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的隱形殺手-C型肝炎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C型肝炎

未閱讀文章 MissC »

C型肝炎
作者﹕王元甫 內科專科醫師



C型肝炎是全世界公共衛生的一大問題,估計全球約有2億人(3%)帶有C型肝炎病毒。最初引起C型肝炎的最大原因是輸血感染,自從1992年開始有C型肝炎抗體篩檢之後, 輸血引起的C型肝炎已幾近消失。美國C型肝炎的發生率近年來也大幅降低,從1985年每年有24萬個病例,下降到2003年每年只有1萬8千人。台灣C型肝炎的盛行率是2%-5%。

傳染途徑

C型肝炎病毒的傳染主要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途徑(感染C型肝炎的危險因子)包括:輸血、毒品注射共用針頭與器具、血液透析、器官捐贈、多重性伴侶、醫護人員針扎意外、醫院接觸感染的血液及其製品、使用未消毒的器械刺青和穿孔、共用刮鬍刀等。根據美國的統計,靜脈注射毒品佔40%,輸血感染佔4%,職業接觸感染佔4%,不明原因佔40%,所以還有未知的傳染途徑存在。性行為與母子垂直感染的機率很低,C型肝炎病毒不會透過哺乳感染。

自然病史

C型肝炎大部份不會出現症狀,但是C型肝炎病毒卻會無聲無息地破壞肝臟細胞;等到症狀出現時,通常已到肝硬化的階段。

(1)急性C型肝炎
急性C型肝炎的潛伏期為15-150天,大部分患者(75%)沒有任何症狀出現,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有症狀(25%)也都很輕微,有類似感冒的非特異性症狀:疲倦、低熱、頭痛、關節痛、肌肉酸痛等,也有消化道的症狀:噁心、嘔吐、腹痛、缺乏食慾、黃疸等。另外,感染C型肝炎病毒可能會導致急性猛爆性肝炎,但是發生的機率非常低。

(2)慢性C型肝炎
大多數(85%)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人會轉變成慢性C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的進程很緩慢,患者除了有時容易感到疲倦外,通常沒有任何症狀。肝功能指數(ALT)通常會有高低起伏的變化,有時又會升高,有時又會降到正常範圍內。但此時大多數患者的肝臟組織已經有病變:細胞壞死和纖維化的現象。

(3)肝硬化與肝細胞癌
慢性C型肝炎有80%會保持穩定狀態,有20%會變成肝硬化(大約在感染後20年)。此外,轉變為肝細胞癌的機率是每年1%-4%。日本的研究報告顯示,由輸血到診斷為慢性C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平均期間分別為10年、21年和29年。

診斷

急性C型肝炎和慢性C型肝炎的臨床症狀大多不很明顯,即使有也都是非特異性的症狀,所以必須詳細詢問接觸病史,有懷疑時就必須做C型肝炎檢驗,才能早期診斷。診斷C型肝炎,有兩個方法:血清C型肝炎抗體的檢驗和血清C型肝炎病毒的檢測。
(1)C型肝炎抗體(Anti-HCV Ab):感染後8星期才能測到。一般使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noassay, EIA),測血清中Anti-HCV Ab作為篩檢;要確定診斷則必須作血清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來檢測HCV RNA。有C型肝炎抗體,表示曾經感染過或現在仍在感染C型肝炎。C型肝炎抗體的存在並不具有保護作用,這與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具有保護作用不同。
(2)C型肝炎病毒(HCV RNA):感染後1-2星期就能用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測到。C型肝炎血清病毒濃度的追蹤可用來評估治療反應的指標。慢性C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前需檢測血清病毒濃度,但是對於基因型第2、3型的患者,此項檢查並非絕對必要。
(3)C型肝炎基因型(HCV genotype):C型肝炎病毒分成六種主要的基因型,台灣最常見的基因型為1b型(約佔70%)。檢測病毒基因型可以決定治療的時間及預估可能的療效。例如第2、3型對藥物的反應好,達60%以上,所以治療時間只需6個月;而第1、4型的反應較差,治療時間需12個月。
(4)肝臟切片檢查(liver biopsy):是用來評估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的程度,並可排除其它種類肝炎的可能性。血清HCV RNA陽性的慢性C型肝炎患者,不論肝功能ALT值是否異常,都應考慮接受肝臟切片檢查,以決定肝臟組織發炎活性的級別和纖維化的期別,尤其是基因型第1、4型的患者。

治療

C型肝炎治療的首要目標是要能消除體內的病毒及完全抑制發炎,若上述目標不能達成時,則退而求其次,使病情能穩定、不再繼續惡化。

(1)急性C型肝炎
對於急性C型肝炎應積極給予治療,以避免變成慢性C型肝炎。使用α干擾素(長效型干擾素與傳統型干擾素均可)治療6個月,會有很好的反應(高達95%)。

(2)慢性C型肝炎
C型肝炎治療的目標是持續病毒反應(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SVR),其定義為治療完成6個月後血清檢測不到C型肝炎病毒(HCV RNA)。目前最新的治療方法是合併使用下列兩種藥物,持續治療6-12個月:
①每週一次皮下注射長效型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 180μg 或 pegylated interferon α-2b 1.5μg/kg),
②口服抗病毒藥雷巴威林(ribavirin)每天劑量1000-1200mg分兩次服用。

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準則及其療效如下:
①若肝臟切片檢查發現有第一期或以上之肝纖維化時,應接受治療。
②若肝臟切片檢查發現沒有肝纖維化,接受臨床觀察即可,每3-6個月定期追蹤肝功能。臨床追蹤5-10年後,可考慮重複肝臟切片檢查,若組織學上顯示有肝炎惡化,則應給予治療。
③基因型第1型治療的反應較差,建議治療12個月,SVR為35%-45%。
④第2、3型治療的反應較好,建議治療6個月,SVR可高達80%-85%。

干擾素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類感冒症候群(flu-like syndrome):發燒、畏寒、疲倦、肌肉酸痛、頭痛、食慾不振等。通常在注射4-8小時後發生,然後持續約4-12小時,通常第一次注射干擾素時症狀較明顯,在第二、三劑注射時,這些副作用就會減輕。其他的副作用包括:輕微掉頭髮、輕微腹瀉、精神上的副作用(焦慮、憂鬱、煩躁)、骨髓造血系統的抑制(貧血、白血球降低、血小板降低)等。所以治療期間的臨床照護非常重要。干擾素不宜使用於失去代償功能的肝病患者。
雷巴威林的副作用包括:溶血性貧血、肺部症狀(咳嗽、呼吸困難)等。因動物
實驗有畸胎的報告,治療期間與治療後六個月內,必須執行避孕措施。

(3)末期肝病
肝臟移植用於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的病人,但是移植後C型肝炎仍會復發。

預防
目前沒有有效的C型肝炎疫苗,預防的方法就是要避免感染。

結語
C型肝炎最大的問題是感染後大多沒有症狀,但是C型肝炎病毒卻會默默地破壞肝臟,等到有症狀而就醫時,已經是肝硬化的階段,所以早期的診斷是非常重要。最近C型肝炎的治療已經有很大的進步,臨床療效(持續病毒反應)已從最初的6%(單用短效型干擾素)大幅提高到82%(合併使用長效型干擾素與雷巴威林),這也為眾多的C型肝炎患者帶來新希望。(作者聯絡方式 e-mail:hyfw480826@hotmail.com)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肝臟的隱形殺手-C型肝炎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肝臟的隱形殺手-C型肝炎
uho
uho編輯部



C型肝炎病毒是經由皮膚、黏膜的傷口,接處到帶有C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和其他身體的分泌物而進入體內感染,在南台灣有所謂的「C型肝炎村」,也就是某一鄉村其居民感染C型肝炎比例高,而其原因大多與該地區的傳統民俗醫療或非拋棄式的針頭使用有關。

其實根據統計,台灣地區約有2%至4%的人口,即約有30萬人感染C型肝炎,而感染C型肝炎之後,約有70%至80%的病人會演變為慢性C型肝炎,且經過20至30年後,則約有20%至30%的患者會演變為肝硬化,而其中每年更約有5%的人會併發肝癌,尤其目前尚未研發出C型肝炎疫苗,所以無法預防C型肝炎傳染,尤其C型肝炎初期無明顯症狀,患者往往在接受健康檢查中才會被篩檢出來,因此C型肝炎病毒可說是僅次於B型肝炎病毒外,另一個肝臟的隱形殺手。

所幸近年來在C型肝炎治療上有明顯的進步。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 柯萬盛指出,近年來醫界研究使用干擾素合併口服Ribavirin療法來治療C型肝炎,其療效可達70%至80%,因此目前C型肝炎是可以根除,且值得治療及可預防傳染的疾病,而目前健保局亦有給付,若患者符合治療的條件,及可以節省約15萬元左右的醫療費用,可說是患者的一大福音。

柯醫師也建議民眾,切勿私自重複使用針頭注射,若接受傳統民俗療法如針灸時,亦應使用拋棄式針頭,且也勿與他人共同使用牙刷與刮鬍刀等,以避免C型肝炎感染,此外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民眾若出現易疲勞與黃疸等症狀,即要提高警覺就醫檢查,以利及早發現病灶、早期治療。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C型肝炎

未閱讀文章 MissC »

32%民眾 沒聽過C肝
自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肝病是台灣國病,C型肝炎是國人肝癌死亡率持續升高的頭號原因,但一項調查顯示,台灣只有六成八聽過C肝,只有五成八知道若不治療的後果,僅三成八知道有藥物能治癒,顯示多數民眾對C肝依舊陌生。

台灣與歐美相反,屬B肝高盛行率地區,B肝成為國人肝癌頭號原因,根據肝病學術防治基金會去年所公布的調查,台灣B肝帶原人數約三百零六萬人,各縣市盛行率相差不大;而C肝感染人數約四十二萬,雲嘉南是主要盛行區。

雖然B肝感染人口較C肝多,但台灣自二十二年前針對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後,B肝的感染帶原率獲得控制。

相對的,由高雄長庚醫院內科教授盧勝男發現,C肝所引發的肝癌,其死亡率在近年的成長速度,已超越B肝,研究並已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

今天是世界肝炎防治日,某藥廠特別公布去年中委託公關民調公司進行的肝炎認知民調,其內容指出,國人對C肝的瞭解遠不如B肝,八成八民眾聽過B肝,六成一做過B肝篩檢,卻只有六成八民眾聽過C肝,篩檢比率更低得可憐,只有兩成六。

該調查指出,只有三成八民眾知道C肝有藥能根治。事實上,C型肝炎已有健保給付的藥物,經干擾素並合併口服的抗病毒藥物,經過至少半年的治療後,有六成以上病患,血中病毒能被清除,降低肝癌、肝硬化的風險。

io: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85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偏鄉C肝比例高!交通不便 治療率僅1成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偏鄉C肝比例高!交通不便 治療率僅1成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 – 2015年12月30日 下午6:55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偏鄉C肝比例高!主因為交通不便、治療率低,曾有一位高雄梓官區的村長,患有C肝,自認為沒有症狀遲遲不肯治療,一直到聽了十幾場醫療團隊的演講後,才決定接受治療,目前已完全治癒,持續追蹤至今,沒有任何復發跡象,現在的他不時主動督促所有居民定期接受篩檢。
C肝不治療 恐有肝癌隱憂
高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盧勝男醫師表示,西南部偏鄉地區C肝比率高,主要與早年密醫文化盛行、針筒器械消毒不全或濫用藥物等因素有關。偏鄉C肝治療率只有一成,主要原因除了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許多民眾擔心一旦出外就醫,就可能損失一天的收入而拖延不治療,另一原因是患者不知道自己有C肝疾病。
盧勝男醫師指出,肝臟是沈默的器官,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容易疏於檢查,等到有症狀時,通常肝細胞已長期被肝炎病毒感染,肝臟纖維化加速,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若有喝酒習慣,惡化的速度則會更快。未能早期發現治療,加上就醫不便,造成偏鄉一直存在高肝癌風險的隱憂。

可近性醫療 提升偏鄉肝病追蹤治療率
為提升偏鄉C肝治療率,及早篩檢,及早治療是最關鍵的一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醫師戴嘉言指出,高醫長期推動可近性醫療,期望解決偏鄉資源缺乏的處境,由醫療團隊前進鄉鎮,進行肝病篩檢及治療。實際執行發現,醫師直接進到當地進行治療的效果,比健檢後提供健檢報告,請患者自行前往治療,或在衛生所篩檢後,幫患者轉診治療更佳。
長效型干擾素+口服藥物 治癒率可達9成
C肝是可治癒的,盧勝男醫師指出,偏鄉C肝治療以健保給付為主,以長效型干擾素注射搭配口服藥物,持續治療24至48週,平均治癒率可達8~9成以上,甚至治療後半年可完全驗不出病毒量,且一旦治癒,再復發的機率很低。
盧醫師提醒,要避免C肝演變為肝癌,C肝帶原者應定期利用肝臟超音波或抽血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此外,規律生活也很重要,早睡早起、不熬夜,也要避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喝酒抽菸,以免增加肝臟負擔。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