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氣大嘴巴容易破 要如何改善體質

診斷猶如兵法!方能用兵如神!很多診斷根據中醫理,來治療!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火氣大嘴巴容易破 要如何改善體質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火氣大嘴巴容易破 要如何改善體質/陳潮宗
每日健康

2019年6月19日 下午6:28

【每日健康:名家專欄/陳潮宗(中原大學副教授、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296.jpg
火氣大嘴巴容易破,要如何改善體質

《黃帝內經》說到: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若是脾胃失衡、心焦火熱,就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將導致口腔細菌在黏膜上形成潰瘍創面,引發一連串的感染。就中醫證型來看,口內、嘴唇和舌頭發炎大概分為虛實兩種,虛熱大多為熬夜、疲累、壓力過大,使得體力透支、陰津不足,影響身體循環所致;實體則因飲食過於燥熱,心火上竄,使得大便燥熱閉結,小便灼痛赤黃。

脾主氣血運化,其華在唇,開竅於口,從飲食上來加以調養,是最佳且最全面的方式。中醫說,脾胃一旦不調,就容易氣滯,加上肝鬱則犯胃,最後形成胃熱,當腐濁之氣上行至口,就是口臭,燥熱上竄於口舌,就變成口瘡、唇舌破洞。



中醫講究治本 從改善體質著手

證型不同,潰瘍數量、形狀、顏色、疼痛度有別。治療前先分辨。至於那些容易反複發作、潰瘍數目又多、又痛的病人,該如何治療呢?以中醫的觀點而言,這些人多半體質有所偏頗,或偏寒或偏熱,才會造成口腔潰瘍不斷反複發作。要減少口腔潰瘍反複發作,唯有改善體質,方是治本之道。中醫在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時,首先應分辨病人是屬於實證?或是虛證?若屬於虛證,必須進一步分辨是屬於虛火型的?還是虛寒型的?這樣的分類是因為所要採取的治療方法或步驟有所差異。同樣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病人,絕不是別人吃有效的中藥,你拿來照吃,就一定會奏效,外用藥除外;從中醫的觀點看來,兩個屬於不同類型的病人,所需的治療當然也有別。



不同的證型各有什麼特色呢!大致可分類如下:

1. 屬於實火型的

其口腔潰瘍的數目較多,疼痛比較劇烈,潰瘍周圍的黏膜充血、水腫的情形也較為嚴重;因此人會覺得煩躁、口渴、大便秘結、小便較黃、體內有烘熱感或發燒的情形,舌頭看來比較紅。中醫師把脈時不難發現,這類病人的脈搏較快而且有力,因此這類病人的治療應給予清熱解毒藥物,如黃連、黃芩等,以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飲食方面,宜多吃一些清淡、低熱量食品,或比較寒性的水果,如西瓜、葡萄柚等,並忌食高熱量、補藥或烤、炸、辛辣、厚味的食物,及酒、薑、蔥、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2. 屬於虛火型的

這類病人其口腔潰瘍的數目較實火型為少,感覺上比較不那麼疼痛,潰瘍周圍的粘膜也不及實火型般紅腫,但常合併有心煩、睡不著覺、口乾舌燥、喉嚨痛、腰膝酸軟無力,舌頭看起來紅紅的,可是卻十分乾燥,沒有多少唾液。此類病人的脈搏雖然跳得較快,卻顯得無力;因此,治療上需給予滋降火的藥物,如生地、知母等,飲食的禁忌如同實火型,但對於太過寒涼的食物則不能吃太多,以免矯枉過正。



3. 屬於虛寒型的

這類病人的口腔潰瘍也是不斷反複發作,但是全身的狀況和前兩型顯然有別。他們的臉色看起來比較蒼白、甚至嘴唇舌頭一點也不紅潤,一副疲倦、懶得說話的樣子;有些人會出現胃口不佳、肚子脹氣、或是容易腹瀉;有些人則會健忘失眠;感覺心臟不舒服的,有些人甚至會覺得怕冷,手腳也常是冰冰涼涼的。這類病人的脈通常比較弱,有時甚至跳得比較慢,治療上可以選用一些溫補藥物,如黃嵛、肉桂等,不妨吃些高營養價值的食品補一補。



復發性口腔炎的預防保健工夫,注意以下各點,當能減少發作的情形:

1. 情緒上:避免過度緊張和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以減少中醫所謂的「虛火內生」。

2. 生活作息: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或睡眠不足而損傷正氣,導致中醫所謂的「陰陽氣血」等各種虛損。

3. 飲食方面:少吃辛辣、油炸、高熱量又口味重的食物,應多吃些清淡而且新鮮的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的暢通。

4. 多運動:注意口腔衛生:可以減少復發的次數,以及避免口腔潰瘍處引起續發性感染。

5. 放射治療的保養:若是因頭頸部癌症,須接受放射線治療時,應在整個放射治療過程中和結束後一段時間內,持續給予滋陰降火的中藥數個月,以減輕放射線對整個口腔黏膜及唾液腺的傷害。

6. 經前的保養:女性於月經前容易好發口腔潰瘍,不妨於經前酌量服一點退火食物或藥物,也可以避免發作。

7. 飲食上的保養:吃東西的速度不要太快,以免不慎咬傷自己的舌頭或口腔黏膜,造成潰瘍。病發期間應多喝水,儘可能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並以細軟食物為宜;口腔潰瘍嚴重者,可給予半流質飲食、食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潔口腔,並配合內服及外敷的中藥,以減輕疼痛。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診斷、醫理、病理」