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常用藥對
麻黃 桂枝:發表解肌散寒,風寒實證。相須。
麻黃 杏仁:宣肺平喘,邪熱雍肺,咳喘。相使。
麻黃 石膏:清潟肺熱平喘,邪熱雍肺,咳喘。相使。
麻黃 熟地:麻得地不躁,地得麻不膩。散寒通絡治陰疽,滋陰平喘,治肺腎陰虛咳喘。相使。
麻黃 附子:溫經通絡,助陽散寒,陽虛外感或風寒痺痛。相使。
麻黃 白朮:宣肺利水,健脾躁濕,水腫初起或風濕痺證。相須相使。
桂枝 白芍:調和營衛,解肌發表,外感風寒表虛證。相使。
桂枝 甘草:辛甘化陽,益氣同陽,氣虛,心陽虛之心悸氣短.相使.
桂枝 吳萸:溫經散寒,治療衝任虛寒,少腹痛,月經痛。相使。
細辛 五味子:一散一收,相反相成,治寒飲,喘咳。相使。
荊芥 防風:發表散寒,治外感風寒或風疹瘙癢。相須。
辛夷 蒼耳子:疏風、宣肺、通鼻竅,治風寒鼻淵頭痛。相須。
生姜 半夏:溫胃、化痰、止嘔,治寒飲嘔吐。相畏相使。
生姜 大棗:養脾胃和營衛,入表藥治風寒感冒,入健脾藥治胃脘不舒嘔吐。相使。
桑葉 菊花:清肺止咳,疏風明目,治風熱咳嗽,目赤腫痛。相須。
菊花 枸杞:滋肝腎,清頭目,治肝腎不足之頭昏眼花。相使。
葛根 升麻:升散透達,治疹出不暢,麻疹初起。相須.
葛根 黃連:清熱止潟,治濕熱痢疾。相須。
升麻 柴胡:升陽舉陷,治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下垂,久痢。相須。
柴胡 枳殼:升清降濁,調和肝脾,治胸悶腹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調。相使。
柴胡 黃芩:和解少陽,治療邪在半表半裡之少陽症。相須。
豨簽草 臭梧桐:清熱活血,去風濕、治熱痺。相須。
附子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治下焦命火衰,腎陽不足諸證。相須。
附子 乾姜: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治亡陽虛脫,脾腎陽虛潟洩。相須。
附子 白術:溫中散寒,健脾躁濕,暖中止痛,止吐潟、消痰飲,也可治療風濕相搏之關節疼痛。相使。
附子 黃芪:溫陽益氣,固表止汗,治陽虛自汗畏冷。相使。
乾姜 黃連:辛開苦降,治寒熱互結之胃脘痞滿、氾酸、潟洩、痢疾。相使。
肉桂 黃柏:溫陽堅陰,腎虛小便不利,尿閉。相使。
黃連 吳萸:清熱躁濕,潟肝和胃,肝鬱化火,橫逆犯胃之嘔吐吞酸。相使。
丁香 柿蒂:溫胃、降逆、止嘔,治虛寒呃逆。相使。
良姜 香附:溫胃、理氣、止痛,治肝鬱、胃寒、脘腹冷痛。相使。r
青蒿 別甲:清虛熱,除伏邪,治血虛熱伏之骨蒸潮熱。相使。
蒼朮 黃柏:清濕熱,治濕熱痺證。相使。
厚樸 杏仁:宣肺下氣,氣順痰自消,消痰喘自平,痰去喘自止,治氣逆喘咳。相使。
草果 常山:除痰濕截瘧,治瘧疾反復發作。相使。
茯苓 半夏:化痰止嘔,治胃中停飲之嘔吐。相須。
茯苓 豬苓:治水濕內停之水腫。相須。\r
茵陳 乾姜:溫脾胃,散寒濕,退黃,治陽黃。相須。
茵陳 梔子:清熱利濕,退黃,治陽黃。相須。
滑石 甘草:清暑利濕,治傷暑身熱等證。相使。
苡仁 麻黃:去風除濕,治風濕身疼痛。相使。
扁蓄 瞿麥:清熱利濕通淋,治療熱淋,血淋。相須。
海金砂 金錢草:清熱利尿,通淋排石,治石淋、血淋。相須。
大黃 芒硝:潟熱通便,治療熱結便秘。相使。
大黃 附子:散寒通便,治寒積便秘。相使。
石膏 知母:清熱潟火,治氣分實熱。相須。
黃柏 煅石膏:清熱躁濕,斂瘡,治療湯火燙傷及濕疹。相使。
知母 黃柏:潟火堅陰,治陰虛潮熱,骨蒸盜汗。相須。
竹葉 木通: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熱移於小腸之口舌生瘡,小便短赤。
梔子 豆豉:清熱除煩,治熱擾胸膈之心煩、懊惱。
銀花 連翹: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治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廱腫疔毒。
大青葉 板蘭根:清熱、解毒、利嚥,治營氣兩燔之發斑及嚥喉腫痛。
犀角 羚角:安神止痙,治療溫病高熱,神昏抽搐。
公英 地丁:清熱解毒,消除廱腫,治療乳廱、疔瘡等一切陽性瘡癢。
丹皮 桂枝:活血去瘀,調經止痛,治血瘀之經閉、痛經。
地骨皮 丹皮:涼血、除蒸、退虛熱,治療骨蒸、潮熱。
黃芩 黃連:清熱躁濕,潟火解毒,治一切濕熱證及廱腫疔瘡。
黃連 木香:清熱躁濕,治療濕熱痢疾,裡急後重。
桑皮 地骨皮:寫肺熱止咳喘,治療肺熱咳嗽。
黃連 肉桂:交通心腎,治療腎陰虛,心火亢旺,治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
半夏 陳皮:躁濕化痰,治寒痰和濕痰諸證。
半夏 黃連:辛開苦降,降逆消痞,治寒熱互結於中焦之痞滯。
半夏 瓜蔞:寬胸散結,降逆化痰,治痰熱互結於胸中之胸脘痞滿。
旋復花 代赭石:降逆化痰,治痰濁中阻之心下痞滿,噫氣呃逆。
枳殼 桔梗:清熱利嚥,治療嚥喉腫痛。
瓜蔞 貝母:清熱化痰,治療肺熱痰多咳嗽。
貝母 知母:滋陰潤肺,潤躁止咳,治肺熱虛實咳嗽。
葶藶子 大棗:潟肺平喘,治療喘滿水腫。
紫苑 款冬花:去痰止咳,治療痰多咳嗽。
薤白 瓜蔞:行氣化痰,通陽散結,治療氣滯痰阻之胸痺。
枳實 白朮:脾虛濕停,胃脘痞滿。
川棟子 延胡索:行氣、止痛、活血,治療氣滯血淤之心腹痛。
當歸 川芎:養血、活血、止痛,治療血虛血淤氣滯之痛經和產後腹痛。
玉金 白礬:去痰開竅,治療痰迷心竅之癲癇。
三稜 莪朮:破血行氣,消積止痛,治氣滯血淤之經閉、食積、癥瘕。
桃仁 紅花:活血、祛瘀、止痛,治療血瘀經閉及一切瘀血。
靈脂 蒲黃:活血祛瘀,治療氣滯血淤之痛經,心腹疼痛。
穿山甲 王不留:通經下乳,治療乳汁不下,穿山甲王不留,老和尚吃了乳長流。
大薊 小薊:涼血、止血、解毒,治療血熱出血諸證及瘡癢。
艾葉 砲姜: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諸各種虛寒出血及少腹疼痛。
人參 蛤蚧:納氣定喘,治療肺腎兩虛之咳喘。
黃芪 白朮:健脾益氣,治療脾虛氣弱、倦怠乏力之潟洩。
黃芪 當歸:益氣生血,治療勞倦內傷,血虛發熱,氣血不足。
白芍 甘草:酸甘化陰,養血斂陰,治陰血不足之筋脈拘急及腹痛。
當歸 熟地:補血滋陰,治療血虛諸證。
阿膠 黃連:滋陰、降火、安神,治療熱病傷陰,陰虛火旺之心煩不寐。
天冬 麥冬:滋陰清熱,治療肺躁咳嗽,熱病口渴、便秘及心神不安等。
石膏 生地:清熱安神,治療陰虛熱擾,虛煩少寐。
女貞子 旱蓮草:滋補肝腎,烏須黑發,治療肝腎陰虧之須發早白。
龜板 鱉甲:滋陰降火,治肝風內動及陰虛陽亢之頭暈頭痛。
朱砂 黃連:清心安神,治療心火亢盛之心悸失眠。
龍骨 牡力:重鎮安神,平肝潛陽,治心火偏亢之心悸失眠,肝陽上亢之頭痛頭暈。
棗仁 柏子仁:養心安神,治心虛血少之心悸不眠。
天麻 川芎:平肝熄風,去風止痛,治肝陽上抗之頭痛眩暈及風濕牙痛,頭痛。
川木香 山楂:行氣消積止痛,治療食積脹滿及痢疾。
代赭石 川牛膝:平肝潛陽,治肝陽上亢之氣血上逆之頭暈目眩。
石昌蒲 鬱金:化濕濁、開心竅,治濕溫濁邪蒙蔽心竅之神昏。
人參 五味子:益氣生津,治熱病之氣陰耗傷之證。
黃芪 防風:補氣不斂邪,疏風不傷正,治氣虛自汗,虛人外感者。
資料來源:http://www.pbzz.cn/shownews.asp?id=17
中醫臨床常用藥對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中醫臨床常用藥對
藥對
一、配對成丸散膏丹,治專病特有殊功r
把不同的中草藥,配對成成方,或製成中成藥,或配成湯劑,以供臨床運用,這對一些特殊的病症,具有特別可靠的功效,如:
人參◎丹參,名二參膏─ 養心和血。
香附子◎高良薑,名香附丸─疏肝氣止寒痛。
黃連◎肉桂,名交泰丸─治心腎不交失眠。
黃連◎吳茱萸,名左金丸─清瀉肝火。
石膏◎細辛,名二辛散─治牙齦腫痛。
黃連◎木香,名香連丸─治赤、白痢疾。
黃柏◎蒼朮,名二妙丸─治濕熱下注。
白朮◎枳實,名枳朮丸─健脾消痞。
芝麻◎桑葉,名桑麻丸─治肝陽上亢頭暈。
白礬◎鬱金,名白金丸─治癲癇。
烏梅◎黃連,名連梅湯─泄煩熱。
當歸◎黃耆,名養血膏─補血益氣。
吳茱萸◎木瓜,名吳茱湯─治腳氣腹脹痛。
黃耆◎附子,名耆附湯─溫中助陽。
百合◎款冬花,名百花膏─治肺虛咳血。
海螵蛸◎大貝母,名烏貝散─治胃痛泛酸。
硫磺◎半夏,名半硫丸─治老年人虛寒便秘。
硫磺◎白礬,撥毒散─治風濕腫痛、癢。
生地◎生薑,交加丸─調和氣血。
淡豆豉◎蔥白,名蔥鼓湯─散寒通陽。
知母◎貝母,名二母散─清熱化痰。
黃耆◎防已,名耆防湯─消除皮水。
白朮◎附子,名朮附湯─溫補中氣。
朴硝◎辰砂,名一字散─治口腔咽疼。
蘆薈◎硃砂,名更衣丸─瀉熱導積。
蟬退◎全蠍,名蟬蠍丸─平肝定驚。
膽礬◎白僵蠶,名二聖丸─治喉痺。
茯神◎沉香,名朱雀丸─治心神不安。
滑石◎甘草,名六一散─袪暑解熱利水。
冬葵子◎茯苓,名冬茯散─治妊娠水腫。
人參◎附子,名參附湯─用於亡陽將脫。
肉桂◎茯苓,名桂苓丸─治夏日暴飲寒涼症。
胡椒◎綠豆,名胡椒丸─治寒症吐利。
高良薑◎大棗,名水壼湯─治霍亂嘔甚不止。
天麻◎川烏,名天麻飲─治風氣抽搐。
白朮◎陳皮,名寬中丸─理氣健脾。
白芍◎甘草,名芍甘湯─緩急止痛。
桔梗◎甘草,名甘桔湯─排膿止咽喉痛。
女貞子◎旱連草,名二至丸─治陰虛咳血。
雞內金◎雞腸,名雞內散─治小兒夜尿。
海哈殼◎栝樓仁,名海哈丸─治胸痛痰飲。
芡實◎茯苓,名分清丸─治白濁。
鬱金◎槐花,名鬱金丸─治二便帶血。
膽南星◎木香,名星香散─化痰調氣治中風。
金銀花◎甘草,名銀甘湯─清火解毒。
黃連◎豬大腸,名臟連丸─清化大腸濕熱。
杜仲◎續斷,名杜仲丸─補腎強腰。
天冬◎麥冬,名二冬膏─滋養肺腎。
金櫻子◎芡實,名二仙丹─固精。
蒲黃◎五靈脂,名失笑散─袪瘀。
細辛◎草烏,名細辛散─治牙齒痛。
香薷◎白朮,名薷朮丸─治通身水腫。
黃柏◎赤芍,黃柏丸─治急性痢疾下血。
乾薑◎良姜,名二姜丸─治脾冷心痛。
黃精◎枸杞子,名黃精─丸補虛益精氣。
半夏◎生薑,名半夏湯─治心下支飲嘔吐。
瞿粟殼◎烏梅,名百荔丸─治久咳喘。
烏藥◎益智仁,縮泉丸─溫腎袪寒澀小便。
皂角◎細辛,名通關散─治氣閉不通昏倒。
二、不同氣味相配對,攻補清散皆相宜
把含有不同性味中草藥相配對運用,使之相反相成,或寒溫相製,或辛酸並存,或生降相平,使得這些配對藥物能有效的治療病症,而又無偏勝之副作用,使得它們在攻補清散中各盡其能。如:
黃柏◎砂仁─使得人體水火相濟。
桂枝◎白芍─調和營衛。
焦山梔◎丹皮─清泄肝熱。
黃連◎乾薑─袪胸中邪熱。
白芍◎柴胡─和肝清熱。
紅棗◎生薑─調和氣血。
鱉甲◎青蒿─退骨蒸癆熱。
枸杞子◎菊花─清肝明目。
乾薑◎五味子─化痰飲,治痰嗽。
柴胡◎前胡─疏邪止咳。
桔梗◎枳殼─治胸膈氣滯。
烏梅◎生地─酸甘化陰以生津。
當歸◎白芍─動靜結合養血和血。
當歸◎人參─補血補氣。
甘遂◎甘草─以甘緩苦消腫散結。
蟬退◎菊花─以甘苦治風熱目疾。
柴胡◎葛根─治感冒發熱。
黃連◎百草霜─治挾熱下痢膿血。
白朮◎澤瀉─補脾滲濕。
黃柏◎滑石─治暑熱痱子。
槐花◎荊芥─治風熱大便下血。
澤蘭◎防己─治產後水腫。
蘇木◎乳香─加酒,治產後腹痛欲死。
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陰。
竹瀝◎膽南星─清熱化痰,袪老稠痰。
熟地◎山萸肉─補腎歛肝。
黃芩◎全栝樓─清熱化痰。
白芍◎附子─歛陰和陽。
人參◎阿膠─益氣生血。
人參◎茯神─益心氣安心神。
白芍◎大黃─治腹中實痛。
白芍◎枳實─治氣不和,腹滿煩痛。
全栝樓◎貝母─善治舌下腫痛。
石膏◎麻黃─清肺平喘。
白芷◎川貝母─治毒蛇咬傷。
豬肚◎生薑─治胃腸潰瘍病。
三、配對相輔共相成,共同發揮療效真
把性味相同的中草藥配對運用,能加大其治病力度,使得療效更加確切可靠。或者選擇功能相近的中草藥配對,以治病的不同角度,以協同發揮作用,加大治病療效。如:
蒼朮◎厚朴─燥濕行氣。
半夏◎陳皮─化痰理氣。
杏仁◎川貝母─順氣化痰。
枳殼◎竹茹─和胃止嘔。
人參◎蛤蚧─補元氣納腎氣。
附子◎茯苓─溫腎陽利水濕。
黃柏◎知母─清下焦濕熱。
知母◎紅棗─治療子煩。
黃連◎紫蘇─強行止嘔吐。
蟬退◎胖大海─治肺熱失音。
木賊◎蒼朮─治目昏多淚。
玄參◎牛蒡子─治喉痺腫痛。
蒼朮◎白朮─運濕健脾。
桂枝◎茯苓─通陽氣,行風水。
車前草◎葵花根─治妊娠水腫。
冬葵子◎砂仁─下乳汁。
赤子豆◎桑白皮─除濕氣,治痺腫。
秦艽◎甘草─治小兒潮熱,厭食,瘦弱。
吳茱萸◎石菖薄─和中袪濁。
地龍◎硃砂─治熱病癲癇。
荔枝核◎香附─行氣散寒。
蒲黃◎生地─治肺熱,咳血,鼻衄。
側柏葉◎黃連─治尿血。
五靈脂◎炮薑─治寒性胃痛。
自然銅◎土鱉虫─治創傷骨折。
補骨脂◎胡桃肉─治寒喘,腰部疼痛。
補骨脂◎罌粟殼─溫補收歛,止瀉。
桔梗◎貝母─清熱化痰。
茯苓◎木瓜─和脾利濕。
半夏◎厚朴─苦溫袪濕。
扁蓄◎瞿麥─利濕通淋症。
川芎◎蔓荊子─清利頭目。
玉竹◎天花粉─生津解渴。
石膏◎青黛─治火痰蘊結稠粘。
枳殼◎香附─治痰氣不順。
龍骨◎牡蠣─鎮攝心神。
龜板◎白芍─壯水製火。
當歸◎枸杞子─溫補肝腎。
細辛◎獨活─袪少陰風寒。
稀薟草◎夏枯草─治高血壓。
半枝蓮◎黃藥子─治食道癌。
桂枝◎細辛─溫通血脈。
桔梗◎杏仁─疏利氣機。
鹿茸◎五味子─壯陽納氣。
石膏◎知母─大清陽明經火。
地骨皮◎黃芩─堅陰退低熱。
石膏◎山梔子─瀉脾胃之熱上沖。
生麻◎葛根─解肌透疹,清熱退蒸。
厚朴◎枳實─清痞泄滿。
大黃◎枳實─瀉熱散結。
火麻仁◎栝樓仁─潤腸通便。
谷芽◎麥芽─消積促消化,回乳。
乳香◎沒藥─散瘀止痛。
藿香◎佩蘭─清暑化濕。
羌活◎獨活─治風濕性痛疼。
川烏◎草烏─治寒濕痛疼。
青皮◎陳皮─疏理肝胃之氣。
白茅根◎蘆竹根─清肺胃之熱。
石膏◎竹葉─清熱除煩。
茯苓◎車前子─分利濕熱。
砂仁◎白蔻仁─健脾胃,除濕濁。
金銀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
茵陳◎敗醬草─治黃疸性肝炎。
附子◎肉桂─溫腎回陽。
山藥◎扁豆─補脾止瀉。
沙參◎麥冬─潤肺生津止咳。
柏子仁◎酸棗仁─養心安神。
牡蠣◎石決明─潛陽益陰。
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氣。
旋覆花◎代赭石─降氣止逆。
荔枝核◎桔核─消疝氣。
海藻◎昆布─消痰核,化稠痰。
桃仁◎紅花─破瘀活血。
桑葉◎菊花─清風熱,明目。
黃柏◎焦山梔─清熱涼血。
蟬退◎釣藤─治小兒夜啼。
肉桂◎豆蔻─溫中止痛。
烏藥◎木香─行氣中之滯。
茴香◎高良薑─暖下散寒。
生地◎丹皮─涼血清熱。
知母◎生地─益陰清熱。
地骨皮◎青蒿─清熱除蒸。
厚朴◎大腹皮─燥濕除滿。
藿香◎半夏─和胃,止嘔,散寒。
枳實◎陳皮─行氣散結。
大黃◎玄明粉─消積導滯。
一、配對成丸散膏丹,治專病特有殊功r
把不同的中草藥,配對成成方,或製成中成藥,或配成湯劑,以供臨床運用,這對一些特殊的病症,具有特別可靠的功效,如:
人參◎丹參,名二參膏─ 養心和血。
香附子◎高良薑,名香附丸─疏肝氣止寒痛。
黃連◎肉桂,名交泰丸─治心腎不交失眠。
黃連◎吳茱萸,名左金丸─清瀉肝火。
石膏◎細辛,名二辛散─治牙齦腫痛。
黃連◎木香,名香連丸─治赤、白痢疾。
黃柏◎蒼朮,名二妙丸─治濕熱下注。
白朮◎枳實,名枳朮丸─健脾消痞。
芝麻◎桑葉,名桑麻丸─治肝陽上亢頭暈。
白礬◎鬱金,名白金丸─治癲癇。
烏梅◎黃連,名連梅湯─泄煩熱。
當歸◎黃耆,名養血膏─補血益氣。
吳茱萸◎木瓜,名吳茱湯─治腳氣腹脹痛。
黃耆◎附子,名耆附湯─溫中助陽。
百合◎款冬花,名百花膏─治肺虛咳血。
海螵蛸◎大貝母,名烏貝散─治胃痛泛酸。
硫磺◎半夏,名半硫丸─治老年人虛寒便秘。
硫磺◎白礬,撥毒散─治風濕腫痛、癢。
生地◎生薑,交加丸─調和氣血。
淡豆豉◎蔥白,名蔥鼓湯─散寒通陽。
知母◎貝母,名二母散─清熱化痰。
黃耆◎防已,名耆防湯─消除皮水。
白朮◎附子,名朮附湯─溫補中氣。
朴硝◎辰砂,名一字散─治口腔咽疼。
蘆薈◎硃砂,名更衣丸─瀉熱導積。
蟬退◎全蠍,名蟬蠍丸─平肝定驚。
膽礬◎白僵蠶,名二聖丸─治喉痺。
茯神◎沉香,名朱雀丸─治心神不安。
滑石◎甘草,名六一散─袪暑解熱利水。
冬葵子◎茯苓,名冬茯散─治妊娠水腫。
人參◎附子,名參附湯─用於亡陽將脫。
肉桂◎茯苓,名桂苓丸─治夏日暴飲寒涼症。
胡椒◎綠豆,名胡椒丸─治寒症吐利。
高良薑◎大棗,名水壼湯─治霍亂嘔甚不止。
天麻◎川烏,名天麻飲─治風氣抽搐。
白朮◎陳皮,名寬中丸─理氣健脾。
白芍◎甘草,名芍甘湯─緩急止痛。
桔梗◎甘草,名甘桔湯─排膿止咽喉痛。
女貞子◎旱連草,名二至丸─治陰虛咳血。
雞內金◎雞腸,名雞內散─治小兒夜尿。
海哈殼◎栝樓仁,名海哈丸─治胸痛痰飲。
芡實◎茯苓,名分清丸─治白濁。
鬱金◎槐花,名鬱金丸─治二便帶血。
膽南星◎木香,名星香散─化痰調氣治中風。
金銀花◎甘草,名銀甘湯─清火解毒。
黃連◎豬大腸,名臟連丸─清化大腸濕熱。
杜仲◎續斷,名杜仲丸─補腎強腰。
天冬◎麥冬,名二冬膏─滋養肺腎。
金櫻子◎芡實,名二仙丹─固精。
蒲黃◎五靈脂,名失笑散─袪瘀。
細辛◎草烏,名細辛散─治牙齒痛。
香薷◎白朮,名薷朮丸─治通身水腫。
黃柏◎赤芍,黃柏丸─治急性痢疾下血。
乾薑◎良姜,名二姜丸─治脾冷心痛。
黃精◎枸杞子,名黃精─丸補虛益精氣。
半夏◎生薑,名半夏湯─治心下支飲嘔吐。
瞿粟殼◎烏梅,名百荔丸─治久咳喘。
烏藥◎益智仁,縮泉丸─溫腎袪寒澀小便。
皂角◎細辛,名通關散─治氣閉不通昏倒。
二、不同氣味相配對,攻補清散皆相宜
把含有不同性味中草藥相配對運用,使之相反相成,或寒溫相製,或辛酸並存,或生降相平,使得這些配對藥物能有效的治療病症,而又無偏勝之副作用,使得它們在攻補清散中各盡其能。如:
黃柏◎砂仁─使得人體水火相濟。
桂枝◎白芍─調和營衛。
焦山梔◎丹皮─清泄肝熱。
黃連◎乾薑─袪胸中邪熱。
白芍◎柴胡─和肝清熱。
紅棗◎生薑─調和氣血。
鱉甲◎青蒿─退骨蒸癆熱。
枸杞子◎菊花─清肝明目。
乾薑◎五味子─化痰飲,治痰嗽。
柴胡◎前胡─疏邪止咳。
桔梗◎枳殼─治胸膈氣滯。
烏梅◎生地─酸甘化陰以生津。
當歸◎白芍─動靜結合養血和血。
當歸◎人參─補血補氣。
甘遂◎甘草─以甘緩苦消腫散結。
蟬退◎菊花─以甘苦治風熱目疾。
柴胡◎葛根─治感冒發熱。
黃連◎百草霜─治挾熱下痢膿血。
白朮◎澤瀉─補脾滲濕。
黃柏◎滑石─治暑熱痱子。
槐花◎荊芥─治風熱大便下血。
澤蘭◎防己─治產後水腫。
蘇木◎乳香─加酒,治產後腹痛欲死。
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陰。
竹瀝◎膽南星─清熱化痰,袪老稠痰。
熟地◎山萸肉─補腎歛肝。
黃芩◎全栝樓─清熱化痰。
白芍◎附子─歛陰和陽。
人參◎阿膠─益氣生血。
人參◎茯神─益心氣安心神。
白芍◎大黃─治腹中實痛。
白芍◎枳實─治氣不和,腹滿煩痛。
全栝樓◎貝母─善治舌下腫痛。
石膏◎麻黃─清肺平喘。
白芷◎川貝母─治毒蛇咬傷。
豬肚◎生薑─治胃腸潰瘍病。
三、配對相輔共相成,共同發揮療效真
把性味相同的中草藥配對運用,能加大其治病力度,使得療效更加確切可靠。或者選擇功能相近的中草藥配對,以治病的不同角度,以協同發揮作用,加大治病療效。如:
蒼朮◎厚朴─燥濕行氣。
半夏◎陳皮─化痰理氣。
杏仁◎川貝母─順氣化痰。
枳殼◎竹茹─和胃止嘔。
人參◎蛤蚧─補元氣納腎氣。
附子◎茯苓─溫腎陽利水濕。
黃柏◎知母─清下焦濕熱。
知母◎紅棗─治療子煩。
黃連◎紫蘇─強行止嘔吐。
蟬退◎胖大海─治肺熱失音。
木賊◎蒼朮─治目昏多淚。
玄參◎牛蒡子─治喉痺腫痛。
蒼朮◎白朮─運濕健脾。
桂枝◎茯苓─通陽氣,行風水。
車前草◎葵花根─治妊娠水腫。
冬葵子◎砂仁─下乳汁。
赤子豆◎桑白皮─除濕氣,治痺腫。
秦艽◎甘草─治小兒潮熱,厭食,瘦弱。
吳茱萸◎石菖薄─和中袪濁。
地龍◎硃砂─治熱病癲癇。
荔枝核◎香附─行氣散寒。
蒲黃◎生地─治肺熱,咳血,鼻衄。
側柏葉◎黃連─治尿血。
五靈脂◎炮薑─治寒性胃痛。
自然銅◎土鱉虫─治創傷骨折。
補骨脂◎胡桃肉─治寒喘,腰部疼痛。
補骨脂◎罌粟殼─溫補收歛,止瀉。
桔梗◎貝母─清熱化痰。
茯苓◎木瓜─和脾利濕。
半夏◎厚朴─苦溫袪濕。
扁蓄◎瞿麥─利濕通淋症。
川芎◎蔓荊子─清利頭目。
玉竹◎天花粉─生津解渴。
石膏◎青黛─治火痰蘊結稠粘。
枳殼◎香附─治痰氣不順。
龍骨◎牡蠣─鎮攝心神。
龜板◎白芍─壯水製火。
當歸◎枸杞子─溫補肝腎。
細辛◎獨活─袪少陰風寒。
稀薟草◎夏枯草─治高血壓。
半枝蓮◎黃藥子─治食道癌。
桂枝◎細辛─溫通血脈。
桔梗◎杏仁─疏利氣機。
鹿茸◎五味子─壯陽納氣。
石膏◎知母─大清陽明經火。
地骨皮◎黃芩─堅陰退低熱。
石膏◎山梔子─瀉脾胃之熱上沖。
生麻◎葛根─解肌透疹,清熱退蒸。
厚朴◎枳實─清痞泄滿。
大黃◎枳實─瀉熱散結。
火麻仁◎栝樓仁─潤腸通便。
谷芽◎麥芽─消積促消化,回乳。
乳香◎沒藥─散瘀止痛。
藿香◎佩蘭─清暑化濕。
羌活◎獨活─治風濕性痛疼。
川烏◎草烏─治寒濕痛疼。
青皮◎陳皮─疏理肝胃之氣。
白茅根◎蘆竹根─清肺胃之熱。
石膏◎竹葉─清熱除煩。
茯苓◎車前子─分利濕熱。
砂仁◎白蔻仁─健脾胃,除濕濁。
金銀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
茵陳◎敗醬草─治黃疸性肝炎。
附子◎肉桂─溫腎回陽。
山藥◎扁豆─補脾止瀉。
沙參◎麥冬─潤肺生津止咳。
柏子仁◎酸棗仁─養心安神。
牡蠣◎石決明─潛陽益陰。
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氣。
旋覆花◎代赭石─降氣止逆。
荔枝核◎桔核─消疝氣。
海藻◎昆布─消痰核,化稠痰。
桃仁◎紅花─破瘀活血。
桑葉◎菊花─清風熱,明目。
黃柏◎焦山梔─清熱涼血。
蟬退◎釣藤─治小兒夜啼。
肉桂◎豆蔻─溫中止痛。
烏藥◎木香─行氣中之滯。
茴香◎高良薑─暖下散寒。
生地◎丹皮─涼血清熱。
知母◎生地─益陰清熱。
地骨皮◎青蒿─清熱除蒸。
厚朴◎大腹皮─燥濕除滿。
藿香◎半夏─和胃,止嘔,散寒。
枳實◎陳皮─行氣散結。
大黃◎玄明粉─消積導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