起的法!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來說,那是多麼地難可值遇呀!難可值遇!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不了解,就對整個的密法會有那種看法,這是非常悲劇的。你遇到了一個那樣不是老師的「老師」已經很悲劇了,由於他給你造成的惡劣印象,然後對整個的密法都再去誹謗的話,那就是更不幸了!所以想要不被迷惑、想要不被別人欺誑,就自己怎麼樣?去尋覓真正的善知識,學習清淨的教典,這樣就好比有一雙慧眼,可以辨別取捨,尤其是對一切佛語要恭敬。08:36
所以說密咒乘「一切定應習近」。「如《勝金剛頂》」所說的,《金剛頂》是瑜伽部的續典,所有進入金剛乘的人,也應該要學這個波羅蜜乘多乘。需要的這點,就是下面續典所說的,那個續典說什麼了?「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說就算要死也不應該棄捨菩提心,它是菩提心的誓言啊!這在續部的經典裡說的。看!有提到菩提心吧!不能棄捨,所以怎麼可能說學密法的不學顯乘呢?09:17
下面又說到:「六度彼岸行,畢竟不應捨。」如前面所說的意樂和行持,在意樂方面不可以棄捨菩提心;在行持方面,六度的行持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棄捨。這是密乘的前行。09:35
我們再把這一段看一遍:在意樂方面,不可以棄捨菩提心;在行持的方面,對六度的行持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棄捨,這是密乘的前行。這先要經過共通道,如果要修持密法的話,一定需要學習波羅蜜多乘,因此說是共通道。除此以外,「又餘咒教,宣說非一」,許多的續典都說了,說什麼呀?需要學習波羅蜜多乘。這是續部的經典裡講的。而且那句話:「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它對菩提心重視的程度,已經超過了生命。10:25
其實這一段學完了之後,大家沒有時間擠點時間,可以把這一段仔細地看一看之後,再自己想一想,看能不能把這樣經典的要義執持在自己的心中。就不要忘!不要聽幾個人在那兒講講,或者又有一些什麼傳說,然後就馬上把經典忘了。要知道世間的善惡和取捨,佛陀是遍智,我們皈依的三寶弟子要以佛陀的取捨為取捨,不要憑著自己的感覺去取捨,要依教奉行,而不是依著感覺而行事──依教奉行!但是依教奉行的前提,必須要知道這個教法裡到底包括什麼取捨、包括它抉擇的要點,所以一定要好好地學習經典。11:16
我們這麼多年堅持地學習《廣論》,甚至幾輪、幾輪地這樣地學習過來,大家一定是很有收穫的。你們自己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就知道。在這幾年的學習中,雖然有很多人覺得:我也沒有什麼修持啊,也沒有什麼修為。但是這一些,比如說不能謗法這件事情,一進廣論班很快就學到了。自己沒有學到這一點的話,現在法門很多、宗派也很多,如果不知道,就憑著感覺、憑著自己的好惡去取捨,不知道造了多少惡業。你們認為呢?11:51
這樣我們學了之後,接觸到比如說不同的法門、不同的修持方法,都知道:只要是清淨的教法我們就一併恭敬,這樣就是走到哪裡都能夠累積到資糧,都能夠恭敬一切修行者,還有善知識,恭敬出家人。那每天都在集聚資糧,而不是在損福報,這樣是不是很美呢?12:14
477講 478講 479講 480講 481講 482講
483講 484講 485講 486講 487講 488講
489講 490講
廣海明月0476 斷除「顯密相違」的諍難
講次 | 0476 (2024-01-25 ~ 2024-01-31)
標題 | 斷除「顯密相違」的諍難
廣論段落 | P10-L4 ~ P10-L7 設作是云……宣說非一。
四家合註入門段 | 第1冊 P178-LL5 ~ P183-LL1 第五、斷諍……就像這樣。
請大家把書翻到178頁,《四家合註入門》,看最後一段。大家要集中心力,因為每一講的時間不是很長,要學會一秒就把你的注意力集中。00:17
我們看仁波切的講記,「第五、斷諍:諍難」,這裡邊要斷除大家諍論的點。這個諍難是什麼呢?「設作是云:『若入波羅蜜多大乘,雖須劣乘法藏所說諸道」,有人說了:雖然承許大乘道要學小乘道,然於趣入不共之道──不共之道是什麼?就是金剛乘者,「度彼岸乘所有諸道非為共同」。說對於修習金剛乘密咒道而言,波羅蜜多乘不是共同道,是別別不同的。這是指什麼呢?「將不將貪欲轉為道用等」。在波羅蜜多乘中並沒有將貪欲取為道用,而在密乘中有著將對五欲的貪欲心轉變為修行之道,這是密法的特點。那波羅蜜多乘是沒有這樣的,這點是不同的,所以說金剛乘道不需要這樣。它的諍議是在這個地方,有發現吧?02:14《四家合註入門》 寫:妙 第五、斷諍:諍難:設作是云:「若入波羅蜜多大乘,雖須劣乘法藏所說諸道,然於趣入金剛乘者,度彼岸乘所有諸道非為共同,巴將不將貪欲轉為道用等道不順故。」此極非理!以度彼岸道之體性,悉皆攝入:意樂──謂於菩提發心;行──謂修學六到彼岸,是則巴趣入金剛乘者亦一切定應習近。如《勝金剛頂》云:「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又云:「六度彼岸行,畢竟不應捨。」又餘咒教,宣說非一。01:07
這種說法對不對呢?這是不對的。這裡邊有個箋注,「貪欲」,是指貪著欲界的功德。這種貪欲在波羅蜜多乘是什麼呀?是一定要遮止的,就是它是所斷品,我們的貪欲心在波羅蜜多乘來講,必須要斷除的。於是產生了這個諍論,說:「波羅蜜多乘沒有這個,這兩個道不同呀!所以沒有將波羅蜜多乘作為密乘共道的道理。」他認為顯乘不是密乘的共道。02:45
說:雖然有這樣的疑難,但是「此極非理」!這宗大師承許嗎?不承許,不是這樣的!02:54
「以度彼岸道之體性,悉皆攝入」什麼?意樂和行,比如說「意樂」就是謂於菩提發心,「行」是修學六到彼岸,這是波羅蜜多道的體性,就含攝在其中。意樂和行為中,意樂就是指菩提發心,行為就是修學六度,都含攝在這個道當中。「是則趣入金剛乘者」,所以要趣入金剛乘的話,「亦一切定應習近」,在許多密續中也有說到這點。03:31
在無等覺窩阿底峽尊者入藏,就是進入藏區之後,我們才知道顯密的教法沒有很大的相違。以前是不了解的,於是修持密咒的就詆毀顯教,不承許顯教所說的這一切,就自己修甚深的密咒;而修學顯教波羅蜜多的也有詆毀密法,說:「密法不是純正的佛法。」仁波切說那時候是這樣的。現在阿底峽尊者講完後對我們就很容易了,我們會了解這是這樣子,但是在阿底峽尊者沒有進入藏區以前,這是非常大的難點,認為顯教和密教就像冷熱、就像水火一般是完全不能容納的。04:22
這一點不僅僅是對西藏的求法者,對我們全人類、對整個世界的求法者都很重要!如果你認為密法不是純正的佛法,那是佛所說的,你就誹謗了密教;如果認為它們兩個不是共道,你就誹謗了顯乘。所以總得誹謗一個,你說這修行人多悲慘?但是阿底峽尊者來講了道次第之後,真的是救命,他不是救一時的命啊!大家認為呢?在之前阿底峽尊者沒來的時候,是非常大的難點,看現在我們透過《菩提道次第廣論》都能夠學會,好像這並非是難點,一聽好像就能夠理解,真是尊者的深恩啊!阿底峽尊者的深恩啊!也是上師們的深恩!05:07
要知道現在就很容易了解了,以前就沒辦法證知,所以這非常重要!很容易了解的原因就是因為善知識講了,對不對?講了清淨的傳承教授是怎樣、佛陀的密意是怎樣,我們好像輕易地聽來了,然後就領會在其中,就沿著這樣的宗見、這樣的見解修行,這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情!不容易一開始就造這麼大的惡業。仁波切接著說:現在我們稍作學習就能了解這一點。稍作學習──是易於獲得勝者密意。05:45
接下來仁波切要講一個不同的觀點。05:48
說:現今一些阿闍黎們,不清楚西藏佛法是不是清淨教法,他們還是懷疑密教是不是清淨教法。將密教放在一邊,顯教放在另一處,說:「喔!西藏的佛教是密法。」會懷疑這不是純正的。如果不知道這個關鍵,是很容易生起懷疑的。06:09
有沒有發現?我們學了《廣論》之後,就會清楚地知道這種懷疑是怎麼去消除的。06:18
這裡邊仁波切也提了:對我們來說,也不能忽視漢傳佛教,漢傳佛教也是相當了不起的!過去漢地的這些大成就者,土觀仁波切著的《土觀宗派源流》當中是贊成的。就是對那些大德非常非常地恭敬。宗大師也在《辨了不了義》的著作上,引過漢地法師們的論著。所以只要是真正清淨的佛法,《廣論》上說什麼?要一視同仁,因為是佛陀講的,所以都要用恭敬的心來對待。有沒有發現?仁波切這樣叮嚀我們:對漢傳也好、小乘也好、密乘也好,只要是佛親口講的,那就一樣地對待。怎麼樣地對待呀?依教奉行。07:04
仁波切會常常教誡我們說:要小心自己!就是不僅僅要擔心別人,對自己要非常非常地小心。說:「這個不注意的話,不學這個法門就很容易犯這個錯。只要是真正的佛法,要一樣地對待、一樣地要有恭敬心,這是很重要的!」07:29
所以恭敬法寶,只要是佛所說的──大乘、小乘、顯乘、密乘──釋迦牟尼佛有宣說密法,它是非常難得的。賢劫中宣說密法的只有四尊佛,我們值遇到了釋迦牟尼佛,是非常難可值遇的因緣。由於不理解密法的深度,所以要跟真正的上師學習過,你才知道是有多了不起的法!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來說,那是多麼地難可值遇呀!難可值遇!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不了解,就對整個的密法會有那種看法,這是非常悲劇的。你遇到了一個那樣不是老師的「老師」已經很悲劇了,由於他給你造成的惡劣印象,然後對整個的密法都再去誹謗的話,那就是更不幸了!所以想要不被迷惑、想要不被別人欺誑,就自己怎麼樣?去尋覓真正的善知識,學習清淨的教典,這樣就好比有一雙慧眼,可以辨別取捨,尤其是對一切佛語要恭敬。08:36
所以說密咒乘「一切定應習近」。「如《勝金剛頂》」所說的,《金剛頂》是瑜伽部的續典,所有進入金剛乘的人,也應該要學這個波羅蜜乘多乘。需要的這點,就是下面續典所說的,那個續典說什麼了?「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說就算要死也不應該棄捨菩提心,它是菩提心的誓言啊!這在續部的經典裡說的。看!有提到菩提心吧!不能棄捨,所以怎麼可能說學密法的不學顯乘呢?09:17
下面又說到:「六度彼岸行,畢竟不應捨。」如前面所說的意樂和行持,在意樂方面不可以棄捨菩提心;在行持方面,六度的行持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棄捨。這是密乘的前行。09:35
我們再把這一段看一遍:在意樂方面,不可以棄捨菩提心;在行持的方面,對六度的行持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棄捨,這是密乘的前行。這先要經過共通道,如果要修持密法的話,一定需要學習波羅蜜多乘,因此說是共通道。除此以外,「又餘咒教,宣說非一」,許多的續典都說了,說什麼呀?需要學習波羅蜜多乘。這是續部的經典裡講的。而且那句話:「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它對菩提心重視的程度,已經超過了生命。10:25
其實這一段學完了之後,大家沒有時間擠點時間,可以把這一段仔細地看一看之後,再自己想一想,看能不能把這樣經典的要義執持在自己的心中。就不要忘!不要聽幾個人在那兒講講,或者又有一些什麼傳說,然後就馬上把經典忘了。要知道世間的善惡和取捨,佛陀是遍智,我們皈依的三寶弟子要以佛陀的取捨為取捨,不要憑著自己的感覺去取捨,要依教奉行,而不是依著感覺而行事──依教奉行!但是依教奉行的前提,必須要知道這個教法裡到底包括什麼取捨、包括它抉擇的要點,所以一定要好好地學習經典。11:16
我們這麼多年堅持地學習《廣論》,甚至幾輪、幾輪地這樣地學習過來,大家一定是很有收穫的。你們自己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就知道。在這幾年的學習中,雖然有很多人覺得:我也沒有什麼修持啊,也沒有什麼修為。但是這一些,比如說不能謗法這件事情,一進廣論班很快就學到了。自己沒有學到這一點的話,現在法門很多、宗派也很多,如果不知道,就憑著感覺、憑著自己的好惡去取捨,不知道造了多少惡業。你們認為呢?11:51
這樣我們學了之後,接觸到比如說不同的法門、不同的修持方法,都知道:只要是清淨的教法我們就一併恭敬,這樣就是走到哪裡都能夠累積到資糧,都能夠恭敬一切修行者,還有善知識,恭敬出家人。那每天都在集聚資糧,而不是在損福報,這樣是不是很美呢?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