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間質膀胱炎 1天跑50次廁所

有關西醫方面,歡迎於此貼!

版主: MissC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8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FW:間質膀胱炎 1天跑50次廁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主  題:FW:間質膀胱炎 1天跑50次廁所
發 表 人:懸壺子
公告日期:2005-05-11 18:30:44

間質膀胱炎 1天跑50次廁所 【記者樊天璣卅報導】

很多醫師都不認為間質性膀胱炎是病,據美國統計,這類患者平均在疼痛52個月、頻尿72個月後才求診,且要看5至7名醫師才確定診斷,顯示大眾對這種惱人疾病普遍缺乏認知。

間質性膀胱炎好發在35至45歲的中壯年人,據美國1994年統計,約有50至100萬人為其所苦,且男女比例是1比9,女性占絕大多數,依此推估,台灣應有5~10萬名患者,,但求診的患者相當有限。

為此,衛生署立台中醫院最近成立國內第一個間質性膀胱炎關懷協會,該院泌尿科主任李明輝指出,得了這種病,患者可能一天得跑50趟廁所,生活極其困擾,成立協會後,希望讓患者得到更多訊息和支持,減輕疾病的痛苦。

今年36歲的賴小姐,2年前開始為間質性膀胱炎所苦,每天得跑20多次廁所,更煩惱的是,夜尿多達4、5次,睡眠毫無品質可言,即使白天少喝水,頻尿問題依舊,偏偏每次上廁所還得花10幾分鐘才解得出來,尿量又少得可憐,做過各種泌尿道檢查,都找不出問題。 懸壺子按:感謝HOU找尋。

李明輝指出,間質性膀胱炎發生原因不明,大部分患者的膀胱黏膜會出現不正常現象,使腎臟排泄的物質到達膀胱時滲透出來,產生症狀,尤其排洩物質中的鹽類,更會加劇病情,這種黏液層的缺陷,占所有間質性膀胱炎病因的90%。

李明輝指出,很多患者以為壓力也是病因,其實並非如此,但可確定的是,患者在多種壓力之下,病情容易復發,患者在治療後疼痛約可在1個月消失,頻尿約半年至1年改善,旦也有患者遲至2、3年後才見效,個別差異很大。【2004/12/26 民生報】
圖檔
頭像
Enmo
石斛養胃陰者
石斛養胃陰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8471
註冊時間: 2006-01-03 , 13:08
個人狀態: 開心享受幸福
性別:
來自: 直達你心 ^o^

間質性膀胱炎 滴滴答答的困擾

未閱讀文章 Enmo »

間質性膀胱炎 滴滴答答的困擾
【王卜璀卅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張小姐(化名),28歲,一年前出現頻尿,剛開始是因工作忙碌,沒時間上廁所,被診斷為憋尿造成的膀胱炎。服藥後症狀有改善,但又好像沒完全恢復,總是反覆出現下腹悶痛、頻尿,甚至每半小時就要上次廁所,但到了廁所卻只能解出一點點。

這種症狀最近在晚上越來越厲害,每晚都要起床四、五次,陸續看了幾家診所,每次驗尿都是:沒有感染現象。抗生素治療效果也不好,頻尿及下腹痛仍困擾著她。

張小姐被轉診到大醫院,初步理學檢查及尿液檢驗排除骨盆腔感染、陰道感染、細菌性膀胱炎及膀胱惡性腫瘤的可能。尿路動力學檢查顯示膀胱容量小,灌注時大約膨脹到220cc的尿液就喊受不了,但麻醉下可達500cc。膀胱鏡檢查發現,有典型間質性膀胱炎常出現的腎絲球狀出血。張小姐被診斷為間質性膀胱炎,在門診接受藥物治療,服藥中的解尿日誌顯示膀胱容量可逾400cc,每晚起床解尿次數也降到兩次以下。

間質性膀胱炎好發於年輕和中年婦女,醫界還不清楚成因,可能包括免疫功能異常、反覆性感染、外傷、過敏、內分泌、環境因素等,患者常表現出緊張、焦慮、易怒、強迫性人格等,但臨床上很難確認這是疾病原因或疾病造成的結果。已確認的病理機轉包括膀胱黏膜的慢性受損,引起膀胱壁神經受到刺激或膀胱壁出血。常見臨床症狀為頻尿、夜尿、血尿、下腹疼痛等。有些患者也合併頭痛、腸胃不適或過敏反應等。

臨床上,這樣的病人很多,往往都是輾轉換了好多家醫院,症狀反反覆覆、時好時壞,甚至越來越嚴重,最後才被診斷為間質性膀胱炎。主要的診斷依據為臨床症狀(包括反覆的發作、對抗生素無效)、解尿日誌及膀胱鏡檢查等。其中膀胱鏡檢查不僅可檢查是否有腎絲球狀出血、膀胱壁潰瘍,同時也可排除膀胱腫瘤的可能,並可以知道麻醉下的膀胱容量,當做治療指標。

婦女泌尿科醫師間曾流傳一句玩笑話:間質性膀胱炎往往被當做「診斷的垃圾桶」,也就是需要排除其他各種疾病的可能,最後才被丟到這個診斷,而治療也只是控制症狀而已。由於病因不明,因此要「完全治癒」間質性膀胱炎,在目前仍是困難的,但已有很多藥物和治療方式,可讓患者的生活品質得到很大的改善。

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有口服藥和膀胱灌注藥物可供選擇。藥物治療主要是讓藥物作用於膀胱黏膜的保護和發炎反應的抑制上。膀胱灌注治療可以把藥物直接灌入膀胱,同時讓病人暫時性地憋尿以達到膀胱充水膨脹的目的,實際的治療往往必須針對病人個別的差異及主要的症狀取捨。

至於膀胱容量已變得很小的病人,藥物治療效果可能不如預期,有時就必須用外科手術的方式來增加膀胱容量,以達改善生活品質的目的。


【2006/06/16 聯合報】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3.西醫病理、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