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子丸

由兩位藥以上組成,稱之為方劑!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85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側子丸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側子丸
《聖濟總錄》卷十八:側子丸
【處方】側子(炮裂,去皮臍)1兩3分,白芷(微炒)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1分,天麻(酒浸,切,焙)1兩1分,龍骨1兩1分,防風(去叉、制)1兩1分,蔓荊實1兩半,白蒺藜(炒)2兩,白朮(炒)1兩,人參 3分,山芋3分,生乾地黃(焙)3分,當歸(切,焙)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風癩,眉須墮落,身上有瘡,手足脹悶,(疒帬)痺攣縮,鼻樑未壞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漸加至50丸,空心溫酒送下,每日2次。唇舌微痺為效。
【注意】 慎避外風。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八
《聖惠》卷二十二:側子丸
【處方】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附子半兩(炮裂),天南星半兩(炮裂),白殭蠶半兩(微炒),漢防己半兩,萆薢半兩(銼),躑躅花半兩(酒拌,炒乾),牛膝半兩(去苗),芎半兩,烏蛇肉1兩(酒浸,炙微黃),天麻1兩,羚羊角屑半兩,牛黃 1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硫黃半兩(細研),幹蠍半兩(微炒),桂心半兩。
【制法】上為末,研入牛黃、麝香等,以水煮槐膠3兩更入少熟蜜同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毒風嚲曳,四肢不收,或攣急頑痺。
【用法用量】 方中桂心用量原缺,據《普濟方》補。
【注意】 忌生冷、油膩、毒滑、魚肉。
【摘錄】 《聖惠》卷二十二
《聖惠》卷二十一:側子丸
【處方】側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天麻1兩,獨活 1兩,石斛1兩(去根,銼),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牛膝 1兩(去苗),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 1兩,肉桂 1兩(去皺皮),威靈仙1兩,五加皮1兩,丹參1兩,海桐皮1兩(銼),安息香1兩半,虎脛骨1兩(塗酥,炙令黃)。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益腎臟,強壯骨髓,利風毒,除緩弱。主風病,腳膝軟弱,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豆淋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一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3.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