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初期無症狀 宜謹慎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1/11 16:34"
(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11日電)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謝毓錫今天表示,從事美容師工作的賴小姐,長期便秘加上血便,以為是痔瘡不以為意;後來檢查發現是大腸原位癌,治療後逐漸恢復健康。
謝毓錫說,病患長期有血便情況,檢查出大腸內有6顆息肉,其中1大顆息肉證實是惡性的原位癌,還好是最初期的癌細胞,並未擴散到淋巴腺或身體其他器官;經大腸內視鏡處理原位癌,現在只需追蹤治療。
謝毓錫指出,民眾除了平日注意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幫助自身排便順暢,致使癌因子無法囤積在大腸內,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民眾若發現排便習慣改變、或是大便出血、腹痛,都要注意有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應該及早就醫。
謝毓錫表示,初期大腸癌經由內視鏡處理,有90%的治癒率;如是大腸癌第4期,不僅需要開刀、化療,治療效果可能只剩下5%。由於絕大部分大腸癌均沒有症狀、且50歲以上大腸癌發生機率高,目前政府補助50歲以上、70歲以下民眾,每兩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籲請民眾定期接受檢查。1000111
大腸癌初期無症狀 宜謹慎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
- 文章: 33856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驚!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人罹大腸癌
驚!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人罹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 – 2014年8月9日 下午1:00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飲食習慣與生活的改變,使得大腸癌的發生率,正逐漸增加中,根據國健署大腸癌檢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03年6月為止,篩檢數已有76948人次進行篩檢,陽性個案有5557人,確診瘜肉數1793人,確診癌症數為126人。
台中市平均每天有1.4人死於腸癌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黃美娜局長表示,最新數據顯示每37分鐘就會發現1位大腸癌個案,而國人平均每天約有14.3人死於大腸癌,臺中每天則有1.4人因大腸癌失去生命。
主要原因是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食物纖維的攝取減少,再加上國人喜愛油炸、醃漬與燒烤類食物及缺乏規律的運動,所以,衛生局提醒年滿50~74歲的民眾們,應定期到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受大腸癌篩檢,如此一來,才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 – 2014年8月9日 下午1:00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飲食習慣與生活的改變,使得大腸癌的發生率,正逐漸增加中,根據國健署大腸癌檢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03年6月為止,篩檢數已有76948人次進行篩檢,陽性個案有5557人,確診瘜肉數1793人,確診癌症數為126人。
台中市平均每天有1.4人死於腸癌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黃美娜局長表示,最新數據顯示每37分鐘就會發現1位大腸癌個案,而國人平均每天約有14.3人死於大腸癌,臺中每天則有1.4人因大腸癌失去生命。
主要原因是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食物纖維的攝取減少,再加上國人喜愛油炸、醃漬與燒烤類食物及缺乏規律的運動,所以,衛生局提醒年滿50~74歲的民眾們,應定期到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受大腸癌篩檢,如此一來,才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
- 文章: 33856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世界末日?大便有血=大腸直腸癌?
世界末日?大便有血=大腸直腸癌?
華人健康網作者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9月17日 下午2:46
典型的大腸直腸癌臨床表現包括:病人多半年紀偏大,並且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腸道症狀。
「醫師,我半年多來,大便偶爾都會出現血絲,是痔瘡不斷發作嗎?」1名位73歲的阿嬤至醫院求診,主訴上述多年來的困擾,經過醫師進行肛門指診檢查,赫然發現有硬的腫塊,而且手套上也沾有血絲及黏液,心知不妙,於是進一步乙狀結腸鏡檢查,發現在中段直腸發現一整圈的腫瘤,一周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腺癌。
這1名阿嬤因為長年有痔瘡的問題,所以大便偶爾出現血絲並不以為異。最近一個月開始出現大便不順(每天需要吃軟便劑)、大便好像都有透明的黏液附著,以及腹漲、胃口愈來愈差,以致於體重掉了好幾公斤。
大腸直腸癌VS痔瘡比一比
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柏全表示,典型的大腸直腸癌臨床表現包括:病人多半年紀偏大,並且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腸道症狀,而且大腸的質地也不同以往。相較年輕人易發作的痔瘡或肛裂,血便的顏色、質地也不太相同。痔瘡或肛裂的血便由於已在肛門口,血量往往較多且鮮紅,肛裂更是會伴隨排便疼痛。
針對這一些危險症狀,必須要讓患者接受肛門指診及結腸鏡檢查,在結腸鏡檢查發現疑似癌症腫塊時,醫師會執行組織切片,讓病理科醫師在顯微鏡及組織染色下判定是否為癌症。在確診為癌症後,還要再行影像檢查以判定臨床分期,之後再進行合適的治療。
年齡較大 大便有血不要拖
現代人醫學常識普遍發達,一些年輕人對於大便有血的警覺性及焦慮感提高許多。臨床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會在第一次大便有血的時候,前往門診要求檢查。其實,大多數大腸直腸癌還是都發生在年紀偏大的患者。但是,年齡較大的長者,想到要進醫院做檢查,心就先涼了一半,以致拖到沒辦法才去就醫,常常錯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根據國健康署公佈的資料,所有因為糞便潛血陽性而做的結腸鏡檢查結果中,約有一半有大腸直腸息肉,約5%最終診斷為大腸直腸癌。同時,臨床資料已證明,早期切除大腸息肉是減少大腸癌發生的重要措施。
【醫師小叮嚀】:
目前針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包括,腫瘤本身所處的腸道 + 局部淋巴廓清術;遠端轉移的癌病灶可同時切除;必要時,需做人工肛門,在手術方面,已經有微創的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可選擇。
陳柏全醫師提醒,當出現血便症狀時,不需慌張,不一定是世界末日,需要尋求醫師的診治及檢查。正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助於獲得良好治療效果。
華人健康網作者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9月17日 下午2:46
典型的大腸直腸癌臨床表現包括:病人多半年紀偏大,並且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腸道症狀。
「醫師,我半年多來,大便偶爾都會出現血絲,是痔瘡不斷發作嗎?」1名位73歲的阿嬤至醫院求診,主訴上述多年來的困擾,經過醫師進行肛門指診檢查,赫然發現有硬的腫塊,而且手套上也沾有血絲及黏液,心知不妙,於是進一步乙狀結腸鏡檢查,發現在中段直腸發現一整圈的腫瘤,一周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腺癌。
這1名阿嬤因為長年有痔瘡的問題,所以大便偶爾出現血絲並不以為異。最近一個月開始出現大便不順(每天需要吃軟便劑)、大便好像都有透明的黏液附著,以及腹漲、胃口愈來愈差,以致於體重掉了好幾公斤。
大腸直腸癌VS痔瘡比一比
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柏全表示,典型的大腸直腸癌臨床表現包括:病人多半年紀偏大,並且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腸道症狀,而且大腸的質地也不同以往。相較年輕人易發作的痔瘡或肛裂,血便的顏色、質地也不太相同。痔瘡或肛裂的血便由於已在肛門口,血量往往較多且鮮紅,肛裂更是會伴隨排便疼痛。
針對這一些危險症狀,必須要讓患者接受肛門指診及結腸鏡檢查,在結腸鏡檢查發現疑似癌症腫塊時,醫師會執行組織切片,讓病理科醫師在顯微鏡及組織染色下判定是否為癌症。在確診為癌症後,還要再行影像檢查以判定臨床分期,之後再進行合適的治療。
年齡較大 大便有血不要拖
現代人醫學常識普遍發達,一些年輕人對於大便有血的警覺性及焦慮感提高許多。臨床發現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會在第一次大便有血的時候,前往門診要求檢查。其實,大多數大腸直腸癌還是都發生在年紀偏大的患者。但是,年齡較大的長者,想到要進醫院做檢查,心就先涼了一半,以致拖到沒辦法才去就醫,常常錯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
根據國健康署公佈的資料,所有因為糞便潛血陽性而做的結腸鏡檢查結果中,約有一半有大腸直腸息肉,約5%最終診斷為大腸直腸癌。同時,臨床資料已證明,早期切除大腸息肉是減少大腸癌發生的重要措施。
【醫師小叮嚀】:
目前針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包括,腫瘤本身所處的腸道 + 局部淋巴廓清術;遠端轉移的癌病灶可同時切除;必要時,需做人工肛門,在手術方面,已經有微創的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可選擇。
陳柏全醫師提醒,當出現血便症狀時,不需慌張,不一定是世界末日,需要尋求醫師的診治及檢查。正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助於獲得良好治療效果。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
- 文章: 33856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黑心食品毒害廣 大腸罹癌佔首位
黑心食品毒害廣 大腸罹癌佔首位
NOWnews作者記者郭政隆/嘉義報導 | NOWnews – 2016年1月27日 下午6:57
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萬4000人的大腸癌患者,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也使大腸癌連續七年蟬連國人發生癌症人數最多的首位,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佈的黑心油品資料清查,發現全國學校的學生團膳早已全部淪陷,台灣學生長期吃下不健康的食品;台灣罹癌年齡越來越年輕化,恐怕跟食安脫不了關係。黑心食品的流向無恐不入行之多年,幾乎全國所有的民眾無一幸免,尤其有外食習慣的上班族更是長期吞下這種看不見毒害健康食品,且平日又少運動與健康檢查,難免日久成疾,難怪大腸癌的比率年年成長,並有年輕化的趨勢。
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萬4000人的大腸癌患者,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也使大腸癌連續七年蟬連國人發生癌症人數最多的首位,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佈的黑心油品資料清查,發現全國學校的學生團膳早已全部淪陷,台灣學生長期吃下不健康的食品;台灣罹癌年齡越來越年輕化,恐怕跟食安脫不了關係。黑心食品的流向無恐不入行之多年,幾乎全國所有的民眾無一幸免,尤其有外食習慣的上班族更是長期吞下這種看不見毒害健康食品,且平日又少運動與健康檢查,難免日久成疾,難怪大腸癌的比率年年成長,並有年輕化的趨勢。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院長陳啟仁表示,科學界已知大腸癌發生的關鍵是「核苷酸轉化酶Ras」基因點突變,此突變是受環境刺激影響。癌症年輕化的趨勢與食物中的油脂恐有關聯,顯示現行食藥署對餿水油的酸價、黃麴毒素等檢查項目有限,許多致癌的微量雜質無法檢出。由於大腸直腸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若等到出現血便或排便習慣改變再去篩檢時,有時已經是大腸癌後期,所以醫界有都呼籲民眾應診早規劃好定期的做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
嘉義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侯灝皚指出,大腸癌是長年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且居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所以定期接受篩檢是最可靠的方法,在台灣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國民健康署補助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若有異狀再加做全大腸鏡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檢查年齡也要提早,但是很多人逃避照大腸鏡因為聽說那是苦不堪言的經驗,有些人則是覺得尷尬不自在所以拒絕施行檢查。
為提供想要進行檢查大腸鏡的民眾更舒適完善的環境,嘉義醫院表示,該院推出「沉睡式大腸鏡檢查」,不但能讓病人在受檢過程更輕鬆、舒適,同時新型麻醉法劑量低,受檢者可隨時被喚醒,降低過去大腸鏡檢查所帶來的不適與噁心感。
嘉義醫院表示,該院之沉睡式大腸鏡檢查是由經驗豐富之嘉義醫院醫肝膽腸胃科療團隊執行檢查,經由靜脈注射短效之鎮靜藥物來達到止痛、鎮定和阻斷痛苦的感覺;觀察受檢者在達到半睡眠狀況下始進行檢查,採取完善的麻醉監測設備(血氧監視器、心肺生理監視器、氧氣等設備)全程照護,從檢查前諮詢與評估、檢查中麻醉到檢查後恢復。檢查中不會有任何不適之感覺,故受檢者可以最愉快輕鬆的心情,在麻醉沉睡狀況下,接受完整、安全的腸胃鏡檢查,故可降低焦慮及痛苦不適感。
嘉義醫院強調,大腸癌病患的一等血親家屬,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都屬於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群,他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至少兩倍!雖然大腸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每年平均約有四千多人死於大腸癌。但根據近幾年的統計,大腸癌已經超越肝癌成為國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因此建議年滿50歲以上的民眾,一定要每兩年做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測試大腸癌篩檢,如果有家族病史建議至少40歲以前要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甚至要提早定期篩檢且平常也要多運動、不熬夜、多吃蔬菜水果,少碰油炸燒烤食物,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NOWnews作者記者郭政隆/嘉義報導 | NOWnews – 2016年1月27日 下午6:57
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萬4000人的大腸癌患者,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也使大腸癌連續七年蟬連國人發生癌症人數最多的首位,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佈的黑心油品資料清查,發現全國學校的學生團膳早已全部淪陷,台灣學生長期吃下不健康的食品;台灣罹癌年齡越來越年輕化,恐怕跟食安脫不了關係。黑心食品的流向無恐不入行之多年,幾乎全國所有的民眾無一幸免,尤其有外食習慣的上班族更是長期吞下這種看不見毒害健康食品,且平日又少運動與健康檢查,難免日久成疾,難怪大腸癌的比率年年成長,並有年輕化的趨勢。
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萬4000人的大腸癌患者,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也使大腸癌連續七年蟬連國人發生癌症人數最多的首位,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佈的黑心油品資料清查,發現全國學校的學生團膳早已全部淪陷,台灣學生長期吃下不健康的食品;台灣罹癌年齡越來越年輕化,恐怕跟食安脫不了關係。黑心食品的流向無恐不入行之多年,幾乎全國所有的民眾無一幸免,尤其有外食習慣的上班族更是長期吞下這種看不見毒害健康食品,且平日又少運動與健康檢查,難免日久成疾,難怪大腸癌的比率年年成長,並有年輕化的趨勢。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院長陳啟仁表示,科學界已知大腸癌發生的關鍵是「核苷酸轉化酶Ras」基因點突變,此突變是受環境刺激影響。癌症年輕化的趨勢與食物中的油脂恐有關聯,顯示現行食藥署對餿水油的酸價、黃麴毒素等檢查項目有限,許多致癌的微量雜質無法檢出。由於大腸直腸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若等到出現血便或排便習慣改變再去篩檢時,有時已經是大腸癌後期,所以醫界有都呼籲民眾應診早規劃好定期的做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
嘉義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侯灝皚指出,大腸癌是長年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且居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所以定期接受篩檢是最可靠的方法,在台灣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國民健康署補助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若有異狀再加做全大腸鏡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檢查年齡也要提早,但是很多人逃避照大腸鏡因為聽說那是苦不堪言的經驗,有些人則是覺得尷尬不自在所以拒絕施行檢查。
為提供想要進行檢查大腸鏡的民眾更舒適完善的環境,嘉義醫院表示,該院推出「沉睡式大腸鏡檢查」,不但能讓病人在受檢過程更輕鬆、舒適,同時新型麻醉法劑量低,受檢者可隨時被喚醒,降低過去大腸鏡檢查所帶來的不適與噁心感。
嘉義醫院表示,該院之沉睡式大腸鏡檢查是由經驗豐富之嘉義醫院醫肝膽腸胃科療團隊執行檢查,經由靜脈注射短效之鎮靜藥物來達到止痛、鎮定和阻斷痛苦的感覺;觀察受檢者在達到半睡眠狀況下始進行檢查,採取完善的麻醉監測設備(血氧監視器、心肺生理監視器、氧氣等設備)全程照護,從檢查前諮詢與評估、檢查中麻醉到檢查後恢復。檢查中不會有任何不適之感覺,故受檢者可以最愉快輕鬆的心情,在麻醉沉睡狀況下,接受完整、安全的腸胃鏡檢查,故可降低焦慮及痛苦不適感。
嘉義醫院強調,大腸癌病患的一等血親家屬,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都屬於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群,他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至少兩倍!雖然大腸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每年平均約有四千多人死於大腸癌。但根據近幾年的統計,大腸癌已經超越肝癌成為國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因此建議年滿50歲以上的民眾,一定要每兩年做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測試大腸癌篩檢,如果有家族病史建議至少40歲以前要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甚至要提早定期篩檢且平常也要多運動、不熬夜、多吃蔬菜水果,少碰油炸燒烤食物,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