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忌:然能寒胃,胃弱血虛及病邪未入陽明者禁用。
- 性味:甘辛而淡,大寒。
- 歸經:甘辛而淡,體重而降,足陽明胃經。大寒之藥,色白入肺,兼入三焦。
- 功能:寒能清熱降火,辛能發汗解肌,甘能緩脾益氣,生津止渴。又胃主肌肉,肺主皮毛,為發斑發疹之要品,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
- 主治:治傷寒鬱結,無汗,陽明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肌肉壯熱。小便赤濁,大渴引飲,中暑自汗,舌焦,牙痛。
- 炮製:瑩白者良,研細,甘草水飛用,近人因其寒,或用火煆,則不傷胃,味淡難出,若不煎劑,須先煮數十沸。
石膏
石膏
石膏
有你在,真的很幸福 ...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石膏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石膏
禁忌:然能寒胃,胃弱血虛及病邪未入陽明者禁用。
性味:甘辛而淡,大寒。
歸經:甘辛而淡,體重而降,足陽明胃經。大寒之藥,色白入肺,兼入三焦。
功能:
(1)寒能清熱降火,辛能發汗解肌,甘能緩脾益氣,生津止渴。
(2)又胃主肌肉,肺主皮毛,為發斑發疹之要品,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
主治:
(1)治傷寒鬱結,無汗,陽明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肌肉壯熱。
\n(2)小便赤濁
,大渴引飲,中暑自汗,舌焦,牙痛。
炮製:瑩白者良,研細,甘草水飛用,近人因其寒,或用火煆,則不傷胃,味淡難出,若
不煎劑,須先煮數十沸。
配伍:雞子為使,忌巴豆鐵。
備註:
(1)「入肺,兼入三焦」:諸經氣分之藥也。
(2)「中暑自汗」:能發汗水能止自汗。
(3)「為發斑發疹之要品」:色赤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斑重而疹輕
,率由胃熱,然亦有陰陽二證,陽證骨用石膏。
(4)「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白虎湯以之為君或自一兩加至四兩,竹葉麥冬知
母粳米亦加四倍,甚者加芩連柏名三黃石膏湯,虛者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5)「亦名寒水石」:時珍曰:古方所用之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諸方用寒水石即
石膏,凝水石乃監精滲入水中,年久結成清瑩有稜,入水即化,辛鹹大寒,治時氣
熱盛口渴水腫。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禁忌:然能寒胃,胃弱血虛及病邪未入陽明者禁用。
性味:甘辛而淡,大寒。
歸經:甘辛而淡,體重而降,足陽明胃經。大寒之藥,色白入肺,兼入三焦。
功能:
(1)寒能清熱降火,辛能發汗解肌,甘能緩脾益氣,生津止渴。
(2)又胃主肌肉,肺主皮毛,為發斑發疹之要品,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
主治:
(1)治傷寒鬱結,無汗,陽明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肌肉壯熱。
\n(2)小便赤濁
,大渴引飲,中暑自汗,舌焦,牙痛。
炮製:瑩白者良,研細,甘草水飛用,近人因其寒,或用火煆,則不傷胃,味淡難出,若
不煎劑,須先煮數十沸。
配伍:雞子為使,忌巴豆鐵。
備註:
(1)「入肺,兼入三焦」:諸經氣分之藥也。
(2)「中暑自汗」:能發汗水能止自汗。
(3)「為發斑發疹之要品」:色赤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斑重而疹輕
,率由胃熱,然亦有陰陽二證,陽證骨用石膏。
(4)「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白虎湯以之為君或自一兩加至四兩,竹葉麥冬知
母粳米亦加四倍,甚者加芩連柏名三黃石膏湯,虛者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5)「亦名寒水石」:時珍曰:古方所用之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諸方用寒水石即
石膏,凝水石乃監精滲入水中,年久結成清瑩有稜,入水即化,辛鹹大寒,治時氣
熱盛口渴水腫。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石膏 中草藥入門學
石膏
【藥用】本品為單斜晶系的硫酸鈣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甘,大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收斂生肌。
【臨床應用】
1.用於溫熱病、肺胃大熱、高熱不退、口渴、煩燥、脈洪大等症。石膏藥性大寒,善清氣分實熱,故適用於肺胃實熱的症候,常與知母相須為用,以增強清裏熱的作用。
2.用於溫病高熱,身發斑疹。溫病發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熱熾盛所致,此是氣血兩燔的現象。在臨床上遇到此種症候,常用清熱瀉火較強的石膏,配合涼血解毒的藥物如玄參、丹皮、赤芍、鮮生地、板藍根等同用。
3.用於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齒痛、牙齦腫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於肺熱咳嗽、氣喘。邪熱襲肺,身發高熱、咳嗽、氣急鼻煽、口渴欲飲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熱,佐以麻黃、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湯)。
5.用於濕疹水火燙傷,瘡瘍潰後不斂及創傷久不收口石膏後研末外用,治療以上諸外科病,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處方用名】生石膏(生用,清熱瀉火)熟石膏、石膏(用,收斂生肌,專作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二兩,打碎,先煎。外用適量。
【按語】
1.石膏為清解氣分實熱的要藥,凡熱在氣分而見壯熱汗出、煩渴、脈來洪大者,都可用寒涼的石膏以清熱瀉火。如與清熱涼血藥同用,尚能用治熱盛發斑、神昏譫語等氣營兩燔的症候。
2.石膏善清肺胃熱,如見邪熱鬱沸或胃火熾盛等症,均可使用本品。在臨床應用時如配以知母,則清熱瀉火,可治陽明裏熱;如配麻黃,則清宣肺熱,至肺熱喘咳;治胃火齒痛,配熟地,則清胃滋陰,治虛火牙痛;配人參,則清熱益氣,治熱盛津氣兩傷。總的來說,大都是取它清肺涼胃的功效。
【方劑舉例】白虎湯《傷寒論》: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治陽明病發熱,大煩大渴,大汗出,脈洪大。玉女煎《景岳全書》:生石膏、熟地、麥冬、知母、懷牛膝治熱病煩熱口渴,頭痛,牙痛。
中草藥入門學
【藥用】本品為單斜晶系的硫酸鈣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甘,大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收斂生肌。
【臨床應用】
1.用於溫熱病、肺胃大熱、高熱不退、口渴、煩燥、脈洪大等症。石膏藥性大寒,善清氣分實熱,故適用於肺胃實熱的症候,常與知母相須為用,以增強清裏熱的作用。
2.用於溫病高熱,身發斑疹。溫病發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熱熾盛所致,此是氣血兩燔的現象。在臨床上遇到此種症候,常用清熱瀉火較強的石膏,配合涼血解毒的藥物如玄參、丹皮、赤芍、鮮生地、板藍根等同用。
3.用於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齒痛、牙齦腫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於肺熱咳嗽、氣喘。邪熱襲肺,身發高熱、咳嗽、氣急鼻煽、口渴欲飲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熱,佐以麻黃、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湯)。
5.用於濕疹水火燙傷,瘡瘍潰後不斂及創傷久不收口石膏後研末外用,治療以上諸外科病,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處方用名】生石膏(生用,清熱瀉火)熟石膏、石膏(用,收斂生肌,專作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二兩,打碎,先煎。外用適量。
【按語】
1.石膏為清解氣分實熱的要藥,凡熱在氣分而見壯熱汗出、煩渴、脈來洪大者,都可用寒涼的石膏以清熱瀉火。如與清熱涼血藥同用,尚能用治熱盛發斑、神昏譫語等氣營兩燔的症候。
2.石膏善清肺胃熱,如見邪熱鬱沸或胃火熾盛等症,均可使用本品。在臨床應用時如配以知母,則清熱瀉火,可治陽明裏熱;如配麻黃,則清宣肺熱,至肺熱喘咳;治胃火齒痛,配熟地,則清胃滋陰,治虛火牙痛;配人參,則清熱益氣,治熱盛津氣兩傷。總的來說,大都是取它清肺涼胃的功效。
【方劑舉例】白虎湯《傷寒論》: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治陽明病發熱,大煩大渴,大汗出,脈洪大。玉女煎《景岳全書》:生石膏、熟地、麥冬、知母、懷牛膝治熱病煩熱口渴,頭痛,牙痛。
中草藥入門學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石膏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
石膏〔石〕
{清胃熱,解肌發汗}
石膏〔耑入胃腑,兼入脾肺〕甘辛而淡,體重而降,其性大寒,功耑入胃,清熱解肌,
發汗消鬱。緣傷寒邪入陽明胃府,內鬱不解,則必日晡熱蒸,口乾舌焦唇燥,
堅痛不解,神昏譫語,氣逆驚喘,溺閉渴飲;暨中暑自汗,胃熱發斑牙痛等症,
皆當用此調治〔成無己曰:風陽邪也,寒陰邪也;風喜傷陽,寒喜傷陰。營衛陰陽,
為風寒所傷,則非輕劑所能獨散,必須輕重之劑同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去,
營衛之氣俱和;是以大青龍湯以石膏為使,石膏乃重劑,而又專達肌表也。〕;
以辛能發汗解熱,甘能緩脾益氣,生津止渴,寒能清熱降火故也。
按石膏是足陽明府藥,邪在胃府,肺受火制,故必用此辛寒以清肺氣,
所以有白虎之名,肺主西方故也。〔杲曰:石膏足陽明藥也,故仲景治傷寒陽明症,
身熱目痛,口乾不眠;以身以前,胃之經也,胸前肺之室也;邪在陽明,肺受火制,
所以有白虎之名。〕但西有肅殺而無生長,如不得已而用,須中病即止,
切勿過食以損生氣。〔時珍曰:此皆少壯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
若衰暮及氣虛血虛胃弱者,恐非所宜。〕況有貌屬熱症,裡屬陰寒而見斑黃狂燥,
日晡潮熱,便祕等症,服之更須斟酌;惟細就實明辨,詳求其真可也。〔汪昂曰:
按陰盛格陽,陽盛格陰二症,至為難辨。蓋陰盛極而格陽於外,外熱而內寒,
陽盛極而格陰於外,外冷而內熱;經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重寒則熱,
重熱則寒也。當於小便分之,便清者外雖燥熱而中實寒,便赤者外雖厥冷而內實熱也;
再看口中之燥潤,及舌胎之淺深,胎黃黑者為熱,宜白虎湯;亦有胎黑屬寒者,
舌無芒刺,口有津液,急宜溫之,誤投寒劑則殆矣。又按熱在胃,熱症見斑疹,
然必色赤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斑重而疹輕。斑疹亦有陰陽,
陽症宜石膏;又有內傷陰症見斑疹者,微紅而稀少,此胃氣極虛,
逼其無根之火遊行於外,當補益氣血,使中有主,則氣不外遊,血不外散;若作熱治,
生死反掌,醫者宜審。〕取瑩白者良〔亦名寒水石,非鹽精滲入土中結成之寒水石也。
〕,研細,或甘草水飛,或火煅,各隨本方用。雞子為使,忌豆、鐵。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
{清胃熱,解肌發汗}
石膏〔耑入胃腑,兼入脾肺〕甘辛而淡,體重而降,其性大寒,功耑入胃,清熱解肌,
發汗消鬱。緣傷寒邪入陽明胃府,內鬱不解,則必日晡熱蒸,口乾舌焦唇燥,
堅痛不解,神昏譫語,氣逆驚喘,溺閉渴飲;暨中暑自汗,胃熱發斑牙痛等症,
皆當用此調治〔成無己曰:風陽邪也,寒陰邪也;風喜傷陽,寒喜傷陰。營衛陰陽,
為風寒所傷,則非輕劑所能獨散,必須輕重之劑同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去,
營衛之氣俱和;是以大青龍湯以石膏為使,石膏乃重劑,而又專達肌表也。〕;
以辛能發汗解熱,甘能緩脾益氣,生津止渴,寒能清熱降火故也。
按石膏是足陽明府藥,邪在胃府,肺受火制,故必用此辛寒以清肺氣,
所以有白虎之名,肺主西方故也。〔杲曰:石膏足陽明藥也,故仲景治傷寒陽明症,
身熱目痛,口乾不眠;以身以前,胃之經也,胸前肺之室也;邪在陽明,肺受火制,
所以有白虎之名。〕但西有肅殺而無生長,如不得已而用,須中病即止,
切勿過食以損生氣。〔時珍曰:此皆少壯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
若衰暮及氣虛血虛胃弱者,恐非所宜。〕況有貌屬熱症,裡屬陰寒而見斑黃狂燥,
日晡潮熱,便祕等症,服之更須斟酌;惟細就實明辨,詳求其真可也。〔汪昂曰:
按陰盛格陽,陽盛格陰二症,至為難辨。蓋陰盛極而格陽於外,外熱而內寒,
陽盛極而格陰於外,外冷而內熱;經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重寒則熱,
重熱則寒也。當於小便分之,便清者外雖燥熱而中實寒,便赤者外雖厥冷而內實熱也;
再看口中之燥潤,及舌胎之淺深,胎黃黑者為熱,宜白虎湯;亦有胎黑屬寒者,
舌無芒刺,口有津液,急宜溫之,誤投寒劑則殆矣。又按熱在胃,熱症見斑疹,
然必色赤如錦紋者為斑,隱隱見紅點者為疹,斑重而疹輕。斑疹亦有陰陽,
陽症宜石膏;又有內傷陰症見斑疹者,微紅而稀少,此胃氣極虛,
逼其無根之火遊行於外,當補益氣血,使中有主,則氣不外遊,血不外散;若作熱治,
生死反掌,醫者宜審。〕取瑩白者良〔亦名寒水石,非鹽精滲入土中結成之寒水石也。
〕,研細,或甘草水飛,或火煅,各隨本方用。雞子為使,忌豆、鐵。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
最後由 懸壺子 於 2006-06-02 , 20:21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石膏 神農本草經讀. 清 陳修園
石膏
【性味】氣味辛、微寒,無毒。
【功效】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
產乳,金瘡。
陳修園曰:
石膏,氣微寒,稟太陽寒水之氣,味辛無毒,得陽明燥金之味。風為陽邪
,在太陽則惡寒發熱,然必審其無汗煩躁而喘者,可興麻桂並用。在陽明則發
熱而微惡寒,必審其口乾舌焦大渴而自汗者,可與知母同用。
曰心下氣逆,即《傷寒論》氣逆欲嘔之互詞。曰不能息,即《傷寒論》虛
羸少氣之互詞。然必審其為解後裡氣虛而內熱者,可與人參、竹葉、半夏、麥
冬、甘草、粳米同用。
腹中堅痛,陽明燥甚而堅,將至于胃又不大便之症。邪鬼者,陽明邪實,
妄言妄見,或無故而生驚。若邪鬼附之,石膏清陽明之熱,可以統治之。陽明
之脈,從缺盆下乳,石膏能潤陽明之躁,故能通乳。陽明主肌肉,石膏外滲,
又能愈金瘡之潰爛也。
但石品見火則成石灰,今人畏其寒而煆用,則大失其本來之性矣。
神農本草經讀. 清 陳修園
【性味】氣味辛、微寒,無毒。
【功效】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
產乳,金瘡。
陳修園曰:
石膏,氣微寒,稟太陽寒水之氣,味辛無毒,得陽明燥金之味。風為陽邪
,在太陽則惡寒發熱,然必審其無汗煩躁而喘者,可興麻桂並用。在陽明則發
熱而微惡寒,必審其口乾舌焦大渴而自汗者,可與知母同用。
曰心下氣逆,即《傷寒論》氣逆欲嘔之互詞。曰不能息,即《傷寒論》虛
羸少氣之互詞。然必審其為解後裡氣虛而內熱者,可與人參、竹葉、半夏、麥
冬、甘草、粳米同用。
腹中堅痛,陽明燥甚而堅,將至于胃又不大便之症。邪鬼者,陽明邪實,
妄言妄見,或無故而生驚。若邪鬼附之,石膏清陽明之熱,可以統治之。陽明
之脈,從缺盆下乳,石膏能潤陽明之躁,故能通乳。陽明主肌肉,石膏外滲,
又能愈金瘡之潰爛也。
但石品見火則成石灰,今人畏其寒而煆用,則大失其本來之性矣。
神農本草經讀. 清 陳修園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石膏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石膏
釋名亦名細理石、寒水石。
氣味主治
1、傷寒發狂。用石膏二錢、黃連一錢,共研細。甘草煎湯,冷的送下。
此方名「鵲石散」。
2、小兒丹毒。用石膏粉一兩調水塗搽。
3、骨蒸勞(外寒內熱,附骨而蒸,身體消瘦,飲食無味,四肢漸細,腳上浮腫)。用石膏十兩,研細,水調服。每服一茶匙,一天兩次。
4、肺熱喘嗽。用石膏二兩、灸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生薑蜜湯送下。
5、痰熱喘嗽。用石膏、凝水石各五錢,研細,人參湯送下。
6、胃火牙痛。用石膏一兩,火鍛,淡酒淬過。加防風、荊芥、細辛、白芷各五分,共研細。天天擦牙,有效。
7、老人風熱(內熱,目赤,頭痛,視物模糊)。用石膏三兩、竹葉五十片、沙糖一兩、粳米三合,先以水三大碗煎石膏、竹葉,煮成二大碗,去渣取汁,加米煮粥,調糖吃下。
8、頭風流淚。用鍛石膏二兩、川芎二兩、灸甘草半兩,共開為末。每服一錢,蔥白茶湯調下。一天服二次。
9、頭痛,心煩,流鼻血。用石膏、牡蠣各一兩,研細。每服二錢,新汲水送下。同時用水調少量藥滴鼻內。
10、風熱性筋骨痛。用石膏三錢、麵粉七錢,研細,加水調勻,鍋裡鍛紅。冷定後化在滾酒中,趁熱服下。蓋被發汗。連服藥三日,病癒。
11、雀目(按:即黃昏後不能視服)。用石膏粉一錢放在兩薄片豬肝中,外用繩捆好,在沙鍋中煮熟,取出切食。每天吃一次。
12、濕溫,煩渴,多汗。用石膏、灸甘草,等分為末,每服兩小匙,熱水送下。
13、水瀉,腹內如雷嗚。用火鍛石膏,加米飯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外以鉛丹為衣。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
14、婦女乳癰。用石膏鍛紅,研細。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服藥後,再喝酒至醉即安睡。如此再服藥一次,即見效。
15、油傷火燒。用石膏粉敷上。
16、刀傷。用石膏、瀝表,等分為末,撲灑傷處,不要沾水。
17、瘡口不收。用石膏燒紅,研以二兩,加鉛丹半兩,共研為末,灑瘡上。此方名「紅玉散」。
18、口瘡咽痛。用石膏鍛過,取三兩,加丹砂三錢半,共研細,點患處。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釋名亦名細理石、寒水石。
氣味主治
1、傷寒發狂。用石膏二錢、黃連一錢,共研細。甘草煎湯,冷的送下。
此方名「鵲石散」。
2、小兒丹毒。用石膏粉一兩調水塗搽。
3、骨蒸勞(外寒內熱,附骨而蒸,身體消瘦,飲食無味,四肢漸細,腳上浮腫)。用石膏十兩,研細,水調服。每服一茶匙,一天兩次。
4、肺熱喘嗽。用石膏二兩、灸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生薑蜜湯送下。
5、痰熱喘嗽。用石膏、凝水石各五錢,研細,人參湯送下。
6、胃火牙痛。用石膏一兩,火鍛,淡酒淬過。加防風、荊芥、細辛、白芷各五分,共研細。天天擦牙,有效。
7、老人風熱(內熱,目赤,頭痛,視物模糊)。用石膏三兩、竹葉五十片、沙糖一兩、粳米三合,先以水三大碗煎石膏、竹葉,煮成二大碗,去渣取汁,加米煮粥,調糖吃下。
8、頭風流淚。用鍛石膏二兩、川芎二兩、灸甘草半兩,共開為末。每服一錢,蔥白茶湯調下。一天服二次。
9、頭痛,心煩,流鼻血。用石膏、牡蠣各一兩,研細。每服二錢,新汲水送下。同時用水調少量藥滴鼻內。
10、風熱性筋骨痛。用石膏三錢、麵粉七錢,研細,加水調勻,鍋裡鍛紅。冷定後化在滾酒中,趁熱服下。蓋被發汗。連服藥三日,病癒。
11、雀目(按:即黃昏後不能視服)。用石膏粉一錢放在兩薄片豬肝中,外用繩捆好,在沙鍋中煮熟,取出切食。每天吃一次。
12、濕溫,煩渴,多汗。用石膏、灸甘草,等分為末,每服兩小匙,熱水送下。
13、水瀉,腹內如雷嗚。用火鍛石膏,加米飯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外以鉛丹為衣。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
14、婦女乳癰。用石膏鍛紅,研細。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服藥後,再喝酒至醉即安睡。如此再服藥一次,即見效。
15、油傷火燒。用石膏粉敷上。
16、刀傷。用石膏、瀝表,等分為末,撲灑傷處,不要沾水。
17、瘡口不收。用石膏燒紅,研以二兩,加鉛丹半兩,共研為末,灑瘡上。此方名「紅玉散」。
18、口瘡咽痛。用石膏鍛過,取三兩,加丹砂三錢半,共研細,點患處。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石膏
石膏
味辛、甘,微寒、大寒,無毒。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一名細石,細理白澤者良,黃者令人淋。生齊山山谷及齊廬山、魯蒙山,采無時。(雞子為之使,惡莽草、毒公。)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錢塘縣獄地中,雨后時時自出,取之皆方如棋子,白澈最佳。比難得,皆用靈隱山者。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塊,用之不及彼土。《仙經》不須此。(《新修》五一頁,《大觀》卷四,《政和》108頁)
本草經集注
作者:南朝‧梁 陶弘景
味辛、甘,微寒、大寒,無毒。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一名細石,細理白澤者良,黃者令人淋。生齊山山谷及齊廬山、魯蒙山,采無時。(雞子為之使,惡莽草、毒公。)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錢塘縣獄地中,雨后時時自出,取之皆方如棋子,白澈最佳。比難得,皆用靈隱山者。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塊,用之不及彼土。《仙經》不須此。(《新修》五一頁,《大觀》卷四,《政和》108頁)
本草經集注
作者:南朝‧梁 陶弘景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石膏
石膏
內容:一名寒水石,一名細理石
雞子為之使。畏鐵。惡莽草、巴豆、馬目毒公。
甘、辛、淡寒。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陽經氣分。解肌發汗,清熱降火,生津止渴。治
傷寒
疫症,陽明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狂熱發斑,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舌焦鼻乾,中暑
自汗,目痛牙疼。得甘草、姜、蜜,治熱盛喘嗽。得桂枝,治溫瘧。得荊芥、白芷,治胃火
牙疼。得蒼朮,治中 。得半夏,達陰降逆。得黃丹,摻瘡口不斂。(生肌止痛。)配川芎
、炙甘草,蔥白、茶湯調下,治風邪眼寒。配牡蠣粉,新伋水服,治鼻衄頭痛。(並滴鼻內。)
配蔞仁、枳殼、鬱李仁,滌鬱結之熱。使麻黃,出至陰之火。(麻黃止用二三分。)
石膏、凝水石各四兩,芒硝一斤,共研末,用生甘草煎汁一升五合,入前藥同煎,不住
手攪
令消熔,入青黛四兩和勻,傾盆結成碧雪,研末,或含或吹,或水調服,治狂熱諸症。
瑩白潔淨,文如束針,軟者良。發表生用,清熱 用,勿疑過寒而概用火 。立夏前過服白
虎湯,令人小便不禁。胃弱氣虛,血虛發熱者,停用。火炎土燥,非苦寒之劑所除。經曰︰
甘先入脾。又曰︰以甘瀉之。
故甘寒之品,祛胃火生津液之上劑也。傷寒時疫,熱邪溢於陽明經者,非此不除。況生石膏
味辛而散,使邪氣外達於肌
膚。若誤用芩、連,苦燥而降,反令火邪內結,漸成不治之症。勿以川連、石膏、葛根、釵
斛、竹茹等味悉除胃火,概
混治之。蓋胃經之氣,涼則行,熱則滯,氣為熱所滯,致失升降之令,而食不化,宜用葛根
升之散之。邪火伏於陽明氣
分,宜用生石膏疏之。熱火入於胃府,升之火氣益烈,疏之結不可解,宜用川連導之使下。
釵斛但清胃中虛火,竹茹專
主胃府虛痰。此固各有攸當,分別用之,庶為得法。
得配本草
作者:嚴西亭
朝代:清
內容:一名寒水石,一名細理石
雞子為之使。畏鐵。惡莽草、巴豆、馬目毒公。
甘、辛、淡寒。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陽經氣分。解肌發汗,清熱降火,生津止渴。治
傷寒
疫症,陽明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狂熱發斑,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舌焦鼻乾,中暑
自汗,目痛牙疼。得甘草、姜、蜜,治熱盛喘嗽。得桂枝,治溫瘧。得荊芥、白芷,治胃火
牙疼。得蒼朮,治中 。得半夏,達陰降逆。得黃丹,摻瘡口不斂。(生肌止痛。)配川芎
、炙甘草,蔥白、茶湯調下,治風邪眼寒。配牡蠣粉,新伋水服,治鼻衄頭痛。(並滴鼻內。)
配蔞仁、枳殼、鬱李仁,滌鬱結之熱。使麻黃,出至陰之火。(麻黃止用二三分。)
石膏、凝水石各四兩,芒硝一斤,共研末,用生甘草煎汁一升五合,入前藥同煎,不住
手攪
令消熔,入青黛四兩和勻,傾盆結成碧雪,研末,或含或吹,或水調服,治狂熱諸症。
瑩白潔淨,文如束針,軟者良。發表生用,清熱 用,勿疑過寒而概用火 。立夏前過服白
虎湯,令人小便不禁。胃弱氣虛,血虛發熱者,停用。火炎土燥,非苦寒之劑所除。經曰︰
甘先入脾。又曰︰以甘瀉之。
故甘寒之品,祛胃火生津液之上劑也。傷寒時疫,熱邪溢於陽明經者,非此不除。況生石膏
味辛而散,使邪氣外達於肌
膚。若誤用芩、連,苦燥而降,反令火邪內結,漸成不治之症。勿以川連、石膏、葛根、釵
斛、竹茹等味悉除胃火,概
混治之。蓋胃經之氣,涼則行,熱則滯,氣為熱所滯,致失升降之令,而食不化,宜用葛根
升之散之。邪火伏於陽明氣
分,宜用生石膏疏之。熱火入於胃府,升之火氣益烈,疏之結不可解,宜用川連導之使下。
釵斛但清胃中虛火,竹茹專
主胃府虛痰。此固各有攸當,分別用之,庶為得法。
得配本草
作者:嚴西亭
朝代:清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石膏
白石膏
內容:氣大寒,味辛甘,無毒,氣味俱薄,沉也,陰也。足陽明經藥也。陽明主肌肉,惟其甘
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惟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止頭疼。故風邪傷陽,寒邪傷陰,
總解肌表甚捷。任胃熱多食,胃熱不食,並瀉胃火極靈。不時食積痰火殊效。雖有胃脘痛甚
立瘥。東垣曰,制火邪,清肺熱,仲景有白虎之名。除胃熱,奪甘食,易老為大寒之劑。身
涼內靜,手足俱冷者停用,恐耗血也。
書名:藥鑑
作者:杜文燮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內容:氣大寒,味辛甘,無毒,氣味俱薄,沉也,陰也。足陽明經藥也。陽明主肌肉,惟其甘
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惟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止頭疼。故風邪傷陽,寒邪傷陰,
總解肌表甚捷。任胃熱多食,胃熱不食,並瀉胃火極靈。不時食積痰火殊效。雖有胃脘痛甚
立瘥。東垣曰,制火邪,清肺熱,仲景有白虎之名。除胃熱,奪甘食,易老為大寒之劑。身
涼內靜,手足俱冷者停用,恐耗血也。
書名:藥鑑
作者:杜文燮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石膏
石膏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英文名】 GYPSUM FIBROSUM
【別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細理石
【來源】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採挖後,除去泥沙及雜石。
【制法】 生石膏:洗淨,乾燥,打碎,除去雜石,粉碎成粗粉。煅石膏:取淨石膏,在無煙爐火中或坩鍋內煅至酥松,取出晾涼,打碎即可。
【性狀】本品為纖維狀的集合體,呈長塊狀、板塊狀或不規則塊狀。白色、灰白色或淡黃色,有的半透明。體重,質軟,縱斷面具絹絲樣光澤。無臭,味淡。
【鑑別】
(1) 取本品一小塊(約2g),置具有小孔軟木塞的試管內,灼燒,管壁有水生成,小塊變為不透明體。
(2) 取本品粉末0.2g,加稀鹽酸10ml,加熱使溶解,溶液顯鈣鹽(附錄Ⅳ)與硫酸鹽(附錄Ⅳ)的鑑別反應。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粉約0.2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稀鹽酸10ml,加熱使溶解,加水100ml 與甲基紅指示液 1滴,滴加氫氧化鉀試液至溶液顯淺黃色,再繼續多加5ml,加鈣黃綠素指示劑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 滴定,至溶液的黃綠色熒光消失,並顯橙色。每 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 相當於8.608mg 的含水硫酸鈣(CaSO4·2H2O)。
本品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不得少於95.0%。
【性味歸經】甘、辛,大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潟火,除煩止渴。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用法用量】 15~60g,先煎。
【貯藏】置乾燥處。
【備注】
(1)用於溫熱病、肺胃大熱、高熱不退、口渴、煩燥、脈洪大等症。石膏藥性大寒,善清氣分實熱,故適用於肺胃實熱的症候,常與知母相須為用,以增強清裏熱的作用。
(2)用於溫病高熱,身發斑疹。溫病發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熱熾盛所致,此是氣血兩燔的現象。在臨床上遇到此種症候,常用清熱潟火較強的石膏,配合涼血解毒的藥物如玄參、丹皮、赤芍、鮮生地、板藍根等同用。
(3)用於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齒痛、牙齦腫痛等症。石膏能清洩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於肺熱咳嗽、氣喘。邪熱襲肺,身發高熱、咳嗽、氣急鼻煽、口渴欲飲等症,可用石膏清洩肺熱,佐以麻黃、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湯)。
(5)用於濕疹水火燙傷,瘡瘍潰後不斂及創傷久不收口。
(6)石膏煅後研末外用,治療以上諸外科病,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7)石膏為清解氣分實熱的要藥,凡熱在氣分而見壯熱汗出、煩渴、脈來洪大者,都可用寒涼的石膏以清熱潟火。如與清熱涼血藥同用,尚能用治熱盛發斑、神昏譫語等氣營兩燔的症候。石膏善清肺胃熱,如見邪熱鬱沸或胃火熾盛等症,均可使用本品。在臨床套用時如配以知母,則清熱潟火,可治陽明裏熱;如配麻黃,則清宣肺熱,至肺熱喘咳;治胃火齒痛,配熟地,則清胃滋陰,治虛火牙痛;配人參,則清熱益氣,治熱盛津氣兩傷。總的來說,大都是取它清肺涼胃的功效。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英文名】 GYPSUM FIBROSUM
【別名】大石膏、玉大石、白虎、冰石、細理石
【來源】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採挖後,除去泥沙及雜石。
【制法】 生石膏:洗淨,乾燥,打碎,除去雜石,粉碎成粗粉。煅石膏:取淨石膏,在無煙爐火中或坩鍋內煅至酥松,取出晾涼,打碎即可。
【性狀】本品為纖維狀的集合體,呈長塊狀、板塊狀或不規則塊狀。白色、灰白色或淡黃色,有的半透明。體重,質軟,縱斷面具絹絲樣光澤。無臭,味淡。
【鑑別】
(1) 取本品一小塊(約2g),置具有小孔軟木塞的試管內,灼燒,管壁有水生成,小塊變為不透明體。
(2) 取本品粉末0.2g,加稀鹽酸10ml,加熱使溶解,溶液顯鈣鹽(附錄Ⅳ)與硫酸鹽(附錄Ⅳ)的鑑別反應。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粉約0.2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稀鹽酸10ml,加熱使溶解,加水100ml 與甲基紅指示液 1滴,滴加氫氧化鉀試液至溶液顯淺黃色,再繼續多加5ml,加鈣黃綠素指示劑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 滴定,至溶液的黃綠色熒光消失,並顯橙色。每 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 相當於8.608mg 的含水硫酸鈣(CaSO4·2H2O)。
本品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不得少於95.0%。
【性味歸經】甘、辛,大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潟火,除煩止渴。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用法用量】 15~60g,先煎。
【貯藏】置乾燥處。
【備注】
(1)用於溫熱病、肺胃大熱、高熱不退、口渴、煩燥、脈洪大等症。石膏藥性大寒,善清氣分實熱,故適用於肺胃實熱的症候,常與知母相須為用,以增強清裏熱的作用。
(2)用於溫病高熱,身發斑疹。溫病發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熱熾盛所致,此是氣血兩燔的現象。在臨床上遇到此種症候,常用清熱潟火較強的石膏,配合涼血解毒的藥物如玄參、丹皮、赤芍、鮮生地、板藍根等同用。
(3)用於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齒痛、牙齦腫痛等症。石膏能清洩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於肺熱咳嗽、氣喘。邪熱襲肺,身發高熱、咳嗽、氣急鼻煽、口渴欲飲等症,可用石膏清洩肺熱,佐以麻黃、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湯)。
(5)用於濕疹水火燙傷,瘡瘍潰後不斂及創傷久不收口。
(6)石膏煅後研末外用,治療以上諸外科病,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7)石膏為清解氣分實熱的要藥,凡熱在氣分而見壯熱汗出、煩渴、脈來洪大者,都可用寒涼的石膏以清熱潟火。如與清熱涼血藥同用,尚能用治熱盛發斑、神昏譫語等氣營兩燔的症候。石膏善清肺胃熱,如見邪熱鬱沸或胃火熾盛等症,均可使用本品。在臨床套用時如配以知母,則清熱潟火,可治陽明裏熱;如配麻黃,則清宣肺熱,至肺熱喘咳;治胃火齒痛,配熟地,則清胃滋陰,治虛火牙痛;配人參,則清熱益氣,治熱盛津氣兩傷。總的來說,大都是取它清肺涼胃的功效。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石膏
煅石膏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英文名】 GYPSUM FIBROSUM PREPARATUM
【來源】本品為石膏的砲制品。
【制法】取淨石膏,在無煙爐火中或坩鍋內煅至酥松,取出晾涼,打碎即可。
【性狀】本品為白色的粉末或酥松塊狀物,表面透出微紅色的光澤,不透明。體較輕,質軟,易碎,捏之成粉。無臭,味淡。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粉約0.15g,精密稱定,照石膏項下的方法,自“置錐形瓶中,加稀鹽酸10ml”起,依法測定。每1ml 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 相當於6.807mg的CaSO4。
本品含硫酸鈣CaSO4 不得少於92.0%〔1g硫酸鈣(CaSO4)相當於含水硫酸鈣(CaSO4·2H2O)1.26g〕。
【性味歸經】甘、辛、澀,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收濕,生肌,斂瘡,止血。外治潰瘍不斂,濕疹瘙癢,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研末撒敷患處。
【貯藏】置乾燥處。
【備注】(1)石膏煅後研末外用,治療以上諸外科病,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全國中草藥匯編》
【英文名】 GYPSUM FIBROSUM PREPARATUM
【來源】本品為石膏的砲制品。
【制法】取淨石膏,在無煙爐火中或坩鍋內煅至酥松,取出晾涼,打碎即可。
【性狀】本品為白色的粉末或酥松塊狀物,表面透出微紅色的光澤,不透明。體較輕,質軟,易碎,捏之成粉。無臭,味淡。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細粉約0.15g,精密稱定,照石膏項下的方法,自“置錐形瓶中,加稀鹽酸10ml”起,依法測定。每1ml 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滴定液(0.05mol/L) 相當於6.807mg的CaSO4。
本品含硫酸鈣CaSO4 不得少於92.0%〔1g硫酸鈣(CaSO4)相當於含水硫酸鈣(CaSO4·2H2O)1.26g〕。
【性味歸經】甘、辛、澀,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收濕,生肌,斂瘡,止血。外治潰瘍不斂,濕疹瘙癢,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研末撒敷患處。
【貯藏】置乾燥處。
【備注】(1)石膏煅後研末外用,治療以上諸外科病,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4
- 文章: 3348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生石膏12大功用 {轉載}
生石膏12大功用 {轉載}
□ 魏文浩 河北省清苑縣中醫院
石膏首載于《神農本草經》,為清解氣分實熱的首選藥。因其氣味辛甘大寒,臨床又被列為峻藥和猛藥。清代名醫陸懋修雲:“藥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黃、附子、人參。有此四藥之病一劑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則不能。”陳士鐸在《本草秘錄》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藥也,用石膏能變死為生。”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應用石膏組方有20方,最大劑量為1斤(約合現在250g),廣泛用於外感及雜病。漢後歷代醫家多秉承前賢經驗而各有發揮。筆者根據多家本草及臨床醫家應用生石膏之經驗,將其歸納為12大功用,現敍述如下,以供同道參考。
1.解肌發汗,主溫邪郁肺 《名醫別錄》論石膏“解肌發汗。”後世醫家張錫純通過長期臨床驗證,發現石膏確有此功效。並明確指出:“解肌者,其力能達表,使肌膚松暢,而內蘊之熱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發汗者,言解肌之後,其內蘊之熱又可化汗而出也。”張氏治溫病初得,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並治感冒初起,身不惡寒而心中大熱者,即用石膏粳米湯,生石膏60g,生粳米75g,得清汁兩大碗,乘熱儘量飲之,使周身皆汗出,病無不愈者。張氏治一初春得溫病患者,前醫以溫藥發其汗,然汗出而病益加劇。其憑脈察證,投以大劑白虎湯加連翹、蟬衣,“服藥後遍體得涼汗而愈。”孔伯華在《石膏藥性辨》中指出:“石膏是清涼退熱,解肌透表之專藥。”有解肌發汗的功效。
2.清熱瀉火,主氣分大熱 《名醫別錄》謂:“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結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所以傷寒陽明病,或溫病邪在氣分,症見壯熱汗出,煩躁口渴,脈洪大等症。重用石膏寒涼撤熱,除熱盛之煩躁;配知母苦寒而潤,清熱養陰,治氣分煩渴。柯韻伯指出:“石膏性辛寒,辛能解肌熱,寒能勝胃火,寒能沉內,辛能走外,此味兩擅內外之能,故以為君;知母苦潤,苦以瀉火,潤以滋燥,故用為臣。”用白虎湯清熱瀉火。 總結歷代名醫如余師愚、江筆花、顧松園等之論述,白虎湯中生石膏當重用並先煎。張錫純力主石膏必須生用,煆用內服有毒。近賢黃汝紹善用本方,更重用生石膏。除陽明氣分高熱,救垂危之證。
3.清肺平喘,主肺熱實喘 《名醫別錄》載石膏能治“腹脹暴氣,喘息咽熱。”所以肺熱喘嗽者多用之。風寒化熱,熱邪壅肺,肺氣閉塞者,用麻杏石甘湯清熱平喘。姜良鐸教授指出:“清熱指清肺氣之熱及痰中蘊積之熱。根據“熱”與“痰”的側重而決定生石膏與麻黃的用量。重用生石膏直清裏熱,伍麻黃開泄肺氣,止咳平喘。臨床應用本方宜輕用麻黃,重用生石膏。麻黃與生石膏之用量為2:10,如熱重者,石膏還宜加重。”《金匱要略》中有小青龍加石膏湯,治喘而煩躁,重在加生石膏去煩熱,清肺中蘊蓄之熱,以治寒飲挾熱之哮喘。
4.清熱止痛,主胃火疼痛 金元張元素《珍珠囊》言石膏“止陽明頭痛,牙痛。”手足陽明交會於頭面,循額上頭。宿食內結,七情內鬱,外感六淫,化火生風,循陽明經脈上攻頭目,而致陽明經氣不利。石膏甘寒,獨入陽明,清陽明實熱,質重以降陽明之火。清透肺胃邪熱,尤長於止胃火熱痛。元羅天益《衛生寶鑒》以石膏配川芎、白芷等份為末,茶清調服,治陽明頭痛。明董宿《奇效良方》以石膏、炒牛蒡子各等分,為細末,每服6g,食後用溫酒或茶清調服。治偏正頭痛,連目睛痛。明張景岳在《景岳全書》玉女煎,用石膏15g,熟地30g,麥冬6g,知母9g,牛膝9g水煎,溫服或冷服。治胃熱陰虛,頭痛,牙痛,舌糜爛,牙齦腫痛,鼻衄等症。《保壽堂經驗方》中用煆石膏30g,防風、荊芥、細辛、白芷各15g為末,日用揩牙,治胃火牙痛。因此,石膏被譽為“治頭痛,牙痛之要藥。”
5.透疹化斑,主溫熱病痧疹,發斑 石膏辛甘性寒,質重氣浮,入於肺經,既能清泄肺熱而透疹,又能清洩氣分實熱以解肌,入於胃經清瀉胃火而化斑。斑發陽明肌肉,逼迫營血外達,偏裏熱毒深重;疹發太陰肺經,波及血絡,偏表熱毒輕淺。《本草備要》言石膏為“治斑之要品。”療溫病高熱發斑,或皮下紅斑如綿紋,神昏譫語,妄狂不寧,舌質絳赤而幹晦,或生芒刺,舌苔黃褐少津,脈細數。所以用《溫病條辨》化斑湯,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元參、水牛角粉、白粳米,清氣化斑。
《證治準繩》中防風解毒湯,生石膏、知母配防風、荊芥、薄荷,清裏熱,解表透疹。《醫學廣筆記》中竹葉柳蒡湯,石膏、知母配竹葉、西河柳、薄荷、蟬衣、牛蒡子、荊芥,宣洩肺經風熱,解毒,透發痧疹。用於痧疹初起,表症不解,疹發不透,熱甚傷津之證。
6.清熱解毒,主時行瘟疫 生石膏之清熱解毒作用,自仲景後被後世醫家所證實。《藥性論》謂石膏“解肌,出毒汗。”《景嶽全書.卷之49》雲石膏“主熱發斑發黃。”清代名醫余師愚擅用石膏治疫病,曾指出:“非石膏不足以治熱疫”的臨床經驗之談。其在《疫疹一得》一書中50證所用諸方,多用大劑量生石膏。其創制的治疫名方“清瘟敗毒飲”,即重用石膏180~240g為君藥,充分證實石膏在方中起著舉足輕重之作用。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也曾記載石膏治疫的神奇效驗。其書下卷18載:“有桐城一醫,以重劑石膏治馮鴻臚星實之姬,人見者駭異,然呼吸將絕,應手輒痊。踵其法者,活人無算。”生石膏治疫已得到現代臨床驗證。1955年石家莊乙型腦炎流行,當時採用重用石膏為主藥的白虎湯治療,臨床取得了顯著療效。陸拯在《毒證論》一書中指出:“石膏主清熱火,善治肺胃熱毒。”石膏清熱解毒之功,實溯諸理論可證,驗諸實踐可信。
7.除煩止渴,主消渴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有5方用於治療煩而渴,如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加石膏湯、竹皮大丸,均取石膏除煩解渴之功。《藥徴》言:“觀此諸方,石膏主治煩渴也明矣。”《神農本草經》稱石膏治“口幹舌焦,不能息。”《名醫別錄》謂其“止消渴煩熱。”晉葛洪《肘後方》用石膏30g搗碎,水500ml,煮取250ml,每次服20ml,治小便卒數,非淋,令人瘦。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為治療消渴的經典方,石膏清火止消渴,以上消、中消為宜。《儒門事親》用石膏、寒水石、滑石、天花粉各120g,甘草60g,為細末。每服6g,每日2至3次。治中暑煩渴。
8.安中通乳,主產後缺乳 《神農本草》論石膏“主產乳。”《大明本草》謂石膏“下乳。”清代名醫葉天土言石膏“產乳者,產後乳汁不通也,陽明之脈,從缺盆下乳,辛寒能潤,陽明潤,則乳通也。”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治婦人乳無汁,單行石膏湯方,石膏120g,以水2升,煮3沸,稍稍服,1日令盡。”仝宗景在《通乳12法》一書中用白虎湯加玄參、麥冬、天花粉、竹葉、蘆根,重用石膏清瀉陽明之熱,陽明潤,津液得布,乳汁源流自旺。方中石膏之用量須靈活掌握,根據熱勢輕重調整用量,小量用15g,大量可用到100g。此藥甘寒,傷脾胃之程度遠較知母為輕,故只要熱盛,可放膽應用。
9.清熱通絡,主熱痹 生石膏辛寒清解宣透,即解肌除煩又清裏結之熱。熱痹初起多有發熱,口渴,脈大滑數,狀似溫病邪在衛氣,伴有關節疼痛,數日後關節疼痛部位出現局部紅腫,有灼熱感。重用石膏120g,多則250g。《吳鞠通醫案》中趙姓太陽痹案,其方用生石膏180g,並雲:“(治痹)六脈洪大已極,石膏少用,萬不見效,命且難保。”現代名醫王季儒、章真如,治療熱痹皆重用生石膏,並把石膏列為治療熱痹必用之藥。
10.鎮驚安神,主高熱驚癇 《本草秘錄》言生石膏主“發狂可安,言語可定。乃降火之神劑,瀉熱之聖藥也。”“邪火之發狂必須多用石膏。”在《金匱》風引湯方中治小兒驚癇瘛疭,方中石膏清肺金以平其肝木,安神鎮驚,而療驚癇。《中醫雜誌》報導:“石麥湯對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的觀察”用生石膏30~60g,炒麥芽60~120g,水煎服,30~60劑為1個療程。治療後流涎消失率達82.7%,總有效率為93.6%。現代醫學研究,生石膏之主要成分為含水碳酸鈣,該藥可抑制發熱時過度興奮的體溫中樞。同時還有資料證實生石膏內服有鎮靜、鎮痙、消炎、抗過敏等作用。
11.清熱降逆,主胃熱嘔吐 生石膏性涼質重,其涼善清胃熱,質重能鎮氣逆,為治療陽明胃腑實熱之要藥。張仲景用竹葉石膏湯治欲吐;竹皮大丸治嘔逆,以上足據嘔吐而而應用石膏之法。孔伯華老先生指出:“蓋此2證之嘔吐,是因熱致虛,因虛氣逆所致,用石膏熱解氣自平,嘔吐亦遂自止也,尊仲景法,投無不效。”《仙拈集》石連散,用煆石膏6g,薑炒黃連3g,為末,開水送服,治胃熱嘔吐。現代名醫石景亮應用三黃瀉心湯,方中重用生石膏30g,治療糜爛性胃炎,熱傷胃絡型,每收佳效。
12.生肌斂瘡,主癰疽瘡瘍 《神農本草經》謂石膏主“金瘡。”楊士瀛指出石膏“煆過最能收瘡暈,不至爛肌。”《醫學衷中參西錄》“用煆石膏細末,敷金瘡出血者甚效。”煆石膏生肌斂瘡,古今通用。《肘後方》用石膏搗末敷之,治療湯火爛瘡。《驗方新編》用熟石膏500g,黃丹30g,研極細末和勻,香油調搽,上蓋油紙,1日換藥1次,主治一切癰癤,瘡毒,爛腿,臁瘡連年不愈。《醫宗金鑒》用煆石膏27g,黃靈藥3g,共研極細粉,撒於患處。治瘡瘍潰後膿未淨者,或膿已淨而瘡口不斂者。故煆石膏被譽為“生肌斂瘡之佳品。”
□ 魏文浩 河北省清苑縣中醫院
石膏首載于《神農本草經》,為清解氣分實熱的首選藥。因其氣味辛甘大寒,臨床又被列為峻藥和猛藥。清代名醫陸懋修雲:“藥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黃、附子、人參。有此四藥之病一劑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則不能。”陳士鐸在《本草秘錄》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藥也,用石膏能變死為生。”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應用石膏組方有20方,最大劑量為1斤(約合現在250g),廣泛用於外感及雜病。漢後歷代醫家多秉承前賢經驗而各有發揮。筆者根據多家本草及臨床醫家應用生石膏之經驗,將其歸納為12大功用,現敍述如下,以供同道參考。
1.解肌發汗,主溫邪郁肺 《名醫別錄》論石膏“解肌發汗。”後世醫家張錫純通過長期臨床驗證,發現石膏確有此功效。並明確指出:“解肌者,其力能達表,使肌膚松暢,而內蘊之熱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發汗者,言解肌之後,其內蘊之熱又可化汗而出也。”張氏治溫病初得,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並治感冒初起,身不惡寒而心中大熱者,即用石膏粳米湯,生石膏60g,生粳米75g,得清汁兩大碗,乘熱儘量飲之,使周身皆汗出,病無不愈者。張氏治一初春得溫病患者,前醫以溫藥發其汗,然汗出而病益加劇。其憑脈察證,投以大劑白虎湯加連翹、蟬衣,“服藥後遍體得涼汗而愈。”孔伯華在《石膏藥性辨》中指出:“石膏是清涼退熱,解肌透表之專藥。”有解肌發汗的功效。
2.清熱瀉火,主氣分大熱 《名醫別錄》謂:“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結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所以傷寒陽明病,或溫病邪在氣分,症見壯熱汗出,煩躁口渴,脈洪大等症。重用石膏寒涼撤熱,除熱盛之煩躁;配知母苦寒而潤,清熱養陰,治氣分煩渴。柯韻伯指出:“石膏性辛寒,辛能解肌熱,寒能勝胃火,寒能沉內,辛能走外,此味兩擅內外之能,故以為君;知母苦潤,苦以瀉火,潤以滋燥,故用為臣。”用白虎湯清熱瀉火。 總結歷代名醫如余師愚、江筆花、顧松園等之論述,白虎湯中生石膏當重用並先煎。張錫純力主石膏必須生用,煆用內服有毒。近賢黃汝紹善用本方,更重用生石膏。除陽明氣分高熱,救垂危之證。
3.清肺平喘,主肺熱實喘 《名醫別錄》載石膏能治“腹脹暴氣,喘息咽熱。”所以肺熱喘嗽者多用之。風寒化熱,熱邪壅肺,肺氣閉塞者,用麻杏石甘湯清熱平喘。姜良鐸教授指出:“清熱指清肺氣之熱及痰中蘊積之熱。根據“熱”與“痰”的側重而決定生石膏與麻黃的用量。重用生石膏直清裏熱,伍麻黃開泄肺氣,止咳平喘。臨床應用本方宜輕用麻黃,重用生石膏。麻黃與生石膏之用量為2:10,如熱重者,石膏還宜加重。”《金匱要略》中有小青龍加石膏湯,治喘而煩躁,重在加生石膏去煩熱,清肺中蘊蓄之熱,以治寒飲挾熱之哮喘。
4.清熱止痛,主胃火疼痛 金元張元素《珍珠囊》言石膏“止陽明頭痛,牙痛。”手足陽明交會於頭面,循額上頭。宿食內結,七情內鬱,外感六淫,化火生風,循陽明經脈上攻頭目,而致陽明經氣不利。石膏甘寒,獨入陽明,清陽明實熱,質重以降陽明之火。清透肺胃邪熱,尤長於止胃火熱痛。元羅天益《衛生寶鑒》以石膏配川芎、白芷等份為末,茶清調服,治陽明頭痛。明董宿《奇效良方》以石膏、炒牛蒡子各等分,為細末,每服6g,食後用溫酒或茶清調服。治偏正頭痛,連目睛痛。明張景岳在《景岳全書》玉女煎,用石膏15g,熟地30g,麥冬6g,知母9g,牛膝9g水煎,溫服或冷服。治胃熱陰虛,頭痛,牙痛,舌糜爛,牙齦腫痛,鼻衄等症。《保壽堂經驗方》中用煆石膏30g,防風、荊芥、細辛、白芷各15g為末,日用揩牙,治胃火牙痛。因此,石膏被譽為“治頭痛,牙痛之要藥。”
5.透疹化斑,主溫熱病痧疹,發斑 石膏辛甘性寒,質重氣浮,入於肺經,既能清泄肺熱而透疹,又能清洩氣分實熱以解肌,入於胃經清瀉胃火而化斑。斑發陽明肌肉,逼迫營血外達,偏裏熱毒深重;疹發太陰肺經,波及血絡,偏表熱毒輕淺。《本草備要》言石膏為“治斑之要品。”療溫病高熱發斑,或皮下紅斑如綿紋,神昏譫語,妄狂不寧,舌質絳赤而幹晦,或生芒刺,舌苔黃褐少津,脈細數。所以用《溫病條辨》化斑湯,生石膏、知母、生甘草、元參、水牛角粉、白粳米,清氣化斑。
《證治準繩》中防風解毒湯,生石膏、知母配防風、荊芥、薄荷,清裏熱,解表透疹。《醫學廣筆記》中竹葉柳蒡湯,石膏、知母配竹葉、西河柳、薄荷、蟬衣、牛蒡子、荊芥,宣洩肺經風熱,解毒,透發痧疹。用於痧疹初起,表症不解,疹發不透,熱甚傷津之證。
6.清熱解毒,主時行瘟疫 生石膏之清熱解毒作用,自仲景後被後世醫家所證實。《藥性論》謂石膏“解肌,出毒汗。”《景嶽全書.卷之49》雲石膏“主熱發斑發黃。”清代名醫余師愚擅用石膏治疫病,曾指出:“非石膏不足以治熱疫”的臨床經驗之談。其在《疫疹一得》一書中50證所用諸方,多用大劑量生石膏。其創制的治疫名方“清瘟敗毒飲”,即重用石膏180~240g為君藥,充分證實石膏在方中起著舉足輕重之作用。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也曾記載石膏治疫的神奇效驗。其書下卷18載:“有桐城一醫,以重劑石膏治馮鴻臚星實之姬,人見者駭異,然呼吸將絕,應手輒痊。踵其法者,活人無算。”生石膏治疫已得到現代臨床驗證。1955年石家莊乙型腦炎流行,當時採用重用石膏為主藥的白虎湯治療,臨床取得了顯著療效。陸拯在《毒證論》一書中指出:“石膏主清熱火,善治肺胃熱毒。”石膏清熱解毒之功,實溯諸理論可證,驗諸實踐可信。
7.除煩止渴,主消渴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有5方用於治療煩而渴,如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大青龍湯、小青龍加石膏湯、竹皮大丸,均取石膏除煩解渴之功。《藥徴》言:“觀此諸方,石膏主治煩渴也明矣。”《神農本草經》稱石膏治“口幹舌焦,不能息。”《名醫別錄》謂其“止消渴煩熱。”晉葛洪《肘後方》用石膏30g搗碎,水500ml,煮取250ml,每次服20ml,治小便卒數,非淋,令人瘦。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為治療消渴的經典方,石膏清火止消渴,以上消、中消為宜。《儒門事親》用石膏、寒水石、滑石、天花粉各120g,甘草60g,為細末。每服6g,每日2至3次。治中暑煩渴。
8.安中通乳,主產後缺乳 《神農本草》論石膏“主產乳。”《大明本草》謂石膏“下乳。”清代名醫葉天土言石膏“產乳者,產後乳汁不通也,陽明之脈,從缺盆下乳,辛寒能潤,陽明潤,則乳通也。”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治婦人乳無汁,單行石膏湯方,石膏120g,以水2升,煮3沸,稍稍服,1日令盡。”仝宗景在《通乳12法》一書中用白虎湯加玄參、麥冬、天花粉、竹葉、蘆根,重用石膏清瀉陽明之熱,陽明潤,津液得布,乳汁源流自旺。方中石膏之用量須靈活掌握,根據熱勢輕重調整用量,小量用15g,大量可用到100g。此藥甘寒,傷脾胃之程度遠較知母為輕,故只要熱盛,可放膽應用。
9.清熱通絡,主熱痹 生石膏辛寒清解宣透,即解肌除煩又清裏結之熱。熱痹初起多有發熱,口渴,脈大滑數,狀似溫病邪在衛氣,伴有關節疼痛,數日後關節疼痛部位出現局部紅腫,有灼熱感。重用石膏120g,多則250g。《吳鞠通醫案》中趙姓太陽痹案,其方用生石膏180g,並雲:“(治痹)六脈洪大已極,石膏少用,萬不見效,命且難保。”現代名醫王季儒、章真如,治療熱痹皆重用生石膏,並把石膏列為治療熱痹必用之藥。
10.鎮驚安神,主高熱驚癇 《本草秘錄》言生石膏主“發狂可安,言語可定。乃降火之神劑,瀉熱之聖藥也。”“邪火之發狂必須多用石膏。”在《金匱》風引湯方中治小兒驚癇瘛疭,方中石膏清肺金以平其肝木,安神鎮驚,而療驚癇。《中醫雜誌》報導:“石麥湯對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的觀察”用生石膏30~60g,炒麥芽60~120g,水煎服,30~60劑為1個療程。治療後流涎消失率達82.7%,總有效率為93.6%。現代醫學研究,生石膏之主要成分為含水碳酸鈣,該藥可抑制發熱時過度興奮的體溫中樞。同時還有資料證實生石膏內服有鎮靜、鎮痙、消炎、抗過敏等作用。
11.清熱降逆,主胃熱嘔吐 生石膏性涼質重,其涼善清胃熱,質重能鎮氣逆,為治療陽明胃腑實熱之要藥。張仲景用竹葉石膏湯治欲吐;竹皮大丸治嘔逆,以上足據嘔吐而而應用石膏之法。孔伯華老先生指出:“蓋此2證之嘔吐,是因熱致虛,因虛氣逆所致,用石膏熱解氣自平,嘔吐亦遂自止也,尊仲景法,投無不效。”《仙拈集》石連散,用煆石膏6g,薑炒黃連3g,為末,開水送服,治胃熱嘔吐。現代名醫石景亮應用三黃瀉心湯,方中重用生石膏30g,治療糜爛性胃炎,熱傷胃絡型,每收佳效。
12.生肌斂瘡,主癰疽瘡瘍 《神農本草經》謂石膏主“金瘡。”楊士瀛指出石膏“煆過最能收瘡暈,不至爛肌。”《醫學衷中參西錄》“用煆石膏細末,敷金瘡出血者甚效。”煆石膏生肌斂瘡,古今通用。《肘後方》用石膏搗末敷之,治療湯火爛瘡。《驗方新編》用熟石膏500g,黃丹30g,研極細末和勻,香油調搽,上蓋油紙,1日換藥1次,主治一切癰癤,瘡毒,爛腿,臁瘡連年不愈。《醫宗金鑒》用煆石膏27g,黃靈藥3g,共研極細粉,撒於患處。治瘡瘍潰後膿未淨者,或膿已淨而瘡口不斂者。故煆石膏被譽為“生肌斂瘡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